在线客服

实训半期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实训半期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实训半期总结

篇1

暑期自己共带4个班,两个自己的新班,两个别的老师的班,共计招收25个新学员!

刚进入新东方面临的问题:

还记得刚被分到郑汴路,就面临着接班问题,以自己的工作经验接班问题也遇到过,但是一下子接3位老师不同课程的班型,这还真是头一遭,学生年龄不同,小到4-5岁,大到六年级,课程不同,有幼儿TOTS课程,有少儿版新概念,还有成人版新概念,以前老师的授课方式大有迥异,有活泼激情的,也有温柔娓娓道来派的,面对这样大的压力,那几天整天就是纠结的状态,原以为顶不过来,幸好Rita多次鼓励我,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从绝望中寻找希望,帮我分析教材等给了我一新人莫大的关怀与帮助,所以在此,要特别向她说声:Thank you !

了解各类课程知识点对于我来说不是难点,难点在于如何教授,使孩子们及家长在第一时间内接受新老师,所以对于展示课及家长会自己是精心准备,考虑到了家长能提到的一切问题等,原以为家长对我会是特别排斥,但听完课后家长并不像想象中那样,他们大都认同我这位新老师,并没有提出特别的意见及建议,只是个别家长课后说:王老师,你讲的不错,孩子和我都挺喜欢你的,只是我们家孩子特别调皮,你对他要严厉点,或是课堂上多提问孩子等的问题,接班还算顺利!谢谢家长对我工作的支持!

篇2

1要充分肯定计算机组装理论教学的首要地位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很多教师一直在强调把实践放在首位,我是不敢苟同的。理由有三,一是理论指导实践永远是学习的真理,没有理论的指导,操作就成了盲人骑瞎马,操作效果可想而知;二是计算机组装原理几十年来都还是计算机存储器工作原理,已经相当成熟,因此更不存在实践去检验理论的多此一举;三是领会和贯通理论知识,无论组装形式和内容如何变化,都能应对自如。不仅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效果自然就事半功倍。

那对于理论的学习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我想经过很多老师的努力和探索,发现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计算机硬件的外观、性能指标、工作原理、测试及常见故障的诊断和维修,可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这种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并茂,描述生动,互动性强等优点,打破了单一呆板的普通授课形式,在高职院校已经形成了主要的授课教学手段。

2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建设实训教室开展实训操作的重要性

首先,在高职院校中,大多数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一课。其中就有计算机硬件组成的重要篇章,与计算机专业开展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的内容一样,都离不开对计算机配件的认识和操作;其次,实训教室还是《电子电路基础》、《计算机工作原理》等基础理论课的实习基地。是将抽象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进行有机结合的最佳体现;再次,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实习的迫切需求。是动手实践的真实环境、是培养高素质、综合技能、具有实践经验、毕业后就能上岗的社会需要;最后,理论课的内容不经过实践,仅通过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授课,到底最后能记住多少,也实在是不干妄下结论。古人学习还要“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更何况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呢?课堂上教师的多媒体授课,效果虽然很理想,但仅适合于教学前中期的课程,后半期的装机与故障检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能力提高就得非实训实验不可了。可见,高职院校建设实训教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电脑实训教室的规划建设

1)实训教室与计算机一体化教室的区分。很多同行提倡建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一体化教室,做到“教、学、做”一体,我不敢苟同。原因有三,其一是利用率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前期的理论授课,一般能在多媒体教室完成,其效果也得到了大多数同行的赞成。虚拟装配技术的应用也都在电脑机房里完成。那么,一体化教室也就只剩下“做”了,其利用率不高是明摆着的;其二是一体化教室,存在教学方法单一,项目教学需求大,很多教师根本做不到好的需求项目,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其三是一体化教室的投资费用高,很多硬件都需要及时换新,实际教学中不一定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存在理想化。鉴于以上原因,我更倾向于在多媒体教室教授理论课,在电脑实训车间组装电脑和进行故障检测维修。

2)规划建设一个电脑实训教室的原则。我们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满足一个班级操作训练的需要。在此,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学生学习电脑组装的过程,检测故障、维修电脑,最前沿的产品固然很好,但并非是最新的、高端的硬件产品才能满足需 求。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实践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产品的日新月异,配件更新换代的速度之快,都是不争的事实。应用电子元件滞后市场的现象也是合理的存在。更何况应用新产品,带来的软件更新、不匹配也在所难免。因此,我主张在很多学校中还是采用快淘汰下来的一批旧机器来组建实训室。

3)实训室组建需要环境的介绍。电脑实训教室是为满足一个班级人数的上机训练需求,而一个班级的人数通常为50人左右,这就决定了场地面积大约为150-200平米的教室;电脑器件本身都是高集成电路,为避免碰撞,更好的保护各种配件,不仅在操作时轻拿轻放,而且要满足放置配件时要有一定的缓冲,需要软木质的操作平台25个;为实现电脑组装完毕后,能实现正常开关机、装系统软件等,需要正常使用的电脑25台;为顺利完成这些工作,需要用到的工具有:剥线钳、平口和十字口螺丝刀、镊子、尖嘴钳,剥线刀、RJ-45接口、5米左右的网线,共计25套;满足25台套左右电脑设备的供电电源以及稳压器等辅助设备;同时为更好的及时解决和处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准备教师用的多媒体设备一套。

4)实训教室能完成的项目介绍。实训室不仅要完成产品的展示,还要以项目教学法来完成各种装机练习。项目驱动教学的优点已得到广大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所有的项目设置都需要教师的认真组织和精心的规划。不仅要对项目完成的目的、步骤、结果做详细的说明,而且要做实验报告,并有教师进行评分和总结。通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通过以下项目的练习就可以达到教学大纲和能力培养的目的。主要能完成的项目有:电脑配件、工具的展示及使用方法的操作,CPU及其风扇安装操作,内存条的安装操作,主机箱和电源的安装操作,光驱、软驱、硬盘的安装操作,主板的安装与连接操作,各种扩展卡的安装操作,主机与外部设备的连接操作,基本CMOS的设定应用操作,磁盘的分区应用操作,Windows系统的安装操作,网络连接及RJ-45接口的安装操作,共计12个项目的实验。

通过建设一个25套电脑实训车间,完全能够满足两人一组的50人操作训练,这种实训教室虽然不是高尖端技术,却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能力范围之内就能实现的项目。这种建设既符合客观实际,又能节约教育成本,是一个优秀的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篇3

反观我们传统实训实习环节的教学现状是:过度依赖于企业、实训实习期间的教学管理几乎全部委托于企业,实训教学的质量监控仅仅依赖于专业教师为数不多的实习巡视和学生实训实习手册的检查。而事实上,相较于医院等实习单位对实训实习环节比较严谨的态度而言,不少企业则对实训实习的学生使用大于教学,整体教学管理不够规范、质量监控不够到位。

鉴于上述专业实训实习的重要性和不尽如人意的教学现状,我们着眼于这一人才培养症结,从2010年9月开始,在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科类课题“专业实训和创业教学基地建设”下开展子课题研究,将重点转移到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上来,并借鉴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成果,针对实训实习环节提出建设和改革思路。这一建设改革思路概括来讲主要是两条:实训环节课程化、实训课程项目化。

一是着眼于实训实习环节,推动实训实习环节课程化建设;也就是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意识,把实训实习放到与专业核心课程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并与核心课程一样开展课程建设。从“实训环节”到“实训课程”,称谓的转变折射的是认识的飞跃。

二是通过校企合作、项目教学,推进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因为涉及到实训实习,所以更加依赖于一个比较好的校企合作平台,以便于协调沟通共同推进,同时也因为是实训实习,所以更有条件开展项目化教学以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诉求,并有利于教学的质量监控。

课题组基于上述思路,依托于校企合作平台,从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项目化实训教材的建设以及实训教学项目化探索四个方面着手,构建起比较完善的实训课程教学体系并实施了有效的教学改革。

1.校企合作,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

以实践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双赢为考量,系统设计,突出三个环节的内在逻辑关联。从综合见习到综合实训再到企业实习,保证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有机整合。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综合见习2周,侧重行业背景、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等印象感知;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综合实训4周,侧重业务单元专项技能的操作训练;第五学期、第六学期实现顶岗实习,从而保证零距离就业顶岗。这样的实训课程体系设计打破课程条块分割的界限,更加强调综合性,且逻辑衔接、梯度递进、时间递延,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

在此基础上,依托于校企合作平台,有针对性地加强校内校外两个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强调真实性、标准化建设,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微缩,旨在便于课程教学;校外实训基地则强化教学服务功能,做好相互衔接,旨在便于实践教学。

2.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高质量的专业教学,特别是实训课程的教学,其根本在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实训基地的平台可以复制、可以建设,但是双师型的教学团队却需要时间的打磨和经验的积累。因此教改期间,要求所有专业教师轮流参加企业进修培训,我们称之为教师企业行动计划。

开展专业教师企业行动计划以来,陆续分派课题组主要成员走出课堂,走进企业进行锻炼。教师在合作办学企业进修期间,必须经历所有部门轮岗实践,重点学习与所任课程相应的岗位流程,并注重经营案例的采集和一线管理经验的积累,以有效填补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解决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经过两年努力,我们逐步建立起一支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扎实的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全脱产的进修阶段的学习交流,进一步了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新的理念、岗位技能及职业标准;了解企业对职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要求,从而在回校后参与实训课程建设、项目化教材开发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校企合作,项目化实训教材建设

在整个实训课程的体系框架下,加之课题组成员在企业进修过程中的经验积累、技能提升,特别是对行业和企业发展现状的把握,回校后在实训课程的教材开发、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专业教师进修后带回来的很多意见建议,成为实训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并作为主力军与企业兼职教师合作开发系列项目化自编讲义。以面向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训为例,专门针对企业主管经理层次设计三个部分内容十项技能:角色认知、零售认知、商圈认知、品类管理、陈列管理、目标管理、市场调查、顾客沟通、会议管理、收银作业,大体上涵盖了企业主管在实际运营中的应知应会。并且此类实训教材也被企业借用于内部基层员工的培训,校企之间的合作在相互借力中获得双赢。

4.校企合作,实训教学项目化探索

以校企合作自编的项目化教材为基础,一书两用。学生校内实训期间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相关实训项目,并进而由教师总结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同样是这本教材,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期间,在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各实习小组针对上述实训项目作进一步的深化学习,虽然是相同的项目,但是在真实环境中的学习更具有适应性和指导性。这样强化中有提高的实训教学,明显地提升了实习效果,实习期间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证。能力的提升使得毕业生在实习后半期即可有充裕的时间在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实习带教老师的合作指导下开展毕业设计。

5.思考与总结

高职院校在重视专业课程建设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实训实习环节,确保实训实习环节的教学质量,把好技术人才“产品”出口前的最后一道关。传统的实训教学往往依赖于企业、委托于企业,实训教学的质量监控手段有限。相对于医院等对于实训实习教学的严谨态度而言,企业对于实训实习的教学管理和质量考核则重视不够。由此,实训实习如此重要的一个环节反而成为了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将实训实习环节纳入专业教学建设与改革的视域,并积极开展系统的探索与实践,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高职院校实训实习的教学,应把握高职教育特点,以实践为导向,构建起比较完整的实训教学系统。首先是构建有机合理的实训课程体系,参照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改思路,将实训实习内容阶段化、项目化、课程化;其次是做好实训平台建设和师资建设,根据功能定位差异打造校内校外两类实训基地,并通过专业教师企业行动计划和高校进修计划打造双师型的教学团队;第三是依托师资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化的自编讲义,为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提供教材支撑;第四是以教材为基础,以基地为平台,开展双师指导、学生主导的实训课程项目化教学。四个环节环环相扣,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实训教学系统。

高职院校提高实训实习课程的教学质量,应推进实质性校企合作模式,以有力保证实训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顺利实施并取得明显成效。合力培养技术人才,企业直接参与人才规格的确定、参与课程计划的设置和实施、参与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有利于极大地节省了人工培训成本;教师也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环境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极大地积累了教学资源、提升了教学能力。

实践表明,强化实训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将项目化教学应用于超市零售人才培养,学生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更加自觉、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明晰,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思考和创新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而在这一过程中,校企合作更加紧密、更加富有深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符合学校的发展要求,也满足了企业参与合作的价值预期,最终实现的是学生、学校、企业的多赢。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专业实训和创业教学基地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0SJD880022)。

参考文献:

篇4

秦学斌基于毕业生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目标定位进行了反思:简单的技能型人才并不能满足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的需要,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才能够对学生的会计职业发展有更深远的影响。孙金平从“培养什么人(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如何培养人(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设计)”两个问题入手,提出了“基于工作岗位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唐婧妮根据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职业持续发展等核心问题,提出自己的三点建议:一是要以实现学生职业持续发展为核心,改革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组织;二是要高度关注学生职业持续发展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三是要深入、系统地研究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取向。由晓霞、吴斌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吉林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后得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需要进行改革,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从培养目标确立、课程体系优化、实训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和师资结构调整进行改革。邹奎和其同事们选取贵州省部分小微企业作为调查对象,深入研究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并总结指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时要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吸收各行业的物质资源融入到教学中,建设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关于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李丰乾的改革思路是:一是课程设置要以就业为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二是课程体系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应与时俱进;三是课程设置要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马建华、邢琰彬、刘瑞红、李建卿等人一致认为:在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过程中,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强化素质教育;要强调职业技能为核心,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体系设计要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张小红、吴平萍提出:课程设置与会计岗位的职业要求严重脱节、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不足是当前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位教师在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成因后提出如下建议: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设置课程时要以会计工作任务以及具体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为导向,加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朱莉、黄进龙结合实际教学工作,建议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即:尝试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建立健全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提高技能为本位,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参照,以项目课程、案例教学为主体的技能进行考察体系。

四、关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

黄士嘉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重新定位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以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精选课程教材;改善教学条件,将多种先进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安排实践操作时间;完善课程考核标准;加强师资培养,加大在职教师的继续培训力度。曾在外资企业从事多年财务工作的梁丽文,结合其在高职院校进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的经验,从ERP系统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学设置要侧重会计电算化相关专业;尝试计算机系与会计系的学生进行伙伴式教学,以弥补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弱项;重点建设会计电算化实训中心;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刘红、唐继碧、黄海荣等人对当前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十种可供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选择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对“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案例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郑翠菊、林文、王伟一致认为: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过程中,应结合高职院校的技能培养要求进行教学模块重组;以职业需求为目标,结合电算化类岗位的职业标准要求,选取课程内容;将教学场所直接设在实训室,师生双方边教、边做、边学,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将课程与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相结合,实现“课证融合”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钟亚兰、涂利平、罗杰所在的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四川省唯一一个教改试点专业,他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和总结,认为要从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专业教学内容及方法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其中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岗位的技能性和针对性。

篇5

近几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开始从国家战略层面重视高校本科教学改革,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实践性和应用性都非常强的课程,旅游饭店管理是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之一,可为后续的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饭店餐饮管理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国家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的大背景下,笔者选取旅游饭店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和探讨,希望这对旅游管理专业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旅游饭店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关于旅游饭店管理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重构主体性教育教学体系[1]、PBL教学方法改革[2]、课程理论与实践整体优化[3]等方面,对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相对较少。

研究以五邑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对象,设计并发放140份问卷,并全部回收。经过初步统计,结合其他同类型院校访谈的材料,旅游饭店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课堂主要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穿插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环节,而课内实训环节,则主要是在实验室使用酒店管理模拟实训系统,要求学生分角色模拟酒店经营管理者和顾客。实践教学形式相Φヒ唬大部分学生建议可适当增加去酒店参观、短期见习、情景模拟实训等环节。

(二)实践教学硬件和软件设施投入不足

由于实验室的机器设备老化,加上网络连接不稳定,这导致在实训环节容易耽误时间。另外,酒店管理模拟实训系统的试用版本存在着个别系统模块不稳定和不完善的情况,导致某些操作环节进行不了,这降低了学生对酒店管理系统操作的积极性。

(三)考核指标不够量化

期末考试所占比例过大(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不利于学生能力的体现;90%以上的学生支持将“课堂分小组查找资料并进行PPT演讲”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认为这样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PPT制作技能。另外,考核方式也缺乏明细的量化指标。

二、五邑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三学期制

三学期制是国外很多高校采用的一种学期制度。其通常做法是把一学年分做“两长一短”三个学期,即在保持总教学周数和假期周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从原有两学年的上、下学期中分别抽出几周时间构成一个短学期(一般为3-4周),共十一个学期来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其中,理论教学主要安排在长学期,实习、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则一般安排在短学期。[4]

五邑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从2014年开始正式启动三学期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一学年分为秋季(第4、第7、第10学期,16周)、春季(第2、第5、第8学期,18周)、夏季(第3、第6、第期,6周)三个学期,新生入校(第1学期)和大四下半年(第11学期)不变,仍为20周,其中春季和秋季学期在校内进行理论教学,兼顾部分实践教学,夏季学期开展企业与社会阶段学习。

企业与社会阶段学习主要是在产学研合作基地进行,主要包括旅行社、饭店、景区等旅游企业。学生从大一开始,至少要经历三个夏季学期,轮流在旅行社、饭店和景区进行实践学习。

五邑大学三学期制的开展,对强化旅游饭店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饭店系统知识,理论与实践均衡发展。

三、三学期制下旅游饭店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三学期制的实施,为旅游饭店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探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应充分利用第三学期,加大课程实践教学比重和实施力度,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是充分利用第三学期创造的实践条件,依照饭店对于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抛开将实践环节局限于课程开设时期的传统,最终将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分为“课程开设之前-课程开设期间-课程开设之后”三个环节。

课程开设之前(即“课前”)主要是通过课程准备、学生入学教育等形式,使学生对饭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课程开设期间(即“课中”)是通过认识实习、课内实训、专家讲座、行业调研、教学方法多元化、过程控制与考核机制等方式,让学生对饭店管理的体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课程开设之后(即“课后”)是通过在饭店进行企业与社会阶段学习、参加饭店技能竞赛、学生参与编写饭店管理案例集等形式,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灵活运用饭店管理知识和技能,并最终成为饭店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旅游饭店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如图1所示。

(一)课程开设之前

课程开设之前主要是通过课程准备和入学教育,让学生对饭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可以适当地做好入学教育。例如,在专业入学教育时对饭店做相应的介绍,邀请优秀学长学姐给新生分享饭店实习的经历,带领新生参加学长学姐的企业与社会阶段学习经验交流总结会,通过各种方式,让新生对饭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另外,在此之前,教师还需要确定合作饭店,优化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满足饭店对实践型人才的要求。

(二)课程开设期间

在课程开设期间,可以将认识实习和课内实训相结合,进行课程实践教学。认识实习一般在第二学期的第11周。这一周期间,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饭店,并邀请饭店中高层管理者开展讲座或培训。课内实训环节一般设置在课程后半期,除了邀请饭店专家开展讲座、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饭店行业调研外,还将引导学生使用酒店管理模拟实训系统,通过分角色模拟饭店经营者和顾客,让学生对饭店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酒店管理模拟实训系统项目和要求见表1所示。

在教学方法上,可引入翻转课堂的理念,融合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此外,可以综合运用任务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实训等方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在考核机制上,要有明确的过程控制,合理分配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核的比重(两者应各占总成绩的50%),构建量化的考核指标。要增加平时成绩在整体成绩中的比例,通过学生平时的多种参与方式进行考核,以增加学生兴趣和重视程度,更好地达到每个章节学习的目标。其中,平时考核以小组的整体得分为基数,计算个人平时成绩,具体包括出勤情况(10%)、课堂表现(10%)、课后作业(20%)、小组PPT演讲(20%)(评分标准见表2所示)、Word版研究报告(20%)、酒店管理模拟实训系统上机表现和实验报告(20%)等。

(三)课程开设之后

课程开设之后,在学生掌握了饭店管理理论体系后,如何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就需要借助第三学期来完成并强化。五邑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有三次参与企业与社会阶段学习的机会,通过第三学期在饭店进行技能培训、实操训练,参加实习经验分享茶话会、饭店实习生技能大赛等环节,学生可将所学知识进一步灵活运用。

在实习期间,鼓励学生将饭店实习期间发生的事件包括处理客人投诉等以案例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将所有学生记录的事件整理成饭店案例集,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也可为后续学习旅游饭店管理课程的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此外,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饭店行业技能竞赛,如江门市/广东省/全国旅游饭店服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广东省餐饮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广东省酒店职业英语口语大赛等,通过参与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课程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需要科学设计,形成合力。首先,需要学校提供校内实践教学基本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如计算机设备、饭店管理模拟实训软件等。其次,在排课、师生考核指标设计、教师工作量核算等教学组织管理方面需要更加灵活。再次,要树立校企协同培养理念,重视第三学期学生在饭店的教学内容设置。最后,学校需要为校外实践提供良好的保障,例如出行车辆的落实、实习单位的联系、经费的投入等,尤其是在第三W期集中开展实践教学阶段,人数多、规模大、要求高,需要有前期的合理安排与后期的适当安抚,这样才能不断推动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 参 考 文 献 ]

[1] 白雪.基于主体性教育理论的旅游管理本科应用型理论课教学体系重构――以《饭店管理概论》为例[J].时代教育,2014(6):187-188.

[2] 潘冬南.PBL教学法在本科《饭店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2):119-121.

篇6

据有关院校对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合作共事能力;二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三是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是财务分析决策能力;五是终身独立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六是经济业务处理能力。这是应用型财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以上素质与能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课程的设置体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却存在以下缺陷。

一、现行的财会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培养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业,忽略了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当前财会毕业生大量地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体现在“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多过滥,不明确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的局面。

(三)实训手段比较欠缺

主要表现在实训手段以仿真为主,少有实战的训练;实训资料中存在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训规范有待加强。

(四)实训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财会教师队伍中相对注重的仍是教师的专业职称、文凭等,而具有双师、兼职、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比重仍不理想。这一方面源自具有较好的企业背景的财会专业人才向高校流动的动力不足;另外,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校内教师无暇顾及外面的兼职及考取会计职称证和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即使有有限的闲余时间也不如进行再深造,以此取得高校师资的文凭为重。具有实战经验的实训教师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应用型财会本科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地体现其应用型、实践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应作如下改革:

(一)加大财会实践课程比重

由于财会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可使学生把所学的财会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将财会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10%提高到30%以上,这样才能使财会专业毕业生不断更新财会知识,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二)建立多层次的财会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地设计财会实践课程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财会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笔者认为财会实践课程应包括单项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1.单项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单项实践课程是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科目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每门理论课讲完的那个学期末,时间大约2周,这样可以乘热打铁,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财会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2.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财会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了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再安排2~3周的时间会计综合实习课程,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12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又比如在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学完之后,可以安排2~3周理财综合实习课程,选择相对来说筹资、投资业务较多的某些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长性较好、较有活力的企业为考察研究对象,进行该企业、该行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业务实习,以更深入地进行具体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在这一课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达到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个孤立章节的单项实践,以提高学生进行较为综合和较复杂的财务决策能力。

3.社会实践课程

笔者建议,除以上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学期末之外,为了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与准备,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后半期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社会实践课程。这一阶段是在学生已将校内所开课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之前开设的。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带着任务到企业、事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单位主要由学校来联系,主要是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将财会专业的所有重点理论课,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内容,真实地融入到企业财会工作的综合实务中。当然在最后一周可以将有关实践数据结果,带回到学校,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运用有关财会理论知识,提出管理建议。这个成果可以形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

有人认为,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与毕业环节的毕业实习会有所雷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经过多年的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认为虽然要求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但个别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毕业论文的压力,联系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不高,或联系了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以敷衍了事,这样,使我们的毕业环节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笔者认为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安排这样的一个社会实践课程,一是对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论文选题的把握有了一个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就业的压力有一定的缓解。因为越早一点接触社会,对我们的学生就越有好处。对这一环节的实施,需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有关非核心专业理论课程进行适当压缩,以保证这一阶段较大的实践课时数。

4.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的论文,要求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财务、审计等的具体问题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完善校内模拟试验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模拟试验的完善

校内财会试验室在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实习和综合的财会实习内容。比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研室可以选派相关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挂职锻炼,去实际参与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工作,然后把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用企业的实际数据来解释教材中的原理。

还可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用友版)网上虚拟实验(包括五大系统:财务会计实验系统、管理会计实验系统、供应链管理实验系统、生产制造管理实验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组成。ERP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在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强化基本层(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的教学上,开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等环节的教学,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有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沙盘对抗赛、银行证券等多样化的虚拟试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等的财会部门,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实践基地。尽管在一个单位的财会部门建立实习基地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毕竟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这就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教师对实践的勇于参与。

(四)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与聘请

学校应鼓励财会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各类财会专业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等能力考试,以提高“双师”教师比重,同时建议教师更多地进行校外兼职。当然,这些措施需要学校有充足的师资,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减轻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聘请校外较高层次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工作人员来学校作短期的实训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将其切身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这样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财会实践教学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应用型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娴熟的财会实务操作技能,使其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1]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12期.

篇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78

0 引言

地理教育对于增强人们的基本素养有重要作用,地理师范教育更应该根据人们的需求和社会的改变及时变革。通过对河南部分高等师范院校调研以及相关文献整理,发现现有的培训策略与制度未能适应基础地理教育的发展,严重影响着未来地理教育的质量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此,地理高等师范院校如何转变旧的教育培训理念、改变不实用的地理课程结构与培养机制,提升地理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值得深究。

1 地理师范生教学能力培训的策略与制度的研究综述

地理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实行,需要现有的地理师范培训体制给予后续的地理教育人才支持。而现有的地理科学专业师范教育却未能与之适应,培养效率低下,毕业生教学能力与基础教育事业要求严重不符。故应该对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生培训机制进行策略与制度改革。

2 地理师范生教学能力培训制度与改革调查研究

2.1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生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针对南阳师范学院大二、大三年级学生以及河南省另外两所开设地理师范专业类院校的大三在校生。通过问卷发放的形式,共发放180份,有效问卷共147份,有效率81.7%。其中调研对象男女性别比为1∶3.45。

2.2 学校培养机制调研

此次调查问卷采用开放式与封闭式题目结合的办法,根据实地调研情况进行编写,共21道。围绕着地理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情况和教学能力现状、高校地理师范生课程设置、现有培养制度执行度、反馈突出问题展开调查。

2.2.1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生课外教学实践情况调研

147人中仅有22人有过从事家教或参加教育教学实践,仅占总比人数的14.97%。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第一,缺乏与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实训体系。第二,实践教学活动流于形式,缺乏相应的监管评价机制。第三,配套教学实践资源匮乏。第四,教育实践设置不合理大学将教学校内见习与校外实习集中安排在大四上半期,很多毕业生面临升学、就职压力,缺乏精力进行教育实践。

2.2.2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调研

通过对基本现状的调查,及数据赋值处理,地理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自我认同度最低,经过系统的培训,教学能力有一定提升,但同未来的职业需求相差甚远。

2.2.3 课程体系调研

通过问卷数据整理,师范生对于开展教学方法策略、中小学管理(班主任课)、现代教育理念课的期望度最高,地理教学论的数据统计最低。应考虑增设相应必修与选修课程,将考试与考察结合。

地理师范培养课程体系整体得分中等偏下,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时数较少,未满足教学需要。二是课程安排僵化。三是教学重理论,教学实践类科目安排相对较少,成效地低下。

2.2.4 地理师范教学培训制度成效分析

通过数据处理得,经过地理师范体制培养,师范生的知识与技能有了一定提高。但教学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或制约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

该模块是对当前地理培训机制成效评价,在提升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对从事中学地理教学作用、对推行新课改的作用三项均有较为明显提升,但其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得分最低总体仅为0.67,应更加注重教育教学实践的有效性。

2.2.5 调研反馈问题汇总

如表4,该项为不定项选择题,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教学实训少,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育理念不能及时更新与所讲知识与实际教学工作不符。要加强师范生实训,实践机会与条件的欠缺严重束缚了地理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发展。

3 地理师范生教学能力培训对策研究

3.1 地理师范教学实践模式改革

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来提供良好的教学实践机会。如将大三年级下学期才集中安排的微格教学实践安排到每个学年的考核测评上,并对毕业生做好毕业意向统计工作,有效的安排他们的校外见习时间,我国华东师范大学的培养方案中建议为师范生提供“双导师”,即由在中小学任教的教师担任师范生的另一名导师。高校在地理师范生培养中,可以借鉴“双导师”制度并将实践教学切实落到实处。

3.2 地理师范课程体系改革

地理师范生教育类课程的安排,应由浅入深。当地理师范生在大一年级时,主要学习地理基本素养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大二年级,适当提升师范生的教学实践的比例,主要是通过教学技能培训课程,将实践教学的训练、考核综合起来。大学三年级,主要课程为地理教学论和微格讲说课,方式有仿真课堂、微格教学等。大学四年级,适当减缩理论课程教学,增开教育见习和校外顶岗实习。实习成绩不合格,针对不合格课程重点培训。

3.3 地理师范学位体制改革

在地理师范生学位体制改革中将教育实习、教学技能的成绩同毕业联系在一起。毕业证书的审核应有两个环节构成,首先要求专业考试通过,然后要求教学技能考试通过。在教学技能考试中,包含普通话水平测试、三版教学、课件制作、课堂管理等,通过者方可毕业;否则则要求重新考试,直至考核通过。

3.4 地理师范评价监管体系改革

改变单一评判机制,实行多层级复合评定,突出实训过程的参与度,强调结论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的综合。加强师范生教学活动的审核评审,建立贯穿实践活动全过程的监管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将教育见习、实习活动规范化,制度化,以保证地理师范生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学技能与经验,与地理师范职业化教育形成衔接。

3.5 更新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方式

要改变传统僵化的培养理念,革新固化的师范生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启发诱导、合作探究、案例教学等对地理师范生进行培训。提升师范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愿,积极的引导其学习相关知识,教师引导师范生思考并发表自身的见解,最后教师给予点评并进行总结。

3.6 完善制度保障

地理师范生培养策略与制度改革需要相应政策支持。第一,政府颁布鼓励政策,支持地理师范院校和相关教学单位,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协作。第二,加大对地理师范生培养的经费支持。可以联合成立专项教育培训规划指导机构,为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相应的指导。

3.7 利用大数据分析为地理师范教育提供技术支持

可借用大数据来进行技术支持。第一,支持地理师范生教学能力动态评估、实时反馈教学问题到最优培训模型的构建。第二,建立并管理地理师范生成长档案,并对采集的教育教学信息进行清理、存储及管理、分析、解读、应用。使大数据在地理教育领域中的获得广阔的应用空间。

地理师范教育的改革是推进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后续动力,应不断创新并丰富地理师范生教学能力培训策略与方法、使现有地理师范生教育教学培训与体制策略走向自我发展,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孟令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办培训策略研究――基于教师教育一体化视野[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3.

[2]刘呈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地理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广西师大、华东师大和西南大学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3]余新武,吴琴,等.新课改视角下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由一堂精彩的培训课说起[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3,(3):119123.

篇8

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作为程序员到软件企业工作后,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和程序打交道。程序本身没有伦理和职业道德,但是程序员和软件企业要有。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的身份证号、账户名、密码、真实姓名、家庭成员、手机号等私密内容交给程序,希望程序的操控者,即程序员不做坏事。许多社会功能如彩票、汽车摇号、交通管理、个人诚信信息查询甚至核电站的运行和卫星发射都交给了软件工程师创造的软件来管理。因此,社会对程序所承载的安全性使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程序员的职业道德水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用人单位已经意识到雇佣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水准的程序员的重要性,而且他们已向学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实际人才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其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

软件工程是软件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在进行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该课程授课大纲的各个阶段均蕴含着丰富的职业道德教育资源。本文结合IEEE/ACM的Software Engineering Code of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即《软件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实践标准》,介绍了我们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贯彻职业道德培养方面的一些尝试与探索。

1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软件工程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可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大部分高校仍将职业道德教育设置为公共课,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受到的职业道德教育比较宽泛,卫生行业有希波克拉底誓言,金融专业、法律专业等不同专业有不同的更加具体的行业规范。尽管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行业规范,但是这些公共课的讲授并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结合不同的行业规范而开展。

(2)不少院校在软件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培养上将重点放在了实践实训能力的培养上,对大学生的情操培养也将重点放在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上。实际上,在实践实训环节,可以通过企业导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进行培养,但这一点很容易被忽视。

(3)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中通常蕴涵丰富的职业道德教育资源,如数据库设计与开发蕴涵着确保数据安全方面的道德教育资源,软件测试蕴涵着必须保持“所见即所得”的文档记录方式的道德教育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在专业课的讲授中并没有被涉及。

(4)对软件工程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从负面(如预防计算机犯罪和防止病毒进攻等方面)进行,而不是从正面(如正确的分工与合作,坦诚直接的客户沟通方式等)实施,这未能帮助学生以更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在专业课的讲授中,课程内容都是从积极的角度说明坚持某些原则的优点和必要性,这有助于学生从正面的积极心态去遵循已有的良好职业道德规范。

2 软件工程课程中蕴含的职业道德教育资源

软件工程是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分析可发现,该课程蕴含着《软件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实践标准》中包涵的所有道德教育资源。下面根据软件工程教学大纲,介绍该课程蕴含的职业道德资源。

(1)在软件定义阶段,应培养学生如下的职业道德:综合考虑软件工程师、客户和用户的利益并把任何对以上三者可能造成的危害,告知相关人员或者专家;在所有关系到软件的声明,要做到公正且避免欺诈,并对会降低软件收益的因素所带来的结果进行全面考虑。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提供服务,诚实坦率地交待自身在经验和教育上的任何局限。在工作中,对任何机密信息要注意保密,当员工意识到待开发软件涉及某些重大的社会关注问题时,要及时发现、记录并向雇主或客户汇报,力求高质量、可接受的成本和合理的计划,要准确叙述自己所做的软件的特性,不但要避免错误的断言,也要防止那些纯理论的、有误导性的未被证实的断言。

(2)在软件开发阶段,应培养学生如下的职业道德:对自己分内工作负有直接责任,当员工觉得项目将要失败,要及时记录收集证据并向客户报告。确保对在做项目的程序和文档有足够的测试、调试和复审。当与明显违反道德规范的人无法磋商以致会影响工作或有危险时,应向有关部门报告,而不能瞒报漏报。代码审查时要做到客观、坦诚并真实地记录。

(3)在软件维护阶段,应培养学生如下的职业道德: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对于过期和有问题的数据要敏感。对于任何形式的软件维护,要有和开发新软件一样的专业精神。

(4)文档在传统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内占据着重要位置,在书写、维护和评价文档方面,应培养学生如下的职业道德:确保每一个文档的建立基础都是经过检验的,如果必要的话,还须提供授权人士的认证;确保在做的项目要有足够的文档;只撰写尊重用户隐私的文档;只签署并认可那些是自己管理之下的或是自己职权范围内且已在业内达成共识的文档。评估任何软件和文档时保持专业的客观性。提高能力,写出精确、可读、有价值的文档且对自己负责的相关文档负起检测、修正和报告错误的责任。

3 在软件工程课程中贯彻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

职业道德情感主要包括岗位自觉感、责任感、荣誉感和合作感4个方面。软件工程课程在课程的后半期采用了项目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自愿组合共同完成一个项目。这要求学生从软件定义,开发到投入运行等阶段要团结协作。而且本课程针对的是大三学生,他们在学期末有2~4周的实习实训课程,在这期间,通过企业教师配合,要求学生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并通过反复的行为训练和及时纠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1)教师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的作用:要让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课教师就应该以身作则,从以下3个方面示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①教师自觉遵守软件行业职业道德规范,起到示范作用:在学生项目开发的各个阶段,当教师介入进行指导或检查时,教师自身必须遵循各种文档的书写格式规范、良好的项目管理统筹方式、严格的代码审查制度以及适当的异常处理方式等。一旦发现问题,必须通知学生进行修改,以养成学生诚实坦率、不回避问题的对项目认真负责的态度。

②教师具备良好师德,起到榜样作用:充满人格魅力、敬业爱生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起到的榜样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授课和项目实施阶段,教师都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良心。教师的榜样作用会让学生找到正面的参考对象,并在实际项目中,以教师的行为和思想做参考,自觉遵循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方式。

③注重师生情感交流的辅助作用:师生在课上和课下建立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之间建立更坦率真诚的交流方式。学生不因教师的批评而懊恼,教师不因学生的直白而生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教育方式也更容易实施。这种“亲其师则信其道”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学生自觉接受教育,主动迎合教师的期望。

(2)在校企合作中注重企业导师的言传身教: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优秀企业逐步形成了被全体员工所认同并自觉遵守的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和员工行为守则等。与学校相比,企业员工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榜样。天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的合作企业主要包括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和南开创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其中软通动力的业务范围涵盖咨询及解决方案、IT服务及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等,是高科技、通信、银行/企业金融/保险、能源/交通/公用事业等行业重要的IT综合服务提供商和战略合作伙伴。南开创元为国内的信息安全厂商提供目录服务基础设施,为国内信息安全、电子政务等领域中的关键而敏感的信息提供了安全、可靠、高效、自主的数据整合、存储和管理方案。这两家公司对软件及人才的质量要求都非常高。在本课程涉及的职业道德培养中,学院与这两家公司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了合作:

①在学生进人企业实训前,由企业负责人讲解本企业的价值主张及社会责任,让学生对该企业需要的人才状况有初步了解。在实习过程中,通过不定期考核的方式,让在同一项目组内的学生按照企业提出的道德行为规范进行互评并通知学生分数,让学生总结自身的不足和缺点,给出改正的期限。

②在企业导师引导学生做项目的同时,请导师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和体会,以自己做过的项目为案例,讲述项目实施中良好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对自身及项目带来的影响,并监督学生在项目实施的各阶段都按照《软件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实践标准》及企业内部价值理念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

(3)在实践中养成“激励+强制”的行为方式:任何一种行为或思想,不论好坏,只要不断地重复就会成为习惯,进而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潜意识,最终改变人的行为。对于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只要坚持不懈地让学生重复正确的行为,他们就会养成正确的习惯。与职业道德公共课程相比,专业课能够在反复训练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软件工程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督促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

①重视“首次效应”:在项目式教学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第一次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注意到不足之处时,要及时给学生指出,并让其立即改正。课程中涉及的职业道德规范是随着课程内容的推进而逐个讲授给学生的,这些行为规范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在告知并督促学生养成某一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还要让他们确保与之相关的其他规范的第一次的行为是正确的。

②及时的激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指出激励是挖掘潜力的重要途径。他的研究表明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的潜力只能发挥出20%~30%,但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他们的能力可发挥出80%-90%。在项目实践中,贯彻执行良好职业道德行为的学生,专业课教师和企业导师会以提高其平时成绩的方式作为激励,并通知该生为其加分的理由。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脑海中不断强化其做正确行为的观念。

③以强制方式督促改正不良行为:对不良行为多次督促仍不改正的部分学生,专业课教师要采取强制措施,但这些措施并不是简单的“一刀切”式的蛮横做法,而是通过私下交谈的方式,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及出现次数,对每次谈话做记录,指出出现频率高的不良行为的出现时间、出现次数和表现形式。之后,让学生自己给出改正期限并到时检查,如果规定期限内仍未改正,教师将以降低平时成绩的方式作为惩罚,并通知学生本人,讲明原因,一旦他们对不良行为进行改正,便及时修改他们的平时成绩,做到惩罚和激励并重,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4 结语

专业课程往往蕴涵着丰富的职业道德教育资源,加强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也是专业课教师应积极承担的责任。《软件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实践标准》对软件工程师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做出了详细规定。另外,软件工程这一专业课统筹讲述了软件开发各阶段的主要内容。

随着软件工程方法学的不断更新,我们要不断总结进行改革和创新,使软件工程课程在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规范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实践课程;特色课程;教学改革;CDIO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贵州师范大学联合科技基金资助项目(黔科合LH字[2014]7041号)。

作者简介:熊祥光,男,讲师,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数字水印技术,xxg0851@163.com。

1 传统课程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的课程教学一直以任课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讲解该门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生难以体会到课程的挑战和乐趣,缺乏主观能动性。以数据库系统概论和软件工程这两门课程为例,它们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所有设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院都有开设。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一般重点讲解与数据库和软件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模型和方法。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了解,掌握了创建数据库和表等基本操作,对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模型和一些新的开发方法有所了解,但是授课教师往往没有实际的工程实践经验,不能针对当前主流的数据库软件和开发方法进行讲授,即使涉及相应的生产案例,因没有亲身体验开发过程,获得的体会相对而言也比较肤浅,所举案例较简单,且远离生产实际。对于上机实践,教师则仅注重解决教材后面的习题,但是这类习题往往是教材例题的演练,学生依葫芦画瓢,综合能力难以得到提高。由于实践机会较少,主观能动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对于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往往不能应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大多数学生甚至不知道如何下手。

2)教学课时少。

以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现行的教学计划为例,数据库系统概论和软件工程这两门课程的学时数都分别为54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上机18学时。这两门课程所选择的教材分别为王珊、萨师煊老师编写的《数据库系统概论(第4版)》和Ian Sommerville著、程成等译的《软件工程(第9版)》。两门课程的内容都很多,部分章节偏重理论,较难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很大。此外,多数授课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到了学期的后半期往往都会“赶进度”。

3)学期成绩重考试、轻平时。

由于现在的课堂以灌输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为主,所以学生的学期成绩往往以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为主,平时成绩的比重较小(即使有,平时成绩也主要由考勤、平时作业来给分),考核方式单一,很难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做出客观和全面的评价。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就很少关注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部分课程存在的实践或实验环节往往也远离生产实际,造成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分数不对等的现象十分突出。

2 应用课题实践与项目开发训练课程的开设背景及安排

学院于2008年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新开设了应用课题实践与项目开发训练课程[1-2]。该课程从2008—2009学年开始,首先在2006级和2007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班中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之后对该专业的每一届学生都从大二的第一学期开始开设该门课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该门课程总计约220学时,12个学分,历时4个学期,以“导师制+小班教学”的形式开展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实际动手的能力。

该门课程的规划大致如下:第1个学期对学生程序设计的能力进行加强,提高学生分析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个学期以小型的系统为案例,重点讲解系统设计的一些简单方法和补充学生没学过的一些基本知识;第3个学期,学生已有了设计一个完整系统的基本知识,因此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实战开发一个小型系统的某几个模块,当学生遇到困难,涉及没学过的基本知识时,再以专题讨论的形式给学生讲解,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用处;第4个学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对第3个学期设计的系统进行完善,使设计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3 基于CDIO的实践课程探索

针对传统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项目实战课程的规划,在项目实战课程教学中,学院引入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CDIO是一种国际工程教育的创新模式,其分别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3]。CDIO 模式不仅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它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实践的学习方式学习工程的理论、技术和经验[4]。

通过第1和第2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和实训,学生对Java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网页设计等课程已有了基本了解。因此,第3个学期的实践课程主要是整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开发一个具体的小型软件系统。

1)教学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以开发一个完整的驾校学员管理系统过程为主线,将其划分为几个专题。以每一个模块中的问题为基本开发活动,先由任课教师讲解开发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原理和技术,演示每一个模块的原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学生掌握某一个模块的设计原理和开发方法后,要求其通过构思,在原来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并实现。当学生遇到问题或没法继续开发时,再来讲解相应的专题,这样在讲解新的知识时,学生就会意识到知识的用处,提高学习的兴趣。

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开发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步骤,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需要确定创建哪些表、表中有哪些字段、字段的类型和长度等。由于MySQL数据库具有跨平台性、开放源码、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等优点,本系统中的数据库选择MySQL数据库。根据该系统的基本功能,需要设计User表、StudengInfo表、HealthInfo表、CourseInfo表、GradeInfo表和LicenseInfo表,分别存储用户信息、学籍信息、体检信息、课程信息、成绩信息和领取驾驶证信息。在对数据库进行设计时,并不是一次性地把所有的表、视图、索引、触发器等设计好,而是当开发系统遇到新问题时,在学生思考后才进行讲解和设计,使学生明白相关知识的实用价值。

3)以软件工程思想为基础构建新系统。

驾校学员管理系统的基本目标是减少管理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学员信息查询和数据处理的效率。因此,可将该软件系统划分为5大模块,即用户管理、学籍信息管理、成绩信息管理、体检信息管理和领证信息管理。在授课的过程中,以这5大模块为基础,采用循序渐渐的方式,先讲解用户管理模块的原理和实现方法,之后让学生进行构思、设计和实现。当大部分学生实现该模块后,再讲解其他模块。当然,在讲解完相应的原理和方法后,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实现每一个模块的基本代码,而不会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以提高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4)平台的选取。

以Java语言为基础,该系统的集成开发环境为MyEclipse,Web服务器为Tomcat。在上一个学期中,学习小组学习了Java和网页设计的相关基础知识。因此,教师从构建工程入手,先讲解访问和操作MySQL数据库的方法,继而对系统的每一个模块分别进行设计和实现。在开发系统的过程中,先开发出系统的原型,再开发余下的每一个模块。对于每一个模块,给出学生可以运行的部分源代码,之后再让学生在所给源代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使每一个模块的功能更加完善和友好。

教师给出部分可以运行的源代码,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开发学籍信息管理模块时,考虑到若有学员退学时需删除其学籍信息,这时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个学员退学后在HealthInfo和GradeInfo等表中的信息是否需要删除?若要删除,是不是需要编写相应的方法对每一张表中的信息进行删除?给学生时间思考之后,让他们分组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指出可通过在StudentInfo表上创建一个触发器,只要在StudentInfo表上执行DELETE操作,就会删除HealthInfo和GradeInfo等表中相应的记录,使数据库中的数据保持一致,从而让学生理解触发器的作用,提高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5)项目的运作。

许多虚拟的项目或课程设计所做的小项目往往止于考核结束,但是对于实训,实践课程却是学生CDIO创新项目的起点。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开始对所做的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部分学得较好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调研,在原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使开发出来的系统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促进自主创新研究。

4 今后的改革方向

经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以CDIO教育理念为基础的项目实战课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该门课程还存在诸多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1)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

对于理论教学,在讲解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同时,重点是以真实的问题、案例或项目为驱动,通过让学生编写能运行的程序解决具体的问题、案例或项目来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要以CDIO的教学理念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为目标,让学生树立“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导开展教学活动。当然,在初学阶段,选择的问题、案例或项目应该是学生当前掌握的知识能解决的,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成就感。

2)增加上机学时数。

目前该门课程的上机学时较少,学院计划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增加该门课程的上机学时,使其与理论学时等同或超过理论学时,保证理论和上机实践并重,以体现CDIO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的教育理念,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让部分学生参与教师所做的课题。

为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让部分学得较好的学生参与教师所做的课题或开发富有挑战的选题,让学生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真正体会程序设计带来的挑战和乐趣。

4)开展校企合作,以企业真实的项目为载体。

根据企业真实项目的需求,将学生组建为若干项目组,由任课教师和企业的软件工程师在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实施,培养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毕业之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5)鼓励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课外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推荐国内外高校优秀的学习网站,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主动查询相关的资料。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加竞赛,以便发现教学过程中的诸多不足,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让任课教师改进其教学方式。

6)考核方式改革。

在今后的考核方式上,需建立多元和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不仅注重对基本知识的了解,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应用而不只是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对于学生的最终成绩,理论考试或上机考试占最终成绩的40%,平时成绩占最终成绩的60%,其中考勤占5%,平时作业占15%,实验报告占20%,答辩成绩占20%。

5 结 语

基于CDIO的教育理念,学院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8—2012级的应用课题实战与项目开发训练课程中进行了几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或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还不强,做项目占用学生相当多的学习其他课程的时间和业余时间,使少部分学生产生了消极情绪。因此,还须合理安排学生的项目难度并开展教学改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王祥斌. 应用课题实践与项目开发训练特色课程中的报表设计教学[J]. 计算机教育, 2012(6): 103-106.

[2] 王祥斌, 唐翠芳. 应用课题实践与项目开发训练特色课程中的软件工程实验教学[J]. 计算机教育, 2014(5): 114-117.

篇10

(Hainan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Haikou 570228,China)

摘要: 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灌输知识,而忽视学生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和个性的培养,这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本文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探讨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

Abstract: Traditional accounting teaching focuses on equipping students with knowledge, but neglect student proficiency,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character training, which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This paper develop different teaching objectives of teaching according to students' individual difference; and then discusses how to conduct teaching in mixed-level classes in accounting teaching of college.

关键词: 会计教学 分层次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Key words: accounting teaching; mixed-level; teaching goal; teach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260-02

0引言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环境和会计行业本身的快速变化,会计职业提供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专项服务越来越专业,业务创新层出不穷,这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会计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影响。在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并提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指导性意见。可见,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高校培养的人才的质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对会计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随着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从实践结果来看,依然存在着市场需求与高校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

1分层次教学应用于会计教学的意义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学校以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为前提,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课程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教学方式、确立评估体系,从而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学习的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可见,分层次教学是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客观差异为前提,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多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过程,从而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都能在自己的起点上有所进步。

将分层次教学应用于会计教学过程,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以不同的指导,顺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爱好,发挥其特殊才能,同时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缺点,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补救,做到对症下药。可见,在会计专业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学生“人”的关怀,体现现代教育的特征,符合教学改革的宗旨与目标;有利于会计专业教师教学观念及教学策略的改变,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完善,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师生合作及交流的效率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自信心,培养其参与意识,促进其个性的发展。

2分层次会计教学的实施方案

高校会计专业实施“分层次”教学,不仅涉及到教学观念的转变,更涉及到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方式等一系列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对不同层次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

2.1 客观地确定学生层次会计专业的学生分层不能照搬大学英语、大学数学或大学物理的经验,以大学入学成绩加入学后的摸底考试成绩来确定学生的层次。对于刚走进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而言,会计是新鲜事物,不太清楚学习会计究竟要学习什么,如何去学习,学习要达到什么目的,这势必给会计专业的学习分层带来困难。因此,对于刚入学的新生,学校不要急于把他们分为几个层次,而是通过专业教育学习,让他们了解会计是什么,作为适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应具备哪些技能,使学生对自己在大学四年究竟能够学什么,明确自己的目标,为自己做一个恰当的定位。与此同时,通过专业教育要让学生明白分层次教学是在尊重个体差异性的前提,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做到客观地划分学生层次,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与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通过质与量表现出来。因此,可以以《会计学原理》(这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的半期考试成绩作为基础,再综合考虑学生在课堂上所反映出来的学习态度、理解接受能力、实践创造能力和学生的意愿,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初次层次划分,划分为A、B、C三个层次(见表1)。考试的分数只是一个大概的界定,各个学校可能由于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同分数也有较大的差异,而其他几个指标是需要任课教师进行判断,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各个学校应该结合本校实际,参考上述指标将三个层次的学生分为A、B、C三个自然班级分别授课。

为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氛围,还应进一步对层次进行动态管理。在每个学期结束时,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进行调整,A层次的学生可能由于学习兴趣下降或是学习能力降低,不再适合A层次的教学,而进入B层次甚至C层次的学习,而B、C层次的学生在进行相应层次的学习后,又端正了学习态度,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能力,那完全可以升入B甚至A层次的学习。这样,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变学习压力为动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钻研专业,提高会计人才的整体素质。

2.2 教学过程的层次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围绕一定的活动内容,在特定环境中,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与交往进行建构性实践的活动,是教学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变化与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预设的教学目标体现教学过程的计划性、预期性和规范性。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考核评价三个基本环节。

2.2.1 教学准备的层次设计教学准备是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方案的编写等的准备活动,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对于A班应选择有一定理论深度的教材,教学重点应丰富学生会计理论知识,拓展其会计理论方面的知识面及应用会计理论解释、评价和指导会计实务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总结问题、分析问题与初步表达学术研究成果的能力。对于B、C班应选择注重实务的教材,教学重点是对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在准备会计恒等式时,C班教师能够讲解清楚会计恒等式的特点,并准备一些简单的例子。而B班教师则应在此基础上,说明恒等的原因,并设计一些问题,引导B层次学生自己去证明会计恒等式的恒等。对于A班教师增加准备关于会计恒等式如何在设置会计科目、借贷记账法以及编制会计报表中的应用等方面知识,以挖掘A层次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索的潜质。

2.2.2 课堂教学的层次设计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教的该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地组织课堂教学。对于A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理解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探索式”教学方法,设计一些开放式问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并辅助于课堂讨论,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创造性。对于B层次的学生,重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把一些难理解的问题找到与曾经学过知识的联系,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C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实例或旧知识的复习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复习中, 轻松愉快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既克服了学新知识的畏惧心理, 又提高了思维自学的能力。

在分层次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体现在成绩上,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教师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将极大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对于学习积极性不高的C班学生,应善于鼓励,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于B班学生,在指明他们努力方向的同时,也要指出其不足,以培养他们勇于进取的精神。而对A班学生,采用竞争方式,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保持严谨、谦虚的态度,更加努力拼搏。

3会计实施分层次教学尚需解决的问题

会计分层次教学不仅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难教和学生难学之间的矛盾,而且促进了教师因材施教工作的落实和实效,以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仍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3.1 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分层次教学的软件与硬件软件方面主要是需要投入资金支持和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学习,或者参加一些教学改革的理论培训,也可以到具有先进教学方式、教学经验的院校进修学习。硬件方面则需要配备会计模拟实验室、审计模拟、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以及相应的模拟企业教学软件。购买模拟实习所需要的会计凭证、账簿以及报表,以及订阅会计专业书刊都需要学校的资金支持。

3.2 加强专业教师观念的转变,提高分层次教学质量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对学生心理和情感的疏导和培养,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以友好的心态帮助和指导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艳红,朱汝葵.“分层递进教学”研究综述.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6):29-32.

篇11

总体来说,本学期本人的工作思路十分清晰,坚持以教学工作的中心的原则,使全系的工作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全系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根据学院的发展规划,我系在开学之初,就制定了工作指导思路,即:以日常管理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效率为手段,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以实习就业为落脚点,加强教学与学生管理的结合,全面推进经贸系的各项工作。(2)制度建设有长足的发展。本期,我系对教学管理制度、教研室工作制度、教师考核制度、科研奖励制度、岗位工资分配制度、实习与就业推荐制度、实习就业管理制度等重要制度进行了修订。现在各种制度基本完善,在制度的约束下,全系的管理就变得简单而有效了。(3)实践教学开展得较好,有一定特色。本期,我系各个专业教研室都根据系里开学之初的布置,在期中相继开展了实践教学环节,每个专业的二年级,都选出两门或两门以上的专业核心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特别是文腊梅老师主持的市场营销实践课程、财会教研室室的会计模拟实践教学、证券投资专业的模拟投资活动、电子商务专业的各项技能实践与培训考试等活动,对我系的实践教学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做出了有益的探索。(4)教学管理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本期,我系建立了三大会议制度,即:辅导员与教研室主任联系会议制度,辅导员、学生代表与任课教师交流会议制度,辅导员不定期参加教研室会议制度。并且规定每个学期的开学与期末的两个时段,各专业教研室必须与相关班级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引导。(5)实习与就业工作得到合理的安排与规划。本期,根据我系下学期毕业生多,实习与就业压力大的情况,我系提前对实习与就业工作做出了规划,将相关的制度进行完善,并将相关的安排提前通知学生,提高了透明度。(6)合理规划毕业生工作,把毕业生的管理办法、教学与实习安排以书面的形式随学生成绩单通知家长,让学生家长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事情是必须要做的,以配合学生及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下面,从几个方面,阐述本人本期的工作与管理情况。

一、教学管理方面

(一)狠抓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日常教学程序

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又繁琐的工作,是系部工作的中心,是系部发展的关键,我系是全院最大的系部,教职员工有100多名,学生人数超过2500人,有6个专业教研室,涉及8个专业的教学任务,而教学管理人员与其他系是一样的,在这种状况下,如果教学管理工作没抓到实处,将会严重影响全系乃至全校的教学工作,所以,从2002年暑假开始,就狠抓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并以学院有关教学文件为依据,制订了一套完整的包括教学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教师培养制度、考勤管理制度、教师考核暂行办法、教师岗位工资实施暂行办法的教学管理文件,规范了日常教学程序,使教学管理制度化,教师考核公式化,岗位职责透明化,制度制订后,经过系务会议及系教师代表会的多次讨论、修改、定形,并于本期开学的第一周就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贯彻,一期下来,已初见成效,系部领导、教学干事不再整天困扰在琐碎事务中,有更多的精力去考虑系部的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加强。广大教职员工自觉遵守和维护各项规章制度,本期系里除一名教师因故一次上课迟到15分钟外,无任何教学事故发生,调课请假现象也比过去减少许多,教学反应也很好,除了3位新教师在开学前几周教学有不理想的反应外,无其它教学投诉。有了规范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本期系里的教学工作可以说是圆满地按质按量地完成了。

(二)严抓教学评估,以评促建促改,推动专业建设与教学工作向前发展

教学评估是上级主管部门对各级院校的一种检查、考核、监督办法。我系本期有2个专业参与由省教委组织的评估,由于我系还是首次接受这种评估,无经验,无参照物,所以工作难度大,任务也很重,本人在前一个学期,就建立了专业评估领导机构,对评估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与督促。所有的评估资料都是从无到有,一点一滴收集、整理、撰写,参与评估的经英专业教研室、经贸管理教研室的教师们在各教研室主任的亲自带领下、历时半年多苦干加巧干,加班加点,认真仔细地完成了从撰写自评报告、实训指导到各种资料的建设工作,每个教研室都建立了40多个评估档案,编写了2本评估报告及实训指导书,顺利接受了评估专业组的评估,并且得到了专家组的好评。此次的教学评估,耗费了我们2个专业教研室各位教师的不少心血,同时也给我们系里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质的跃变,规范了我们日常的教学管理,使我们的教学管理有章有据,整个教学管理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推动了系里的教学工作规范地向前发展。现在我系其他各教研室的工作及系部的考核管理工作都按评估的要求来做,所以专业评估带给我们的不只是评估通过后的喜悦,更多的是以评促教、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使我系的教学管理工作有了一个长足健康的发展。

(三)抓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我系专业多,青年教师多,教师流动性大,教师的培养任务重,我系还要担任全院各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本期因扩招,有近10名教师是临时招聘上岗的,这无疑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压力。为了培养和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岗位,建立了一帮一,以老带新的制度,各个教研室都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总结,落实培养新教师的任务,并且及时根据各项规章制度考核教师的日常工作,为了掌握教师教学的第一手资料,有的教研室主任一周听课达十次,为了帮助有教学反应的新教师,有带新教师任务的老教师,每周坚持听所帮对象的课,手把手言传身教,使我系的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完成,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涌现了像XXX、XXX、XXX这样一批爱岗敬业,深受学生好评的新教师。

同时,我们大力调整教师结构,不公加大引进力度,也加大了淘汰的力度,本期,我系共解聘了十名教师,优化了教师队伍的结构。

(四)抓教研教改,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科研工作是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科研成果的开发可以提高和升级学院的知名度,我系由于教师结构问题,年青教师占80%,科研力量较弱,在抓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系里一再强调科研的重要性,并且就科研工作订立了专门的奖励制度。2002年度,我系有财会教研室和大学英语教研室的两项科研教改课题《高职院校经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和实践》、《高职大学英语1+x考试模式的研究》获得院级课题,有19名教师在30多种刊物上公开40多篇,而且还有5名教师在全国的核心期刊上发表了6篇论文,使我系的科研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为了适应学院快速发展的需要,许多中、青年教师在完成好日常教学教研工作的同时,还在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有10多名教师参加了在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不少专业教师还参加了各类职业资格证的考试。有10名教师作了全系或本专业的学术讲座。还有5名教师参与了一些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本系的教研教改工作正在蓬勃开展,并且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五)抓教学考核,促进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建立和规范教学管理制度重要的是要抓贯彻和执行。本期的第8周和第16周我系各教研室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全面的教学大检查,严格按照院系制订的教学考核制度进行考核。从2次全系性的教学检查、考核来看,日常教学正逐步规范化,所有教师做到上课有教案或课件CAI,作业批改次数都达到了要求,老师互听课次数都能完成,有的老师听课多达十多次,下班辅导答疑也达到了规定的次数,杜绝了教学事故的发生,无故请假和调课得到了控制。为了保证制度的严肃性,对有违纪行为的教师一律按制度规定处理,及时反馈和公示,并由系部及教研室主任分别找教师谈话。后半期,这些教师的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观。规章制度得到了全面的贯彻执行,教学工作也在管理中见到了成效。

二、学生管理方面

如何加强学生管理,使学生管理与教学紧密相结合,是本人一直思索的问题,也是工作中的一个重点。本期,针对我系学生的特点,我们进行了一些管理创新,建立了三大联系会议制度,具体如下:

(一)学生工作基调明确,学生工作机制较健全,学生工作定位较合理

本期,我系学生管理工作的基调是以下这三个方面:(1)全员管理,使教学与学生管理相结合;(2)加强正面引导,结合制度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3)学生管理由表现管理深入到实质管理。在这个基调下,我们结合前面所述的“三大会议制度”,把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有机地结合,形成了全员动员,齐抓共的新局面。具体有如下创新之处:

1、2002年5月10日,我系成立了以系主任为组长、系党支部书记为副组长、教研室主任和两课教师、辅导员代表为成员的学生工作领导小组;

2、制订了三项以加强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联系的会议制度;分别为:

(1)辅导员与教研室主任联系会议制度;

(2)辅导员、学生代表与任课老师交流会议制度;

(3)辅导员不定期参加教研室会议制度;

(二)加强日常管理工作,保证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秩序。

本期,我系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主要严抓了夜不归宿、出勤、男女交往出格、自习课等问题,采取的措施有:

1、“经贸系学生奖励条例”、“班级考核条例”、“经贸系勤工俭学实施办法”、“加强晚自习管理的通知”、“关于对迟到、旷课学生的处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2、立了特稳时期(如十六大召开期间)辅导员全员值班制;双休日和长假期间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值班制;

3、注重信息的掌握,成立了系文明劝导队、系消防安全检查小组;

4、注重特殊对象的日常表现与帮教、建立了特殊学生档案;

5、严格依据条例处理学生违纪事件:全年勒令退学XXX人,其中考试作弊XXX人、旷课XXX人、谈恋爱XXX人、不正当得利XXX人;处分学生XXX人;与家长、学生签订试读协议书XXX份。

除此之外,我系在催缴学费等方面,花了大力气。从系主任到辅导员都行动起来,能向学生解释清楚,给学生做好缴费的思想工作,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既不激化矛盾,又能催缴学费,最大限度地做好这一重要的工作。如果剔出历史因素,我系连续两年缴费率在全院各系部中名列第一。

三、实习就业方面

今年我系本届毕业生有837人(除涉法专业),包含六个专业,在上届毕业生人数的基础上增加了24%。在本学期十月份的毕业生基本情况调查中,总的来说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偏高,钟情于本专业对口的工作,本届毕业生中将参加“专升本”考试占总人数的19%,需学校安排实习占总人数的63%,希望推荐就业的占总人数的54%。英语过级达标率是68%,计算机过级达标率是9%。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大环境来看,今年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在去年基础上增加了67万人,并且目前毕业生就业因经济不景气、产业结构调整、重组等而使很多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的计划受阻,社会上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在供需结构上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甚至出现用人的奇异现象,各高校毕业生给纷纷抱怨今年毕业生就业更难、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从这些情况来看,感觉我系2003届毕业生实习、就业工作压力之大、任务之重、道路之远是毫无疑问的。面对困难与压力,我系主动出击,提高安排,做了许多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十月、十一月份,通过一段时间的酝酿,结合上届毕业生的实习、就业工作,通过各种途径意见的征集,并经系务工作会议的研讨,建立了毕业生实习制度、毕业生就业推荐制度,也初步形成了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并以书面条约形式规范了毕业生实习、就业推荐手续办理、实习纪律条款等,如重新修改了实习纪律、实习协议书、就业推荐协议书、就业推荐申请材料等,基本上使实习、就业工作达到了规范化、系统化、合理化。

(二)十月份,在全系毕业生中进行大规模的毕业生基本情况调查,从就业指导形势、内容、毕业生实习就业推荐到毕业生对教学与学生管理三大方面进行大摸底,作出了毕业生基本情况调查报告,了解、分析了目前毕业生的现状、心态、意向,使今后工作的目的性更明确,并为各专业教研室、学工部提供了参考资料。

(三)通过一段时间资料的搜集、整理和规划,已建起比较完整的毕业就业指导网页,从就业政策、法规、求职顾问(求职择业技能、技巧等)、就业形势、招聘信息、毕业生信息反馈等栏目着手充实内容,完备网页资料,分门别类,现在就业指导网页能全面地为毕业生提供求职就业的指导。

(四)十二月份开展了两次毕业就业指导讲座,第一次是由熊苹主讲的“毕业生求职成功之道”­­——择业技巧指导讲座,毕业生班级积极参与,座无虚席,此次讲座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二次是由湖南百花人才市场副总、就业指导师傅日新主讲的“毕业生求职经验之谈”——形势分析、用人之道讲座,因讲座与学院辩论赛相冲突,人数相对较少,但讲座效果理想。其次,我受部分毕业生班级的邀请,为他们提供各种求职、就业指导相关知识,解答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及学校有关毕业生实习、就业的疑问,毕业生深受欢迎,毕业生就业指导为他们就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五)十一月下旬汇集广东惠阳汤普集团、广东南方彩色制版公司、顺德永庆达印刷公司开展专场招聘会,我系全力配合用人单位进行人才招聘,通过反复接触、互相深入了解,再加上毕业生的踊跃参与,这次专场招聘会共有31名毕业生被用人单位录用(其中2名为高职部毕业生),迎来了本届毕业生就业一个好的开端,但因学校在本期毕业生工作上偏重于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只举行了一次校内专场招聘会。

四、技能鉴定培训与考试方面

今年以来,我系在职业技能培训与其它各种类型的培训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在工作在不断改进,目前,已经慢慢形成了职业技能培训与学生学习以及专业建设有机结合、融合发展的职业教育的思路。

2002年、2003年湖南省电子商务师第一场鉴定考试都是在我院举行的,其中,2002年10月25日组织的这次考试也是我省历史上首次开始电子商务师的考试。在院培训部、计算机电教中心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经过我们的艰苦努力,这两次培训都非常成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

1.培训学员的合格率在全省名列第一

电子商务师的培训考试从去年下半年由我院开始在全省各地推广开来以后,已有五个考点举行了鉴定考试,其中,株洲考点的合格率为XXX%,涉外经济学院为XXX%,交通职院为XXX%,而我院两次鉴定考试合格率均在XXX%左右。

我系开办的两次培训班,共有180人左右,其中,我系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班的所有同学都参加了电子商务助理师的培训与考试,全部都合格;这样,对我系的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今年的实习与就业,就有一个强大的推动作用。不少同学凭这一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就可以在社会上找到相关的岗位。并且,有一些公司与实习就业单位都明确表示,只要我们的毕业生拿到了助理电子商务师的资格,他们就可以部分地接纳我们的毕业生。这也为我系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真正做到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以及资格证书的考试相结合。

2.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为最早的和合格率最高的考点,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领导的高度评价以及社会各界广泛的好评,在与各兄弟院校的交流中,也产生良好影响,我们的学员的满意度也是非常高的,学员普遍反映是,不仅拿到了一个职业资格的合格证书,同时,与日俱增为可贵的是,开拓了视野,学到了新鲜有用的知识。湖南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也正在考虑将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委员会挂靠我院。

在第二次考试过程中,我系的主要负责人及专业教师与省鉴定中心的杨主任及史科长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对我系电子商务及其它相关培训业务的开展充分交换了意见,这为我系实行证书教育,完善我们的实践教学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我系也在英语过级辅导与培训、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报关员证、外销员证、物业管理师、期货从业资格考试、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秘书证、会计证、注册会计师证、商场管理员证等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与考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其中,会计证与注册会计师证的考试,我系已连续开办了几个学期,一大批会计专业的学生以及其它专业甚至其它系的学生(如民政系与社会工作系的学生),都拿到了会计证;相关的专业都有大部分同学参与相关的职业技能资格考试,不少同学都通过了相关考试,并顺利地拿到了证书。

开办这些培训与考试的目的,一方面,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拿到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为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打下基础,同时,也给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培训,也锻炼了我们的教师,比如,我系的XXX、XXX以及一部分英语教师等教师,参与了各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与考试,不仅让学生学有所长,也让自己在工作与培训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专业技能。第三方面,通过培训这种方式,把专业建设与学生培训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

五、工作中的不足与明年工作的思路

总结经验,是为了发扬与交流,为了更加提高我们的工作;同样,总结不足与教训,相对来说,显得更重要些。只有认识到了不足,并针对不足对症下药,我们的工作才会真正有更大的起色。

(一)首先,本人工作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包括自己对某些事情认识上的偏差、自己的工作思路与方法、自己工作能力等等。以前可能对一些问题与不足并没有做深刻的反思,没有去反思它的来龙去脉,去反思它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古人说,无因则无果,不找到事情的根本原因,不去针对具体的原因去对症下药来解决问题,则会事倍功半,甚至还解决不了问题。比如,在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方面,只注重以工作职责与制度来要求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而忽视了对工作人员的培养,在管理过程中,缺乏以人为本的观念;又如,在进行制度管理时,因为某些原因,导致自己对制度执行不力,对制度运行的过程缺乏监督与考查,以致于制度管理的结果并不太理想;再如,在工作中,由于自身的不足与办事人员的问题,有些事情难以落实下去,或者落实的效果不好;最后,自己在工作中,宏观协调能力还有待加强,对某些问题的处理还太生硬,处理问题的方式还存在单一性与片面性。

其次,从系部总体管理上来看,管理的力度还有待加强,管理的重心下移得还不够,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系部实施本系的宏观管理与教研室实施有效的微观管理有机结合的机制,这样,就使系部的工作显得重点不突出,事务繁琐,既不利于调动教研室教师的积极性,又无法解放系办自身。同时,在如何利用信息化来改革与促进我们的管理与教学工作方面,也还做得不够。

再次,从教学管理方面来看,经贸系的教学管理工作可以说是仅仅理清了管理的头绪,有许多的工作急待去完善整改,有如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面向市场办学,整合教学课程,加强实践性教学的管理制度有待完善,针对大学英语过级的有关奖惩措施急待出台;利用职业教育的特点,扩大面向社会的各种培训方案和制度急需建立,立足本校在职教师的培养,引进各类双师型专业教师迫在眉梢,教研室的管理团队意识的增强有待加强,日常教师的考核奖罚措施还需完善,等等。

第四,在实习与就业推荐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本期的外部联络偏少,尤其是企事业单位这部分,不利于明年工作的开展。应该在寒假或下学期开学之初,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较大。

2、对于本学期的毕业生的实习以及就业推荐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和现有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存在一些矛盾,有时有一些直接冲突的地方。如何协调这一关系,是以后工作中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

3、有些老师对毕业生实习、就业不够关心,对系里有关文件、会议精神执行、贯彻不到位,或者是敷衍,没有真正认识到毕业生工作的重要性。

4、与企业相关的外聘专家过少,不利于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不利于深化实习与就业工作的开展。

最后,在学生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学生管理的创新力度不够,学生管理没有特色;

2、学生管理如何与教学管理协调好,真正为教学服务,还有一点差距;

3、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力度有待加强,辅导员的主人翁意识有些淡薄;

4、学生内务水平有所下降,通宵上网夜不归宿未能完全杜绝、迟到旷课屡禁不止等。

(五)经贸系的发展模式与下学期的工作思路

经过几年的大发展,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逐渐显山露水,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发展模式也已经开始明确。从国外来看,职业教育有的完全定位在岗位与职业上面,教育的面相对太窄,不适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我系的专业特点,我们确定了经贸系教学的定位与发展模式,从定位上看,它应该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两个能力,即专业与岗位技能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模式上看,它是一个立体的发展模式,由三个方面组成,即,(1)向上拓宽与本科院校的沟通,让部分有能力与兴趣的学生能够进入更高一个层次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为社会与经济变化太快,专业技能也在不断变化,如果我们的教学面太窄,过于“专”,则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2)以实践教学为基础,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由课程到模块再到整个专业,逐步实现全专业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与主体,让学生顺利完成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学习的过渡;(3)大力发展职业岗位培训,让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对我们的理论学习,特别是对实践教学进行有力的支撑,并对实践教学进行检验与认证,即对我们的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行检查,又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与技能,让学生获得相关的职业岗位技能证书,可有力地促进我们的学生的实习与就业。这个部分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延续,如果条件成熟,我系会逐渐推行一个新的毕业制度,即,学生要拿到毕业证书,必须要获得一种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

针对我们专业建设与实践教学不足的情况,我系明年的主要工作在于加强专业建设,以此为契机,带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的加强,并有机地整合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实施专业教育与证书教育相结合的职业教育。

明年的工作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点到线到面,先选试点专业,在专业内改革课程设置与教学,进行模块教学法,循序渐进地开展与加强实践教学;

2、善与规范我系的技能培训工作,以此作为培养教师、锻炼教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3、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努力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让部分优秀的教师与学生为企业创造效益;

4、培养教师与学生的职业意识,以职业、岗位与证书,来引导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提高;

篇12

技师技能考核或鉴定首先应注重的是工作者专业素质——岗位工作能力水平的评价。写作和提交论文是申报鉴定者应对技能考核鉴定的准备过程,同时是个人技能水平的展示过程。

技术工人的专业工作目的一般要求是:保证生产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物质消耗——有效益价值核算或向好性预期。凭借论文关于专业工作项目立论确定、技术路线解析、工艺方法选择、调试过程记录等的描述,充分显示工作者的能力水平——专业规范把握、主流技术运用、工艺方法适当、工序工步明晰。

技师论文应该强调较高级工艺性内容,应该是工作技艺和业绩展示、以专业文献范式表述的文章,并不一定要用某效益指标来显示工作价值。如工艺改进型课题论文,突出的是专业技巧水平;又如新技术应用型课题论文,突出的是对工程新技术或复杂工艺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1.强调论文项目的工艺性价值。技能,应理解为专业工作的技能工艺能力。也许是简称,总易误认为技能偏指技术能力,而忽视工艺能力。技术一般是指工业过程的方法论,即一般是可行性确定后在标准化设计前提下选材、加工手段、加工流程以尽可能的高效率获得目标产品的方法。而工艺,可以理解为加工的“艺术”,强调工作过程中获得目标产品的技巧性、保障性和完美性。技术工艺能力,可以理解为技术与工艺互渗而形成的知识型、技巧型、成熟型的生产力。

较高级的专业技能型人员的工作,应能体现技术工艺引人入胜的技巧性,工作项目论文也理所当然要求显示出工艺性价值——论文应显示出写作者关于工作项目的基本技术理解能力和工艺质量层次。基本技术能力包括专业理论的引用或引证,工艺质量则涵括改进能力、工作技巧、专业理论与实际的连接和补足能力、安全防护构思能力、提高工作对象商品化的能力。工艺质量直接决定了目标产品的实用性、适用性和市场性。

2.注重专业性表述的标准化概念。技师的基本技术理论理解力是其工作的重要基础之一,但其工作的方式、目标往往约束了专业理论的扩充速度和应用空间。许多长期在特殊电气工程岗位工作、工艺经验丰富的技艺型人员理论水平并不高,但他们的本职工作很出色,工作质量的工艺价值突现。一般认为长期的专职工作经验中积累着较高的专业工艺悟性。应该看到,高专业工艺性主要表现为相对行业标准、生产规范有很强的理解力,对生产流程有很强的连接、补足、改进的能力。正是高的专业悟性使得技艺型人员与技术设计人员的工作配合相得益彰。

3.把握过程分析的理论深度。一些技师工作项目论文中,用大量篇幅阐述理论的依据——数理公式推导过程或教科书式论说,然后绘出基本原理图,最后给出相当肯定的可行性结论。必须注意,这种论文往往是有缺陷的——项目的实施有效性没有表达—作者的操作工艺技能水平得不到显示。缺少相关工程经验公式或者经验系数(理论公式受客观实际过程条件的约束),易使得项目实施性这一关键工艺环节受到鉴定评价者质疑。这类论文的缺陷在论文大辩的有限时间里难以弥补。

4.妥当运用“技术进步手段”、“技术创新理念”、“精湛工艺过程”。机电工程岗位特征——专业智能成分较多,技巧思维保持,非连续性非周期性的操作。视下述工作能力为工艺能力;把握专业标准和规范的运用方法、流畅的专业语言(术语,编程,工程图,解析图表等)表述、撰适用的工程文档、规划工作技巧和效率。

技术进步:在产业规范约束下,采用现代的、主流的专业技术成果。

技术工艺创新:在产业规范约束下的工作能够在去除隐患、操作便捷、安全可靠、形式优化、节能提效、减污去噪、降低维护成本、智能化诊断运行等某些方面有显明的特色成果。

基本完备和适配的资料:是指可以作为施工提纲或设备的档案基本资料。

二、电学原理在工程运用中的本征性理解

机电技术中的电工技术是关于电能量分配和智能控制的技术,应用电工技术的基础原理是欧姆定律和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

1.本征性理解。客观导电材料上的电量分析应划分为以电压(电动势能信息)为主量的“信息变换及传递系统”和以电流为主量的“能量传输电路”。控制信息传递系统的第一要素是“保证信息的准确”,控制系统传递信息不一定依赖固形材料(例如可通过空间电磁场感应传递)。

使用电动机为电能耗用终端的设备继电器线路形式控制电路主要形成运动控制“逻辑、时间、顺序”机制,自保、互锁、延时、中继等都是形成控制信息的电路。

采用集成运放器为核心的信号电压调节器主要解决比例(信号放大)、微分(信号即时变化率)、积分(信号的时间积累效应),而整流、检波、限幅、隔离、跟随、调零、保护等都是附加电路。

电能量传输的第一要素是电路成为回路,依赖有形的导电材料,再者就是能量规模(大小)和传输时间可控。因此,控制电路的关键功能是信息“变换(如电压放大器)”和“调节”。

主电路的关键功能是能量的“被控”和“驱动”,而反馈电路则是对于完成基本运转功能的、由基本控制器和驱动器(主电路)组成的开环系统输出量检测并形成修正信号的“智能化”部件。

现时的机电“主流技术”指由集成PID运算器件、逻辑运算器件(CPU)及大容量数据存储器件为核心的控制器运用技术、由可高频全控大功率无触点开关元件为核心的驱动器运用技术及由新型传感器为核心的传感信号接收变换电路技术。

2.机电能量转换技术离不开磁材料技术,也离不开磁路分析技术;传统的磁路材料由于磁传导敏感于温度和介质成分,其电气特性检定比较困难。但是近些年来,新型合成磁性材料技术迅猛发展,其运用空间(特别是在机电技术领域)急速扩展。

再者,材料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工业技术发展的双引擎,感知设备运动状态和形成系统信息的传感器技术是智能系统的前端。

从对于控制方式本质的理解判断机电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以一个四端电路(网络)为例,若以改变激励能够实现相应响应,则控制方式可分为:a.电流控制电流(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电流放大系数),b.电压控制电流(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转移电导(跨导)),c.电压控制电压(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电压放大倍数),d.电流控制电压(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转移电阻(跨阻)),实现电能利用的机电设备的电路多以电流为被控量,所以上述a,b两种控制方式是驱动器电路,c是信息处理电路,d不是机电设备电路优选形式(能量控制信号)。

上述a、b方式分别代表着两个时代的电能传输电路(主电路、驱动器)形式。

a方式中,电流控制电流的中心技术是:实现小电流控制大电流、一路电流控制多路电流。代表性功能器件有三极管和继电器。

三极管,响应速度高,无动作触点,但控制电路与被控电路有公共支路,控制量与被控量的高次谐波相互影响或制约,而且可承受功率在瓦特级,一般不符合机电设备功率规模要求。

继电器(接触器),以电-磁-力形式驱动开关触点动作,实现电流的小控大和一控多。但触点动作时间不准、电弧现象、线圈断电反电动势高并形成高频干扰源、体积大等固有弱点,长期以来被视为“非理想器件”。

b方式是经典控制技术体系中理想的控制方式——信息控制能量。

上世纪后半期,业界使用大功率半控型电子器件晶闸管加之PWM技术的移相触发器实现有缺陷的“信息控制能量”方式于机电设备能量控制——主要是直流电动机的荷载调速。

上世纪末期大功率全控型电子器件IGBT(一种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管器件)的商品化普及,机电设备用全控型的信息控制能量方式成为现实,例如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交流电动机实现宽范围荷载的变频调速。

3.电气主流技术发展的瞻望。机电设备机械构件的技术进步程度受制于材料技术发展及其成果的商品化程度。通用机电电工技术范畴的技术开发重点有:

电力电子技术: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实现工业规模电能变换的技术,是建立在电子学、电工原理和自动控制三大学科上的新兴学科成果。器件以半导体为基本材料,根据器件的特点和电能转换的要求,开发电能转换电路,包括各种控制、触发、保护、显示、信息处理、继电接触等二次回路及外围电路。

电动机技术:强磁材料与低温环境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软件型传感系统分析与仪表。

机电液智能控制技术:机械、液压、电子融合控制技术使得机器的效率、性能、品质、可靠性等大大提升,如大型工程机械设备、深海或隧道的巨力液压控制系统。

微机电系统技术:常规电气系统元器件微型化组件化甚至实现“叠层组件—集成化”,即把微型化的敏感元器件、微处理器、执行器、各种机械构件、电动机、能源、光学系统等都集成于一个极小的几何空间内,并且能像集成电路一样大批量、廉价地生产。

电致流体相变技术:电场作用下电流变液(ERF,electrorheologicalfluid)可在“固”—“液”两相之间转换,转换过程可控而且可逆,转换时间为ms级,利用其电控力学行为,可以预期得到较之传统力学元件更为理想的(机—电能量转换控制的)响应指标。

磁致流体相变技术:磁流变液是由高磁导率、低磁滞性的微小软磁性颗粒和非导磁性液体混合而成的悬浮体。在零磁场条件下呈现出低黏度的牛顿流体特性;而在强磁场作用下,则呈现出高黏度、低流动性。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的流变是瞬间的、可逆的,而且其流变后的剪切屈服强度与磁场强度具有稳定的对应关系。

硅胶导电与绝缘的智能化控制技术;作为可以在电磁场发挥“柔性”功能的新型器件必将影响机电设备电路构造技术。导电硅胶是具备导电性能的硅胶制品,用于一些电子硅胶产品上发挥开关接通的作用,现时应用于一些电子设备、家用设备、办公设备中,比如导电硅胶按键、电线连接管、影印机滚轴、电缆插头、连接器衬垫等。

三、要强调通用电学知识与电工新技术运用衔接的工艺能力

机电设备技术标准(国家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文件、超级公司企业标准)的意志和执行能力。标准化是机电设备可靠性的保障。国家标准中对机床的控制方式、接地方式、抗干扰、容错、机械连锁、危险部件防护等,作了较完善规定,有效保障了机床的安全可靠运转。经验证明,符合标准的机床,故障率较低,反之故障率则高,可靠的保护措施是防止器件和装置损坏的重要方面。

当前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技师和高级技师考评体系强调了标准化水平是素质和技术能力的体现。如技术资料规范化编整能力、微机控制应用程序解析能力、逆向工程能力(逆向于在确定材料条件下设计制造的路径对产品拆解—解析技术工艺特征,提交改进或改性方案,以期获得结构或功能更优化的产品)、工程数学与物理运动现实的映射解释能力。

四、提高论文的精致程度和新技术含量的着眼点

维修电工岗位工作的技术工艺核心领域(空间范围,对象)。

维修电工岗位工作的主流技术、前端发展技术(如机器人,城市电动载人设备(电梯,搜索救生设备,无人驾驶运行设备,物流基地自动化设备等),注意:在机电前端技术领域;与电路系统运行规律模式相似的流体智能控制系统正在迅速地发生着微型化、精准化、多种指标信息传递同道化的技术水平提升。

机器的电气系统运用主流技术改造的工艺路线和工步流程。

一些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的实用性(技术改造方案的功能指标的得失)和适用性。

专业技术文献资料的引用和“创新价值”的保障。

五、论文正文的编辑策略

通过这里的工作全过程的描述而展示个人的工作实力状况,明喻达到专业技师水平。正文应涵括以下内容:

1.详尽细致的立论表述:现实性、可行性、绩效预期等。立论的过程是运用专业范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简述预期的项目工作的流程、效益目标、专业技术层次特征和工艺精华综合;证明自己的主张。立论应具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现实性:有重点而且简单的描述工作环境,仪器工具,基础性技术资料等工作先期条件,适配一些示意性插图、流程框图、曲线图、简表等。

可行性:有重点而且简单的描述工作团队情况,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和经验,主流技术采用的决定,需要增加的仪器工具,实施方案或技术工艺路线。

绩效预期:有重点而且简单的、与现实性情况可比较的谈说,重点是预期的技术或形式先进性、工程安全性、设备的控制或运行可靠性、节能减排等的定性谈说。

2.主流技术采用、工艺方案、实施过程等的详述。例如: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技术基于用计算机软件实现继电器电路中的中继、延时、顺序、串并逻辑、传感信息处理等的硬件功能而提升了机电设备控制的可靠性。又如:基于用计算机软件对全控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编程控制而实现交流电源变频控制,使得电动机“宽范围、恒功率或恒转矩的调速”成为普适技术。

工艺方案:展示工作者专业软实力的平台,以分类的技术工艺设计资料及对其简单注解说明文字为主项。资料文件要符合专业规范,要基本完备,要适配。例如:机床设备电气系统档案基本资料文件一般有电路原理图、电器件位置示意图、接线图、元件明细表、电气原理说明或控制流程注解、维修或改造记录等。

三项资料:工作对象技术改造之前的电路原理图及工况表述、改进工程技术路线设计(流程图与功能框图)和主要零部件明细,是工艺方案论证的骨干依据。

对于要遵循物理规律,以推演、论证、解析为主要技术路线的项目论文,建议采用机电工程手册为理论蓝本,引用工程计算方法处理数据。

调试过程:调试工作的工序、工步罗列,调试过程状况和数据的记录。

3.结果与讨论。这是全文的重心,应精心筛选技术工艺成果,把那些必要而充分的数据、现象、样品、认识等选出来,写进去,作为分析的依据。在对结果做定性和定量分析时,应说明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误差分析,说明现象出现的条件及其可证性。

概括项目工作的总结: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联系实际结果,解说它的工程意义、应用价值和在实际中推广应用的可能性;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尚存在的问题,对相关进程记录资料进一步标准化编整的见解、意愿与建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