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九上数学知识点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九上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九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1

率较高外,其他年级的及格率都只有百分之五六十左右,有的班级平均分也只有五十多分。

听着教导主任的总结,十几个数学老师的头低得很下,有几个老师表情很严肃。看得出来,他们很无奈、很伤感。但是和兄弟学校比他

们的成绩又比较高,但终归是分数看相太差。

会后我借阅了本期统考的六、七年级数学试卷。我认为我们的试卷从表面看:填空、选择、计算、证明、应用很全面也很老套。从知识

点来看:只考一个知识点的题占百分之四十以下,一般的题都要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才能解出。从题目内容来看:课本上能找到

“原型”的题型大概占百分之二三十,其它的都是变异题和素质题等等。

看了一下老师的试卷分析,得分率较高的都是课本上能找到“原型”的题。

一个期末数学统考,能把我们大多数的师生都考趴下。我认为这样的考试是不成功的,而且对师生的数学信心有很大的危害。

读书、教书都离不开书,这里的书当然是指教科书。考试当然也离不开书,不能脱离书的内容、不能脱离书上知识内容的比例、难度不

能高于课本。要像课本一样有单点知识的直接考核、有单点知识的简单应用和单点知识的基本应用。

我认为我们的学生只要能把书上的单点知识点都学会,对于我们的教学已经算是成功的了,至于灵活应用和综合应用,就要靠自己日后

的磨练了。就像我们初学打篮球,只要在课堂学会基本规则和基本动作。至于日后是否成球星,就靠自己的磨练了。

我们的数学也一样,我们不是要每个学生都成数学家,而是要解决他日后在生活和学习上的数学应用问题。我们只要能把课本上知识点

和基本题型教会学生,并让他们掌握好就可以了。

我对我们的数学知识点检测试题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套数学检测试题,应该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单个知识点检测题,而这其中又要有一半以上是“直白的”单点知识检测题。考题直白一

些并不丢脸,相反,左弯右拐倒像是脑筋急转弯,有失数学的本意。

数学检测试题还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理解能力、语文水平挂钩。诸如对六年级同学提出“满两百送二十与打八折有什么区别”,我认为

有点过分。

篇2

一、基本概念

一般意义上,“反思”是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具体讲就是对自己过去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以及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描述、体会和感悟。“建构”,即学习者通过反思完善知识建构,促进自身发展。所谓“反思建构”,它不等同于一般意义的复习,不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简单的再次呈现或题海式练习,而是一个梳理、提炼的过程。反思建构的主体是学生,体现的是“以生为本”的理念,教师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我们依照课时学习思考小结、单元学习反思整理和学期教学内容,以总结的方式把“反思建构”分为课时总结、单元总结、学期总结。

课时总结:是指一课时教学行将结束时,对整课时学习的回顾小结,或是联系课堂学习的内容再次强调学习的重点、难点等。课时总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是教师教学的过程,更是学生反思的过程,是学生参与学习、有效学习的过程。

单元总结:是指在学完一个单元的所有课时后,教师根据单元学习的重点、难点及单元学习要达成的目标,引导梳理、澄清该单元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使知识组织化,同时借助错题归类,强化知识建构。

学期总结:是指整册教材学习结束后,对学期知识内容进行回顾梳理,对解题思想和方法进行专题性的指导。通过总结有针对性地加强知识技能的巩固,最终达到提高熟练性的目的。

二、反思建构的实施策略

(一)课时总结:及时反思,当堂整合,落实每堂学习内容

1.逐层引导,递进反思,促进数学方法的有效整合。思想方法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它呈现的方式是隐蔽的,这就决定了思想方法的教学要靠平时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已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学生要获取重要的知识,更要体验学习、研究的方法。课堂上讲解完例题或探讨完一个知识点之后我们会引导学生进行题后反思,思考本题用到的基础知识是什么,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本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方法在其他问题中是否也用过,等等。学生一旦懂得反思,就懂得如何解决相关的问题,就能在解题中有新的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许多灵活、简捷的解法是通过反思而得到的,知识的迁移能力也在反思中得以提高。

2.抓住课堂,做好笔记,促进数学知识的信息整合。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和提高课堂40分钟的有效性,我们认为数学课堂笔记可以完全和书本相结合,把笔记记录在教科书的相应位置。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语言的形式更多,有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并且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比文字语言更简洁,形象。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1)学会将文字语言及时转化为数学符号。教材上的定义、定理、公理等通常以文字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实现文字、符号、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

(2)能将课堂习题的解决方法及时记录。对例题和习题的解决,要求学生在题后及时反思,并将解决的主要思路、方法记录在相应的题后。

(3)养成能把平时学习的知识串联的习惯。现在一个课时的学习内容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其显示的知识点、方法、思想等都能找到与本章或其他章节相应内容的联系,因此笔记的设计要有连贯性。

3.归纳整理,巩固交流,促进数学心得的深度整合。根据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中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以及我校每节课40分钟的课时安排,我们一般把课时总结控制在3~5分钟。有了以上两个步骤的充分准备,课时总结就水到渠成了。我们会留2到3分钟让学生根据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和重新组织,然后请1~2位学生进行笔记整理后的口头小结,其他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对照自己的笔记再次整合,使自己建构的知识不断与数学知识靠近,最终达到一致。

(二)单元总结:归纳反思,梳理纠错,理清每章知识结构

单元总结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方法,是阶段性学习的主要标志,也是连续性的纽带。学习完一个单元之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所学的知识汇集起来,进行整理、综合和概括,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从中掌握规律性的东西,这既是检查单元教学效果的方法,又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为达成以上单元总结预期的效果,在具体实施中澄清归总、错题归纳可作为单元总结的基本要求。

1.澄清归总时要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但是要保证每个学生能进行反思。单元总结课是单元学习行将结束时的归总阶段,我们需要指导学生依据单元学习目标,回顾单元知识要点,从“点―线―面”逐一进行分析整理,使之纵成线,横成片,从而使单元知识结构脉络分明。同时,为了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基于学生能力发展,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在单元总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把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归总为知识提要,列出反映知识间相互联系、相互对照的简表,等等。这样不仅能达到澄清归总单元知识的目的,让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在实践中成为可能。

2.单元总结采用错题归类来强化知识建构,确保数学思想渗透到“问题解决”中。到了阶段性复习时期,错题整理本将是学生重要的复习资料。如果学生学会错题整理的方法,错题整理在后继学习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它可以进一步对错题进行分类,系统化,从而让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复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方法是否恰当、科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调动。在复习教学环节,我们利用“错题整理”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做学习的主人;在日常学习中,引导学生归类整理错题,修正知识建构,编制纠错本;阶段复习时,结合纠错本,寻找学习薄弱处,确定复习要点,巩固强化知识建构。

进入九年级,学生学习任务比较重,时间较为紧张。为减轻学生的负担,要求学生每周周末做一次错题笔记整理。为了引导学生针对错题进行有深度的反思,可以将错题笔记的形式固定成一种格式,形成一个表格打印出来。教师在批阅完作业或试卷后,选择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创造性和指导性的题目,让学生按以下表格的要求进行错误订正。

让学生将错题剪下来贴在相应的区域,并针对错误步骤进行订正,反思自己产生错误的原因。再利用教师面批的机会帮助学生进行总结与分析,指导学生在解题后,画一张清晰的解题思路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

(三)学期总结:诊断反思,物化知识,解决每册问题要义

学期总结的实施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现行教材为载体,师生对整册教材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进行回顾、梳理、交流、反思的过程。经过教师的有效组织,引导学生梳理和整合出一学期所学数学知识最为核心的理念、原理、策略及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最终将教材中的知识结构内化为自主的认知结构,用这些基本的知识框架统率其他知识。为了更加有效设计学期总结,我们提炼概括了两条学期总结的操作要点:

1.聚焦专题,逐一反思,全面梳理知识网。在学期总结中,我们让学生从整体上回顾一学期所学内容。再现一册书的内容,绝不是盲目随意地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通过知识梳理后的专题聚焦来明确总结的重点,更好地加强学期总结的针对性,提高效率,减轻学业负担。

一是全面整理,编织成网。如在复习“直线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指导学生设计这样一张表,把表中的空格填完后,就是一次系统的总结,这张表便于对比、区别和类比。

二是专题整理,深化学习。专题有知识型和方法型之分,知识型的专题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及其应用”“函数最值问题”等,方法型的专题有“转化与化归”“分类与讨论”等。因此,学期总结时在梳理回顾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及实际学情将教材中零散的知识点罗列后再串联聚焦到一个个专题。通过聚焦专题、分块总结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视野去整理总结分散在课本中的同一知识点,学会纵向有序的比照、练习,熟练掌握,形成清晰的知识系统。这样的学期总结不仅清晰有序,而且因为专题的聚焦而使同一知识点集中放大再现,综合运用,达到突破难点、强化重点的目的,建构起一个个完整清晰的知识链。

2.知识物化,借助“题典本”建构知识网。知识物化是指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以一定的物质形式表现出来。这里所指的物化主要是学习内容的文字化。学习内容的文字化,即把学习的重要内容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便于后续学习过程的复习和巩固之用。

在具有较完整的笔记本和纠错本的基础上,再构建“题典本”――记录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典型例题。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积累了很多数学题目,把这些题目分类整理形成完整的体系,有助于复习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总之,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同时,留给学生梳理归纳的时空,教给学生反思建构的方法,引领学生主动回顾反思、有效总结,学会通过总结把书本“读薄”,从而促进学生更加智慧地学习,更加有效地学习。同时,无论哪一个阶段的学结,都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和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独立思考的空间。只有人人参与了总结学习的过程,情感、态度、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篇3

二、制订计划,控制进度

大体来说,制订复习计划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夯实基础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引导,不但要面面俱到,而且要有系统性和条理性。首先,需要忠于课本的只是学习,吃透所有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做到举一反三,引导学生从出题人的角度将题目进行解析和变形,然后再进行总结归纳。例如在复习几何部分的时候,将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等几个单元的内容精炼出来,引导学生复习,从而避免疏漏。其次要在根本上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很多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搭建合理的知识构架,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二)综合运用

这个部分应该在整体上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更注重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综合运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需要培养运用数学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挑选的习题难度不要过高,注重双基训练,将第一部分的学习的方法进行拓展和发散。其次,适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复习重点设一些专题进行引导复习。既要提高效率又要注重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三)模拟冲刺

在这个部分,教师应该根据历年的考试题目,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发现为题为目的,找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要做到对每套题目的命题原则、题型、考查的知识点都要了解,避免题海战术,吃透每一个错题,做到举一反三,合理地选择试卷,练完之后一定要将错题联系到复习计划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让学生知道这是哪些基础知识构成的题目,方法又是由哪些在第一部分复习的方法综合运用解决的,然后通过思维发散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三、优化课堂,提高效率

在时间紧迫的九年级数学复习中,效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老师,我们能做的无非就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复习效率,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打好基础,学到更多东西。

首先,应该花更多时间备课,只有在课下老师花的工夫越多,课上的内容才会更精炼。其次,做到课堂有条理,有主次,有目标,有方法。再次,要与学生进行适当互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才能以个体为单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多向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模式思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以人为本,

每个班上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都不一样,所以复习引导过程也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确定不同的方法,以学生个体为主,培养起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己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

另外,给学生制订学习计划,督促其完成,并且让学生将个人问题记录下来,组织时间相互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分享。然后老师再给予分析总结。这样能更快地让学生把疏漏的知识点补充起来。

同时我们还应该帮助学生缓解中考压力,变压力为动力。并且通过体育锻炼提高个人身体素质,调节心理压力。这对于备战中考都有着重要意义。

五、重视历年数学中考试题

当前期复习结束进入考前模拟训练的时候,尤其是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进行计时作答,教师及时批改完后,在及时评讲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中考出现的题型,以及考试模式及分值,为真正中考做好充分准备,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对比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归纳考过的所有知识点,对试卷进行全面分析。

篇4

一、准确把握好学情,制订科学教学目标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的教学活动也要以服务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首先,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教学方案,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知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成长的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幂函数”这节课的时候,笔者首先根据班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规范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学习方向;其次,总结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明确这节课做什么?如何做?想要具备独立制订教学目标的能力必须要做到三点:第一点,了解学生情感基础和认知基础,关注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帮助学生改正对话中、作业中、课堂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第二点,认真研读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参照,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都是建立在教材内容烂熟于心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从而正确把握教学的方向,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第三点,认真研读《教学指导意见》和课程标准,淡定处理教学中遇到的各种突发状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二、突出课堂教学重点,巧妙化解教学难点

每一章节中都包含知识重点和难点,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围绕重点实施教学,巧妙化解知识难点.首先,教师应先将教学内容提纲列在黑板上,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的重视;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推动教学的出现,并通过手势、声音、板书、模型、投影等方式,刺激学生的思维意识,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以此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例如,在教学“椭圆”这一节时,要强调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化简方程的能力,同时借助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以及阳光在盘子上的影子和萝卜的切片等,增强学生对椭圆的直观了解.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椭圆的意义,教师可以利用细线和钉子,引导学生对两个定点的距离进行度量,并按照教师的要求画出相应的椭圆.通过观察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教师要给出适当的引导,做出相应的总结和概括,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切实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巧妙化解知识难点,教会学生简化方程的方法,增强学生对化简方法的运用能力,并通过灵活多样的实践锻炼,增强学生解答数学难题的能力.

三、借助知识间关联性,设置综合性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不同章节的知识点相对独立,没有建立有效的联系,导致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特征没有表现出来,致使学生对整个知识框架无法形成整体的认识,无法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显著提高.从平时的学习实践和高考等选拔类考核中,我们不难发现看似独立、抽象的知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性,同样一个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同时问题考查的不是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而是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关注,因此,教师要创新传统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结构,借助知识间的关联性,设置综合性问题,将知识内涵特点进行关联,引导学生由对“点”的思考到对“面”的关注,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发散思维.

四、充分利用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努力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意识地渗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念,精心设计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重要联系,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切实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技能.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时,教师可以围绕北京天坛上的石板来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天坛圆丘的表面实际上是由扇形环的石板铺建而成,其中最高的一层中心位置是一块天心石,在它的周围第一圈有九块石板,从第二圈开始,都比前一圈多九块石板,一共有九圈,那么这九圈一共有多少块石板?以此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我们要不断寻找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爱武,何永刚.数学课堂中优化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J].上海:上海教育科研,2005(06).

篇5

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转换观念,加强对思想方法的认识。高中数学教师应从基本备课着手,用数学思想方法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经过对定理、公式、概念的不断探讨、研究,挖掘出一些有关数学的思想方法,将数学方法的基本教学要求和相关数学技能、知识的教学要求一起提出。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培养。在数学每章小节中,加强对思想方法的归纳、总结。让学生经过思考独立地对本章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思想方法的角度了解数学知识点的本质。总之,就是要将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使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中。

(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要求层次。从“九年义务的教学大纲”中可以明确看出,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思想方法教学是由一定分寸的。到了高中数学教学阶段,相应提升了思想方法教学的要求层次,比如转化思想、函数和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对于这些思想方法教学形式,不仅仅要求能够理解,并且要求在理解前提下灵活掌握以及运用。随意降低或是提升要求层次,都会使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主要使用的思想方法就是渗透方法,通俗的来讲渗透法就是在教与学数学知识过程中,将转化思想、函数和方程的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反复讲解的过程。经过逐渐积累,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数学思想方法产生一定的认识,以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使用。

之所以在数学思想方法中使用渗透方法,这是由思想方法自身的特征决定的。从思想方法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以看出,数学的思想方法埋藏于知识中,具体展现在知识的使用中,数学的思想方法不能像知识一样安排在具体章节中,只能依靠教师讲解。数学的思想方法将渗透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时,学生不能向掌握知识点那样短时间内完成,这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理解过程。通过不断地认识、理解、掌握、使用,最终学生能够独立使用数学思想方法。由于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不同,因此数学的思想方法教学要注重在日常教学中逐步深入,不能在考试前强行灌输。

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方式

将思想方法教学渗透在高中数学中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渗透原则。高中数学的思想方法教学是融入在数学方法与知识中的,因此使用渗透方法要抓住时机,因材施教,逐步将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加深学生对它的认识。

第二,渐进性原则。数学的思想方法教学要结合两点实际内容,也就是学生和教材,教材不同其要求也就不同,同样学生不同其要求也会不同,应充分考虑到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

第三,发展性原则。数学的思想方法教学在渗透时要将起点放低,放低是为了今后的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渗透,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让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篇6

分析初高中数学衔接不顺利的原因

(一)课程标准存在阶段性的差异

在新课程标准之下,初中义务教育的阶段强调初中数学应具有基础性,一切的数学知识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而去;在新课程标准之下,高中则是注重数学的选择性,一切的数学知识都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以及提高思考能力. 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多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为主线来安排学习知识逻辑体系,而高中的数学则是以专题教学和模块相结合,完全与初中教学模式不相同. 教学主线的不同,也使得新课程标准之下的初高中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等产生了较大的差异,最终导致不能顺利地将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上,最终影响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二)课标教材内容出现了错位

为了适应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的难度与深度都适当地降低了,更多的是拓展了数学知识的“宽度”,例如初中的概率计算、数据的统计与处理、三视图等新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大多都与现实的生活和实际应用想联系,多常量的运算,少代数式,学生很容易掌握其中的知识点. 但是在高中数学中,更多的是接触二次函数、分数指数幂以及对数等知识点.传统中的初中数学教材符合了“浅、少、易”三点,就算是新添加了内容,也没能够与高中的知识有效地衔接在一起. 例如:高中数学中的统计分层抽样,仅仅是在初中教材中零星地出现了点点,而在高中教材中却作为了一个重点进行介绍;初中教学的三视图与高中立体几何初步里面所讲授的三视图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这样就导致高中数学教材在知识点、教学的要求上偏离了初中的难度要求,导致内容发生错位.

(三)学习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

当初中生通过中考进入了高中,学生需要一个时间段来熟悉全新的学习环境.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刚刚通过了中考,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高中,都会为自己留下“放松”的阶段.而在刚进入高一,面对的就是如函数的单调性、集合等等很难理解的概念,使得从高一开始,就从心理上产生了对数学的畏惧,最终影响数学知识的学习.

(四)教法学法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初中,教师喜欢将每一个知识点加以归类,而且讲的比较详细,更多的是针对中考而去,学生只需要找准这点,就能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而高中教师对于学生在初中的学习方法、心理需求都不是很明白,再加之新课改后,高中的知识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教师在讲授的时候一样是满堂灌,但是对于概念的讲述都很粗略,对于针对性的练习都是采用的高考题. 这样使得学生在没有掌握概念的情况下,面对高考题也听不明、弄不懂. 初中,需要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然后自主的去探究;高中,需要学生勤于思考,要懂得自己去总结学习中的规律,对于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创造性等都有了更高水准的要求. 这也使得初高中数学学习不能正常的衔接,导致学生适应不了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

研究初、高中教学衔接的有效措施

(一)整体把握课程标准的变化

作为高中教师,应当全方位的了解初、高中两个阶段数学学习课程标准的差异.如: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

(二)系统化的研究初、高中教材

例如:我们在研究教材的时候,可以充分的考虑本地区所使用的教材版本,从中考虑到:其一,对本地区的初中教材进行研究,找出初、高中教材本身存在的关系以及衔接;其二,对其他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的区别、联系等进行详细的研究,以便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准确地驾驭教材.

(三)留心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

1. 新生心理的衔接工作

首先,让学生在心理上认识与了解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高中数学所占比例;其次,将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进行对比,让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内容结构、体系以及课堂教学的特点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其次,阐述初、高中数学在学习方法上的区别;最后,请部分高三学生为新生讲述学习体会.

2. 提问――重视兴趣培养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刚进高中,面对数学困难,很多学生都会表现出胆怯的一面,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与主动探究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能够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去主动的思考、积极的探索. 课堂提问是一个提升学生衔接初高中数学带来“兴趣”的有效手段.

3. 教学需要有针对性

在高中的数学教学当中,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摸清学生的基础能力;更要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四)各种有效教学策略的落实

1. 教学需联系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教学法

教学中,时刻留意对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工作,最佳时间是选择在学生入学一个月左右.在不影响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可适当的减缓教学进度,提供部分难度较低的教学课程,给学生留一段“缓冲期”,让学生在一个逐渐摸索的进程中适应高中教学.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集合、函数等入门的课程,带给了学生很大的困难. 所以需要考虑学生实际,掌握“难度小、梯度缓、多层次”的教学手段,将数学教学层层剥离,分解落实. 在教学速度上,需要放慢开始进度,懂得教学的渐进性;在知识上,多以案例,实例教学入手;在落实上,首先针对教学课本,然后延伸至课本之外的“课本”;从难度上,掌握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与吸收能力,对课本教材做好处理与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在进行知识系列训练上,开始时可多作一些模仿性的练习、变式,加大学生在黑板上的练习量,不仅方便教师找准学生的问题所在,而且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 另外,在进行平时的考试、测验的时候,题目难度不应过大,尽量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及格.这样的手段能够使学生逐渐地适应高中数学教学.

篇7

1.主题预习课,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主题预习课是学生在进行每个课时或者某些内容之前进行预习的一项必要准备。这样可以使学生搜集各种与教学知识有关的内容,或者在预习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和上课内容有关的疑问,这样一系列的零散的预习问题,就为上课做了铺垫,这样可以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

2.主题总结课,深化学生知识体系

学生的学习往往都是模块化或者部分化的,需要有阶段性的总结,才能够整合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主题总结课的开展,让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总结,总结的过程就是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知识的深化,可能还会发现不同的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延伸新的知识内容。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总结完成了,知识的系统化也就完成了。

3.主题休闲趣味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主题休闲趣味课当中,不能过分强调生硬的学习任务,而是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过程,享受数学学习的结果。这样学生就能把刻板的数学知识灵活化,把数学和生活或者是和文化联系在一起。在休闲的过程中把数学引入生活中,这就是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二、拓展的深度和广度

从最接近学生起点的地方作为切入点,把学生的思维潜力作为重点,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小学数学主题拓展教学的深度,不是让学生无止境地发掘知识的内涵,而是在学生能够触及的范畴内延伸知识,从而使知识能够在脱离教材的情况下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不至于使学生只掌握死知识,而不能够了解知识的本质和掌握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小学数学主题拓展的广度更不是漫天撒网,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多方面、全方位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因此,可以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背景、如何产生、运用范围、本质核心等这些方面下功夫。当然,小学数学主题拓展的广度不应该只是考虑这些问题,还应该针对每个课时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等因素进行分析。

三、主题拓展的形式

主题拓展教学不是杂乱无章的,应该有迹可循。在课堂上,数学教学的主题就是内核或者说就是主干,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应该是围绕主题这个主干进行的,在主题活动中可以有很多的模块和环节,但是原则性的问题不可以改变,就是不可以脱离主题,当然形式的选择更是可以多种多样,但是都是为主题服务的。

1.展开丰富多彩的情景再现活动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的数学课程有关百分数的知识。可以进行课堂拓展,让学生把百分数的运用融入生活中,创设生活中关于银行取款、存款、缴税等情景,从而使学生在税率、利息、利率等方面运用百分数,这样就可以把数学知识运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得到拓展。

篇8

一、更新观念,转变方式

新《数学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程观、数学观、数学学习观、数学教学观、评价观、现代信息技术观决定了传统的中考复习观必须更新,根本性的改变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复习过程中,从基础内容、基本图形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观察、思考,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归纳知识、形成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养成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二、加强知识体系的构建

新教材对同类知识的安排具有阶段性,同类知识螺旋式推进。为高质、高量、高效率地完成复习计划中三个阶段的任务,教学时将知识点串成线、线形成面,以面构成体进行复习。构建方法如下:

1.同类知识的横向构建

数学新教材中涉及到几百个知识点,把零散的同类知识点横向构建。例如:可以将八年级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九年级的二次函数安排一起复习,分别串成①定义;②图像;③性质;④求解析式四条线,每条线的知识点形成自然的对比,学生在复习中对几种常见函数有了整体的认识。

2.异类知识的纵向构建

数学新教材的系统性决定了知识点之间并非孤立的,要分析出不同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纳入整体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在一次函数y=kx+b(k≠0)中,若y=0,就变成一元一次方程kx+b=0;若y

3.加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构建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教师要注意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构建知识体系,初中数学中常用的基本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整体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等;数学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反证法、演绎法、特殊化法、观察法、待定系数法、类比法、归纳猜想、抽象概括等。如整体思想,在解决求值、分解因式、解方程、图形面积等问题中经常用到。再如:数形结合思想,在近几年中考试题最后的“压轴题”中,往往与此法有关,不少学生解决这类问题时,只注意代数知识,而忽略几何知识,不会熟练地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因此,要作为专项教学,让学生针对具体题目总结、体会这些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逐步深化为自己的经验,并形成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

三、精心设计题组,提高复习效率

在中考数学复习的各个阶段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题组进行训练,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使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优化复习过程,提高复习效率。设计题组要符合以下原则:

1.有目的性、典型性、规律性

例如:在复习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时,可按函数右边是整式、分式、根式、复合函数、实际问题列出的函数等不同类型设计,使学生认识不同类型函数自变量的不同求法,相同类型函数自变量的求法有一定规律。

2.有启发性、变式性、综合性

在设计题组时,可变条件、变结论、变图形、变式子、变表达式等,训练学生的灵活性,还可将题型变换:如证明题与计算题变换、方程与函数问题变换等,使学生掌握同类问题的不同解法或不同题型所具有的相同规律。

3.有合理性、现实性、层次性

设计的题组,层次上要由易到难,体现从正向进行归纳,从逆向进行思考,由具体到抽象,知识内容上由单一到综合,还要根据学生基础的上、中、下各种情况设计题组,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轻松完成,即吃饱又吃好,有利于自觉完成作业这一品质的养成。

四、注重能力,培养思想

中考命题提出以能力立意已多年,可以说中考复习的最终成果要落实到解题能力的提高上来。我们要努力围绕解题训练这个中心,以教材为蓝本,以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为基本素材,精选例题、习题。覆盖面要大,知识点要多,问题切口要小,注意灵活性、技巧性。训练宜以中低档题(特别是中档题)为重点。高档题要有,但要控制时机、数量,重点放在讲清“怎样解”、从何处下手、怎样确立解题方向上。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解题实验——学习探索——反思与提高”的体验,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能力培养的问题。

数学是思维性的学科,学生的数学能力取决于思想方法。因此,备考中要强调数学思维训练。只有领悟了数学的思想方法,才能达到对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只有掌握了数学的思想方法,才算把握数学知识的核心。复习教学中,教师应统领知识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加以提炼、概括,以便于加强学生的理解,让学生逐步养成对数学思想方法应用的意识,以利于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数学的核心内容,让他们更自觉地、独立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中,要通过一些典型试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解题的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总结解决一类问题时所用的共同解题方法及思维方式,只有让学生融通、理解和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使解题能力明显提高。

总之, 对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中考,严格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教科书为准,选好一本学生用书,进行系统基础知识复习。在复习中,对解题模式进行概括,加强和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复习,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赵玉霞.谈中考数学复习方法[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9(4).

篇9

一、保持良好心态,制定复习教学计划

首先要让学生抱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积极展开思维的翅膀,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愉快有效地学数学。一方面要从思想上提高对复习的认识,主动进行复习;另一方面,要根据复习教学时间制订新的复习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教学进度,抓住新颖有趣的内容和习题,把知识板块串连起来,使书“由厚变薄”。要学会采用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开展讨论―形成新知―应用反思”的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学习方式由单一到多样的转变,我们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探索性、合作性就能够得到加强,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重视基础知识,狠抓基本技能

数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等基础知识,基本的数学解题思路与技能,是复习教学的重中之重。复习时要回归课本,先对知识点进行梳理,确保基本概念、公式等牢固掌握,要稳扎稳打,不要盲目攀高,欲速则不达。复习课的内容多、时间紧。要提高复习效率,必须使教者的思维与学生的思维同步。而预习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没有预习,学生听老师讲课,会感到老师讲的都重要,抓不住老师讲的重点;而预习了之后,再听老师讲课,就会在记忆上对老师讲的内容有所取舍,把重点放在自己还未掌握的内容上,提高学习效率。预习中要积极体验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要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认识知识发生的过程,理解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过程,改变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我们就能从知识、技能的形成、发展过程当中,理解到学会它的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多动脑,勤动手,提高课堂效率

九年级的课只有两种形式:复习课和评讲课。通过复习,教者要知道学生哪些知识点掌握的比较好,哪些知识点有待提高,因此在复习课之前一定要有自已的思考,这样复习课的目的就明确了。要设计高效的复习学案,在老师讲课之前,要求学生要把例题做一遍,做题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复习课中教学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旧知识,可进行查漏补缺,以减少复习过程中的困难,让学生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体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四、建立错题集,及时查漏补缺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大家平时一定要准备一本数学学习“错题集”,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找出“病因”开出“处方”,并且经常拿出来看一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的。例如,是计算马虎,还是法则使用不当;是审题不仔细,还是对试题中已知条件或所求结论理解有误;是解题思路不对,还是定理应用出错等等,消除某个薄弱环节比做一百道题更重要。应把这些做错的习题和不懂不会的习题当成再次锻炼自己的机会,找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就找到了解题的最佳途径。事实上,如果考前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及时纠正,就会越快地提高数学能力。对其中那些反复出错的问题可以考虑再做一遍,自己平时害怕的题、容易出错的题要精做,以绝后患。

五、注重数学思想,培养数学方法

学好数学要做大量的题,做了大量的题,数学不一定好。“不要以题量论英雄”,有时候往往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要提高解题的效率。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你学的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巩固了你的缺欠,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但是要有针对性地做题,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复习中,所谓突出重点,主要是指突出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突出不易理解或尚未理解深透的知识,突出数学思想与解题方法。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联系数学中各类知识的纽带。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掌握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出发思索问题,由此探索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一题多用之法。培养正确地把日常语言转化为代数、几何语言,并逐步掌握听、说、读、写译的数学语言技能。要静下心来,通过学习、回忆,而有所思,有所悟,便会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创新,便能悟出道理、悟出规律。

篇10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七年级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八年级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七年级数学基础,八年级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呢?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篇11

研究性课题学习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能力,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研究性学习具有其独特作用。首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研究性学习最主要的作用。研究性的课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学生就能够主动开展解答习题的研究性学习。其次,研究性学习一般与社会问题紧密联系,例如在学习利率、贷款率等相关知识时学生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对自家的情况进行预算与探究,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意识,做到“学以致用”。最后就是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在解决课题时的合作互助能力。

三、高中数学新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1.研究性课题的选择。

考虑到研究性课题的研究性,高中数学研究性课题在选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1)选题背景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兴趣点。研究性课题应该建立在学生日常接触并且能够理解的社会背景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只是完成一道数学题目那么简单,还解决了数学题后的实践问题。总之,课题由实践背景出发,激起学生研究的兴趣,再由实际问题的解决作为问题的衍生,树立学生一定的社会意识。(2)选题内容要典型,且适合数学模型的构建。解决一道数学研究性课题的步骤是列出现象、提出问题,再做出假设,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习题,最后解决实际问题。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在于“建立数学模型”这一步,这一步也是培养学生将具体问题转化成抽象数学问题的能力的关键。(3)题目需要蕴含数学基础知识,并且能够提升学生相关数学技能。和普通数学试题一样,高中研究性数学试题也需要学生在解答时运用已经掌握的基础数学知识解题,并运用日常积累下来的数学常识和解题技巧辅助完成,因此,研究性课题需要具备典型的高中数学知识点,并且包含同一知识点的不同方面的运用,在做题过程中开放性的总结和归纳新的知识点,并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该如何数学知识灵活运用。

2.教学方法的设计。

研究性数学问题的教学与普通数学问题有所不同,由于研究性课题独特的社会背景和研究性,并不是所有的试题的内容都可以在书本或者笔记上翻阅到答案,很多的数学解题方法及规律是需要通过做题来不断总结、归纳、体会并运用的。因此在教学上,教学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1)精选课题。课题的选择要求在上一节的内容中已进行详细的介绍,在此我们需要再次强调的就是课题选择的实时性和新颖性。(2)提出引导式问题,采用小组式教学方案。研究性课题主要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研究的基础是要求学生对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教师需要先帮助学生打牢基本知识点,到一定的教学阶段才可以开始引入研究性问题的教学内容,采取部分引导的方式将研究性问题提出,并进行适当的解释和提醒,然后可运用分组教学的方式,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的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抽象问题的转换,并且培养其交流互助的能力。(3)及时归纳小结。每一次研究课题讨论的环节结束后,应留有足够的时间教师进行小结,对相关的数学常识和解题技巧进行一定的补充和归纳,这样一来对于研究中出现的各类错误学生能够做到清晰明了且及时更正。

3.开放性课题的合理运用。

研究性课题中,有一类课题最具拓展研究性思维的能力,即开放性课题。开放性试题在选题和解题过程中,有一定的知识基本点,但又可以根据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实际情况整理出不同研究结果。但无论怎么变,基本的数学知识点是开放性试题的基础,实际的背景和情况的变化只是决定了处理事情的方式,而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都是一样,因此,对于开放性问题,教学中可以适当的涉及部分,对于开拓思维灵活的学生具有较好效果。

篇12

二、注重复习反思

数学复习中既要注重概念、定理、法则等基础知识的梳理,更要关注题后反思与总结. 初三复习,各类试题要做几十套. 有人把试卷看成是一张一张的网,如果发现有鱼从网上漏掉,就要及时修好渔网,学习知识也是这样,有的同学做题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做过之后不问对错就放在一边,这种做法很不科学. 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是寻找自己的知识弱点和不足. 因此,发现了错误应及时研究改正,并总结经验. 查缺补漏的过程就是反思过程,除了把不懂的问题弄懂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及时归纳. 中考数学卷碰到平时做过的陈题可能性不大,而解题所需的知识、方法和能力要求都不会超出大纲,都会在平时复习中遇到,关键是要能触类旁通. 教师要提醒和教会学生在做习题时既要注意解题方法和技巧,又要重视一些常见的错误解题方法的总结,对于一些易遗忘的知识点或易错的题型可适当的归纳在记事本上,考前看看,提醒自己,逐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三、注意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

初中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很多,且在学的时候知识呈交叉形螺旋状上升. 如果我们在复习时不能将知识及时地进行梳理,则学生头脑中所获知识映像将是模糊的、不牢固的,甚至用时有可能张冠李戴. 为此,我们必须对三年来所学知识进行归类,并条理化、系统化,给学生一条清晰的、完整的知识链,以便学生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能随心所欲地借助相关知识闯过难关. 如在复习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的四边形这块内容时,可将有关知识归纳整理成如下链条:

篇13

1.教材的原因

目前,“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改教材,其教学内容作了较大程度的压缩和删减,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学生掌握比较方便。教材内容“浅、少、易”,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每一新知识的引入都与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具体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虽然“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倡导“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家长的愿望、升学的压力以及学校之间、班级之间的竞争,驱使初中数学教学普遍执行的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即“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要求”,有的甚至在执行中考必考的要求。我们看到了初中新课程带来的普及性教育成果,也看到了中考“指挥棒”选的数学成绩,每个学生几乎都是三位数,校校之间、班班之间平均分差距也不大。高中教材内容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比如对数、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分数指数幂等内容“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进入高中以后,“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内容多,课时少,例题和练习简单,习题、复习参考题特别是B组题难度大,题目偏、怪、难,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困难、学习兴趣下降、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认真做,长时间不解决问题,学生成绩下滑,教师将无法继续开展有效的教学。可以发现,高一学生对高中学习的适应不是很理想,入学和统考之间的相对距离在扩大。

2.教法的原因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但高中数学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时少,新课标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高中教学中往往会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现过程,倾向于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了学习障碍,影响到数学的学习。

其次,我们要帮助学生适应学习数学的“困难期”。

1.做好准备工作

要给学生指出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要放慢起始进度,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二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要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