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金融统计分析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金融风险度量的灵敏度分析方法灵敏度分析方法是对金融风险度量的线性度量,它测定的是市场因子的变化与证券组合价值变化的关系。常在固定资产市场、股票市场和衍生工具市场中使用,“凸性”代表了衡量利率变动时长期的变动,“伽玛”是在反应衡量标的资产变动的情况下“德尔塔”的变动。“凸性”和“伽玛”两个指标都是只度量一个金融变量中二阶金融风险的大小。此分析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局部的分析变化、对产品类型太过依赖,不能在所有产品中使用、分析出的数据不稳定大,也会出现风险等对此分析方法的推广使用上不可靠,也限制它的广泛使用。
(三)金融风险度量的VaR分析方法及其改进VaR的分析方法是现在一种新发现的金融风险度量的分析方法,相比以前的分析方法,具有更广泛的用途,可在不同金融市场中进行评价;容易让人接受,可以短时间内进行操作,但此分析方法也有一定的不足,此分析方法适合在没发生危险的市场中,当极端危机出现时就不能正确评估,对数据的分析不能全局分析等,这些分析的缺陷促使对其进行改进,出现了极值分析方法、半参数分析方法,这些分析方法都是利用观察到的尾部分布的指数特性来估计。这些分析方法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摸索研究而得到的,但每种分析方法都不是最先进,随着金融问题的越来越复杂,也会有更新的方法出现。
二、多维度金融风险度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实例分析
金融风险度量的统计分析方法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的改进,每种金融风险评价模型都是通过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的,采用VaR的分析方法对我国金融机构中2004-2012年间5个维度金融风险度量进行分析。对金融风险度量进行5个维度进行评价,如宏观经济维度、银行与货币维度、泡沫维度、外部冲击维度和债务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后进行VaR方法的计算,得到的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发现:宏观经济维度的金融风险的VaR值在[0,2]之间,说明其不同年份中波动性相对于其他几个维度的变化是最小的;银行与货币维度风险的VaR值在[0,5]之间,说明其不同年份中波动性是比较大的;泡沫维度风险的VaR值在[0,6]之间,说明其不同年份中波动性也是较大的;外部冲击维度风险的VaR值在[0,8]之间,说明其不同年份中波动是最大的;债务维度风险的VaR值在[0,3]之间,说明其波动性也是比较小的。
篇2
随着数理统计理论的发展,作为它的分支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近20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不仅是因为很多事情都是带有随机因素,而且在具体分析问题的时候,人们需要考虑的因素不止有一个。比如在购物的时候,我们评价商品并不是仅仅看其价格,还要关注质量、保修期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学校里,评价一个学生也是至少需要“德、智、体”三方面的指标。多元统计分析就是用统计的方法分析这种带有多指标的随机性问题。上述的例子所涉及的指标其实并不多,但更多的时候会遇到很多指标,如考察一个企业,需要了解其规模、产量、产值、税收、员工数、利润等,如果我们关注所有的指标就会大大增加分析的复杂性,而且也不宜抓住主要的因素。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原始的指标数据进行降维,亦即用较少的新指标来代替原始指标,这就是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在解决问题时所要体现的思想。可以说,出于数据降维的目的它们是没有区别。
二、具体实例分析
但是在新生成的指标的解释方面,它们还是有较大不同的。首先看一下两种方法的数学模型。主成分分析是考虑原来的指标的线性组合,把原始指标的线性组合叫做主成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主成分其实就是原来指标的压缩综合。而因子分析模型则是把原始指标表示成因子的线性组合(如果姑且不去考虑随机扰动的因素),也就是说因子分析的目的是要找出影响所有原始指标的内在因素。因此尽管两种方法都是对原始数据进行降维,得到新的指标,但是在对新指标的解释是有不同的。下面分析一个具体例子。该例通常出现在统计教科书中因子分析一章,但本文从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两方面同时对其进行剖析。
考察某校学生的学习成绩状况。随机抽取了30个学生,关注起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历史、英语六门课程的成绩。故形成了如下的30行、6列的原始数组。我们需要从中提炼出1,2个新指标。
通过MATLAB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程序,可以看到通过两种方法的数据降维处理后按照累计贡献率均提炼出了两个新的指标,它们都是从上述的原始二维数组出发,计算其协方差距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因此很容易搞不清楚所得到的两个新变量到底是主成分变量,还是因子变量。其实,我们此时回顾一下前文中提到的数学模型就清楚了。主成分分析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结合此例,即为所获得的两个新指标是原始指标的综合。又注意到原始变量前的组合系数(也叫作载荷)大小,不难发现,在其中的一个新指标中数学、物理、化学、三科占的比重比较大,因此可以把该综合指标形象地称为“理科”主成分;而在另一个新指标中语文、历史、英语三科占的比重比较大,因此可以把该综合指标形象地称为“文科”主成分。此时再考虑因子分析的模型。如前文所讲,原始变量表示成了因子的线性组合。结合此例,即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历史、英语这原六个指标表示成了两个新的指标的线性组合。考虑到因子的组合系数,发现在数学、物理、化学这三科的线性表示中一个因子的组合系数比较大,而另一个比较小,因此可以把所占分量较大的那个因子形象地理解成“理性思维”因子,同样的道理可以把另一个新指标理解为“文性思维”因子。
三、总结
从此例可以看出,虽然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都是从原始数据的协方差矩阵(有时是相关系数阵)出发,计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按照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确定新的指标个数。但是为了避免搞混两种方法,在解释新的指标时应回馈到各自的模型上面来。即:按照主成分分析理论,新指标仅仅是原始指标的简单汇总,如果想用较少的几个变量替代原来的变量则用主成分分析;而对于因子分析,新指标则是对所有原始指标皆有影响的那些公共因子,所以当需要寻找潜在的影响要因时,倾向于用因子分析。明白了这一点,对新指标的解释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参考文献】
[1]高惠璇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2005
[2]李静萍 谢邦昌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 2008
[3]李卫东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2008
[4]陆恒芹 苏勤 陈丽荣 女性旅游者行为特征分析及其动机研究―以西递、宏村为例 2006
篇3
一、引言
计量经济类分析方法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促进经济类本科生对该类方法的熟练掌握和应用有助于经济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校的计量经济类课程是培养学生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的重要工具。高校开设的计量经济类课程主要有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经济统计学、数理金融学、数据模型与决策等。由于计量分析类课程对相关数学和经济学知识基础要求较高,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难教”和“厌学”,但该类课程在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时被广泛使用,起到重要的研究性作用。
以往文献极少以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对计量经济类方法的使用现状作为计量经济类课程教学效果的反映,而这正是本文分析的切入点。本文基于对经济类本科生计量经济类能力的现状分析,发现该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
二、经济类本科生计量经济类分析能力的现状
经济类专业本科生的学位论文,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计量经济类分析能力,也是该类课程研究性教学效果的体现。本文以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6—2018届金融类专业(包括金融工程和金融学)毕业生共377份学位论文为样本(其中,2016、2017和2018届毕业生论文数量分别为78、108和191份),详细统计了这三届毕业生学位论文采用研究方法的结构分布(见表1所示)。
(一)本科生计量经济类方法使用的特征
由表1呈现的数据结构特征,能够客观地反映经济类本科生对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使用定量分析方法的比例逐年提升。定量分析方法比例由2016届的67.07%逐渐上升至2018届的86.54%,即绝大多数毕业生在毕业论文fZu5CHyufTN5Yy/ie48E1w==中加入了经济数据的分析,使分析结论更加科学。相对来说,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比例大幅下降。
2.定量分析中,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的比例大幅提高,但计量经济分析仍以简单回归为主。在2016届毕业生中,采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学生仅有7.32%,到2018届,该比例上升至51.92%,即超过一半的学生采用计量经济建模的方式撰写毕业论文。在采用建模分析的学生中,绝大多数仍以简单的回归分析(包括协整分析、滞后变量模型)为主,对VAR模型、面板分析等较复杂方法的使用较少。
3.统计学分析方法的比例逐渐下降,该方法中以描述统计分析为主。该类论文中大多通过绘制线性图表现数据的时间序列过程,通过绘制饼图或柱状图对比数据的结构,通过绘制表格对比数据的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描述统计方法是最简单的定量分析,严格来说不属于计量经济类课程的内容,只是初级的统计学内容。2016届有57.32%的学生采用统计学方法撰写论文,在随后的两年,这一比例逐渐降低。值得说明的是,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掌握该方法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另外,个别同学通过自己设置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调查、获取、审核和清洗,以此为基础做描述统计分析是非常值得鼓励的。
(二)计量经济类分析在本科阶段广泛应用的原因
经济类本科生对计量经济类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快速提升,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1.系统在毕业论文审核中的广泛应用。随着高校对学位论文要求的提升,众多高校在本科生毕业论文考核中采取了先再答辩的管理模式。例如江苏师范大学要求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率不得超过25%,申请校级和省级优秀论文的重复率分别不超过15%和10%,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如果仅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从理论层面阐述经济问题,并且要保证較低的率,这对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难度极大,因为经济理论是很难创新的。而通过自己查找经济数据,结合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每个人的思路、查找数据的途径和范围、选择模型的指标,以及构建模型的框架都各不相同,所得到的结论也具有独立性,因此极大降低了与以往论文的重复率。
2.教学水平提高与教学内容拓展。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与研究水平不断提高,计量经济类研究方法也在陆续更新,为了让课程与时俱进,计量经济学类课程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拘泥于讲授简单计量模型,以往研究生阶段掌握的计量模型也陆续向本科生进行讲解,甚至DID等更加复杂的计量经济模型也可以对学有余力的本科生有所启发。当然,研究生阶段必须掌握更高深和前沿的计量经济模型,这是计量经济类知识不断外溢的结果,也是经济类科研环境的发展趋势。
3.经济软件教学的有力支撑。随着计量经济模型的不断更新,对应的分析软件也在快速发展,以往众多高校在本科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Eviews软件和SPSS软件,而近年来,为了让学生接触更新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并辅助考研的学生更好地衔接研究生阶段学习,很多高校在本科生教学中加入了State软件或R软件的教学,有效地提升了本科生对计量经济分析软件的掌握程度。
(三)计量经济类课程研究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有畏难情绪。计量经济类课程是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该类课程的所有模型都以数学和统计学为基础,但教学中应更多地强调对原理的理解而非推导,重视构建适合的模型,再借助软件对模型进行估计并解释。部分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把计量经济类课程学习等同于数学公式推导,弱化其应用性,内心产生抵触,很难学好该类课程。
2.数据收集过程粗糙,数据质量不高。可靠的经济数据是计量经济建模的重要原料,一个有研究价值且有趣的主题需要科学且高质量的数据,收集工作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而且为保证经济模型的质量,数据审查、清洗、筛选等整理过程也很费时。很多本科生论文中的数据收集过程本着省时省力不问质量的态度,更多地通过百度而非源于官方和权威的网站及数据库,数据质量得不到保障,且样本量较小,分析价值有限。
3.建模过程缺乏推敲,大多选择简单模型。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是一门艺术,模型不深究对错,只关注哪个模型更好,这就注定建模需要多番比较和权衡,经过一次次对变量的筛选、剔除和添加才能确定最终变量和模型的结构。但多数学生没有细致思考,仅通过最易获得的变量建立最简单的模型,完全没有筛选和比较过程,因此估计结果的解释力度十分有限,模型质量不高。
三、计量经济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方向
1.从问题导向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培养学生对于计量经济学的兴趣,老师可以在计量经济学类课程的第一节课,就建议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选题,选题未必紧扣专业,只要能与建模相关即可。老师可以对每个选题进行建议和讨论,梳理变量选择。例如,爱美的女生可以关注“容貌是否有助于劳动者获得更高的工资”,甚至变通为“整容是否有助于劳动者获得更高的工资”。学生通过课程的深入学习,自行查找对应的指标和确定模型的选择,每一节课学生都可能考虑新模型是否有助于解决自己的选题。经过一个学期的深入学习,学生学会了将计量经济类方法用于解决这类有意义且有趣的问题。此外,对有价值的论文选题,老师可以更多地引导,帮助他们获得本科生科研项目资助,最终在学术期刊上进行发表,这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成就感,也起到了极好的示范效果。
2.教师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为案例,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教师研究成果中的模型必定经过多番筛选和细节处理,学生通过了解这些模型,能够深刻体会从论文选题,到变量选择,再到模型确定的整个流程与细节处理,不仅能学到建模的技术,还能深刻体会设计思路,这比学习教材中缺乏前因后果与细节介绍的短小案例更有效。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自己在研的课题,让学生体验具体的研究过程。
3.重视通过板书讲解模型原理。现阶段高校讲课均以PPT讲解为主,教师很少在黑板上写字。但讲解计量经济学模型原理时,通过板书更有助于引导学生的思路,因此教师应重视板书的使用。随着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老师可以更多地利用电子板书,即使用数位板进行书写,使板书随时放大和多彩呈现,也能在PPT或PDF上随时标注,并在课后将板书保存后发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在课后整理电子笔记。
篇4
《北方经济》是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刊物。该刊在2000年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北方优秀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科学引文数据库》和《龙源期刊网》来源期刊,国内、海外阅读TOP100期刊。因此受到科研人员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对《北方经济》2004-2009年发表的共计5140篇文章进行了统计,通过对研究内容、方向、作者所在单位、合著、基金资助、参考文献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2004年以来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为了避免重复统计,本文只根据第一作者统计载文数。
二、统计结果分析
(一)研究内容的统计分析
本文通过栏目及文章内容来区分研究内容。
表1 栏目及内容研究
由表1可知:2006年开始经济研究范围扩大了,涉及理论与研究各个方面,企业发展、产业经济等实体经济为持续发展带来了活力、涉及财务管理、区域经济和地区特点的民族经济也增加了,学术视点、学术争鸣具有前瞻性,特稿、封面文章,关注体制改革,为经济建设把脉引航,异域撷英、对外开放,不仅提供了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平台,也为读者了解我国经济及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提供信息。
(二)研究方法统计分析
在经济研究中,既需要运用理论概述、个案研究、解释型等非数字化研究方法对经济问题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做出判断,又需要通过定量分析使之更加科学、准确,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而文献中各种研究方法往往是相结合,相辅相成,很难将文献研究方法精确定位,因此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分类采用模糊分类法:只分为定性和定向两大类。
定性研究:主要分析个人直觉,经验及分析对象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做出判断,进行非数字化考察和解释过程。本文将描述性、解释性、个案研究、文献综述、理论基础、少量数据分析,如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经济工作、调查、关注、体改均归入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为了更科学、准确地叙述和解释某些现象而使用数值表示和处理的方法。本文将实证性、假设检验、模型构建、大量数据分析如学术争鸣、金融财政、区域经济、企业发展等归为定量研究。
表2 载文研究方法统计
图1 定量研究载文所占比例
总的来看,2000年后区域经济研究定量研究比重呈上升趋势,定量研究成为主要研究方法,说明近年来研究比较注重科学性和实践性。
(三)基金资助研究
基金资助论文通常代表着研究领域的新动态、新趋势,具有较高创新性和学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学前沿动态。从2000年开始,共有162篇文章获得了各类基金资助,占比3%。说明《北方经济》创新性和学术价值进一步提高,研究内容涉及面更广泛。
表3 载文基金资助比例
(四)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统计
数据显示: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北方经济》研究主力。《北方经济》注重学习别人经验。2004-2009年“异域撷英”36篇文章,多为著名学者文章,为我们学习借鉴提供了方便。
图2 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统计
图3 载文合著率统计
(五)合著者所在单位统计
如今经济形势和国际化趋势日趋复杂,经济研究难度增加。跨地区跨机构研究能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流动。数据显示,2004年开始论文合著率呈上升趋势,总体比重大约2.4%,论文合作单位多,但同一院校和科研所比重大,院校与外单位合作度占66%。
表4 作者人数统计及合作单位统计
(六)参考文献统计
从统计结果看,2004-2009年参考文献共计7440篇,涵盖所有文献,其中以期刊、专著为主。期刊以其信息量大、新、快等优点成为主要信息源,占比61%。电子资源在当今社会中,由于使用方便、灵活、新颖,也成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占比16%。专著文献引起系统、全面、成熟等特点占比28.5%。
表5 参考文献类型统计
总体而言,外文文献因其科研价值和信息含量较高的优势,其比例有所增加累计544占全部参考文献总量11%。说明我国在经济研究领域比较注重与国外先进理论学习和融合,2006年开始《北方经济》作者参考文献中外文文献逐渐增多,学术水平在不断提升。
影响因子是客观评价论文在学术上价值和地位的重要指标。本文根据CNKI数据库统计复合影响因子是0.535,综合影响因子0.196,说明《北方经济》作者学术水平层次较高,研究内容较新,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其中,学术争鸣中多篇文章具有自己独特见解,论证比较注重科学性,有些还运用实证分析,模型等定量研究方法,数据充分,论证严谨,定性研究很多文章也体现了作者对某些问题深入思考和推理。
三、结论
在研究内容上,宏观经济、学术争鸣、学术视点、特稿、封面文章、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和企业发展是北方经济重点。财政、金融、在金融危机以后因其风险性高,危及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审计内容,篇目上也有所增加。《北方经济》本区作者研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金融方面。从2006年以后载文数量增加了,学术水平有所下降。应控制数量,提升载文质量和学术水平。
在研究方法上:《北方经济》近年来比较注重科学、实证和模型的研究,基金项目资助项目也有所增加。基金项目一般是比较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是学术研究重点,具有前瞻性。
第一作者所在单位以高等院校为主,其次是科研机构。合著和多人合著也以高校为主,说明研究能力较强,但在研究层次和水平上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以中文期刊为主,其次是专著,外文文献和电子资源近年来迅速增加,说明在经济研究领域比较注重与国外先进思想接轨,对国外研究成果借鉴吸收能力有所提高。
《北方经济》在研究经济,引领经济发展,特别是内蒙古地区经济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根据“十二五”规划,我区将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又要抓机遇、促发展,使经济持续平稳的向前发展。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形势下,应强化外资在推动我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积极作用。如何利用外资机构,怎样引到向西部特别是我区转移的研究、外商投资的管理等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规划时期国家政策将向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境、资源节约领域倾斜。要抓住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加快发展低能耗、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及技术装备制造业发展,促使工业结构有根本性转变,营造绿色环保、设施配套、制度完善的服务业。加强节能环保力度,合理利用资源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打造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北方经济》封面文章、特稿、区域经济、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等栏目继续发挥引领作用。财政金融、企业发展、学术争鸣等栏目要结合实际兼收并蓄,加强对国外成熟理念应用理论研究、成果借鉴吸收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83-9-15
健康状况:良好
学 位: 大学本科
专 业: 统计学
研究方向: 投资决策与分析方向
E-mail:
联系方式:(MOBILE)1595224716
教育背景
2002年9月-2006年7月就读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1999年9月-2002年7月就读于福建省武平一中。
所修课程
主修课程:投资经济学,房地产投资学,投资项目评价与风险分析,证券投资学,投资项目概预算;
辅修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统计学,运筹学,中级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学,公司理财,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经营与市场竞争,经济预测与决策,C语言及应用实例,计算机在统计学中运用;
科研、论文情况
毕业论文《房地产泡沫问题初探》。
英语水平
顺利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四级75.5分,六级497分)。
计算机水平
顺利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
所获奖励
2002年获龙岩市三好学生。
2003学年获校三等奖学金。
2004-2005连续两年获厦门市政府助学金。
2005学年获国家一等助学金。
工作实践
参加03年厦门市交通旅游市场调查。
参加04年福建省大学生模拟炒股大赛。
参加05年晋江市房地产消费者市场调查。
现供职厦门基兴阁房地产公司
个性特点
做事认真,能吃苦,工作责任心强。
求职意向
1.投资顾问(房地产投资,证券投资,金融银行)
2.统计分析(财务)
篇6
工作之初,黄国华组织完成的统计分析报告,经海关总署报国务院,逐渐成为影响外贸政策的重要依据。“成就感由此而生,组织撰写分析报告的干劲就更足了了。”
好的统计报告要不刻板、有思想而又清晰精炼,出这样的报告是黄国华的长项,这源于他“文理兼修”的学生时代的锻炼与积累。1988年,黄国华考入北京科技大学,学的是机械工程,完全的工科专业。但同时他又是学校文学社的风云人物,典型的文学青年,诗歌、小说、散文经常在文学杂志上发表。1992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跨专业地学了统计学。统计是经济学中与理工科较近的专业,黄国华的选择是不想彻底弃理从文,他还是要文理兼具。期间,边读书边做兼职记者。通过对企业、企业家的采访,他一方面用当下的社会现象来印证所学理论,另一方面也用所学理论来剖析社会现状。这是他理论学习尽快升华的过程。
黄国华来自湖北农村,成长的年代正是农村经历重大改革的时期,因此对农村的经济变化比较了解,但对城市相对陌生,无论是经济现状还是生活本身。通过采访,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让他对都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
和所有经历过这个时期的人一样,大学和研究生这七年,是他知识、学识与对社会认知全面成长的时期。文理并进,黄国华主动锻炼了自己既严谨又灵活的思维习惯,不散漫又不拘泥。“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视野开阔的世界观的基础。”除却年少激情和内心挥洒的需求,对文学、文字的热爱让黄国华在统计学的学习与工作中,更勇于创新、开拓,甚至漫卷不羁。
1995年,黄国华毕业的时候,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渴求明显。市场中人才缺乏,名牌大学的硕士,有很多可以选择的职业道路,比如出国,跨国公司、大国企,部委公务员等。对改革开放有所认识的黄国华认为,开放必将是我国长久坚持的大方向,海关系统可以接触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信息,因此,他选择了海关。
刚到海关总署统计司的时候,尽管计算机已经有所应用,但传统工作方式依然占主流,不少人单手单指在键盘上动作,做的也就是打字写报告的工作。而数据的电子化、网络化都远没有普及,查询、分析功能更是困难。不过,黄国华还是积极写报告,出研究统计分析的产品。真正能够将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与数据挖掘工作结合起来,实现人机互动,并取得显著成果,还要到本世纪之初。
1998年,黄国华有机会去日本学习。那是一个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东京举办的,面向全球招生的专业学习课程,在中国只录取了六人。当时,黄国华以满分的考试成绩,成为其中一员。国际专家授课,黄国华全面系统地接触了西方的经济学和政策科学理论,这与他在研究生期间学习的带有计划经济转型时期的经济学内容有很大不同。新知识只是收获之一,更重要的是开阔了视野。世纪初的日本正延续着经济辉煌,日本的社会以及国际化的课堂,都让黄国华斩获颇丰。
2000年,日本的学业结束。在职业道路上,黄国华再次面临艰难选择。与研究生毕业时的选择有所不同的是,这次更突出物质的诱惑。这个时期,正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快速发展的阶段,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迫切。像黄国华这样有外贸工作经验、有经济学专业背景,有对国内进出口企业和市场数年的了解,确实是企业需求的最佳人选。不过,最终黄国华还是放弃了留在国外和跨国公司的机会,继续回到海关统计司工作。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他更加坚信,进出口统计分析、监测预警等对中国经济发展意义愈加重大。海关统计能做什么?必须做什么?这是当时黄国华不断思考的问题。
监测预警,是他思考的一个火花。2002年,中国海关开始独立开发进出口监测预警系统,黄国华是这一项目的组织者和主要完成人。“在项目建设之初,希望能够得到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和经验支持,但被婉拒了。”黄国华说。因此,这套系统完全由海关自行开发设计,三年后建成并运行。采集基础数据,通过统计描述、分析集成、模型运算,发出市场预警信号,准确及时有效。运行之后,迅速成为对外贸易行业最重要的数据源和权威的分析信息。对国家宏观调控和外贸行业企业来说,这套监测预警系统意义重大。目前,第二期也正在着手开发。
期间,黄国华取得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的学历和学位,其博士论文便是《国家进出口预警理论及实践》。
在此基础上,中国海关又建立了监测预警应急机制,在全国各地建立起立体的监钡4分析网络,对外贸进出口进行实时监测,快速反应,科学预测和动态预警。
海关统计对外贸形势的分析报告独家、专业、权威,得到其他部委的广泛认可和媒体的关注,影响力越来越大。2008年金融危机后,海关统计分析报告预测2009年出口将下降16%左右,一时轰动。媒体大都认为海关统计有些耸人听闻,因为人们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估计不足,或者认为外贸增长一般会保持与GDP同步。但事实上,最终2009年的出口确实下降了16.0%。
“今年,我们将会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就如同外贸领域的天气预报,是企业、行业、政府制定战略规划、措施政策的重要参考和依据。”黄国华信赖这些数据以及由此而来的分析预测。
在进出口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期间的2003年10月,黄国华开始任统计处副处长,2006年4月升任处长。在这样的岗位上,他更强调团队的力量。这些年,全国海关培养了一支强大的“统计分析队伍”,专兼职人员达1080人,专业小组人员75,应急机制小组46人。
篇7
1.1 数量分布
为了对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研究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笔者在著名的中国期刊网(CNKI)下的“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以“企业知识管理”为主题进行检索(匹配程度选择“精确”),检索得到的有效记录共有953条(剔除一稿多投、文摘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冗余数据,由于系统的时效性,2011年的论文数量未得到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
从统计表格和趋势曲线图可以看出,从1997年我国对企业知识管理研究起步开始,论文数量年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和阶段性特点。可以将国内知识管理发展和研究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起步阶段。主要是指99年以前,这段时间相关研究论文较少,总共数25篇,仅占2.62%,这说明我国学者对于企业知识管理仅处于起步研究阶段。(2)稳步增长阶段(00~05年),此阶段论文持续增长,每年约以10篇的数量增长,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总体趋于稳定。其中03年较02年有较大的涨幅,可以推测这段时间是企业知识管理研究大发展时期。(3)激增阶段(06~10年)。期间企业知识管理论文激增,数量上占总体的58.88%,除了不完全统计的10年,每年数量都达到百余篇,并趋于稳定。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分析,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正逐渐向高层,多元化,多领域方向发展。
1.2 论文主题分布
国内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主要涉及:(1)企业知识管理基本理论,包括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特点、功能、方法、内容、规律、主体、影响因素等;(2)涉及到各类行业的企业知识管理,如高科技企业、软件企业、虚拟企业、电子商务企业、林业企业、物流企业、石油企业、金融企业、化工企业以及民航等;(3)企业知识管理系统;(4)企业知识管理的战略与体系;(5)企业知识共享与创新;(6)企业竞争力与企业知识管理;(7)企业知识管理能力;(8)企业知识管理技术;(9)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及对策;(10)知识经济与企业知识管理;(11)企业知识管理风险及绩效评价;(12)国外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等。具体主题分布情况见表2。
2.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现状
从以上的文献统计分析可以大致总结出我国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基本现状。
从文献主题分布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内容比较广泛,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问题研究较多,主要集中于其内涵、特点、功能、主题等研究,企业知识管理基本理论的研究是作深入研究的基础;随着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深入,各行业各企业的学者慢慢意识到企业知识管理对企业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各类企业开始从自身企业结合知识管理特点研究适应自身企业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从统计数据上看,涉及到各类行业的企业知识管理的论文数量占9.55%,说明企业知识管理研究更加注重于结合企业本身,走向多行业,多领域,多元化的知识管理实践。由于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与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占比较大的比例,代表着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这里重点介绍。
2.1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热点。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系统的结构、模型、评价和实施。李勇等人认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是一个由计算机基础平台系统、企业MIS系统、知识库、知识库管理系统、知识库互动系统、知识管理人员和系统用户等组成的人机交互系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知识库管理、知识传播、知识共享、客户服务、培训教学、工作流、协同工作和专家咨询等。熊学兵提出了基于价值链的知识管理系统模型架构,从企业知识管理的全过程(知识获取、知识转移、知识共享、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和相关因素(愿景、战略、组织、文化,人力资源、技术、社会关系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构建系统模型。黄立军则对知识管理系统的评价方法作了具体分析,从评价原则和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定量分析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吕新业在其硕士论文中指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实施应该从流程、组织环境与知识员工的管理三个方面实现。
2.2 企业知识管理战略
主要研究内容是企业知识管理战略模式、实施方法。樊治平等提出了基于SWOT分析的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利用SWOT分析方法,分别从企业知识需求、知识供给和知识缺口探讨了相应的知识管理战略。杜伟等提出应该从组织体系、信息技术、经济投入、组织文化、激励机制以及评估六个方面实现企业知识管理战略[5]。王海芳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构建应该根据企业内外三个区域的九种知识转移路径,构建知识管理战略。
2.3 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
笔者在按照年份――主题分布统计文献数量过程中发现,在国内对企业知识管理长达十几年研究的历程中,关于企业知识管理风险以及绩效的研究大量集中于2006年至今的时间段。这说明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成为近几年研究的新兴点和热点,国内学者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更加注重其实施的实际效用。主要涉及的内容有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建立,企业知识管理绩效定性分析与定量的测度等。
王军霞将运筹学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应用于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中,通过一些非量化指标所占权重来考察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蒋蓉华在其硕士论文《企业知识管理绩效研究》中探讨了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指出指标体系应该由一级指标(知识系统、结构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市场资本)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体系下的各子指标集)构成。邱若娟等认为,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应从领导对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化程度,组织结构的知识化调整,企业文化的培育,知识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知识的检测、评估和利用以及外部关系的知识化程度等方面来评价。
3.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存在的问题
3.1.1 理论研究深度不够
从以上统计的文献主题分布可以看出,国内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问题研究占45.43%,比重过大。国内文献大部分停滞在对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体系、模型以及实现措施上,对于企业知识管理技术的探讨还止步于语法层次的信息技术层面,这种现状不利于我国企业知识管理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对于技术性比较强的企业知识管理研究,应该更重视知识管理技术的研究,应从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等角度,展开基于语义和语用层次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研究与开发。
3.1.2 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群体的单一性
从国内研究企业知识管理群体的统计分析来看,目前国内研究企业知识管理的群体主要集中在高校与研究机构,高校也主要集中在图情领域与经济管理领域。而真正的企业人员参与研究的很少。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企业知识管理而言,很显然会导致企业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3.1.3 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我国对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多数侧重于理论研究,真正对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研究的成果并不多,已有研究成果多数是宏观层面的研究,微观层面研究的还比较少,导致理论过于超前,实践过于落后。另外,现在从事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多数是高校院、系和研究机构的教师和科研人员,而真正置身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的企业人却很少。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案例研究与实证分析,在企业知识管理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完善企业知识管理理论,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2 对策
(1)由于我国特殊的体制与经济环境,也要求企业知识管理必须适应我国企业发展模式。因此在企业知识管理研究中要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研究适合各类企业知识管理的模式,增加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践研究,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统一。(2)加强企业知识管理技术的研究,加强理论研究的深度,重视对国外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吸取先进的研究理论与方法,积极借鉴国外企业知识管理研究成果,时刻保持危机与差距意识,跟踪国际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动向,提升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水平。(3)拓展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队伍,使企业知识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投入到研究之中,结合自身企业的时间研究企业知识管理,这也是理论与实践研究结合的重要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勇,陈钰,曹国华.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结构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11):
107-109.
[2]熊学兵.基于价值链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模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1):68-70.
[3]杜伟,郭宪英.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研究[J].现代情报,2002(10):117-118.
篇8
本科毕业论文环节在培养方案中是6个学分。学生在第七学期开始选择指导教师以确定毕业论文题目。经过前6个学期的系统理论学习,统计学专业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了正确的统计思想和较强的统计软件应用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等综合能力。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就是统计学专业学生将上述基础和能力进一步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同时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对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进行研究是必要和有意义的。[4]
一、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分析
从论文完成情况来看,每届的毕业论文基本都能达到论文教学环节的要求,通过对中央民族大学统计学专业2007~2011年四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分析,发现毕业论文及格率为99.18%。
从毕业论文研究的类型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理论研究型论文和实证型论文,理论研究型论文表现为总结和论述现有统计理论问题,表述理论研究的成果,或应用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实证型论文主要表现为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运用所学统计的理论和方法,对经济、管理、金融、医学、生物、工程、环境等领域进行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本文由收集整理
从论文知识点范围的分析来看,学生论文绝大多数是统计专业问题,极少数是其他数学分支的问题。从中央民族大学历届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情况分析,发现毕业论文中研究其他数学分支的问题占总数的6.50%,主要包括:一是其他科目的应用研究(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运筹学及空间解析几何等),占总数的1.63%。二是数学专业教育和数学思维的研究,占总数的4.87%。研究统计学专业问题的毕业论文占绝大部分,比例为93.50%,选题内容广泛且多为社会热点问题,涉及经济、社会、医疗卫生、教育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领域,由于受学校人文环境影响,很大比例的学生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民生等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约占总学生人数的30.08%。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主要集中于抽样调查、回归分析、多元统计方法、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常用统计方法。
此外,统计分析显示学生成绩普遍偏高,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尤其是实证类论文,存在着可以大量使用背景介绍和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的特点,因此,一些论文没有创新性和学术含量,但具有较大的篇幅,与理学院其他专业的毕业论文成绩比较,其平均成绩相对较高,约80.42分。
二、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关系到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和目标,直接体现了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成果,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论文和考评结果的具体分析,发现学生的毕业论文在创新性、理论深度及论文写作常识多方面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
1.创新性不够
学生的毕业论文表现为理论性研究非常少,大都是实证型论文,并且多是简单的统计方法应用,缺少创新性研究和思考。从中央民族大学历届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来看,理论研究型论文只占4.89%,与实证型论文的比例为1︰19.45,比例悬殊,体现了学生在毕业论文大的选题过程中,避重就轻,缺乏创新的特点。如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选择“我国人均gdp的预测”这类针对某经济指标进行预测的题目,论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利用arma、灰色预测或者趋势外推方法等一种或多种方法对时间序列数据做简单建模和分析,论文没有对指标本身的意义以及国内国际的社会经济形势进行综合分析。这种方法简单套用性质的论文占有很大的比重。
2.选题过大、内容空泛,缺乏深入研究,存在抄袭、拼凑现象
有些学生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往往不能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特点和社会实践情况进行准确定位,只是一味的盲目的选择一些过大过空的社会热点问题,因此难以看到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本质。如有的学生针对cpi做研究,没有深入了解问题的实质,只是收集了一些文献,很难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研究角度,造成了材料堆积且过于散乱,论文变成了一些材料的简单拼凑。有些论文针对某一社会经济问题进行研究,论文的主题只是针对现有数据利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对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以及方法的适用性不做针对性讨论,对所得的结论也不结合社会经济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导致论文质量不高。
3.相对前沿的分析方法利用较少
前沿的分析方法利用较少,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统计分析能力没有实质性提升。学生论文使用的统计方法主要集中于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其中回归分析方法占有非常大的比例,约41.46%,其他各统计方法使用的比例分别为:聚类分析为5.69%,判别分析为7.32%,相关性分析为14.63%,多元统计方法为2.44%,时间序列分析为3.25%,极少有学生使用教科书外的相对前沿的分析方法。
4.论文写作上存在结构不合理、没有相关研究介绍、创新点表述不清、参考文献不会正确标注等问题
从学生的毕业论文来看,论文写作不规范,专业性差。主要存在论文形式不规范、结构不合理、题目含糊、有些论文杂乱无章、口语化严重、可读性差等问题。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统计学系通过对论文进行详细审查以及组织指导教师和学生座谈,发现毕业论文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生对论文不够重视
部分学生由于忙于考研学习而无暇顾及毕业论文的研究,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忙于外出找工作、实习而无心认真撰写论文。论文撰写所需的必要时间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学生应付了事,从而无法保证论文的深度。此外,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只是一个教学环节,与考研的好坏无关,存在只要写了论文,教师都会让自己通过的侥幸心理,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缺乏指导教师的针对性指导
指导教师所带毕业生人数过多,使得导师的工作量呈现超负荷状态,无法保证每个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从而致使部分学生的论文规范性较差,没有对存在的问题反复修改,使得学生论文存在诸多问题。
3.学生的专业训练还不够
大部分本科生没有经历过论文的写作训练,写作水平较低,不了解学术论文的规范性及其格式,不知如何从科研的角度构思文章、组织材料、安排结构,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表达的观点不够准确清楚,论据亦不能很好地支持论点。另外,一些同学为了完成任务,直接将在网络中搜索到的资料不假思索的拼凑在一起,使得内容不成体系,观点混乱。
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和实践
1.加强毕业论文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学生的重视度
加强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通过讲座、课堂传授等形式,让学生意识到毕业论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任何教学环节都不能替代的,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进行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4]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投入更多精力进行毕业论文设计。
2.选题和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提高论文的创新性
在选择课题时,为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与指导教师协商,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制定课题方案。统计学专业的教师一般除了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这类对理论性和创新性要求较高的项目以外,很多教师还主持或参加有相应的应用研究类项目。应用类项目大都需要实地调研(以及问卷涉及和数据分析)或者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建模。引导学生参加这类项目来设计和完成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能够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潜力。此外,鼓励和引导一些成绩较好,如让具备保研资格的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讨论班或者课题组,选择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最新动态。最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学生,特别是具备了保研资格的学生,在大四上学期就能投入到项目和毕业论文的写作中。
3.重视平时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尽可能早地接触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际工作,切身体会到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本学科的实际业务,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专业知识的把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鼓励学生在大二和大三阶段参加校级和国家级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申请“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项目的申请和实施以及研究报告的写作,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目前,统计学专业本科生的参与率在70%以上。此外,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都有力地保障了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水平和质量。
4.加强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训练
加强平时课堂上大作业的规范化,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通过平时的实践活动,如学生数学建模以及大学生创新实践等各类实践
性项目来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
5.实施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篇9
文献标识码:A
篇10
《系统工程》是在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倡导与支持下,于1983年创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刊载中国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前沿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创新成果,在较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两大学科的研究水平与发展趋势,对推动中国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师生,软件学研究人员,各级领导干部,管理工作者以及有志于研究应用系统工程的同志。
主要栏目
理论与综述、物流系统工程、金融系统工程、社会经济系统工程、生态环境系统工程、交通系统工程、 信息系统与管理、方法与应用等。
《系统工程》在广大作者、读者的大力支持下,内容质量逐步提高,学术影响不断扩大,已先后进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重要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行列,并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执行评优活动中,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文献检索分析中心统计分析,2008年统计前五年影响因子达1.12,在全国自然科学总论类核心期刊中名列前位。
篇11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已有“黑板粉笔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人才培养和教学要求。在已有教学模式中,学生虽然掌握了许多理论知识,但是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难说其真正掌握了统计分析、预测和决策的方法。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应用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应注重方法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姜钰(2011)认为统计的实践教学体系涵盖了课堂上的案例教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实际问题的模拟实验、社会调查、毕业论文、校外实习等在内的整个过程[2]。李玉萍(2014)认为统计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由四个部分构成,分别是课堂上实践教学、课程的综合实践教学、校外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3]。
有些应用型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构建适合本校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实施效果并不显著,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性。实践教学体系在设置过程中应该考虑其设置项目的完整性、设置项目之间时间安排的合理性与连贯性、实践教学师资的配套性等。如果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性,在实施过程中就会产生各种问题。如实践教学项目较少、项目之间存在重复或时间设置顺序错乱、师资不足导致有些实践课程不能正常开设。
(2)实践教学方式缺乏多元化。在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有些课程负责人可能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案例讲解或者在实验室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的验证分析。实践教学缺乏针对周边或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缺乏以项目推动实践教学等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动手操作能力差,缺乏从专业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财力、物力保障不足。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涉及专业化实验室,有些院系虽然有实践教学相应课程,但相应的配套实验室并没有建设完成或正常投入使用,这将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实践教学如果需要分析周边实际经济问题或社会问题、对外交流学习等,就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而如果相应的资金保障不足将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
(4)专业教师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全面。有些教师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实践教学认识片面,认为实践教学即为验证性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将课本上的案例或练习让学生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简单分析即为实践教学,而忽视对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以项目推动实践教学、以校企合作推动实践教学,这将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求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从应用型大学角度出发,分析应用统计学专业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符合社会需求。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其体系设计应该考虑社会实际经济问题的解决,而不能仅停留于理论分析、理论验证等。
2.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差异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各个院校的应用统计学专业应该根据自身院校特点、所处位置、师资队伍等因素制定带有自身特色而非同质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3.实践教学活动的各环节应互相关联。在制定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开设实践教学的项目,而且要考虑各环节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将各环节看成彼此相互独立。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因素
1.课程实验教学
课程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角,在专业课程核心课程中,可设置实践课程的包括统计学原理、应用回归分析、企业经营统计学、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统计质量控制、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计量经济学、预测与决策、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与R软件等。在开设时间的设置上,统计学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要先于其他课程开设;应用回归分析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要先于计量经济学开设;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要先于统计质量控制开设;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与R软件两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可能会涉及其他课程知识,其实践环节开设在最后。在课程知识体系的关联上,应用回归分析与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可适当进行整合,将应用回归分析实践教学环节作为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的铺垫。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与统计质量控制实践教学环节可适当进行整合,将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实践教学环节作为统计质量控制实践教学环节的铺垫。在借助统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思维的能力,增强分析问题能力。同时,实验教学老师需重视课程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分析技能,为了避免验证性实验教学,在开设实验课的过程中,可以考虑理论课与实践课分离。
2.综合实训教学
首先,学生对所学知识需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融合。其次,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已掌握几种常用统计软件并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最后,学生能根据分析结果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因此,综合实训教学应开设在大三,并以项目课题、实际经济问题的解决为导向推动综合实训教学。在设置过程中,综合实训教学需进行模块化,同时,避免不同模块内容同质化,需要指导老师对综合实训教学项目的内容进行精心准备。综合实训教学包括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实际经济问题利用所学知识撰写调查分析报告,并在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对其成果进行汇报;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参加统计建模大赛,在建模大赛的过程中,学生需将实际经济问题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量化、设定分析指标、构建模型、搜集数据、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及经济问题背景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在上述两个基本模块基础之上,指导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衍生,并对综合实训效果进行总结并在后期加以改进。
3.社会实践
除了统计模拟实验室以外,学生还需要到真实的环境中,分析周边热点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社会实践项目是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社会调查实践。其实现方式可以多样化,如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去企业调研、去其他院校交流或统计培训、参与校内外市场调查项目的调查与分析等。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定认识,这种认识不是停留在理论上,而是在社会生活中。同时,社会实践能够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并根据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增强专业技能。
4.毕业实习
在大四时,组织学生去金融机构(含银行、证券、保险、投资机构等)、政府部门、大型企业的有关统计岗位实习,实习工作职责如下:
通过毕业实习,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密切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即将开始的工作做好准备。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的保障
实践教学体系对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有着重要作用,但其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许多挑战。因此,为了保障实践教学体系得以顺利执行,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
积极研究实践教学问题,主动开发和设计实践教学项目,切实保证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切实做到工学结合,适当安排专业教师去统计局、调查公司等与专业相关单位去实践以保证课堂实践教学和社会实用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二)完善统计实验室的使用功能
篇12
一、 文献统计分析
1. 论著统计分析。为了对近年来国内商务智能论著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笔者分别以“商务智能”和“商业智能”(他们指的都是business intelligence,bi)为检索题,通过对国家图书馆的多库目录检索系统进行题名检索,得到近年来相关论著及博硕论文分布情况:国内商务智能专著只有2004年的两本,译著在2003年~2005年间有三本。相对于最早1988年出版、截止2005年已经出版23本的西文专著(含一本日文专著)要少得多。国外2001年~2004年间出版的商务智能专著数量极多,说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国外商务智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比较成熟。而我国从2002年起仅有少量的博士论文,关于商务智能的专著也屈指可数,我国商务智能仅处于导入期,对商务智能的系统研究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2. 论文统计分析。
(1)数量分布统计分析。笔者利用清华同方
2. 微观研究方面。
(1)商务智能的功能。商务智能系统的仪表盘可以剪裁环境以满足用户的特殊需要;用户可以定制主页来展示最关键的图表和报告,并且当商业需求变化时可以改变显示的图表;能基于底层(underlying)数据源的更新自动更新图表;可以根据特定参数或特定条件的变化进行预警;有例外管理能力;仪表盘的资源组件使资源材料与特定的使能过程一致;提供团队协同工作环境等。
(2)商务智能的支撑技术数据仓库、数据挖掘、olap。①数据仓库技术。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及包含历史数据的数据集合,它用于支持经营管理中的决策制定过程。商务智能系统的核心是解决商业问题,它把数据处理技术与商务规则相结合,以提高商业利润减少市场运营风险,是数据仓库技术、决策支持技术和商业运营规则的结合。②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及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挖掘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知识和规则的过程。③联机分析处理技术(olap)。olap是一种多维分析工具,目标是满足决策支持或多维环境下特定的查询和报表需求,使分析人员、管理人员或执行人员能够从多个角度对从原始数据中转化出来的、能够真正为用户所理解的并真实反应企业维特性的信息进行快速、一致、交互地存取,从而获得对数据的更深入了解。
三、 国内商务智能应用研究
1. 商务智能的应用行业。商务智能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典型的有电信、银行、保险、医疗、零售、政府等,以及所有建立了数据仓库的用户。从商务智能应用的论文内容来看,我国的商务智能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仅在信息化程度偏高的电信、银行、保险、医疗等有少量应用。这一方面因为商务智能是建立在数据仓库基础上的,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偏低,缺乏数据的积累,而数据的积累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另一方面因为对商务智能的认知度不高,缺乏商务智能方面的人才以及对这些人才的有效管理。
商务智能的应用与行业内信息化的基础状况密切相关,实施商务智能的企业中,以电信、金融行业的使用率较高。刘艳丽认为商务智能能带来较大价值的企业中,以制造型企业最多,超过50%;其次是零售业,为41.2%;而政府机构对商务智能产品或技术的使用价值低于其他软件产品。以目前制造型企业和零售业的低使用率和高预期值来比较,这两个领域将是商务智能不可忽视的新市场。
2. 商务智能在客户关系管理(crm)、信息化与erp、竞争与决策中的应用。统计分析显示商(下转第112页)务智能在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化、竞争与决策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相对较多。著名的商务智能公司business object公司的专家paul clark 在分析商务智能与crm的关系时认为:客户知识是crm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而商务智能是crm的智慧所在,客户知识的获取与保存依赖于商务智能,商务智能是整个crm的基础。
商务智能是架构在erp之上的,而决策支持是在商务智能基础上的再扩展。从基础架构的角度上看,商务智能数据库和erp有许多共通之处。但商务智能和erp绝对不是同一事物或是同一事物体的两个方面,它们是互补的系统。它们最大的共性就是,它们使企业运行得更有效率、响应更及时并易于整合。
商务智能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企业决策支持。商务智能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不同层面为战略决策提供新的支持:提升决策者洞察力;支持信息获取与分析。
商务智能系统可以从以下方面帮助企业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显著提升企业决策水平;识别优质客户,改善企业与客户关系;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创新业务模式。
3. 商务智能系统、软件工具。目前市场上的商务智能厂商一般分为三大类:一类专门做商务智能软件的厂商如business object、brio、cognos;第二类是继承性的数据库厂商和统计软件厂商,这类公司包括ncr、microsoft、ca、oracle、sybase、ibm、sas等;第三类是一些管理软件厂商,如sap、博科、用友、金蝶等公司。
不同的人对商务智能的理解仍然不同。数据库服务商(如oracle、ibm、sybase)往往认为数据仓库是商务智能的核心,数据展示服务商(如hyperion、bo、cognos)则认为商务智能就是联机分析(olap),而数据分析服务商(如sas、spss)一般认为数据挖掘才是商务智能的核心。
四、 商务智能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1. 商务智能的研究热点。从商务智能的研究成果分析来看,当前商务智能的研究热点主要有:(1)集成的商务智能体系研究;(2)商务智能的预测功能;(3)商务智能网络的研究;(4)决策支持工具的研究;(5)企业建模方法研究;(6)信息的收集与获取研究。
2.商务智能的主要发展趋势。通过对已检索文章分析,商务智能将呈以下发展趋势:(1)应用领域的探索和扩张;(2)应用行业将更广泛,制造业、零售业将是商务智能应用的热点;(3)与领域、行业知识的结合;(4)实时商务智能系统的研究和应用;(5)不同领域的理论、技术的融合;(6)商务智能系统可视化、交互性;(7)从单独的商业智能向嵌入式商业智能发展。
参考文献:
1.员巧云,程刚.近年来我国数据挖掘研究综述.情报学报,2005,(4):250-256.
2.王卫平,徐宏发等.基于web services的商务智能网络研究.计算机系统应用,2005,(7):16-19.
3.刘庆.bi观点.http://happysboy.bokee.com/
inc/ttnn_bi_opinion_200511.pdf,2005-12-19.
篇13
1 相关知识概述
1.1 股指期货
在合约到期后,股指期货通过现金结算差价的方式来进行交割[1]。股指期货的标的物是股票指数,不是一种真实的资产,而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指标,是反映整个股票市场中各种股票市场价格总体水平及其变动情况的一种指标,不需要真正地买入股票,因此股指期货的开创是期货交易市场的一个创新[2]。
1.2 MS-GARCH模型
2 我国股指期货收益波动预警的实证分析
2.1 数据选取与样本说明
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沪深 300指数期货,样本的时间跨度是从2011年4月16日到2014年7月22日,本文选取每日指数期货的日收盘价,用来拟合模型,其余的20个数据为样本外数据(从2014年6月25日到7月22日),用来估计及预测波动。
2.2 收益率波动预警序列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首先,使用Eviews6.0对样本数据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得到的结果见表1所示。
一般情况下,样本数据的均值和中位数表示的是数据的集中趋势,从均值的数值我们可以看出均值接近于0,同时论文得到了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标准差,并且还得到了描述数据分布形态的J-B统计量和偏度及峰度。
因此从表1的峰度K(x)=3,偏度S(x)=0,所以根据此次的描述性统计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沪深300指数期货的日对数收益率波动的峰度为5.6971是大于正态分布的峰值3的,所以是可以正确的描述rt的条件分布;偏度是描述收益率分布的对称性,为了更好的检验收益率分布的对称性,用检验统计量,其绝对值是大于临界值的,从表中可以看出,J-B统计是用来检验样本服从正态分布的一种统计量,所以其值越大,就越不服从正态分布,当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可知其结果接近于零,所以这也说明收益率波动序列不符合正态假定。综合上表的统计分析可知,沪深300指数期货的日对数收益率波动序列有着明显的尖峰特征,而且其收益率波动序列不符合正态假定。
2.3 波动率预测分析评价
由于波动率在金融领域的重要地位,使得它的度量方法在过去几十年里成了金融研究领域活跃的研究问题。本人用高频数据来对波动率建模和预测能得到更好的建模和预测效果,我们选取了5分钟(抽样频率为54)、15分钟(抽样频率为18)、1小时(抽样频率为5)的固定间隔时间来选择最优频率,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方便研究,这里我们对后20个数据进行估计和预测,所以这里只对这些数据计算已实现的波动率。我们以沪深300指数期货收益MS-GARCH(1,1)模型的结果为例,MS-GARCH(1,1)模型表达式如下:
根据模型可以得到这19天的波动率的预测值,见表2所示:
根据以上所得到的预测值,除了几个预测效果不够好。通过已实现波动率与MS-GARCH(1,1)模型的波动率比较可知,这也说明MS-GARCH(1,1)模型较好的预测了波动率。
3 总结
本文选取2011年4月16日至2014年7月22日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日收盘价和日交易量作为原始数据,通过建立MS-GARCH模型,对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波动非对称性特征以及收益率波动与成交量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可以看出收益率波动序列在高波动状态下的期望收益率为-0.0683,收益率波动序列在高波动状态下的期望收益率为2.3620,说明沪深300指数期货的收益率波动序列在低波动状态时期货价格处于上升的时期,而高波动状态时期货价格处于下降的时期,同时MS-GARCH模型对股指期货收益率波动序列的预测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