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通信工程专业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通信工程专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通信工程专业论文

篇1

2.实践教学的老师对于这门课程不够重视

与老师熟知的理论教学相比较,实践教学操作十分麻烦,其中各种各样的环节让人头疼,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的老师难以适应这样的教学过程,他们就会选择逃避,没有将实践教学真正地开展起来,学生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无法学到真正的知识,没有获得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些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也是持比较消极的态度,认为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可有可无,没有十分重要的存在意义。

3.提供给学生的实习单位较少

有些学校处在偏远地区,当地没有大型的通信企业,城市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只有一些移动、联通、电信的服务型营业厅,没有从事通信工程方面的产品生产的大型公司,所以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实习,如果到深圳、广州等通信产业发达的城市进行实习,不仅组织起来比较困难,而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学生过去之后的管理问题也不是特别的方便。所以老师只是为学生讲解一些实习的经验供学生参考,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

4.集中式的实践教学多是形式主义

在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大多采取的是集中式的实践学习,在这个时间段学生要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在时间上存在较大的问题,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写自己的毕业论文,往往就在网络上下载一些资料,选择一些没有创新意义的主题,抄袭问题不可避免。学生专业工程实践的时间和毕业论文的时间冲突,学生为了顺利毕业,把很多时间用在写毕业论文上面,集中实践的效果从而受到影响,这样就导致集中式的专业实践教学形式化,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二、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式

1.加强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主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科学合理地构造该专业的课程模体系和专业模块,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不同爱好,老师为他们选择合适的模块,让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内容与学生能力密切联系。

(1)通信基础课程。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有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等,在对这些理论基础学习的时候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为以后的专业课奠定基础,让学生对通信系统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2)通信技术课程。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有移动通信、光纤通信、计算机通信网、交换技术等等,主要让学生能够围绕着通信技术进行其中的理论学习,掌握现代的通信技术,将其应用到通信行业,促进通信行业的发展,促进新产品的开发。

(3)专业任选课程。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有电子测量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光传输和光交换、电信业务开发等等,这些课程主要是根据学生兴趣开设的专业方向课程,相对来说难度大一些,主要是让学生有一个学习的专业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学习专业课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提高,视野更加开阔,为以后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

2.加强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基本体系的建设要以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在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其设计性、科学性、创新性要全面地体现出来,让每个学生在实践中都能够提升自身的能力,并且要注重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的应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重点管理和监督,学生在实践中有明确的目标,各自有明确的任务和分工,全面构造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提供有效保障。

3.加强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在通信工程专业实践中,实验室是学生的主要实践地点,学校应当关注实验室的设备的更新,对实验室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加大资金的投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室学习和实践条件,同时实验室也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损坏实验仪器的学生应当赔偿一定的费用,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之后要打扫卫生,保障实验室的良好环境。实验室应当长期对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条件。

4.加强校企协作,在校外投资实习基地

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总是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无法学到真正的工作经验,只有将学生带到通信工程的企业,让他们在其中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他们才会学到实际有用的东西。因此,学校就必须与校外通信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学校与企业之间联合进行人才的培养,共同制定实习方案,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测试、开发、设计中,增加学生的兴趣,毕业后学校为该企业提供专业型人才,保持与该企业的良好联系。如果条件允许,学校可以在校外投入资金建设校企,这样就更加方便学生进行实习。

篇2

(2)设备陈旧,缺乏实用性实验的开设;

(3)科研活动参与率低,未形成完善的创新培养体系;因此,在培养体系、课程平台、教学模式等方面对车辆工程专业网络通信类课程进行全新的探讨,既可以作为对“机电结合,特色分流”交叉教学的补充和深化,也可以通过车辆工程专业“以点带面,见贤思齐”,带动其他专业学生对网络通信类课程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培养体系的改革

现有网络通信类的课程教学以车载CAN和LIN网络理论的认识为主,实验教学则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内容为主。但是,传统的车载网络已失去原有的主导地位。针对“以车为本兼顾网络”的原则,需要逐步扩大网络通信类的广度和深度,鼓励学生立足本专业课程,学科交叉,勇于探索。通过车辆工程专业导论和认知实习,重点在于拓宽学生视野,初步建立学生对车载网络知识体系的感性认识。展示本专业前期积累的各项成果,如飞思卡尔智能小车等,为后续知识体系交叉学习打下基础。在验证、巩固和加深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选择车辆相对独立、功能简单,但系统结构较为完整的网络通信类实验项目,力求学生能在课程实验中能加深对车载网络通信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车载网络算法优化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以课程设计、竞赛的形式,选择适当的课题展开具有实际工程应用的综合训练。围绕汽车行业生产、研发过程中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问题进行选择,力求实现能正常运行的实验室样机,提高学生在车载网络通信及优化方面的综合能力。

3课程平台的改革

围绕培养体系的三个层次,对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创新性规划,在专业基础课中增设网络通信类基础课程,整合优化成“大机械类基础课程平台”,并配合车辆工程专业主干课,适当增设专业特色选修课,引导学生进行机械设计方向和车载网络通信方向的分流。在先修机械类、通信类公共课程的基础上,以学生的专业兴趣为主要依据,搭建“车载网络特色课程平台”。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既要增设网络通信类课程,还要兼顾原有机电类课程的设置。相互支撑,构建车载网络特色课程群,通过车辆机械与电子信息学科体系的交叉,实现创新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3.1基础平台

通过增设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课程,结合相应的课程实习,将通信网络类课程融入到基础课程平台中。以主题会议、专家报告等方式向低年级学生介绍行业前沿技术以及网络在汽车中具体应用,形成直观的认知,增强学生的兴趣。由于总课时的限制,通信网络类基础课程以小课时、重实践、多交叉的形式进行调整。由于机械类课程在车辆工程总课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网络通信类的课程根据“不同方向不同要求”的原则进行压缩。在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压缩课时量,以增设相关网络通信课程。需要注意的是,在总学时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如果不进行专业分流,势必会造成机械类课程与电子信息类课程在学时分配上发生冲突。面向高年级学生进行专业分流,形成车辆与通信互为支撑、优势互补的格局。创新性的将部分学生引导到车载网络通信方向,有效缓解机械与通信类课时冲突的问题。

3.2特色平台

围绕新能源汽车、车载网络等汽车行业重点研究方向,设置课题研究小组,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负责人,配备2-3位中级职称的教师和实验室教师,团队结构合理,知识体系交叉,阶梯分工明确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鼓励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自由组合,选择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加科研课题研究,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提供支持。创新平台的课程覆盖了车辆、机械、通信等领域,涉及汽车电子、新能源和通信网络等多个方向,满足车辆工程本科专业学生的兴趣要求。团队结构合理,知识体系交叉,阶梯分工明确;对部分优秀本科生,仿照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实行导师指导的培养制度,进入实验室协助配合研究生完成相应的课题研究,实现导师负责、研究生协助的双导师培养制度。

4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师在课程中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网络通信类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同时具备车辆工程和网络通信的知识,既能将教学内容从机械知识结构拓展到网络通信领域,也能够将网络通信领域的最新技术应用到车辆工程中。但我国高校中在机械工程和电子信息领域中的“双师型”教师数量明显不足,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中高级技术人员。为了充实教学队伍,可以聘请汽车行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同时,支持和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学习新技术。鼓励学生将新想法、新创意,以发明专利、科技创新竞赛的形式实现。对构思新颖的选题给予必要的科研经费和指导,同时设定创新学分,进一步推动创新研究。

篇3

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是从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特点和学科特色出发,合理配置学校的教学资源,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和航海技术的学科交叉基础上设立的专业。学校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立足辽宁,面向黄、渤海,辐射全国,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为国家水产和海洋事业服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宽,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敬业、专业、乐业、创业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战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任务和要求,加强海洋渔业通信方面的特色教育。在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经多方调研,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并逐步完善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练掌握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并具备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固定通信、移动通信及船舶通信等现代通信系统及设备的研究、设计、开发与应用的,具有海洋、渔业科学背景的人才。

2课程体系的改革和优化

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课程结构,是教学思想、教育理念的具体化,也是实现创新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提高的保证。课程设置是否科学,教学内容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按照我校建设“蓝色大学”理念,构建了通信工程专业蓝色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坚持“加强通识教育、拓宽学科基础、凝练专业方向、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原则,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构建课内、课外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依照“浅蓝、蔚蓝、湛蓝、深蓝”的蓝色课程体系,用蓝色课程元素来承载水的精神与海的文化,延伸至涉海涉水教学内容要素。(1)浅蓝(通识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外语、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体育等),公共选修课(军事理论、健康与安全教育、选修课),公共集中实践环节(军训)。通识课程虽然不一定与通信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科学的思维、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健康的心里的人才,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方法论的不可缺少的课程。基于学校开展课程建设的“双百工程”,从公共选修课着手,打造了蓝色海洋类、人文与社科类、艺术与体育类、自然科学与技术类共100门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其中蓝色海洋类公共选修课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海洋知识背景。(2)蔚蓝(学科基础课)包括复变函数、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通信原理等。学科基础课是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必须具有的基本知识结构,为专业课程提供有效的支撑,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工程应用能力,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为学生后续学习专业方向课打下坚实的基础。(3)湛蓝(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电子线路仿真、电子线路CAD、移动通信、计算机通信、DSP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课、专业任选课(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随机信号处理、电视原理与技术、现代通信系统仿真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数据结构C、扩频通信、通信工程专业英语)。通过对其他高校相同专业的大量调研,反复论证比较,通信工程专业设立两个专业方向:通信工程(程控交换技术、船舶通信、光纤通信)、计算机通信(数字通信、多媒体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专业依托海洋信息技术,在船舶通信、船舶导航、海洋渔业3S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同时,紧随时代的发展,对部分课程进行压缩和调整,开设一些学生喜爱的,又能与现实接轨的课程,如扩频通信、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等选修课。(4)深蓝(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包括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线路仿真课程设计、电子线路CAD上机、高频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现代通信系统仿真技术上机、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实习、通信工程专业实习、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等。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对培养通信专业逐步树立工程观念、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强化实践环节,培养提高创新能力

通信工程专业将实践环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构建了多层次、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较好地保证了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实践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对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所有的实践环节围绕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展开,把实践环节分成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科技创新五个模块,模块之间衔接紧密、层层推进,为学生从入门到提高再到创新夯实基础。

3.1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模块主要依托辽宁省海洋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为主线,以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融会贯通科学知识、促进创新思维为主要教学目标。加强基础课、主干课实验;实验内容优化配合,避免重复或脱节;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重,形成基本实验、选做实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组成的立体化实验结构;对含有实验的课程,加大实验教学在整个课程考核中的比例;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在2013版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都有体现。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有选择地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仿真实验环节,以缓解实验设备和空间的紧张情况,有效扩展实验空间和时间,节省资金。

3.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着眼点是把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初步掌握设计的程序和方法。一般以单门课或课程群为主选择题目,它是毕业设计的初级阶段。课程设计教学中压缩验证性课题,增加能够体现设计型、综合型和创造性的课题。在课程设计教学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自行讨论方案,自己组织实施,给予学生自我发挥的余地,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造能力的锻炼创造条件。

3.3实习

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平台,以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工程意识和锻炼实际操作技能为主要教学目的,并且通过接触社会,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目前,通信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2个(人民4810厂,北京尚观科技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合作的企事业单位有18个(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同时学校也正在积极运作与通信公司合作。到企业参观实习和请企业技术专家来校讲座,通过参观和专家公开课的形式,使学生对企业文化、船舶通信及导航设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和本行业领域的前沿技术等有所了解,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和职业素质的提高。

3.4毕业论文

(设计)以学院各类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平台,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资料检索和收集能力、论文撰写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上有较大提高。为切实保障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①精心设计备选题目,组织开题报告。学生选题后,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查阅文献和撰写文献综述,并精心组织好开题报告,以保证毕业论文的先进性、可行性;②加强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以保证毕业论文在有限的时间内按质按量完成;③建立毕业论文答辩规范和质量标准,在毕业论文答辩期间开展“毕业论文检查周”活动,有效提升了毕业论文的质量。④学校出台了《大连海洋大学本科生学位论文学术规范检测暂行办法》,针对毕业的本科生的学位论文进行了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有效地杜绝了学术不端行为。

3.5科技创新

以各类兴趣小组和科技社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科研实验室为平台,学生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学研究等活动,使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低年级的学生专业基础还比较薄弱,鼓励他们参加兴趣小组或者科技社团,以增加学生对创新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创新的兴趣;高年级的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的竞赛,使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目前,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在教师有针对性的训练下,参加了“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技术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结语

大连海洋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作为涉海高校的“非特色”专业,在复合性应用型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和挖掘自己的优势资源,发挥地方特色、行业特色;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身心素质培养的同时,主动适应国家和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新需求,抓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核心,对通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使之更好地符合学校的定位与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松松,郭显久,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51-52.

[2]刘冬,石焕玉,等.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5(29):72-73.

[3]江海,田春艳.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10(3):159-160.

篇4

石家庄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始建于2006年,自2006年通信工程专业开始招生以来,招生势头良好,录取人数逐年递增,目前通信工程专业共有在校生287人。2009年,我系通信工程专业被确立为石家庄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赢得了学校对通信工程专业的大力支持。

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我校在“十一五”期间明确提出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围绕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我系的办学指导思想,把“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办学过程中,我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在重视基础理论和理论应用教学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做文章,根据现代通信技术发展规律和本科教育层次的特点,结合我系实际,考虑地方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开展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研究,把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以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线,融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科学于一体,坚持宽基础、重实践的工程教育,面向地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工程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通信工程应用型的高级技术人才。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对通信类各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通信工程专业作为我校的新建本科专业之一,在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专业学科定位和专业建设特色的问题,如果专业学科定位不准确,专业发展没有特色,培养的人才得不到社会的认可等,专业本身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其次,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培养具有较高层次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专业教师是通信工程专业今后更好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再次,专业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的问题,课程设置是否合理,能否体现专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专业培养模式是否契合社会对通信人才的需求,这是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最后,科研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的提升,科研是专业发展的动力,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

二、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办学特色

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新建专业的专业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上,相对于已开办通信工程专业并有多年办学经验的综合性高等院校来说,地方性高校新建专业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关键是要培育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4]

因为新建专业受师资、教学条件的限制,专业发展方向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就要结合我系实际和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专业特点,制定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做好基础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在合适的专业方向上进行重点建设,办出自己的特色。

石家庄学院作为石家庄市市属的唯一本科院校,在2006年通信工程专业开办之初,即对石家庄市及周边各地的通信类企业进行了调研。目前,石家庄市及周边地区还没有大型的通信产品制造研发企业,但是有大量的中小通信类企业对该类专业人才需求旺盛,这些企业的特点是以面向工程实践进行系统开发设计集成为主。为适应这样的人才需求特点,我系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培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面向应用、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能力,有一定自主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在专业发展的方向上,把“移动通信”作为专业建设方向的突破点。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移动通信是通信工程专业所有基础课程理论知识的应用,一门移动通信课程要涉及到通信原理、电磁场与波、编码、程控交换及高等数学、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等多门课程,通过移动通信课程的建设可以带动整个专业教学的发展;二是当前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就是所谓“个人通信”,即任何人(whoever)在任何时间(whenever)、任何地点(wherever)可以和其他任何人(whomever)进行任何形式(whatever)的通信,完成信息的宽带传输,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移动通信是最关键的技术;同时移动通信系统的大部分功能模块和其他通信系统是互通或相近的,学好、学精“移动通信课程”,就可以做到对其他通信系统触类旁通。

总之,地方性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建设的专业指导思想和专业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既要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有自己突出的特色和专业方向。

三、通信工程专业建设的构想

1.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水平的提升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教育发展的基石。学术梯队的建设、专业特色的培育都与师资队伍建设密不可分。学术梯队建设是通过科研、课题的拉动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提高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同时,地方性本科院校的特点决定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工程应用和工程设计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师除应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有通信工程设计开发集成等方面的工程实践经验。所以地方性本科院校师资的培养和引进应以“双师型”教师为目标。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来”的途径有以下几点:一是聘请通信专业居于一流水平的高等院校的学术带头人为我系通信工程专业的外聘教授或客座教授,指导和带动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二是聘请有丰富现场经验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专家到校任教;三是由于通信专业发展极其迅速,新理论、新器件更新很快,可以聘请高水平院校的博导、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及通信行业的业内人士来我系做各种类型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报告和讲座。

“走出去”的方式有以下几点:一是派遣骨干教师到“211”等高水平院校访问学习或课程进修,通过回校交流带动整个专业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二是派遣有深厚理论知识的教师到工程现场顶岗锻炼,使其掌握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三是选派年轻有为的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学科科研的强化是对专业建设的提升,是融合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因素的系统工程。在学科建设中教师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达到以科研促教学的目的,同时将有能力的同学扩充进教师的课题组,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又可以在学生中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相应地促进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

学科建设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学术研究梯队的建设,考虑到新建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科研梯队的建设也要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挑选出一个或两个专业方向进行重点建设,专业方向的选取最好结合特色专业方向的建设。例如石家庄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把“移动通信”作为特色专业方向,那么,科研梯队的建设也应把“移动通信”作为建设方向,对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研究课题的申请、资助都应围绕这一专业方向进行,以争取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一些突破。

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的建设

根据专业建设的定位和所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规划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地方性本科院校新建专业受各方面条件,如师资、科研条件和科研环境等的限制,一般不会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应把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同时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输送部分高水平研究人才。那么人才培养过程中就要坚持知识培养和能力培养并重的培养模式,以“重基础、强能力、有特色”为原则来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和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并在课程体系、实验教学体系中体现专业特色。[5]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按照知识传授循序渐进的规律,将通信专业的所有课程以其在通信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分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提高拓展课程四个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是通信专业的数理基础,在课程设置中要突出数学、物理、电子技术基础等相关基础课程的教学地位,要加强基础课程中大学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大学物理和大学英语等数理基础课程的教学时数。在这一阶段增加“现代通信技术概论”课程,全面和系统地概述了现代通信和网络的基本原理、系统构成及主要技术问题,体现了通信发展的新技术及新方向。使学生对通信技术形成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对各类通信系统的组成以及大学四年所学的各门专业课程在其中的实际应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激发其学习这些课程的积极性,解决当前某些院校通信专业本科生“知抽象原理,不知其实际具体应用”,看不到现代通信全貌的问题。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通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这一阶段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电子工艺实训实践课程,使学生掌握基础电子操作技能。专业课程模块包括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波、通信原理、编码原理、程控交换原理、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课程是专业培养计划的主体,在教学大纲中,要突出核心主干课程的知识单元,以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为教学的重点。课程学时的分配上,在保证本专业知识结构的课堂教学学时的同时,加大实验时数并增加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逐步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提高拓展课程模块,包括通信领域的新技术、新知识类以及应用类选修课程,这类课程也是体现专业办学特色的核心课程,在通信技术发展的不同方向上,地方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科研条件和地方需求来构建有自己特色的专业深化课程组合,通过课堂教学和贴近实际的工程实训,提高学生在这一方向的工程设计能力,使该专业方向成为我系通信专业的品牌方向。

3.实践教学建设

在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上,依据通信是全程全网的特点,[6]按照信号的采集、处理、交换、传输直到通信网的实现这样一个过程,明确各门专业课程在通信网中所处的位置,从通信网各个环节互相联系的角度来设置每门专业课程的实验项目,使学生能够最终在完成全部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后,不仅对通信网的某一个环节(对应于一门课程)有一个理论和实际的认识,而且对整个通信网络也应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通信网络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

篇5

一、光缆数字通信工程设计所面临的困难

1、专业人员和研究设计团队偏少

光缆数字通信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名词,由于起步较晚,这方面的人才较少,对光缆数字通信工程的设计研究造成了较大的阻力。加上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很少接触到真正的光缆数字通信工程设计工作,接触到尖端技术的机会更是稀少,这对光缆数字通信人才的培养非常不利。另一当面,现有的研究设计团队较少,部分团队科研力量不够,设备上的缺乏使得研究设计工作进行缓慢,最重要的是光缆数字通信工程设计的学术氛围尚未形成,使得很多专业人才没有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造成了极大的人才资源浪费。

2、设计研究体系和规章制度不完善,研究设计阻力较大

我国光缆数字通信工程设计现在还是起步阶段,不仅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和专业团队,也需要一套完整的设计研究体系和规章制度。现在正是研究体系的缺少,很多小的设计团队已经陷入了单打独斗的误区中,学术交流比较缺乏,资源的不共享导致整个研究进程非常缓慢。加上没有规范的制约,存在很明显的不公平竞争,打击了部分研究者的积极性。正是由于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光缆数字通信工程设计的良性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3、研究成本以及使用成本偏高

光缆数字通信的研究设计是为了让人们享受到更好的通信服务,但我国的数字通信工程现在仍然没能真正得到大众的支持,很多人并不了解数字通信的特点和优势,使用成本偏高是主要原因,这非常不利于我国通信数字化的进程。一方面,研究设计中需要用到许多国外的先机技术和设备,需要较高的成本,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对光缆数字通信工程研究的支持不足,研究资金比较缺乏,再加上部分设计机构人员臃肿,无形之中增加了研究开发的成本。如果不能把研究成本和使用成本降到合适的程度,光缆数字通信就不可能深入人心,更加不可能得到普及。

二、如何加快我国光缆数字通信工程的设计

1、重视光缆数字通信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整个研究设计的基础,加快光缆数字通信方面人才的培养是加快通信数字化的第一步。首先高等院校应该改变培养模式,可以联合研发团队进行综合培养,让大学生就可以直接接触到光缆数字通信工程的设计研究,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学习尖端技术的机会,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实用型人才;其次,有关部门应该支持相关科研团队的建立,并对他们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早日形成光缆数字通信的研发气氛;最后,在人才的使用上一定要遵循人尽其用,企业在引进人才时一定要合理,力争每一个人才都能有一个较好的发挥平台,杜绝人才资源的浪费。相信只要我们打好了人才这个大基础,整个研究设计工作将会变得又快又好。

2、加速建成合理的研究体系和规章制度

切实推进开发研究体系的建立,尽早制定完善的行业规章制度,对光缆数字通信工程的设计研究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应该完善研发设计体系,增强各个研发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在技术攻坚时,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机构和人才展开研发设计。可以定期举行学术研讨交流会,使光缆数字通信工程的设计进入到一个良性发展期;另一方面,一定要尽快的完善行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对不符合规定的研发机构和企业予以一定的处罚,情况严重的一定要取消气研发资格。在支持各个团队和企业竞争的同时,一定要避免行业内不公平竞争行为的发生,早日处理有碍光缆数字通信工程研究设计进程的人和事,为整个研究设计的展开保驾护航。

3、开发新技术,降低生产以及使用成本

为了使整个光缆数字通信真正的造福于民,我们迫切需要降低数字通信的生产和使用的成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宣传的力度,让数字通信技术为更多的人所熟知,让更多的人支持光缆数字通信工程,使用的人多了,每个人的使用成本自然而然就会有所降低;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大对数字通信研究设计的进一步投入,支持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自主研发,在创新的背景下,加速对国外高新理论的研究和不断吸收,减轻对国外人才和设备的依赖程度,同时还要改善研发工艺和施工工艺,更多的使用低价实用的原材料,切实降低生产的成本,最后需要对相关研发团队和企业进行定期考核,规范研发流程,杜绝企业内部人员臃肿情况的发生,精兵简政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有很重要的意义,综合种种情况来加快我国光缆数字通信工程的设计进程。

三、总结

总之,光缆数字通信作为朝阳产业,有着非常美好的明天。数字通信技术,相比于传统的通信技术,在抗干扰和传输质量方面有着起独特的优势,加上数字通信技术适用的领域非常广,我们有必要加大对光缆数字通信工程研究设计的投入,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早日实现数字通信高速化、智能化以及小型化的研究目标。在不久的将来,光缆数字通信技术必将取代传统通信技术,并且一定会深入人心,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出巨大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何宁;颜永庆;王茂祥;郑彤;朱彤;;通信工程建设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A];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篇6

通信工程;设计项目;进度计划;控制

本篇论文主要介绍项目进度计划及控制在通信工程这一高速发展的领域的应用情况,论文接下来将依照逻辑顺序,从对通信设计行业的介绍开始,再对项目管理的理论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接着介绍项目管理的一些基础性知识及原理,最后介绍项目进度控制的相关方法。

一、通信设计概述

通信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对通信网络进行设计工作,社会经济技术进步,时代变迁的脚步之下,通信设计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个行业和狭窄领域,而是涵括了社会中多个行业与应用范围,许多客户端已经将通信设计视为不可或缺的运行因素。通信设计这一行业对专业性要求是极高的,所以目前通信设计行业以资质许可制度为门槛,但是由于通信工程的设计并不是固定的规模与模式,所以为了提升针对性,我国对不同规模的通信设计制订了差异性的资质许可制度要求,这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通信设计的质量。

二、项目管理理论研究现状

项目管理在国内外的运行模式是有很大差异的,国外的通信工程大多是使用项目总包的模式,这使得设计的这一环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强化;而国内的项目管理对于项目管理理论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这和国内企业的文化以及社会人才培养息息相关,社会上企业对项目管理模式的认知度和执行能力的不足也是导致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对项目管理的研究,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去探索,只有在项目管理的研究上迈开步伐,才能高效的实现社会企业的运作。

三、项目管理相关内容

做好通信工程设计项目的进度计划及控制首先就要对项目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一定的了解,论文的这一部分将逐一介绍与项目管理有关的内容。

3.1项目计划

项目计划就是对此项目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做出安排,以满足项目目标的要求的一个环节,这是进行项目管理的第一步,要系统性的从全局把握项目任务,保证项目进行的速度,时间和质量以及设计项目的调控和检查。项目计划作为一个项目管理设计的开始,是项目工作人员有秩序的进行相关工作的准则,也是最终对项目进行测评与控制的重要保证。

3.2项目组织

项目组织包含了组织机构和组织行为两部分,组织机构为项目管理的计划实施与运行进行调整设计,让项目管理工作朝着目标方向高速前进。项目组织包含了组织设计,联系,运行,组织行为与调整这五项基本职能。项目组织是实现项目管理高效实施的基础,对项目管理结果有直接的影响。

3.3项目评价和控制

对一个项目的评价与控制是项目管理的最终环节,由于项目组织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着一些偏差,所以项目评价与控制是消除偏差,对整个项目管理进行调整的重要保障。

四、项目进度控制原理和项目进度控制方法

一个项目涉及到多方面的调配,所以在项目进度的控制方面涉及到许多进度控制的原理。接下来论文将对这些原理简单举例。由于对项目的进度控制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所以动态控制原理是项目进度控制中的一种动态循环控制的方法来源;上文中提到的项目组织与计划说明了一个项目中的环节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结的,因此需要宏观把控,这就涉及到了项目进度控制的系统性原理;一切设计项目的进行都离不开信息的收集和利用,信息是所有环节运行的依据,项目进度控制中不断进行的信息传递与反馈正体现了项目进度控制涉及到的信息性原理。项目进度的变更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例如人为的因素,设计的不合理,硬件设备的不协调,信息不畅通,项目进度计划的设计与安排不符合实际等都可能导致项目进度的变更,因此掌握更多的影响因素是进行项目进度控制的有效措施,项目进度控制的主要方法就是项目的规划和协调控制,这些工作需要贯穿在项目设计的每一步,这样才能以最高的完成度实现项目管理。

五、总结

我国项目管理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而通信领域的长足发展给通信工程设计项目的进度计划和控制带来了更多的不可控因素,但是只要在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好项目的设计,协调和控制工作,就能解决通信工程设计项目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协调好项目进度与控制,最终为通信工程的项目管理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刘柯.通信工程设计项目的质量管理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5):2879-2879.

[2]鄢华.通信工程设计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15,(7):97.

[3]张晓东.项目管理在通信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3,(6):19-20.

篇7

一、专业评估体系建设

进行专业评估是十二五期间教学改革的建设目标之一,继续升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通过师职队伍建设,教学条件、课程内容体质改革等多方面的体系建设,可以明确通信工程专业建设的内容与目标。

师职队伍的建设应该包括专业教师的年龄、学历学位、职称、专业背景、学科结构等方面的内容,主要表现为教师是否使用教学的发展,有无学科带头人的经历,如何形成学术梯队的条件,是否有相当数量的教学骨干,以及,获得硕士、博士、副高职称的教师比例。

师资队伍建设的还应包含本专业教师人家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项的数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副高职称以上教师的引进,等等。为了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要争取本专业发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调动教师从事本专业科研技术发明的积极性,完善科研项目奖励基金建设。

二、教学方法与方式的体系建设

通信工程专业建设的体系应有实践教学体系和专业知识的体系,两者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应该由简单到复杂,通过设计型实验,进步到综合实验,在实验手段上,无比采取硬件软件相互结合的办法,。因为通信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由各个不同学科的知识领域构成,通过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计划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眼中理论的能力,设计能力,更好的达到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与其他专业相比较而言,通信工程专业建设要有一套比较完备、合理和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体系,按照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完善达到教学计划目标。在这里,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积极开展第二课程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和能力,规范管理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也要成立人才领导小组,选派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学生提供讲座和实验讲解,让那些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转职卡知道,争取获得更多好级别更高的参赛作品,动员广大教师和学生踊跃参加各类科技实验比武竞赛中去。

在教学条件的指标上,有设有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以及,专业图书资料等几个指标,主要是有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有开放性的实验室,在校内外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专业图书馆等等。

所以在教学资源方面有重视通信工程专业的体系建设,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学习和实践环境,加大实验建设力度,完善信号与系统、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专业实验室,不断完善扩大实习基地的规模,将实习基地建设形成制度化。

三、教学制度与管理建设

高等学校要完成日常的教学教务活动,必须制定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教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要有指导、有监督保证教学计划按时完成,保证教学质量,整体上各项教学指标达标,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前提。

在软件方面,体系化建设还体现在,文字与表格的一些关键性指标,需要实实在在的材料和数据体现,比如,各种职称证书、学历学位证书,获奖证书,合同,论文、教材、实习报告等等,在平时的体系建设过程中务必将这些档案材料的搜集、汇总,成为一项关键工作,这就要求在平时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有意的收集积累这类与本专业相关的档案资料。

四、课程与核心课程建设

按照专业指导意见,通信工程专业建设要开展广泛调研,参考名校的培养方案,构建通信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框架,逐渐形成完整的课程,分为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与计算机能力培养等五个方向的培养课程。各个课程下应该设有核心和主干课程,各课程与课程群之间也须有横向的协调关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为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电路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强调通信工程专业的基本概念,一些基本原理和理论,更多的则是基本技能的培养,专业课的核心课程为光纤通信原理,现代交换技术,无线通信,这方面的课程更加强调专业素质的培养,让课程出于核心地位,对其他课程形成辐射作用。

五、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通信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要多采用教学科研互动机制,将“运动平台总线”、“系统电磁兼容”等方面的科研成果有效融入到专业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去。特别是“无线电通信”“电波传播”“信号与信息处理”“嵌入式系统”等课程要建立常态的教学平台,让教学案例常用常新。

其次要多举办开设技术论坛这样的前沿讲座,学科带头人要为优秀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对现在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产业技术的探讨,为成为未来的企业家和技术精英而积累宝贵经验。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学术理解产业的前沿技术,还能够让他们对本学科在企业中的商业模式、运营管理、商业策划、技术管理等多方面有一个大致全方位的了解,这对本专业毕业生提高对企业人才预期有很大的帮助,提高自身作为未来企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六、结语

通过学科竞赛、课程实验、综合实践设计和毕业论文等等方面的教学教育实践活动多做探索常识,让通信工程专业体系建设成为一种持续有效改进的过程,根据通信技术的发展和通信企业对人才要求,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与实践课程内容,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杨树臣.通信工程专业“3+1”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篇8

2对于《通信原理》在专业中的地位分析

这本书随着专业课程的设立逐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已经面向全体本系学生开设。首先就新生而言,因为这本课程在通信专业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生的入学考试中,这门课程将会作为一项基本的考试课,其中主要的是数字以及模拟通信,为了将对于现代化通信的原理和技术做详尽的分析,其中更加注重的是数字通信。这本书首先是将专业的基础知识作为侧重点的,学生如果学习了这门课程,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还可以掌握通信传输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概念和相关的分析方法。对于老生而言,大学学习当中的很多课程都会与其相关,在大三开设的这门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相关网站的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我们先讨论一下这本书与基础课程之间的联系。首先要讲的是,通过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我们不难发现该专业在前两年主要进行的是基础课的教学,其中包括几何代数、工程数学、人文社科类、英语类以及和专业相关的基本专业课,然后在大三才会真正的开设与通信相关的专业课,在这之后才会对于专业核心课逐渐的引入。如果想要真正学习通信的原理,首先就要熟知并且可以运用相关的研究与分析方法,例如分析信号的方法。而这本书恰好可以完成这一项功能,它对于通信系统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分析过程中对于数学方法有着很大的依赖。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仅会用到数学,对于之前学习的电路之类的也会有所涉及。所以,这门课程的学好与否与之前的基础课程之间的学习成果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这门课程是作为专业课程当中的承上启下的课程而存在的,是专业课的核心枢纽,占有最主要的主导地位。

我们应该分析一下这本书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就像是盖房子,房基地有没有打好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后来的房子的质量。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也是如此,这本书就像是足下的那一步,只有这一步走好了,才能达到千里之外,同时只有这本书学习的扎实了、熟练了,之后的专业课程才能够学习的如鱼得水。这门课程必须掌握好才能够开展之后的学习,是之后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它包括了接入网、交换技术、通信网、光纤通信以及无线通信等多门技术。如果要是用一个比喻来讲,之前两年只是构成的点、第三年的这本书就是众多的点构成的线,而之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就是由众多线构成的面。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是由点及线再到面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升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这本书又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中心枢纽而存在,起到了承前启后、穿针引线的作用。

我们就要讨论一下在毕业的时候,这本书对于我们本科毕业的论文写作会有什么作用。经过我们之前的分析与讲解不难发现,这本书在整个的大学通信专业的学习生涯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穿针引线的作用。通过相关的数据显示不难发现,大多数的本科毕业生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对于这本书都有很大的钟爱,数据显示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毕业论文均和这本书有关系,仔细想来,这和这本书几乎包含了通信专业当中所有理论的基础知识。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这本书在这个专业所占的重要地位以及这本书对于毕业生的论文写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我们学习,我们上学,归根结底还是要归结到就业上,那么最后就来讨论一下,这本书对于学生就业有什么作用。就当下的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当下的学生从事的主要是设计、研究、制造、运营以及与之相关的开发、国防部门以及经济部门的中有关的职业。但是,无论是研究还是制造,有一个问题是必须要关注的,那就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唯有这样,才能够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不仅如此,现在国内的很多与通信相关的职业岗位对于基础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看中,很多新的研究成果以及科学技术也都是在基础知识上才能够顺利进行并且完成的。

3结论

本着对于这本书的高度重视的态度,在大一的时候就向大家宣传这本书的重要性,借以激发大家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并且使更多的同学树立了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认识到了不同学科之间相辅相成、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这些方法,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与学习水平。

不仅如此,学校还就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解决,进行了教学改革,将学生被老师逼着学习改为老师引导着学习,让让学习生活中的主体由老师真正变成了学生,注重对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相关的知识的转化,使学生能够将知识为我所用。提高了学习质量,增大了学习的丰富程度。

通过之前的讨论,我们得知这本书在通信专业当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作为专业核心课而存在的。除此之外,还对于本科上的毕业论文的设计具有指导作用,可以使学生的就业更简单。

参考文献:

[1]樊昌信.通信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2]曹志刚,钱亚生.现代通信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李旭杰.通信原理课程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3].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

篇9

1、通信工程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

通信工程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工费用、设施材料费用成本、施工费用。人工费用,主要指的是支付给通信工程的相关人员的费用,包括工资、奖金、津贴、保障费用等,一般来说,都是用人工定额单价来作为基础的。设施材料费用成本主要指的是对一些材料、设施的费用进行控制。一般来说,这部分的费用几乎占据了整个通信工程的成本的百分之四十,因此,通信工程的材料费用应该是整个通信工程成本进行控制的重点,企业要结合当时的市场发展状况进行较为合理的分析,防止材料费用过高。施工费用,主要指的是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在通信市场中出现了很多新型的设备,给企业带来积极性、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也增加了通信工程的施工成本。通信工程的施工也显得越来越复杂,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机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无法保证充分得以运用,再加上机器的折旧以及使用效率也会影响施工的成本投入,因此,对通信工程进行成本控制,也要考虑到机器的相关费用。

2、通信工程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重视度不足

在进行通信工程中,很多企业的负责人都只是关注施工的进度或者质量,但是对于通信工程的造价管理的重视度并不足,认为这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间的事,即未能真正认识到通信工程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在当代通信市场的竞争环境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如果长期都不重视通信工程的成本控制,企业可能会面临着亏损的局面。

2.2成本预测不准确

对成本费用进行预测,也是通信工程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将工程的规模、技术以及人工等进行预测,作为依据,然后合理化地进行预测所需要的开销。目前,有很多企业对于成本的预测并不准确,也仅是预测那些在工程施工中显而易见的内容,对于那些比较隐蔽性的费支出并没有进行预测,或者未综合考虑到其他的因素,导致通信工程成本预测的结果和实际成本投资有着很大的差别,出现财务风险。

2.3缺乏成本分析

在通信工程中,很多单位也只是对成本控制进行简单的总结,对于局部的一些细节并不在意,也没有对通信工程进行仔细地分析。在实际的施工的中,成本的升降都会影响实际的费用和预测成本的差异。一般来说,成本预测都是会以前一个通信工程的成本预测作为依据的,但是只要其中一环节有误,都是影响到通信工程的后续施工。同时,很多通信工程施工单位对于成本的审核并不科学化,未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影响通信工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通信工程成本控制的方法

3.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在市场日益激烈的今天,竞争力主要是体现在人才的竞争,通信工程自身具有一定的技术性,通常都是需要用到电脑的,如果通信企业要进一步对工程进行成本的控制,必须要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首先,通信企业在日常进行运营的过程中,相关的负责人要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有关计算机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选拔出较为优秀的人才。同时,作为通信工程的相关管理人员,也要进一步加强对现场工人的指导,按严格按照有关的规定进行操作。另外,还要建立健全人才的激励机制,在提高员工作效率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通信工程的成本控制。

3.2严格控制采购流程

加强成本控制,也应该要制定合理的采购流程,顺着经济市场的发展趋势,在采购时,企业要注重“货比三家”,考虑采购价钱的同时,也要考虑采购的材料的质量,要遵循规划、现势、实用、科学的原则,从而保证建立稳定的供货关系。而且通信工程所使用的设备要符合国家的标准规定,如果采购的数量比较大,可以用超标采购的形式来进行供货。企业要选择正规的供货厂商,要选择最为合理的购销形式,使得所购买的材料的质量优而价格低,缩减通信企业的费用开支,提高企业的效益。另外,企业还要制定较为完善的采购制度,并且要严格执行,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了管理决策上的失误,发挥监督的职能。另一方面,也能防止那些“拿回扣”、“以次充好”的不良行为的发生,否则,将采取严厉的处罚。

3.3加强工程管理

还要强化通信工程管理,在保障好通信工程的质量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完善通信工程的成本控制。首先,在通信工程的每个环节中,都要制定相关的施工计划,避免为了赶工期而盲目进行施工。要选择定最合理的施工计划,将一些现有的工程资源进行合理化、最大化的运用,进一步减少通信工程的成本支出,避免出现返工形成没有必要的修理费用。而且,还要对通信工程的有关施工机器,都要安排专业的人员来进行操作,禁止各种违规操作,降低安全隐患。另外,通信工程企业也要建立成本结算体系,对于通信工程的成本费用支出进行记录和控制、做好一定的防范措施,杜绝浪费的行为。

3.4做好成本预测

通信工程成本控制中,还要加强成本预测,这是成本控制的基础。企业通过使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某时期或某成本项目进行测算,从中选择最优的方案来进行。成本预测的费用包括有材料、机器费、突发费用、辅助工程费、临时设施费、工地转移费等等,控制在一定的费用标准内,才能有效地达到成本费用目标的控制。还要注重动态的控制,由于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准备,在竣工阶段的成本进行改变的可能性和幅度不大。因此,企业应该将所预测的通信工程的总成本目标进行细化,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要从一开始施工就要关注成本的控制。通信企业还要对相关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建立奖罚制度,激发人员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4、结语

总而言之,在通信网络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通信工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关部门应该做好通信工程的成本控制,才能提高通信工程的质量和竞争力,通过有效降低通信工程的成本支出,进一步增加通信企业的经济利益。

通信工程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1]刘建波.浅析通信工程中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与控制措施[J].信息通信.2013(01).

[2]曾繁武,赵玉学.通信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常见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6).

[3]王光辉.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对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1(01).

篇10

教学内容上选择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教学中训练研究生的朗读与准确翻译原文的能力,从矫正专业词汇的发音、纠正翻译中的错误着手,通过大量的科技论文分析来让研究生扩大专业词汇量,提高听、说、读、译的能力,达到提高准确理解与阅读英文原版教材与参考文献的实际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与时俱进的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资料注重科学性、知识性、规范化和时间性,相关教学资料直接取自国际知名大学的信息与通信专业系列教材的部分内容和科技论文,参考教材如下。1)RahatAliKhanLangah.(2012)PerformanceAnalysisofCooperativeCommunicationProtocols:CooperativeCommunicationsinWirelessNetwork.Pub:LAPLAMBERTAcademicPublishing.(部分内容节选)2)B.P.Lathi.(2010)ModernDigitalandAnalogCommunication(4thEdition).Pub:OxfordUniversityPress.(部分内容节选)3)DaleWheat.(2012)BuildingYourOwnElectronicsLab:AGuidetoSettingUpYourOwnGadgetWorkshop.Pub:ApressL.P..(部分内容节选)4)Chi-TsongChen.(2012)LinearSystemTheoryandDesign.Pub:OxfordUniversityPress.(部分内容节选)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团队现有6人,教师队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2人具有海外经历,所有成员均从事信息与通信类专业科研与教学),课堂教学分为6讲(每讲含4学时),研究生专题讲座(6学时),共计30学时。其内容与安排:1)科技文献翻译理论与方法;2)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及系统专题;3)现代通信技术前沿专题;4)计算机通信网络前沿专题;5)英语科技文献写作基础知识;6)英语科技精读及案例分析;7)研究生专题讲解,结合专业方向,按照presention的方式做出英文的PPT,并利用投影仪在课堂上作3~5分钟的英文演讲,并相互提问。面向应用的专业英语教学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是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和研究必需的技能,本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英语科技论文的精读和写作,它始终贯穿于教学实践活动中。英语科技论文的精读和写作教学包括以下内容。1)分析英语科技文献的框架结构。以具体SCI检索英语论文为例,分析英语科技论文的结构,从而引出论文的一般结构IMRaD形式(Introduction,MaterialsandMethods,Results,andDiscussion);通过课题讨论的形式,组织研讨IMRaD结构的逻辑性分别与问题(why、what、how)之间是如何相互体现的?2)研讨如何丰富论文框架中的内容?以剑桥大学爱席比教授提出的“概念图”为手段,以论文题目为向导,自我思考和回答论文的创新点,根据IMRaD的结构确定基本的段落主题,提出各种组织论文的方法,探讨如何准备好所需的支撑材料(理论分析与实验数据)。3)研讨具体的写作技巧讲解,包含题目、摘要、引言和结果等部分如何写作,如叙述有关现象或普遍事实多使用现在时,引言中是否有足够的篇幅对论点和问题进行说明,来表示它们的重要性。

三研究生唱主角的课堂翻转变

研究生只是作为被动的受教育客体为参与教育过程的主体,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变单纯由教师讲授的“一言堂”为和谐交际式的“多言堂”。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促成改变。1)在每讲当中,就是大约讲授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授课过程中穿插提问和讨论,其余时间留给有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作专题报告,并且参考文献必须来自于IEEE的SCI检索论文(学校已购IEEE数据库)。这无形当中要求研究生将课后的功课做足,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2)借签国际会议形式,研究生事先粘贴论文海报,使研究生之间提前熟悉报告内容,每个研究生做3~5分钟的presentation,即研究报告进展,报告后进入提问环节。在模拟国际会议期间,要求全程英语交流,该部分成绩计入总成绩。

篇11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工程应用;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人才需求问题已经凸显。为适应我国经济形势的变革,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教育部于2009年3月下发了《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决定从2009年开始,对包括工程硕士在内的19种专业学位实行全日制培养。意在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探索钻研精神和创业能力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以满足国家新型工业化对于人才的战略需求。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从2010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探索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学院在研究生培养层面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现状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从2010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至今已经毕业4届学生。根据学院近几年跟踪调查,通过毕业生就业状况以及就业单位反馈等整体状况分析,毕业生普遍就业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和江浙一带等电子通信类企业和相关研究院所,普遍反映学院培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学习能力较强且综合素质较好,但是工程实践能力稍显欠缺。在读学生对于工程实践认识尚显不足,不能充分利用企业实习经历培养锻炼自己,成果产出较少。

二、存在问题

根据学院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现状,分析存在以下几点主要问题。

1.生源选拔问题。

由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推行时间较短,作为一种新兴学位,社会认可程度尚不明确,学生对其认知更为模糊,选择率较低,所以在研究生选拔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仍旧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作为首选。很多学生最终是因为分数过低调剂到专业学位,实际是一种被迫选择,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课题研究也比较盲目。

2.课程设置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都是基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造而来的,尚未摸索出一套真正的具有工程教育背景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整体看来,课程设置较多,内容偏难,与工程实际应用融合内容偏少,学生对于学习掌握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到解决工程实践问题上,学生都整日忙于课程学习,很难提前进入实验室做一些基础课题研究。另外,课程体系中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环节偏重小,工程应用性体现不强。

3.工程实践问题。

对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工程实习,学生需要到相关实习院所进行为期3个月到1年的工程实习,目的是希望通过工程实习提高工程意识,掌握行业领域的基本原则、职业方向等。但是从目前跟踪近几届学生实习状况总结:具有较强培养实力的实践基地偏少,大部分学生都依靠导师和学院联系实习单位,由于选择的局限性导致部分学生“不得不去”,实习效果大打折扣;部分学生到研究所进行实习,但是很少能够接触工程项目研究,主要从事助理性边缘工作,导致实习效果不好。另外,学校与学院虽然在积极建设实践教育基地,但是由于地域限制,电子通信类企业在北方偏少且规模较小,很难达到教育实践基地规模的要求,而且大部分企业仍以实际效益为主考虑方向,与高校联合培养学生需要较大的投入,收益难以预期,所以很多企业不愿参与这项联合培养工作。

4.学位论文质量问题。

对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要求深度不高,但是要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背景和工程应用性,论文形式可多样。但是从导师指导到学生自身,仍旧拘泥于学术型硕士论文的模式要求,论文工程应用性不高,企业实习内容无法融入学位论文。

三、培养对策研究

从国家大力推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来看,培养具有较强工程素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是研究生培养发展趋势,如何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强化工程教育理念,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问题。为此,针对近几年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问题,学院也一直在探索有效的改革培养模式。

1.加大宣传力度吸引优秀生源。

为吸引优秀生源,学院加大宣传力度,并出台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从导师配备、助学金资助、奖学金分配、就业推荐等多个方面给予全日专业学位研究生政策倾斜。学生通过近几年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也较为深入的了解到其学位特色,学制2年较短,可以很快就业,而且因工程背景较强就业平台较宽,毕业生就业层次较高,学生对全日制专业学位认可度也越来越高,生源质量在逐步提高。

2.调整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学生具有电子通信工程领域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且能够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等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较为熟练地阅读本工程领域外文科技资料和文献,掌握和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胜任电子或通信系统、设备的分析计算、开发设计和使用维护等工作。将培养方案设置成A环节和B环节。A环节由理论课程构成,要求学生必须修满不少于20学分的理论课程。当今的工程项目要求我们的未来工程人才不仅要掌握工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知识产权、项目管理、工程经济等方面知识;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拥有大局观、团队精神、交流表达能力、人文素养等多方面工程职业素养。因此设置了B环节,B环节为综合环节,包括实验课、文献综述报告、学术活动、工程实践、新技术讲座5个环节。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提交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时,必须修满A环节学分,并通过B环节考核。该培养方案能够尽量减少学生理论课程学习压力,使学生从繁重的理论课程学习中解脱,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参加学术活动、听专家讲座以及进行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同时学生可以尽早的进入实验室参与课题的学习与研究,充分利用在校学习时间。从课程内容上进行全面更新,注重理论内容与工程案例分析的结合,加强案例教学,贴近前沿知识,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能够学以致用。

3.拓宽工程实践平台推进国际交流。

积极推进与企业共建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加大对已有的实践教育基地中兴通信股份、中电49所、亿阳集团的投入。鼓励教师将科研合作单位引入,学院也积极与科研院所、相关企业联系增加实习单位,多方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在实习阶段,学院与实习单位深入沟通,确保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锻炼,拓宽学生视野,提高科研实践能力,同时也为课题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学院目前已有学生赴德国进行实习交流,实践能力显著提高,整体学习效果反馈良好。为此,学院积极推进合作交流项目建设,与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联合培养研究项目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2015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交流学习平台。

4.严控学位论文质量。

全日制专业学位论文监控体系需要将学生培养的整个环节落实到实处,环环相扣。首先,开题。学生企业实习并确定论文主题,根据参与完成的实际工程项目完成开题报告,返校进行开题答辩。在开题过程中5位专家严格评审确保该课题的实际工程应用性,对于选题过空、过大且没有实际工程价值的课题要求学生在1个月后重新开题,以确保文论的顺利进行。第二,定期汇报。学生开题过后需在企业一边实习一边开展论文,需定期向校内导师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并在完成实习后向学院递交实习考核表,由校外导师给出实习过程评价及成绩,校内导师根据学生定期汇报及校外导师评语给定学生工程实践最终成绩。第三,中期检查。到中期检查阶段,由学生提供书面报告,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参加检查环节,从内容深度和实际完成情况两方面对论文所需内容的完成进度进行检查。最后,就是成果验收及论文答辩。论文评阅采取院内双盲审,学校进行论文对比度检测,通过盲审和对比度检测之后学生可进入到论文答辩环节,此环节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对于学生阐述的课题实际工程应用性及课题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量与答辩,确保学生论文质量。通过不断加强学生论文管理,近几年毕业生的学位论文质量有大幅度提升,且课题的工程实际应用性得到校外专家的肯定。

四、结语

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任重而道远,结合近几年的工作经验,不断拓展教育改革新思路,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人才,学习国外和其他高校的先进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与改进,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电子通信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作者:穆琳琳 李一兵 张琳 苍岩 肖易寒 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石防震,眭国荣.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1,(12).

[2]虞翔,汪信,张建宇,夏欢.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和探索[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24(2).

[3]王钰,康妮,刘惠琴.清华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

篇12

(2)现有专业教学方式基本上是理论课堂教学和实验室实践教学,实验的手段是使用原理性实验箱,对各知识点进行验证实验;

(3)通信工程专业现行的理论和实验教学都是各知识点孤立进行,缺乏对知识和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基本是教师满堂灌输的教学教学方法;

(4)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有较大距离,学生毕业后不得不到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去学习,企业也不得不花费巨大人力和时间成本培训新入职的毕业生。

2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基本思路

构建创新教学体系的首要任务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认知心理学原理分析,要激发人的认知积极性,必须让学生大胆无负担地学习和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

(1)设计新的培养方案和创新教学模式的基本目标,培养出厚基础具有宽口径发展潜力的特定方向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重点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2)新的培养方案对专业学科教学内容按方向重新整合,根据企业研究课题和工程案例的需求驱动,选择性的重点讲授有关理论,做到学以致用,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学而不用,实现学习过程的自我激励,国内很多工科专业都在做类似课程改革;

(3)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实验室建在教学班上,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到企业去学习,根据工程案例需求,选择性的重点讲授有关理论、技术和方法。

(4)将工程教育理念贯穿整个人才培养的各个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工程意识、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和应用设计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与能力训练建设为教学改革主线;

(5)改革教学组织形式,积极探索建立学生到工厂、企业等去学习、去实践的有效机制;

(6)引进企业教师,建立学校、用人单位、行业部门和教学部门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宽口径与主研方向有机结合,既加强了基础,又有主攻研究方向,为学生专业学习提供一个着力点,其关系类似于外语学习的泛读与精读的关系,恰到好处地把握广度与深度,广度学知识,深度炼能力。根据上述思路,按照全面设计、精心实施、注意细节的指导原则,构建了工程型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该模式围绕一个核心:“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来培养杰出工程技术人才;两个层面:学校和企业培养层面;三个维度:知识、能力、素质,在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培养目标定位、教学大纲改革、课程计划修订、教学方法、保障体系完善。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和措施

3.1人才培养目标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突破口,力争把江西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建成特色鲜明的、能较好适应通信行业和地方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的示范专业。具体目标:

(1)创新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是创新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只有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发挥主体的积极作用,才能使创新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2)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个性化与群体化相结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遵循个性化与群体化相结合的原则,要想在现在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有所创造,就必须学会团结协作,与别人进行“信息共享”。

(3)在厚基础宽口径前提下,通过整合专业学科方向,使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同步进行,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使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达到精通水平。

3.2教师职责转变

基于现有资源的重新整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重点采用以下的工作方法: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上,建立多种评估方式;

(2)建立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之间的互相支持、良性互动;

(3)重视过程化教学,即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重视教学活动的思维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

(4)开放式教学,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引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建构者。

3.3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江西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创新教学模式”分为学校教育阶段与企业培训阶段,采用“3+1模式”,部分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推荐进入江西理工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点攻读专业型硕士学位。

(1)“3+1模式”培养分为两大块,三年时间是学校教育阶段,一年时间是企业教育阶段;

(2)大三、大四实行小班化教学,实行“公司化”管理,每位学生有固定办公学习、研究场所(研修室),并为每个学习岗位配备电脑、常用工具等实验设备,理论教学和部分实验教学就在研修室内完成;

(3)大三、大四实行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专业导师,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合适课程模块组合;

(4)工程实践类课程中一部分在校外企业完成,另一部分在校内实习实践基地和研修室内完成;

(5)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学习,培养计划中的其他必修课、选修课使用学分置换的解决方式。

3.4教学方法改革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教学改革方面,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体系改革,根据课程性质把所有课程分成6大模块:素质教育、工程基础教育、计算机与嵌入式系统开发/信号处理与电子工程教育、射频与微波技术教育、通信技术及通信网教育、工程实践教育。各模块与培养目标紧密衔接,通过课程体系达到相应能力培养;

(2)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完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角色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引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建构者;

(3)建立学生学习团队,实现互助学习,组成各年级的学习团队,提高学习效果与效率,设置以团队为基础考核的素质学分(团队能力)。高年级中同方向学习团队带领低年级团队学习;

(4)建立校企联合教学团队及校企联合工程实训中心,提升师生工程能力,并重点建设了两个校企联合工程实训中心:“嵌入式系统开发工程实训中心”和“软交换与NGN网络工程实训中心”;

(5)实施校企联合科研战略,促进创新培养计划可持续发展,通过“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培养计划的全面顺利实施,不断的培养出大批量的初级工程师,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三赢局面;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情况与取得的成效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情况与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1)建立了“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自2009年以来,江西理工大学开展了下列试点工作:在通信工程专业现有培养方案基础上,适度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每年招收了一个实验班(20人左右)按新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每位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攻专业模块学习,细分的专业研究方向与企业需求的方向紧密结合,完成了该模块课程学习,学生就具备了为相关企业服务的基本能力。首届实验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方式所培养的学生。

(2)建立了完备的实验中心和实训中心

江西理工大学已建立了完备的通信电子实验中心,设备投资总额超千万元,通信工程专业所有实验、实习、毕业设计都能在实验中心完成。“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通过现有设备资源的整合,重点建设了两个校企联合实训中心:“嵌入式系统开发工程实训中心”和“软交换与NGN网络工程实训中心”。

(3)实验区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和示范作用

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于江西理工大学通信2007-2013级部分学生,取得良好效果。该培养模式正在其他专业中推广,本成果对我国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并提供宝贵参考经验。江西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人才新培养模式已得到学生本人和家长的高度肯定,并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在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与社会评价等综合评价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①理论基础扎实,考研录取率逐年攀升,在实验区的带动和示范下,通信专业的学生学习氛围和学习意愿浓厚;②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提高动手、创新和创业能力,通过学科竞赛,学生动手、创新和创业能力得到提升,经过在校期间各种课内、课外的培训和实训,毕业生均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③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多名实验区学生的毕业论文被评为江西理工大学优秀毕业论文;④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社会评价高,通信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本专业毕业生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好评。

(4)建立了合作关系良好的校外实习实训中心

创新实验区在校院两级的大力支持下,一直注重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技能。学院和专业教研室花大力气与行业龙头企业中兴通讯公司合作办学,充分利用深圳中兴学院的设备资源与工程师人才资源,江西理工大学通信专业的部分实践教学任务就在中兴学院完成。

(5)建立了实验区网站,整理和收集了丰富教学资源

实验区网站:江西理工大学教务处->质量工程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9年实验区->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高层次通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网站首页:

(6)对通信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对通信专业的“微机原理”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完成了《嵌入式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教材的编写。对通信专业的“信息论与编码”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完成了《信息论与编码》的教材编写。

篇13

一、“通信工程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

为了提高“通信工程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本人对“通信工程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环节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我校从2000年开始正式招收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因此和其他办学时间长的专业相比,我们在课程建设上还需要努力,尽快提高课程建设的水平。

针对“通信工程技术”课程的特点,我们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1、1 要有一个革新的教学大纲

我们要求的教学大纲,不是章节内容的堆砌,而是本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不只是讲授大纲,还应是指导学生自学的纲要。例如,联系学生就业方向增加新的课程,减去一些理论性的课程,而这门《通信工程技术》的课程就是学有所用,可以直接满足工程单位招收人员的需要。

1、2 要有一套新的教学方法

我们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单纯在课堂上进行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而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在这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增加带学生出去实地勘察的环节,就在校园、宿舍等身边的线路进行讲解,既加深学生学习的乐趣,又给他们很直观的实物参考,这样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

1、3 要有一套先进适用的教材

不论采用校内外优秀出版教材还是国外教材,都必须建设一批配套的教学辅助材料.例如,编写或介绍一些参考书、实验指导书等。目前这是这门课程的薄弱环节,因为没有合适的教材对应,现有的教材都是偏重理论知识,很少找到实践性强的教材。

1 、4 要有一套科学的考核方法

考试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考试不仅是评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应推动学生的学习向最佳方向发展,同时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可以促进教学工作的改善.考核的重点,除了“三基”内容外,我们要求着重考核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全程考核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1、5 要有一套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课程要尽可能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除广泛使用幻灯、投影仪、电影、电视录像等电化教学手段外,特别是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提高敦学效率,增强直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果。

1 、6要有实训基地

这门课程重在工程,所以最好就是能有实地的工程项目供学生学习,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工程所包括的所有体系,从立项、招投标、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监理的所有环节既是有机整体,又是分立项目,同时也能明白自己将来工作的方向都是什么样的单位,什么样的岗位。

二、“通信工程技术”课程的实际应用

这一实例是某省地区ADSL五期扩容工程。

1.1、网络结构描述

本期工程是基于一至四期ADSL工程的扩充和节点延伸,主要是对IP宽带网接入层的节点扩充。

XXX电信IP宽带网采用三层结构,分别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1)核心层

核心层为下两层(分布层、访问层)提供优化的数据输运功能,它是一个高速的交换骨干,其作用是尽可能快地交换数据包而不应卷入到具体的数据包的运算中,否则会降低数据包的交换速度。

XX电信ADSL宽带网XX地区通过西城核心交换机Catalyst6509接入骨干网。

(2)汇聚层

汇聚层提供基于统一策略的互连性,它是核心层和接入层的分界点,定义了网络的边界,对数据包进行复杂的运算。

XX电信ADSL宽带网XX地区汇聚节点A、B、C路通过交换机S8016接入骨干网。

(3)接入层

接入层的主要功能是为最终用户提供对宽带网络访问的途径。

1.2、业务预测(立项可行性分析)

为了更好的为广大市民服务,更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市场需求,XX电信建设部、XX业务部以及各个分局,在工程开始建设以前及早开始进行了用户分布统计和预测,各部门协同工作,根据XX地区各点实际所需扩容容量做出了本期ADSL五扩计划,即在本期ADSL五扩中,新增节点59个,计划扩容2128L,扩容。

1.3.项目建设规划

XX电信XX业务部ADSL五期扩容工程是XX电信ADSL宽带接入网的扩充和完善,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宽带接入用户需求。此次工程依托XX市ATM宽带网、IP宽带网向用户提供ADSL宽带接入服务,接入节点覆盖XX地区包括A、B、C三个市县,共计93个节点,其中,新增节点59个,扩容节点34个,共计扩容23032 线。其中:华为计划扩容8704线,多扩288线,华为实际扩容8992线;港湾计划2860线,多扩148线,港湾实际扩容3008线;贝尔计划扩容9672线,多扩336线,贝尔实际扩容10008线;西门子计划扩容1024线,西门子实际扩容1024线。

总计划扩容:22260,实扩容总计扩容:23032线。

1.4. 系统设计指导思想

通过以上的需求分析,我们认为,XX电信XX地区ADSL五期扩容工程是一个以提供用户接入为主的宽带网络,主要完善XXADSL宽带接入的扩充,不断扩展电信接入业务。

本设计应根据XX电信XX地区ADSL五期扩容工程的要求及现有接入设备的自身条件,应用多种信息手段,科学、合理、系统的设计。

1.5.组网原则

根据XX市业务部的设计要求,在进行网络组网设计时遵循以下几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