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廉洁格言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廉洁格言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廉洁格言

篇1

3、腐败一块冰,寒透百姓心。

4、愚者,用自己沉重的代价唤醒别人。

5、顺境勿骄逆勿沉做堂堂正正人,平境勿庸浊勿乱当勤勤廉廉官。

6、勤政从一言一行做起,廉政从一分一厘拒之。

7、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8、劲松立险处,正气显人格。

9、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0、清除疑惑,公正清廉廉生威。

11、务实为民好比功积如山德载千秋。

12、处世立身须有一腔热血,秉公尽职应无半点私心。

13、淡泊名利好比清茶一杯静心正身,

14、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败政自明。

15、腐败,只能获取片刻的享乐;

16、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

17、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

18、反腐不论事大小,倡廉不在位高低。

19、学习启迪心智,学习净化思想,学习陶冶情操,学习升华境界。

20、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勤者不贫,廉者不腐。

21、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

22、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凡是管不住自己的干部,都没有资格去管教他人。管好自己是前提,是根本;管好他人是职责,是义务。

23、莫怨清廉淡滋味,应愁贪婪铁窗泪。

24、戒贪,贪则无品;戒骄,骄则无知;戒情,情则无进。

25、清丝要知廉洁早,莫待进牢愁白头。

26、智者,以别人惨痛的教训警示自己;

27、德如深山幽兰,不言自芳;欲似长堤蝼蚁,无孔不入。

28、身有正气,不言自威。

29、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

30、人见利而不见其害,必贪;鱼见食而不见其钩,必亡。

31、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32、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

33、遵纪守法打折扣,迟早都会犯错误。

34、官多一分廉,民增一分福。

35、地位是脚下的台阶,并非你的真正高度;官衔是脸上的脂粉,并非你的真正肤色。

36、听听群众的呼声,摸摸自己的良心,想想自己的言行。

37、贪者胆战心惊,恶犬护宅食无味;廉者胸怀磊落,夜不闭户寝自安。

38、布勤,无以成就事业;不廉,难以凝聚人心。

39、一心为公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

40、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41、保清廉似上山,定需步步用力,方能攀上巅峰。

42、反腐莫论事大小,倡廉不在位高低。

43、做人须正己,诚信守法,勿打“擦边球”。

44、人心如秤称量谁轻谁重,民意似镜照出孰贪孰廉。

45、失去监督的权力是祸害,失去控制的私欲是灾难。

46、天平称公正,廉洁生威仪。

47、天天洗脸净在其外,日日反省明在内心。

48、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49、清廉,却能换来永久的幸福。

50、廉如清风常拂面,贪似毒药蚀灵魂。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

篇2

3、洁白以自爱,清廉以自律,清高以自尊;淡泊以自居,淡交以自制,平易以自恃。

4、清风两袖诲学子,洁身自好树风范。

5、奉献千秋唯觉少,索求半念总嫌多。

6、两袖清风,清白教书,身正令行,一世为范。

7、清风凉自林谷出,廉洁源从自律来。

8、呕心沥血育桃李,两袖清风朝父老。

9、贪一滴,占一点,点点滴滴是深渊;留份白,留份清,清清白白在人间。

10、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11、宁静以致远学高为师必须坐十年冷板凳淡泊以明志身正为范岂能挣一分昧心钱。

12、一生育苗不图日后来乘凉,只愿千枝万叶成栋梁。

13、教书,点击学生智慧的键盘;育人,启迪学生美好的心灵。

14、做一支粉笔,清白一世;当一根蜡烛,奉献一生。

15、一生正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方流苏。

16、做人,学生以教师为镜;为教,教师以学生为镜。

17、育荷花之品质,习蜜蜂之勤奋,思学子之利益,树廉洁之风尚。

18、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19、以平常心坚守“清贫”之业;用满腔爱育出“清白”之人。()

20、以圣洁的心,做神圣的事。

21、天地君亲师,为师须德艺双馨,忠孝礼廉耻,知耻必贪俱戒。

22、勤善是立身之本,勤勉是立业之本,勤俭是立家之本,勤廉是立德之本。

24、用积极的眼光看待生活;用热情的态度投入生活;用科学的方法建设生活;用廉洁的作风净化生活。

25、为师者,人魂之匠也。必清其志,洁其心,正其身。一生辛劳自逍遥,两袖清风终不悔。

26、在我眼里,学生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他们只是我的学生,犹砾石般平凡,如金子般珍贵,一视同仁。

27、安乐出自清正,烦恼源于贪欲。

篇3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篇4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篇5

1、连胜的扮演者是张鲁一,张鲁一,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演员、导演,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99级导演系。2005年,参演首部电视剧《玉卿嫂》,正式出道。2006年执导并主演话剧《和空姐同居的日子》。2008年3月-2010年3月,参演话剧《琥珀》。2011年主演都市情感剧《女人帮》。2013年,因主演电视剧《火线三兄弟》而走红。2014年因主演电视剧《红色》而受到关注;同年主演历史剧《东方战场》。

2、连胜:有着“华尔街之狼”称号,集财富、地位、颜值与一身的霸道总裁。在商场上狼性霸道,对待小挺萌到入口即化,还有着冷到不行的幽默。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小学生语言表达还不丰富,学生思维受到具体直觉表象的限制,语言表达能力和其他符号表达能力还未能获得设想抽象和整体概括的意义,严重缺乏逻辑思维转换的能力。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让学生学会正确、合理地使用数学语言,是数学教学当中一项基本而又重要的任务。

正文:

在日常数学教学当中,大多数的数学教师比较容易忽视数学语言教学和训练,很大一部分数学教师甚至认为语言训练在数学教学当中无关重要,那是语文教师的事。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我认为不是。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语言系统,语言的准确性、工具性和逻辑性尤为重要。如在计算教学、应用题教学、概念教学等日常教学当中,当学生能清楚、准确、简练地用语言将相关概念、定义表述出来,才能反映出学生所理解的、所学的知识。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根据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由简单至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有计划、分阶段的进行语言训练。具体来说,我将语言训练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低年级(一、二年级)复述阶段。

低年级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学生思维受到严重的限制,严重缺乏逻辑能力。“复述”是能够使学生正确地、清楚地对知识进行简单的或者机械的重复讲述。“复述”是一项综合性语言训练,它能把记忆内容、思考过程、表达能力三者有机糅合在一起。在这个阶段中,我们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来加强语言训练。

1、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数学语言,让学生感受教师数学语言的精炼、严密。如“题目中已知条件是什么?用了哪些字词、数字和符号?”等等,可以让学生模仿说,复述多了,既能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培养良好审题习惯。

2、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模仿课本上的说法、读法以及写法。如让学生读读图意、讲讲算理、说说思维过程、写写符号和算式等。这些简单的模仿复述看起来无大作用,但对于数学语言不丰富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特别是在应用题教学当中,如“小明买了7盆黄花,又买了同样多的红花,两种花共多少盆?”即使教师用数学的分析方法去描述,但让学生复述的时候,大多数学生仍然是逐个字逐个字地读一遍,所以低年级学生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帮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做好示范引领,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语言模式。

二、中年级(三、四年级)描述阶段

中年级小学生在经过复述阶段的训练之后,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具备简单的设想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复述阶段之后,要注重学生的描述。“描述”主要是对事物的整体概括或者是操作流程或者是演示活动过程的描述。其目的是让学生把外部的具体操作转化为内部的思想活动,再借助数学语言,把思维的过程清楚地、准确地表达出来。

比如除法式子:35÷7,简单一步算式,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描述:1、被除数是35,除数是7,商是多少?2、35里面有几个7?3、把35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4、35是7的几倍?5、已知一个数的7倍是35,这个数是多少?通过不同的描述,得以将这些数学语言抽象成数学式子。

又比如下面这个例子:将一个圆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将一个正方形对折再对折,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是原来的四分之一。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可以让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最后通过语言描述,令学生对“几分之一”有更深的了解,为学习分数打下基础。

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数学语言训练,精心设计数学语言,再通过让学生将“日常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最后抽象成“数学算式”或“数学概念”,通过一系列的语言训练,使学生的知识构建更为丰富、巩固,思维过程更加明确、深刻。

篇7

时间紧,任务重。然而,不少传统企业面对“互联网+”,心中充满迷茫。

在2015年5月底召开的一次工业拥抱互联网论坛上,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说:“一些企业不是不知道‘互联网+’有多重要,可他们真的不知道怎么‘+’。”

《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蓝皮书2015》指出,工业界和互联网企业在融合路径上各有侧重:工业界现阶段的重心在于工业生产的价值挖潜;互联网企业更多从贴近消费端的营销等环节切入。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辛勇飞认为,不同于互联网企业的轻资产配置,工业企业是重资产结构,其转型会有很多顾虑。融合创新的路径是多元、灵活的,关键在于各个行业要有融合创新的视野和眼光。

在中国经济结构中,国有工业企业占据了很大比重,这些企业的互联网化转型应该秉承“审慎创新”的原则。“需要对先行先试者进行鼓励。”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说,初期个别企业在风险共担机制等方面的探索,如果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与鼓励,将有助于加速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转型。

充分调动体量庞大的国有工业企业积极参与,“互联网+”行动的目的就有可能事半功倍,但这些企业“触网”往往首先考虑能否立竿见影。为此,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信息化领域专家吕本富建议调整国企考核机制,推动工业企业加速“触网”。

在“无为”中积极作为

互联网无边界,可政策有地域。按照工商部门的规定,总部在北京的美团网必须在全国1000多座城市租用写字楼、注册公司,才能使自己的互联网创新业务获得“合规”身份。对此,美团网不知所措。

创业创新遭遇了制度瓶颈,考验着创业者,也考验着政府主管部门。

在“互联网+”时代,谁该是主角?政府又该做些什么?

“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指导意见》在“总体思路”中强调的这句话,引发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和专家学者的强烈共鸣。

阿里巴巴副总裁高红冰认为,“互联网+”还是要依靠市场和企业。政府的角色在于营造氛围,做好宽带、物流、基础研发等基础设施和公共建设。

苏宁董事长张近东说,“互联网+”是国家打造的一个全面开放的应用,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创新的高度创造更多产品。

政府需要在“无为”中积极作为。怀进鹏坦言,推动“互联网+”行动,政府应该通过采取扶持技术创新、搭建公共平台、创建重要示范工程等举措,顺应和引导市场建立一种有效模式。

辛勇飞说,政府要在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制定标准、完善融资服务、培育应用市场等方面,予以基础性、平台性支持。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产业发展促进处副处长郑衍松认为,政府需要不断调整管理方式,既要体现对现有法制、体制的尊重,也要体现对创新的包容。

科学审慎力避泡沫

互联网为创业创新提供了低成本的平台。围绕解决传统产业“痛点”的创业创新,正在华夏大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据清科集团统计,2014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计完成3626起投资案例,较2013年同期增长100.6%。

这会不会导致泡沫?社会各界深感忧虑。

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医疗中国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涌向“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风险投资达到6.9亿美元,比上年剧增。

挂号网创始人廖杰远说,在“互联网+医疗”领域,不少创业公司为了圈更多的钱,对外的数字已经“到了可以做梦的地步”,有的甚至在融资、估值方面“注水”10倍、20倍。“一旦泡沫破了,对创业者和产业将是沉重的打击。”他说。

互联网领域专家、八八众筹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何坊则认为,开始阶段产生泡沫不可避免,但在某种程度上未见得是坏事。泡沫破灭后,有价值的东西自然会显现出来。

在巩固中升级技术统一标准

面对“互联网+”,中国的互联网技术、基础、产业准备好了吗?

在国务院出台的《指导意见》保障支撑措施中,“巩固网络基础”成了首要任务。

过去20多年发展中,我国互联网完成了从基础架构、应用层丰富、产业创新完善的一系列突破,却一直无法摆脱缺乏核心技术、网络建设地域差别较大、网络安全问题凸显、资费水平偏高等困扰。

“互联网+”行动落地,首先要向互联网技术与产业本身找突破口。辛勇飞说:“互联网有标准协议,工业也有标准协议,如果各搞各的,数据格式、接口都存在问题,数据链难以打通,就算不上是‘互联网+’了。”

他认为,政府部门应该顺应跨界融合发展需求,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立”的原则,引导加快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重点应用领域标准的研制。

与此同时,在进一步推进融合创新过程中,人才成为另一个不容忽视的要素。《指导意见》指出,“跨界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成为中国推进“互联网+”行动面临的问题,并将“加强智力建设”作为支撑“互联网+”行动的重要举措。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ICT产业研究部主任何伟认为,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只懂网络技术,产业界的人只懂自身业务,不符合融合创新人才的需求。

“我们已处于‘互联网+’时代,可是教育和人才培训体系依然停留在上一个时代。”车团网CEO严向阳说,必须加强对从业者的“互联网+”意识的培养,增强从业者的实战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

正确认识互联网的“双刃剑效应”

针对当前“互联网+”过热现象,前阿里巴巴副总裁、众海投资创始人鲁众提醒,在关注“互联网+”时,不要忽视互联网的另一面――“互联网-”。

鲁众说,作为一种技术、一种工具、一种基础设施,互联网本身没有好坏、对错属性。但如果“+”的一面被过度重视,“-”的一面被忽视,就可能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急需引起全社会的充分重视。

互联网既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也会让一些人失去岗位。这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为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有关部门应该及早着手,加大跨界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以及做好相关预案疏导等工作。

篇8

1、张鲁一饰连胜、吴倩饰陶小挺、张萌饰虞佳婕、盖玥希饰陶小笛、王新乔饰仇英树、房飞霖饰洪泰哲、姜洋饰赵乾明、胡浩博饰游伟。

2、剧情简介:陶小挺和陶小笛是一对姐妹,虽然只相差一岁却长相极其相似。两人一起来到大城市打拼,妹妹陶小挺一直奋发进取,姐姐陶小笛却希望走捷径,于是不惜整容、增高,从此两张脸,两种人生。商界奇才连胜回国解决鸥锘集团危机,与陶小挺不打不相识;陶小笛则把目标锁定在了鸥锘当家人仇英树的身上。但连胜和仇英树两人却都爱上了单纯善良的陶小挺。由于健康问题,连胜始终压抑着自己的真实情感,怕无法承担、给予。最终在连胜和陶小挺的努力下,他们共同捍卫了鸥锘也收获了最好的爱情。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一、景物意境类

(2008年浙江省杭州市)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题目。

早 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销”同“消”。

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情景交融是诗词的一个重要特征,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渗透,进而营造出诗词美妙的意境。所谓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常见的设题形式有: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这首诗中的哪些字词形象地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等。

典例第1题考查对景物描写的理解。“白玉条”是形象的说法,要判断这比喻贴切与否需紧扣诗中的景物描写,考虑诗人景物描写的侧重点及所观察的位置等。答案示例:“白玉条”句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第2题要求对诗句赏析,赏析时应展开想象描绘诗句画面,突出景物特点,同时点明景物中蕴涵的人物情感。答案示例: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技巧点拨]①明确诗中具体景物景象;概括提炼景物的特点。②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行细致生动的描绘,尽可能再现和重塑当时的情境氛围。③景物衬托诗人的情感或景物所蕴藏的哲理。

[思路指南]景物特征情境再现诗人情感(生活哲理)

[常见误区]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只单纯关注景物忽视了景与情、景与理的关系,导致理解错误。

二、诗眼炼字类

(2008年湖北省恩施市)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2.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

[解析]古人常把在节骨眼处炼得好的,使全句飞扬流动的、令人越品越妙的字,称作“诗眼”。诗有诗眼,词有词眼,古人作诗作词追求一字传神,所以诗词中那些最传神、最生动形象、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也就成了考查的重点之一。常见的设题形式有:诗词中的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说说它的妙处;诗词中某字用得好不好,能否改用其他字词,为什么;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是哪个字;某个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等。

典例第1题考查的是对全诗意境的把握,描述诗歌意境不能只是简单地翻译,而应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答案示例: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来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第2题考查的就是炼字,炼字这类技巧的赏析主要是从它的表达效果方面去谈自己的理解――谈所用字词的准确、形象及其意蕴。赏析这两处的精妙,应结合原句,看前后关系,看与诗歌主题关系,比较原字词与改换字词的区别。示例:不能。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技巧点拨]①肯定好或肯定某个字词更好并说出自己观点。②展开联想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词还原到诗中,再现诗人描绘的情景。③比较或点明字词表达的感情或烘托的意境。

[思路指南]观点明确词义解释字词还原效果比较

[常见误区]单纯地就字论字,脱离诗歌本身简单地解释字词含义。

三、名句赏析类

(2008年湖北省黄冈市)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题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闻笛赋:_________(2)烂柯人_________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解析]名句是诗词精华所在,或者形象生动,诗意横生;或者蕴涵哲理,启人心扉;或者情真意浓,格调高亢。诗词名句千古传诵,往往在景、情、理方面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也是中考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常见的设题形式有: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名句所展现出的画面;解释名句的含义;体悟名句蕴涵的哲理;名句所抒发的诗人情感等。

典例第1题考查对诗中典故的理解,平时阅读诗词应注意这方面的积累。答案:(1)怀念故友;(2)对岁月流逝、人迁的感叹。第2题考查对诗中名句的赏析,这首诗歌脍炙人口的无疑就是颈联这两句,诗人借助景象阐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解答时要重点体会其蕴涵的哲理。答案示例: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技巧点拨]①紧紧抓住名句中传神意丰的字词。②探究名句中寄寓的情感或哲理。③尽可能在全诗的基调范围内,想象名句中更多的细节。

[思路指南]抓关键词理解名句内容展开想象再现名句意境结合全诗感受名句情感联系生活领会名句哲理

[常见误区]未能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再现名句韵味;只囿于名句本身,不能将名句与生活衔接。

四、表达技巧类

(2008年浙江省嘉兴市)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伤桃源薛道士

刘禹锡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

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1.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词表现了薛道士死后凄清冷漠的氛围?

2.诗的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解析]古诗词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它是诗人用来抒感、表达主旨的一种手段。明确诗词的表达技巧,会便于理解诗词的思想情感,对我们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都有重要意义。常见的设题形式有: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诗歌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如何描绘景物的;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等。

典例第1题考查的是对诗中关键字词的把握,解答时要先紧抓住题干中“凄清冷漠”的要求,然后从诗句中寻找合适的词语。答案:空、闲。第2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情感、写法的理解,理解情感可以结合诗歌的题目及第1题题干中的提示,这首诗的后两句景物优美,但诗人情感却是伤感,两相比较可知其写法。答案示例:抒发了作者对薛道士的怀念之情(或写出了物在人亡的悲伤之情);以乐景衬哀情(或对比)。

[技巧点拨]熟悉这些常见的表达技巧:①抒情方式,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②表现手法,有象征、用典、映衬 (又分为正衬和反衬)、小中见大、对比衬托、化虚为实、虚实结合、以动写静、动静结合、以乐写哀等;③修辞手法,有对偶、拟人、夸张、双关等。

[思路指南]结合诗句或词语具体分析准确指出表达技巧探究技巧要表现的内容(或抒发的情感、揭示的道理)

[常见误区]对常见的表达技巧不熟悉;将表达技巧与诗歌语言特色混淆。

五、情感内容类

(2008年海南省)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写了早春时节的哪些景物?

2.请你说说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析]“诗言志”,诗词必然是为了表达诗人的某种思想情感而作,没有任何思想情感的诗词是不存在的。所以阅读鉴赏诗词,一定要在了解诗人诗歌创作背景的基础上,理解体会诗词中所蕴藏着的诗人的情感内容。常见的设题形式有:这首诗词(或诗词中的某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诗人在诗词中阐述了什么哲理;这首诗词给人以怎样的启示和思考等。

典例第1题考查的是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要注意时节是“早春”。答案:小雨;草色(小草)。第2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回答这道题要综合整首诗的景物描写所烘托出的诗人情感,答案:流露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技巧点拨]①从诗人一贯的创作风格、身世、经历、志趣等方面去把握情感。②本诗的创作背景、诗中渲染的景、诗中常见的意象等方面去探究情感。

[思路指南]结合诗人经历创作背景体味诗词中传统意象揣摩诗词营造的意境

[常见误区]仅停留在诗歌表面浅显情感的把握上,而没有深入挖掘诗歌中蕴藏着的情感。

【实战演练】

(一)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嗔(chen):嫌怨。

1.三、四句中写了山农“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劳动场面。

2.作者在这首诗中,写出了山村环境怎样的美?请你作简要赏析。

(二)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品读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2.说说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三)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在诗歌一、二两句中,哪些字眼最能表现思想感情?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四)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王维的这首诗中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席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有评论者认为,这首诗中的“朝雨”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为什么这样说?

2.“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六)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_________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_________的情绪。

篇10

供应链结构;果蔬价格;分析和研究

1 我国果蔬供应链现状

1.1 我国果蔬供应链现状及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我国果蔬农产品的供应链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建国初期,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并不完善,商品运输的体制并没完全建立,所以果蔬供应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果蔬供应链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来的自给自足转化为产品外销。这不仅带动了我国农产品物流运输的发展,还大大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经济发展的联动性。

近年来,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市场竞争,在社会市场经济竞争的大前提下,果蔬农产品安全问题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重点,果蔬供应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经济体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果蔬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供应链结构的复杂化、多元化不仅影响了我国果蔬农产品的安全质量,还影响了其价格走势[1]23-47。

1.2 果蔬生产现状及分析

我国地域广袤,果蔬生产资料丰富,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决定了果蔬产品的不同种类。据北京相关部门统计,北京2008到2012年间的各区的果蔬种植面积。具体数据如表1。

对表1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北京市密云区和延庆区果蔬种植面积最大,从2008年以来,北京市对果蔬种植土地的保护措施,十分有效,各地的果蔬耕地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而减少。

1.3 果蔬农产品加工现状分析

据相关部门统计,2012年北京市农产品销售、物流总额为12.46亿元,占北京消费总额的1.27%,仅次于进口货物和工业品物流量。具体数据如表2。

1.4 果蔬农产品销售现状与价格分析

北京的果蔬农产品的消费终端主要有超市、批发中心、农贸市场、本地集市等。由于供应链的结果发生改变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果蔬消费由传统的“数量型”转化为“质量型”,果蔬消费的多样化、个性化也成为了一种时尚消费模式。对北京200多个大中型农贸市场进行数据调整,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1.5 北京果蔬价格受供应链结构影响分析

通过以上对北京果蔬种植耕地、果蔬消费比例、人均消费等问题的分析可知,北京果蔬生产供应链相对平稳,其果蔬价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升高,从人均消费情况可以看出,北京果蔬消费意识很强,其发展前景相对乐观[2]123-156。

2 果蔬供应链基础理论

供应链理论是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随着产品经济的变迁和发展,供应链已经成为一种资源整合模式,其目的就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以供应链理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引起了高度重视。

2.1 供应链基础理论

供应链理论基础是没有固定统一定义的,因为不同领域产品的供应链都有其特有的性质,不同产品的供应链结构不同,所以供应链基础理论只是一种广义理论概念。供应链是一种网链概念,其定义为:供应链是采购原材料,将其转化为成品或中间产品,将其投放市场销售到个体用户的功能网链[3]35-37。

2.2 果蔬供应链

果蔬供应链的管理核心是企业通过科技技术对其果蔬产品进行营销管理,其中包括,采集、加工、包装、仓储、运输、经销等几个步骤,将供应商、生产企业、批发零售商以及消费市场联系起来的果蔬供应链。

果蔬供应链特征

果蔬供应链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果蔬供应链的结构复杂,是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加工企业、批发零售商、消费者四部分构成,其四个供应点的类型、功能、分布地点和结构都不同,所以再对其进行供应链管理时难度非常大;②信息化程度要求高,果蔬供应链是生产企业和消费市场双重影响下的营销模式,其结构影响因素有很多,所以对供应链结构进行管理时,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信息化处理,并需及时更新和反馈,是企业制定战略目标的重要依据;③消费市场推动作用,果蔬产品生产、管理、经销都需要依赖消费市场。消费者是拉动果蔬农产品生产的动力源。

2.3 果蔬供应链结构组成

2.3.1生产结构组成:个体农户、农村合作社、果蔬生产基地。

2.3.2加工结构组成:果蔬粗加工企业、果蔬产品加工企业。

2.3.3运输结构组成:物流运输、产品自由运输。

2.3.4批发结构组成:批发商、集货商、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农贸市场。

2.3.5销售结构组成:个体消费者、零售商、超市、企事业单位食堂[4]125-128。

3 果蔬供应链结构对果蔬价格的影响

通过上文对果蔬供应链的结构分析可知,果蔬供应链中,影响果蔬价格的主要受生产、加工、运输、批发、销售等组织结构影响。

3.1 生产供应链结构:在果蔬生产过程中,其果蔬产量受温度、气候等影响会随之发生变化,个体农户或相关利益经销商就会根据果蔬产量、企业预定等情况制定果蔬生产价格,对果蔬价格影响最小。

3.2加工供应链结构对果蔬价格影响最大,因为企业通过对原产品进行加工之后作为商品销售,其加工过程、运输过程、销售过程所需要的费用都会附加到果蔬产品价格上,所以会大大提高果蔬价格。

3.3运输供应链结构,主要是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汽油柴油用量所消耗的运输成本,对果蔬价格售价产生一定的影响。

3.4批发、销售供应链结构是果蔬价格附加的最后一个经销商,通过零销售企业将果蔬产品销售给个人,个体经销商会通过对店面成本、人工成本、运营利润等问题进行预算分析,将其附加到果蔬价格上。

4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果蔬价格是果蔬供应链结构消费、成本、利润叠加之后的产品价格,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组成工序都会影响其果蔬价格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果蔬供应链的分析可知,我国果蔬供应链有关食品安全的监察制度并不完善,要实现果蔬供应链的良性循环,仍需不断的改革和发展[5]45-49。

【参考文献】

[1]张伟.果蔬农产品供应链追溯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6):23-47.

[2]王朝晖.我国果蔬流通企业扩张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4):123-156.

篇11

SEOer们也开始意识到引擎的变化,于是,SEOer们想尽方法,使每个建立的站点都链接到自己的网站上,不管这些链接的好与坏,不管这些链接的出身与来历,反正就是将大量的毫无关系的站点,彼此地链接在一起。

第二阶段

在SEOer的努力下,网站排名发生了变化,短期内,很多质量不好的网站,都得到非常好的排名。于是,引擎进行了算法调整。

搜索引擎发现,来自重要站点的链接比来自不知名站点的链接的质量明显要高,于是,对链接加入了多个评审标准,其中重要的标准的就是质量和数量。这个算法的改变,使许多含有低质量网站链接的站点几乎没有排名。

SEOer发现这一变化后,进行技术调整:“从最重要最大的网站得到链接”。于是,SEOer找到看似最重要最大的网站,使自己的网站加入此类站点当中,例如雅虎目录,还有其他无数的小目录,都是SEOer必去之地。SEOer的努力,使那些刚掉入排名谷底的网站,又再而爬到高位。

第三阶段

搜索引擎发现很多目录型站点并不关心自己导出了哪些链接,而且受欢迎的重要站点似乎愿意链接到任何网站,不管这些链接是否相关,于是引擎进了算法调整,引擎认为当前的导入链接都是链接到网站的首页,而网站内页却极少被链接,于是,开始注重每个超链接的锚文本以及站内页面的链接。

当SEOer发现高排名的网站渐渐退居二线时,这才明白到,引擎对只做首页链接的网站降权了。SEOer开始进行了“深度链接”的技术调整,此技术重点是使对方站点包含自己网站的内部网页链接,彼此之间大量建立此类双向链接。

第四阶段

SEOer的努力使搜索引擎意识到双向链接没有单向链接的质量高,于是,搜索引擎调整算法,降低这种带有互惠性质的站点的排名,并提高那些有许多单向链接的网站的排名。

幸而SEOer也能及时发现这种状况,于是,SEOer们开始在其他站点的BBS、BLOG、留言簿等地方堆积他们的网站网址。渐渐地,SEO软件发展进入春天,并代劳SEOer们手工堆积网址的工作。

第五阶段

SEO软件的群发使搜索引擎对每种链接类型做更细致的考察,并降低那些有数十个或者数百个导出链接的网页的重要性,但算法上并没有进行大改动,依然很着重单向链接。

SEOer发现软件群发的效果越来越差,于是另寻出路:“在高质量网站处购买单向链接”,由于搜索引擎无法区分一个单向链接是免费提供还是收费提供,于是SEOer们到处购买大量的高质量链接,再次使很多不知名的新站点,拥有很高的排名。

篇12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而歌唱又是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从学前教育专业歌唱与节奏训练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在歌唱与节奏训练中的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旨在提出更加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龄前儿童的音乐兴趣,采用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提高歌唱与节奏训练的能力。

一、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社会倡导孩子的全面发展,进行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能让孩子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能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这种手段帮助学龄前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主要基地,只有在学前专业音乐教学中不断地创新,才能使未来的幼儿教师们掌握有创造性与实用性的音乐理论和实践技能。师范类学校从长远着手,按照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要求来阶段性地训练学生,使真正有潜力的学生可以教育孩子,同时按照合理的师生比例招收学生,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学生能够进行正确的歌唱表演以及能够利用相关教具掌握音乐,一直是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教学的重点;节奏在音乐教育中占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所以要加强对节奏的认识,在音乐教学中,应当更加系统化地进行节奏训练。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节奏练习的过程中,速度感与节奏感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教学过程中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对于节奏的掌握不够熟练,之前没有专门培养其速度感;其次就是由于先天性的节奏感差,针对这样的情况,在音乐教育中应当开展有针对性的节奏感培养。

根据调查显示,在现阶段高校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内容多沿用高师音乐专业内容,虽然已降低了原有的难度,但是教学内容与现行的幼儿园综合课程改革不能有效衔接。现如今,高校学前教育还存在以下弊端:第一,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薄弱,虽然有些学生之前在音乐方面受过专业的训练,但大多数学生并没有音乐基础,所以他们的基础不同,而学习乐理知识相同,对没有受过专业音乐训练的同学来说,较难接受与掌握;第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相对枯燥,有部分学生并不能准确掌握一些歌唱的技巧与节拍节奏,乏味的学习与练习循环往复,导致许多学生对音乐产生厌烦心理和应付了事的学习情绪;第三,先天性的节奏感较弱,在学习过程中不能通过节拍练习等有效的训练给予纠正,使其不能够很好地控制音乐的节奏;第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学习时间少,练习时间同样较少。

二、歌唱与节奏训练措施

现阶段,应该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较多、基础薄弱、教师空缺、音乐课时较其他课程课时少的这些特点,在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歌唱与节奏知识时能够有效掌握学习的内容,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学习起来就不会觉得空洞。

(一)合理规划课上内容

建议高校首先要增加和合理设置音乐课程。由于音乐教育重要性的提高且课程比重较低,所以在安排课程时应当要求加大音乐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重,创造更多的歌唱与节奏训练的机会,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同时,由于学生的音乐基础各不相同且有较大的差异,教师可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分成不同的音乐学习小组,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在学习有关节奏、节拍、识谱、歌唱等综合课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针对性地来进行教学。在音乐课堂中,可以⒀生按不同的水平进行分组练习,来提高歌唱与节奏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学前教育中,专业的音乐教育可以影响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育观念等众多方面,所以要使音乐教育更加专业化。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包含音乐基础、声乐和琴法等,各门课程由不同的教师授课,缺乏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有效的交流,各成一派。殊不知,各科之间同根同源,根据学前教育的实际教学加强各门不同的音乐课程之间相互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与优劣势,因材施教,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因此,对学前教育音乐学科进行重新定位,从知识技能训练转向对学生音乐素质、创造能力、职业素养的训练。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从事音乐教育时需为人师表,具备专业的音乐教育能力,专业的声乐演唱技巧、钢琴弹奏技能与音乐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具体运用才能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二)运用多样化方法加强歌唱与节奏训练

现阶段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训练较为单一,教师在歌唱与节奏训练中应当采用更加多样化的训练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专业知识技能。教师可以通过即兴创作、做游戏,运用手鼓、手摇铃等教学教具和充满趣味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歌唱与节奏训练的激情。在具体的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纠正学生错误的拍手、跺脚、各种肢体语言等方式方法来寻找曲子节拍的律动,使学生可以更加快速地了解音乐背景和内容。另外:掌握相关乐理知识也是正确的学习方法之一;音乐的教学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完成初级的节奏训练(音的长短)之后可以进入音的高低训练(模唱、歌唱教学)。在音乐教学刚开始的五线谱教学中,可以采取从打击乐的一线谱跟节奏谱一起训练的方法,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更容易接受新的学习知识与内容,然后再逐步增加、逐步深入,熟练后进入正规的五线谱教学。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音乐教育在幼儿审美能力提高方面的作用,可以通过欣赏教学,欣赏中外名曲,增强学生的鉴赏水平,陶冶情操,奠定良好的音乐基础。

(三)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校的学习活动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的方法,学前教育专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教育特点来安排音乐实践教学,做到音乐教学当中学校与社会的有效衔接。在开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歌唱与节奏训练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实习的作用,使学生能够把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更加有效地结合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得到更加充实的锻炼。所以,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在学生最后一年的时候,给学生创造实习的机会,使其能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可以在开展实习之前的学期当中给学生以见习的机会,通过见习来接触社会、为实习打好基础!

三、结语

当前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在符合现阶段学前教育发展的要求与学龄前儿童学习程度的要求下,有效地开展歌唱与节奏训练。在进行歌唱与节奏练习的时候,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使音乐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符合,保证学生能够适应学前教育的要求与内容。同时,注重开展多样化音乐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寓教于乐,使学生对音乐教育充满兴趣与激情。

参考文献:

篇13

按照传统框架,网络法是自上而下施加给新经济的,体现了者的单方意志,是一种外在的基于政治逻辑对网络行为的管控;但本文将侧重内生性的商业逻辑探讨互联网及其法律的生成和演进,认为这一逻辑真正奠定了信息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同时,大量关于互联网法律问题的部门法研究都对利益冲突提出了非常细致的解决思路,但缺乏一个总体性的框架认识,将看似不同的新型法律问题在抽象层面上统和起来,本文就是这样一种尝试。

笔者试图提出的基本框架是,互联网经济的实质是通过信息分析将各类生产要素更加精确地匹配,在一个超越传统生产组织的更大范围内调配和使用生产资源,实现最优配置,利用组织外资源产生价值。这不可避免地和传统生产组织发生冲突,产生了种种法律上的新问题。鉴于既有法律和政府规制和传统工业经济相适应,新经济要求新的解决方案,特别是首先承认其商业模式的合法性,即承认其未经许可更有效率地使用资源的优先性和创造力。互联网法律就是在新旧利益冲突妥协的基础上出台的。随着互联网不断从虚拟的比特世界向现实的原子世界扩张,冲击更多的市场,越来越多的现有规则将受到挑战。本文将这一过程称之为“非法兴起”,[1]并认为这一过程并非只在互联网发展早期存在,而是伴随着整个互联网创新的不断出现而更加激烈。

互联网“非法兴起”的过程与实质

互联网在引入中国的二十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作为新经济基本要素的内容被广泛实践和接受,例如,免费+广告+增值的模式牢固树立;数据作为基本生产资料和企业资产的地位被发现和发掘;伴随着平台型企业崛起,“连接一切”(或互联网+)成为互联网发展主要目标;“云--网--端”框架作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得到推广;“分享经济”和“双创”更成为人人都在谈论的主流意识形态。无论如何,纷繁复杂的创新背后都难以掩盖一条明显的互联网企业赖以发展的逻辑:以低成本获取免费内容或劳动力。

在早期阶段,互联网从一个所谓的“赛博空间”发展起来,由于它侧重于信息传播,脱离物理世界,以至于引发政府是否该对这一空间监管的争论。中国引入互联网之初并没有出现类似的理论反思,相反,互联网兴起更多由商业力量推动,一开始就和传统行业发生了冲突,在这一过程中,互联网企业不仅没有拒斥国家法律,反而希望法律对其经济模式进行确认和保护。

这一冲突不难理解:早期互联网为吸引用户,需要在短时间内集聚大量免费内容,这不仅是资本扩张的需要,也是创业者逐渐达成的共识。这一阶段的互联网看上去和传统媒体模式类似,都采用了免费内容加广告的营利模式。免费内容大多来自未经许可使用传统渠道发行出版的图书、音乐和影视作品,将其数字化供用户免费使用。这种显而易见的侵权和风险投资一起帮助实现新经济的原始积累,吸引大批忠实的用户。它至少有两个功能:首先,投入大量成本将非数字化的作品数字化,为后续用户直接生产数字化作品奠定了基础和标准;其次,一次性地在用户心中造成互联网基础服务即免费的印象,为整个中国互联网发展模式确定基调。[2]

随着中国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获取免费内容需要更多的正版投入,为节约成本,互联网企业转向了大量用户,鼓励他们为互联网生产。将用户转变为免费的劳动力是互联网行业的一大创举,它的深远意义在于:首先,将用户紧密捆绑在信息技术设备上,将其身份转变成“产消者”,既可以生产独创作品,也可以被鼓励提供盗版作品或者成为网络推手;其次,一条不同于传统出版渠道的新型生产方式逐渐得到探索,在线作品打破传统图书、音乐的物理限制,变得更加碎裂,便利了大众生产;第三,传统经济学理论着重分析的传统生产组织――企业――的边界不断消融,其生产活动被大量外包给大众,价值上形成一条长尾链条,带来了经济理论的创新;[3]最后,个体化生产成为当下炒得火热的“分享经济”的前身,为互联网迅速向线下实体服务业扩展提供了借鉴模式。[4]

在第三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迅速取代台式机时代的网络,互联网地位牢固确立,开始从信息分享平台转向金融、人力、实物的连接和分享。传统的金钱、劳动力和实物资源要么控制在传统经济组织手中,没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匹配,要么游离于生产组织之外,因信息成本高昂而无法有效使用。通过信息技术平台,这些生产要素被抽离出来,在超越传统生产组织的更大范围内加以利用,提升了使用效率。同时,平台也逐渐成为由算法驱动资源流动的新渠道和新组织,或者将旧组织整体纳入平台链条。在生产资源从既有组织流向新平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受到既有法律规则的约束,进而引发新旧生产组织的冲突,需要法律重新确认利益边界。

通过上述对新经济发展阶段的描述可以看出,互联网在本质上是以低成本利用社会中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积累其使用和匹配的数据(方式包括未经许可使用、提供增值服务、通过信息平台调动、盗版与不正当竞争)。由于平台并不对这些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行使所有权,更愿意主张其并不承担传统组织的责任(雇主、中间人),而是一种“连接器”,尽量降低调动资源的成本,使其尽可能自由流动。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反对一切阻碍从比特到原子自由流动的法律和制度(包括国界),其逻辑一直是商业的而非政治的。晚近的分享经济不过是互联网发展到更大规模协作阶段的产物,云端储存能力、精确的算法能力和对分散资源的控制力都极大地增强了。[5]

互联网需要首先以优质内容吸引用户使用,这是为什么信息经济革命会首先发生在大众传媒领域,从自行提供内容到动员用户生产到未来的机器生产,互联网逐渐探索出独特的商业模式,贯穿其中的始终是盗版侵权等非法行为。需要注意的是,有必要区分早期零星的个别盗版行为和作为一种新生产方式的大规模支配调用行为,尽管后者在传统权利人看来是更严重的行为。从新经济的角度出发,通过信息精确匹配的资产调用是更具有创造性的价值生产方式,提供了广泛的合作机会,提升了总体经济效率。[6]互联网的“非法兴起”更多是生产方式上的一场变革,为立法者和执法者提出了如何在法律上确认新生产方式的合法性以及利益分配的具体问题,同时也凸显出新经济内部自我颠覆的关键问题。

浮现中的法律问题与后果

从表面上看,互联网是一次增量变革,它把原来政府和传统经济组织顾及不到的资源(既包括体制内也包括体制外)统和起来加以利用,由于这一转变发生的太快,不仅传统的工业化经济思维跟不上,监管者的管理思维也跟不上。新的法律问题表面上看是对现有社会秩序和管理方式造成冲击,更深层次的因素则是现有规则背后反映的工业时代经济发展的方式和路径,例如,传统企业是标准的生产组织,占有大量生产性资源;要使用某些资源必须以合同形式获得权利人事先同意;这种使用还需要获得监管机构的监管措施,如许可、年检等。相反,平台企业要求快速调动更多更广泛的生产要素,摆脱既有规则束缚,从而间接地影响那些尚未采用信息技术获利的传统组织,后者则有动力游说政府加强对新经济的监管,维护既得经济利益和经济形态。在版权、信息财产、隐私、不正当竞争、反垄断、劳动法、安全监管等诸多法律领域都出现了新问题。

从一开始,新经济并非试图改变传统规则的性质,而是希望自己成为这一规则的例外,减轻侵权责任和安全保障责任,从而确保新商业模式能够存活。其核心主张在于,互联网平台并不拥有对任何资产的所有权,只是调动和匹配的信息中介,希望形成平台上生产要素自治的生态系统,尽可能减少传统所有者或雇主责任。“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这一逻辑一贯地体现在互联网兴起的各个阶段:早期对其他网站信息内容的复制可以说是一种使用(由此出现盗版和不正当竞争),晚近调动私人拥有的交通工具和房屋仍然可以说是一种使用(由此出现违反现行监管规则)。下面以两类最常见的非法行为――版权侵权和不正当竞争――为例说明法律如何回应互联网带来的利益冲突,揭示其遵循的复杂商业逻辑和政治经济背景。

莱斯格Lawrence Lessig在《代码》一书中提出,作为网络空间中的规则,代码可以和现实世界中的法律与社会规范一道保护知识产权,甚至比法律更有效。[7]特别是在法律已经提供和物理空间同等保护的前提下,代码能起到双重保护功能,兴极一时的“数字权利保护系统”(DRM)就是此类代表。受美国《千禧年数字版权法影响》(DMCA)影响,很多国家的数字版权法都加入了不得破解技术保护措施的内容。在极端情况下,DRM可能由拥有大量版权的公司用于大规模生产难于被合理使用的受限的数字作品,侵蚀公共领域。但这一论断是否在中国互联网市场语境下成立仍有疑问。

在抽象意义上,代码可以被用于版权保护。但未言明的问题常常是,保护谁的版权?谁更有能力使用代码保护?在互联网发展的最初阶段,互联网企业为了以免费内容吸引用户,常常通过盗版方式以低廉成本将发行于传统渠道的作品搬上互联网。鉴于传统渠道的资源整合能力和集体维权能力都比较弱,在全国范围内没能阻止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渠道的非法兴起。互联网企业借助DMCA的东风,荫庇在避风港原则下逐渐壮大,在拥有众多用户的基础上获得与传统文化产业合作的机会,打造“连接一切”的平台。这一历史奠定了互联网产业的基础,代码被用来将发行于传统媒介的作品数字化,并通过免费商业模式加以充分利用,首先成为侵权工具。而法律被要求在与传统行业的对抗中保护新兴经济,确认其整体上的合法性,这一点在国家有志发展信息产业的大背景下业已成功。这并不是说国家没有采取措施打击网络盗版,例如对BT等P2P软件的专项整治,但这只能打击那些分享软件提供商和下载盗版作品的用户,无法撼动更多像百度那样的公司。这和当时很多用户习惯于将数字作品下载到电脑上的现实相呼应,在线浏览和观看尚未成为主流互联网模式。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都还未成熟到依靠代码加强版权保护。

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早期发生在传统文化产业和新经济之间较为普遍的诉讼,有趣的是,从2010年左右起,更多侵犯此种权利的诉讼纷纷以不正当竞争为由提起。这一转向和几个重要因素密切相关。首先,这些诉讼较少发生在新旧经济体之间,而更多发生在新经济内部,原来的视频网站可能作为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被告,现在则摇身一变成为原告。这主要是因为,面临国内外双重压力,中央政府决意推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像网络视频这样的资源密集型行业出现了大规模整合的趋势,投资人不惜重金购买国内外正版作品,也推升了正版版权价格。大型互联网企业成为新的知识产权拥有者,和传统行业相比,更有动力和能力进行维权。

但这并不意味着盗版终结了,只是侵权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用户下载盗版作品的习惯逐渐被在线免费观看和试听等商业模式改变,随着4G网络的逐渐普及,人们越来越习惯于接受流媒体服务,软件、游戏、歌曲、影视都以源源不断的服务形态出现,而非出售的商品,这也解释了同一时期来自用户的盗版行为逐渐减少。传统数字出版可能仍然会依靠数字副本,在零边际成本的信息服务中人为创设出稀缺性,从而利用DRM加以保护。然而流媒体服务则完全摆脱了这种思路。在新阶段有动力通过代码工具盗版的毋宁是那些初创企业,他们缺乏足够的资金挤进资源密集型行业,无法通过免费内容吸引用户,只能采取侵权方式将其他公司的内容免费加以利用。他们会抓取版权作品、UGC和用户数据,以成本最低的方式展开同类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讲,“非法兴起”生生不息,现在轮到拥有海量资源的巨头们受到侵权挑战了。

法院对网络不正当竞争的扩张性解释也刺激了这类诉讼的爆炸式增长。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哪怕侵权者与权利人分属两个不同行业(例如内容和搜索引擎)。由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足够宽泛,在互联网企业密集的大城市的法院中都获得了广泛的支持。权利人的律师们也愈加倾向于以不正当竞争案件(难于证明自己受到的实际损失及其因果关系,不便以单纯侵权),进一步强化了法院的认知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代码仍然没有被广泛运用到保护自身资源的用途上。

但是法律真的提供了有效保护吗?大部分案件的赔偿数额还不及侵权者一天的广告收入,也很难证明权利人的收入因此就一定减少了。可以说类似的官司更多是一个象征,权利人希望法院确认相关的权利和商业模式,例如享有财产权利的数据池和商业广告的重要作用。近期出现的不正当竞争模式是,通过浏览器或播放器拦截或剔除和免费视频内容相伴随的广告,变相利用和“截取”免费内容放置自己的广告。法院倾向于认定不正当竞争,这相当于赋予了权利人审查下游软件工具技术标准的权利,势必进一步导致权利人控制从播放器到浏览器甚至路由器的做法,防止拦截屏蔽广告。

由此可以进一步总结依靠法律而非代码进行保护的社会后果。[8]我们已经看到,和第一阶段不同,第二阶段的法院不遗余力地加强对网络侵权案件的保护,但效果不佳,无法在一个飞快变动的市场中树立规则和权威。法院的判决本意是减少不正当竞争,但弱保护可能会促使互联网企业开始加大投入,利用技术保护措施防止自身数据被抓取,同时打造更加垂直封闭的播放器、浏览器和移动终端APP,进一步导致互联网内容服务的割据。但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阶段的代码保护出现在商业模式尚未成熟的年代,代码还主要被加在单个资源上面用来防止用户未经授权使用,减少流动性;到了第二阶段,代码更多的是在确保流动性的基础上对信息内容流动渠道和框架的设计,以便最大限度地在自己的服务体系内使用这些资源,并允许用户合理分享。

作为回应,传统经济体分别采取不同的策略应对这一挑战,最为直接行为是协商或,要求赔偿损失,一旦它们认清信息经济势不可挡,就会转而采取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或者自己进入互联网行业。无论如何,这都意味着新生产方式被广泛接受,也成为政府推行“互联网+”政策的社会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互联网商业模式得到承认、漂白,也经历了从粗糙到精细的提炼升级,进一步通过算法提升竞争能力。[9]

框架的扩展适用

作为一个理论框架,“非法兴起”除了对历史事实的描述与解释,还需要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用以预测移动互联网甚至未来出现的可能问题。从历史上看,产业之间的整合程度与冲突程度、[10]国家政策扶持、[11]社会整体的市场化状况和行政管理方式、法院判决效果,甚至ICT的普及程度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互联网的扩散。如果说“非法兴起”主要是新经济不断侵蚀传统经济的过程性描述,那么不难发现,这一过程在新经济内部也在不停上演,从而使这一框架得以继续解释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演化。

平台时代的互联网企业竞争主要集中在数据分析(云)、内容渠道(网)和终端硬件(端),为吸引用户,内容渠道仍然是初创企业最为看重的竞争优势。鉴于平台型企业占有大量正版内容资源和用户数据,中小开发者只能通过第三方开发合作或侵权来获取生产资料。[12]移动互联网保持着台式机时代互联网的商业逻辑,生产要素仍然被创造性地争夺,以搭便车的方式使用平台企业上的资源。[13]除了个人电脑终端之外,大量新型终端不断涌现,例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机顶盒、智能手表,以及未来的智能汽车和VR。迅速的变化使得很多拥有大量资源的互联网巨头将更多精力放在跨屏竞争上,将一个屏幕上展示的免费资源利用到其他屏幕上去。将旧终端渠道上的内容转移到新终端、取得竞争优势也就成了新兴企业的不二选择,其商业逻辑和早期互联网侵占传统文化产业的方式并无二致,甚至也和未经许可调用实物资源的分享经济逻辑并无二致。由于学术界没能提供一个统一的网络不正当竞争理论作为指导,无法指望法院的判决为未来侵权提供清晰的指引。

不同之处可能在于,早期获利的互联网平台巨头比昔日竞争对手们强化了对生产性资源的保护力度,并通过技术措施进行。可以预见,除了和更多传统行业的冲突外,未来的法律冲突仍将围绕着内容资源和数据展开。从过去二十年的经验看,互联网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破坏式创新的影响巨大,国家在政策和法律上都在为新经济的崛起铺路;然而,当平台巨头成为既得利益者,掌控互联网入口和作为创新基础的生产资料的时候,有必要观察立法者是否真的理解了互联网发展的内在逻辑。创新的过程永远伴随着侵权和生产资料使用边界的重新塑造,平衡不正当竞争带来的市场秩序的破坏和创新带来的新价值将是重要的竞争政策和信息政策问题。

结语

从西方历史看,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不同利益的碰撞,对互联网而言尤为如此,本文试图在中国语境下对类似的冲突展开讨论。在一个更加一般的意义上,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一部资本主义经济不断颠覆既有规则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法治”的形式上的统一性掩盖了背后不断出现的利益冲突,信息技术引发的新经济不过是其中一例。

和中国互联网治理的传统研究不同,本文回到更为基本的内生性思路,即新型经济组织和生产方式如何要求国家和法律承认其合法性,并保护其利益;这同时意味着将自身的特殊利益包装成普遍性利益加以游说,最终由国家推动传统经济竞争对手们支付更多成本向新经济转移,最终确立其主导地位。内生性思路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对一些传统命题提供新的思考角度,例如,信息自由流动对维护一个健全的公共领域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一价值的最大支持者不是社会组织或普通公民,而是互联网企业,后者将信息看成一种资源,需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其价值,排除任何形式的针对生产资料流动的阻碍是互联网经济永不停息的引擎。又例如,在讨论线上规则与线下规则的关系时,将传统线下规则应用到互联网上不仅出于监管者管理便利和路径依赖,也是传统工业经济组织的内在要求,反过来新经济则要求打破线下规则,尊重新经济的运行规律,鼓励行业自治。有必要兼顾两种视角,才能更好地理解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轨迹,为未来提供经验借鉴。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注释:

[1]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从不同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分析,例如胡凌:《谁拥有互联网信息?从百度文库说起》,载《北大法律评论》2013年第1期;胡凌:《连接一切:论互联网帝国意识形态与实践》,载《文化纵横》2016年第1期。

[2]这一模式扩展到线下,滴滴快的Uber需要大量补贴司机和乘客,以至于分析师们认为这种模式难以为继。其后果影响更加深远:在资本撮合下,在很多细分市场中形成两家或三家寡头垄断局面,并纷纷被BAT投资或收购。同时,基础服务和信息服务收费一直不被看好,免费成了击垮传统竞争对手的利器。

[3]Yochai Benkler, The Wealth of Networks,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6.

[4]代表性研究文集见朱克力、张孝荣编著:《分享经济》,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

[5]例如通过信用评价和认证机制,平台企业可以对流动于其上的资源实现更加动态地管理,并辅以保险等机制。

[6]“分享经济”一词被过度滥用,以至于人们更多地关注现有生产性资源的配置问题(调动闲置资源),而非利益分配问题(生产者使用信息平台的利益分割)。姜奇平率先看到了这一问题,并在他的文章中一直强调后者的重要性,并使前者看上去更像一种虚伪的意识形态。参见姜奇平:《分享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及其政策含义》,载《中国信息化》2016年第4期。

[7] Lawrence Lessig, Code, Basic Books, 1999.

[8]代码并非一开始就出场,新经济的兴起和发展首先需要法律和外在者的保护,这取决于新经济战胜旧经济的策略。生产方式之间的冲突是传统代码理论没有看到的。

[9]2016年魏则西事件导致了对百度竞价排名制度的声讨,实质上是对这一粗糙商业模式的否定。

[10]不同产业的整合程度和议价能力直接影响了互联网对该产业渗透的程度,此外,国家在平衡利益冲突时也会考虑到传统行业参与人的行为习惯,例如为避免出租车司机罢工,影响社会稳定,交通部在专车监管方案中采取了折中立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