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知行合一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注重教师指导作用
“知”作为“行”的先导,在指导实践应用方面意义重大,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准备课程方面,要做到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全部知识点准确把握。“知行合一”观念在教师方面主要体现为对知识点的准确把握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大量储备,对课堂教学中会出现的各类问题有准确的预见性以及解决方法。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备课环节一直是讲解,没有做到知识的扩充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在实践中也缺乏开放性。在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些学生乐理知识、键盘基本功、和声基础严重缺乏,这种音乐知识的缺乏无疑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极大困难。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例,在传统教学中,往往采用作曲家背景、作品欣赏的模式教学,这种模式会使得课堂氛围枯燥,学生也很难掌握相应的乐理知识。在“知行合一”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大量的衔接知识,在教学中提出较为开放性的问题,同时将音乐节奏结构问题融入音乐赏析环节之中,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解决学生最基本的节奏问题,强化知识技能的训练。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教学中介绍贝多芬及其创作背景、时代背景以及同时期音乐家音乐风格对比,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使学生贯穿历史、政治、文学等方面的知识点,发散学生创新思维。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往往用三点就可以概括:作者、作品、风格,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的音乐实践意义不大,“知”对于“行”的先导作用无法发挥。因此,教师应该发挥指导性作用,在教学中,注重对作品的分析思考和辩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只注重简单知识的学习而忽略音乐实践的弊端。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在课堂中,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在素质教育推动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师应该在引导者角色上下功夫,顺应学生活动引导他们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规律。以器乐曲教学为例,改变传统直接讲授的方式,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有些学生利用玻璃杯装水敲击音阶,有的学生利用衣架制作三角铁等等,摆脱了课本知识的束缚,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激发创新思维,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还可以拓展学生能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在自己动手制作乐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代先贤发明乐器的艰难过程,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教学效果的大大提高,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
3.重组课堂结构
“知行合一”观念的运用使得教师的教学活动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充分发挥了活动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传统的教学偏离了教育的本质,教育出来的学生只是考试的机器,在各种考试的压迫下,学生逐渐丧失了求知欲,独立精神、创新能力、求知欲望更是毋庸提及,这种现象是教育的失败。当前的教育,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互动中承担着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课堂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运用一切手段传授学生音乐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但归根结底,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学生只有在充分掌握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切身体会音乐、感受音乐的迷人魅力。
篇2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病鸡以无毛部皮肤发生增生性病理过程,形成肿疣样病变、结痂、脱皮和口腔、咽喉粘膜形成纤维性坏死性伪膜等为特征。在秋冬季节容易流行,尤其是雨水较多的年份,鸡群处在潮湿的环境中,蚊子较多,蚊子是传播本病的媒介,又是鸡痘的重要传播者,因此更易造成大面积流行。一般发生皮肤型鸡痘较多,然而近几年鸡群流行的大部分为混合型鸡痘,鸡群一旦发病将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一起混合型鸡痘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河北省威县侯贯镇赵某饲养的2000只蛋鸡,按常规饲养,并免疫了马立克、法氏囊、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但未进行鸡痘疫苗接种。饲养到56日龄时,鸡群开始有个别鸡出现喷嚏、咳嗽、甩头、张嘴、流眼泪,呼吸时有杂音,在晚上安静时较明显。以后,病鸡逐渐增多,并在鸡冠、肉垂、爪等处出现丘疹及结痂,到8月29日,发病率升到40%左右,且每天死亡由几只增到50只左右。曾用阿莫西林、红霉素、泰乐菌素、喉管散等药物治疗,均无疗效。遂于2010年8月30日带病死鸡来邢台市兽医院诊治。经剖检、化验,确诊为混合型鸡痘,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使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二、临诊症状
病鸡精神不振,闭眼缩头,呆立,食欲减退或废绝,眼结膜发炎,流眼泪,眼角有较多量粘稠纤维蛋白渗出物或脓性物,严重的将上、下眼睑粘连。眼睑及眼周围肿胀。个别病鸡眼结膜浑浊不清,有的出现失明而影响采食。有的病鸡咳嗽甩头,努力把喉头处的阻塞物咳出。打开口腔可看到喉头处有荚膜阻塞。另一特征是鸡冠、肉垂、爪、嘴角、眼皮上有数量不等,如绿豆大小的丘诊,有的丘诊表面破溃,有的已结痂。病鸡中死亡最多的是喉型、眼型和混合型,单纯皮肤型的病鸡不死。喉型鸡痘,病变发生在口腔、咽喉粘膜上,病变在嘴和口腔时,采食、饮水发生障碍。发生在咽喉部时,初为黄白色的小结节,以后形成一层黄白色干酪样的伪膜,引起呼吸困难,窒息而死。眼型死亡的病鸡,主要是痘发生在眼结膜,上、下眼睑粘连或失明,影响采食而死亡。发病鸡大部分为混合型,仅有鸡冠、肉垂丘诊症状者较少。
三、剖检病变
共剖检10只病死鸡,眼部肿胀,眼周围形成近似圆形肿胀区,眼角有粘液——脓性物。有的在眶下窦有干酪样物。口腔、咽喉和气管粘膜上有黄白色干酪样的伪膜、恶臭,不易剥脱。喉头、气管粘膜充血,有的喉头、气管粘膜表面也出现隆起的、白色不透明结节论文参考文献格式。鸡冠、肉垂、爪等皮肤有丘诊、结痂。其他内脏器官未见异常。
四、实验室检验
1、取病死鸡的肝、脾组织,接种于肉汤、营养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4h,结果无细菌生长。2、易感鸡感染试验:取眼、喉部病料组织和鸡冠的丘疹及痘疱皮悬液,对30日龄易感鸡10只作冠划痕、翼刺和毛囊接种,6天后均在接种局部皮肤出现数量不等的粟粒大小的典型痘疱。3、鸡胚接种:取鸡冠、眼部、喉部病料作为1:10悬液,经双抗(每毫升含青霉素、链霉素各1000单位),室温下处理2小时,再以2000转/分离心5分钟,取上层清液,接种12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每胚0.2ml农业论文,共接种10枚鸡胚,经37度孵化5天,可见绒毛囊膜肥厚,并有近圆形(直经2—3毫米)的灰白色痘斑。
五、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鸡舍卫生消毒工作,鸡舍内外用绿威霸消毒液彻底消毒,用蚊蝇一扫净喷洒消灭蚊蝇及吸血昆虫。
2、治疗:对鸡冠、肉垂、爪、腿痘病鸡,用镊子剥离痘痂后,伤口涂擦紫药水。对眼部肿胀者,用2%硼酸水冲洗眼部,用5%蛋白银溶液和盐酸吗啉胍眼药水滴眼。对喉型鸡痘,可用小镊子将粘膜上的伪膜剥离取出,然后于患病灶吹上少许“喉症散”粉,每天1次,连用3天即可。
3、对发病鸡群,用毒立克(主要成分:黄芪多糖等)饮水,本品100g饮50kg水,连用5天。同时在饲料内拌新华喘痢刹(主要成分:环丙沙星等),以防止继发感染。同时,配合中药治疗,方剂:龙胆草90g、板兰根60g、升麻50g、双花40g、野40g、连翅30g、甘草30g,将上述中药加工成细粉,按每只鸡每天1.5克的用量,均匀拌入饲料内,分上、下午集中喂服。饲料内增加多种维生素、鱼肝油,以增强鸡体的抗病力,保护皮肤和促进伤口愈合,连用5天。
通过采取以上综合性防治措施,3天后病鸡群基本痊愈,5天后鸡群全部恢复健康。
六、小结
1、本次该鸡群发生的眼、喉和无毛处的皮肤痘疹为特征性的鸡痘,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混合型(粘膜型与皮肤型)鸡痘。
2、这次鸡群发生鸡痘的主要原因是因今年雨水多,鸡舍卫生条件差,温度高,湿度大,密度大,通风不良,鸡群又未接种鸡痘疫苗,加之正值初秋季节,蚊虫较多,活动频繁,促使本病的发生。因此养鸡场必须重视对鸡痘的免疫接种。接种鸡痘疫苗是防制本病发生的关键。凡是未接种鸡痘的鸡群,必须在发病季节前接种鸡痘。
3、为防止鸡痘的发生与流行,必须搞好鸡场、鸡舍的卫生消毒工作,在鸡舍周围喷洒杀虫药物,消灭蚊子等传播媒介,消除蚊蝇孳生条件,注意随时灭蚊,才能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与流行。最关键的措施是接种鸡痘弱毒疫苗,本疫苗对雏鸡(6日龄以上)及成鸡均可应用。根据鸡日龄的大小以生理盐水稀释成适当的倍数,摇匀后应用。用鸡痘刺种针或灭菌蘸笔尖蘸苗,于鸡翅内侧无血管处皮下刺种。6日龄以上的雏鸡,用200倍稀释苗刺种1针;20日龄以上的雏鸡,用100倍稀释苗刺种1针;1月以上的鸡,用50倍稀释苗刺种1针。接种后3-4天,刺种部位微现红肿,继之结痂,2-3周后痂片脱落。免疫期,成鸡为5个月,初生雏为2个月,两个月后必须再进行一次免疫接种,以后每半年免疫接种一次。
4、诊断本病时,必须与鸡霉形体、传染性鼻炎、眼型葡萄球菌、喉气管炎、维生素A缺乏症等相区别,这样才能对症用药,使疫情尽快得到控制。
篇3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1984年强直性脊柱炎(AS)修正纽约诊断标准.其中男48例、女5例、男女比例9.5:1、年龄12~40岁,平均24.8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10年平均3.4年。
1.2临床症状全部病例均有腰背僵硬,疼痛。髋关节痛19例、膝踝关节痛17例、颈肩疼痛26例,转颈困难9例,弯腰前屈受限者15例,下蹲不能者20例,背伸不能者13例,侧弯受限者11例。初治28例复治25例,复治者均用过非甾体抗炎药物。其中12例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低热,体温高达37.8℃、50%以上病例有口干。
1.3实验室检查53例病例中41例HLA-B27阳性、血沉快者39例。30°/h以下者8例,50°/h以下者17例,50°/h小时以上者14例,类风湿因子阳性者5例,C反应蛋白阳性者38例,血清补体IgA,和血清C3、C4水平显著增高者40例,X线骶髂关节炎分级有争议者行CT扫描。骶髂关节炎CT扫描示:II级30例、III级15例、IV级8例各占总数之63%、25.8%和11.2%所有病例治疗前均为活动性AS。
2治疗方法
2.1全部病例均服西药柳氮磺胺吡啶片(SASP)第一周,0.25日二次,第二周0.25日三次,第三周0.5日二次,第四周0.5日三次,第五周1.0日三次维持,在疾病初期或疾性期,病情较重,疼病明显时,暂服非甾体类药物,缓解症状。用药后10~15天查血像一次,尿常规一次,三个月查肝功能,尿素氮一次,观察肝肾功能。
2.2配服中药如下熟地15~20g、鹿角胶10g(洋化)、川断10g、独活各10g、桂桂10g赤白芍各15g、知母12g、黄柏12~15g、金狗脊20g、防风10g、牛膝12g、黄柏12g、生地15g、地骨皮12g、白僵蚕9g、元胡15g,证状缓解后改用以颈肩强痛为主加葛根20g,下蹲不能者加白芍用量至30-50g脾胃虚弱者减熟地用量,加砂仁6g或三仙各10g,每半年、一年、一年半总结一次。
2.3功能锻炼①胸运动:直立位双肩平举展开及双手交叉上举,头后仰,做挺胸收腹行深呼吸,各练习五六次,每次4~5分钟,多做腹部呼吸。②颈椎活动:缓慢做左右侧屈,侧曲时持续用力,待肌肉疲劳加大侧曲角度;前屈,后伸运动,头部尽力前曲后仰持续4~5分钟③腰椎活动:站立弯腰两手用力摸地;双手后背交叉支撑腰部挺胸过伸腰椎;左右旋转;五点支持法和飞燕式锻炼。以保持脊柱生理弯曲、可采用背着墙站立,保持良好的姿势。④下蹲活动:屈髋屈膝下蹲,自然下蹲或扶物下蹲,待肌肉疲劳加大下蹲角度,总之功能锻炼应根据受累关节选择训练重点,关节完全强直,有骨桥通过的关节禁止功能锻炼,避免造成损伤。
2.4药物熏蒸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保护,感觉调节体温吸收分泌新陈代谢等生理功能,我院采用美国进口蒸气设备,将舒筋活血通络中药散剂溶入在现代高技术治疗中,通过恒温持续加热,,对全身进行药物熏蒸,扩张全身皮肤毛细血管,使含有大量中药成分的蒸汽通过皮肤吸收进入全身,以温通阳气,散寒化瘀,疏通筋络,进而达到舒筋活血止痛,改善关节功能,药物熏蒸,每次30分钟,每周三次,对高血压心脏病,重度贫血及呼吸道传染,伤口或感染患者及年老体弱,处于发热月经期,妊娠等患者,不宜进行中药熏蒸[3]。
3疗效观察
3.1观察方法治疗前记录晨僵、夜间痛等症状,功能检查包括腰椎前屈,后伸和侧弯等3个方向的活动度(用脊柱测量器侧量),胸廓扩张和指一地距等。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CRP)和LgG、LgA、LgM等。半年内每月随防一次,以后视情况1~3个月随防一次记录症状功能,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3.2疗效评价①显效:晨僵、夜间疼痛消失,功能改善:ESR<20mm/h(男)或<30mm/h(女),CRP正常范围,CT扫描或X线示改善或无明显加重者,②有效:夜间不痛、晨僵时间<15分钟、功能改善:ESR、CRP下降50%以上[(治前值一治后值)/(治前值-正常值)]%;X线或CT扫描无明显变化者。③无效:症状功能实验室指标改善不明显,CT或X线表现,骶髂关节炎进展不足I级者。④加重:临床或实验室指标进展或CT/X线骶髂关节炎加重I级以上者。
3.3疗效53例AS临床疗效情况其总的临床疗效分别为:显效46例(89.6%)、有效6例(9.5%),无效1例(1.2%)加重0,总有效率97.8%。
4讨论
4.1强直性脊柱炎(AS)的发病机制与遗传、感染、免疫、理化因素有关,为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柳氮磺胺吡啶(SASP)是目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及其它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常用药。柳氮横胺吡啶(SASP)为5-氨基水杨酸(ASA)与磺胺吡啶(SP)的偶氮复合物,5-氨基水杨酸可以能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脂氧化酶的环节来抑制结缔组织部位炎性介质前列腺素的合成,能起抗菌消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能抑制免疫佐剂诱发的关节炎,还可调节体内细胞免疫功能[1],是一种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的免疫制剂,虽然不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作用性强,但该药无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是一种相对安全,疗效可靠,宜于较长时间服用。AS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有关[2]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肠道中,肺炎克雷伯什菌检出率高于正常人。患者血清中克雷伯杆菌的滴度也比正常人高且与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有关,SASP具有抑制细菌繁殖代谢作用。
4.2本病祖国医学属痹证范围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但又有肾虚、寒、邪深侵和久痹不已复感三邪内合肝肾的特点,治疗时以补肝肾强腰膝,祛风除湿、温阳散寒为大法,兼以清理痰火,该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热象故配以清血热利湿热药:生地、地骨皮,知母黄柏,其中熟地补肾填精配麻黄,补而不滞又可通血脉、温腠理,该病患者,颈腰背强痛为督脉循行部位,再者督为诸阳之会,故用补肾强督的金狗脊,四肢曲伸不利为肝血不足,筋肉失荣所致,故下蹲不能者用白芍,养肝柔筋运用中西药物合用治疗AS,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总有效率与国内学者单纯使用SASP一年有效率66%,二年有效率74%,三年有效率90%的结论相比之下,提高了疗效,循短了病程,确为治疗AS的一种好方法。
4.3中医本着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原则针对不同致病环节,采用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达到祛病痛,调节免疫力的作用,且可对抗西药的毒副作用,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相互协同,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即可祛除强直性脊柱炎的致病因素,又能改善全身状态,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康复功能锻练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全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强直性脊柱炎的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是恢复患者免疫功能,消除关节末端筋腱炎症,停止筋腱继续骨化。药蒸及功能锻炼尽可能恢复各个关节功能,保持强直性脊柱炎关节功能,大大降低强直性脊柱炎致残率,达到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4
1.2研究方法
本次实践调研研究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
2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状况分析
2.1样本基本情况
问卷显示,关于性别,男性占49.5%,女性占50.5%。关于年龄,30岁以下占21.2%,30~39岁占24.1%,40~49岁占31.1%,50~59岁占16.3%,60岁以上占7.3%。关于职业,农民占66.6%,工人(含公司职员)占9.8%,个体经营占5.7%,医生占2.6%,教师占2.1%,学生占11.7%,公务员及退休干部占1.6%。关于文化程度,小学以下占9.8%,小学占18.7%,初中占38.9%,高中或中专占21.5%,大专及以上占11.1%。关于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占25.9%,1~2万元占33.7%,2~3万元占25.9%,3~5万元占7.5%,5万元以上占7.0%。关于自我健康评价,18.7%认为很好,47.7%认为较好,28.2%认为一般,5.4%认为较差。由此可以得出,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多数以务农为生,收入较少,健康状况一般。
2.2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以有效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2.2.1对新农合医疗的了解情况。对于在当前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31.3%的村民对此了解,有55.2%的村民对此了解的不多,仍有13.5%的村民对此不了解。由此可见,农村居民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了解程度十分有限,主要是由于所在村尚未推行该项制度。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监督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实施,同时,村委会及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对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医疗制度的认识。村民中有75.1%的已经加入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13.5%的村民没有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部分村民都已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说明大多数村民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了自身就医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费用高的压力,也方便了村民就近就医、分层医疗。但仍有少部分村民没有加入,仍需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总体上来看,绝大多数河北省农村居民已经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较广,覆盖人数较多。但仍有少部分农民表示不愿意加入或不知道自己是否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对该项有大致的了解,但不够深入,仅有少部分农村居民对此明确表示不知道。为此,相关机构应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尽可能使每一位农村居民都全面地了解这一项惠民政策,并加入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队伍中。
2.2.2医药费报销和医疗保险。对于医药费用的报销情况,50.3%的村民中有过报销经历,认为报销制度帮助他们减轻了负担,但也有18.7%的村民因为麻烦而没有报销,有31.1%的村民对报销程序不了解。由此可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轻了农村居民的医疗负担。但通过村民的反馈,我们发现现有报销程序繁琐,个别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因此,相关机构应简化报销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引导村民对医疗费用进行报销,充分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惠民的作用。了解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村民占28.5%,了解一些的占53.6%,不知道的占17.9%。说明大部分农村居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了解的不够全面,部分村民了解极少,这会给村民报销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相关机构及村委会应加强宣传力度,以普及村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村民中每人每年能承受的医疗保险费在20元以下的比例为34.2%,20~100元之间的比例为46.9%,100~300元之间的比例为14.5%,300元以上的比例为4.4%,可见大多数村民可承受的医疗保险费用偏低。访谈中我们得知,多数村民迫切希望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使村民能够以投保较低的保险费用获得尽可能高额度的医疗保险。调查中发现,过半数参保的农村居民都有过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销医药费的经历,并认为该制度有效减轻了农村居民的医药负担。但报销制度仍存在手续繁琐,村民了解不够详细等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报销医药费的积极性。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基层的宣传覆盖面较广,但深度不足。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的深度,使农村居民尽量对新农合有全面透彻的了解,简化报销手续,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保率。调查结果显示,农民每年能承受的医疗保险费用绝大部分集中在100元以内,承受能力偏低。2012年起,各级财政对新农合医疗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其中,中央财政给予补助200元,新增40元,中央财政按一定比例补助。农民个人缴费原则上每人每年60元,大多数家庭能够承受。石家庄、唐山等河北省内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规定,五保户、贫困农民家庭个人应缴纳的参合资金全部由民政部门进行资助,这就保证了最需要参加合作医疗的五保户、特困户达到100%参合,进一步减轻了农村居民医保费用负担。
2.2.3医疗卫生机构监管情况。村民中参保商业保险的比例为20.7%,没有参保的比例为63.7%,对自己参保不太清楚的比例为14.8%。可见大部分村民由于经济条件所限未参加其他商业医疗保险,即这部分村民一旦罹患重大疾病,便仅可通过新农合医疗制度获得有限的报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村民患重大疾病后承受巨大经济负担的风险。村民认为所在乡镇的干部和卫生机构对合作医疗开展很重视的比例是21.0%,重视程度一般的比例是64.2%,不重视的比例为14.8%。说明目前卫生机构对医疗开展的重视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乡镇干部和卫生机构仍需加强对合作医疗的重视程度。村民所在地区的政府采取新闻媒体的方式来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比例为44.8%,采取集中学习的方式的比例为26.7%,采取进行动员的方式的比例为23.6%,其他方式占4.9%。应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积极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积极进行动员,组织村民进行集中学习。村民认为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监管情况很好的比例为14.8%,认为一般的比例为68.4%,认为监管情况较差的比例为16.6%。目前河北农村居民对相关部门监管作用发挥的认可程度仍然不高,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管力度。村民中认为现在就医还是“看病难,看病贵”的比例为40.9%,不认可的比例为26.7%,认为“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现在大有改善的比例为32.4%。说明现阶段河北省多数农村居民仍然认为“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费用高的现象较过去相比有所改善。大部分村民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尚未参加其他商业医疗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村民患重大疾病后承受巨大经济负担的风险。关于卫生机构重视程度及监管情况的调查统计中,过半数农村居民表示满意度一般,农村居民对卫生机构及监管机构的工作认可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相关机构在工作上仍存在不足,应加大管理、监督和宣传力度,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真正地惠民。新闻媒体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主要宣传途径,在充分发挥媒体的主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采取更多途径来积极宣传动员农村居民参保,如集中学习、动员等形式。
2.2.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整体评价。整体而言,虽然仍有四成农村居民认为现阶段还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但农村居民也普遍表示这种情况已经大有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负担,是一项切实有效的惠民政策,在多年的农村医疗制度改革之路上已大有进步。
篇5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免疫异常有关。参与的多种炎症细胞及免疫细胞释放抗体、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等,引起组织破坏及炎性病变。可能与自身免疫、感染、遗传因素及精神因素有一定关系[1]。溃疡性结肠炎可因临床表现不同而分属不同的中医病证范畴。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黏液脓血便,属痢疾中“休息痢”、“久痢”范畴;血性便明显,属“肠风”、“脏毒”范畴;仅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属“泄泻”范畴。脾胃虚弱是发病之本,多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上感受寒热湿毒之邪,饮食劳倦或情志不遂,部分因外感寒热湿毒之邪或饮食劳倦所伤或情志不遂而导致脾胃受损,致热、湿、痰邪客于肠道,阻滞气血,肠络失利,脂膜受损,下利赤白而发病。
2治疗
2.1中西医结合增效减毒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迁延,容易反复发作,治疗颇为棘手。单纯使用西医或单纯使用中医治疗不免有失偏颇,中西医结合常常取得较好疗效。临床上部分医师将溃疡性结肠炎当慢性肠炎治疗,习惯用大量抗生素,在用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后,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但停药后很快复发,甚至会导致菌群失调。尤其对于20~30岁急性腹泻的患者,常规抗菌止泻等治疗效果不佳,应常规查肠镜以免误诊误治。部分患者服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包括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缓释片,奥沙拉嗪),后出现白细胞下降、腹泻等情况,停用西药而口服中药,可能使症状得到改善,但肠镜下病变可能加重,对这些病例,勿忘复查肠镜。对于轻中度远端结肠炎者,使用中药(清热化瘀止血生肌为基本治法)配合氨基水杨酸制剂灌肠可使症状明显改善;对于广泛性结肠炎,仍需考虑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治疗。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包括泼尼松、甲泼尼龙、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等)长期使用易产生副作用,如情绪改变、满月脸、踝部水肿、高血压等,且不能防止复发,故当症状好转后,即应逐渐减量至停药。对于重度患者,可考虑使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静脉滴注7~10天;重度患者常存在低蛋白血症,适当补充白蛋白可缩短疗程,促进病变愈合。免疫抑制剂(包括硫唑嘌呤、氨甲喋呤、环胞霉素等)起效较慢,有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消化道反应、肾毒性等不良反应,对于激素抵抗或者依赖的患者,临床疗效不佳。如患者顾虑免疫抑制剂副作用而不使用免疫抑制剂,可选择继续口服氨基水杨酸制剂,配合中药口服、中药灌肠、丹参及低分子右旋糖苷静脉滴注可使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拮抗剂(包括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白细胞介素10、抗ICAM反义寡核苷酸等)虽是目前研究最活跃及很有希望的药物,但价格昂贵,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疗效有待验证。抗菌药物甲硝唑除抑制肠内厌氧菌,尚有免疫抑制、影响白细胞趋化等作用,对伴瘘管、肛裂及脓肿等并发症者,使用替硝唑常无效,笔者使用甲硝唑治疗常取得较好效果,亦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不能耐受情况发生。
2.2内服与灌肠合用分期治疗轻中度远端溃疡性结肠炎或轻中度广泛性结肠炎,均需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若患者不能耐受,或经济条件较好,则可选用美沙拉嗪缓释片、奥沙拉嗪治疗,同时使用甲硝唑100ml+蒙脱石3g+磷酸铝凝胶20g+柳氮磺胺吡啶1.0g灌肠,每天早晨1次。同时使用中药清热化瘀止血生肌方,组方:人中白、苦参、红藤、败酱草、枯矾、儿茶、白及、参三七、地榆等,煎汁每晚灌肠;病情较重者,可加泼尼松每天40mg口服;对于激素不能耐受者,通常在灌肠剂中加入布地奈德混悬液2mg,基本可使患者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对于溃疡性直肠炎患者,局部使用美沙拉嗪栓剂可更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以上治疗不敏感,出现高热等全身毒血症状时,可首选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300mg,静脉滴注,1天1次,共7天。血沉、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者,则需静脉联合使用甲硝唑、头孢三代抗菌药物。若经以上处理,疗效仍不明显,或病情恶化,出现相关并发症者,应请外科会诊,考虑是否手术治疗。
发作期的治疗,仍以前面所述的内服药物与灌肠药物(人中白、苦参、白及、红藤、败酱草、枯矾、儿茶、参三七、地榆)联合治疗为主。缓解期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缓释片、奥沙拉嗪都可以有效地减少复发。柳氮磺胺吡啶每天2~4g,低于2g无效,服药期间注意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患者若能耐受,疗效较好。因脾胃虚弱是发病之本,发作期以清热解毒、化瘀止血为主,佐以健脾胃之品,常以白头翁汤合四君子汤加减。缓解期应坚持益气健脾为主,兼清余邪,常以参苓白术散加减,以竞全功。口服药物宜空腹、食前口服。
2.3清热利湿,顾护阳气与阴液大肠主津,小肠主液。因反复发作腹泻,溃疡性结肠炎常存在阴伤,临床表现有口干,舌有裂纹,舌燥,少苔等,需仔细辨别,尽早发现及时纠正,以免阴液亏损后难以恢复。因此,临床上尤其需注重存津液。湿热内蕴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一个常见证型,湿伤阳,热伤阴,需分清湿重于热,或热重于湿,或者湿热并重。清热利湿应顾及阳气与阴液,若不然,虽然症状得到缓解,疾病仍容易复发。若阴伤明显,湿热仍羁留,治疗颇为棘手,取清热利湿而不伤阴的药物加于方药中,如芦根、白茅根、冬瓜子、蒲公英等。本病易虚易实,尤其是部分老年患者,如辨证属湿热内蕴之泄泻,若单纯用葛根芩连汤,患者服药后常出现淡胖舌、有齿痕,纳少,泄泻等,症状往往无明显好转。辨证脾肾虚寒型者,单纯使用附子理中汤,部分患者可出现黄腻苔。因此,治疗时,除辨证用药外,需留心该病阴伤与湿热、易虚易实的病理特点。
2.4化瘀祛腐,充分发挥中医优势久病入络,湿热蕴久,血行不畅、反复应用止血药、过多使用苦寒药等,均易造成瘀血内阻。因此,瘀血内阻是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的病理基础。张锡纯指出“肠中脂膜腐败,由腐败而至于腐烂,是以纯下血水杂以脂膜,即所谓肠溃疡也”。因此,活血化瘀、祛腐生肌药物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使用活血药物不宜过于寒凉,否则,肠越寒而脂越不生,病情反复。笔者临床在活血化瘀、祛腐生肌灌肠药物中加入石菖蒲、白芷等辛温之品,配合适当的西药,对单纯使用西药疗效不佳者,具有明显临床疗效。
篇6
一、抓住一个“爱”字,牵住一个“美”字,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
《继续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健康而斗争》一文被选入教材,而且排在职高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作为开篇课目,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激情,只有激发热爱之情,学生才会提高学国语言的兴趣,这正是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我没有按照课文开门见山引出论题的方式讲解,而是一上课,首先播放了高尔基的《海燕》,录音播完,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久久沉浸在语言的艺术中,几秒后,我又播放了歌曲《祖国,你好!》,在播放歌曲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情不自禁地随着录音唱起来,最后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整个课堂沉浸在一片激情之中。歌曲一停止,我说开场白:同学们,我想无论是世界名篇,还是音乐艺术,我们丰富的祖国语言都能完美地表现它,从而使我们得到美的享受,让我们尽情地热爱祖国的文字,这就是爱国的开始。现在,让我们带着一种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认真读一遍课文。这样,在良好的氛围中,我们开始了对课文的感悟与学习。
二、引入竞赛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
当前,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要求,首先是推广普通话。《继续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健康而斗争》一文在开始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社会上语言文字使用状况的确太混乱了。”这种混乱状况,其中就有以方言泛滥为代表的语言混乱。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正有使用方言的不良习惯,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有平定、盂县、郊区的学生,由于受方言习惯的影响,他们都不愿意讲普通话,尤其是盂县的学生,甚至会把“下雨”读成“哈雨”。这个笑话并没有夸大其词。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我采用竞赛模式。我让平定、盂县、郊区、矿区、市区的学生分别推荐一名代表,用普通话朗读杜甫的诗歌《春夜喜雨》,在比赛过程中,由于方言的缘故,胜负很快就见分晓,市区第一,盂县落后。我又写了一个绕口令,分小组比赛,对于表现出色的个人均加分,记入个人平时成绩。采用这样的形式的确让学生体会到了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由于时间关系,不能进行更多项目比赛,但我相信,引入竞赛形式能适时营造课堂气氛,长期坚持,学生会把课堂当做一种挑战,久而久之便会提高语文能力。
篇7
高等数学中的一致连续性是从函数连续的基本概念中派生出来的新释义,它是指:存在一个微小变化的界限区间,如果函数定义域以内的任意两点间的距离永远不超过这个界限范围,则这两点相对应的函数值之差就能够达到任意小、无限小,这就是所谓的函数一致连续性概念。一直以来,高等数学函数一致连续的概念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在多年的高等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深刻感受到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函数一致连续概念时的疑惑和困难。甚至有不少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函数连续和一致连续的本质区别究竟体现在哪里?
带着上述问题,我们对函数一致连续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函数的一致连续性是函数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和性质,它标志着一个连续函数的变化速度有无“突变”现象,并对其连续性进行归纳总结。函数一致连续性,要求函数在区间上的每一点都保持着连续的特点,不允许出现“突变”现象,同时还进一步要求它在区间上所有点邻近有大体上呈现均匀变化的趋势。换句话说,函数一致连续性的定义为:对于任给定的正数ε,要求存在一个与自变量x无关的正数δ,使对自变量在定义域区间内的任意2个值x'和x",只要二者的距离x'-x"<δ,那么函数所对应的函数值f(x')-f(x")<ε。显然,函数一致连续性的条件要比函数连续的条件强。在目前采用的高等数学的教材中,只是给出一致连续的基本定义,以及利用该定义证明函数f(x)在某区间上一致连续的数学方法,进而呈现出了函数一致连续的完美逻辑结果。这种教学理念是很好的,但是,从实践教学效果上看,又很不利于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尤其不利于学生对定义中提到的“δ”的理解,因此笔者建议教学工作者将函数一致连续性概念中所隐含的知识逐步解释清楚,以此来帮助广大学生更快更好地充分理解一致连续的概念和意义。高等数学函数连续性的基本定义为:设f(x)为定义在区间I上的函数,若对ε>0,对于每一点x∈I,都存在相应δ=δ(ε,x)>0,只要x'∈I,且x-x' <δ,就有f(x)-f(x')<ε,则称函数f(x)在区间I上连续。该定义说明了函数f(x)在区间I上连续的基本特征。函数一致连续的基本概念是:设f(x)为定义在区间I上的函数,若对ε>0,存在δ(>0),使得对任何x',x"∈I,只要x'-x"<δ,就有f(x')-f(x")<ε,则称函数f(x)在区间I上一致连续。要特别注意的是,连续概念中δ与一致连续概念中的δ完全不同,一定要充分理解其各自的定义,才能避免混淆概念。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函数一致连续性概念,现将函数函数不一致连续的概念进行一下描述:存在某个ε0,无论δ 是怎么样小的正数,在I上总有两点x' 和x",虽然满足x'-x" <0,却有f(x')-f(x")>ε。这就是函数不一致连续的概念,理解和学习函数不一致连续的相关知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函数一致连续性问题。
二、高等数学引入一致性连续性的意义和价值
高等数学教材中涉及了较多的理论和概念,比如函数的连续性与一直连续性,以及函数列的收敛性与一致收敛性等,都是初学者很容易混淆的相近概念,因而也成为了高等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在工程数学中,这些概念非常重要,笔者认为,搞清楚和弄明白函数的一致连续的基本概念,以及掌握判断函数是否具有一致连续特性的基本方法,无疑都将是理工科学生学好高等数学函数一致连续性理论知识的核心环节,也是日后成熟运用该数学方法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学习和比较,我们能够得出一个很明显的结论:一致连续要比连续条件强。高等数学函数一致连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微积分学以及其他工程学科中常常会用到一致连续的知识,而且函数列的一致连续性和一致收敛又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实际上,我们在进行函数列的收敛问题研究时,常常要用到函数列与函数之间的收敛、一致连续性、一致收敛等概念及其关系。函数一致连续的概念是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一个难点问题,证明某一个函数是否具有一致连续性是其中的瓶颈问题,这让很多理工科同学感到无从下手。为了解决这一难点,达到化抽象为简单的教学目的,笔者建议给出一致连续性的几种常见等价形式,能够很好地帮助学习高等数学的同学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函数一致连续性这一知识要点。高等数学中的函数一致连续性、函数列一致有界性、函数列一致收敛性等“一致性”概念是学习上的难点,也是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因此,牢固掌握这些概念及与之有关的理论知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函数一致连续的几何意义非常非常重要。数学分析抽象而且复杂难懂,这门学科本身就有着极强的逻辑思维和严密特征,主要体现在它能够采用最简明的数学语言来准确表述其他语言无法量化的复杂多变的事物发展过程。换言之,其作用在于,能够量化抽象事物的动态发展过程。其几何意义将在高等数学课程入门中起到一个有利引导作用,清晰明朗地向学生展示高等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提高学生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探讨函数一致连续和一致收敛的关系,同时在有界区间上给出一致连续和一致收敛的等价关系,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研究连续、收敛问题中拥有更多的参考依据。
三、解决高等数学函数一致性连续性问题的对策
1.一元函数在有限区间上的一致连续性
由于用函数一致连续的定义判定函数 是否一致连续,往往比较困难。于是,产生了一些以G.康托定理为基础的较简单的判别法。
定理1 若函数 在 上连续,则 在 上一致连续。
这个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在华东师大版数学分析上册中,运用了有限覆盖定理和致密性定理来分别证明,本文选用闭区间套定理来证明。
分析:由函数一致连续的实质知,要证 在 上一致连续,即是要证对 ,可以分区间 成有限多个小区间,使得 在每一小区间上任意两点的函数值之差都小于 。
证明:若上述事实不成立,则至少存在一个 ,使得区间 不能按上述要求分成有限多个小区间。将 二等分为 、 则二者之中至少有一个不能按上述要求分为有限多个小区间,记为 ;再将 二等分为 、 依同样的方法取定其一,记为 ;......如此继续下去,就得到一个闭区间套 ,n=1,2,…,由闭区间套定理知,存在唯一一点c满足
(2-13)
且属于所有这些闭区间,所以 ,从而 在点 连续,于是 ,当时,就有
。(2-14)
又由(2-13)式,于是我们可取充分大的k,使 ,从而对于 上任意点 ,都有 。因此,对于 上的任意两点 ,由(2-14)都有 。(2-15)
这表明 能按要求那样分为有限多个小区间,这和区间 的取法矛盾,从而得证。定理1对开区间不成立。阻碍由区间连续性转变为区间一致连续性有两种情况:(1)对于有限开区间,这时端点可能成为破坏一致连续性的点;(2)对于无限区间,这时函数在无穷远处也可能破坏一致连续性。
定理2函数 在 内一致连续在 连续,且 与 都存在。
证明:若 在 内一致连续,则对 ,当 时,有
,(2-16)
于是当 时,有
。(2-17)
根据柯西收敛准则,极限 存在,同理可证极限 也存在,从而 在 连续, 与 都存在。
若 在 连续,且 和 都存在,则
令(2-18)
于是有 在闭区间 上连续,由Contor定理, 在 上一致连续,从而 在 内一致连续。
根据定理2容易得以下推论:
推论1 函数 在 内一致连续在 连续且 存在。
推论2 函数 在 内一致连续在 连续且 存在。
当 是无限区间时,条件是充分不必要的。
2.一元函数在无限区间上的一致连续性
定理3 在 内一致连续的充分条件是 在 内连续,且 都存在。
证明:(1)先证 在 上一致连续。
令 ,由柯西收敛准则有对 使对 ,有
。 (2-19)
现将 分为两个重叠区间 和 ,因为 在 上一致连续,从而对上述 ,使 ,且 时,有
。 (2-20)
对上述 ,取 ,则 ,且 ,都有
。 (2-21)
所以函数 在 内一致连续。
(2)同理可证函数 在 内一致连续。
由(1)、(2)可得 在 内一致连续。
若将 分为 和 ,则当 与 分别在两个区间时,即使有 ,却不能马上得出 的结论。
由定理3还容易得出以下推论:
推论3 函数 在 内一致连续的充分条件是 在 内连续,且 存在。
推论4 函数 在 内一致连续的充分条件是 在 内连续,且 与 都存在。
推论5 函数 在 内一致连续的充分条件是 在 内连续,且 存在。
推论6 函数 在 内一致连续的充分条件是 在 内连续,且 与 都存在。
参考文献:
[1]王大荣,艾素梅;分段函数在分段点处的求导方法刍议[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篇8
在目前针对病因治疗疗效不佳的情况下,以改善症状为突破口进行中医辨证施治、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有效的策略。Ⅰ、Ⅱ型前列腺炎以西药抗生素为主。Ⅳ型前列腺炎无症状,无证可辨,不是中医的特长。Ⅲ型前列腺炎以中医治疗,疗效显著。
2.1中医突出多层面、多角度,从整体调节,以清热、利湿、活血、补气、调节免疫功能为特点进行诊治(1)辨证结合辨病,宏观辨证结合微观辨证:在宏观辨证的基础上,结合局部指检前列腺液镜检、前列腺液培养等进行微观辨证,通过辨病与辨证、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对慢性前列腺炎进行诊断分型,有效地指导临床用药。(2)针对改善症状为突破口,中医注重辨证施治,有什么症候就用相应的方药。(3)慢性前列腺炎以慢性盆腔疼痛和排尿异常为两个主要的症候群,抓住这两个症候群进行对症治疗,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2.2辨证分型标准[2]将所有慢性前列腺炎分为湿热型、血瘀型及肾虚型。分型标准如下。(1)湿热型:会阴、及小腹部胀痛或刺痛,腰骶部酸痛,伴有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小便黄赤,时有便干,口渴喜冷饮。指诊前列腺饱满,压痛较明显,前列腺液较多,苔黄腻,脉弦滑或数。治则:清热利湿,选用八正散加减。(2)血瘀型:病程较长,以痛为主,痛引少腹、及下腰部。指诊前列腺压痛明显,质地不均,大小不等,可触及结节,前列腺液量少或无。舌质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滑或弦紧。治则:活血化瘀,行气导滞,选用大黄虫丸加减。(3)肾虚型:腰膝酸软,乏力,小便频数、淋漓不尽,前列腺软小,压痛不明显,前列腺液量少。阴虚者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多梦,遗精等症;阳虚者伴有手足不温,阳事不兴,不坚等症。肾阳亏虚:温补肾阳,选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肾阴亏虚:滋补肾阴,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2.3现代中药的研究,减少充血、瘀血,改善微循环作用的中药有:黄柏、黄连、半边莲、知母、三七、莪术、赤芍等;解痉止痛作用的药有:当归、白芍、乌药、元胡、石菖蒲等;增加组织Zn的含量的中药有:炒白术、黄芪、牡蛎、当归、仙灵脾等;胶原物质降解作用的中药,减少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和连接蛋白(LN)的产生,促使基质(ECM)中非胶原物质降解作用的中药有:莪术、生薏苡仁、土贝母、蚯蚓等;抗组织胺作用的中药有:细辛、前胡、桔梗、柴胡、桑寄生、黄芪、黄连、仙灵脾、天麻、甘草、鱼腥草等;抑制5HT作用的中药有:人参、丹参、香附、柴胡、黄连、月见草、王不留行等;增强体质免疫作用的中药有:人参、白术、白芍、枸杞子、黄芪、五味子、仙灵脾、天花粉、鹿茸、肉桂等;增强细胞免疫作用的中药有:人参、大青叶、大黄、山药、山楂、白术、白芍、黄芪、仙灵脾、附子、阿胶、枸杞、甘草(对网状内皮系统有激活作用)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有:人参、大青叶、大黄、白茅根、甘草、黄芪、丹皮、柴胡、黄连、黄芪、虎杖、、苦参、贯众、茵陈等;抗菌作用的中药有:黄芪(广谱抗菌)、黄连(抑菌、防止耐药)、连翘(抗金谱菌作用最强,未见耐药)、石决明(较强的抑菌作用)、肉桂(抗厌氧菌效果好)、五倍子(有杀灭绿脓杆菌的作用)、金银花(由广谱抗菌作用,与青霉素合用可加强对耐药金葡菌的抗菌作用)等;滋阴补阳药有:五味子、右归饮等;清热解毒药有黄芪、黄连、金钱草等。以上中药可随症加减,增强中医药疗效。
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判定
(1)根据观察药物组成的不同,决定不同的主症和次症,并赋予不同的分数(NIHCPSI);(2)根据肛诊前列腺的疼痛程度,硬结瘢痕的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分数;(3)根据前列腺液中WBC数量的多少,给予相应的分数;(4)根据上述分值的情况,来判定其病情的程度,并根据治疗中及治疗后分数的变化,来判定其疗效;(5)以症状的改善为主要标准;(6)目前NIHCPSI评分强调症状的改善,不强调前列腺液的检查。
篇9
无论是从少数保存至今的非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诸如西欧的洞穴艺术)来进行考古研究,还是从现代渔猎民族的情况来推断,我们旧石器时代的祖先对环境有着充分的了解,也富于能使他们与环境中的对手进行竞争的机智,也有超出其原始生活的宇宙论和宗教信仰。
也就是说,我们借石器制造来探讨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是迫不得已之举,而不是来证明人类审美意识的充分必要条件。所以,其说服力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可靠,而是要打折扣的。这一点,是我们探讨史前人类审美意识时必须牢记在心的。
既然是出于无奈,那我们就应当尽可能同情地去理解史前人类的处境,设身处地去设想我们在同样的情况下会产生什么样的举动,从而力图寻找石器中所蕴涵的审美意识的蛛丝马迹。让我们先从关于石器制造的流行说法谈起。
一对流行说法的一点反思
我们总是喜欢将我们的祖先塑造成整日凄凄惶惶以满足口腹之欲,但却往往还是食不果腹的可怜动物。他们既找不到充足的食物,也没有预防猛禽烈兽的天赋,更没有御寒的毛皮。所以,人在最初的时候,可以说是自然界里命运最悲惨的动物,远远不能和我们现在的人类相比。我们往往认为,“需要是发明之母”,环境的逼迫,使得他们寻求工具以延长器官,去征服自然。于是,我们自然而然地便将石器的制造看作是严酷环境逼迫的产物。
于是我们设想,在如此悲惨的境地之中,我们的祖先到处寻找工具。而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们看到了一块石头摔碎了,于是猛然产生了一种灵感,第一件石器就在模仿自然的过程中产生了:
最初的工具,也可能是出于偶然。他们看到一些砾石在石块上摔破时,可以产生新的锐缘,而这种带有锐缘的石块,较之天然石块要好用、省力得多。此后,当手边没有锐利的天然石块可以利用时,他们便会用一块石头来打击另一块石头,使其产生锐缘。
概言之,我们也经常把人类制造的第一块石器,看作是偶然的产物。
这两个说法合起来,就是说,石器制造是在严酷环境的逼迫下“偶然”产生的。这个说法其实只说对了一半,而忽略了另一半。的确,“需要是发明之母”,但是整日为口腹之欲所缠绕的动物,也许除了饿得发疯以外,难得有什么创造的机会,更不会有闲心去观察石头的一次偶然破裂。即使看见了,也只能是“视而不见”,而不会“常驻于心”,当然也就不可能“重演”或“模仿”这一自然过程。所以,我们在强调“需要是发明之母”时,还需再补充一句:“闲暇是发明之父”。需要和闲暇两者都是发明的必要条件。我们在推测远古时期人类的发明创造时,最好记住怀特海(AlfredNorthWhitehead)的这句话:“有创造天赋的人进行充满活力的工作时,需要愉快的精神活动作为一种条件。‘需要乃发明之母’是一句荒谬的谚语;‘需要是无用的伎俩的来源’更接近真理。”
问题也许出在我们对祖先的处境的设想上。美国人类学家马文·哈里斯(MarvinHarris)认为,我们对史前人类处境的设想是维多利亚时代自大心态的产物。他指出,“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夸大了所谓野蛮人的物质贫困,同时对工业‘文明’带来的好处言过其实”。于是“他们把旧石器时代描绘成充满恐惧不安的时代,当时人们白天汲汲于寻觅事物,夜晚则躲进毫无舒适可言的岩洞,蜷缩在火堆旁,洞外到处是巨齿虎”。在马文·哈里斯看来,真实情况毋宁是:
石器时代的猎人维持生计的工作时间比典型的中国和埃及的农民或当代工人(虽然他们有工会)都要短。至于美食娱乐、审美情趣一类人生乐事,只有今天美国的一流阔佬才能享受到早期狩猎采集者所享受到的乐趣。当代的经理们工作5天才能换取两天时间去享受森林、湖泊和清新空气。今天,全家人30年的辛勤工作和积蓄才能使他们有权欣赏窗外几平方尺绿草地。而这些人还只是享有特权的少数人。美国人常说:“食不可无肉,”他们的食物中动物蛋白却是不少(有人说太多了),而三分之二的当代人却不得不甘于蔬食淡泊。在石器时代,所有人都吃高蛋白、低淀粉的食物,而且是未经抗菌素和人工色素处理,未经冷冻和真空消毒的肉类。
马文·哈里斯的说法可能有些过激。也许我们祖先的处境没有他所说的这么乐观,但同样没有我们经常设想的那样糟糕。如果真像马文·哈里斯所说的这样好的话,我们很难想象人类的进化;但是,假如像我们所设想的那样糟糕的话,我们也同样难以想象我们的祖先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能发明石器。事实的情况可能是,人类远祖生存处境比起动物来说,最大的一个不利的地方就是失去了“稳定性”。打个形象的比方来说,就像已经告别了“铁饭碗”开始面临“失业”危险的城市工人。所以,其处境是上述两种不同“叙事”的中间状况——既不乐观,也不悲观。张之恒认为,人类最初的生活条件过于严酷或过于丰裕,都会抑制生产力的发展。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观点。
所以,人类远祖在满足自身生理需要之后,应当有一定的闲暇。也就是说,他们也有一定的“闲心”。北京人在附近二三公里的山坡上采集食物时,还将“手指大小六方体透明水晶”拿回“家”的举动,就表明他们没有完全被饥饿和恐惧所控制。北京人对珍贵石料的细致加工这一现象,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
仅有灼人的需要不可能产生创造冲动,假如我们可以将石器制造称为人类第一个伟大创造的话。罗素曾经说,文明人与野蛮人之不同,主要在于“审慎”(prudence),在于“深谋远虑”(forethought)。罗素的说法中,无疑有一种文明人的偏见。如果撇开这一偏见,我们就会发现,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审慎,不管对于所谓的“文明人”还是“野蛮人”来说都是如此。人类的劳动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谋食,是因为有罗素所说的“审慎”和“深谋远虑”的成分存在。这也就是说,其驱动力不只有动物性的冲动,而且也有对于未来的理性考量,或者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有一种“筹划”的成分在里面的。这个筹划,当然需要一定的闲暇,而不是单纯的生物性需要就能逼迫出来的。
我们之所以往往将石器制造看作是严酷环境逼迫下的偶然产物,是因为我们将石器制造看得太简单了。其实,我们的祖先创造一个石器的难度,并不亚于我们发明机器的难度。所谓的“文明人”和“野蛮人”在劳动的性质上应当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二马克思论人的生产
这种流行看法,看似来源于马克思,其实是误解了马克思。对于下段文字,我们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
诚然,动物也生产。它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影响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属于它的肉体,而人则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就是在这一段耳熟能详的文字中,马克思明确地指出,“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影响才进行真正的生产”。人之所以能“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就是因为人的生产,人的“真正的生产”,是在不受肉体需要煎逼的情况下的生产。这种生产,就是罗素所说的“审慎”,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筹划”。而我们之所以将工具制造看作是纯物质性的,是因为我们也像罗素一样,对“野蛮人”充满了“文明人”的偏见。
既然人的“真正的生产”就是不受肉体需要煎逼下所进行的生产,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即使最原始的石器制造,也是物质和精神的复合体,虽然这个石器行使的是实用工具的功能、扮演的是实用工具的角色。这个精神的成分,不但表现在人能够在不受肉体需要煎逼的情况下生产;而且表现在,工具制造其实就是一样精神性的活动。意大利学者巴蒂斯塔·莫迪恩(BattistaMondin)说:
实际上,不管是为了发明工具还是为了劳动,人都必须调动他所有的最高级的精神活动——推理能力(去发现工具)、自由、深思熟虑、决策,才能进入行动的领域,实施某项工作。
在劳动过程中必须调动最高级的精神活动这一点,不管对于现在还是过去,都是适用的。我们忽略的正是这一点。
如果我们承认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巴蒂斯塔·莫迪恩的这一段话:
劳动使人这个有着身体和精神两个维度的存在的一些基本的方面被揭示出来。实际上,劳动是手和意识的果实,这个意识是有理性能力的和自由的。
人的身体和精神这两个维度,在制作第一件工具的时候,就具有了。只不过,这时物质和精神还紧紧地缠绕在一起而已。只有承认了工具制造中的精神性因素,我们才能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要言之,劳动之所以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因为人的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不单是一个纯物质的过程,而且同时还是一个精神的过程。
三形式感与石器制造的内在关联
薛富兴认为,“形式美、形式感始终是人类审美意识的最现实起点,对先民来说如此,对今人来说依然如此”。如果说“形式美”侧重于客体的特征的话,那么,“形式感”则侧重于人对事物形式的把握能力或给无形事物赋予形式的能力。这种能力正是石器制造这一似乎简单而原始的活动的逻辑前提。
关于这一点,阿恩海姆(RudolfArnheim)所说的一段话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他说:
柯勒曾经证明,让一个类人猿把树上的一根枝条看成是一根他可以用来勾取笼子外的食物的棍棒,无论如何也不成功。究其根源,大概是因为在它的知觉中树枝同整个树是连为一体的,这是物理对象中固有的联系,又加上得到动物以往经验的加强,就必然会使它把树枝看成是它爬树活动的东西,无论如何也不会把它看成一根可以当工具使用的棍棒。……把树上长的一根枝条看成是一件工具的知觉,与那种把它看作是树的一部分的知觉是绝然不同的。
需要说明的是,柯勒(WolfgangKohler)的实验并不是如阿恩海姆所说的那样“无论如何也不成功”,因为他曾经让一名叫苏丹的猩猩完成了这样的一个行动。但是,阿恩海姆却揭示了一个工具制造的逻辑前提——必须将这根树枝“看作为”(seeas)与通常知觉中不同的东西。也就是说,需要一种和习惯的知觉不同的“看”,来“看”这一根树枝。用地道的格式塔心理学术语来说,就是要将这一根树枝看作是一个“部分”,这个“部分”才是“可能的手杖”,而树的“全体”则不是。而人和猩猩的区别就在于:
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把更稳定的视觉上的整体,进行分解;或者说得更正确一些,在同样客观的条件下,成年的人类要比猩猩更容易把视觉的整体分析出来。当人类需要“部分”的时候,会比猩猩更容易地发现它们。
为什么这样的一个被分解出来的或抽象出来的“部分”会成为一条“可能的手杖”?这是因为,一旦我们完成了这样的一个视觉上的抽象的时候,我们在这个抽象中把握的这根树枝的“形状”或“形式”,是和“现实的手杖”在形状和形式上是一致的。正是这种对形式和形状的把握能力,是我们将不同的个体看作是同一类事物的基础。这种对不同物体的共同“形式”的把握能力,就是一种形式感。这种形式感,正是制造工具的一个逻辑前提。
如果说,将一根树枝看作“可能的手杖”,对猩猩是一种艰难的活动的话;那么,在一块光滑的砾石上,看出尖锐的“锋刃”,对第一个打制石器的人来说,也是同样的艰难。我们很难设想,一个饥寒交迫的类人猿,能完成这样的一个艰难的抽象活动,也即,在一块整体、浑圆的砾石上看出尖利的部分。要看出这个尖利来,至少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需要;二是充裕的时间。只有在这两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我们说石器是需要逼迫下的偶然产物才有意义。
李泽厚说:“形式美的出现,是以使用——制造工具从事生产的技术活动为前提。”同样,我们说“形式感”是使用——制造工具的逻辑前提,也未尝不可。这两个命题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前者是从客观的一面说的,后者是从主观的一面说的;前者是从历史本体论立论的,后者是从心理本体论立论的。
这里,我们当然还是处在一种哲学思辨的层次上来讨论石器制造的问题,那么,就让我们接下来考察一下石器制造的具体技术问题。
四选择石料:石器制造的基本技术条件之一
石器制造的第一个技术条件是,我们的祖先必须具备选料能力。并非所有石头都适合于制造石器。事实上,人类制造石器所选用的石料相当有限,因为石器原料的选择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关于此,裴文中提出了两点:
史前人类采用的石器材料,无论岩石(rocks)或矿物(minerals),要合于相当条件:(1)采取较易,且生产量较大者;(2)硬度大而有韧性(tenacity),质细腻均匀(homogeneous)而无劈裂面(cleavage)者。
第一个条件可以说是方便原则,纯粹是一种取决于地缘的偶然因素。第二个条件则是一种必然因素,因为这牵涉到了对石头本身的要求。前一个条件可以解释地区之间的差异,而后一个条件则解释了为什么在同一地区,人用这种石头而不用另外一种石头的原因。而正是这个用此不用彼的选择,表明石器制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没有一定前提的事情。我们的祖先必须首先在杂乱的石头堆里,辨认出这种石头来。这就需要一种“看”的能力。这个“看”,不是look,而是see。
事实上,如果让我们这些现代人去寻找满足第二个条件的石头,恐怕一时半会也找不出来。而对合适的石器质料的选择,并不是依靠物理学之类的系统知识,而是倚赖于薛富兴所说的“人类对各类外在现实对象物理感性形式(形、色、声等)的敏感、把握与运用”。这种敏感、把握和运用,给审美意识的出现提供了基础。
北京人的“珍贵石料”可以说明这一点。通过考察北京人,我们发现他们在选用到处都能找到的砾石以外,还拣取像水晶这样的石料。
拣取罕见的水晶的行为,肯定在用水晶加工石器之先。在不知道水晶是加工石器的好原料的情况下,在采集食物的同时拣拾水晶,肯定不是出于什么水晶“有用”的明确愿望,而是被水晶的晶体形状和光亮所吸引。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将这种举动看成和我们在海滩上拣拾贝壳、在河滩上拣拾漂亮石头一样的举动。支配这一举动的并不是什么物质需要,而是一种审美冲动。
裴文中说:“石器原料之来源,不出下列三种:1、采取砾石;2、开采原料;3、商业。”通过商业的途径来获取石料的现象,在旧石器时代是否出现,我们还不能确定。但是,通过开采矿脉的方法来获取原料的途径,在北京人那里就有了:
北京人所使用的石器,主要采用两种原料。一种是质地稍软的砂岩和火成岩等,大抵都是从附近河床采来的砾石。北京人采集这种石头,用另一块石头多次打击,制成厚的刃部,它可以打碎兽骨和制作武器。另外的一种原料是质地坚硬的石英及其他硅质矿物。有的石英来自河床中被磨圆的砾石,但大部分好像是直接采自岩脉中。
据贾兰坡统计,北京人“制作石器的原料有脉石英、绿色砂岩、石英石、燧石、水晶和蛋白石等。其中以脉石英最多,砂岩次之,燧石、水晶和蛋白石最少”。砂岩主要取自河边砾石,其余的来自采矿。而人们要在岩层中发现这些石料,这些石料就必然有它的视觉上吸引人的地方,这样才能被人所发现、注意:
石英:硬度7。单晶体呈六方柱状,常成晶簇状、粒状、块状集合体。颜色不一,无色透明的晶体称“水晶”,乳白色的称“乳石英”,浅红色的称“蔷薇石英”,紫色的称“紫水晶”,烟黄褐色的称“烟晶”,黑色的称“墨晶”。玻璃光泽……
蛋白石:硬度5-5.5。蛋白色,含杂质者而呈多种颜色;玻璃光泽或蛋白光泽,透明至微透明。
燧石:俗称“火石”。主要由隐晶质石英组成,颜色黯淡无光彩,通常为浅灰至褐黑色。成结核状,透镜状或条带状产于石灰岩中。
石英和蛋白石因其色泽,就足以引人注意;即使对于黯然无色的燧石来说,因其“结核状、透镜状或条带状”,亦足够醒目。所以,从岩脉中开采的石料,往往在视觉上,都不是“普通”的,而是“特殊”的。正是其视觉效果上的特殊之处,使其成为我们祖先眼中的“图形”(figure),其余的普通石头则成了“背景”(background)。而在他们用这些特殊的石料制作石器之前,他们根本不会知道这些石料的硬度、韧性等。先是被石料的感性特征所吸引,然后才有可能开采这些石料。
即使对于就地取材的砾石,要用“碰砧法”加工石器,也需要选择扁平的砾石,而不是其它形状的砾石。
至此,我们从石料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人们即使在石器制造之先,也需要一种对“人类对各类外在现实对象物理感性形式(形、色、声等)的敏感”这种能力。后来的工具制造使得这种对形式的感觉不断走向细化、深化,而这种对形式的感觉,则不需要等到三棱大尖状器和石球出现以后才产生。因为,即使最简单粗糙的石器制作,也是一种有目的有程序的行为,而不是莽撞或碰运气。
五预想形式:石器制造基本技术条件之二
如果说第一个条件是有关质料方面的,那么第二个条件则是有关于形式方面的。美国考古学家迪兹(Deetz)提出mentaltemplate这样一个概念,它是指存在于工匠脑子里的对某一类器物式样的恰当观念。而制作工具和器物的过程,就是将这样的一个mentaltemplate传递到原材料上去的过程。陈淳将这个mentaltemplate翻译成“概念型板”,让我们感到难以捉摸。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迪兹所说的这个mentaltemplate,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短语逐词进行解释。
template一词,指的是我们在从事对金属、石、木等的切割时,我们所需要的一种样板,模板;前面加一个mental进行限定,意谓这个模板并不存在于眼前,而是存在于头脑中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把mentaltemplate理解成脑中存在的、有关我们将要加工和制作的工具或器物的、造型的模板。这个mentaltemplate,其实我们也可以理解成为柏拉图所说的“理念”或“理式”(Form),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我们古人所说的“胸中之竹”一样的东西。对于这个mentaltemplate的翻译,我们可以用更通俗一些的“预想形式”来代替陈淳的“概念型板”。
我们在制作工具时,逻辑在先地必须有这样的一个“预想形式”(mentaltemplate)存在。只有这样,制造工具的行为,才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而不是无目的的蛮干。这一点,正是先验唯心论的理论贡献。康德认为,我们从自然界中认识到的东西,其实就是我们所放进去的东西。这一点也是适合于石器制造的。马克斯·舍勒(MaxScheler)敏锐地指出,在劳动领域人对动物的超越不是因为制造工具的能力,而更多地是因为人所独具的形成“工具”概念的能力。这个形成工具概念的能力,其实就是mentaltemplate,就是“预想形式”。
英国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ColinRenfrew)和保罗·巴恩(PaulBahn)曾说:
能人制作简单的砾石工具,可以被看成是一个简单的习惯动作,就像大猩猩掰断树棍拨弄一个蚁冢,相比之下直立人制造出阿舍利手斧那样精致的工具,看上去则要进步得多。然而这只是主观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具种类或工具类型越来越带有预先设计的趋势。这意味着每一个工具制造者都有工具类型的概念,不同类别的工具显然是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所以当我们研究早期人类认知能力的时候,就应当考虑工具制造的设计和规划,而后者是高等类人猿如黑猩猩所不具备的。
两位考古学家的提醒,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工具不但是制造出来的,而且是设计出来的。而这个设计,在最初的时候,肯定既朦胧又粗糙。但不管是如何粗糙,都是一种对工具未来形式的预想。
这时,我们不但可以看出流行说法中所谓的“需要煎逼”的说法靠不住,就是所谓的看到天然砾石在石块上“偶然”摔碎而产生灵感的说法也同样靠不住。且不说适合于制造石器的砾石往往十分坚硬,用“碰砧法”或“摔击法”往往都很难弄破这样的一个事实。纵然砾石偶然摔破了,也不一定产生“灵感”。我们往往认为科学发现都是偶然的产物,这事实上是有问题的。列维·斯特劳斯(LéviStrauss)曾说:“如果铜矿石偶然进入一座炉子里会发生什么情况,各种各样复杂的实验表明,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生。”同样这个“偶然”摔碎的砾石,只有在符合“内心形式”的情况下,才会被人们所注意。否则,也会“什么也没有发生”。
六结语:对审美发生学的一点看法
通过上面的考察,我们发现,恰好在石器制造的基本条件中,蕴涵着审美意识产生的基本条件。鲁道夫·阿恩海姆提出,我们观看物体的态度有三种:
1、写实主义绘画的态度,其极端形态就是印象派。这种观看努力获得一个类似于“一个照相机拍下的照片”一般的印象;
2、实用的态度。一棵大白菜,不管在晴日还是在阴天,对于一个家庭主妇来说都是一样的,因为她最关心不是不同的光线给白菜的颜色带来的变化,而是这个白菜是否新鲜。所以,在不同的光线下,她关注的是我们在知觉心理学中经常谈及的知觉恒常性(perceptualconstancy)。这种观看和前一种极端相反,因为前一种观看努力获得“背景”对物像产生影响之后的“印象”,而后一种观看则努力排除“背景”的影响;
3、审美的态度。这种态度可以说是前两种态度的折中或综合,既保持了物体的视觉恒常性,又兼顾到了背景的影响。
说得更概括一些,第一种观看态度关注的是“变”,第二种关注的则是“不变”,第三种态度则将变与不变联系起来,既注意到了“变”,又兼顾到了“不变”。
第一种态度是光学发展起来以后的事情,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我们没有一个人在自然的状态下,去进行这种观看的,我们的祖先当然更不会。第二种态度,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态度,也是动物观看世界的一种方式,因为有恒常性的世界才是安全的世界。第三种态度,则是人超出日常实用的一种态度。对于这种态度,阿恩海姆说:“由第三种态度创造出的这类概念,最适合于创造性思维。”可以说,这第三种态度,正是制造石器所需要的。
篇10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01
1 概念阐述
1.1 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
知行合一,指的是客体顺应主体,知所代表的科学知识和行所代表的客观实践有效融合在一起。明武宗正德三年,王阳明率先在贵阳文明书院提出了知行合一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悟道,王阳明慢慢理解了生命的真谛,在这个过程中,王阳明始终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领悟,全靠自己的心灵态度,“知行合一”学说中,王阳明注重思想上的引导。“知行合一”的主要内容分为两方面:第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阳明认为,知行两者是归属于一类物体,是不能分开的;第二,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1.2 “知行合一”的意义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一方面是希望强调道德思想的重要性,在王阳明看来,人需要将精力放在内在精神的养成上面;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道德本身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人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言行一致,脚踏实地。
2 团队管理中文化构建“知行合一”的困境
2.1 缺乏创新力
创新,是团队管理文化构建的核心,当前大多数团队管理的文化构建往往随波逐流,缺乏特色。从团队管理文化的本质而言,不同的团队应该有不同的管理特色。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团队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经常忽视本身的文化特色,如在价值观、团队精神的创新上就缺乏新意。
2.2 缺乏责任执行力
对于团队管理者而言,其发出的指令如果无法得到很好执行的话,那么这个团队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团队的责任执行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第一,团队成员的积极参与;第二,团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管理。优秀的团队一定能够获得成员们的认可,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现实中这种优秀的团队非常少。
2.3 缺乏卓越管理力
好的团队不仅仅要有强大的责任执行力,还需要卓越的管理者。如果管理者缺乏对团队文化的管理能力的话,那么这个团队将会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就团队的建设本质而言是时间的积淀,在这种沉淀中,团队要想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具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是现代很多团队在这方面付出的努力并不够,管理者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在策划方面也很难全面兼顾,这往往限制了整个团队的发展。
2.4 缺乏文化凝聚力
团队管理文化构建中,文化凝聚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往往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建设思路和战略部署。在实践过程中,许多团队并没有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对于文化的理解也不够深入,大多数团队的工作经常停留在表层,无法将团队文化的真正价值发挥到实际中。
3 团队管理中文化构建“知行合一”的对策
3.1 增强创新力,打造学习型团队
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中,道德思想的作用是引导行动。要想将团队打造成为学习型团队,最重要的便是要在思想上寻求突破,坚持团队的核心理念,融合时代特色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理念,创新团队管理思想,然后将思想应用到实践中,切实可行地打造出一支竞争能力强大的学习型团队。
3.2 加强责任意识,打造尽责型团队
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中,人是实践的主体,意识起到的作用是引导,培养团队成员的责任意识非常重要。团队需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团队成员是团队文化构建的基础,所以团队的建设必须以成员为本,只有这样,团队才能朝着长远的方向发展。营造团队的温馨氛围,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埋怨,这些都能帮助管理者凝聚团队成员的人心,最后让团队成为一支尽责型团队。
3.3 提升管理能力,打造管理型团队
管理型团队着重强调的是管理者自身的素质,为提升管理能力,团队管理者必须充分适应时代潮流和团队的特色需求,坚持学习和完善现有团队制度。好的管理必须有一套完整科学的管理制度,要想整个团队做到有章可循、各司其职,管理者就必须创设各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这样,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才能被众多成员认可,整个团队的综合实力才能变得更强。
3.4 汇聚文化凝聚力,打造文明型团队
文化意识引导团队的未来走向,要想汇聚文化凝聚力,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稳定团队成员,使团队获得长远发展。在一定时间段内,团队还需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促进团队文化建设,促使团队文化在活动的运转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成员的思想意识,进而将成员引导到团队实践工作中去,真正打造一支高效的文明型团队。
4 结 语
团队管理的文化建设关系到团队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影响了团队是否能够健康和可持续地发展。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从意识的角度出发,强调意识对实践活动的能动作用,团队管理文化属于意识的范畴,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融入到团队管理文化建设中来,是适应时展的需要,只有切实做到“知行合一”,团队内部才能更加具备凝聚力,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
篇1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于我科住院就诊的急性支气管炎患儿60例,患者均符合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随机将6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0.6~5岁,平均2.46岁;病程1~4d;体温≤38℃7例,38℃~39℃17例,≥39℃6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0.5~6岁,平均2.85岁,病程1~4.5d,体温≤38℃6例,38℃~39℃19例,≥39℃5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补液、头孢噻肟、利巴韦林等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注射液0.5ml/kg兑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7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
1.3疗效标准痊愈:治疗后7d内咳嗽、气促、喘憋消失、肺部哮鸣及湿啰音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呼吸平稳;好转:治疗后7d内咳嗽、气促缓解、喘憋明显减轻,肺部哮鸣及湿啰音明显减少,体温恢复正常;无效:治疗7d后症状、体征均无好转。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26例,好转3例,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愈18例,好转6例,有效率为80.00%。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比较治疗组退热及咳嗽消失或明显减轻平均时间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发于1~6个月婴幼儿。常由病毒、肺炎支原体、细菌或合并感染引起[2]。急性支气管炎发病机制为病原体侵入呼吸道后,由于患儿机体抵抗力低下,病原不被局限,炎症向下蔓延至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泡。支气管黏膜炎症水肿导致管腔狭窄,肺泡壁充血水肿增厚,肺泡腔充满炎症渗出物,导致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患者出现咳喘、咳痰及呼吸困难等症状[3]。目前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治疗以抗感染、抗病毒、退热、止咳化痰、促进啰音吸收为主要措施。近年来由于广泛和不合理应用各种抗生素,使呼吸系统的病原菌多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导致患儿的治疗费用增加,治疗时间延长,但疗效并不理想。痰热清注射液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5味动植物药材提取精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抗炎作用,对中枢发热介质升高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能有效阻止免疫细胞超敏反应过程,促进吞噬细胞吞噬,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4]。研究表明,痰热清注射液对腺病毒、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病原体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5]。
作者通过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平均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呼吸困难、咳嗽、哮鸣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黄邵良.小儿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9-270.
[2]叶雪波,田恒忠,罗雯,等.布地奈德联合万托林气雾剂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12):44-46.
篇12
在中国哲学的语境中,知一般被认为是道德知识,行则是道德践履,是以知行问题是绾结着道德来论及的。最早论及知行问题应为《尚书》:“非知之艰,惟行之艰”。朱熹在其哲学体系中大量讨论知行问题,此问题遂成为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大体上来说,朱熹是从两个方面来论述知行的,即先后与轻重:
致知力行,用功不可偏废。······但只要分先后轻重,论先后当以致知为先,论轻重当以力行为重。
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朱熹讲知先行后,是就道德上来说,即致知与力行的先后关系,他认为一个人首先应该知晓道德原则,才能够在行为上合乎道德原则,践履道德行为,成为道德的人。这是就先后来说,落实在行上,则有轻重之分,只有真正去践履孝弟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他是孝弟的。客观地来说,朱熹的知行观是圆融周备的,他既看到了主体认知与力行方面的内在关系,又从效果方面揭示出力行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朱熹的学说蕴含着二元的机制,其后学在申说朱学宗旨时,往往偏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难免造成支离的弊病。随着朱子学成为官方哲学,并逐渐当成士人获取功名的敲门砖,该学说本身内蕴的批判精神与开放精神日益消失殆尽。再加上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功利主义渐成泛滥之势,整个社会出现士风不竞、道德沦丧的局面。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论正是切中时弊,充分揭示了当时士人知与行割裂的状况,以期从根本上纠正当时的学风士风。知行合一是阳明龙场悟道之后,提出的第一个命题。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王阳明于贵州龙场驿悟得圣人之道,次年,阳明于贵阳始论知行合一之旨。知行合一之论提出来之后,引起了当时思想界的震动,但这一观点是阳明一生坚持的观点,即便在他提出致良知之后,他还多次重申这一观点。
王阳明的知行观首先针对的是光知晓道德原则,比如孝弟,却不行孝弟的人,阳明说:
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安复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弟的话,便可称为知孝弟。
这里所说的知行本体,是指知已逻辑地包含了必能行,说行即逻辑地内蕴了知。正如说一个人知孝弟,是说此人已行了孝弟的事,而不是指该人只知说些孝弟的话;换言之,说一个人行了孝弟,则此人必然心中了然孝弟了。这便是知行的本体。依阳明之意,主体所本有的道德本心(按,江右之后即所谓“良知”)本身便是道德原则的制定者,如此便先天地知晓道德原则,然此心不是“一团血肉”,它是主体发到道德行为的源动力,道德本心内蕴着一种不容自已的力量驱动着主体去践履道德行为,故曰“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传习录》又载:
爱曰:“古人说知行做两个,亦是要人见个分晓,一行做知的功夫,一行做行的功夫,即功夫始有下落。”先生曰:“此却失了古人宗旨也。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是批评那种“说知行做两个,亦是要人见得分晓,一行做知的功夫,一行做行的功夫”的主张,依阳明看来,没有脱离行的独立的知的功夫,也没有脱离知的独立的行的功夫。知行在阳明心学的语境中,应当是同一行为的两个方面:就知而言,知为行提供指导,知始终灌注于行之中,尤其是道德行为中,良知至始至终都是一条鞭地下贯于其中,始终为主体的行为作价值的领航;就行而言,行是知的实践,即行是从具体事为上来落实知,另,知本身亦须通过行才能称得上是“真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知行其实主体行为之一体两面任何人、任何行为想知行不合一是决不可能的。阳明在论述知行合一之时,还从动态的角度来展开,即“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换言之, “知”有行的因素,“行”有“知”的因素,两个范畴的规定是互相包含的,知行是合一的。
江右以后,阳明揭“致良知”宗旨,致良知三字亦把知行融摄进去。传统上一般认为,良知属知,致良知属行,明末大儒刘宗周有云:“良知为知,见知不囿于闻见;致良知为行,见行不滞于方隅,即知即行。”致良知便是把主体本有之良知推致并扩充至极,推致便是依循良知本体来践行道德,良知便是阳明的立言宗旨,在良知的判断下,善念恶念了然于心中,《传习录》下载:
问“知行合一”。先生曰:“此须识我立言宗旨。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是则还它是,非则还它非,良知是主体自家的准则,依循着这一准则实实落落地去做便可,这便是知行合一。扩充至极便是把良知充塞于主体构建的世界之中,这是一个天德流行之圆善境界。致良知的精义始终在于践行。相对于知行合一来说,“致良知”三字收摄了本体和功夫两方面,既点出了学问的头脑-----良知,又重视道德的践履----致良知,这是从一个更完善更高的层面来揭示说明知行合一。
三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当然有批判朱熹“知先行后”之说,但笔者认为,我们在考察朱熹与王阳明二人的知行观时,应当认识到朱熹是从经验认知层面来说先后的,王阳明是在伦理道德的纯粹性这一点来说知行合一的。我们只能客观的说,朱熹知先行后说确实有造成分裂知行的可能,但绝不意味着朱熹本人就赞同知行完全为二。更为重要的是,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论针对是当时许多人只晓得说些孝弟的话,而不知切实地去做孝弟的事,或者把知行分做两件,要么造成不能精察明觉,陷于冥行,要么不能真切笃实,陷于妄想,为此,阳明引用《论语》中的话来说明知行合一之理:“‘学而不思则罔’,所以必须说个知;‘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必须说个行,元来只是一个工夫”,是以“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从这个角度来考察王阳明“知行合一”说之时,亦可见其今日之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守仁.王阳明全集[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2] 朱熹.朱文公文集[M] .四部丛刊本
[2]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篇13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农村思想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当前,农村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仍旧是相当大的。农村人口仍旧占据着全国人口的绝大部分,所以新型农村社区思想文化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农村的树立,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思想意识以及价值取向。因此,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新型农村思想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型农村社区思想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道德文化缺失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传统的农村秩序已经解体,传统道德对于人们的约束力越来越薄弱。同时,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侧重,从而导致生活中功利化、物质化的观念加重。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悄然盛行,这些对于农村思想道德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此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传统的农村格局已经破裂,传统的农村思想道德秩序受到冲击,道德的约束力进一步变弱。
(二)文化设施缺失
文化设施是新型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基础,只有健全的文化设施建设,才能促进新型农村思想文化全面发展。但是当前,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新型农村社区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从而导致了进行文化活动的空间不足,文艺设施缺失。在某些地方,农村社区的文化站甚至是安排在破旧的校舍和厂房中,其中的文化活动设施大多破旧或者损坏,无法使用,严重影响了新型农村社区文化活动。
(三)文化人才缺少
当前,在新型农村社区思想文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人才数量不足的问题。这对于文化建设工作的进行,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此外,农村文化人员还普遍存在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的现象。且多数文化人员属于兼职,在日常生活中,无暇顾及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四)文化经费投入不足
新型农村社区思想文化的发展,是要以经济为基础的。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普遍的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经费缺少等现象,严重限制了新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发展。
(五)公共文化产品质量低
国家文化体系在新型农村社区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不足,尤其是艺术表演团体深入农村演出的次数较少,各种文化下乡的形式和内容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此外,在时间安排上,也不尽合理,不能在农民空闲时间较多的时候,合理的安排文化演出。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新型农村社区思想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弘扬传统文化精髓
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传统文化中保留了许多的文化精髓和精神财富。比如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等文化精髓,对于当前的农村社区思想文化建设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社区思想文化建设过程当中,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应该大力弘扬,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前提下,全面推动农村社区思想文化建设。
(二)加强干部道德建设
在农村新社区思想文化建设过程当中,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在新农村思想文化建设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加强对党员干部思想道德约束,规范其道德行为,让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都成为新农村社区思想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模范。
(三)推进乡民制度建设
新农村社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树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气,强化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对村民的约束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民俗民规,对村民的日常行为作进一步的引导。从而起到规范、引导、约束的作用。
(四)推进思想道德实践
推进新农村社区思想文焕建设有序发展,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将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全面推行到生活实践中去。例如,挖掘身边的道德模范事例,并且进行大力宣传,并开展学习先进模范的工作。让新农村社区的思想道德建设由被动变主动,有个体变普遍,从而全面推动思想文焕事业的开展。
(五)加强正确舆论引导
舆论引导对于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对于新型农村社区的思想文化建设工作的进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这一过程当中,要正确对待舆论的引导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进行引导宣传,在丰富新农村思想文化内容的同时,正确引导村民的价值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社区思想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农村人口思想道德素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着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方式,促进新农村思想文化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