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移动支付调查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别再说女人爱网购 男人网上大额消费不手软
报告显示,54%的受访者每月网上消费金额超过1000元,并在逐年稳步增长。其中5000元以上大额消费,男性比例高于女性6个百分点。女性网上消费则集中在1000元以下。所以,别再说女人“买买买”了,男人花起钱来更是大手笔。
手机支付加速普及 半数
人的一半以上消费使用手机完成
如果您还没用过手机支付,那就out了!报告显示,82%的受访者曾使用手机完成付款(在商户现场支付或远程支付)。以手机支付在个人网上消费总额中的占比来衡量,51%的受访者手机支付交易占比超过一半。
从支付偏好看,20岁以下的年轻人热衷于手机钱包类客户端支付。同时,通过手机支付购买实物商品的受访者比例高达33%,但较XX年小幅下降。充值缴费等虚拟商品消费的这一比例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
射手座网上消费最会“败”摩羯座最常用手机支付
十二星座中,随性自由、不爱被约束的射手座当选网上消费最会“败”的星座,41%的射手座受访者月均网上消费超过XX元。
而大家印象中属于稳健踏实型的摩羯座出乎意料成为最爱尝新的星座。根据报告,摩羯座对手机支付的接受度最高,83%的受访者经常使用手机支付。手机支付金额占比最高则当属水瓶座,近20%的人手机支付占个人网上消费比例超过80%。
社交账号、木马病毒、钓鱼网站为欺诈主要手段
风险形势更加严峻,1/8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中遭遇过网络诈骗,比XX年上升6个百分点。其中,近50%的受访者通过社交账号被骗,其他诈骗手段还包括木马病毒、钓鱼网站、伪基站诈骗短信(仿冒10086等名义)。星座维度上,天生敏锐的天蝎座受骗比例最低,狮子座则相反,今后在财富收支和管理上需更加小心谨慎。
整体上看,网络欺诈发生损失的金额相对较低,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损失低于500元,但也有20%的人损失超过XX元。
多数人使用短信动态安全
验证 不同交易场景下安全需求差异化
篇2
互联网经济泡沫的破裂,IT热潮的迅速降温,由此导致曾经热闹非凡的电子商务热也遭人冷落。然而,就在电子商务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的时候,市场上却涌动着一股热流,一种全新的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正在不知不觉中兴起,而且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全球著名的市调公司Frost&Sullivan今年最新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移动电子商务在未来几年内将出现“质”的飞跃,预计2006年移动电子商务市值将达到250亿美元。届时,移动电子商务将占全球在线交易市场15%的份额。
Frost&Sullivan的报告还显示,未来的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不同领域:自动支付系统,包括自动售货机、停车场计时器、自动售票机等;半自动支付系统,包括商店的收银柜机、出租车计费器等;移动互联网接入支付系统,包括商业的WAP站点等;手机代替信用卡类支付以及私人之间账务结算。在以上这些支付形式当中,其中通过手机————互联网这种支付形式的占整个移动电子商务的39%,私人之间的P2P支付占34%。
分析人士认为,因特网、移动通信技术和其它技术的完美结合创造了移动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以其灵活、简单、方便的特点将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使普通的消费者在预定门票、支付费用、股票交易以及财务办理上受益。同时,移动电子商务的有关调查数据也显示,移动电子商务给移动运营商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篇3
如今手机再也不是单纯的通讯工具,如此多样化的无线应用在手机上“全面开花”,使小小的手机发展成为融交流沟通、信息获取、社交、游戏、电子商务、支付等各类互联网服务于一身的综合平台。对于手机网民来说,这个平台满足了他们多元化的工作、生活、学习的需要,提升了手机网民的使用黏性;而对于企业来说,产品、品牌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得到快速、广泛传播,营销作用巨大,商业价值无穷。
篇4
一、居民电费回收模式
按与信息技术结合程度以及目前普及程度,可以将电费回收模式划分为传统回收模式与新兴模式。
(一)传统的电费回收模式
1.电力营业厅收费。营业厅收费模式是电费回收传统模式的代表,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营业厅作为供电企业服务客户的窗口,在收取电费的同时还承担着对外展示企业形象、与客户面对面沟通的责任,因此,营业厅作为供电企业的专用营业场所,需要环境整洁、交通便利,城市区域内分布合理,营业厅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优质的服务、业务水平。然而,营业厅前期投资巨大,各类设施、人力资源占用量大,难以实现7×24小时服务,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由于以上因素,营业厅收费模式需要其他模式的补充。
2.走收模式。传统的走收模式可以为特殊群体和偏远、欠发达地区的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但是,走收需要增加供电企业人力成本支出,同时,走收模式中的资金安全和收费员人身安全难以保证,因此,走收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手段或特定区域收费的过渡手段。
3.银行代收费。银行代收费从早期的大客户电费托收发展成为目前电费回收的主要手段,与供电公司营业厅相比,银行网点分布范围更加广泛,拥有更全面的金融业务的管理经验、技术手段和安全保障体系,供电营业厅可以在银行网络上使自身业务得以延伸,另外银行ATM的自助缴费功能实现了7×24小时的缴费服务,进一步弥补了供电营业厅在收费时间上的缺陷。但是银行网点仍然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客户需求,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金融理财类业务的发展,银行网点的业务量骤然上升,银行排队成为普遍现象,银行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用电知识,客户缴费时产生疑问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对供电企业形象将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二)新兴电费回收模式
1.网上营业厅。网上营业厅是指供电企业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技术,通过企业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业务受理、业务咨询、投诉受理、缴费等业务,营造了虚拟空间的营业场所,使供电服务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上营业厅收费模块采用的主要技术是电子钱包技术,电子钱包是电子商务中用户常用的一种支付工具,尤其适用于小额购物,电子钱包将银行账户和客户端软件相结合,用户通过银行账户进行网上在线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模式和技术,网上营业厅收费被客户接受的程度还有待时间的考验,而安全和隐私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势必将影响着电费网上支付的发展和普及。
2.移动支付。移动支付是移动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支付可以简单定义为借助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通过手机短信、IVR、WAP等多种方式所进行的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商业交易活动。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内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连接了互联网与用户间“最后一公里的距离”,互联网的作用也因此被扩大到了更加广阔的物理空间。移动商务具有许多传统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所不具备的特有属性,同时也为电费支付提供了更加新颖、便捷和个性的实现方式。
除了以上主要支付方式以外,电费充值卡、商收费等也在电费回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兴电费回收模式与传统回收模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新兴电费回收模式拓展了电费回收的渠道和空间。
二、电费缴纳移动支付的几大优势
(一)技术基础
2009年1月7日国内3G牌照正式发放,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获得TD-SCDMA、WCDMA和CDMA2000牌照,由此,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各大通信运营商对网络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实现了高话务区域的立体覆盖及主要交通干线的无缝覆盖,3G标准下,移动网络能够满足中高速的数据传输业务需求。移动商务由此拥有了强大的技术后盾,其中的移动支付更能得益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得到逐步的完善。电费缴纳作为移动支付的典型应用之一,在强大技术基础的支撑下,势必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用户群基础
近几年来手机用户普及迅速,据统计,2004年我国手机用户总数达到3.34亿,约占中国人口的1/4,截止到2006年5月,中国手机普及率已超过30%,用户数达到4.21亿,虽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手机用户增长幅度将逐渐放缓,但是仍将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市场前景依然看好。根据市场研究组织IEMR的报告数据,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将达到7.38亿。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手机给予人们沟通便利的同时,用户对手机功能有了更多的期望,移动商务较传统的商务模式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具时效性的服务。传统的电费支付模式受到时间、空间等条件的制约,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电费移动支付将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逐步培养而得到迅速普及。
(三)移动支付优势基础
采用移动支付,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可以方便的完成整个交易,用户无需亲临业务现场,可以减少往返的交通时间和不必要的等待时间,也节约了交易成本。移动支付灵活便捷,如果某项支付达到普及,交易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如果电费的移动支付结算简便可靠,供电企业也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甚至减少人员和运营场地的投入,将资源更多的投入到价值的再创造中,从而意味着效率和收益的提高。
移动支付在小额支付上更能发挥优势,小额支付主要指100元以下的支付。这主要是因为首先相对电子网络购物来说,手机存储显示能力以及电池续航能力有限,不能进行长时间大信息量交互,移动支付更适用于交易频繁发生的、商家产品或服务明确的、交易程序简明的支付活动;再者,移动支付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安全性还未受到广泛认可,因此,小额支付优势更加明显。“手机钱包”是目前发展较为迅速的移动支付业务。“手机钱包”主要有两方面实现途径:一是把银行卡联网系统与运营商的移动通信网络相连接,以银行卡账号为支付账号,以手机号码为支付标识,把用户的银行卡账号和手机号码进行绑定,通过手机短消息、IVR、WAP、JAVA、WEB等通信接入手段,以银行卡支付;二是建立手机钱包中支付账号,与移动BOSS系统的话费绑定,以话费来实现用户支付的需求。由于绝大多数国家的金融管制政策都比较严格,对非金融机构经营金融类业务有着严格的控制,为避免与国家金融、税务政策相抵触所以“手机钱包”第二种实现途径应用范围很窄,目前就我国来说,主要局限于运营商与门户网站联合推出的短信、点歌等服务以及与福利机构联合推出的募捐等服务。
普通居民用电费用正好符合移动小额支付条件的要求,它要求频繁的有时间限制的交易,数额不大,提品的商家是信誉良好的供电公司,所以电费移动支付具备发展的先天条件。结合网络调查报告,这一点也被充分证实。北京信索咨询公司在2008年对移动支付市场情况的调查问卷中,问及到受访者“什么场合下使用移动支付会带来方便”,按照提及率,排在前四位的是网上购物、公交车乘车费、购买公园/电影等门票、公共事业缴费(如水电费)。另外,移动网络覆盖远远大于传统电费缴纳网络的覆盖,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山区等交通不便、人员分散的地区,移动电费支付在方便客户和节约供电企业成本方便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由此,电费移动支付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合作共赢基础
随着通信市场竞争的加剧,手机用户ARPU值逐步呈下降趋势,各大运营商都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移动支付摆脱了现金支付的束缚,是继信用卡之后的又一种消费方式的革命,也将是移动运营商为消费者提供的重要增值服务之一,在新技术和新的商业运作下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鉴于目前消费者普遍存在的对移动支付安全性的疑虑,消费者对业务提供者的信誉有较高的要求,供电企业资金雄厚,发展稳健,移动运营商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双方具备共赢合作的基础,同时移动网络技术的渗透也使这种合作走向必然。
三、结语
手机支付是电费在3G时代高效的支付手段之一,这一新业务的推广和普及能够是价值链上的各方受益。对供电企业来说,高效的支付手段节省电费回收环节的运营成本,提高资金回收效率,节约企业资源,提升客户满意度。
参考文献
篇5
篇6
移动支付对于国人已不是一个新概念了,早在2000年初便得到移动运营商的大力推广。但当时技术、政策、商业模式都处在萌芽阶段,并没有条件投入大规模商用,只是尝试性的测试,小范围内试运行,且也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几年过去了,国内的移动支付依然是不温不火地发展。而欧美,特别是日韩的移动支付已发展地如火如荼。移动支付是否能推广关键在消费者手里。因此研究消费者如何评价这几年的国内移动支付技术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很重要。
1潜在的巨大国内市场
1.1巨大的手机用户群体
GSM协会于2008年4月16日在网上的最新调查报告称,全球已有超过30亿的手机用户数量。
GSM协会指出全球最大的GSM市场在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己达5亿9000万,并且每月增加700多万新用户,对这第3个10亿的贡献为14%,毫无疑问2008年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必将突破6亿。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1.2巨大的银行卡持有量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地方金融十一次论坛上,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介绍,到2007年9月底,中国银行卡发卡量超过13亿张,发卡机构达到183家。可见银行卡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而手机与银行卡合二为一也成为一个大趋势。
2引进计划行为理论剖析移动支付遇到的瓶颈
2.1计划行为理论(TPB)
根据TPB理论,人的行为模式受到3项内在因素影响:
(1)个人行为态度:个人对自己行为可能出现的结果的一种看法和观点。
(2)主观规范:对他人的标准化行为模式的主观性感知。
(3)知觉行为控制:对于促进或阻碍行为效果的相关因素的认知。计划行为理论模式图如图1所示。
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决定行为意向的3个主要变量,态度越积极、重要他人支持越大、知觉行为控制越强,行为意向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2.2建立移动支付TPB模型
计划行为理论是从信息加工的理论、以期望价值理论为出发点解释个体行为一般决策过程的理论。由于移动支付是一种个体理性行为,它不但受到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与外界的客观环境等条件相关。所以本论文根据TPB理论,从个人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来分析影响移动支付的行为,如图2所示。
2.2.1影响移动支付的内部因素分析
TPB认为个人的行为意向是预测行为的最佳变量。在实际控制条件充分的情况下,行为意向直接决定行为。对于移动支付而言,个人想要使用移动支付的意向越强,代表他越可能从事该行为。
(1)移动支付的态度倾向
个人进行移动支付的态度倾向是个体对执行该特定行为喜爱或不喜爱程度的评估。例如,用户在面对新的支付方式时,首先要先主观判断要不要更换手机,安全性如何,支付程序是否复杂,若不使用以后消费是否会不方便。这就涉及到移动支付中消费者比较关心的安全问题和成本问题。
安全是制约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因素。资金安全永远是银行考虑的第一要素,也是影响消费者体验的首要障碍。目前,我国手机支付实现技术主要有基于短信、WAP、BREW等技术,由技术原因造成的数据传输中的加密性和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不够,使得支付面临安全隐患。手机由于携带的随身性,其丢失和损坏造成个人信息泄密的概率较高,这也是手机支付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ForresterResearch调查公司做过一份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认为信用卡安全是最大的问题。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手机支付的成本过高,支付程序繁琐。这也是消费者比较关心的一方面。成本包括直接交易成本和使用支付服务的固定成本,还有技术上基础设施的成本(例如用户可能需要购买新的移动电话)。而新的支付系统需要新的硬件设备来支持这是必需的。
支付程序繁琐一方面是由移动支付的产业链分工不明确,产业链效率低造成的。手机支付是个复杂的产业链,涉及银行、信用卡组织、移动运营商、手机终端厂商、手机支付平台提供商、商业机构、内容和服务提供商、用户等多个环节,需要各个环节的联合启动推进产业发展。从而造成产业链协作效率低下。无论对于运营商还是银行来讲,做手机支付都需要重新对自有的网络进行技术改造,并提供相应的额外服务。而对于银联来讲,受制于自身的体制限制,业务创新和市场反应能力也相对较差。
(2)移动支付的主观规范
移动支付的主观规范是指个体在决策是否使用该服务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它反映的是重要他人或团体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
移动支付的一方:年轻人喜欢追求时尚,易于接受新事物,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移动运营商应该注重推广用户体验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
移动支付的另一方:商家。如果商家不支持移动支付方式,当客户要求使用移动支付时,商家也会面对社会压力和需求压力。
(3)移动支付的知觉行为控制
移动支付的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个体感知到执行移动支付难易程度,它反映的是个体对促进或阻碍执行行为因素的知觉。个人认为自己承担起移动支付带来的成本压力,或者是移动支付的资源或机会越多时,则他对执行该行为的控制知觉越强。移动支付的资源是指移动支付工具越来越电子化和移动化。移动电话、网络、信息技术通常会加速移动支付的发展。使用移动支付的机会有很多,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坐公交车刷卡,在商场买东西刷信用卡等。越来越多的场合都会用到移动支付。而此时消费者就会比较容易接受移动支付。
2.2.2影响移动支付的外部因素分析
影响移动支付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人自身的因素和政策环境的因素。本节以TPB理论的外部变量为基础,来分析影响移动支付的主要外部因素。具体包括:
(1)用户年龄:据中国信息产业部于2008年1月28日的最新统计显示,截止2007年末,中国手机普及率已达41.6%。而据“2007中国首届城市移动信息化创新论坛”上公布的数据,目前我过城市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3%。而在年轻人当中这一数据更高。所以移动支付的用户群还是集中在20—30岁之间的年轻人,他们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2)受教育程度:由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调查报告称,受教育时间越长的人,获得就业和高薪的可能性越大脚。而这也直接关系到他们接受和使用移动支付的程度。
(3)使用手机或网络的技巧: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多功能手机,包括听音乐,手机上网,拍照等。而老年人只局限在打电话或发短信等简单的功能。
(4)政策环境因素: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够健全。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信用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信用作为一个文化问题,它的培养是需要一个很长周期的,需要一个真正完善和深入人心的漫长过程。根据调查显示,国内的手机用户中有超过90%的曾经收到过欺诈短信,更有半数以上的用户对通过手机进行支付的安全性抱有怀疑态度。
3移动支付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根据以上的分析,一下就手机终端的改造,支付的安全问题,支付的程序方面提出3个解决方案:
3.1手机终端的低成本改造方案
移动运营商和手机厂商定制合作是日本手机市场的通行法则。这一模式目前已相继被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运营商所借鉴。目前,主要的移动设备制造商,诺基亚、索尼一爱立信、西门子、摩托罗拉等提出了各自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同时移动支付应用也对移动终端提出了特殊的功能要求。图3就提出了一种移动支付手机终端改造方案。
RF_ID(radi0frequencyidentiifcation)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可以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此技术已上公交卡业务上广泛应用。
在手机主板上嵌入RFID模块,只需对手机做些小的改动,就可以实现此功能。IC卡嵌在手机背壳上,IC卡是独立的,该卡既可以接受RFID读写模块的操作,又可以接受商户终端的操作。RFID读写模块主要作用是修改IC卡上的金额,比如用户消费或充值时。IC卡的独立性保证了Ic卡发行方的利益和积极性。
3.2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安全问题是最大的隐患之一。安全包括数据的完整性、用户身份的认证、验证、数据的保密性、交易的不可抵赖性。具体讲就是消费者认为,数据从手机向销售点读卡机传送过程中,无论其传递途径是移动网络、红外线技术或是蓝牙这类无线网络,都有极大的可能被拦截“。此外,手机被盗或丢失同样也带来安全隐患。我们就其中一个重要的交易环节来说明。手机支付过程如图4所示。
此交易过程有几个关键点:敏感数据从手机向读卡机传送,携带银行账号及支付密码的数据向银行或第三方传送及其返回过程都存在着安全隐患。
解决方案:要制定更高的技术安全规范。我们可以借鉴韩国SK电信公司的MONET业务方案,当使用支付业务时,设置个人认证号码(PIN)、账户密码和保安卡等,采用三重安全防卫。保安卡的功能类似副卡,一旦手机丢失或被盗就可以使用副卡。而当用户输入密码时,若超过规定次数,就自动锁住,避免用户手机丢失时他人的恶意盗用。
3.3成本、过程繁琐问题及解决方案
造成支付繁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支付产业链涉及众多角色。用户使用支付业务时要通过各方验证,输入各种验证信息,这导致了支付过程的繁杂和效率低下。本论文提出了一种优化的手机支付应用模式。如图5所示。
此种模式是采用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对银行而言,其机会与挑战就在于将其现有的服务连接到移动装置上去。银行拥有以现金、信用卡及支票为基础的支付系统,并在重要的相关服务中占据着垄断性地位。而在中国移动运营商是不可能绕开银行系统而自立门户,主管用户账户的鉴定、清算等敏感业务的。
目前在日韩用卡支付已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移动购物等日益成为流行的消费及购物方式,这导致了传统的银行业务不足以满足消费者对消费自由度、便利以及节约时间的需求。国内的银行应有危机意识,要重视消费者的需求。
篇7
关于用户关注的央行新规是否对支付宝和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账户转账业务有影响,第三方支付机构均表示影响甚微。
安全放心支付
2016年,第三方支付迈入监管元年。一系列监管及自律政策密集出台。随着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支付机构所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重。与此同时,网络支付时,安全性仍是移动支付用户最看重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手机支付、快捷支付等现代网络支付方式兴起,骗子们也开始更多利用新的支付方式进行诈骗。如红包诈骗、AA红包诈骗、虚假公众账号诈骗,投票、点赞诈骗,扫码关注诈骗、虚假微商诈骗等。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近一年,国内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
据《2015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近九成遭受网络欺诈的消费者未获得有效赔偿,在遭遇网络支付欺诈并产生损失的调查中,网络支付欺诈追损难度较高,损失全额或部分追回的仅4%,绝大多数是消费者自行承担全部欺诈损失,这一比例高达88%。
“移动支付安全应成为支付产品客户体验中首要考虑的因素。”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总经理袁晓寒认为,从短期来看,消费者账户信息安全保护、移动终端环境安全、网上商户入网管理、网络账户实名制等方面仍需产业相关方持续关注,从支付产品看,未来的创新或将更多考虑安全因素,让消费者真正可以放心支付。
目前,不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针对手机支付都作出“全额赔付”的承诺,并推出了账户保险。但对于用户而言,第三方支付提供商能否不断升级技术,提供更具安全感的产品体验,消费者出现资金损失,平台是否能快速响应,是对电子支付工具的首要要求。
支付机构力挺
此次《通知》的目的在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和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加强账户实名制和转账管理、建立黑名单制度、加强可疑交易监测等多措并举,能够有效地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通知》指出,除向本人同行账户转账外,银行为个人办理非柜面转账业务,单日累计金额超过5万元的,应当采用数字证书或者电子签名等安全可靠的支付指令验证方式。单位、个人银行账户非柜面转账单日累计金额分别超过100万元、30万元的,银行应当进行大额交易提醒,单位、个人确认后方可转账。
业内分析,从细则来看,央行仍旧给支付机构留下了自主操作的余地。首先,虽然限额,但是没有支出具体限额,这意味着,支付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风控水平和能力自行和银行协商转账限额和笔数。对某些大平台而言,几乎没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对用户来说,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设置转账限额和笔数,只要在约定限额内,支付金额并不受影响。对支付机构来说,支付机构本身也有账户实名制的要求,多数管理规范的支付机构已对身份证件、手机号码和账户的唯一性做出了要求。更重要的是,第三方支付机构余额的限制也避免了因为支付机构的技术问题造成账户内金额的大额损失。
《通知》出台后,腾讯、支付宝、网付通、易宝支付等多家支付机构纷纷表态,坚决支持并全力配合近日央行发起的针对电信诈骗的联合打击行动。腾讯方面表示,已建立起从支付前期危机预警与识别、到支付交易全程的风险监控以及事后支付风险应急处理的强有力的流程管理,单笔支付可识别超过2000种风险,资金损失率低于百万分之一。
蚂蚁金服方面表示,公司及旗下支付宝持续投入研发并运用各种安全技术,完善账户实名制,全力保障用户交易安全,对包括电信诈骗在内的各种欺诈行为持续予以打击,取得了一定成效。针对电信诈骗的联合打击行动,蚂蚁金服也表示坚决支持并全力配合。
易宝支付对于转账额度也做出解读称,《通知》没有对转账次数做出限制,实际转账笔数是由支付机构和客户自行约定,不会影响正常支付业务。
此外,腾讯还表示正在整合安全产业链,与行业上的各合作伙伴联合打击网络违法违规行为,共建互联网安全生态。有业内人士称,此次出台的《通知》,很多细节的规定更显具体,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客户体验,短期制约业务发展,但长期看将有助于行业的规范发展。
携手净化环境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技术驱动社会变革的年代,面对电信诈骗等屡打不掉的毒瘤,互联网公司应该通过技术能力,承担起政府助手的角色,共建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近期,国内互联网巨头阿里、腾讯、百度纷纷出手,参与治理“伪基站”,这为抑制电信诈骗的继续滋长提供了技术保障:利用大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并通过溯源技术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定位,以实现现场抓捕。
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与公安部刑侦局联合开发的“伪基站实时监控平台”,不仅能动态监控所有伪基站短信、链接,便于溯源分析、全面打击,还能实时跟踪和定位各类伪基站设备,便于警方实施抓捕。据悉,通过“伪基站实时监控平台”,腾讯在上海等地协助公安机关抓获了一批电信诈骗的犯罪嫌疑人。
篇8
在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支付清算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讲话中表示:“央行支持三大电信运营商参与移动支付业务,丰富和发展我国的移动支付市场,推动移动产业做强做大。”为此,刘士余认为接下来要尽快创新移动支付的模式构架,整合各方的资源和诉求实现共赢发展。
1 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的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消费的快捷性和方便性排在首位,在此背景下,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正在悄然兴起。中国移动支付业务进入快速上升通道,移动支付市场前景光明。有数据显示,我国2011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额达到742亿元,移动支付用户达1.87亿,而到2014年,市场交易总额将达到3850亿元,用户达到3.87亿。
数据是最有力的佐证。日前由中国互联网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移动支付已经成为2012年中国网民最期待的支付方式,有28.3%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在2012年使用手机近端刷卡支付。易观国际(微博)的统计证实了这一点--2011年我国移动支付用户数已经达到1.87亿,与2010年相比增长26.4%。来看看支付机构提供的相关数据。支付宝数据表明,每天使用支付宝客户端进行支付的用户已经是去年同期的6倍,并且以每天激活6万用户的速度激增。”
移动电子商务与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兴起,在消费领域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潮。眼下,手机淘宝、手机网购逐渐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包括手机银行、手机支付、手机一卡通以及移动互联网支付在内的形式各异的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商业银行对移动支付的支持,也是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一个契机。中国银行业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移动支付化、网络化和全能一体化。中国银行业需要加快转型来适应这种趋势。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更是压缩了银行的利润空间,商业银行改革转型也刻不容缓。
移动支付是一片广阔蓝海,对于中小银行尤为重要移动支付的开展将会撬动银行卡、支付结算等业务的再次增长,为银行业带来巨大的手续费收入。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有助于弥补其营业网点少、大客户稀缺的缺陷,提升其竞争力,因此中小银行更应把握好发展机遇,积极布局产业链条。移动支付产业中,商业银行霸主地位难以撼动移动支付产业有多种可能的商业模式,无论哪种模式,银行业都将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银行是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参与者,同时银行对移动支付应用和安全性的控制力最强。在支付领域,商业银行可能会面临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竞争,也许会改变现有的产业格局,但同时也会促使银行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
2 移动支付发展的障碍
目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移动支付面临许都问题如:安全、技术、终端以及法律规范等诸多问题都需要解决。移动支付作为电子商务市场重要保障,也同样面临很多障碍。
2.1 行业标准与规范问题。移动支付的标准制定一直是电子商务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移动支付的成长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无规矩不成方圆”,移动支付行业标准和规范的缺失,严重阻碍整个电子商务良性发展的进程。工信部的《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明确指出,要推动近距离通信(NFC)、机器到机器(M2M)等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应用,面向不同的行业应用,协调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同时,重点推动移动支付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普及,推动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和各应用领域的相关主体加强合作,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和社会化协作机制创新。
在行业标准制定的层面,从国际标准上,按照人民银行的要求银联已经参加了这个组的工作,负责研究制定移动支付国际标准的ISO12812,这个标准也是与我国银联主导推动的13.56MHz技术是一致的。国家标准,在工信部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承担的移动支付国家标准的编制任务,目前也已经完成了公开的征求意见,形成了标准送审稿,也有望在2013年,这也明确了银联采用13.56MHz。
2.2 移动支付技术瓶颈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移动支付技术前后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初期是将手机短信与后台账户捆绑在一起的支付模式。”初期:是将用户的手机号与后台中用户的支付资金账号进行捆绑,从而来完成支付过程。这种支付方式使用实现容易成本低,但是存在安全性欠缺、操作过程繁琐复杂及即时支付率低等问题。
在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移动支付技术前后经历了几次换代,正在走向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模式。目前已经有近场数据交换(NFC)、SIMpass以及RFSIM等三种比较成熟的技术,近场数据交换(NFC)和SIMpass使用13.56MHz频率,该频率和协议已经广泛地在交通、金融等多个行业应用,是世界公认的标准,在我国北京和上海的一些大型超市中已经实现NFC 技术。近场数据交换(NFC)经常能够在一些媒体杂志、电视广告语上被提及,而且当前一些诸如三星GALAXY Note Ⅱ、HTC One X、诺基亚Lumia 920等高端产品上也都已经搭载了NFC技术。
NFC具有工作稳定、支持主/被动通信模式、支持点对点通信、支持高加密、高安全性、产业链完整等特点,但是用户需更换手机,推广成本高。RFSIM更容易让运营商控制产业链,且用户使用门槛低,但是采用2.4GHz通信频率,推广的难度会较大。
2.3 支付安全。移动支付发展取决于移动平台的安全性。在线支付本身的安全问题由于其开放性就很多,如身份认证等,在手机终端进行的移动支付则具有着更大风险。移动终端性能的不稳定、应用软件与手机平台的兼容性,再加上大量的手机病毒的侵袭,都让移动支付过程障碍重重。
安全技术是影响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因素,安全包括很多环节,比如云存储安全、传输安全、身份认证安全等。从目前来看,加密问题和即时性问题是手机支付普及的主要障碍,虽然3G功能的手机支付时,能够采用移动网络的加密技术,并不能很有效的保证安全。如果引入短信确认实现手机支付的双重确认方式,又会因为短信的中继问题,有可能造成短信不能及时到达,影响支付的流程。身份识别的缺乏是限制移动支付应用的另一个原因。当手机仅仅当作通话工具时,密码保护并不是很重要。但作为支付工具时,移动信息化提高了手机等手持终端的重要程度,设备丢失、密码被攻破、病毒发作等问题都会造成重大损失。信用体系的缺失是限制移动信息化应用的第三大原因。在手机支付中,一些小额支付可以捆绑在手机话费中,但手机话费透支、恶意拖欠十分常见,信用意识以及体系的不完善,也制约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
最近几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取得了质的飞跃,通过市场和用户的反馈来看,中国的移动支付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篇9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日益普及,4G网络全面覆盖,NFC通信技术逐步成熟,移动金融降低服务成本、随时随地提供便捷金融服务、不断提高客户黏性等优势凸显,触角已延伸至社会生产的每一个角落。据央行的《2016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中数据显示,2016年第二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323.22亿笔,金额570.95万亿元。其中,移动支付业务61.37亿笔,金额29.3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8.46%和10.20%。移动支付占电子支付比例由2015年的13.15%提升至18.99%,继续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
(二)移动智能终端用户快速增长,移动金融服务需求巨大
移动智能终端,尤其是智能手机终端,作为移动金融服务的必要载体,它的普及率是促进移动金融服务发展的直接因素。据TalkingData《2015年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中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我国移动智能终端用户规模达12.8亿,较2014年增长20.75%。据CNNIC第三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占网民总数的92.4%,较2015年底提升2.3个百分点。网民手机上网使用率为92.5%,较2015年底提高2.4个百分点。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达1.73亿人,占比24.5%。手机在上网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除传统游戏类、即时通信类应用外,用户对医疗、教育、民生缴费、金融理财等新兴领域的应用需求更为明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应用正在移动端迅速普及。
(三)移动金融规模不断扩张,移动支付尤为显著
移动金融凭借不受地域时空限制、兼容性好、操作便捷等突出优势,多方位满足了用户需求。其中,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增长尤为显著。2016年天猫“双11”交易额1207亿元,其中,移动支付交易额990亿元,是2015年的1.6倍,占总交易额82%,比2015年提高约14个百分点。据艾瑞咨询研究数据显示,2015年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11.87万亿元,同比增长46.91%;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9.31万亿元,同比增长55.43%。无论是从交易规模还是增长速度上,移动金融业务已呈现出高增长态势,基于移动终端、以客户为中心的移动金融将成为未来金融服务模式的新趋势。
二、我国移动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移动金融服务发展萃非烤,在为银行机构提供新的业务增长点及满足客户便捷性需求的同时,也在监管制度、风险管控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移动金融相关监管制度有待完善
移动金融巨大的发展潜力使得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电信运营商等市场主体积极行动,利用自身运营优势和技术优势,加大创新力度,以抢占先机,但参差不齐的技术水平、信用体系等都给监管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中国人民银行于2012年12月正式《中国金融移动支付技术标准》,但至今尚未形成明确的监管框架和体系,易出现监管盲区;目前,我国出台的适用于移动金融领域的监管制度主要有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10月的《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2010年6月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及2013年7月的《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等,但上述规定对办理移动金融业务的准入条件、业务标准等未作出具体规定,相关监管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用户对于移动金融服务安全性接受度有待提高
移动金融继承了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特点,同时,也相继产生了新型的风险隐患。中国银联的《2015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中指出,近90%的受访者认为手机支付必须具备一定的支付验证环节,表明安全性在绝大多数持卡人看来是手机支付的第一关注要素。而1/8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中遭遇过网络诈骗,比2014年上升6个百分点。其中,近50%的受访者通过社交账号被骗,其他诈骗手段还包括木马病毒、钓鱼网站、伪基站诈骗短信(仿冒10086等名义),风险形势更加严峻。因此,用户对移动金融服务安全性接受度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想要发展移动金融服务,就必须对从技术风险、软硬件环境、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安全有效地管控。
(三)移动金融服务区域发展不均衡
农村地区居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移动金融意识淡薄,受传统消费模式影响,对新兴的移动金融服务认同和接受度有限,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金融机构网点较少,移动通信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居民对移动金融的了解也较少。据CNNIC第三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6.9%,规模为1.91亿;城镇网民占比73.1%,规模为5.19亿。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保持稳定,截至2016年6月为31.7%。但是,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农村地区35.6个百分点,城乡差距仍然较大,“不会上网”和“不愿上网”仍是农村人口上网的主要障碍。这就导致了移动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低,推广明显不足。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立法监管,完善移动金融管理相关制度
首先,建议国家从移动金融整体产业链的角度,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各监管主体的监管职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细化准入标准、监管政策和业务规范,出台行业相关配套政策及技术标准等,建立一整套完善、合理的监管体系;其次,商业银行等参与主体应不断完善移动金融业务流程,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加强安全防范体制建设,规避业务风险;再次,针对移动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要在技术选用、行业标准、开发流程、人员管控、验收测试等方面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实现全方位业务监管和风险管控。
(二)依靠新型技术手段,提高移动金融服务安全可靠性
篇10
目前,电子商务已经发展到很成熟的地步,它给人们的消费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其支付环节的滞涨使其难以满足现代生活的方便快捷要求。移动电子商务弥补了这一缺憾,以其快捷方便、无所不在的特点,成为一种新的商务趋势。据知名分析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报告称,未来几年,全世界手机支付替代现金或者信用卡/借记卡支付手段的速度将快速增长,预计到2011年,将有360亿美元的交易通过移动非接触式方式进行支付。而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手机用户国,手机支付的各种条件也正逐渐成熟。
移动支付,通俗地讲,它是以手机、PDA、移动PC等移动设备为工具,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交易的一种现代化手段。利用移动支付的灵活便捷,交易成本低的特点和3A(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及任何方式)优势,方便用户进行一般交易和小额支付,同时具有时尚性,得到了许多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蕴含着极大的商机。但是对于移动支付这种新兴的支付方式,我国并未得到大规模的发展和应用,这其中不仅有技术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原因,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表现得更加复杂和微妙,直接影响移动电子商务的经营效果和发展空间。
本文首先从消费心理出发,深入探讨移动支付中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对制约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心理障碍进行分析,最后对如何消除这些心理障碍以促进中国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解决途径。
二、消费心理剖析
随着市场由以往针对产品的创新,转到针对消费者的创新,消费者主导的时代已经来临,面对更为丰富的商品和服务的选择,消费者心理与以往相比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些特点和趋势在电子商务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对于惜时如金的现代人来说,在选择特定的消费方式进行消费活动时,支付过程中的即时、便利、随手显得更为重要。传统的支付过程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小时,再加上往返路途的时间,消耗了消费者大量的时间、精力,而移动支付方式弥补了这个缺陷。消费者选择移动支付,利用它方便快捷、随时随地支付,不受经营时间、地理位置的限制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消费效率,也就是提高了消费者的消费效用,对消费行为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消费者在选择特定消费方式过程中会比较新的支付方式能否比传统支付方式带来更大的效用,同时也在预期选择了该方式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和风险,权衡利弊后最终决定使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处在社会这一复杂环境下,消费者本身与其他消费者之间相互影响,尤其是对处在发展初期的新事物,大家都是持观望态度,谁都不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旦看到别人从中获益,立刻随波逐流投入到此行列中来。可见,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对整个社会环境、消费群体、消费态势、商品因素、购物环境、营销沟通都产生很大的影响。
消费品市场发展到今天,消费者都能够以个人心愿去挑选和购买丰富的商品或服务,他们往往富于想象力、渴望变化、喜欢创新、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技术敏感,对于独特的购物环境和与传统交易过程中截然不同的购买方式会引起消费者的好奇、超脱和个人情感变化,呈现追求时尚和个性化的消费趋势。另外,在物质消费满足的条件下,现代消费者更加注重精神的愉悦、个性的实现、情感的满足等高层次的需要,希望在购物中能随时随地,随便看、随便选,保持心理状态的轻松和满足。
三、制约移动支付发展的心理障碍
通过对网络调查数据和线下访问数据进行分析,目前消费者对移动支付存在的心理障碍大致有以下几点:
1.安全无保障。数据结果显示安全问题是消费者最重视的问题。移动支付是虚拟支付,消费者感觉不到实实在在的资金流动,失去了对资金的控制能力,这种不安心理甚至导致消费者不愿去尝试,这是制约移动业务发展的很大一方面。另外,由于最近几年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短信诈骗银行用户的案例屡屡出现,使消费者望而生畏,加重了对移动支付的抵触心理,不愿意通过移动网络发送手机或银行的账户信息。
2.受传统支付观念的束缚。一种新事物的出现并且向人们的日常生活进一步渗透的过程中,人们总是习惯于把它与老事物进行比较,在认识及使用上都有一个过程。作为新兴的电子支付方式,这必然会有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被认可到认可的过程。由于对传统的支付习惯和消费模式存在依赖性,消费者对使用手机进行移动支付的主要态度是:比较新,安全性缺乏信任;没有必要,其他方式好;不知如何使用;从未听说过。所得出的结果是,对于移动支付这种新的概念仍然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认识,接受和习惯。
3.不可接受的额外成本。使用移动支付是否需要额外的成本,这也是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对于移动支付的各项额外成本,消费者都表示出较高的不接受态度。由更换SIM卡或手机终端等产生的一次性费用,也各有一半以上的消费者不能接受;男性消费者不接受额外付费的比例相比女性消费者要高一些;对于30岁以上的消费者,由于其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有限,已经习惯现有的产品和消费模式,不愿轻易做出改变,导致这部分消费者比其他年龄段更不能接受各项移动支付成本。
4.对运营机构的不信任心理。手机用户对垃圾短信和短信陷阱的熟悉程度,恐怕是无以复加了。前两年,随着手机消费收入的扶摇直上,短信陷阱也几乎是无处不在,用户经常莫名其妙的被定制了服务扣了费。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SP运营商利用信息的模糊性和歧义性对消费者进行欺骗甚至强行消费,可见诚信问题影响了人们的消费心理,阻碍移动支付的健康发展。
5.对移动支付系统的可靠性心存疑虑。由于移动支付是完全虚拟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很难得到物理上的消费凭证,这对消费者的信任心理是一个考验。系统发生错误后,凭证的搜集是个麻烦问题。而任何系统的可靠性都达不到100%,一旦发生错误,将怎么保证消费者的资金,这是消费者很关心的问题。
6.个人隐私受到威胁。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商家不仅要抢夺已有的客户,还要挖掘潜在的客户。而现有技术不能保障网上购物的安全性、保密性,使许多消费者不愿用手机参与网上购物。特别是在移动支付中,订单、密码等信息都是以无线的方式发送,一旦信息被截取,那么消费者的隐私将得不到保障。
7.对系统反应速度慢、操作便捷性的担忧。繁琐的操作流程和细节为用户放弃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无线POS机数据连接失败、多次登陆不上、手机支付短信发送后无短信反馈等。许多手机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购物消费心理属于冲动型心理,所以移动支付能否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支付手段是消费者衡量是否选择和使用它的又一心理标准。
8.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目前国内整体社会诚信水平有待提高,与金融管理制度和商业信用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使得移动运营商和银行机构都有所顾忌,从而影响他们对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另外,人们对某些新业务的消费心态就像买到假烟假酒毒大米,怕出现纠纷而付出巨大代价,这种心态也必然遏制了人们尝试移动支付业务的冲动。没有法律这层保护墙,个体消费者必然处于弱势地位,这种后顾之忧的心理使得消费者不能放心地使用移动支付。
9.移动支付覆盖范围太小。目前,能够提供移动支付功能的业务还很少,能购买的商品太受限制,移动业务与消费者生活结合不够紧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手机用户使用移动支付业务。另外,地区差异较大,移动支付在东部和沿海城市发展较好,而西部和其它内地城市使用移动支付的用户很少,在全国发展很不平衡。
四、消除消费者心理障碍的解决途径
鉴于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心理障碍,我们对移动支付的改进提出如下十点解决途径:
1.打破传统观念束缚。移动支付的真正价值被肯定还要经历一段过程。研究表明,只要尝试过一次,消费者就会经常使用。传统的几种支付方式由于形式单一,已经无法满足出现紧急支付需求或者其他临时支付任务的特殊需要。但移动支付的成功关键还在于消费者能否接受。(1)通过公交移动或者网络社区的营销手段进行推广,使消费者认识到移动支付带来的好处,用增加更多的消费者数量的方式来消除移动支付所带来的心理障碍,也从另外的角度促进了销售额的增长。(2)动员产业链的相关环节共同开拓市场,根据交易产品的类别和金额的大小,有针对性的对消费者愿意利用移动支付的场合开展业务,除了公共服务体系外,还可以考虑零售商,彩票发行商等,让商家了解移动支付可以给他们提供一种更快捷和更廉价的客户服务方式。
2.小额费用支付成为主流。按照支付交易金额,移动支付分为微支付和宏支付。国内的移动支付方式1999年才起步,现阶段还没有被广泛使用,在推广的过程中,大多数消费者更愿意利用移动支付完成购买车票,门票,交水电费等小额费用的支付。所以,移动支付业务提供者应该有针对性的推出业务,主要面向商户与消费者之间的小额交易,尽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推动移动支付的发展。国外移动支付业务己经进入宏支付阶段。宏支付对安全性要求较高,一般采用各交易角色移动终端绑定银行账号或信用卡账号的方式进行移动支付。
3.技术风险亟待解决。技术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身份鉴别。由支付提供方(即发行方)对用户进行鉴定,确认其是否为已授权用户。(2)数据保密性。保证未被授权者不能获取敏感支付数据,给某些欺诈行为提供方便。(3)数据完整性。保证支付数据在用户同意交易处理之后不会被更改。(4)灾难恢复。一旦灾难发生,要保证支付数据能够恢复,避免因无支付凭证数据而产生纠纷。(5)不可否认性。避免交易完成后交易者不承担交易后果。
针对上述问题,业务提供者必须对敏感信息进行全程数据安全加密;系统中配备适当的安全措施如防火墙、侵入窃密检测系统、监视控制系统等;对访问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装备必要的恢复和后备系统;使用数字签名等。银行应注重交易数据的保管,为可能的纠纷或诉讼作必要准备。
4.加强信用制度的完善。业内人士认为,移动支付发展的瓶颈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信用问题。信用问题导致了消费者的心理障碍,直接打击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在今年的一项调查中表明,手机由于携带的随身性,其丢失和损坏造成个人信息泄密的概率较高,国内40%的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缺乏信任,只有低于15%的手机用户完全信任移动支付,而65%的手机用户拒绝通过移动网络发送自己信用卡资料。
要普及移动支付,需要银行部门分担用户风险来激发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积极性,并且要大力推广手机实名制,建立手机用户的信用账户,这样才能有良好的信用保证。信用制度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移动运营商与银行机构的支持和改革,还需要消费者在意识和观念上的转变。随着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的完善、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人们素质的提高,电子商务中的信用将会逐渐提升。
5.3G时代推动移动支付。3G技术与传统的通信技术主要区别在于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并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支付平台要从现有网络向3G网络平滑过渡,运营商要积极完成3G移动支付平台的建设,根据其技术和应用特点,开发丰富和实用的增值业务,拓展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促进移动支付的发展。
6.人性化的便捷操作。消费者的消费往往是在一瞬间发生,如果支付的手段过于繁琐,那么消费者很有可能就失去了耐心,从而对移动支付也产生了不良心理因素。这就要求企业提供人性化服务,移动支付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创建不间歇服务模式(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为顾客服务), 注重培养顾客的安全感与信任感,以含蓄的方式建立网上社团并在社团内推广移动业务的优势。
7.加强消费者隐私保护。隐私的保护不仅涉及技术安全性,还涉及到抢夺和挖掘客户资源的各竞争商家。由于移动电话具有内置的手机号码,并要求实名制,在增加交易安全性的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对隐私保护问题的关注。运营商在进行各种业务宣传活动的同时,必须强调保护消费者的隐私,要有配套的、详尽的自愿选择加入邮件列表计划。同时,为了发送定制化的信息,商家需要收集数据,这也会涉及到消费者的隐私问题。因此,商家要在实现个性化和尊重消费者隐私之间进行权衡,以最大的限度的保护消费者的隐私。
8.降低移动支付使用成本。使用移动支付,可能需要一次性更换手机或SIM卡,这些额外成本是消费者不愿接受的。但是,这些成本可随无线上网方式的多样化发展而分散,随着业务的规模化,成本必将大幅度下降。另外,运营商可以降低移动支付的费用,让它比传统支付的费用上更加便宜,人们会因价格因素转而选择移动支付方式。
9.完善移动支付法律法规。严格的法律制度是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这种虚拟化的消费方式的心理保障。(1)要充分利用我国现行法律来拟定移动支付相关协议,如《合同法》、《会计法》、《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2)技术安全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安全方面的行政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由于电子商务发展十分迅猛,移动电子商务又属于前沿新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该领域非常缺乏,急需我国立法机构及时研究并建立。
五、总结与展望
移动支付过程中消费者对移动支付存在的诸多心理障碍,特别是其中的安全和信用问题,直接打击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严重制约了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
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摆脱以往传统的思维局限, 完善各种移动基础设施建设、开拓市场和运用新技术、寻找新的商业模式促进移动商务发展。我国电子商务立法机构也要及时完善信用体系、金融管理机制和相关法律法规,共同制定出适合我国的移动支付发展战略。相信消费者的心理障碍将会随着移动商务的发展而逐渐消逝,移动支付也将成为中国首要电子支付渠道之一。
参考文献:
[1]移动支付. wiki.省略
[2]徐 萍:消费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篇11
移动商务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是移动广告,这种业务形态是具有前瞻性的,是中小企业通过移动商务盈利的主要形式。移动广告顺应了移动商务发展的潮流,依托移动终端,是企业进行精准营销的新的载体。这里所说的广告并非仅仅是在WAP上投放广告,还包括通过微博微信等宣传所产生的广告效果以及传统使用的短信宣传等。神奇的煎饼,传奇的黄太吉,把不被人看好的煎饼卖到了年收益500万的流水,这是互联网时代的神奇,同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得延续。互联网时代,大量广告充斥着电脑网页,在给用户带来选择困难的同时,也给广告人带来的大量的收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广大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投放广告在移动设备形形的应用中,为用户提供了解企业及产品的来源,增加企业关注度,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形象,勾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提高产品市场价值。
2.游戏模式
移动设备的革命性变化,带来的在移动设备上进行的游戏体验的革命性变化。令人震撼的打击感、令人炫目的游戏场景、令人欣赏的背景音乐、令人欲罢不能的游戏内容,这些游戏感受都能够被玩家所感受。不啻于PC端游戏的视听享受,以及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游戏的便利,使得移动游戏引爆了一场移动商务的战争。当你在上班乘公交的途中无聊时、当你在排队现场的等待时,休闲的娱乐游戏可以使你放松心情、打发时间。玩家在玩游戏时可以通过购买道具来提高自己的游戏战斗力,这就是我们中小企业盈利的关键。一款手机游戏“找你妹”8个月,全球用户超过6000万,每月拥有数百万的收入;“Flappy Bird”上架初期就拥有5000万次的下载次数,单日广告收入达到5万美元。游戏行业是一个极富有机会的行业,是移动商务盈利的重要结构之一。
3.移动购物模式
中小企业另一个重要的盈利模式是移动购物。美国第二大支付网络 MasterCard 做了一项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中国网上购物者喜欢用手机网购,而非个人电脑。还有这样一份在2013年年底收集的来自亚太14个地区7100份采访数据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亚洲选择网上购物的购物者大约占三分之二,而来自于中国的受访者,在过去的三个月中会至少有一次成功的网上购物。其中选择用手机上网购物的人占59.4%。根据报告,中国消费者选择在移动端进行网购的原因,46.8%是由于手机网购的便捷性,43.1%认为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40.8%认为在移动客户端上进行网购越来越简单。移动设备的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使得消费者消费方式更倾向于移动化。2013年阿里双十一活动,手机淘宝累计活跃用户达到1.13亿人,支付宝交易金额达45.8亿元。中小企业在移动平台上进行销售,是未来及其重要的一种销售模式,也是如今中小企业进行盈利的重要途径。中小企业把握重点来发展业务,着重开展移动购物,给消费者良好的体验。
二、中小企业发展移动商务面临的问题
1.中小企业认识不深
在电子信息时代,中小企业能否成功由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利用程度决定的。而在电子商务发展了十几年后的今天,移动商务已经逐渐接过电子商务的接力棒,成为中小企业能否成功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移动设备迅速普及,移动商务迅速发展,部分中小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移动商务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但是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领导信息化的意识不强,甚至一些传统企业领导对移动商务还比较漠视。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在这样一个移动时代抢占移动市场的重要性,对于移动商务的认识模糊,理解肤浅,还没有一个相对比统全面的认识。在移动商务迅速发展的今天,若是中小企业不能抓住移动商务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那么就将处于一种很落后的状态,丧失发展壮大的良好机会,丧失发展的领先优势,最终被时代所遗弃。
2.技术人才的制约
移动设备以及移动网络逐渐变成了广大消费者的生活必需品,也逐渐地被所有人所了解和使用,因此相对较好的移动应用基础环境逐渐形成。同时,在支付和物流的发展已经到了能够满足移动商务发展的情况,这些都表明开展移动商务的开展所需要的门槛逐渐降低。但实际上,对于缺少高端知识人才的中小企业,对于移动商务的专业知识了解较少,在技术上的这道槛难以跨越;同时,对于网络操作运用这个问题,在本质上确实是相对简单的,但实际操作却总会遇到各种阻碍。技术的制约,人才的缺乏使中小企业发展移动商务困难重重。
3.没有明确目标和规划
中小企业对于为什么要开展移动商务?怎么样来开展移动商务?以及需要把移动商务开展到怎样的程度?很多中小企业仅仅是因为自身认为开展移动商务是一条拓宽广阔市场的路,很有前景,能够帮助自身摆脱困境,同时被一些移动商务服务公司引导,在没有认真地规划好移动商务的未来,没有很好地了解移动商务的时候,便踏上了移动商务的征程。一些中小企业也制作了自己的移动APP,但是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去打理,只是向把APP当成一个向消费者展示企业的基本信息以及产品信息,导致移动APP用户界面不友好,用户体验不好,不能够有效的吸引顾客,增加客户粘性。目的性不明确,这是广大中小企业在发展移动商务发展的道路上普遍存在的。
4.移动商务安全问题
安全是移动商务发展的基石,移动商务比起传统的电商面临更为严峻的安全问题。移动商务的载体移动设备由于其移动性,特别容易丢失或损坏,造成的数据丢失,可能对自身造成巨大的影响。无线网络接口是开放的,用户数据可能通过无线通道被泄露。移动设备在2004年“Cabir”手机蠕虫病毒出现之后,面临的风险更加严峻。最近小米公司遭到黑客攻击,出现用户信息泄露的情况,便是移动商务平台系统漏洞的存在以及黑客的横行,威胁着广大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同时,移动商务应用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势必不能够完全健康的发展,这是当务之急的事情。
三、中小企业发展移动商务的对策
1.提高企业认识
截止2013年年底,我国的移动网民已经上升到了5.0亿人的规模,占据所有网民的81.0%之多。在这种大势之下,中小企业对移动商务认识的提高是必要的,瞄准移动端,使其成为企业的突破点。中小企业可以相互之间进行对移动商务发展以及前景的交流,这是很重要的。企业内部也应该加强对各个职员的观念的宣传以及培养,使企业员工对移动商务有所相关的了解,使员工对移动商务的观念进行改变。如今中小企业发展竞争比较激烈,想要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存活下来,必须接受新的事物,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借鉴其他企业,使自身能够很好的运用移动商务,跟上时代的步伐。面对中小企业面对移动商务不能够深刻认识的误区,需要政府在中小企业之间大力的进行宣传,2013年“大变革聚焦实体经济新动力高峰论坛暨中小企业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年工程启动仪式”的举行,大力推广移动商务,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从移动商务中获益,推动中小企业移动化进程,推动中小企业移动应用发展,使移动商务在各个行业中形成一种“星火燎原”之势。
2.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制约移动商务发展的硬伤,也是需要经过漫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完善的。人才的匮乏其实是整个移动商务行业的事情,所以,要想解决人才的瓶颈,需要加强对移动商务人才的培养。而大学是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但大学的问题在于容易脱离社会实际,毕业的大学生很难满足企业的要求,这就需要企业多和大学进行深度的合作,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为企业增加人才储备。而且,中小企业也要加强对企业相关员工进行有效的移动商务培训,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中小企业面对人才制约的做法是重视对移动商务人才,培养并且招聘专业的移动商务人才,引导企业在移动商务发展的道路上正确行走,为企业在移动商务发展时代占据优势创造条件。
3.分析需求,明确目标,寻求发展
中小企业在移动商务发展的过程中,在产业链中处于被动位置是一种常见的形态。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处于产业链的被动位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企业本身找不到自己的发展方向,找不到自己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不同的企业拥有企业自身的特点,各有差异,中小企业想要在移动商务时代走得更远,必须对自身企业的产品进行分析,对产品市场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发展自身的移动商务。
开发优质APP。APP,即application,就是针对移动设备的一种应用程序服务,为移动连接到互联网的业务或者无线网卡业务而开发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标配就是移动设备搭配优秀的APP应用,移动商务的发展水平由消费者在移动终端的消费水平决定着。
企业APP应用的成熟,是移动商务快速发展的基础。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想要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获得成功。那么必须要在与消费者第一次接触开始就要给消费者带来舒适愉悦的感受,而移动APP是企业与消费者接触的良好的媒介。企业APP必须要有友好的用户交互界面,便捷的操作方式,良好的客户服务以及安全可靠的支付环节,同时必须要以用户体验至上。
举一个成功的例子:星巴克咖啡。星巴克的APP拥有的闹铃功能能够催你起床,如果你能够在限定的时间内到达你附近的咖啡店,那么你将享受到美味的打折咖啡。星巴克咖啡利用移动APP带来了高转化率的客户,不但最大限度的服务了客户,还带来了相应的消费。如今的消费趋势已经非常明显的改变了,客户不仅希望能够在实体商店买到高质量的商品,同时越来越加的渴望享受到线上提供的优质服务。
⑵借助微营销。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迅速革新,日新月异的更新换代,以及交流方式的改变,使得微信已经成为每台移动设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如今社会,微信已经超越了当初单纯的聊天、好友交流的基本功能,而今,作为一个传播平台,通过分享自身产品的商业模式逐步在微信中展现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微营销掀起商业浪潮的同时,也意味着传统电商在向移动商务发展的过程中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中小企业在竞争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急需寻找到新的渠道来拓展市场,微信作为一种成本低廉、性价比相当高的一种推销渠道,是中小企业在当今社会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开拓自己营销渠道的一个非常好的渠道。当然,企业在利用微信的同时,还得注意使用一些必不可少的手段,通过有创意的手段驱动微营销的发展 ,促使消费者了解企业的形象以及产品,促使消费者理解企业的发展和活力。
在2013年11月22日,小米手机通过微信平台让消费者对其进行抢购,限量十五万台小米3手机。消费者通过花费一分钱来进行预订,就可以获得大量的优惠,包括小米3手机的抵扣券5元、微信专属表情等。小米公司与微信平台的合作,把小米产品的介绍详细的展现在消费者眼前,不仅使消费者预订小米手机多了一种新的渠道,还进一步拉近了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距离,扩大了企业的市场空间。
“当下微不可言,将来妙不可言。”,这句话是由汉拓科技CEO叶开所说。微信具有移动性、互动性还有精准性都相当高的特点,微信所拥有的庞大的用户群体,在未来会带来巨大的隐藏价值。当然,在中小企业开展微信营销之前,需要研究清楚其状况再考虑进行进军。若是由于用户体验等原因导致微信丧失其营销价值,这就是所说的“微不可言。”,企业得不偿失。微信带来的移动商务的迅速变化,在我们身边其实可以时时刻刻感受到这种变迁之迅速之广泛,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以微营销为代表的移动商务营销模式必将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相应的便利。
篇12
但调查结果还表明,消费者最关注的还是价格。许多消费者表示,他们在选择移动运营商、电视运营商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时,价格是首要的考虑因素。
我们认为,调查结果和后续分析反映了一种日渐强烈的趋势,即消费者使用的设备将进一步整合。
百花齐放的设备
有关个人计算机行将灭亡的传闻其实是夸大其词了。事实上,个人计算机的地位仍然超过所有其他设备:88%的消费者最常用个人计算机网上购物,86%使用个人计算机浏览互联网,84%使用个人计算机收发电子邮件。
虽然这些数据表明个人计算机依然“宝刀未老”,但有迹象显示个人计算机作为首选设备的地位已经动摇。自从我们2006年开始第一次调查以来,已经有20%的消费者不再使用个人计算机获取新闻信息,26%转用其他设备(主要是手机)进行实时通讯或聊天,18%不再使用个人计算机进行社交。
“亚洲势必在新技术的使用上超越世界其他地区。”毕马威中国的客户和创新业务合伙人查玮亮表示。“这场由亚洲领导的革命将对全球市场产生巨大影响。
优先解决信任和隐私问题
对安全和隐私问题的担忧仍然是采用新业务模式的最大障碍。事实上,90%的受访者表示担心个人身份资料的安全,近半受访者表示‘非常担心’个人身份资料被盗。表示担心的受访者比例相比2010年有了大幅上涨,当时仅有79%的受访者表示担心。
然而令人有些困惑的是,62%的消费者也表明,在适当情况下,他们愿意让广告商追踪他们的上网活动。这一比例比2010年有所上升,当时只有58%的受访者表明了类似的意愿。
社交媒体现状
大多数人都乐意使用社交网络来联系朋友家人或者关注喜欢的品牌,这种趋势不仅仅是跟风。86%的受访消费者表示,他们经常使用社交网络,是社交网络的活跃使用者。近一半消费者每天至少花一小时在网络社交上。
调查发现3/4的受访者更喜欢通过个人计算机访问社交网络,这个数字不足为奇,也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上班上学的时候‘查看’朋友家人的动态。然而,平板计算机已经大举进军这一领域,有7%的消费者表示更喜欢在平板计算机上进行社交活动,有16%的消费者是从移动设备访问社交网络。
因此,近一半受访者表示过去一年曾经下载过社交网络应用程序(app),其中2/3下载了不止一个应用程序。
对移动运营商的启示
在消费者选择移动运营商时,他们更加注重的是网络覆盖、服务和价格等‘基本因素’,对是否有热门手机和独家内容反而不是很关注。运营商的网络覆盖质量(80%的受访者选择)、客户服务水平(78%的受访者)和价格(77%的受访者),几乎是所有消费者都公认的选择运营商的重要标准。有些出人意料的是,不到一半受访者认为,能否捆绑或松绑服务(45%)是转换移动服务运营商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结论很清楚:独家内容可能会让服务与众不同,但在吸引顾客掏钱时还是不如降价来得有效。
对银行的启示
现在62%的受访者都知道银行提供手机银行服务。更重要的是,超过一半受访者表示过去半年曾经使用手机银行服务,这说明消费者非常乐意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日常交易。
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尤其如此,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人已经不再去银行,而是将手机支付作为转账至各地的快捷可靠方式。
信任问题依然是金融服务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当受访者被问及在个人资料的问题上最信任谁时,多数(56%)受访者表示信任银行,但30%表示信任PayPalTM等安全支付网站,而不信任传统的金融服务提供商。
对电视业的启示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准备取消传统的电视服务。已经有1/10的受访者告诉我们目前家里没有订购电视服务,52%的受访者表示已经下载好内容日后观看,或者会通过互联网流媒体服务收看他们喜欢的电视节目。对那些能够通过多种媒介和设备向客户提供视频服务的节目供货商而言,这无疑是个重大商机。
我们的调查显示,消费者对在线视频的质量感到越来越满意。2010年的调查表明,在考虑取消电视服务的受访者当中,仅略多于35%认为网络内容质量是取消电视服务的主要原因,而现在有超过60%的受访者是因为这一原因而取消电视服务。显然,消费者体验到了质量更高的网络视频,要是网络视频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大的便利、更优的性价比,消费者将来很可能不再使用传统电视服务。
对企业的重点启示
多渠道融合。许多面向消费者的企业越来越重视整合不同的渠道,以便在各种媒介展示统一的品牌形象来吸引消费者。消费者使用多屏幕观看内容,为企业整合发送信息创造了新的机会。
手机支付。移动支付的出现,将从根本上重新定义银行、零售商、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之间的关系。随着越来越多的客户要求享受手机支付的便利,采用移动支付技术的银行和零售商数目只会增加。
篇13
(一)移动电子商务的时刻在线众所周知,市场推广一般是通过单独的渠道进行,如邮件或离线文件,现今的移动应用程序需一直在线。移动用户的长期在线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程序产生重要的影响。他们更多的是根据用户间接活动,如登入或访问一个网站,并非依赖于用户的直接行动来提供优惠和价值服务。通过移动电子商务,用户可随时随地地获取所需的服务、信息和娱乐。(二)移动电子商务的整合现代移动电商应用的关键是整合各种资源为客户提供价值服务,网页和移动解决方案的无缝链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想社会网络那样整合前端,或者在后端提供优惠、进行促销等,都不尽人意,但这对移动电商应用程序的成功起到关键作用。也就是说我们的商业社会的生活把过去的营销、购买、服务通过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变化将这些流程紧密的整合到一起,同时移动电子商务能为客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合作伙伴,不必像过去那样交流。(三)移动电子商务的大众化现代电子商务应用程序被写入移动设备应整合具有营销和促销活动特性的社会化媒体。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领域,通过创造性的方式使消费者和他们的网络系统参与进来,允许用户成立小组进行分享与协作。(四)移动电子商务的游戏化手机游戏收入在增加,它能发挥电子商务产品的巨大潜力,但竞争也在加剧。手机游戏收入翻番的同时,游戏商也增长5倍。如果不算专为海外制作产品的开发商,国内至少5000家游戏公司在争夺手游市场。2013年的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形成产品上线密集期。(五)移动电子商务的语境意识也许手机比起个人电脑和桌面浏览器最持久的优势是它具有在用户操作过程中提供语境的能力。不管是通过用户登录跟踪他们的位置,还是根据用户的喜好传递动态的自定义菜单,或是简单的将用户行为与相对流行的产品相混合,在用户使用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程序时,对消费者语境的理解和采取的行动,是其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六)移动电子商务的多样化终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突破以及政策环境的优化,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入口将更加多元化,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各种终端设备都有可能成为用户下单的入口,各种终端购物模式也逐渐趋向融合。实行多样化终端是移动设备繁衍发展的开始,即各式各样的设备,在不同平台运行,在传统电子商务之外开阔更广阔的的空间,使很多电子商务不敢想象的事实变成现实。近年来,全球移动支付市场呈现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全球移动支付收入自2004年起实现成倍增长,从2002年的55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近20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超过100%。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移动支付业务,我国移动电子商务近些年来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具体数据由如下图所示:注:移动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亿元)
三、移动电子商务可用性研究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