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写作实训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写作实训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写作实训总结

篇1

教学计划完成情况: 

1、理论基础部分:通过《典型工装原理与应用》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三爪夹盘,四爪夹盘,平口钳,分度头的工作原理,分度头的分度计算,分度头挂轮的计算等。通过《铣工基础与操作》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铣床加工的工作原理。 

 2、实训操作部分:实训课程主要是配合理论教学展开的,通过《典型工装原理与应用》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三爪夹盘、四爪夹盘、平口钳、分度头等夹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夹具精度的调整。通过《铣工基础与操作》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铣床的操作方法以及铣床的保养。

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平时上课比较认真,能按时完成课堂上布置的学习任务,但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铣工基础与操作》这门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学习难度是有的,而且它与其他的基础课联系也比较大,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后多加巩固和练习。

教学情况反思:总体而言,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本人教学能力有所提升,学生反馈良好。 作为《典型工装原理与应用》课程的主讲,这一个学期以来,我做到了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生动风趣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充分给学生们拓展自己的经历和进入企业后必备的能力。

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教法有待进一步创新。 

由于自身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上更多地依赖于传统教学模式,对新兴教学手段了解不多,学习的速度也较慢。在之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会多多吸取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借助网络和多媒体,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系统,以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思维不够。 

《典型工装原理与应用》和《铣工基础与操作》等课程虽然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也是机械加工的最核心的部分,涉及大量实训操作,本人在教学中更多地结合了自己的经验,但如果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同时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新的方法,新的思路,或许可以在机械加工的“教”与“学”方面有更多突破。

三、对实训操作的力度不够。  

篇2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丰富多样的练习过程中会不断发现练习的兴奋点,对教师上课未能讲解自己有新看法的地方往往也比较大胆提出来,对不同文种之间的区别也会不断向教师提出新的问题。这些新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得课堂教学效果更佳。换言之,应用写作教学实训平台的构建,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应用写作的积极性,增强应用写作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具备未来工作和生活要求的写作能力,使人才培养更全面,而构建应用写作教学实训平台,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立足于人才培养方案,整合应用写作实训平台,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重点有所区别的教学实践训练。

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不同的。相对于理工科的学生而言,人才培养重视专业性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其专业课程的设置也是强调专业的核心地位,但往往忽视其他方面的培养。理工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对专业课程相当重视以外,其他课程基本上保持一种漠视或者说考试能过就行的态度。对于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把应用写作课程的重要性分析透彻,更要在教学实践中与其专业密切结合,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而文科类的学生,由于其人才培养目标与应用写作的关系相对密切,就要考虑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需要,对其进行相对全面的教学实践训练。整合应用写作教学实训平台,就要建立一个材料丰富的应用写作教学训练库,再针对这个教学训练库进行系统、有条理、有原则的分类。以笔者的教学实际为例,笔者将教学实训平台的对象分为三类:文科类、理工类、艺术类。在这个基础上,再将每个教学班按专业进行分类,如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网络工程、电子应用技术、英语、景观设计等。教学实训平台分成三大类,并不等同于将教学内容分成三大块,而是对其学习的侧重点进行区别。通俗而言,就是将学习内容的重视程度作了区分。如对于行政管理的学生而言,公务文书即法定文书,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要求每类文种都是理解并会撰写。但对于网络工程的学生而言,除了理解公务文书的格式,文种的学部分了解就可以了。

就应用写作教学实训平台的分类及其重点,笔者作以下说明,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第一,文科类学生,教学实训重点主要放在公务文书、事务文书和经济合同方面。但除此之外,对有些专业的学生还有其他的要求,如经贸类学生要求重点解决经济文书中的所有文种,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生则还要求对信函文书、法律文书要进行更深入的学习。第二,理工类学生,教学实训重点则主要放在事务文书、法律文书和某些经济文书上,对计划、总结、调查报告、产品说明书、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策划书等与之专业相关性较强的文种要作重点训练,理工类学生通常对于这些教学实训感兴趣,而且也较主动与教师交流。第三,艺术类学生,教学实训重点在说明类文书、企划类文书等。与文科类学生和理工类学生不同的是,艺术类学生思维较发散,创新思维活跃,跳跃较大,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也只能从对其感兴趣且有创造性的文种入手。而相对于公务文书、事务文书和法律文书,大部分则是其了解的范围,掌握基本知识点即可。

应用写作教学实训平台,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没有重点的,即几大类文书——公务文书、事务文书、法律文书、经济文书、信函文书等,应处于教学重点或中心位置,但由于学分分配、课时不足、人才培养目标差异等实际因素,将应用写作教学实训平台进行区分,是为了服务于学生的专业需要,也是其应用性的体现。

二、丰富应用写作教学实训形式,强化实践与训练的关系,打造基于师生互动交流为核心的课内课外、网上网下开放式教学实训体系。

从应用写作知识来看,其基本上属于块状式,即每类文书有每类文书的特点,教学过程也可以分成若干小块来进行。而从学生专业来讲,其专业方向又属于线条性,每个专业有其独特的专业性质,教学过程中教师又应根据这种专业性质有的放矢开展教学工作。实际上也就要求,应用写作必须进行条块式糅合起来教学,这就使得应用写作教学实训形式必须丰富多彩。而在教学实训开展的过程中,要尊重“教师主导、学生实践、师生互动、共同交流”的原则来进行。教师出于训练目标与专业匹配度来引导学生开展教学实训,同时也会根据课程体系、理论需要及学生的学习状况,组织教学实训。这类教学实训,视其课程需要可安排在课堂上或课外完成,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教学实训进行抽查。学生实践是教学实训的核心,通过教学实践,不仅要完成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举一反三将理论知识进行消化、挖掘,甚至要对应用写作理论体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对有疑问的地方,要及时与教师沟通,主动将学习情况向教师汇报。教师在教学实训小结中,要将教学实训过程存在的典型问题与不常见的问题整理出来,让学生们讨论交流,使学习效果更好。以通知的实训为例,在完成理论课程之后,通知的练习主要侧重在标题结构、主送机关、正文及落款四个方面。训练标题结构,教师要注重通知分类后结构的引导,即转发性通知与批转性通知的区别应该如何界定,任免通知与任免决定的异同在什么地方,事项性通知和会议通知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只有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学生对通知的分类及实际应用才会得心应手。而在通知的主送机关训练上,则反映出通知文种在行文方向的多样性,如何来区别通知、通告、公告甚至通报,都可以在主送机关上加以区分。除此之外,训练学生熟悉通知的写法、通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相对规范的格式,这些与其他公文训练大体相当。

当然,应用写作教学实训不能仅仅停留在练习与训练上,更要有丰富的教学实训形式。精讲多练已经成为很多应用写作教师的共识,也是学好应用写作课程的不二法门。但如果实训形式单一,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对应用写作课程产生排斥作用。丰富教学实训形式,使应用写作实训时常保持新鲜感,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踊跃参与实践训练,增强应用写作教学效果。丰富应用写作教学实训形式,其主要的途径有:第一,建立、健全课程训练网上数据库,使学生通过发达的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动手练习。网上数据库是学生学完理论学习后,第一时间接触到的应用写作实训材料,只有建立并完善课程训练的网上数据库,学生才有可能找到可靠的素材进行练习。网上数据库分类既要有体现各类文书和文种的区别,又要有题型的分类。不仅如此,网上数据库还要有相关教师的联系方式,方便学生对练习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反馈。第二,开展参观、岗位实习、写作竞赛等实训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应用写作实训活动中来,从而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增强学习的效果。参观有关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让学生直观感受各类文书的应用范围、作用及写作规范,学习各类文书整理的原则,使学生受到较强的感观冲击,是学生认识学习应用写作重要性较有效的办法之一。利用学校相关行政部门的需要,设立应用写作实习岗位,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各类文书的撰写、、入档等全过程,培养学生应用写作规范化处理能力。开展多形式的写作竞赛活动,如纠错知识竞赛、单一文种规范撰写竞赛、项目企划创新竞赛等,让学生在争取荣誉的过程中主动学习,透彻理解应用写作的有关文种知识。

总之,利用好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相结合及网上数据库训练资料与网下答疑的个别辅导相结合,用丰富多样的实训形式形成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有效教学局面,使之推动应用写作实训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学效果。

三、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对应用写作教学实训平台进行有效的跟踪评价,接纳有效评价并反馈在教学实训平台上。

应用写作教学实训平台的构建,其设计以理想状态来进行,其实际教学效果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也有差别的。因此,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不断更新完善实训平台,才能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长效的评价机制应是开放式的,其包括短期、中期、长期三阶段跟踪式的评价体系。其中短期评价为1年时间,中期评价为1—5年,长期评价为5年以上。短期评价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包括对课室教学的评价、对网上数据库的评价、对师生互动情况的评价、对开展活动的评价、对实习岗位与知识关联度等多方面的评价。这种评价旨在对教学知识、理论体系、教学方法、实训方式等进行评价,有利于及时调整实训内容与方式。中期评价包括学生学习后的应用,以及学生初涉社会后应用写作知识发挥的作用。这包括学生在校期间各类文书的应用,如请示、求职信、学术论文等,也包括学生实习或毕业初所应用到的工作总结、转正申请、实习信函等文书。学生在学习后,对社会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应用写作各类文书的使用,有可能会出现一些疑惑的地方,或者因学习认识不够深入,对有些文种的使用范围和规范性区分不清,都可能会促进学生对应用写作实训平台进行中期评价。长期评价则是在学生工作了两三年后,对职场有较深入认识,且在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可以体验应用写作实用性与规范性带来的便利,对运用应用写作知识的体会更深刻,因此,他(她)们对应用写作教学实训平台的评价和建议更中肯。鉴于学生可能在学完通过考试后,可能会对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不太积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建立QQ学习群,或记录档案等方式,主动邀请学生进行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在保障长效评价机制顺利进行的基础上,将短期评价、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的意见和建议整合,及时更新应用写作实训平台,对旧的材料和旧的标准也相应更新,有利于学生在反馈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长效的评价机制,纳入到应用写作教学实训平台的师生互动中,使之成为教学实训平台的一部分,并将其开放给学生,让学生进一步分享师兄师姐与教师交流的成果。在分享的过程中,更深刻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区分应用写作各种文书,为学好应用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应用写作教学实训平台的构建,需要在整合人才培养方案、网上数据库、实践实习岗位、师生互动、长效评价机制等诸多要素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开放的实训平台体系。这个平台既能为学生学好应用写作服务,又能为学生未来走向工作岗位服务。

参考文献:

[1]郭小琲.财经应用写作应走大写作和新写作之路,内蒙古财经学院学院(综合版),2004(1):32-35.

[2]何洁,徐莉.情境教学在应用写作课中的运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7):47-48.

[3]吴建萍.应用中的写作和写作中的应用,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2-54.

篇3

一、故事导入法

若说到应用文写作的趣味性,以非文学性为自身特点的应用文写作,无论如何是不能与文学性写作的纯粹趣味性相提并论的,要想中职学生能够从应用文写作或者阅读中获得娱乐和趣味,这种可能性很小。所以要增加应用文写作课堂的趣味性,不妨寻找和设计一些故事,用故事导人的方式,来引发兴趣,活跃气氛,点燃激情。比如教写书信的时候,可以导人汉代卓文君写给夫君司马相如的有名的顺逆诗回信,一封精彩的书信挽救了一段婚姻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书信的作用功不可没。再比如教写职场应用文时,可以引人一些学长们成功的求职信、简历以及求职经历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写好职场应用文,在求职过程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若能用一个个小故事来导人常识的学习,必然会使一向沉闷的应用文写作课堂增添不少生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案例教学法

教材中的案例往往比较刻板,缺乏时代气息,学生兴趣不浓。教师不妨与时俱进,从校园宣传栏等处收集学生写作的请假条、通知、启事、表扬信等常见应用文写作的问题案例,并用相机记录下来;也可以从报纸上收集案例,如教授简历写作时,笔者从当月的《厦门晚报》简历秀台栏目中收集了两份应届大专生的问题简历并附上详细的专家点评。这些第一时间收集而来的案例时代感强,具有现实意义,教师将之引人课堂,并配以多媒体课件,以这些问题案例的图片或网页为载体,让学生亲身体验,诊断病例,分析解决问题所在,学生必然兴致高涨,也可比较直观地从教师的现场演示中掌握相关应用文体的写作技巧,巩固所学的内容。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分析并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解决中能够比较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这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情境教学法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演练中学习。比如在历届学校的大型模拟招聘活动中,教师可跟各个专业部的模拟招聘意向相结合,在班级陈述相关专业部门的招聘意向,然后请一组学生代表模拟用人单位写招聘启事,另外一组学生根据招聘启事和自身情况来写简历、应聘信。并且围绕这项活动内容在班级进一步展开模拟招聘演练,这不仅锻炼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情境教学中较好地锻炼了语言、交际、沟通等综合能力。在课堂演练之后,教师也能够比较好地侦察到每个学生的长短处,这更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帮助每个学生写好简历、求职信。这样一来,学生在学校的大型模拟招聘活动中也能够有比较出色的表现,甚至在未来的求职途中也能够一举成功。情境教学法的优点在于训练学生通过这种自我体验,充分发掘出自身的潜质潜能,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实现对知识的真正掌握。

四、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强调的是在“做中学”,倡导以教师为主导,立足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中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协助者,同时也是活动的参与者、激励者、观察者和监控者。在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应用文写作活动,它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开始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活动中发现问题、归纳知识、找出规律,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完成由知识学习到能力形成发展的迁移。以二年级时,笔者教应用文写作中“计划、总结”的例子来说明任务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尝试与设计。①故事导入:以一个在航空公司工作很出色的学姐面临写先进事迹总结时,不知从何下手,深夜来电紧急求援的真实故事,来说明很多职校学生工作能力强,但应用文写作能力弱的情况,引起学生对“计划、总结”应用文体的重视与关注。②学习新知:由故事成功导人阅读“计划、总结”的相关知识,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范文,分析讨论,明确计划、总结的行款格式及内容表达重、难点的异同。③巩固新知:二年级时,每个学生都要参加为期20天的校园酒店式管理实训工作。工作前后,实训管理处室将要求学生写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教师不妨从中抽取一些既往不合要求的计划、总结,要求学生对问题案例进行诊治,通过课堂会诊,强化计划、总结的新知,锤炼运用新知写作计划、总结的能力。④参与任务:假如两周后你也要参加校园酒店式管理实训工作,并已知具体岗位分配,如礼仪岗、物业岗等,那么请你根据即将参与的具体岗位任务,仔细思考该如何写好自己的岗位工作计划,实训结束后又该如何写自己的工作总结呢?课上可以讨论归纳“我”要写的计划、总结的主要内容,讨论计划、总结的注意事项等,通过取舍,帮助学生完成一份内容详实、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有岗位针对性的工作计划,在真正的实训工作启动之前促成工作计划这项任务的完成。实训结束之后,教师也可同样地让学生讨论完成工作总结这项任务。⑤实际运用:通过课堂上的任务参与和演练,学生参与实训工作时,都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岗位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从此例可以看出,应用文写作任务教学是一种创造性任务,它提倡实践、体验、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应用中学、在学中用、最后能“活学活用”。整个过程重在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生活、就业对自己的要求,明确应用文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写作热情,在活动中自觉运用和锻炼,提高写作知识与能力。

五、多媒体教学法

过去的应用文写作教学,老师只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来完成一堂课的讲授,这种课堂教学反复出现的是一种单一模式和单一色调,教学效果不佳。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设备的完善,教师应尽量制作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手段来投影应用文范文,修改病例,指出写作情景中的得失,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也许多媒体课件的过多运用在有的学科教学中会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给该课程带来很大实惠,如解决了例文的演示问题,教学内容被浓缩提纯,提高了效率;也为教师真切展现写作情景,进行现场训练创造了技术平台。条件成熟的学校,还可以组织相关教师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资源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并进一步构建应用文写作校园网络课程资料库。

六、学科互动教学法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由于学生所学专业各不相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是那些将要经常接触和用到的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文。因此在考虑教学计划时,就要针对专业特点来划分教学内容范围,并确定教学重难点。不同的专业,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有所侧重,在讲授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和学生所学专业的紧密联系。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就应侧重于市场调查、合同、商业广告等应用文的写作教学,然后请营销专业的老师对学生做的市场调查、合同、商业广告等应用出实质性的指导意见。再如导游专业的,在讲授导游词写作时,可以与导游专业教师合作,由写作教师指导导游词的写作,导游专业教师指导导游技巧与注意事项等,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模拟导游大赛。赛后还可趁热打铁,与专业老师一起点评每位参赛学生在赛场上的得与失,使学生在模拟导游大赛中,既领悟了导游的技巧,又学会了导游词的写作要领,对导游有个感性而整体的认识,这样一来导游词的写作教学就可以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篇4

1.1 学生写作能力较差,抄袭严重

高职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许多院校在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中不安排应用文写作课程,即使安排,课时也比较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联系也不够紧密,再加上高职院校的许多学生原来进校时的文化基础就比较差,写作能力也比较弱,书面表达逻辑混乱,中心思想不明确,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连篇,口语化等情况较多见。同时,社会对学生的英语、计算机能力比较看重,学生在校期间将大量时间与精力花在考证上,平时对写作重视不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往往感到比较吃力,写作质量较差。

从过去几年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论文看,许多学生没有学习过专业论文的写作手法与文字表达方式,在文章结构上出现头重脚轻,不完整,层次不清晰,逻辑混乱等问题;写作内容空洞、缺乏专业性,观点重复、观点矛盾、观点陈旧,文字表达口语化,缺字,断句,前言不搭后语,句子过长或过短,用词不当等。很多学生没有阅读专业文章的习惯,不理解摘要、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即使在导师的指导下,仍然不能较好地进行表述。在信息搜集、整理方面,学生大多不喜欢去学校图书馆,偏向于查找网络资料和曾经看过的专业书籍与教材。由于目前很多网上资源雷同的较多,而且学生普遍缺乏收集资料的技巧,不会使用不同的关键词进行查找,造成参考文献中教材与参考书所占比例较大,与论文选题相关的学术论文所占比例较小,使得相似选题的同学所收集的资料也大同小异,甚至完全一样,这显然和安排毕业设计的出发点是相背离的。

1.2 毕业设计选题不当,理论与实际结合不紧密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的第一步是选题,选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目前,很多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时比较盲目,他们要么选择在教材中学过的专业知识点,要么选择能够找到参考文献最多的论点作为选题,而对于选题是否为当下的热点,是否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空间,能否提出自己的观点,对现实工作有无指导意义等问题却没有更多的思考。不少选题已经过时,与专业理论的发展已经脱节;有些选题过大,立足于宏观,根本不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所能完成的;有些选题不能体现专业特点等。这就使得学生写出的论文比较平淡,没有特色和亮点,论文的质量也较差。

在写作过程中,很少有学生会主动针对自己论文涉及的问题开展实际调研。即使导师要求学生在写作内容上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开展调研活动,并与自己的就业有机结合,有的学生也会投机取巧,借助网络收集一些案例和数据资料,或者对调查对象做简单的了解,描述的事实都浮于表面,很少有学生会对某一行业、企业或某一营销现象做更进深入的调查和思考。这就使得毕业论文的内容以理论为主,空洞、乏味,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论据不真实,说服力不强,论文对实际工作无法起到指导作用,学生的调查、研究、思考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

1.3 毕业设计形式较为单一

由于市场营销专业是典型的文科专业,其毕业设计无法象工科专业一样,让学生设计一个产品或完成一个项目,并且以文字形式将设计思路、设计过程、设计结果记录下来,所以,绝大部分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是以撰写毕业论文的形式来完成毕业设计。这样一种操作方式,对高职学生的理论与学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又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较深的理论水平又恰恰是高职学生所缺乏的,所以,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时,往往缺少对理论的独特见解,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证。

2 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毕业设计改革

随着市场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加大,也随着市场营销学科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原有的方式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不能满足学生未来就业的需求,改革势在必行,甚至到了不可不改的地步,因此,我们提出了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毕业设计改革模式。

2.1 改革目标

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根据既传授专业知识又培养职业能力的需要,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开展市场营销校内综合技能实训与毕业设计一体化改革。结合营销专业学生未来职业岗位要求,以职业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为抓手,打破传统的文科毕业设计所写论文无实质内容、无真实感受的格局,将毕业设计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分项目分阶段的实训活动,使学生能真正从实训中获得感悟,提升专业能力,从而将毕业设计与专业学习及实践真正融合到一起。

2.2 改革思路

通过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校内综合技能实训与毕业设计进行一体化改革探索,将学生的毕业设计、实训与技能提升结合起来,必将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因为通过校内综合技能的实训,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将毕业设计与综合技能实训结合起来的一体化改革,既可以提升学生对每一个实训项目活动的总结汇报能力,又可以改变学生原来撰写论文空洞无内涵的问题。从整体上看,可以锻炼和增强学生的调研能力、资料收集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营销活动能力、策划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诸多方面。

3 具体措施

3.1 全面实行导师制

从2011年六月份开始,我们首先在2009级学生中开始改革试点。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共有6名教师参与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占本专业教师总数的86%,平均每名教师负责指导12~16名学生。导师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和毕业设计为工作中心,指导学生第四、第五学期的各项专业学习活动。同时建立《导师指导记录》,要求指导教师随时抽查、询问、关注所带学生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和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

3.2 学生以团队形式进行组织

以往的毕业设计,每位同学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个人完成个人的论文,同学之间没有多大的交集。改革后,从第四学期开始,每4人自由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通过抽签方式确定导师,统一接受一位导师的指导。从第四学期的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到第五学期的毕业设计,全组同学一起参与实训的各项工作,在完成毕业设计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这一做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3 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内容与学生实践成果相结合

为改变以毕业论文为主的单一的毕业设计模式,我们以第四学期市场营销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各项工作成果为基础,要求学生结合已经完成的调查报告、广告策划方案、促销方案、产品推介计划等,总结已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的思路。这一做法,打破了单一的论文结构形式,并将理论与学生的实践成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4 改革成效

4.1 毕业论文取得了良好成绩

参加改革试点的2009、2010、2011级市场营销专业227名学生,顺利完成了毕业设计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成绩。2009级毕业论文优良率40.5%,2010级毕业论文优良率58.8%,2011级毕业论文优良率41.5%,累计有四篇论文获院级以上优秀。

4.2 毕业设计和校内综合技能实训有效结合

篇5

应用写作是为了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用性和应用性是它最突出的特点。但我们的传统教学过程存在着写作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与社会脱节、课堂与生活脱节的现象,从而造成教学与训练的封闭化、单一化、形式化的倾向。这种倾向,束缚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二)教学定位模糊

在应用写作课教学定位上,应该将其作为一个与专业或者与职业生涯紧密衔接的重要过渡,为他们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搭建一座桥梁。通过学生课前调查问卷,把握学生需求,及时删减不实用的文种,将与毕业生有关的个人简历、求职信等编入教学计划中,作为重点内容讲解延伸,引导学生获得一种可感、具体的应用写作的学习需求,使学生从教材中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创造积极性和独立自主性,为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偏离

在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价值体系中,以教师和教材为主,以传授理论知识为目的,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认知能力的培养,因而在教学中未能取得显著效果。

二改革的实践方向及基本原则

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依据“学生主体、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学习不是对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教会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教学就是创设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积极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现代教学模式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的作用,利用协作、情境、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从整体出发,既考虑教学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又要考虑系统的层次和特征,立足整体,统揽全局,优选方案。

开展以提高能力为本的课程整体教学改革,围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任务和的目标,紧扣教学大纲,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的结构,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突破传统应用文体分类标准,同时制定每一模块应掌握的知识要求和应用能力要求,据此开展教学。

三实训改革实施的基本过程

(一)应用写作实践训练的内涵

所谓实训,是为掌握某种技能或技术在真实或者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反复训练的活动,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单项能力和综合技术,也包括职业岗位实践训练,其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术技能,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要改革教学方法,首先必须明确应用写作教学的目的。应用写作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使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技能,学会写规范的应用文。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坚持“精讲多练”“以人为本”的教学基本原则,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写作能力为目标,及时修订教学大纲,合理组织授课练习,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适当调整理论讲授与写作训练的比重关系,逐渐形成一种以学生的写和练为主的教学格局。

当前应用写作教学必须扭转“以文为本”的倾向,面向学生,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重心,将重点放到写作主体创作文章的行为本身上,突出写作过程在写作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强化写作主体的主动参与意识和思维主导作用,培养写作能力,塑造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级写作人才。同时,要面向社会,根据学生在社会生活和未来工作中将要承担的角色,预先提供一定的工作体验,提前做好投身社会的准备,从而完成由在校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

(二)实践教学的实验模式探究

1内容的调整

为适应实训教学需要,要设立模块教学体例。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论证,认为在内容设定上,本着以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应用文体作为载体,设计教学情境,并进一步归纳出以具体工作流程为主线的工作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该课程的技能、知识和态度。教学环节由讲授基础知识,模拟训练、实例分析等部分组成,根据本课程学习内容和职业岗位的特点,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情境的要求和目的不同,进行启发引导法、案例教学法、项目训练和讨论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改革,组织学生以小组或团队形式自主性、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形成项目化学习成果并相互评价、交流。

2模式的探索

采用模块教学方式,强化了写作思维训练,具体做法为:借鉴了“公文内容模块及结构模式”的教学方法,实行格式化快速套写;注重范文“提示”或“点评”,引导学生体味范文的写作运思;尝试构建应用写作“文种群”,明确各文体在“写有所同”的基础上“各有其用”,以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思维能力和自我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达到对文种学习的迁移性效果。积极探索体现各专业特色的情景教学、案例教学,针对每一文种的实际运用情况,或精选案例,或设计情景,增强学生实际写作的能力。

注重实践教学,将动手、动笔和动脑结合起来,促使写作训练落到实处。实施和完善“理论陈述―――例文分析―――写作实训”的教学方法,融“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于一炉,使应用写作课内容生动,形式多样。

四实训改革实施的基本步骤

(一)理论框架构建阶段

实验的开展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有效地完成研究工作,作了大量的实验前的理论构建工作。深入研究了“应用写作课实训改革实验研究”创建的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深入学习应用写作实训教学的历史、现状总结出的研究成果,结合当前高职教育研究的理论焦点,应用写作实训教学的目标的要点,应用写作实训教学内涵的理论基点等。我们从教学实际需要和发展趋向出发,对如何行之有效地开展应用写作实训教学改革做了深入探索,并反复论证了应用写作实训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初步构建了“应用写作课实训改革实验研究”的理论框架。

(二)研究实验阶段

在理论的研究基础之上,制定周密的研究实验方案,针对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特点对实验的时间、方式方法进行了总体设想,并选取实验班级开展研究实验工作。实验出真知、比较见优劣。为明确实验效果,在同一年级、同一层次的授课班级,分别选取传统教学法班和实训教学法班。

在传统教学法班采取传统的授课方式,而在实训教学法班的实训教学中,我们分别采取了案例评析、情景教学法、错例修改、自学模拟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例如: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喜欢通过实训教学的方式来上课,因此只要课堂上问题设置、情景模拟符合教材,学生的学习表现都积极主动,课堂氛围较为活泼轻松。结果表明实训教学法班的成绩更高一些。通过实验也初步验证了应用写作课堂的教学改革―――“以实训为基础”是势在必行的。

五实训改革研究的成果

(一)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在实践中我们建立自由、开放的写作情境,挖掘其创新潜能,突出应用文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性特点,以满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高效率、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需要,实现应用写作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教学过程的科学性

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可操作情境,充分发挥其流畅、灵活、开放的特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思维等能力,实现应用写作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实践将写作理论变成写作能力,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教学模式的先进性

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根据反馈信息和自身行动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6

事务文书写作技能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必须要靠实践,因此,事务文书写作教学要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多写多练,是提高应用写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一个时期以来,事务文书写作教学倡导“案例分析?创设情境?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模式,都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在高职教育重视加强工学结合的今天,更应该持之以恒,发扬光大。

课内实践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少讲,学生多练,进行多样化的写作训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动脑筋、动笔头,或佳作评析、病文剖析,或完成书中的练习题、通过“两动”来加强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高职院校事务文书写作教学中,必须废止教师的满堂灌,要创造让学生积极思维、生动学习的环境和机会。在当前仍是传统的小课堂课时安排的教学形式中,任课教师所能采用的简便实践教学方法之一,就是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的方法灵活多样,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采用同桌及前后桌三五人自然成组的形式,也可根据具体写作题材临时编组,还可以宿舍为单位编组。讨论的内容可以是理论问题,或是文件分析,或是学生一份作业等。时间长短不等,从几分钟到两个课时都可以。每次讨论议题集中,要求明确,效果也比较好。现以一次两个课时的讨论为例:将一个班按座位分成四个组,每组八,至十人,议题是比较调查报告和工作总结的异同。要求结合自己做过的作业,讲出条理性的认识。在讨论中,有的找材料,有的翻作业,从内容、形式、表达方式、人称运用、作用、特点等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大议论中有小议,无拘无束,各抒己见。在较为充分的讨论之后,每组推举一人为代表到讲台上作中心发言。小组其他人员作补充,最后由教师评点归纳。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使全班学生对两种文书的异同(特别是区别)有了条理性的明确认识,而且由于创造了动脑、说话的机会,激发了思维,锻炼了讲话能力,印象深刻。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学习其他文种时也注意到相互间的差异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课内实践便于操作和控制,效果快捷明显。

课外实践是指延伸课堂教学,扩大教学时空,校内校外双管齐下。校内,充分利用校园资源,以各种活动作为切人口,组织学生进行事务文书写作实践,例如指导学生写作各种活动的请计划、总结、演讲稿等;轮流安排学生到学校行政科室担任助理工作,承办学校举办的会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会议议程安排、会议接待方案、会议记录等一系列写作任务。这些实践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以致用,可操作性强。校外,安排学生深人企业进行认知实习,使学生认识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掌握企业文员的岗位职责,在工作中把事务文书写作理论运用到实际中,让他们亲身体会事务文书在现实工作中的作用,增强他们学习的紧迫感和积极性。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寒暑假的社会活动,观察社会现象,体验社会生活,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收集信息,积累素材,进行与之相适应的事务文书写作训练。这种写作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可以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领会事务文书写作真正的涵义与价值,确定正确的写作思维观和事务文书写作应用观,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与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师生互动写作

在事务文书实训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多利用多媒体组织课堂写作,当堂亲自示范事务文书的写作,这样可以实现师生现场互动,能收到良好的实训效果。比如,教师在教学中给出实训写作题后,与学生讨论如何拟写标题、怎样开头、怎样写主体部分、怎样写结尾。短的写作题可以边讨论边通过电脑键盘直接敲到屏幕上,用多媒体现场呈现出来;文体较长的事务文书写作题,如计划、总结等,可经过讨论列出较为详细的写作提纲,并有针对性地拟写一些段落,给学生以示范引导。一些简短的事务文书写作和病文修改也就让学生现场操作课件,参与写作和修改。在师生共同参与应用

文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真切感受到写作时的构思思路、语言

篇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基于3S技术的区域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建设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21-02

目前在我国高等学校中经管类专业实验课程主要集中在实务操作方面,例如会计电算化、国际贸易模拟实验等。在抽象程度较高的经济类专业理论课方面,实验课程建设严重滞后,实验环节严重不足,开展经济类专业实验的高校也比较少。这一方面是因为该类课程理论程度比较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历史原因,对该类课程实验课程建设长期不重视。因此,在高等学校经济类课程要体现特色性、实用性的时代要求下,高等学校有必要加强对经济学专业实验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一、“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概述

为了在经济学专业实验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重庆工商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示范中心)于2007年成立“宏观经济分析实训课程建设小组”,经过近4年的建设和运行,建立起了以宏观经济原理为基本指导,以计量经济分析、统计分析为主要工具,以集报告写作、成果汇报等诸多环节于一体的团队项目制为工作形式的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体系。

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四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宏观经济思想,理解宏观经济整体经济变量的变化与作用规律。第二,提高学生对宏观经济现实问题的分析技能。宏观经济思想是在经济实践经验分析基础上的理论总结,一方面必须在实际当中获得验证,另一方面必须应用于分析、预测与指导宏观经济运行,这些都离不开对实际宏观经济的分析技能。第三,获得团队合作能力。实训项目的完成有赖于团队作业,每个实训小组需要自行解决组织机构、技术分工和组员的激励与监督问题。第四,提高经管类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实训当中,报告撰写以及最后的工作汇报环节,要求学生反复修改和事先演练,有助于学生提高两个方面的职业能力。[1]

二、“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重庆工商大学“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大致经过了4年时间筹建就获得正常运转,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如实验题目实行项目团队制,学生对该类实验项目兴趣都比较高,积极性也比较强,学生在实验报告的写作过程中,对宏观经济现实问题某些方面的分析表现出了较为深刻的思维分析能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如下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1.学生经济学素养不足、实际分析能力不够

经济学课程一般在大学本科的一年级下半学期或二年级上半学期开设,这些低年级学生长期习惯于应试教育,学习主动性不强,更缺乏对社会和企业的深入了解,缺乏经济学基本素养。尽管学生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对现实经济现象的感性认识和实际经验,甚至少数学生对国家的基本经济方针都知之甚少,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对经济原理理解不够透彻,无法将书本理论与现实经济现象有效联系起来。[2]

2.学生文献阅读能力不高

通过实训课程近几年的运行,发现大多数学生文献阅读能力欠缺,不能对项目所涉及的相关文献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也不能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找到对项目工作完成有益的启发点,不能对文献进行有效借鉴。由于对相关文献未做深入学习,因此在实训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方向性不够明确,对项目所涉及问题的分析也不够深入。

3.前期知识准备不足

“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的运行流程一般是:周一上午学生确定研究题目,接着由小组长与组员进行工作分工,各成员按分析完成各自工作,由组长汇总。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未能系统地对各个小组所涉及的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统计学理论知识等学生所学相关课程进行复习回顾,造成学生后期学习和先期知识脱钩现象,在运行相关工具分析实际问题时显得办不从心。

4.对学生学习引导不充分

由于学生实训时间一般只有五天,即一般从周一上午接受工作任务,周五上午口头汇报,实际工作时间只有四天半,时间较短,学生很难对相关的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计量经济学知识和统计学知识进行深入复习,从而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

5.学生写作能力训练不足,模仿能力有待提升

尽管学生在参加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之前就已经完成过学年论文的写作,但由于学生不认真、指导教师不强调等诸多原因导致学生的文献学习吸收能力、报告写作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训练。在“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实践课程中发现,本科学生的文献学习能力和中文写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尤其突出。

6.考核方法不尽合理

综合实训成绩分为三种,一是原始成绩,二是学生自评分,三是最终成绩。最终成绩是在原始成绩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评分修正而成。原始成绩一般由实验报告和实验汇报两部分组成,由于实验汇报只能随机抽取一位学生来进行口头汇报(而以该生的汇报成绩作为全组的汇报成绩),因此汇报成绩带有一定随机性。

三、“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创新教学法思考

通过对当前“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学生大四学习的特点,在以后的实训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课程训练目标,明晰课程改革思路,优化教学创新环节,不断提高“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完善项目驱动实训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生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概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索。[3]“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在运行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项目驱动实训法,项目任务要具体、可操作。在实训过程中,要做到:以一个完整的实验项目贯穿整个实训过程;以实验项目的理论工具为线索安排教学重点;实训过程由实验项目任务驱动。学生团队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参与项目设计、理论与应用工具复习、统计分析数据收集等过程,这样就能在实训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就是积极的参与者。为了提高实训效果,整个实训过程应做如下改革。

1.实训项目准备阶段

本阶段是在实训项目开展以前,要对实训用到的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统计学基本理论进行简要复习。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内容,应以经典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为主。统计学基本理论要以计量经济学当中用到的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为主。经济学理论主要以实训项目所涉及到的为主。在学生团队确实实训项目以后,实训教师就可以按照这三个层次针对学生项目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重点复习指导。这一环节是目前实训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2.实训项目牵引阶段

本阶段对整个实训项目的顺利完成非常重要,既要使学生实训项目有思考切入点,又要使学生理解实训项目各个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还要让学生最终完成一个实训报告。在此阶段,指导教师以“导师”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训项目中,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侧重检查项目子任务完成情况,并适时为学生归纳总结写作技巧和理论知识。对学生参与项目的引导不是简单说教,而是通过一些理论讲解、上机演示等形式,如计量经济学参数估计、统计检验等的演示,使学生能够动手实现,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复习和应用。

3.实训项目完成阶段

本阶段是指实训项目的初步完成阶段,主要工作是通过完整实训报告的写作和汇报PPT的制作对整个一周的实训内容进行总结。这一阶段的工作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借鉴各种现成的资料,按一定格式完成项目文档,并制作汇报PPT。指导教师在学生口头汇报之前,对学生完成的实训报告内容和汇报PPT的制作进行初步检查,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实训项目汇报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检验学生对实训报告内容的口头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由团队小组组长先进行汇报,主要介绍实训项目的组织策划、项目分工、项目研究的技术路线及项目时间安排。在此基础上,再随机抽取两位学生来对实训报告内容进行陈述,指导教师再做进一步的点评。这一阶段能对学生文字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进行有效训练。

四、小结与展望

“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对毕业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专业综合实训,其重要的理论性、工具性和综合性是其他实验实训课程难以比拟的。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以项目驱动为纲,对改革实训课程教学考核做了些许探索。实践证明,本文设计的教改思路在教学活动中取得了明显效果,学生的学习热情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文献阅读能力、综合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参考文献:

篇8

经济学课程一般在大学本科的一年级下半学期或二年级上半学期开设,这些低年级学生长期习惯于应试教育,学习主动性不强,更缺乏对社会和企业的深入了解,缺乏经济学基本素养。尽管学生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对现实经济现象的感性认识和实际经验,甚至少数学生对国家的基本经济方针都知之甚少,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对经济原理理解不够透彻,无法将书本理论与现实经济现象有效联系起来。[2]

2.学生文献阅读能力不高

通过实训课程近几年的运行,发现大多数学生文献阅读能力欠缺,不能对项目所涉及的相关文献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也不能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找到对项目工作完成有益的启发点,不能对文献进行有效借鉴。由于对相关文献未做深入学习,因此在实训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方向性不够明确,对项目所涉及问题的分析也不够深入。

3.前期知识准备不足

“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的运行流程一般是:周一上午学生确定研究题目,接着由小组长与组员进行工作分工,各成员按分析完成各自工作,由组长汇总。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未能系统地对各个小组所涉及的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统计学理论知识等学生所学相关课程进行复习回顾,造成学生后期学习和先期知识脱钩现象,在运行相关工具分析实际问题时显得办不从心。

4.对学生学习引导不充分

由于学生实训时间一般只有五天,即一般从周一上午接受工作任务,周五上午口头汇报,实际工作时间只有四天半,时间较短,学生很难对相关的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计量经济学知识和统计学知识进行深入复习,从而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

5.学生写作能力训练不足,模仿能力有待提升

尽管学生在参加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之前就已经完成过学年论文的写作,但由于学生不认真、指导教师不强调等诸多原因导致学生的文献学习吸收能力、报告写作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训练。在“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实践课程中发现,本科学生的文献学习能力和中文写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尤其突出。

6.考核方法不尽合理

综合实训成绩分为三种,一是原始成绩,二是学生自评分,三是最终成绩。最终成绩是在原始成绩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评分修正而成。原始成绩一般由实验报告和实验汇报两部分组成,由于实验汇报只能随机抽取一位学生来进行口头汇报(而以该生的汇报成绩作为全组的汇报成绩),因此汇报成绩带有一定随机性。

二、“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创新教学法思考

通过对当前“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学生大四学习的特点,在以后的实训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课程训练目标,明晰课程改革思路,优化教学创新环节,不断提高“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完善项目驱动实训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生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概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索。[3]“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在运行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项目驱动实训法,项目任务要具体、可操作。在实训过程中,要做到:以一个完整的实验项目贯穿整个实训过程;以实验项目的理论工具为线索安排教学重点;实训过程由实验项目任务驱动。学生团队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参与项目设计、理论与应用工具复习、统计分析数据收集等过程,这样就能在实训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就是积极的参与者。为了提高实训效果,整个实训过程应做如下改革。

1.实训项目准备阶段

本阶段是在实训项目开展以前,要对实训用到的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统计学基本理论进行简要复习。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内容,应以经典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为主。统计学基本理论要以计量经济学当中用到的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为主。经济学理论主要以实训项目所涉及到的为主。在学生团队确实实训项目以后,实训教师就可以按照这三个层次针对学生项目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重点复习指导。这一环节是目前实训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2.实训项目牵引阶段

本阶段对整个实训项目的顺利完成非常重要,既要使学生实训项目有思考切入点,又要使学生理解实训项目各个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还要让学生最终完成一个实训报告。在此阶段,指导教师以“导师”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训项目中,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侧重检查项目子任务完成情况,并适时为学生归纳总结写作技巧和理论知识。对学生参与项目的引导不是简单说教,而是通过一些理论讲解、上机演示等形式,如计量经济学参数估计、统计检验等的演示,使学生能够动手实现,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复习和应用。

3.实训项目完成阶段

本阶段是指实训项目的初步完成阶段,主要工作是通过完整实训报告的写作和汇报PPT的制作对整个一周的实训内容进行总结。这一阶段的工作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借鉴各种现成的资料,按一定格式完成项目文档,并制作汇报PPT。指导教师在学生口头汇报之前,对学生完成的实训报告内容和汇报PPT的制作进行初步检查,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实训项目汇报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检验学生对实训报告内容的口头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由团队小组组长先进行汇报,主要介绍实训项目的组织策划、项目分工、项目研究的技术路线及项目时间安排。在此基础上,再随机抽取两位学生来对实训报告内容进行陈述,指导教师再做进一步的点评。这一阶段能对学生文字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进行有效训练。

篇9

在《国际商务函电》课的教学工作中,不少高校也注意与实践相结合,但是,建立在“工学结合”基础上的教学组织与实施效果与非“工学结合”基础上的教学组织与实施效果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

(一)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虽然非“工学结合”的普通教学中也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来组织教学,强调与实践相结合,但是没有“工学结合”的教学环境为依托,不能使学生深刻认识本讲内容在实际工作的具体运用和真正的实践意义,也不能感受到在实践工作中哪一块儿是重点,什么地方易出问题等。因此,在“工学结合”的条件下,有必要在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使其与“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更相符,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更紧密地相结合。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虽然非“工学结合”的普通教学在讲解写作理论后,也讲解多封样本信函,但这些样本信函并不是现实工作中的全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教材所讲解的规范理论之外的种种问题,这也正是当今不少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中所传授的知识与实际工作仍存在脱节,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更新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将学生作为外贸公司业务员所从事的实际业务置入课堂教学的研讨中,课堂是商场业务的一部分,商场业务是课堂的一部分。课堂教学与研讨的部分内容即是与本地外贸企业有关的产品和实际业务。

(三)在作业布置方面。虽然非“工学结合”的普通教学中布置的作业也强调让学生练习各种商务信函的写作,通过练习信函写作来掌握专业词汇,但是课后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练习、思考、修正、提升的环节欠缺,因此,通过课后作业练习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能力提升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四)在教学环节方面。虽然非“工学结合”的普通教学中也安排了相应的课内实训环节,实训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翻译或撰写一些相关的商务信函来练习其商务英语信函的翻译和写作能力。但实训与实践的区别之一就是,实训往往不能替代真实的工作,即使是模拟的案例教学,其素材和问题解决的线索往往是被筛选过的,而实际工作中业务员则会遇到来自不同国家的形形的客户,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恰恰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同时,纯粹的课堂实训也达不到实际工作对学生坚持、专注和抗挫折等职业素质的磨练效果。因此,在实训环节还应当进一步深化改革,将“实训”变成真正的“实践”。

三、基于“工学结合”的《国际商务函电》教学改革

(一)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1.教学模式的构建。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5A”模式进行教学。“5A”分别是指:Analyzing(分析)、Acquiring(获取)、Amending(修正)、Assessing(评价)、Advancing(提升)。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第一环节:Analyzing,教师在上课前,根据学生以前在实际工作中与外商往来所写的信函,选取与本讲内容相关的信函。在开课前,讲明本讲的主要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思考,并展示来自于实际工作的信函,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由各小组分别讲解其分析的结果,包括信函的优缺点、正误处等。第二环节:Acquiring,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梳理归纳,系统讲解本讲信函写作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将先期自己的认识与教师的系统讲解进行比较,以便更清楚地“获取”知识。第三环节:Amending,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运用获得知识、技能,对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正”。第四环节:Assess-ing,教师对各小组学生修正后的信函进行点评。第五环节:Advancing,学生根据教师对修正信函的点评,进行反思总结,达到知识、能力的提升。此教学模式,解决了“国际商务函电如何教”的问题,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师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转化为情境设计者、行动引导者及评估反馈者。2.教学方法的设计。在《国际商务函电》的教学工作中,许多同仁都提出了各自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语法———翻译型教学法、范文语篇分析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情境模拟法、合作教学法等等。而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针对本课所采用的“5A”教学模式,该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实际工作任务驱动法、合作教学法等。实际工作任务法,是从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派生出来,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可能来自于实际工作,也可能是教师自己设定的任务,而这里笔者所提出的实际工作任务驱动法,是基于“工学结合”基础的,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所提出的“任务”一定是来自于学生在从事实践工作中所面临的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体现了以任务为明线、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为暗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使该课的教学工作将理论和实践工作紧密结合,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无缝对接。3.教学手段的应用。根据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和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本课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本课的课堂教学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室、多功能研讨室,借助于课件、视频、网络等手段来实施实际工作任务驱动法、合作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课后作业和实训工作主要利用网络通过各种外贸交易平台,如阿里巴巴、速卖通、敦煌网、中国制造等来实现学生从事和体验真正的实践工作。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为了以“工学结合”为依托,使该课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将实际工作融入课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精选教学内容,营造出真实的课堂氛围,切实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因此,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真实性。真实性是该课教学的灵魂。讲授的内容要来自实际工作的真实语料;第二,启发性。作为教学的语料,必须能让学生在研究分析时能够真正感受和体会到不同的语言表达所带来的实际效果。第三,示范性。作为教材的语料,必须是用语准确、富有时代气息、表达得体,这样才能给学习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基于此原则,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采取如下处理方法:一是在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即实际工作信函的分析环节,应选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写的具有代表性的信函,因为这些信函是供学生分析讨论的,为了让学生通过研讨,明辨是非,因此,这些信函优缺点共存。该部分内容只兼顾了真实性和启发性的原则,而不考虑其示范性。二是在课堂教学的第二环节,即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梳理归纳,系统讲解本讲信函写作的知识环节,应选择教材中最规范的样本信函来辅助讲解系统信函写作和业务处理知识,该部分内容则更强调其示范性。

篇10

(Dongguan Polytechnic,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Abstract Based on the "variable" factors of students' learning needs, learning styles, knowledge structure, practical teaching vocational student body should be established position.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carried out by the situational approach, case teaching method and task-driven teaching strategies can effectively mobilize student learning initiative, enthusiasm and participation, so that students in the "learning in doing", "doing in learning" , "learning and doing coopera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writing skills.

Key words students; teaching subject; higher vocational; practical writing

2011年3月,广东省教育厅主办了中英合作职教师资培训项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Student-centred learning,简称SCL)。该项目从三个方面对职教师资进行了培训,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技能培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运用。通过这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厘清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角色和教学对策。本文正是基于该背景,提出高职应用文教学应当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开展教学活动。

1 确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原因

近年来,教学主体是教育界和学术界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乃至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过去一段时期以来,对教学主体的研究主要有三个维度,一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三是多主体,即教师、学生、客观环境等,在教学过程中均可为主体,或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转化。本文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客观环境、教材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学生群体的差异性较大。比如,高职教育中的非全日制学生和全日制学生,他们在学习需求、学习风格、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又如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的知识期待和专业背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专业群体的差异化。应用文写作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养。比如财经类专业学生和电子机械类专业学生,他们的专业背景知识、知识结构就有所差异,对应用文的文种要求也就存在差异。如果说财经类学生更易于接受经济合同、市场预测、经济合同等经济文书的写作,那么机械类专业学生在产品说明书、毕业设计方面具有更明显的倾向性。

(2)学习风格的差异化。高职非全日制学生与高职全日制学生相比,他们在学习风格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高职非全日制学生一般都是在职学习,他们的年龄普遍在30岁以上,具有较丰富的工作经历。由于他们的学习时间缺乏弹性,业余时间较少,这就决定了他们依赖于教师在课堂上的积极引导。而全日制学生年龄一般是20岁左右,缺乏工作经验,业余时间较多,他们可以较为充分地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可以有效利用网络等资源进行自学。

(3)学习需求的差异化。比如财经专业的学生和机械专业的学生,他们对应用文文种知识的需求就不一样。考虑到与专业对接的职业方向,前者对财经类文书会有更多的偏向性,而后者可能对技术参数的应用写作更感兴趣。再比如在职教育的学生,他们会更倾向于与当前工作有关的应用写作,比如计划、总结、产品说明书等,而全日制在校生对与学习生活相关的演讲稿、通知等文种更感兴趣。

因此,考虑到教学对象及教学活动中的这些“变量”,应确立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结合施教对象的知识背景、学习愿景、需求动机、学习风格等,做到因材施教。需要说明的是,因材施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退居二线,反而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积极能动性,结合学生群体的特性,灵活处理教材,确保达到教学质量的要求。

2 基于教学主体的高职应用文教学的策略

在应用文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主体是实现应用文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其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

(1)情景教学法。由于受到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的设定,高职应用文写作的实训教学很难像其他专业的实训那样展开,比如物流教学可以在物流实训室进行实践、电子电路教学可以在该实训室开展电路板的焊接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应用文教学应当放弃实训实践,相反教师应当结合教学进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导教与实训结合,充分利用条件或制造条件进行实践教学。比如在进计教学进度时,可以将“计划”和“总结”这两种文种放在学期的“始”和“末”。针对“计划”文种的教学,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撰写自己的学期学习计划;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讲授“总结”文种,将“计划”与“总结”的关联性进行比较,并要求学生对学期学习进行“总结”。如此一来,课程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和教学进度,使得学生在“做中学”,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将知识传授和问题解决结合起来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参与主体,以问题、事实为导向,通过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使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基于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精选学生可接受的例子。如果选择的例子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那么案例教学的效果就大打折扣。比如,在讲授“通知”文种的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选择学生所熟知的实例,最好是为学生所关心的事宜。笔者在讲授通知的时候,结合“五一”、国庆、端午等重要节假日的放假安排,讲授放假通知的撰写,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尤其是在“五一”放假前夕,对《关于“五一”国际劳动节放假的通知》的案例进行了剖析,学生很快就掌握了通知文种写作的规范、模式与要求。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中做”,通过案例观摩、思考、分析、点评等途径,学生掌握了写作方法,规避写作误区。

(3)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指学生在任务预设的背景下,发挥自身积极性及团队精神,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主动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传统的授课相比,任务驱动法更加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参与,要求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过程中,主动检索、沟通,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精神。比如,在讲授“调查报告”和“调查问卷”文种中,笔者要求同学以五个人为一个小组,将一个班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校园某一方面的问题开展调查,撰写调查问卷和调查报告。在这个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发挥合作精神,设计问卷,利用调查派、问卷星等资源开展调研,并按时提交了调查报告和调查问卷。在任务驱动下,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实现了“学做协同”,以“学”为手段,以“做”为引领,加深了学生在“学”与“做”环节中的对话,丰富了教学层次,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 基于教学主体的高职应用文写作的成效

学生在积极参与的“教”与“学”互动中,较为充分地体验到了主体参与的感受和意义,得到了自我实现,激发了学习热情。

(1)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的消极学习通常是与学习兴趣的乏味互为一体的,因此,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其第一要义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策略,学生将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经历“静听―被动参与―模拟体验―自主体验―积极感悟”的过程。枯燥的知识就会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的主体参与的渠道,变得形象和生动,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就被激发出来。

篇11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的是打好学生的学习基础,而技能竞赛训练,则偏重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技能竞赛训练是短期行为,要求教师利用有限时间快速提高学生综合技能,为此,在训练的过程中,笔者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为老师去参加竞赛到切实提高个人综合能力,使参赛学生的思想发生了质变。这些具体的训练方法,已经应用于日常的教学实训活动。

一、竞赛训练方案分析

基于技能竞赛的特点,整个培训分为理论强化、实践操作、赛前集训三个阶段,有机整合后两个阶段,以参训队员的综合水平为着眼点,逐渐加大力度,提高标准,保证每次训练都让队员有所收益。

(1)理论强化阶段。结合参赛队员的文化基础,以理论讲授为主,强调应用文格式规范、用词准确、风格平实,学会分析给定材料、提炼主题,把主要精力放在消灭错别字、错误标点符号上。

整个理论训练阶段高标准、严要求,通过老师讲解、集中批改作业,队员互相讲解、互相纠正训练中的错误,错别字、错误标点基本消失,各位参训队员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2)实践操作阶段。这一阶段在机房做大量练习,进一步强化材料主题提炼、文种格式、词语运用,对打字速度、文本编辑也进行了规范要求。无法上机时,做社会热点讲解和时政分析,引导参训队员关注国家大事、把握时代脉搏、认清社会主流,让他们丰富人生体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个阶段的训练,参训队员的打字速度已经符合竞赛要求,队员们完全消灭了错别字、错误标点符号,能够正确确定应用文文种,基本解决了给定材料分析、主题提炼的问题。

(3)赛前集训阶段。针对上一阶段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和弱项,精心编制多套模拟竞赛题,从每周做两套到每天做一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渐提高做题速度。对参赛队员的模拟竞赛作业每次都精讲精修,反复练习,让他们互相取长补短,队员们的进步都非常明显。对此他们自己也充满惊喜,训练更加刻苦,模拟结果越发符合要求。

二、竞赛训练方案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

电脑应用文竞赛重点考查学生对几种常见文种,如通知、通报、启事、计划、总结、演讲稿、求职信、应聘书、倡议书、申请书、便条、单据等文体的写作,与我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目标技能和知识基本相同,因此将竞赛训练方案应用到日常教学实训中是可行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训练效果,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1)教学实训模块化。在日常教学实训中,将教学内容按照竞赛文种划分为多个模块,根据教学实训目标和操作规程,对上述模块分别练习,并举一反三进行综合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提出或发现问题,然后在老师的启发下解决问题,重新进行综合训练,进而提炼出相关模块的理论知识。如通知模块的写作训练,首先告诉学生“通知”文种的三要素,以“会议通知”为目标进行写作训练,这一过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规范格式、准确用词、错别字识别等能力;然后逐渐加入各种背景材料,让“通知”以“指示性通知”、“印发批转转发通知”、“事务性通知”等多种形态呈现出来,让学生逐步掌握这一文种的写作技巧和技能。

模块化训练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正确使用应用文文种;应用文文风平实,格式规范、用词准确;无错别字、错误标点符号。

以往的实习模式是先把理论部分学习完,然后再开始实训。学生在这样的模式下训练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理论知识过于枯燥繁复没没听进去或者听不懂,实训的时候不知从何入手。采用模块化训练后,理论知识与技能是一起学习的,学生很容易将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技能中去,知识一旦变成技能后,将不会忘记。

(2)辨析能力训练。教学模块中的各个文种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进场单独的模块训练时,不会出现用错文种的情况。而经过多模块训练后,如果分析背景材料、提炼主题的训练跟不上,用错文种这一本质性错误必然出现。

传统教学中这一部分的训练都分散在各个文种的实践实训中,给定材料针对性强,学生不用经过分析、提炼过程,按部就班,依葫芦画瓢,就能收到较为满意训练效果,看似达到了教学实训目标要求,却经不起实践的检验。这也是通过多次技能竞赛总结出的经验。

辨析能力的训练,必须在经过多个模块训练之后的综合训练。教师选定材料要遵循由简入繁、从易到难的原则,给学生以适时引导,让他们通过训练逐步建立分析材料、提取主题、确定文种的能力。笔者较常采用的方式,是给定一则已经有结果的社会新闻、热点事件,通过对给定材料的分析、多角度提炼主题,确立三到五个文种进行反复的写作训练。一般经过三轮强化训练之后,学生分析背景材料细致充分,提炼主题简洁鲜明,文种选定准确到位,已基本具备了准确行文的能力,完成了辨析能力训练的教学实训目标。

(3)速度训练。电脑应用文竞赛训练方案中的各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又有所关联,他们共同组成了应用文写作这一技能。每个模块都可以独立进行操作训练。让学生对各项模块进行单独训练,力求做到每个单项都能一次成功,并且在保证每次成功的基础上提高速度。在电脑应用文日常实训中采用竞赛的训练方式,也要求学生对每个模块训练不但要掌握技能,而且要进行计时竞赛。对先完成的同学进行表杨,把学生的不服输精神激发出来,这样就使枯燥的训练变成了有活力、有压力的班内竞赛。好的学生之间进行竞赛,引导差的学生加入到竞赛中,通过竞赛给每一个学生以动力和目标,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对优势与不足的分析

(1)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挖掘学生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使他们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在考核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也检验了教师教学效果。

(2)不足。对于动手能力不强、思维不清晰的学生,会产生如下不足:对一些事务性公文,如演讲稿、表扬信等把握不到位,不能独立行文;不注重细节,无法纠正错别字、错误标点;词不达意的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以上不足,除强化模块训练、辨析能力训练和速度训练外,还要给学生推荐优秀书目,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提升正能量,修正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

四、总结

将竞赛训练方案应用到日常教学实训中,在平时的实践实训中创设竞赛气氛,学生更加渴望获取知识,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比以前要更加牢固。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可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篇12

计算机、外语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可以到校内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但对于会计、法律、文秘、国际贸易等专业来说,要想每学期都安排实习实训,会受到空间的限制。因此,这些专业的实训主要安排在校内进行。如根据法律事务专业的培养方案,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理论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参与相关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具体内容包括:即兴演讲、刑庭实训、法制宣传员实训、法律咨询四个模块。通过这四个模块的实训,学生学会了书、判决书的写作,掌握了开庭通知书、案件登记表、提押票、送达等要证的填写方法及相关的技能,初步掌握了法律咨询的技巧和方法,为他们最后一学期到政法单位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13

《模拟导游》课程是旅游英语专业的一门实践课程,是外语导游专业综合模拟实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校教学计划,外语学院旅游英语专业B0711班于2008-200年第一学期第十二周到井冈山进行模拟导游实训。此次实训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作为导游带团的一般程序;训练学生作为导游所必需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在外带团时的独立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1.模拟导游实训前的准备

根据实训的任务,要制定相应的具体教学计划。例如针对此次实训,首先要拟订实训计划,我们决定把跟随旅行社实训(即通过观摩、搜集资料向旅行社导游学习)和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模拟导游(即学生自己实训)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展开实训工作。计划拟订后,就着手联系旅行社。本着保证实训质量的原则,反复对比各大旅行社的报价单和行程安排,货比三家,最终选择了一家配备四星级导游且价格适中的旅行社,为随后的实训工作顺利进行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实训出发前,要组织实训动员大会,并邀请院领导出席。动员大会意在使学生明确实训的目的、意义,并提醒学生注意的事项(如天气寒冷要多带衣物,预备感冒药,保持通讯畅通等),同时进行安全教育。大会之后按照景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组,每个组配备一个小组长,负责实训期间组员的管理。另外根据分组情况,每个学生在家事先查找资料准备一至二个景点的导游词,熟悉相关的景点,做好景点讲解的充分准备。从之后的实训中也可看到实训学生们的材料准备是很充分的,达到了预定的目的。

2.模拟导游实训中的教学组织

2.1实训的组织工作要严密,要充分发挥学生班干部的重要作用。

一次实训要有良好的组织纪律保障,比如在实训地住宿要实行晚点名制度,由班干部核对人员以确保实训学生的人身安全。在每一个景点实训结束后,上车赶赴下一景点由班长和各小组组长一个个核对人数,确定无误后才发车。在实训中要培养实训班级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实训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也是他们未来从事导游工作所应具备的素质。这些措施也保证了整个实训过程的顺利有序进行。

2.2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训中的自主性还表现在旅途中的模拟讲解。

实训的工作实际上在旅途中就已经开始了。实训班级在班长的有序组织下,所有的实训成员一个接一个地走上旅游车内的导游台,模拟旅游车内导游的讲解:他们或向“乘客”介绍旅途目的地井冈山的特色;或为“乘客”表演文艺节目,并邀请车内的“乘客”积极参与,与之形成良好的互动,以消除“乘客”的疲劳感和旅程中的乏味和单调。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就已经把理论运用在实践中了,即一次长途旅行,在行车过程中就应该开始着手如何去导游,而不仅仅是到达了景点才开始如何介绍、讲解景点。这也充分反映出了实训学员的专业意识。

旅途中的模拟导游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导游技能,就如一些学生在实训报告中写的那样:“一直以来性格较内向,当着很多人的面唱歌、说话,自己以前从未敢想过,但这次却做到了,真的就如井冈山精神那样,超越了自我、收获了自信。”旅途中的模拟导游另一方面也为实训营造出了良好的气氛,一路上欢歌笑语使大家心情放轻松,消除了对技能考核的紧张情绪。

2.3在具体实景的讲解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每个实训生的讲解之后,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反馈要实事求是,多肯定其好的方面,同时指出其不足之处,做到让学生心知肚明、欣然领会。在黄洋界景点,学生们的讲解吸引了很多来井冈山旅游的游客驻足观看,他们都很好奇,以为是哪个旅行社的导游,怎么用英文导游呢?围观的游客不仅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其实战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收获自信。他们尽情讲解,充分展示自己,人在景中,景在他们的讲解中生辉增色,人与景和谐地融为一体,这本身就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有的学生圆满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后还主动加压,要求讲解别的景点,而且都是即席讲解、临场发挥。这些学生积极主动地锻炼自己,因此在实训中要鼓励引导他们拥有这种“不是你要我实训,而是我自己要实训”的心态。有的学生仔细观摩其他同学的讲解,吸收其优点,避免其不足,因此在自己的讲解过程中落落大方、一板一眼,颇有导游的风范。

总之,通过对旅行社导游和自己同学模拟导游的仔细观摩以及自己的亲身实践,实训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导游技能,符合相应的规范,达到实训目的。在实训报告中学生们都感触良多,纷纷表示:经过此次实训后,收获颇丰,对导游这个职业甚至旅游行业有更深切的体会,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去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

3.模拟导游实训后的总结

模拟导游实训后还要及时地进行总结。

首先要求学生针对各自的模拟导游实训进行总结,提交实训报告。学生的实训是在已掌握一定专业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实训报告的目的是使实训者对其专业实践进行理性的反思,形成自己的理论,并用它来指导自己未来在专业上的实践活动。因此,实际上是一个遵循“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这也是大学的专业教育目的所在。

其次,教师要根据模拟导游实训期间学生的表现(纪律)、专业业务技能(导游讲解)和实训报告进行考核,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计入学期总成绩,同时评选出优秀实训生。

最后要召开全体实训学生参加的总结大会,总结本次模拟导游实训工作,指出收获和不足之处。“指出收获”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自信;“指出不足之处”在于使学生意识到他们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克服、提高。比如在这次实训中,学生们或多或少都有紧张的情绪,在讲解的时候有的体态不够自然;有的对导游词的作用没有很好地理解,完全依赖导游词,因此讲解时像是在背书,一旦忘词,就方寸大乱,无法继续;有的讲解时条理不够清楚,语言缺乏连贯。另外,实训后的报告应紧紧围绕实训的目的总结实训者在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有些学生把实训报告写成了游记,记流水帐,无专业的分析,写作能力尚待提高。因此,在实训总结大会时,要通过对写得较好的实训报告进行讲评来指导学生的专业写作,提高学生对专业实践的分析和反思能力。比如一个学生结合实训对导游带团的一般程序和讲解进行了自己的深入分析:初见时导游的欢迎词――住宿地下榻时房牌的发放――商定用餐时间地点时,导游要注意细节,告之自己的房号、询问房间和购物等注意事项――游览前的准备,出发前提前10分钟点人数,晕车的不宜过饱――分析导游的讲解,讲解效果取决于各种讲法――离站的准备,不应安排较远、交通不便的地点参观――送站服务,致欢送词。该学生的分析很专业,体现了对导游带团程序的了解,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在导游服务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总结条理清晰。另一位学生则从导游讲解方面作了总结,并分析了导游的能力知识结构:导游需知识全面,比如地理方面,能给乘客指路、引导旅客购物或返回的路线,能简要说出景点地貌形成原因;生物方面,如植物、昆虫等;建筑方面,要能说出旧址旧居等建筑方式、风格、建材等;导游出口成章,文学方面的准备必不可少;导游还应注意细节,等等。其报告也是以景点为序,但她重在结合景点阐述讲解的技巧。在景点游览中善于观察、发现导游技巧,达到了实训目的。通过实训总结,该实训生从实训中获得的关于导游能力知识结构的分析与体会,对其他的学生都有很大的启发,也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在今后的学习中做好相关的导游职业的职前准备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一次模拟导游实训要经过实训前的精心准备,实训中的严密组织,实训后的反思总结。较为成功的导游技能实训,能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更加明确专业学习的方向,因此会在实训之后的学习中更有目的、更进一步地去努力,更自主地去学习。这也是《模拟导游》课程实践教学的意义。旅游英语专业《模拟导游》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导游技能,其课程教学的模式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地探讨和深入。

参考文献:

[1]龚维嘉.导游业务[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2]黄明亮.导游业务实训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李允.课程与教学原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4]生延超.导游理论和实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