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抗旱汇报材料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抗旱汇报材料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抗旱汇报材料

篇1

下面,我就XX基本情况和今年以来的抗旱防汛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二、抗旱防汛工作情况

由于我乡受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导致乡域内日照多,降雨少等明显特点。滑坡、泥石流等时有发生,防不胜防。旱灾年年发生,春旱比较突出,伏旱次之。频繁的旱灾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黄花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当前旱情汛情形势

1、旱情方面

2、汛情方面

“久旱必有大汛”,根据过去几年和近几年经验教训,后季降水必会偏多,防汛形势不容乐观。我们从现在开始,对全乡防汛险段和易发生泥石流、滑坡地段逐个排查登记,设置明显标志牌,制定应急预案,为下一步防汛工作做好准备。

(二)已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面对严峻的抗旱防汛形势,市、县相继召开专题会议后,乡上及时召开全乡抗旱防汛工作会议,认真传达了市、县抗旱防汛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近年抗旱防汛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2007年防汛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布署,及时组织动员各村委会、乡直各单位要立即行动起来,积极、主动、务实地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展好抗旱防汛救灾的各项工作,确保我乡抗旱防汛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一是建立健全指挥机构,层层落实防汛抗旱职责,乡上成立了乡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由乡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各村社、乡水站、农电站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各村也相应成立了各自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层层靠实责任,形成了有组织、有物资保障的抗旱防汛工作格局。

四是作好汛前安全检查。我乡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对村社及工程点进行隐患排查,督促清除,确保安全。经排查,凉水泉黑石沟旧村庄改造点有水灾隐患,为此,乡上及时指派专人与村社干部紧密配合,开挖排洪渠600米,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高庄子山地新农村建设点,新建塘坝容量偏大,很有可能造成决堤,乡上及时督促该村动用机械4台,利用3天时间进行了补修,消除了隐患。真正做到了防洪、蓄水两不误,安全、生产两手抓。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防洪抗旱手段单一,防洪抗旱资金严重不足,防汛抗旱所需物资储备明显不足。

二是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亟待完善。部分村社对发生的旱情、汛情反映迟钝,信息上报不及时、统计数据不准确、情况反映不规范。

三是防汛工程设施脆弱,防洪减灾体系不完善。

四是抗旱基础仍然薄弱。缺乏水源是塬区农业水利化和救灾的根本症结。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抗旱方面

一是要提高认识,逐步实现由被动抗旱向主动抗旱的转变。面对我县十分严酷的自然条件,我们一定会把抗旱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坚持以防为主、防抗并举,积极探索适合我乡实际情况的有效抗旱模式,制定较为完善的抗旱减灾工作方案,建立快速、准确的旱情监测体系,以提高抗旱工作的主动性、时效性和针对性,增强抗旱应变能力。

二是要坚持科技抗旱不放松,着力提高抗旱工作质量和效益。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耐旱低耗水作物种植比例,综合运用地膜覆盖、增施有机肥料、生物微肥和抗旱剂等农业、生物、化学措施,提高农产品产量,保证粮食安全。

四是要加强示范引导,提高农民群众抗旱工作水平。农民群众是抗旱生产的主体,今后,我们将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专业抗旱服务组织的引导作用,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开展抗旱培训和科普宣传等工作,形成全民抗旱的浓厚氛围,提高和促进全乡抗旱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最大程度地减轻和消除旱灾损失。

篇2

篇3

二、局领导赴灾区视察,及时了解灾情

一是2月8日我局领导陪同州委、州政府抗旱救灾工作指导组、县委、县政府及县级有关部门领导到南沙镇呼山移民开发区实地视察呼山甘蔗受灾情况;二是2月23日至25日我局领导陪同政协及有关部门领导前往南沙(呼山)、嘎娘、上新城、小新街、逢春岭、大坪六个乡镇视察库塘蓄水和干旱情况,并在视察工作汇报会上作了题为《××县2009年降雨情况及2010年气候趋势预测》的报告。两次实地视察,既了解了灾区实际受灾情况,使我局能更好地开展抗旱气象服务工作;又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了干旱发展态势,以便科学决策。

三、抓住有利天气过程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自去年我县出现干旱以来,我局已多次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就今年以来,我局1月26日、2月18日也实施了人工增雨作业,全县大部分乡镇降中到大雨。现在看来,人工增雨作业不失为一个能有效缓解旱情的方法。我局还将根据天气情况,抓住有利天气过程继续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并且我局正积极筹建、努力增加和完善人工增雨设备(请示政府增设增雨作业车载小型雷达和一辆增雨作业车),更加科学地实施人影作业,努力提高人工增雨作业效益。

四、努力拓宽气象信息渠道

篇4

按2010年3月10日统计的数据,油菜播种面积8500亩,受灾8500亩,成灾5380亩,绝收260亩;马铃薯播种面积6500亩,受灾5900亩,蔬菜播种面积3000亩,受灾2800亩,成灾1400亩。全乡20688个人口,有17020人饮水困难,有2939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二、乡人民政府落实“千方百计抗大旱、全力以赴保民生”情况

(一)认清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性。各单位、村充分认识当前旱情的严峻性和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性。积极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打好抗旱这场硬仗,把保障人畜饮水作为当前抗旱的首要任务。妥善安排好群众生产生活、科学调度、开源节流,强化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采取蓄、引、抽、提等多种措施,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

篇5

按2010年3月10日统计的数据,油菜播种面积8500亩,受灾8500亩,成灾5380亩,绝收260亩;马铃薯播种面积6500亩,受灾5900亩,蔬菜播种面积3000亩,受灾2800亩,成灾1400亩。全乡20688个人口,有17020人饮水困难,有2939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二、乡人民政府落实“千方百计抗大旱、全力以赴保民生”情况

(一)认清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性。各单位、村充分认识当前旱情的严峻性和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性。积极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打好抗旱这场硬仗,把保障人畜饮水作为当前抗旱的首要任务。妥善安排好群众生产生活、科学调度、开源节流,强化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采取蓄、引、抽、提等多种措施,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

篇6

沉着应对冷静决策

严重的旱情牵动着镇党政领导一班人的心,陈镇长充分认识到旱情形势的严峻性性,连夜召开党委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措施,成立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制定下发《抗旱救灾应急预案》文件,明确21个单位的职责任务,紧急下拨抗旱救灾资金16万元,及时投入抗灾救灾中。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保饮水、保民生、保春耕,防森林火灾的要求”,发动全镇219名机关、村(居)党员干部,深入全镇受灾的128个村民小组,全面开展抗旱救灾工作。陈镇长更是带领广大干部顶烈日、战酷暑、斗旱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旱情,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发动、组织群众全面开展生产(来源:文秘站 )自救。

协调上下把握全局

为把旱灾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他首先把争取县委、政府以及各科局的支持放在第一位,及时协调相关科局解决了森林扑火工具设备2万元,受灾重严重的新寨村、民同村抗旱救灾资金2万元,争取到了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资金3万元。其次,科学合理安排全镇抗旱救灾工作,镇党委班子三天一调度,镇机关单位每两天汇报一次到村民组工作情况,村(居)实行24小时值班,每天下午汇报旱情,随时掌控灾情。对灾情严重的,他要求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进行倾斜,使干部力量、物资、资金优先保证重灾区。

身先士卒靠前指挥

把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做好春耕生产放在重中之重,陈镇长带着水利站、农技站、产业办、林业站等职能部门负责人,跑遍灾区,亲临一线,指导抗旱救灾。针对新寨、大龙、民同村的群众饮水困难,他带着水利站的负责人,为群众找水源,安管线,打“水窖”;组织抗旱服务队,为老弱病残送去急需的饮用水。同时,要求综治办、队保所,做好水资源协调工作,维护好饮用水秩序,化解水事纠纷,加强对水质的检测、监督,确保大旱无大疫和用水安全。针对旱情对春耕生产的影响,镇农业服务中心围绕陈镇长的要求,加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力度,千方百计抗旱保墒、保苗、保产,指导农民使用双层地膜覆盖技术达1200亩;针对森林防火的严峻形势,陈镇长要求林业站加强森林防火知识宣传,落实森林防火责任,确保了全镇森林防火安全。连续高强度的抗旱救灾,陈镇长尽管身心非常疲惫,但其抗旱的斗志非常高昂,决不言苦、决不言累的精神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旱情不除,抗旱不止,在他的带领下,全镇干部职工每天早出晚归,放弃了每个休假日,全身心投入到了抗旱救灾工作中。

篇7

其中*村、*村、*村、*村、*村五个村旱情最为严重。给全镇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截止2009年12月30日,全镇共有14609亩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受灾。其中粮食作物受灾3669亩;经济作物受灾10890亩,成灾1215亩。小麦受灾3669亩。油菜受灾803亩。蔬菜受灾1100亩,成灾215亩。茶叶受灾8937亩,成灾1000亩。其他杂作物受灾50亩。到目前为止,预计因灾导致全镇直接经济损失达万元。

二、下阶段将开展的抗旱减灾工作

1、加强水资源管理,强化用水调度。认真摸清水源现状和用水需求,抓住有利时机增加水库坝塘蓄水量。

2、积极与县气象局加强联系,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3、加强抗旱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宣传,大力推广使用旱地龙等抗旱剂和薄露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

4、切实抓好抗旱设施的维修养护。组织力量对抗旱提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养护,同时抓紧渠道清淤和维修。

5、开展灾情核查上报工作。

三、抗旱减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农民自救意识不强,被动应付。

2、抗旱经费严重不足,投入偏少,不能满足全镇的抗旱自救要求。

3、整体抗旱能力不强,抗旱设备损耗失修。

篇8

由于连年干旱,农业灌溉用水量剧增,地下水位平均下降2~3米,加之今春浇麦用水相对集中,大部分机井出水量不足,浇麦周期比往常年延长10~13天,出现了部分村队浇地难、吃水难问题,甚至有的已到外村拉水吃,尤其洼西村,全村仅有一眼农用机井,农业基础条件实在太差,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也直接给群众增收带来极大困难。

二、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抗旱

㈠加强领导,充分发动,迅速掀起“一抗双保”新

今春,面对较为严峻的旱情,县领导进行了专题研究,并要求水务局做好含情调查和抗旱工作。我局领导非常重视,于2月29日召集各乡镇主管农业的副乡镇长做了旱情分析,并实地进行了旱情调查,同时要求各乡镇实行干部包村,村干部包井责任制。水务局派人下乡检查,对未开动的机井,要查明原因,根据不同情况,协助乡镇、村共同解决。

㈡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水源

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水源,一是把现有能用机井都要利用起来,坐落在白地的机井,实行远水近调,优先保证麦田灌溉,二是实行咸淡混浇,坚持两水并用,提高水源的综合利用率。三是节约用水,没有安装地下管道的机井,要利用地面移动塑料软管(小白龙)浇灌,决不允许大水漫灌和大畦浇灌,使有限的水资源可得到持续利用。四是对浇麦田机井任务大的要采取利用真空井抽取薄浅层淡水来帮助。五是发扬互助精神,有的井浇完后,帮助没有完成任务的村民浇灌。不管采取哪种方法,机井都要昼夜不停,优先保证麦田灌溉,在3月底前把麦田普浇一遍。

㈢搞好抗旱咨询和技术服务

水务局抗旱服务站,备足抗旱所需的货源,坚持昼夜值班,节假日不休息,可送货到门,技术人员深入农村,深入田间地头,及时搞好服务,真正做到“农民浇地有困难,请找抗旱报务站”。

篇9

根据省水务厅《关于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2010年城市防汛抗旱检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琼水城水[2010]14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市那大城区防汛抗旱工作,不断提高城市防汛抗旱能力、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确保城市用水安全,组织各单位于5月19日至20日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城市防汛抗旱工作组织领导

我市把城市防汛抗旱工作作为当前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重要内容,加强城市防汛抗旱工作组织领导。组长由分管农业副市长担任,成员由政府办公室、农委、财政局、清源水务公司等单位的主要领导组成。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市城乡防汛防灾规划编制和实施,认真分析和查找我市城区防汛抗旱工作的薄弱环节,健全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切实提高我市防汛抗旱工作能力。

二、加强城市汛前检查,确保城市安全度汛

我市对城市排水、排涝设施、排水管渠、供水、等市政设施重点部位的防汛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从检查情况看,基本达到汛前准备工作的要求,特别是供水,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在防汛抗旱前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落实好各种防汛抗台抗旱物资、设备和抢险应急队伍。同时,加强对基础设施、管道安装工地以及其他薄弱环节的检查力度,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及时消除隐患。通过这次自查,及时疏通我市那大城区排水管渠、排水设施,确保排水设施安全正常运转,保证城市供水公用设施的完好和正常供应,加强汛期水质检测,保障供水安全,确保汛期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三、切实将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作为城市抗旱工作的重要措施

我市加强城市用水的科学调配,提高用水效率,制定城市供水措施及调配方案,对用水单位制定用水计划和节水目标。2010年1至5月清源水务公司投入232.05万元,对水厂生产用材料及设备维修,以及那大城区管道抢修、安装及相关设备维修。积极开展节水型企业和节水型社会,全面系统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以节水保供水,达到保障城市抗旱工作要求。

四、加强水源管理,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通过这次检查,督促市清源水务公司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和巡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源污染和人为破坏。为了确保我市供水安全,保证市民用上自来水,保护市区供水水源水质,省政府将松涛水库设立为水源保护区,我市将南茶水库设立为那大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立警示牌,并指派专人在取水点及周围值班巡逻,做好水源的保护工作,防止污染

水质的情况发生,制定《儋州市突发供水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供水单位成立应急抢险队伍,规划好第二取水水源。还组织供水、制水和化验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对患有就传染性疾病的人员坚决调离岗位。保证供水水质,制定《水质管理制度》,不断加强水源管理和提高制水水平,还加加强水质化验的管理。

五、加强防汛抗旱值班和信息报送制度

严格落实值班制度。我市“三防”及供水企业生产岗位严格执行《国家防总关于防汛抗旱值班规定》,进一步加强对防汛抗旱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值班制度,切实认真地从人员、物资、技术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加强预防能力建设,保证信息畅通,确保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有序的进行。落实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实行二十四小时全天候值班制度,加强我市水库及水厂安全管理工作,使重点设施、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及时传递信息,加大水质检测力度,做到水质检测及时、准确,确保出厂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六、防汛抗旱队伍建设

为了加强防汛抗旱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以市为主、市镇共管”的局面,目前,各乡镇都成立了以民兵为基础,乡镇领导和青年干部为骨干的防汛抢险队伍。我委也成立了技术抢险小组。由农委主任担任组长, 青年技术骨干、党员干部任成员。同时,市人武部加强组织民兵演练抗洪抢险技术,力争建立一支用得上、拉得出的防汛抗旱队伍。抢险队伍实行二十四小时待命。做到及时发现险情,及时汇报,及时组织抢险,防患以未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七、物资储备情况

篇10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水利扶贫专项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目标任务

1、2019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019年着力解决16个乡49个村2184户13218人(其中贫困人口630户3254人)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总投资为3560.28万元。其中中央补助336万元,省级补助资金153万元,县级自筹3071.28万元,目前到位资金2195万元。

2、设置“村内水利工程巡管员”公益性岗位:在全县行政村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遴选1名贫困人口,全县共计聘请146名贫困人员承担已建成公益性水利工程巡管员。投入资金91.2万元,全部为省级资金。

3实施综合治理4.49公里。提升推进贫困地区防洪抗旱体系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总投资2079万元(中央资金1654万元,省级资金425万元)

二、工作开展情况

1是如期开展安全饮水项目。已经完成所有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的前期工作,并与4月初在县政务中心实施了对2019年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超百万标段的公招工作。4月22日完成非贫困村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超百万标段的公招工作。截止4月22日,全县2019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涉及的49个村中已经开工建设26个村。完成麻日下依、大盖汤孔、绕鲁壮巴、绕鲁俄日、沙堆科查村等5个村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并交付当地村“两委”会使用。实现331名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巩固提升。

2是强化对“公益性”岗位的监管,根据一个脱贫攻坚收支台账结算周期,水利局已经与2018年9月在全县范围内聘请146名贫困人口为“村级水利工程巡管员”开展各项工作,已经支付2018年第四季度工资。

3是加综合治理工作。根据前期工作安排,综合治理工作已经完成施工招标,待公示期结束,就可以进场施工。

4是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的监管。通过实地考察等形式,多次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指派一名副局长全程跟踪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多次深入施工现场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在此基础上还指派技术人员一对一的对应每一项饮水工程,一方面在技术上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在工程质量上起到监督。

三、存在问题

1、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变数大。在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时,随意变更水源点,导致部分村组的水源点距离村庄太远,再加上所布设饮水管道的需要经过岩石层,开挖难度大,达不到标准,进度缓慢。

2、建成饮水工程后期管护不到位。有的村民觉得饮水工程建设是水利局的事情,那么管护也是水利局的事情,因此放松了对已建水利工程的管护,出现了冬季断水的现象。

3、部分村民缺乏大局观念。出于自身利益的需求,在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过程中表现出不支持,不主动的态度,缺乏大局观念,只顾眼前利益,导致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如期施工。

4、公益性岗位人员社保卡收集缓慢,目前还有部分乡镇没有收齐社保卡,这个我们及时支付公益性岗位工资带来了一定难度。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篇11

按照市农委2009年的工作部署和本单位的工作要点,积极开展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以示范基地为载体,示范推广“三新”农业技术。在全市范围内,已建“三新”农业生产试验示范基地8个,分别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超高产示范基地、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试验示范基地、特色白皮花生选育试验示范基地、优新抗病花生无公害栽培示范基地、棉花高产高效栽培示范基地、西瓜无公害栽培示范基地、“稻虾连作”生态模式示范基地、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共计安排试验示范项目9个。所有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做到有实施方案、有技术措施、有专人负责,并从品种选用、测土配方施肥、高产保优栽培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培训到户、指导到田,提供全程、面对面的技术服务,真正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2、强化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农技推广中心发挥自身技术优势,通过投标承担实施“*区2009年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培训项目”、举办“全市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等大型培训活动,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宣传工作,全面提升农业技术“进村入户”的到位率与普及率。利用《*日报》、《农技推广》、《农作物病虫情报》、《土肥简报》和专业杂志刊登、发表专项技术材料近百期,同时通过“*三农网”、地方广播电视台和农技110等媒体传播实用农业信息,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接受农民的技术咨询,解疑释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

3、高度重视,打好抗旱保苗攻关仗

针对今年春节前后麦油罕见旱情,市农技推广中心高度重视抗旱保苗工作,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县(市、区)生产一线,实地调查各地抗旱保苗工作情况,及时提出有针对性地制定春季田管具体技术方案,并通过发放技术资料、赠送田管技术光盘等形式现场指导抗旱保苗及田管工作,为抗旱保苗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4、午季植保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皖东“百亿粮仓”,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行动,突出午季植保工作服务于粮食生产安全开展工作。在强化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警监测防控工作上有突破,实现了重大病虫预警监测准确率达到90%以上;在重大病虫防控工作上有突破,午季重大病虫处置率达85%以上,即虫害处置率达到95%以上、病害处置率达到70%以上,化学除草比例达到90%以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损失率降低到3%以内,超额完成了预案目标任务。

5、全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经各地农委和农技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率先在全省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任务。为切实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职能,积极调研、总结基层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示范站建设经验,指导基层完善其农技服务组织建设;召开了“基层农技体系管理座谈会”,就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后,考核评价体系、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推广方式方法创新带来的成效等方面的典型事例和经验,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总结,并出台了《“*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机制运行创新活动”实施办法》。

6、稳步推进农业环保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

积极配合“国家无公害害食品行动计划”、“安徽省食品放心工程”和“*市农产品质量振兴计划”的实施,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进一步加快我市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证的步伐,目前已完成省全年申报任务;还积极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主动联系各生产企业,做好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材料汇总上报工作,布置无公害农产品专项整治自查。此外,还组织实施了新农村清洁工程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径流小区建设,做好小区田间管理、观察记载、采送水样等工作,并认真开展*市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以及编写《秸秆禁烧政协提案》、《2009年*市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实施方案》。

7、推进效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全面贯彻落实市农委效能建设具体实施办法,结合中心实际,布置中心效能建设工作,根据《市农委2009年主要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对照自身职能,分解制定单位、个人工作计划。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认真理论学习的同时,市农技推广中心工会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与市总工会“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等各项活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强化了为民服务意识和效能意识。

8、千方百计寻机申报农业项目和招商引资

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加大了申报农业项目和招商引资的力度,紧缩其它开支,制定《市农技推广中心招商引资具体实施办法》并下发文件,千方百计抓招商引资,力争农业项目在20*年的基础上又再上一个新台阶,目前已编报各类农业科技项目9个。同时,加强了项目资金的管理,做到了专款专用,以“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完成每一项农业科技项目。

二、下半年工作初步打算

1、继续抓好“三情”监测,组织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确保秋季农业丰收。

2、继续加强“三新”农业示范基地(片)建设,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3、继续抓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

篇12

按照市农委2009年的工作部署和本单位的工作要点,积极开展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以示范基地为载体,示范推广“三新”农业技术。在全市范围内,已建“三新”农业生产试验示范基地8个,分别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超高产示范基地、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试验示范基地、特色白皮花生选育试验示范基地、优新抗病花生无公害栽培示范基地、棉花高产高效栽培示范基地、西瓜无公害栽培示范基地、“稻虾连作”生态模式示范基地、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共计安排试验示范项目9个。所有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做到有实施方案、有技术措施、有专人负责,并从品种选用、测土配方施肥、高产保优栽培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培训到户、指导到田,提供全程、面对面的技术服务,真正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2、强化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农技推广中心发挥自身技术优势,通过投标承担实施“*区2009年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培训项目”、举办“全市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等大型培训活动,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宣传工作,全面提升农业技术“进村入户”的到位率与普及率。利用《*日报》、《农技推广》、《农作物病虫情报》、《土肥简报》和专业杂志刊登、发表专项技术材料近百期,同时通过“*三农网”、地方广播电视台和农技110等媒体传播实用农业信息,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接受农民的技术咨询,解疑释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

3、高度重视,打好抗旱保苗攻关仗

针对今年春节前后麦油罕见旱情,市农技推广中心高度重视抗旱保苗工作,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县(市、区)生产一线,实地调查各地抗旱保苗工作情况,及时提出有针对性地制定春季田管具体技术方案,并通过发放技术资料、赠送田管技术光盘等形式现场指导抗旱保苗及田管工作,为抗旱保苗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4、午季植保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皖东“百亿粮仓”,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行动,突出午季植保工作服务于粮食生产安全开展工作。在强化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警监测防控工作上有突破,实现了重大病虫预警监测准确率达到90%以上;在重大病虫防控工作上有突破,午季重大病虫处置率达85%以上,即虫害处置率达到95%以上、病害处置率达到70%以上,化学除草比例达到90%以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损失率降低到3%以内,超额完成了预案目标任务。

5、全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经各地农委和农技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率先在全省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任务。为切实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职能,积极调研、总结基层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示范站建设经验,指导基层完善其农技服务组织建设;召开了“基层农技体系管理座谈会”,就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后,考核评价体系、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推广方式方法创新带来的成效等方面的典型事例和经验,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总结,并出台了《“*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机制运行创新活动”实施办法》。

6、稳步推进农业环保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

积极配合“国家无公害害食品行动计划”、“安徽省食品放心工程”和“*市农产品质量振兴计划”的实施,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进一步加快我市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证的步伐,目前已完成省全年申报任务;还积极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主动联系各生产企业,做好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材料汇总上报工作,布置无公害农产品专项整治自查。此外,还组织实施了新农村清洁工程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径流小区建设,做好小区田间管理、观察记载、采送水样等工作,并认真开展*市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以及编写《秸秆禁烧政协提案》、《2009年*市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实施方案》。

7、推进效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全面贯彻落实市农委效能建设具体实施办法,结合中心实际,布置中心效能建设工作,根据《市农委2009年主要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对照自身职能,分解制定单位、个人工作计划。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认真理论学习的同时,市农技推广中心工会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与市总工会“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等各项活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强化了为民服务意识和效能意识。

8、千方百计寻机申报农业项目和招商引资

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加大了申报农业项目和招商引资的力度,紧缩其它开支,制定《市农技推广中心招商引资具体实施办法》并下发文件,千方百计抓招商引资,力争农业项目在20*年的基础上又再上一个新台阶,目前已编报各类农业科技项目9个。同时,加强了项目资金的管理,做到了专款专用,以“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完成每一项农业科技项目。

二、下半年工作初步打算

1、继续抓好“三情”监测,组织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确保秋季农业丰收。

2、继续加强“三新”农业示范基地(片)建设,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3、继续抓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

篇13

三、灌区工作今年,经过各级领导的大力关心和支持,全市灌区年引水3.9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2亿立方米,灌溉面积82万亩,灌溉220万亩次。我市灌区在搞好农业灌溉,促进农业生产的同时,还保证了安钢、电厂、城市生活及部分乡镇企业生产、生活用水,为某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好工农业供水工作,加强水费收入,力争年底实现工业水费入库率达到100,农业水费入库率达到95;协助万金、幸福渠管理处灌区体制改革方案,完成漳南、红旗渠、跃进渠灌区“十五”规划,红旗渠灌区节水续建配套续建项目正式上马。全市灌区工程现已完成工程量:土石方1.963万立方米,砌体0.361万立方米,砼及钢筋砼1.52万立方米,完成投资425万元,改善灌溉面积6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