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

篇1

1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

(1)考试抄袭,作弊手段现代化。目前,部分学生为了考试作弊使用各种手段,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携带小抄,他们会利用无线电工具,电子设备进行传递答案,甚至替考。有些学生还会贿赂老师,采取送礼请客等方式提前套取试题。

(2)学术造假,抄袭论文。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各种信息资源随手可得。大学生通过网络下载论文,拼凑成自己的文章,有的把同专业学长的论文拿来直接抄袭,论文剽窃现象屡禁不止。更有甚至花钱请帮自己写论文,假的论文满天飞。

(3)国家助学贷款,讨要困难。家庭困难的学生在提供个人信息后,通过学校核实提供助学贷款帮助他们解决学费和生活费,使这部分学生可以轻松完成学业。但个别学生在毕业后不顾及个人信誉,不按照规定时间偿还利息,在银行多次催缴后也拒不还款,消失的无影无踪。

2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

(1)社会中不良环境的干扰。大学生是社会的人,在社会中生活,受社会影响,不断地受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影响,所以社会中将诚信树新风的榜样对大学生能起到价值引导作用。目前通过高校党团不断吸收新成员,党员已经占学生数目的16%,这部分党员在日常活动中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对其他学生的诚信起到表率作用。对诚信教育起重要的引导作用。加大学校的宣传,让每个学生都正当诚信的表率,解决问题最终还是要依靠内部力量。社会环境、教育方式能对大学生的诚信产生影响,但都只能从外部起作用,从内部真正起作用还要提高大学生的内在修养。

(2)家庭中诚信教育偏少。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家长们为了孩子能找到好工作,有出息,往往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全部,教导子女把时间都花在学习书本上,不太在意对子女的诚实守信教育。另外作为家长本身不能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把很多不良的诚信行为传递给孩子,不能树立良好的典范,这使学生从小就受影响,不注重学做事和学做人,致使马加爵之类的恶性事件发生。

3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1)学校与家庭相互协助和配合。所在大学用过建立学校和家庭相互联系和沟通的体系。学生直接负责的辅导员应该把其日常生活中表现情况及时向家长反应沟通,与家庭协助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日常表现。高校还应该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是否贫困,以便筛选发放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做到公平。其次,作为家长应该及时和高校联系,积极主动的掌握学生生活和学习情况,对学生出现的不诚信现象及时沟通加以纠正。再次,家长要树立诚实守信的典范。做到心口如一,给孩子建立诚信做人做事的典范,促进诚信教育的潜移默化。

(2)学校和社会相互配合。在全社会范围宣传加强,建立社会监督体制,为青少年诚信建设创立良好的影响环境。在高校和社会中广泛开展诚实守信教育,建立“诚信第一”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制造全民追求诚信的社会氛围和影响力量,把诚实守信由社会道德转变成契约道德,做到人人遵守。另外,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把诚信纳入法律,在社会道德契约的约束下以法律为惩罚武器,促使每一位公民都遵守诚信,在全社会范围建立诚信之风。

(3)教师的作为诚实守信的榜样是无穷的,所以广大的高校教师应该率先遵守拥护诚信规则以身作则。在课堂上做到表率,起到榜样作用。牢记身教重于言教;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在学生诚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辅导员是较长时间接触学生的教师,其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重大,所以在具体工作中必须遵循辅导员工作规范,做到公平公正,积极接受学生建议和意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处理学生中矛盾,树立诚信典范。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诚信素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充分发挥教师影响力的巨大力量。

(4)建立诚信明礼的校园主题,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学习诚信道德。以史为鉴,通过学习历史文化时学生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同时,形成与时俱进符合当代特点的诚信价值观。把诚信教育与目前政治经济形式结合,形成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和谐社会的建成。在校园里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参加,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诚信素养。同时组织大学生到社会中宣传诚信活动,对社会人群进行诚信调查;通过校园网让学生进行诚信讨论辩论,邀请成功人事来校作报告,让学生体会诚信带来的巨大作用。

篇2

用人单位的失信行为主要表现在:一些用人单位为了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刻意地对自己单位进行全方位的失实包装,乃至“提高”工作待遇,做出无法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兑现的承诺。还有一些用人单位不按照规定的时间与毕业生签订三方协议。甚至有一些用人单位为了骗取毕业生的信息和研究成果,提供虚假的招聘信息。纵观如今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无疑是掌握主动权的一方,因此,一些用人单位的不诚信行为在就业市场中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某些毕业生在择业中的不诚信行为。

大学毕业生在择业中的不诚信主要表现在:个别毕业生为了获得面试机会,找到一份满意工作,不同程度地在自己的简历、自荐信上“添油加醋”;还有的为了增强竞争力,涂改成绩单,隐瞒不及格记录,冒用导师的名义写推荐信;更有甚者,为了达到用人单位的聘用条件,不惜制造假英语四、六级证和计算机考级证等证件。另外,有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协议而不履约。

就业市场存在的这些不诚信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它已经扰乱了就业市场,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情况真假难分,选不到合适的人才,也使毕业生对择业无所适从;对社会公共道德建设造成了严重危害;污损了大学生的心灵,使得一部分大学生意志消沉,不努力学习,一心想着弄虚作假、投机钻营;影响了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不诚信行为的原因分析

第一,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就业过程中的失信行为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目前就业市场主要表现为买方市场,供大于求的总体形势使很多学生处于被动和不利地位,为求职成功,一些毕业生想方设法弄虚作假。

第二,一些用人单位选拔的方式不利于毕业生,导致诚信缺失现象。一方面,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了解,往往仅限于个人提供的带有主观色彩的材料和自我介绍,并以此作为评价依据。另一方面,随着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多,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很多用人单位的门槛也水涨船高,不考虑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不切实际地对毕业生提出了过高要求。如要求有丰富的实践活动或者社会工作经验,甚至不需要较高英语水平的岗位也规定一定要过六级等等。有的毕业生为了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不得不按用人单位的口味投其所好。再者,有的用人单位考察毕业生的程序复杂,战线拉得过长,增加了毕业生签约的风险,使得一些毕业生不得不先与别的单位签约保底,造成了之后的违约行为。还有的单位一旦给学生提供职位后,就催促学生尽快签约,不给学生充分的考虑时间,也会导致学生仓促决策而埋下违约的隐患。

第三,从制度层面说,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备的个人信用体系,从而不能用制度来保证个人对自己行为的完全负责。有专家从经济学角度对诚信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诚信的缺失,一是因为不讲诚信的成本过低,二是因为追求诚信的利润过低。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诚信是需要高成本的,也应该有高利润,失信行为须付出较高代价作为补偿。但在我国目前的环境中,遵循诚信法则行事的人并不一定能得到较多的实惠,相反某些处处行事与诚信相悖的人并不会付出较高代价,甚至能得到一时或眼前的好处。当然这种经济学的分析是偏重于短期的、经济的后果考察的。从长期效应来说,诚实守信的人终究是不吃亏的,我们应当有这种基本信念。

第四,学校对诚信教育不够,学生的诚信观念树得不牢,行事过程中诚信意识不强。虽然各高校都要对毕业生进行系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但多是教一些技巧性和心理方面的问题,没有或很少把诚信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来抓。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对诚实守信观念的养成也重视不够,只是作为德育课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讲而已,至于理解得怎样,做得如何,基本上很少过问,使得不少毕业生不以虚伪失信为耻,不以诚实守信为荣。

三、提高大学生择业诚信度采取的措施

第一,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诚信素养。讲究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中最根本的道德原则之一。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的就业诚信教育,着眼点不能仅限于就业环节,而是要从学生入校的第一天起,就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把诚信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结合贯彻落实大学生行为规范和建设文明校园等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经常对大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守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展针对性教育,使大学生切实提高诚信素养。

第二,引导广大教职工注重做好管理育人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要教育好管理好学生,首先要教育好广大教师、职工。要明确要求教职工树立诚信观念,并在教学、管理服务工作中以身作则,处处讲求诚信,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此基础上,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在严格管理中育人。一方面,认真按照教育管理程序严格要求,规范管理;另一方面,及时制止和批评学生中发生的不诚实、不守信行为,帮助他们认识并改正错误。在严格管理中使大学生增强诚实守信的意识,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

学校要进一步严格就业管理流程,在给所有毕业生提供公开、公平、公正就业环境的同时,要建立相对科学的、严格的就业管理体系。比如,要进一步规范就业推荐表和就业协议书的管理,确保学生人手一份。对于毕业生就业协议书遗失或违约的情况,给予备案登记,并在学校就业网上公示,必要的时候,记录到新的协议书中去,供用人单位参考。此外,要充分发挥院、系、班主任或辅导员的作用,对于学生基本信息、推荐信息,班主任或辅导员有义务配合用人单位进行核实。

篇3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178-01

大学生学术诚信是大学生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要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学术研究领域表现出来的诚实守信行为,是关乎大学生为人、为学的基本问题,不仅影响大学生的求学生涯,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有重大的影响。学术诚信表现在课程论文诚信、学术论文诚信和学位论文诚信三大方面。要求大学生亲自参与或完成论文写作,不得抄袭剽窃他人论文,论文中数据真实准确,正确引用参考文献,在学习活动中诚实、守信、不作伪、不欺骗。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讲学术诚信,与他们对学术诚信作用的认识能力和对学术行为的辨别能力有直接关系。因此讲学术诚信对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面临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对学术诚信作用的正确理解程度较低, 对于大学生学术诚信的内容不了解,因此不知道是否应该讲学术诚信,更难以做到自觉的讲学术诚信,因此也就难以正确看待学术诚信的作用,难以从诚信的高度辨别其正与误,难以分清哪些行为是诚实的表现,哪些行为是不诚实的表现。以考试作弊为例,多数大学生对考试作弊是持宽容态度的。据调查“有15.7%的学生认为‘深恶痛绝’,33.8%的学生表示‘无可奈何’,50.1%的学生表示‘可以理解’”。对于在实验中随意拼凑数据,极少有学生认为是不诚实的行为。“44.1%的学生认为是‘不诚实的行为’,35.3%的学生认为是‘完成作业的捷径’,18.4%的学生认为‘无可厚非的事’。”大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考试作弊、论文、作业抄袭等有悖学术诚信的行为的认识说明,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学习中的不诚实行为缺乏明确的辨别能力,表明大学生违反学术诚信的行为比较普遍。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学术诚信问题,高校不能再对“诚信教育”漠然视之了。

二、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出现的原因

大学生的学术诚信主要表现在自觉遵守考试纪律、不违规,自己撰写科研论文、不抄袭这两方面。近年来高校内部各种学术失信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论文抄袭、剽窃行为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因此将学术诚信问题的全部责任归咎于学生未免有些不全面。在这方面,教师、学校及教育相关部门应该进行更深的反思。当前大学的考试制度和考试模式的弊端是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的成因之一。当前大学的考试,内容与现实严重脱离,标准化、机械化的考试内容迫使学生死记硬背,学生考试临时抱佛脚是常事,在这种情况下作弊难以根除。由于受到我国现代社会转型期负面效应的影响,大学生群体出现了急功近利的思想,为了奖学金、毕业、就业等眼前利益,不惜考场作弊、抄袭、剽窃他人论文,因而敢于置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和学校的声誉于不顾。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应试能力是引发学风不正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国教育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教育的首要任务似乎并非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获取文凭。“只要教育机构和教育主管当局垄断了文凭的发放权力,只要教育主管当局把考试当作一个产业抓住不放,我们就不能指望考生放弃通过非法的手段进行博弈。”

当前个别教师未能承担起“身正为范,学高为师”的神圣使命,也没完成好“传道、授业、解惑”的言传身教职责,没有考虑到学术生产必须遵循一些基本规律,没能充分考虑到尚处于学术生产“初级阶段”的大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在论文写作中提出了一些过高的要求及不切实际的规定。另外,什么是抄袭,什么是剽窃,什么是合理的借鉴,怎样按照学术规范正确引用别人的观点,这些学术基本规范教育的缺失,也加剧了大学生论文抄袭的泛滥。大学生毕业后将在各行各业中承担起重要的社会责任,有些还将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如果基本的学术规范意识和社会诚信品质不能在学术起步阶段就树立起来,无疑将会对以后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随着网络的普及,现在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便利和通畅,一些人毕业论文写作也已由写论文变成了拼凑论文。第一天在网上搜索一些相关资料,第二天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复制和整理,第三天定稿打印,已成为部分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真实写照。制度上的不健全和管理的松懈是大学生违背学术诚信的现象的另一个原因。学生管理制度对不讲学术诚信的行为缺乏约束,不讲学术诚信的学生照样可以参加各类评优、评奖,这种制度上的欠缺无形中助长了学生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此外,教师对抄袭作业的学生无可奈何、对考试作弊的现象无动于衷,也纵容了学生不讲学术诚信的行为。

三、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对策

“重视学术道德教育,不仅关乎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也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推动学术创新的重要保证。”大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能够成为创造新知识、形成新思想的人。对大学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规范大学生的学术行为,营造一个健康的学术氛围,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而且会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和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的栋梁之材。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不仅教师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而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尽量为大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大对大学生学术规范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的力度,让学生清楚什么是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违反学术道德将会产生怎样的社会后果,从而使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内化为学生根本的学术信念,使学术诚信转化为学生具体的学术行为和社会行为,真正培育起大学生务实求真的良好学术作风和社会诚信品质。

要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首先要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入手,端正学习风气。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诚信教育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通过案例教学、事迹报告等多种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的教学形式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意识的培养,不仅从道德认知上教育学生讲究诚信,而且帮助大学生用诚信来规范日常行为,做到知行统一。专业课教师在传授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大学生学术诚信的培育。从自身做起,从细微处着手,在带领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每一个数据的获得,每一个资料的引用都做到准确无误,做好示范,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重点突出在学术上诚实守信的教育内容。辅导员要做好诚信教育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诚信实践活动,使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课外活动全过程,在校园内形成一个讲诚信者人人赞扬,失信者个个鄙视的校园道德氛围。大学生只有诚实对人、对己,才能诚实对待未知,也才能学到真知。开展诚信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术诚信意识,从而约束大学生的学术行为从而形成一个以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学习氛围。

其次在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中,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术管理制度。因此,必须从制度层面上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建设。通过建立科学的学术管理制度,使大学生学术诚信有制度上的保证。除了加强管理,开展学术自律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大学生讲学术诚信离不开外在的制度约束,但是更要靠大学生的自律。因为只有当学术诚信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稳固的道德信念,学生自觉遵守学术诚信,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才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再次,开展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必须营造良好的学术诚信环境。要积极发挥教师在开展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中的示范作用。高校在教师中要大力加强学术诚信教育,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之本乃是诚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诚信教育绝非只是德育课的内容,教育是个有机的整体,诚信教育必须贯穿在各科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教师讲学术诚信、教师带动学生共同讲学术诚信的良好氛围。

大学生肩负着建设未来社会的使命,因而对大学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精神文明和道德风貌,更是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为社会培养符合市场经济道德、法律规范要求的合格人才,只有这样高校才能不负党和国家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殷切希望。

参考文献:

[1] 王永明,李 静.论大学生诚信体系的构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篇4

一、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广泛的范畴,涉及面宽、内容繁多,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

1.大学生的遵纪守法。自觉遵守社会、学校纪律和法规,是一个人良好社会信誉的标志。遵纪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种社会法规、教育法规和学校的各种纪律,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学校一方面要严格校纪校规,使大学生在校内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大学生自觉抵制校园内外的一些不良风气,尤其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抄袭、作弊等现象,洁身自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2.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教育。大学生是活跃在互联网上的一个重要群体,加强网络诚信教育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教育中,学校应该侧重于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一般规范和网络责任教育,从而奠定大学生网络诚信的基础。

3.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诚信教育。学风是校风和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大学传统底蕴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学风建设中的诚信教育涉及学生自身、学习环境和学习规章制度。

4.大学生择业中的诚信教育。

第一,大学生择业中的“唯实”教育。诚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在全社会加强道德建设,诚信素质日益提高的今天,诚是立身的“奠基石”,信是做人的“身份证”。

第二,大学生择业中的“抵假”教育。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知识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作为高校的毕业生,必须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三,大学生择业中的契约意识教育。适应现阶段形势发展的需要,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以契约合同的形式确定的就业关系,就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信用意识和合同意识。

二、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诚信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一) 公民道德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大学生首先是一位普通的社会公民,应该具备一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可以说,诚实守信是每一个公民做人立世的根本准则。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诚信是一个很重要的规范。如果一个大学生连起码的诚信品德都不具备,我们无法想象他们怎么能够成为合格的公民,对公民道德建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二) 市场经济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合同经济、法制经济。这就要求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青年大学生即将成为未来市场经济的主力军,他们在未来的市场经济建设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仅取决于大学生的文化知识,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可见,加强大学生诚实守信教育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三)我国教育“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迫切需要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入世后,我们必须坚守诚信原则,履行我们所作出的承诺。因此,入世本身即是我们面向世界实践诚信原则的开始,同时也是对我们诚信状况的一个考验。为了尽快与世界经济接轨,积极培养国人现代意义上的诚信观念必要而紧迫。尤其是在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的今天,更应结合该组织的有关规则,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大学生作为将来实践这些规则的生力军,理应具备较高的诚信素质。

因此,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大学生的诚信建设,切实加强诚信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守信意识,努力培养具有信用素质、诚信精神的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一、构建社会诚信氛围,为大学生守诚信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1.构建社会经济诚信氛围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营造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是人们自觉奉行诚实守信,承诺践诺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非常关键的转型发展时期,许多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方向,急功近利、言而无信;偷税漏税层出不穷,假冒伪劣产品铺天盖地——这些不诚信的经济行为对整个社会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产生了极大的破坏。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诚实守信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灵魂,只有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着力打造诚信的经济环境,全面提升社会成员的诚信意识,让诚信者站稳脚跟,获得利益,不诚信者失去人脉,面临淘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构建社会法制诚信氛围

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不仅需要道德的约束,也要依靠法制的约束。仅仅依靠道德约束的诚信在今天的社会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只有发挥法律的约束职能,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全社会诚信氛围的构建与完善。首先,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尽快完善包括金融、信贷、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中的信用制度的立法工作,使得在打击不诚实守信的行为方面有法可依。其次,加大执法力度,使失信者不仅承担诚信缺失的道德责任,而且还应当使其承担法律责任,甚至秧及未来更大的利益,提高其失信成本。最后,加大对公众的法治教育力度,使人们知法懂法,懂法守法,让诚信在大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在我们的生活中遍地开花。

二、发挥高校主体作用,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

1.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

要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学校要不断完善自身管理体制。在诸如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诸如奖学金、学生干部评选、党员选拔等政策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避免暗箱操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其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如诚信专题讲座和报告会、诚信论坛、诚信征文等。通过一系列以诚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寓教于文,寓教于乐,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使得诚信这一传统美德成为大学生活乃至今后人生道路的永恒旋律。

2.构筑大学生诚信教育网络体系

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媒介作用加强诚信教育。高校通过建设主题教育网页或网站,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诚信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上的信息;用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占领网络阵地,积极倡导诚信上网、文明上网;学校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搭建互动平台,让学生以实名身份进入论坛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同时教师也可参与其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各种言论和思想,通过正确的引导与监督,使他们明辨是非,分清真伪。只有这样,在对大学生开展诚信素养的教育时才能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三、净化家庭诚信氛围,促进大学生诚信教育

1.家长要确立正确的诚信教育观念,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部分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重智轻德,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人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家长们要注重对孩子有关孝敬父母、爱国爱民、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这对孩子诚信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家长也应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反馈到孩子大脑中的第一印象。当家长发现孩子有不诚信的行为和想法时,一定先要自检自己是否在生活的细节中存在同样错误的想法与举动,惟有如此,才能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2.家长要重视与学校的交流与沟通

随着高校进一步扩招,在校大学生的人数激增。学校对大学生的管理更多的是宏观指导,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家长与学校的密切配合。孩子刚进入大学后,会有一阵“断奶期”,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所有的事情全要自我打理,自己判断,自己决定,这时他们会非常苦闷和矛盾,所以家长一定要与学校、教师密切联系,紧密配合,才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尤其是在思想品质方面的表现。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的诚信教育活动,也必须由教师和家长同心协力,让大学生们自己认同和接受,才能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从大学生个体入手,提升大学生自身诚信意识

1.树立大学生的诚信自律意志

诚信自律意志,指的是人们履行诚信原则和规范时,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的能力和毅力。大学生要逐步树立诚信自律意志,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尊重自己的人格,注意自己的言行,要通过诚信的学习和实践,不断将诚信理念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观念和准则。二是要经常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规范,不断向好的榜样看齐,要善于自我批评、及时纠正。三是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因私欲膨胀而突破诚信道德底线,保持诚信品德,决不能做有悖于诚信的事情。四是要不断鞭策自己,以诚信处事为荣,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才能在社会中抢得成功的先机。

2.养成大学生的诚信行为习惯

诚信行为习惯是指人们在进行社会联络与交往时所表现出的自发的、带有主观意识倾向的稳定的诚信行为。人们只有将诚信规范内化为稳定的“诚信行为习惯”,真正的诚信才能彻底实现。大学生要想培养出稳定的诚信行为,就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如“三下乡”社会服务、“四进社区”志愿服务,自觉地观察社会、体味人生、体验生活,了解国情民意。诚信的最高境界是“慎独”,大学生在践行诚信行为时要人前人后都一样,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养成稳定的诚信行为习惯,把自己塑造成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许项发.诚信体系建设的根基在文化[j].理论导刊,2003,(2).

篇6

一、现阶段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涵义

诚信作为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诚实是指真诚不伪,诚信不欺,真实不妄,精诚不懈,其强调的是真实;守信是指遵守自己的诺言,实践自己的诺言,言而有信,行有必果。“诚”更多地是指“内诚于心”,“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当然,这种区分并不具有绝对的意义,二者是相互贯通,互为表里、互相补充的。“诚”是“信”的基础、前提,“信”是“诚”的结果、归宿。有诚则有信,无信则必不诚。

二、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诚信品质的塑造、诚信习惯的养成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当前,青年大学生的诚信现状总体是健康向上的,绝大多数同学在政治思想、求知学习、人际关系、求职就业、实践活动等方面都能够把诚实守信作为自己修身养性的基本准则,身体力行。但是还存在着诚信缺失的现象,具体表现在。

(一)学业诚信。

在大学生中存在学习动机和态度都不够端正,存在抄袭作业、替人报勤、参加考试作弊现象的出现,有的不惜重金买题、买工具,有的写论文抄袭、杜撰实验数据等等。大学生论文存在抄袭现象已是“公开的秘密”,无论教师还是学校都对此十分明了,大家亦都有接受的“心理准备”,但如此多的大学生自己承认抄袭论文,却着实令人惊讶,启人深思。

(二)生活诚信。

生活在大学生中间,就接触发现的问题而言,首先表现在一些大学生社会公德观念淡薄、诺而无信、不守道德规范的现象依然存在;其次,表现在个别大学生侵占学校利益,有钱买手机和电脑,却长期拖欠学费和住宿费;再次还存在个别人冒充特困生获取国家助学贷款或困难补助金,一些同学明明有还贷能力却不按期还款、付息。

(三)工作诚信。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在今日社会就业形势下,招聘应届毕业生是一个具有一定风险的决策。而一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为了获得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在填写就业推荐表和撰写自我简介中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大学生追求个人的美好前途本不为过,但是过于的功利,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其结果是导致应届大学毕业生这一整体形象受损,使得后代的毕业生要承担前辈们种下的恶果。

总之,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着诚信缺失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分析其特点和产生的原因,才可能对症下药,寻找有效的教育方式。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透过事物的现象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造成现阶段大学生诚信缺失是由多种消极因素合力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认真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才有可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救治办法和措施。

(一)历史沉淀的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童叟无欺,相互礼让”等诚信的经典之句,但在封建社会的长期专制下,人们的诚信意识也存在着扭曲的一面。大学生身处现代中国,却自小接受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封建社会诚信观教育,与现代诚信观必然有所冲突,一定程度影响了现代诚信观的传播。

(二)高校诚信教育的滞后。

近年来,高校在大学生诚信素质教育方面表现滞后。高校对大学生信用意识的教育几乎是空白,国内许多大学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系统的大学生诚信机制,对大学生进行诚信的管理、规范和约束,使得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明显滞后于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

(三)家庭教育的消极因素。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这样就使得他们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有时候他们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一切代价。另外,有的家长为了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私利,也会教唆孩子如何去行贿、舞弊。

(四)学生自生修养的失调。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大学生认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得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拿到计算机和英语等级证才是硬的,误以为这些外在的硬件越多,就越有竞争力,而诚信与今后工作无关紧要的内隐的软件,则是可有可无的。

四、加强现阶段大学生诚信教育救治的对策

高等院校的诚信教育事关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事关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前途与命运。积极探讨诚信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出新一代具有诚信品质的高素质大学生,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一)把握整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良好诚信教育环境。

学校诚信教育的落实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首先,各级政府和公检法机关要齐抓共管,宣传教育广大群众要诚实守信,同时要严厉打击盗窃、欺诈、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等不诚信行为。其次,要营造校园诚信氛围,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诚实守信光荣,违约失信可耻。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阵地,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用榜样的力量进行诚信教育,营造出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和氛围。

(二)要深化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

诚信品质的养成要在认识的基础上付诸实践。大学生通过实践,可以从中真切地感受到诚信对社会对自己的影响,进而自觉做到诚实守信。事实证明,通过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甚至从社会中上当受骗的经历,都会在每一位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影响。因此,应当鼓励大学生从大学校园的象牙塔走出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环境中强化大学生诚信教育。

(三)严格制度管理,建立诚信品质培养的长效机制。

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辅之以信用评价,即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和合理的学生整体评价体系。

首先是诚信档案,要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每学年进行评估,以其作为学生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研究生保送、三好生评选、入党申请人考察、信用贷款等行为的主要依据。诚信档案的建立,使学生有了第一个信用记录,这是大学生的第一份宝贵资源,更是一笔无形资产,作为一种写实的档案,在学生毕业时,这份信用档案将跟随学生的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信用记录延伸到社会,推动大学生市场化就业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并且带动整个社会信用理念的提升与诚信氛围的营造。

另外,学生诚信整体评价体系,应包括学习诚信体系、经济诚信评价、生活诚信评价、择业诚信评价四大标准。

总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更是大学生立身之本、做人之道。现阶段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仅引起党和国家的关注,也倍受高等院校的重视。大学生诚信教育救治已成为当前高等院校面临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教育问题。我们一定要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切实有效地推进这一重要的诚信教育。

参考文献:

[1]符子娇.大学生诚信问题与现代诚信观教育[J].中国知网海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篇7

1.1 诚信与大学生诚信的涵义

关于“诚信”,在历代贤达志士的思想中并不鲜见,中国人把诚信作为立身处世之本。诚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诚’’即真实无妄,其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亦即宇宙万物真实无妄的本然之道。《大学》言:“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1]“诚”既是天道的本然,也是人道的根本。“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2]。真实无妄是天道,而对诚的追求则是人道,故“养心莫善于诚”。“信”的基本含义就是诚心实意、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孔子云:“信近乎义,言可复也”,“自古皆有死,无信不立”[3]。引申为人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行为时则有追求真理、信守承诺等含义。“信"与“诚"是相通的品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诚,信也,从言从声",“信,诚也,从人从言”“诚,信也",“信,诚也",[4]诚是一种内在的情感,含有诚实、真诚之意。而信却是一种外在的情感行为,指信任、信用、信誉,需要通过他人来体现。正如朱熹所说:“一心之谓诚,见之于事物则谓信”[5]。“诚"是基础,有诚才有信,无诚则无信;而信者即为诚的典范。诚是思、言、行、待已、待人、接物等方面终身恪守的准则和规范;信是立身处世、为政、交友、自我修养的基本准则。孔子把它作为做人的根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6]《吕氏春秋》有《贵信》篇,把信当作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并主张人生以诚信为贵。李白《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诗句,是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极言诚信的重要。

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

在当代社会,时代又赋予了大学生诚信新的内涵。首先,既然诚信的根本精神是真实无妄,那它就要求大学生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求实精神。其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诚信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它要求社会群体建立公正合理的制度,要求每个大学生树立起公平的处事态度以及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念。再次,诚信所内涵的人文精神,要求大学生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此,大学生诚信教育就是养成大学生诚信品德的教育。是指根据诚信的内涵和要求以及当前社会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品质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遵循大学生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施加影响,加深其诚信道德认识,培养其诚信道德情感,坚定其诚信意志,养成其诚信行为习惯,促进其形成遵守信用规则意识以及守信品德的教育活动。

1.2 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诚信教育的构成部分。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社会、国家、发展的需要。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诚信对之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诚信是立国之本。国家的主体是人民,中国自古就有“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明训,这些话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国家的领导者依靠什么去团结人民呢?靠的是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诚信就是取信于民,团结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对于一个社会单位(企业)而言,诚信是立业之本。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诚信是建立行业和单位之间互信互利的道德杠杆。很难想象,一个不讲诚信,不守信用的单位或企业,在现代法治社会中会有长期立足之地。对于具体的社会成员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人生立于世间数十年,除去必须不断学习,获得知识之外,还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去指导,否则,知识也可能成为滋生罪恶的工具。诚信就是培养人走向高尚的最好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道德准则,它指引着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使大学生获得必要的诚信道德知识,激发大学生对诚信道德的情感体验,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地践行诚信道德。《中庸》中曾经讲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7]意思是说,由内心真诚达到明晓道理,这叫做天性;由明晓道理达到内心真诚,这叫做教化。内心真诚就会明晓道理,明晓道理就会内心真诚。诚实无欺是人的本性,只有诚实方能明理,明理就是将“诚”这一人的内在德行向他人、社会和自然展露,以完善自己的德性,实现自己的道德人格。

2 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之对策

2.1 立足高职院校特点,将诚信教育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

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职业教育的全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科研等环节都需要与社会实践接触。这就使高职院校诚信教育在体系、内容、方法上要贴近职业和社会需求的目标,根据岗位和岗位群的实际需求塑造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素质水平和思想道德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今天,诚实守信不仅是社会公德,而且也是任何一个从业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作为职业道德,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其基本作用是树立良好的信誉,树立起值得他人信赖的行业形象。它体现了社会承认一个行业在以往职业活动中的价值,从而影响到该行业在未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一个从业人员不能诚实守信,那么他所代表的社会团体或是经济实体就得不到人们的信任,无法与社会进行经济交往,或是对社会缺乏号召力和响应力。诚信既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思想意识,让他们明白职业诚信道德有哪些基本要求,以及违反职业诚信道德应当承担哪些责任。多了解一些违反职业诚信道德的案例,通过反面教育,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违反职业诚信道德对个人、企业、国家造成的巨大损失和危害,时刻警醒自己;再次,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定期聘请社会上卓有成就的人士到学校向学生传授经验,通过他们遵守职业诚信道德的亲身经历,来激发学生的职业诚信道德意识。

2.2 高职院校全体教职工都要实践诚信教育,特别是教师和辅导员。

教育高职院校大学生讲诚信,教育者必须以诚信为本。

第一,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风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为学生做出榜样,身教重于言教。

第二,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辅导员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辅导员要有意识地把诚信教育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把诚信教育贯穿于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在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上要规范工作程序,坚持公示制度,接受学生监督,可以设立辅导员电子信箱,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做到廉洁自律,成为诚信的典范。同时辅导员要努力提高自身诚信道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身体力行、知行统一、诚实守信。让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生的诚信教育中发挥出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心理学的晕轮效应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的某种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会倾向于以此推论他其他方面的特性,出现“爱屋及乌”的心理效应,也就是说最终达到师生双方对诚信道德的共识。

2.3 将诚信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

第一,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诚信教育的内在联系,将诚信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要结合学习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和对外开放的理论,帮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要结合党的路线和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理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诚实守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要结合学习人际交往原则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要结合学习法的基本理论和民法、经济法理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

第二,将诚信教育渗透于专业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表现最多,只要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善于抓住时机,并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以及结合教学环节培养诚信品质,就能结合学生特点,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任课教师不但在课堂上“诚信”育人,在课堂外“诚信”做人,杜绝学术腐败,严把考试关,并能把诚信做人的要求贯穿在课堂、作业、教学实践、论文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中去,就会实现教学效果和育人效果的“双赢”。

2.4 弘扬传统诚信美德,积极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第一,结合时代的特点,弘扬传统诚信美德,形成明礼诚信的时代主题。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代品行高尚的人都是表里如一、行为坦荡和实事求是的,对此必须发扬光大。同时诚信必须务实创新、与时俱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现代社会,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美德,是为人处世、建立社会关系的立身之本。

第二,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高职院校要创造一种高雅、健康向上、文明有益的校园文化环境,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内开展“大学生诚信意识调查”或到公共场所对社会人士进行诚信意识的调查;让学生以实名身份进入校园网“诚信论坛”,开展与“诚信”问题有关的讨论;聘请有成就的校友回母校做报告,让大学生感受诚信对于事业成功的巨大作用;广泛开展“诚信形象”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树立诚信形象的重要性,把讲诚信、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作为为人处世、建立公共关系的立身之本。

2.5 加强高职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与管理

第一、将诚信教育与网络发展相结合。在网络时代,网上发信息,网上求信息已成为高职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许多大学生都会选择在这种虚拟的世界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育者应利用这个特点搭建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双向交流的平台。网络的自主性,平等性特点,缩短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心理距离,创建了一种平等,自主的交流空间,使教育主客体间的思想得以不断碰撞,渐渐融合,将传统的学生被动式接受转变为师生间平等的认知碰撞,师生双方这样平等交流平台,一方面加强了思维的逻辑性,更易被学生理解,另一方面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更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丌展工作开展教育,掌握网络宣传的主动权,并且可以教育学生要遵守网络秩序,培养网络道德,在网上网下都要以诚实守信为本。

第二、加强高职大学生网络中的道德责任教育,唤醒高职学生道德自觉性。在网络世界中,道德规范的作用日渐消蚀,法律和社会舆论对个人的监督削弱,因此,对现实社会中的高职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认知能力,是防止网络诚信缺失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也有部分高校在大学生中开展了网络伦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慎独”意识,这对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三、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管和控制。马克思认为人的道德自觉性和自律是从外在制约性和他律转化而来的。在当前的社会状态中,仅仅依靠人的自觉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院校要用高科技手段对网络信息和网络行为进行监督,构筑网络空间的坚固防火墙,消除有害信息和不良行为的危害。同时用法律的强制手段对网络违法行为予以坚决打击,通过法律的震慑力有效地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2.6 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机制

第一,完善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领导制度。

“倡导科学诚信是大学校长的社会责任”。[8]为此只有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认识到诚信对于建设良好校风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才能把诚信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有效地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进行统筹安排、管理和监督。

第二、加快高校管理制度的改革。高校的各项改革包括管理制度的改革,要围绕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而展开。学校既是教育机构,又是教育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机构,学校要善于利用包括规章制度在内的多种教育手段,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为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服务。例如考试制度和毕业论文设计作弊的处理等。

第三,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测评体系。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首先,要确定诚信测评的要素,我们认为可把诚实、信用、正直、友善等道德品质列为测评的主要因素;其次,确定诚信度测评体系各级指标,即确定几项能反映大学生诚信度要素的具体事项;再次,确定诚信度测评的标准,把大学生诚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对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以便参照定位;最后,选用诚信度测评的途径,可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议和社会中介机构评议等多种途径进行测评。通过诚信度测评体系可以考核学生过去、现在的诚信状况,并预测大学生个人诚信道德的发展趋势。

第四、建立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档案。大学生的诚信制度建设,一个较为紧迫的问题是要尽快建立学生诚信档案,这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合理性原则;二是可操作性原则;三是教育性原则。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基本内容,包括学习诚信评价、经济诚信评价、生活诚信评价、择业诚信评价等,评价结果与学生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本科保送、三好学生评选、入党申请考察等挂钩。学生的诚信档案是一种特殊的隐性教育方法,其建立过程就是确立诚信教育目标、目标内化、学生自我教育、学生诚信意识形成的过程,它能不断提醒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努力做诚信的事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度。它是联系学校与社会的一座桥梁,也是诚信教育和诚信制度建设的一个结合点,具有加强他律和自律的双重效应,是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的一个操作性强、实效性好、值得大力提倡的新举措。

2.7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诚信教育新模式

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缺失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高职院校来实现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塑造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引起社会、家庭及学校的普遍重视。,我们知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自的特点、功能与地位不同,它们之间是不能相互替代的,但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各有优势。所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诚信教育一体化的新格局,是比较理想的模式。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都把育人作为自己的职责,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形成以学校诚信教育为主体,家庭、社会诚信教育为两翼的三位一体的大教育体系,建立起多元化、多渠道的诚信教育动力机制,促使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品质形成和发展。

篇8

我是xxx系xx班的学生,在这象征着青春活力、充满激情的五月,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参加这次有关诚信话题的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

诚信,一次心灵的握手

握手,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可却流露出人与人相见时的礼仪。然而,在和谐社会里,人与人互相共处还需要另一种更为高贵的礼仪,那就是——诚信。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乃至整个人类所公认的一种美德。如果提起诚信,也许每个人都会说很容易,不说谎话、办实事,而已。可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与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在关键关头,又有几个人能坚守住诚信呢?虽然,诚信二字是很简单,但要做到就需要我们用心去实现了。

同学们,如果我们认真追忆曾经自己走过的每一步,相信一定会找出许多诚信的影子。小时候,家里的长辈经常会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要守信用”。上学了,我们通过课本学到了鲁迅先生所说的“诚信是为人之本”。今天,我们走进了大学校门,跨入了更高层次的文明礼堂,我们站在这里赞美诚信、歌颂诚信,是因为它已经不紧紧只是停留在言语和书本之上那么简单。诚信,对于我们这些站在时代浪尖、即将接受社会洗礼的大学生更具有实际意义。

我国的一所大学关于诚信做过一次详细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一小部分同学在思想上出现了偏颇,他们认为诚信是“理想主义”,并不现实。其实,出现这种问题不足为怪,如果是经常关注新闻媒体,浏览互联网页的同学可能会观察到,去年我们经常会看到关于“殇”类题材的报道。

例如,“球殇”、“牛奶殇”、“论文殇”,后期还出现了“情殇”、“国殇”。是啊,为了金钱和利益,一些缺失诚信的人踢假球、卖有毒奶粉、抄袭学术论文,甚至有时还能看到一些大学生为了自己拖影而出、谋得一份好工作,不自觉地夸大简历、伪造获奖证明,做一些投机取巧的事情。种种恶劣的行为确实让国人为之伤心、让我们这些大学生为之震惊。

但这毕竟只是伤心,只是震撼,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生活的校园里,诚信这一真实不欺的美德,像一颗长青树依然扎根在你我心灵的深处。我们不会忘记,曾经接受过国家助学贷款、现已经走出校门的师兄、师姐,虽然刚参加工作工资相对微薄,但他们却时刻提醒自我要省吃俭用、尽早还上贷款,好让更多因为家境贫困的学子圆大学梦。

我们不会忘记,曾经走出校外实习的学子们,虽然他们相对单位其他员工缺乏干练,但真诚的话语,守信的言行,依然得到了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赞誉,对我校的褒奖;我们不会忘记,这些在校大学生,也就是我们自己,一度肩并着肩、手拉着手,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甚至会联想到在运动会接力赛场上,我们都会把自己的一棒交给队友,并为他高呼加油时的目光。是诚信让我们守住了诺言、是诚信让我们收到了赞誉、是诚信让我们彼此走的更近、更近。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和在座的很多同学一样,憧憬着自己在学校期间能够得到老师、同学们的信任;憧憬着自己走出校园后,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公司白领、甚至是企业家,圆了自己为国家的经济腾飞贡献力量的梦想。相信,大家也都看过央视曾经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剧中的乔致庸是真实活跃在我国清朝末年的山西晋商。

当乔致庸年迈时,总结自己成功的秘诀,只是简单概述为“不缺斤短两,不以次充好,做生意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诚实守信”。对,无论是我们今天在学校立志读书,还是将来走进社会建功立业,诚信这块儿金字招牌应该永远作为瑰宝、从我们的手中继续让它传承下去,让它永不退色。

身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泱泱大国的学子,我们从小就懂得“坐着读书、站着做人”的道理。现在,我们在学校除了掌握知识之外,还要在学习和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铸就人格。诚信为人,必能取信于人,立信于人,收获的一定是朋友;诚信做事,必能韧如江流,动如海啸,赢得的一定是信赖和尊重;诚信对待生活,才能挫之不馁,安之不燥,使我们未来能够一步步走向成功。

同学们,诚信是驿站,给劳顿的步履以歇息;诚信是力量,给疲惫的身心以补给;诚信更是我们做人处世之根,安身立命之本,给我们生命以支撑。让我们敞开心扉,为社会、为你我、为身边的人打开一扇窗户,用充满诚信的心灵,握手!

康德曾说过:“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能引起人心深深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而今,我们仰望苍穹,天空依然摧残明朗,而俯察内心那些崇高的道德法则,有些却需要我们再次呼唤。比如诚信。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位睿智的老人——孔子,用毕生的精力著书立说,阐述诚信是人生立身之本,是国家立业之本,是人

类发展之本……至今,延绵数千年,其伟大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诚信的火炬一直被人们高高举起,代代相传,燃遍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并作为东方文明的精髓传遍全世界。因而,我们今天谈诚信,绝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有历史渊源的。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间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极言诚信的重要。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耳,广为流传。可见,诚信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经过漫长、沉重的生活之浪淘沥而出的赤纯之金。

的海尔集团曾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在与客户签发合同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公司延误了发货时间,为了信守合同,公司决定采用空运,为此损失了一大笔钱,却由此赢得了信誉。总裁自豪的说:“我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宁可失去所有的财产,也不愿失去信用。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诚信的种子种在心里,它就会开出最美的花,结出最甜的果。

大家还记得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吗?还记得华盛顿砍樱桃树的故事吗?还记得戴高乐为了一句:“没有司令的命令绝不离开”而去做一个哨兵站到第二天吗?做人,就应该像他们那样,把诚写在脸上,把信装在心里。我曾笑过华盛顿的笨,笑过戴高乐的傻,直到后来,一位老学者告诉我:“诚信和诺言不仅仅是几句话,如果你说了,但是没做到,那它们就是宣告你将失去美好东西的判决书。”上了大学,大家都懂得讲诚信的重要性,却又遭到了社会的物质冲击,以至屡屡发生为了利益而背弃诚信的事情。

如今,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日益严峻。为什么?老实的人吃亏,说假话的人当道,是我们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倾斜。而教育的恶性竞争,滋生了大学生的投机心理。考试除了衡定、评判、甄别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外,在选拔性的考试中,更是一种竞争。社会普遍的浮躁心理,使得我们大学生学风浮躁,坐不住板凳,耐不住寂寞,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甚至作弊。在座的这么多同学,有多少人能站起来,坦然的说:“我考试从未作过弊!”很遗憾,我不能这么坦荡的对自己说,即便只有一次,我还是欺骗了自己。

诚信没有重量,却可以让人有鸿毛之轻,可以让人有泰山之重;

诚信没有标价,却可以让人的灵魂贬值,可以让人的心灵高贵;诚信没有体积,却可以让人心情灰黯,苍白,可以让人的情绪高昂,愉快。

我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可当我听到那些冒用别人公司大名的人,津津乐道发财之道时,我恨得咬牙切齿;当我看见学术界出现东拼西凑的专著,东拉西扯的体系和博士生导师的剽窃现象以及假新闻、假文凭、假证书的泛滥时,心里不免有些悲凉。真的,如果将“尔虞我诈”用在商业运作或人际交往中,我只有变成悲观主义者了。

也许我们只是路旁的一株小草,无法如鲜花般迷人灿烂;也许我们只是山间一条不为人知的清泉,无法如大海般浩瀚奔腾;也许我们都只是芸芸众生中一平常之人,无法如伟人般惊天动地万人瞩目,但也绝不可丢弃诚信这做人之本,立事之根!

让我们都做诚信的人,让我们呼唤诚信的春风吹绿每个人的心田!因为诚信是生命中最绚丽的色彩,是我们屹立于天地之间的脚下基石,是茫茫大荒,漠漠古今,那一点浩然正气,千里快哉风!

听!有个声音大声地说:道德是做人的准则!有个声音真诚地说:这世界需要新的道德。爱国守法,明礼诚信,这世界才会有美好的结果。让我们同祝道德之河永远奔流,让我们共唤诚信之歌永远唱响!

关于道德诚信的演讲稿【二】

诚实守信,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见利忘义,历来为人们所不齿。美国有5 o个州,其中的威斯康星州每年的5月2日人们都要过“诚实节”。据说,是为了纪念一个叫埃默纽·旦南的8岁男孩。旦南5岁时双亲去世,被一个贪财的酒店老板诺顿收留。8岁那年的一个晚上,小旦南刚睡着,就被楼下一阵沉重的响声警醒。他急忙跑下楼,看见诺顿和他的老婆正在谋杀一个寄宿的商人。小旦南吓得赶快跑到楼上。

诺顿夫妇追到楼上,教小旦南在警察来问时说谎:就说是商人喝醉酒乱打人,诺顿为了自卫,才失手将他打死的。旦南回答说:我不想说谎话。诺顿夫妇将小旦南吊起来毒打了两个多小时,旦南还是不肯说谎话,结果被诺顿夫妇活活打死了。诺顿夫妇在法庭受审时,才说出了事情的~。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讲诚实、不说谎话的孩子,为他建造了纪念碑和塑像,并把他因不说谎而被打死的日子,定为“诚实节”,以表彰他的这种高尚品德,并教育后人。

我国过去小学课本里曾有一个“狼来了”永康说谎的故事,教育人从小要诚实,不要说谎话。诚实守信既是为人处世的根本,也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基础。我国从古到今,总是教育人诚实守信,上至贤明君主,下至平民百姓留下许多诚实守信的故事。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讲诚信,就不能立身处世。魏文候罢酒会友、曾子以信教子等故事都是教育人要诚实守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不休,曾子妻许诺孩子,待她赶集回来后杀猪给他吃。

曾子之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以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坚持诚实守信,就是坚守气节和操守,就是坚守做人的根本。

据《清稗类钞敬信》中记载:有个叫蔡嶙的人向朋友借了黄金千两,但未立借据。后来,朋友去世了,蔡嶙就把千两黄金还给朋友之子,其子坚决不收,说道:“家父未留给我借据,也没有口头告知有此事。”蔡嶙说:“借据不在纸上,在我心里;心中的诚信才是根本。你父亲知道我是个讲诚信的人,才没有告诉你。

他如此相信我,我怎么能失信呢?”最后,蔡嶙坚持还了千两黄金。蔡嶙所言,发人深省。借据、契约之类固然具有法律的约束性,是很重要的,但人们心中的诚信更重要。我国有个“一诺千金”的成语故事。说的是秦朝末年,楚地有个名叫季布的人,曾是项羽的部下,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就下令通缉季布。

因季布为人秉性耿直,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设法办到,所以很受人们的敬慕。在楚地盛传“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此话,刘邦听到后,不但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秦朝官称,负责管理宫中各门),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府官)。之后,季布的名望越来越大,留下了“一诺千金”这个比喻说话算数,守信用的千古美谈。

我国四书之一的《大学》中,有一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彩论述:“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想成为人们所景仰的心术端正的品行高尚的人,能够成为治国、齐家、平天下的人,必须先修其身、先正其心、先诚其意。把做一个真正人的落脚点最后定位到“诚实”二字上。

可见,古人是非常看重一个人的德性修养,都懂得一个人要成就大业必须从诚实守信做起。不要只看见现实生活中没有德性的人张扬一时,更要懂得那些没有德性的人终究成不了什么大器的道理。而坚持诚信,最终获得成功的是自己。有一家很大的美国公司在中国招聘雇员。当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的美国人立即热情地说:“你不是哈佛大学某某专业的研究生?我比你高一届,你不记得我了?”应聘的中国青年心里一震:“他认错人了。

在此时,如果承认自己有哈佛学历对应聘绝对有好处。但这位青年认为,诚实比什么都重要。于是,他冷静而客气地说;“先生,你可能认错人了。我没有到哈佛大学学习过,我只有在中国读大学的学历。,,说此话时,他已做好了不被录取的思想准备。没想到,主考人却说:“你很诚实,刚才就是我们考试的第一关。”最终,这位青年被录取了。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不讲诚信的民族是堕落的民族,不讲诚信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不讲诚信的社会是混乱的社会,不讲诚信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人。

篇9

0 前言

诚实守信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准则,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的洗涤,孕育了丰富的内涵。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我国自古就有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人无信不诚,民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国无信不兴。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基、经商之道、从政之要,是人之为人的重要品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涤荡,人们发现,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社会中充斥着欺骗与伪装,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传统的道德教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到严峻的挑战,导致社会诚信出现危机,并迅速影响到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大学生是社会高素质人才,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的希望,构建诚信体系,建设诚信社会,大学生首当其冲,责无旁贷。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近些年来,大学生诚信问题一度出现危机,受到极大关注,这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育和引导。

1 诚信的含义

何谓诚信?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信,是社会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也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原则,它不与仁、义、理、智四德并列,而是它们的综合体现。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极言诚信的重要。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广为流传。

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诚信是道德范畴和制度范畴的统一。

2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高知识群体,他们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但纵观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却不能不令人忧心忡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行为表现在诸多领域,现归纳如下:

2.1 考试作弊.骗取成绩

考试,作为一种较好的相对公平的测试评价形式,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学校。然而近年来,弄虚作假的风气在社会上弥漫,肆意杜撰、移花接木成为原本纯洁神圣的学术殿堂中某些人的看家本领,抄袭、夹带成为部分同学应付考试的法宝。作弊方法层出不穷,从偷看、交头接耳发展到使用现代通讯工具,诸如配带隐形耳机、传讯语音信息等,甚至雇佣“”,可谓五花八门,形形。尽管各高校在《学生手册》中对考试纪律和违纪处罚作了明确规定,并且安排了众多监考教师和考场督查及巡视人员,但是遗憾的是,无论何时何种考试,都会有人铤而走险,以身试纪。

2.2 粗制滥造,盗窃文章

文章是一名大学生科研成果的重要体现,也是其是否获得老师好评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大学里,面对各科老师布置的目不暇接的论文题目,部分不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学生就开始慌了,着急了,郁闷了,到底该怎么办呢?因此,为了“交差”和“及格”,有些学生就采取了粗制滥造,即通过剪切、拼凑、堆砌资料的办法组合文章,应付了事。更有甚者,为求简便,直接盗用他人文章,挪为己用。这种做法在毕业论文中屡见不鲜:有些同学毕业之际忙于找工作、考研,根本无暇顾及毕业论文之事,就从网上下载一些资料,然后东拼西凑,算是“大功告成”。

2.3 弄虚作假,骗取荣誉

有个别大学生为了拿奖学金,为了就业时获得有利条件,在平时投机取巧,获得本不该属于自己的荣誉,如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社会各界的奖学金及学校内部的各种荣誉称号。例如:有的同学为了能够评上“优秀学生干部”,大肆挥霍宴请同学,虚情假意拉拢他人,以便在投票评选时获得更多支持率;有的同学善于伪装积极上进的假象,在老师面前表现得主动热情,骗取老师的好感。可是,一到关键时刻,就原形毕露,口头上积极响应,行动上却大相径庭,遇事总是推卸一切责任。这样的同学最初出发点就是为了最终的名利,而不是真诚地为同学服务。

2.4 不守承诺,拖欠贷款

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支持贫困大学生安心上学的一条有力举措,是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表现,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学生的殷切关怀。因为贷款的额度有限,只能解决少数贫困学生的困难,所以能够得到助学贷款的同学是非常幸运的,他们应该珍惜难得的机会,信守诺言,按期还贷。然而这样一项极为良好的措施却出现了政策制定者当初没有想到的现象,例如: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毕业离校后,即人间蒸发,杳无音信。助学贷款到期之时,部分学生不予归还,甚至换名更姓逃避还贷。

2.5 以假充真,虚报材料

有的大学生在就业时,为了顺利达到自己的目的,弄虚作假,欺骗用人单位,谎称自己是学生会干部、优秀学生、获得过若干荣誉证书,甚至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证书、普通话证书、秘书资格证书等都有假冒的事例,三假(假学历、假证件、假人)现象不断出现,此种现象严重搅乱了职场风气。

3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3.1 社会的不良风气,带来价值观念的改变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起伏跌宕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以金钱为中心”“个人利益至上”等思想观念乘虚而人。社会是个大熔炉,从经济领域到社会政治领域,“假币驱赶真币”现象愈演愈烈:社会上说谎献媚者吃香,刚直不阿者倒霉;学术界出现的东拼西凑的“专著”;人们对盗版书、盗版光盘、盗版软件的默认和使用。整个社会出现了“诚信危机”,极大程度上腐蚀着大学生的灵魂。他们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发生了改变,道德价值观出现了严重倾斜。“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老实人易吃亏”、“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也就成了一些大学生的座右铭。

3.2 教育的恶性竞争,滋生大学生的投机心理

考试是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衡量、鉴别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是选拔各级各类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对学校工作进行评估、评价的重要指标。它对于高等学校了解教师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状况,以及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等具有重要意义。除了衡定和评判学生学业成绩而外,在选拔性的考试中更是一种竞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一考定终身的现实,使得竞争尤为激烈和残酷。为了取得考试的成功,有的考生产生了强烈的投机心理,诚信被抛弃,各种作弊现象也就在所难免。

3.3 教育体制的弊端,助长了诚信的缺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体制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近年来的高校扩招使学生剧增,学校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等都跟不上高校的发展,存在很多弊端和漏洞,教育制度急需完善。

因此,高校内部管理上的漏洞和教育体制的弊端成为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根源。招生中的暗箱操作、各类评优中的不正之风、学术研究中的失信、少数教师应付上课而不求质量、学校检查评比中的虚假行为等,客观上助长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此外,很多高校并没有重视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4 重建大学生诚信的具体措施

4.1 加强诚信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在专业教育中,要把对大学生和诚信教育作为重要内容,鼓励他们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培养他们坚持真理、探索真理的高尚品质,真的懂得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谬误,什么事情可为,什么事情不可为,懂得诚信光荣,弄虚作假可耻。从而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使大学生自觉建立道德防线,自觉抵制谎言,真诚守信、践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诚实守信作为自己道德良知的红色警戒线,从而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4.2 改革考试制度

目前的各类考试大多是一考定终身,不利于因材施教。使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不得不痛苦地平均分配精力对待每一门课程,以求“过关”。而对学生考试作弊的问题,我们也应该反思我们的考试制度是不是要作一些改革:一是广泛实行学分制,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二是采取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的考试方法,注重平时的考核、督促、检查,避免学生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三是改革考试内容,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加综合分析的内容,着重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四是允许学生重修,以合格后的成绩进入学业档案,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

4.3 净化社会环境

《论语》云:“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说,上层的道德好比风,平民百姓的言行表现像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会顺着风的方向倒。为政阶层必须率先实践先进道德,先正己,然后才能教化百姓。各级官员要严于律己,切实加强自身的诚信道德建设,防止和克服言行不一、言而无信、朝令夕改等失信于民的做法,要牢固树立起“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责任心和义务感,杜绝灰色、黑色腐败。政府取信于民,引导整个社会趋向诚实信用。

5 结束语

诚信教育,任重道远。老师、家长以及每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教育诚信和诚信教育身体力行,给孩子和学生一片明净的天空和大地,让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吧!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唐凯麟.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赖廷谦.思想道德修养[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1.

[4].中国伦理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燕良轼.高等教育心理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7]丁家永.现代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10

一、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构建诚信校园氛围

1、以校训、校风教育为主线,激励学生诚信

高校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就是要在大学生中倡导明礼诚信的良好风尚,诚信做人,诚信做事,把诚信作为大学生的一种社会责任。在大学校园里,要营造诚实守信的氛围,首先要用本校独特的校园文化来影响、激励青年学子。校训、校风都属于校园文化,都能成为大学生探求理想、规范行为的无形力量。比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等都激励一代代青年学子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不息。优良的校风是学校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对大学生的思想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高校应从学生进校起就开展校训、校风教育活动,让学生置身于崇尚严谨求实的文化氛围之中,感受诚信,认同诚信。

2、通过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诚信

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诚信主题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领会诚信、升华境界。一是利用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开展诚信教育。如组织“诚信承诺”签名活动;开展校园拒绝作弊倡议活动;开展网上诚信论坛等高校文化艺术活动进行诚信道德教育。要充分利用广播、报纸、校园网等舆论宣传阵地,广造舆论声势,把诚信话题炒热,努力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舆论环境,形成人人学诚信、处处讲诚信、事事守诚信的浓厚校园氛围。二是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诚信教育。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并能将之付诸于实践。要开展群众性的青年志愿者活动进行诚信道德教育的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大学生才能用发展的眼光客观地看待当前社会的失信现象,从而在各种道德冲突面前坚持正确的道德选择,增强社会责任感,并在社会实践中躬行诚信准则,养成诚信习惯。

二、广泛开展诚信评价,建立科学有效的大学生诚信评价机制

1、建立科学的诚信测评体系

诚信测评体系的构建可以通过借鉴经济领域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来完成。诚信测评体系的内容应该包括诚信度测评体系各级指标和诚信测评的标准。然后通过大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和社会中介机构评议等方式来进行诚信道德测评,并将诚信测评结果纳入各项评奖评优的考核指标中。通过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使当代大学生明确诚信教育的价值标准,不断提高诚实守信的自觉性。

2、设立大学生信用档案

大学生信用档案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个人的详细信息,如:身份证、户籍、家庭情况、居住地等内容。(2)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情况记录,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品行说明等。大学生信用档案是一种写实式的记录,它对学生的各方面有较为全面的描述,实行电子化管理,需要了解某学生诚信状况的人可凭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有关记录来达到对其诚信状况评定的目的。诚信档案的建立,使学生有了第一个信用记录,这是大学生的一份宝贵的资源,更是一笔无形的资产财富,这会使学生产生珍惜它、维护它的愿望,使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培养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努力做诚信的事,得到良好的诚信记录,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度。同时诚信档案是一种特殊的隐性教育方法,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的过程就是确立诚信教育的目标、学生自我教育、学生诚信反馈、学生诚信意识形成的过程。在学生毕业时,信用档案跟随学生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信用记录延伸到社会。这样可以帮助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氛围。

3、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及相关监督机制

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及相关监督机制,是诚信评价机制中的最关键一步。首先,应建立失信处罚机制。失信处罚机制是指学生一旦有了不良信用,他在一定时间内将不能取得荣誉称号,并在助学贷款等方面受到限制,如果其行为或后果严重,还要接受相应的校纪校规或法纪法规处理。处罚机制的设立目的是要失信者对自己不诚信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付出一定的代价,从而使不讲信用或信用不佳者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次,推出信用激励机制。信用激励机制的推行是要使守信的人得到收益,如,为鼓励学生诚实守信,信用等级高的学生应优先推荐参加各种荣誉评定,以此鼓励学生守信并通过奖惩机制的建立来加强学生守信的自觉性。再次,尽快建立校内信用监督机制。面对社会上存在的信用危机,社会各界纷纷呼吁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对失信者实行惩罚。学校也应建立起自己的校内信用监督机制,对信用教育的开展和落实,对信用评价的公开、公正、民主程度予以监督,避免信用教育和管理部门的“失信”。校内信用监督的对象既涉及学生,又涉及教师,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支持,同时学校敢于将信用教育和评价中失信行为公开化,树立诚信的正确导向,从而保证信用教育和信用评价的顺利开展。

总之,诚信是立身之本,诚信更是立国之基。学校是社会主流文化的代言人,高校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因此,高校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领导,树立起正确的诚信教育理念,在积极探析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缺失缘由的基础上,努力构建起科学的诚信教育运行机制,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的通力合作下,才能使当代大学生逐步摆脱诚信危机,构建起完美的诚信人格,进而对全社会产生辐射作用,为我国构建诚信社会、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11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随着人类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提高,诚信变得越来越重要。市场经济要求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信用氛围。但这些年来,我国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因此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诚信度,是高校德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

目前从总体情况来看,大学生普遍存在诚信意识淡薄,部分大学生甚至恶意挑战道德准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剽窃论文。一些大学生把刻苦钻研、忠诚老实视为反常,而把弄虚作假、抄袭剽窃视为正常,甚至连毕业论文都成篇抄袭,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学生缺乏诚信,没有形成公平竞争的思想观念。

(二)虚伪包装,能力“注水”。当前,由于市场经济的人才资源配置体制还不完善,一些学生在就业时为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不惜采用编造事实、制造虚假材料的手段欺骗用人单位。在求职中,填写虚假职务、伪造证书和履历的现象比比皆是。

(三)不还贷款,拖欠学费,违反契约。当前我国实行的国家助学贷款是以资助家庭紧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为目的,以学生的人格和信誉作为担保的贷款。

(四)行为失范,道德失信。现在大学生借书不还、偷盗、赌博、酗酒闹事、破坏公物、撒谎等行为屡禁不止。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正处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正处在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中,公民的道德观念较为淡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不强,信用基础比较薄弱,新的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导致失信浊流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泛滥成灾。从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到社会关系中人际交往感情的淡薄、诚信的缺失、安全感的缺失等,使人们对传统道德观念和诚信原则发生了动摇和怀疑,也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学校德育存在偏颇

从学校教育方面来看,诚信育人的观念不够强。不少高校往往只注重教授文化知识、技能,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尤其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方面观念淡薄。此外,当有些学生由于不诚信将要受到处罚时,一些教师竟然表示同情,甚至为他们说情、辩护,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家庭对诚信教育不够重视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然而现实社会中的家庭教育却存在很多问题。在应试教育体制背景下,很多家长把关注点放在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和培养才艺技能上,而对诚实守信等道德品质的培养却只是“轻描淡写”。甚至有的家长还把不诚信的思想和行为传播给了孩子。不当的家庭教育会使子女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诚信品质,学会处事“圆滑世故”,而这种特质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改变。

三、增强大学生诚信的对策

(一)全面理解诚信的涵义,引导大学生诚实守信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诚信在道德层面上的涵义,却忽视了从法律角度进行诚信教育。首先,要将诚信在道德范畴与法律范畴的涵义向学生讲深、讲透,使学生明白诚信不仅是道德义务,更是一项法律义务。郑凌云说过:“诚信又是一个法律范畴,它要求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时,讲究信誉,恪守信用,行为合法,不违背法律和曲解合同条款等。”诚信是实现自我合法利益的前提,维护诚信其实就是维护自己的利益。其次,既要通过道德的“自律”提倡诚信,又要通过法律的“他律”规范诚信。法律对违反义务的行为会明确地对责任人给予相应制裁;而道德对违反义务的行为却无强制性后果,制裁手段也只限于舆论的谴责,如果当事人公然蔑视舆论,道德便对之无能为力。

(二)要创造良好的校园信用环境,将诚信内化为价值追求

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校园文化建设,都应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学术氛围。结合学生思想状况,科学确定活动内容,有效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的全方位指导,让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在关注诚信、思考诚信、了解诚信、实践诚信的过程中,将诚信这一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一种价值追求。

(三)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规范信用考评体系

大学生信用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诚信承诺书、个人资料、家庭情况、品行说明、诚信纪录、学习情况、健康情况、经济情况、个人意见、学校意见等。学校首先要选好诚信教育与管理的“切入点”。在每年新生入学教育中向新生发起“诚信倡议”,开展“诚信大讨论”、“诚信辩论”,并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与新生签订承诺书,并建立诚信档案。诚信档案将伴随学生度过四年大学生活。李国庆在书中给过建议“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同时,还应规范大学生信用考评体系,形成学习诚信、经济诚信、生活诚信、择业诚信四大评价标准,对诸如考试作弊、不按时贷款、不履行就业合同等具体行为进行量化考核,并进行跟踪测评。以此作为学生评优、评先、入党、申请助学贷款、评定奖学金等的依据”。

总之,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教育者我们应结合具体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为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单位:北华大学)

篇12

1.1 在教育领域的表现

1.1.1 考试作弊:大学生的诚实更多体现在学习成绩上,在现实中考试作弊现象很多。据《中国青年研究》报道,一份对892名大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82.74%的大学生曾有过作弊行为,包括夹带纸条、传答案、代考、高科技舞弊等[4]。作弊者手段越来越高,忘记了诚信对他们的约束。

1.1.2 抄袭作业及试验数据:在学习上缺乏兴趣和刻苦钻研精神,只想坐享其成。抄袭作业和毕业论文等现象比比皆是。毕业在试验中调整试验数据,抄袭剽窃别人论文。这在许多学生学习生活中已习以为常了[3]。

1.1.3 借图书馆资料不还:部分大学生借图书馆资料不归还,更有甚者撕下自己所需要的资料章节。以及涂画图书现象。

1.1.4 就业资料弄虚作假:现在大学生实行双向择业,在利益的驱动下,在求职就业中弄虚作假,伪造假文凭、假证书等。

1.2 经济上的表现

1.2.1 拖欠学费:国家规定大学生实行缴费上学,有部分学生确有家庭经济困难,一时拿不出应缴全部学费,学校不容易分清谁是最困难的学生,这就给有意欠费者造成可乘之机。就出现部分学生产生从众心理,互相攀看,将父母所给的学费存入银行或挪作它用。

1.2.2 不及时偿还助学贷款:国家采取的助学贷款方法,对家境贫困的同学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其中部分学生毕业后不及时偿还贷款,让学校和银行处于尴尬的境界。调查资料结果显示,一年级欠缴学费最少不足5%, 二年级后,不按时缴还助学贷款利息和本金的学生大约20~30%,毕业班成了欠费追缴工作的老大难。还有一份调查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还账比例高达10%[2]。其结果也使后来的贫困大学生上大学之路越发艰难。

1.3 生活上的表现

1.3.1 手机恶意欠费:部分学生利用电信部门购手机卡不需登记本人详细资料,以及话费结算时间的可以滞延,就频繁换号,有意欠费。

1.3.2 恋爱动机不诚: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在校谈恋爱结婚的成功率不足12%。对大学生恋爱动机进行分析,其中性满足、情感亲密、自我确认、自我证明占较大比例,结婚动机的比例很小。很多大学生对恋爱呈现出非责任化,对恋爱的态度不严肃,缺少最基本的诚信。

1.3.3 人际关系淡漠:北京某大学在对420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在“对他人的态度上”有近一半的人缺乏对他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在对“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要小心”的回答中,表示完全赞同的达45.8%,而完全反对的只有0.5%。现实中部分同学没有把诚信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

2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

2.1 加强诚信教育: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包括三方面,教育工作者要让大学生自觉建立道德防线,把诚实守信作为做人的基本道德标准。家庭教育也很重要,父母也要做好学生的表率,从各方面给孩子施以影响。还要深入社会,在参与和体验社会生活中受到教育。教育工作者也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在诚信教育中的好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使诚信更富实效。

2.2 完善监督机制:在诚信教育中,不仅要增强诚信意识,培养诚信理念。而且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对不诚信行为进行规范、监督、约束和制裁。北京大学生首次实行信用卡,让信用成为一张社会“通行证”、“公证书”。通过制度建设,严格规范每个人的行为,培育良好的信用秩序。(1)建立有效的舆论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为了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有效的舆论监督机制可产生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另外,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如设立光荣榜、标兵网等,以宣传和树立典型榜样为主,表彰鼓励“诚信”的好人好事。对失信行为给予相应的惩戒,既可以在道义上谴责,也可以政治上予以惩处。(2)建立信用政策法规和监督机构:建立信用政策法规是构建大学生诚信管理体系的前提,使大学生在诚实守信方面有章可循[6]。建立大学生信用监督机构,对大学生的信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3)创建诚信测评体系:诚信测评体系主要用对大学生诚信状况进行测评,测评结果要作为大学生评优评先、组织发展、信用贷款发放等的主要依据。这样,诚信问题才能引起大学生的足够重视。赵宏强等[5]设计测评体系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学习诚信、经济生活诚信、精神生活诚信、择业诚信。并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守信、较守信、不太守信、不守信四个等级。定期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老师评议,考核学生的诚信状况,三者的评分分别为20%、50%、30%。

2.3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有助于督促学生重视诚信,自觉维护自己良好的信用。朱慧媛[4]认为大学生诚信档案应包括:诚信承诺书,诚信纪录的个人意见,部门意见和学校意见,诚信测评结果等。这份诚信档案应与学生的人事档案一起,将诚信记录延伸到社会,这一全过程是对大学生最好的诚信教育。

参考文献:

[1] 姬道兴. 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探索[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0(5):114.

[2] 高 健,谭 冲.浅谈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J].职业圈,2007,(19):78.

[3] 黄笑伟.大学生诚信缺失及诚信教育[J].工会论坛,2007,13(5):116.

篇13

1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之意义

1.1诚信与大学生诚信的涵义

关于“诚信”,在历代贤达志士的思想中并不鲜见,中国人把诚信作为立身处世之本。诚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诚’’即真实无妄,其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亦即宇宙万物真实无妄的本然之道。《大学》言:“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1]“诚”既是天道的本然,也是人道的根本。“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2]。真实无妄是天道,而对诚的追求则是人道,故“养心莫善于诚”。“信”的基本含义就是诚心实意、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孔子云:“信近乎义,言可复也”,“自古皆有死,无信不立”[3]。引申为人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行为时则有追求真理、信守承诺等含义。“信"与“诚"是相通的品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诚,信也,从言从声",“信,诚也,从人从言”“诚,信也",“信,诚也",[4]诚是一种内在的情感,含有诚实、真诚之意。而信却是一种外在的情感行为,指信任、信用、信誉,需要通过他人来体现。正如朱熹所说:“一心之谓诚,见之于事物则谓信”[5]。“诚"是基础,有诚才有信,无诚则无信;而信者即为诚的典范。诚是思、言、行、待已、待人、接物等方面终身恪守的准则和规范;信是立身处世、为政、交友、自我修养的基本准则。孔子把它作为做人的根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6]《吕氏春秋》有《贵信》篇,把信当作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并主张人生以诚信为贵。李白《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诗句,是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极言诚信的重要。

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

在当代社会,时代又赋予了大学生诚信新的内涵。首先,既然诚信的根本精神是真实无妄,那它就要求大学生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求实精神。其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诚信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它要求社会群体建立公正合理的制度,要求每个大学生树立起公平的处事态度以及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念。再次,诚信所内涵的人文精神,要求大学生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此,大学生诚信教育就是养成大学生诚信品德的教育。是指根据诚信的内涵和要求以及当前社会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品质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遵循大学生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施加影响,加深其诚信道德认识,培养其诚信道德情感,坚定其诚信意志,养成其诚信行为习惯,促进其形成遵守信用规则意识以及守信品德的教育活动。

1.2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诚信教育的构成部分。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社会、国家、发展的需要。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诚信对之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诚信是立国之本。国家的主体是人民,中国自古就有“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明训,这些话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国家的领导者依靠什么去团结人民呢?靠的是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诚信就是取信于民,团结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对于一个社会单位(企业)而言,诚信是立业之本。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诚信是建立行业和单位之间互信互利的道德杠杆。很难想象,一个不讲诚信,不守信用的单位或企业,在现代法治社会中会有长期立足之地。对于具体的社会成员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人生立于世间数十年,除去必须不断学习,获得知识之外,还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去指导,否则,知识也可能成为滋生罪恶的工具。诚信就是培养人走向高尚的最好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道德准则,它指引着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使大学生获得必要的诚信道德知识,激发大学生对诚信道德的情感体验,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地践行诚信道德。《中庸》中曾经讲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7]意思是说,由内心真诚达到明晓道理,这叫做天性;由明晓道理达到内心真诚,这叫做教化。内心真诚就会明晓道理,明晓道理就会内心真诚。诚实无欺是人的本性,只有诚实方能明理,明理就是将“诚”这一人的内在德行向他人、社会和自然展露,以完善自己的德性,实现自己的道德人格。

2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之对策

2.1立足高职院校特点,将诚信教育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

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职业教育的全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科研等环节都需要与社会实践接触。这就使高职院校诚信教育在体系、内容、方法上要贴近职业和社会需求的目标,根据岗位和岗位群的实际需求塑造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素质水平和思想道德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今天,诚实守信不仅是社会公德,而且也是任何一个从业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作为职业道德,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其基本作用是树立良好的信誉,树立起值得他人信赖的行业形象。它体现了社会承认一个行业在以往职业活动中的价值,从而影响到该行业在未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一个从业人员不能诚实守信,那么他所代表的社会团体或是经济实体就得不到人们的信任,无法与社会进行经济交往,或是对社会缺乏号召力和响应力。诚信既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思想意识,让他们明白职业诚信道德有哪些基本要求,以及违反职业诚信道德应当承担哪些责任。多了解一些违反职业诚信道德的案例,通过反面教育,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违反职业诚信道德对个人、企业、国家造成的巨大损失和危害,时刻警醒自己;再次,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定期聘请社会上卓有成就的人士到学校向学生传授经验,通过他们遵守职业诚信道德的亲身经历,来激发学生的职业诚信道德意识。

2.2高职院校全体教职工都要实践诚信教育,特别是教师和辅导员。

教育高职院校大学生讲诚信,教育者必须以诚信为本。

第一,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风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为学生做出榜样,身教重于言教。

第二,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辅导员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辅导员要有意识地把诚信教育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把诚信教育贯穿于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在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上要规范工作程序,坚持公示制度,接受学生监督,可以设立辅导员电子信箱,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做到廉洁自律,成为诚信的典范。同时辅导员要努力提高自身诚信道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身体力行、知行统一、诚实守信。让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生的诚信教育中发挥出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心理学的晕轮效应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的某种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会倾向于以此推论他其他方面的特性,出现“爱屋及乌”的心理效应,也就是说最终达到师生双方对诚信道德的共识。

2.3将诚信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

第一,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诚信教育的内在联系,将诚信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要结合学习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和对外开放的理论,帮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要结合党的路线和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理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诚实守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要结合学习人际交往原则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要结合学习法的基本理论和民法、经济法理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

第二,将诚信教育渗透于专业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表现最多,只要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善于抓住时机,并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以及结合教学环节培养诚信品质,就能结合学生特点,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任课教师不但在课堂上“诚信”育人,在课堂外“诚信”做人,杜绝学术腐败,严把考试关,并能把诚信做人的要求贯穿在课堂、作业、教学实践、论文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中去,就会实现教学效果和育人效果的“双赢”。

2.4弘扬传统诚信美德,积极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第一,结合时代的特点,弘扬传统诚信美德,形成明礼诚信的时代主题。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代品行高尚的人都是表里如一、行为坦荡和实事求是的,对此必须发扬光大。同时诚信必须务实创新、与时俱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现代社会,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美德,是为人处世、建立社会关系的立身之本。

第二,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高职院校要创造一种高雅、健康向上、文明有益的校园文化环境,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内开展“大学生诚信意识调查”或到公共场所对社会人士进行诚信意识的调查;让学生以实名身份进入校园网“诚信论坛”,开展与“诚信”问题有关的讨论;聘请有成就的校友回母校做报告,让大学生感受诚信对于事业成功的巨大作用;广泛开展“诚信形象”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树立诚信形象的重要性,把讲诚信、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作为为人处世、建立公共关系的立身之本。

2.5加强高职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与管理

第一、将诚信教育与网络发展相结合。在网络时代,网上发信息,网上求信息已成为高职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许多大学生都会选择在这种虚拟的世界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育者应利用这个特点搭建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双向交流的平台。网络的自主性,平等性特点,缩短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心理距离,创建了一种平等,自主的交流空间,使教育主客体间的思想得以不断碰撞,渐渐融合,将传统的学生被动式接受转变为师生间平等的认知碰撞,师生双方这样平等交流平台,一方面加强了思维的逻辑性,更易被学生理解,另一方面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更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丌展工作开展教育,掌握网络宣传的主动权,并且可以教育学生要遵守网络秩序,培养网络道德,在网上网下都要以诚实守信为本。

第二、加强高职大学生网络中的道德责任教育,唤醒高职学生道德自觉性。在网络世界中,道德规范的作用日渐消蚀,法律和社会舆论对个人的监督削弱,因此,对现实社会中的高职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认知能力,是防止网络诚信缺失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也有部分高校在大学生中开展了网络伦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慎独”意识,这对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三、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管和控制。马克思认为人的道德自觉性和自律是从外在制约性和他律转化而来的。在当前的社会状态中,仅仅依靠人的自觉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院校要用高科技手段对网络信息和网络行为进行监督,构筑网络空间的坚固防火墙,消除有害信息和不良行为的危害。同时用法律的强制手段对网络违法行为予以坚决打击,通过法律的震慑力有效地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2.6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机制

第一,完善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领导制度。

“倡导科学诚信是大学校长的社会责任”。[8]为此只有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认识到诚信对于建设良好校风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才能把诚信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有效地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进行统筹安排、管理和监督。

第二、加快高校管理制度的改革。高校的各项改革包括管理制度的改革,要围绕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而展开。学校既是教育机构,又是教育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机构,学校要善于利用包括规章制度在内的多种教育手段,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为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服务。例如考试制度和毕业论文设计作弊的处理等。

第三,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测评体系。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首先,要确定诚信测评的要素,我们认为可把诚实、信用、正直、友善等道德品质列为测评的主要因素;其次,确定诚信度测评体系各级指标,即确定几项能反映大学生诚信度要素的具体事项;再次,确定诚信度测评的标准,把大学生诚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对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以便参照定位;最后,选用诚信度测评的途径,可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议和社会中介机构评议等多种途径进行测评。通过诚信度测评体系可以考核学生过去、现在的诚信状况,并预测大学生个人诚信道德的发展趋势。

第四、建立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档案。大学生的诚信制度建设,一个较为紧迫的问题是要尽快建立学生诚信档案,这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合理性原则;二是可操作性原则;三是教育性原则。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基本内容,包括学习诚信评价、经济诚信评价、生活诚信评价、择业诚信评价等,评价结果与学生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本科保送、三好学生评选、入党申请考察等挂钩。学生的诚信档案是一种特殊的隐性教育方法,其建立过程就是确立诚信教育目标、目标内化、学生自我教育、学生诚信意识形成的过程,它能不断提醒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努力做诚信的事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度。它是联系学校与社会的一座桥梁,也是诚信教育和诚信制度建设的一个结合点,具有加强他律和自律的双重效应,是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的一个操作性强、实效性好、值得大力提倡的新举措。

2.7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诚信教育新模式

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缺失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高职院校来实现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塑造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引起社会、家庭及学校的普遍重视。,我们知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自的特点、功能与地位不同,它们之间是不能相互替代的,但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各有优势。所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诚信教育一体化的新格局,是比较理想的模式。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都把育人作为自己的职责,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形成以学校诚信教育为主体,家庭、社会诚信教育为两翼的三位一体的大教育体系,建立起多元化、多渠道的诚信教育动力机制,促使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品质形成和发展。

第一,高校与家庭协调配合。首先,高职院校应主动加强同家庭的联系与沟通。学生所在学院或系部要定期把学生在校的学习及品行状况向家长通报,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业及表现。学校还要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学业较差学生的家庭结构和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以便在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款、助学贷款时做到及时准确,公平,公正,帮助有问题或经济困难家庭的大学生树立起诚信做人、自立自强的信念。其次,家庭应支持、配合高职院校教育学生。家庭要经常与学校沟通,特别要与孩子在读高校的辅导员、班主任经常沟通,了解孩子的品行及学业状况,如发现有说谎、欺骗等不良的道德行为发生,应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及时对其进行教育。再次,家长要时时处处做到诚实守信,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面对现实生活中大量不诚信行为,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回避问题,而是要与孩子共同探讨这些问题,思考对策,坚定其诚信道德信念,培养其道德责任感。

第二,高职院校与社会协调配合。首先,全社会要不断加强诚信建设,为高校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诚信教育,培育“诚信至上”的全民意识和社会公德,形成人人讲诚信的社会氛围和舆论氛围,使诚信最终成为市场经济中人们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在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全社会要大力宣传法律法规,使每一位公民明确诚信的基础是法律,促进整个社会诚信之风的形成。其次,高职院校、社会要加强沟通,互相监督。高职院校要加强与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邀请他们参加学校开展的诚信教育活动。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努力做好高校周边环境的整顿和治理,大学生也要积极参与所在城市开展的各类市民道德教育活动,如创建魅力城市、争当文明市民等活动。这既能发挥大学生在城市道德建设中的先锋示范作用,又能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诚信是高职大学生安身立世之本,高职院校针对社会对大学生诚信的新要求,探寻大学生诚信教育之对策,是大学教育之责任,是完成社会之重托。

参考文献

[1]梁海明译注.《大学.中庸》,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版,第145页.

[2]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05年第2版第173页.

[3]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第2版第8页.

[4][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81年6月版,第52页.

[5]《朱子语类》卷六.

[6]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第2版第11页.

[7]王国轩译注.《大学中庸》中华书局2006第1版第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