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语文教育教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语文教育教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语文教育教学

篇1

因材施教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关键点,教师要在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基础上转变传统师生角色,强调语文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在整合内容、优设情境、问题设置中培养学生语文兴趣,使其在感知语文学科魅力中高效积累语文语言。以“桂林山水”为例,以生动、形象的笔触客观呈现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秀丽风光,是新课标下的写景佳作之一。教师要立足新课标要求,在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基础上整合“桂林山水”课文内容,抓住多媒体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征,科学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具体呈现课文知识点的同时优设教学情境,刺激学生感官的同时使其主动参与语文课堂。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针对“桂林山水”课文段落内容,科学设置课文思考问题,比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各自具有什么特征,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有哪些相同点。问题提出之后,教师要指引班级学生有效通读“桂林山水”全文以及精读课文重要段落,在感知、把握课文段落内容中有效思考提出的问题,在问题解决中深刻感受课文语言、情境、情感等之美,在了解排比等修辞手法、篇章结构、主题思想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河山之情,高效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科学积累语言。

二、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锻炼语文思维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在落实生本教育理念中将课堂还给学生,讲解语文课文知识的同时强调班级各层次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在呈现主体地位中突破课文教学重难点,科学掌握语文基本技能的同时深化锻炼语文思维能力。以“少年闰土”为例,教师要从新课标角度入手,优化“少年闰土”课文课堂教与学,将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学习方式融入其中,在把握课文基础知识、重难点内容中巧设引入课中的思考问题,比如,试着划分课文段落并简要概括各大段主要内容;“闰土”是谁及其外貌特征,他和“我”有着怎样的关系;闰土给“我”讲了哪些事情,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课文通过哪些事情来描写闰土的动作,将其贯穿到课文知识讲解过程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先要引领班级学生自主阅读“少年闰土”课文段落内容,以问题为基点,进行针对性自主学习、思考,根据自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大胆回答相关的问题,有效锻炼语文思维。教师要针对课文各层次问题回答情况,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法,引领班级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交流,在合作过程中深化探究未解决的问题,适时介入的同时进行合理化点拨、提示,在层次化问题解决中高效讲解课文内容,促使各层次学生在把握“少年闰土”课文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中高效锻炼语文思维以及合作、探究、问题解决等能力。

三、深化课外语文教学实践,发展素养有效教学

篇2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心理处于兴奋状态时,工作效率特别高。而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有有兴趣,课堂上学生才会兴奋起来,才会乐学,学习才会有成效。创设情境地便是创设氛围,调动兴奋点。在教学中,我常有联想、比较法来创设问题情境。当学生在刚一接触课文时,他们面对的信息是陌生的,我们只有将那些陌生的信息与一些学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东西加以联想、比较,他们的心理才会相容而欣然接受。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但仅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远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于将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化为智慧,推动他们去体验人生去关注了解社会,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情感。老师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握他们的主体情绪和心进脉搏,通过点拨和引导,创设情境,才能让他们的心动起来,让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并达到发展。在对真善美的领悟中化解思维疙瘩,解除心理障碍,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效率。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单一的教学方式.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进而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改变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多、主动思考少的现象.在教学方式手段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会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通过声、光、色、形,将教学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生动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更容易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再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从近几年中小学学业水平测试情况来看,我区藏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基本处于原地踏步的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区双语教师现代教育观念较薄弱,仍然是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为主。在教学中老师只注重生搬硬套的要求学生背诵知识点,不能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笔者认为,双语教师应改变现有"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利用优质高效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藏语文教学领域,真正落实到课堂,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样既能真正开阔藏族学生的视野,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藏语文的兴趣

篇3

2.倡导探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合作伙伴,是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为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这体现在学生能够自主参与、自主选择、自主调节、自主合作的层面上。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探究,让学生在研讨中"析"语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我在班中组织了6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一组都有小组长,大家各有分工。课堂上,我首先将学习材料转换成问题情境,接着小组内按自学、发言、讨论、小结、互评的程序展开学习活动,然后大组交流学习情况和结果,进行适时的点拨和指导,最后就产生结论。比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我就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赏析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什么地方,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学生互评,老师点评,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在一种充分平等的活动中探究、启智,使学习活动变得自由轻松,交往情境变得融洽互助,信息传导多向畅通。再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传统教学是阅读基础上串讲,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可是我在教学此文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就进行探讨性学习。学生在讨论时提出,鲁提辖为什么要将镇关西置于死地,适可而止不就得了,未免有失人性之嫌?顿时,学生积极各抒己见,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在此,我就因势利导,让学生再重温历史背景,学生明白了当时社会黑暗,政治腐败,政局动荡,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凡x心侠胆之士都是疾恶如仇,别无他法,只有打得解恨;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则需要通过正当的途径,采取合法的程序来惩恶扬善,这是我们做人的准则。我们应学习鲁提辖为正义、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积极入世,找准人生坐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坚持这样做,一定会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大有裨益。

3.多种媒体的融合

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上,我们似乎也走进了误区。要么是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要么是五彩纷呈的多媒体演示。这样的两极分化要么枯燥无味,要么喧宾夺主。故而,笔者认为应根据不同的教案适当地选择媒体,把握好一个度,恰到好处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如教《变色龙》一文,先播放一段《动物世界》中蜥蜴的生活片断,这样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变色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面的内容则换成了导学案,实实在在地进行课文分析,不再需要多媒体来抢学生的眼球了。再后面的小组合作探究内容又用几块小黑板呈现出来,既省时又直观,还锻炼了学生的书写能力,何乐而不为?这样多种媒体的融合,发挥现代教学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的优势,各自扬长避短,将一堂课的效率大大提高。

篇4

2017年7月15-16日,在乌兰察布举办了"真语文5周年"教育教学活动,很荣兴的是我也参加了此次会议,在会上王旭明社长特别呼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专家和教研员,能够接受并 支持语文回归到语言文字的本质特征上来;能够接受并认同语文的人文性,并支持语文老师作出真语文探索。

这次培训的主题是"把握课改方向,研究学习规律,助力学生发展".根据这次培训主题,语文出版社精心编排了以下培训内容:专家讲座。

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老师的《真语文理念探究》、特级教师张赛琴老师的写作专题报告和教育老专家贾志敏教授的《小壁虎借尾巴》;专家示范课2节:张赛琴老师的习作教学《记一次集体活动》,王丽华老师的《要下雨了》。

通过这次学习,我知道要想做一名真语文老师,首先得在头脑中建立"真"语文理念。"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陶行知老先生的这句话对我们语文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准确的定位,要教学生求真,我们就要教"真"语文。何谓真语文?王旭明老师说:"真语文就是语文,是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的语文教育,就是要用语文的方法去教语文".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变成教师为主角,学生为群众演员的表演课".其次,要做一名真语文老师,要特别注意语言要自然、朴实;教态要亲切自然、恩威并重、变化有效、文气典雅。应该明白以生为本、爱生如子、知识渊博、方法多样、胸襟开阔、灵活变通、幽默风趣、化解窘境是教师的魅力所在。还应该知道未来教师应具备民主精神、人文精神等基本素养。

总之,这次培训的活动安排,主题明确,精彩纷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在学到了许多新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坚定、执着所给予的精神震撼以及语文课堂带来的美的享受。

篇5

在对中职语文课程进行定位时,应结合中职教育专业技术理论,将其定位于服务专业理论的基础学科。而结合此定位,中职语文教学在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时,应结合生活实践与专业知识,而不是只选择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的某些名家杂文。所以,要对这些内容“忍痛割爱”。试想,若是中职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对设备说明书难以理解,其该怎样“对症下药”。若是与同事沟通不良,该怎样将团队力量发挥出来。在步入社会后,其该怎样写求职信来进行自荐,并获得用人企业的青睐。这些实际的问题都是中职学生必会面对的。为此,中职语文教师要对学生两种语文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与提高。一是要注重口语交际训练。由于中职学生毕业后,就会面临就业这一大问题,因此,口语交际能力是其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可是在实际情况中,中职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并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环境的影响。其多数来自农村,没有较为广阔的见识,且性格怯弱;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该方面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是口语训练的第一步,只有将学生的自信心建立起来,其才能乐观积极地进行学习,并充满期待地面对人生,并能够把不爱思考、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加以克服。这也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此外,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逐渐地引导学生敢于发言,再利用自我介绍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使其正确地使用普通话,并保证其在口语交际中,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顺畅。二是要加强应用文写作训练。在进行写作时,应以实用性为其原则,应用文也是学生所必备的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之一。请假条、计划、总结、通知、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为其处理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此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通过诗文朗诵、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学生也只有具备了上述能力,其才可能在以后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加强言语实践、写作指导和口语交际训练

在新的中职语文教材中,其核心是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对学生语文能力进行培养,且以语文实践为基点。这样一来,就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新教材中,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教学单元比例大致为5:2:1,从而使传统语文教学内容得到了很大的改变。而写作与口语交际占据教学内容一定的比例,也就是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保持独立的同时,又能够相互照应,彼此促进,从而使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四、教学评价应淡化分数,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

在评价中职语文教学时,并未有统一的标准与方法。或许只有在进行高职学生统一的选拔考试时,才会产生一定的考查标准和方法。由于当前各大中职学校在语文课时安排上存在较大的不同,因为其考试的难度也各异,这就导致无法从成绩表面来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强弱进行判断,也因此就造成了良莠不齐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水平的现象的出现。由此看来,中职语文教学在制定教学评价时,应结合中职学生的现状及具体实际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应将职业学校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使其更具实用性,从而让学生接受,让家长放心。

篇6

一、小学生语文学习学的有效不到位

1.目前淮安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很重,语文课时多,要完成大量课内外作业、读书,还有预习复习,有的学生还要参加课外补习,每月还有月考。2.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还要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的学校还分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特长班与普通班,考试排名现象严重,淮安地区重点小学与非重点观念严重,择校费贵、择校现象严重。这样一来,很难确保各个学校,各个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质量,那么学生语文学的有效岂不在起跑线上就被无情地压制了吗?3.淮安有的学生学的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4.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的有效不到位

新教师的教的有效不到位。1.新教师的专业性不够强,很多新老师被安排在非专业的岗位上,有不少都试图更换专业岗位,他们因为缺乏专业理论素养,不利于学科的专业性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的学科学习。所以,他们很难和科班老师比肩。2.新教师虽然不乏学霸、热情高,但是走上岗位因为缺乏经验,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表现在备学生不全面、备教材不深入,备教法学法不灵活。上课时环节整合呆板、教法单一、缺少应变,难以从学生主体地位出发,缺乏对语文学科性的关注。3.淮安地区经济欠发达,新教师课时负担重、收入低、工作量大,还要面对社会压力和家庭负担,除了有过人的能力,将职业转化为事业较为困难。

三、小学语文评价不到位

我们看到,校园里考试作弊现象有之,社会上重点学校、重点班的语文成绩优异者乱闯红灯、犯罪、的人也是大有人在。我们知道语文的作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试反省,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是否发挥了,基础语文教学是否到位?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可现实却不尽如人意,依然会以考试为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我们是否应该摒弃基础教育阶段这些淘汰选拔的标准?切切实实地关心小学语文学科本身的价值。

四、德育的有效不到位,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学科教学要加强德育的渗透,不唯考试标准,激励同学们全面发展自己。即使是语文、数学差的学生,也应该发挥他们的特长,如我们班的一个学生成绩差,但他懂礼貌,爱老动,就可以多夸奖夸奖他的懂礼貌,让他当个劳动委,尽量使他们得到发展,促进教育的有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了解以下几点。

一、改变、转变教育教学的评价观

基础教育阶段的评价是合格性的评价,而非选择性的评价。考试、分数、选拔、淘汰不应该作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基础教育区别于高等教育的,南师大杨启亮教授说的好:基础教育的评价应该是兜底的评价,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应该是“一个都不能少”“义务教育”,它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别是最薄弱的学生,关注每个人最薄弱的地方。

二、改变、转变课程教材观

1.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来教,而非教教材。在课堂教学时,要认真地研读课标、教材,更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充分地利用教材进行听说读写,特别加强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2.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遵循启发性原则。教学时,老师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增加直观教学,设置合理的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从而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的实践与体验。3.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效果,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减少老师的课时负担,让学生与自己更好地支配自己的闲暇时间。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鼓励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做强权老师,而要:答错了你可以重答、答得不完整可以补充这需要老师还要充分掌握学生思维与学龄特点及知识储备,加强专业素养的培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5.有效的新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掌握好专业知识与理论知识;有效的新教师要具有做最好的自己的能力:注重自身的修养;善于吸收多方的意见;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研究善于反思、研究;有效的新教师有稳定的教育信念、追求,有自己的创造,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有效的新教师能学习同行,借鉴老教师的经验。

篇7

一、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意义研究

1、提升实效性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

文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受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所以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成果直接影响到实际生活,在小学的语文教育中,它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丰富学习知识,同时教学的质量对学生起着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为了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语言知识表达自己,接受信息,提高实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2、提升实效性有助于W生培养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

小学语文课本的知识都是学者精心挑选的,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将语文书本与实际生活结合,加强教学的实效性,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提高解决困难的能力。

二、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具体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的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意义,我们了解到提高实效性非常关键,因此为了更好的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互结合,提高实际意义,具体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策略,包括:

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实效性

所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课堂能够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并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才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教学实效性。教师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在语文课堂伊始就采用笑话、故事或情景等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导学生从学习到实践,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逐步推进语言词汇的积累,提高实效性。

比如在学习《蝙蝠和雷达》一文之时,课伊始,老师可以悬疑情境教学形式,用多媒体播放飞机快速飞行的视频,给学生提出问题:“飞机为什么会飞?飞机是怎样发明出来的?”此问题提出后,学生们都产生了非常强的好奇心,这时老师可以因势利导的引导学生进入课文阅读之中,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之中,努力的进行探究,最终得到答案。通过悬疑情境教学形式,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价值与意义,真正的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自然教学的实效性会不断提高。

2、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推进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要想学好语文,首先需要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法宝。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可以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在不断的阅读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观察力和判断力。其次,要培养质疑的习惯,要能够不耻下问,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学习习惯的良好养成可以推进主动性的提高,也是教学实效性提高的重要表现。

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发散学生思维

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学习与生活相互结合,教师要能够根据现有的书本知识,通过多种途径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大胆的进行想象,在现有知识的影响下,发散思维,进而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学习效率,提升实效性。

篇8

1、语言的基础性作用

孩童时期是人们学习语言文字的最佳时期。全世界范围内有多种语言,不同的民族自身的语言文字也是尽不相同的,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不仅仅是一个符号系统或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文字是都是民族的语言文字。一方面,一个民族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另一方面,语言文字记录了民族的文化使其得以继承和发展,因而,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其深刻的民族精神的积淀。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地位特别重要,孩子通过小学语文教育可以打好基础,尤其是语言文字基础,要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文化,亦是从学习语言文字开始的。因此,语言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基础,为孩子把好语言文字的关尤为重要。

2、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小学生德育与素质发展

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学生能够使用现代社会,为社会的发展服务时德育与素质教育的根本教学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应围绕德育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展开,变单一化为多元化,以全面实施德育与素质教育。

2.1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小学生的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着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当中,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注重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在学生发展智力学习知识的同时,适时的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语文教材中蕴含的道德因素得有发挥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手段唯物辩证主要的启蒙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的思想和做风的教育等。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2.2 美育教育在于对人的修养的提高与情操的陶冶。因此,应重视小学生的美育教育,培养其审美能力。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不仅有教育意义,而且教材的语言文字也是相当美的,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我们很好的利用它,有机地渗透审美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形成对美好纯结事物的向往,对祖国美丽山川景物的热爱,对人物的崇高品质和坚贞精神的赞叹,对好人不幸遭遇的悲痛,对丑恶事物的憎恨等等,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作美的能力,从而手段美的熏陶与感染,从中受到启迪,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3 加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现代社会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因而,现在的教育要面对现实,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注意对学生自信心、意志、情感、竞争意识和受挫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将来可以更好的面对社会。

2.4 加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与负担很大,应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其有更多的时间锻炼身体,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有更好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手、眼、脑、口、耳并用,协调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培养学生趣味性教育

3.1 培养学生的趣味性教育,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是人文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例如,在教学李白《望天门山》时,事先设计好课件,独立出现在屏幕上,浩瀚的江水、小船、山峰、绿树……然后,上课时让同学们根据诗歌的意境,当场演示,组成画面。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组成了许许多多的画面。在这种情景中,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受到了极大地冲击,记住了诗句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感受作品中独特的意境。

3.2 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即是一种智力活动,也是提高认识能力的活动,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有非智力性活动。教育心理学家潘淑认为学生的学习“这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有一类是有关学习的积极性的,如注意、情感、情绪与意志等,另一类是有关认识过程本身的,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等。前者与个性心理特征和学习动机密切相关,它对认知过程及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动力、激发作用。学生在学习认知过程中,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这样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3.3 运用独特的语言训练,强化学生人格的养成;语文课堂语言文字训练具有工具性和趣味性,两者相互统一,语文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陶冶趣味和语言文字工具训练的综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锻炼学生的独立人格,确认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能够陶冶良好性情。

4、在课堂上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使学生能够丰富其自身的知识体系,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4.1 在识字教学中计算机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对汉字的结构进行直观的观察,通过打字训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汉字的笔顺、读音、词组、部首。

篇9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2015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启动了新一轮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本次《意见》的印发距2008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已经过去了7年。从今年教育部的《意见》对公共基础课的要求可以看出,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更加重视包括语文学科在内的公共基础课,更加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更强调公共基础课的实践性教学,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意见》要求:“职业院校也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具体而言,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开齐、开足、开好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与健康、艺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职校学生作为一线劳动者储备队伍,他们文化水平的高低,不但是衡量劳动者素质高低的标准,更是全民族素质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强职校学生文化基础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加强学生文化基础教育,提高文化课实效,是新一轮中职文化课改革的首要任务,而中职语文课作为中职基础课程,是文化基础中的基础,在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身兼重任。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中职语文教师首先要对中职学生的学情有个清晰的认识:职业教育面对的生源的文化基础水平相对较差,尤其是中职学校主要招收的是在选拔考试中被淘汰的学生,不少中职入学新生文化水平低、学习习惯差,具体到语文课堂上的表现也是令人担忧的,比如,学生对语文课提不起兴趣,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较差,尤其是对语文中最基础的字、音掌握情况也令人担忧,经常读白字、写白字。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中职学生中也存在一些语文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他们中考失败是因为数学、英语等其他科目成绩较差,这类学生他们对通常有较大的阅读量,文笔和口才也比较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只是由于长期不良的学习习惯,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态度和掌握情况还存在欠缺。

针对不同语文水平的学生,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模块教学的方式。分层模块教学的实施,可以在夯实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水平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高不同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将语文知识按难易程度切分的模块,将语文分为基础层次模块、提高层次模块两类。语文基础好、升学有要求的学生可以在学习基础层次模块的基础上,再另行选修提高层次模块。这样可以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时都能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都能在原有语文水平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2开展实践性教学,服务学生专业学习

在推进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方面《意见》规定:“要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都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要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要积极推行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由《意见》可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一直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方针。而“实践”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金钥匙,无论公共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不能离开“实践”。另此外,我们还要认识到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其实并不冲突,公共基础课能够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提升奠定良好而扎实的基础,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首先,教学力求与专业需求挂钩。语文教学中加入与专业课程有关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的时候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并为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文化基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授课前要深入专业系部,了解专业特点和对所授课程的要求,甚至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语文教学不搞“一刀切”,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所需的职业岗位能力特点、职业个性需求,调整实践课的内容分配。其次,语文课程的选编要与“市场”接轨,让学生通过中职语文课程的学习,充分了解市场经济对人才需要的标准,培养各项工作中所需的关键能力。在来自教育部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的一线调查报告中,我们发现用人单位对一线岗位从业者的语文知识要求最高,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和理解力、观察力、注意力。数据显示,83.19%的用人单位把对文化知识的应用能力排在首位,只有很少的用人单位把文化知识的深度、广度看得很重要。

3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意见》特别指出:“要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要开设经典诵读、中华礼仪、传统技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并拓宽选修课覆盖面。”

此外,我们要认识到语文课是中职毕业生今后更新知识、技能和继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职中语文课要满足学生升学、就业以及日后发展的重任。

中等职业教育要帮助学生们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好地适应职业的发展。因此,中职语文课程应定位于通用性能力的培养,即文化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和掌握。比如,一个人要获得基本听说读写的能力,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语文课程就应当定位于此,而不必要多讲有关于文学文体的一些专业理论知识(那是文学的学生应当学习的),适量增加应用文写作、口语交际表达的内容,使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在变化多端的世界中获得更多更好的知识,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

4总结

《意见》给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和思路,语文课程作为中职教育公共基础课中的必修课,它特殊的课程性质就决定了其要肩上担负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使命。作为一名一线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笔者试从“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开展实践性教学,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三个方面来解读教育部印发的《意见》,对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进行自己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Z].信息公开部,[2015]6号.

篇10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语文教育必须要改革,必须从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方法,评价目的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一、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就是把口语交际纳入了教学内容,并明确规定: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现在的低年级小学生思想和词汇比起以前的孩子丰富多了,因为现在社会是个信息化的社会,孩子们沉浸在变化多端的语言环境中,连网络用语都对人影响至深,与人交流时基本上“言之有物”,但欠缺良好的交际态度和听说习惯。为了孩子能更好适应未来的需求和发展,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关于交际材料的内容应该精心选择,创设有实际意义的情境,激起学生兴趣。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一、二年级新教材文质兼美的课文,为教学提供了进行语言规范和语言实践活动的素材和具体情境,选择课外说话内容应该坚持“六性”,即故事性、趣味性、形象性、知识性、思维性、实践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往往会被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直接兴趣。所以,教师应做有心人,要时时留心观察学生,当学生受到外来影响而兴奋或产生感情共鸣时,教师应趁热打铁。

二、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适时地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课文应该以与课文相适应的情感介绍资料,创设情境,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创设的情景,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课前,两盆郁郁葱葱的万年青置放在讲台的一角,片片白花点缀其间,更显示了它的高尚与肃穆。录音机里,播放着震动人们心扉的贝多芬交响乐《葬礼进行曲》,如泣如诉,低沉悲壮。教师身着灰色西装,深情悲哀而又庄重。这样,万年青、白花、哀乐、服饰、神情,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悲伤的情境。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对的哀悼之情油然而生,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自然就达成了统一。这就是教学与德育的统一。

三、创新课堂教学环境,丰富课外活动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闲暇出智慧。”心理学原理也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由此可见,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创造力。由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可以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等形式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可以通过表演情景剧,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篇11

语文课堂与生活其实是相互实践相互印证的,什么是语文:是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所谓文学也是作者基于生活基于文化所创作的一种载体,所以语文离不开生活,脱离生活便不是语文,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同时语文不是只与分数挂钩,而是与文化生活,交际生活相结合。因此,语文教学内容可以从自然社会生活中获取。

陶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中心就是要把理论与实习合为一炉而冶之。”教师的责任是教学而不是教,在于教学生学,不是将知识填鸭式塞给学生让其应付考试。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双方的责任,老师负责的是教学生如何学,而学生负责的是学习如何学。面对问题,并不是让老师给出答案让学生推导过程也不是给出过程让学生推导答案,应该是学生去寻找过程寻找答案。老师需要做的是怎样组织学生,创造条件并将问题与生活结合与自然结合,使学生有更方便简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同时也可用同类办法解决相似问题。做到触类旁通,全过程由学生去做,老师只起到一个提点,引路的作用。这其中更多的是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面对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勇气。这种勇气是可以面对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勇气,也是以一个点突破一个面。不论是何问题解决办法都是面对,学生需要有问题,老师需要给与问题,而问题来源于自然社会生活。陶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无非提醒教育者:教育是活的,不是死的。如果一味的传授理论那么教育就没有意义了,是假教育,伪教育。

二、以生活实践为主,自然教学资源为辅学习语文

陶先生提出“他头上顶着青天,脚上踏着大地,东南西北是他的围墙,大千世界是他的课室,万物变化是他的教科书。”语文课堂的特点近乎如此,让学生联系教材,生活并运用生活中的素材去学习。生活中充满了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具有与时俱进,自然生成等特性开展有趣,有益的语文实践活动。让语文课堂融入生活。

1.通过书本等纸质载体学习语文。不论何时,书籍是人类通往进步的阶梯。教育和学习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书籍。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不只是读课内的书籍,还要读课外的一些国内外经典名著。或者自己喜欢的一些书籍。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各种读书方法都值得推广,只要有益于学生的知识增长和阅读能力。校内的图书馆图书角都需扩充书籍容量,增加阅读范围。

2.通过现今发达的网络等媒体学习语文。如今社会科技发展飞速,电脑手机等网络载体分布广泛。由于网络的原因,全球各地信息交流迅速,这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好机会,但前提是需要教会学生辨别网络的危害和好处。还有电视,不妨让学生对有关历史的电视剧或者有关典故的电影进行一番点评,让他们对故事中的某一段剧情或者某个人进行分析,这都是现代社会中可以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切合实际联系社会,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再枯燥无味。让语文学习多样化不再仅限于书本。当学生利用网络了解世界的时候他们首先说的大概是自我介绍以及家乡的特色,这时候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自己的家乡以及所在地区。我们不妨设立此类语文实践活动来增加同学们的知识量和拓展他们的视野

篇12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愈加深入,语文教学也改变了过去固步自封的局面,开始做出一定的改变,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应该看到的是,语文教学工作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对于素质教育的开展起着阻碍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语文的教学工作,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黄厚江提倡语文本色教学,即用语文的方式教授语文;用语文的方式学习语文,这给现今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考与启示。

一、黄厚江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特征

黄厚江长期担任语文教学以及研究一线工作,对于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有着深入系统的研究,从而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风格。他提倡的“本色语文教育”以及“语文共生教学”都曾在全国语文教育中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且,他提出了语文教学的四个原则,即和谐原则、节奏原则、适度原则和整体原则,这在语文教育体系中都形成了广泛影响。

首先,黄厚江语文教学是本色的,他提倡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用语文的方式学习语文。以阅读教学为例,他在其中阐述了“本色语文”的相关主张。他认为阅读学习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学习阅读,通过阅读丰富知识积累,并在阅读中对自身的综合素养进行提高。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应该以文本资料作为基础,以问题研究为引导,以实际的语言活动为学习主要形式。其次,黄厚江语文教学大中见小,强调以课本为基础。他认为阅读教学总是依靠一定文本作为载体的,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从细微处着眼,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细致体会。

二、黄厚江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对于高效课堂的启示

1.注重对文中内容的挖掘。在语文学习中,需要注重对文中的细节内容进行深度的挖掘。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书本上的细节内容予以充分的关注,并进行深入的挖掘。如,在阅读学习中,教师可以对文章的某一个词语、某一句话、某一段文章进行细致的提问,让学生的注意力放在课本的细节之处。这种细节问题不仅会让学生对文章的细节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还能使学生在把握细节的同时,对文章的语境有了充分的把握,使得学生对于文章的内容有了充分了解,从而使语文阅读达到教学效果。

2.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之间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有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有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强,有的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对来说就会差一点,因而他们之间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都会存在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根据他们的接受程度、学习能力等进行积极的引导,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语文阅读的学习。对于一些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也比较强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引导,能使他们更深层次地进入学习;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耐心的辅导,能使其充分了解课文内容,从而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篇13

一、将素质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的重要,在小学语文中融入素质教育理念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意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培养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中,创新性可以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内容。但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的融入素质教育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1建立其小学生的正确的学习观:

在我国的传统的教学内容中,一直采取的都是“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将生词和考试的重点最为教学内容的核心内容,学生也是采取“填鸭式”的学习模式被动的接受知识,有很大的机械性。所以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语文内容,培养一种学习语文的正确的学习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强大的兴趣。

1.2制造活跃的学习气氛:

在教学内容中,营造一种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在课堂上,运用适当的课堂游戏作为切入点,在游戏的氛围中打开学生的记忆功能,用一款有趣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来开发学生大脑的潜力,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1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

伴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教学观念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进步,根据社会的发展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例如: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采取先进的教学方式来打造活跃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有利于思考的学习情境,使小学生能够在愉快中学习,更好的吸收和理解知识,加强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2.2坚持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原则: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于考试相关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往往对于小学生的表达能力缺乏培养,使得小学生养成了“死”学知识的习惯,而不能够将学到的知识灵活的得到运用,这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消极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可以采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的手段,以此来丰富语文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1积极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

为了培养综合性的人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就应该根据实际的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标准,再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目前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将自己的教学方式能够符合社会时代的发展,能够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且能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小组合作的模式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发言的机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2合理的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

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中,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以这样先进的设备进行教学,不仅仅能够改变传统的乏味的教学模式,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思考、学习,同时也能够锻炼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加之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声音、图像以及文字等因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语文教学变的丰富多彩。比如说小学语文中很多对于古诗的教学,笔者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在课堂上播放动画视频,视频的内容能够很好的展现古诗里的情感,让学生能够通过观看视频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同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关于重阳节的图片,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重阳节的习俗,同时能够加深古诗的印象。这一节课堂的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很认真的去分析和理解了古诗的含义,同时对于诗人的表现手法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就是一个教学内容上的创新,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所有学生的年龄、性格等特征,制定出一套能够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等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素质教学对于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大贡献。

结语:小学教学在整个教学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将素质教育融入进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深刻的讨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有了新的认识。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改革方面提供一些经验,可以更好地为培养人才服务,能够为社会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朱静.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