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制种技术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制种技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制种技术论文

篇1

2.1基肥

制种田要增施足够的底肥,并且要氮磷钾配合,以满足幼苗阶段对养墒的需要,促进幼苗早生快发,所以底肥是高制种产量的基础。因此,要施腐熟好的优质农家肥60t/hm2以上,尿素120~150kg/hm2,钾肥、磷肥各375kg/hm2;或施复合肥600kg/hm2以上,锌肥22.5kg/hm2;或施磷酸二铵300kg/hm2,钾肥150kg/hm2,锌肥22.5kg/hm2。应注意种肥安全隔离。

2.2追肥

适时合理地追肥,增强穗肥,补施攻粒肥。玉米需肥时间大致可分为苗期、孕穗、花粒3个时期。根据玉米制种生长发育特点,确定施肥时间和数量。苗期阶段是生根长叶的营养生长时期,要以氮肥为主,在玉米七叶期追施尿素120~150kg/hm2,促苗快发。孕穗阶段基叶生长旺盛、植株和茎粗都在迅速增大,雄穗和雌穗相继开始分化,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是发育最旺盛和需肥量最大时期,因此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75~450kg/hm2,将肥埋严,促进孕大穗。灌浆阶段要根据情况补施攻粒肥,方法是叶面喷肥,用磷酸二氢钾2.25kg/hm2加尿素7.5kg/hm2对水750kg喷施,可增加光合能力,提高百粒重。如使用一次性玉米专用肥,应深施,施肥量825~900kg/hm2。

3播种

3.1种子处理

制种亲本种子必须用种衣剂包衣后播种,且父、母本选用不同颜色,以示区别。可用克福醇种衣剂包衣,或立克锈或粉锈宁拌种。

3.2设置父母本行比

设置父母本种植行比要根据制种双亲的相对株高和父本的花粉量来确定,通常单交制种区父母本的行比为1∶2~3;在母本植株高度较父本矮、父本花粉量较大、花期较长的情况下,父母本的种植行比可以扩大到1∶4~6;当父本植株较高、花期较长、花粉量较大、气候条件相对较好且可以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的情况下,父母本的种植行比可以扩大到1∶8。

3.3播期调整

为了保证双亲花期相遇,对于新杂交种,一般采用叶片比较法,即根据父母本生长出来的叶片数来测定花期是否相遇,因此首先要了解两亲本全生育期的总叶片数,依照母等父的原则,在生育期间母本应比父本提前发育1~2片叶,母本早于父本的调节方法:首先加强父本水肥管理,促进父本生长;其次推迟母本去雄时间,将要散粉时再去雄,以延缓雌穗生长,但在母本去雄时,避免散粉影响种子质量;另外,如果母本吐丝太早的采取剪花丝。如果还未能达到花期相遇,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重新估计花期相差的天数,如可能达到花期相遇,则采取剥去母本第1个雌穗,重施速效肥,以促进第2个雌穗的迅速生长。父本早于母本的调节方法:首先加强母本水肥管理;其次母本提前去雄,当雄穗尖刚露出顶叶就拔掉,必要时在雄穗未露出顶叶时,把雄穗连同1~2片叶一起拔掉,使养分集中到雄穗上,以便提前3~5d吐丝;还可以修剪母本枝叶,剪去花丝2.5~4.0cm可使母本花期提前1~2d;最后如果母本苞叶过多,吐丝偏晚,则剪去母本苞叶以促进母本提前吐丝。

3.4适期播种

制种田应掌握适宜播种期,如遇春旱,应适当提前。用机播开沟等距点播,踩好底格,覆土均匀,及时镇压保墒。为保证种子成熟和亲本错期播种保墒,尽量采用铺膜播种。在辽宁地区行距57~60cm,母本株距23~27cm,保苗5.25~6.75万株/hm2;父本株距33~37cm,保苗4.5万株/hm2。加播父本,在母本3~4行间垄沟内隔50cm播1行父本。

4田间管理

五至六叶期定苗,除去杂苗和病弱苗,正常管理父母本,预测调整花期。如果父本雄穗柄短,且顶叶影响花粉扩散,应及时扯开顶叶。采用种子包衣技术,防治蝼蛄、金针虫、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采用甲胺磷喷雾或者用甲拌磷、辛硫磷或甲胺磷颗粒剂灌心防治粘虫;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杀螟灵一号、甲拌磷或甲基1605颗粒剂灌心防治玉米螟。如果父本易感蚜虫,特别是散粉期,可用氧化乐果防治。

5除杂

苗期除杂时,分清父母本幼苗叶鞘色、叶片色、边缘有无波曲;掌握亲本的特征,一定要严格去除杂株及乳生玉米。拔节至抽雄除杂时,掌握母本抽雄期穗下开张角度、穗位上叶态、母本花丝颜色、生活力等特点进行除杂。成熟期除杂时,严格区分母本穗行数、籽粒颜色、穗轴颜色、穗型再进一步进行除杂。

6去雄

母本去雄是玉米中期管理的主要任务,制种区母本及时、彻底、干净去雄是玉米制种成败的中心技术环节。技术上要求将制种田内母本植株的雄穗在散粉前及时、一株不漏地彻底拔除。为保证母本去雄的质量,母本去雄时应采取摸苞带叶或扒苞去雄的方法。就是在雄穗露出顶端叶片前,当用手摸到包在叶片中的雄穗时,可带1~2片顶叶将雄穗拔除;或将包住雄穗的叶片用手扒开,将雄穗拔除。拔除雄穗时要将整个雄穗完全拔除,不能折断,不能留有分枝或雄穗残留体。母本去雄时要在每天的早晨进行,上午10时以前必须将母本雄穗彻底去完。母本去雄要每天进行,直至将制种田母本雄穗完全去除干净。拔除的雄穗必须带出制种田,或饲喂牲畜,或挖坑埋掉。母本去雄是非常严格的制种技术措施,在实际工作当中,由于天气如下雨或其他原因,往往造成不能及时彻底去雄,这一现象是必须加以杜绝的。应当结合母本去雄,将田间的病弱晚株一同拔除,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去雄质量,同时可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母本去雄往往与授粉同期进行。对于父母本花期不协调或花期不遇的制种田,应取人工辅助授粉的措施。人工辅助授粉应在母本吐丝盛期的无风晴天进行。一般在每天上午植株上的露水消失后,父本散粉时进行。将父本采粉区的花粉收集到干燥的容器内,用毛笔蘸花粉涂抹母本雌穗花丝。必须杜绝用母本自身的花粉或其他大田玉米的花粉给母本授粉。

7收获

篇2

1花椰菜繁种的生物学基础特性

1.1植物学特征

1.1.1花椰菜为1年或2年蔬菜,它的根系较强大,须根发达,多集中于土壤表层中,根系受伤后不易恢复。茎较结球甘蓝长而粗。叶狭长,有蜡粉,在将现花球时,心叶自然向中心弯曲或扭转,可保护花球免受阳光而变色或免受霜害。花球是营养贮藏器官,由主花茎、肉质花梗及绒球状花枝顶端聚合而成。当温度等条件适宜时,花球逐渐松散,花茎、花梗迅速发育而伸长,花枝顶端继续分化形成正常花蕾,继而开花结实,由于花球是畸形发育,又加上组织致密,只有一部分花能正常开花。

1.1.2花椰菜的花为完全花,花萼4枚,绿色或黄绿色。花瓣4枚,黄色或乳黄色,“十”字形排列,雄蕊6枚,花丝4长2短,花丝顶端着生花药,成熟时纵裂散出花粉,雌蕊1枚,由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子房有2个心室。

1.1.3果实为长角果,成熟后易爆裂,每个角果含种子10余粒,千粒重3~3.50g。

1.2阶段发育与开花授粉习性

1.2.1阶段发育特性。花椰菜属于低温长日照和绿体春化植物。完成春化阶段发育的植株大小以及对温度的要求,因品种不同而不同。早熟品种需6~7片叶,中熟品种需11片叶,晚熟品种需14片叶,才能感受低温影响而通过春化阶段。对低温的要求是:极早熟品种为20~23℃、早熟品种为17~20℃、中熟品种为12~15℃、晚熟品种为25℃左右。在上述温度条件下,一般经15~30d可完成春化的阶段发育。春化阶段完成后植株才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花球形成后,在适温和长日照下,花枝开始伸长。

1.2.2开花授粉习性。花椰菜从花芽分化到花球充分长成,约需20~25d,从花球边缘松散到花茎伸长,约需10d左右;从花茎伸长到开花,在适温下需20d左右。复总状花序,各级花枝上的花由下而上陆续开放,整个花期大约1个月左右,从谢花到角果成熟,约需20~40d。

1.2.3花椰菜具有雌蕊先熟的特性,其雌蕊柱头在开花前4~5d至开花后2~3d都有接受花粉而受精的能力,开花前2d和开花后1d的花粉均有较强的生活力。

1.3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3.1温度花椰菜喜冷凉,属半耐寒性蔬菜,怕热又不耐霜冻。生育适温范围比较窄,栽培季节和品种选择比较严格。种子在2~3℃就能发芽,但以25℃发芽最快。营养生长适温为8~24℃,花球生育适温为15~18℃,低于8℃生长缓慢,高于25℃花球小而松散。在采种生产中导致发育不正常,花粉失去发芽力。适宜的开花结实温度为15~19℃。

1.3.2光照花椰菜对光照长短要求不太严格,但喜光,少耐阴。

1.3.3水分花椰菜喜湿润,耐旱,耐涝能力较差。在整个生育期中要求充足的水分,尤其是在叶片旺盛生长和花瓣形成期需水更多。如水分不足,导致叶片少而小,提前形成小花球,降低产量和品质。如土壤水过多,会造成花球松散,花枝霉烂。

1.3.4土壤花椰菜喜肥沃疏松、土层深厚的壤土。全生育期都需要充足的氮肥,而在花球生长和抽薹开花期、结实期需要大量的磷钾元素。适宜的土壤pH为5.50~6.50。

2常规品种种子生产

一般采用日光温室播种育苗,露地定植、采种的方法。

2.1隔离区的选择因花椰菜是常异花作物,隔离应选择周围没有同科类作物(如芥蓝、甘蓝、甘蓝型白菜等作物)的地块。距离必须达到1000m以上。

2.2育苗在日光温室内进行。

2.2.1播种播种期一般1月5~10日。育苗地要选前茬没种过“十”字花科蔬菜及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灌良好的地块。播种前先把配制好的营养土(优质农家肥、磷酸二铵、细砂掺匀)施入苗床,将苗床整平,浇透水。2d后,用耙子将苗床耙壤,把种子均匀地撒在苗床上,盖1cm厚的细土温度保持在15~25℃。

2.2.2分苗播种后根据气温的高低,25~30d后,即二叶一芯至三叶一芯时及时分苗。分苗时最好在阴天或傍晚进行,苗距0.10m见方。尽量减少对根系的损伤,将杂苗、病苗、过弱的小苗及时拔除。分苗后立即浇水,并遮阴4~5d,湿度保持在80%,温度保持在18~25℃,5~7d后再浇一次缓苗水。缓苗后,注意蹲苗。根据气温逐渐降低温度,加大通风量,温室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以提高幼苗的抗寒、抗旱及免疫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春化。

2.3定植移栽

2.3.1地块选择在隔离区内,应选择地力均匀、土层深厚、前茬没有种过“十”字花科的蔬菜作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灌良好、地势平坦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作为制种田,前茬作物以小麦或未种过蔬菜的地块为宜。

2.3.2整地整地时,要施足基肥,一般每亩地施入优质农家肥5000kg,过磷酸钙30kg,N、P、K复合肥15kg。深耕后,整平、耙耱、镇压,然后起垄:垄距1m,垄宽0.65m,垄高0.25~0.30m,平整垄面,拍实后铺农用地膜,一定要将地膜压实,以防止地膜被风吹掉。

2.3.3定植定植时间一般在4月1~10日。带土移栽要注意保护根系,尽量减少或避免机械损伤,对种株要进行严格选择,选用叶片厚而深绿,茎粗壮,根系发达的健壮苗,再次淘汰病苗、杂苗及弱苗。定植株距,根据不同品种,保持在0.60~0.70m。定植后立即灌水,3~4d后将倒伏的幼苗扶正。缓苗6~7d后灌水,并进行中耕,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

2.4去杂、去花枝、消毒、防虫

2.4.1去杂在去花枝前,再次拔除僵苗、叶色、叶形、花球形状不同的和花球夹叶的植株。尽量做到逐株检查,确保种子纯度。

2.4.2去花枝去花枝时,花球大小掌握在适合商品性采收的3~5d后。必须用手先将花枝的5个花枝掰掉,留第2层的花枝,呈三角形状,中间留一小主枝,其余全部掰除,所留花球大小直径不得超过1.50cm。

2.4.3消毒去除花枝后,进行消毒。以农用链霉素为主,其它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也可使用。浓度掌握在50%~60%,一般用药量在10~15kg/亩左右。然后灌水,同时追施N、P、K复合肥15kg/亩。

2.4.4防虫花期要加强田间管理,防止蚜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的危害,一般每隔7d,喷施敌杀死、蚜虱净等防虫农药。盛花期适当降低用药浓度,以减少药剂对花粉的危害。

2.5收获晾晒

2.5.1收获收获期在9月15日左右,依蜡黄期的迟早分期采收。

2.5.2晾晒收获后,集中堆放5~7d再摊开晾晒,根据气温晾晒3~4d后,用木棍将种子敲落,筛选干净,用布袋装起来。放在通风干燥处,待收。

3杂交一代种子的生产

目前,花椰菜杂交制种,主要是通过自交不亲和系来进行繁育的。不同生态类型亲本系的种株培育及定植管理与常规种繁殖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

3.1如双亲亲和指数有较大差异时,可将亲和指数低的亲本系加大栽植比例,栽植行比为2:1,如双亲生长势有较大差异时,也可按2:1或2:2栽植。

3.2双亲的花期要相遇,如果双亲花期不一致,可通过分期播种、分期定植、控制水肥等措施,使双亲花期相遇。

3.3为提高制种田的产量及杂交率,花期要采用放蜂等昆虫进行传粉、必要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3.4要有良好的隔离条件。杂交制种田要与花椰菜不同品种的采种田及甘蓝、芥蓝等“十”字花科蔬菜种植田空间隔离2000m以上,以确保一代杂交种子的纯度。

3.5常用品种种子的提纯复壮。花椰菜是常异花作物,靠昆虫、风等媒介授粉,在制种过程中,一旦品种间互相杂交及采种方法不当,就会导致品种混杂退化。为保持品种的原有种性,既要保证不同品种间有良好的隔离条件,又要选择适宜的制种方法。对混杂退化的品种要进行提纯复壮,花椰菜提纯复壮主要采用混合选择法和改良混合选择法。

4病虫害的防治

危害花椰菜的主要病害有黑胫病、黑根病和霜霉病;主要虫害有菜青虫、蚜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等。

4.1黑胫病也叫根朽病。苗期受害后,子叶、真叶及幼茎上出现黑灰色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上散生很多小黑点,稍凹陷。严重时主侧根全部腐朽死亡,植株萎蔫,成株和种株受害后,多在较老的叶片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色病斑,种荚病斑多发生在荚的尖端。潮湿多雨或雨后高温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

种子消毒用50℃的温水浸种20min,其次收获种子时,选择无病的植株进行采种,从而减少病菌的传播。轮作倒茬在育苗和定植时,一定要选择好地块。前茬作物以带田、大田玉米或小麦为宜。一般情况下,不能重茬。药物防治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叶面喷雾或进行灌根。

4.2黑根病苗期受害重,主要侵染幼苗根茎部,致病部变黑或缢缩,潮湿时其上生白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以加强苗床管理为主,药剂防治为辅。育苗床选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选用无病新土做苗床;如用旧土做苗床,应进行土壤消毒,使用充分腐熟的肥料。

篇3

1适时育苗

选择坐北朝南、背风向阳、排水方便、温度回升快的地块,床土应是2~3年内未种过茄果类、瓜类蔬菜的菜园土,最好是未种过菜的稻田土、塘泥、新鲜黄土等。老菜园土作苗床要做好土壤消毒,可用50%多菌灵粉剂与过筛煤渣灰拌匀后撒施苗床,作垫籽药土。用猪粪渣、陈煤灰、塘泥、枯饼、人粪尿等,堆沤制作培养土。播种前,采用小拱棚育苗,浸种催芽,1hm2大田需苗床面积37.5m2,苗床密度1500株/m2,播种量750~1050g/hm2,种子发芽出土以后,夜间应保持12~15℃,白天为20~26℃,如果夜间温度在10℃以下,生长不利,尤其是土壤夜间温度不要低于17~18℃,否则根系发育不良。此外在1~2片真叶时容易发生猝倒病,应注意防治。

2定植

为了减轻病害,应实行水旱轮作,制种地选择水稻田或2~3年内未种过茄果类作物的地块,并要求有50m左右的隔离。茄子定植不必过深,与秧苗的子叶平齐为宜,3叶1心即可定植。为了使幼苗迅速恢复生长,定植以后应立即浇水,对新根发育有良好效果。定植的株行距根据茄子的品种而定,我团种植的是晚熟品种,行距60cm,株距35cm。

3田间管理

3.1肥水管理

施足基肥,施猪粪渣75t/hm2,饼肥1500kg/hm2,磷、钾肥各1500kg/hm2作基肥。轻施苗肥,在定植后至开花前应追2次肥,浓度不要太高,否则会造成植株徒长,引起落花、落果,加重病害,最好用稀释5~10倍的猪粪水或进口氮磷钾复合肥,不用氮肥催苗。稳施花肥,自第1朵花开放到第1批果迅速膨大这段时间为茄子的大量开花期,也是杂交制种的人工去雄授粉期,为防止植株落花落果,在不是严重缺肥的情况下,一般不用追肥。重施果肥,当根茄(或称门茄)长至商品成熟度时,每株茄棵上基本上都挂了2~3层果,这时果实膨大需要大量养分供给,要大追肥,重追肥,一般每隔7~10d追1次肥,以稀猪粪水和复合肥为好,果实转黄即可停止施肥。保证植株充足的水分供应是提高种子发芽力的关键,特别是生长后期,因处在高温干旱季节,更应注意灌水。茄子在开花坐果期即可浇水,一般全生育期浇6~8次水,茄子的单叶面积大,水分蒸腾较多,一般保持80%土壤相对湿度,当土中水分不足时,植株生长缓慢,甚至引起落花,所结的果实果皮粗糙品质差。当雨水过多时还要注意排水。从结果时即可开始浸灌,但应坚持“一浅”、“二急”、“三凉”的原则,“一浅”是灌水不能超过畦高的2/3~3/4;“二急”是急灌急排;“三凉”是水凉、土凉、天凉。因此,在晚上灌水效果较好。灌水后应及时追肥、中耕除草,其操作同常规栽培。结合浇水,施稀薄的粪肥或化肥;果实结果以后可追浇浓的粪肥或化肥,以氮肥为主,人工追施300~375kg/hm2尿素以供果实不断生长的需要;果实最旺时期,也是需肥最多时期。

3.2授粉技术

3.2.1授粉花朵部位及单株授粉花朵数。最适宜授粉部位是第2~4层花,每株宜授粉6~10朵花,坐果5~8个。

3.2.2父本花粉采集。茄子开花习性是当花蕾长足后,在花冠逐渐开裂过程中,花药逐渐破裂,花粉散出。可在上午8时左右花朵刚开放时,用电动采粉器收集花粉,此时花朵刚开放,花粉多,且发芽力高。也可在上午摘下当天开放的花朵,取出花药散放在铺有厚纸的筛子上,放在太阳光下晒干,约需4h。然后用花粉筛将花粉筛出,或将晒干的花药装入碗中,盖上纸,上下抖动碗几次,即可将花粉抖出,然后放入小盒中备用。3.2.3选择母本花蕾去雄。茄子花在开放前1d至开放后2d,均有受精结籽能力,而以开花当天受精能力最强,结实率最高。选母本植株上花冠开裂的大花蕾,用镊子轻轻拨开花苞,将雄蕊彻底去尽。去雄时,切忌挫伤柱头、子房。

3.2.4授粉。对前1天下午去雄、第2天上午开放的花朵授粉。用带橡皮头的铅笔或授粉棒(粗塑料电线壳中塞入海绵制成)沾取花粉,轻而匀地涂到柱头上,看到柱头上沾有足量花粉即可。如果花粉多,也可当天去雄、当天授粉。

3.2.5标记。用印油涂于花柄上或用有色毛线系于花柄上等方法进行标记。

3.2.6其他管理措施。在杂交制种中发现授粉量增加,其坐果率、单果种子数相应增加。因此,重复授粉可提高种子产量。每次授粉时,如果发现母本田内有未做标记的花朵或果实要及时摘除,以免影响杂交种纯度。每株坐果5~8个后,要将植株上部开放的花朵、自交果及生长点全部摘除,以证杂交种的纯度和果实的生长发育。一般母本田可安排30~45人/hm2去雄授粉。

3.3茄子的落花及防止

茄子落花的原因是气温低于20℃时,影响授粉受精及果实生长,在15℃以下会引起落花,最适宜温度为28~30℃,这种早期落花可以用生长剂来防止,一般用20~30mg/kg的2,4-D处理。

3.4病虫害防治

篇4

1制种前必须认真观察研究亲本特征特性

引进亲本自父系在制种基地先种植1年,认真观察记载父母本株高、株型、叶数、花期、吐丝散粉特性,父本花粉量的大小、散粉持续时间、双亲亲合力、母本灌浆速度、果穗及籽粒特点、产量、生长发育特性等,为第2年制种打好基础。沙漠沿线区7月上、中旬玉米吐丝散粉期地面蒸腾非常强烈,天气干燥,白天气温可高达38℃以上,常出现40℃左右的持续高温天气。母本花丝易干缩,父本花粉不耐天气干燥,且散粉时间短的材料在该地区应谨慎制种,最忌不了解亲本特征特性而在该区域一次性大面积制种。

2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制种技术方案并优选制种基地

根据上年观察研究结果,参考引进地区制种经验,认真研究制定制种方案。原则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宁可母本等父,不可父本等母”,“70%母本吐丝时30%父本散粉”为最佳花期。父本均分两期播种,播3穴、留3穴,先播1期父本,7d后播2期父本,播1期父本时在白行(即垄侧水沟)每隔0.80~1m也要点播1穴父本,尽可能拉长父本散粉时间规避花期不遇风险。父本过早时沙漠沿线区高温干燥,散粉时间短,风险相应加大。父母本花期相差太大,错期太长的组合在沙漠沿线区应慎种。有时在制种基地还应专设父本采粉田,以备不测。

选择基地时,因沙漠沿线户均制种面积较大,尤其是家庭农场制种,去雄和收获期间劳动力必须准备充裕。新开垦地和严重的漏沙地、盐碱地切忌包产制种。

3播种、保苗和苗期管理

沙漠沿线区,早春风沙大,播前提前15d左右要整地、施基肥和覆地膜,进行保墒提温,一般4月中旬播种,出苗快保苗全,病菌侵染机会少,且可避免或减轻晚霜危害。播种时跟踪检查农户播种质量,播后5~6d检查种子发芽情况,发芽不好者可及时补种,出苗后除非保苗率在80%以下或更低时补苗或重播,一般不补苗。迟补苗发育进度慢,空秆率高且直接影响纯度。

苗期管理上一是出苗时应及时放苗,并结合出苗进行玉米苗根际封土,防止烫苗和跑墒。7~9叶时定苗,剔除过大过小和异型苗,对遭霜冻和风沙危害的幼苗,根据苗情及恢复生长状况,酌情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增强代谢的生物活性肥料。二是适当进行蹲苗,促发根系向纵深生长。有利于生长中后期根系吸水吸肥和及时成熟。三是彻底清除田间杂草,注意防治玉米红蜘蛛。田埂禾本科杂草、甘草、豆类作物易于被红蜘蛛危害,且是玉米中后期红蜘蛛危害的策源地,应及早在田埂地头发动农户联防联治喷克螨特、阿维菌素等,降低红蜘蛛发生危害基数。4去杂、去雄

一是一定要督促农户将株高、叶型、株型等不一致的杂株彻底拔除,特别要注意父本行杂株。二是做好去雄前田间管理;去雄前15d(14~15叶)要组织技术人员剥叶查看父母本叶数及生长发育状况,预测去雄具体时间,及早准备人力,如有花期不遇情况,应及早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如对发育迟缓的亲本偏施肥,多施用碳酸氢铵等。如果父本偏矮受欺,可将近邻两侧母本行手工折叶,改善父本生长条件,晚了易陷于被动。隔离区不符合要求的要提前及时处理。去雄前20~30d是玉米生长最快时期,也是对水肥需求最旺盛时期,应结合灌水再施1次肥料,一般施尿素225~300kg/hm2。此时应每隔20d左右灌水1次,花期要确保玉米水肥需要,同时保持一定的田间湿度,防止母本花丝干缩,父本花粉散粉周期缩短,有利于授粉结实,防止形成“花棒”。三是去雄:视母本吐丝散粉特性,一般7月上旬开始,待母本90%~95%的植株只剩1~2叶时即进行逐行逐株摸苞带叶去雄。户均制种面积大,劳力少的农户要促其早去雄。对母本吐丝散粉快的组合,宁可多带一片叶,也要早去雄2~3d,以免在纯度方面酿成祸患。越到去雄后期越要风雨无阻每天逐块地逐行认真检查漏网雄穗。此时还要注意树荫地、瘠薄地、地埂边以及靠近父本行母本株的去雄。授粉结束后及时砍除父本,改善母本通风透光条件,防止父母本成熟果穗混杂。

5灌浆期管理

篇5

分殖造林技术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主要是通过对营养器官进行繁殖和造林的树木种类,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根茎、树干作为造林材料进行培养,这一措施不但可以大量的缩短苗木从最初的萌芽到生长成为树苗的时间,还可以减少成本费用,并可以大幅度提高植树造林的效率,其实最为可贵的是无性生殖,在生物学特性和遗传性上是表现得最为稳定的一个。不过,该措施对造林的氛围有很严苛的要求,造林材料中还要受到母树数量和分布状态的影响,其主要是用来对松树、竹的培养。

2播种造林技术法

播种造林法是将种子直接种到地里,任凭它自然的生长,由于该方法没有育苗的过程,所以该播种法较为简单并且高效,也不需要很多资金,该种方法在植树造林中易于开展,主要运用在大面积的植树造林中。其实播种法对植树造林的林地并没有进行勘查,但是播种种子对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不能满足种子生长需要,就会导致植树和造林的质量和效率下降。

3植苗方法植树造林技术

这是以完整的根系苗木作为处理进行造林的技术,各地区、林企的植树造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优势是对整个林地和立地条件较为宽松,这样也有利于提高植树的存活率,但客观存在的一些条件会造成苗木的死亡,如树根根系遭到挤压、损伤以脱水等,从而影响植树造林的效果,所以在应用植苗方法时应恰当地控制好树苗的水分,并避免损坏树苗的根系。

4因地制宜选择植树造林的技术

因地制宜也就是根据植物本身的生长特性和对环境的需求,来选取良好的树种进行造林工作。这样不但可以保证树苗的快速生长,而且还能提高防护水平,为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作出贡献。

二养护的对策

1注重幼林的抚育

植树造林只是一个开始,对幼林的管理和培育更为重要,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就必须注重对幼林的培育,应用各种措施和技术控制好水、空气、光线等各种重要因素,同时对幼林要进行及时施肥、和除草,让幼林在最适宜的环境下迅速成长。

2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是对植树造林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养护的一种方法,可以保护幼林,使天然林业和植树造林得到共同的发展,并相辅相成的促进,在实现植树造林目标的同时,加快森林资源的储蓄和发展。

篇6

2.1师资队伍建设的情况分析

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名,老中青结合有梯度,师资队伍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中青年教师14名,占77.8%,教师职称符合要求,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共4名,占22.2%,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12名,占66.7%,但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只有5名,占教师总人数的27.8%,根据教育部标准,“双师型”教师人数合格比例应为50%,优秀比例应为80%。而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只有42%,而且是包括获得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和曾下厂实践的教师。

2.2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缺乏实践锻炼,来源单一。这是最主要的问题。目前的专职教师中,大学毕业后直接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师占专职教师总数的80%以上,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由于教师的来源单一,这就使得“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起点低,多数教师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训教学、现场指导都处于弱势,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对生产工艺流程不熟悉,难以胜任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与社会需要的那种既有渊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差距明显。(2)从企业引进的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理论。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有20%的专业教师是从行业企业调入的,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阅历,但在对专业知识的传授与表达方式上却不能适应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这也制约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提高。(3)缺乏教育理论背景,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不足。我国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起步较迟,非师范类毕业的占有较大比例,特别是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这样的工科类专业,教师几乎都是非师范类毕业生。因此教育理论背景相对缺乏,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存在较大的不足。(4)缺乏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目前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还没有一个教学名师,也没有专业带头人。专业改造、教学研究和改革、科技创新和课题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就没有领头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3.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我校根据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将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计划每个学年的寒暑假安排各专业三分之一的教师到企业锻炼,三年将全体教师轮遍,使教师都具有双师素质,既能讲知识又能带实训。(1)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类执业资格、职称资格、考评员资格的培训和考试。(2)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丰富实践经验,提高教学、生产、实习的指导能力。(3)在寒、暑假有计划地选送专业骨干教师到教育部指定的全国中职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学习。(4)对实验、实训课教师,在不断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同时,加强对他们的理论培训,努力提高其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使他们逐步成为“双师型”教师。(5)加强校企合作,互派互学相互指导提高实践操作能力。(6)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通过科研、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等方式带动一批教师参与实践和科研开发工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4.制定“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措施

为了鼓励教师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我校在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同时,制定以下激励措施。(1)鼓励、支持教师积极考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考取了本专业对口行业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报考费用由学校予以报销。(2)对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的教师,学校在制定职称评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要向“双师型”教师倾斜。(3)教师下企业锻炼每期约30天左右,学校按每天省内35元、省外50元给予补贴(含食宿费用),往来车旅费另行报销。(4)根据需要,学校每年将从职工教育经费中核拨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奖励。(5)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职业教育研究,开展校内、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提升教师职业教育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对组织对外培训和为企业开展了技术服务的教师,学校对每个培训班次和项目视规模与效果给予500-1000元奖励。(6)对“双师型”教师,各专业科优先安排参与科研项目开发、教材编写、主持或参与主持本专业范围的实验项目,实验装备开发,负责相关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或解决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指导年轻教师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等。

篇7

2.1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丰富了教学形式,也使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综合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知识掌握情况,有的放矢,从所缺失的专业知识为切入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层次地进行广度和深度学习,更有效率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学习方法。例如,在《基础会计学》一书中,“账户和复式记账的应用”主要包括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生产准备业务的核算、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产品销售业务的核算、财务成果业务的核算等几部分,涉及复杂多样的核算方法和核算步骤。通常书本上只有寥寥几页理论知识的叙述,对缺少专业知识和专业学习经验的初学者来说显得格外困难。但如果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用视频的形式将复式记账的详细步骤直观的呈现出来,并补充讲解会计核算的过程和所需要的要素,就大大减小了教学难度,更有利于学习者的内化吸收,使空洞抽象的理论知识化成具体易懂的形式。

2.2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深受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普及的影响,具备手机和电脑等现代信息通讯工具,且学校的教育经费也大量投入在更新教学设备、建立新型网络信息系统等方面。在财会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设备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在多媒体影音的指导下,学生更易于接受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学,弥补不足,查漏补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全方位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听觉、视觉冲击结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更有利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丰富多样的网络信息平台可以使学生具备自学的海量资源,有利于自学能力的提升。

3应用方法

3.1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首先,课堂上老师的见解受讲课时间、课程安排进度、教材内容等限制,并不能将所学专业的相关内容全部讲解清楚。然而网络资源中有丰富的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等资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自学加以适当引导,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便利自学部分课程,开拓视野,提高专业水平。其次,网络资源中有很多财会软件,这些软件的熟练掌握是新时期对一个财会人员的必备能力。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和训练时间都极其有限,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实践操作训练,有效调整学习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分配时间,将基本财会软件中的基本程序熟练掌握,提高专业实践技能。第三,网络资源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及时更新,利用网络信息时常关注财会学科的动态变化,掌握学科发展动向,根据新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适应专业变化需求。

3.2建立模拟实验室系统

财会专业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具有很高的实践操作要求和专业技能要求,实践操作是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联系起来的纽带。一旦忽略实践操作,理论知识就成了一盘散沙,不能很好地适应实际的工作需求,导致就业困境的出现。中职学校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因此,更应该加大重视实践操作的力度。一个装备齐全的会计实验室系统是必不可少的,要加大实验课的比重,鼓励学生上机操作,在实际操作中熟悉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知识分析能力,建立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系统知识体系,以更好的适应日后的工作岗位。比如,会计账簿和财产清查等重要的会计流程都已经开启了网络化操作流程,只掌握传统的纸质格式的书写和操作流程远远不够,学生应该提高对实践能力的重视力度,加强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对财会专业的能力要求有一个合理科学的认识。

篇8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当前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偏差。普遍存在厌学心理,怎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是个十分迫切的任务。电子技术这门课程虽然乏味又难学,但电子产品在生活中是很受欢迎的,学生对电子产品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实际,多引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及现象,例如在教《电子线路》这章内容时,讲解功率放大器前,利用MP3放出音乐,随即把MP3输出的声音接入一个功放电路,最后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让学生感受二者的区别,融入课本内容。这样做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带着兴趣进行思考。

3.实验实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部分中职学校因为受条件限制,实验设备陈旧落后,没有办法进行实验实习;有的学校条件允许,却实施轻实践、重理论的教学方法,使大量的实验实习设备不能得以运用。这种做法对学生学习电子技术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实践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反过来通过实践活动促进理论掌握,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对自己比较薄弱的知识进行加深学习。譬如在电子技术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使用、测试方法和放大器工作原理等。在教直流稳压电源过程中,就可让学生分别在电路板上制作出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在电路中设置一些测试点。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使用万用表,包括元器件好坏的判别、电阻挡、交直流电压或者电流挡,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理论值和实际值是否相符,稳压电路电压在电源波动或负载电流改变时是否保持稳定,还可用示波器观察信号的变化过程。在实践中巩固焊接、连线等基本功。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学生制作、安装及调试,出现的问题时要帮助学生一起解决,还要让学生注意安全。同时在各个环节特别要注重把关,每个焊点、引线颜色配置、整机装配都要严格把关,使学生一开始就养成良好习惯,从而练就较扎实的基本功,为以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作好铺垫。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加以指导帮助解决,避免以后犯同样错误。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可以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交互性等特点,可以使乏味的课文内容富于情趣、动感化,可充分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作用,用眼去看、用耳去听,从而能集中精力去听课,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率。譬如在电子技术中讲整流与滤波电路时,可利用CAI课件形象地将电压或者电流在不同阶段的变化模拟出来,让学生用直观去“看”抽象的电流,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又如电子测量与仪器中介绍了许多测量仪器的方法,由于有些中职学校受办学条件的限制,没有仪器设备或设备落后,教师就可利用CAI课件将仪器面板通过投影设备展示到大屏幕上,使学生全面清楚看到仪器面板。调节各旋钮时还能在屏幕上模拟出仪器的输出状态,如同使用真实的设备。多媒体教学活跃了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篇9

2.通过市场调查,了解本校毕业学生就业情况,能知晓有关专业及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及时弄清教学中存在问题,从而能为改进教学、调整专业奠定良好基础。

二、根据调研结论,组建专家团队科学制定教学计划,构建课程体系

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制定专业教学计划,专业教学计划是为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既要遵循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同时还要满足企业市场需求以及学生特点,体现中职特性和培养目标要求,为使专业设置能有效对接社会与企业岗位,学校可以聘请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或高校的专业人士,组建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团队,校企共同制定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相关论证活动,对相应职业岗位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掌握企业市场动态,动态调整和完善课程建设体系。

三、以行业标准为前提,开发和完善校本教材建设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都存在着专业教材体系混乱,教材内容比较自由宽泛,技能操作缺乏统一规范,执行行业标准不一致,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等问题,为学校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校本教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教材开发应根据企业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坚持行业标准和规范为前提,“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依据学校现有的资源,开发适应岗位技能的专业校本教材,注重教材的整合、提炼,力争使教材体系同时兼备理论性和实用性。

四、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打造一流教学队伍

1.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保障,培养和打造师德高、业务精、能力强、技术硬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提升的必备条件,学校鼓励在职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学历提高进修和国内外各种形式的专业技能培训学习。

2.在教学上要不断的推行新手段新方法,加大多媒体教学力度,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应用能力,进而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运用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3.安排专业教师参加不少于2个月的企业顶岗实践,让老师们不断将企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应用到教学当中,为培养适应社会的优秀人才做好铺垫,保证技能教学的高质量运行,大力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五、创新教学模式,开放教学课堂

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企业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论教学和项目课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开放教学内容,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访问,了解企业文化、行业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将教学由课堂走向课外,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近企业,到大自然中去创作,到工作岗位中去体验的同时提升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及感悟体验,更好地熟悉岗位技能,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今后进入企业用人单位零距离对接打下良好基础。

篇10

1的习性

喜温暖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能耐寒,怕水涝,但苗期、花期不能缺水,属短日照植物,对日照长短反应很敏感,每天不超过10h的光照,才能现蕾开花。

2栽培技术

2.1选地整地

种植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应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疏松、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为好。粘地、低洼地、盐碱地不宜种植,切忌连作。

2.2繁殖方法

2.2.1分株定植。在11月收摘后,将茎齐地面割除,选择生长健壮、无病害植株,将其根全部挖出,重新栽植在一块肥沃的地块上,施一层土杂肥,保暖越冬。翌年3~4月扒开粪土,浇水,4~5月份幼苗长至15cm高时,将全株挖出,分成数株,立即栽植于大田,栽时株行距为40cm×40cm,挖穴,每穴栽苗1~2株,栽后盖土压实,浇定根水,一般1hm2老苗可栽15hm2左右的生产田。

2.2.2扦插育苗。在4~5月份或6~8月份,选择粗壮、无病害的新枝作插条。取其中段,剪成10~15cm的小段,用植物激素处理插条,然后将插条插入苗床,行距20~25cm,株距6~7cm,压实浇水,约20d即可发根,每隔1个月后追施1次人畜粪水,苗高20cm时可出圃移栽。

2.3移栽

分株苗于4~5月、扦插苗于5~6月移栽。选阴天或雨后或晴天的傍晚进行。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各40cm挖穴,穴深6cm,然后带土挖取幼苗,扦插苗每穴栽1株,分株苗每穴栽1~2株。栽后覆土压紧,浇定根水。

2.4田间管理

2.4.1中耕除草。菊苗移栽成活后,到现蕾前要进行4~5次除草。每次除草宜浅不宜深,同时要进行培土,防止菊苗倒伏。

2.4.2追肥。喜肥,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还应进行3次追肥。第一次在移栽返青后,施尿素150~225kg/hm2催苗;第二次在植株分株时,可施饼肥、人粪尿;第三次施肥在现蕾期。

2.4.3摘蕾。分枝后,在小满前后,当苗高25cm时,进行第一次摘心,选晴天摘去顶心1~2cm,以后每隔15d摘心1次,在大暑后停止,否则分枝过多,营养不良,花头变得细小,反而影响的产量和质量。

3病虫害防治

3.1主要病害防治

危害的病害很多,其中主要病害症状表现为:①白粉病。此病为害叶片、叶柄及嫩梢。病部像撒了一层白粉即分生孢子和菌丝;病叶常扭曲变形,病重植株花蕾不能正常开放、生长停止,甚至整株枯死。②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紫褐色变成黑褐色,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遍及全叶。病叶枯死发黑,但不脱落。病株从下部叶片开始顺次向上枯死至全株。③菌核性腐烂病。主要为害茎部。一般先在土表茎基部发生,病斑软腐,潮湿时出现白色菌丝。病斑绕茎一周时,叶片黄化下垂、枯萎,最后整株立枯,病茎中有鼠粪状菌核。

防治措施:①秋后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及时清除病株病叶,并集中烧毁。②加强土、肥水管理和打顶修剪等工作,注意选用壮苗,合理密植,不宜过密,保持菊园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③4~10月发病期间,轮换选用化学药剂防治,如1∶1∶200倍波尔多液、20%粉锈灵3000倍液、70%乙磷铅锰锌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1000倍液、70%可杀得1000倍液、40%菌核净1000倍液,以及百菌清、克菌灵、灭病威、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等,根据病情确定喷药次数。

3.2主要虫害防治

篇11

1.2教师能力有限

教师是为学生传授知识的人,没有教师引导,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失去方向和目标,但现在的教师专业知识不足,且缺乏专业的教学素养,学校也未就其制订严格的教学评价体系,使得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态度不够认真,部分教师能力不足,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专业的教学内容,学生常常觉得一堂课下来,自己并未学到知识。

1.3教学设备较为落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该专业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完善教学实验设备,以使该专业教学能够顺应时代的脚步,满足教学需求,但大部分学校能力有限,无法为学生提供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学生无法通过实验设备进行学习。如果学校缺乏设备,就会导致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理论教学获取知识,这样的教学效率明显低下,阻碍了该专业教学的发展。

1.4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目前,大部分学生学习该专业只是为了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社会竞争压力过大,不少优秀的学生走出校门后找不到较好的就业单位或工作与自身所学专业不符,导致大多数对该专业没兴趣的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教学效率普遍较低。

2提高中职通信技术教学水平的策略

2.1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中职学校的通信技术教材中涉及了数字通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多种通信教学内容,但并未对现代最新的通信技术原理、应用和发展进行讲解。由于现代通信技术中理工专业的知识较多,因此,需要在满足教学大纲可行性的教学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背景选择与之相应的教材,教师在进行授课前需了解教材的内容,然后结合学生的专业确定教学内容。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使用的教材应以计算机通信网为主,然后讲授数据通信、程控交换和用户接入网等方面的知识;测控或自动化类专业的学生使用的教材应以基础通讯技术为主,将系统升级方面的相关知识作为重点,向学生讲授一些通信预备方面的知识。

2.2改善教学方式

当前的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涉及范围较广,但授课方式仍旧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应根据不同的课程采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利用专业通信软件或数学分析工具转化为直观的曲线分析图像,多鼓励学生在课后编辑程序。此外,还可利用设备或多媒体软件对一些技术进行演示,利用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3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为了真正发挥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基本理论知识,填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空白和盲点,让更多学生开始热爱学习,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教师自身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不断扩展自身的知识面,还要紧跟社会最新研究的脚步,将最新的知识带入课堂。例如,对物联网和三网融合新技术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穿插一些传感器网络、电信网络和ID技术等相关知识。由于该科目的教材无法对新科技的理论知识进行及时更新,因此,需要教师考虑并决定讲授内容的难易程度。

2.4实验教学的改革

我国该课程的实验大多采用的是试验箱,但在实验课中,学生真正动手的机会和范围都较少,主要是因为实验设备的增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学校无力承担。针对这一问题,可以研究发明一些仿真软件来弥补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有效实现该课程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互结合的实验性教学,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例如Matlab和LabVIEW软件,在对卫星通信系统进行设计时,可在模板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对其传输链路系统进行分解。课前要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课上加强师生互动,共同完成通讯系统的实验工作。该类仿真技术在教学中有较大的价值,教师需合理运用该技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篇12

1.2中等职业教育前行的内在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的学生大多数直面社会就业,为社会各行业提供直接的技术生力军,学生走出课堂踏向校外的一刻,基本有了自己的角色定位。能否提供技术支持,满足企业需求,给入职公司、企业带来收益是检验其中职教育成败的首要标准。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比,前者培养对象是直面社会,后者培养主体是直面高考;前者要求的学生技术过硬,后者注重的是高分过线上榜;前者检验标准是实践能力,后者要求的是应试能力。所以说,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具有质的区别,从培养对象、培养要求到培养目的来看,理实一体化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然。

1.3当前社会职业对新型电技人才的预期

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走向社会后,企业成为检验“好学生”是否是“好职工”的场所。调查发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手持证书和优异成绩单的学生,与他们所实际掌握的技能存在巨大差异,专业理论掌握实际操作严重脱节的情形普遍存在。随着社会的推移,经济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的质疑声越来越高。这说明:传统中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与社会所需人才标准相距甚远,已经跟不上时展的需要。发现传统中职教育症结所在,创新中职教育模式势在必行。一次,以往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理论灌输的教学模式必须打破,不能为了理论而去学理论。抓好理论讲授的同时,把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进行的中职教育模式是必然出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的实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教、学、做”有机融为一体,从而达到社当前会职业对新型电工人才的预期。

2中职电工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的条件

2.1“理实一体型”中职电技教师培养

在中职《电工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传统教师身份与职能必须进行转化。首先,该课程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与专业理论水平,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和教研能力,扎实的电工技术理论专业知识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必要的基础;其次,任课教师还必须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专业的实践技能水平,关注当前主流电工技术的发展动向,更新既有技术,与社会需求接轨。第三,中职教师在授课环节中要把课本理论与实践操作科学结合。综合以上,中职教师在做好“三尺讲台,一支粉笔”的工作同时,更要具备胜任企业的真岗实位的职业技能。

2.2中职电工专业教学小课堂分编

由于师资和基础设施的限制,传统中职传统教学一般采取40-60学生同教室上课的模式,学生理解能力存在不同且教师关注度过于分散,而且由于距离问题,学生对教师的电技实践演示不能清楚观摩。所以,要提高理实一体教学质量,就必须减少单个班级的学生数量,建议为10-20名学生组成的小班制,教学时可以分为2-4组,保障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以及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最终促成整个教学效果的达成。此外,小班制教学可以加强师生互动和交流,有利于理论问题的探讨和实践问题的课内解决。

2.3理实一体化中职《电工技术》教材研发

中职电工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还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电工技术》教材。传统教育模式下的电工技术教材明显偏重理论的传达,文本知识的灌输,与电工技术的实际操作应用严重脱离。由于中职学生多为初中毕业,过多专业化的术语理解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题,且电工技术本身带有极强的操作性,文字性描述使其流于晦涩。所以研发一套可实践性强电工技术教材,做到知识点浅显,理论知识能够充分练习、实践和应用。

2.4电工技术理实一体教学设施的配备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强调的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理论与实践交互进行的教学过程。所以说,在该模式下教学,实际操作环节必不可少。在电工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就需中职教育学校配备与教学过程相配套的设施,达到边讲、边学、边练。

3中职电工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

3.1教学情境设定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情境设定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的至关因素。在中职电工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注重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致力于把学生踏出校门后的工作环境还原到课堂学习环境中,使课堂任务的消解过程与现实问题解决进程相类似。在电工技术课课程的教学实践中,80%课程内容需安排在电工技能实训室或者一体化教室进行。

3.2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首先要对《电工技术》理论知识做全面的讲解和阐述,然后适当的布置一些相应的任务,允许学生讨论和研究,学生可以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能动性。其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课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和学生一起动手,这样可以更为直接的引导学生投身实践课程当中,而且要提示学生,尽量让学生独立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3教学小组划分

首先对学生均量分组,3-5人为宜,再把分成的小组命名为不同的单位,挑选能力较强者为小组长,将已经规划好的任务分给不同的小组,小组长负责记录实践情况,小组成员要严格地按照老师交代的任务去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小组长要负责与其他小组互相交流和研究,前提是尽量组内解决,然后记录下来让老师指导。

3.4考核体系建立

中职电工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成果的考核,要做到科学严谨,就必然要求其由理论与实践两大板块构成,而且需要突出实践在教学成果考核中的地位。其中《电工技术》理论笔试成绩大体可占总成绩的40%,任务实践完成度考察占总成绩60%左右,两部分成绩相加得出总成绩。

篇13

1.2中高职衔接的合作院校培养方案脱节、内容模糊

中高职衔接的合作院校培养方案应体现高职教育是中职教育的进一步提升,使已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中职毕业生提升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就业能力,但遗憾的是目前中高职院校的培养方案脱节,甚至出现相同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案。同时,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安排,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实际情况是中、高职的很多课程在名称、涵盖内容和教材上的区分度不大,甚至使用同一教材。例如:一些学校在安排五年制教学计划时,只是把过去中职的学制和教学内容做了延长和扩展,教学内容基本内涵无太大变化;有的学校课程内容设置中高职阶段部分重复,造成了教学资源浪费,给学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1.3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体化设计未体现技能培养的递进性

目前大多数中高职衔接的专业和学校,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方面,只是根据课程的设置,单纯的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2],或根据岗位能力设置相应的独立实践课程。未根据两个阶段培养目标的不同和定位的不同要求进行相关实训和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安排,从而不能体现技能培养的递进性。因此,在探索中高职衔接过程中,我院如能依据职业标准,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等级和证书制度,遵照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对准职业岗位,分析中、高职专业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与对口自主招生中职院校开展教师活动,加强沟通,开发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职业教育技能标准,无疑能很好的实现“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

2对中高职三二分段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

2.1多方参与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之初设计实证调查问卷对中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毕业生实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需要能力;对我省部分中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中、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对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对我省化工行业相关企业进行走访,了解企业岗位需求情况及要求,职业资格证书现状等,与对口中职学校召开联席会议,讨论教学计划、学生现状及实践教学情况,根据以上掌握的资源,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师应与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及化工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共同商讨制定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注重中、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并且在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的实施过程中,各参与学校对学生及行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及时调整培养方案[3]。

2.2加强专业及课程的标准衔接

在课程设置上,中职课程应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化工相关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高职课程设置应以化工产品生产及分析检测实践为导向,以培养生产操作及分析检测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让学生通过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对一些典型产品的分析、设计,以及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项目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程目标衔接上,要将中职的实用性、操作性、工具性目标与高职的技术性、创造性目标优化整合。

2.3定期和对口学校教师开展教研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高职学院与中职学校可联合申报三二分段衔接有关教学改革项目,为定期举办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关于课程衔接及有效研究三二分段衔接的教研活动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两校的专业教师一起以三二分段课程衔接为核心议题,研讨计划、规划教材、交流心得。组织所有参与三二教学的教师进行讨论,分析学生特点,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对既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选取和现实生活较为贴近的部分,设计学生参与度高的教学互动环节。

2.4加强师资培训,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这就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理论教学的能力,而且还应具有项目设计开发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注重为教师发展提供空间,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由于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社会岗位随之变化,对岗位技能的要求也随之变化,这就要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制度,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提高教师专业课程实践能力与教学水平。

2.5中高职衔接需要规范管理

探索高技能人才选拔培养机制中高职衔接涉及到高职和中职两类学校的组织和沟通,对口学校需提供政策、组织机构、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做到计划周密、过程规范、监督有力、反馈及时,保证衔接工作高质量完成均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管理。成立校领导为组长、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教务处、招就办、纪检监察、相关院系等部门领导,统筹协调指导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的工作。健全管理制度,制定学院层面的三二分段分流方案、命题方案、考核方案、保密措施等制度。学院纪检监察处全程参与,确保监察工作到位,保证对口自主招生工作的规范有序,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在实践的过程中,我院应和对口学校共同建立教学管理小组,定期组织教学检查,确保教学质量;中高职学校应设立专项经费支持三二分段试点工作。有了基本保障和规范的管理,中高职衔接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