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生产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本文在总结了作者工作经验与学修企业管理学的基础上,试图对温州民营的生产过程在理论有所创新,对过程管理实务有所弥补。本文归纳,提出了温州民营生产与动作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管理弊端进行研究。
关键词:民企生产管理升级
一、概述
一个作业流程必须由输入、输出和支持组成。输入是作业流程所“加工”的“原料”,而输出则是作业流程的“产品”。在“加工”过程中逐步实现“增值”。业务流程跨越部门的界限,团队合作、资源共享、服务客户,达到一致的组织目标。这个过程便是作业流程管理。
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有生产上管理问题,本人知识浅薄就一般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出个人的一些见解。
目前国内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正在日益提高,但是在企业生产现场临近管理方面还是基本上手工在操作。这就出现了所谓的“制造业生产现场黑箱作业”现象。就温州民营企业在生产与动作管理上所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升级研究。
二、民营企业的管理现状及原因浅析
问题一:企业工作环境的优劣在生产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
企业生产线的工作环境的不良,直接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下降,同时生产线上生产的产品品质无法保证。这也是企业能否快速成长的必要因素。
问题二:企业生产前段流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不管是外贸公司还是做国内市场的公司都会出现客户下订单到生产车间投产过程的脱节,这种现象很严重,这可能会影响动作不顺畅,工作效率的下降及交期延误。
问题三:上线前和上线后的生产现场管理的衔接问题。
上线前和上线后的生产现场管理的混乱直接影响产品的品质和生产线的工作效率。通过多方面的收集和观察,采用流程卡比较适合生产现场的管理。
问题四:企业内部的家族式管理和唯亲是用的用人机制,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素质的提高。
企业内部的家族式管理把选人、用人正好限制在了家庭、近亲这个小圈子里,往往出现人力资源短缺,兵多将少无帅才,无法形成一个良性的组织架构。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难免因孤陋寡闻而导致决策质量低下。所以当企业需要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产品向“精、特、优”方向发展时,就明显暴露出家族式管理的弊端。
问题五:制度形同虚设,奖惩制度难以执行。
制度的形同虚设是民营企业生产与动作管理中的又一大弊端。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业主不好打破情面,撕不破脸皮,不能依法办事,不能公事公办。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约有10%的民企没有任何文字章程。有相当一部分民企有章程也有令不行,执法不严,奖惩制度不执行,规章制度流于形式。
下面将探讨温州民营企业如果在上述几个方面进行管理升级。
三、改进方案
问题一:企业工作环境的优劣在生产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
就这个问题本人就结合三年的理论学习及社会实践,通过用一张图表对该问题进行提出一些解决的见解。
请看下图:
5S标准化表
5S内容制度标准检点
1S整理将不要的东西清理掉
设定不要物品的回收制度
设定循环、转让、烧毁等处理方法所在岗位是否有乱放不要物品
产品或材料是否直接的放于地上
是否分别整理量规类和工具类
2S整顿将需要的东西明确标示
对一些材料通过质地、用途、大小、形状等进行区分,并决定放置场所
与作业工序相协调是否定位标明主要通道和放置场所
是否分清专用工具和通用工具,并使之牌使用状态
3S清扫清除场内脏污,防止污染
清扫活动的大力推进地面通道,机械周围是否有掉落元件、灰尘和垃圾
机械配件及主要设备是否被弄脏
4S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贯彻执行、及维持成果
采用标准化、显现化、视觉化相结合是否穿肮脏的衣服
对灯光、规定点是否落实
5S习惯人人依规定行事、养成良好习惯
亲自动口动手是否每天进行规定点检
是否使用规定的保护用品
是否一定时间内集合
上述图表简称5S标准化,改善工作环境必须要从管理人员做起,同时相应地考评方法及奖惩办法等一系列的推行方案就要实施,只有管理人员以身作则便能顺利推动5S标准化的开展,从而也会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保证产品的品质。
总之,要搞好环境管理必须全体动员参与各项开展地活动,才能提升品质,降低不良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才能确保交期,顺利交付;才会达到安全有保障,企业无伤害;才可能管理气氛融洽,人际关系良好。
问题二:企业生产前段流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以温州鞋业为例,如何提高这个流程的管理,提几个改进策略。
生产前段管理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直辖市不好导致的,我认为从销售部接客人订单后并按要求整理资料备齐发相关资料予开发部,开发部通过订单和相关资料在短时间内将色卡和“生产订单”、确认样拟好给生管部。生管部马上召开会议商定好发放采购部、品质部。这便是一个作业流程管理。接着下一步开发部开发试作样及算料开始,通过核实有无旧型体并制定制造说明书。
生管部对开发部的试作及算料核实无误后,将相关资料一并交给采购部,采购部通过上述相关资料进行对仓库查料及备料。
同时品质部对原材料及辅料进行品质检查,无误后等开发试作报告确认无误后开始发给生管做量产试作准备。待材料准备好后,由生管部通知开发部、品质部、生产现场相关单位试作时间,并督导试作进程。若交货期紧,则由生管部调度开发部所剩的相同材质之材料,安排提前试作。
等量产试作完成后,由生管通知品质部、工程部、现场单位相关人员参加量产试作检讨会。总结整个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等完成“制造说明书”编制后由生管下发生产指令、样品等给生产第一线确认无误后进行设产。这样流水线就会顺利总而言之,企业生产前段流程管理中一是时间上的因素必须要快,二是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开民良好,再加上前段流程管理的程序无误这样就相应地提高工作效率、动作通畅等。
问题三:上线前和上线后的生产现场管理的衔接问题。
采取全方位的管理,流程卡管理、制令追踪管理、包装管理、监督管理、出货管理、现场物料管理、售后服务等。
(1)流程卡管理
导入前:
流程卡管理必须对企业实行全方位的管理。对每一制品附一流程卡片,作业员完成一制程须将日期、人员、生产信息填写在流程卡上,在成品包装前,收集起来,以备日后维修查询之用。
导入后:
采用条形码设备、自动化设备,对资料进行收集,对每一流程卡附上该在制品序号条形码,作业员完成一制程后,利用条形码输入序号,及生产资料(例如:不良代码也印制成条形码),流程卡自动并入时间,工作站,人员资料,存入流程卡数据库中。
(2)制令追踪管理
导入前:
利用每日生产表格由生产单字节长填写各制令投入产生,人员出勤等资料,再汇总计算出各制令进度。然而组装生产线流程快速,生产主管永远无法得知各制令目前的进度。
导入后:
每站(需管制的站点)需刷流程卡序号,计算机可自动计算出其所属制令在各生产单位详细过程及最近状况,主管办公室之计算机可得知全厂一分钟前制令最新状况。如果主管远在国外,只要其能入流程卡报表系统,了解整个工厂的制令运行情况变成了弹指之前的事。
(3)在制品追踪管理
导入前:
如果没有对仓库进行有效的管理,常造成一堆不良品、待修品积压在现场。
导入后:
利用流程卡完整数据,流程卡可追踪每一在制品最新位置、状态,统计整理后,可以依制令别,产品别或现场区段,追踪在制品分布状况。
(4)包装监督导入前:
相同产品,因不同地区客户,需配置不同文字手册,电源等包装材料,但因混线生产,易生错误(如放置两本文字手册、电源线多放了一条等)。
导入后:
可立即给予包装人员明确包装指示,避免疏忽,或是进一步整合防呆系统可进一步当错误时立即发出警示。
(5)出货管理
导入前:
须利用人工记录那些出货序号,给那一位客户,以做售后服务,也因缺乏实时核对能力,常在出货之机种及数量上发生错误,造成不小的损失。
导入后:
出货同时,刷读外箱序号条形码,可立即核对,如不符出货条件,可立即告之出货人员。同时把出货信息上传ERP系统。
(6)自动化设备整合
导入前:
企业用的资料机床等设备多独立动作,效益不高,设备管理也不佳。
导入后:
将SFCS与资料机床等整合,可自动得取生产信息及设备状况,与资料机床等整合,可自动得取测试资料。
(7)现场物料管理
导入前:
企业每天一条线生产10多张工单,因混线生产,无法掌握实际生产状况,常发生造缺料停线。
导入后:
SFCS可以随时掌握最新各制令,各机种组装数量,可以实时计算出现场物料状况,以预做供料准备,有效降低这方面人力及缺料现象。
(8)售后服务
导入前:
也不知其何时进出货,很难提供有效的售后服务。客户回修之产品,企业可以方便地找出出货时间、出货客户(有出货条形码管理系统);但如果想了解该产品在生产时的信息,由于出货没有与生产资料进行整合,要找出其原来的生产信息,须花费相当大的人力。
导入后:
流程卡提供追踪功能,可以掌握每一成品完整流程卡资料、当时生产现场的状况及出货时间、出货客户,追踪成品在生产中的各种记录,可提供客户完整的售后服务。
问题四:企业内部的家族式管理和唯亲是用的用人机制,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素质的提高。
1、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努力实现民企的社会化管理。首先要求业主转变观念,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走出任人唯亲的圈子。要逐步推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经营者与生产员工的积极性,把企业经营目标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和努力方向,从而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目标的早日实现。其次,要引进竞争机制,大胆聘用能人,实行“能人战略”作为振兴企业的重要措施。因此,确立全新的用人标准,用全新的理念认识和发掘人才,用全新的方式在国内外招揽人才,用全新的管理模式配置和激励人才,是打破家族式管理的重要标志。从而极大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2、提高民营企业决策者的素质。决策者,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属于最高层次。决策者,可以是一个群体,还可以是一个个体,还可以分出高中低很多层次。对于企业决策者来说,不管他处于哪个层次,都操纵着这个企业的经济命脉。因此,民企的决策者要及时调整知识结构,要努力学习科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更要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提高决策能力,主动适应市场,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问题五:制度形同虚设,奖惩制度难以执行。
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按照(公司法)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善于经营、敢于决策的领导班子,使企业的权力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之间职责明确。确立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规范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建立奖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治理机构创新,使民营企业管理走向社会、走向成熟、走向科学。从而改变困扰企业发展的传统的、保守的、封闭的管理模式,推动管理上台阶、上档次,加速民企的技术创新力度,推动民企从“劳动密集型”向“高科技含量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换,把民企发展从整体上推向一个更新的档次。综合上述对民营企业生产动作管理所浅淡的和所提出的一些管理的升级研究,这只是本人的一点看法,尽供企业参考,如有不合理或不正确之处请多多指教。谢谢!
参考文献:
1.作者:蒋贵《生产与动作管理》出版社:大连工学院出版社1998.6年第一版
2.作者:厄斯金《生产与动作管理案例》出版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3.作者:李怀林《IS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审核》
出版社:北京检察出版社2000.12第一版
4.作者:王关义《生产管理》出版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5.作者:教育培训中心《5S管理与TRM生产体系》
篇2
1.2系统的硬件构成系统以STC89C52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件,主要有液晶显示LCD1602、数码管、独立按键、LED、红外遥控器和蜂鸣器,均为串行通信器件,使得系统线路简单可靠性高。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1.2.1单片机主控模块STC89C52是STC公司生产的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8k可编程Flash存储器。STC89C52使用经典的MCS-51内核,同时做了很多技术上的改进使得芯片具有传统51单片机不具备的功能。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位CPU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STC89C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灵活、有效的解决方案。它主要负责各个模块的初始化工作;设置定时器、寄存器的初值;读取并处理来自红外遥控的信号;处理按键响应;控制液晶数码管实时显示;蜂鸣器响应等。
1.2.2输入模块系统主要有两种输入方式,一种是代表各个工位按钮的矩阵键盘,一种是用来设定计划数的红外遥控。其中红外遥控的接收部分采用的是1838红外接收头。其接线图如图3所示。
1.2.3输出模块系统中采用LCD1602作为主要显示器件输出信息。液晶显示模块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显示内容丰富等优点,而且不需要外加驱动电路,现在液晶显示模块已经是单片机应用设计中最常用的显示器件了。LCD1602可以显示2行16个字符,具有8位数据总线D0-D7,和RS、R/W、E三个控制端口,工作电压为5V,并且带有字符对比度调节和背光设置。系统采用蜂鸣器作为提示音的输出,蜂鸣器的电路连接图如图4所示。电路中采用PNP管8550做为信号功率放大来驱动喇叭闹铃,由图4可以看出PNP管8550的集电极接电源正5V。过温时从STC89C52的P2.3脚输出频率约为低频的方波信号使蜂鸣器报警。
1.3系统软件设计根据设计任务的要求确定系统程序的完整结构,尽可能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将任务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明确各模块的功能、时间顺序和相互关系,系统的软件设计可以分为几个部分,首先是各个模块的底层驱动程序编写,而后是系统联机调试,编写上层系统程序。本系统软件程序主要包括:液晶LCD1602的底层驱动模块、按键扫描模块、蜂鸣器报警模块等。
1.3.1主程序主程序如图5所示。系统开始进行对液晶显示等进行初始化,等待中断响应,(扫描键盘,读取键值),实时的将工位上的信息反映出来。
1.3.2子程序系统在初始化后,收到中断指令,接收来自红外遥控的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判断,将合理的结果送液晶屏显示。如图6所示。
篇3
1 精益生产的含义
精益生产的研究对象是生产系统,通过重新变革生产系统的结构、运行方式、人员组织和市场供求等方面来更好地应对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结果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
2 精益生产的特点
(1)消除一切浪费。精益生产中的浪费涉及过量生产、等待时间、运输、库存、过程(工序)、动作、产品缺陷以及忽视员工创造力。为了减少这些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印?梢栽擞谩ECRS”原则进行不断地改善、精简,在生产过程中严格实行准时生产制。
(2)人本主义。运用精益生产的管理方式,企业会把员工的智慧和能力视为企业的宝贵财富,并会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为企业创造价值,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因此企业会加大员工培训投入,重视共同协作。
(3)持续改善。精益生产方式追求“零浪费”,这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难以实现,因此精益生产没有终点,而是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改进,这要求系统中的每个员工都拥有主人翁意识,参与PDCA,实现持续改进。
3 精益生产的目标
(1)产品规格、型号方面:准时化生产;
(2)产品质量方面:零缺陷;
(3)生产物流方面:零库存、一个流;
(4)生产设备方面:零故障;
(5)生产人员方面:一人多能、不断改善;
(6)生产现场方面:柔性化。
4 精益生产的管理技术及其相互关系
4.1 精益生产的管理技术
(1)准时制生产。准时制是指在仅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数量来安排生产,这样通过生产与销售的同步来保持物流的平衡,避免过早或过晚的生产所带来的损失。准时制生产从反方向进行生产计划,这种“拉动生产方式”的实现载体是看板。
(2)单件流。单件流生产是通过生产计划制定标准工作流程,安排好每道工序的资源,使每个工序耗时趋于一致,产品依照生产节拍逐个流动加工,可以减少在制品库存,缩短生产周期。
(3)快速切换。快速换模SMED也被称为快速生产准备。换模时间是外部操作和内部操作的总和。外部操作可以在设备正常生产时进行,而外部操作只有当生产线停止时才能进行。快速换模SMED追求不断改进生产准备的方法,减少浪费。
(4)多技能员工。多技能员工是指掌握多个工序操作方法的作业人员,可以增加生产系统的柔性。当一个工作场地具有多个设备在同时运行时,多技能员工可以同时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等待时间,同时还可以减少在制品库存,加快物流速度。
(5)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以产品质量为核心,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建立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需要做到全过程的管理、全企业管理和全员管理,最终提供让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6)全员生产保全。全员生产保全是指为了设备综合效率最大化的目标,企业全员参加的生产维修和保养体制,需要各个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以小团队的形式推进生产管理。其可以减少设备故障造成的浪费,实现零灾害、零不良、零浪费和零故障的目标。
(7)标准化作业。标准化作业指的是每一位作业员依照标准作业规范在标准时间内完成加工作业,逐步达到安全、准确、高效、省力的作业效果,通过实行标准化作业,可以让企业管理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8)自拗化。自拗化是指在作业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工具和方法自动进行质量控制,出现问题后生产线自动停止,相关人员收到通知立刻解决出现的问题。常见的方法有ANDON系统和一些防呆防错治具,通过自拗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异常造成的损失。
(9)持续改善。持续改善是指持续、逐渐的增加改善。持续改善需要企业各个岗位都具有问题意识,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改善方案,从而不断优化生产管理,降低企业成本,为企业赢得利益。
4.2 精益生产技术间的相互关系
(1)员工参与和TQM的关系。全面质量管理存在于生产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企业各个部门人员的共同参与、团结协作,协力建立起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有效利用企业整体的资源,提供满足用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
(2)员工参与和TPM的关系。全员生产保全需要所有员工的维护,只有各个部门共同推行,才能建立起设备一生的维修保养体系。TPM需要自主的小组活动来推进,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
(3)员工参与和JIT的关系。准时制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是需定供,拉动式生产要求准时制工人及时将合格的零件运往下个工序,减少在制品库存。因此准时制生产要求企业全员为准时制生产服务,积极参与生产过程,还需要员工之间的共同合作[1]。
(4)TQM、TPM 与JIT之间的关系 。TQM 与 TPM 为企业实行准时制生产提供保障。只有通过企业上下各级员工的共同参与,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减少浪费,保证产品质量,才能有效实现准时制生产。
总的来看,企业追求精益的过程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精益生产是一个包含了多种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的综合技术体系。这些技术相互结合、相互支持,共同实现了企业经营的不断优化。
篇4
生产管理;提升;质量;成本;交货期
管理,简单来讲就是管人与理事,生产管理就是通过对生产活动中人、物料、设备、设施、能源、信息、技术等一系列生产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来完成产品的如期实现。
生产管理的目标有:完成订单任务,包括完成产品的品种、质量、数量和交货期等要求;控制制造成本,包括降低物耗、能耗,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库存等;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优化提升生产系统的制造能力。
下面就企业生产管理中人与组织、设备、技术与信息、计划、库存、生产控制等内容提出一些管理提升的思路。
1 人与组织
生产管理中人的管理主要是对操作工、基层管理人员以及生产团队的管理。
1.1 提高劳动积极性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键,人的潜能是激发出来的,激励的方法优于强制。
1.2工资呈上升趋势,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应科学定岗定员,杜绝人浮于事,广泛使用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
1.3灌输精益生产的思想、加强操作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素质是提高产品质量、劳动技能、劳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1.4改善工作环境、有效的劳动保护、合理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更能促进员工持续地为企业做出贡献。
1.5建立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是保证生产任务圆满完成的基础,这也要求组织要有吸引力。
1.6组织的建设要以完成组织任务为目标,培育和谐的企业文化,进行员工认同感教育,加深组织与员工的沟通,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对员工进行管理。精简、高效、优质、士气、协作是判定这个团体是否优秀的标准。
1.7制度是组织活动的依据与保障,科学全面的制度化建设是管理思想的体现,也是生产管理有效实施的保证。
2 设备
设备管理是一个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包括从规划、购买、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报废的管理。
2.1设备在购置前要经过科学的评价,满足生产工艺、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维护经济的要求。
2.2设备相关人员要加强对设备相关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方法。
2.3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制订设备故障的应急措施,要形成制度,并加强监督,延长设备的正常使用期限。
2.4避免”不坏不修,坏了再修”的思想,进行预防维修,采用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技术,根据设备状态进行维修,防患未然,减少设备的故障。
2.5适时地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引入连续程度高、加工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数控化、高精度的设备,从而促进产品质量改善,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3 技术与信息
生产技术是将企业资源转化为产品的技术,生产技术的先进与否,直接决定产品的品质和竞争能力,因此生产技术可以说是企业资源的核心。
3.1做好技术资料的收集吸收工作,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的生产技术,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新工艺,如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成本低、生产周期短、产品质量优的工艺。
3.2现有工艺永远不是最好的,合理运用工业工程、TOC理论等科学方法对现有的工艺技术及生产活动进行分析,发掘现有资源的潜力及约束因素,在此基础上解除约束瓶颈,进行工艺改进,保证生产系统的合理、柔性、高效、可靠和经济。
3.3产品配方(构成)决定产品的成本、质量,生产中应严格按照配方进行生产,配方同时也是BOM表和消耗定额制定的依据。
3.4加强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工作,收集生产中的工艺参数、质量数据、物料消耗水平、劳动效率等数据,通过分析,找出问题提升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3.5劳动定额和消耗定额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投入产出,应该依据收集的行业数据和企业内部的数据、工艺、设备等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制定与修改,通过对定额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出现所在并解决。
3.6当今,信息技术广泛地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很多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都借助于信息技术,如:MRP、ERP、CAPP、APS、MES、CIMS等,企业应根据实际,开展信息化工作,运用这些先进的管理技术及思想于生产活动中。
4 生产计划
计划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生产计划是对生产活动中生产要素的调度,是生产活动的指导,是对生产订单的具体排程。计划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生产订单的完成情况,更关系着生产成本。
4.1计划制订者一定要对企业未来较长时间内资源和需求有相当的了解与构想,科学地做出满足需求的资源调配计划。
4.2订单是企业的生命,订单是生产的第一个看板,依据定单来进行生产排程是以市场为导向战略的具体实施, 生产排程的指导原则就是优质、高效、经济、适时地利用企业的资源完成定单。
4.3物料需求计划(MRP)是企业生产的最后一个看板,是完成订单的物料需求,与库存管理关系密切。
5 库存
库存是指企业用于生产或销售的储备物资,主要形态表现为原材料、在制品、成品和消耗品。
5.1库存管理的首要目标是保障定单的如期完成,这里面包括对库存物资质量、数量、交货时间的要求。
5.2库存管理的另一个原则是严格按照定单及BOM按质按量、准时组织原辅材料,避免资金占用造成的浪费。
5.3运用ABC法对原辅材料进行分类,对A、B类物资采用定量控制法,对B、C类物资采用定期控制法来管理库存。
5.4另外还有一些管理思想可以借鉴,如JIT生产方式追求的零库存管理,高低点法等。
6 生产控制
生产控制是按照生产计划的要求,对物料投入到产出成品的过程在时间、数量、质量上进行控制。
6.1在生产中应及时了解实际生产情况,及时调配资源使生产进度符合计划排程,确保产品的如期交货。
6.2产品质量是做出来的,做到流程制度化、工作标准化、作业简单化、工具防呆化即可以提升产品的品质又可以降低成本。
6.3质量事故的预防重于事故后解决,因此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很重要,应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如TQC、6Sigma等,确保产品的质量。
6.4生产过程也是一个资源消耗的过程,精益生产、准时生产、合理调配、5W1H检讨法都是降低成本的一些方法。
6.5单耗和劳动定额的完成情况直接反应整个生产系统的运行情况,对单耗和劳动定额的控制实际也是对生产成本的一种控制。
6.6安全文明生产是生产型企业必不可少的一个管理环节,安全生产的意识要贯彻到每一个员工的心灵深处,引入6S管理是对现场管理和安全文明生产的管理提升。
7 结束语
质量、成本、交货期是生产管理的永恒主题,优秀的生产管理者,应不断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提升本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贡献社会。
【参考文献】
篇5
目前,我国林业生产基地建设存在严重的问题,如基地建设过于单一。而相关资源的利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再加上资源投入不足、相关管理制度的欠缺,这些都是造成林业建设单一性的原因。基地建设单一性只是其中一方面。在林业施工过程中,建设队伍往往只重视林业建设的面积、树木的种类与数量,从而导致了造林质量与数量之间的失衡。由于林业局对林业生产不够重视,只关注施工进度,只求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由于这种忽略了造林质量与数量方面的问题,导致在林业完成施工的一段时间内,施工地点经常出现病林或死林的情况。由此可见,我国在林业管理上还存在很大的漏洞。另外,虽然目前我国林业生产已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依旧没有实现粗放经营模式向集约型经营模式的转化,并且大多数施工团队重视短期利益而忽略了未来的发展前景,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我国林业工程发展滞后[2]。
3我国林业生产管理措施
3.1完善林业生产标准。我国林业生产的评价标准是林业生产面积的大小,这种评价标准并不足以衡量和体现林业生产的具体意义和林业生产本身的价值。故此,将林木生产存活率及生产量作为我国林业生产的评判标准是很有必要的。此种评价标准不仅能够杜绝林业单位盲目的植树行为,更能够减少林业部门无关的经济损失,并且规范林业局的生产管理行为,从而保障我国的林业生产管理规范性。3.2合理选种。种子是林业工程建设的重点,在选择种子的过程中,选择优良的林木种子,并且有效加强与改善种子的质量水平,才是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的关键所在。另外,加大种子的培育与研究力度,挑选出能够适应种植地环境气候的优良品种。同时,要提高阔叶树母树林的生产比重,并且加大对母树林的管理力度,利用相近品种取代母树林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林业生产管理的质量[3]。3.3满足市场需求。我国的林业生产不仅是为了改善环境,更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当然,其主要的目的是满足市场需求。究其根本,我国林业生产若按照社会需求进行生产,必然要选择林木良种作为培养对象,有利于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此外,以市场视角为出发点,积极培育具有高价值的林木以及在短期内生长速度快的树木,不仅可以创造更高的市场价值,并且对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也有较深远的意义。3.4改造低产林。低产林对于我国林业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目前,我国的低产林面积依旧占据我国林业面积的很大一部分,其自身经济水平和经济价值较低,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林业工程的资源浪费。所以,加强低产林的改造工作,有效减少残次林业的面积是极其重要的。3.5推广机械化生产技术。现如今,我国不论是农业生产还是一些其他有关种植业的生产工作大多推行机械化生产,林业生产也不例外。林业机械化生产不仅能够提高我国林业生产的基本效率,而且可以明显提升我国林业生产的质量。推广普及这种技术,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林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和时代变革的必然趋势。机械化生产不仅能够让我国林业发展满足一定的市场需求,而且会显著提高林业生产质量与效率,从而形成科学化的造林模式与流程[4]。3.6以人为本,提高林业队伍的技术水平。我国林业生产团队的建设,也是林业生产发展的重点。一个合格的林业生产管理团队,要重视对人才的引进工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人才培养。这不仅能有效推进我国林业生产工作进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林业生产管理团队的整体技术水平[5]。现如今,我国对林业生产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依旧很大,但由于内部缺少激励制度和有效的管理制度,林业生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依旧没有得到缓解。故此,一个合格的林业生产管理团队必须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人才管理模式,在工作中实行员工激励制度,并且有效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林业工程得到快速发展,从而保证我国林业生产工作顺利进行[6]。
4结语
加强林业生产管理工作,对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论是从选择培育的种子,还是种植地的选择和生产管理技术的应用方面,都需要不断地改良与优化,从而确保林业生产的质量与数量。现如今,我国林业生产管理工作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种植地的管理问题和造林质量达不到相应效果,甚至还会出现死林和病林等情况,而且林业工程的经济价值也有待加强。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对这些方面的研究,从而促使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乐.谈加强营林生产管理促进林业工程发展[J].才智,2012(19):342.
[2]许日范.加强营林生产管理促进林业工程发展的探讨[J].绿色科技,2016(5):101,103.
[3]孟庆敏,尼同明,孙军,等.加强营林生产管理促进林业工程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4(7):61.
[4]孙亚男,李娜.谈加强林业生产管理促进林业工程发展[J].现代农业研究,2017(6):38.
篇6
Key words: safety;management;production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6-0110-03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既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安全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的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是针对认门日常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集思广益,通过大家的努力,有计划地进行组织、策划等活动,最终达到人与机器、与物料设备,与环境的和谐,从而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生产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足,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得有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和高含量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中,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发展原则,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安全工作没有做到位,那么企业的工作环境就会不安全,可能会频繁出事故,这样一来,不单单会严重影响了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会挫败员工的积极性,而且会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还得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弥补事故损失,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随着安全事故警钟的一次次敲响,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对安全生产管理的研究也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也就是说,安全生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也要保障生产资料和物质财产不受损失,对于企业来说,安全生产管理,应该保障生产任务的正常进行,保证股东的合法权益不会收到侵害,同时,这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安全生产管理以企业单位为主,以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抓手,学习和宣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增强企业领导、职工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从我做起,消除身边事故隐患,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通过研究本文我们明白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很重大,同时也了解了我国企业的目前安全管理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隐患进而提出了解决这些隐患,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2 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
所谓的“安全生产”,就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安全生产”一词中所讲的“生产”,是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各种产品的生产活动,也包括各类工程建设和商业、娱乐业及其它服务业的经营活动。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具有的意义非常重大,对于社会而言,其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为我们的社会是由一个一个家庭组成的,如果某个家庭的成员因为生产方面的事故而变成了残废或者死亡,都将会对这个家庭造成重创,一名员工的伤亡将会对其父母及其妻子儿女造成极大的损失对其造成心灵的创伤,进而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对社会而言是其赋予的神圣使命,对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具有重大的意义,现实意义及长远意义,必须做好安全生产管理不能掉以轻心。
3 目前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安全管理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展现了我国对生产力和劳动者的保护,同时,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如今,在国际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为了适应经济改革的大浪潮,其自身也开始由原来单一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过这样的一番脱胎换骨,企业内部也发生了很多体制改革,比如下岗分流、机构合并等等,这样可以使企业能够更好的迎接经济挑战,但是,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改革由于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因素,加上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这些都给企业的安全管理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于企业来说,安全生产要想得到有效的管理,必须将行政措施、科学技术和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三管齐下”,这样才能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查阅,我们发现,目前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仍然不是很乐观,总体看来,通过这么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现在已经有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管理理念,可以为企业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但是通过仔细分析,可以看出仍然存在不少的困惑,比如理论知识还不能充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职工的安全意识也还有待加强。许多安全隐患还没有得到彻底整改,而且有些整改过的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还是不断出现,比如在2010年,全国安全事故发生已36万起,事故造成死亡人数近8万人,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有85起,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无不在告诉我们,我们的安全工作还有很多的不足,安全生产形势依然相当严重,事故频繁的发生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安全问题已经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这就要求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必须尽快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对安全设备的增多和安全规范的加强,来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实现企业零事故生产。
4 如何提高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运用完善的工程理论,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员素质、机器设备还有工作环境等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实现“安全可控”的理想局面。
安全管理水平要想得到有效的提高,我们可以从理论知识和实际管理水平两个方面来入手。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对一些规范标准的学习。将专业安全生产管理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别人的经验教训相结合起来,比如例如,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推行HSE、进行岗位隐患排查、搞好安全评价、采用ABC管理法、运用系统工程原理等。实际管理水平的提高则需要不断的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总结,重视事故的调查处理,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做好事故的统计分析,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以此指导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安全管理水平。
4.1 完善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建立和健全安全监督检查机制,是贯彻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法令、法规,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重要手段,同时,他对于促进企业对劳动环境,劳动条件的改善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很大程度的消除事故安全隐患,安全监督检查机制的完善,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一项最基本的制度,但同时还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怎样才可以将安全检查制度完善起来,这是每一个企业面临的难题,通过对目前各个企业安全检查制度的实施情况的调查,其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具体有以下几点表现:
①领导的不重视:在平常安全检查时,并没有认真组织,在检查的过程中也是只注重形势,走马观花似的参观,敷衍了事,并没有起到监督作用;
②检查人员不够专业:在某些企业中,进行安全检查的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对生产工艺和生产实施不够熟悉,这样就给安全隐患的及时发现带来了困难;
③检查表面化:一般企业在进行安全检查时都会事先安排好检查日期和项目,在检查结束后,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④检查方式实施难:按照规章制度来说,每次检查应该从领导到基层,从办公室到现场,从纪律到设备,都要进行统一的检查,但实际在操作过程中却很难实施;
⑤整改不及时: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隐患和问题,往往并没有及时做好整改工作,同样的问题在每次检查时都会重复出现。安全生产检查的目的是确保工作安全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因此,在检查中所发现的各类隐患和问题,应该根据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分工合作,分层负责,真正做到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
针对以上的不足之处,我们应该完善安全检查制度,达到安全检查的目的。
4.2 完善安全教育体制 安全教育,主要还是对人意识的教育,是企业强化安全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手段。企业对安全教育投入的多少,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其作用不可低估。目前,许多企业的生产规模都有了进一步的扩大,经营机制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安全教育却出现了明显的滞后现象,远远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脚步。通过对近几年工伤事故的统计,80%的事故都和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强、违规操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有很多都是人为因素所导致,对企业来说,对安全教育的加强迫在眉睫,亟待解决。企业安全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安全教育不够深入,导致员工没有很强的安全意识。安全思想教育可以使员工真正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这样可以改善劳动条件,及时有效的采取安全技术和-卫生措施,这些是消除安全隐患的有力措施;②保障设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虽然现在很多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保护设备已经比较完善,但是由于员工安全教育不够深入,好多设备形同摆设,往往是检查时期开,但检查完之后就关,虽然这样可能会降低管理成本,但是却也极大的增多了安全隐患;③如有故障,保修不及时,很多优良的安全保障设备,由于平日里管理不到位,会造成设备故障,但却并没有得到及时的修理与恢复,这就削弱了安全设施的保障作用。
很多企业的领导并没有真正把完善的教育制度提到日程,这样就会导致员工的不重视,那安全的生产环境也就无从谈起,要想改善生产环境,就必须创造优良的劳动条件,优良的劳动条件,必须要通过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逐步完成来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电子化、程序化,只有这样。才可以在生产环境中,有效的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当前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安全管理工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措施,这就要求企业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来进行安全生产管理,通过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入研究,从而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安全管理模式,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特点,努力完善安全教育机制,从而可以将安全检查的意义真正发挥出来,使安全管理工作尽快踏上正轨,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努力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素质,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抓好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不断改造落后的设备和生产工艺,使安全管理工作尽快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大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4.3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式企业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基础。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的好,安全生产的状况就好,安全隐患就少。为了能够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首先,必须要对各级人员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权力,责任和利益进行明确的划分,如果这三者混淆不清,安全生产责任制就无从落实。通过与各个级别安全负责人的沟通,要明确他们每人的工作任务,以便准确做好奖惩工作,狠抓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这是企业得以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前提。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具体化,操作性要强。要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发挥广大职工的监督作用,鼓励职工对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5 小结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企业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安全生产管理做不到位的话,不但影响企业的健康顺利的发展同时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现在的企业中仍然存在着如下问题:①对安全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还是很严重,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同时法律意识淡薄,逃避承担法律义务和责任安全意识淡薄;②安全管理基础设施的不足,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③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安全管理监督制度还有很大的漏洞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对于安全生产管理者而言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留下丝毫安全隐患,宏观上要做好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运用法律、行政的手段推动安全生产,微观上,以企业为主体,通过一系列的安全生产管理活动,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度。总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意义深远、任重道远,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如何进行才是最合理、最可靠的,值得管理者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孔振平.浅谈目前企业安全管理现状[J].安全,2000,(06).
[2]朱伯良.安全管理重在狠抓落实[J].电力安全技术,2008,(11).
[3]孔振平.目前企业安全管理之我见[J].工业安全与防尘,2000,(11).
[4]王巍,王利军.企业安全管理的思考[J].安全,2001,(06).
[5]闻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之思考[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09).
[6]姚伟民.中小企业如何建立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J].商场现代化,2007,(29).
[7]李静波.全面质量管理的新发展[J].中国质量,2003,(07).
篇7
1.2存在问题分析根据对企业的调研,发现企业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生产信息反馈慢。由于企业内部并没有信息系统,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靠计划人员和调度人员频繁碰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进度、质量、物料、设备等大量有价值的生产数据无法及时采集、处理、统计,以至于对生产信息的把握较为延迟,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也不及时,影响了生产进度,造成损失。2)对市场需求预测不准确。企业安排生产计划时并没有用科学的方法预测市场需求,以至于对市场需求把握错误,导致过度生产,车间之间的过道上堆满了轮毂半成品。3)生产数据处理较为困难。由于没有采集设备,需要数据时只能现场进行采集,而且数据量较大,管理人员想要了解车间生产信息较为困难。4)任务不均衡,车间生产资源(如机器、设备、人力等)利用率低。车间内部生产任务的分配主要依赖计划人员的个人经验,受主观判断的影响,任务的安排不够均衡,车间内时忙时闲,很多机床闲置,利用率较低。
1.3需求分析制造过程中信息采集与处理是企业信息化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生产过程中采集得到的各项实时数据,必须能够在各个车间实现共享,这也是生产管理系统必须具有的功能。本研究以某车轮有限公司为应用对象,通过现场调研,分析其生产运作过程的特点、存在问题以及实际的需求,分析归纳得出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如下:1)实时的信息采集。生产车间内环境复杂多变,为了全面且准确地获取制造过程中的信息,需要使用合理的信息采集方式。信息采集方式很多,如设备连线、手持终端、条码、摄像头、固定感测器、RFID、PC机等。根据实际生产条件,采用设备连线、条码、摄像头较为实际。同时采集到的信息需要进行合理的保存、记录,以便加强对历史记录的管理,提高对各类信息追溯的能力。2)信息的及时传递,实现生产可视化。例如开工前任务信息及时传递到工人手中,生产的不合格品被检测出来,会即时反馈到生产,不会因为信息传递得不及时导致生产的停滞。同时生产过程中任务进度信息、质量检测信息、在制品库存信息等等可以清晰地显示在LED看板或者是计算机屏幕上。3)信息的合理记录与存储。采集到的信息能够进行合理的存储,这样一旦出现问题才能做到有据可查。本研究针对某车轮有限公司,通过对其生产流程、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分析,结合该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实际的需求,为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开发并设计出一套对其适用并且可以提高其生产效率的生产管理系统。
2轮毂生产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2.1系统功能结构设计根据现场调研和企业实际生产状况,结合需求分析,确定生产管理系统主要由下列模块组成:计划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仓储管理、质量检验、系统管理、生产信息管理及设备管理。如图2所示。计划管理:存储企业接收到的订单的信息,相关人员根据此模块提供的信息,安排生产任务,并通过此模块将任务下达。生产制造管理:接收计划管理下达的任务,并记录生产过程、进度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信息。生产完成后报检。仓储管理:对仓库成品、半成品库存信息进行核对管理,并记录出入库信息。质量检验:接收生产制造管理模块报检信息,并对其产品进行检验。同时存储生产检验信息、车间质量文档等。系统管理:主要存储企业所有用户的登录信息、帐号信息以及权限信息,同时对系统进行维护、升级等。生产信息管理模块:录入订单信息,同时记录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进度信息、质量信息、员工考勤信息等,供相关人员查阅。设备管理模块:设备故障时对设备进行维修,记录设备运行状态,并更新设备信息。
2.2系统业务流程设计通过分析企业车间的生产业务流程及其生产特点,结合2.1节,本文对生产管理系统生产方面的业务流程设计如图3所示。根据系统设计的不同角色及其使用权限,系统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如下。计划人员:根据录入的订单信息,合理安排各个工位的生产任务,将任务下达到车间。生产制造人员:根据下发的任务,进行生产,同时在生产过程中系统会录入生产进度信息,生产完成后报检,生产过程中若机床出现故障,录入故障信息。仓库人员:根据生产制造人员的任务,为他们提供原材料及半成品,负责成品的出入库。质检人员:收到生产制造人员的报检信息后,对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后提交相关的质量信息。设备管理人员:通过读取生产制造人员录入的故障信息对机床进行维修,同时管理机床相关数据信息。
3轮毂生产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3.1生产业务流程详细设计1)车间生产计划流程设计。从企业接收订单到实际投入生产,这之间有一个生产计划的安排。系统对于车间生产计划流程的设计大致是:企业接受到订单后,由生产管理人员录入订单信息,计划人员接收到订单信息后,根据订单情况和生产能力,制定生产计划,并且编制出生产的具体要求,然后进行生产派工,派工信息会传送到生产制造人员,生产制造人员接收到派工信息后便开始领料生产。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2)车间生产统计流程设计。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信息需要进行收集并统计、汇报给生产管理人员,这样生产管理人员才能对车间生产情况进行把握,以掌握订单的完成进度,对订单负责。具体的统计流程是:生产制造人员开始生产后,系统显示任务实时进度信息,批次生产任务完成后,提交完工,作业计划人员就会进行生产结果的统计,统计完成后填写生产报表,交给生产管理人员审核,审核通过后进行确认。3)车间不良品处理流程。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不良品,这就需要质检人员不停地对成品、半成品进行检验,检测合格的送至仓库,由仓库管理员进行入库操作,若检验不合格,则进一步判断是否可以返工,若无法返工则进行报废处理,并将报废信息发给仓库管理员进行记录,若可以返工,则返回车间重新加工。
3.2数据库设计在SQLServer2008中创建名为“轮毂生产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数据库包括员工信息表、登录帐号表、订单信息表、机床历史任务表、机床状态信息表、库存表、出入库记录表、登录信息表、班次表、产品信息表。登录帐号表和登录信息表与员工信息表通过外键连接,机床历史任务表和机床状态信息表通过外键连接,员工信息表和机床状态信息表与班次表通过外键连接等等,各个数据表之间都有着相应的联系。以“机床状态信息表”和“登录帐号表”两个表单为例,具体内容见表1、表2。
4系统实现
研究利用VisualBasic6.0对生产管理系统进行了开发。
4.1系统登录及模块选择系统登录运行后,根据各角色的权限设置进行模块选择;对于没有权限的模块,控件按钮是隐藏不可见的。点击相应模块按钮就会进入相应模块。
4.2生产制造管理模块工人登录到模块选择界面,选择生产制造管理模块进入后输入自己的机床编号,系统便会读取当前机床的加工任务等信息,如图5所示。“当日任务”便是生产制造人员所安排该机床的任务,“当日已加工数目”是工人根据实际生产所提交的数据,工人可以通过“生产计数”按钮(每按一下数据加1)进行修改。当工人加工到一定数目时会通过报检数量的提交“呼叫”质检人员来进行检验,检验完成后质检人员会提交“当日不合格品数目”数据。“差距目标”是通过设置时钟控件,使得“差距目标”一直等于“当日任务”减去“当日已加工数目”再加上“当日不合格品数目”。若在加工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工人便可点击“设备报修”按钮,“运行状态”便会变成故障,设备人员看到后便会第一时间过来维修。工人当日的加工任务完成后便会点击“提交完工”按钮,然后系统便会读取系统日期和当前机床编号,检查有没有重复(防止重复提交),若没有重复就把当日加工数据添加到“机床历史任务表”中,同时修改“机床状态表”中的“已加工总数量”和“已加工不合格品数量”。
4.3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员可以对系统帐号以及权限进行修改,如图6所示,可以按员工编号进行查找,可以删除帐号,点击以相应权限为名称的按钮可以改变该帐号的权限,还可以在“增加记录”里增加帐号。
篇8
柔性生产的概念是1965年英国的Molins公司在研制“系统24”时首次提出的,它的内涵随着时间与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柔性生产是依据客户订单和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的一种新型生产方式,如果没有订单就不生产,没有需求也不生产。
2.柔性生产的基本特征
(1)技术柔性。柔性生产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其依托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并行工程、系统工程、敏捷制造等,这些技术是建立柔性生产系统的基础。
(2)时间柔性。由于柔性化生产的制造技术和设备具有可重用、可重组和可系统化的特点。设备的组合和集成能依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和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快速的进行调整,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市场所需的小批量多品种产品。
(3)分散生产。在新的专业化分工、团体合作的基础上,按照合理的分配资源和发挥各自优势的原则,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对组织生产实行分散的管理。
(4)产品种类多。柔性生产可以发现市场变化的细节,因而可以按照这些细节的变化,满足顾客对产品种类的需求和个性化的要求。
(5)弹性生产。柔性生产是根据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做出的反应,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可变性。它是依据企业的订单决定生产而非依赖于库存,因而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传统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始追求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市场需求不断变化,要求企业能够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而传统的生产面临着产品切换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下,人员素质不足,设备经常损坏,多种原因导致企业短时间内根本出不了产品,为了能够及时给顾客交货,企业不得不采取增加库存的办法来解决此问题,因而导致库存量的不断增多,企业成本的增加,流动资金的短缺。
三、柔性生产管理的作用
1.柔性生产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的快速应变能力
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已经从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转向处在复杂动态的环境中,要求企业以柔性战略来面对这种变化,发现并抓住市场机会。为了实现及时、快速地调整生产,满足精益生产要求的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浪费,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成本的目的,柔性生产管理在重新安排生产的过程中,必须要打破已有的部门分工界限,重新整合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使员工能够受到全方位的岗位培训与锻炼。
2.柔性生产管理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
由于柔性生产管理的制造技术和设备具有可重用、可重组和可系统化的特点,又能使企业多种生产要素进行多种组合,因而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原来的设备和技术条件来组织生产,大大降低生产所需的信息收集成本、研发成本、机会成本等生产成本,达到最大化的生产效益。
3.柔性生产管理可以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
柔性生产管理的立足点就是为了适应多变的消费市场。在获取顾客需求信息有所变化时,能够利用制造技术、并行工程、计算机科学等方法实现快速交付,从而解决快速响应顾客需求的问题,达到顾客满意的目的。
四、柔性生产管理的实现方式
1.转变管理思想,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柔性生产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这就企业改变原有的经营理念,树立全新的管理思想理念。实施柔性管理必须实现从重物轻人到以人为本的转变,如塑造企业文化,推行民主管理,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柔性生产条件下,现代化的工艺装备、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经常性的轮换工作岗位,要求员工不能在像以前那样只是从事简单而又重复的体力劳动,而是要具备较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能驾驭好各种先进的设备,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2.建立企业之间的联盟关系
篇9
一、建立健全企业安全规章制度,使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创新发展。要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走向法治化的轨道。必须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一是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基本法为主体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规范性,企业所有的安全规章制度必须以安全生产法和行政法规为准绳,使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有法律保障。二是企业要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责任,形成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使安全生产工作有组织保障。三是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特点及发展趋势,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应对安全生产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使安全生产工作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未来,以增强对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预测和指导。
二、以科学发展为主导,使企业安全管理方法不断创新。安全生产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导,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要不断的创新,企业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具体的讲:一是转变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二是要转变由过去经验型管理向现代科学化的管理。使企业的安全管理邮过去凭经验解决问题向运用先进技术和专业化、职业化有效的监管手段转变。只有这样企业的安全管理才能适应新形势、才能不断的创新。
篇10
院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随着我国农机数量的迅速增加,各级政府和相关农机部门更加重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然而经观察发现,大多数农村还是存在着大量农机无牌无证驾驶,没有参加每年的安全技术检验,超期服役甚至违章拉人等违法违章问题及现象,现有农机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还存在着巨大的安全及生产隐患。我国农机安全生产管理还存在着,如因农机设备种类和质量等因素而产生的安全技术问题,还有因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大多在农村,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低和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加上监督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现有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种种问题的产生。
1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1.1违法使用农机
人们购买农业机械不仅用来从事自身的农业生产活动,还会当成道路运输设施从事跨区域的农业作业,甚至“一机多用”。有些人在使用农机设备时,甚至还出现了驾驶人不办证等现象,因农机驾驶员法律意识不足,安全观念较差,使得大量农机在购置后连登记入户和该有的年检都没有,加上无牌驾驶、无证驾驶和超载等多种违章违法现象,使得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和形势较为严峻。
1.2安全技术状况差
再通过对以往违法农机进行检查后发现,有些农民的农机都是改装后的成果,制作出来的农机设备工艺落后,有些甚至是用废旧的机动车改装而成。即使是合法生产的农业机械,其安全性能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是由于我国农机生产技术标准不够规范,农机的报废制度尚未建立等原因造成。超过年限还依旧使用的农机,更是加重了农机的安全隐患。
1.3监督管理力度低
随着我国有关农机安全管理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出台并实施后,生产和道路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初有成效,然而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如对乡村道路上的农机违法行为,并不能进行有效监控和事故隐患排查,农机田间工作的安全监管不足,农机安全监管部门的基础设施差、装备落后以及宣传经费短缺和宣传活动难以开展等。
2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2.1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的支持是一项工作开展和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鉴于我国现有农机安全法律现状和问题,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可以从2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快农机安全方面的管理和立法,至少制定出一部有关农机安全管理的法律和法规,促进农机安全管理的法制建设;另一方面制定配套的规章和制度,虽然在公安机关的交通管理部门,已经具有相对完善的配套法规,但在农机安全规制方面,配套法律却较为稀缺,因此,制定相关配套规章制度有利于加快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加上我国现有经济基础还较为薄弱,完善的农机报废制度有利于保证机械的良好状态,从而实现高品质的安全生产工作。
2.2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为了营造出良好的农机安全生产氛围,可以加强对于农民农机安全生产常识的宣传,让他们了解农机安全生产相关的常识,使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和生产中能够遵守安全规章,避免农机生产所造成的事故。然后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术和法律意识强的农机操作人员,并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培训和考核农机操作人员,让他们在农机工作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为农机安全生产做出更大贡献。
2.3完善安全监督机制
要想完善安全监督机制,可以从3点出发:
(1)加强和完善行政、立法和私法的控制,做到独立开展和配套管理,并在激励制度的配合下管理有关部门。
(2)实施全民参与机制,公开听证,让广大农机使用人员和公众都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加强农机使用人员和政府的关系,使决策和制定的规章更加科学化。
(3)给予大众传媒更多的自,从而挖掘出农机安全生产中的不合理现象。
3结论
农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它不仅是农村经济链条运行的重要保证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窗口,也是现代农业安全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是基于科学发展观战略和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因此,为了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的管理和建设,必须明确相关责任,不断提升农机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最终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现代安全管理;体系;以人为本
1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和运用,由于管理跟不上规模的扩大,对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安全特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致使生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火灾、爆炸、空难、化学品及核泄漏事故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和健康。事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给人类的心灵留下久久的创伤和难以抹去的阴影,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不稳定因素。事故的控制有“技术、管理、教育”三大对策措施,其中管理是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和手段。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事故是可以避免的,造成事故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指挥人员的盲目指挥、操作人员安全知识的匮乏、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造成的。在事故发生后,由于企业应对事故发生后果的能力不足,不能保障受害人的合理、合法权益,进而造成受害人与企业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的稳定。
2现代安全生产管理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更需要发展科学、合理、有效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现代安全管理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必由之路。一个具有现代技术的生产企业必然需要相适应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科学。目前,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是安全生产管理工程中最活跃、最前沿的研究和发展领域。它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有:安全管理哲学、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安全信息论、安全经济学、安全协调学、安全思维模式、事故预测与预防理论、事故突变理论、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模型学、安全法制管理、安全目标管理法、无隐患管理法、安全行为抽样技术、安全经济技术与方法、安全评价、安全行为科学、安全管理的微机应用、安全决策、事故判定技术、本质安全技术、危险分析方法、风险分析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系统危险分析、故障树分析、“PDCA”循环法、危险控制技术、安全文化建设等。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作用效果主要有注重效果,全面突出安全的重要性;安全管理以人为本;重视激励作用;把情感融入安全管理;把全员吸纳入安全管理;把安全管理贯穿到始终,实行全方位安全管理等特点。
3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中,目前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⑴安全认识不到位,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缺乏法律观念和意识,逃避承担法律义务和责任;安全意识谈薄,只顾生产经营不顾安全的现象还很严重。
⑵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安全管理手段落后。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贯彻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对“三违”大多以罚代管,忽视设备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忽视安全设施的建设,不重视制度的建设及贯彻落实,谈不上管理和责任落实。
⑶宏观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尽管政府已经建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但是人员、手段和机制尚未完全到位,特别是基层的面向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安全监督机制还没有形成,监督管理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安全、系统安全的观念还没有形成。安全监管部门的主要工作还停留在“两查一证”,即事故调查、安全检查和发许可证。工作方法还停留在开会、发文件、纸上谈兵和走马观花上。
⑷应对突发事故的预案和预案的实施有明显不足。还需通过宏观和微观的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社会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提高事故应急能力,确保企业职工生命和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确保社会生活的稳定。
4抓好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式方法,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员素质、设备和管理等基本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方能达到安全管理中的本质安全水平,根据经验,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⑴加强实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可通过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间接实践是通过理论、规范、标准的学习而获得管理知识。因此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认真学习来自于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与经验教训相结合的规章制度,实践别人的成功事例和做法。例如,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推行HSE、进行岗位隐患排查、搞好安全评价、采用ABC管理法、运用系统工程原理等。直接实践是要从事故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因为事故是人们违背客观规律受到的惩罚;是对各项工作进行的最公正检查;是强迫人们接受的最真实的科学实践。重视事故的调查处理,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做好事故的统计分析,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以此指导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安全管理水平。
⑵突出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必须落实和强化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在企业整个生产流程中每个环节、每个岗位都要高度重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要从生产环节和岗位的标准化抓起,在做好企业安全状况评估工作的基础上,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制定颁布各行业的安全质量标准规定,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各环节、各岗位的安全质量工作标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推动企业安全质量管理上等级、创水平。
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是搞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
⑷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使之充分发挥作用。各地区、各部门要以强化安全监管为手段,推动《安全生产法》的贯彻落实;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加强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加强超前防范。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监察人员,不仅要深入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认真查处追究事故责任,更重要的是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安全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企业内部也要建立科学的安全事故预防制度,主动排查安全隐患和问题。
⑸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加强对安全评价机构的监督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通过评估,对一个单位安全基础的现状和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以明确事故的重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实现超前控制,减少和消灭事故。
⑹强化现场监督检查,确保企业长治久安。现场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生产单位必须对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常抓不懈,通过严格实行24h不间断的安全生产调度和领导干部值班制度;严格副总以上领导“五个一”考核制度;强化中夜班的安全管理,严格中、夜巡检查制度;严格现场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安全执法检查力度等具体方式,全面完善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标准化形态。
⑺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⑻加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控制和降低事故危害后果。“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原则,然而无论预防工作如何周密,事故和灾害总是难以根本避免的。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的损失,应付紧急情况,就应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才能在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反应迅速、措施正确。要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从容地应付紧急情况,周密的应急计划、严密的应急组织、精干的应急队伍、灵敏的报警系统和完备的应急救援设施是控制和降低事故危害的最有效手段。
5结论
安全生产是政府和企业的头等大事,是实现人权的最有力体现。通过宏观和微观的诸多安全生产管理手段,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和现场安全检查,严格按有关规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及时查出隐患,认真进行整改,制定安全防范措施,保证安全生产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定应急救援体系,全面推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等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最终实现事故控制和减少损失的安全目标。总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如何进行才是最合理、最可靠的、值得管理者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陈宝智.从传统走向现代-论现代安全管理[J].现代职业安全.2001(2):20-21.
[2]罗云,程五一.现代安全管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6.
篇12
1.
个人卫生管理
1.1
个人健康规范
1.1.1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要求,企业必须保证所有工作人员每年一次由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进行工作;
1.1.2
每一位新加入员工必须在当地卫生免疫部门出具健康证,建立健康档案才能上岗。
1.1.3
凡是感染过或是接触过传染疾病的人员不得参加生产活动,如疟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有腹泻、呕吐症状的病症)结核病、化脓性渗出性皮肤病等。
1.1.4
生产区域或包材暂存区域发生工伤事故应立即向班组长或生产厂长汇报,特别是流血事故。任何伤口在车间都应该进行正确的包扎措施,避免带伤人员接触产品、水源及包材。
1.2
个人着装规范
1.2.1
所有进入车间员工必须穿戴车间统一配发的工作服(包括鞋、帽、头套、口罩等)按规定的程序更衣、洗手、消毒后进入车间。
1.2.2
车间生产工作服由公司统一定制,不得私自在工作服上添加装饰品;随时检查并更换破损衣物。
1.2.3
车间生产工作服由车间统一清洗消毒,不得私自带回家清洗。清洗时,洁净区工作服和一般工作区服装应分开清洗和分开存放。
1.2.4
生产时,工作服不得穿出生产区域,必须严格按照换装流程进行换装外出。
1.2.5
严格按照工作服穿戴标准进行着装,如:头套必须包裹头发、口罩盖住口鼻等。
1.2.6
直接接触物料的岗位在接触其他物品后必须进行消毒后方可正常;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佩戴无菌手套。
1.2.7
外来人员必须按照着装规定更换白色大褂和鞋帽,在入口处进行清洗消毒,由门岗监督员确认符合条件后方可进入。
1.2.8
车间员工工作期间不得佩戴饰品、手表、戒指、留长指甲、化妆等;长发束起,不佩戴假发等。
1.3
员工行为规范
1.3.1
每次进出车间都要严格按照车间进出程序进行更衣、洗手和消毒。
1.3.2
在车间内或者洁净区内严禁进行修指甲、抠耳朵等不卫生行为。
1.3.3
非车间人员要进入车间,一定要提醒穿戴完整、消毒完全后方可进入;私人物品不得带进车间。
1.3.4员工必须服从合理工作安排,尽职尽责作好本岗位工作,坚决反对故意刁难、疏忽或拒绝上级主管命令或工作分配。
1.3.5、现场人员在工作期间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生产现场禁止吃食物、吸烟、看小说、报刊、聊天、听MP3、嬉戏打闹,吵嘴打架,私自离岗,窜岗等行为,吸烟要到公司指定的地方或大门外。
1.3.6、作业时间谢绝探访及接听私人电话.禁止带小孩或厂外人士在生产车间玩耍或滥动设备、仪器,由此而造成的事故自行承担。
2.
车间环境卫生、清洁规范
2.1车间更衣室卫生管理制度
2.1.1更衣室的过道必须随时保证清洁,门岗人员至少每班清扫二次,下雨雪天应该增加清扫频率。
2.1.2更衣柜、消毒洗手台、鞋架、镜子等必须保持干净清洁,如果发现污垢门岗人员应立即进行处理。
2.1.3更衣柜表面,特别是上部不得有灰尘,更衣柜内必须干净、整洁、干燥。
(a)
更衣柜必须保持关闭状态,如柜锁损坏应立即上报维修,损坏时间不得持续两天。
(b)
更衣柜必须分配到人,贴上标签,如有变更车间负责人负责标签的更换。
(c)
更衣柜里不得有除更换用的衣服以外的其他东西。
2.1.4作业员工更衣柜的外清洁和管理人员、外来人员更衣柜的内清洁由门岗负责打扫,作业员工更衣柜的内清洁由使用人打扫。
2.1.5罚则:不按上述规定对更衣室进行清扫、清洁者,罚款20元/次。
2.2
消毒液、洗手液管理制度
2.2.1车间领取的消毒液和洗手液存放在带锁的柜子内,由班长或其指定人员负责配制和添加,并作好“生产车间清洗消毒记录”,现场巡检人员监督检查配制情况和消毒液浓度变化情况,品控部负责收集、整理、保存“生产车间清洗消毒记录”。
2.2.2手部消毒液浓度50ppm,鞋靴消毒液浓度为200ppm。
2.2.3罚则:不按上述规定配置、管理消毒液着,罚款20元/次。
2.3
食品加工作业员工更衣消毒规程
2.3.1
进车间
(a)
进入更衣室,将鞋脱下整齐地放在鞋架上,穿上胶鞋。
(b)
到各自更衣柜前更衣。先戴好工作帽、口罩(低清洁区不用戴口罩),然后穿上白色工作服(维修工、电工穿蓝色工作服),更衣后头发不得外露,口罩应盖住鼻孔。
(c)
更衣完毕后先用洗涤剂洗尽手上的污物,然后用清水冲洗,洗手后在消毒液中浸泡至少20秒钟,再用清水冲洗,最后将手放在烘干器下面烘干或用干手纸擦干。
(d)
洗手、消毒完毕后从专用的鞋靴消毒池中经过,对鞋靴进行消毒,员工不得跨越消毒池直接进入车间。
2.3.2出车间操作步骤
(a)
取下工作帽、口罩,脱掉工作服,挂在衣架上。
(b)
脱下胶鞋,放在鞋架上,穿上私人鞋子。
(c)
出车间。
2.3.3罚则:不按上述规定进行更衣、消毒者,每次处50元的罚款。
2.4
紫外线灯、灭蝇灯使用管理制度
2.4.1紫外线灯的电源开关必须醒目,并有明显的标识,防止因操作不当给人带来危害。
2.4.2紫外线灯、灭蝇灯使用由班长管理,作业场所有人时,禁止使用紫外线灯。
2.4.3紫外线灯在每天员工下班时或在上班前定时开灯30分钟,以保证杀灭作业场所的微生物。灭蝇灯可根据作业场所的苍蝇情况确定使用时间。
2.4.4罚则:
(a)
未按规定使用紫外线灯、灭蝇灯,罚款10元。
(b)
损坏紫外线灯、灭蝇灯者,照价赔偿并处罚款10元。
2.5.
车间内部卫生规范
2.5.1
车间出入口或工段出入口必须放置挡鼠板、灭蝇灯等设备,防止有害鼠、虫进入车间。灭蝇灯需要定时进行检查和清除蚊蝇,保证灭蝇灯干净。
2.5.2
随时保持车间下水道畅通,地面不得有积水。
2.5.3
生产前后所有工器具必须进行清洁、消毒,将设备与物料接触部位进行彻底清洗。
2.5.4
随时整理设备四周环境卫生,保证环境的整洁,无暴露尘土,破损处及时维修。
2.5.5
随时更换破损的车间顶灯或吊顶,定时进行卫生清洁。
2.5.6
所有原料、辅料、包材等不得与潮湿地面直接接触,避免放在有滴水、漏油等的地点。
2.5.7
生产过程中,不得进行切割、电焊等具有异物飞出的操作。
2.5.8
生产场所进行清洗过后,低洼处不能存水,设备表面、机械密封处不能存水。
2.5.9
生产区域地面、墙壁、管架、管道、楼梯等保持干净,无异味、色斑、积水、灰尘等。
2.5.10
所有清洁用具定置放置,不得乱堆乱放。
2.5.11
车间内使用加工设备应易清洗,不准使用黄铜制品及含铅、锌材料,严禁使用棉麻、竹木制品。
2.5.12
设备与食品有接触部件的油必须使用食用油或食品级油,具有死角的设备应易拆卸,并进行清洗消毒。
2.6.
与食品接触面的清洗消毒程序
2.6.1
加工设备的清洗消毒程序
2.6.1.1班前:
(1)
表面碎屑清理除去-------用酒精消毒;
(2)不宜接触水的设备:卫生清理------擦干------75%的酒精喷洒消毒;
2.6.1.2班后:
(1)可接触水的设备:关闭电源------用水刷洗(部分设备拆开清理)------75%的酒精喷洒消毒;
(2)不可接触水的设备:关闭电源------卫生清理------擦干------75%的酒精喷洒消毒;
2.6.2
工器具消毒间消毒程序
使用完毕的工器具:流动水冲洗------去除表面碎屑------75%的酒精喷洒消毒;
频率:循环使用时,每四小时清洗消毒一次,超过时间重新清理。
2.6.3
工作服清洗消毒
工作服必须进行编号,专人专用,专人清洗和发放。所有工人工作服禁止带出厂外清洗。一般清洁区与洁净区工装必须分开清洗。
流程:衣帽----清水清洗-----加洗衣粉在洗衣机中漂洗二次并脱水-----100PPm的消毒水浸泡约10分钟----流动水中漂洗,至无“氯”味----晾干或烘干衣帽----折叠整体----将装有洁净服的塑料袋放入专用的周转箱内,标明“已清洗”----洗衣工按不同洁净区将洗涤好的洁净服送至更衣室灭菌备用。
2.6.4
车间工作人员手部消毒程序:
清水洗手----洗手液洗手----烘干-----75%的酒精喷洒消毒。
2.7.
交叉污染控制
2.7.1
加工作业区分为与清洁作业区与一般清洁作业区,并予以标识。
2.7.2
不同清洁作业区的员工不得随便串岗,以免交叉污染;所有工器具不能交叉使用,加工工艺设计不能产生交叉污染。
2.7.3
明确人流、物流、水流、气流方向
2.7.4
人流----从搞清洁区到底清洁区
2.7.5
物流----从不造成交叉污染,可用时间、空间分隔
2.7.6
水流----从高清洁区到低清洁区
2.7.7气流----进气控制、正压排气
2.7.8
废水应直接流入废水池,专人管理,不定时疏通,防止污水污染食品。
2.7.9
车间各种水管,使用完毕后不能拖于地面上,应离地放置。
2.7.10.
原料、半成品、垃圾严格分开存放,防止原料及污染物与成品一起堆放,垃圾每班清理一次。
3、生产过程管理
3.1、生产管理
3.1.1生产过程执行的质量文件由品管部负责编写,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有关产品质量文件的编写,要参照国家、部、省相关技术标准,以及国内外同行最高标准。已经批准执行的质量文件是产品质量检验的基本依据。
3.1.2、生产厂长和各生产车间主管负责所有产品的生产组织、进度协调、质量监督工作。各小组主管是各工序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全小组的产品质量承担直接责任。生产厂长是整个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3.1.3、生产工序主要分为原料验收、前处理,清洗、消毒、切割和烘干工序。原料验收是指按工艺技术文件要求准备合格的、能正常生产的各种原材料,由供应部和车间收购管理负责。 其他工序全部由生产车间负责。
3.1.4、生产人员的所有生产作业必须按品管部制定的生产作业指导书程序进行。要严格按照工艺技术文件的技术要求,抓好产品质量。出现质量问题要追究当时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要将生产质量计入个人和部门考核。
3.1.5、各车间主管根据公司下达的生产计划按岗位和能力分配生产任务。生产人员在进行生产作业时,应认真填写《相应的记录表》。
3.1.6、各车间主管可以根据各生产小组任务完成的情况调整生产力量,各生产小组之间要加强沟通,保证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3.1.7、生产人员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质量要求进行生产作业,上第一道工序完成时应及时自检,自检合格向质检员申请工序完成检验,检验合格方可流入下道工序。车间严格按照生产计划排产,根据车间设备状况和人员,精心组织生产。生产质量工作分工不分家,各生产车间须完成车间日常生产任务,并保证质量。
3.2、质量管理
3.2.1、各车间应严格执行《工艺标准》和《程序文件》中关于“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的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协调工作。
3.2.2在工作前仔细阅读作业指导书,员工如违反作业规定,不论是故意或失职使公司受损失,应由当事人如数赔偿(管理人员因管理粗心也受连带处罚)。
3.2.3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工艺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产品生产工艺或操作方法。否则,造成工伤事故或产品质量问题,由操作人员自行承担。
3.2、4对关键过程按《程序文件》和相关的作业指导文件的规定严格控制,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要查明原因,及时排除,使质量始终处于稳定的受控状态。
3.2、5认真执行“三检”制度(自检、互检、专检),操作人员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要做到自检,检查合格后,方能转入下工序。
3.2.6车间要对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序。
3.2.7、严格划分“三品”(合格品、返工品、废品)隔离区,做到标识明显、数量准确、处理及时。
3.2.8、生产时如果遇到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等不符合规定,有权报告上级处理。如继续生产造成损失,后果将由车间各级负责人负责。
3.2.9、在生产过程中合格品、不合格品、次品必须分清楚,必须做上明显标志,不能混放。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节约用料,不得随意乱扔物料、工具,掉在地上的物料按照落地料处理办法进行处理,不得直接进入生产线。
3.2.10、加强现场管理,随时保证场地整洁、设备完好。每班对烘箱底部清理一次,确保干净卫生,防止发生二次污染,生产后的边角废物及公共垃圾须清理到指定位置,倒放在指定的垃圾处理点。
3.3、工艺管理
3.3.1、严格贯彻执行工艺规程,
对新工人和工种变动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
,
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操作。
3.3、2严格贯彻执行标准、工艺和工艺文件规定的工艺参数、技术要求认真执行,按规定进行检查,做好记录。
3.3.3、对原材料、半成品、进入车间后要进行自检,符合标准或有让步接收手续方可投产,否则不得投入生产。
3.3.4、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新材料应用必须进行试验、鉴定、审批后纳入有关技术、工艺文件方可用于生产。
3.3.5生产流程经确认后,任何人均不可随意更改,如在作业过程中发现有错误,应立即停止并通知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研讨,经同意并签字后更改。
3.3、6员工领取物料必须通过车间主任开具领物单到仓库处开具出库单,不得私自拿取物料。包装车间完工后要将所有多余物料退回仓库,不得遗留在车间工作区内。生产过程中各车间负责人将车间区域内的物品、物料有条不紊的摆放,并做好标识,不得混放。
4、设备管理
4.1设备维护
4.1.1使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坚持“预防为主”和“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的原则。及时消除设备突发故障,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4.1.2每年的12月下旬由设备负责人制定出下一年的年度检修计划,公司负责人审批后进行存档。
4.1.3、由生产厂长负责与其他相关部门提前沟通,以便各部门提前做好安排,保证设备检修的的顺利进行。
4.1.4、检修实施前一天,由设备负责人将检修所需备件、工具准备就绪。
4.1.5、检修完成后,每台设备的主修以及操作工要对该台设备做好跟踪,作好记录。
4.1.6、检修过程维修人员要注意安全、文明检修
严格执行维修现场管理规定。
4.2、设备清洗换油规定
4.2.1、对设备的加油部位,严格按其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加油、清洗或更换注油。
4.2.2、
按设备要求,选用正确的油(脂)品种,质量要符合相关要求。
4.2.3、所选油必须经过过滤方可加入部位。禁止乱用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油(脂)。
4.2.4、按设备标定的油位和数量,加足所选定的油(脂)。
4.2.5、对设备自动注油装置,要经常检查油位、油温、油压、注油量,发现不正常,应及时处理。
4.3、维修现场工作
4.3.1在维修工作之前,须同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及协调(时间、空间及其它等)。
4.3.2、在做维修及保养之前,首先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包括电、汽和高压部分;如有必要应派专人看护,并且挂上维修及检修标志。
4.3.3、生产中维修设备的有可能对产品造成污染的,必须对手和工具进行消毒,对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环节一定要谨慎对待。
4.3.4、维修、保养中应做到部件摆放有序,零件应放在固定容器内,工具摆放整齐,对操作台上的油污及时清理,在安装之前应对拆装的零部件清理干净并确认数量后方可装配,需要的部分必须、需要消毒的部分必须消毒。
4.3.5、安装完毕后,及时对现场进行清理,对零件、工具进行清点清洁,交付使用时对生产操作人员说明维修后设备情况及其注意事项,同时对所维修过的部位跟踪观察,确保无误后方可离开。
4.4设备管理的全过程
4.4.1、设备管理程序
4.4.1.1部门负责人负责本区域内设备管理的各项工作,日常维护和修理计划由维修工和电工执行。
4.4.1.2.在每年的大修和生产期间维修工和电工由一分厂进行管理,其他各部门设备的维修、维护同一分厂协调进行处理,生产结束后维修工和电工由拣选包装进行管理
4.4.1.3
班组长组织员工认真执行设备规程,做好清洁和一级保养工作,检查并做好记录。
4.4.4.4
督促班组员工合理使用生产设备,遵守操作规程,预防事故的发生,了解设备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设备组联系,及时维修
4.4.4.5
作好运行、保养、清洁交接班记录,认真如实填写各项记录。
4.4.2设备清洁保养
4.4.2.1设备管理员、车间主任、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全面熟悉设备的性能、结构,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认真执行设备保养规定,做到“三好”(用好、管好、修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4.4.2.2日常保养:每天开机前,操作人员检查设备清洁情况、是否达到清洁要求,避免对产品造成污染。
4.4.2.3开机时调试设备运转正常后才能投料生产,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及时维修,严禁带故障操作。
4.4.2.4每日生产结束后操作人员要对设备进行清洁(要做到无产品遗留
物、无油污、设备见本色)、、紧固易松螺丝,检查零件完整情况等工作并登记设备使用情况和清洁保养情况。
4.5设备故障的管理
4.5.1、设备故障是指设备正常使用过程中,由于疲劳、磨损、振动等原因造成的非正常停机。
4.5.2、
设备操作人员发现设备故障,及时报告修理人员排除故障,设备不得带病运行。
4.5.3
、维修人员在维修设备过程中应遵守设备检修规程。设备修理完毕,恢复正常运转后,填写设备检修保养记录表后方可离开。
4.5.4、设备维修人员员应做好设备保养、维修与检查的原始记录收集、整理工作,
做好设备故障分析,找出各类设备故障特点、故障部件、换件原因等。
4.5.5设备维修人员要对设备经常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要对设备经常出现故障的部位进行改进,减少设备因故障停转时间,保证车间生产的正常进行。
5、产品防护
5.1、生产车间负责生产加工过程中原料、半成品、辅料及包材的防护工作。
5.2、原辅料包装材料防护
5.2.1、运输辅料、包装材料所用的工具和车辆必须清洁,辅垫物、遮盖物应干净卫生。
5..2.2、辅料、包装材料暂存时应分类放置,一般应存放在托盘或架子上。
5.2.3、领取的辅料、包装材料每日填写领用使用记录表。
5.3、生产加工过程中产品防护
5.3.1、原料存放场地干净、卫生、遮阴,堆垛不易过高,堆垛之间留有通风道。
5.3.2、半成品、次品分开放置,防止物料之间的交叉污染。
5.3.3、
及时对设备、容器、工具进行清洗、消毒,防止机油、残留的清洁剂、消毒剂等对食品的污染。
5.3.4、搞好车间环境卫生,采取防尘、防鼠、防虫等措施,对生产设施及时进行维护保养,防止灰尘、脏水、屋顶上的脱落物、水珠及蚊蝇、虫鼠等对物料的污染。
5.3.5、产品转运过程中所用的容器、工具和车辆必须清洁,辅垫物、遮盖物应干净卫生,不能将食品与其他物品同车运输。
5.4、干燥半成品防护
5.4..1、生产的干燥半成品定量分级(一级、二级、落地料)装袋,装量误差范围±1%
5.4.2、每班生产的产品下班前及时入库,入库前发生鼠害、虫害由生产单位自行负责。
5.4.3、干燥半成品如需暂存时必须放置塑料托盘离地离墙进行防护。
5.4.4成品转运过程中所用的容器、工具和车辆必须清洁,辅垫物、遮盖物应干净卫生。
5.4.5成品贮存时应分类放置,一般应存放在托盘上;不得与有害、有毒、有异味或对产品产生不良影响的物品同库贮存。
篇13
一、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现代企业文明生产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日趋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说,安全生产管理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如何搞好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大家共同关心的大事。因此,正确理解与认识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薄弱
由于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水平的社会生产力决定了安全生产的低水平。经过多次改革,新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交替,目前尚未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率的、统一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缺少集中统一管理的安全生产监督执法队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没有真正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改革稳定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他们把发展经济与安全生产对立起来,缺乏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不讲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
(二)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
由于安全生产工作监督管理不到位,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条件、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资格及其安全责任、安全机构设置、安全设施设备管理、现场作业安全保障、交叉作业和承包租凭场所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重要问题没有基本的法律法规,许多经营单位特别是非国有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差,管理各种事故隐患和安全因素不能被及时有效的发现和消除,以致重大、特大事故频繁发生。
(三) 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
生产安全事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使从业人员及其亲属没有安全感,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国是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生命的安全高于一切。各级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如果连人民群众最根本的人生安全都不能得到有效地保证,那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便无从谈起。因此,保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各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 处理好安全和生产的关系
很多地方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把发展经济和提高经济效益列为首要任务,但是不能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不是把两者有机结合而是加以对立。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尤其是私营企业“要钱不要命”,为了赚钱不惜以牺牲从业人员的生命为代价,心存侥幸心理,减少甚至不进行安全生产投入,以降低短期成本,追求长期利润。而一旦发生重大、特大事故,除了人员死亡之外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其代价往往要等于或大于安全生产投入的成本,最终厂毁人亡,得不偿失。只要我们能够准确找出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政治高度出发,就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1.加强安全管理理念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防御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倡导正确的安全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强化第一责任职责,对每个作业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2.加强安全形势教育
加强对上级文件的学习,看清当前的安全形势,对身边的安全事故进行深刻的分析,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排查治理。
3.加强安全设施投入
加大安全生产设施的投入,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舍得投入,员工的安全也就得到可靠的保障。施工现场作业环境规范了,施工人员的作业行为规范了,材料消耗少了,返工少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4.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对新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经教育培训考试通过,且持证上岗。对在岗的施工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三级教育和各种特种作业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做到防患于未然;
5查找
把安全技术措施落到实处。对存在危险的施工作业,要有安全技术措施,针对不同的施工工艺,对员工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当我们真正做到这几条,何愁安全生产工作落不到实处。
二 、安全重在管理,管理重在现场,现场重在落实
生产活动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过程,作为生产活动主体的各类人员,由于受各类环境因素和自身条件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有各类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这就要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生产现场的班组长、跟班队长,要多督促、多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认真落实好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类检查人员要深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办公室听汇报。同时,加大对各级管理人员的考核力度,一级管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层层落实好岗位职责,使生产现场控制在有序、平稳的状态中。
(一) 发挥好理念先导作用
心态安全是安全生产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安全意识。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只有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是心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追求健康是人皆有之的基本需求,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观念问题,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如果上述错误观念不破除,正确的安全理念不树立,那么,安全生产的建设就永远是一座空中楼阁。
(二) 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
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位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根本性转变,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潜移默化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培养人的安全心态。
(三) 发挥好亲情感染作用。
从理论上讲,促使全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宣传教育。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适应了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内在需求,从主观上讲职工是愿意接受的
(四) 发挥好管理规范作用
职工安全素质的高低与安全管理者的方法是有直接联系的。过去,管理者抓“三违”更多依赖的是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不可否认,批评和罚款能使违章职工的思想受到触动,但仅仅通过经济手段控制“三违”现象是不现实的。为了增强管理效果,管理者应该在严格执行刚性制度的同时,注重柔性管理方法的使用。企业管理人员要发挥示范作用,要把保障员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此外,要为员工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地去工作。
(五) 落实制度“严”字当头
以人为本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作为基本出发点,看待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格对待每项下级汇报的安全隐患,大力排查各项安全环节,狠抓工作落实,严格从各个环节为突破口,以安全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