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观课报告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生物观课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中生物观课报告

篇1

2.家庭环境与学生阅读的关系,其中包括家长的文化层次和学生阅读的关系等。

3.根据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原因。

4.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学生更好地提供课外读物的措施。

二、调查时间和地点

2011年10月至12月,为了全面而深入地调查研究,本课题选择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部分城市和旗县的蒙语授课中小学校开展。

三、调查方法

1.实地走访调查。

2.问卷调查:学生问卷、教师问卷、家长问卷。

3.开座谈会、个别访谈。

四、调查情况与分析

(一)样本的分布情况

1.东部地区受访学生共2148人,受访教师共293人。

兴安盟:

小学部:(1)乌兰浩特市蒙古族小学受访学生246名。其中,三年级学生57人,四年级学生54人,五年级学生68人,六年级学生67人;受访教师31人。(2)兴安盟巴彦呼舒一小受访学生共189名。其中,三年级41人,四年级学生49人,五年级学生48人,六年级学生51人;受访教师19人。

初中部:(1)乌兰浩特市蒙古族学校受访学生共201名。其中,七年级68人,八年级66人,九年级67人;受访教师30人。(2)兴安盟巴彦呼舒第六中学受访学生共199名。其中,七年级67人,八年级65人,九年级67人;受访教师28人。

通辽市:(1)通辽市蒙古族学校受访学生共487人。小学部:其中,三年级69人,四年级71人,五年级75人,六年级78人;受访老师33人;初中部:七年级59人,八年级63人,九年级72人;受访教师28人。(2)科左后旗蒙古族实验小学受访学生共221人。其中,三年级45人,四年级56人,五年级57人,六年级63人;受访教师35人。(3)科左后旗蒙古族中学受访学生共210人。其中,七年级72人,八年级68人,九年级70人;受访教师30人。(4)科左中旗蒙古族实验学校共395人。小学部:其中,三年级51人,四年级56人,五年级57人,六年级55人;受访教师30人;初中部:其中,七年级60人,八年级59人,九年级57人;受访教师29人。

2.西部地区受访学生共1043人,受访教师共65人。

呼和浩特市:(1)呼和浩特民族实验学校受访学生共427人。其中,四年级学生124人,五年级学生168人,六年级学生135人;受访教师17人。(2)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学校受访学生共284人。其中,四年级学生89人,五年级学生72人,六年级学生103人;受访教师19人。

鄂尔多斯市:蒙古族小学受访学生共287人。其中,三年级78人,四年级66人,五年级67人,六年级76人;受访教师18人。

包头市:蒙古族小学受访学生共45人。其中,四年级学生11人,五年级学生13人,六年级学生11人,七年级学生10人;受访教师11人。

(二)结果与分析

1.学生方面:

篇2

(1) 《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2) 《课程方案》和《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规定:由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下文简称《课程方案》)是初中学校规范开设课程门类的国家标准。《课程方案》明确规定,“生物”是初中必需开设的一门国家课程。由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下文简称《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是初中学校规范开设生物课程的国家标准。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2. 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的国家具体标准。

(1)开课的年级和周学时设计标准。 《课程方案》明确规定,初中生物课的开设年级为七年级和八年级;周学时设计为:七年级每周3学时,八年级每周2学时,即初中学段生物开设学时为每周5学时。

(2)教学的具体内容标准。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将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规定为10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一般由若干二级主题及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组成。其中,具体内容标准用行为动词标注,规定了相应的学习内容应达到的基本学习目标。基本学习目标的要求非常明确和具体。

二、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是深化高中生物新课程和生物新高考的基础

1. 从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发展看,新课程背景下的初、高中生物是一个有机整体。《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下简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生物课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因此,初中生物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基础,初、高中生物教学应是一个有机整体。

(1)初中生物的学科知识是学习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的基础。初中生物知识中,其基础性表现特别突出的内容有:观察细胞的结构、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人体的营养、人体的呼吸、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等等。

(2)初中生物的学科能力是发展高中生物学科能力的基础。对比分析《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时发现,初中生物课程能力的具体目标,其显著特点是:初步的和基础的。如对科学探究的具体要求为: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而高中生物课程能力的具体目标,其显著特点是:较高层的和发展的。如对科学探究的具体要求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中生物的学科能力是发展高中生物学科能力的基础。

2. 实施新课程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的学科地位接近。

(1)实施新课程前,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低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实施新课程前,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相比,高中生物学科的总授课学时数少,高考生物学科的赋分占理科综合(以下简称“理综”)总分的比例低,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远低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实施新课程前,高中的生物、化学、物理的总授课学时数和在高考理综中的赋分比见表1和表2。

(2)实施新课程后,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接近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实施新课程后,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相比,高中生物必修课的总授课学时数完全相等,都为108节;在高考理综中的赋分比例非常接近。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的学科地位相比,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大幅度提高。实施新课程后,高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必修课的总授课学时数比以及在高考理综中的赋分比见表3和表4 (以2011年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高考理综各学科赋分为例)。

(3)新课程的高中教材建设,大幅度增加生物的知识内容和知识难度。新课程高中教材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学科的知识内容和知识难度与国际发达国家接轨。如绝大多数学科的知识内容都略有减少,知识难度都略有降低。但生物学科,不仅知识内容大幅度增加,而且知识难度也大幅度加大。

3.实施新高考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的学科地位接近。

(1)实施新高考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在高考命题时的立意相同。教育部考试中心于2000年开始,实行高考命题改革,强调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一样,都以能力立意命题。

(2)实施新高考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所确立的高考试题难度接近。教育部考试中心于2002年秋季明确提出:高考理科综合中,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科要平衡难度。从2003年高考开始,理综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三个学科的难度值比较接近,并呈波浪式前进,共同维持着理综的难度值控制在理想难度值0.55左右。2003年~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湖北卷)学科难度值见表5。

注:2003年~2005年的难度值,引自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的《中国考试(高考版)》杂志;2006年~2011年的难度值,引自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人才测评中心提供的《普通高考成绩分析与中学学科教学诊断报告》。

三、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是促进学生继续高中学习的基础

1.加强初中生物的终结性评价,可促进初中学校规范开设生物课。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终结性评价最重要的形式是生物中考。大量的调查和实践证明:将初中生物纳入中考考试科目,能有力地促进初中学校规范开设生物课。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配好老师、按《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上课,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2.规范初中生物教学,为学生在生物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打牢基础。

(1)初中生物的教学规范,学生在生物高考中能取得理想成绩。如2003年~2005年,荆州市将生物纳入中考科目,初中生物的教学比较规范。3年后,即2006年~2008年,当年中考考生物的学生参加高考,生物高考成绩非常理想。2006年~2008年,荆州市生物高考平均分与湖北省的比较以及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人才测评中心对荆州市的评价见表6。

注:①表中“+ +”或“––”表示水平差异,荆州市非常显著高于或低于湖北省;“*”表示水平差异不显著。②荆州市的人口数占湖北省总人口数的比例为10 . 57% 。2006年~2011年,荆州市参加高考理综·生物的考生数占湖北省高考理综·生物总考生数的比例依次为11 . 82%、11 . 74%、12 . 34%、12 . 38%、12 . 84%和11 . 76%。

(2)初中生物的教学不规范,学生在生物高考中不能取得理想成绩。如2006年~2008年,荆州市未将生物纳入中考科目,初中生物的教学不规范。3年后,即2009年~2011年,当年中考未考生物的学生参加高考,生物高考成绩不理想。2009年~2011年,荆州市生物高考平均分与湖北省的比较以及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人才测评中心对荆州市的评价见表6。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高考理综·生物卷(湖北卷),近几年都非常重视对初、高中生物知识整体性的考查,而2010年又表现得特别突出。这也是我市2010年高考理综·生物的成绩特别不理想的重要原因。现将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湖北卷)的第32题介绍如下:

例: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 中,神经中枢位于 中。

(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 所决定的。

(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立即刺激A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剌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 (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 。

解析:除第(2)小题考查的属于高中生物知识(共2分)外,其第(1)(3)小题考查的都属于初一年级下学期所学的生物知识(共8分)。如果初中学校能规范开设生物课,学生在生物高考时,解答此题应该非常轻松。

四、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3

高中;生物教学;创新能力;对策

创新是一种动力,它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民族积极进步的动力,一个能在世界上立足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充满创新激情的民族。创新是现阶段素质教育的核心,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想,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深入推进学生生物素质的提升,笔者在本文中就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培养方法展开讨论。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奇妙的世界、千奇百态的生物学现象,充满着足够的好奇。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这一“优势”,把学生的好奇,进一步转换成学好生物的动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制作“树叶照片”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首先,教师指导学生,把照相用的底片,放在植物的叶子上,让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几天后,摘掉叶子,拿掉底片;将酒精隔水煮沸,然后把叶子放入其中,叶子会溶解出色素,溶解完以后,把褪色的叶子拿出来,取培养皿,将叶子放入其中,滴加碘液,叶子上呈现出照片,“树叶照片”制作成功。其次,教师指引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的结果是,底片的黑白浓度不同,能够接受的光线也不同,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就存在一定差别,如此,碘染色的效果自然不同,这是“树叶照片”的生成原理。通过实物实验,让学生觉得学习本身不只是理论知识的记忆,更是一种快乐的体验,这样的学习过程,也无形当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重视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使用

(一)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适当进行师生互动,改变以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和学有机结合,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能够及时地发现学生的优势,有助于教与学之间的互补。因而,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听听他们关于学习理论知识的切实感受,从而进一步激发自己不断更新教学结构、提升自身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课时,教师可以事先归纳总结一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物特征的相关问题:向日葵为何总是朝着太阳的方向?某一些毛毛虫的身上,为何会有毒性很大的毒毛?紫薇为何又叫痒痒树?通过提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思考,更好地学好生物的理论知识。

(二)理论知识的巩固

在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需要学生先理解后巩固,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引学生组织知识点,让他们意识到组织知识点的关键作用,有助于学生更牢固地记忆理论知识。知识的记忆方式,每个学生都不一样,教师要把常用的、高效的记忆方法传授给学生,然后,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记忆特征,使用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巩固好。

(三)理论知识的使用

在一段时间的生物理论知识学习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做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时,完成对知识的运用,也通过这个过程来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力。然而,习题做完后,多数学生,会特别在乎是否符合标准答案,这时,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考试,只有让学生认识到考试的根本目的,才会让学生更放松,更好地学好生物。

三、重视实验教学

从本质上讲,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生物实验课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实验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合理构建他们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生物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跃课堂气氛

在日常的生物实验课上,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并指引他们如何尝试,鼓励学生多动手,多试验。例如,在进行“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时,使用洋葱做实验对象,学生可以使用洋葱片,也可以用洋葱的芽尖,教师应先观察一下学生在载物台上都看到了什么并且及时肯定他们的观点,然后,再指引学生怎样正确的切片、制片,从而顺利高效地完成这次实验。

(二)重视设计性的实验

高中生物的日常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以期大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进行生物设计性实验首先要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具备基本的实验能力,能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活学活用,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激情。在进行设计性实验时,教师要事先鼓励学生加强课程预习,然后在实验课开始之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沟通后再进行实验课,让学生用实验结果去验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这样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深层记忆。同时,学生在操作实验时,很可能产生一些新的想法,教师要鼓励他们,勇于用实验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更改实验的变换条件,重新设计实验。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机理”时,学生先是及时了解了这种酶的性质,然后部分学生提出了“高温水浴”“把淀粉换成蛋清液”等创新想法,此时,笔者及时肯定了这些想法并鼓励他们大胆地去尝试,去创新,通过多次对比试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加深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深度,强化了他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指导学生准确地撰写实验报告

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准确地撰写实验报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结合自己实验使用的理论知识,搞清楚假设、常量、变量、对比组、参照物等概念,然后再通过对变量的控制,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最后,用撰写实验报告的形式,将整个实验使用的理论知识、实验具体的操作过程、得出的不同实验结果描述清楚。如此,学生就能在每次实验中知晓实验的本质,而不是只是强调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通过对实验报告的准确撰写,有助于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实验成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重要。因而,可以通过挖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使用,重视实验课的关键作用等措施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进而提升生物教学的整体质量。

作者:张增峰 岳丽霞 单位:山东省莘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张玲花.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对策[J].好家长,2014,(51).

[2]卢启艳.浅析如何完善高中生物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28).

[3]李之群,何志武.归纳思维与创新[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01).

篇4

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高中生物学实验课并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以往的高中生物实验课多是教师严格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地演示实验内容,学生则是被动地观看、重复整个实验,教师对学生的考察标准也多是一份实验报告。这样的实验课,学生真正学到的仅仅是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操作,但真正需要培养和锻炼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却完全没有得到体现。针对这种情况,“新课改”提出要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高中生物实验课探索性教学方式逐渐得到推广应用。探索性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学生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生物实验主题,收集整理各种思路和方案,自行设计和开展实验。这样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动手实践,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总体而言,高中生物实验课探索性教学的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真正学会探索

在生物学发展的过程中,每个发现和成就都经过了研究者开创性的设想、周密的实验设计、严谨认真的操作、细致的观察分析以及大量的推理和验证,正是这些研究孕育了生物学。作为初步系统接受生物学知识的高中生,除了要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生物学领域的好奇心外,还要培养踏实的学习态度和澜鞯难芯肯肮摺>咛宥言,教学中要做好以下两点:

(一)结合科学家的事迹,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能力

以孟德尔两个遗传基本规律的创立为例, 从大胆的设想到实验方案的确定,从材料和性状的选择,统计的方法到结论的推理验证,无论哪一环没有完善的考虑,那么这两个奠基经典遗传学的定律就无从谈起了。做学问就是如此,光有假说或猜想还不够,实验验证的方法和过程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照并学习科学家的思路,踊跃自由地思考、讨论,设计严谨的实验方案,培养良好的研究习惯。通过这这种方式的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科研能力。

(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把科学思想和方法结合到授课中,启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还以孟德尔之的遗传学两大规律的发现为例,他在研究时,对复杂的杂交表型,只选取其中一对差异最明显的性状观察记录,大大简化了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另外他首次把数理统计方法引入生物学的研究中,这些研究方法都是学生在自己设计实验时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二、创设或改良探索性实验,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高中生物课程中很多实验课内容都给学生留有较大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将这些模拟实验和验证性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和动手的机会,将学生的实验操作由被动重复变为主动探究,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举例说明: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各个时期这个实验的教学中,在完成教程的教学目标后,教师可做适当拓展,引导学生自己做进一步探索性实验分析:实验材料为什么选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其他植物的细胞是否可以?在选用材料时有哪些注意事项?染色体和染色质区别在哪?染色的机理是什么?实验方法有没有可改进或简化的可能?在确定这些问题和实验目的后,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进而得出结论。这样一来,学生的探究热情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课中,如果课堂时间充分,教师还可根据学生们的探索性实验的结果,引导学生完整设计一个用其他植物细胞为材料,用其他染色剂染色的实验。

通过类似以上这样的实例可发现,学生得到主动在实验课中探索学习的条件时,是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探索性教学的思路,适当设计探究性实验,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另外,学生在自己通过实验更好掌握了知识的同时,对自己的信心也会增强,有利于其个性的发展。

三、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性实验时要适当给予指导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当尽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认真分析,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设计,但也要注意把握好尺度,毕竟高中阶段的学生刚刚比较系统地接受生物学知识,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都有限,完全放任而不做适当的指导极有可能会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遇挫或绕弯路,严重时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上进行探索性教学时正确的方式应该是适当指导,有效监督,适时鼓励,合理纠正,要兼顾教授知识和培养能力。

例如,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现象进行提问,比如在家包饺子时,妈妈经常会把白菜剁碎了放上盐,静止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通过讨论分析以及自己的观察,可以得出会有水分渗出来的结论,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授课教师可以紧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水为什么会渗出?根据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学生自然会想到是植物细胞中有水分流了出来。然后教师可以追问为什么放盐后植物细胞会流出水?这一连串的问题刺激了学生们求知和思考愿望。

四、结语

总之,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主动思考问题,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探索性实验课教学比简单的模拟重复更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不仅可使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识要点,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S].2014.

篇5

二、PBL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

PBL教学模式的主要流程如下:提出问题、创设小组、解决问题、展示成果。按照这四个基本流程,笔者将对PBL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进行如下思考:

1.提出问题。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模式,首要环节便是问题的提出。问题设置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在一堂课的开始,教师提出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关于本节课主要内容的思考,高中生物课程具有诸多的知识点,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应用PBL教学模式时,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性,让知识深入人心。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高中生物“细胞跨膜运输”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身体的细胞是如何搬运货物的?”通过这类趣味性而贴近知识点的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进而在后续的实验模型或小组讨论中得出答案。

2.创设小组。

PBL教学模式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施行,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需要采用一定的形式或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集思广益,得出问题的答案,亲身参与,将生物学知识掌握牢靠。为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异质学习小组,对上节中“细胞跨膜运输”的问题设立一些问题假设,引导小组带着假设去探究生物知识。例如让学生思考“细胞在跨膜运动中,会不会带有蛋白质、能量及糖类物质?”进而让学生深入问题本质,进行小组讨论,并选出每个小组的组长进行代表发言,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3.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PBL教学模式中极为关键的教学环节,解决问题也是课堂假设的过程。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解Q问题,主要是实施具体的生物实验,深化问题探究过程的同时也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在上述“细胞跨膜运输”的问题引导下,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实验操作流程,进行课题的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要营造活跃、宽松的学习氛围,师生一起观察并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与假设相符或相悖的问题,给予及时指正,并结合形象化的问题讲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展示成果。

篇6

1.2高中生物实验的特点

1.2.1实验数量多,类型多样化且综合性强仅《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列举的实验活动建议就有68条,当然这些实验并不要求学生全部掌握,但大多数是最基础的,学生掌握这些后,还要了解教材以外的实验,如试卷和课外书上出现的,要对大纲要求的实验有所扩展和延伸,才能够学以致用.实验数量多则相应地要求实验课时也多,据统计,实验课时甚至占到生物课总教学时间的40%[8].高中生物实验类型多.各种类型实验的方法不同,包括显微镜观察、染色鉴定、模型制作、多媒体技术模拟、户外调查及课外收集信息等;实验形式也不同,包括教师演示、学生分组完成及独立完成等.高中生物实验综合性强.往往一个生物实验中融合了多种实验类型特点.如“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实验过程不仅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而且还要求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要考虑单一变量并进行定量分析;又如“设计并制作生态瓶”的实验不仅需要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制作完成,而且也是一个模拟实验,模拟的过程充满探究的要素,此外,实验还要求学生对自己制作的“生态小瓶”进行长时间的观察,这无疑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1.2.2科学探究受到重视,实验内容贴近生活且技术比较先进课程标准的4个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在能力目标别提出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并详细列举了11条与探究紧密相关的能力,这为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提供了重要指导.强调和重视科学探究还具体表现在新课程实验的结构和内容上,必修的3个模块中,具有探究性的实验几乎占到全部实验的三分之一,而选修部分的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13条活动建议中几乎均包含探究性的内容,另外2个模块的活动建议也多为可以进行资料收集探究的活动或调查[9]102.由此可见,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以不同层次和形式融合到实验教学中.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如调查类和搜集类的实验都要求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调查和搜集信息,并对这些调查和搜集来的信息进行研究分析等.如选修1“生物技术与实践”中有果酒、果醋及腐乳的制作等,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中对设施农业的参观和对绿色食品生产或消费情况的调查等,这些实验活动贴近生活,实验材料也来源于生活.实验技术比较先进.特别是选修部分的实验,大都与生命科学新技术、新应用紧密联系.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及干细胞研究等.此外,还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如“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模拟人体某方面稳态的维持”等.

2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实验内容及存在的不足

2.1实验内容

在高师生物科学(师范)专业课程体系中,生物类专业必修课比重大,几乎每门专业课程均设置了相应的实验课程,包括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及人体生理解剖学等实验,每门实验课程的实验数均在8~12个.

2.2存在的不足

2.2.1课程内容强调专业性,缺少与高中生物新课程的联系受传统高师生物课程观的影响,实验课内容倾向于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和全面性,突出学科专业性,而师范性不明显,验证性实验占据主导,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欠缺,缺少与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有机联系的问题尤其突出.生命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高中生物新课程很注重知识的时代性和前沿性[10],但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设置往往多年不变,不能反映生命科学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与学生科学素质、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不符.2.2.2实验教学内容缺乏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念,就是要改变轻视学生生活的现状,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和体验知识.从课程标准建议了大量的调查类和搜集类的实验可以看出,高中生物实验更加强调与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知识.但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实验内容大多是对理论的验证,更强调实验的学术性,相对而言忽视了与学生生活以及现实自然、社会的联系,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无法让师范生深切地体会到专业知识的价值,可能会影响到以后工作的教学质量.2.2.3实验教学缺乏体系建构生物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自然科学,应有其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实验体系,但师范院校的实验教学缺乏这种体系的建构[11]75.每一门课程仅从单一学科的知识系统性和完备性方面设计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各门课程自成体系,与本专业其它课程联系不紧密,对课程内容整合较少,因而造成一些实验内容重复,如微生物学中的“霉菌观察”与植物学中的“菌类植物”实验内容基本一致.2.2.4实验教学模式化高师生物学实验教材编制模式化,实验设计程式化,即实验目的基本原理实验内容与材料等仪器与设备等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报告[11]76.实验过程以教师讲解、演示为主,学生履行三步曲,即按实验指导的要求或教师总结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12].学生对实验材料的采集培养、药品配制等实验的准备过程和实验方法步骤的设计参与度低,对实验方法步骤缺乏必要的思考理解和创新,师范生独立实验能力的培养受到限制.2.2.5研究性实验内容缺乏目前,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开设的专业课实验内容大多为验证性实验,虽然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但仍属于间接获取知识的渠道,对培养师范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不利.

3有效衔接高中与大学的生物学实验教学

3.1加强高中相关实验内容的渗透,增加和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实验内容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教师要致力于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研究,了解其基本内容和方法手段.在保证实验课内容达到本科水平的前提下,选择与高中生物教学联系密切并能充分发挥现有实验条件的实验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计划,力争使中学生物学实验中的基础部分、经典部分成为高师生物学实验的研究主题之一,使得高师生物实验内容与手段上形成和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包涵关系.

3.2改进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生物学实验手段,使实验内容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实验内容上,应该结合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岗位的要求,组织各教研室有经验的任课教师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剔除内容陈旧、技术落后的实验,增加反映现代定量分析、探究性、设计性和综合应用的新实验技术内容,跟上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此外,在实验课程中,可以结合相关的研究课题和最新研究进展,在课堂讲解或是实验过程中穿插介绍,补充同一个实验的不同技术与方法.有些新技术、新方法,即使因为条件所限不能亲手做,但也应让学生有所了解,如光合强度的测定既有传统的改良半叶法、氧电极法及红外线二氧化碳气体分析仪法,也有较为先进的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法.

3.3整合实验内容

在制定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实验教学计划时,要统筹规划、互通有无、科学整合以及合理安排实验内容,避免学科间实验的简单重复,以增加实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提高实验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实验教学中,接触和了解更多的实验内容与方法,这也契合高中生物实验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实际上,高中生物涉及的68个实验,均可按照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专业课程进行分门别类,分别归入或融入到具体的相关课程实验中去,使学生在大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基本能接触到所有的中学生物实验内容.

3.4改革实验教学体系

将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教学体系改变为实验内容要求由低到高的生物基础实验、综合训练实验、研究设计实验3个不同层次的新体系[9]101.生物基础实验主要完成中学生物学新课程标准及实验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掌握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综合训练实验则由学生实验小组(6~8人)自己设计方案、准备药品仪器及独立撰写实验论文,完成大纲规定的提高性内容或感兴趣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设计实验为教师根据本地生物资源或结合本地生产实际而开设的科学研究性实验项目,在教师的带领下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科研意识和自然科学研究工作所应具备的科学态度.

3.5鼓励师范生积极参与实验准备工作

准备实验也是一名生物教师应有的专业素养之一.高师院校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该鼓励师范生积极参与到实验准备工作中,如动植物实验材料的采集与培养、试剂的配制、仪器的调试、微生物菌种制作及消毒灭菌等,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实验从始至终的全过程,这将提高师范生准备和组织生物实验的能力.

3.6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锻炼文字驾驭能力

教师应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对实验内容加以组织、润色,并且用科学、准确、生动及富于启发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便学生理解和接受.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出发,能够用生物专业语言表达、组织及研究实验,还应认真对待学生的实验报告,对表达不准确和书写不规范等情况及时纠正.

篇7

一、高中生物开展课堂探究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1)探究性教学有利于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生对外部世界充满着强烈的新奇感和探究欲,探究教学正好适应他们个体发展的需要。这种探究性表现在所要探究问题的答案是未知的,非预定的,答案的获取也不是由教师传授,而是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查资料,做实验,通过假设、论证,最终解决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以小组为单位,去查找资料、做出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来证明假设,真实地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来得出结果,再做出结论。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及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生物课堂探究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在通过生物探究性学习,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有了切身体验,使他们对真正的科学探究产生互动。有效的生物探究课堂中,学生提出课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法、做出计划,通过相互交流,最终形成报告。这个过程学生进行探究不仅在于掌握生物学知识本身,而更重要的能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逐渐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的品质,并掌握探究的技能。

(3)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其实,只要课堂生动,学生是非常喜欢生物课程的,探究教学正是能够给生物课程带来崭新面貌的重要手段之一,开展探究性学习,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与重视。探究教学始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搜集资料、建立假设、实验验证、交流结果等活动,学生被探究过程深深吸引,从而热爱探究生物现象背后的原因。这种情况会改变过去学生讨厌学习生物的状况,大大提高高中生物课的效率。

二、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高效的探究性教学

(1)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高中生物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在探究式教学的课堂组织中,合作探究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那么如何在而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就成为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应以班级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业水平、性别、能力等差异为依据组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定期承担不同的任务和角色,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而且小组内的各个成员在努力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更要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与他们共同努力争取实现预期的合作学习的目标。这样合作小组通过互相鼓励和帮助形成团体精神,发展为一个整合的群体。事实上,不同的探究内容有不同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对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就有很大差异,所以就要求教师在面对不同的探究内容是对探究小组人员的构成进行灵活的调整,以使探究活动顺利展开。

(2)建立好的氛围,促进探究性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探究式学习行为加以关注,还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来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实现知识信息的传递与反馈,还有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和融会,进而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个氛围中教师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运用的实际情况,从而有效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启发,使他们逐渐形成以自己的方式看待问题的风格,来使他们自己的思想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升华,使其创造力不断得到发展。所以说,营造良好的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开展,这也是开展探究性学习不可忽视的环节。

(3)巧设质疑,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优秀的生物课,必须重视新课的导入设计。探究性教学的导入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上对于一些较难回答的问题,要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例如,补充一些相关的问题,把大题作适当的剖析,化成小题,分步思考讨论,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这样定会使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生充满兴趣。

(4)开展探究性教学应把握的几个环节。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应掌握下面几个原则:①高中生物新课程探究式学习内容选择要把握好“度”,要有目的的探究。探究式学习要以学生的已有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生活常识为基础,不能超过学生的认知范围;探究的内容又不能过于简单,要有可探究性和趣味性,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否则就会使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生命科学是一个与实际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的科学,一个好的探究内容,会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生物科学奥秘的欲望。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探究式学习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可操作性,即探究的内容的范围不宜过大,否则会导致课时不够,学生负担过重等一系列问题。究竟选择何种内容进行探究,要根据具体的教育对象和教学实际。②高中生物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也是一个“度”的问题。我们既不能过于开放,将所有的问题都交给学生去做,而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能过于拘谨,自设樊篱,将学生限制在条条框框之内,而抹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③高中生物新课程探究式学习的开展中,要注意探究的过程性,建构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的重要观念。特别要注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做出假设的能力。④不能把生物学实验等同于探究式学习,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以高中生物实验为载体,适时适地的开展探究。

篇8

1 研究背景

2003年4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颁布,成为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准绳。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学中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强调了学生的态度情感教育。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应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予以重视与渗透。随着新课改的呼声渐高,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开始研究学生的情感教育。本文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情感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迎合国家新课标教学改革,在笔者教学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浅析了应对策略与方法。

2 现存问题

在目前国内教育体制下,由于高考的压力影响,通常各高中生物课教学的主要目标还是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生物学知识,以求在高考中获取更多的分数。于是,情感教育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被边缘化。在繁重的学业压力面前,专门设置课节单元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教育是不现实的,所以情感教育的教学形式以渗透教育为主。经过笔者调查,历经多年改革,有关情感教育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的渗透问题仍然停留在表面化阶段,对新课标的贯彻落实实质性进展较慢。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情感教育与教学内容脱离,比较牵强。

3 对策研究

情感教育明确的列入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中,需要教学工作者引以足够的重视,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过程来渗透、培养。

3.1在教学设计中渗透情感教育设计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应该体现出知识、能力、情感的教学目标以及相应的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和方法。情感教育内容以爱护生命、保护环境、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科学观等作为教学重点。通过情感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正确的科学精神、健康的生活态度。

3.2在评价考核中渗透情感教育考察

新课程必将引起评价考核内容的改变,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可以在评价考核中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和生存形态。考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试题通常以开放性题目居多,让学生通过正确的观点陈述、科学分析、反思总结,综合评价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3创建耳濡目染的教学环境

耳濡目染的教学环境渗透情感领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过程。在高中生物课程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树立和谐的言行、要树立科学的言行、要树立正确批判的言行,要树立积极向上的言行,发挥教师积极情感所具有的感染作用,以达到熏陶、引导、培养学生情感的目的。

3.4挖掘教学素材激感教育

挖掘生物科学领域教学素材,有很多科学发展史、有很多勇于实践、顽强拼搏、甘干奉献、热爱祖国的精神及人物事迹。这些教学素材不仅能从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思维品质、观念等方面理解科学模式,而且能对学生进行相关情感教育。

3.5拓展情感教育教学手段与方法

高中生物课情感教育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要丰富多彩,可以通过讲一个生物科学领域的故事、穿插一个典故、剖析一句成语、运用一句经典名言、观看一幅图片、观看一段视频音像、组织开展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使教学过程生动、具体、形象,避免程序化、简单化、枯燥化的牵强。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恰当时机进行情感态度教育,就课堂上随机的一言一事,及时进行表扬弘扬、批判纠正。

3.6加强实践活动渗透情感教育

组织策划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例如:利用板报、墙报、手抄报等形式,选登环保题材的摄影作品、数据统计、文学作品、漫画美术作品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义;通过相应题材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报告会等形式渗透情感教育;通过参观、调查、实习、种植养殖实践、课堂内外实验、论文写作、日记记录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

3.7指导学生使用网络学习工具

篇9

一、创设探究性实验情境

要想开展探究性实验,必须让学生明确探究性实验活动流程,以及实验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明确实验流程

简单来说实验过程包括提出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总结实验结果四部组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而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并对各种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随后逐步建立起学生探究式的思想。

(二)明确实验观察对象

教师要让学生熟悉探究式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实验对象和实验步骤,能够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并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和一些特殊现象,并设想现象出现的原因,然后提出方案对自己的设想进行验证。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实验,以使们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制定出一个圆满的学习方案。

(三)注重试验后的反思

在每一试验过后,要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反思,“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为什么不能采取其他方式呢?是否可以有其它更好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式?”

二、确立明确的实验目标和任务

探究性实验活动要有一个实验目的,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则不能称之为一节成功的探究性实验课。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实验,发挥生物实验教学目的的重要导向作用,根据课程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验探究学习情况,明确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的探究性学习目标,对实验方案的量化考核。同时,在明确探究实验目标的前提下,要鼓励创新试验活动和思维模式。例如在对绿叶中的叶绿素进行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不同学生采用了不同的实验材料,不同的实验方法,得出了相同的实验结果,他们这种创新的探究式实验活动应该得到教师的鼓励,不过前提是学生要明确探究实验的目的和任务。

三、规范实验过程,重视实验结果

(一)严格操作步骤,精心组织流程

生物探究性实验,学生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如果对实验原理、仪器的使用方法、药品特性等了解不够清楚的话,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在进行探究性实验之前,要提高学生对基础实验器材的使用掌握能力,让学生正确掌握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从而为学生开展探究性试验打下扎实基础,否则将极大影响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例如,在对实验过程进行观测时,很多学生不清楚该如何选用物镜和目镜,如何调节显微镜,因此,看清实验过程并得出准确实验结论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严格实验的操作步骤,使学生能够扎实的掌握每一个实验步骤。另外,学生要对试验流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先做哪一步,后作哪一步,并知道其中的原因。

(二)正确掌握观察方法,科学对待实验偏差

实验的最后一步是对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摆脱过去一些做法,不能只重视实验现象的记录和对成功试验结构的肯定上,而应更加重视对不成功实验结果的反思上,这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只要学生对实验条件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实验的失败,所以学生只有在实验过程中一丝不苟,严格把关实验流程,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另外,要对实验结果中的不同实验结果的细微差别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清楚不同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并能够提出实验方案并作出验证,尤其是对于一些实验结果与设想结果不一致的,一定本着科学严肃的态度,深入分析试验中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然后再设计出相应的方案进行验证。

四、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活动的注意事项

高中生物的探究性实验活动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在探究性实验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要发挥学生的实验学习的主题作用,尽量让实验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其次,要提高实验活动的探索性,教师要精心制定实验目标,明确探究方案,对其进行认真规划,学生要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总结交流,并通过自身努力,来破解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生物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通过师生的密切配合,来完成最终的实验教学任务。

总结:本文对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过程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对高中生物教师开展此类实验有所帮助,进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篇10

一、生物教师要极度重视演示实验

高中生物教学不同于初中生物教学,已经摆脱了初中生物基础知识的范围更加重视专业知识。高中生物实验的极度专业性使我们的生物实验教学必须重视演示实验,在高中生物课程的设置上每个实践性的内容都对应着一个演示实验。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这就要求我们的高中生物教师想尽办法,不遗余力地开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的实验效果,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做演示实验,不能以学生看书代替实验,不能以教师讲解代替试验,否则,学生对生物学的许多知识就缺少感性认识。这样我们生物教师要明确每一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的准备要充足,实验步骤要清晰规范,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

二、细心设计演示实验

为了确保演示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实验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生物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考虑每一个实验的演示时间和演示时机,在物质准备上课前要准备完备,要善于机智地处理在实验演示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件,这样不至于出现问题乱了阵脚。

教师要在实验前做好精心准备。例如,准备好演示实验中所需的仪器、药品、材料等。要清洗干净在实验中要使用的仪器,并放在相应的仪器架上,要把实验中需要的药品准备齐全,实验中需要的试剂要事先配置好。此外实验前,教师还要自制些实验室没有但在实验中很有实用价值的仪器。如,加热中常用的挡风板。又如,观察关节的结构实验,可以购买好猪的关节并事先解剖好。为了保证达到实验的良好效果,在课前教师要在实验室试做一次,这样有利于提高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缩短演示实验的时间,利于演示实验的正常开展,达到实验的预期目的。

学生在实验前要充分预习,对实验中出现的仪器、药品名称、作用和操作方法有一定的认知,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这样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就有一定的方向性,避免无目的性地看热闹,有利于学生对实验有正确的认识。

另外,开展演示实验还必须做好应急准备。一般来说,只有实验前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实验才会取得成功。为了保证实验的完满成功,教师还要准备好各种应急措施。比如,在用酒精灯隔水加热叶片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的试验中,如果因为教室的防风玻璃损坏,而影响酒精灯加热作用,这时如果事先带好一块自制的挡风板,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方法,为学生提供生物学知识的感性认识。演示实验要想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认真观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学生要仔细地观察实验操作。这要求教师一定要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必要时也可以故意进行一些错误的操作,学生在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加深了印象,把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这样做还可以为以后开展学生实验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做好准备。

学生更要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实验中的火焰、气泡、沉淀、颜色变化等现象。例如,在做鉴定骨的成分的实验时,用酒精灯煅烧骨时,骨的颜色就会慢慢发生变化,教师在颜色变化前要事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认真观察,才能通过看到的实验现象的变化情况丰富感性材料,从而提升为理性认识,为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提供了保障。

四、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不仅要求学生发现实验现象,更重要的是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的原因,为归纳实验结论提供本质的依据。

对演示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分析原因,教师不要一包到底,对分析不正确的学生不应过多批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探究,体验自己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综合所学知识找到原因的那种成功的感觉,既巩固、强化、更新了所学知识,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欲望。

教师要结合实验的进展,及时做好点拨和启发,为学生提供与实验有关的知识,降低学生分析的难度。如,在做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中,教师要提供“淀粉遇碘显蓝色”的知识。

在实验现象的分析过程中,教师要设计有效的探究问题,以问题的形式将学生的思维诱导到分析演示实验现象原因的方向上,这样既为推动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展开减少阻力,又为学生在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的原因抓住要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师要引领学生归纳实验结论,及时进行总结报告

篇11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在目前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中,为了应付考试,大部分课程的设置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生物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显然,原本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再加上大部分生物老师为了提高升学率剥夺了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权利,导致学生对生物这门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生物成绩不理想,学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也不会重视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学校对生物课程的投入不足,落后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设备,导致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生物老师的教学方法受到限制,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部分生物老师的创新意识淡薄,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对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目前的高中生的生物创新能力普遍较低。

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1.生物网络化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学科网等网络资源,在教学中打破生物学科的局限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样,学生在学习地过程中也能够在网络中广泛吸取知识,并不断创新,超越生物课本的局限,思维能够更加开阔。同时,在网络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反馈也能使老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方法进行及时纠正,并对生物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

2.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生物教学中,会涉及到许多生物细胞图、模型等知识的教学,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学生通过教材中单调的图片获取知识,不仅不会取得显著地教学效果,还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枯燥、单调的课本知识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更加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将原本单调的生物知识变为有声音、视频的动态知识,既实现了生物的个性化教学,也可以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在生物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对原有的知识进行不断地创新,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3.重视生物教学方法的变革。原有的生物教学采取单纯的“老师演示,学生模仿”的实验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机械式的教学方法,无法实现生物实验课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必须对现有的高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方法进行变革。

首先,在平时的生物实验课上,老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生物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实验,不怕出错,并在具体操作中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探究、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实验方法,不断增强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例如,在“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时,通常使用洋葱作为观察的对象,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尝试让学生对洋葱的不同部位进行观察。这时,就会发现有的学生对洋葱的芽尖进行观察,有的对洋葱外表皮进行观察,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老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时,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然后再告诉学生如何进行洋葱切片和观察,让学生能够在这种氛围中进行实验,也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其次,在生物实验的教学中,可以大力开展设计性生物实验方法。进行设计性生物实验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对相关生物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生物实验上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因为设计性实验需要学生在实际的生物实验操作过程中,能够对已有的生物知识及生物实验能力灵活地应用。老师应鼓励学生在上课前进行预习,了解实验中所要用到的知识及大体步骤,并让学生在进行实验前进行课堂讨论,相互交流意见,避免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变换部分实验条件,并对实验进行重新的设定。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的构想进行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实验,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与创新力。例如在进行“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过程中,学生会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设计,有的学生会提出“煮沸唾液”“将淀粉换为蛋清”等新的实验设想,对于学生的这些实验设计,老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能够在对淀粉酶的一系列对比实验中,找出淀粉酶的真正作用,激发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最后,生物老师要重视学生对实验报告的撰写,因为学生在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需要对实验过程进行回顾。在回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实验中的假设、变量及注意事项进行充分的了解,还能明白整个实验的具体过程并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对实验进行及时更改。让学生对生物实验进行总结,这对学生以后独立地进行实验设计及实验具有重大的帮助,同时在实验报告撰写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生物实验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过程中,还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生物创新能力。

4.重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运用能力。在进行生物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生物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因为生物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学科,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及巩固,让学生在以后的实际生活中,能够充分运用,并在运用的过程中,对相关的生物知识进行思考和创新。为了提升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就必须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理解相关生物知识,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间讨论的过程中互相帮助,使原有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更加简单,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也要积极鼓励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还能帮助学生对相关生物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在运用的过程中还能加深思考和创新,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语

在平时的高中生物教学中,老师要认识到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教学中,改革原有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的、高效的教学方法,对现有的生物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并借助先进的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创新能力在生物学习中的重要性,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最终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兰平.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J].学周刊(C).2013(12)

[2]夏军.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析[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29).

篇12

高中生物教学在整个高中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具有很大的意义。高中生物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参加探究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也正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落实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现结合教学经验谈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体会。

一、教师应备好课,密切关注学生

在教学之前教师应确定探究思路,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然后研究学生的思维及认知基础,密切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问题,寻求探究点并设计好整个探究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发挥的是引导、组织、参与的作用,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为此我们必须关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将教师组织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对照、比较,看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精心设计导入课,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上好一堂生物课,教师首先应设计好导入环节,新课的导入设计是整堂课的关键。探究性教学的导入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例如,在学习“性别决定”之前,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探究性导课:“为什么人类的性别比总是接近于1∶1?”在学习“伴性遗传”时,我一般都会绘声绘色地讲述道尔顿症的发现史,学生都非常的安静地听,在结尾时我都会及时提出探究性问题“道尔顿和他的兄弟的色盲基因是来自他们的父亲还是母亲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讨论开来,有的说是来自父亲,因为母亲不是色盲,有的说来自母亲……此时学生们急于知道答案,求知欲倍增,促使学生在好奇和思考中获得知识,并且记忆深刻。

三、创设问题情境,活化学生思维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建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提问意识,正如陶行知所言“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也说过:要教学生“学问”,必须首先从教学生学会“发问”开始,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发展和前途,因为“问题”能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茫然,从而产生认知冲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所以“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化的源头,是主动学习的基础。基于这些原因,我十分鼓励学生在预习新课、学习新课,课外阅读和实验观察等环节中努力做到“三多”,即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多思考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逐渐从没有问“问题”的习惯中走出来,慢慢地能够发现一些问题,到现在几乎每学习一个新知识,他们都能提出很多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境引疑,以境诱思,活化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问题意识,使学生在问题中增长知识。

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人们在认识和研究某种物质,或是验证某一理论时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就是做实验,通过实验来得到真理。而生物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使学生树立实事求是、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高二新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较多,这就为在实验中落实探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例:在进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的前一天,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讨论该实验中应如何注意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当然除了让学生学会选择和处理实验材料外,还可以从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学会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改进实验的方法、改进实验的器具等方面着手来实现“探究性学习”。这样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与探索,更好地理解了知识,获得了学问。认识到学习科学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而且学生通过实验探索,提高了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给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享受探究成果的喜悦

探究教学的关键是在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手段促使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通过探究学会如何解决问题;通过探究正确表达自己的观念;通过探究培养自己的基本实验技能;通过“亲历”探究过程享受成功的骄傲和失败的教训,特别是通过科学发现史的教学享受科学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合理结论的过程,完善自己的科学探究方法。如在进行“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一节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设计系列实验、合理进行实验结果预测、与科学家们探究过程的比较等途径,让学生感觉到我也是“科学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纠正学生科学探究方法的不足,从而获得更好的方法和经验。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探究,并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从而在探究中尝到成功的喜悦,更进一步激发了探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紧跟课改步伐,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勤于钻研,敢于创新,倡导探究性教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并且合理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努力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篇13

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之一。生物科学素养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的能力。生物科学素养包含的主要内容是:生物科学知识与技能、生物学科学方法、生物科学精神与态度、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的关系。生物科学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需要在长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作为一名从事一线教学的农村高中生物学教师,要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更新观念、改进教法、与时俱进,重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校内外相结合进行农村高中生物科技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1 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

生物学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规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知识既是生物课程所规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学生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和标志。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等生物学的概念、规律和观点,对生物学的核心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农村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是建立在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之上的。

培养和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主渠道是生物课堂教学。为了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从五个方面着手:(1) 锤炼自身,终身学习。新课程把教师地位确立为主导,是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无错误地传授知识和解除疑惑,必须是有智慧地、创造性地让学生获得知识,体验学习,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吃透课标、研读教材,锤炼自身,终身学习。(2) 分析学情,精心备课。认真分析学情,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每一节课都有具体、明确、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3) 发掘教材,开发素材。发掘教材中蕴含的基本技能,积极开发利用教材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使课本知识鲜活起来。(4) 创设情境,有效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最佳的思维状态,使学生真正有效参与学习。(5) 优化教法,巧用媒体。优化教学方法,巧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能够轻易地实现相互转化,通过声音、图画、视频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这样让学生能够更轻松地理解生物学知识,使课堂教学富有时代气息。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为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 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分析我国理科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借鉴世界各国科学课程标准及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把“倡导探究性学习”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以期将我国生物课程改革推向深入。科学探究技能不仅属于科学家的本领,也是对具有科学素养的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学校的科学探究活动通常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每个高中学生都应该学习和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高中生物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科学探究素材。

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结合学校所在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自己提出生物学探究课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收集证据、分析研究、写出报告、交流展示,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2011年4月,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活动项目“远离农药污染 维护生命健康――西关村莲花菜菜青虫防治调查及无害化防治研究”获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学竞赛项目二等奖。2012年4月组织学生开展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项目“渭源县脱毒马铃薯培育和栽培研究”在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优秀科技竞赛项目二等奖。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专题讨论、项目设计等多种多样的探究性学习的方式。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广大农村高中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较快发展,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