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音乐学院结业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音乐学院结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音乐学院结业论文

篇1

意大利为培养普通学校音乐教师而设置的教师教育课程分为普通领域的基础课程、音乐领域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四大块。其中,专业课程学分最多,有40学分;其次为音乐领域的基础课程,学分为35学分;选修课程和普通领域的基础课程均为12学分。学生除上课外,还要完成所有的课下作业,分两年修完所有学分,最后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并通过结业考试后,获取普通学校音乐教师资格证书。

从上表中可见,意大利普通学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有着如下几个显著特点:

1 实效性

从具体课程内容上来看,此课程体系以实际应用为主,实践性、可操作性极强;所涉及的音乐教育理论问题也都是可以直接指导音乐教师教育实践的最重要的问题。应该说,所有课程的设置都是做为一位音乐教师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技巧。

2 广域性

从课程的整体构架上来说,此课程体系涉及的音乐领域十分宽广。除了普通领域的基础课程,其他课程紧紧围绕着基础音乐教育实践中的各个环节,基本上囊括了音乐理论、作曲、器乐、声乐等音乐学习的各个领域。对于意大利音乐学院本科毕业的学生来说,这种课程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学生在本科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的是专业技能技巧的学习,其他学科虽然有所涉猎,但肯定不是系统而全面的。为了能更好地适应今后的音乐教育工作,在教师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攻读阶段,就有必要广泛接触、学习全面的音乐知识,提高综合的音乐素质。

3 综合性

该课程体系注重培养音乐教师的多种实际能力。上表中除了有很多与基础音乐教育直接相关的音乐专业课程和各类教学法课程以外,还有许多课程看似与音乐教育联系不大,但却是音乐教师的必备素质和能力。如“身体意识与表现的技巧”直接关系到音乐教师的形象、气质和其非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另外,在选修课程中开设的“组织技巧”与“交流技巧”课也都是为了加强音乐教师与同事、与学生的合作实践,甚至为了提升音乐教师与社会各机构和部门的沟通、联系能力而设定的。这种注重音乐教师多种实际能力培养的课程实效性强,很受学生们的欢迎。

二、意大利音乐教师教育课程的特色

意大利普通学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以实践活动为主,形式灵活多样。在课堂上,教师主要让学生依次走上讲台带领其他同学做各种音乐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课堂组织能力与协作能力。即使是枯燥的音乐教育理论问题,教师也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类比等方法将其转换成学生容易理解和领会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与联想,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样。课堂上学生在参与活动与领悟知识的过程中总是能感受到和谐和快乐。

意大利普通学校音乐教师的培养并不把学生完全局限在课堂上,在必须修业完成的教育实习以外,教师还会提供学生到小学去开展各种音乐活动的机会。由于意大利的小学音乐课没有专业性很强的音乐教师,因此各小学经常聘请音乐学院的学生去学校上音乐活动课,这样就给了这些在读学生们很多实践锻炼的机会,使学生们很快就能胜任学校教育的环境。

意大利普通学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考核分为单科课程的考核和最终的结业考核。单科课程的考核形式不一,有实践教学考试、论文写作考试,以及问卷测验的传统考试等形式。但是,最终的结业考核除了毕业论文答辩以外,所有学生还要进行乐队指挥考试,即现场组织一个小乐队视奏由作曲专业教师刚创作的一首小型管弦乐作品,并在规定时间内指挥小乐队完成演奏。

三、对我国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1 课程的构建――应以音乐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为基础

意大利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是针对意大利那些已经在音乐学院攻读完学士学位,具备了音乐表演、作曲及音乐学理论研究能力的学生而开设的。这些学生从初中开始,就已经在音乐学院接受专门而系统的音乐训练,本科毕业后完全可以做一位独立的音乐人,是由于兴趣爱好加上教师工作性质的需要,而进修此课程的。这与我国目前教师教育的现状完全不同。我国的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一般在师范大学的音乐系中开设,学生人学时音乐专业能力与素养都十分有限,即使在全国九所音乐学院里,其师范系招收学生的专业水平也与其他系相距较远。更可惜的是,这些音乐师范专业学生的本科课程设置并没有完全注意到音乐专业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提高,相反,为了凸现其师范性而简化了音乐技能和专业学术方面的课程设置,因此导致了目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音乐性目标的缺失,出现了“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而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音乐而做活动”这一严重问题。意大利这种专业性加教师教育培训课程的音乐教师培养模式,确实可以让我们借鉴和反思―下我国整体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未来走向。

2 课程的内容――要以音乐学科知识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融合与应用为核心

仔细研究意大利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其课程安排特别重视了音乐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在音乐教育中的适用性问题。如在音乐领域基础课程中所设置的“(音乐教学中所用的)作曲与作品分析基本原理”、“(音乐教学中所用的)合唱指导”“(音乐教学中所用的)音乐史”“(音乐教学中所用的)声乐与钢琴文献的实践应用”这些课程,都注意了音乐学科知识与基础教育中的音乐教学实践的融合。在我国的师范教育里,往往都是学科割裂式的教育方法,曲式课、合唱课、音乐史课、钢琴课的专业教师并不在意学生所学的这些专业知识是否能应用到今后的基础音乐教育中。这种各学科之间缺乏联系的中国音乐教师教育现状必须要有根本性的转变。

3 课程的形式――可以活动和实践为主导

篇2

此后数十年,她的教与学都是在不断实践与学习中得到提高的,她不仅依靠文献资料和音像资料,更珍惜任何学习机会,埋头钻研,努力实践,不问收获,只重耕耘。几十年的努力成就了她的事业天地,在近50年的音乐教育生涯中,宋树秀除主教声乐外,还担任过钢琴、英语、正音、意大利语语音及德语口音的教学,发表了《运用汉语语音规律解决吐字问题》、《论歌唱演员的基本功及全面艺术修养》等论文。编、撰、译了《咬字正音》、《意大利语语音》、《德语语音》等教材和专著,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声乐人才,1996年,应文化部聘请担任全国声乐专业比赛美声组评委。人们通过宋树秀的学生知道了贵州,了解了宋树秀老师。1991年10月30日,国际研究生与奖学金学者协会、声乐部主席、美国堪萨斯域密苏里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理查德・c・克诺尔先生从遥远的大洋彼岸给贵州省文化厅副厅长钱荫愉先生寄来了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我很荣幸接收了一位来自中国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杨晓萍。晓萍是我工作以来的所有学生中拥有最好的基础训练的学生,她的老师宋树秀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一个伟大的教师,她值得被看作是中国杰出的声乐教授之一,你们幸运的有着这样一位培养青年歌唱家的人才,保证了他们的成就……

了解美声唱法的人都知道,美声唱法的难度高于其它唱法。有着扎实外语功底、文学修养和艺术造诣的宋树秀并不满足于自己的个人感受,她深感作为一名声乐教师身上的担子有多重,既可以塑造完美的艺术珍品,也可以毁掉一块洁白的玉石,在工作中,稍有不慎,一棵鲜嫩的幼芽就会被扼杀。在声乐这门学科中,宋树秀知道空谈理论是行不通的。作为一名教师,凡与声乐教学有关的学科,她都努力钻研,一本本扎实的备课本和教案记录着她的探索和奉献。

1976年,宋树秀以检验自己在教学上与国内先进地区的差距有多少为目的,把为女儿结婚筹集的费用作路费,带着当时艺校毕业生夏珊到北京报考部队歌舞团。途经上海,宋树秀拜访了上海歌剧团著名歌唱家施鸿鄂。当他听完夏珊的演唱后,十分惊讶地说:这是山沟里飞出来的金凤凰。并对宋树秀说:你教的学生很不错,照这个路子走下去,千万别道听途说,改东改西。要自信,坚定地走下去。这第一次的考验,给了师生二人极大的鼓励和信心。到了北京,在总政歌舞团与海政海舞团的应试中,反映很好。当夏珊在中国歌剧院应试唱完了《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时,考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是对学生的肯定和宋老师教学实践的认可,后来,夏珊顺利地被海政文工团录取。那年,宋树秀49岁。

1984年,宋树秀又与自已朝夕共处了六年的学生杨晓萍话别。此行,杨晓萍到上海报考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当两校的录取通知书都展现在她眼前时,宋树秀高兴得热泪盈眶,多少年的心血在杨晓萍身上有了结果。声乐基础不错的彝族学生杨晓萍有一段时间不愿学外语,宋树秀并循循善诱对她说:学美声唱法不学外语,就会缺少一只眼睛观察和学习世界。于是,她每周加两个晚上辅导杨晓萍学外语。同时在专业课上,对音乐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和建立、发声基础训练、乐曲的分句分段,节奏共鸣、外语演唱语感的培养,她都一字一句、一声一调分别授课和示范。在深奥的浩如烟海的古典派、浪漫派和现代派的作品,她总是千方百计引导学生逐步接触、熟悉。舒伯特的《水上吟》有三段德文歌词,为了准确理解歌词的单词含义,她想方设法找英语资料,又翻译成汉语,从中,又借助英语查德语单词的动词和逻辑重点,要求学生朗诵时接近语调、语感和逻辑重音,对歌词本身深入理解,以便恰到好处地把握演唱风格。

杨晓萍成长路途上的每一个脚步都离不开宋老师的提携,她也以自己的努力回报了她的老师。1989年,杨晓萍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1991年赴美密苏理大学音乐学院留学深造、攻读硕士,1992年获德克萨斯的“玛格丽特声乐比赛”最美的声音特别奖,1993年参加nats (芮兹) 比赛获第一名。在美期间,在威尔弟歌剧《茶花女》等六部歌剧中饰演女主角,受到广泛好评。1996年回国在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任教,每次回到贵阳,都还要到宋老师处学习。她说,在宋老师那里总有学不完的东西。殷文霞、王莉莉、张贵华、王松雪、成莉等都是宋树秀的学生,和宋老师相处的日子里,总有许许多多让她们难忘的成长故事。1985年,全国星海聂耳声乐作品演唱比赛是一次由文化部、中国音协举办的全国性高水平的比赛,为了让殷文霞、王莉莉赛出好成绩,宋老师作了充分的准备,经过激烈的竞争,贵州队的四名选手有两女一男进入了复赛,殷文霞还获得了铜牌,为我省争得了美声唱法专业比赛的第一次全国性奖项。当时任评委的杜矢甲和中央音乐学院的沈湘说:贵州两个女生的演唱取得了爆炸性的胜利,此次比赛,边远贵州成绩突出。 此后,殷文霞多次参加全国比赛获奖,宋老师为她参赛精心辅导,鼓励她取得优异成绩为贵州争取荣誉。王松雪、成莉连续两届参加全国青年电视歌手大赛日渐成熟,今年,贵州代表队还进入团体总分第八名。在刚刚结束的全国西南片区和全国中等艺术教育委员会举行的青年教师声乐比赛中,学生成莉和赵青获一等奖,谭松获二等奖。如今,宋树秀老师的学生柳洪林、周媛媛、孔文惠、夏珊都是中央艺术团体优秀艺术人才。我省大专青年教师和省市专业团体骨干张贵华、邹光友、谢丹、刘玉、颜家佳、成莉、赵青、王莉莉、罗长平、王松雪、周蓉等仍然在宋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声乐 。他们中间,有的已是国家一、二级演员,有的是副教授,但倾听老师的指导和教诲,仍然是必需之课。身为贵大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宋老师每天都为学生排满了上课表,收这些学生,成了她一项长期的义务劳动。她只希望,学生们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工作和艺术实践中,为贵州的声乐艺术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

宋老师对记者说:之所以有一个很好的工作氛围,得益于丈夫龚克的理解和支持。龚克是我省著名小提琴艺术教育家,曾获文化部全国少年儿童先进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这个温暖的家里,走出了一双优秀的儿女。儿子龚汉祥是中央音乐学院聘请的室内乐客座教授,1992年应邀出任爱乐乐团的室内弦乐团的首席兼指挥,现任比利时交响乐团副首席。女儿龚妮丽是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系主任。一个艺术的家庭,使得他们的事业如添翼,前程似锦。

1986年,宋树秀曾拿到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份聘书,为了贵州的声乐艺术,她选择留在贵州而且一干就是几十年,如今,面对她的学生,宋树秀无怨无悔,因为,她热爱贵州,更爱她的学生。宋老师为中央音乐学院输送了好几个优秀学生,她们是杨晓萍、柳红玲和周媛媛。她们分别在1984年、1993年和2001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三人在就读的五年期间成绩名列前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杨晓萍毕业后赴美留学,获硕士学位,后回到中央音乐学院工作,现在是该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她所教的学生周晓玲在今年的中国《金钟奖》声乐比赛中荣获了美声组金奖。柳红玲现在是中央歌剧院的国家一级著名歌剧演员,她在歌剧舞台上扮演了《艺术家生涯》、《乡村骑士》、《图兰朵》和《蝴蝶夫人》中的女主角,成了当前中国歌剧界一颗耀眼的新星,多次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大奖。周媛媛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以优异成绩获得了高等艺术家A级文凭,在国外继续深造多年后,现回国在中央民族大学任教。看到她们今天的成长和成就,宋树秀欣慰,她们是从贵州这个山窝里飞出去的金凤凰,是贵州人的骄傲。此外,她的学生熊宴文于2008年也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就读,这大概是她最后输送给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了,宋树秀希望她能像三位姐姐一样,努力学习,争取好成绩。

除了为国家培养一流人才外, 宋树秀更多的学生是在贵州服务,他们都为自己的家乡做出了贡献。如省歌舞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歌唱家殷文霞,1985年在全国第一届星海、聂耳声乐作品比赛中获铜奖,在1996年电视大奖赛中获美声银奖,1996年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专业声乐大赛中获美声三等奖,1998年获全国金龙杯专业声乐大赛美声银奖。省歌舞团的国家一级演员王松雪,在2006年多彩贵州大赛中获金黔奖,近年来代表我国频频出访各国演出获好评,为国争光,成绩卓著。贵阳市歌舞剧团的国家一级演员王莉莉,在1985年全国星海、聂耳声乐作品比赛中获特别奖,在贵阳市多次比赛中获一等奖。国家一级演员周蓉多次在全国和省市比赛获奖。还有声乐教育界的如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张贵华教授、副教授吴克兰、成莉、赵青,及青年骨干教师青科、王珊等。贵州师范大学的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刘媛、副教授陈兰,贵阳学院的副教授颜家佳、讲师刘玉,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丽亚,毕节学院的讲师杨世敏,铜仁地区音协主席、铜仁学院副教授刘洪英等等,如今他们都在本职工作中努力奉献。学生们不凡的成绩,使宋树秀感到非常的欣慰。

宋老师之所以有这么多优秀的学生,是因为她对学生倾注了足够的用心和耐心。有许多学生是从较小的年龄开始学习声乐的,如贵州省艺校的夏珊72年入学时才14岁半,78年入学的杨晓萍才15岁半,而殷文霞和周媛媛也都是年龄较小时入学的学生,作为启蒙老师,她细心呵护,认真耕耘,有针对性的教学,她的教学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是注意保护学生的嗓音特色,建立良好的歌唱习惯,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绝不利用她们自然或天然的嗓音条件“滥”唱超过她们负荷的大作品,耐心地训练中声区。教学的重点不是为了唱几首“大歌”,而是细心地诱导她们打开咽腔、放下喉头、塑造良好的声音管道,建立发声的良好状态,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从音质上下功夫,追求美好的音质,诱导他们体会歌唱时呼吸支持的运动感觉,建立正确的弹性呼吸支持点。 其次,在初学阶段,先使用ABT、Siber等简短的声乐练习曲,以学生把握较好的元音进行练习,逐渐的引进其他的元音或带辅音的字作练习,也是循序渐进地发展嗓音,到二年级以后逐步加入其他如CONCONE op. 9等声乐练习曲,提高学生的发声演唱能力,同时适当的选用较简易的乐曲,意大利歌曲或中国歌曲均可,配合训练。第三,除了让学生明白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主题思想情绪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谱的习惯,对作曲家在谱面上的一切音乐术语,都要认真读懂,对乐曲的结构、乐句的分句、气口的安排,都要明确并做合理的安排,同时严格把握音准、节奏、语音的准确,不论是中文歌、意大利歌曲都一丝不苟,意在为今后的演唱建立良好的习惯和扎实的基础。

她认为学生的启蒙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必须为年轻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使她们今后有广阔的发展前程。打基础应是我们基础教学的重要目的,如果忽视这条原则,只顾当前的“辉煌”,即拔苗助长的假“辉煌”,必然会在学生的歌唱生涯里埋下祸根和“定时炸弹”,这种违反科学规律的做法是声乐基础教学的大忌。我们看见无数的声乐人才,走到一定的时候,因为从前养成的某种不良习惯而无法前进,或因为忽视一些最基本的要求而形成发声、呼吸、共鸣和语言的严重障碍致使无法继续提高,痛苦地离开了歌唱事业,着实令人痛心,这种事例实在是不胜枚举。

篇3

一、音乐会的由来

音乐会这种艺术形式的形成并非是某个人或者某个集团在一朝一夕之间凭空臆造出来的,也不是音乐史的一个突然的巨变,它是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制度的进化,科学技术的进步,音乐美学观念的变更,音乐受众的改变,市场需求的逐步扩大,经过四个多世纪的发展和演变才慢慢形成的。 [1]

二、国内外音乐会演出项目市场运作模式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面向市场的音乐会都有专门的商业演出公司运作,运作模式已经很成熟。在保证演出质量的前提下,票房是最重要的。国内市场以北京为例:“打开音乐之门”――“高水准、低票价、带讲解”的演出品牌。“打开音乐之门”是普及型的系列音乐会,旨在提高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的音乐素养品味。这一系列音乐会一经推出,立刻受到了普通市民的的热捧。但低票价并未降低演出质量,它云集了中国水平最高的乐团、知名度最高的音乐家和最受尊敬的音乐教育家。同时在国家大剧院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艺术教育活动,主要内容有:周末音乐会、经典艺术讲堂、走进唱片里的世界、大师会客厅、公开排练等,多层次多角度的满足了观众的需求。[6]

三、我国高校音乐会演出的发展

萧友梅,这位我国近代历史第一所独立的专业音乐院校――国立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前身)的创始人,他对音乐会的提倡,并积极组织音乐会,更是有着开创性的意义,对我国近现代音乐事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

如今,各类型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音乐会演出形式已经很成熟,也已经被大众所接受,特别是在有音乐专业的高校,对参加学生来说音乐会一是对自己多年学习的总结汇报,二是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必要环节,三是提高艺术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四是检验专业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观看音乐会的专业学生来说,音乐会一是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二是对于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能够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三是从他人音乐会的不足中总结经验,以便让自己的音乐会顺利举办;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校园里的音乐会演出一是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二是通过音乐会来普及音乐知识,三是培养良好音乐会礼仪习惯。

四、高校艺术类专业音乐会演出组织实践

1、音乐会演出项目的任务类型

目前在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音乐会演出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即汇报音乐会、学术交流音乐会、系列音乐会和其它形式的音乐会。其中汇报音乐会又分为学年学期汇报、毕业汇报、课程结业汇报、比赛获奖汇报;学术交流音乐会根据专业和被邀请单位或人员的规格可以分为示范性学术交流、专家讲学(大师课)、一般性学术交流;系列音乐会可以分为作曲家作品系列音乐会、毕业生系列音乐会、某个乐器系列音乐会、还有主题或专题音乐会;其他形式的音乐会应该包含对一些突发事件的义演、巡演等。

2、 音乐会演出项目组织流程

音乐会演出项目组织流程应该由项目开办、实施、评价和项目的改进四个方面构成。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环节前期策划、宣传、会场布置及接待、正式演出、后期报道以及制作。(1)策划。一个好的音乐会策划是刺激观众需求的决定因素[6],策划整个流程,根据专业的不同要考虑服装、舞台布置、人员结构、邀请人员以及经费预算等等一切事宜;(2)宣传。音乐会演出宣传在整个组织流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开任何音乐会都要有观众,准备的再充分,没有观众一切无从谈起。宣传工作主要包括海报、节目单的制作、张贴,请柬的送达,重要观众的通知以及音乐会各方面的报道等等;(3)会场的布置与接待。首先根据不同音乐会的需要装饰舞台,要注意风格要匹配,然后在观众席要区分开嘉宾席和普通观众席,调试好音响,安排礼仪接待以便观众有序入场,同时还可引导观众规范鼓掌;(4)演出。前面一切的工作都是为第四个环节演出而服务的,演出时的自我心理调适、与观众的互动与其他演员的配合、以及现场的发挥都是非常重要的,也很大程度都决定着音乐会演出的成败;(5)后期制作。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现在已经可以记录下这种艺术形式,音乐会影像资料的录制、编辑、整理以及制作都是音乐会演出结束要做的重要工作,同样也为以后的学习留存宝贵的材料。

3、音乐会演出项目的控制点

成功的音乐会演出除了要有完整的流程以外,还要注意几个重要的环节。(1)彩排的重要性。一台综合的文艺晚会演出之前的排练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单独学练、连排、响排、彩排。[3]彩排是正式演出前的最后总排练,彩排时演员必须化妆、着正式服装进行表演,所有要求与正式演出一样,在彩排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纠正解决,以保证正式演出顺利进行;(2)音乐会节目设置。音乐会节目的设置不能仅仅依靠个人喜好,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要选择符合并能够发挥表演者自身水平的作品,二是要考虑到前来观看音乐会观众的群体,是否能够接受的作品,三是根据主办者的要求选择符合音乐会主题的作品;(3)音乐会主持。音乐会主持包括主持人和主持词两个内容,主持人为舞台上的主角和台下的观众搭建桥梁,起着穿针引线、调动观众情绪、控制演出节奏的作用。[4]因此,选择一位合适的主持人值得认真思考。主持词是音乐会演出主题的重要体现之一,它包括开场词、串联词、结尾词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它相对固定的框架和内容;(4)演员的造型。音乐会的造型包括服装、发型、饰品等,这些只有一个原则,依据音乐会的风格而定;(5)音乐会的成本控制。本文研究的音乐会演出均为无任何经济收入的,故要考虑运行的成本,尽量满足支出少效果好的原则。(6)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类型。成功举办一场音乐会是需要多方通力协作的,无论是演员、后台服务、礼仪接待、灯光摄影、舞台监督等等缺一不可,所以承担不同任务人员既要独立完成,又要加强联络,以保证演出的顺利完成。

五、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音乐会演出制度保障

目前我国音乐专业教学本科阶段的毕业汇报音乐会在课程设置上没有作为必须完成的一个环节,那么学生举办音乐会纯属自

愿。还有我国高校音乐院系组织的交响乐团等表演团体,一般是有任务时学校才安排排练时间,没有专门作为一门课程,这样就影响了演出质量和学生表演水平的提高。普通高校音乐会演出项目的顺利实施,从来就离不开学校的推动,无论是具体政策上,还是机制的建立上,学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西安石油大学音乐系的毕业生汇报音乐会以及各种实践性音乐会从2011年开始已经成为一项制度,与学生的课程以及艺术实践学分相结合,从制度上保证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音乐会演出质量不断提高。

希望本文的撰写对准备举办音乐会的单位和个人具有一定得借鉴意义,从而更为顺利的、保质保量的圆满举办。

【注释】

[1]胡晓. 音乐会建制的起源与形成研究 .海音乐学院2006年硕士论文.

[2]潘家奎. 国立音专音乐会实践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

[3]王德彰 “彩排”前无须加“带妆”. 咬文嚼字,2012.04.

篇4

现今人才市场上,企事业单位不再盲目迷信“大品牌”学校,对高等院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应用、实践能力愈加重视。因为强大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越强,就意味着毕业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进入工作状态,快速度过“试用期”,进而降低招收新人带来的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在这一客观实际引导下,高等院校不断进行各种教育改革,使教学与社会接轨起来尽可能的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毕业实习――学生一般在第4学年第1学期被统一安排在专业相关单位的实际岗位工作。

本文结合国外高等教育大国的专业实习情况提出“教学与实习并行”模式,并以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音乐学专业为例,对该模式的实际操作细节和建立更符合该模式需求的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了建议。

一、国外专业实习模式与特点

因为中小学音乐教师是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之一。与国内相比,以德国为代表的教育先进国的教师教育实习相关制度更趋于成熟,已经得到了长时间的检验,其中的闪光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的。

(一)德国

在德国,如果毕业生希望进入某一行业执业,必须在修业阶段完成规定课程后,进行约12周的实习,并在实习后参加第一次国家考试;第一次考试合格者还需要再进行至少18个月的实地实习,接着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第二次考试合格者才获得执业资格证书,才被允许进入人才市场和参加公开招聘。

即使在修业阶段,以钢琴、声乐等专业为例,德国高校针对所有专业课程均开设了教学法课程,设置了大量实习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不断的磨砺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二)法国

在法国,高校实习采取的是完全的制度化、序列化和系统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从入学开始每学期依据教学计划都设计了不同侧重的实习活动,安排了不同层次的模拟实习、应用实习等实习内容。

(三)美国

在美国,高等院校实习普遍采用增设课程与实习时间相结合的方法,贯穿整个大学阶段的教育实时长约占整个教学计划学时数的40%。在教育具体组织上,实习又被分为模拟实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三个阶段,各阶段成绩由初期、期中和期末三次的自我评定和指导教师评定相综合得出,最终经有关部门审核后,确定是否准予毕业和颁发证书、推荐书。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德国、法国和美国实习模式无论是时间长度还是频度都远远高于国内,不再仅仅将实习看作高等院校学生毕业前的一个单独环节,而是将实习完全融入到教学计划当中,强调对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许昌学院音乐学专业实习现状

许昌学院音乐学专业的毕业实习开设在第7学期、共2个月8周,主要实习类型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其中第1周为毕业生校内培训阶段,然后毕业生将被分配到各个中小学。实习完毕第9周,院系组织毕业生进行实习汇报。经过与学生座谈发现,在毕业实习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实习带队老师由学校派出而不是院系,不一定是专业老师,而且一个带队老师需要管理多个单位多个专业学生,无法及时对学生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辅导。

(二)实习监管机制不健全,且存在实习单位用人随意的情况。有的单位能够按照学生专业进行岗位分配,有的单位则是依据自身所缺师资对学生进行安排,存在学生毕业实习岗位与专业不对口的情况。

(三)学校鼓励学生考研,但存在部分学生以考研为名,不参加实习,钻学校制度漏洞,完全将时间空耗过去。

(四)毕业生专业知识学非所用,实习中感觉盲目,觉得实习后需要补充知识,但是返校后教学进度又进入到择业和撰写毕业论文阶段,且专业课已经基本停课,无从补充。

以上问题的共通点或者说共性问题就是,教学与实习的耦合度低,专业知识与实习岗位协调性差。毕业实习使学生收获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许昌学院,与其他院校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座谈得到的反馈问题也是极其类似的。

毕业前把音乐学学生作为教师推向讲台,这种就业前的短暂集中实习已不能全面实现锻炼学生教育教学的实践应用能力。能否在学生低年级时,在校学习期间就开始进行,也即是实习和教学在校内并行运行。

三、教学与实习并行模式介绍

由上文可以看出,许昌学院音乐学专业实习存在的情况可以在汲取国外实习模式特点后得到改善。教学与实习并行模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结合国内实习模式实际情况提炼而成。该模式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从多个环节、多个方面强化实习与教学工作的互相转化:

(一)将单科实习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毕业实习视为一次综合性实习。

(二)实习强调切入社会实际,例如,前期由学生带领少数中小学生在教师监督下授课,当教师对其教学能力评价合格后,过渡到中小学任教实习;

(三)实时与定时相结合对实习效果进行评估,及时矫正实习过程中的不良表现;

因为音乐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等教育类岗位,教学能力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所以音乐学专业的每门技术类课程都开设有相应的技能教学法课。以《声乐》与《声乐教学法》两门课程为例,教师在学期前几周将教学要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要素进行完毕,然后由教师为学生拟题或学生自行拟题设置课堂,在剩余教学时间内由学生来组织课堂、进行授课。每个学生8-10分钟轮流讲课,授课对象可以是同班同学,也可以是来源于校外的生源。未讲课学生无论是否作为被授课对象均要求进行全程观摩,授课教师在旁指导、点评、总结优缺点。这样,教学与实习就并行贯穿任在课程中,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切实提高了学生组织教学、课堂应变等应用能力。

教学与实习并行模式的最高目标是提高学习内容实用价值、提高教学与实习内容耦合度的目标,提升学生的实际专业应用能力的目标。而在老师监督下由学生给学生授课的形式,实际上在沈阳音乐学院已经被采用。学生之间的互相弹唱,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声乐审美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学生的演唱能力可能各有优劣,但是在教师监督指导下,学生知识学习、审美能力、实操能力同步提高,有效改善了民族声乐课程、美声声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度重视演唱技能,忽视学生应用能力提高和素质培养的问题。

与传统的实习模式相比,并行模式具备以下特点:

1.实习启动时间更早,实习频度更高,与专业知识学习结合紧密;

2.实习过程中实践的可能发生频度更高、随机性更强,更具备实际价值;

3.实习与教学并行,学生等于全程都有专业指导老师辅助,使学生择业时与工作岗位的磨合周期大大缩短。

四、教学与实习并行模式执行建议

教学与实习并行模式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该模式的实际执行需要学生与教师,学校与实习单位携手进行,任何一个环节的脱节都会导致实习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一)在思想上,使教师、学生明确实习在教学环节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明确教学、专业知识学习与实习互动的必要性和益处。教学与实习并行模式中的实习使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验证知识、反馈信息和主动学习相结合的环节,而非单纯的结业“考证”方式。

(二)在实习内容上,根据教学侧重点、学生个性、就业方向等方面的不同,大胆创新。要变革单一学校派遣方式,结合兴趣、理想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实行多元、灵活的实习单位合作制,增加实习灵活性,使实习单位多元化、稳定化、灵活化。

(三)在过程监控上,形式多样化,强调时效性和互动性。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例如手机QQ、微信等,扩大实习过程监控的信息来源渠道,不仅仅依靠学生自身汇报、教师定期检查,及时接收实习对象的实习效果反馈,及时解决实习中发生的问题和矛盾。

(四)在成绩考核上,变革评价制度,将专业知识学习成绩与实习成绩相结合。

既有的教学评价和实习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死板,结合艺术类人才培养的具体实际,增加双向评价、多元方式考核、累计考核等办法,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络的便利进行公众评价,多方面、全方位的考虑,破除过去单一教师打分制等办法,真正的做到以“实践”和人才培养为核心的评价制度。

篇5

湖北文理学院位于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及第二大城市――襄阳市,是一所省属地方性综合型本科院校,现有54个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在校学生近18000人,每年招收本专科学生近4500人,学生来自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

多年来,我校的公共计算机课程基本上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原则性指导意见进行设置,目前面向所有非计算机专业主要开设两个层次的课程: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基础。

对操作性强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我们将所有学时全部安排在实验室进行教学,不严格区分理论与实验学时,采用“边讲边练、讲讲练练”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我们根据各个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不同要求,分理工类、艺术体育类、文史类,分别制定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方案。

2 计算机基础分类+分级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2.1 学生的分类

根据学科门类和专业不同,学校设置有音乐学院、体育学院、美术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我们对多年来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将全校所有学生按专业分为大理工科类(以下简称A类)、大文科类(以下简称B类)、音体美类(以下简称C类)等三类,分别进行公共计算机课程设置。A类专业包括常规的理工科类专业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学类专业,此类专业开设《计算机基础-A》和《程序设计基础》;B类指不包含音乐、体育、美术类专业和A类专业的所有专业,此类专业开设《计算机基础-B》和《程序设计基础》;C类专业即为上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所含的相应专业,此类专业开设《计算机基础-C》,不开设《程序设计基础》。

2.2 学生的分级

对上述三类学生,在具体组织实施《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时,我们再采取分级的教学方式,即在分类的基础上,再进行分级。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我们制定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分级”教学实施方案,从学生的测试与分级、学生的分班、学生成绩的记载与成绩评定等方面做出了具体地规定,并作为实施《计算机基础》“分类+分级”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根据制定的“教学实施方案”,我们利用购置的计算机考试系统,组织对学生进行测试。测试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本知识、计算机操作及文字输入、Office办公软件的日常使用(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等。

测试成绩出来后,我们根据测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级。测试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的同学,经我们公布成绩和名单,学生自愿申请(本人签名确认),教务处批准后,取得《计算机基础》课程免修资格,直接获得本课程的学分,测试成绩即为本课程结业成绩。对于测试成绩在60分以下其它同学,我们按照上述“教学实施方案”中对测试成绩的规定,将学生分为高、中、初三个级别,再根据各实验室设备台套数进行合理的教学班级划分,并据此编排出分级后的课表。

2.3 教学内容的设置

在分类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组织有关老师共同编写了三个类别的课程教学方案。总体上讲,对A类和B类学生,我们基本上按照教指委提出的“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进行教学内容设置;对C类学生,我们除按照B类学生设置基本的教学内容外,还与相应专业的任课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讨论、商定如何结合音体美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设置相应的专业教学模块。同时,我们结合学生课程学习和就业工作的需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课程论文及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用于就业招聘的个人简历的制作等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在分级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我们根据前面的各类的课程教学方案,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处理。对各类别的初级班,因这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基本上按照教指委提出的“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中规定的常规内容和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也就是前面制定的三个类别的课程教学方案作为各类别初级班的课程教学方案使用。对各类别的中级班,这部分学生对基本操作已基本掌握,我们在相应初级班的教学方案基础上进行适当地“增减”,即减少基础性的操作性教学内容,增加原理性教学内容和技巧性操作内容,进而形成各类别中级班的课程教学方案。对各类别的高级班,这部分学生的常规操作能力已具备,我们在相应中级班的教学方案基础上再进行适当地“增减”,即减少大部分的操作性教学内容,增加专业学习与工作中要用到的高级技术(技巧)性内容,并适当增加计算思维、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有关的专题性教学内容,进而形成各类别高级班的课程教学方案。

3 我校计算机基础分类+分级教学的经验与体会

通过“分类+分级”教学实践,我们认识到,采用分类的教学方式,能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别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能和信息技术的不同需求,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相应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打下基础;采用分级的教学方式,既便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也使得各级学生得到相应的信息素养的训练,避免出现学生学习上的两极分化现象,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免修政策的制定,既是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直接体现,也将少部分学生解放出来,使其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其它专业知识的学习;因为分级而重新组合的由多个专业学生构成的教学班,也进一步促进了不同专业间学生的交流与融合。

当然,《计算机基础》“分类+分级”教学的实施,更多的是在教学组织层面进行的改革。要真正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服务于相应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还要更加注重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利用,注重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利用。象MOOC/SPOC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都可以很好地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并取得好的效果。这将是我校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

参考文献:

[1]姜洪溪等.地方性综合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