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

篇1

Key words: bullwhip effect;supply chain;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TPL;VMI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010-02

0 引言

生鲜农产品是指经过简单加工甚至不加工的在常温下保存期较短的初级产品,该类产品具有需求量大却易腐蚀的特点,故需在库存管理方面比较严格,然而牛鞭效应是库存控制中最为重要的性能指标,因此就如何减弱和控制牛鞭效应保障生鲜农产品的供应目前是我国企业和学者们高度关注的课题。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生鲜(易腐)农产品的库存控制策略,像Lee[1]和但斌[2]研究了生鲜农产品损耗控制模型,但大多是针对单条供应链进行的而对于供应链间的库存合作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同时,国内外也有学者对牛鞭效应的控制进行了研究,但除黎继子以外极少考虑跨链间协作。黎继子[3]等人的研究只专注于不同供应链同级企业的横向合作,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同级企业之间合作的概率并不大。但如果将两条供应链的中间库存都交给第三方进行统一管理,既可以实现供应链之间的库存互补,又可以减少相互之间的竞争损耗。同时各零售店将库存统一由第三方物流进行保管,可发挥第三方物流的技术优势,减少物流损耗。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以本地生鲜农产品供应牛鞭效应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TPL&VMI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跨链间库存补充合作运作模式,利用VENSIM软件对该模式进行建模仿真,探讨TPL&VMI管理模式对供应链牛鞭效应的改善作用。

1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跨链间库存补充协作模式

生鲜农产品供应大多采用“生产基地+零售商”的模式,一方面降低农户的产品销售风险、公司的原料供应风险,另一方面减少了生鲜农产品的流通货成本和损耗,实现农户与企业增收的双赢局面。

生鲜农产品对物流设施设备和市场需求信息及时性的要求较高。而对于农户或生产基地而言,一般不具备先进的保鲜或冷藏设备,同时对于零售商而言,如果配备自有的采购物流设备,则会导致较高的物流成本。目前市场上提供专业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且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这是因为,首先该类企业具有专业的物流设备,其次是其能综合的预测市场需求。因此本文借助第三方物流(TPL)的设备、资源、信息优势,采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模式,从根本上缓解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牛鞭效应。

1.1 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库存协同模型 在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过程中,生产基地根据零售商的订购历史数据安排农产品的生产,一旦产品成熟能够出售,生产基地就根据零售商的订货要求,把经过初级加工的农产品直接运送给零售商,零售商再将该农产品卖给当地的消费者,并根据销售记录,向上游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出下一次订单。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并借鉴现有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思想理论,构建供应链库存的动态协同模型,如图1所示。

1.2 基于TPL&VMI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库存协同模型 本文以两条供应链间的库存补给为研究对象,利用第三方物流(TPL)作为联系的纽带,且第三方物流与终端零售商共享市场需求信息。在该协作模式下,生产基地将库存部分运作与决策的权利通过协议委托给同一个第三方物流(TPL),该TPL负责整个集群供应链系统下游的补货及紧急补货。当然跨链间的紧急库存补充是建立在优先等满足本供应链需求的前提之下,即供应链1上游生产的产品优先满足供应链1下游零售商的市场需求,如果有库存剩余,才可以通过TPL向供应链2进行货物补给,以此类推供应链2。基于上述管理模式,在传统供应链模型中零售商和生产基地之间添加第三方物流这个主体和供应商管理库存运作策略,具体如图2所示。

2 模型分析

假设某类生鲜农产品市场日需求服从随机均匀分布(100,200),且模型中涉及的相关参数如表1所示。

牛鞭效应大小由生产率和需求率的方差之比决定,计算方法如公式(1)所示。

Billwhip=■(1)

公式(1)中的σ2和μ分别是制造商生产率(PMR)或顾客需求率(GDTEST)的方差和均值。

将两模型运行100个周期的数据导出,用excel处理得出其均值和方差如表2所示,分析得出两种模式运作下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牛鞭效应在引入第三方物流(TPL)之后下降了0.850。

3 结论

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和VENSIM软件构建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跨链间补货模型,将TPL&VMI管理理念融入供应链库存管理中,供应链的牛鞭效应降低趋势非常明显,降幅达到了0.850。因此在“农户+公司”的生鲜农产品运作管理模式中融入TPL&VMI的管理理念,对供应链的改善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在研究的过程中只考虑了需求预测对牛鞭效应的影响,而在实际操作中牛鞭效应是需求预测、批量生产/订购、价格浮动及市场博弈的结果,因此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做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篇2

生鲜电商;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商品预售;消费者体验

全球范围内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农业企业供应链主要是以蔬菜、水果、奶制品、水产品、肉等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运营为研究对象。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和通讯技术对农业企业供应链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而农业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便是以互联网为依托,以电子商务为支撑,用先进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使农产品供应链上的相关节点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提升整条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

一、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截止到2015年,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转折阶段、发展阶段。首先,生鲜农产品的起步主要是以2005年易果网的成立为代表。紧接着以沱沱工社为代表的一批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在随后的三年中快速发展起来,由于在此期间国内相继爆出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使消费者对国内食品安全产生了信任危机,同时也更加注重食品品质与安全,正因为此,在2009~2012年期间,许多生鲜农产品企业把握此次机会开始发展起来,但同时也产生了行业泡沫。而那些简单复制别人电商模式的企业最终以倒闭收场。其次,2012年11月褚橙在“本来生活”网上的热卖标志着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进入转折阶段,此次的褚橙热卖同时还带动了“本来生活”网上其他农产品的热卖,生鲜电商由此再度引起消费者和社会的热议及关注,同时新媒体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也让生鲜农产品电商开始探索更多发展模式,因此第二阶段也比第一阶段更具有生命力。最后,从2013年开始,顺丰优选、本来生活、沱沱工社、联想佳沃等生鲜农产品电商开始获得资金注入,标志着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进入到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各大生鲜农产品企业利用各自的行业资源优势拓展产品品类,几乎涵盖所有的生鲜类别。据统计,2014年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得到飞跃发展,各类涉农电商企业已超过3万家,2014年生鲜农产品电商交易额达到260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100%。进入到2015年,各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使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工具和整合优化自身的供应链发展企业竞争力,在B2C、C2C、O2O等电商模式下通过优化的供应链管理展开竞争以活动更多的消费者。

二、涪陵区生鲜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而且采购种类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五谷杂粮,对中、高端品质的农产品的需求开始显现。随着网上购物的普及,涪陵区的生鲜农产品电商也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其中以涪陵榨菜集团的乌江旗舰店为代表的一批涪陵区内的生鲜农产品企业也纷纷开始涉足电子商务,这些企业的供应链结构通常包括产品的前期种植或养殖、包装、配送、销售等环节在内的全产业链运作模式,企业承担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的角色,网络销售平台通常使用淘宝、天猫、京东、1号店等国内知名电商网站,但目前区内还没有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使用自建物流进行发货。首先,从供应链运作模式看,涪陵区的生鲜农产品电商的模式属于“推式”供应链,即企业自己先行备货,然后消费者从网上下单,由订单信息驱动来完成后面一系列的环节。这对企业而言,由于不能很好的掌握市场需求,容易造成成品的库存增大从而增加企业运营成本。由于涪陵区内的生鲜农产品企业大多运用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尽管在产品生产环节可以很好的保证产品质量,但生产与电商销售环节脱钩,缺乏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预判能力。其次,相关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由于电商订单量不大,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也没有自建物流,通常采取与申通、韵达等快递企业合作的模式。而这样的合作模式,会使企业无法第一时间掌控产品的物流信息,也容易造成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时长的增加,对消费者而言会使消费者降低在物流方面的消费体验。

三、涪陵区生鲜农产品电商供应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涪陵区的生鲜农产品企业在供应链运行中主要存在产品供应、产品标准化、物流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首先,在产品供应上,由于企业缺乏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导致产品供应上出现问题。一方面使得企业能销售的品种有限,不能很好的满足电商销售的多品种的要求;另一方面使得企业不能及时提供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不能按时供货造成消费者体验下降和忠诚消费者的流失。其次,产品标准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生鲜农产品自身的特性,比如存在农户散养或小规模的种植形式,每一农户出产的产品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就很难保证消费者的持续满足感。最后,在物流管理方面,由于农产品尤其是生鲜类产品要求配送速度越快越好,因此就会增加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也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既要满足消费者对速度的要求,又要降低物流成本,导致企业在实际运营中会因为考虑到物流成本而失去一部分消费者。

四、涪陵区生鲜农产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对策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对涪陵区生鲜农产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提出以下四点对策。首先,除了保证企业自有生产产品的品质以外,还可以对产品的外部供应商实施激励制度,比如以大订单增加农户的积极性,与农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施全程溯源制度和奖惩机制以保证产品品质,通过这样的合作关系来弥补企业自身产品品类有限的缺陷。其次,加强与物流快递公司之间的合作,这样可以利用物流快递公司在各大区域的冷库,企业可以采用供应链管理中的延迟策略,即事先把一部分货物发送到各大区域配送中心,一旦消费者下订单,根据消费者所在区域,选取距离消费者最近的仓库配送货物,这样不仅可以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还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和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再次,采用商品预售模式。企业通过预售一方面可以汇聚大量订单,企业带着大量的订单跟供货商进行洽谈可以占据有利的地位,也可以实现订单农业让供需更加准确,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预售获得的数据了解到市场及时的需求,从而调整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策略。最后,企业还应该尽可能的提供满意的服务和优质的商品以吸引消费者的第二次购买,从而提高重复购买率。企业可以在产品的推广期采用价格促销的方式,以低价高质来吸引消费者的再次购买,另外企业还可以开展一些线下的用户体验活动,比如让消费者亲临农场参观等,以增加用户的黏性。

篇3

一、超市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超市是20世纪30年代从美国发展起来的新兴零售业态,20世纪90年代初期引入中国。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生鲜已成为超市经营的命脉,是“集客力”的重要来源。根据笔者对信阳市百佳、和美等超市的实地访谈了解到,生鲜经营区往往是超市销售最为火爆和最具人气的区域,其收入一般能够占到营业额的10%~30%。由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不仅对改善购物环境,而且在提高食品安全性、保证商品质量和进行深加工,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等方面有着重大作用。

目前,以超市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有以下四种模式:

1.农户―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超市―消费者。

2.农户―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配送公司―超市―消费者。

3.经营基地专业公司―超市―消费者。

4.农户―农民协会成立的公司―超市―消费者。

前两种供应链中间环节过多且与农贸市场作为零售终端没有实质的差别。第三种供应链反映的是经营基地的专业公司向超市供应生鲜农产品的情况,但这种方式所供应的农产品占生鲜农产品总量的比例很低。第四种方式,即由农民协会向超市供应的生鲜农产品量更少。第三种和第四种模式与超市的经营业态非常匹配,但现实中运用较少。经过繁多的中转环节后,不仅抬高了生鲜农产品价格,也使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大打折扣,不能满足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品质的要求。而且每经过一个环节都会增加相应的成本。一般说来,物流环节越多,损耗就越高,浪费也越大,物流成本越高。由于生鲜产品具有时间性强、保鲜保质困难等特点,物流成本比一般农产品更高。2003年国家商务部正式将“农改超”列入“食品放心工程”,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尽管超市对生鲜农产品经营非常重视,却大多无利可图。国外好的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的毛利在20%左右,而国内仅为0%~10%。究其原因主要是物流成本太高所致。因此,经营生鲜农产品的超市要突破这样的局限,应该采用第三种和第四种与超市经营业态相匹配的供应链模式,以产销直通的方式减少物流环节,再通过加强管理降低成本,以提高超市生鲜的销售额及利润。就目前我国生鲜产品销售现实来看,应该以“农户―农民协会成立的公司―超市―消费者”模式为主。因为第三种供应链模式必须在超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才能完成,如果只有一两家店,是不可能形成大规模采购模式的。

二、龙头企业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接国内外市场,在经营中发挥着连接市场与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它既是加工销售中心,又是市场信息捕捉筛选中心,还是科技推广服务中心。近年来,随着农业企业的蓬勃发展,龙头企业纷纷转型,开始注重营销理念的吸收并积极实践,已逐步形成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型理念。龙头企业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以市场需求为驱动,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能够将市场信息迅速地从市场传到农户以让农户的生产找到市场的方向,将农产品及时地从农户送到市场以满足顾客的需求。龙头企业主导型供应链的核心环节是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在该模式下,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力量,以企业为中心能够保证生产活动的稳定性,在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由公司为农户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企业在加工原料的供应上获得了保证。

目前,我国一些大型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体系。比如:肉类产品有漯河双汇集团、信阳华英集团等企业, 果蔬类产品有上海农工商超市连锁集团,奶类产品有伊利集团、蒙牛集团等等,它们均是集农产品生产、商贸、科技、加工、流通于一体的多角化企业集团,是典型的龙头企业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实践证明,龙头企业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具有开拓国际与国内市场的能力和优势,是推行生鲜农产品包装标准化、流通加工精益化、保鲜保管科学化、分拣配货自动化、配送快捷化的主要载体。

在供应链中,龙头企业与批发商或零售行业可以在战略上通过各种方式建立起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和一体化经营。企业与农户的后向一体化的建立,有三种模式可以借鉴:一是“公司+基地+农业工人”,龙头企业从农民手里成片租赁土地建立基地,租期一般为10年~20年,企业对基地的生产实行一体化管理;二是“公司+基地+农户”,农户自主经营,公司以契约形式对其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指导和监督,按合同收购产品;三是“公司+协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与行业签订生产收购合同,行业协会按龙头企业要求组织农户生产,代表农户与公司打交道。这种模式做到了农户省心,企业省力,更主要的是保证产品的销售。行业协会主要扮演的是“协调人”角色,能够对整个相关产品生产销售形成的供应链实行宏观调控和管理,发挥着收集、分析、传播市场信息、组织参加贸易展销及交流和开拓新兴市场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创建业内统一的产品和服务品牌,提升本行业农产品的市场价值。但行业协会并不直接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公司却是直接体现市场冷暖的组织。

根据我国实际,笔者认为,“农户―协会―公司―零售商―消费者”供应链模式,应该是目前龙头企业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主要物流模式。以“农户―协会―公司―零售商―消费者”的模式运作,能够在协会的统一规划下,公司向农户发放订单,实现“四统一”: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调运,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井然有序,推动农业走上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向专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转变。在该模式下,龙头企业的素质成为供应链成功的关键。在供应链整合中,供应链管理的主要任务交给了龙头企业,有可能使龙头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风险增加。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科学管理,很容易造成规模不经济。

三、农民合作组织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广大小规模农户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保持各自财产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自愿原则建立起来的经济互助组织。发展较为成熟、规模较大的合作组织能够承担起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管理的责任,实现上连农户下接农产品连锁店、超市等零售行业,形成简单完整的农产品供应链。

这种供应链模式有如下: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水平,培育农户鲜活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动机,促进鲜活农产品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可以跳过中间的过程,直接进入宾馆、机关、学校、工厂和超市,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损失把产品运送到消费终端;农业合作组织可以在向农户订制产品时,制定一系列的安全、营养、卫生标准,以契约的方式规定下来,进行有序采购。比如养猪业,面对去年“养猪不如贩猪,贩猪不如杀猪,杀猪不如卖肉”的局面,壮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选种、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可以增加散户的市场竞争力;而面对猪肉养殖的数量变化导致的价格周期性波动,壮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更是可以发挥承担调节作用。入社农户通过在农产品销售、技术、信息服务及农产品加工等某个环节上展开合作经营,降低各自分散经营的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提高市场议价能力,增强市场风险的能力,最终达到增加经营收入的目标。

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最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是我国分散的农户走向市场的有效模式。目前,全国新型农业合作组织有15万多个,加入的农户成员达2363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8%;带动非成员农户324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13.5%;两类农户合计占农户总数的23.3%,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带动成员增收幅度比一般农户普遍高出20%~30%。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保证了农产品生产的规模性,为农产品产供销模式的变革――农产品供应链建立,在规模上、组织上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农民合作组织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产供销模式,为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组织保证及利益牵制,从而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为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第三方物流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第三方物流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主要是农户、农产品基地、供销社等把自己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依托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完成的物流运作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生产商―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与农户、农产品基地、供销社等签订契约,规定双方在生产、销售、服务及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摊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通过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完成供应链系统整合,把农民生产的分散的农产品集中到物流中心,然后由物流中心再统一配送到各农产品加工企业。

相对于其他的配送模式,使用第三方物流配送,生鲜农产品的配送渠道、环节较少。第三方物流企业以一个整体的生鲜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形象出现在市场上,能够利用物流企业先进的信息网获得生鲜农产品需求信息,统筹指导农户的生产和销售。同时还能够把先进的科技带到农业领域,对农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进行管理,提高农产品的新鲜度与质量。 此外,物流企业作为流通主体,一般可以同时为多个上游环节及下游环节提供物流服务。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辅助农产品交易,配备完善的物流体系和信息平台,使得物流中心成为连接生产、加工、零售的核心环节。为生鲜农产品加工提供延伸服务,提高生鲜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农户、物流服务商以及消费者三方面共同获利。

但以第三方物流为核心来建立农产品物流的供应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户与市场的脱节,如果信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农户的传递过程中失真,就使得农户的生产调整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有时可能会出现连带经营风险,如果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基于合同的比较长期的合作关系,如果第三方服务商自身经营不善,则可能会影响使用方的经营,但如果要解除合同关系又会产生很高的成本。

五、专业批发市场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专业批发市场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指以生鲜专业批发市场为核心,带动区域专业化生产或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营销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依托,充分发挥专业批发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达到发展一处市场,带动一个产业,繁荣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的目的。目前全国亿元以上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482家,数量虽少,但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主导作用却是不可替代的。但是,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在市场立法、规划、交易方式、准入制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以蔬菜和水果为例,我国蔬菜和水果采摘后平均损耗率高达25%~30%,而发达国家的损耗率普遍低于5%,美国仅有1%~2%,这种经济损失每年超过1000亿元,不利于农产品在流通中增值,也影响到农民增收。因此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急需升级改造。

对生鲜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主要体现在服务功能拓展方面。需要在原有批发交易、短期存放、商品集散等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职能,建立综合化和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建立“企业办市场”的企业化批发市场,并以企业化批发市场为核心企业构筑“农户―基地―批发市场―零售店―消费者”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企业化批发市场可以采取股份制形式,这样既能够按照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作,同时国家作为股东,可以保证对农产品流通的有效调控,也避免了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

企业化批发市场要很好发挥作用,必须基于电子商务提高信息化程度。通过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辅助农产品交易,配备完善的物流体系和信息技术平台,将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经济活动纳入到供应链的体系之中,从而构建起一个集批发交易、仓储保管、冷藏冷冻、分拣拣选、包装及配送等服务在内的新型供应链体系。

综上所述,由于物流是沿着供应链流动的,只要建立起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在核心企业的运作下,物流自然而然地顺利进行。但是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的具体运行模式还是个选择问题,需要根据核心企业的自身实力而定。这一核心组织的形成不是政府行为,也不是各方妥协的结果,而是基于市场竞争自然形成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管理实质上是权利的博弈过程。要保证上述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模式的正常运转,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强物流供应链建设,探索多种类型的联盟型或合作型的物流体系,从而降低生鲜农产品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使生鲜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2008年3月国家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商改发[2008] 53号)

[2]喻国华:论营销型农业企业供应链发展模式[J].企业经济,2005(03)

[3]贺盛瑜董一平:供应链环境下四川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探讨[J].农村经济,2006(06)

[4]马林沈祖志: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产销策略联盟构建分析[J].农业经济导刊,2005(05)

[5]邓俊森戴蓬军:行业协会发展与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J].农业经济,2006(05)

篇4

二、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面临的风险

(一)供应链成员之间因为利益博弈而产生的合作风险

“农社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供应方是由合作社组织起来的小规模农户为主的生鲜生产者,小规模农户的特点是生产规模相对偏小、资金实力相对偏弱、抗风险能力偏低、市场信息感知能力不强,这样的特点使得小规模农户很难抵抗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在实际的经营决策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关注短期收益、低风险的选择。而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需要具有相对稳定性,才能使综合成本得到控制、品质得到保证。显然偏重于考虑短期利益,不注重长期契约关系的小规模生产型农户不太适应现代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要求,在合作过程中将产生利益上的博弈。

相比生鲜农产品的生产者而言,作为供应链的销售端――超市,希望通过契约来保证农产品的供给,他们在“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掌握着更大的主动权,相对于农户拥有更大的在价格上的控制力,当生鲜农产品市场体格整个下降时,农户的收益会紧随市场下降而受损,当整体市场出现价格上涨时,反馈回农户的利益存在滞后性,这样供需双方间不可避免存在风险和利益之间的博弈,从而导致整条供应链的运行面临一定的风险。

(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在“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流与物流环节相伴进行,但是由于企业自身利益的考量,一些企业在物流进行的过程中会选择性的隐藏部分产品的信息,在与其他企业合作过程中尽可能的减低自身的风险,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样会导致信息分享不彻底,于是不可避免会出现“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合作企业之间的信息对称,在“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导致合作企业之间的利益博弈。虽然人们试图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尽可能的实现信息的透明和共享,但是在可以预见的期限内,信息不对称性的现象不可能完全消除。

此外,由于“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参与人员多,且不同参与主体的认知水平差别较大,信息在供应链中传导可能出现因为对信息接受不及时而延误,或者因为对于信息误读,从而在价格、质量状况、供应量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分歧。

(三)合同订立与履约的风险

“农超对接”过程中,合作社与超市就生鲜农产品的购销以合同的方式建立合作,约束双方的行为和责任。合同订立后,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必须按照合同在数量、质量和时间方面的要求进行供货,这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必须对于市场的发展进行深入、准确地分析和判断,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生产计划,并具备相应的生产技术服务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如果判断失误或者生产、管理出现纰漏,将给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带来损失。而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对于供、销的合同双方来说都意味着一定的风险。在“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行过程中,农产品价格的变动是常态。一般来说,市场价格高于合同的约定会利于超市的市场经营,同时给超市带来高于预期的收益,而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的履约积极性,反之亦然。这就要求合同的订立必须考虑价格变动的因素,约定好相应的对策,同时在科学评估双方履约能力的前提下约定好合同履约的保证措施。

(四)物流保鲜能力不足带来的风险

以常匚锪骰蜃匀晃锪餍问轿主是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现状,而部分已经投入运行的冷链物流设备、设施也很难完全达到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要求,供应链物流环节对生鲜农产品的保鲜技术的限制,导致生鲜农品在流通环节较大程度地损失,这是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面临的物流风险。

三、“农超对接”供应链风险管理对策

(一)建立“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应急处理机制

供应链涉及的参与主体很多,各种因素导致的结果不能完全预料。因此参与供应链中各个主体应具备危机事件的处置能力,提前做好危机的应对准备,以便在风险出现时,有能力将损失有效地控制在自身可接受的范围内。在“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中,首先各参与主体应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方法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建立危机管理的有效机制,防止“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危机的产生,尽可能降低危机事件造成的损失。

(二)形成“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加强风险规避能力

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协调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供应链运作能力,以及整个供应链竞争力。“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应该确立其核心企业,通过核心企业的发展和建设,为行业树立标杆,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多数情况下,“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由超市来担当。作为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超市应该科学合理地挑选供应商,并且和关键的供应商形成有效的协同合作,对合作供应商进行绩效评定,择优选择发展培养;建立信息互动平台,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各企业、个人相连,统一供应链的信息管理,并通过处理后形成有价值的信息,对供应链各环节主体的工作进行指导。

(三)建立和完善冷链物流渠道,减少物流风险

在“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减小物流风险的主要措施是构建食品流通、冷冻、冷藏保鲜链,减少生鲜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可能的损耗。

要构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需要加大厢式冷藏车和组合式冷库等现代冷链物流的核心设备的投入;实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全程科学的温度监控,确保生鲜农产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温度不受外界影响,在相关硬件上配备温度监控装置;应该加大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建立生鲜农产品的信息追溯体系,严格仓储管理,依循“先进先出”原则减少生鲜农产品的损耗。

(四)科学规划产销量,建立产品多渠道分流机制,预防产量过剩的风险

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具有非常强的季节性,在仓储和分销方面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体系来消化其产量,否则将造成生鲜农产品因为无法及时处理而造成巨大的损失,并且需要建立科W的机制来引导产销合作双方共同应对产销不匹配带来的风险。比方说,超市和合作者的农户可以预先以合同的方式约定,一起分担由于生产过剩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当然,在这种情况下,超市从农民专业合作社那里收到的农产品批发价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批发市场或者其他工厂加工的集中采购渠道对于部分生鲜农产品进行分流,通过多种途径预防产量过剩带来的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康彪.“农超对接”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2]李莹.我国“农超对接”理论与实证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

[3]赵辛.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生成机理与管理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

[4]岑国姬.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与应对研究[D].广西大学,2013.

[5]刘刚.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视角[J].农业经济,2013(10).

[6]陈倬,潘雅璇.基于AHP法的水产品供应链风险要素分析与安全保障机制研究[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13(03).

[7]李晋陵.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3(23).

篇5

关键词 :互联网;生鲜农产品;虚拟供应链;新媒体;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1.002

收稿日期:2015-03-20

0 引言

由于生鲜农产品(FAP)的销售带有时效性,“滞销”现象也频繁出现,这样就会极大地损害农民的利益。对互联网用户而言,吸引消费者网上购物的,不仅仅是网上FAP的价格,更重要的是购物网站的整体服务能力。湖北省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不能与电子商务的发展配套相适应,制约FAP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要解决农产品电子商务过程中供应链问题。本文将针对生鲜农产品的特点探究一种适合湖北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的新模式。

1 互联网对生鲜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冲击

1.1 湖北FAP营销模式

1.1.1 营销媒介

主要通过报纸、电视、刊物、农户口头的传播等等方式,使分散的农户对于价格的主动计价权丧失,被动地接受零售商以及超市的定价。

1.1.2 运行模式

以邻国日本为代表,包含韩国、我国大陆与台湾和其他亚洲国家在内的东亚农产品运行模式,可以基本总结为批发市场模式。对于日本,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即农协)在农产品的流通中发挥重要作用,农协拥有保鲜、加工、包装、运输信息网络等现代化物流的优势,因为其为批发市场的主要供货团体,将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集中起来,统一销售,据相关数据统计,日本80%~90%的农产品是经过批发市场这一环节,然后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模式如图1:

1.2 新媒体营销模式

1.2.1 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营销模式

PC的发展让电脑进入了千家万户,这让营销模式出现了重大改变。据统计,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 69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3.4%,相比2013年底上升了2.4个百分点,这让用户的视线从电视、报纸等转移到了互联网上。另外,web2.0的发展也让人们享受到了更多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所以采取互联网营销成为了可能。

1.2.2 互联网模式

主要是把FAP投放在自身的网站以及类似淘宝天猫等等的B2C或者B2B平台上,然后采用新的营销方法,例如故事类营销,生鲜农产品的新营销一定要具有故事性,让消费者吃的不仅仅是食物产品,更是商品的内涵意义,所以这对于每类生鲜农产品的命名凸显重要,再通过微信,微博等传播媒介进行推广销售,其中,用户可以用第三方物流,也可以实行农户联合,形成自己的物流配送模式,其主要模式如图2:

1.2.3 本土化+020模式营销

020模式就是将互联网与线下商务机会结合在了一起,即“互联网+”模式的应用,让线下交易的前台转移到互联网上。这样一来,通过线上揽客,进行线下服务,消费者可以用线上来选择服务,另外成交还可以在线结算,这样就迅速达到规模,还可以储存大数据。该模式最重要特点是:推广效果可见,每笔交易情况也可跟踪。现代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是“圈粉”经济,营销也就是“圈子”营销,打造圈子,这有助于维持本土化生鲜农产品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一方面,农户之间圈子的建立能让农户形成一种比较紧密的联盟,农户和消费者的双向互动能让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各项质量有一定的保证,消费者之间的互动能让消费者彼此癖好某一种产品,结果圈子内就会形成一种服务质量的竞争。

1.3 新媒体营销模式下湖北发展FAP的SWOT分析(见图4)

2 互联网下湖北省FAP的供应链模式探究

2.1 湖北FAP现存的供应链模式

湖北省FAP主要包括水产品、蔬菜、水果、生鲜肉品、花卉、豆制品、蛋类及水果等。湖北省现存的基本有三种FAP供应链模式,分别为:加工企业主导型、批发市场主导型、物流中心主导型。物流主体的物流活动的综合程度和组织化程度和是建立FAF供应链模式的前提条件。三种模式都从FAP供应商开始,最后到终端消费者,然而在中间的物流环节也有差异。

2.2 建设虚拟供应链

虚拟供应链的概念的提出最早在1998年由英国桑德兰大学电子商务中心在一个名为“供应点” (Supply point)的研究项目中。该项目目的是开发一个电子获取系统,以便终端客户能够直接从中小企业组成的供应链虚拟联盟中订货,总称之为虚拟供应链。它可以被称为是一个动态供应链,是合作伙伴基于专门的信息服务中心提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而组建的。

2.3 虚拟供应链运作模式

基于虚拟供应链的体系结构,运作模式可以分为七个步骤:

(1)获取市场信息;

(2)发起与组织虚拟供应链;

(3)合同的投标与获取;

(4)制造与递送产品;

(5)售后服务与产品回收;

(6)分配利益;

(7)解散虚拟供应链。

3 结语

总体来说,FAP存在滞销现象,从FAP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能力来看,湖北省乃至全国相对国际水平比较落后;FAP的质量标准体系还需不断完善。然而,湖北省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较高,信息化发展也较迅速,居全国前列,因此,互联网环境下FAP供应链模式的成功实施不仅仅要依靠科学、信息技术,更多地要取决于商务的运作模式和相关的技术支持服务。FAP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者之间不能完全分开。创新供应链模式是促进FAP销售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可以实现流通过程中的透明化,减少在物流过程中装卸搬运的次数,最大程度地减少FAP的不必要的消耗。整体来说,完整的供应链模式必须由供应系统、加工系统、销售系统及信息监管系统组成,所以加强配套FAP供应链的发展是促进FAP销售未来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下的虚拟供应链的优势在于几个不同的组织可以组成一个短期的联盟,同时也不必纠缠彼此间长期的合同。最后,虚拟供应链并不是要取代这些传统的模式,它只是为特定客户、事件、市场和产品多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途径。在互联网发展的这种情况下,联盟的合作伙伴们都很清楚地知道各自的需求,关系何时终结,风险和回报的分担和共享,最终实现数据化管理和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 王永胜.“农超对接”中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0(11)

篇6

Fresh Produce Supplier’s Pricing Decisions Research with

Circulation Wastage and Options Contracts

WANG Jing, CHEN Xu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610054, China)

Abstract:The Options Contract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fresh produce supply chain ordering decision models, and the huge circulation wastages both from quantity and quality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two stage models in one period. Firstly, it is supposed that the demand would be affected by the produce’s fresh degree. Secondly, the retailer’s optimal procurement decision and the supplier’s optimal carrying decision both without options case and with options case are gotten by building models. Thirdly, the conclusions are gotten after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models, the retailer’s optimal produce ordering quantity without options is more than the optimal produce ordering quantity with options, but less than the optimal total ordering quantity. The retailer’s maximum profit with options is more than the without options one, and the supplier’s maximum profit with options is more than the without options one under some conditions. Finally, the conclusion after numerical study is gained that the supplier’s maximum profit is negative correlative to the circulation wastage rate and positive correlative to the produce wholesale price.

Key words:supply chain management decisions; fresh degree; options contracts

1 引言

生鲜农产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从整个国家到每一个人,它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一方面从农田到餐桌,生鲜农产品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流通运输;但是,另一方面生鲜农产品极易腐烂、极易变质、生命周期短、产品鲜活程度要求高的独有特性,导致其长时间流通的高风险性;我国每年在运送路上腐烂的果蔬3.7万吨,可供养两亿人的生活[1]。因此,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结合生鲜农产品特性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现状,如何有效进行生鲜农产品的风险管理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为更好地管理供应链的高额风险,期权合同的运用正变得愈加切实有效。相关的成功运用有IBM的打印机事业部[2],Sun公司[3]和HP公司[4]。陈旭[5],Chen和Parlar[6],Ganeshan等人[7]研究期权的报童模型对零售商订货的影响;崔爱平和刘伟[8]考虑Stackelberg主从博弈下供应链的协调;胡本勇等人[9]分析单、双向期权机制对易逝品供应链柔性契约的影响;Barnes等人[10]用报童模型来分析期权的两周期需求模型,表明当执行价格线性分段才能达到供应链协调;Burnetas和Ritchken[11]考虑期权合同的引入对产品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影响。然而,上述有关文献都没有考虑生鲜农产品这一类极具易逝品特性的重要产品,更加没有对该产品的流通损耗方面进行相关研究。近年来,研究学者越来越关注生鲜农产品的研究,有关供应链的协调与优化问题的研究可见文献[12~16]。然而,在这类文献中,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多数是采用控制库存成本最小或供应链协调的决策方法,没有文献结合运用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手段尤其是期权合同工具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策略进行相关研究。

与此同时,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引入期权合同,也得到了相关文献的论述。高志杰等[17]以发达国家农产品期权市场的发展规律为例,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我国推出农产品期权的必要性及相应的操作建议;涂国平等[18]介绍期权期货合同引入农业产业化供应链模型优化。据上述文献的研究,将期权合同引入农产品供应链,一方面能够为订单农业提供“风险避口”,为订单企业和农户提供简便易行、风险较小的保值和避险工具,为稳定和保护农民收入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又能够满足农场、经销商等的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风险管理手段;在期权合同用于农产品供应链的实际当中,既能够借助现代金融市场打破订单农业交易系统的封闭性、寻求风险外化通道,又能够在农产品期货市场不断成熟的条件下,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市场稳定性与安全性。

2 问题描述与假定

研究一对一供应链的单周期两阶段模型,以供应商只提品(即无期权时)为基础,重点考虑供应商既提品又提供期权合同(即有期权时)的情形,研究和探讨期权合同对供应链管理策略的影响。同时引入产品数量损耗率β(0

由命题5可知,有期权时的零售商订货包括订购产品和期权,其中,订购产品和期权的总订货量是要大于无期权时的订货量,但是,就订购的产品数量而言却要比无期权时的订货量小。

5.2 期权合同对零售商最大期望利润的影响

命题6 有期权时的生鲜农产品零售商最大期望利润大于无期权时最大期望利润。

由命题6可知,有期权时零售商的最大期望利润大于无期权时的零售商最大期望利润。也就是说,零售商如果能够同时订购产品和期权,那么获得最大期望利润要比仅订购产品时的高。

5.3 期权合同对供应商最大期望利润的影响

命题7 满足条件h

由命题7可知,当生鲜农产品供应商提供期权合同时,供应商的产品持有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时,有期权时的最大期望利润大于无期权时的最大期望利润。也就是说,如果供应商能够为零售商同时提品和期权,只要供应商的产品持有成本控制适当,同样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

综合命题6和7可知,供应商在产品持有成本控制下向零售商同时提品和期权,能够有效激励零售商的订货策略,供需双方都能够获取比无期权时更高的利润。

6 数值实验

为了讨论简便又不失一般性,假设市场随机因子服从均匀分布,即令f(x)=1/(b-a)。

6.1 产品损耗率与供应商最大期望利润的关系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虽然最大期望利润随各参数取值的不同而不同,但变化趋势相同。考虑期权前后,供应商最大期望利润都随β的增加而减少,有期权时的最大期望利润(图中虚线)始终要大于无期权时的最大期望利润(图中实线)。也就是说,产品的损耗率与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的最大期望利润成反比,即不论有无期权,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的最大期望利润都是随产品损耗率的增加而减少;反之,其最大期望利润都随产品损耗率的减少而增加。

6.2 产品批发价与供应商最大期望利润的关系

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虽然最大期望利润随各参数取值的不同而不同,但变化趋势相同。考虑期权前后,最大期望利润都随wo的增加而增加,有期权时的最大期望利润(图中虚线)始终要大于无期权时的最大期望利润(图中实线)。也就是说,产品的批发价与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的最大期望利润成正比,即不论有无期权,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的最大期望利润都是随产品批发价的增加而增加;反之,其最大期望利润都随产品批发价的减少而减少。

7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本文考虑了生鲜农产品流通损耗的特性,结合金融衍生工具期权合同,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对零售商订货策略和供应商运送策略进行研究,得到了以下有意义的结论:(1)有无期权时,生鲜农产品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和最大期望利润、供应商的最优运送量和最大期望利润都存在并且是唯一的;(2)有无期权时,生鲜农产品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都与产品新鲜度成正比;(3)无期权时的零售商最优产品订货量大于有期权时的最优产品订货量,小于有期权时的最优总订货量;(4)有期权时零售商的最大期望利润大于无期权时的最大期望利润;(5)供应商成本控制下同时提品和期权,能够有效激励零售商订货,供需双方都能够获取比无期权时更高的利润;(6)通过数值实验得到:供应商最大期望利润与产品损耗率成反比、与产品批发价成正比。

本文在假定的市场需求函数下,通过引入期权合同,考虑到产品流通损耗以及产品新鲜度的因素,不仅得到了有关零售商的订货策略,而且还从供应商的角度验证了期权合同管理供应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相比于以往研究文献,例如,文献[8]论证了Stackelberg主从博弈下得到期权契约可实现供应链协调,并提高双方期望利润,然而,本文是以生鲜农产品的损耗率和新鲜度为特性,从建模及模型之间的对比论证中得出,期权合同不仅能够提高供应链双方期望利润,同时,供应商成本控制下同时提品和期权,能够有效激励零售商订货,供需双方都能够获取比无期权时更高的利润;文献[12,14,16]分别从成本分担机制、新鲜度衰减函数、损耗控制等方面论证了生鲜(时鲜)农产品的供应链协调问题,然而,本文是将期权合同引入,研究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策略,并通过建模及模型论证得出,期权合同的引入将同时提高该供应链上供需双方的最大期望利润,在规避一定供应链风险的同时也有利于激励供应链的管理。

然而,本文考虑的是一个比较简化而且较为理想的交易环境,是对期权引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尝试,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及其风险管理研究进行一种崭新的研究实践。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多零售商和多供应商之间、考虑供需双方相互博弈的期权合同和产品现货互相结合等多种情况,逐步提高理论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参 考 文 献:

[1]刘培松.我国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8):91-92.

[2]Bassok Y, Sirnivasan R, Bixby A, et al.. Design of component supply chain contracts with commitment revision flexibility[J]. IBM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997, 41(6): 693-764.

[3]Farlow D, Schmidt G, Tsay A. Supplier management at sun microsystems[R]. Case Study,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 1995.

[4]Tsay A, Lovejoy W S. Quantity flexibility contracts and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J].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1999, 1(2): 89-111.

[5]陈旭.考虑期权合同供应链的零售商订货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6,9(3):17-23.

[6]Chen F, Parlar M. Value of a put option to the risk-averse newsvendor[J]. IIE Transactions, 2007, 39: 481-500.

[7]Ganeshan R, Boone T, Aggarwal P. Optimal procurement portfolios when using B2Bs: a model and 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9, 118(1): 146-151.

[8]崔爱平,刘伟.物流服务供应链中基于期权契约的能力协调[J].中国管理科学,2009,17(2):59-65.

[9]胡本勇,王性玉,彭其渊.供应链柔性契约与单向及双向期权模式选择[J].系统管理学报, 2009,18(2):165-171.

[10]Barnes S D, Bassok Y, Anupindi R. Coordination and flexibility in supply contracts with options[J].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2, 4(3): 171-207.

[11]Burnetas A, Ritchken P. Option pricing with downward-sloping demand curves: the case of supply chain options[J]. Management Science, 2005, 51(4): 566-580.

[12]肖勇波,陈剑,徐小林.到岸价格商务模式下涉及远距离运输的时鲜产品供应链协调[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2):19-25.

[13]LodreeJr E J, Uzochukwu B M. Production planning for a deteriorating item with stochastic demand and consumer choi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Production Economics, 2008, 116(2): 219-232.

[14]但斌,陈军.基于价值损耗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J].中国管理科学,2008,16(5):42-49.

[15]Pathumnakul S, Piewthongngam K, Khamjan S. Integrating a shrimp-growth function, farming skills information, and a supply allocation algorithm to manage the shrimp supply chain[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9, 66(1): 93-105.

篇7

一、大型连锁超市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1.在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协作深度低

日本根据调查信息的信息传输效率,商品供应链上的信息,每个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水平提高了3%,将可以减少34%的库存,节省23%的流通成本,30%的营业额,增加了23.5%的整个供应链利润。

就目前的形式,我国的连锁超市在供应链中仍处于“信息孤岛”的地位。大部分的超市连锁店,掌握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但只是简单的营销关系和供应商之间。节点的供应链企业只有通过大量的库存,确保不出现短缺库存的现象。这将在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的预测误差,造成大量的库存产品,周期时间太长。

2.大型连锁超市供应链中的物流发展缓慢

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现象比较严重例如:道路交通状况紧张;包装、集装箱条码标准化程度低;货架、车辆、托盘搬运设备老化严重;大型连锁超市物流是道路、交通、通讯、仓储设施系统工程,因而需要各部门和国家统一监管。

我国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大多数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长期受到行业限制;地域分割影响严重;网点小、散、差的状态普遍且不统一;这种状态下的物流配送中心导致供应链的总体效益不高,不能产生规模经济双方的积极性受挫。分散、低效、高耗的物流组织形式,减弱了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二、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概述

1.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一个全面的结构模式,包括农资供应商、农业生产者(生产)、农产品和消费流通,它不仅是一个连接生产-生产-生产-效应-“消失”的物流链,信息链和资金链,而且是一个附加价值链。

2.生鲜农产品的特点

(1)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参与主体多元化

从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结构上可以看出,它涉及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等。由第一产业跨越至第三产业。

(2)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结构的分散性

从繁杂的种子、化肥等投入供应商、生产者、经销商、消费者的结构特点来看,生鲜农产品的传播由于供应链结构不稳定,经营复杂现象,成本太高。

(3)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食品安全的严苛性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消费者,也引起了新农产品的关注。食品安全是生鲜供应链保障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保证将会使得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失去信任,使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发展受限和出现社会不安定的现象。

三、连锁超市主导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主要问题

1.目前大型连锁超市仍不能成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主体

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以中国农户的批发市场为核心,即通过简单的包装后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小批量的形式进入农贸市场后。这种模式下的供应链是中国农产品的主导地位。和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大型连锁超市应以市场需求为核心,通过投资的大型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协会和农民种养殖行业共同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通过自建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以大型超市连锁店提高无公害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型。这种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模式还不能成为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主体。

2.食品安全的隐患影响了连锁超市的消费者购买

一方面,我国消费者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对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关注,这样使得大多数消费者都喜欢购买绿色有机生鲜农产品。可是由于消费者对一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概念模糊不清,食品安全标志不能分辨并且对生鲜农产品的处理方式不了解。另一方面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流通成本较高,质量检测体系并不完善,一般的检测仪器也只能够检测出农药的残余数量程度,而不能具体检测出残余的种类,也无法检测的出是否使用了非法禁用的农药。由此带来的食品安全的隐患问题。

四、生鲜农产品在连锁超市供应链管理发展中的启示

1.大型连锁超市应在政府的支持下继续推进“农超对接”

“农超对接”模式是以大型零售商从缩短供应链环节的角度出发,主动与农产品生产者接触交易,对农产品提供者进行规范,从而来保证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超对接”的发展模式是中国未来生鲜农产品流通的方向。这就要求政府和相关企业来大力的推进“农超对接”的模式。大型连锁超市应在和农户的“农超对接”中平等交易,用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规范农户的生产,并为农户及时有效的解决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生鲜农产品资金缺口等难题。政府应在我国“农超对接”的健康发展下,积极发挥政策指导作用保证超市和农户之间的长期合作。这样对提升我国“农超对接”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和大型连锁超市与农户相互合作比例都会有很大程度的促进效果。

2.构建大型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流通供应链的信息管理体系

(1)大型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资源信息集成

大型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分为:生产阶段――物流阶段――销售阶段――消费阶段四个组合部分。在这四个基础信息资源体系中,还必须包括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中的商品形态、商品价值、商品的时间空间的增减变化等特征信息,利用物流条形码技术对基础信息进行编码管理,形成商品的来源和过程跟踪识别系统。

(2)在大型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标准运作功能建立

从业务运作标准体系的角度看,生产阶段生鲜农产品的品级、质量、包装、加工生产状况、种植过程和使用信息都必须纳入到信息数据库。鲜农产品物流信息存储与运输、物流、运营、冷藏、冷链运输、信息及设施等方面还需要包括企业信息数据库。销售阶段信息商品包装的新鲜农产品,销售单位,显示信息和销售信息也需要包括业务系统,根据业务信息管理功能的各种标准。

参考文献:

[1]周树华.构建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管理体系[J].管理世界,2011.03.

篇8

本文将从纵向角度,供应链内部以代表农民利益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合作社为核心,构建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模式;从横向角度,供应链外部依托政府建设的信息平台,加速各条供应链的协同。

二、构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的基本内涵和框架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是农产品供应链中各实体要素签订契约,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使生鲜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流通过程中,共享信息、明确利益、责任,降低供应链内外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和效益的过程。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模式包括节点内部协同、各节点协同和供应链之间的协同。个体内部协同和供应链各节点协同要依靠内部契约的约束,而外部协同需要搭建社会信息平台来满足各条供应链的信息沟通要求并推动合作。

三、江西省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模式构建

1.江西省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现状和问题

江西省目前生鲜农产品的主要模式有“农民+消费者”、“农户+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农户+生产基地+超市”。

“农民+消费者”指农民自行销售生鲜农产品,虽保证了农产品新鲜度和合理价格,但批量小,辐射度低,顾客的受惠面和权益无法保证;“农户+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为江西省本土超市普遍供应模式,农产品供应较为稳定,但流通环节过多、批发市场管理落后,难以满足顾客的新鲜度要求,农民收益不高;“农户+生产基地+超市”模式下农产品在质量和价格上明显优势,但推广度不高,农民主动性不足。

通过进一步调查得到农超对接无法推行的主要原因:农民能力不足,过于分散,农业设备落后,蔬菜产量和质量无法满足大批量采购;超市设定过高门槛;缺乏信息沟通;供应链各主体旧观念未改,过分依赖批发市场。

2.江西省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模式构建框架

结合调研中生产基地和超市的具体情况、需求,为推行“农超对接”,本文拟构建江西南昌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模式。

如图,针对江西省农民竞争力和农业现代化程度,对单条供应链而言(上方部分),以乡镇为单位,地方政府舆论宣传,辅以土地政策,补贴返还,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吸引农民参与合作社/生产基地。合作社/生产基地和超市、加工企业、批发市场签订契约,规范利润分配以及相关奖罚制度。依托普及度较广的通信技术,如电话,实现农、超之间供需及相关信息互享。加入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分销过剩农产品。

面对不稳定供需,依托外部供应链协同来实现农产品附加值。农产品信息平台端口连接社会信息平台,向所有农产品供应链收集、农产品供需信息,交换其他供应链交易机会。参与企业公正评价合作方,并到信息平台,帮助构建信任机制,实现监督和奖惩。

(1)政府

政府是社会信息平台、信息库建设者。为实现协同目标,应积极利用已有社会信息平台,联合舆论媒体,电子商务平台等服务“农超对接”,为省内外企业、个体提供滞销或缺货信息,必要时由企事业单位内销;对农户和超市的信用进行监督和奖惩。

(2)契约

契约是供应链各节点协调利益的保证。以契约明确利润分配和奖惩制度,吸引农户联合起来,形成规模。对供应链各节点实体明确责任,保障利益,达到约束的效果。

(4)产销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合作社

农民是整条供应链的薄弱环节。目前本土超市难以自行建立生产基地,需要乡镇政府牵头合作社和基地;重点考虑农民的利润分配,引入激励机制,采用利润返还、信息回馈等奖励,吸引农民自愿参与。合作社和生产基地需发挥引导生产和销售,信息的作用。

(5)超市

超市是市场信息输出地和利润发生地。以供应链整条利益为出发点,配合农户,将市场信息如实准时传送到农户和信息平台,指导生产;降低入场费用;保障农民的利润收入。

(6)加工企业、批发市场

篇9

绿源农产品连锁超市创建于2000年,经过十多年的战略发展,已经成为了国内农产品连锁超市中的大型企业,构成了大型农产品综合超市、社区农产品便利店等多元化互补销售方式。截止2012年年底,绿源农产品连锁超市全国总门店数量已经超过2000余家,在北京、天津、湖南、贵州等省市百余城市创建了连锁式经营网络。

二、联合库存管理模式的原理和作用

联合库存管理属于一种以协调为中心的库存管理模式。传统的分销模式指的是由于各大分销商为了缓解在货物订购期间市场需求的增加,采取以备货形式来满足市场客户的需求。但是,长期大量的货物库存使经销商承受着巨大库存成本,同时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问题。

联合库存管理强调的是基于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都要共同参与库存计划的研究和制定,最终执行共同确定的库存计划方案,供求双方的运作过程不再是相互独立存在,而是具有相互作用和影响的,通过供应链上供求企业的协调发展使库存水平与库存计划一致,摒弃由于信息虚假带来的需求放大现象。由此,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优势包括:第一,采用信息共享的协同运作库存管理模式,进一步促进了供应链的协调可控,从根本上提高了供应链运作效率和顾客满意程度;第二,置于供应链上的企业共同参与到库存计划方案的制定过程,防止出现由于虚假信息造成的供需不平衡现象,帮助置于供应链上的企业降低了库存风险。第三,联合库存管理策略实施过程中创建了快速响应机制,为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提供了保障,更降低了供应链容易出现的不稳定风险。

三、绿源农产品连锁超市联合库存管理策略

当绿源农产品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建立之后,可以直接从生鲜农产品基地集中采购货物,不但减少了进货环节,更降低了生鲜农产品的交易运作成本。同时,连锁超市门店的生鲜农产品集中采购可以提高采购谈判能力,逐渐将实力较弱的生鲜农产品供应商淘汰,防止出现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来源不明而产生顾虑情绪的现象。

(一)货物订单管理。绿源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应该建立高效的货物订单管理系统,各个连锁超市门店根据生鲜农产品的数量将信息传送到配送中心。当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接收到各个连锁超市门店发来的补货信息之后,根据连锁超市门店所需生鲜农产品数量和配送日期自动生成订单,将生成的订单按照配送日期进行统一汇总和统计,将生成的订单发送到货物供应商、仓储管理部门和加工部门,确保按时保质完成生鲜农产品的配货、加工和配送工作。

(二)配送物流运作模式。为了确保生鲜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减少连锁超市门店的库存量,绿源农产品连锁超市的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应该按照不同种类生鲜农产品所需的物流类型制定配送方案。例如:大米、大豆、干货类农产品可以采用储存型物流运作模式,以确保非生产季节的农产品需求;海鲜、鱼类等水产品要根据不同连锁超市门店的需求采用中转型物流运作模式,以便及时进行配送或者从国外订购。当配送物流运作模式确定之后,绿源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可以按照订单需求和库存量,直接对配送车辆和人员进行合理调配。配送路线由配送中心的智能管理系统直接生成,但在特殊情况下也需要人为调度安排,以确保生鲜农产品在配送过程更加科学合理。

(三)数据信息处理系统。绿源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应该创建符合自身发展的数据信息处理系统,以确保对绿源农产品连锁超市门店和企业总部之间能够利用EDI实现数据通信,各个连锁超市门店都可以通过数据信息处理系统查询货物订单情况;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能够随时与供应商进行数据交换,连锁超市门店可以实时查询供货商的配货情况;供货商可以随时查询系统来了解其他连锁超市门店的供货需求。绿源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以数据信息处理系统作为核心,有效整合供应链上的上游和下游企业,最终实现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进而确保了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

综上所述,本文选取的是绿源农产品连锁超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联合库存管理理念,对生鲜农产品的库存管理策略进行了深入法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意义。

篇10

农业产前环节:种苗业、饲料业、信息指导、产品规划

农业产中环节: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农用物资、肥料业

农业产后加工环节:品级分类、商品化加工、包装加工、保鲜加工、储存加工、食品加工

农产品流通环节:渠道规划、网点布局、冷链流通技术、产销地市场建设

篇11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果和蔬菜的生产在国内仅次于粮食生产,成为生产总值占第二、三位的农村经济支柱产业。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蔬菜的种植面积达到0.18亿hm2,占世界种植面积的43%,总产量5.8亿 t,占世界产量的49%;2008年,水果种植面积为0.11亿hm2,总产量为1.9亿 t。国内果蔬总产值超过8 000亿元,所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果蔬生产大国[1]。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我国果品总产量位居世界前五位,其中苹果产量居第一位,占世界苹果总产量的37.1%,柑橘占世界甘橘总产量的9.9%,居世界第三位。

但是,由于我国果蔬产业基础薄弱,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果蔬采收和流通设施落后,农产品流通渠道较长且复杂,因此造成果蔬采摘之后流通周期长、物流成本高、腐损严重。据估计,我国在采摘、运输、存储等上的损失高达25%~30%,而发达国家果蔬流通损失率一般低于5%,美国仅为不到2% [2]。据有关部门估算,全国每年果品腐损近1 200万 t,蔬菜1.3亿 t,按1元·kg-1计算,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国内食品资讯)。同时,流通环节的不畅通也会导致价格的不一致。2012年,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的《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战略问题前沿报告》显示,当前产品的“生产——流通”成本结构发生趋势性变化,在产品的最终销售价格中,流通成本绝对超过生产成本。例如大品类蔬菜生产成本远远低于运输成本。蔬菜每多增加一个流通环节,价格约会增加20%。因此,要提高农民的收入,不仅要增加果蔬产量和质量,更为重要的是要完善产品流通过程,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损耗,减少流通费用。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率的果蔬流通链条、缩短流通时间、降低流通损耗,是保证果蔬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是提高我国果蔬竞争力和效益的重要途径。

1 文献回顾

1.1 农产品供应链

1.1.1 国外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 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从研究危机中的美国杂货店开始的 [3]。Zuurbier等学者首次提出食品供应链(Food Supply Chain)的概念(Zuurbier,1996),此后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开始向农业领域延伸,并且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当前,国外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和发展主要涉及食品供应链、生鲜供应链、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棉花、橡胶、非散装谷物等重要经济作物的涉农供应链等领域。

国外在农产品供应链研究中还特别重视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应用。Lee(1992)等人提出,高质量、实时的、双向的、涉及需求和供应的信息,是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并提出了信息共享的模式。尤其是Vinelli和Cipriano,提出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策略中,强调了IT的重要作用[4]。Lambert和Cooper [5]指出供应链中各合作关系之间流程的监控程度不同直接影响供应链的效率和成本,同时也制约着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实践证明,农产品供应链是获得国际农业竞争力的战略工作、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关键。

1.1.2 国内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 中国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水平随着人们对农产品消费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盟),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与国外相比,国内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起步比较晚,近两年国内学者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逐渐深入,取得了许多成果。

张敏[6]认为,中国国内的农产品供应链与工业品供应链最大的区别在于流通环节。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农产品产业链可以以批发市场为界分为“生产—流通”环节,即从农户到批发市场;“流通—消费”环节,即从批发市场到消费者。而在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体制下,农产品供应链就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所以,目前我国的农产品流通基本上还处在耗时长、损耗大、效率低、效益差的低层次水平上,很难适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他认为,中国某些农产品质量不稳定、安全性缺乏可靠保证的经济学原因就是供给信息链的阻断。

杨为民[7]指出,农产品供应链实际上是一个供应链从下游到上游的增值链,他提出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不仅是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再造,更是以供应链管理理念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

侯文英等[8]认为,农产品供应链是以农产品为研究对象、以农产品经营为核心,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控制,协调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户、农产品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从农资产品开始,完成农产品生产作业、收购运输和分销的一系列过程。

方昕是我国生鲜供应链初始研究中最有代表性的学者,他指出生鲜供应链资源整合的关键环节是生鲜加工配送中心,连锁超市集团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是一个连接上、下游的重要环节,生鲜供应链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农产品供应链下游的产后加工、流通和消费[2]。笔者定义果蔬类农产品供应链为对果蔬类农产品实行有效的运输、仓储、加工、装卸搬运、包装及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活动,同时利用信息系统将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成整体的结构模式。果蔬类农产品供应链的形成有助于完善果蔬类农产品流通渠道、降低物流成本及产品损耗、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

美国经济学家Spriggs和Isaas(2001)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指出,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立足,注重食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农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质量安全问题更加受到关注。但是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毒豇豆”、“毒苹果”等事件让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失去了信心。农产品质量必须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本文中的果蔬类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指水果蔬菜的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不存在超标的农药残留、新鲜不腐烂等。

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从生产、加工、储存到销售的整个供给链, 而供给链中存在的交易费用的大小和契约关系的完全程度影响着供给主体提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胡定寰[9]认为,通过“超市+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模式对整个农产品供应链进行食品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食品安全的管理水平,从而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李中东等[10]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控制总体框架为:坚持源头管理、过程控制、市场准入相结合,追求整体价值优化、主体行为协同,遵循“评价、设限、选择、管理”内容,形成以技术管理监管相对“集中化”、技术标准“法典化”、技术信息“集成化”、技术服务“社会化”的整体技术控制体系。

周洁红等[11]认为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效率关键在于如何实施农业标准化,他们认为一个有效的模式就是供应链管理带动农户履行标准化的实施模式。鼓励如超市等现代生鲜农产品零售业态的发展,促使其带动合作社实施标准化或为合作社实施标准化提供服务。

通过阅读文献我们可以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从地块到餐桌”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主体参与和多种复杂的影响因素。要想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必须对农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各个主体进行监督和控制。所以供应链越简化越有利于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1.3 农产品供应链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理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许多知名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公司如IBM、P&G、DELL等已经成功地将供应链的管理运用到其生产和经营之中,并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尽管供应链管理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正逐步深入,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笔者将通研究对供应链在果蔬类农产品的运销中对保证果蔬的质量所起到的作用,对果蔬类农产品供应链进行总结和设计优化,从而深入对供应链的研究。

农产品供应链可以描述为农产品沿着农户、加工企业、配送中心、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运动的一个网状链条。陈淑祥[12]和王宇波等[13]都曾指出,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物流成本较高、供应链复杂、流通效率低下、供应链组织困难、市场主体过度分散等缺点。对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是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政策的重要体现[3]。对于水果和蔬菜供应链而言,供应链效率对果蔬质量安全至关重要。果蔬易腐难贮存的特点对于物流配送效率和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更高。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模型,来简化农产品供应链,从而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和效益。

1.4 相关文献研究的评价

通过阅读和研究相关资料和文献,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供应链管理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共识,但是如何组织供应链,特别是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组织还存在不同的观点。这是因为农产品供应链与传统的供应链相比有着相对独特的一面,如生产与自然界密切相关、生产周期较长、受气候影响较大、并且易受生产规模的制约等等。这些特性决定了不能将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直接引入农产品供应链中,所以在农产品供应链理论研究上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所需的硬件设施和管理理念等与发达国家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在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和提高供应链效率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面,大多数学者进行的是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从研究内容上来看,许多学者对农产品流通的特点和主要问题认识得比较充分,但大多是孤立地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没有对整个系统的各个节点进行分析。将对果蔬供应链整个流程的各个节点进行详细地分析,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保障果蔬的质量安全。

2 农产品供应链简化路径

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带来许多好处,比如可以使企业总成本下降10%,使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按时交货率提高15%以上,使订货—生产的周期缩短25%~35%,让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生产增值率提高10%以上等。像戴尔、沃尔玛以及ZARA这些全球知名的公司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能够降低供应链的复杂性,构建简单而高效的供应链。我国虽然是果蔬供应大国,但是离果蔬供应强国还有很大的距离,要想提高我国果蔬的竞争力就必须有能力构建一个简单而高效的果蔬供应链模式。Hoole[14]认为在过去十年全球竞争加剧,供应链管理的绩效已经成为许多产业的支撑性优势。根据PRTM咨询公司对超过500个供应链的标杆管理发现,整个供应链管理的费用在相同的产业部门平均在5%~6%左右。供应链管理经验比较丰富的公司能够比其他公司更能够节约费用,提高效率,可见,简化供应链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Hoole “简化供应链的五种途径”的文章中指出,供应链的简化往往能实现质量的一致性、更低的成本、更快的客户反应,从而达到提高顾客满意度的效果。

Hoole这一简化供应链复杂性的方法主要包括了4个流程要素和五大绩效杠杆(表1)。这4个流程要素是:(1)计划——包括整个供应链中的需求管理、销售、运作的计划;(2)来源——识别原材料的来源,并且能够在物流的过程中提供信息;(3)安排——使所有的转换活动都能够在供应链内部进行;(4)交付——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进行运输设施的管理。

五大绩效杠杆包括:供应链实物资产和现金流的配置、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与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的外部关系、整合目标并对公司负责的组织杠杆以及作出决定和领导实践的信息追溯杠杆。

3 苏果超市果蔬供应链

笔者以苏果超市为例,对其果蔬供应链模式进行分析,总结特点与不足,并参照Hoole简化供应链复杂性的方法,分析苏果优化之后的果蔬供应链。

3.1 苏果超市简介

苏果超市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7月18日。目前是江苏最大的连锁超市企业,店铺网络覆盖江苏、安徽、山东、湖北、河北、河南等6个省份。截止到2011年底,苏果超市加盟网点总数达2 001家。2011年,苏果实现销售收入421亿元。在全国连锁企业当中连续12年位列前十强,全国快速消费品零售企业前四强。据专业评审机构的测定,苏果品牌价值目前已达100.76亿元。“苏果”品牌在2011年并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中国驰名商标”。

苏果超市从1997年的13家网点发展到2011年的2 001家网点,它能够以如此迅猛的速度发展不仅仅依赖于其五大发展战略:业态组合、低成本扩张、开拓农村市场、区域集中发展、直营加盟双轮驱动战略,同时,也与苏果超市精简、高效的物流模式相关。

3.2 苏果超市果蔬供应链

3.2.1 苏果配送中心的一般流程 1998年,按照苏果超市的发展规划,苏果承担了对叶菜类和水果类的加工与配送活动。2002年,在原有6万 m2配送中心的基础上,苏果投资约2亿元建设了马群物流中心,占地面积17万 m2,单体仓库建筑面积达4.5万 m2,堪称华东地区第一,2005年正式投入运营。其中包括商品加工与配送中心和3座各3 000 m2的信息综合楼,以及占地4.7万 m2的配送分拣储藏库,8 000 m2的生鲜配送中心。新物流中心单品2万多种,年配送额60亿元,年配送量达4 300多万箱,有效配送半径达300 km。生鲜配送中心可承担净菜、卤菜、豆制品、冷冻食品等加工及质量检测、分拣配送等,最大年生产能力达5亿元。苏果超市配送中心的一般流程如图1所示。

在图1中,A表示苏果配送中心是按各连锁分店提出的需货信息,送供应商处进货,然后依次经过集货、加工、整理、理货、配货和送货,最后到达各分店。

B表示对销售比较均衡的、反映企业经营特点的、销售频率比较高的商品,由配送中心直接从供应商处整批组织货源、集中保管,然后按各连锁分店需货信息中的各项要求,经过储存、加工、整理、选拣、分拣、配货和送货,最后送达各连锁分店,以保证各分店销售业务的正常开展。

C表示对一些本地生产的商品,或者供应商可以直接送达各连锁分店的商品,可以不经过苏果的配送系统,利用社会上的配送资源,直接由供应商为连锁分店提供服务。对于那些实施VMI(供应商管理的库存)模式的商品,就由供应商负责配送到各个连锁分店。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物流配送中心的压力,同时也起到了节省流动资金、降低经营费用的作用。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苏果配送中心的一般流程大致可以分为3种供应的通道。第一种是最为复杂、供应链节点最多的模式,第三种是最为简单的供应模式,直接由供应商配送到各门店。但是,在这个一般配送流程中,服务对象仅仅是苏果在南京的各超市,辐射范围不够广,配送规模缺乏柔性,客户单一。同时信息流不够稳定,导致物流的效率难以提高。

3.2.2 苏果供应链视角下的果蔬供应模式 苏果超市的发展模式被总结为“苏果模式”,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将现代流通业中的精华——连锁超市业态渗透到万村千乡,开拓农村市场,建立城乡共用的流通平台[15]。苏果超市拥有大规模的农产品经营,以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初步形成了“生产基地加工企业连锁门店”一体化的产业链条,使得众多分散的小农户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苏果超市成为带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的一体化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同时,苏果超市注重品牌建设,实施了“农产品品牌化、品牌产品超市化、超市商品绿色化”经营理念。生鲜食品如水果、蔬菜的经营作为苏果的一项核心发展战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通过对苏果超市物流配送中心内部各项物流活动的分析,以及对物流作业流程的考察,苏果要提升现有的生鲜水果的供应效率,首先要从配送中心的各项物流活动及其作业流程着手,用科学的方法努力降低各项物流活动的成本,并优化物流流程使之趋于合理,从而能够从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物流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图2是苏果超市理想的果蔬配送中心的供应模式[16] 。

理想的果蔬配送模式是从农户/销售商/生产基地到苏果的果蔬配送中心,再通过配送中心把果蔬运送到各个连锁门店,最后通过各门店到消费者手中,形成了一条从田头到餐桌的供应链模式。苏果在其果蔬配送中进行了全程的质量控制,对于原材料、批发商、加工企业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了果蔬的质量安全。分析苏果超市的水果蔬菜的供应链模式,我们可以发现苏果农户/销售商/生产基地生鲜配送中心连锁门店最终消费者的这一供应链比较符合Hoole的四大流程及五个绩效杠杆简化后的供应链模式。流通环节少,易于计划管理;产品来源明确,全程质量控制有利于保障质量,同时有利于信息追溯;组织管理安排到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2.3 苏果超市果蔬供应链简化分析 有学者指出,苏果超市对加盟店40%的商品实行直接配送,对其他商品则要求从总部认可或指定的厂家进货,并进行严格的抽查。苏果超市在南京城南专门设立了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目前苏果超市南京地区60%的蔬菜以及水果配送都通过这个配送中心来完成。苏果超市坚持配送新鲜、进货进田头,狠抓食品保安全。苏果生鲜加工中心与门店联网的食品安全信息查询系统,能够对配送商品原产地、品牌及生产批次和加工过程信息溯源查询,从而更有效地保证食品安全。崔彬[17]也曾指出降低物流成本、缩短物流时间是水果蔬菜物流模式优化的主要目标。

笔者运用Hoole的简化方法对苏果的果蔬供应链模式进行具体的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其中,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是一种以用户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和修正协议内容,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改进的合作性策略。苏果超市在南京城南以及马群集散中心专门设立了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目前苏果超市南京地区60%的蔬菜以及水果配送都通过这个配送中心来完成。同时由于苏果果蔬生产基地的建立减少了中间采购环节,使得苏果的采购成本降低了15%~20%。

在信息系统方面,苏果生鲜加工中心将与门店联网食品安全信息查询系统,能够对配送商品原产地、品牌及生产批次和加工过程信息溯源查询,从而更有效地保证食品安全。物流信息技术涉及到的电子数据交换(EDI)、销售时点信息管理系统(POS)、企业管理系统(ERP)、条码与识别系统、无线通讯(WAP)以及互联网技术(WEB)、电子订货系统(EOS)、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都在苏果有所使用。在苏果购买产品,消费者可以通过产品的条形码追溯产品的产地、品种、出产日期乃至用过什么肥料、农药,吃过什么饲料,是由谁负责生产的。信息系统对产品来源的追溯保证了果蔬的质量安全,让消费者买得放心[18]。

由表2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供应链流程以及五大绩效杠杆方面,苏果采用简单的包装,使用自己的周转箱,一方面可以节约包装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使得苏果产品有了本超市的特征。苏果对供应商有着严格的限制,他会随时淘汰没有实力的供应商。苏果会提前一天订货,同时在批发市场有自己的批发点。另一方面,苏果超市拥有自己的果蔬生产基地,比如南京的八卦洲野菜基地被评为无公害出产地。苏果自己拥有验收标准、检验设备,保证果蔬得到质量安全。同时,苏果拥有自己的配送中心,供应商送货到配送中心是自行运输的,苏果在接收供应商的货物时会有严格的质检标准,使得供应商必须保证所运送货物的质量安全。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出苏果的供应链模式是比较合理的,但在供应链的节点上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从而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的效率。首先,苏果在进行果蔬配送的时候没有GPS等专业信息跟踪设备,只是使用电话管理,并不能够保证配送的全过程都符合规范。其次,苏果的配送中心一年的投入成本有2 000多万元,冷库占地4 000 m2,一天的费用为4 000~5 000元,加上员工工资与车油费,配送中心盈利性不高,利润5%不到,同时不接受其他超市的外包服务。但在外包和第三方物流迅速发展的今天,苏果可以尝试进行外包,运用口碑较好的物流公司的资源,严格控制果蔬验收,不仅可以节约一定的费用,还可以花更多花精力在其他方面,使苏果不断壮大。

4 结 论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每个经济主体都在为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供应链简化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每个产业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Hoole5种简化供应链的方法来简化自身的供应链,提高供应链的效率,进而取得经济效益。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苏果这种农户/销售商/生产基地生鲜配送中心连锁门店最终消费者的果蔬供应链模式一方面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费用,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果蔬类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连锁超市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一方面有助于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加工和管理的标准化;另一方面,配送中心的建立能够控制和减少门店的存货和损耗,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保证农产品在整个供应链条上处于低温状态。所以,以连锁超市为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在今后较长时间内将是农产品供应链的主流模式。我国也必须加快“农改超”的进程,大力发展连锁超市,促进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可以结合Hoole简化供应链的方法对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进行简化整合,提高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惠鹏,樊雪梅.浅谈国内果蔬产业发展[J].民营科技,2011(10):1.

[2] 方昕.需求分析与超市业态、生鲜经营[J].商业现代化,2002(6):13-14.

[3] 魏国辰,肖为群.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4] Cipriano F, Andrea V. Quick response in the textile-apparel industry and the suppor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J].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1997, 8(3):125 -136.

[5] Lambert D M,Cooper M C,Pagh J D.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issues and research opportunities[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1998 (2):1-19.

[6] 张敏.基于核心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分析[J].物流技术,2004(5):91-94.

[7] 杨为民.中国蔬菜供应链结构优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6.

[8] 侯文英,张思超.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 16293-16294.

[9] 胡定寰.试论“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户”新模式[J].农业经济问题,2006(1) : 36-39.

[10] 李中东,支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控制研究[J].管理世界,2008(12):180-181.

[11] 周洁红,刘清宇.基于合作社主体的农业标准化推广模式研究——来自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0(6):88-97.

[12] 陈淑祥.简论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J].农村经济,2005(2):18-20.

[13] 王宇波,马士华.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几点思考[J].物流技术,2004(11):47-50.

[14] Hoole R. Five ways to simplify your supply chain [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5,10(11):3-6.

[15] 杨琳.从“苏果模式”看农村物流用车特点[J]. 中外物流,2006(4):75.

篇12

一、以超市为中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优点

1、以超市体系作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流通模式的核心,能够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比如大型超市或配送中心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配送等增值业务,一方面能第一时间对消费者的需求做出反应,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超市的加工质量和卫生安全认证,保证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在现代化的超市中,通过配备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等,能对销售终端市场信息的采集、分析、加工等做出及时、准确地分析和总结,直接传递给上游的供应商,缩短了流通渠道,减少了信息失真,有效地保证了信息快速、安全、准确地传播。超市信息平台的建立还能增加超市和上、下游企业之间交易的透明度,有利于在供应链内部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超市体系的农产品供应链不存在批发体系中供应链信息成本的问题,整个流通中的信息成本、交易成本、物流成本都较低。因此,某种程度上超市体系的建立可以弥补批发体系的不足,能够解决流通中的信息流效率问题,使农产品流通更具有稳定性、确定性[2]。

二、以超市为中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分析

1、超市生鲜农产品采购模式。目前,我国超市销售的生鲜农产品主要有3种采购模式,它们代表超市向农产品供应链上游延伸的不同程度。第一种模式是超市采用供应商供货形式;第二种模式是超市直接从批发市场采购;第三种模式是超市直接从农产品产地采购。

(1)生鲜农产品由供应商供货模式。通过专业的供应商来采购生鲜农产品是国际上比较普及的模式。生鲜农产品品种非常多,批量小,储存和保鲜的技术各不相同,直接同农户打交道的交易成本高。

超市通过专业的供应商来供货,就可以避免很多矛盾。超市一般选择有资质、有一定资金实力、信誉好、具备运输能力、能提供增值税发票的供应商。超市与供应商之间签订购销合同,超市向供应商提供年度供应计划,并在每天晚上向供应商发送具体的购货清单。

超市通过供应商采购生鲜农产品的优点是:①有利于供应商之间的分工和专业化,提高供应商的专业化生产、加工和管理水平。当供应商把超市确定为主要的目标客户后,他们有信心进行投资,采用先进的设备,或者建立自己的种植和养殖场来满足超市的需求。②超市同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供求关系之后,可以减少搜寻成本和管理成本,降低交江苏商论2010.6·商业经济·易费用。③超市经销农产品的数量和品种不断增多,通过供应商供货可以避免超市采购部门过于庞大,有利于降低内部管理成本、提高效益和分散风险。④经营农产品需要很多专业知识,通过供应商供货,使得超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专业人才不足的压力。⑤超市可以通过供应商在上游的农产品加工和生产阶段执行自己品质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2)超市直接从批发市场采购模式。超市直接从批发市场采购农产品模式的最大风险在于不能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在正常情况下,超市在两种情况之下才会到批发市场采购。一种是超市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在供应商供货后,出现生鲜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临时不足的情况之下,超市为了应急从批发市场采购部分产品作补充。另一种情况是,超市以低收入消费群体为目标市场,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同农贸市场竞争,超市也同个体商贩一样,在批发市场购买生鲜农产品。超市直接从批发市场采购农产品的模式在超市发展初期比较普遍。随着政府部门对超市经营农产品安全性检测的加强,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超市直接去批发市场采购生鲜农产品的数量正在逐渐下降。超市直接上批发市场采购农产品还存在财务和税收方面的问题。一般批发市场不提供销售发票和增值税发票,使得采购人员难以报账。因此,很多财务制度严格的超市,如家乐福等,是无法通过批发市场采购农产品的。

(3)超市直接从产地采购农产品模式。部分超市为了减少中间环节,达到降低经营生鲜农产品成本的目的,他们派遣采购人员直接去产地采购农产品。

由于我国农户的生产规模非常小,所以超市在产地采购的模式,一般通过同当地的农民协会,或者有一定影响力的经纪人合作。

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有很大的局限性。

超市直接从产地采购农产品的模式虽然可以削减流通环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采购费用,但还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①超市主要通过当地农民协会或经纪人收购农产品,但目前我国农民协会及经纪人缺乏严格的行业规范约束,与超市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长远的合作关系。②产地农户生产品种较单一,超市依靠其自身的采购能力难以协调农产品的品种,难以满足超市多样化商品的需求。③农产品生产受季节性影响较强,超市采购部门受自身经营规模、采购能力、成本核算的制约,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协调、调配农产品,不能满足超市对生鲜农产品周年平稳的需求。④并非所有的农民都能提供农产品自产证,超市用农产品自产凭证抵扣部分增值税受到限制。

2、超市农产品配送模式。超市采购的农产品,主要通过两种模式运送到超市门店。第一种模式是通过供应商配送,第二种模式是全部或部分农产品经由超市配送中心配送。

(1)通过供应商配送农产品。各超市于当天晚上向供应商发送订货单,由供应商于次日早晨按照订货单的品种和数量向超市各门店配送农产品。通过供应商配送农产品的好处主要是:在超市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超市受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的制约,由供应商配送农产品,可以降低超市在配送环节所需要的人、财物方面的投入。但是供应商配送农产品与现代化的超市配送中心相比,其自身的不足显而易见。首先,由供应商向超市各门店配送农产品的配送次数远高于由超市配送中心配送。配送网络的优化,能够带来超市配送中心更低的配送成本。其次,供应商配送农产品到超市各门店,超市各门店仍需按照超市的要求进行选拣、分拣,这样会造成同一产品在不同门店内的质量不统一。

(2)经由超市配送中心配送。超市配送中心处于整个供应链的中间环节,是供应链资源整合的关键。超市配送中心的典型特点是:拥有一个总部信息中心这样的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超市各门店的农产品需求信息传递到总部信息中心,总部信息中心再将汇集、处理后的数据传递给各供应商,供应商按照总部信息中心的数据要求,整批组织送货,总部信息中心按照各超市门店的需求,依项经过集货、储存、分拣加工、配货、配送,最后送达各连锁门店。此外,对于一些本地生产的、具有统一标准的产品,也可由总部信息中心指挥供应商直接送往各门店。

3、超市农产品销售的主要模式。超市销售农产品有两种主要的模式,一种是自营,另一种是联营。

在影响超市采用经营模式的多种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超市经营农产品的能力和资金实力。

(1)超市农产品的自营模式。超市农产品自营模式是指超市买断供应商的农产品,然后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在商场销售,对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统一管理。自营农产品的销售价格是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上一定毛利,销售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损耗归超市。

大部分超市愿意采用自营的销售方式,主要原因是:①所有的超市都认为,采用自营方式便于超市对生鲜农产品进行统一检测、统一管理,使产品品质、质量有一定的保证。②采用自营方式可以体现超市的经营特色,使超市的生鲜经营与其他经营自10·商业经济·成一体。③采用自营方式超市能掌握生鲜的自主经营权,有利于培育超市自身在生鲜经营方面的竞争力。④采用自营方式便于超市对生鲜产品经营进行统一核算,控制生鲜经营成本。而采用自营方式,也有一些缺点:①采用自营方式,使得超市人员费用增加,增加了人工成本。②对于进价较高的绿色、有机农产品,自营方式难于分散经营风险。③采用自营方式难于对农产品依据其新鲜度随时做出相应的价格调整。

(2)超市农产品的联营模式。超市农产品联营模式是指超市与供应商共同管理和销售农产品,一般情况是在超市商场内划出一块场地让供应商或者经销商销售他们的产品,超市对产品价格规定最高限价。超市对所出售的农产品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即所谓的“流水倒扣”。这个比例因超市和产品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联营模式中凡是发生的损耗和损失全部由供应商承担。

根据调研,目前还有部分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较弱的超市采用生鲜农产品的联营模式[3]。主要原因是:①采用联营机制经营方式灵活,对市场反应快,生鲜农产品价格可随产品新鲜度随时做出调整(有些超市调整经销商品价格的手续比较繁琐)。②联营方的专业性较强,对所销售产品的特性有清晰的了解,可以利用他们的技术和经验使产品损耗率降到最低。此外,对于一些属于“引进期”的有待于消费者认可、市场风险比较大、宣传成本较高的产品,如绿色、有机农产品,采用联营的方式有助于分散超市的经营风险。目前,对于大部分超市来说,绿色、有机农产品以及主食厨房的经营形式主要为联营的方式。

对于联营的缺点,超市对联营产品缺乏自主经营权,难以对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进行有效的监督。一旦出现了问题,超市会首当其冲地遭遇麻烦,影响对超市来说是“致命”的信誉。

三、对策

1、在采购方面,培育大中型农产品流通企业。随着超市的发展和消费者对优质与安全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农产品供应商开始逐步成为超市农产品的主要供应者。超市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程度,农产品的流通和加工成本的高低与农产品供应商的生产和管理能力有直接的联系。大中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有条件成为农产品进入超市销售的主要承接者和流通主体。政府可以通过财政和金融政策支持,培育大中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使这些流通企业能够成为有效连接农产品主产地和超市的采购桥梁。

同时应鼓励供应商和超市企业鼓励农产品供应商和超市企业在农产品原产地进行直接采购,以此降低流通成本和减少损耗。

2、在流通方面,建立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超市建立物流配送中心,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降低配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因此,建议在政策上鼓励和财政上支持超市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和冷链系统。在建立农产品配送中心的用地方面,也能够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调研还表明,国内超市的物流配送与管理信息系统落后是造成成本偏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议政府支持超市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3、在销售方面,由联营转自营。在超市发展初期,由于超市经销生鲜农产品的数量不多,缺乏管理技术和人才,经营生鲜农产品的风险大,所以超市普遍采用联营的模式,利用外部力量和技术来经营生鲜农产品,同时也有利于转嫁风险。然而,随着超市的壮大,经营实力的增强,特别是面对外部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强,超市逐渐地由生鲜农产品的联营转变为自营。

[参考文献]

篇13

自2006年首次提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概念以来,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管理一直是管理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农产品封闭供应链是以农产品安全为目的,利用封闭性的生产经营渠道,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并通过管理制度规范和管理模式创新,确保农产品从原材料生产到销售终端处于多层次的监督管理和检测之中,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最终实现农产品消费安全的供应链系统。

北京市是一个特大型的农产品消费城市,农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何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多样化、个性化、新鲜化、无害化、及时化的要求,一直是北京市农产品流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北京市农产品物流来看,近年来,北京市初步形成了以新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超市、专卖店等为主的农产品物流网络,出现了自营、中介主导型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公司主导型等农产品物流模式,但目前仍存在着物流环节多、物流效率低、物流信息流通不畅、供应链缺乏整合等问题。现阶段解决北京市农产品物流问题,关键是创新农产品物流模式,构建起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发展专业化物流配送。因此,北京市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对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价值、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的物流效率与效益、提高北京市农产品物流的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提升北京市世界城市的形象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的提出

模式是人们对事物的基本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演生出一种新知识。按照中国《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模式是某一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可使人照着样子去做的一种标准样式”。农产品物流模式是对农产品从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之间物流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的组织方式,是农产品物流渠道结构特征与存在形式,它包括渠道结构、物流形式、物流各个参与主体的相互关系、合作组织方式以及各主体间相互协调的手段,等等。科学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促进物流资源整合、优化供应链库存管理、提高企业响应市场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是在封闭供应链上对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的组织方式,是农产品物流模式的高级形式。国外先进的农产品物流模式都具有物流市场化、信息化、一体化、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并且每种模式的发展都与其所依托的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在北京市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时,应遵循农产品物流模式演绎规律,适应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发生活方式变革的要求,符合农产品物流特性,做到物流环节精简、物流信息传递顺畅、物流环节衔接无缝、物流专业化运作。

农产品封闭供应链运行,需要通过一系列运行策略来实现维护农产品物流及安全的目标,它需要核心企业发挥重要的组织协调作用并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因此,封闭供应链是围绕着核心企业建立起来的,是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一切向前的关系,以及核心企业与分销商、分销商的分销商及一切向后的关系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作为整个链条的管理者,其协调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供应链运作的好坏以及整个供应链竞争力的大小。核心企业除了充当本链条的管理者之外,还要能够保持链上企业之间的信任和交易关系的稳定。任何一条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为增强整条供应链的价值、提高整体效率都会认真考虑本链上其它成员的利益,并通过突出核心企业的管理地位,使封闭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由传统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组成供应链联合体,与其他供应链相竞争,最终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综上所述,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运行的关键是核心企业。封闭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是封闭供应链的“信息交换中心”,是封闭供应链上农产品物流集散的“调度中心”,是封闭供应链上农产品质量的“保证中心”。

北京市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的总体思路

面对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以及消费需求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北京市应从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高度重视农产品供应链物流问题。在现有农产品物流的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以核心企业为链主构筑农产品供应链,将农产品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经济活动纳入到封闭供应链的体系之中。在封闭供应链内部形成围绕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科学的运行机制,在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中,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构建有效的质量安全体系,搭建现代化的信息平台,逐步形成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竞争的、良性的、现代化的运营机制;对整个封闭供应链中各参与组织、部门之间的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等,通过优化提高所有相关过程的速度和可靠性,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效益。在封闭供应链外部,通过着力于服务体系的培育,推动北京市农产品物流的良性发展,构建起柔性好、响应快、过程简洁、信息共享、运行效率高、用户满意度高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新模式。

(一) 建立封闭供应链成员的准入制度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安全质量,保证整条封闭供应链的健康运行,核心企业要对封闭供应链成员实行一定的准入制度。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应依据现有政府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供应链运行的标准体系,包括信用标准、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流程标准等。企业要想加入这条封闭供应链,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封闭供应链的每个环节出现质量安全问题,都会影响整条链的利益。在封闭供应链建立之初,就要按照规定标准对加入供应链的成员设立准入制度,并应依据现有国家标准及其他标准,进一步完善企业标准体系,从而对供应链成员进行有效的检验和监督管理。

(二)加强农产品检测和实施质量安全责任追溯制度

农产品封闭供应链是以产品质量控制和产品安全为首要目标的供应链。参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要求,在多级供应链物流节点上设立严格、可靠的流程监督和检测模式,是确保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的重要手段。这个多级检测节点体系中应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方权威监管机构,这个权威监管机构可以由政府部门或行业权威组织出面担当,并与封闭供应链成员企业保持利益关系上的独立。同时还应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溯机制。实行农产品追溯制度,可以强化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上各成员企业的责任,通过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不断优化整个封闭供应链,提高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

(三)建立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化管理模式,是一种管理哲学,其精髓主要体现为:以顾客的需求为大前提,通过供应链内各企业紧密合作,有效地为顾客创造更多附加价值;强调供应链整体,以及核心企业与相关成员的协调运作;强调速度及集成,并提高供应链中各个企业的即时信息可见度,以提高效率。

在农产品物流中导入封闭供应链管理,并非只是渠道成员的简单合作,而是通过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最优。要实现供应链总体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供应链管理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合作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自律机制等。

(四)实施农产品物流组织创新机制

在构建基于封闭供应链管理农产品物流模式时,必须重视农产品物流组织创新,加强整合,提升农产品物流组织的经营能力,努力寻求合理的规模,实现规模经济,并通过转换机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组织运行效率。

北京市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的具体形式

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关键是充分发挥核心企业的作用。核心企业是整条供应链得以维持的中坚力量,具有提升供应链的能力。作为供应链的领航者,核心企业应具有一定的规模、良好的商业信誉、较强战略整合力。考虑到北京市不同农产品物流主体的发展情况,从封闭供应链对核心企业的要求出发,研究者认为有可能发展成为核心企业的是: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因此,以上述三种主体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将是北京市未来一定时期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的三种具体形式。

(一)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为主导的模式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随着企业化批发市场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一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建立起了现代化的经营组织管理机构,对市场内部进行规范化管理。并通过建立自己的信息管理平台,与供应链上其他节点企业相连接,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价格、供求等方面的信息服务。这些成熟、规范的批发市场运营商在农产品物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能承担封闭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角色。

在该模式中,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核心企业由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来担任,通过将前一体化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批发环节连接起来,通过将后一体化将农产品的分销和零售环节连接起来,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存储保鲜、配送以及提供市场信息等一体化的物流模式。在这条封闭供应链中,担任核心企业的大型批发市场运营商负责组织协调整个封闭供应链,制定供应链成员的准入标准和封闭供应链流程规范,并依据第三方监测部门的行业产品质量标准订制更加严格的企业产品质量标准,并定期与合作伙伴探讨供应链合作问题,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条码、射频等)记录农产品的相关信息,以备追溯查询,负责整条供应链质量安全。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为主导的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如图1所示。

整个封闭供应链运行过程中,农产品及其相关的加工品都在供应链内部封闭流动,并通过封闭供应链上供应商、批发市场运营商、零售商三级节点的三级检测,有效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不会采购非签约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经销商和专业合作社的产品,也不会销售给非签约的零售企业。

该模式供需、质量、价格等信息在链条上交流畅通,能有效提升物流功能,使得供应链整体绩效得到提高,能确保交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二)以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导的模式

为满足北京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农产品高档化、多元化、营养化、快捷化的消费需求,北京市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商业信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它们具有组织协调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运作的能力,有一定的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加工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它们的生产经营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所在的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因此,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作为封闭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

在该模式中,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为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通过自建或联合建立社区专卖店或直接进入超市,控制销售终端,组织协调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运作。以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的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如图2所示。

该模式流通环节少,信息反馈及时,市场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冷藏、保温物流运输条件,提供及时、快速的配送服务,真正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可加快物流速度,有助于提高农产品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

(三)以连锁超市配送中心为主导的模式

伴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对农产品安全的关注程度的上升,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通过超市购买各类农产品。超市以其商品标准化、加工化和包装化经营所具有的优势在生鲜农产品流通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北京等大城市,生鲜农产品日益广泛地进入大型超市的生鲜区,从而促进了以超市为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的产生。实践证明,连锁超市为主导的农产品流通供应链是最短的,在以超市为核心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中,超市直接与消费者相连,对市场反应最灵活,农产品消费成为核心,以农业产业链的下游或末端的产后加工、流通和消费为主要关注对象,以消费者需要为出发点,协调农产品供应链的相关环节,建立互惠机制,有效组织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同时通过自建的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实现供应链物流功能,创造和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

在该模式中,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为连锁超市配送中心,超市配送中心向上游延伸和发展,形成生鲜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辅助生鲜农产品交易,配备完善的物流体系和信息平台,使其成为连结生产、零售的核心环节。以连锁超市配送中心为主导的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如图3所示。该模式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有利于实现产品标准化。

总之,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推进。为此,应明确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的思路,充分发挥政府和核心企业的作用,积极采用现代化物流技术,建立有效农产品封闭供应链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魏国辰,肖为群.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2.焦志伦.基于食品安全的封闭供应链设计初探[J].物流技术,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