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护士品管圈汇报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是「強哥有情有義,還是京東的品牌行銷?「京東主動應對禽流感之舉,給更多可能暴露在禽流感職業風險中的員工吃了顆定心丸,免除後顧之憂是明智之舉。中山大學公共傳播研究所研究員、危機管理專家林景新表示,「不管是不是作秀,對員工能有如此人性關懷的措施出台都是正能量的表現。
隨著經濟全球化加速,人們生活和工作的環境正變得日益敏感和脆弱。當禽流感等社會公共安全危機事件發生時,企業是該靜觀政府舉措被動跟進,還是該採取措施主動應對?
能力與品格的考驗
「企業作為社會公民和雇主,也有一定義務來與政府一起主動積極應對,危機管理專家王微表示,但凡提前有預警措施、提早防護的公司,後續工作有條不紊、辦公未受影響;而那些被動的企業在後期疫情更嚴重時,一些促銷、計畫工作安排等受到較大影響,有的甚至有可能引發公司品牌的危機和股價的波動,進而加大公司運營的風險。
王微認為,當突發的公共安全事件出現時,企業在正常開展業務的同時,應積極收集有關資訊,密切關注局勢發展,有時也需要制定一套應急預案計畫,保證萬一有雇員染病後,公司各項業務能正常運轉。
雖然疫情只是局部情況,大部分企業沒有具體行動,但在病例較多的上海,一些企業已經有所準備。在華核心基地設在上海的三菱東京日聯銀行(中國)已結合2003年抗SARS的經驗,整理出公司內部指南。若禽流感疫情進一步擴大,銀行將緊急把員工分為「上班組和「休息組,以「保持各種結算等金融功能正常發揮。
相對而言,有些公共安全或危機事件對部分相關行業公司的影響更大,比如三聚氰胺事件影響到牛奶行業,瘦肉精事件影響到豬肉製品生產企業,禽流感事件影響到雞肉製品的相關上下游企業。
「公司要根據不同的事態(是否威脅生命安全,與大眾的關聯度,公眾、媒體、政府、國際關注度,經濟損失等)不同的頻次、不同的規模、不同的性質(不可控的天災、可控的人禍)等評價標準,事先制定不同的危機應對預案,危機公關專家、關鍵點傳播集團董事長游昌喬說,遇到這樣的公共安全危機事件時應根據具體情況啟動不同的方案。
實際上,公共安全危機事件發生的時候,也正是考驗相關企業品格的時候。禽流感對大陸最大的飼料企業和西部最大的乳製品、肉食品企業新希望集團也是嚴峻的考驗。根據行業慣例,因為禽流感是天災,採購商可以借此壓低向養殖農戶收購的價錢,但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沒有這麼做,2005年那次禽流感期間,新希望堅持按照原來的合約全價向農戶收購健康的家禽。此一項,新希望商業損失在5000萬元人民幣左右,但也在關鍵時刻經受住了能力與品格的考驗,贏得了品牌美譽度。
雪中送炭還是趁火打劫
有的時候,即使這種公共安全危機事件對企業經營的影響是正面的,企業如果處理不好,也會在公眾心目中造成完全不同的印象。
瑞士的羅氏公司是全球第六大製藥企業,在2003年面對非典和2005年面對禽流感的不同表現,前者就被認為是急功近利趁火打劫、為了商業利益不擇手段;後者被認為是雪中送炭,以社會和公眾的利益為重,品牌的美譽度快速提升。
2003年2月8日,「廣州出現令人恐慌的流行疾病的消息在廣東以各種形式迅速蔓延,次日,羅氏製藥公司於廣州召開媒體見面會,聲稱廣東發生的流行疾病可能是禽流感,其產品「達菲治療該病療效明顯,其醫藥代表也以達菲可以治療該病而敦促各大醫院進貨。
篇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improving the awareness rate of children’s condition mastered by duty nurse. Method: First, a quality control circle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theme was set up as “improving the awareness rate of children’s condition mastered by duty nurse”. Then current situation holding, status grasping and goal setting were carried out. Result: The awareness rate raised from 61.47% to 93.33% percent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onclusion: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s more effective to improve the awareness rate of primary nurse to the children’s condition.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uality management; Awareness rate of condi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Children’s Hospital of Zhengzhou, Zhengzhou 45005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31.030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应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2]。来源于1950年Deming教授的统计方法课程,以及1954年Juran教授的质量管理课程[3]。由日本石川专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4]。2013年4-11月,本科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提高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知晓率中,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本科活动前(2012年8月-2013年3月)及活动后(2013年4-11月)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知晓率,分析品管圈活动的效果。遵循品管圈“自愿参加、上下结合”的原则[5],科室9名护理人员以小组形式自愿组织,投票选出圈长(兼辅导员)。对QCC成员进行培训,要求所有成员掌握QCC活动的原则、方法及所需资料等[6],并建立微信群,进行学习、交流。
1.2 方法
1.2.1 主题选定 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确定“圈名”:(畅通圈)和“圈徽”。每位圈员根据工作体会提出需要改进的问题,依据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上级政策的原则,确定本次活动主题为“提高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知晓率”。
1.2.2 计划拟定 品管圈活动历时8个月(2013年4-11月),每两周活动1次,会议平均0.5~1 h。4月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5月现状把握,目标设定;6月原因分析,拟定对策;7月对策实施;8、9月确定效果;10月制定标准书;11月研讨与改进,最后进行资料整理。
1.2.3 现状把握、目标设定 为了对本科责任护士掌握患儿病情的现状进行充分把握,笔者对本科2012年8月-2013年3月责任制护理进行统计,共计检查责任护士109人次,≥90分为合格,合格数为67人次,合格数/检查总数×100%=合格率。合格率为61.47%。检查责任护士109人次共计扣分922分。利用柏拉图分析数据(图1),根据80/20原理确定本次改善活动改善重点为主要辅助检查的阳性结果,主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病情变化的观察重点。依据圈员的工作年资和临床工作能力,设定圈能力为60%。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累计百分比=61.47%+61.47%×60%×80%=90.98%。
图1 责任护士掌握患儿病情扣分原因柏拉图
1.2.4 要因分析 根据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运用鱼骨图,分析为何会出现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知晓率低,最后经讨论确定责任护士更换频繁,缺乏培训和缺乏汇报病情模板为改善方向(图2)。
1.2.5 对策实施针对改善方向
1.2.5.1 责任护士相对固定,不频繁更换 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儿≤8个,有利于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的掌握。笔者在科内召开如何更好的做一名责任护士主题会议,加深责任护士对岗位职责的理解,并确保落实,提高责任护士对掌握患儿病情的重视度,让责任护士知晓患儿病情并把观察患儿病情放在首要位置。护士不可以只是被动、呆板地执行医嘱,要对患者真正地进行人性化护理[7]。护士实行“床边工作制”缩短工作半径,让护士有更多时间与患者接触,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关心患者身心,加强患者沟通[8]。耐心、仔细地观察病情,细致、全面地展开护理工作,加强病情观察,有计划、有目的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9]。
1.2.5.2 制作统一的汇报病情模板 我是责任护士***,我负责的患者是*床-*床,现在我来汇报5床宝宝的病情;5床,**,男,3岁,患儿以**为主诉,于*月*日*时由***入院(家长怀抱入院、急诊护送入院等)。入院后给予***科*级护理,**饮食(详细叙述入院当时医嘱内容)。入院后T:**,P:**,R:**(发热患儿叙述降温措施及效果)。进行了入院评估,为****高危(高危患儿需叙述预防措施)。现患儿症状和阳性体征有:WBC***,血糖***,CRP***等。主要用药为*******,今日液体总量为***,余量****。现存主要护理问题为******,采取的主要护理措施为******。给予的健康宣教指导是******。患儿食欲**,睡眠**,大小便**。现患儿及家属(社会心理方面:情绪是否稳定,能否配合治疗,家庭支持是否到位等),回答完毕。
1.2.5.3 加强培训,提高责任护士专科知识水平 科内每月组织两次业务学习,内容为专科疾病护理常规,辅助检查等,培训后考核。根据考核成绩,分析培训效果并对培训方式加以改进。创新护理查房形式,采取护理查房和专科护理常规培训相结合,邀请主任或主管医生参加,对疾病相关知识答疑。建立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的模式,医生和护士形成相对固定的治疗团队,针对传统模式存在的弊端,变革诊疗护理模式,以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为出发点,进行流程再造和优化,以团队形式为患者提供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护理模式[10]。实行医生护士共同查房制;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共同参与疑难危重患者的病案讨论,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制定诊疗护理方案[11]。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相互配合,相互沟通,提高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的掌握。
2 结果
本科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收获了丰富的成果,包括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有形成果:责任护士对患儿的病情知晓率由 61.47%提高到93.33%,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107.96%,成效显著;无形成果:全体圈员对QCC手法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专业知识有了明显的提升。见图3。
图3 无形成果雷达图
3 讨论
本科将品管工具应用于护理质量改进活动中,以提高责任护士对所管患儿的病情知晓率作为活动主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责任护士对所管患儿的病情知晓率,提高了责任护士观察病情和发现病情变化的能力,保障了患儿的安全。医护人员之间相互沟通、密切合作,从而使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不断提升。责任护士参与医生查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与医生沟通,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同时也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确保了医疗、护理安全,提升了医疗护理质量。
品管圈活动的特点是被授予一定权利的一个小组,每个人都有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其优点是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12]。本次活动按照品管圈步骤逐步进行,圈员体验到不懂到熟练应用品质管理基本工具的过程,提升了个人综合能力。有效挖掘护理人员的管理才能,实现全员参与及质量持续改进,有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13]。圈员在活动中享有充分的自、参与权、管理权[14],学会了绘制柏拉图、鱼骨图、雷达图等一系列品管手法,并在专题讲座中锻炼了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为持续推进品管圈活动奠定了基础。品管圈运用群体智慧,采用PDCA循环改进程序。活动中注重质量状况及质量基础,善于发现问题、研究分析原因,群策群力实施整改[15-16],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2]汪四花,林芬,沈国霞.品质管理活动在病房用药安全质量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0-61.
[3]邵立新,余珍,钱萍.品管圈活动在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5):100-101.
[4]朱泓.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药房工作质量中的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8(6):466.
[5]刑文英.QC小组基础教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30.
[6]林建华,卢少萍,徐永能.“品管圈”活动在高龄患者外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126-127.
[7]王艺辉.人性化护理的有效性及开展模式[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51-52.
[8]胡艳兴,曾小英.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56-58.
[9]卢清丽.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57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9):60-61.
[10]蒋艳,曹华,彭小华,等.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5):405-407.
[11]王引侠,冯小菊,张亚军,等.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9):683-684.
[12]姚智萍.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效果的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0(4):347-348.
[13]孙多妹,王玉秀.品管圈在舒心示范病房中应用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99-100.
[14]倪栋梅.“品管圈”活动在健康教育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7-98.
篇3
1 数据收集与活动过程
1.1数据收集 通过查检表收集活动期间2013年11月~2014年4月胰岛素注射项目缺失率数据进行分析。
1.2活动过程
1.2.1组圈方法 根据自愿参与原则,成立品管圈组织。圈员9 名,平均工作年限6年,由年资高的护士担任圈长,负责组织策划圈内的活动,并对活动内容进行效果监控及时反馈调整方案,按组织匹配要求设有会议记录员、秘书、数据统计员等相关职责。设计个性化的圈徽、"丁丁圈" 圈名、组织文化理念等。
1.2.2分阶段进行活动 圈员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选出若干主题,根据综合评定结果,确定"降低胰岛素注射项目缺失率"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拟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表,按计划进度表开展工作。
1.2.3将成果标准化、绘制图表、制作课件进行成果汇报推广。
2 结果
2.1胰岛素注射项目缺失率明显降低 经过6个月的主题品管圈改进活动,胰岛素注射项目缺失率由改善前的周平均74例下降到改善后的周平均15例,改进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我们随机选择了235例胰岛素注射操作(要求与改善前一致),对发生缺失的重要原因:连续2次以上在同一部位注射、针头留置时间不正确、进针角度不正确、重复使用针头进行评价,对比分析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结果发现,采取多种形式降低胰岛素注射缺失率的措施效果明显,缺失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体会
品管圈活动开展发掘了护理人员的潜能,从另一方面展示了护士的才能,设计圈徽体现了护士对美学想象的创造力,绘制图表、制作课件展示了对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的灵活运用,体现了圈员的成就感[2],在圈会上,全体成员脑力激荡,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畅所欲言,思考能力和创作能力得到激发[3],在活动中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协调能力彰显出80、90后的团队精神,培养了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参与意识,各项能力均得到明显增强,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使护理人员更加有自信心、责任心、善于运用品管工具进行护理工作的改进。与袁琦等[4]研究结果一致。本次品管圈活动,通过合理选题、调查分析、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措施,使胰岛素注射项目缺失率明显降低,规范了操作,将作业进行标准化,与患者建立了长远的客服联系,为优质护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瑞荣.品质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146.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9月1日―2014年12月1日进行静脉输液的新生儿836例为对照组,年龄8―27d,平均年龄(15±1.2)d,其中男500例,女336例。2015年刚开始,我院便对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应用QCC,同时在2015年1月1日―2015年4月1日随机抽取进行静脉输液的新生儿803例为研究组,年龄9―28d,平均年龄(16±0.8)d,其中男475例,女328例。两组患儿均采取常规外周静脉输液方式,同时两组一般资料逐项对比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小组
我院新生儿科自发组成6名护理人员的品管圈小组,其中2名护师和4名护士,小组成员均接受了品管圈培训活动。按照学历和经验推选出1名辅导员和1名圈长。品管圈成员对新生儿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按照品管圈活动可行性、医院管理有关政策和护理规范组织开展“降低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主题活动。
1.2.2查找跌倒原因
针头、血管条件、药物、环境、患儿等是导致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重要因素,其中患儿因素28.8%,药物因素27.3%,护士因素20.3%,血管因素12.8%,针头6.31%,其他4.49%。统计出患儿、药物、护士、血管四种因素为改善的重点,其比例高达89.2%。
1.2.3制定并实施整改方案
①加强护士的专业知识培训:每季度定期开展全院护理人员静脉输液规范化操作培训活动,安排资质高、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并对护理人员技能水平进行考核, 将考核结果与绩效管理相结合。②健康教育指导:由责任护理人员选取恰当时间与方式,详细向患儿及家长介绍静脉输液的临床运用优势及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指导患儿家长明白针头侧肢体摆放、活动区域、保护方式及注意事项等等,从而提高患儿家长对患儿的保护意识。③制定完善的管理流程:按照有关制定进一步健全输液流程,对出现液体外渗的情况,需要制定处理流程,并详细记载;科室高度重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保证医疗安全。采取有效的护理处理措施增强了医疗安全,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构建了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实现了预期目标,并激发了儿科护理人员工作热情,养成了“预防为主,及时补救”的原则。各班护理人员需要实施各个环节的宣教工作,从护理人员、家长、到患儿全部投入到预防输液外渗工作中,确保患儿顺利完成输液。④制定患儿静脉输液外渗风险动态评估指引:这一指引中明确规定了哭闹、疼痛、乱动等可能引起输液外渗的主要因素[2]。患儿新增输液药物时、增加输液药物种类和剂量时,护理人员必须尽快评估外渗风险,护理组长在1d内经过层级查房进行指导和质控。该指引制定完成后,护士长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培训完成后沿革考核每一名操作护士。⑤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于质控不到位的问题,品管圈成员制定了新生儿静脉输液交接本,针对高危外渗患儿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进行书面交接,由责任护理人员指导并落实,护士长每天都必须质控和检查预防措施,评估护理人员实施预防外渗护理措施的具体情况,品管圈小组成员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同时,把预防跌倒措施实施情况纳入到护理人员岗位管理绩效重点评价标准。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选择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并通过卡方检验相关计数资料。当P
2 结果
QCC活动开展10周后,对两组患者静脉输液外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为6.48%,对照组为12.08%,这说明了通过QCC活动后,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不断降低。详见表1。
表1: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新生儿静输液外渗发生率对比 [n/%]
3讨论
QCC称为品管圈,是指同一个工作或工作现场的人员组建品质管理活动小组,并对质量进行持续改进的运行方式[3]。近年来,品管圈活动已经成为了临床管理的主要方式,对医疗服务质量女的提高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三级医院等级评选活动中,善于利用品管圈体现了一个医院管理与质量水平,因此品管圈活动成为了临床质量控制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
运用品管圈提高了品管圈小组成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茫然不知所措到信息十足、从无从下手到熟练运用品管圈,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精神、质控水平、沟通能力不断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和患者跌倒事件越来越少。同时,品管圈小组成员能够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分析护理工作问题及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出相对应的措施,这一活动使得品管圈小组成员迅速成长可视护理质控的主力军和骨干,为护理队伍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后备管理人才。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儿疼痛,我院自发运用品管圈,并组织开展了“降低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经过长达1个月的品管圈运用活动,新生儿静脉外渗发生率从实施品管圈管理模式前的12.08%降至实施后的6.48%,临床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使得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够成为决策者,充分展现自我,不仅提高了小组成员的自信心,更是激发了小组成员的改进积极性,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新生儿静脉输液中科学合理应用QCC,能够有效预防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更能够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篇5
第一届护理品管圈成果展示大赛现场集锦
本届大赛依照全国品管圈大赛赛制,以多种形式结合PPT报告形式进行展示,各圈在10分钟时间内按品管圈10大步骤顺序对活动内容及成果进行汇报,由评委按照“全国品管圈大赛标准评分表(问题解决型/课题研究型)”打分,并进行阶段性点评。而来自各护理单元的品管圈圈长和圈员以富有激情的演讲、图文并茂的PPT演示和视频播放、生动活泼的现场表演将“品管圈”活动进行精彩的展示,赢得现场评委和观众的一片喝彩。
xx科室“xx圈”—标准作业书(SOP)之一
xx科室“xx圈”护理培训
xx科室“xx圈”成果展示
xx科室“xx圈”成果现场表演
护理主题品管圈
上排爱婴区的“守护圈”展示了“提高出院宣教知晓率”的活动成果,改善后出院宣教知晓率上升一倍、达到54.47%。
综合外科的“通馨圈”展示了“提高护士执行疼痛评估的完整率”的活动成果,手法运用规范、改善措施效果显著。
儿童保健中心的“童心圈”开展的“”活动将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阳性率降低至4.20%,并能持续保持成效。
江北儿科的“爱的魔力转圈圈”展示了“降低儿科静脉留置针针眼渗血发生率”的活动成果,改善后静脉留置针针眼渗血发生率由17%下降至7.1%,实施效果显著。
上排妇科的“康妇圈”展示了“降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活动成果,改善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至20%,进步率51.6%。
xx科室“xx圈”的皮下注射腹部定位卡、xx科室“xx圈”的圈会、 xx科室“xx圈”的xx护理流程、 xx科室“xx圈”—孕妇学校
篇6
1.1 一般资料 活动前随机抽取我科2014年3月份期间在院电子护理病历30份;品管圈活动后随机抽取2013年4月在院电子护理病历30份作为研究资料。本次活动科室护理人T均参与。
1.2 方法
1.2.1 组圈与主题选定 全科人员均为品管圈小组成员,推选圈长,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并向圈员征集圈名与圈徽。通过全体投票最后选取“醒脑圈”为圈名。圈员针对我科护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一一列出,针对每个问题的重要性、院方政策、迫切性、可行性、达成性、圈能力进行了投票、评分,选出活动主题为降低电子护理病历的不正确率。品管圈活动实施期限为2014年3月-6月。
1.2.2 制定计划 首先确定本次主题活动期限为3个月,根据圈员的讨论结果及数据库检索,找出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法,并按时间顺序拟定活动内容。最后圈长确定方案,并制作活动计划表。
1.2.3 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 制定电子病例现状调查表,随机抽取我科2014年3月份期间在院电子护理病历30份,其中数据录入缺失(62)、护记与医嘱不符(25)、护记与实际病情不符(10)、宣教缺失(9)、其他(7),共113项,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柏拉图分析[3]与二八法则得出,见图1,显示电子护理病例最主要问题是数据录入缺失、护记与医嘱不符、护记与实际病情不符,通过圈员讨论,从人、事、物、其他等方面用鱼骨图说明电子护理病例书写不正确的因素,见图2.
1.2.4 设定目标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13-(113*86%*57%)=57.6。
1.2.5 制定对策与实施
(1)医疗护理病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利用业务学习、晨会交接班时间、圈会时间,对电子病历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护士条例、病历书写规范等,让每个护理人员都充分认识到护理记录的重要性,强化法律意识。
(2)班班查对交班护士应核对好交班内容,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接班者查阅上一班护理记录,人人参与管理,责任护士对每天分管床位的书写记录进行审阅。
(3)质控小组,抽查3~5份/w护理病历并在晨会上汇报,对存在的问题落实到个人,并提出整改措施。护士长定期检查护理文书记录落实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制定对策。
(4)书写护理记录杜绝盲目拷贝复制现象,仔细观察病情如实记录,加强对反复出现问题的护士培训
2.结果
2.1 有形成果 改善后电子护理病历不正确例数达到:44例,书写质量明显提高,避免了因护理记录不当引发的医疗纠纷。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44-113)/(57.6-113)×100%=124.54%,进步率一l(改善前一改善后)/改善前×100%=(113-56)/113×100%=50.45%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
2.2无形成果用圈员设计的评估问卷量表对责任心、品管手法、自信心、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幸福感进行评价,每人每项得分为1~5分,满分为50分,在品管圈活动中,提高了积极性,增强了责任心,提高了沟通与协调的能力,成果绘制雷达图,见图3。)
3.体会
品管圈不但有效地降低电子护理病历不正确率,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提高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实施中通过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有关的法规条例,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使圈员学会了如何选定主题,画柏拉图把握现状,用鱼骨图解析问题,对无形成果进行评价等一系列品管手法,锻炼了护理人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和主人翁意识,无形之中也加强了护理团队之间的沟通和默契,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提升了整个科室的凝聚力和团队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7
品管圈(QCC)是指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个人,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1]。近年来,品管圈在医学领域尤其是在护理领域得到了广泛而有效的运用,此次是笔者所在科室第三次组建品管圈,开展品质管理活动。由于老年人躯体疾病较多,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是一种新的现代化养老模式,有病养病、无病养老,将医疗服务与传统养老服务相结合,使养老服务的内容扩大化,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服务对象主要是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身体机能有残障的老人,这种养老服务的特点是整合了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资源,不但能为老人提供生活护理服务,还能提供疾病咨询、诊断、治疗、护理、康复指导和临终关怀服务。在笔者所在医院老年病三科室长期居住的老人中,患有高血压疾病的老人占其中的57.83%,所以规范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管理变得尤为迫切,对患者而言,改变患者的认知行为,就是利用多种方法改变患者的认知来影响他们的行为[2]。通过针对高血压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能让患者主动参与到自身疾病的管理中,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护士而言,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能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更为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切实提高高血夯颊叩墓娣痘管理程度,笔者所在科室对2016年科室内自愿参与的40例高血压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5-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养老的高血压患者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64~88岁,平均(79.3±7.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意识不清,不能自理的患者。品管圈由6名护士组成,其中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1名,平均年龄为(31.3±5.0)岁。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小组 2016年5-12月开展品管圈活动,首先科室有6名护士自愿报名组建品管圈,投票选出圈长1名,辅导员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圈名为高压圈,设计圈徽,圈徽的寓意为听诊器代表测血压,组成的心形和红十字代表通过护士对高血压患者的规范化管理使患者保持一个健康的心脏。全体圈员发动头脑风暴提出5个改善主题,其中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被选为本期活动主题。品管圈活动按PDCA的步骤,即P阶段为:主题确定、活动计划拟定、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D阶段:对策实施与检讨;C阶段:效果确认;A阶段:标准化、检讨与改进;共10个步骤进行[3]。
1.2.2 知识掌握程度调查 为了能全面了解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自愿参加活动的4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问卷调查,问卷分为4大项26个小项,在调查中把小项加以总结,调查中发现,高血压患者对相关知识不能掌握的小项有91人次。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按照柏拉图80/20法则确定72.53%为改善重点,存在的问题依次是患者不知道服药的相关注意事项,不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圈员们运用头脑风暴法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用鱼骨图对提出的原因进行归纳列出,用特性要因评价表对所有的原因进行要因评价找出的主要原因为:(1)护士因素。①护士宣教次数少。②护士宣教形式单一。③病房没有针对服药的提示卡片。(2)患者因素。因为慢性病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对自身疾病不能有效重视,自身记忆力下降,对于枯燥单一的宣教形式接受程度不高。(3)管理者因素。缺乏针对健康宣教效果的管理项目,缺乏相应的奖励性措施,不能激发护士的工作效率。
1.2.3 对策 全体圈员采用头脑风暴来思考解决的对策,针对每一个要因提出一个以上的对策,运用对策拟定的评价标准即:从对策实施的可行性、效益性、经济行三个方面分为5、3、1三个等级进行评价,然后列表进行统计,根据得分的高低进行排序选择。(1)护士重视晚夜班宣教。因科室新成立体检门诊,护士分流后科室留有护士人数少,且白班护士忙于日常琐碎工作,与患者接触时间少,进行宣教次数少。在患者晚班睡觉前、夜班起床后这两个时间段,是高血压患者服药的重要时间段,也是高血压患者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护士在此时间段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目的的健康宣教,可以增加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时间,在对于高血压患者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时间段进行宣教,可加深患者对宣教内容的接受程度,引起患者的重视,提高护士健康宣教的成功率。护士在晚夜班时也有时间对自己所负责患者的病例进行深入了解,增加与医生沟通的时间,在了解患者的病情后能提出个体化的宣教内容,可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2)增加开展健康宣教的集中授课。①由护士准备PPT课件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针对高血压患者集中展开授课,通过改善健康宣教的形式增加对患者相关记忆的有效刺激,有助于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②由科室医生定期开展高血压的健康讲座。对于多数患者而言,对疾病的治疗包括健康知识的宣教工作习惯于被动接受,不主动参与,不去承担自己在疾病管理中应有的责任。科室医生在开展健康讲座的同时,让高血压患者主动提出自身疾病的疑问,医生现场回复高血压患者提问答疑,提高高血压患者主动参与自身疾病管理,增加接受科学管理的程度,减少患者在其他地方受到伪科学的不良影响。③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容易产生消极情绪[4]。张振香等[5]报道,患者高血压知识掌握越好,认知症状管理及疾病管理就越好。开展病友交流会,提高患者主动参与健康知识的宣传,向其他患者讲解自己所接受到的知识,增加患者了解高血压相关知识和主动参与自我疾病管理的兴趣。在科室范围内增添奖品鼓励高血压疾病知识掌握比较好的高血压患者,患者的治疗护理配合度越高。(3)在病房醒目位置贴上提示卡片。目前笔者所在科室制作了“您吃药了吗,您服药后休息30 min了吗?”“您做到起床三部曲了吗?”两种提示卡片粘贴在病房的醒目位置,一个是提示高血压患者按时服药,保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药浓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在服药后要有1个30 min的休息时间,然后再进行活动。同时也积极动员同病房的其他患者,在看到提示卡片时能对高血压患者有一个口头提示。第二个卡片是提醒高血压患者,在清晨和午间小憩之后起床时应先睁开眼睛躺30 s,坐起来坐30 s,站起来站30 s,再进行其他活动,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性高血压的发生。(4)制定健康宣教评价表。从健康宣教的次数、内容、患者掌握情况三个大项目进行评价,由专人负责(办公护士负责),对列入品管圈活动的40例患者抽样进行健康宣教知识的评价,每周一次对每位护士所负责的患者中抽取一名进行打分,将评价情况与科室第二次分配的绩效相关联。
1.4 观察指标
(1)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再次针对自愿参加活动的4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高血压患者在对策实施后对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为期1个月(11月份)的问卷调查,问卷分为4大项26个小项,统计后与对策实施前的1个月(7月份)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对比。(2)无形成果比较,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采用5、3、1评分表由每位圈员自己进行评价,内容包括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活动信心、责任荣誉、品管手法7个方面,在统计每个项目的平均分后,对于品管圈活动的无形成果进行对比。
2 结果
改善措施实施后,品管圈成员于2016年11月1个月的时间对科室自愿参加品管圈活动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检查不能掌握的项目有39人次,其中不知道自己服药相关情况15人次,不知道自己血压水平11人次,经常食用腌制食品7人次,不知道活动相关注意事项6人次,即平均每周有9.95人次对调查问卷里的项目不知晓,与改善前的22.75人次/周相比明显下降。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6名圈员学习了品管圈管理手法,在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活动信心、责任荣誉、品管手法7个方面每项的平均分为3.8~4.6分,与改善前的1.5~2.8分比较,每项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参与意识,小组的团队精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
3 讨论
3.1 品管圈活动的作用
笔者所在医院将品管圈这种管理理念引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质量管理不再是以护士长为主,而是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共同制定改进措施、共同实施与评价[6-7],护士在品管圈中既充当普通护士的角色,又担当了护理质量管理的角色,通过品管圈活动护士在较为积极、自动自发的氛围下工作,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8]。发现问题不再是单一的向上级汇报,由圈员们开展小组会议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利用头脑风暴法激发大家参与的兴趣,制定共同的目标和改善措施,并在品质管理工作中看到改善措施实施的实际效果,提升了护士工作的成就感。
对患者而言,护士的业务素质提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化、个体化的健康指导建议,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通过开展品管圈的各项改善措施,提高患者主动参与自身疾病管理,重视自身疾病,减少伪科学的不良影响,有利于护士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护理,增加了护患之间的和谐程度。
3.2 品管圈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笔者所在科室虽然是第3次开展品管圈活动,有的成员是第一次参加,对于品管圈知识不了解,在品管圈活动开始时对活动的信心不高,经过品管圈知识的多数培训,虽然有所改善,但品管圈活动的水平仍有待提高。这次品管圈活动中虽然有医生也参与进来,但也存在医生的参与崆椴桓叩南窒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圈员的情绪和品管圈的实施水平。因此对于品管圈的知识需要更专业的培训,需要医院进一步的支持,才能把科室的品管圈活动开展地更加顺利,才能提高医院品管圈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潘海燕,颜波儿.品管圈活动在ICU医护人员手消毒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0):2154-2155.
[2]李长群.行为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0,16(32):154.
[3]章飞雪,于燕燕,徐枝楼,等.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27-130.
[4]周志荣.健康教育在城镇社区高血压病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4,7(8):130-131.
[5]张振香,李艳红,张秋实,等.中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2(2):117.
篇8
1 选出圈员及圈长组建品管圈
2013年6月起开始动员组织学习。7月份开始组圈,以自愿参加的原则8人组成一个圈。圈员具体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2名;文化程度:本科6人,大专2人。小组设护士长为辅导员,并选举1名组织、协调、管理能力较强的组员担任圈长,负责掌握具体计划落实情况。并且投票选定圈名(爱心圈)和圈徽。每月集中开会讨论1~2次,全体组员汇报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商讨解决在品管圈活动中发现的问题。
2 实施方法
2.1 主题的选定 通过圈员头脑风暴法最后结合实际情况选定"提高小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为本次活动主题。选定理由如下:①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步骤,结合本科室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这一薄弱环节,以强化操作技能训练,提高穿刺技术。②增强护士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③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护患沟通技巧。④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满意度。
2.2 活动计划拟定 按选定主题,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检讨及改进的先后顺序。合理安排本次活动的时间及相关负责人,本次活动计划6个月完成。
2.3 现状调查 调查时间:2013年07月4日~8月31日,调查方式:自制调查记录表,观察并记录每次静脉穿刺一次成功例数、失败例数及失败原因。调查例数:571例,一次成功例数:361例、失败例数210例,一次穿刺成功率:63.2%。影响因素中穿刺熟练占48.5%,家长配合占30.8%,环境安静光线明亮占10.3%,心理状态占6.8%,血管条件好占3.6%。
2.4 目标设定 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累计百分比×圈员能力)
目标值=63.2%+(63.2%×79.3%×60%)=93.3%
通过柏拉图把改善前与目标值的对比图分析证明本次活动的目标值是可以实现的。
2.5 解析与对策拟定 通过鱼骨图从患儿、护士、环境、其他四个大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找出患儿哭闹不配合,护士穿刺技术不过硬,光线暗,家长配合程度,护士工作状态等原因,再次通过因果关连分析得出根本原因:专业技能缺乏(理论操作经验不足、实际操作少、担心操作失败、主动性差),沟通不到位(缺乏耐心及沟通技巧)。
2.6 对策实施与检讨 运用PDCA管理工具对主要原因提出对策方案.
2.6.1专业技能缺乏 计划(P)①制定专科培训计划加强操作技能培训;②观看他人操作或录像;实施(D)①新上岗护士每月培训一次,护师每季度培训一次;②对于新上岗护 士及年轻护士多提供相互观看及操作的机会;③护士与护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并对年轻护士进行考核;确认(C) 全科护士能按计划培训,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提高,大家主动操作的积极性提高;处置(A) 实施评估效果好。
2.6.2沟通不到位 计划(P)①学习掌握心理护理、沟通方面的技巧;②学会换位思考,感受家长的心情;实施(D)①耐心、虚心的听取家长的意见,以慈母般的心情对待患儿,获取家长的理解、信任;②告知患儿家长一些配合穿刺的技巧;③穿刺前给予玩具来分散患儿注意力,减少患儿的恐惧感;④可通过逗哄、抚摸、微笑等肢体语言来取得患儿的配合; 确认(C) 通过心理护理,多数家长理解、信任、合作度提高;处置(A) 实施评价好。
2.7 效果确认
2.7.1 有形成果 活动实施以后,在2013年11月1日~11月30日对穿刺的患儿再次进行统计,成功率为91.5%,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 (目标值-改善前) X 100%= (91.5% - 63.3%) / (93.3%-63.3%) X 100% =94%,目标进步率 = 【 ( 改善后 - 改善前 ) / 改善前 】 X 100% = 【( 91.5% - 63.3% ) / 63.3% 】 X 100% = 44.55 %。
2.7.2 无形成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我科对圈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积极性,品管手法,自信心,和谐度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制作了雷达图,见图1,图2。
结果表明,实施品管圈后,圈员的以上各方面素质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见图2。并制定了作业标准书进行推广学习。同时住院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逐月提高。
3 讨论
3.1 静脉输液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也是一种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它是借助于建立静脉通道把药物送入到血液以致全身各个脏器内,具有作用迅速和疗效快等特点,是确保患儿治疗乃至危重患儿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4] ,由于小儿年龄小、血管细、护士穿刺难度大、家长不能有效配合等特点,以致一次穿刺难以成功,家长对此很不理解,极易产生护患矛盾,甚至发生医疗护理纠纷[5] 。我科将QCC的工作方法运用于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改善护理质量,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3.2 QCC活动是不断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活动。通过QCC改进护理质量管理,全员参与管理,融入了较多的护理文化内涵,如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感和主动参与等,本次活动较规范地使用质量管理工具,通过学习、实施、总结、评价,再学习、实施、总结、评价,如此循环从而提高了QCC活动作为管理工具在临床应用的效果。
3.3 本次活动虽然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但在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除了需要解决头皮静脉穿刺的问题以外,还发现在输液过程中易发生外渗,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影响了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下一步将QCC管理工具用来解决如何降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外渗率。
参考文献:
[1]李海燕.QCC活动在创伤外科护理单元的推广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4): 94~95.
[2]Park MH.Advance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J].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2008,71(3): 205-213.
篇9
1.1 成立QCC小组 小组成员10名,由1名本科学历的主管护师担任品管圈圈长,负责整个小组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科护士长为督导员,成员由9名护理骨干组成,其中护师5名,护士4名。确定以“守护圈”为圈名,其寓意是护士用爱及关怀守护在每一位重症患者身边,使每个生命因爱而延续,并制作了圈徽。
1.2 现况调查 圈组成员收集本科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护士没有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只是将检验科电话告知的危急值转告医生,没有在“病房危急值报告本”上做记录,或记录不完善,发生问题后无据可查;部分护士将检验项目危急值与异常检验值混淆,将所有异常值均记录,造成记录无针对性;交班中未记录检验危急值的处理结果;对血标本采集不规范与危急值产生的关联问题不了解。
1.3研究时间 2012年7月~2013年1月期间我科检验危急值管理进行追踪统计,并与活动前 2011年6月~2012年6月的统计资料对照分析。
1.4 制定目标及改进措施
1.4.1 目标 每位护士掌握检验危急值知识,知晓并实施危急值的管理流程,能正确采集标本。
1.4.2 改进措施
1.4.2.1 提高护士对检验危急值的认识 组织科室护士学习本科危急值,知晓各项检验危急值的意义及处理;鼓励护士参加检验学科的相关学术活动,请检验科专家对护士进行危急值的专科辅导;每季度对护士进行危急值相关知识考核,及时发现薄弱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
1.4.2.2 完善危急值报告流程 护士接到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电话,复述危急值,双方确认无误后接电话护士将自己的姓名告知检验科,同时询问检验科打电话人员的姓名接电话护士从医院内网检验项目查询中查看该患者的危急值数据报告经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将检验危急值记录在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
1.4.2.3 复核检验危急值 临床医生和护士接到检验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报告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采集有问题时,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医生即刻将危急值报告结果向科主任汇报,并给予患者对症处理;检验科将再送标本重新复检,如结果与第
1次结果吻合,检验科仍应重新向临床报告危急值。
1.4.2.4 规范血标本采集 从源头解决血标本质量问题。血标本采集前,仔细核对患者标本信息,正确粘贴条形码,根据检验项目选取对应的标本采集容器;标本采集时,避免在输液侧肢体、刚输过脂肪乳的肢体血管采集血标本,标本采集时间不宜过长,扎压脉带时间
1.4.2.5 加强对危急值报告的质量监控 医院统一制作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内容包括:日期,接电话时间,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者姓名,登记者姓名,接报告医生姓名,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诊断、检验项目危急值结果、处理措施、处理后结果。圈长每月配合护理部、医务科检查科室危急值报告情况,包括护士接到危急值报告后是否及时报告医生、及时观察患者病情、规范登记和患者病情与危急值报告结果不相符合是否复查,了解科室在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时是否存在困难、是否规范留取各种标本等内容。参考相关文献根据计划进度和制定的目标,分阶段对护士考核检验危急值相关知识和采集标本操作。护士长每周不定时检查,了解护士危急值报告制度落实及流程执行情况。
2 结 果
2.1有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检验危急值各项考核指标评分与改进前比较见表1。
2.2 无形成果
无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前后对每一位圈员就品管圈方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人际关系、护理品质意识、脑力开发6个方面进行调查,并计算平均分,活动前上述项目的分值分别为1.0、3.2、3.5、3.5、3.7、3.0分,活动后分别提高到4.4、4.3、4.5、4.7、4.8、4.2分。所有指标均有提高,尤其是在品管圈方法运用和脑力开发方面。
3 体 会
严格执行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是抢救危重患者、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3]。运用品管圈活动,从要我做到我要做,充分让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参与权、管理权,质量持续改进成为自发行为[4]。发挥每位护士的主动性及参与意识,认真讨论危急值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制定改进目标与措施,各项改进措施的实施,提高了护士检验危急值知识,使之按要求正确采集标本,按流程处置检验危急值,从而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素质,使科室的管理更规范,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当然,作为刚组建的新圈,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在圈能力的评估方面,由开始的满分到后来降至66%,显示出圈员信心的不足。另外,对于各种QCC手法的掌握、过程的量化评价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利香,李旺君.浅议/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环节质量检查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杂志, 2008,1 (6): 255-256.
篇10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 in patients with fracture
HUANG Xiao-la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People′s Hospital of Guanyun County in Jiangsu Province,Guanyun 222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 in patients with fracture.Methods Before QCC from January to October 2014,70 cases of fracture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After QCC activities from November 2015 to August 2016,70 cases of fracture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implemented orthopedic routine nursing,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carried out QCC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pressure ulcer rate,prevention from pressure ulcer and patients on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s respectively were 5.71%,17.14%.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χ2=4.516, P=0.034).The rate of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71%,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85.71%(χ2=4.155,P=0.042).Conclusion The implemen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 in patients with fracture.It also ca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nurses to prevent pressure ulcer and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patients to nursing service.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Fracture;Pressure ulcer
骨折患者g后长期卧床接受牵引和固定治疗,身体骨突起处受压,局部血循环障碍,易形成压疮,特别是截瘫患者,由于失去神经支配,缺乏感觉和局部血循环更差,不仅更易发生压疮,而且发生后难以治愈,常成为全身感染的来源,严重影响骨折的治疗效果[1],压疮发生率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2]。2015年11月我科对骨折患者开展了圈名为“给力圈”的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骨折患者压疮发生率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8月骨科收治的骨折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46例,女性24例;年龄9~103岁,平均(54.53±25.02)岁;胫腓骨骨折44例,股骨骨折26例。选取2014年1~10月骨科收治的骨折患者7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龄12~91岁,平均(51.47±20.86)岁;胫腓骨骨折41例,股骨骨折2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骨科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开展综品管圈活动,具体如下。①成立品管圈:由骨一科12名护理人员自愿组成品管圈,护士长担任圈长,护理部主任担任辅导员。第一次圈会投票确定品管圈圈名为“给力圈”,寓意给人以温暖、热诚、激情、奋进和力量。②主题选定:经过全体圈员集体讨论,得出“如何减少坠床的发生率”“如何减少管道脱落率”“如何减少压疮的发生率”“如何提高牵引效果”“如何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5个活动主题。根据护士重视程度、紧迫性、可行性、圈员能力,以评价法进行主题评价,以评分最高的“如何减少压疮发生率”为活动主题。③现状分析:圈员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压疮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17.14%。护士责任心不强、巡视不及时、防护措施缺乏、方法欠到位、对患者及家属宣教缺乏(护士因素9例,占75%);患者不配合(患者因素2例,占16.67%);石膏、牵引所致(其他因素1例,占8.33%)是导致捍发生的5个主要原因。④制定目标:因考虑到目标设定太高,完成困难,会打击积极性,考虑实际情况,将圈能力设定为80%,以护士因素作为本次改善重点。根据计算公式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7.14%-(17.14%×75%×80%)=6.86%,设定目标将观察组骨折患者压疮发生率控制在7%以内。⑤实施对策:a.加强压疮知识培训,提高护士理论水平。圈员讨论制定压疮培训计划,每月按计划开展相关知识培训,内容包括《压疮护理指南(2013版)》、压疮相关风险因素、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细则、案例预警、压疮护理新进展和技能操作等,每次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做到人人过关,从而提高全科护士理论水平、压疮评估能力和防范意识。b.制定压疮护理流程,及时处理高危因素。患者入院后,运用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及时进行动态评估,筛选出压疮高危患者,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表,班班交接,责任到人。在患者床头挂警示标识,提高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重视,加强对高危患者的巡视,做好全身皮肤的观察和护理,保持床单以及患者皮肤清洁干燥,每2小时协助家属进行翻身按摩,对年龄大、行动不便、自主翻身困难的患者使用气垫床。c.做好压疮健康指导,提高患者医护依从。入院后护士将科室自制的《预防压疮》宣传手册发放给患者,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健康指导,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皮肤护理及功能锻炼等,详细地讲解有关预防压疮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压疮预防知识知晓率。d.定期召开圈员会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周召开一次圈员会议,对圈员各自汇报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展开讨论,总结工作经验,提出改进措施。e.定期开展质控督查,做到持续质量改进。每季度由护理部人员参加的质控小组进行督查,及时反馈督查结果。圈长及圈员根据反馈结果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并将改进措施与结果上报至护理部。
1.3观察指标
1.3.1压疮发生率及程度 比较活动开展前后压疮发生率和分度,压疮临床分度标准[3],具体如下。Ⅰ度(淤血红润期):表皮无损伤,只是皮肤发红,受损的皮肤为暗红色,伴有红肿热痛,但解除压迫30 min以上发红尚无改善者,此期为急性炎症反应期。Ⅱ度(炎性浸润期):受损皮肤为紫红色,红肿扩大,皮下有硬结;皮肤变薄,有炎性渗出,表面有大小不一的水疱,极易破溃,伴有疼痛,无坏死组织。Ⅲ度(浅度溃疡期):表皮水疱破溃,可露出潮湿红润的创面,有黄色渗出液,感染后则有脓液覆盖,继而浅层组织坏死,形成浅表溃疡,患者痛感加重。Ⅳ度(坏死溃疡期):为压疮严重期,感染向深部发展,可深达骨骼;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危及生命。
1.3.2护士预防压疮护理能力 根据培训内容进行压疮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85分为合格。
1.3.3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以不计名方式调查患者对护理环境、护理技术和护理态度等多个方面的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Excle 2007和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6,P=0.034)(表1)。
2.2两组护士防范压疮护理能力的比较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全体护士压疮理论知识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较对照组高,防范压疮护理能力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护理报务满意率分别为95.71%和8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5,P=0.042)(表3)。
3 讨论
压疮是长期卧床的骨折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增加患者痛苦、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同时也给临床护理增加工作量。有调查资料表明压疮发生将增加护士50%的工作量,同时也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4]。据报道,国内综合性医院住院成人患者的压疮现患率为1.579%,医院获得性压疮发生率为0.628%[5]。目前压疮是骨科截瘫患者的三大并发症之一,虽然压疮不能绝对避免,但要尽量采取措施预防,预防压疮已成为骨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护理人员压疮理论知识和健康教育知识缺乏、护理记录欠缺、支撑面的选择或使用不当、缺少系统的个性化的干预方案等原因,使压疮的预防干预措施很难执行到位并体现成效。临床护理工作者不断尝试将分级管理、预警管理、持续质量改进、高危压疮筛查等不同的护理方法应用于压疮的管理,压疮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6]。
品管圈活动全称为品质管理圈,又称质量管理小组,是指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解决问题,自发结合成一个小团体,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运用各种质量控制手法,全员参加,对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的活动[7]。近几年,国内各大医院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各领域,医院管理、临床护理等工作有了较大突破[8-12]。本研究通过成立品管圈、主题选定、现状分析,确定改善重点,制定详细计划和对策并逐一实施,骨折患者压疮发生率由开展前的17.14%下降至5.71%,护士防范压疮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也较开展前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由85.71%上升到95.71%,c国内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3-16]。
综上所述,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能显著降低骨折患者压疮发生率和压疮程度,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激发了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学会了借助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柏拉图等质量管理工具收集整理资料,分析压疮发生的原因,确定改善重点,集思广益地制定相应对策并认真组织实施,充分发挥了每位圈员工作的积极性、能动性和自主性,增强自我管理的责任意识、协调沟通能力和团队凝聚力,压疮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24-727.
[2]孙玉梅,张雪.手术压疮的护理研究与预防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05-307.
[3]于瑛.压疮护理国际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9):18-20.
[4]方斐,冯新玮,黄静.手术室护士对术中压疮的认知及防范意识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3,27(4):887 -889 .
[5]苏纯音,郭秀君,陈月娟,等.综合性医院压疮现患率多中心联合调研[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26-30.
[6]戴璐,许勤.骨科压疮预防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8):172-174.
[7]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5.
[8]向邱,徐素琴,张子云.品管圈活动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2):104-105.
[9]杨喜兰.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2013,43(5):31-33.
[10]汤玉琴.品管圈活动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10(21):97-99.
[11]张艳莉.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手术室器械管理不良事件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5):2274-2276.
[12]宁卓慧,杨光辉,毕红梅,等.品管圈活动在重症监护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8):835-837.
[13]宋红燕.品管圈管理在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223-224.
篇11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9~12月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共39起进行原因分析,通过品管圈活动采取护士分层管理,建立科室三级质控网络,制定导管的评估、监控机制,统一导管的固定方法,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强化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并在2013年1~6月对改进效果进行追踪评估。结果:非计划性拔管率由2012年9~12月的19.14%下降为2013年1~6月份的6.56%。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地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患者的安全性增加,同时使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 质量控制;安全管理;拔管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5.024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ICU patients unplanned extubation management
SONG Shi-mai,FANG Xiao-li,SUN Yong-qing,et al
(Ganyu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yungang city,Lianyungang222100)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used in ICU patients of indwelling eatheters unplanned extubation.Methods:The September-December 2012 event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39 onwards,analyzed the causes,through the QCC,to take nurse hierarchical management,the establishment of quality control department three networks,the development of catheter assessment,monitoring mechanisms,unified catheter fixation method,select the appropriate fixing materials,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less experienced nurses.January-June 2013 for improved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s of tracking.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19.14% from Sep.-Dec.2012 down to Jan.-Jun.2013 6.56%.Conclusion: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unplanned extubation events,increase the safety of the patient,while nurses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capacity.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Safety management;Extubation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未经过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管道自行拔出,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是医院内发生率较高的护理不良事件[1,2]。传统的管理方法只解决单一事件,有治标不治本的缺点。品管圈(QCC)是指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3]。为了有效减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2013年1~6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应用品管圈活动对非计划性拔管进行分析及质量持续改进,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ICU开放床位10张,2012年9~12月共发生非计划性拔管39起,占全院护理不良事件的19.14%。我科现有执业护士16名,年龄20~45岁。其中本科4名,大专10名,中专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9名。另有助理护士2名,护理员4名。
1.2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由一名主管护师发起并组成品QCC小组,确定小组名称。小组成员共18名,组长1名,辅导员1名(由护士长担任)。全部成员均接受ICU患者安全管理知识培训。QCC活动按PDCA的步骤,P阶段:主题确定、活动计划拟定、现场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订;D阶段:对策实施与检讨;C阶段:效果确认;A阶段:标准化、检讨和改进,共10个步骤进行。
1.3调查分析查找原因并确定根本原因小组成员针对39起非计划性拔管的事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逐一进行原因分析。2012年9~12月留置导尿拔除5例,经检查气囊导尿管的气囊均未破裂,患者急诊导尿气囊内注入气体,讨论后一致认为尿管被拔出与气囊内未注气有关。在气管插管被拔除的4例患者中,其中3例患者极度烦躁,未应用镇静镇痛药物,1例患者烦躁后吐出固定牙垫,将内镶钢丝的气管插管咬扁导致吸痰管插入困难,同时,因患者出汗、烦躁、口腔分泌物浸湿而松动导到脱管。另外,中午班、夜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常见,这与ICU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睡眠障碍、情绪烦躁以及夜班护士相对减少有关。根本原因是护理人员培训不足,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护士业务知识不够扎实、操作不规范、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缺乏全面的分析、预见性差,不能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缺乏一套完整的、简便而操作性强的导管评估机制。
2护理对策
全体小组成员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为组长,负责科内导管的监控记录及护士的培训、质量控制,填写导管日志;第二层为责任护士,负责所管理患者的所有护理、导管的护理及评估;第三层为助理护士2名和护理员4名,协助护士进行护理,对发现的导管问题及时汇报责任护士。详细拟定护理对策,进行可行性评价,根据评分结果确定对策,报护理部审定实施[4]。
2.1建立导管的评估、监控机制小组成员根据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参照嵇桃英[5]设计的评分表,根据我科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了“ICU留置导管每日查检单”,用来评估和筛选高危患者。评估的项目为导管的分类、患者的意识情况及其他3大类。(1)对留置Ⅰ类导管的患者评3分,包括胸管、T管、气管套管、动静脉插管和脑室引流管;对留置Ⅱ类导管的患者评2分,包括双套管、负压球、深静脉导管、外周静脉留置针和造瘘管;对留置Ⅲ类导管的患者评分,包括导尿管、胃管、胃肠减压管、输液管、吸氧管。(2)对烦躁的患者评4分,对意识不清的患者评3分,对既往使用镇静剂和不配合的患者评2分。将评分≥6分的患者定位高危人群,3~5分为中危人群,≤2分为低危人群。高危人群每日评估,中危人群每周2次评估,低危人群每周评估。对每例患者从入院第1天起开始评估。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评分后,根据评分的情况,进行处置。评分6~9分的患者,在床头悬挂非计划性拔管的警示标示,管床护士班班交接,护士长每2 d检查评分和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主管护师每日填写导管日志,每日向管床医师汇报,进行导管是否继续留置评估。对评分≥10分的患者,护士长每日检查评分和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填写“ICU预防导管脱落监控单”。
2.2制定导管护理流程经过QCC小组讨论,制定出预防导管脱出的关键步骤及流程,根据科室导管应用情况,制定胃管、留置针、中心静脉置管、导尿管、气管切开导管、气管插管、胸管、T管等预防导管脱出的关键步骤、固定方法及应用流程[6],例如根据2012年尿管拔管5例均因患者入院时带入,经检查后均未气囊注气造成,制定导尿管入科检查流程,接班护士抽出囊中气体,注入注射用水,注射用水可避免长期留置尿管形成结晶。
2.3加强品管圈知识培训由于ICU大多护士均未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因此,强化护士培训至关重要,全科护士参加医院组织的QCC基础知识培训,活动过程中,ICU根据科室情况,制定导管知识的培训。(1)培训计划。培训采用每月集中4次及晨会针对护理案例进行。护士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时间、考核标准、考核时间。每月初制定本月学习重点,上半月为培训时间,下半月为考核时间,采用床边实际操作和指导的形式。(2)新型导管培训。在每一种新型导管使用前,由护士长带领全体护士,详细介绍导管更新或使用的理由、作用、性能、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护理要点,每月的质量分析会进行共同讨论导管存在问题,并进行护理改进。(3)对所指定的导管评估、监督机制、关键步骤、交接班流程,每周二由护士长对护士进行专项督查1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全科共享,找出原因,制定改进方法并实施。
2.4加强管道安全质量控制ICU患者均为危重症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与患者存在的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有密切关系。因此科内成立护士长-责任组长-管床护士三级质控网,对管道的安全管理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护士长实行一日五查房制度,及时发现导管问题,当即现场反馈,及时纠正,必要时正确示范,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发现问题晨会讲解及纠正,每周一按照护理安全质量标准进行督查,由圈长总结上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全体QCC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护士长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提出需要继续改进的措施。
3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2013年1~6月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并上报5起,占全院不良事件6.56%,较2012年9~12月的19.14%有了明显下降。
4讨论
4.1有利于管道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QCC活动是科内护士自发组织应用多种管理工具,遵循PDCA程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6]。结果表明,将QCC活动应用到导管安全管理中,取得明显的效果。本科护理人员经过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存在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找出每位患者拔管的原因并进行分析,共同制定防范措施,落实责任人,进行追踪,在重点时间及环节加强防范措施,保证管道的安全应用。
4.2参与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开展QCC活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由于QCC小组是非正式组织,因此小组成员享有较高的主动权、参与权,发挥了护士的管理潜能。小组成员在小组活动中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在活动中,通过培训,护士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工作,业务能力和技能得到提高,当患者存在相关危险因素或再次出现脱管问题时,护士能够迅速作出判断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在进行各种导管的固定方法学习时,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充分发挥积极性,培养了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护士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4.3存在问题QCC活动尚在探索阶段,活动之初护士对活动缺乏了解,由于护士严重缺编,活动时需应用护士的私人时间,因此,早期的活动均由护士长召集进行,将此项活动与科室的护理安全隐患排查结合在一起,每周每人提一条合理建议,并给予激励措施,使该项活动能够顺利进行,通过活动的持续进行,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减少。因此QCC活动能保证护理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宋雪萍,张淑敏,蔡欢欢.21例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11,6(6):1026-1029.
[2]杨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3]汪四花,林芬,沈国霞.品质管理活动在病房用药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0-61.
[4]许晨耘,柯雅娟,陈茹妹,等.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0-22.
[5]嵇桃英.实施导管三级管理网络对预防意外拔管的作用[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8,7(3):203-205.
篇12
1方法
1.1确定品管圈成员,护士长为辅导员,确定各个成员的分工,包括监督管理者,组织活动者,数据收集者,相片采集者及幻灯制作者。
1.2头脑风暴法选定活动主题:降低院内感染。
1.3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及各计划完成负责人。
1.4通过数据收集及统计分析,明确活动重点: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
1.5拟定措施并执行,实行PDCA。针对呼吸道感染:温箱湿化水改用无菌注射水,听诊器实行一人一用,严格控制新生儿室人员的进出。
针对皮肤感染:毛巾分类别使用,所有衣物及毛巾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洗澡用具专人专用,使用一次性盆套。
确保仪器室、被服室每日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各病室合理安排床间距,特殊感染患者安排到隔离室;每班进行消毒浓度监测,督促护工做好日常、终末消毒工作;每月进行一次空气、物、表、手的生物学监测;入院患者按病种安排病室,做好基础护理,发现有感染倾向的患者及时隔离、采样;督促配奶员做好奶具的清洁消毒工作,奶源确保无过期、无污染。
1.6总结 每2w举行一次圈会,每位圈员对自己所负责的部分进行反馈和总结。 对于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报,以便于大家再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新措施,持续改进。
2结果
2.1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2012年的院内呼吸道感染为22例,皮肤感染为11例,实行品管圈后2013年院内呼吸道感染为8例,皮肤感染3例。χ2检验,2013年院内感染率较2012年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χ2=11.27,P0.05) ,应用品管圈降低院内感染有显著效果。
2.2增强了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既可以持续改进质量,同时调动了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可广泛应用于医疗活动中。
3讨论
目前,医院感染甚至恶性院感事件在我国的医疗机构频频发生。从伦理学角度看,这与医护人员技能欠佳、责任心不强、相关制度执行不严格等有关,同时,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和伦理失范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任何加强医护人员伦理观念的措施都将会有效控制院感的发生。
我科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制定了新生儿科统一患者收治流程、提升环境质量流程和工作人员培训流程,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进行维持和改善,使工作人员的操作更加规范,从而降低新生儿科的医院感染率。
品管圈活动强调让圈员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参与权、管理权。在圈会中,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护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思考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激发。 在品管圈活动中,每位成员既有明确的分工,又要相互配合,接受组长的指挥和监督。 在定期的讨论、分析及总结的过程中,要求每位成员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既给予了个人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又体现了个人必须对团队负责的精神,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
我们在这次品管圈活动中,从品管圈的成立、选题、对策拟定、对策实施和结果统计,全科护理人员全程参与,严格按照制定的对策进行日常护理工作,低年资护理人员技能得以提高,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得到加强,所有的护理人员的伦理观念得到了提高,最终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 这对我们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运用品管圈管理是有很大的启迪作用的。
参考文献:
[1]夏莲芬,毛怡,沈亚儿.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外周静脉留置时间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9):1789-1790.
[2]卢小莲,王海艳.医院感染防控中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4):483-484.
[3]何雪芬,杨松萍,俞秀.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1):4852.
篇1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6月,根据自愿参加、实事求是、灵活多样的品管圈组建原则,成立品管圈组织。选择上进心、责任心较强的,具有相应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手术室护士组成。成员共6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2名,由副主任护师担任辅导员,主管护师担任圈长。每月召开圈会2次,集中圈员进行活动进展汇报及发现的问题解决方案商讨。
1.2方法
1.2.1选定活动主题 组织圈员召开圈会,采取头脑风暴法,鼓励圈员根据工作经验尽可能多地提出需要改进的问题,归纳总结后列出6个备选主题,采取“5、3、1”的评分方法对此6个主题进行评价,内容包括:上级政策、圈能力、迫切性、可行性等,以最高分来确定本次活动主题[2]。
1.2.2拟定活动计划书 根据所选活动主题,圈员排班情况,QCC的活动步骤拟定活动计划书,并绘制甘特图,预计活动周期为2014年6月~9月。每个步骤确定实施时间及负责人。
1.2.3目标设定 依据选题过程中圈能力得分情况,本期圈能力为70%(总分5分,评分3.5分)目标值计算公式: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1]。 从现况把握收集的资料显示,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不合格率为10.5%,改善前改善重点为80.95%,圈员讨论圈能力为70%,将各数值代入公式:目标值=10.5%-(10.5%×70%×89.5%)=3.92%,即通过计算得出改善后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不合格率下降为3.92%,也就是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为96.08%,本次活动设定的目标值为使我院妇科手术室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为由改善之前的89.5%上升至改善后的96.08%。
1.2.4对策拟定及实施 品管圈小组圈员按照PDCA方法[3],针对主要原因,通过头脑风暴,制定相应对策:①制作器械清洗流程图,张贴于器械清洗室内,图文并茂展示超声波清洗机的时间设置、多酶清洗液的配置等;②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邀请手术器械生产商技术人员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器械拆分、装配、清洁、保养知识的培训,并将手术器械拆分至最小单位后再进行处理纳入护理标准之中,要求清洗器械的人员贯彻执行,确保清洗效果,由圈员进行监督;③联系腹腔镜手术器械生产商购买各类特殊型号细长毛刷;④手术器械交由专人清洗,对手术器械清洗人员进行培训,每天由专人进行常规目测和蛋白质残留量检测(平均每天抽取10个器械包);⑤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讲解器械清洁不到位的危害,提高护理人员认识水平。
2 结果
2.1本院手术室实施品管圈活动后(2014年6月~9月),8月(对策实施后)再次抽检200个腹腔镜手术器械包,目测合格率为98%,蛋白质残留检测合格率为96.5%,达到预期目标,品管圈实施前后合格率见表1。
2.2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手术室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对发现问题,找到问题原因,制定对策,实施改进的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护理人员通过QCC活动参与科室管理,这些都是QCC活动来带的收获。
3 讨论
3.1促进手术室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流程的标准化 护理流程的改进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关键环节,但每家医院、每个科室的情况不尽相同,需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改进。此次QCC活动,我院妇科手术室对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清洗实行了标准化管理。器械清洁方法为:①手术结束后立即将器械送洗,拆分至最小部件;②流动水下冲洗并清洁管腔表面及腔内污物,管腔结构器械采用高压清洗喷枪;③采用3M全能高效多酶清洗液按照1∶450的比例至于超声清洗机内,开启加热功能,维持水温在40℃,放入器械(全部浸没),用针筒抽吸多酶清洗液确保管腔中全部灌满,浸泡5min后在液面下用小毛刷进行手工刷洗;④流动水冲洗表面及管腔;⑤器械浸泡于1∶450的3M多酶清洗液的超声清洗机内超声震荡5min(确保管腔内液体充盈);⑥流动水冲洗表面及管腔,洁净压缩空气彻底吹干器械表面及管腔;⑦清洗质量检测。制作清洗标准流程海报,张贴于器械清洗室,图文并茂。
3.2清洗质量检测方法改进 改变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定期抽查的做法,改由专人每天进行抽检,不定时间,提高清洗重视程度。采用常规目测法与蛋白质残留检测法。目测法:按照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2009年版)的相关规定,管腔类器械清洗后应采用带光源放大镜进行目测并符合标准。蛋白质残留检测法:采用3M公司生产的蛋白质残留测试管,将专用增湿剂在棉签上滴5、6滴溶液,然后在物体采样处采样,结束后将棉签放入测试管进行挤压后快速震荡5s以上,测试管在37℃培养容器中培养30min左右即可取出与对比卡进行颜色对比,绿色为清洁、灰色为轻度污染、浅紫色为中度污染、深紫色为重度污染。
3.3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品管圈倡导质量管理理念,创造高效保质的工作绩效,增强了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现了较好的团队配合精神。在自发、轻松的氛围中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工作参与度和满意度,从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也增加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护理人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手术室护理质量可以改进的方面还有很多,通过不断地做品管圈及其他护理质量改进项目,我们可以期待持续的质量改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