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信息管理制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篇2
2、信息资料管理内容:辖区内基础信息资料;管理信息资料,包括人、材、物、技术等妇幼卫生资源信息;妇女、儿童疾病防治信息资料;妇幼卫生年报信息资料;五项监测信息资料;产科质量报表及母亲健康快车信息资料;新生儿窒息复苏报表;项目工作资料;例会、培训、调研资料;网络直报资料。
3、报表汇审时间及要求:
(1)市级妇幼保健院每年对半年及全年报进行汇审,各县区信息资料管理人员参加。对报表质量进行评审,各县区信息资料管理人员参加。对报表质量进行评审,同时培训基层信息管理人员,以提高统计工作质量。
(2)县、区妇幼保健院应每季度进行一次报表汇审,对乡级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及报表质量考评。
4、常规报表上报时间:
(1)乡村两级妇幼卫生工作报表及监测报表、孕产妇及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调查表,应在每月例会上报县妇幼保健机构。
(2)县妇幼保健机构汇总、统计分析每季报表后,分别于2月 10日、4 月30日、8 月 10日、10 月30 日以前上报市妇幼保健院。
5、要求:
(1)市、县(区)妇幼保健院应按照妇幼卫生信息资料管理要求,准确收集整理、分析、妇幼卫生信息资料。
(2)对收集的信息资料应是进行一致性、正确性、完整性检查,核实计算机录入后上报。
(3)信息资料的收集应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不得任意涂改和编造。
篇3
2结果
对照组护理管理人员对实际住院患者人数,一级护理患者人数,二级护理患者人数,病危患者人数,手术患者人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人数,护工陪伴患者人数,家属陪伴患者人数及护理人员在岗人数等临床护理信息掌握符合率分别为78.50%(157/200),75.50%(151/200),77.50%(155/200),83.50%(167/200),75.00%(150/200),82.00%(164/200),74.00%(148/200),66.50%(133/200),85.00%(170/200);试验组护理管理人员对实际住院患者人数,一级护理患者人数,二级护理患者人数,病危患者人数,手术患者人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人数,护工陪伴患者人数,家属陪伴患者人数及护理人员在岗人数等临床护理信息掌握符合率分别为100.00%(200/200),100.00%(200/200),96.50%(193/200),100.00%(200/200),100.00%(200/200),100.00%(200/200),96.50%(193/200),93.50%(187/200),100.00%(200/200);试验组护理管理人员对实际住院患者人数,一级护理患者人数,二级护理患者人数,病危患者人数,手术患者人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人数,护工陪伴患者人数,家属陪伴患者人数及护理人员在岗人数等临床护理信息掌握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4
第三条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管依法治区信息工作,负责具体事项的办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收集、整理、筛选依法治区联络员所在单位报送的信息;
(二)协调依法治区联络员所在单位的依法治区信息工作,并根据实际对信息员进行指导或培训;
(三)根据上级领导机关不同时期对法治建设工作的部署,及时依法治区信息报送要点,并可视情预约重要法治信息的报送;
(四)办理好本制度规定的法治**建设工作信息载体,为各级领导了解情况、掌握全局、科学决策提供有关信息服务;
(五)根据法治**建设发展需要,完善依法治区信息工作的具体制度。
通过预约方式征集重要法治信息,应当向有关单位发出预约通知,提出预约信息的内容、撰写要求和报送时间。有关单位应按要求组织专人收集、撰写,按时报送。
第四条依法治区联络员为本单位依法治区信息工作的责任人,具体承担下列职责:
(一)认真收集、及时总结本部门、本单位法治建设工作情况和经验做法,并对信息的政治性、准确性、保密性负责;
(二)每月至少向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信息或简报2篇;
(三)承办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的依法治区信息工作的其他事项。
第五条依法治区工作信息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反映的事件应当真实可靠,有根有据,重大事件上报前应当核实;
(二)所列的事例、数字、单位应准确无误;新晨
(三)主题鲜明,标题简明,文题相符,结构严谨,语言简炼;
(四)综合类信息反映情况和问题力求有一定的深度,做到有分析、有预测、有建议;
(五)符合保密法规定,信息内容的应当确定密级。
第六条依法治区信息工作纳入法治**建设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实行考评和表彰制度。
年度统计的起止时间为上一年12月1日至当年11月30日。
第七条评选范围主要包括各依法治区联络员所在单位,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或书面形式向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的各类被采用的有效信息。
第八条每年的年度总结评选由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采取下列方式:
(一)根据各单位年度报送的有效信息的数量、质量,综合评定先进单位;
(二)根据法治**建设工作信息载体本年度所采用信息质量及效果,综合评定优秀信息;
(三)经单位推荐、依法治区办公室审定,综合评定先进个人。
篇5
第四条商务部委托有关组织(以下简称受委托组织)负责*农产品进口报告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和核对等日常工作。
第五条进口《目录》项下*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经营者(以下简称对外贸易经营者),应向受委托组织办理本企业基本情况备案。
备案内容包括:对外贸易经营者名称、企业海关代码、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复印件、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和统计负责人姓名与签字等。
第六条对外贸易经营者应填报《*农产品进口报告统计报表》(格式见附件),报告事项主要包括:对外贸易经营者、联系人、联系方式、商品名称、商品编码、贸易方式、贸易国(地区)、原产地国(地区)、合同号、合同数量、合同船期、装运港、预计抵港时间、实际船期、装船数量、进口报关口岸、进口数量和实际抵港日期等。
对外贸易经营者应通过相应电子报告系统向受委托组织进行报告。如无法通过电子方式报告,可下载报表传真报告。
第七条对外贸易经营者应在下述情况发生后三个工作日内履行进口报告义务:
1、签订进口合同;
2、货物在装运港出运;
3、货物抵达目的港;
4、报告事项发生变更。
第八条对外贸易经营者应严格遵守规定,及时、准确报告有关进口信息,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虚报、瞒报、伪造、篡改、迟报和拒报。
第九条受委托组织应向商务部报告*农产品进口的信息情况,并提出建议。
第十条商务部定期在商务部政府网站“*农产品进口信息专栏”对外《目录》项下*农产品进口信息。
内容为:预计进口数量、预计货物到港时间、实际装船时间、实际装船数量、装运港、原产地国(地区)、主要口岸进口情况等。
第十一条受委托组织根据海关、质检相关数据核对*农产品对外贸易经营者报告情况,向商务部报告结果。
第十二条对外贸易经营者违反本规定,虚报、瞒报、伪造、篡改、迟报和拒报*农产品有关进口信息的,商务部应向国家统计局通报。
统计部门依法对违法对外贸易经营者处以行政处罚后,商务部可以禁止违法对外贸易经营者自行政处罚决定生效之日起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期限内从事有关的对外贸易经营活动。
第十三条对外贸易经营者违反本规定的,商务部按照《对外贸易经营者违法违规行为公告办法》的规定公告,并通知海关、税务、质检、外汇、工商等部门以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行业中介组织、银行等单位。
第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可向商务部举报对外贸易经营者虚假报告进口信息的行为。
第十五条商务部及受委托组织有关人员应当为履行进口信息报告义务的对外贸易经营者保守商业秘密,不得向任何企业、机构和个人透露对外贸易经营者报告的信息。违反上述规定的,依照《外贸法》第六十五条及《货物进出口条例》第七十条进行处罚。
第十六条本办法适用于《目录》项下以各种贸易方式进行的*农产品进易,包括由境外进入保税仓库、保税区、保税港区和出口加工区等。
第十七条《目录》、受委托组织名称以及*农产品进口信息周期由商务部以公告形式。
篇6
第三条为了完善统计法制建设,各单位必须根据《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及本制度,结合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统计工作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统计工作任务。
第四条为把统计机构建设成为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等多功能的机构,各单位应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建立健全统计机构,充实统计人员,特别要重视基层统计工作的建设,各单位在开展统计工作中与上级统计部门加强协作,并在统计业务上接受指导。
第五条各单位统计工作要努力实现“四个一”(一个统计人员、一间办公室、一台计算机、一个数据库)的目标,加强统计基础建设,提高统计数字质量,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广和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逐步建立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提高统计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第六条各单位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实行岗位工作责任制,准确、及时地完成统计工作任务,按照《统计法》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和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任何侵犯。
第七条为了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单位要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逐步解决统计机构、人员、经费、房屋和设备等具体问题。
第八条各单位要有主管统计工作的领导,定期检查和监督统计工作制度和统计报表制度的执行情况,建立统计干部考核、奖惩制度,不断提高统计工作水平。
第九条各部门、单位的领导都应重视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各种方式的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
第二章统计组织
第十条各单位要成立统计机构,明确统计主管领导,并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并报上级统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要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确因工作需要进行调整要事先告知上级统计部门,并征得同意。
第三章统计机构的职责
第十条乡(镇、街道办事处)执行本乡(镇、街道办事处)综合统计职能,主要职责是:
一、执行上级统计部门制定的统计工作制度和统计报表制度。
二、按照上级统计工作制度和统计报表的有关规定,制定本乡(镇、街道办事处)统计工作制度和统计报表制度。
三、负责本乡(镇、街道办事处)统计调查,针对本乡(镇、街道办事处)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专题调查研究,组织和协调本乡(镇、街道办事处)的统计工作。
四、负责统一管理和本乡(镇、街道办事处)统计资料,管理本乡(镇、街道办事处)的统计调查表。
五、进行统计分析,实行统计监督。
六、指导本乡(镇、街道办事处)的统计工作,组织统计工作检查,交流统计工作经验,开展统计对外交流。
七、负责组织建立本乡(镇、街道办事处)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并对此进行管理和技术指导。
八、组织并指导本乡(镇、街道办事处)统计人员的专业学习和培训。
第十三条部门、单位的统计机构执行本单位综合统计职能,主要职责是:
一、执行上级统计部门制定的统计工作制度和统计报表制度。
二、建立本单位统计工作制度。
三、及时、准确地填报上级统计部门颁发的统计调查表,收集、整理、提供统计资料,协调本单位其他科(室)的统计工作。
四、对本单位的计划执行情况和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实行统计服务和统计监督。
五、管理本单位的统计调查表和各项基本统计资料,建立统计资料档案制度。
第四章统计调查和统计报表制度
第十四条各单位统计机构或统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统计调查程序、上报日期和有关规定,执行各级统计调查任务,不得拒报、迟报,更不得虚报、瞒报、伪造和篡改。
第十五条国家制定的统计标准,包括统计分类目录、指标涵义、计算方法、统计编码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修改。
第十六条统计调查的方式有全面调查、抽样调查、英武调查和重点调查。统计调查要讲求实效,统计年报能满足的不用季报,抽样调查能满足的不用面调查,一次性调查能满足的不用经常性调查,抽样调查的内容原则上不能和全面调复。
第五章统计分析
第十七条各单位要在准确掌握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开展统计预测,定期写出统计分析报告,实行统计监督和评价。
第十八条各单位的统计人员除及时完成日常统计工作外,还应经常深入实际,进行各种专题调查,学会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努力掌握现论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统计分析水平。
第六章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
第十九条各单位统计资料由统计机构统一管理,不得数出多门,各行其事。提供和公布统计资料,须由主管领导或统计机构的统计人员核定。
第二十条各单位都应健全原始记录、登记表、台帐和统计资料档案制度,确保统计数字数出有据,准确无误。
第二十一条各单位要建立统计资料审核、查询、订正制度。上报的统计资料,要由本单位负责人和统计干部审核、签名或盖章,并加盖单位公章,单位负责人和统计人员要对统计数字准确性负责。
第二十二条各单位要搞好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充分利用可以公开的统计信息为公众服务,统计资料的提供实行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
第二十三条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必须保密。属于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非经本人同意,不得泄露。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七章统计队伍建设
第二十四条保持统计人员相对稳定,专职统计人员的调动必须经过上级统计机构的同意。实行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凡进行统计岗位的人员,除统计及相近专业的大学本科、专科和中专毕业生以外,都应经过统计资格考核,取得《统计员资格证》后,持证执行统计任务。对不具备统计专业知识的现有统计人员,应当参加上级统计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经考试仍不合格的,应调离统计业务岗位。
第二十五条各单位应积极组织本单位统计人员参加统计函授教育,各类统计培训班学习,帮助他们提高统计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第二十六条各单位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指导,把统计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要为统计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保证统计人员专心搞好本职工作。
第八章奖惩和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乡(镇、街道办事处)对在统计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统计人员或集体予以表彰奖励。
篇7
信息基础设施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平台,为了保障它的安全性,政府应当对于国家使用的所有信息产品的质量标准以及技术规范履行兼顾计划、统_标准,以此束缚各级政府对于安全信息产品的选购以及使用,防止国家蒙受因投资挥霍以及标准不1致带来的损失,从本源上减少信息安全隐患。
其2,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轨制。
政府应答从事信息产品研发、出产、销售的企业签发不同安全等级的数码证书,以认证企业的身份及提供1个清晰及支撑电子交易进行的政策环境,保证信息安全产品的质量,保证其销售渠道的合法性以及可靠性,同时,也加大对于此类企业的扶持力度,完美产品质量,以保证国家信息产品的先进性、优质性以及安全性。
其3,信息管理轨制。
政府应当明确行政信息流程,科学、公道地规范信息管理程序,实现对于信息搜集、信息存储、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过滤、信息传布、信息等的有效节制,即实现政府对于电子政府管理服务体系的全程管理以及干预,以减少没必要要的中间环节,简化行政程序,降低管理本钱,加快服务速度,提高效力,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固然,其中还可进﹁步详细地制订信息公然轨制以及信息监督、审核轨制。其中,信息公然轨制是要应用技术规则制约政府,使之通过正规渠道公然所有应公然的信息,保证使全社会能够同等、公平地同享政府资源,更好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服务。信息监督、审核轨制是要政府树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对于网上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监控,动态更新内容,规范电子政府运作,并对于有害信息进行及时过滤,以保证网上信息的时效性、可控性以及可审核性。另外,还要对于政府的信息进行事先审核、事中跟踪监测、事后归档,以保证政府信息的权威性、可靠性、完全性、可跟踪性以及责任追究。
其4,信息问题汇报轨制。
规定政府工作人员钻研信息以及分析信息的责任,使他们把电子政府运作中呈现的与信息系统安全以及保密相干的首要问题钻研汇总,及时上报并将分析结果向有关领导汇报,以便及时决策,采用应答措施,提高政府对于突发事件的决策效力,迅速排除了电子政府的安全隐患。
其5,信息人员培训轨制。
对于政府中使用、管理或者节制信息的相干人员进行按期的强化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安全观念、科技素质以及实际能力,为电子政府的安全运作提供人员保障。
其6,信息安全轨制。
因为各机构的业务千差万别,不可能都采用千人一面的信息安全措施,所以,有必要规定1个“最低限度”请求,以保证行政管理轨制的严肃性以及统1性,保证最最少的信息安全。这样做的益处是能使整个信息安全措施统1规范,有益于监督检查以及贯彻落实。固然,“最低限度”请求允许各机构依据具体情况灵便地制订信息安全措施,因而,体现出必定的自由度以及灵便性,便于激起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创造性以及踊跃性。另外,可以树立信息系统授权轨制,对于使用信息系统的相干人员进行严格的权限划分,规定系统在何种情况下由何人作重大修改或者变动,并规定这类权限的使用期限。这项轨制可把信息安全提高到系统整体管理的高度,可有效地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还有,可以树立电子政府服务保障轨制,设计出最佳的管理以及服务流程,树立1整套“文件化”的管理体系,以确保电子政府的优质服务效果,规避网上管理的风险。还有“1把手”责任轨制,规定在信息安全方面每一个机构的“1把手”必需承当的主要领导责任,以保证在呈现安全问题时能够有人负责以及施行责任追究。
篇8
随着我国中小企业开始实现信息化管理,运用信息系统来对企业生产进行管理,一方面,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科学性,使企业的生产、存储、财务、成本、控制都得到大幅度改善;另一方面,在实际运行中不可避免地引发各种问题,其中包括信息安全性问题,即存储在计算机或在传输中的文件和数据遭受到破坏和滥用,而且这种活动对企业的影响非常严重,例如,电子商务公司网站出现故障,每天损失将数额巨大。如何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经常由于信息管理系统内部制度不完善和管理疏忽、松懈以及信息系统监管不到位,出现数据丢失或者数据信息反应迟钝,使管理者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信息,因此保障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关于中小企业信息系统的文章主要集中在如何构建中小企业信息系统,涉及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则很少,或在构建中提到制度设计,但没有作为一个研究重点,其他相似文献基本是从技术角度探讨。从中小企业实际成本收益考虑,由于运用相应信息技术不高,都是基础软件系统,因此有必要对中小企业面临的信息管理制度进行详细分析。
二、中小型企业信息系统制度方面分析
根据Laudon的观点,企业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按照来源分为六类:硬件故障、软件故障、人为因素、数据、服务及设备被偷盗,都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但Laudon仅从单个信息系统角度进行分析,没有把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制度考虑进去。我国许多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上尽管设置了制度,但很大程度上都是形同虚设或者存在缺失,容易导致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实际操作上面临效率和安全的问题,下面具体从制度方面进行分析。
在中小型企业中,存在着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主要包括法律制度、企业制度安排等;而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习惯习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是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是对人们行为不成文的限制。
(一)正式制度分析
在中小企业中,正式制度包括国家信息系统法律规定和企业信息管理制度方面,我国199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从信息交换角度来保护整个信息系统安全,而对于企业自身信息系统安全只是规定各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制定,并没有对企业实际业务中关于信息系统安全进行规定,所以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法规制度的建立基本都是从企业各自实际出发,各企业的标准不一。
从企业建立信息管理制度来说,一般大型企业有明确规定制度,包括维护、人员素质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能够有效防范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能够及时进行相应信息反馈,对企业信息安全起到积极作用。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企业自身比较小,信息管理系统人员比较缺乏,只能根据自身人员情况来确定其系统的安全程度。其次在效率方面,由于人员缺乏以及其计算机操作应用存在的不规范,信息交换、反馈也相对比较落后。再次中小企业虽然有一定的信息管理制度规范,却监管不到位,主要是中小企业的机构比较小,维护人员、计算机使用都是由使用人员一人来完成,容易导致有制度也难以执行,这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的主要原因。
(二)非正式制度分析
在非正式制度中,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它不仅蕴含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性,而且在形式上构成某种非正式制度的“先验”模式。公司员工的思想和传统操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效果。
在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由于员工意识不强,对于信息系统的维护、使用存在一定的松懈,信息操作员经常没有定期维护计算机及信息管理系统,只在产生问题时才处理,很容易导致企业数据损失,如信息备份不完全的话,可能由于人为操作或者计算机病毒的侵入会造成整个系统数据损失。非正式制度因素对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三、加强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制度建设的对策
在加强制度建设中,主要从国家信息系统的法律制度建设、企业信息制度的设置与执行,再次就是信息系统中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意识的改变三个层次来考虑。
第一,首先在我国信息管理系统法律规范中,不仅应该对信息交换中安全问题进行规范,而且公司对其管理系统的安全达到最低标准,这个标准是指从各因素方面来确定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安全性的最低标准值,不仅能够使信息安全从法律依据上得到一个基本的系统安全标准,而且也能对公司信息管理系统起到强制规范性的作用。
第二,加强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信息系统管理部门应制定严格的服务器日常维护、巡视和记录制度、客户机维护、操作制度、用户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等等,并严格按照制度实施奖惩,从企业内部制度上认识到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第三,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领导层要高度重视,并应设立一个既懂信息系统、又懂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信息主管职位。在国外大学、大企业的CIO(首席信息主管),相当于企业级的领导,直接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一个合格的CIO既能充分调动网络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又能把握企业信息化发展全局,随时为领导提供参考意见,对公司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制度改善、监督、反馈上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小企业中也应设立CIO职位,使信息化系统成为企业运行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第四,加强信息系统人员培训,使其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操作、安全等方面了解能够熟练掌握。信息系统人员包括操作人员以及维护人员,定期对信息系统人员进行培训,有助于其了解信息系统最新发展,使其不断了解信息系统安全重要性,使其操作、维护的规范化不断得到改善,从而减少非制度性因素所产生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
四、结论
在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很多问题是由于中小企业的制度方面造成的,在企业内部加强其监管,使中小企业信息管理制度得到很好执行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加强员工的素质培养,使其能够具有很好的业务水平,使信息管理系统得到很好的运行,并能够使管理层及时了解到企业的信息,保证企业的顺利运行。完善国家信息管理系统法律,是保证企业信息制度建立的重要标准,使中小企业达到基本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水平,从而从制度上使其信息管理系统得到很好保护。
参考文献:
1、KennethC,LaudonJaneP,Laudon.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数字化公司(第8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王霞,张永,彭智才.如何保障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安全[J].资源方法,2004(9).
篇9
信息化过程中规章制度对企业的重要作用
如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不仅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发生诸多变化,对于企业发展也能够起到推动作用。信息化对于企业发展而言,不仅可以减轻工作人员工作量,而且更加轻松完善数据信息收集工作,提升数据信息利用率,增强企业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对于信息化过程中,规章制度对于企业之间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与分析:企业信息化主要体现在企业各个管理工作中,在具体工作落实期间,要加强对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数据信息全面记录,同时在信息数据处理中具备高效性特点。保证数据信息真实性与有效性,为企业领导、管理者的正确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参考。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及时做好管理创新、体制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工作,不断提升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优势。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为企业提供更多服务。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对管理对象属性信息、行为信息以及操作信息等进行收集,并根据相应逻辑设定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得出的最终结果,可以为企业领导工作以及企业决策提供更多帮助与保障。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将决策信息,直接传输给管理对象。在此期间,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以及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安全性需要在最大程度上保障,防止认为干预等情况出现。企业信息管理工作可以为企业高层提供高质量服务,促使企业能够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落实,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同时自身也存在一定风险。安全风险来自于不同方面,比如,不法分子的有意破坏、病毒入侵等。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信息管理工作没有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通过规章制度可以为信息系统使用者的行为进行约束,避免因自身利益而对系统内容造成破坏,或者篡改其中的消息。在得到规章制度的保障后,才能使得信息管理工作能够将自身价值发挥出来。在信息化时展当中,企业需要拥有完善规章制度,在合法、合规、科学管理的环境下展开各项工作,为企业更好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信息化过程中企业规章制度建设与管理措施
加强信息管理制度的建设与管理
信息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企业更好发展而言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在不断发展期间,对于不同方面,比如,组织方面、财务方面、人力资源方面以及资产方面等,已经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这是企业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实现企业安全稳定运行的重点。企业信息管理规章制度,能够对企业信息管理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类先进技术手段、信息管理技术都会被广泛应用在企业各环节工作中。企业加强信息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为信息化管理做支撑。另一方面,企业各类管理制度规范信息管理具体的要求,企业针对自身的管理架构与管理流程,要及时做好优化整理工作,通过加强对先进信息处理方式的应用,将其纳入到系统当中进行管理。这样传统抽象的规章制度,可以确保其精确性,能够被更好应用在企业各环节工作中。在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之下,使得管理制度的创新性与完善性得到保障,促使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能够得到提高。例如,在不同管理表格的填写中,以往需要采取人工填写方式,在填写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误差等问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都无法保障,受到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借助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选择最为合理的方式,实现对数据信息的规范填写,能够与系统之间实现直接通讯,落实数据加工处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表格关系到企业规章制度,那么就要根据这一信息化特点,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确保规章制度能够符合企业发展。
实施规章制度信息化管理
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管理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将管理制度信息数字化。每项管理制度的都会经过企业内部决策机构的集体审议、制度等环节,这个过程中的相关文件和资料应进行准确的收集和登记,借助信息系统,搭建制度信息管理平台,将每一项制度的基本信息、审定会议类型、审定会议纪要、发文通知、制度文稿等传输到信息系统中,形成可供员工查阅的信息台账,一方面方便企业全员查阅、学习、使用规章制度,为各项制度落地实施打基础;一方面随着企业的发展、规章制度的更迭,逐步将规章制度信息积累在企业信息系统中,做管理信息数字积累,为日后企业管理发展演变分析、常规审计等提供信息资料;最后也为企业规章制度规范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措施和平台。
明确信息管理规章制度分类
企业信息管理规章制度一般分为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两类。企业管理制度纳入信息化管理要求,是规章制度的一个新形式和要求,要让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展开起到促进作用,需将其贯穿到企业整个管理过程中,具备强制性特点,将其深化到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中。企业各项管理措施的信息化过程往往会反映具体操作当中,例如,不同系统维护操作规范,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进行约束等等。在管理制度、流程的编制与修改,同样要遵循规章制度进行。企业信息化发展,对于规章制度提出更高要求,要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与管理,为未来企业更好发展提供保障。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对信息管理规章制度分类有全面认识与了解,这样规章制度构建的完善性与合理性都可以得到保障,为后续工作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遵循工作原则
篇10
第二条项目信息是指我公司从事的业务范围相关联的项目信息。收集者首先要熟悉公司的目标客户群体、公司业务范围、公司资质、公司业绩,准确地去判断有效信息。
第二章项目信息收集原则
一、准确性原则
要求所收集到的信息要真实、精准,准确性是对收集工作最基本要求,收集者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要进行准确的辨别,不断审查。
二、全面性原则
要求收集面要广泛,全面完整,只有广泛、全面的收集信息,才能确保我们占得市场先机;
三、时效性原则
项目信息的价值在于该信息是否能及时地提供,即时效性。招投标项目均有时限性,只有项目信息及时有效,才能把握机会,做充分准备。
第三章 项目信息收集的方法
一、客户群体:我公司主要面向的客户有刑侦(公安、司法)、医疗疾控(医院、疾控中心等行业或单位。
二、市场范围:目前我公司业务面向全国市场,主要的业务布局在安徽省、山东省、河南省、云贵川、广东省、重庆市、上海市、深圳市。
三、收集渠道:目前项目信息主要从各类招投标网站中去收集,目前我公司常用的招投标网站如下:工程大数据平台、安徽省招标投标信息网、优质采、信E采这几大招投标网站,也可以通过各机构网站及目标客户群体的官方网站。
四、项目阶段:包括立项批复、勘察、设计招标(包含大楼设计及实验室专项设计)、施工图审查招标(包含大楼设计及实验室专项设计施工图审查招标)、监理招标、资格预审、标前公示、施工招标(含大楼土建及专项实验室)、中标公告等,通过项目不同标段落实查找不同时期的进度和招标信息。
五、查找方式:首先快速地浏览可用信息,没有的再在每个网站上面进行关键字输入查找,例如:实验室、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食品药品等,网站会把这类信息统一列出来,便于查找,关键字可参考客户群体内容。查找信息要求收集者要做到对我公司的业务范围及业绩内容非常了解,能够敏锐、精准地抓取关键字,快速筛选有效信息。有的网站还需要VIP会员才能够查看的,可以将项目信息名称或关键字复制到百度进行详细搜索,或进入其官网查找。
六、筛选汇总:将有效的项目信息按查找时间进行有序登记,包括项目名称、业主单位名称、项目进行阶段、信息时间、超级链接等关键信息进行登记备案,并上报领导,领导要求重点关注的项目做出醒目标记,并持续关注后续进展情况,项目进展有最新情况应及时更新项目登记表并向总经理汇报。项目信息汇总表见附件1。
七、查找时间:鉴于招投标信息量大,信息收集人员每工作日下班前应至少重点浏览以下网站:重点浏览以下省份:安徽省、山东省、云贵川、广东省、重庆市...
八、项目信息收集注意事项:1)浏览当日的项目信息最好在次日的早上再进行一次查漏补缺,避免招标机构当日信息时间太晚而遗漏,并将信息表电子版发给领导;2)学会抓住关键字快速浏览,某个关键字搜索不到可以调换关键字或减少关键字再次进行搜索;3)不能因我公司资格条件达不到而放弃项目,不能因项目小而放弃项目。4)熟悉掌握我公司经营的业务范围。
第四章 职能职责
项目收集工作应该配备1~2名项目信息收集专员,其工作职责为:
1、常用网站的维护及新网站的拓展运用;
2、负责每天浏览相关网站收集有用项目信息;
3、负责对项目信息的筛选、评审;
4、负责有用项目信息的汇总、呈报;
5、将上级要求关注的重点项目进行标记,实时跟进最新项目进展,并汇报给上级;
篇11
第四条考核按年度进行,采取计分制的方法,根据考核内容和计分标准遥项计算,
第五条考核按下列计分标准进行量化打分:
(一)统计基础工作情况,标准分25分(占总分25,i)
1.建立健全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制度的,记5分;未建立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制度或制度不健全的,不记分。
2.设置专人负责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工作,记3分;无专人负责信息管理的,不记分。
3.定期对所属县{市、区}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工作进行考核的,记3分;未开展考核工作的,不记分。
4.定期对本地区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记2分:未进行业务培训的,不记分。
5.统计台账登记及时、准确、完整,记10分;记账中出现延误或错误,每发生一次扣1分,扣完10分为止。
6.统计台账档案管理规范有序、资料完整、归档及时,记2分;统计台账档案管理未控制度规定进行的,不记分。
(二)报表报送情况,标准分15分(占总分15%)
全年度按照规定时限报送月报、季报、年报,记15分;每迟报一次扣1分,扣完15分为止.
(三)报表质量情况,标准分25分(占总分25%)
政府采购信息统计报表按照规定要求填报且内容完整、数字准确,记25分;每出现一次技术性差错扣1分,扣完25分为止。
(四)分析报告质量情况,标准分20分(占总分20%)
按照规定要求撰写报表分析报告,内容全面、结构清晰、观点准确,说明清楚并对今后实际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记20分;
未达到要求标准的,酌情扣5—10分:木按照规定要求撰写报表分析报告的,不记分。
(五)上报馆息情况,标准分15分(占总分15%)
全年向省财政厅报送信息15次以上月.被采用5次以上的,记15分;未达到要求数量的,每少报进一次扣1分;全午报送信息未超过8次(包括8次)的,不记分。
第六条考核按照各市自评和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组织统一考评相结合的程序进行。
每年度2月底前,各市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考核内容和标准对上一年度的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工作进行自评,井形成文字材料于3月15日前报送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
篇12
1.2难以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部分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但是却难以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导致部分资产管理中存在风险。由于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在各种经济项目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内部控制制度内容不完整,可能会降低高校投资的准确性,造成经济损失。部分高校内部控制范围无纳入级单位财务,容易出现放贷款、非法集资情况。
1.3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我国高校无法正确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财务管理工作过于形式化。部分财务管理人员无经专业化教育培训,缺乏系统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与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无法明确工作中的责任与义务,将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2分析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
2.1健全高校财务管理机制
在现代财务管理中,高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校长行使总会计师职权的模式,我国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必须全面实施两级财务管理制度。我国高校在接受国家拨款支持的同时,也可积极发展社会多渠道资金筹备,并进行安全合理的对外投资,以获取更多的资金。
2.2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根据新会计制度,进行完善财务管理知识基础,对外提高对外投资预算与资本核算水平。同时,完善财务报表制度,加强高校领导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核查,对财务管理情况做到了如指掌,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管理质量。
2.3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在进行招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时,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招聘标准,可选取职业道德良好、专业素质较高、学习表现突出的学生留校就任本职工作,因为本校的专业人才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高校的财务管理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不断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实施奖励分明的考核机制,对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的测试,可对通过考核的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对考核与测试不合格者,必须限期离职等。
2.4优化信息管理系统
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健全财务管理信息,实现高校内部财务信息资源共享局面。同时,优化信息管理系统,可增强高校的财务管理内控信息的真实性,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2.5构建高校三维一体财务管理模式
分级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心,主要手段为目标管理,绩效预算和管理为桥梁,进行构建三位一体的财务管理体系,全面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构建财务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各项财务管理目标。为了实现高效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分级管理的有效,必须立足于二级学院和单位调研上,进行完善预算管理模式,构建功能一体化的财务业务综合平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模式,形成一体化的学校预算和预算控制。进行财务管理体系,可及时发现处理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篇13
一、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它的实行对财务管理模式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影响财务管理目标。新会计制度下要求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要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还要在此基础上科学研发费用资本等相关建设。二是转变财务管理理念。新会计制度强调要从多角度分析财务会计信息,制定科学有效的财务报表、分析报告等。并且它以财务方式促进职工薪酬等要素的合理配置。三是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新会计制度促使债务重组及房地产投资等与国际接轨,明确财务管理目标要与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同步,加强信息技术的使用和财务信息化管理建设,进而不断强化财务风险管理。四是细化经营成果核算。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中的一些特定范围产生影响,如规定只有在短期投资转让的情况下才可进行投资收益,不将短期现金股利收益作为财务处理,使企事业单位经营成果核算更加细化。
二、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集权式
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是指将财务管理各决策的权利集中于总公司或高管人员手中。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优点,例如更加有利于企事业单位的统一管理,极大地保证了财务管理决策制度的一致性,进而有效节约管理成本。同时能够促进企事业单位内部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金等资源的利用率,更方便其将资金集中起来,由总公司对资金进行统一调配,进而降低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二)分权式
分权式与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理念相反,它是指将管理决策权力分散于总公司下的分公司或部门手中,确保其在财务管理上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和管理权,如日常的财务支出、财务人员的招录等。在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形势下,要求分公司要能够根据市场以及自身经营状况及时直接调整财务管理方式,由总公司进行间接管理,并降低财务管理的干预程度。这种模式给予分公司足够的自我发展空间,能够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促使其不断创新财务改革理念,为总公司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内部控制力度不够
目前,新会计制度在我国已实行较长一段时间,一些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尚存在财务内部控制力度不够的现象,如缺乏严谨规范的财务监管机制、内部控制人员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人员不重视等等。由于控制力度的不足,进而增加了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甚至造成违法乱纪的现象发生,极易给企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
无论采取哪种财务管理模式,首先都应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使其财务人员在工作时都能够有制可循,进而有效解决财务资金管理与分配。但现今许多企事业单位虽受新会计制度的影响,但仍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给财务管理各环节的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
(三)相关财务技术落实不到位
当前是信息化、智能化时代,但部分企事业单位并未将财务管理技术落实到位,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有限,信息化建设存在许多问题,使得财务管理中得数据分析能力不足,降低了管理效率。
四、新会计制度下优化财务管理模式的措施
(一)优化财务管理部门
对财务管理部门进行优化可以不断规范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和投资活动,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职能作用,进而达到新会计制度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管理水平的要求。例如,设置部门单独的财务管理部门,并采取分权的财务管理模式,将管理意识渗透到每个管理工作环节中,促使每个部门都能够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提高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此外,企事业财务人员还需注意内部资金的流向,进而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二)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
新会计制度的实行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因此,各企事业单位要从自身实际发展状况出发,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的制度建设,从而促进管理模式的优化,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自身制度以及新会计制度的指引下,企事业单位还可以促进财务部门实行多元化管理,如对资金的来源进行多元化管理等,不断提高企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三)完善财务信息化管理
新会计制度下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直接影响着管理效果的质量。由于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会产生大量的财务数据,若完全由人工进行预算、核算等工作,不仅容易出现财务上的错误,还会降低财务部门的管理效率。因此,各企事业单位必须不断完善财务的信息化管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构建管理信息系统,进而提高财务数据分析与整理的准确度。同时需要加强相关技术人员的操作能力,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
五、结论
新会计制度下提出了两种财务管理模式,影响着财务管理提工作的具体实行。因此,各企事业单位应从自身实际状况考虑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正视财务管理中的不足,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