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知识内容小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地理知识内容小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中地理知识内容小结

篇1

例如,讲授初一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中经线和纬线内容时,最后小结如表1所示。

二、妙用小结撷硕果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学习与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课堂小结不仅由教师进行,更应有学生积极参与,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例如,讲授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于“美丽的星球”是地球还是水球?有的学生难以理解。从地球仪上确实是海洋面积大,但从北半球看确实是陆地面积大,小结时可分别叫上10位学生,用不透明布蒙上眼睛,然后由一位学生转动地球仪,这10位学生用手随机触摸地球仪,最后结果是9位学生都触摸到海洋,只有1位学生触摸到陆地,这一小实验不仅验证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结论,还可加深地理知识印象,改变枯燥讲授形式,激发学习地理兴趣。又如,初一地理上册讲解地形图判读,由于初一学生对地形图理解困难,判断山体不同部位时经常把山谷、山脊混淆,小结时可用七字词语描述:“高值低凸谓山脊”、“低值高凸谓山谷”、“两峰中间谓鞍部”、“高线重叠谓陡崖”,语言简洁、朗朗上口,学生很容易记住掌握。还可分小组以竞赛形式看哪组记得牢、用得准,学生热情高涨,直到下课铃响还要继续竞赛,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学生经常意犹未尽,课后反馈效果好。表格式小结,由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部分的“黄河的治理”内容,用表格式进行小结(见表2)。这样将本课内容经过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系统而富于逻辑结构的知识脉络,便于学生记忆、理解和把握重点地理知识

角色扮演方式完成小结,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方式。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课后反馈练习中有一题“为我国西南地区五岭县的发展献言献策”,借此契机可在小结时假设学生扮演五岭县县长,思考怎么解决五岭县经济发展问题?接着“王县长、李县长……”争先恐后发言,开动脑筋思索,发挥各自聪明才智,带领协作团队乐此不疲,也强化知识、学会合作,分享成功喜悦。

篇2

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又如,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三、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 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着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的高考大综合考试意义尤其重大。

4.我们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一是可以抽点时间(读报刊杂志的时间即可)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四 小结: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介绍

1. 哪些内容应成为学习的重点内容

⑴地理基本概念。

①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

②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对这类概念特别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

⑵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⑶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经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等等。

⑷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

⑸收集、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

2. 怎样高效地掌握上述学习重点内容

⑴用理科思维的方法学习自然地理。

①充分运用图解法,从三维空间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

②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篇3

情境教学法一直以来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喜爱,该教学法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要把某一教学内容或环节进行刻意、科学的修饰,然后将该教学内容或环节放在一个特定的、具体的模拟实践的情境中进行教学的方法。因为情境教学法的教学实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的第一教学原则,把学生们引入生动有趣的地理课堂中去,让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更出彩。那么,如何通过情境教学让初中地理课堂更加出彩呢?主要包括密切联系生活情境、努力再现历史情境、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等。

一、密切联系生活情境,让地理知识就在身边

毋庸置疑,情境教学源自生活,情境教材取材于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果用生活的现象来说明问题,结合生活的实际来贯穿地理教学知识,尤其是通过实际例子的情境来贴近学生生活,让地理走进生活,同时也让学生把知识同生活相联系,即让生活走进地理,在生活中观察并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力争把每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重点知识都熟稔于心。笔者曾结合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下初中地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实际生活来增加感性认识。在生活情境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积极调动学生们利用和发挥自身的生活知识经验;二是在教学中有意与学生们探讨、交流相关的生活经验;三是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课余期间努力体验生活;四是带领学生们对生活中的经验和印象作以总结;五是拟定命题,即在地理知识中拟定命题,让孩子们带着命题去贴近生活,探索地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世界人口问题》的时候,锻炼学生们实施可接触范围的人口统计,比如班级的人口、学校的人口,调查所在小区以及社区的人口,继而放开眼界,去了解城市、中国、世界的人口。通过中国人口与其他国家人口的比较,通过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深刻解读我国所面临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把自己放在主人翁的位置上。再例如,在学习《多变的天气》、《人口与人种》等知识点时,也是要与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主动与现实生活进行比对。根据地图判断出自己所生活地区的气候带,是寒带、温带还是热带等,进而延伸到国家层面的气候带分布情况,同时可以站在学者的角度上,对自己小时候司空见惯的各种天气做一个重新的审视。在《人口与人种》中,对世界的人种黄、白、黑、棕等有了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总之,这些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否认的是兴趣才是情境教学的第一核心,而兴趣恰恰是记忆是升华的第一导师,那么兴趣又是怎样来的,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密切联系生活。

二、努力再现历史情境,让地理科学追溯古今

在地理和历史教学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可以再现从前的情境,就是历史的情境,这一点如果能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应用,那么一定会促动初中地理教学的丰富多彩。国家教育部实施新课程教学标准中强调,教学过程不再是老师教学生的机械相加,而是人人参与的平等对话和合作交流的意义建构。那么也就是说,老师不要再一味地填鸭式教学,而是要从互动指导、引领的角度出发,为学生们展现更多的情景和情境,让情境去促动相关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就要经常性地通过再现历史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们在观看中体会记忆,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体验、感觉,充分利用各种感觉器官接受学习信息。

例如,在学习《地震》这一常见的地理知识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唐山大地震》、《东京大地震》等影视作品来真实还原那一段历史,让学生们切实感受一下地震的威力和危害,也通过《汶川地震》等知识来切实感受相关的地理知识。再例如,在《滚滚长江》、《滔滔黄河》的知识教学中,把母亲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要突出出来,把长江运输和生态作用突出出来,尤其要通过书籍、视频、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们看到历史上环保的长江与黄河,再比较地看一看现在伤痕累累的长江与黄河,增强环保意识。当然,这种历史再现的方式,也要想方设法地融入互动式教学,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这是“以人为本”的集中显现,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情境教学加互动教学的科学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掌握全面性、主体性、民主性为原则的,继而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的高度成功。

三、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让地理教学丰富多彩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尤其是初中地理的情境教学中,一定要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加入音乐、颜色、图像和其他因素,也可以实施电化教学,也可以融入电影、电视、网络等相关视频,精心科学地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初中地理教学情境,创造最好的技术支持,使用最丰富的教育教学手段,让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完全服务于初中地理教学,加强课堂活动,增进课堂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非洲》和《美洲》的时候,教师通过展示图、物理模型和动植物标本或多媒体课件再加上生动的语言创造条件,世界最长的尼罗河、三大热带雨林集中的刚果盆地,巴拿马运河、加勒比海、红海、地中海均借助多媒体融入学生们的眼帘和视野并完成教学目标。

四、总结

写到这里做一小结,宣告情境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又一应用模式,总而言之,情境不是教学内容美丽的外衣,也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所以要求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在实施情境教学的时候不能盲目追求情境新颖性,一定要至始至终低保持初中地理学习的科学性,一定要至始至终保持初中地理学习的体验性,创造生活,激发兴趣,发动学生们积极参与、全力支持初中地理教学的情境教学,让情境教学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更出彩。

篇4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又如,“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三、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的高考大综合考试意义尤其重大。

(4)我们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

四、小结: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介绍

1.哪些内容应成为学习的重点内容

(1)地理基本概念。①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②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对这类概念特别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

(2)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3)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经济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等等。

(4)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

(5)收集、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

2.怎样高效地掌握上述学习重点内容

篇5

1.情景导入、认定目标?? 学习兴趣是学生最现实的学习动机 ,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情景创设,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引发兴趣的问题导入新课,导课导得好,可以先声夺人,抓住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把三维目标呈现给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 ?能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是关键。教师要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感性和理性的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生成问题,以便于让学生带着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简单的问题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难一些的问题由小组内交流完成,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供到班上共同探讨。

3.交流展示、拓展目标?? 让学生展示其学习情况,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学生自学中不明白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为教师精讲作准备,教师根据学生展示交流情况, 适时讲解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以达到拓展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的教学目标。

4.小结提升、训练达标 学习完本节课之后,根据教材内容,可由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也可由教师小结本节课内容,小结完了之后,要进行当堂训练测试,以便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才能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在探究中合作与交流,在探究中快乐地成长。

以上教学模式是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而成,这一模式既得到了 我校师生认可,更得到了我区教研室的高度赞扬,实践证明,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二、加强地理知识记忆,及时归纳、总结,建构知识板块,实现有效学习。

地理教学中需要注重加强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记忆,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因为归纳总结的过程就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总整理,将所教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建构成有机的地理知识板块,从而让学生在归纳知识总结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提高。

在上完一节课时,教师不再是单方面进行小结、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从一节到一章、从一章到一个单元等,这样到一个阶段学习结束时,学生就能拿出一张地理知识结构图,从而能够较好的掌握高中地理主要知识点。

四、举出生活例子,使地理融入生活

生活本身是一个大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地理信息,指导学生运用地理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地理化。生活中到处充满地理,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地理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让地理生活走进学生视野,进入地理课堂,使地理教材变得更具体、生动、直观,让学生感悟,发现地理的作用和意义,增强“用”地理的意识。

五、培养学生兴趣,让课堂更高效

大多数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非常浓烈,他们有太多的为什么,兴趣是一切行动的源泉、是动力的来源,让学生喜欢地理课,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觉得首先要让学生去喜欢你,学生一旦喜欢你,他就喜欢去上你教的课,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对其进行爱的教育,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其次,多与学生交流、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把你当成朋友,相互理解、相互激励。从而促地理教学为有效。

篇6

1.整体性原则:使知识、能力、品德教育一体化,克服只抓知识教育而忽视能力培养和品德教育的做法。

2.改革性原则: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注意成功教育、创造教育、愉 快教育、和谐教育等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整体改革经验的运用吸收。

3.多向性原则:要有效地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4.发展性原则:教师要通过各种地图、直观教具、电教媒体的合理运用和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增强心理素质,努力培养、强化学习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提高学生的积 极性、主动性和持续性。

5.全面性原则: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注意转化学习困难生,使每一位学生的地理素质都得到应有的 提高。

二、内容构成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地理素质教育由三部分构成,即地理知识素质、 地理能力素质和地理品德素质。

1.地理知识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掌握那些在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处在基础地位的知识, 它包括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基本事实、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等。

2.地理能力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地理教学,掌握地理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等,能运用地理知识 去处理和解决所遇到的地理问题,如小到看地图、辨方向,大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工业布局等。

3.地理品德素质教育:是指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形成a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并用于 规范其行为的教育。

以上三个层次地理素质教育的构成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成功的地理素质教育必然是以培养和提高学 生身心、知识、能力、品德等为目的,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教育。

三、备课要求

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必须认真、扎实地备课和编写地理教案。地理教案的编写应做到以下 几点:

1.深钻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近几年来,初中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新大纲和新教材,从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功能、体系 结构等方面,都做了大的改革。新大纲、新教材的特点:一是教学目的更加清晰明确,条理分明;二是教学内 容的安排更符合公民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心智特征;三是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加具体、明确、清晰 ,便于师生遵循;四是突出了人口、资源、环境的教育和国情教育;五是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更加切实,对教 学、评价、考核等问题提出了较合理、明确的建议;六是简化和降低了一些要求,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利于 素质教育的落实。

教师教学时,进一步选择组织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 的全过程。

2.掌握教材层次,编好教学提纲

教学提纲是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教学提纲时,要掌握教材结构,分清教材主次, 注意内在联系,使之合乎地理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地理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3.把握教学的结构,构思承转和小结

教师要依据课堂的各个环节及其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虑如何引入新课、各个教学环节的承转、各部分的小 结和全课的总结。

篇7

一、初中地理活动课教学策略实施

初中地理活动课的操作实施就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获取地理知识的过程。活动内容选择、活动情境创设、活动议论和小结是具体操作中的关键环节。

1.教学内容的转换与选择

为了顺利地组织课堂活动,老师必须精心地钻研教材。一方面要选择课本中的关键部分,以点带面、以线成串;另一方面,要把选好的教材内容转化成既有教学又有活动的新形势,选择启发学生的思维关键点。

2.创设活动情境

(1)设置悬念

构建学习的活动场景。教学与学习的活动是以“问题悬念”为关系纽带的,应该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跃、轻松的学习气氛。

(2)实践操作环节,积极构建“手脑并用”的活动场景

根据相关的心理研究,动作的操练会直接影响思维的发展,所以说,在进行抽象的知识教学时,老师要积极建学生操作的活动场景,并且以学生动手获得的知识作为感性基础进行教学,从而形成“猜想―验证”的活动教学新模式。

(3)实力出发,“学用结合”活动场景的构建

学习地理知识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理论知识。所以,在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应该选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激发个人学习的积极性。

(4)积极地采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通过多媒体的视频和声频等软件,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一起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且许多抽象、生涩的地理知识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顺利地解决。

二、初中地理活动课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课程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积极地动手操作。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首要任务。比如说,多采取直观的教育、故事引导法、多媒体教学、游戏场景设置,等等,老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地加以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活动课的开展要“活而不乱”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学生与老师之间平等、民主的关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上升。有时候会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课堂教学混乱。在不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老师的收放一定要有“度”,当学生的积极性走进误区时,老师要积极地进行控制。活动课的教学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本文针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初中地理的学科规律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详细地论述了初中地理活动课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探讨。只有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学生为中心,师生才能共同努力开出活动课程的丰硕果实。

参考文献:

[1]张楠.浅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开展初三地理“活动课”.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9).

[2]刘秀.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初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1).

篇8

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地理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知识跨度比较大,地图是地理学科的“语言”,它借助于图像、注记、符号和色彩等,来贮存空间时间信息,起到联系地理事物与人的认识过程的桥梁的作用。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非常重要,因为地图中蕴含了许多地理特点和地理规律,只有读图能力提高了,才有助于学生培养空间的概念和想象力,有助于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地理知识。

二、培养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综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生活化教学

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集合,非常空洞抽象,想让初中地理识图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就必须把书本世界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综合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就可以达到这一目标,把生动的现实生活形象地在课堂上重现,并且把课本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电影、计算机等,综合了声音、图像、视频等,可以从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进行全方位刺激,并且用图像传递信息就使知识更容易被接受,更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例如,在讲地形的形成时,教师就可以设计课堂短片来进行展示,用壮观的火山喷发和剧烈的地震还有板块运动过程等景象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知识是广泛存在于生活中的,教师在教学中还应以生活中的现象来教授课本知识,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学有所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例如,在地里课堂上可以提问学生去过哪些城市旅游,喜欢哪些城市的著名景点,对这些城市的经济、人口、动植物是否了解等,让学生在地图上标出位置,并且标出动植物分布的区域。还可以让同学们设计旅游线路图,在地图上标准出来,这样就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教给学生地图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的兴趣

想要读懂地图,就需要先熟悉掌握地图的符号,明白地图上颜色、线条、形状所表达的含义,这是学生读懂地图的前提和基础。例如,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经纬网的判读、注记等,这些都是地图的基本要素。另外,熟练使用经纬网确定一个点的位置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用比例尺量算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计算实际距离,正确使用各种注记、图例符号等也都是需要知道学生牢固掌握的。此外,等值线地图、降水柱状图、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这些地图基础知识,都需要教师向学生讲解清楚,并引导他们逐步掌握。掌握了地图的基础知识后,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自觉学习。例如,在学习经纬网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艘船在茫茫大海里遇难,引导学生思考,遇难的轮船怎样用无线电报告遇难地点?陆地上的人怎样才能找到遇难轮船?学好了经纬网知识就能很容易找到准确位置做好这件事,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给学生读图的程序步骤,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方法

目前大多数学生对怎样读图用图并不清楚,就算是看明白的,也没有明确的读图步骤。所以,初中地理的授课教师要把读图的方法步骤教给学生,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读图时第一步要先读地图底部黑色的标题,让学生先弄清楚地图的主题,确定读图的方向;第二部读地图左下角的图例和注记,这一步是读懂地图的根本,对图例和注记理解正确,才能帮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目标,获取正确的图像信息,保证读图识图的顺利;第三步要抓住图像的轮廓和特征,掌握相对位置、绝对位置和范围,帮学生轻松愉快地了解地理事物的自然特征;最后一步要Y合问题,明确读图的任务,正确组织正确的答案,这一步是读图的关键,要让学生不但看得懂图,更要做得对题。读图的方法总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描述读图法是对地理事物的描述和说明,例如对纬度位置、地理范围等的描述,这种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会进行各种位置的抽象概括,能用简要的语言描述具体的位置等;对应读图法是指利用多张地图的叠置来指导学生,让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地理事物,培养学生对空间概念、地理形象的感应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师把“东非大裂谷”和“红海的形成示意”图叠加起来,对应阅读教授给学生,板块的运动及成因对于学生来说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分析读图法,是指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例如,学习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的时候,可以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等分析相关分布规律,这样就使学生轻松地理解了理论,同时也能自己分析理解世界气候的分布及影响气候的因素等知识。

(四)传授学生绘图、填图的技能,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

篇9

知识的增长是以能力为媒介的,而能力的发展又以知识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一定条件下,还可相互转化。由于基础知识是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因而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也自然成为地理学科能力最基本的成份。按照思维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又可分为三级:

1.识记地理知识的能力

从本质上讲,知识属于认识范畴。识记地理知识,即对要求识记的地理知识获得感性认识。具体要求是:第一,对要求识记的地理事物及其空间分布等,获得初步的认识,即能说出它的要点、大意。第二,对于大纲中列出的地名(包括山脉、河流、城市等名称)能够准确地写出,并能在地图上填注或从地图上找出。第三,写出大纲中列出的常用地理数据,并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们。

2.理解地理知识的能力

理解知识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事象特点、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获得理性认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含义或现象。

3.建立地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该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运用归纳、分类办法将获得的地理知识按其内在联系,把它系统化(列出知识结构)。如教学“中亚概述”一节时,按教材顺序完成教学内容后,小结时可列出下列知识结构:

4.“中亚概述”知识结构

按照一定的认知规律,将获得的知识按一定的方式总结出来。例如:学习西亚石油资源时可以“一、二、三、四、五”为线索将有关的知识形成一条知识链。所谓“一”是指一条以波斯湾为中心南北延伸的石油带,所谓“二”是指陆上和海上石油运输线,所谓“三”是指1/2、1/4、90%三个数字,所谓“四”是指四大产油国,所谓“五”是指五大输油路线。

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即运用已获得的地理知识分析、综合、比较地理事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根据思维方式的不同,这一层次的能力可分为下列两个级别:

1.分析判断能力

指通过对复杂的地理事象的分层、分类剖析,认识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特征。例如,根据非洲大陆大河流向的分析可初步判断非洲地势的倾斜方向。

2.综合(概括)能力

思维的一大特点是高度概括性。人通过思维,就可以认识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能够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并由一事物的发展变化经推测另一事物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就是要在认识地理事象的基础上,善于揭示他们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规律,扩大学生对地理事象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其认识能力和创造力。如,通过对资源、交通、劳动力、市场、环境、技术等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分析,明白了德国的鲁尔地区为什么会发展成为一个重要工业区,就能够对其它任何一个地区(特别是自己家乡)工业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设想。

三、形成地理观念的能力

观念,即思想。“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地理思想是人们对地理事象和地理问题的本质的认识,是对地理内在规律的理性认识,也是对地理知识和地理方法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它规定和约束着人们地理思维的方向,从而保证了地理思维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健全基本地理观念是中学地理教学在认知领域的根本目标。

我认为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要着重培养下列基本地理观念:

1.整体观念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最基本的地理观念。地理环境每一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该系统中其它因素的相应变化。

2.生态观念人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生物,必须将自己融于自然,而不能与自然树立,要保护野生生物,维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要尊重自然规律,逐步适应自然规律;要有节制、有计划地利用自然资源;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人类利用一种自然资源的同时不能破坏其它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同样,保护其它自然资源时也要考虑不要引起其它灾害。

3.人口观念正确认识“人口”与“人手”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提高人口素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均资源观念,从小养成俭朴、节约的良好习惯;正确认识与评价计划生育政策。

篇10

1.边讲边画的教学策略。即教师讲授知识的同时,在黑板上进行板图板画。学生的注意力会随教师的笔触和语言转移,讲完画完之后,使整个地理过程清晰地呈现在黑板上,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各大洲、地区和国家的地理位置分布,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还有自然环境特征,都可以应用板图板画,边讲边画,不仅可以直观地表现地理事物的分布,更能使学生清晰的、快速的掌握所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形成空间分布概念。

2.先讲后画的教学策略。即通过教师对基础知识的口头讲授,先让学生对所讲的基础知识有一个表象的认识,然后通过板图板画进行练习,把刚才的知识由表象转化为形象的知识。使其需要掌握的知识更牢固,也符合地理教学中以图释文的原则。只有将地理事物落实到图上,记忆有了依托,也就更深刻了。如讲授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一节,教师先运用课本中的美国农业带(区)分布图,与学生共同分析农业带的分布原因,使学生对其分布有一个认识。之后在教学评价阶段,可以通过教师在黑板上绘制美国略图,共同巩固美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湖等,从而归纳出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有哪些,接着再请学生填注美国农业带,既巩固了知识,又对本课做了小结,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同时又有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先画后讲的教学策略。这样的教学策略最适合用在复习课上。即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把他们以板图板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再对学生进行复习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既检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培养了学生读图的能力,同时加深了印象。如区域地理的学习中,特别是对日本、印度、中东、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大利亚、美国、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学习,都可以应用先画后讲的教学策略。先通过板图板画复习巩固各国的或各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使学生一目了然,再分析在这样的自然环境影响下,各国的人文环境特征是怎样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直观,而且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板图板画的适用范围

篇11

(二)要善于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生活资源

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生活资源是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的基础。教师应善于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勇于突破教科书,从学生的生活中充分挖掘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撷取学生感兴趣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剖析,设置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让学生探讨,架起生活与知识、生活与感悟的桥梁,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学习、发展。 要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生活资源就必须要充分的结合乡土资源。例如在教学《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时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我们南京相关的知识设计以下的问题:

(1)南京处在长江的什么位置;

(2)长江沿岸地带东西部地形的差异以及地势的变化如何,南京又具有什么特殊的特点;

(3)南京的气候特征如何;

(4)南京有什么特殊的资源;

(5)总结南京有什么优秀的可供利用的资源。如果课上学生们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就让学生们课后从其他的途径进行了解,然后在给出时间进行统一的解决。通过这些问题的穿插,让同学们更加的了解我们南京的地理特征。

(三)让学生学会运用生活经验分析地理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如今因为社会的发展,外界社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仅靠死记硬背虽然能够拿“高分”,但是学生们却得不到任何能力的提高,他们也很难得到社会的肯定。如今如何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所有学科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初中地理学科也不能够例外。地理中有很多的问题所涉及的面都十分的广,这就要求他们必须要有更高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所以应该让学生学会运用生活的经验去分析,通过生活的感受去思考,从而真正的提高他们理解地理知识,提高个人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众多的人口》的时候,如果仅仅是泛泛而谈、照本宣科我国有多少人,人口多又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学生们就会感受到很空洞,因为他们从小就在良好的条件下,对这些根本就没有什么切实的体会,因此对这些知识即使当时背得滚瓜烂熟,不用多久也会忘记。因此,我们不妨设计以下的一些问题:

(1)我们江宁区有多少人,南京市有多少人,南京全市总面积是多少;

(2)全国像南京这样的一级城市有多少;

篇12

二、综合性策略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说认为,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是人的认知结构组织的原则,这两条原则也适用于教材的组织。在组织教材时,除了要从纵的方面遵循由一般到具体、不断分化的原则以外,还有从横的方面加强概念、原理、课题乃至章节之间的联系。因此,中学地理教科书编写中应积极采用综合性策略,即在每章节后面安排本章节知识小结,向学生呈示重点突出、纵横联系、前后贯通的章节知识结构图或章节知识结构补白图,以促进学生对知识间内在联系性的把握,加深理解。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必修1“地球的运动”一节后,可安排如下的本节知识小结(图1)。

三、“先行组织者”策略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说认为,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获得和保持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一是认知结构中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的旧知识的可利用性;二是新知识与同化它的原有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三是认知结构中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的旧知识的稳定性和清晰性。认知结构中的这三个因素称为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发挥认知结构中三个变量在新知识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学习的有效迁移,就需要设计“先行组织者”。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设计“先行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类属性的学习。中学地理教科书编写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是指教科书在呈现新知识之前,“给学生呈现一个短暂的具有概括性和引导性的说明。这个概括性的说明或引导性材料用简单、清晰和概括的语言介绍新知识的内容和特点,并说明它与哪些旧知识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科书在“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的标题下开头是这样表述的: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基本形式。可以看出,这节内容教科书开门见山给出地理概念(定义),直接进入新内容的学习。这样的表述方式很唐突,难以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取得联系,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如果采取“先行组织者”策略,教科书的开始可以这样设计:请你回忆初中地理知识,结合演示地球仪,简短说出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这样学生能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产生“链接”,进入新的学习就有意义了。

四、“意义学习”策略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说认为,根据知识学习的性质可以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是指语言文字或符号所表述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旧知识建立起一种实质的和非人为的联系。意义学习在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应用等方面其效果都优于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学习者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的材料与他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的倾向。二是学习任务对学习者具有潜在意义,即学习任务能够在非任意的和非逐字逐句的基础上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可以看出,这里的学习者具有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材料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这里的学习任务对学习者具有潜在意义是指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同时学习材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旧知识、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联系。

为了促进学生进行意义学习,中学地理教科书编写应运用“意义学习”策略。“意义学习”策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应选取对学生有价值、有意义的地理知识,以激发、维持和增强学生的动机和兴趣。有意义的地理知识既包括“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即与学生生活及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现象和问题。也包括“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即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主要有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如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城市化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和中国的“热点”地理问题,如区域发展、国土整治、全球变化、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

第二,中学地理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应具有逻辑性,即课文中各标题围绕课题,各段落围绕标题按地理学科的逻辑顺序排列。一是注意课文的各标题内容应以课题为中心。如中图版《义务教育四年制初中教科书地理第1册》中“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一节围绕课题分别安排了“地图上的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图例和注记”三个标题。二是注意课文的段落之间联系紧密,衔接过渡自然。如上述“地图上的方向”段落内容如下:

看地图,首先要知道方向,在地平面上有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地图上确定方向的一般方法是面对地图,把它的上方定为北,下方定为南,左方定为西,右方定为东。简单地说,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介于这四个方向之间的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有的地图画有指向标,其箭头所指方向一般定为北方。知道北方,其他方向也就可以确定了。因此,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应该根据指向标来定方向。

篇13

一、带着兴趣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就会学得轻松愉快,动力无穷。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只要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另外还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只有培养起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学生学习地理才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才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

二、抓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九年义务教育大纲教材的变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当然也给非升学考试科目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适应教育、教学形势的变化和新大纲教材的变革精神,重新构建课堂结构。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结构,多是围绕“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的模式。建立新的地理课堂教学结构,一定要考虑如何把教材中的课文、图像、训练三部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适当地加以处理。

1.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内容,精心设计建立教学提纲、教学纲目,它包括板书提纲,指导学生读书的提纲等,并做到简洁明了,线索清晰,纲举目张。

2.在教师的策划下,让学生有目的、灵活地读书、读图,较准确地勾画、标注出课文中的知识要点和图像中的重要界线、范围及注记等。

3.学生在课堂上的动脑、动口、动手的各种活动,它包括上述读书、读图,勾书、勾图,教材中的“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课堂上的问答、讨论、填图、作业训练等。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恰当安排,将活动内容有机地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的45分钟之内,使学生积极、充实、愉快、有兴趣。

4.教师对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知识的讲解,对地理规律性的概括总结,对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教师讲的着力点应在于“画龙点睛”,在于释疑解惑,在于精讲精练,而面面俱到、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不感兴趣、不欢迎,教学效果也不好。

5.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巩固强化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启发训练思维、形成各种能力的训练,包括答问、填图、读图、“做一做”、完成作业等口头的和书面的练习。教师应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练”的材料、“练”的时间,把“练”贯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讲、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6.学生或教师对学生口答、笔答、训练、操作等练习答案和结果所作的认真、仔细地评析、评价、评讲。

教师应抓住一切学生练习训练的机会,引导学生对同学的答案进行评讲或由教师对学生所答进行评析,以便及时弥补知识缺陷,顺利达到学习目标。

三、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初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然后是山川、河流、城市的地理位置。因为地图一旦记住了就经久难忘,便于运用,所以学好地理一定要学会掌握用图的方法。这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免费)

1.熟练掌握地图的基础知识,明确地图构成的基本条件及要素。用图时,能准确地认清图中文字、符号、点、线、面所表示的地理含义。

2.要认真读懂在教材中出现的各类图像,理解,认识图像所反映的地理意义及地理规律,解决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

3.多动手勾画和绘制重要的示意图、剖面图、分布图、折线图、地理简图等,以便加深印象和记忆。如月相成因示意图、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及天气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工农业布局图等。

4.尽可能地表示在图上,能在地图上反映出来的地理事物(地名、资源、河流、山脉、城市、交通线等),并用地理术语或规范的语言解释图像,说明原理。

5.充分利用填充图册,认真规范地按要求填写地理事物,将所学知识巩固在地图上。学习地理要学会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养成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左书右图,图文并茂”,从地图中获取知识信息,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地图是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学会了使用地图的方法和习惯,学习地理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有趣,才能学好地理。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地理学科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方面,如人口、资源、环境、水利建设、生物、土壤、地貌等等,内容全面,知识广泛,对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祖国、认识乡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收集和处理,不断补充丰富地理知识,以此来加强和提升地理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注重和加强地理学习中地图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勇于实践、创新学习的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