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课程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数据分析课程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数据分析课程

篇1

1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战略给农经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

1.1对农经人才的数据思维的更高要求

在大数据时代,无论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还是农村的行政管理中都有大量的数据资源。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经营组织、农产品产销数据、农产品溯源数据为农业经营者提供了生产、物流、销售环节大量的数据资源。经营者需要认识到数据是一种新的生产要素,要调动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属性,让数据分析为管理决策服务[4]。在数字中国的建设进程中,各级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通过各级各部门的行政管理智能,收集了大量省、市、区、县级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社区网格化管理下收集了微观层面的农业经营单位数据、农村常住人口数据、医保数据、扶贫数据、农村小额信贷数据。这些数据资源是政府提高行政效率、提高政务服务质量的宝贵资源。

1.2对农经人才的数据分析能力的更高要求

在大数据时代,每天都有海量数据生成,如何能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让数据能发挥其为管理决策服务的功能,与数据使用者的数据分析能力是密切相关的。例如,农业经营单位在农业生产环节的农业投入数据、农产品销售数据、电商平台的客户反馈评论、农产品库存的动态数据,如何整合分析这些数据,要求农业经营者系统掌握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文本分析等多元化的数据分析方法。政府管理部门掌握的农业人口的迁移数据、农村常住人口网格管理数据、农村居民医保数据、扶贫数据等,数据类型丰富,数据量庞杂,如何实现数据库的整合,要求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掌握数据库管理、大数据分析技术。

2农经专业数据分析课程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课程之间连贯性不足

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为农经专业本科生开设的数据分析类课程,见表1。数据分析课程群包括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从目前的课程设置来看,涵盖了数据库、统计学、经济计量学、多元统计、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内容丰富。数据库应用由计算机学院开设,是一门通识教育课程,在授课时教师往往将其视为一门计算机类的入门课程,在教学中没有针对农经专业学生的特质,将数据库的教学与其在农经领域的应用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觉得该课程与专业联系不够紧密,教学内容枯燥,缺乏学习兴趣。

2.2学生学习的软件种类繁多,但不够深入

在统计学和多元统计课程中,学生将学习EXCEL、SPSS或者R语言的应用,在经济计量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Eviews或STATA的应用,在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课程中学生将学习Python语言的应用。在每一门课程中学习的软件都不同,对于软件的学习缺乏连贯性和延续性,虽然学生接触的软件种类多,但是由于学时所限,每一种软件都只是入门级的介绍,无法进入到深度学习。

2.3与专业课学习联系不够紧密,缺乏应用机会

学生缺乏在专业课学习中运用数据分析类课程所学知识的机会。数据分析类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分析方法和软件的应用,但大部分都安排在第5学期和第6学期。学生在学习了数据分析方法后,缺少在专业学习领域里运用这些方法的机会。例如学生若要完成产业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农产品国际贸易学的专题研究、课程论文,需要用到统计学、经济计量学、大数据分析的方法,但在第2-4学期开设大量专业课的学期,数据分析类课程还没有开设。若能将数据分析类课程尽量靠前安排,学生可以在后续的专业学习、课题研究中运用所学的方法,一方面夯实数据分析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

2.4排课不够科学

在大三阶段,学生可以选修多元统计、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Python语言三门选修课。但到了大三,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任务重,选修课种类考虑繁多,学生选课可能出于兴趣、学分安排或者准备考研保研考虑,并不是每一位同学都会选修上述课程。尤其是计算机能力不太强、对数学类课程感到困难的同学,会倾向于选择难度小的课程。

3基于项目驱动式教学理念的数据分析课程群改革

3.1开展项目驱动式教学的意义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基于行动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是将真实的或模拟的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结合课程内容将项目分解为若干工作任务,创设工作情境,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进而实现项目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4-5]。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完善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目标更清晰明确,可避免传统课堂教学的被动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6]。在数据分析课程群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一方面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分析现实问题,创设数据分析情境,加深对所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创设围绕“三农”问题的数据分析项目,让学生从数据分析中加深对“三农”问题的感性认识,培养对农经专业学习的兴趣,提升对农经专业的认同度。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对数据分析课程群的改革[7]。

3.2统筹规划教学内容,加强课程间的连贯和递进

农经专业数据分析课程群目前主要包括必修课数据库应用、统计学和经济计量学,选修课多元统计、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以及实践课R语言与统计应用、Python语言。统计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基础性的统计方法的运用,经济计量学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经济计量分析的范式,如何利用经济计量模型开展实证分析。多元统计强调对复杂多维数据信息的提炼。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教学的重点在于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方法的应用。此外,针对于目前学生所学的软件门类过多,软件操作不够熟练,建议在统计学、多元统计、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中统一采用R语言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几门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一种统计分析软件。

3.3基于项目驱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及优化,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例如统计学课程介绍了基础性的统计分析方法,在后续课程经济计量学、多元统计、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中引导学生运用基础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和整理,为经济计量分析、多元统计、数据挖掘做好数据处理上的准备,让学生体会到关联课程中所学知识的联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三下乡”活动,开展田野调查实践,围绕“三农”开展调研,运用统计和计量方法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以致用。

3.4建设“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模块

结合农经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数据分析课程群“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模块。在农经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开设的农业经济学、农产品贸易、农村社会学等专业性课程对大量的“三农”问题进行了探讨,这类课程中涉及的城乡差异问题、收入和消费问题、农产品价格波动、农产品贸易等现实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基于现实数据的定量分析。因此,在农经专业的数据分析课程群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专业课学习中热点问题的研究,围绕课程教学大纲,建设“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模块,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研究项目中运用所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4农经专业数据分析课程群优化方案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能力是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数据分析类课程在建设中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能只是将教学停留在课堂上,引入体现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数据分析课程群的优化:第一,数据分析基础类必修课安排在大一学年。在第1学期,可以安排R入门、Python入门、数据可视化课程,让学生尽早接触当前主流的数据分析软件,激发学生对R或Python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我拓展学习空间。R入门、Python入门、或者数据可视化课程都属于数据分析的基础课程,无需其他先修课程。在这一时期,让学生开始接触数据分析软件,学习数据可视化的分析工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据思维、数据意识和软件实操能力。第二,将与农经专业课有关的专业必修课统计学、经济计量学安排在第3-4学期学习。统计学课程需要学生先行修读高等数学和概率论课程,经济计量学需要学生先行修读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因此可安排在第3-4学期。让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后,可以更好地体会统计学、经济计量学方法论学科的应用价值。第三,将数据分析进阶类选修课多元统计、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课程安排在第5-6学期。为高年学生提供丰富的数据分析类选修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未来的发展规划学习更加多元化的数据分析技术。鼓励学生能在专业论文习作、学科竞赛中有更多的机会运用自己所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增加学生的收获感和成就感,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第四,改革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采用项目式管理和评估的思路,由学生自主开展一个数据分析项目,从收集数据、提出问题、分析数据到提炼研究结论,开展小组团队成员互评。教师跟踪学生的项目开展过程,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投入程度、数据分析质量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5结束语

将项目驱动教学引入到农经专业数据分析课程群的建设,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突破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的局面,让学生通过参与项目,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项目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不再对数据分析类课程望而生畏。本文的研究对于农经专业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数据分析的高阶能力,也能为同类课程开展项目驱动教学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EB/OL].(2019-12-25)[2020-4-14].

[2]李虹贤.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智慧农业导刊,2022,2(7):110-112.

[3]冯开文,陶冶.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以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4(23):54-56+63.

[4]杜洪燕,陈俊红.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南方农业,2021,15(21):213-214.

[5]金娥.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学习框架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1.

篇2

数据分析类课程包括商务智能、大数据核心技术、客户智能等较多的理论知识,且有一定难度,这些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技巧,需要大量的实践才能掌握其中的精髓。实施项目沉浸式教学,为减少前期学生学习的难度,通过学习已经完成的项目文档,通过实验方式了解项目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利用仿真型的项目练习。在此基础上,可以进入真实企业项目,摸索数据分析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技巧,从而增强学生解决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

随着社会对数据分析类人才的需求增加,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数据分析类的课程,培养数据分析师或数据挖掘工程师,因此选择数据分析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前沿性。

2 项目沉浸式教学的内涵

如何克服传统专业课程教学脱离企业所需能力的培养疼点,传统的产学结合方式受到了挑战。项目沉浸式教学方法结合高校教学与达内等企业培训两者的优点,深入到企业实际项目,把企业真实的项目实施过程融入教学情境,大大增强了教学的实战性,使学生适应企业的需求,创新能力有实质性的提高。

项目沉浸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企业项目培养学生的技能,近年来一些教学改革的措施等大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知识传授的问题,而如何培养使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却是学校难以解决的。有些高校老师推出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自发研究科研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创新能力,但这些问题多是实际问题的简单抽象,比较适合做理论研究。项目沉浸式教学就是通过课程指导教师与企业合作,利用掌握的专业知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然后与企业专家一起指导学生浸入实际项目,引导学生掌握解决数据分析实际问题的必要技能和思维方法。

项目沉浸式教学与项目(project)教学法还是有一定的区别。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是教师虚拟的实际问题,是实际问题的抽象和简化,无论是数据以及分析数据的要求都与实际项目不同。在一般的项目教学法中,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完成课程内布置的课程项目的要求,最终的评估也是由任课老师进行。一般来说,课程项目需求明确,考虑的因素较少且理想化,背景相对比较简单,用到的知识也基本是课内所学,很少涉及通过多次试错得到的技能。项目沉浸式教学需要围绕客户的问题,对庞杂的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辅助用户决策的有用知识。在此复杂的训练过程中,无论数据的选择、数据的净化以及有效分析方法的选择都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在掌握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多次比较、探索和讨论才能得到有价值的知识,并最终解决用户的问题,而不是仅仅应对课程考核。

与一般的项目教学相比,项目沉浸式教学面对的项目是要解决企?I实际业务遇到的问题。相对于课程练习,学院与企业合作的项目应用背景更加复杂,不确定因素更多,而且需要用到的知识不仅是课内学习的知识,还需要解决具体问题的经验技能。数据分析项目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提出问题、获取并清洗数据、数据建模、评价与部署。在这4个阶段中,各个阶段都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可以简单套用,学生需要以现有知识为基础,通过模仿学习、试错、反复实验,才能积累其中必要的技能。

项目沉浸式教学偏重于实践,在训练学生技能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思维方法进行训练。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分析的质量,有些思维方法是必要的,通过指导教师对实际问题的示范讲解,结合实际项目的沉浸式教学,学生需要深刻地领会这些思维方法并灵活应用,从而使学生能与企业的需求接轨[5]。

3 实施项目沉浸式教学的条件

在项目沉浸式教学中,学生在项目中是主角,指导教师和企业的专家也会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对总体方案以及具体步骤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思考、讨论和具体问题求解,他们更多地起到示范、引导和评判的作用。

项目沉浸式的教学方式在复旦大学软件学院已经尝试多年,结合学院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实践检验表明这种教学改革对于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创新人才是非常有效的。我们与多个企业合作过数据分析项目,与主流的业界企业有多年的合作,了解实际项目的开展过程以及所需的能力,熟悉项目沉浸式教学的基本过程和技巧。

校内的指导教师需要有一定的项目经验,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给予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完成项目。我们与多个企业合作过数据分析项目,与主流的业界企业有多年的合作,了解实际项目的开展过程以及所需的能力,熟悉项目沉浸式教学的基本过程和技巧。对于数据分析项目来说,在识别项目需求和目的、数据收集与处理、对比多种分析模型、评估调整优化和部署等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有相关的经验、技巧和思维方法。指导教师的职责就是在每个阶段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能在学生遇到难题时给与实例、启发和思路的指导,对分析结果给与合适的评价,而不是直接提供答案。

对学生来说,项目沉浸式教学对自?W能力、敢于挑战困难以及对数据分析具有较强的兴趣更加看重。这个学习过程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有功利心和速成思想的同学将是一个挑战。此外,数据分析项目一般都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因此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也非常重要。团队之间的交流意识也会使学生尽快适应数据分析项目的不同角色。

对合作企业的专家来说,由于他们有实施分析型项目丰富的经验,对各类数据的处理针对特定的分析需求有实战性的思路和技能,但这些经验很难直接表达清楚。他们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结合实际背景给出可行的建议,能够从指导教师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指导教师经验不足的短板,帮助学生在完成实际项目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综合来说,项目沉浸式教学的重点还是培养学生完成项目,对所学的知识能够活学活用。因此,相较于其他教学方式,项目沉浸式教学对学生的要求更高,需要指导教师、企业导师和学生紧密配合。

4 项目沉浸式教学的过程

项目沉浸式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学生技能,通过项目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数据分析类等应用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项目沉浸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主要分为项目预热、项目实施和项目总结等3个阶段。

(1)项目预热。项目启动阶段对于项目沉浸式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专业知识学习结束后,可以把以前指导教师做过的项目整理成案例和实验指导书,由指导教师示范整个项目的开展过程,突出项目过程中的问题以及解决关键所在。然后把数据提供给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点由学生模仿数据分析的过程。这个阶段学生遇到的问题会比较少,主要是熟悉数据分析项目思路。

这个阶段也可以用企业专家提供项目案例和相关资料,启发学生补充学习课堂教学忽略的知识,并通过项目资料的学习和练习,初步了解数据分析项目常用的思维方法以及处理过程常见的问题。

(2)项目实施。项目实施过程是整个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在该过程中,学生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在实际问题中加深理解。还需要学习项目分析过程遇到的新知识和新工具,这就要求学生有足够强的学习能力。例如,学生在进行数据分析时,需要根据已学算法基础或者学习新算法,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算法,建立合适的数据分析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不断完善改进问题的结果。此时导师就需要根据项目经验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数据的预处理、建模优化以及评估等阶段的处理。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将项目中新用到的知识、技能进行整合,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并结合实际项目深入理解、巩固和提高。

对于学生来说,项目实施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会遇到具体业务、数据预处理、比较选择合适的分析算法等很多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课堂上、书本上没有讲授,或者根本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探索、思考,这个过程是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培养实践能力的过程。

(3)项目总结。项目总结阶段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起到提炼、强化技能,扩展知识体系的作用。这个阶段可以帮助学生对整个项目进行总结回顾、理清的过程,突出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和求解方法,从而作为新的案例和实验素材。

上述项目沉浸式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每次顺利地完成一个项目,指导教师也会增强对实际项目的理解,并积累更多实践经验;而学生顺利地完成项目,会增强对业务的认识并强化数据分析的技能。

这里以我们与IBM合作的SUR项目“基于Spark的文件传输网络设计以及负载优化研究”为例,简要说明项目沉浸式的教学过程。这个项目首先由IBM研究院的专家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目的是优化文件传输网络的设计,在工程实际有一定的应用需求。针对这个需求,我们与IBM专家一起,组建了由3名复旦大学软件学院高年级本科生组成的项目小组,通过多次磋商,进一步细化了文件传输网络的功能需求。然后通过对实际文件传输网络的分析,摸索其中节点的数据流向和流量,抽象出便于分析的文件传输网络模型。通过仿真分析,研究这个模型的特点和参数设计。在此基础上,从多种分析方法中,通过比较发现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比较适合预测网络节点之间文件传输网络流量的预测,并利用Spark实现神经网络的高速训练和计算。有关深度学习、Spark等知识都需要学生自学,并用Python语言实现实验模型,通过多次比较调优。这个过程历经数月,师生共同努力,多次修改设计,其中IBM专家提供了相关的资料,并根据经验对每个阶段的工作提出了建议,最后得到比较可行的方案。

5 项目沉浸式教学建设存在的问题

项目沉浸式教学的理念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在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专业知识的教学问题。项目沉浸式教学对于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当前很多高校的专业课程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脱离了实际应用背景,而这些知识的掌握只有实际应用才可以深入理解。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能根据实际项目应用的需要,梳理相应的数据分析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奠定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2)学生时间的协调问题。学生在完成实际项目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所学多门专业课程的知识,因此项目沉浸式教学需要学生能拿出一定的时间,自学项目要求的额外知识,并通过反复试错完成项目。我们建议项目沉浸式教学与学校的各种科创项目结合起来,根据学生做项目的成果,满足一定的条件就给予一定的学分,以便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项目风险管理问题。由于学生缺乏实际项目的研究经验,因此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分析项目具有一定的风险。指导教师与企业专家合作,吸引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员工?⒂胂钅浚?承担项目关键问题,学生刚开始介入项目时可以根据分工承担相对容易的工作,并逐步承担有难度的数据分析环节,培养数据分析在各个岗位和阶段需要的基本技能。

篇3

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20世纪至21世纪初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管理学课程群,是包括《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沟通管理》、《组织行为学》等课程的集合,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核心课程群。其共同点在于通过管理现象、挖掘其中各要素的关联性,进而总结管理规律,做出管理决策。也就是说,通过管理学课程群的训练,目的在于锻炼学生利用既有数据和模型,分析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发掘特定情境下管理特征、支持企业决策的能力。由此,对数据的分析、解读能力,无论对管理学学科的发展,还是提高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能力,无疑意义重大。

一、当前管理学课程群教学存在的不足

作为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双重特性的管理学课程群,在实际教学中明显地表现出不足:“重理论、轻实践”;“重介绍、轻分析”;“重西方、轻中国”。

(一)“重理论、轻实践”。概念解析、理论介绍和案例教学构成了目前管理学课程群教学的主体,教学组织过程单一,主要表现为“讲述概念――介绍理论――案例分析”。教学的侧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理论,进而运用该理论分析案例,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手段检验管理理论是否适用,以及从管理现象中挖掘管理方法、提炼咨询建议的能力。而这正是企业管理实践中需要的核心能力。

(二)“重西方、轻本土”。“重西方、轻本土”,同时“重介绍、轻分析”是目前管理学课程群教学的另一不足。作为“舶来”的管理学学科群,经典管理理论和最新研究动态均建构在西方国情和人文实际基础之上。对于传播的这些西方知识,倘若未经“检验”一味接受,必将导致理论和现实的脱节,会出现理论在中国“水土不服”的情况,“为中国企业管理实践导航”更无从谈起。“检验”的实质是西方理论本土化的过程,即在中国管理情境中,必须对西方理论进行审视,从其中吸取营养、获取能量,将其本土化后再指导管理实践。然而,当前的管理学课程群教学重视介绍管理现象,而轻视通过变量分析深入挖掘管理现象内在的关系和逻辑,从而容易使管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重视西方经验和理论,忽视将管理理论中国化、本土化的过程,关键是缺乏对“中国情境”的解读能力。

二、开展基于数据分析模型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应对上述教学方法带来的弊端,通过中国情境下的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则是根本途径。这是因为:

第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呈现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等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管理方法、手段受到极大地挑战,谁具备整理、分析“大数据”的能力,谁才能够在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企业、为个人创造价值。正因为如此,目前具有数据分析能力的毕业生日益受到各类企业的青睐。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增强学生实践技能,使学生具有更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更强的就业竞争能力。

第二,就学科发展的角度而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中国现象的分析日益受到重视。管理学也是如此,应摒弃全盘“西方主义”、“拿来主义”的态度,应重视中国情境下的管理经验、管理规律的探寻。由此,基于数据分析的对“中国情境”的挖掘、以及“中国情境”下管理的创新是管理学教师实验教学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基于数据分析模型的管理学课程群教学内容设计

(一)基础数据库资源建设模块。基础数据库资源是管理学课程群实验教学的前提。

第一,设计基于数据分析模型的管理学课程群教学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是包含若干中国企业管理的案例,可称之为“实训订单”,“实训订单”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管理环境、企业战略、企业组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营销、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等。这些“订单”是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所依赖的数据库。“实训订单”的数据,既可以来源于上市公司的对外披露数据,也可以是走访调研取得的一手数据。

第二,建设管理学课程群教学的数据分析系统。这里的数据分析系统不是一个单一的数据处理软件或应用系统,而是一个致力于将目前主流的数据分析工具SPSS、Eviews、STATA等根据各自处理数据的优势集合而成的综合化系统,是一个根据具体的管理问题,寻找一种与之相匹配的分析模型的过程。例如,带有时间序列的企业人力资源预测,建议采用Eviews 6.0中的ARIMA分析模型,利用无时间的截面数据分析变量相关性时,建议采用SPSS 20.0中的方差分析等。目的在于锻炼和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分析模型解决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模块

第一,根据已有的管理问题数据分析“实训订单”,寻找一种与之匹配的分析模型。如前文所述,对于一个特定问题,尽可能要找到一种满意的与之相匹配的分析模型,以提高管理咨询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这是企业管理咨询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需要。

第二,将“实训订单”和具体的分析过程按照教材建设的思路形成并完善,以供后期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及教师教学参考使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数据分析模型的管理学课程群教学改革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础训练阶段。这个阶段重点教师向学生讲授数据模型的分析方法、步骤、检验过程、适用环境等,以及如何从“实训订单”中提炼合理的“因变量”、“自变量”、“中介变量”、“调节变量”、“控制变量”,即案例分析模型的建构。

第二阶段是案例分析阶段。这一个阶段的重点是将学生从暗示型案例分析提升到无边界案例,让学生在一个没有明确问题导向的案例中寻找突破口,以培养和提升学生识别问题的能力。

篇4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学提高-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50280235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111-02

当今时代不断涌现各种新型信息方式,例如博客、社交网络等;不断兴起各种新技术,例如云计算、物联网等。数据的产生不受任何的限制,数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增长和累积,大数据时代已经来到。[1]《华尔街日报》认为大数据时代是引领未来繁荣的三大技术变革之一。麦肯锡公司在一份报告中提出数据是一种生产资料。企业每天面对海量的财务数据,如超市的销售记录、银行的交易记录、淘宝网站数千万笔交易记录(产生量超过50TB,存储量40PB①)。企业如能利用这些巨大的数据集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那么企业就能掌控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提高的关键。大数据时代,尤其是财务大数据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2]呼唤具备综合财务分析能力的人才,利用财务大数据为企业创造财富。

如何培养财务分析人才?在财经类高校本科,一般都开设“财务分析”课程,该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真实企业进行综合财务分析,并能独立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能力。[3]本文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为例,探讨大数据时代下财务分析人才的需求特点,对高校“财务分析”课程设置的影响,并提出改进“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大数据时代下财务分析人才需求特点

相较于其他类型数据,财务数据更大、更复杂,蕴藏着更多宝贵信息。麦肯锡公司2011年报告推测,利用大数据分析,零售商可增加运营利润60%,制造业设备装配成本会减少50%。[2]在财务大数据环境下,如何整理与统计这些杂乱无章的数据?如何让财务数据开口说话为企业管理者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朱东华(2013)认为,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数据环境,同时,各种企业对数据的依赖与日俱增,甚至定量分析方法将逐步取代定性分析方法。[4]财务大数据和大量的财务数据分析需求助长了企业对统计和数学背景的人才需求。

可见,大数据时代下财务分析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统计学和数学功底,能够熟练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分析数据以获取信息,撰写分析报告为企业相关利益人决策提供依据。

二、“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现状

张先治(2007)认为,财务分析是财务分析主体为实现财务分析目标,以财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为基础,运用财务分析技术,对分析对象的财务活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为经营决策、管理控制及监督管理提供依据的一门具有独立性、边缘性、综合性的经济应用学科。[5]财务分析课程是为我校经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三年级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学生前期已经学过数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等课程。财务分析课程正是在学生掌握前期所学各门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6]为了更好地实现“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目的,课程组的老师们经过讨论,决定修改2008级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将原来课堂教学的方式改为1/2的学时用于课堂教授基本理论,1/2学时用于实践教学。笔者自2011年开始,按照新的教学计划给三届学生讲授了“财务分析”课程。

1.理论教学部分

教材选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张先治和陈友邦主编的《财务分析》(第五版)。该教材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全书以一家虚拟的ZTE公司为例,演示财务报告分析、财务效率分析和财务综合分析。每章设有案例和复习思考题,该书还有配套的习题集。在课堂教学中,以教材为主线,突出介绍各种财务分析方法的使用,以及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提出解决方案。

2.实践教学部分

一人一企,边学边分析。每位学生选择一家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利用学校购买的金融数据库以及相应网络资源,结合所学财务分析理论知识进行上机实验,在Excel内完成数据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形成财务分析报告。学生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在实战中得以锻炼,教学效果得到改善。

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外部环境对数据分析能力要求的提升,仅仅学会利用Excel进行水平分析、垂直分析、趋势分析、比率分析和因素分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财务分析人才的需求,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无从谈起。结合前面大数据时代下财务分析人才需求特点,我校学生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存在着以下问题:

1.学生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弱

定量分析方法应用的基础是数据,财务分析人员必须学会从海量的网络资源中搜集并筛选与自己的分析对象和分析目的相关性较强的资料信息,[7]这些资料信息可能是结构化数据,例如金融数据库等;也可能是非结构化数据,例如网页等。从实践教学环节反映出学生数据收集和整理能力弱,分析其原因主要是:

(1)学生不熟悉对财务分析有帮助的网络资源。搜集有价值的数据需要一定的技巧,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熟悉一些重要的网站,知道相应的数据应该在哪里找到的概率比较大,做到有的放矢。

(2)学生无法将非结构数据快速地转换成所需的数据形式。类似金融数据库这样的结构数据,学生基本能够筛选出所需信息。但是,对于类似网页这样的非结构数据,他们就只能运用最原始的复制粘贴的方法提炼数据信息,耗时且耗力。2013年2月1日,人保财险执行副总裁王和在中国第七届“保险业管理信息化高峰论坛”上指出,在过去的两三年里,结构和非结构数据发生了本质性的逆转。过去就整个社会来讲,绝大多数的数据是结构数据,而现在非结构数据正呈快速增长的趋势,现在以及未来,非结构数据将占到95%,甚至更多。

“财务分析”课程讲授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比率分析和因素分析法等。目前,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业界,研究人员大量使用统计模型进行财务数据分析,例如聚类分析、多元回归、因子分析、时间序列预测法等。因而,我校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急需加强,尤其是统计学和数学的基础要扎实。

2.学生财务分析报告撰写水平有待提高

财务分析的结果是以财务分析报告的形式展示给企业利益相关人,为其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评价等提供可靠信息。财务分析报告是对企业经营状况、资金运作的综合概括和高度反映。李宝智(2012)认为,报告应具备八要素:准确、完整、可比、用户导向、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及时和易用。[8]从我校学生提交的财务分析报告看,与上述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三、“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1.培训网络资源使用

重点介绍几个数据库的使用:

(1)金融数据库。我校购买了两款金融数据库,北京聚源锐思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金融数据库(http://)和深圳市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SMAR财经系列研究数据库(http://)。登陆金融数据库后,输入查询条件即可下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速度快且数据量大,数据格式可以任意选择。

(2)中国资讯行(国际)有限公司高校财经数据库(http://),INFOBANK于1995年在香港成立,是一家专门收集、处理及传播中国商业、经济信息的香港高科技企业,信息范围涵盖19个领域、197个行业。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国研网)(http://.cn)。国研网已建成了内容丰富、检索便捷、功能齐全的大型经济信息数据库集群,包括:六十几个文献类数据库、四十多个统计类数据库等。

网站资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http://)、上海证券交易所(http://.cn)、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巨潮资讯网(http://.cn)和相关协会网站等。

2.培养数据预处理和建模能力

收集到数据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将数据转换成一个分析模型。[9]学生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课程中,已经完成基本模型理论、SPSS或者Eviews三分析软件的学习。但是,若想实现对大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应该掌握R或者Matlab统计分析软件,同时,还要掌握一种编程语言,例如C++、JAVA、C#等。利用编程语言调用统计分析软件,从而实现大数据的分析。另外,建议学生了解Perl语言编程,该语言擅长处理非结构数据。

3.培养文献阅读及财务分析报告撰写能力

数据分析之后,需要撰写财务分析报告,为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依据。不同财务分析的目的,形成的财务分析报告具体要求会有所差异,但是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基本步骤相同。首先查阅文献,阅读相关学术文章、财务分析师分析报告、评级机构报告等;其次,模仿写作,组织财务分析结果,形成报告。此中没有捷径,需多看、多写。

注释:

①1TB 等于1000GB,1PB 等于1000TB。

参考文献:

[1]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1).

[2]邬贺铨.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J].求是,2013,(4).

[3]张肖飞.财经类高校《财务分析》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3,(1).

[4]朱东华,张嶷,汪雪锋,等.大数据环境下技术创新管理方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4).

[5]张先治.财务分析理论发展与定位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

2007,(4).

[6]陈卫军,徐文学,陈平.基于上市公司网上资源的《财务分析》实训教学探讨[J].财会通讯,2012,(2).

篇5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初步具备在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某个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毕业生适合到企事业单位、高科技部门、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信息与计算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本科生不但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将所学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据挖掘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能够运用数据挖掘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据挖掘的程序设计,以便在将来的就业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因此实验环节的教学有着其必要性。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在这门课中引入实验环节,并将其纳入考核要求。我们实验所用的基本软件是SAS统计分析软件。SAS软件是一个集统计分析、报表图形、信息系统开发和大型数据库管理等多种强大功能为一体的大型软件系统,是目前国际上主流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我们信息专业在大三时开设这门课程,之前已经学过C语言和JAVA等程序设计方法,有了一定的编程基础,因此学习使用SAS软件并不是特别困难。而且,在SAS软件中,系统自带了许多数据挖掘函数,这方便了同学们的使用。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将一些SAS软件的基本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先发给同学们,让他们利用课后时间自己在个人电脑上进行熟悉,从而使得他们熟悉基本SAS程序设计方法,这样可以在实验课上直接运用SAS软件进行数据挖掘程序的编写。在实验课上,我们主要将要实验的内容和相关数据资料提供给同学,要求同学自己用数据挖掘的知识和SAS软件进行编程实现,并写出实验分析和小结。另外,在实验中,我们也要求学生尽可能将一些实验结果用图表的形式如崖底碎石图等表示出来,以利于进一步分析。对于少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我们也引导他们自编相关的程序。比如说在SAS软件中进行K-均值聚类用fastclus这个函数就可以了,但是学生对程序具体实现过程可能不是很清楚。如果学生能够将程序K-均值聚类详细程序步骤自己编写出来,就可以表明学生对所K-均值聚类算法也有了较清楚的认识。另外,对于属于数学建模协会的同学,我们也引导他们将数据挖掘的知识和数学建模中某些问题相结合起来,对于以往出现的一些可以利用数据挖掘知识分析的问题让他们利用相关的数据挖掘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求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这样拓展这些同学的思路,也为数学建模培养了人才。

篇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1.080

1引言

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是应用统计学、运筹学、预测与决策等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管理问题的系列应用性课程,它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实际数据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探索经济管理问题的运行规律,辅助企业管理决策和提高管理效率。

近年来,大数据的出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决策等活动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换。越来越多的企业致力于应用大数据技术来挖掘企业经营数据的内在价值。

大稻菁际醯某鱿郑对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它极大地丰富了管理定量分析的教学内容,提供了诸多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工具;另一方面,它对现有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团队等带了更高的要求,已有的教学模式难以匹配大数据时代对管理人才提出的高要求。

如何顺应大数据时代的新趋势开展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如何结合新趋势优化管理定量分析课程设置,如何建立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团队,如何增强大数据背景下学生的数据驱动的管理决策意识,培养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这些都是现有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这也促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探究、优化甚至改革现有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模式。

2现有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概述

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来自于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承担全院《管理统计学》、《运筹学》、《系统工程》等课程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然而,在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发现:尽管现有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比较成熟,但是仍存在“三多三少”的不足,而这些不足恰恰难以应对大数据背景下对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带来的挑战。

2.1理论讲授较多,实践教学较少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企业决策,管理定量分析方法也成为管理类专业的重要课程。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学生对该类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学习过程中出现畏难,不耐烦等消极情绪,导致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究其原因,一方面,目前的管理定量分析方法主要介绍各种不同类型的定量方法的原理、模型和理论,因而教师主要采用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手段,加上定量分析方法这类课程对数学要求较高,有不少理论模型、数学公式和逻辑推理,对学生的数学要求较高,相对于理工类学生,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因而学生本能地会产生排斥心理;另一方面,现有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讲授其原理,大部分老师缺乏参与企业实际管理决策的经历和经验,难以向学生讲授应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企业实际管理决策的情景和过程。

2.2数学推导较多,案例应用较少

目前,关于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重理论轻应用”,该种观点认为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是一门综合统计学、运筹学、预测与决策等理论和方法的理论课程,应该注重定量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的讲授,以理论推导和数学模式为主;另外一种是“轻理论重应用”,该种观点认为管理定量分析课程应该强调统计学、运筹学、预测与决策等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以Excel和SPSS等工具为手段,突出应用案例教学。

目前,“重理论轻应用”的教学模式占大多数,这种模式注重理论讲授和数学推导,理论方法与实际案例结合不够,学生掌握了零散知识,但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此外,部分教材也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深度的应用案例,也不注重定量分析软件的应用,学生面对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

2.3知识传授较多,综合训练较少

管理定量分析课程考核一般采取闭卷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计算题等,尽管题型多样,但是这种考核方式仍然只能考察学生对基本的单一知识点掌握情况,难以考察其综合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掌握基本的定量分析方法原理,还要求从业者具备应用定量分析方法来实现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统计建模、模型检验、模型评价、模型部署等,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而这些综合能力无法通过单一知识点的考核来实现,需要通过参与理论学习、软件操作、模拟场景或实际项目等综合训练才能够达到。

3大数据背景下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探讨

面对发展迅猛的大数据技术,现有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模式难以跟上大数据时代对其提出的新要求。如何顺应大数据时代的新趋势开展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如何结合新趋势优化管理定量分析课程设置,如何建立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团队,如何增强大数据背景下学生的数据驱动的管理决策意识,培养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这些都是现有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这也促使我们去思考、探究、优化甚至改革现有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模式。

3.1构建知识融合的课程设置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开展课程教学的前提,更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课程设置应适应于教学目的、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趋势。

最初,管理定量分析课程以“统计学”、“运筹学”为主干。随后,根据学科的发展趋势,先后加入“统计软件应用”、“计量经济学”等新课程。近年来,大数据的发展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简单定量分析方法传授难以适应新要求,需要从业者掌握更多的分析方法和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新技术。遵循知识融合的思路,管理定量分析课程应引入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加强SPSS/SAS/R等操作能力,尤其应注重培养应用新技术解决企业实际经营管理问题的能力。

3.2探讨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

尽管目前的管理定量分析n程有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等方式,但是管理定量分析课程仍以理论教学为主,简单统计工具应用为辅,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无法形成“教-学-用”的良性闭环。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拥有更大的价值,从业者应具备从数据中挖掘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因而,管理定量分析课程应引入实际案例,综合训练应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挖掘新知识和新信息的能力。

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应逐步转向理论传授、案例驱动相结合的模式。近年来,业界出现了不少应用大数据解决企业管理决策问题的案例。例如IBM开展基于大数据的订购分析;Google利用大数据预测全球流感趋势;百度预测春运流量等。这些都为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

在课堂教学之外,通过参加大数据竞赛、邀请大数据分析专业人员开展讲座,参加科研项目,参与企业实习等,培养学生应用SPSS/SAS/R等处理和分析数据的综合能力。

3.3建设学科交叉的教学团队

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离不开教师和教学团队的支持。大数据对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新背景下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涉及统计学、运筹学、统计软件、计量经济学、数据挖掘等不同学科的知识,因而建设一支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的新要求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团队尤为重要。

目前,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的教学师资主要以统计学和运筹学等学科背景为主,大部分老师未掌握数据挖掘、机器学习、R、SPSS等,建设学科交叉的教学团队是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新型的管理定量分析教学应加强SPSS、R、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的学习,建立学科交叉的教学团队,加强管理统计软件和数据挖掘等训练,注重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工具进行实践的能力。

4结语

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是一类应用统计学、运筹学等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管理问题的系列应用性课程。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现有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以大数据背景下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模式为主线,首先,分析并总结现有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的“三多三少”的特点和不足;其次,结合大数据背景探讨了新型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了:(1)构建知识融合的课程设置;(2)探讨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3)建设学科交叉的教学团队的新型管理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模式,它融合了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团队建设,注重定量分析理论和应用的结合,有助于顺应大数据时代对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新要求,培养他们的数据驱动的量化分析和管理决策意识,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其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顾剑华.关于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定量分析课程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9,(4):127128.

[2]邓淇中,周志强.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4):9294.

[3]龚丽.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的教学探讨[J].大学教育,2014,(17):111112.

篇7

2数据分析

为了分析命题组卷过程中以及考试实施后反馈的命题质量数据,我们将ID3算法应用到质量数据分析中,并通过知识发现的手段为命题管理机构解决实际问题。应用ID3算法的目的是使用决策树模型分析命题缺陷数据并追溯缺陷的根源,即找到哪一道命题、哪个命题专家、哪一次组卷导致了特定问题的发生,以便管理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由于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对决策有用,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数据进行提取。可以获得如下规则:

这些决策规则可以给管理人员提供命题缺陷溯源的信息,比如管理人员可以从规则4看出,试卷编号为“QF-A01123”的命题发生“试题知识点重复”出现在编号为“20119”的组卷工序。通过工序的编号,系统就可以找到这个工序使用的组卷规则是“ZC009”,而操作人是张汉,说明有可能“ZC009”组卷规则有故障,或者是组卷教师的操作不规范,导致缺陷的产生。那么就需要检查组卷系统或加强管理员的培训。

关联规则是形如X=>Y的蕴含式,其中

。首先是命题缺陷跟踪关联分析,通过关联分析方法对命题组卷过程中的命题缺陷进行跟踪分析,并生成相应的关联规则。然后是命题缺陷并发关联分析,通过关联分析方法对命题过程中的并发缺陷进行关联分析,并生成相应的关联规则。

3建立命题质量评价基元模型

建立命题质量评价基元模型是科学、准确地评价考试命题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某次考试任务命题质量来说,主要受到考试目标设计、命题方案设计和组卷加工影响,为了客观描述考试管理中心命题过程,使过程中的矛盾问题更加形式化,将基元(包括物元 、事元 、关系元 及复合元)引入到评价模型中。

(1)命题质量物元

将命题名N、特征名c和N关于c的取值v构成的有序三元组R=(N,c,v)作为描述命题质量N的基本物元,称为一维命题质量物元。如果命题质量存在n个特征c1,c2,……cn则可以构建命题质量关于特征的n维物元:

(2)过程事元

考试管理中心实际组卷过程中发生的一些约束事件可以用过程事元表示,记作I=(动词,动词的特征名,量值)=(d, b, u),称为一维事元,将组卷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定义为:支配对象、施动对象、接受对象、时间、地点、程度、方式、工具。

(3)特征关系元

命题质量的一些评价特征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改变其中的一个变量往往会影响到其他变量,在建立模型时也必须考虑到不同特征之间的传导性,因此,对应的命题质量物元、过程事元也与其它的物元、事元应能描述这样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元就是描述这类现象的形式化工具。

以命题质量评价特征的关系名s、n个特征α1,α2,……,αn和相应的量值w1,w2,……,wn构成的n维阵列:

下面以某次5个待评价的组卷命题物元R1、R2、R3、R4、R5为例验证综合评价的可行性。根据前文给出的命题质量综合评价基元模型,可以得到它们的衡量条件,并且其物元表示及各衡量条件的取值如表4所示。表格中的数据是历史统计数据或由相关部门管理人员提供并取平均值。

4物元各因子的优度和综合评价

确定了衡量条件、权重分配以及得到了衡量条件的值后,接下来进行首次评价。由于待评价的5个命题物元都满足评价条件,所以最终进行计算的可行解域为{R1,R2,R3,R4,R5}。将数值代入关联函数计算合格度,以R1为例,得到其目标因子的合格度向量是{0.79,0.77,0.88,0.89,0.75,0.78},R1其余的因子合格度以及其他物元的合格度计算方法一样,这里不再叙述。然后对合格度进行规范化并计算优度,可以得到物元各因子的优度和综合评价结果如表5所示。

由上表可以得到C(R1)=0.81,C(R2)=0.78,C(R3)=0.76,C(R4)=0.73,C(R5)=0.85,将它们进行排序得:C (R5)>C (R1)>C (R2)>C (R3)>C (R4)。可以看出,R5是优良命题,而其他R1,R2,R3,R4属于一般命题。

合格度计算以R1为例,得到其考试目标设计因子的合格度向量是{0.79,0.77,0.88,0.89,0.75,0.78},从评价结果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命题R1方案评分较低,对于该命题无论从难度设计还是素材设计都需要进一步改进,管理人员可以重新设计该命题或者将该命题作为一个普适命题,适当调整命题适应度。

(2)命题R2的知识点分布范围和考试类型等级都较高,分别达到41%和25%,命题者平均失误率也高于其他几个命题。并且命题选择源比率也偏低,命题管理部门应该在加强命题方案设计的同时,考虑提高命题外协单位和命题专家的资质。

(3)命题R3的组卷加工状态较差,可能是命题组卷系统设计不合理或者提供组卷的试题源题量不充分,组卷结果不理想,管理机构可以考虑开发新的组卷系统或者对原组卷系统进行调试改进。

篇8

1、课程教改的原由

我院C程序设计课程与数据结构课程是分上下学期开设的,将C程序设计课程作为数据结构课程的前导课,综合两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发现具有以下弊端:

首先,在C程序设计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会花大部分时间在基本概念、程序结构、数组上,而数据结构的学习必须以函数、指针、结构体为基础,这样导致学生在数据结构的学习上不能得心应手。

其次,两门课程分上下学期分开学习,导致教师在讲解数据结构时还要花时间复习C语言的内容,这样就使得数据结构课程的学时不够用。

最后,数据结构部分内容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大、实际应用不上。

基于以上原因,我院教师觉得两门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于是,为了有更好的教学效果,缩短学时,提出将两门课程合并。同时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互关联也使这两门课程的整合具有了可能性和必要性。

2、课程整合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我们根据市场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把高职学生的培养模式与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在整合过程中,合理地分配学时,注重内容的新颖和信息量,重新构建课程知识体系,重新制定课程标准,重新设计教学内容,编写适合本校学习学生的教材、实验指导书、课件。同时我们秉承“以知识学习为基础,以素质培养为目标,以能力训练为本位”课程建设理念,设定了课程改革的大致方向。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将知识融入到任务中。知识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是学生能力提升的坚强后盾。学习知识的最有效途径是应用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用学结合、边学边用”。我们围绕知识教学为中心,选择富有特色的教学实例,通过任务驱动、案例促进知识学习。

(2)将素质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形成良好的编程风格,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思维能力;通过课堂实例的讨论,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作业和思考题的布置,培养学生自学和自我增值的能力。

(3)基于能力训练的项目设计。针对完成项目的过程,将程序设计能力分解为编写流程图能力、阅读程序的能力、按流程图写程序能力、调试程序的能力。我们在教学项目实践中设置了多个能力点,在项目设计时,要求每个项目实现过程的完整性,尽量覆盖每个能力点的训练。

3、课程整合措施

3.1 教学内容的整合

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以C程序设计内容为主线,将数据结构的内容渗透、溶入C程序的教学内容中,对于数据结构的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具体的教学内容包含:

(1)C语言和数据结构的基础知识:C程序编辑与运行环境、算法、流程图、数据类型、常量、变量、表达式与运算符,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顺序程序设计:格式、字符输入输出函数,顺序程序设计的应用。

(3)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关系与逻辑运算符、If、Switch语句。

(4)循环结构程序设计:while、do-while、for、break与continue语句的格式及其应用。

(5)函数:函数的定义与调用、函数的嵌套与递归调用,变量的作用域与存储类型,编译预处理。

(6)数组和结构体:数组和结构体的定义及应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顺序线性表的创建和输出;顺序线性表中的排序、查找算法。

(7)指针和链表:指针的定义及其在程序中的应用,指针变量作为函数参数的使用方法;链表的表示和实现。

(8)栈、队列和树:栈、队列、树及二叉树的定义及存储结构、应用。

(9)图:图的基本概念、图的存储结构、图的遍历 、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与最短距离、拓朴排序。

3.2 实验设计思想

C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合理安排上机实践。两门课程整合后,根据以往实验教学的经验,重新安排各种实验,以巩固、加深教学内容。实验形式较以往的单一形式不同,为验证型、纠错型、引导型、设计型,实验内容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阅读、调试、设计程序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顺序结构设计时,教师安排一个设计型实验,由键盘任意输入一个四位的正整数,编程求各位数字之和。学习选择结构设计时,将实验改为由键盘任意输入一个四位的正整数,编程判断并输入它的位数以及各位数字之和,要求学生用“选择结构”编制程序。学完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后,将其改为引导型题目,要求学生用“循环结构”实现。

顺序结构程序如下: 选择结构程序如下: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void main( )

{ {int x,a,b,c,d,sum;

int x,a,b,c,d,sum; printf(“请输入一个四位的正整数:“);

printf(“请输入一个四位的正整数:“); scanf(“%d”,&x);

scanf(“%d”,&x); if(x>=1000&&x

a=x/1000; {a=x/1000;

b=x%1000/100; b=x%1000/100;

c=x%100/10; c=x%100/10;

d=x%10; d=x%10;

sum=a+b+c++d; sum=a+b+c++d;

printf(“\n各位数字之和=%d\n”,sum);} printf(“\n各位数字之和=%d\n”,sum);}

else

printf(“\n输入的数字有误!\n”);}

通过完成不同类型的实验,有目的的、分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实验过程中获得启发,获取知识、积累经验。

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2周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由指导教师根据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能力训练的要求选择设计一个项目,该项目的内容不仅涵盖了C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课程理论教学的主要知识点,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应用C语言与数据结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教学方法探讨和手段设计

首先,不管学习什么样的课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抱怨程序设计太难、不好学、难读、编程无从下手等问题。因此,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经常用学生生活中的小实例来结合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明白C语言和数据结构离我们很近,而且很有用。再者,采用“启发、引导”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划分程序模块、算法设计,最终编写出程序。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后,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一是精心制作课件,制作Flas,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二是有效的利用实训室和教学软件进行一体化教学,边讲边做,增加互动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是借助职教新干线、BBS等网络平台进行网络互动交流。

4、结语

整合之后的课程以C程序设计内容为主线,将数据结构的内容溶入其中,根据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整合后的课程更注重学生阅读程序、调试程序、编写程序能力的培养。当然,肯定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谢莉莉,李勤,傅春等.“C语言与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北京:计算机教育,2009(7).

篇9

这种数据管理的方式是基于学习内容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能让教学者对学习者的学习重点一目了然,从历史记录中,教学者可以得知学习者学习了哪些内容,从这些内容推断出学习者对哪些模块比较感兴趣,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根据结果可以对课程进行改善,从学习者感兴趣的方向入手,加入这方面的内容。这是这种管理方式的优势所在。但它不足的地方在于不能正确把握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是怎样进行的。

2.基于学习时间的管理方式

这种数据管理的方式是基于学习时间的管理方式,它所具备的功能刚好补充了上一个案例基于学习内容的不足。学习者对各栏目的学习时间有长有短,学习时间长了说明学习者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花了较多的时间去学习,而反之亦然,学习者只学习了一会就退出的栏目肯定是不怎么感兴趣的。但是,学习时间的长短除了说明感兴趣的程度外,也可能存在另一个问题,就是学习者可能是因为难以理解所学习的内容,所以花了较长的时间去学习,而时间用得短的模块,也可能是因为学习者很快就学会了,所以这种管理方式的不足之处就在于不能分辨究竟是学习者的兴趣所在,还是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才导致学习时间较长的。

3.基于测试情况的管理方式

教学者管理后台的菜单中分别有考生管理、试题管理、系统管理和测评统计。可以看到,教学者利用这个平台收集了各学习者以学号为单位显示出来的成绩,还统计了所有学习者的平均分。用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规范了视觉范围,方便查询学习者成绩。用表格的形式将统计出来的各章节的平均成绩和参加考试的人数都列出来了,从参加考试的人数可以让教学者了解到学习者对各个模块感兴趣的程度,而平均成绩可以让教学者了解到学习者对各个模块掌握的程度,从而改动教学方向。学习者总是在进步的,每个阶段的学习记录也是很重要的,单单一个阶段的测试结果并不能说明什么,所以这种管理方式还是有不足的地方,如果有一种模式不仅可以进行测试,也能将各阶段测试的结果保留下来,并进行对比的话,相信对学习者的进步是更有利的。

4.基于阶段记录的管理方式

它是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一个动态监控。学习记录卡分阶段提交,学习者需在每门课程最后一阶段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该课程全部的学习记录卡填写。但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和时间决定每阶段完成几个单元的学习记录卡。这种数据管理是基于阶段记录的管理方式,它补充了上一个案例中的不足,将每个阶段的学习成绩做了记录,并将结果展示给用户,让教学者和学习者都能清楚的了解到这个阶段以来的学习记录,有助于教学者累积对学习者的了解,也让学习者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网络教学的学习过程更注重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教学者的地位由传统的领导者变为辅助者和管理者,但这并非意味着教师作用的淡化,而是交互已经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5.基于交互的管理方式

由于网络课程的信息量一般都偏大,可浏览的内容太多,如果与学习者之间没有互动,则该门课程是没有吸引力的。要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网络课程只是一个纽带,教学者和学习者之间要进行频繁的互动,才能使网络课程有生命力,传递给学习者的知识才能被学习者吸收。教学者在后台上传资料信息,回答学习者提出的问题,同时组织讨论,定期向注册用户测试信息,让学习者觉得虽然没有与教学者经常见面,但好像就一直陪伴在身边一样,学习的积极性会有所提高。反之,教学者长时间不为网络课程输送“新鲜血液”,学习者就会觉得这个网络课程是“死”的,没有生命力和活力,对该课程的关注度会大大下降,即使教学者偶尔新的信息在网上,反馈的时间也可能是相当长的。

实践证明,在网络学习中,学习者普遍感到容易迷失方向,特别需要教学者的引导和督促,包括帮助学习者应用所学的内容、练习技能、组织阶段测验,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况,为学习者提供咨询、支持和鼓励。师生信息交互活动主要有答疑、实验与实习、作业与批改、咨询与建议等,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能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调整学习方法。

但这样还是不够的,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如果能将学习者对课程的学习路径,也就是学习过程录制下来,包括学习者完成的测试题的对错比率,然后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归类统计,从而分析出学习者对本课程学习的着重点和兴趣所在,还有对哪部分内容仍存在理解不了的问题。这样的数据对教学者在对课程的改善过程中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6.综合多种方法的管理方式

网络课程后台数据管理的实际操作出发点应该是充分考虑教学的交互性,及时为学习者上传教学资源信息,尽量在最短时间内回答学习者所提出的有关学习中的问题,积极组织讨论,定时进行网上测试,并对测试结果中的共性问题通过信息的渠道进行评析,而个性问题则通过BBS、QQ、MSN等联系方式与用户单独交流,帮助学习者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要成为好的网络课程,学习者的有关信息管理环节是不能少的,所管理的方式越多、越详细,数据库所涉及的面就越宽、越多。

以这样的数据库来管理网络课程,能够充分发挥网络的交互作用,使网络课程“活”起来,学习者通过这些管理活动和交互操作,能够更进一步发现自己的问题,在教学者的指导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教学者在后台也能充分掌握每位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习者都能在课程的学习中取得应有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冯乃光.从交互的重要性谈网络课程的后台管理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 2006,(11).

篇10

1 概述

数据库技术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计算机应用的专门技术,而今更成为现代计算机环境中理论研究和实用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学习数据库课程的目的不仅要掌握其基本理论,而且要求能够用用现有的DBMS和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由于数据库技术专业术语多,理论丰富,应用广泛,使课程的结构呈现出发散状态,对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 课程结构分析

通过分析研究大量中外教材(见参考文献)可以看出,该课程容量大,内容前后交错,重叠呈现,一方面根据基础理论、基本设计和系统管理构成了课程的纵向线条,另一方面在纵向线条的不同阶段不少知识点有重叠和递进,衍生出横向线条,使得课程内容形成复杂的知识网络。

2.1 纵向结构分析

该课程各种版本的教材中纵向结构大体基本相同。典型的情况是通常将数据库技术课程分成四大部分内容,每部分再分成若干章节。分析我国经典数据库教材萨师煊、王珊教授的《数据库系统概论》有以下的结构:

第一部分是数据库的基础理论,分成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基础理论、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数据库安全性和数据库完整性五章。

第二部分是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分成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编程三章。

第三部分是系统管理与维护,分成关系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故障恢复技术和并发控制三章。

第四部分是数据库新技术,包括新型数据库类别和高级应用。

有些教材将关系查询处理和优化放到第一部分,作为数据库的基础理论,同时将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放到第四部分,作为系统管理与维护的内容。分析这些章节所表达的意义,这样的安排都比较合理。

2.2 横向结构分析

该课程各种版本的教材中横向结构包括的知识点不尽相同,其中主要是由于国外的教材通常涉及到更多更细致的内容,各知识点在不同章节呈现的深度广度也不尽相同,分析典型的情况,包括的内容主要有:

1) 数据模型中对关系及其相关概念的概念使用描述的方法;在关系数据库理论中使用了关系代数的精确定义。

2) 数据完整性在关系数据库理论中使用描述的方法介绍了关系的完整性;在SQL中不强调名称地基于功能分类进行了完整性实现;在数据库可完整性一章中理论和实现上均进行了广义的扩充,系统管理和维护部分则把完整性作为其管理和维护内容的重要一部分工作进行了研究。

3) 关系数据库理论中的数据操纵使用关系代数来完成;在实际的DBMS中使用SQL完成;在关系查询的优化中以关系代数的实现过程为依据,以SQL的构造为实现方法构成了数据操纵从理论到实现,从实现到优化实现的完整研究。

4) 数据库安全性与完整性有类似的安排。

5) 作为关系中总最要的概念之一的码从数据模型一章开始引入;在关系数据库理论中详细描述码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在SQL部分使用语言实现;在关系数据理论部分进行展开,一方面基于关系理论进行精确定义,一方面分析了各个不同码的概念的区别和意义,对后期内容中码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现基础。

以上分析是主要的例子但并不完全,但从以上的分析已足以见该课程内容的丰富和繁杂。

3 课程教学策略与实践

1) 将课程由复杂的网络结构理清为线条清晰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2) 教学内容的组织原则是以纵向结构为主以横向结构为辅。即课程的讲授基本不打乱教材的章节次序,但讲课中渗透横向结构知识点的处理。

3) 分析并明确各横向结构知识点。整理出所有相关的知识点,明确它们在本课程中不同章节处出现时所承担的不同作用,所完成的不同功能。

4) 设计各横向结构知识点在各章节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安排各相关知识点在第几章的授课中具体讲什么内容,讲到什么程度。

5) 横向结构知识点讲课过程中要进行回溯。回溯要简明扼要。学生回忆起学过的内容,教师又同时不必消耗太多课时,温故知新,温故求新。

6) 横向结构知识点完成时进行总结,对进一步应用探索指明方向。

7) 明确学生在每部分学完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及程度并辅之以网络课堂,其中基本资料至少包括课件、作业和答疑,以提供给学生及时和持续的指导。

4 效果分析

经过几年的实践,数据库技术课程的教学达到了以下效果:

1) 将课程复杂的网络结构简化成纵向和横向两条线性结构,学生的学习由难趋易,明显降低了课程难度。知识点有打碎有融合。打碎是小化知识点,降低难度,融合是为了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和有效应用。

2) 将数据库理论和应用相互促进。横向结构保证知识点既在理论部分分析讨论又在应用部分基于某种具体的DBMS进行实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 实现了知识的顺利迁移。数据库理论是广谱的通用的知识点,这种DBMS的功能这样实现,另外的DBMS势必主要也包括了这样的内容,掌握了理论将方便学习和移植,把学习一个DBMS的方法迁移到另一个不同的DBMS上去。这个在学生毕业设计中得到了明显体现。课程实验使用SQL Server环境,毕业设计使用 Oracle 或 Mysql 或 DB2 等,通过自学,学生们顺利完成了任务。

4) 学生掌握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从而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沿着教材的纵向结构学习是一种本能,发现知识的横向结构、提取它,然后以此掌握知识的内涵并应用于实践则进入了学习的更高一层境界。这种能力,可以用于这门课程,当然也可以用于其它课程;可以用于学习功课,当然也可用于应用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珊,萨师煊.数据库技术[M]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2] 黄德才.数据库技术及其应用教程[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8.

[3] C.J.Date. 数据库系统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s)(Seventh Edition)[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 Abraham Silberschatz, 等. 数据库系统概念(Database System Concepts)(Fifth Edition)[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 Patrick O’Neil,等. 数据库技术编程与性能(Database Principles, Programming and Performance)(Second Edition)[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6] 叶小平, 汤庸,等. 数据库系统基础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 施伯乐,丁宝康,等. 数据库教程[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篇11

生源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两年高职生源的变化,特别是生源的多样化,已成为影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以前学生生源来自高考普招,成绩基础好,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有一定的求知欲,开展课程教学比较容易,课程教学的效果好。现在的生源多样化,导致学生的学习态度、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降,对课程教学造成很大的影响,课程教学实施困难。目前需要研究好学生的学情,采取相应的对策。

1 学生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的学情,生源的多样化,导致学生分化较大,部分学生成绩优秀,动手能力强,能认真钻研专业技术,在国内各种竞赛中获奖,毕业后能在工作岗位中有很好的发展,但也有很多学生不爱学习,课堂不认真听讲,不喜欢动手操作,不喜欢实训,甚至对于专业不感兴趣。

1.1 学生的生源状况

最近两年生源状况如表1所示,数据通信课程教学针对2015级大二学生。

从表中可以看出生源的多样化:生源混编、自主单招和专业混编。学生的基础不同,这就给数据通信课程教带来了困难。

1.2 学生的课程安排状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学生课时较多,课表安排很满,每周28节课,学生任务重,学生没有自由的时间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和技能。只能被动的学习课程,长时间会导致学生学习疲劳,对于上课变得麻木,缺少主动参与课程教学活动。同时对于专业课程,方向较多,学生每个方向都学,导致广而不精。

1.3 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分析

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学习方法习惯和将来就业意向,进行调查问卷和分析。调查统计结果如图1、2、3、4所示。

从学情调查结果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差,只有很少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很多学生学习被动,甚至有旷课的,不想上课的。学习习惯比较差,不交作业或缺交作业,很多抄袭别人的作业,独立完成的很少。对于将来的就业意向,一半学生想良好就业,其他学生想创业或自主择业,还有部分学生没想好的。

2 数据通信课程教学改革

2.1 以职业认证为导向

以网络工程师的能力培养作为本课程改革教W的出发点,课程教学内容围绕网络工程师的考核内容,首先统计分析认证的重点知识,所占比例,制定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依据网络工程师的考核要点,对于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实施改革,通过修改大纲和授课计划,注重认证的考核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表3所示。

2.2利用华为网院的网络资源

鼓励学生通过华为网院,在线自主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同时为学生的考证提供方便,申请折扣号,减轻学生进行网络工程师认证的负担。在学生学完每个阶段,对于所学内容进行知识的测试,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让老师了解教学效果,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

2.3 对于学生进行分类教学

对于学生在二年级可以分专业方向,把学习的专业更细化,让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同时能减少学生的课时,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引导其去主动学习,防止把时间浪费在过多的专业课程上,使学生学有所长,在学校中能很好地掌握一门专业技能。

课程结束后,对全体学生组织技能竞赛,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让学生感受课程学习的成就感,同时明白技能的重要。

3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首先通过校园图书馆、互联网等媒介广泛搜集文献资料,查阅有关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情,了解国内外相关理论,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课程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然后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搜集相关信息,了解学生的学情,通过具体学生的访谈,分析学生的的特点、发展前景和存在问题,找到相应对策。

最后通过课程教学的开展,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进行数据通信课程的教学改革,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人才培养提供依据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方向。

4 结束语

学生生源的多样化及生源质量的下降,给高职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难度,高职教学应该分析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状况,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本论文具体改革的步骤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数据统计分析学生的学情,然后基于数据通信课程具体教学改革探索,找到改进学生学习方法、提高专业兴趣和技能的建议策略,从而为后面学生的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行动策略。

参考文献

[1] 吴玉章,方建群.从学情调查探析高教改革的若干细节问题[J].医学教育管理,2015.

篇12

1、教学理念比较传统保守,创新不够。虽然目前美术新课程标准已经开始实施,但是在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教师仍然还沿用传统的教育理念,没有结合新课程标准进行改进,师生之间没有建立和谐的关系,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和美术教师之间有很大的心理距离,缺乏向师性,直接影响了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小学美术学科的传统理念,严重制约了美术课程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2、小美术教学研究中形式主义比较严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的学校,语文、数学等学科占教育活动的主体,而自然、体育、美术等不考试的科目,平时组织教研活动的机会非常的少,甚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教研活动只是形式,教研活动的作用根本没有得到发挥,严重影响了美术教学课程的创新和改革。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保守,主要是以灌输的模式进行教学,对知识的讲解占主要部分,技能示范训练的机会很少。小学生们得不到充分的训练,只是被动的听,被动的接受枯燥的理论知识,根本没有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对美术的兴趣无法激发,学生没有成为美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4、美术活动得不到充分的拓展,拓展空间不足。一部分教师只将美术教学活动限制于课堂之内,美术课外活动的作用根本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美术教育资源严重缺乏实际运用和整合,学生对美术的爱好和兴趣得不到充分的满足。

5、现代教学手段没有充分的运用到美术教学过程中。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小学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化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有一部分美术老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运用得非常的少,在实际的课堂应用中,没有与教学的难度和重点进行有效的结合。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全面推进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具体方法。

1、小学美术教学理念要创新,师生关系要准确定位。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水平的思维能力,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非常的重要,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多多关爱小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态度和语气,减少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美术的学习中。

2、重视美术学科教育活动的开展,紧扣工作的重心。提高美术教师的综合专业水平和岗位职能的有效途径,就是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学校的领导层要提高对美术教研活动的重视,大力抓好美术这一学科的教学工作。提高美术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不能是是形式,将美术教研工作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规划,做好每周、每月、每学期的美术教学计划。教研活动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途径进行开展,使美术课堂生动丰富,美术理论与实际有效的结合起来。

3、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空间,比如可以用投影仪展示美术作品,小学生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的色彩和意境进行感受和分析,及时的鼓励小学生们勇敢的说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观点,分小组进行讨论、研究,并介绍自己的收获,在出现技能教学时,教师应该及时的给予点评,并给予学生们创新的机会,在作品制作和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亲自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使小学生成为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4、广泛开展美术的拓展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爱好和兴趣。美术的课堂教学完成以后,美术教师应该开展多种多样的与美术有关的课外活动。美术教师结合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参考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而组建兴趣小组,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中去。教师应该对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对于各种美术作品展览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参观,使小学生们能够近距离的接触优秀的作品,参观的同时能够充分的感受到美术独特的魅力,更好的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对于长大后想从事美术专业的学生,美术教师应该为其制度有符合自身的训练计划,给这样的学生提供相关的特长训练,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培养,美术学科的发展,有利的促进小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发挥。

篇13

随着网络环境下各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发展,网络教学以其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多样,交互形式新颖、能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特点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传统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把传授知识和学历教育作为主要的办学思想,但是却忽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两种教学方式各有所长,如何扬长避短,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融合已成为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笔者就本校注会专业的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性实践研究,以此阐明基于网络环境下适合的教学模式。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7级注册会计1班和注册会计2班,两班人数分别为58人和59人,年龄19~22岁均为高中毕业经全国统考录入我校的三年制注册会计专业的学生。

1.2方法

1.2.1教学资源

两个班的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都由笔者任教,所使用的教材由笔者主编,实验教材由本课题组主要成员陈智俐老师主编,两本教材均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教学总课时为72课时,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组成,课时比例为1U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册会计2班,采用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下称网络教学辅助班,该班在课堂内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72课时),课堂外辅以网络教学,提供有多种教学资源,主要来自于本课程的精品课程网站,如图1 所示。笔者为精品课程负责人。注册会计1班仍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结合(72个课时),以下称传统教学班。

1.2.2教学实施过程

(1) 网络教学辅助班与传统教学班教学内容、教学时数以及实验项目均相同,教学进度一致。

(2) 网络教学辅助班在课余时间通过留言板、QQ群、邮件等交互平台,每周三、周六师生定期进行讨论和答疑。本课程的精品课程网站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度,定期给学生布置与教学内容或学生专业相关的问题和研究性课题,本期课程共开展了三个专题讨论,让学生独立或分组(3~4人/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并在网上提交结论或专题报告,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评价,展开较高水平的动态互动。

1.2.3教学效果问调查

对网络教学辅助班发出调查问卷 59份,以调查网络教学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回收59份,有效率为100%。

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学生的反馈结果:大部分学生认为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外有了更多开动脑筋的机会,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兴趣大增,自学能力得以提高,通过专题讨论使课程内容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所学知识,锻炼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改变了以往学生为考试而学习,学习兴趣不浓;教师则重知识灌输,S视方法指导,S视所授知识与专业的结合,加上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时间有限,影响了进一步的沟通等。问调查结果见表1。

表1两个教学班教学效果调查表

项目网络教学辅助班传统教学班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灵活,学习能动性提高2338.91017.2

提高了自学能力59100813.7

提高了协作学习、共同探讨的能力2542.358.6

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35592034.4

与所学专业结合更紧密2033.81220.6

1.2.4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对两个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传统教学班学习成绩评定的考核内容就是以往传统教学考核的内容,即包括平时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上机实验、期末考试等内容;对于网络教学辅导班的学习成绩评定,除了传统教学考核所要求的内容以外,还要考虑网络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网上学习的时间、次数等,网上学习交流情况的记录,网上课题完成情况等,这些都作为课程最终成绩评定的依据,作为一种网络教学的促进手段。

期末考试采用网上考试,从试题库中抽题,做到了每个学生一台机器一套不同的试题,总分为100分,题型包括填空题20分、判断题10分,程序填空8分,编程序14分,表的基本操作题40分,表单操作8分。

传统教学班与网络教学辅助班成绩的评定,各部分成绩比例以及各部分考核的依据,参见表2和表3。

表2各项考核内容所占总成绩比例

各项成绩

班名网上学习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传统教学

平时成绩实验

成绩

网络教学辅助班20%50%10%20%

传统教学班-50%20%30%

表3各项考核的成绩评定依据

网上学习

考核内容期末考试

内容传统教学平时

考核内容实验考核

内容

上网学习记录情况填空题作业完成情况实验完成情况

上网交互情况判断题平时学习情况实验报告填写

课题完成情况程序填空

编程序

基本操作题

表单操作

本期期末网上考试成绩统计,网络教学辅导班平均成绩87.3分,传统教学班平均成绩84.6分。网络教学辅导班不仅在学习成绩上优于传统教学班,而且师生情谊更加深厚。

2实践结果

根据本学期教学模式的实践,可以归纳如下几点:

(1) 网络教学辅助班98.6%的学生认为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加上研究性学习的展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与教师沟通好,学习效果好。

(2) 网络教学辅助班在上课的时候更加学生思维活泼,课堂气氛较好。

(3) 在复习阶段,教师发现网络教学辅助班明显比传统教学班好问,问的题目也有深度,是通过思考而提出的问题。

3分析与讨论

3.1课程的特殊性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是一门计算机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且实践性强,而我校学生大都为文科学生,如何学好计算机课程一直是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传统教学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思维方式的存在差异,加上课后与师生交流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网络教学的融入,加上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学习小组的成员共同协作来完成课题,使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有成效。师生通过知识和情感的交流,加深了师生之间情谊,学习过程和谐且有人情味。

3.2学生学习的观念还需改变

大量研究结果显示,交互水平与学习效果成正比。学习者所处的交互水平越高,取得的学习收获就越大。网络教学辅导班在学习过程中,有极少数学生不愿意和教师在网上交流,也有个别同学只是观望而不加入讨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个别谈心,让他们先从感兴趣的话题参与讨论,适当给予鼓励,使得这些边缘同学与集体开始了解、相互沟通,最终融入集体,学习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与人交往上也有了很多改进,对教师、同学以及课程都有了认同感,可见,网上交流以其丰富多彩的语言、情感和思想的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3.3网络教学的开展中如何提高效率

网络教学强调“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学习任何知识”的教育理论,但在具体应用中,如何来提高学习效率,如果整天泡在网上,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收获,浪费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就事与愿违了。建立教师、学生、教材、情境包容于一体的学习环境,往往难于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如何做到事半功倍,做到有备而来,有的

放矢,是当前网络教学中所欠缺的,有必要认真探索,才能更好地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3.4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观念还要加强

在网络学习形式中,教师的角色从原有的单一的传授知识,发生了向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向改变,教师不再是课堂里的“上帝”,而变成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和学习潜能的挖掘者。教师需要改变“灌输式”教学,而采用“启发式”教学,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学习,提出问题,共同交流和协作,开展交互式学习,是网络教学中应该提倡的。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既要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又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或不感兴趣,这也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摸索和实践。

4结论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实践,可见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两种教学方式融合的教学模式是可行的,提高了教学效率,是有成效的。笔者认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网络学习使得师生、生生间关系融洽,加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注重知识与专业的结合,就能使学生学的有兴趣,教师教得也有兴致。当然,教师在实行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模式中,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当然,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是教学的目的,如何得到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还有必要进一步地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 董二林. 高等教育改革之路: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整合[J]. 吉林教育,2007(10):39-41.

[2] 林雯,杨满福,郑小军. 日本早稻田大学E-School的实践及启示[J]. 开放教育研究,2008,14(3):106-109.

[3] 蔡敏. 网络教学的交互性及其评价指标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7(11):41-44.

[4] 黄月英.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教学模式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2005(22):100-101.

The Application and Analysis in Databas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ourse under Network Environment

XIE 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