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天然药物化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学生在初学天然药物化学时可能会对该门课程产生繁多、复杂的印象,而实际上该门课程具有极强的规律性。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是天然药物化学的核心内容,在授课时针对不同章节着重讲授各种类型天然药物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的方法,但每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又不尽相同。如在讲授蒽醌类化合物这一章节时将提取分离作为重点,结构鉴定作为辅助知识来讲解;黄酮类化合物在讲授时其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均是重点内容,其中结构鉴定更是要作为难点内容来讲授,并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适当调整课时,学生在掌握并牢记黄酮类化合物氢谱碳谱的特征性数据后结构鉴定就变得非常有规律可循了。
3调整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能力
作者发现,天然药物化学如果采用传统讲授式即“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这种教学方法持续一段时间后学生会变得缺乏独立思考和积极思维的能力,不仅影响学习的积极性,更加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作者对教学方式不断进行调整,使教学形式变得灵活多样,如在讲授绪论部分的提取和分离方法时采用多媒体模拟动画的形式,模拟凝胶色谱的分子筛原理、连续回流提取等,使学生对不同的提取和分离方法的特点有直观的认识并便于记忆;在讲授糖和苷类化合物章节时引入球棍教学模型,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出不同糖类的构型,分析其优势构象,学生通过对模型的操作,对相关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讲授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时给出几个具体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和谱图数据,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之后每组选出学生代表阐述本组的观点并进行结构解析,教师进行点评并最终总结,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对于某些类型的化合物,其化学位移数据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在为学生进行总结归纳的同时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对这些数据进行总结和记忆,并互相交流经验,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思考,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4合理安排实验,提高教学质量
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本院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一直采取的是理论课和实验课同时进行的授课方式。但过去由于课程时间安排得不够合理,常常会出现某些章节理论课已经结束1个月余才开始进行相关章节实验或某些章节还未讲授理论课就已经开始相关章节的实验,从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及时理解和吸收。在掌握这一情况后通过多方协调,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内容进行了更加合理的安排。即在讲授某章节理论课后给予学生3d左右的时间进一步消化和复习课程内容,之后立即安排相关章节的实验课,学生在进行实验的同时很自然地回忆起前3天学到的相关理论知识,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理论课内容的掌握,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本院不断增加实验教学投入,将过去的4人一组的实验分组方式调整为2人一组,鼓励各组学生在实验时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学生动脑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加,从而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了实践技能,为今后独立设计和操作实验打下了良好基础。
5提供课外资料,开阔学生眼界
天然药物化学的学习需要一个讲授、消化、吸收的过程,因此,仅靠有限的课堂讲授是远远不够的,作者借鉴了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定期向学生提供课外资料(包括生产实践资料、科研实践资料、专业基础资料等),如为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的学生提供一些内容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药学期刊,为基础较好求知欲较强的学生提供一些英文期刊等。同时,为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资料,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资料研讨活动。学生通过互相讨论从不同国内外期刊上学到的天然药物化学相关知识,不但补充了课堂内容而且开阔了学生眼界。
篇2
主办单位:中国药科大学;中国药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3651
国内刊号:32-1708/R
邮发代号:28-30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3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篇3
1以5S管理方式进行教育实践
5S是日文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修养)这5个单词的缩写。5S管理是使众多企业获得成功的管理体系,它是指将混乱的办公室收拾得井然有序;将必需品按类别进行分类,并摆放在指定区域;将工作场所清扫干净,使现场处于无垃圾、无灰尘的整洁状态;并且将以上工作和要求标准化、制度化,使工作人员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规范自己的行为。5S管理可真正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环境,使每位员工形成积极工作、主动负责和爱岗敬业的品质。
为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笔者力图将5S管理理念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实验第1课,笔者首先向学生详细讲解执行5S管理的规定及要求,使学生了解5S管理方式,接着让实验课教师带领学生彻底打扫实验实训室,如地板、天花板、墙壁、工具架、实验台和仪器设备等,使行道通畅,作业空间增大,实验实训环境优化。最后,教师按照实验实训教学需要,列出实验器材清单,将实验器材进行分类,并确定各实验器材的摆放位置,规定其摆放方法,核对数量,作好标记,以便学生取放。在实验室醒目位置张贴重要仪器的操作流程;实验课上,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实验内容、目的要求、实验步骤和考核细则,强调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课后,要求学生彻底清扫实验实训室,教师清点实验器材数量,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并作好记录,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日常保养。
实践教学中通过运用5S管理,实验环境有所改善,实验效率明显提高,学生规范操作意识、自我服务意识、责任感也逐渐增强,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2合理设计实践教学项目,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天然药物化学有8一10个实践项目,所以教师必须选择代表性的实验项目。在进行实验项目筛选时,应以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基本方法为重点。为此,笔者选择了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大黄中经基蕙醒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八角简香中挥发油的提取分离与鉴定,防己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及综合技能实训5个实验项目,前4个实验项目包括提取、浓缩、分离和鉴定方法,这些方法在实验项目中虽重复过程,但不重复内容,实验难度逐渐增强,可使学生通过多次实践达到掌握基本技能的目的,第5个项目是对学生实践技能的综合考核,可用以评价学生实践技能水平。
3手把手教,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
学生操作技能培养要经过动作模仿、动作控制和动作固定阶段to。当学生首次接触某种实验操作技术时,实验教师应先演示并讲解操作要领,然后手把手教,指导学生完成,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规范动作,使学生掌握规范操作要领,具备规范操作技能。
4放开手做,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当重复进行某项操作练习时,教师设计好实验方案后让学生在做中学。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操作技术日益熟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篇4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的内涵就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1]。本文为探索并建立适合我校天然药物化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在天然药物化教学中开展了PBL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我校2010级药学本科在天然药物化教学中进行PBL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一、PBL教学在理论课中的应用
1.提出问题及分析。在教学中,以问题为学习的导向,学生的学习都是以问题为导向所构成,课前提出问题和复习前一次课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对本次课内容概括性提问,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通过查阅各种文献对不理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带着问题听课。同时,通过练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主要是对教学中某些易混淆结构或难点、重点的知识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是为了能够引起学生足够重视;在课堂练习学习中,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上台发言同时给予一定的成绩;课后提问,是讲授完本次课时,对本次课所讲过的主要内容归纳并总结,同时留一些作业让学生课后分析思考。例如,在上章黄酮类化合物这章的时候,我们上课前1周提出:“为什么叫黄酮?怎么我们日常生活中黄酮跟我们有什么密切的关系?样用紫外光谱去鉴定其结构?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醇等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差异及依据?黄酮类化合物的为什么呈酸性、受那些基团的影响及规律?为什么我们在实验的实验用石灰水做溶剂来提取芦丁?”等问题。
2.根据课程特点寻求学习规律。也许很多学生认为天然药物化学的内容很多,实际上还是有规律可循的,特别是有一些分子式骨架庞大,分子量大。通过系统的学习每一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进而掌握,比如黄酮类我们可以简单记C6―C3―C6基本骨架的结构,学起来就会比较轻松。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行学习:(1)小组讨论[2]。我们选择选择学分制2010级药学本科班140人作为研究对象,该大班有2小班,其中1班为76人,2班为64人。分为10组,每组14人。然后以组为单位共同查阅文献,而后进行小组交流,在交流中提出问题,共同分析解决。(2)通过我们组织的学习讨论,形成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全部学生在课后都参与共同完成PPT幻灯片课件。讲解结束后,组外同学和任课教师可针对其讲述内容提出问题和质疑,由组内全体同学进行回答。(3)教师归纳并总结。教师召集全部学生聚集在一起,让每组学号为第一的名学生上台以PPT形式报告结果,说明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及相应的解决方案,阐述他们自己是如何解决问题,当然同组的其他组员可以补充或纠正。通过从学生的对解决问题的反馈,教师可知道学生缺乏那一的能力和不足并指出,从而进而学生的认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PBL教学在实验课中的应用
1.启发式教学。在实验中应重点、难点适当,有的放矢,围绕重点讲深讲透;在课堂上运用启发式教学,创造性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主动思考,以问题为导向引出其他比较复杂的理论。比如癌症,目前在我国已经发展非常严重,目前抗癌药物有哪些?我国目前研究抗癌药物到什么程度?让同学们思考。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紫杉醇,用于抗癌及培育其种苗置于生活中改善生活质量。另外,在实验上安排一些讨论环节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以及达到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我们作为老师可以率先提出引起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继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并学会思考,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等,这样才能达到教与学双赢的目的。
2.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这体现在理论与实践并重。为此,我们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一是努力上好理论课,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在理论指导下特别注重指导实践[3]。天然药物化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已经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但传统教学,实验的内容已经成熟、步骤也明确,难以达到探索性的目的。要在目前现有的实验条件下最大优化实验课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如果在实验课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呢?我们从实验课的课前预习中开始设计,基于想要学习、了解的问题,要求学生课前查阅跟本次实验相关的文献资料,撰写预习报告,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让教师审查是否可行性。案例:芦丁的提取方法(碱溶酸沉法)称取槐米(压碎)(药店购置)粗粉20g,放入500ml烧杯中、加0.4%硼砂水溶液200ml(如为鲜品,应立即投入煮沸的硼砂水溶液中),加热微沸后、加石灰乳(上清液)调pH 8~9,一边加一边搅拌(注意:不要加进固体,否则溶液过碱,使溶液变为棕红色,影响芦丁的得率和品质),加热微沸30min,以随时加石灰乳(上清液)约200ml以补充失去的水分并保持溶液pH 8~9,静置、倾出上清液,用双层纱布(中间铺一薄层棉花)过滤,药渣(第二次提取)再用0.4%硼砂水溶液200ml煮沸半小时(此时不需加石灰乳),以随时加水补充失去的水分,合并两次滤液(总体积约400ml),放冷(60℃~70℃),小心滴加浓盐酸、同时快速搅拌调至溶液pH3~4,室温放置或者在冰箱中放置,沉淀,待全部沉淀物析出后,减压抽滤,用少量蒸馏水(约10ml)洗涤芦丁粗品,抽干,室温下晾干,得粗制芦丁,称重。问题:①在提取过程中加硼砂和石灰乳的目的是什么?②在提取过程中调pH不能过低和过高(pH不超过9),为什么?对产品有何影响?③黄酮类化合物还有哪些提取方法?芦丁还可用什么方法提取?
3.开展课外科研。有部分学生对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程感兴趣,希望利用课余时间多参与科研实验,我们可做针对这部分学生做安排,满足这部分学生的要求。一是安排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课题中,把自己的课题中拿出一部分让学生来自己去图书馆查文献资料来设计,比如通过本人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壮药金花茶护肝作用及机制研究”中的一小片段让学生来完成,这个实验是通过观察金花茶多糖的理化性质,有初步的认识。这个实验不仅帮助学生们巩固课堂知识,在实验中观察到课本上描述的理化性质,而且使他们对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感兴趣,激发了部分学生继续深造(考研究生等)的积极性。另外,鼓励学生参加科技论文创新大赛,培养他们养成从课题筛选,查阅文献,总结分析,优化设计,撰写论文及综述等一系列流程的思维方式。教师通过批阅学生们的论文与综述,可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方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学生们通过独立完成撰写论文,可以使其理论知识和对学科科研的热情稳步提升。
三、PBL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2010级药学本科实施PBL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存在课程设计不合理或有部分可能超越实施PBL教学学生的能力,从而使得在天然药物化课堂中讨论问题的学生积极性不够,PBL教学耗时较多等。我在他们中做了详细的调查,并发给他们调查问卷,对PBL教学学生的问卷结果表明:学生在广泛认同PBL教学方式的同时,有120个学生有103人认为PBL教学占他们的学习时间太多,占85.71%;认为增加了自己的学习负担人数为82人,占总数58.57%;认为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为87人,占总人数的62.14%。一些自律性较差、基础较差和根本想在我校混文凭的学生更是难以适应PBL的教学方式。引起这些不利的因素,我认为是:①主要是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较高。②桂林医学院为非211、985高校,属于地方性的一所医学院校,加上在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体制下,学生高中毕业经高考直接升入医学院校,在高中阶段大都采用传统教学法,大学里突然变为PBL,强调其自学、自制能力,学生们往往难以适应[4]。③班级人数太多,2010级药学本科人数140人。
实践证实,PBL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精髓,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迅速促进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我校其他学科开展PBL教学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隋丽丽,葛欣,巴林,等.PBL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69.
篇5
主办单位:沈阳药科大学;中国药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辽宁省沈阳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5-0108
国内刊号:21-1313/R
邮发代号:8-10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0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篇6
在高职高专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今天,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方式,构筑新的教学模式,即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在高职高专《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实践中,我们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原则,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开设了自主实验项目,目的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宽渠道、多方面来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仅对《天然药物化学》开展的自主实验与传统实验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自主实验的优势所在。
1 实验目的不同
传统的实验目的是掌握碱-酸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和操作;掌握双相酸水解-有机溶剂提取法的原理和操作;学习掌握多层缓冲纸层析的基本操作技术;掌握pH梯度萃取法的原理及操作技术;掌握用渗漉法和离子交换树脂法提取纯化生物碱的原理和操作。
自主实验的目的是开阔视野,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实验项目及中药研究进展;掌握有关中药方面的工具书、期刊杂志的查阅及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理论课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本技能和技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书写科研论文和综述论文的能力;了解中药化学成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从以上实验目的比较可以看出:传统实验重在对某项技能和方法的训练和培养,而自主实验重在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这正是过去高职高专教育的薄弱环节,也是高职高专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学生实验前的准备不同
传统实验:学习比较主动的学生按照现成的实验讲义进行预习,了解将进行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及预计实验结果,学习不主动的学生不进行预习也可以“照方抓药”,成功地完成实验操作,这种实验带有明显的被动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可能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自主实验: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对实验药材进行查新,针对某种成分选择设计提取分离和鉴定工艺,提出实验用品,配置实验药品。
传统实验学生只是对老师安排好的实验内容,按照实验讲义,进行充分的预习,以保证某个单项实验完成的质量。而自主实验老师没有给学生准备实验讲义和实验内容,只给每个小组三味中药,在学生查新的基础上,老师确定实验药材和提取成分。其余的准备工作,靠实验小组的同学共同研究完成。在自主实验的准备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科学态度和自主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现有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学会利用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研究的工具书和杂志期刊辅助分析,了解了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研究的基本思路、过程和方法。
3 老师讲授的重点不同
传统实验:老师要详细讲授该实验的实验步骤、实验中涉及的基本操作和技能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自主实验:老师实验前只是宏观地将实验中的一些原则问题介绍给学生。如:实验药品的用量问题、实验仪器的选择使用原则等。
自主实验既涵盖了传统实验基本技能技术的训练,又促使学生对基本技能技术的灵活运用,是传统实验无法比拟的。
4 实验过程不同
传统实验过程:学生按照实验讲义在经过预习或不预习的情况下,经过课前老师的详细讲解,学生“照方抓药”进行实验操作,因此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所有学生同时进行同一项实验内容,使组与组之间可以互相“抄袭”,最后一般都能得到比较圆满的结果。
自主实验过程:学生按照自己设计选择的实验工艺,用自己选择的仪器、配置的药品进行实验,而且,全班每个实验小组做的实验项目都不同,组与组之间无法“抄袭”,只能组内同学互相研究完成。实验药品的用量和实验方法需要在实验中进行摸索,不断总结经验,所以,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知性。在这一环节中,传统实验只是通过实验,达到训练一些基本技能和技术的目的。而自主实验一方面学生用自己设计选择的工艺进行实验,会大大激发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的能力;同时,由于每个实验小组的实验内容不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当然,自主实验往往不如传统实验那么经典,实验结果可能不够理想,这恰恰留给学生一个很大的思考空间,达到了做实验不仅要动手,还要动脑的目的。
5 实验报告的书写形式不同
传统实验报告我们要求学生按照“温哥华格式”书写,内容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讨论。
篇7
1.1 长庚大学天然药物研究所
该所主要培养硕士研究生,于2005年3月经台湾“教育部”审查通过。该所硕士研究生毕业时,若入学前具有药学学士学位者则授予药学硕士学位,其余则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1.1.1 办学理念
该所的中药教学理念是:培育有能力“以西药方法论进行中药研究的药学科技人才”,建立能结合中药方剂研究与临床疗效评估的研究团队,使中草药科技早日升级。为此,在课程设制中强化中医药基础理论学习,在研究上建立临床与基础整合的研究发展模式。为了配合台湾省发展中医药的重点计划,结合先进的农业及制药科技,该所以中医的经验法则来确定其研究目标:中医药信息系统化、中草药种源标准化、药用植物育种及组织培养、药材有效成分最佳化、中草药最佳化。
1.1.2 师资队伍
该所现有专兼职教师11人,其中包括教授5人(专职2人、兼职3人),副教授3人(专职1人、兼职2人),助理教授3人(专职2人、兼职1人)。涉及研究领域包括:药理学、生化/分子生物;肿瘤药物化学、药物输送系统设计;药剂学、药物动力学;药理;药用植物学、本草学等方面。
1.1.3 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有理学组和药学组的区分,其公共必修课设有:生物药学特论、天然药物学特论。公共主要选修课设有:分离技术、中医药基础理论、有机光谱学、科学研究方法、醣类分子免疫学等。理学组设“六选三”科目,即从仪器分析、药效学特论、基础药学研究方法、药物设计及实务(必选)、药物分析方法、药效筛选等6门课程中选择3门课程。药学组设“八选四”科目,即从药用植物学、药效筛选、讯号传递、中药药理学、药物设计及实务(必选)、药效学特论、中药信息研究(一)、中药信息研究(二)等8门课程中选择4门课程。
1.2 中国医药大学
1.2.1 中国药学研究所
该所创立于1974年5月1日,创立时主要培养硕士研究生。于1992年11月18日成立“中国药学研究所博士班”。
1.2.1.1 办学理念
该所的办学理念是:以固有中国传统药学为经,从历代的丰富文献资料中整理、探讨、研究药学。以现代药学为纬,即以现代的科学方法、现代的药学理论,从各个药材的原植物调查、采集、鉴定,确定真品来源,进而从化学、药理学分析,探讨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探讨其效价,改良剂型,扩展其应用范围,开创新有效方剂。
1.2.1.2 主要课程设置
药学硕士研究生至少应修35学分(硕士论文6学分另计)才能毕业。硕士班必修的课程设有:本草学专论、药用植物学专论、药用动物学专论、药理学专论、生物统计学、生药学专论、植物化学专论、药局学专论、专题讨论、中药学专题讨论、生物科技专论、中草药产业技术。药学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20学分(博士论文12学分另计)才能毕业。博士班必修的课程设有:本草学特论、药用植物学特论、药用动物学特论、中国药学特论、中国药学研究方法特论、生药学特论、植物化学特论、药理学特论、药局学特论、中药学专题讨论、生物科技特论。
1.2.1.3 师资队伍
中国药学研究所现有专兼职教师19人,其中包括教授9人(专职6人、兼职3人),副教授4人(专职3人、兼职1人),助理教授6人(专职4人、兼职2人)。涉及研究领域包括:生药学、植物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质量管理、中药方剂学、中药炮制、中西药物相互作用、植物生理学、酵素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1.2.2 中药资源学系
该系于2002年成立,并于同年开始招生,主要培育中药专业的本科人才。
1.2.2.1 办学理念
该系以融贯中药系统、建立最新中药学术体系、培养中药专业人才为宗旨,培育中草药资源研发人才、中草药生物技术研发人才、中草药资源管理与行销人才等有特色的中药人才。
1.2.2.2 专业课程设置
该系的专业课设置为:生理学实验、本草学、生物技术概论、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实验、分析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及免疫学、药理学、仪器分析、中药药理学、生药学、药用物理化学、生物统计学、药用动物学、植物组织培养、中药炮制学、天然物化学、中药质量管理学、中药质量管理学实验、中药方剂学、中药药剂学、中成药商品学、中草药产品开发研究、中药调剂学、中药栽培学等。
1.3 大仁科技大学药学系暨制药科技研究所
1.3.1 办学理念
该系以配合医药及发展生物科技的政策,参酌国际药物发展趋向,旨在培育制药科技人才,为台湾制药工业培养各种制药事务,包括生技药物的研发制造等适用人才为目标。
1.3.2 专业课程设置
该系核心课程涵盖制药技术与药剂学、生物技术、生药学及药物化学等4个专业。学生除共同课“生物技术”外,分别依主修专业设专业课程,其中中草药技术专业课程必修课设有:天然物化学特论、高等有机化学、光谱学、中药药理学特论、科学论文写作;选修课设有:仪器分析、分离技术、中药鉴定学特论、中药炮制学特论、毒理学特论、组织培养学特论、生技药品工业制造技术、药用植物学特论、中药方剂学特论。
1.3.3 师资队伍
大仁科技大学药学系暨制药科技研究所现有专兼职教师30人,包括6位教授,18位副教授,6位助理教授,其中有25位具博士学位。
1.4 台北医学大学生物资源技术学系
该系为2年制在职进修专班,于1999年起招生。
1.4.1 办学理念
将“传统中国医药融合现代制造技术,使中药科学得以传承发扬”作为该系办学理念。
1.4.2 师资队伍
该系现有教师10人,包括教授4人,副教授4人,助理教授2人。
1.4.3 专业课程设置
必修60学分,公共选修10学分,专业选修18学分,毕业共计需88学分。必修课设有:生物科技讲座、传统医药概论、普通化学、本草学、药用植物学、生物化学、生物药品学、天然物化妆品学、仪器分析、物种鉴别、分子生物学、生物制剂学、药膳食疗学、药用植物栽培学、生理学、生物技术、有机化学、炮制学、方剂学、基因工程概论、天然物分析。选修课设有:生物技术信息、生物技术专利法规、酵素学、蛋白化学、海洋生物资源、微生物免疫学、企业管理、组织培养技术、药物食品法规、生物活性分析、细胞生物学、酦酵学、标准研究室规划、优良制造规范、医药法律与实务、醣生物学。
2 台湾中药教育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据上述,台湾中药高等教育已涉及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中药人才的培养。但台湾在中草药相关教学方面,普遍缺乏深入的中药教学。如长庚大学天然药物研究所明确指出其中药教学理念就是培育有能力“以西药方法论进行中药研究的药学科技人才”。可见其自身的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2.1 向“西化”趋势发展
篇8
1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药学特色
1.1与药学实践相结合
物理化学理论抽象、概念多、公式多,初学者不易掌握。如果在授课时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应用概念、公式去解题。学生往往会感到课程既难学又似乎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结合药学方面的实际问题进行讲授.把抽象的物理化学原理与药学实践相结合.注意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一,物理化学可为药物新剂型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混悬液、乳状液、胶体等剂型的药物配制都需要应用表面化学和胶体的知识点。例如。固体分散体是提高药物吸收效果和生物利用度的有效方法,利用物化中的低共熔相图原理,使药物与载体以低共熔比例共存时,制成的药物具有均匀的微细分散结构。可大大改善其溶出速度。如灰黄霉素一酒石酸低共熔混合物的溶出速度比纯灰黄霉素的大2.7倍:48%尿素与52%磺胺噻唑制成的低共熔混合物的溶出速度是纯磺胺噻唑的12倍田。微乳作为新的给药系统之一,近年来被用于多种药物制剂的开发.其突出优点有增溶,促进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过敏反应等。如抗肿瘤药喜树碱在微乳中的溶解度提高23倍。在介绍胶体分散体系时,通过给学生引入“微乳”的实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化学中枯燥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为药物研究和病变检验提供实验方法。人的体液均为胶体,利用胶体粒子带电的特点,通过电泳方法可分离体液,判断某器官是否病变等。例如在电场作用下.可将唾液中的消化酶分离出来,这对单独研究酶的活性提供了方便。又如当人体的脂质代谢遭到破坏时,血液中红细胞的电泳率就会低于正常值.通过电泳的测定就可判定人体的肝功能是否正常网。这些实际应用均与胶体知识相关。
第三,为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化学药物中合成路线选择、工艺条件确定,反应速率及机制的分析,这些都需要化学热力学及化学动力学基础,而产品的分离和纯化又需要相平衡的理论知识;相平衡中结晶、蒸馏和精馏、萃取等方法为天然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基础等。
第四,为专业课程学习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实际上物理化学各章节的内容.都与药学专业主要专业课如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和药剂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药理学中有关药物的稳定性及体内代谢等直接与化学动力学规律相关;药剂学中溶胶的性质需要电化学知识;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首先要确定模型是一室、二室还是三室,应用的则是化学动力学中一级反应和零级反应的知识等。
1.2与教师科研相结合
高校中的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将教师成熟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编写为教材,保证实验内容新颖,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学生把掌握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实际中,把枯燥、抽象的知识变成了生动易懂的实验,激发了学生的求学欲望,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有关抗氧化剂的构效关系研究与设计方面的科研工作。将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等理论内容与科研实际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外,通过布置课程小论文,以物理化学原理知识在药学方面的应用为题.让学生主动搜寻资料,阅读参考书,促使他们在论文撰写中更进一步地理解理论知识和相关方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基本的科研素养。
1.3与学科发展前沿相结合
物理化学作为基础理论化学。往往给人一种远离科技前沿的错觉。实际上,物理化学原理是许多高新技术的基础。且在高新技术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因此。教师要密切关注物理化学领域的最新发展,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学校的科研特色,介绍基础知识在相关领域的应用趋势,引导学生思考,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反观基础、改造基础、重建基础。如在学习拉乌尔定律时,将拉乌尔定律与渗透、反渗透方法结合,讲解其在宇航员制造太空水过程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明;又如在学习表面现象这一章时,结合举例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埃特尔有关一氧化碳在金属铂表面的氧化过程的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从而了解表面化学的研究领域对制药、化工产业影响巨大,物质接触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对工业生产运作至关重要。加深学生对表面化学在物理化学学习中的相关内容的理解。通过这些前沿概念性的介绍,使学生在开阔眼界的同时启发了创新性思维。通过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前沿科学知识。不仅使物理化学教育富有生命力、感染力与时代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使他们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教师在介绍前沿科技时表现出的热爱化学、崇尚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也会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1.4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比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气泡,液滴,肥皂泡为什么都是球形的?在江河人海处为什么能够形成三角洲等,通过与这些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物理化学的学习中得到解答。
2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的途径与手段
2.1加强药学知识学习,提高教师药学知识水平
要实现物化理论知识与药学专业的融合,教师的业务水平至关重要。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药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理解物化课程在药学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将物理化学与药学融为一体。目前从事物理化学教学的教师大多毕业于化学专业,缺少必要的药学知识背景,而药学专业的物理化学教学是要能更好地服务于药学专业课的学习和药学科学研究。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备课外,还需要对药学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药学知识学习,提高自己的药学知识水平。有的学校要求化学基础课教师必须听完一轮药学专业的相关课程,甚至参与某些专业课程的教学,这的确是非常有效的举措。物化教师一旦了解和掌握了药学专业知识,对于自身知识结构的优化,实现物理化学与药学专业的融合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药学知识水平外,加强与药学专业课教师的联系和合作也是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的重要途径。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与药剂学等专业课程教师交流。开展集体备课,了解物化基础知识和理论在药剂学中的应用,从而明确了教学中的重点,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突出了物理化学的基础课地位和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设立专题讲座
结合药学特点,开设与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生物电化学、药剂学等药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系列知识讲座,也是加强物理化学与药学融合的一个重要途径。
2.3开设综合性、开放性实验
理论知识与药学专业的融合也体现在融合药学特色的物理化学实验的设计上。通过改进实验内容,开设综合性、开放性实验,体现面向药学专业的特色。例如,根据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实验,可增加研究药物有效期的实验;将凝固点降低法测萘的分子量改为测葡萄糖的分子量,同时利用该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测定中药注射液的渗透压等。
在学习化学动力学章节时,教师结合药学专业特色,参考药物稳定性和代谢动力学知识,给出学生明确的提纲,让学生查阅文献,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开设开放性实验。让学生在开放性实验的设计、完成过程中,将物理化学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药学研究中,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思维。
篇9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0513-4870
国内刊号:11-2163/R
邮发代号:2-23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3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篇10
在靶点的抗病毒药物的合理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方面,主要基于病毒(HIV、HBV、HMV和FluV)生命周期的分子生物学过程,针对病毒复制过程的关键酶或蛋白等靶点结构,通过计算机辅助,合理设计药物、合成及抗病毒活性的研究。目前主要开展HIV-i逆转录酶的非核苷类抑制剂、核苷类及其大分子缀合物的前药研究,HIV-1侵入过程病毒gpl20吸附抑制剂和辅助受体CCR5拮抗剂研究,HIV-1转录过程Tat-TAR相互作用、Rev-REE相互作用抑制剂的研究;同时开展HBV侵入和包装过程的非核苷类抗乙肝病毒抑制剂研究,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DNA聚合酶为靶点的抑制剂研究。
在活性天然产物的结构修饰与心脑血管药理活性的研究方面,主要开展活性天然产物的全合成、结构修饰和抗缺血、抗血栓、抗血脂、抗氧化损伤等心脑血管活性研究。目前主要开展中药川芎活性成分川芎嗪、川芎咔啉碱衍生物的结构修饰研究。
刘教授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和积累,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几年在Bioorg Med Chem Lett、Bioorg MedChem,Chem Med Chem,Curr Med Chem,Curr Pharm Des、Mini Rev Med Chem、Arch Pharm,Arch Pharm Res、CurtHIV Res,Chem Biodiver、Antiviral Res,Heteroeycles、Molecules、Chem Biol Drug Des,Drugs Future,Chin Chem Lett,中国化学、有机化学、药学学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中国医药工业杂志等发表文章15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60余篇;主编《抗艾滋病药物研究》专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6年12月)、主编《实验室有机化合物制备与分离技术》专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1年2月)、主编《无机化学》《无机化学教程》教材;参编《分子核医学》《现代生物医学示踪技术》等专著6部。曾获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2005、2010);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0项,其中授权14项:曾获2001山东省青年科技奖、2004山东省优秀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2004年济南市青年科技明星奖、2002年山东大学优秀青年知识分子、2007年山东大学十大优秀教师、2009年度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09山东大学十大新闻人物提名奖、2010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他的研究成果曾经被国内外学术会议邀请作报告10余次;开发了头孢地嗪、泰诺福韦酯等多个仿制药物,为企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他研制的抗艾滋病新药“AZT-PEG缀合物”、抗流感新物SD-11,抗血管性痴呆、抗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川芎嗪衍生物DLJ14和B2”等多个候选药物与多家企业分别签订了联合开发协议,目前均处于临床前的研究中。
篇11
实验室自立项建设以来,共发表了SCI收录论文20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18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13项,获发明专利证书3项;通过省级或州级鉴定项目15项,其中转让项目1项(金额330万元);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2项,吉林省优秀论文奖1项。
创业初告捷,实验室带头人吴学教授并未沉浸在满足之中,面对成绩他显得坦然而自信,没有谈及个人丝毫,而是向我们介绍了实验室的成立与发展之路。
成立之因
长白山开发历史较短,人为破坏程度较低,具有生长天然中药材的良好生态环境,中药材质量优良,驰名中外。同时,长白山地区朝药资源极其丰富,而且绝大多数尚未进行研究开发,其中不少为朝药特有植物。
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应该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为了创造出可供人类物质生活消费的产品,为人类造福。而要搞好开发利用,首先应该摸清“家底”,搞好资源的调查研究和保护工作,保护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和永续利用。保护并非意味着要保持生态的原始状态不动,而是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对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尽可能不造成或少造成破坏,尽量恢复对生物有利的环境,促进其繁衍,形成生物资源的良性循环,以利于资源的永续利用。
合理地开发利用长白山天然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重视野生药材资源的驯化栽培和保护,可有效避免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枯竭,促进天然药用植物的资源安全和可持续生产及发展。同时,随着中药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对药材资源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野生药材资源面临的压力会日益沉重,保护天然植物环境是保证天然植物及其产品质量,使天然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的前提。
就是在这样的时势所需之下,2005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延边大学有机功能分子与材料实验室立项建设“长白山生物功能因子”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4月“长白山生物功能因子”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通过了教育部的验收,并同时提出更名申请。实验室于2009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长白山生物资源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现有教授20人,副教授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3人,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省首席教授1人、省高级专家1人、省突贡专家3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
五年计划
实验室在化学、药学和生物学相互交叉融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5年的工作目标,依托于有机化学、药物化学两个省重点学科,立足于当前有机分析化学中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样品前处理技术和毛细管液相色谱技术的研发,注重原始创新,并以此为支撑有效开展长白山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本期目标的完成将标志着长白山天然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由分散进入到系统,由短期行为进入到长期规划阶段,预计将从两大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一是有力有效地推动延边大学相关学科的建设,促进学校发展目标实现;二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有机分析化学方向
长白山植物保护层面上首先解决植物生长环境的评价、植物质量评价、农药残留等问题,这些研究工作涉及的分析和测试工作量大、繁重而费时、费溶剂。为此,亟待开发提取、浓缩、分离和分析为一体的在线、快速原创分析技术,为创造生物最佳生长环境,进行生物质量实时跟踪评价,以利于天然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
李东浩教授主持的有机分析化学,着眼于当前有机分析化学中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样品前处理技术和毛细管液相色谱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注重原始创新,开展具有重要应用背景的应用基础研究,研究成果将在长白山植物质量控制和保护方面起着龙头作用,并在与长白山植物资源相关的基础研究及知识产权和市场产权领域中起技术支撑作用。
应用有机化学方向
由尹炳柱教授负责,广泛深入地开展功能有机分子(包括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材料化学和环境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功能或性能的有机分子)研究,包括功能分子的合成、天然产物的化学修饰,开发新的药物先导化合物等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该方向由四个课题组构成:
药物先导化合物的修饰课题组,对从长白山天然植物中分离筛选出的具有抗肝纤维化、抗癌、抗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等先导化合物的化学修饰,合成系列化合物,从其系列化合物中寻找作用强,选择性高、毒性低的化合物;
基于羧基肽酶-A抑制剂合成和抑制机理的研究课题组,从长白山天然植物中筛选对羧基肽酶-A有抑制作用的先导化合物,经化学修饰合成高性能的羧基肽酶-A抑制剂,研究抑制活性、作用机理以及复合物的超分子结构;
光电信息功能分子的设计与合成,合成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研究其发光性能,探讨发光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以及在分析化学指示剂方面的应用,传感器的制作与应用等,为长白山天然产物中先导化合物的分离、鉴定确立理论基础;
超分子组装体与大生物分子的作用及其机理超分子化学,如合成具有各种几何形状的Coil-Rod型大分子和π-
共轭扩张的四硫富瓦烯以及带有四硫富瓦烯结构单元的四氮杂卟咻衍生物,研究它们的结构和电、光、磁活性,分子自组装以及其LB膜和自组装体系的超分子结构以及在化学诊断、光化学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长白山药用植物及朝药研究方向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药学专家南极星牵头,选择长白山天然资源及朝鲜族传统药物,建立朝鲜族民族药材有效部位及化学成分样品库,并利用活性筛选技术对样品库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筛选,发现先导化合物和候选化合物,并进行先导化合物的优化及构效关系研究,同时利用药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揭示其作用机理,并开展以朝药为主的长白山药用植物资源驯化与保护研究。
在近几年的研究基础上,针对肿瘤、肝损伤、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脂)等4种疑难疾病,选择朝鲜族传统药物及特色天然药物,建立朝鲜族民族药材有效部位及化学成分样品库利用活性筛选技术对样品库中的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进行筛选,发现先导化合物和候选药物,同时利用药理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揭示作用机理。长白山珍稀植物及生物技术研究方向
由尹成日教授负责,针对长白山名贵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需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探索有效保护长白山重要生物资源的新方法,创建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的新工艺,研发高附加值。高效益的新产品。采用生物反应器进行人参不定根大规模培养,实现人参的工厂化生产,可大量生产野山参,西洋参、高丽参等高附加值产品,既保护林地又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利用微生物转化法,使人参等药材中含量较高的活性成分转化为新的高效活性先导化合物,大大增强药材的生物活性利用微生物深层发酵法,实现长白山珍稀药用菌(桑黄等)的工厂化生产,开发一系列药用菌产品利用长白山有毒植物,开发有效地防止人参锈腐病的植物源生物农药。
发展目标
伟大的跨越离不开科学的目标和精密的计划,任何计划的成功都必有事先的预期和努力。实验室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达到以下目标:
1、将提升延边大学长白山学科群的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为争取获得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争取分析化学和生药学二级学科博士点,进入省级重点学科行列。
2、将造就一支由中青年博士组成的高素质学术队伍,培养引进1~2名国际,国内知名的学术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并使3~5人进入国家及省部级人才计划,建成一支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和勤奋敬业的队伍。
3、将进一步提升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创新能力。到2011年本项目覆盖学科博士研究生年在校人数达到40名左右,硕士生200名左右。质量上,硕士研究生科研和论文水平接近重点院校相关学科硕士生水平,博士生研究和论文水平要达到国内同类学科的中上等水平。
4、将进一步提升学科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获得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项以上,发表SCI,El收录论文160篇以上,努力实现本学科高水平、影响力论文的突破;申请专利10项以上,获发明专利授权5项以上,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6项,提供以多种技术为集成的植物样品提取、浓缩、分离和分析为一体的毛细管液相色谱试验样机,建立长白山植物综合数据库;挖掘和整理朝药,验证朝医药有效方、药,完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朝药方(肝、前列腺),争取1~2个临床批号,提供4~6个生物活性强的候选化合物供临床前研究开发人参稀有皂苷等天然活性物质的生物转化技术1~2项和珍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2~3项,开发防治人参根腐病的植物源农药,防治率达到50%以上。
5、将进一步提升学科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努力争取2~4项成果进入产业化应用,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现代管理
达到目标,不仅要有鲜明的计划和严谨的实施,对于一个团队来说,还需要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先进的运行机制。长白山生物资源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样一个拥有多名世界各国归国人才的团体,独辟蹊径,开创了自己独有的管理模式:组建统一的公共技术平台,配备专人负责设备管理、维护和培训等工作,形成学术带头人――青年学术骨干――技术与辅助人员的合理配置与梯队建设。
在运行机制上,实施责任教授负责制度,遵照国家政策和有关规定,组织建设本研究方向的师资和科研力量,有权支配该方向获得的各级科研课题的经费。
篇12
1.1 软硬件条件不足 我院2003年创办药学专业,2007年成立药学系,下设化学教研室、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教研室、药理学教研室、药剂中药教研室、化学实验中心和药学实验中心。其中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7人,承担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仪器分析和光谱解析5门药学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任务。每位教师往往需要担任2~3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任务繁重,师资十分缺乏。而药学实验中心现仅有专业技术员1人,实验室2间,却承担着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和药剂学共6门药学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每学期要进行3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技术员任务十分繁重,实验场地和技术员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制约着药学专业的发展。将一些具有相关性和延续性的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合并,是解决当前我院药学专业师资、场地和设备不足的一个有效方法。
1.2 教学内容孤立 目前我院开设的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实验均为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内容单一,孤立,缺乏连续性、探索性和创新性,不能很好地反映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每次实验课,教师都会对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地操作就能顺利完成实验,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很少有学生能独立分析原因,而总习惯依赖于教师。虽然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实验在我院为同一学期开课,但由于药物化学实验合成药物后,没有对合成所得产品进行质量评价;而药物分析实验又只对现成的药品进行质量检验(见表1)。因此,学生往往会形成药物化学就是合成,药物分析就是质量检验这样一种孤立的思维定势,不能很好地将两门课程联系起来,形成“良好的药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与合理的药物设计、优良的合成工艺、规范的生产息息相关”这样一种综合的思维方式。因此,现行的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方式和潜力的开发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
2 改革方法
2.1 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实验合并教学 将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实验进行合并教学,可节省教学资源,提高效率。从表1可以看出,现行的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重复、相关或延续。如“药物化学实验基本知识与技能”和“药物分析的基本知识与技术”实验,主要是讲解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实验要求,介绍常用的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玻璃仪器、仪器的认知和清洗、基本操作训练等,内容上存在一定的重复。又如药物化学实验中的“磺胺醋酰钠的制备”和“磺胺类药物的性质实验”与药物分析实验中的“复方新诺明片含量测定”有一定的相关和延续,可以将这三次实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让学生按照药物化学合成的工艺流程,合成出磺胺醋酰钠,然后运用药物分析的知识和实验技术,对合成所得的磺胺醋酰钠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判断产品的质量。通过这一系列环节,使学生认识到药物的生产过程与药物的质量检查密切相关,加深其对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知识的理解,增强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此外,如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和水溶性维生素实验都可以进行合并教学。而对于一些不能合并的实验内容,可按原教学方式进行。这样也使学生体会到,学科之间既有相互联系,又有各自的特点。改革后的教学内容见表2。
表1 现行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内容(略)
表2 改革后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内容(略)
2.2 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药学教育的核心[2]。从事药学工作和新药研究开发工作需要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需要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于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这两门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单纯地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合并教学,还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创新意识。只有在合并教学和进行“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同时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才能培养出适应当今药学发展形势的专业人才。
笔者认为,改革后的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内容,可在进行“验证性实验”的同时,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具体做法是:在第一次实验课时,除了介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外,同时提出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要求。教师拟定综合设计性实验的题目和方向,一般以4~6个题目为宜,内容涵盖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相关知识和操作技术。学生可自由选题,每人选一个。选题后,学生利用空余时间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每位同学根据所查资料设计出实验方案。选题相同的同学按每4人一组,先对各自的设计方案进行组内讨论,统一方案。在完成10次验证性实验后,利用一次课时间由各组汇报本组的实验设计方案,包括所需的药品、仪器、试剂、操作要点、实验注意事项和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分析等。其他同学对该组的设计方案提出问题和意见,由该组同学进行解答。实验设计方案经教师修改后,确定正式实验方案。然后再用一次课的时间进行正式实验。最后一次课学生对设计性实验的结果和体会进行汇报,写出实验总结和论文。
3 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
3.1 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药物化学实验和药物分析实验是两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单独进行实验教学固然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该门课程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但是大部分学生就像“猴子偷玉米”一样,学完一门课程后,很快就将相关知识和技能遗忘,对各种知识的理解与操作技能在药学领域中应用的认识很孤立、片面,甚至茫然,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能形成一体化。例如,在药物分析实验中,对药物进行鉴别实验时,往往很少有学生能将其与药物化学实验课中的药物性质实验相联系,对曾经做过的性质实验已基本完全遗忘。
将药物化学实验和药物分析实验进行合并教学,使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有力地克服分开教学的弊端。既能使学生理解到知识的相关性和延续性,又能体会到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相关知识有所区别。同时,对于加强学生对药学专业知识的理解与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综合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也有重要意义。
3.2 有利于节省教学资源,提高效率 将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独立设置是我国药学教育中长期实行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在我国药学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培养和形成了一大批从事药学化学和药物分析的专门教学科研队伍[3]。在我院,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实验课学时分别为24和30。虽然这两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特点有所不同,但有一定的相关性和延续性,而且实验课都在同一学期开课,实验室共用,授课教师基本相同,部分教师同时承担这两门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任务,能很好地理解这两门课程的精髓。将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合并,在教学内容上经过优化组合,在课程安排、授课教师及实验室使用方面都切实可行。两者合二为一,不仅可以避免试剂的重复购置,降低教师的劳动强度,避免教学脱节现象,还能使学生更好地将两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同时也有利于节省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3.3 有利于提高学生科研能力 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法、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实验方案汇报、全班讨论、实验操作以及实验后总结等一系列环节,可增强学生的胆识、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通过对实验方法的探索、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论文的写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同时使其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形成良好的科研素质。为今后更好地从事药学研究工作和新药研究开发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将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实验进行合并教学,从各方面考虑是合理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但在具体实施时,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合并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综合素质较高的本科生可以开展;而对于综合素质较差或基础较差的专科生,分开教学更为适合。此教学改革方案对于改变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其教学效果需进一步实践检验。
参考文献
篇13
近些年来,国内外对“天然药”“植物药”“绿色药物”的青睐和关注度大幅提高,促使中药相关学科国际学术交流日益增多。同时,政府和各界极度重视中药,主张大力发展我国传统优势中药产业,使之现代化国际化,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大市场,从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如此的社会大背景就要求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懂得中药相关知识,更要有扎实的专业英语水平。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素质型、全面复合型的中药专门技术人才,针对我校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设置了40课时《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安排在全部专业课程学习结束后的第7学期进行。
《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时间和课时安排较为合理,但教学效果如何呢?参看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各高等院校药学(包括中药、西药)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1]。笔者亦对我校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07级、08级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译水平有进步,但总体来说,其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教学效果的理想与否,与多方面因素息息相关,如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对《专业英语》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态度,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等。下面就以上因素分别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期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实现培养高专业英语水平、适应国际化生产交流合作的人才目的。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专业英语教材发展较慢,内容通常包括基础公共药学英语、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植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生药学、药事管理、制药工程等板块,内容涵盖面甚广,但未能照顾到药学类各个专业的差异[2],显得像大杂烩,重点不突出。另外,由于科技发展速度迅猛,专业英语教材更新慢,因此内容也显得较为陈旧。此外,《专业英语》教学内容普遍较为单一,将教学重点放在阅读上,而忽视了听、说与写的训练,致使专业英语的交流和写作能力较差。
专业英语的教学对象是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的大学生,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不同的是,它在加强语法教学、词汇扩充的同时,更强调专业词汇的学习与运用,通过专业英语教学,来提高学生阅读外文文献和专业外文写作的能力。此教学目标决定其教学内容应具备专业性与实用性,不仅要与专业联系紧密,语言表达地道,还能实现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
针对课程教学目的和所出现的问题,在教材的选择上,由于没有特别适合特定专业的教材可供选择,应着重考虑挑选符合层次培养要求的、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近的已出版物。在教学实践中,应结合中药资源与开发的专业特点,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学时,挑选教材中与专业紧密相关的重点章节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如与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等相关的内容。此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适量补充最新的国外专业科技文献。注重专业性的同时,还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新颖生动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阅读内容的课堂教学外,还应加大听、说与写的训练。
二、教学形式与方法的改革
现行教育体制下形成的长期应试教育,使得大学生的英语基础底子薄、运用能力差,方法不得当使英语学习处于“高付出、低进步”的状态,四个学期的公共英语学习已显得枯燥乏味,主动学习英语的初衷只是迫于“大学四六、级过级考试”压力,致使大部分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低,学习愿望不强,甚至觉得是负担,认为完全不能从中获益,亦无专业英语用武之地,这种种情况与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的初衷是完全相悖的。
针对专业英语学习如此窘迫的状态,改变教学形式与方法势在必行。只有使学生感觉到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局势。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以考试相胁迫,少批评多鼓励,改变单一老调的教学方法,增加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加强师生、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与互动,能够很好地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较少教师主讲“唱独角戏”的环节,而增加“学生主讲、教师辅助”的教学形式,通过改变教学的主体和角色的变换,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还可增加课堂专题的讨论,通过观点的口头表达,来有效训练专业英语口语能力。另外,可以通过课堂快速阅读与答题,来训练学生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中药专业词汇的认识、记忆和掌握是件看似容易实则难的任务,可在专业文章的阅读训练中加强专业词汇的认识,在专业外文写作中加强专业词汇的运用与记忆,从而避免极其枯燥无趣、效果差的传统单词记忆法。本科毕业论文通常要求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摘要,从近些年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摘要的撰写情况来看,情况实在不容乐观,中文式英语摘要比比皆见,摘要的格式性错误更不在话下,因此,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专业外文写作训练中,要着重加强摘要的撰写。针对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教学内容先简后繁、先易后难,使基础较差的学生顺利完成过度,避免出现“抓瞎”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