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考研复习计划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考研复习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考研复习计划

篇1

做事情要有重点。眉毛胡子一起抓,往往事倍功半。什么是有的放矢的抓重点来复习呢。当你拿起上一年的英语大纲后,以它为低级目标。用一天时间快速过滤掉你会的单词,剩下些自己曾有浅薄印象或是完全陌生的单词。这些所剩单词就是你下一步重点记识的重点。找到了自己薄弱环节后,集中精力重点攻克,做到有的放矢的完成学习目标。

2、短期计划,重实现

有了要攻克的目标词汇后,要有计划的进行记忆。建议制定几个小计划去完成。例如,将一天的复习计划分成上午、下午、晚上复习计划。上午背40个单词,下午背30个单词,晚上背20个单词(依个人能力确定单词数目)。第二天一早起来把头一天的单词浏览记忆一遍,加强记忆。第三天早晨把第一天和第二天的单词再加速的浏览记忆一下,以此类推。你的单词量将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越来越实。

3、不畏量大,重次数

不要担心自己制定的词汇记忆任务大,要对自己有信心。快速背,并不断重复记忆。将一轮记忆分成若干小轮,滚动记忆。这样做的好处,不但可以提高效率,也可较快的提高你的记忆力。记住,记忆超长的人是很少的,所以不要畏惧任务量大,更不要担心自己的能力与智商,每个人记忆的强度和结果都是在次数的升高中实现的。所以,如果你认为自己还没记住,那是因为你重复记忆的次数还远远不够。

4、看似无功,实有效

无论你的英语听力水平如何,你都要听英语。也许你认为这是无用功,其实不然。请把MP3好好的利用上。一方面你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英语阅读或歌曲进行下载,另一方面把所背单词尽量自己录进MP3,这样做的好处,不但走路的时候都可以听,练习了听力,最重要一点是帮你形成语感的同时也消化了单词。你信不信,一段时间后,如果你坚持这样做,你的英语进步程度一定会比不这样做的同学明显许多。

篇2

1、有的放矢,抓重点

做事情要有重点。眉毛胡子一起抓,往往事倍功半。什么是有的放矢的抓重点来复习呢。当你拿起上一年的英语大纲后,以它为低级目标。用一天时间快速过滤掉你会的单词,剩下些自己曾有浅薄印象或是完全陌生的单词。这些所剩单词就是你下一步重点记识的重点。找到了自己薄弱环节后,集中精力重点攻克,做到有的放矢的完成学习目标。

2、短期计划,重实现

有了要攻克的目标词汇后,要有计划的进行记忆。建议制定几个小计划去完成。例如,将一天的复习计划分成上午、下午、晚上复习计划。上午背40个单词,下午背30个单词,晚上背20个单词(依个人能力确定单词数目)。第二天一早起来把头一天的单词浏览记忆一遍,加强记忆。第三天早晨把第一天和第二天的单词再加速的浏览记忆一下,以此类推。你的单词量将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越来越实。

3、不畏量大,重次数

不要担心自己制定的词汇记忆任务大,要对自己有信心。快速背,并不断重复记忆。将一轮记忆分成若干小轮,滚动记忆。这样做的好处,不但可以提高效率,也可较快的提高你的记忆力。记住,记忆超长的人是很少的,所以不要畏惧任务量大,更不要担心自己的能力与智商,每个人记忆的强度和结果都是在次数的升高中实现的。所以,如果你认为自己还没记住,那是因为你重复记忆的次数还远远不够。

4、看似无功,实有效

无论你的英语听力水平如何,你都要听英语。也许你认为这是无用功,其实不然。请把MP3好好的利用上。一方面你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英语阅读或歌曲进行下载,另一方面把所背单词尽量自己录进MP3,这样做的好处,不但走路的时候都可以听,练习了听力,最重要一点是帮你形成语感的同时也消化了单词。你信不信,一段时间后,如果你坚持这样做,你的英语进步程度一定会比不这样做的同学明显许多。

5、避免哑巴英语

篇3

1.2统计分析

①有机试题的考查层次大多在理解、掌握和应用的级别,在整个卷区分布中担当重要作用,从上面提到的三份试卷中看出推理力度不是很大,大多数题目比较基础,所以练好基本功,规范化书写仍然是最需要的。

②考查的有机基础知识集中在: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分类、官能团及其转化、同分异构体的识别、判断和书写、物质的制备、鉴别、分离等基础实验、有机物结构简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高分子和单体的鉴定、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综合性的有机试题一般就是这些热点知识的融合。

2高考试题的命题研究

2.1有机试题在高考试卷中的分布

两道左右的选择题,着重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反应原理;非选择题部分设立有机版块,一般是根据官能团性质和反应结合有机计算进行推理及信息给予性的有机合成与推断。

2.2试题的呈现方式

①将课本知识置于新的背景下,考查的问题与新的背景有一定的联系。

②试题提供一种新物质,这种物质是新科技或新发现的成果,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往往是多官能团的复合体,试题借以考查官能团的性质以及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等。

③有机试题与无机试题结合考查。江苏卷4,9,14,上海卷的26(B)都是将有机制备实验与无机实验基本原理相结合。

④试题给出若干数据以及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若干信息,要求推断有机物的分子式和结构式,这类题目往往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有机反应等。

⑤试题给出某些有机反应的信息,要求考生结合某新物质的合成流程图进行推断;或者设计简单的合成路线。这类信息给予题中的信息给予方式有:

a.给予定性信息

b.给予定量信息:从定量的角度来认识和描述事物是认识事物过程的一个较高层次,给予定量信息的信息迁移题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如全国卷第29题。

c.给予多余或干扰信息

d.给予方法型信息,如上海卷29题给出了狄尔斯-阿尔德反应的信息

e.给予扩展信息

f.给予隐含信息

第二部分 复习策略和应对方法

1复习的基本思路

一轮复习从有机物的类别入手,对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然后以官能团为中心,归纳有机物的性质和有机反应类型,再以有机物性质和反应方程式为平台,整理典型代表物的制备以及有机物的合成和鉴别方法。通过知识的前后联系与比较从不同角度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对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和概括,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形成开放、灵活的动态知识体系。二轮复习则是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机物的属类、官能团判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有机物性质、有机反应等之间的互推。根据有机化学知识的重点和考试的热点,对有机知识进行版块划分,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专题:

1.1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

①书写同分异构体的一般方法是(官能团异构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

a.官能团异构(物质类别异构)

b.碳链异构:主链先长后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连接不能到端。

c.位置异构:变换官能团的位置(若是对称的,依次书写不可重复)。

d.氢饱和:按照碳四价理论,碳剩余价键用氢补齐。

e.多元取代物一般先考虑一取代,再考虑二取代、三取代等。

②判断同分异构体种类的常用方法

a.等效氢法判断一取代产物的种类

b.分类组合法确定方法:首先找出有机物结构中等效碳原子的种类,然后两两逐一组合。适用于二元取代物同分异构体的确定。

c.结构特征法:充分利用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对称性和等距离关系来确定同分异物体。

d.换元法(变换思维角度法)

③常见烃基的种类(-C3H7、-C4H9、-C5H11、 -C3H5等)要熟悉。

1.2有机物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是高考的热点,每年必考。考查的重点是:常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单体和高聚物的判断;由有机物结构推测性质;由有机物的性质判断结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规律,如:①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可跟H2、H2O、X2、HX等加成;而醛或酮中的碳氧双键跟H2加成,与X2不加成,羧酸和酯中羰基不加成。②哪些卤代烃、醇可消去小分子生成不饱和化合物;哪些醇能被催化氧化,被氧化成什么物质。③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皂化、分子间脱水等反应本质上均属于取代反应。因此对这部分基础知识必须通过默写、练习, 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做到滚瓜烂熟。

1.3有机推断、合成、信息迁移

有机推断、合成、信息迁移题的命题特点是以推理能力为核心,以自学能力为主线来考查学生各方面能力。从解答问题的角度来说并不困难,但首要条件是学生要有扎实的有机化学知识并具备一定的阅读、自学能力,接受题目中给出的新知识,并将其应用于解答题目给出的问题。该题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构。

①有机推断

有机推断题的解题过程通常可分为三步:计算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通过计算得出有机物的分子式或最简式,并判断其不饱和度;根据题给的性质、实验现象等,推导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常见的实验现象跟结构的关系有:

a.使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褪色:CC或CC;

b.使石蕊试液显红色:羧基;

c.使FeCl3溶液显紫色:酚羟基;

d.能与Na反应产生H2:羟基(醇、酚)或羧基;

e.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羧基;

f.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但无CO2气体放出:酚羟基;

g.与NaOH溶液反应:酚、羧酸、酯或卤代烃;

h.常温下能溶解Cu(OH)2:羧酸;

i.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醛、甲酸、甲酸某酯;

j.能氧化成羧酸的醇:含“―CH2OH”的结构(能被铜催化氧化的醇,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能被铜催化氧化成醛的醇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含有至少两个氢原子)

k.能发生消去反应的醇:羟基相“邻”的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能发生消去反应的卤代烃:卤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

l.既能被氧化成羧酸又能被还原成醇:醛;

m.能发生水解反应:酯、卤代烃、二糖多糖、酰胺和蛋白质;

②有机合成

有机合成题是高考化学的难点题型之一,有机合成题的实质是利用有机物的性质,进行必要的官能团转化。解答该类题时,首先要正确判断题中要求合成的有机物的类别,含哪些官能团,再分析原料中有何官能团,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或题给的信息,寻找官能团的引入、转换、消去等方法,完成指定合成。

常见官能团的引入:

a.引入C―C:CC或CC与H2加成;

b.引入CC或CC:卤代烃或醇的消去;

c.引入―X:I.饱和烃被X2(光照)取代;II.不饱和碳原子上与X2或HX加成;III.醇羟基被HX取代。

d.引入―OH:I.卤代烃或酯的水解;II.醛或酮加氢还原;III.CC与H2O加成。

e.引入―CHO或酮:I.醇的催化氧化;II.C C与H2O加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f.引入―COOH:I.醛基氧化; II.―CN水化;III.酯水解。

g.引入―COOR(R为烃基):I.醇酯由醇与羧酸酯化;II.酚酯由酚与羧酸酐酯化。

h.引入高分子:I.含C C的单体加聚;II.酚与羧酸缩聚、二元羧酸与二元醇(或羟基酸)酰胺化缩聚;III.二元醇分子间脱水缩聚成醚

③有机信息迁移题

有机信息迁移题是指在题目中向考生阐述一些没有学习过的信息,考查学生的思维、自学、观察等能力,着重考查学生的潜能。有机信息题所给的信息往往很新颖,要求考生自己思考开发、筛选。有机信息题往往以推断、合成题的形式出现。

1.4有机实验基础知识的梳理

(1)典型有机物的制取:①CH4②CH2=CH2③CHCH④C2H5-Br⑤CH3COOC2H5

(2)有机实验基本操作:

①水浴加热:I.银镜反应;II.制硝基苯;III.制酚醛树脂;IV.乙酸乙酯水解;V.糖水解

②温度计水银球位置:I.制乙烯;II.制硝基苯;III.石油蒸馏

③导管冷凝回流:I.制溴苯;II.制硝基苯;III.制酚醛树脂

④冷凝不回流:I.制乙酸乙酯;II.石油蒸馏(冷凝管)

⑤防倒吸:I.制溴苯;II.制乙酸乙酯

(3)有机物分离提纯方法:①萃取分液法;②蒸馏分馏法;③洗气法(还有渗析、盐析、沉淀法等)

(4)实验条件控制:①制CH4时CH3COONa需无水;②制CH2=CH2浓硫酸170℃;③银镜反应需碱性条件

2复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1加强体验和感悟,重视解题思想和方法

①摒弃题海,精选试题,选题时要根据知识点、考点、重点、热点、难点;要根据该部分内容的能力层次要求;要根据内容与层次相结合的典型题型。

②将化学试题当作化学问题研究解决:怎样看、怎样想、怎样做、怎样变;为何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还可以怎么做等。

③在解题时应让学生多体验和感悟解题的思想和方法,让他们在尝试和体验中逐步形成有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体验解题的快乐与痛苦。

2.2注重知识再生性,活化复习思路

高考有机试题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注重对基础知识进行升华和深化,构建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再生性知识。在平时复习时要注意基础知识中存在的再生性知识的生长点,注意培养学生从这些生长点对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一般知识再生的途径有:①不同官能团之间的组合;②非反应部位的扩大;③引入官能团的先后和位次;④旧知识与新情景的融合。

2.3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①仔细审题充分挖掘、筛选题给的各种条件,明确所要回答的问题。如要写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反应类型、反应方程式等。

篇4

解析选项A装置常常用来进行互不相溶液体的分离实验;对于选项B装置则常用来进行容易升华物质的分离;对于选项C装置大多是用来降温结晶;对于选项D的装置只适用于温度计的水银球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的情况下进行沸点不同物质的分离.所以,答案为D.

启发认识化学仪器并能熟练运用各种仪器是顺利完成化学实验的基础,对于同一仪器、同一装置,它们的用途可能有多种,复习时要充分挖掘装置的各种用途,使学生对仪器的使用有充分了解,切实提高解决该类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中的实验要吃透

贯穿于教材始终的基本实验知识,如常用仪器的使用,溶液的配制,重要物质的制备等,是近几年各地高考的重点、热点,呈现方式从纯文字表述到图文并举,“源于教材”的熟悉情景能考查学生掌握陈述性知识的情况.

篇5

中考;化学;实验;科学探究;复习策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探究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科学探究的重要实践活动。科学探究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并将科学探究作为义务教育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模块,科学探究已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

在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探究都是实验教学的重点。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及辽宁省各市的《考试说明》均以科学探究为考试重点,尤其是中考中实验探究题的分值所占比例较大,彰显了对科学探究的高度重视。近几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都注重考查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同时注重试题的探究性、开放性。其中,实验能力考查既包括基本实验技能,也包括对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每年的中考试题中,化学综合实验题的平均得分率较低,原因在于试题种类较多、知识点混杂、综合性强、复习难度大。如果能将实验综合试题分类、提炼出知识点和能力点,站在比较高的层面上进行复习,能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提高得分率。

如何在复习中提高对科学探究试题的应试能力?一是,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二是,研究教材,吃透教材;三是,理解实验原理,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即应理顺知识、明确内容,进而理清考点、把握方法、提高成效。本文从中考试题中选取一定量的试题实例进行分析。

近几年的中考对实验探究试题的考查可分为这样几个部分:

一、基本实验操作

【例1】(2006北京)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白糖 B.食盐 C.纯碱 D.植物油

【例2】(2011本溪)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例3】(2015本溪)请根据有关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理由是________。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

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测定酸性溶液的酸碱度时,预先润湿pH试纸,导致测得的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分析:这三道试题考查的是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及常用仪器的用途和基本操作,均为记忆性知识,影响试题得分率的主要因素是考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其中【例3】中的(2)和(4)低于【例1】和【例2】中的(1)、(3),原因在于学习【例1】【例2】中的(1)、(3)大多同学都自己动手做过实验;(3)虽然做过实验的很少,但由于涉及到自身安全或教师的演示实验或播放的视频印象深刻,得分率较高,其他实验虽然教师讲解过,但不如做过的实验记忆深刻,因此,丢分较多。

应对策略:重视实验操作,抓好实验基础的复习。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此类试题以化学实验为载体,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因此,掌握基础知识,熟知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是提高准确率的前提。复习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做一些让全体同学都参与的实验,让学生真实感受实验的过程,强化对实验知识的记忆,在“做中学”,而不能以“读文字”代替“做实验”。

二、演示实验与学生活动实验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例4】(2015铁岭)请根据相关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步骤为:溶解、______、蒸发、计算产率。在粗盐溶解的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2)如右图所示,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收集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________;说明了水是由________两种元素组成,依据的是________。

【例5】(2011抚顺)请将下列实验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B.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如图A所示,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内未放少量的水或沙子,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

(2)如图B所示,用量筒量取43ml的水,俯视读数,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3ml。

(3)如图C所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所测得的氧气体积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分析:上述试题考查的是学生在探究活动和教师的演示实验中出现的相关问题,除考查了实验步骤外,考查了学生在具备了一定实验操作知识的情况下,分析问题的能力。

应对策略:对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进行分析、整合。

让学生能够主动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思考、推理和联想,远比结论更重要。我们可以将平时教材中的这类实验尤其是错得较多的内容录制成视频播放,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相应实验内容,让学生从中指出错误,从而进行自我校正的过程,提高辨识能力。

三、物质的制备

【例6】(2013兰州市)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

(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以上________(从A―E中选择)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加以改正________。利用改正后的装置继续完成后面的实验。

(3)欲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若使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________。

(4)将CO2和CO的混合气体通过F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此时逸出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反应原理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欲收集该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

分析:气体制备是教师普遍重视、学生有兴趣学习的典型实验内容。其中,还涉及到气体检验、验满及仪器的选择、连接和实验操作步骤等的考查点。命题的中心是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三大气体的制备,用来考查学生化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仔细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可看出,此类试题在分值以及考查形式上都比较稳定,考查的都是课标要求的重要知识点,要求学生能熟练应用所学化学知识。

应对策略:重视实验基本功以进行识记类知识的学习。

教师在复习时,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归纳、掌握规律和方法,理清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如:多功能集气瓶在不同实验中的应用,试管在不同实验中的应用,或者在课堂上展示多种仪器让学生选择、组合、操作,等等,将这些知识进行分类、整合,既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增强其应变能力,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不能因为是复习内容,而把“做”化学实验变成老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和“背”实验的过程,那只能使复习过程枯燥无味。

四、物质的性质

【例7】(2014本溪)化学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实验探究酸和碱的性质。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

(1)写出步骤三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应方程式________。

上述三个步骤的A试管中固体始终无明显减少,那么能说明A试管的水中溶有氢氧化钙的现象是________。

以上实验结束后,B试管中固体消失,溶液澄清并呈无色。

【提出问题】步骤三的溶液中,除指示剂外溶质的成分还有什么?

【猜想】猜想一:溶质为CaCl2、HCl;

猜想二:溶质为CaCl2、Ca(OH)2、HCl;

猜想三:溶质为________。

【小组讨论】同学们经过讨论得出了猜想________一定是错误的。

【实验探究】小红同学利用下面的实验验证了猜想一。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步骤三B试管中溶液倒入盛有锌粒的试管中\&______\&猜想一正确\&]

【讨论交流】小红同学所做的实验结束后,试管中所得溶液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例8】(2015北京)众所周知,酚酞溶液遇NaOH溶液变红。但是,在分组实验中(如右图所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有的溶液变红后褪色;有的出现白色浑浊物。

【提出问题】分组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酚酞溶液由酚酞固体溶于酒精配制而成。

【猜想与假设】

Ⅰ.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和空气中的CO2反应有关。

Ⅱ.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

Ⅲ.出现白色浑浊物,与酚酞溶液的浓度有关。

【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

(1)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1的现象表明,猜想与假设1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3)由实验2得出结论:出现“溶液变红后褪色”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4)实验3的操作步骤: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水,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依据现有实验,为了确保红色不变,若酚酞溶液浓度为0.5%,建议选用NaOH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

(6)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3得出“猜想与假设Ⅲ成立”证据不足,理由是________。

Ca(OH)2

分析:【例7】试题内容来自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下册69页学生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步骤(5)。本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碱的性质,是一道原创试题,目的是考查学生的置于具体实验活动中的碱的性质与化学实验知识与技能的结合,考查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应用实验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若没有做过该实验,学生接触到该题时,会感觉到陌生,尤其是对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这部分知识丢分较多。

相应策略:利用教材内容,开发教材中的实验。

在教学中,要注重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对教材中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敏感度,对性质实验的复习不能局限在“做题”“讲题”“对答案”上,而是要结合需要复习的内容,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得到升华,所以,要加强对学生活动实验与重要物质性质的研究,开发教材实验,促进知识的生成。

分析:【例8】这是一道综合实验探究试题,利用实验中的意外现象,作为“科学探究”问题中心,让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选择恰当的手段,探究未知的现象、数据,并通过对获得的现象、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这样的实验探究题,目的是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和求异思维的科学探究态度,获得科学方法,提高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

相应策略:主题式探究复习。

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时,可以围绕具体知识点,利用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设计方案,通过主题探究,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学习活动。如:探究“暖宝宝”的成分;探究食品包装袋中干燥剂;厨房中的化学系列①调味品与化学②燃料与化学③炊具与化学及【例8】中的实验意外,等等。

总之,从历年的大型的实验探究题来看,考查内容主要有两类:探究实验的分析、探究实验的设计。具体包括:对探究实验的设计、分析探究的问题、明确探究的方法、预测实验的现象、分析实验的结论、修订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的数据、查找实验误差或差异现象的产生原因等。中考试题中一般不会出现原题,实验探究题中的探究内容可能是来自书中,也可能是教材以外的内容,命题者都是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从教材中都会找到试题的影子,所以,要挖掘教材,整合教材,带领学生从所给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提炼规律和原理,在迁移到未知的问题上进行探索。

同时,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美国《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科学学科的教师,就是科学界派往课堂的代表”,这句话意味着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科学素养,尤其是当实验结果与理论记述不符时,必须尊重事实,找出原因。要对日常生活与化学相关的问题比较敏感,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好的实验素材用于教学。平时注意热点问题素材的积累,从中获取足够多的信息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选取相应素材,编制一些高质量的实验探究试题,以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率。

[参 考 文 献]

篇6

目前,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现代化农业建设的一部分,对于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机使用效率、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一、当前我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农机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农机化发展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快建设以农机公益为依托、合作组织为主导、市场服务为补充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集公益推广、生产作业、市场营销、维修服务于一体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

一是农机公益建设情况。农机技术推广队伍作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先锋队和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力量,我市历来高度重视,在体制编制和经费保障方面都按照规定给予了严格落实。目前,全市共设立市、县区农机化技术推广站6个(含一个综合站),批准编制人数118人,市、县级区5站66人,乡镇级52个站(综合站)52人,全部为财政全额拨款。4月份,我市又下发了《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对于机构性质职能、人员编制、经费保障、建设规模和人员素质等方面都给予了明确,通过项目的实施,将会推动我市基层农机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农机推广机构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二是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我市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加大扶持,培育亮点”的总体思路,通过宣传造势、信贷优惠、政策扶持、跟踪问效、典型引路等方式,组建了人员构成优化、资源配置合理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网络。目前,全市依法注册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128个,固定资产总额2.26亿元,入会会员1382人,入社机具达3677台,其中,动力机械1598台,配套机具1920台套,通过组建农机合作社,加快了土地流转,推进了土地连片和集约化经营。今年“三夏”期间,通过订单作业,在合作社每亩让利10元的情况下,单机收入仍在2-3万元以上,多的收入近4 万元,实现了农民增收。

三是农机服务组织。目前,我市共有农机及农机配件销售网点456家,分布在市区、县城及主要乡镇,维修厂家及维修网点723个,从业人员1314人,基本能够满足我市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今年,我市又批准了豫中南农业装备物流园区建设项目,总投资5亿元,占地500亩,项目建成后,农民可享受集农机品牌推介、产品售后服务、零部件供应、操作技能培训、上牌领证、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作业服务信息于一体的一站式高效便捷服务,从整体上提升我市农机的营销实力和服务水平。

二、当前农机社会化服务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近几年,我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迅速,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美丽乡村”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但是和农业发达地区相比,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机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一是基层农机推广体系不健全。在机构改革的冲击下,乡站全部撤并(合为农业服务中心)、归口大农业,农机专职管理人员进一步减少,部分乡镇没有专职的农机技术推广人员,推广体系在基层线断网破人散,势单力薄,力不从心;二是人员结构断层、整体素质不高,具有本专业学历的只占20%,具备高、中级职称13名,仅为8.3%,而初级及以下职称的却占了79%;三是农机推广部门的基本条件差,缺乏固定的试验、示范基地与项目资金带动,“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情况普遍存在,个别县区站日常工作都难以维持,很难让新机具新技术达到应有的推广效果。

二是农机合作社组织规模较小,组织规范化程度不高。这几年,我市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起步很好,成效作用明显。但还存在规模较小,规范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原因有三:一是地块相对较小。的现状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大机械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农机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不健全。能人决策代替民主管理、合伙经营代替合作发展是合作社经营的主要方式,缺乏长远发展的制度保障,参与合作经营的部分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挫伤了农民参与合作经营的积极性。三是资金投入不足。当前,广大农民对发展农机合作社、实现大农机作业的优势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是由于组建农机合作社资金困难,在拓展加工增值、营销流通等服务方面明显不足,难以迈上大服务发展高度,推动农机合作社由量的扩展向质的提升转变己刻不容缓。

三是农机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不强。一方面销售网点相对分散。我市现有农机经销网点近100家,主要分布在漯舞路口附近、原郾襄路口附近、湘江路原郾城农机公司附近,由于销售网点不集中,形不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导致销售品种单一,农民购买农机、农具、配件要跑很多冤枉路,有时还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耽误农时,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另一方面经营理念差,经营和服务层次低。“夫妻店”、“父子店”、“租赁店”、“流动站”仍然是我市农机市场的主体,由于受文化水平、资金规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流动资金缺乏、机具配件储备不足、维修人员排除故障能力不强、农机维修网点设备简陋的问题日益凸显,因农机供应不及时和维修保障不到位影响农机购置、农机作业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在我市的推广应用。

三、对于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充分发挥农机化在推动经济社会由“三化协调”向“四化同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我们认为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公益性农机服务机构建设。农机推广机构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建强农机推广机构,经费是前提、人才是保障、培训是基础,由此我们建议在加强公益性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应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完善和加强对农机推广经费的投入机制。配备必要的先进实验设备和交通工具,解决农机推广条件差、手段落后等问题;公益性的推广经费要给予足额保障,并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立相应的自然增长机制,确保农机推广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二是引导农业机械专业的大学生到基层从事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并在今后的职称评聘、提拔重用等方面予以倾斜,完善现有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提高基层农机技术人员的整体专业技术水平。三是加大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的技能培训力度,通过培训,加快农机推广人员的科技知识更新速度,从而达到能够熟练掌握当前先进农机化新技术,并能正确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

二是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我们认为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是当前推动农机合作社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是健全制度,规范运作。在深入贯彻落实《农民合作社法》基础上,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促进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盈余分配等方面加以规范。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集体经济较好、班子较强的地方,可以走连片整地、统种分管、统分结合的路子;在农民市场经济意识较强的地方,可以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将承包田作为股份投到农机合作社统一经营,按股分红,走股份合作的路子;在其他产业发展较好的地方,可以走分工分业,耕地实行统种、统管、统收,集约化经营的路子;在土地流转较快的地方,可以自办家庭农场,走自耕与代耕相结合、专业化服务的路子。三是跟踪服务,强化监督。充分利用农机部门的技术优势,加强农机合作社机具和场、库、棚等折旧提取和管理,加强社员的技术培训,实行严格的“三级”监管机制,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提高农机合作社经营效率和质量,确保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

三是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流通业态。由于机具齐全、功能完备的农业装备园区相对较少、分布不均,农民得不到农业机械的性能、供货、售后服务、维修保障等直观感受,顾虑重重而难下决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在我市的推广普及和老旧农机的更新换代。由此我们建议,可否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批分布合理、服务到位、功能完善的农机大市场,鼓励农机企业大力推广以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农机连锁店、4S店等多种形式的市场销售服务中心,形成集机具销售、配件供应、售后服务、技术培训、信息反馈于一体的服务模式。

四是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信息网络。我市与市联通公司联合开发了农机跨区作业远程控制系统,通过手机定位,实时了解我市农机分布情况,采用设立服务电话和发送手机短信等方式,沟通交流情况,传递农机作业需求、价格行情、天气资讯、油料供应、维修服务等信息,增强信息的针对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农机跨区作业调度积累了经验。但是由于服务面较窄(仅限于我市使用联通手机的农机手),影响了功能发挥,由此,我们建议可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突破网络壁垒的农机跨区作业调度系统,免费为参加跨区作业的农机安装配备GPS定位仪,从而准确掌握农机分布情况,实现跨区作业农机的有效调度,改变以往那种“有机无活干、有活无机收”的无序流动局面,提高农机资源的有效使用。

五是健全扶持政策,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要提高生产效益,就必须拉长服务链条,形成一定的规模,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尽管资金扶持和金融支农的政策越来越多,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农村的经济基础较差,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加上受天气、病虫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农业产生的比较效益较低而承担风险较大,农村金融板块短缺的现象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农民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难以享受便利的现代金融服务。我们在调研中感到,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一方面应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和增加农机合作社扶持资金数量,加强农业机械示范区及农村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应制定清晰的政策和指导原则,在加强和银行、保险公司合作联动的的基础上,采取开放式的方法,允许民间资金进入,培育一批社区性、合作性的农村小微型金融机构,从而逐步解决融资难、保险品种数量少等问题。

篇7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 (供浙江省使用)》.其中对实验部分的考核和要求有:(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对比以往的实验要求,新增了:“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从中可看出,传统的主干化学实验知识和核心内容仍是高考的主流,体现了新课程高考化学命题的继承性和平稳过渡.但实验试题逐渐突出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学习能力考查,强调试题的开放性和较高层次能力的考查.也就是说,高考实验将趋向于着重实验过程和探究方法的考核,着重于学生思维的批评性、深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2.从近几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看变化趋势

从近五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分析中发现,高考对学生实验能力考查的总体要求变化不大,但呈现出一定的发展模式并趋于稳定,表现在:⑴ 实验试题紧扣教材,题材熟悉.解题时运用的知识不超过大纲,体现了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⑵ 实验试题分值(包括选择题)有增无减,大体接近总分的20%左右.⑶ 突出考查实验的基本功.比如实验仪器的使用和选择,实验目的、原理的分析和理解,基本操作的运用和设计,实验结果的文字表达等,体现实验技能的素质考查.⑷ 突出考查实验与其背景化学知识点的多重联系和多重交叉.如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实验现象和化学原理相结合,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⑸ 逐渐增加对实验自学能力、实验求异思维能力和实验中的创新能力的考查.如要求考生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评价或改进,对实验进行拓展、推广,把实验试题设计成探究性内容等.

3.展望2014年高考实验的命题趋势

根据近几年来实验内容的变化和发展,高考实验命题将会有如下趋势:

⑴ 体现实验的基础性和实践性.基础实验有:实验基本常识的了解(常用化学仪器分类及其使用方法、试剂的保存和存放等);实验的基本操作的运用(药品的取用及称量、物质的溶解及加热、物质的分离及提纯、仪器的装置及洗涤等);常见物质的制备和收集(原料、原理、装置、净化、收集、检验、吸收等);物质的检验(常见气体、阴、阳离子及有机物等)等.还有基本实验操作和多种基本操作的组合;实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实验安全性与“绿色化学”的探究等.

⑵ 体现实验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如:对给定的实验方案进行设计、评价或改进,对实验产生的现象及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课本实验进行发散和拓展,增设一些开放性实验试题等.

⑶ 体现新课程增加的内容,特别是《实验化学》的内容.苏教版《实验化学》编写特点是把基础实验和探究实验进行相结合教学,意图是想通过一个或一组精选的基础实验的教学,促使学生在掌握这个或者这一组实验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进行类型相近的实验的探究学习.这种设计思路正是顺应近几年来高考实验试题的发展趋势, 既重探究,亦重视基础实验.高考实验可能将会以《实验化学》中的课题为载体,把基础实验渗透在不同类型的实验中形成综合实验试题考查学生.

此外,新课程增加的还有:减压过滤、纸层析法、晶粒生成的条件选择,电子天平操作方法, 配合物生成的探究,不同催化剂作用的探究等等,均需关注.

二、高考实验复习的应对策略

1. 双基为本,重视基础梳理和拓展.

双基为本一直是高考整卷命题内容的主旋律,即高考试题的编写是源于教材,只是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运用、综合、拓展与创新.实验复习也要遵循这一法则.

复习策略是:立足基础,形成由点到面的实验知识体系.在掌握基础实验各要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将各个知识点进行发散与深入,使知识灵活运用,融会贯通.

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技能是化学实验的三大基础知识点,复习时可先指导学生构建单独的基础知识网络,做到正确理解、有序贮存.以此点为基础,逐渐整合和拓展,形成综合性较高的原理+仪器型、仪器+技能型、原理+技能型的三大面,最终形成综合性更高的原理+仪器+技能的立体结构.

2. 能力立意,注重技能培养.

从历年高考分析来看,考生对实验大题最难得分的原因之一:综合能力(尤其是逻辑推理能力)较弱,思维严密性和完整性差,不能很好地理会和把握试题要求等.因此,在化学实验复习中不仅仅局限在化学知识的巩固,更要关注知识的善于变通、灵活应用.即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综合能力的训练,促进实验技能形成.

(1) 教会学生实验解题的方法.

常见的实验基本解题又称三步走策略.即教会学生先读题,再分析,后答题.读题时要力求完整,就是要求把题干、图、问题及说明文字一一读完,从整体上把握题意,明确答题任务.即读后要明确实验目的是什么,所需化学原理是什么,基本实验操作原理有哪些, 需选哪些试剂或所需试剂,各装置的可能作用是什么,或尚欠缺的仪器有哪些等.作答之前先让学生问自己四个问题:一是问干什么?即弄清实验目的.二是问有什么?即给了什么装置、什么实验用品,用什么原理达到目的.三是问缺什么?即自己按已有条件想到的解决方案中,要达到目的还差什么.四是问答什么?即要求我们用什么形式回答什么问题.准确完整答题, 即要看清问了什么,还要检查答了什么,有没有遗漏什么等.完整答题需要学生反复训练才能养成的习惯,所以要从平时的训练抓起.

(2) 重视教材实验,注意课本实验的拓展和创新.

① 以《实验化学》为锲机,重组教材实验.教材安排的实验,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许多实验还“留有余地”.特别是《实验化学》,蕴含了充足的实验知识点,提供了丰富的探究性素材和情境,在复习时,可以有选择地对这些实验进行变换、延伸、拓展、综合等改造. 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要不断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索,解决问题既要考虑横向发散,同时还要纵向深入.

② 以考纲实验为中心,重做教材实验.教育部考试中心《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绕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指出:“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中的实验题,力求对真正做过实验的考生有利,而有意使在平时学习中只看不做、只动口不动手的考生不易得分,这是高考化学试题一个值得重视的发展动向”.所以,高三复习也要加强学生“动手”.即对于高考考纲有重点要求的,教材中有代表性的实验,可安排学生再动手强化实验技能.但在操作中不能简单重复,而要刻意引导学生要以新视角观察、思考实验,养成规范化、安全、质疑、创新等意识.

(3) 薄弱环节重点训练

近些年高考考生反映出的薄弱环节主要有:化学用语不规范;简答题叙述词不达意,文字表述不到位、不严密、不完整;化学方程式不配平;实验仪器装置的连接和实验操作顺序颠三倒四;实验设计时思路不清晰,步骤不齐全,弄不清出题者的考查意图;对“陈题新考”题,思维固化,知识点不能迁移,不会灵活处理问题.

应对策略:薄弱环节在于平时重点训练.一要规范化学用语的书写,单位符号要用国际标准,名词术语要体现学科本质,有效数字要正确,比如预先发给学生这方面的比较详细的资料,让学生明确有哪些基本操作及如何表达规范.二是规范解题步骤,做到思路清晰,步骤齐全,减少失分.三要强化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做到要点准确,语言简练.四要加强对学生审题的指导,引导学生善于抠题眼,看清关键字词和符号,依次写出条件,防止思维定势曲解题意,然后仔细琢磨,体会命题意图,降低过失性失分.五要创设情景,让学生有机会充分暴露错误和薄弱环节,以便对症下药,从而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最大限度的提高复习效率.

(4) 陌生实验注意信息的提取与加工

高考实验虽源于教材,但经常会用陌生的面孔出现.对于陌生实验,我们要注重信息的提取和加工.陌生实验大都是典型实验的改装或创新,只是增添了一些新情境的信息,所以分析时就要要求充分提取该实验原型――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再对给出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判断,进而解决新问题.近两年多套高考试题的选择题出现此类题型,在大题中也有所反映.

化学实验的信息大都是以图表、图示或附加文字呈现的,特别是图表,常常包含有大量的隐含信息,只能通过仔细观察后分析加工,才能发现其中所反映出来的有关规律,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平时多关注如一些表格、实验装置图、生产流程图以及反应中物料量的变化曲线图像等,根据图示信息有目的让学生分析判断,或推理预测,或计算绘制,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综合、观察思考和对信息的接受、处理和加工能力.

关注陌生实验的信息的提取和加工,掌握好挖掘陌生信息的隐含条件的方法,能较好提高高考实验试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 分析高考实验试题及热点问题,把握高考动态.

篇8

近五年浙江理综化学高考题主要涉及的能力考查点有:(1)考查学生获取、整合信息的能力,能从题目所给信息推断可能所含的物质或元素.(2)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理解物质或试剂的作用,根据题目情景作出合理判断.(3)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文字、化学用语等多种形式描述或解释化学现象.(4)考查化学用语的书写能力,如电子式、结构式、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等.

二、基于考点和能力培养的元素化合物复习建议

1.知识脉络化

(1)熟悉教材编排顺序,把握贯穿元素化合物的灵魂

浙教版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在必修1呈现,专题1是了解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专题2是学习海洋中所含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专题3是学习陆地中所含的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专题4学习会给空气带来污染的相关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还原反应是贯穿元素化合物始终的灵魂.掌握氧化还原规律,对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在浙江理综5年高考中,氧化还原方程式成为高考的必考内容,如根据氧化还原规律判断反应是否能发生,判断反应的产物等.

(2)形成知识网络,理清易混淆的知识点

让学生构建相互关系图,形成知识网,如碳网、钠网、铁网、硫网、氮网.如果脑海中没有形成明确的知识网络,在解决推断题时,很易思维受阻.

学习元素化合物特别要把一些“粘”的问题搞清楚.如SO2可以使品红褪色,却不能使石蕊溶液褪色,使石蕊溶液显红色.氯气通入品红中或石蕊溶液均能褪色.只有搞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在解决化学问题时游刃有余.

2.化学用语书写科学化

化学用语教学,是无奈的也是必须的,虽然有时我们苦口婆心,虽然有时候我们练习了很多次,学生也照错不误.原因很简单,化学用语的注意点很多,学生在答题时心理资源往往被主体知识所占据,漏这漏那就成自然的事.采取一些措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形成固定的书写步骤,习惯成自然.

首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让学生建立起“爱你没商量”坚定信心,形成有效的操作步骤: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养成“一物质二配平三条件”的书写步骤.可将心理资源有效地分配,减少失分的概率.

(2)讲求方法、形成技能

①电子式的书写

电子式的书写是一种技能性知识,讲求书写过程,形成技能,必然可以提高书写的准确度和速度.

对于共价化合物(或单质)的电式书写规则是:首先根据各个原子提供电子的情况排列各原子,排列的方法是:“一伸手放两边,两伸三伸放中间”.如H2O2的电子式,H原子能提供1个电子,所以放两边,O原子提供2个电子,所以放中间,则其提排列方式为H O O H ,再根据最外层写出其电子式为

3.培养能力常规化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提高能力,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只有将能力培养融入常规化的教学中,方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元素化合物相关内容的常规化教学中,需要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1)读题、信息获取能力

答题都是从审题开始的,审题时如果遗漏了题给信息,或者不能正确理解信息,就会给答题埋下隐患,使解题陷入困境,不但做不对题,还占用了考场上宝贵的时间,危害很大.细心审题,正确理解和把握题给信息,充分挖掘隐含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前提.采取的方法是放慢审题速度,加快书写速度,用笔圈画关键的字或词.

题目往往对结果的表达有特定的要求.例如:写“分子式”、“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因写错别字、写错符号、方程式漏写反应条件或不配平等非智力因素的失分是非常可惜的,读题、信息获取能力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各学科都需要的能力.

(2)文字表达能力

能把所思考的内容转化为文字,这就需要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在浙江省高考中对文字表达也有较高的要求.如物质的检验,实验步骤、现象描述等等.

在教学中让学生养成一定的描述程序,对提高答题速度,提高文字表达的准确性是非常有效的.如在离子检验或物质检验中,可用这样八个字概括:取样――操作――现象――结论.即先取样于试管,加什么样的试剂来检验(包含除杂等),有什么样现象,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如浙江省2013年高考26题(4)小题:有人提出产物Cu中可能还含有Cu2O,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之 .

取样于试管(取样)、加稀硫酸(操作),如果溶液变蓝(现象),说明产物中含Cu2O(结论).按八个字所要求的描述步骤来回答,准确而全面.

三、借鉴刑事侦探过程,使解题过程的程序化

刑事侦探过程一般可归纳为:第一步,现场勘察取证,收集线索(询问当事人、提取指纹等);第二步,根据证据,大胆猜测(对信息全面分析,锁定嫌疑人);第三步,综合分析,验证猜想;第四步,审理裁决.即归纳为:获取信息猜测推断梳理验证审理裁决.破案过程与推断题的解题过程惊人的相似.可归纳为:获取信息猜测验证解决问题.

题型一:叙述型推断题.

例1 (改编自2012浙江理综)经组成分析,确定该粉末仅Na、Fe、N、O四种元素.水溶性试验表明,固体粉末部分溶解.经检测,可溶物为化合物甲;不溶物为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

取13.0 g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质乙,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 L.单质乙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一种单质.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试推断之.题目略.

第一步:获取信息.抓住题目的关键词,关键数字信息和现象特征信息.

信息①:四种元素Na、Fe、N、O;

信息②:不溶物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

信息③:取13.0 g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质乙,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 L.

第二步:大胆猜测.根据第一步获取的信息,综合分析,猜想可能物质或反应

猜测①:由Na、Fe、N、O元素组成的红棕色不溶物,可能为Fe2O3,因Fe2O3为红综色不溶于水的物质,也溶于盐酸;

猜测②:甲加热分成N2和一种单质,即甲单质+N2,N2为标况下的6.72 L,即为0.3 mol,为8.4 g N2.根据质量守恒,则另一元素原子的质量为4.6 g,因甲化合物为可溶性化合物,则猜想另一种元素为Na.4.6 g Na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则Na、N两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即为NaN3.

第三步:综合分析,验证猜想.综合题给信息,梳理全题,可检查是否存在漏洞.

梳理验证①甲为2NaN3,因为2NaN32Na+3N2原子守恒验证,四种元素限定,可确定甲为NaN3,乙为Na.

梳理验证②“单质乙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一种单质.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破解为6Na+Fe2O33Fe+3Na2O.Na2O+CO2Na2CO3或Na2O+2CO2+H2O2NaHCO3.因为均能推得通,说明没有漏洞,可“结案”.

第四步: “审理裁决”,即根据题目要求,答题.答题过程,略.

归纳提升:让学生体会“获取信息猜测验证解决问题”解题过程,在实战中提升能力.体会守恒思想在破解题目的重要性.

题型二:框图型推断题.

例2 (改编自2014浙江理综)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一种无机矿物盐X(仅含四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另取10.80 g X在惰性气流中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6.40 g固体1.试推断之.题目略.

第一步:获取信息.抓住题目的关键词,关键数字信息和现象特征信息,相互转化信息.

信息①:无机矿物盐X仅含四种元素.

信息②:无机矿物盐X分解成气体甲和两种固体,其中一种固体可与水反应,另一种固体不能与水反应,最终转化为红褐色沉淀.

信息③:气体甲与固体1中某成分与水反应生成的水溶液,出现先沉淀后沉淀溶解.

信息④:取10.80 g X在惰性气流中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6.40 g固体1,可推出生成的气体甲的质量为4.4g.

第二步:大胆猜测.根据第一步获取的信息,综合分析,猜想可能物质或反应

猜测①:根据框图中的固体2,最终变为转化为红褐色沉淀,说明原矿物X含有Fe元素.根据框图中固体2的变化流程图,推知矿物盐X中的Fe为+2价.

猜测②:气体甲与溶液1反应的现象是先沉淀后溶解的现象,可推知气体甲可能为CO2或SO2,溶液1可能为Ca(OH)2.

猜测③:矿物盐X可能由Ca、Fe、C、O四种元素或Ca、Fe、S、O四种元素组成,取10.80 g X在惰性气流中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6.40 g固体1,可推出生成的气体甲的质量为4.4 g.若矿物盐X由Ca、Fe、C、O四种元素,其化学式可能为CaFe(CO3)2,若为Ca、Fe、S、O四种元素组成,则其化学式可能为CaFe(SO3)2或CaFe(SO4)2.

第三步:综合分析,验证猜想.综合题给信息,讨论验证,梳理全题,可检查是否存在漏洞.

梳理验证①计算验证,若矿物盐X的化学式为CaFe(CO3)2,隔绝空气加热的气体甲为CO2,则为4.4g,即为0.10 mol,则10.8 g CaFe(CO3)2也为0.1 mol,其隔绝空气加热分解的学化学方程式为:CaFe(CO3)2CaO+FeO+CO2.若化学式为CaFe(SO3)2或CaFe(SO4)2,计算不满足此定量关系,可以排除.

梳理验证②将猜想的物质,重新代入框图中,验证一遍,均能推得通,说明没有漏洞,可“结案”.

篇9

2019考研复习规划

▶前期准备阶段

2018年9月-2019年1月

了解考研信息(可在网上搜集,也可找学长学姐了解),听一些免费的考研讲座。

2018年2月-3月

确定考研目标,继续搜集考研相关的信息。了解考研应如何选择专业,全面了解所报专业的信息。准备复习。

▶基础复习阶段

2018年4月-5月

第一轮复习:可以报一个基础学习班,特别是数学班和英语班。毕竟在老师的指导下复习,效果会更好,尤其是那些自己不知道如何规划复习的同学。

2018年6月-7月

适当购买一些考研的辅导用书,做做真题,加深基础知识点的掌握。

▶暑期强化阶段

2018年7月-8月

制定一个暑期强化复习计划,开始第二轮复习。这一阶段重点复习政治、巩固英语和数学,可考虑报暑期强化复习班,在老师的指导下快速提高。

2018年9月

全面关注2019年考研大纲,大纲后,看一些名师对大纲解析的视频,根据大纲的变化情况和名师的指导,适当调整一下复习计划。

2019年10月

确定十一黄金周复习计划,对前两个阶段的复习进行总结、梳理、查缺补漏。同时,开始专业课的复习。

2018年10月--11月

1、研究生考试网上报名工作开始,谨慎填报,牢记报名信息。

2、研究生考试报名工作确认开始,考生到指定的地点进行现场确认,缴费并照相。

▶冲刺复习阶段

2018年11月下旬

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的进入冲刺复习;政治科目方面,对一些重要时政热点进行记忆和理解;关注考试题型预测的信息。

2018年12月

进行模拟实训,查缺补漏,做考前整理。

▶初试阶段

2018年12月底

调整心态,打印准考证,准备考试。熟悉考试环境。

▶复试调剂阶段

2019年2月

放松心情,查询初试成绩。

2019年3月

关注复试分数线。

2019年4月

准备复试,联系招生单位。

2019年5月

关注复试成绩。

2019年6月-7月

篇10

2、短期计划,重实现

有了要攻克的目标词汇后,要有计划的进行记忆。建议制定几个小计划去完成。例如,将一天的复习计划分成上午、下午、晚上复习计划。上午背40个单词,下午背30个单词,晚上背20个单词(依个人能力确定单词数目)。第二天一早起来把头一天的单词浏览记忆一遍,加强记忆。第三天早晨把第一天和第二天的单词再加速的浏览记忆一下,以此类推。你的单词量将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越来越实。

3、不畏量大,重次数

不要担心自己制定的词汇记忆任务大,要对自己有信心。快速背,并不断重复记忆。将一轮记忆分成若干小轮,滚动记忆。这样做的好处,不但可以提高效率,也可较快的提高你的记忆力。记住,记忆超长的人是很少的,所以不要畏惧任务量大,更不要担心自己的能力与智商,每个人记忆的强度和结果都是在次数的升高中实现的。所以,如果你认为自己还没记住,那是因为你重复记忆的次数还远远不够。

4、看似无功,实有效

无论你的英语听力水平如何,你都要听英语。也许你认为这是无用功,其实不然。请把MP3好好的利用上。一方面你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英语阅读或歌曲进行下载,另一方面把所背单词尽量自己录进MP3,这样做的好处,不但走路的时候都可以听,练习了听力,最重要一点是帮你形成语感的同时也消化了单词。你信不信,一段时间后,如果你坚持这样做,你的英语进步程度一定会比不这样做的同学明显许多。

5、避免哑巴英语

篇11

1 第一阶段复习计划:

复习高数书上册第一章,需要达到以下目标: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会建立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函数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掌握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无穷小量的比较;两个重要极限;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间断点的类型;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2 第二阶段复习计划:

复习高数书上册第二章1-3节,需达到以下目标: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与微分的关系,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

本周主要任务是掌握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牢记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会用递推法计算高阶导数。

3 第三阶段复习计划:

复习高数书上册第二章 4-5节,第三章1-5节。需达到以下目标:

1.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会求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以及反函数的导数.

2.理解并会用罗尔(Rolle)定理、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和柯西(Cauchy)中值定理.

3.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

4.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掌握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应用.

5.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注:在区间[a,b]内,设函数具有二阶导数。当 时,图形是凹的;当 时,图形是凸的),会求函数图形的拐点以及水平、铅直和斜渐近线,会描绘函数的图形.

本周主要任务是掌握分段函数,反函数,隐函数,由参数方程确定函数的导数。会根据函数在一点的导数判断函数的增减性。会应用微分中值定理证明。会根据洛比达法则的几种情况应用法则求极限。掌握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第一和第二充分条件。会计算函数的极值和最值以及函数的凸凹性。会计算函数的渐近线。会计算与导数有关的应用题[边际问题、弹性问题、经济问题和几何问题的最值]。

4 第四阶段复习计划

复习高数书上册第四章 第1-3节。需达到以下目标:

1.理解原函数的概念,理解不定积分的概念.

2.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掌握不定积分的性质,掌握不定积分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会求简单函数的不定积分。

本周主要任务是掌握不定积分的性质,不定积分的公式[牢记一个函数的原函数有无穷多个,注意+C],会运用第一,第二换元法求函数的不定积分。掌握不定积分分部积分公式并应用。

5 第五阶段复习计划

复习高数书上册第五章第1-3节。达到以下目标:

1.理解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2.掌握定积分的性质及定积分中值定理。

3.掌握定积分换元积分法与定积分广义换元法.

本周的主要任务是掌握不定积分的性质,会根据不定积分的性质做题。尤其注意积分上下限互换后积分值变为其相反数,定积分与变量无关,可根据函数奇偶性计算定积分等性质。

6 第六阶段复习计划

复习高数书上册第五章第4节,第六章第2节。达到以下目标:

1.掌握积分上限的函数,会求它的导数,掌握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篇12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4- 0120- 02

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而就业环境的严峻,促使在校大学生不断提升个人的竞争实力,考研也就在各大院校开始升温。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的工科院校,2010年123人考取研究生,占毕业生总数的8.97%;2011年190人考取研究生,占毕业生总数的12.76%,从相关资料来看,近两年考取“985”与“211”院校的毕业生占总考取人数的70%左右。从数据上可以得出以下几点:① 考研率有所提升,却与近两年研究生的平均录取比例30%有一定的差距。② 学生的考研门槛倾向于高层次的院校,这也是我校考研率偏低的一个因素。考研涉及到学生、家庭、社会导向及学校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下面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考研学子为例进行分析。

1 考研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建议

1.1 考研的从众心理

很多同学在报考研究生时存在从众心理,并非是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考研准备,而是被动考研。这部分同学没有根据自身的情况与特点选取相应的学校与专业,导致在后期的复习中缺乏动力。具体表现为:考研教室在最初的一段时间总是人满为患,而在临考的前1到3月之间,坚持来教室复习的同学却不到当初的一半。部分同学因为找到了好的工作而放弃考研,另一部分忍受不了考研的枯燥而放弃。考研是一场持久战,随着复习的深入,很多同学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疲惫不堪,失去了斗志。考研的同学在心理上不能随波逐流,而是目标明确。

1.2 考研遇到的心理压力

1.2.1 学业压力

在备考的同时,还要面对各种课程考试,很多同学感觉时间与精力都无法达到需求,无奈之下放弃考研。建议同学们在准备考研时,要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将课程学习与考研之间的冲突尽量减小。

1.2.2 家庭压力

由于就业困难和社会影响,部分同学在家长的要求下考研,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在考研准备中缺乏动力,以至于复习效果低,很难达到最终的目标。理性分析,从个人发展出发,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1.2.3 个人压力

很多同学在面临家庭、社会和就业的压力时,明确了考研的目标,但是给予自己过度的压力,从心理和生理上都保持在一个高度紧张的状态,不能做到一张一弛,保持平静的心态,所以复习的效果是事倍功半。

1.2.4 班级压力

考研之初,明确奋斗目标很重要。很多同学在报考院校和专业时,不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同学之间存在盲目的攀比,这种现象通常是以班级为单位体现出来。好胜之心人皆有之,而如果好高骛远,则不能达到考研的真正目的。少部分同学在考研之初就担心不能考上研究生而被身边的同学嘲笑,放弃考研的机会,体现为面临挑战,缺乏自信。

1.2.5 就业压力

考研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是为了达到两个目的:① 专业知识的进一步锤炼,个人能力的大幅度提升;② 毕业后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在考研复习时,每一位同学都要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身边的同学都一个个找到了工作,而自己依然是悬在半空,这使得他们焦躁不安,无法静心复习。相比于直接选择就业的同学,考研学子的就业压力更大。当心态焦虑时,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或与辅导员进行沟通,缓解压力。

2 复习问题

2.1 考研政策与学校专业信息

在确定考研前,要对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需要整理的信息主要有:① 国家考研政策、招生单位的特殊规定,报考院校的招生专业目录、历年的招录情况;② 公共课内容与题型、历年的试题与答案;③ 专业课历年的试题与答案;④ 报考院校指定的参考书目;⑤ 报考院校的即时动态[1]。

2.2 个人兴趣与专业的选择

确定考研后,面临的是学校与专业的选择,同时也是个人爱好、专业与学校三者之间的一个博弈。在考研大军中不乏因为个人爱好而跨专业考研的例子。面临这种问题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以个人爱好为基础来选择专业,再根据专业选择学校。

2.3 个人复习计划的制订

复习计划的制订要科学,要与个人的学习方法相适应。不能盲目地以时间求效率,没日没夜地高强度的复习,结果是事倍功半。考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做到张弛有度,才能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提高每天的复习效果。

3 加强学校的服务与引导功能

近几年我校的就业率居于全省前列,就业率的持续走好使得汽院学子只有少部分选择考研,而伴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质量的提升,考研将逐渐成为高校人才输出的重点。考研率的提升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校的学风建设,也能促进在校大学生的学习。为提高学校的考研率,我校在教学资源紧张的条件下,开辟出专门的教室供考研学生学习,并对教室进行管理,充分发挥考研自习室的综合功能;各院系也积极组织考研成功的学子与准备考研的同学分享考研路上的经验、教训与感悟,回答备考同学的疑问,使备考同学对于考研有更清晰的认识,在考研复习中少走弯路,节省精力和时间。对于在考研路上犹豫彷徨的同学,通过多种有效途径了解他们的考研动机、心态与进展,结合他们的个人特点,帮助他们分析考研中的得与失,引导学生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选择[2]。

研究生考试,专业课是主体,很多同学考研都是因为专业课无法取得好的成绩而失利。对于专业课,建议学校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启用专门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为学生解答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公共课的复习面大且广,很多学生选择网络课堂进行培训,能够对学生的复习起到指引的作用,它的缺点是老师与学生无法进行沟通,是灌输式的教育,如果由经验丰富的老师来进行指导,倾听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再进行查漏补缺,效果是网络课堂无法达到的。

篇13

找到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指定参考书:669心理学基础:《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西方心理学史》(第二版),郭本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893心理学研究方法:科目权重:实验心理学(40%);心理测量学(30%);心理统计学(30%)。 参考书目:《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实验心理学导论》,邓铸等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 《心理与教育测量》,郑日昌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心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戴海琦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第三版),张敏强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 《心理统计学与SPSS应用》,邓铸等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根据参考书、以及科目的权重指定自己的复习计划。计划要求计划分为总计划、分期计划和每天计划。从开始复习到考试之前,一共有多少时间,每本书要看多少遍,这是总计划。每本书的每一遍花多长时间看完,在什么时间段看完,这是分期计划。每天各科复习参考书要看多少页,这是每天的计划。三者缺一不可,每天的计划可以变动,但分期计划千万别完不成或者拖期,否则你会发现任务越积越多。最后你可能会郁闷的吐血而亡。

开始更具自己的指定的复习计划进行复习。备考时,强烈建议同学们从教材开始,因为心理学考研强调的就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回到教材中才能达到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的水平,尤其是目前命题的趋势越来越强调知识的比较和运用,更需要大家对整个学科的基本内容做全面的了解。在这里简单说一下看书的方法和技巧,第一遍的目标是了解,可以快速浏览;第二遍的目标是理解,需要精读,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勾画,做标记,可以笔记;第三遍的目标是掌握,需要在第二遍精读的基础上,对不理解的内容各个击破;第四遍的目标是运用,需要将各章节知识点进行前牵后联,完善笔记。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