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学习状态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新的时期,一个学生是否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经成为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标准之一,这不仅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提出的要求,更是我们与时俱进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题中之义。其一,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在无数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之下,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和发展。然而,由于师资力量仍然有待提升,很多地区还是采取大班授课的教学模式,尽管每一名教师在课堂上都努力地顾及所有的学生,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教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难免会有疏忽一部分学生的情况出现。其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是学生建立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前提。一个学生只有学会自主计划和掌控自己的学习,他才能够在离开学校以后,仍然有规律地进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内涵。所以,不论是基于现实还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努力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成长都是当下教师教学的重点之一。本篇文章即针对教师如何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成长做尝试性的评述。
一、引导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的计划
1.制定计划是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的第一步。
语文的学习需要制定一定的学习计划,自主制定计划是学生自主语文学习能力成长的第一步。我们这里所讲的计划和学生平时制定的计划是不一样的。学生平时制定的计划都是根据教师的要求或者教师的教学进度制定的学习计划,即使学生在具体的细节上有一定的自,但是在整个大的方向上,学生还是依附于教师。我们这里所讲的自主计划指的是学生在学期初给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比如说,上个学期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对薄弱,这个学期希望在阅读方面有明显的进步,就制定一个专门的阅读提升计划。学生的这个计划一来是根据自己的学习实况制定的,二来与教师的教学进度并不冲突,因而是具备较高的可行性的。在引导学生们自主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教师需要格外注意的有两点:(1)学生自主制定计划不等于盲目追求高分数,如果学生制定计划的时候片面追求高分数而忽视了实际能力的提升,我们就要及时提醒学生制定全面的学习计划。(2)有的学生刚开始自主制定计划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期望值过高、好高骛远的现象,学生制定了一堆的计划,结果在执行的时候要么没有可行性、要么学习压力巨大,那么这样的计划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们制定具备可行性的计划。
2.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要随机应变。
很多学生把自己自主制定的学习计划当作了“军令状”,不达目标绝不放弃。这样的学习精神固然是可贵的,但是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盲目严格要求自己的话,只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首先,学生在学期初制定的学习计划一般都是针对整个学期的时间的,但是在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很可能已经提升上来了,这个时候学生就应该转移注意力到其他需要提升的领域上,而不应该固守已定的计划不放。其次,学生制定的计划可能与教师的教学计划不谋而合。比如说,上个学期整个班级的写作水平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将本学期的写作教学至于重中之重的位置,而学生恰好在学期初也制定的提升写作水平的计划。这个时候,学生既然已经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升写作能力了,就应该转而注重自身其他板块语文能力的进步。总之,自主制定学习计划是学生迈开自主学习进程的关键一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指导学生们学会随机应变、适时合理调整计划。
二、教会学生自主进行阶段性的学结
1.针对试卷内容作自主性的总结。
每一个阶段的考试都是对学生一段时间学习成果的考察,同时也是学生们及时总结自己学习得失的好机会。在考试过后,教师要帮助学生们从过分关注成绩分数的误区中走出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试卷的总结。建立错题本是学生们自主总结的好方式之一,学生通过记录、分析和积累错题的方式,系统地总结自己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提升有清晰地把握,从而更加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地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中。
教师在学习自主总结的过程中是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的。在自主总结的方式上、内容范围上、角度上,学生们往往都需要我们的指导和建议。比如说,很多学生也都有自主总结试卷的习惯,但是很少有学生有系统总结自己课堂状态的习惯。心理学研究显示,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一个循环变化的过程,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会经历一定时间的期和低落期。而学生不同的学习状态正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尽管经历一个不太理想的状态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总结和反思,控制和压缩低落期的时间段。学生经过针对课堂状态主动自觉地总结,他就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不良状态、调整自己的学习情绪,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上来。
三、帮助学生们具备自主自我评价的技巧
1.自主评价是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关键。
以往针对学生的评价都是由教师给出的,新的时期,我们倡导学生们也充分参与到评价自己的主体中来,自主评价自己、正确认识自己。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只有对自己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戒骄戒躁,虚心前行。
篇2
老师必须在开始学习的时候就举例让同学充分理解“一般现在时”的含义,只有打好概念的基础,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运用,并与以后要学习的一般进行时、一般将来时、一般过去时相区别,以免混淆而难以深究。
二、让学生学会“一般现在时”的语法规则
1.明辨动作(动态)和状态(静态)
在理解了“一般现在时”的概念范围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老师的具体举例,举一反三地让同学灵活地探寻出掌握“一般现在时”的动作(动态)和状态(静态)。
首先老师要肯定在详细介绍概念的时候就可以看出一般现在时有动作(动态)和状态(静态),向学生明确:动作有行为动词来体现,而状态通常由be动词来承担。为了让学生切身理解be动词的3种用法,老师可以提出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同学们写出①be动词+形容词(It is fine);②be动词+名词短词(She is a sixteen-year-old girl);③be动词+介词短语(The woman is at home),接着就对学生的理解进行提问,及时纠正错误,并伺机询问学生该如何分辨行为动词,同时请其他同学对其及时补充。老师要尽量做到每个行为动作都有一个特定的动词,如:喝用drink,吃用eat等。
2.组内群辩和表演思辨来学习句式和语态
在以传统的方式学习了基本的动态和动作之后,可能部分学生会显得有些不耐烦了,这时老师就要明察秋毫,及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实施新课标的“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以老师为指导”。
首先,老师用投影幕或黑板分别显示出“①They have breakfast at 7:00. / They don’t have breakfast at 7:00. / Do they have breakfast at 7:00? 此时,让学生分组在一定时间内讨论这一组句子间的不同之处,并随机让某组的一个同学为代表说出讨论的结果,此时,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回答来说明:当表示动作是,一般人称作主语的,变否定句须在动词前加助动词don’t,变一般疑问句时要在句首加助动词do。同时结合例子强调这个结构的正常语序是“主语+谓语+其他”。
接着,再次展示另外一组句子来让同学们讨论这种一般疑问句式的主语变为第三人称单数时的变化规律:② Mary speaks French very well. / Mary doesn’t speak French very well. / Does Mary speak French very well? 这时,老师不能急于公布正确答案,而是也让同学们根据上一句自己总结的规律来相互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大胆自由地站起来说出自己总结的观点:第三人称单数做主语的时候,句子变为否定句须在动词前加助动词doesn’t,当变为一般疑问句时要在句首加助动词does。老师要适当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此外,老师随机提问一个学生:“Mary is a good girl.”,并让他说出含be动词的句子的否定句和疑问句,可以根据之前的例句来回答。(Mary isn’t a good girl/Is Mary a good girl?)随后要求同学们细心观察给出的这些例子和老师列出总结规律,并顺着大家的思路说明,这些句子的时间状语可以为sometimes,often,always,usually等频率副词和on Saturdays,every day,in the morning(afternoon evening)等词组。
最后,为了让同学们可以通过趣味性的练习来加强对一般现在时句型的掌握。老师先说明,让两位同学上讲台用Do you have...?和I have...表演;然后拿出一支钢笔让这两个学生开始表演(Do you have a pen?/ I have a pen.);接着,又让两个学生结合表演的内容对全班同学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提问(Does he have a pen? / He has a pen.)随后就让全班同学以讲台上表演的同学的真实情况来回答:Yes, she\he does和No, she\he doesn’t.如此往复,让学生多次体验,在思考和表达参与中更快地熟悉“一般现在时”的句型和语法。
三、及时总结“一般现在时”的语法规律
篇3
一、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学生是课堂的主题,是一潭净水,教师如何才能使课堂处于一击石而起三重浪的活跃状态,重在教师的创设:教师首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愉快的心情看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便于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其次,教师要把激情带进课堂,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走上课堂,用自己的情感去激励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充满的激情。同时,教师要把趣味带到课堂:深入挖掘每节课的兴趣所在,使学生产生探索欲望。
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导向。为了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中,我从如下几点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是设立目标,激发兴趣。高尔基说过:“伟大的力量来自于伟大的目标”。在教学中每一节课堂我都为学生设立了可行的目标:这个目标要兼顾不同的学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生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被激发,进而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二是,激励表扬,激发热情。适时地实事求是地对学生进行表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后进生,若发现他们有点滴进步,也应及时鼓励他们,使他们充满信心。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要在表扬中指出,在批评中肯定其进步。三是,精设教法,激发兴趣。教师导入新课要讲究其艺术性,可用设悬念、小故事、典故等,使学生或在悬念中,或在情境中走进课堂,充满好奇心和兴趣感。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小组合作探究、辩论会、活动等。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吸引着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其学习兴趣也能得到激发。授课结束可设置悬念留给下节课、听一段音乐等学生喜欢的方式。总之,教师时刻使课堂的每一节环节都妙趣恒生,充满兴趣。
三、教师要大胆地“放”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每节课的具体目标的制定者,同时也必须和学生一起使得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和实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
(1)堂上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践证明,一个学生的被动地去接受教育其学习效果远不如主动地学习。为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篇4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想提升物理教学效果,实现物理教学真正目标,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学习活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综合学习模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设置启发性学习活动,实现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降低物理教学内容的理解难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静电现象的应用”时,为了让学生对“静电”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纸片撕碎成小纸屑,并将塑料尺与衣服摩擦,将摩擦过的塑料尺靠近小纸屑,学生惊奇地发现小纸屑瞬间跑到塑料尺上,然后将这一现象解释为概念,并提出问题:你所了解的生活中关于静电的现象还有哪些?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答案有:冬天梳头发时头发随着梳子飞起、脱衣服时发出的“噼啪”声,等等.在学生对基础知识形成深刻的认识之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教学内容,使学生认识到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电场.为了让学生对这一部分理论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处于静电平衡中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的原因是().A.外电场不能进入导体内部B.所有感应电荷在导体内部产生的合场强为零C.外电场和所有感应电荷的电场在导体内部叠加的结果为零D.以上解释都不正确 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剖析问题,最终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先用启发式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提出一系列启发性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
度
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高低直接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设置启发性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牛顿运动定律”时.为了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情况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提出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启发性问题: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滑动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4m,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g取10m/s2,则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A.7m/sB.14m/sC.10m/sD.20m/s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既要运用生活经验,又要灵活运用对牛顿运动定律知识.学生交流讨论,最终给出正确的答案.由于所选题目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激发了学生的共鸣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篇5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始终在课上呈现出主体的姿态,在课堂上享有重要的地位。受这种观念影响,老师在讲课时没有顾虑到学生的感受,对课上内容也是强硬灌输给学生。学生通过这样的形式接受知识显得过于被动,长时间下去很难产生对语文的兴趣,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这种现象将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很不理想,致使课堂效果得不到有效提升。
课改之后特别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是老师在讲课时要注重观念的更新。要将学生放在课堂主要位置、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工作,促使学生能够改变以往被动的学习状态,在对语文的学习中表现的更加主动。同时,老师要辅助学生对语文主动探究,并进行适当引导学生的思路保持正确。这样做的好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端正学习态度使学习效果显著增强。
同时,老师在教课方法上也要有所更新,使课堂展现出新的形式。在确保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着重训练学生进行主动探究。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真正呈现出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更加主动。同时,在此过程中老师作为引领者,带领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对整个课堂状态进行合理调控。
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课堂的开展
对语文教学策略进行改善的前提是老师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清楚,这样才能以此为依据对课堂形式进行调整。同时,也可以使改善后的课堂状态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老师在教课时要着重观察学生在课上的表现,主动和他们进行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老师建立平等的课堂关系,创设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对语文及老师的态度转换的更加亲近。方便他们对老师所讲知识的认同,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表现的更加轻松。同时,适当的交流可以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有助于情感上的增进。老师在教课过程中对语文课堂状态进行优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起到表率作用。因此,注重师生交流对提升课堂效果作用显著。
三、建立与课本内容相关且有助于兴趣激发的情景
新的教学理念是要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在此基础上开展语文教学工作。采取策略促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探索乐趣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很有必要。同时,也适应课改之后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考察语文老师的教学水平,以及语文素养的展现。由于小学生自身具有的特性,在对很多事物的认知上还不是很全面,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新鲜感判断对事物的喜爱。
因此,老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将课上内容充满趣味,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语文课堂当中。小学课本中存在着很多需要抽象思维的内容,然而小学生在思维的发展上还存在着很大弊端。因此,老师要依据课本内容建立相应的情景,将知识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帮助他们对内容能够进行深层次理解。
类如学习《妈妈的账单》一文时,学生可能对账单的理解并不是很准确,老师可以在讲课时将事先搜集好的素材呈现给学生。可以是以图画的形式,也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将这一内容具体呈现给学生。促使学生很好地将情感融入到文章学习当中,结合实际深刻体会文中所描述的对妈妈的情感。
四、鼓励学生针对课上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老师在讲课时可以根据课堂内容设置相关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训练他们独立思考。或者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支持他们进行合作学习。这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有效训练思维,训练他们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这样的探讨形式可以课堂气氛更加轻松,促使学生产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索。最后,老师依据学生的答案做出适当总结,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适当鼓励。
篇6
篇7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131-02
1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人才培养的标准和严格教学管理作出明确的说明。《纲要》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
评教和评学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两项重要制度,二者能够加强对教学的管理以及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促进教风、学风建设,优良的学风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授课教师主宰了整个教学的始终,教学效果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表现,而容易忽略学生角色的重要性,因而现实中评教工作的开展已经比较成熟,而评学工作的模式和内容还有很多可商榷之处。在深入了解评学工作的现状后,本文旨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多元分层的评学模式,稳固推进学风建设,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各种素质的全面提高。
2 高校评学概述
评学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素质、情感态度等的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构建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评学模式对于完善高校教学评价、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诊断与反馈功能 评学工作的开展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学生从教师的评学中可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实现自我调节和良性循环,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激励与导向功能 客观公正的评学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在课程、班级乃至专业的学习状况,能有效激励学生朝着自己的学习目标努力。共性或个性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努力更有方向和成效。
管理功能 建立科学的评学模式能够加强学风建设,完善教学评估机制,使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3 高校评学现状
目前高校评学的对象是本科学生,主要以授课教师评价为主,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为内容展开。当前高校的评学工作,大部分才刚刚展开,甚至有的从来都没有开展过[1],这相对于每学期都错落有致开展的评教工作,对评学工作的重视实在不够,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各部门对评学工作认识不足 教师往往在管理部门要求下,在学期末对本授课班级进行网络评学,不能形成实时反馈;教师对某班级学生的授课时间一般仅一学期,能够对学生能够有比较笼统的学情了解,可以较好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分配,但是与学生的沟通不够,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需要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了解不够。
各部门对评学工作沟通不足,未形成完整的学风建设体系 评学工作的各个主体没能够沟通学生学习状态,又由于大学的教育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各个阶段的特性引导不足,使评学流于形式,利用不足。
4 多元分层的高校评学模式
针对评学存在的问题,结合评学的特点、评学对象的多样复杂性,要求评学指标体系设计具有科学性和适应性。本文探讨多元分层的高校评学模式,以期为完善高校教学评价抛砖引玉。
多元的评价主体 为全方位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授课教师、学生、辅导员、督导教师、实习教师都必须参与到评学过程中来,并在教学管理部门的协调下,做好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工作,使评学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系统工程。
1)授课教师。授课教师是一线的教学人员,通过考试成绩、作业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量化评定,通过课堂教学能够切实掌握学生的学情,如学习态度、纪律状况、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通过横向与所授其他班级的比较,能够客观地评价班级的学习状况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2)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自评是评学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学生的自评可以了解到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以及对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的规划,更可以通过学生的自评了解到学生对专业的期待,了解到学生的个性化教学需要,做到因材施教。
3)辅导员。辅导员是课下与学生沟通最多的教辅人员,辅导员关注学生方方面面的发展,从学生素质综合进行测评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教育的情况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辅导员还需要对反馈的评学结果总结出整改措施并在班级活动上进行总结教育。
4)督导专家。督导专家不仅监督指导教师的教学,同时也监控反馈班级的学习状态,通过督导教师对所听课班级的评学结果可以更为直观地了解到班级在更大范围里面的学习状态,从而激励班级整改提高。
5)实习教师。大学的学习最终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实习是学生最后进入社会的学习,实习教师的评价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岗位的需求并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分层的评价机制 考虑到评价主体的多样复杂性,高校的评学采用分层的评价机制,分层包括各学年的分层(入学期、稳定期和毕业期)、学期内的分层(学期前、期中和期末)、班级分层(创新层和专业层)。
1)学年的分层。
①入学期学生处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期,由教师敦促紧密的学习向自主规划的学习转变,很多学生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对大学的生活感到比较茫然。入学期的评价侧重对学生进行引导性评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据自己的学情制订学习计划和学习步骤。
②稳定期学生对大学生活已经有比较好的适应能力,在对专业课程持续的学习过程中,这个时期的评价侧重学生自评,在对学习状态自查的前提下,调整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目标以及实现方式。
③毕业期学生对专业课程有了全面的学习,这个时期的评价侧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整体评估。
2)学期内分层。学期内分层主要是学期开始前教师和辅导员对学生做好学情调查并进行引导性评估;期中召开教师座谈会,向教师分发调查问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等做出中期评估,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由辅导员通过班会的形式对各班级进行反馈并提出相应整改措施;期末通过网上评学以及学生成绩分析,对学生进行课程终结性评估。学期内分层评估在信息及时有效反馈的前提下,保障了问题的整改,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3)班级内分层。高等教育的个性化、专业化和创新化教育目标要求高等教育因材施教,班级内通过学生自评,结合教师评价,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和创新化评估,引导学生选择成长目标并督促其有效实现既定目标。
5 总结
新生入学后在辅导员的引导下进行学生自评,制订学习计划,规划学习步骤。课程开始前由教师做好学情调查,在了解了学生的先验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工作;在期中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中期评估,结合督导教师的评估,由辅导员对班级进行评估反馈并提出整改措施,督促执行;期末结课由授课教师和督导教师对班级进行评估,辅导员根据评学反馈做好总结,为下学期展开工作做好备份,学生根据评学反馈做好课程总结和学期总结,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规划学习目标。毕业期的学生在实习教师的评估引导下,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最后的储备。
篇8
新课改理念,引导教师要重新认识自我,转变角色。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课前预习小组培训,以确定教学目标的合理性;课中的学习讨论、展示、点评、质疑,以保证预设问题的有效性, 新旧知识的互联性,结论的过程性,评价的激励性;以及课后作业完成导学案,并反思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行为,反思教学效果。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以导学案为抓手的高效课堂已势在必行。导学案的利用以预习案为突破,课前自学,成就课堂精彩;以探究案为先机,课上互学,实现课堂高效;以训练案为结果,课后巩固,检测学习效果。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确定课堂环节设计,努力使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具体环节如下:
一、目标解析 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的分析与确立是学科教学设计中的一个至为重要的环节,它决定着教学的总方向,学习内容的选择、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评价的设计都要以学习目标为依据来展开。
预习展示是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也是对学情的有效把握。以预习案的完成情况为主,让同学及时对展示的学生进行改错和评价加分,这样可让学生更有效的完成自学,更高效地完成预习的检测,更充分地让学生参与进课堂,展现出学生优秀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感觉器官,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在解析完学习目标之后,应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并独立思考,在静思中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正是有了这里的用心思考,为下一步小组讨论中说服其他同学做必要的思维准备,才会完成后边的有效合作学习。这个环节将锻炼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提升的过程。
三、分组讨论 展示点评
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堂主问题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绝不是简简单单地探究答案,而是要让孩子在探究中逐步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弄清楚问题考察什么知识点,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解题思路。
展示点评环节是一节课的和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以学生自愿点评为主,辅助老师随机抽查。点评同学可从展示者的考点分析、解题思路、答案完成度等多个侧面对展示者进行评价,肯定其优点,指出其不足。
四、拓展提升 总结升华
语文是一门注重形象思维的学科,是一种典型的发散性思维。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一是巩固所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知微见著;二是通过不断的发散和积累,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参与”课堂模式中总结升华环节对老师的要求更高。老师要在极短的时间里对这一节课进行总结和深化。因此,老师总结提升的高度决定一节课的深度。
五、梳理巩固 当堂达标
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思维比较活跃,这时需要静心总结归纳,反刍消化,清理过关,使知识更加完善,掌握更加扎实。这个环节是学生对知识消化巩固、灵活运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篇9
1.教学前有一种“状态”叫做“准备状态”,即:教师备课状态和学生的预习状态
1.1心态要平静:无论何时何地,上怎样的课也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常态课”,这一点作为“状态与有效”理念来说很重要而又很难做到。
教学前的“状态”从表面现象看起来,似乎和课堂教学的四十五分钟没有关系,但它直接关系到一节课教学的优劣或者说成败。而这一过程只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全部体现出来。这就是说在教学前备课状态发挥的好与坏、准备地扎实性与全面性。常言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就是事前的准备工作的重要性,看你在事前是否具备励练的功底。课前的准备过程如果要认真地去做,它所花费的时间一定是两个以上甚至更多的四十五分钟,着重看你求学过程中学的是否扎实,平时是否博览群书,教学备课前经常性练就一丝不苟的功夫。
1.2心中要有学生:备课过程既是对教材文本的一次深挖掘,同时又是对学生学情及课堂生成的一次全面估计与预设准备(应该达到准确把握)。面对一个班级活生生的学生个体、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做到全面到位备出“学生课”。如果不备“学生课”那么这节课的课堂效果不太好,达不到“有效”的目的,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的提高与发展。
教学前一定要重视安排并力主要求甚至严肃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督促预习的方式方法通过询问新课题问题和检查预习过程中所作的记录,使学生对新课内容达到心中有数,在听讲过程时才能主次分明,预习时没有读懂的重视听讲,在预习笔记中详细注明,以作为做题时的重点内容,并且可作为学生自我掌握一门课程中的薄弱环节,为温故而知新作提示。至于教师的备课过程应该是有的放矢、详略得当、层次清楚。
1.2.1有的放矢指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1.2.2详略得当指明确该重点讲的还可重复讲一遍,该略讲的讲一遍或一语带过;
1.2.3层次清楚的意义――
1.2.3――1所讲课程的前后顺序;
1.2.3――2要讲课程的前因后果;
1.2.3――3听讲学生能够了解课程内容的知识结构和认识层面。
怎样的备课才能有效,结合“状态与有效”主题的研讨与探究,我认为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3思路要自清:备课过程,教师的思路要始终保持清晰和全面,包括教学材料的准备,课堂语言的设计、各个环节的过度等方面,都应和演员对台词一样背得滚瓜烂熟。
准备状态还包括侯课、想课和说课几个方面,这些看来似乎很微小的细节,有时候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中有一种“状态”叫做“上课状态”,即:教师的精神状态和学生的学习状态
2.1教师的精神状态:教师潜移默化的力量不容忽,教师的精神面貌与一节课的教学状态有很大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不讲普通话或普通话讲得是否流利、教师讲课时衣着装扮过于时髦或过于邋遢、教师讲课时的面部表情、姿势、语言的合理配合运用等都属于教师精神状态的范畴,这些都与课堂教学与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关系。
2.2教师的操作状态:最能彰显教师各方面的能力与艺术效果的操作状态,决定一节课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在课堂操作上。教师的准备状态、精神状态以及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学特色、教学效果都会在课堂上同时充分体现和展示。对于这一点的评价,应该是一节有效体系所体现的方方面面,而最主要的是对教学时间的定位和教学重点难点突破的有效性上。
2.3学生的学习状态:新课改倡导学生学习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与新知探究,这三方面具有互补性、促进性和发展性,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层面上都有所发展。而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调控,就是用引导、激发、评判的方法。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认为――
2.3.1关注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及时适度的评价;
2.3.2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2.3.3注重班级的整体性、层次性和个别性的“状态与有效”效果。
3.教学后有一种“状态”叫做“反思状态”,即:教师的反思状态与学生的评价总结
篇10
一、高中物理高中学生自主学习意义
高中物理学科是高中的重点学科,提升物理学科成绩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主动学习物理,充分展现以高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力量,提高物理学习效率,提升物理成绩。自主学习物理,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的积极主动的学习物理。同时,教师指导是前提条件,高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高中学生自主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实现性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高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从根本上确立了的主体地位,强调培育高中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以高中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二、高中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主学习意识薄弱。作为高中时期的高中学生,思想及自我意识很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而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使提升学习成绩的关键,部分高中生在教师安排自主学习的时间内常出现偷懒放松的状态,小组讨论研究时不主动,等待其他同学的商讨结果,自我学习意识薄弱,这种状态不但影响了他人,还耽误了自己。最终,教师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填鸭式教学进行授课,避免高中学生浪费时间,耽误学习。关于物理学科高中学生的动手实验很重要,学校采用填鸭式的灌输知识与课后大量的作业,会扼杀高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下降会直接导致未来创新能力的不足。同时,作为高中生对物理学科知识不感兴趣是导致缺乏主动学习的主要原因[1]。
(二)学习方法单一。作为高中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单一,也是学生不积极主动学习物理的主要原因,在学习中每个高中学生的方法,过程以及接受的程度都不是相同的,学习好的同学愿意积极主动的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部分同学,不愿意查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愿意思考,不愿意动脑,别人说什么就学什么,缺少自己的主见一直都是被动学习、被动的接受,导致相同时间、相同的知识,但学生接受的能力出现偏差。
(三)学习能力的欠缺。个人的学习能力直接能影响到高中学生的学习成果。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很关键,直接能影响高中学生的将来学习和工作。学习能力差会导致物理学习的成绩下降,从而失去对学习物理的喜爱程度,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最终导致放弃物理学科[2]。
三、提高高中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一)激发高中生学习物理兴趣。激发我们高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首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摒弃填鸭式教学理念,转换成高中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己的发展与创造,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启发。教师应该对高中生深刻理解,在每节课开始的时间,是高中学生最专注,学习效率最佳的时期,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时间做简单的实验,激发高中学生的兴趣,调动起高中学生的集中力,然后引出课题。例如在传授动量与冲量时,可以拿两根相同的粉笔,放在同一高度,而下面准备好一块毛巾,将两根粉笔在同一高度同时落在放在桌子上的毛巾上和桌面上,由此可以发现掉在毛巾上的粉笔完好无损,而掉在桌面上的粉笔断了,教师由此实验来讲授动量和冲量的知识。以此实验来调动高中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课堂氛围。以此来充分的发挥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兴趣,从而激发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增强高中学生的自信心[3]。
(二)学习方法分享。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个人单独的钻研或者死记硬背不如大家一起分享。学习的关键是学习方法,掌握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会使学习变得轻松自在,不会感觉难以煎熬,这有在放松的状态下学习才会使学习成果达到最好的状态。良好的学习方法需要在课前预习、课中听讲、课后复习,并且要做到总结一段时期的学习成果。同时,要经常与其他高中同学沟通学习方法,相互学习,达到互相帮助的目的,最终使学习成绩达到最佳。
(三)提升高中生的学习能力。步入新的环境,作为高中学生在高中时期就应该提升学习能力,增添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学习成果带来的自信心。提升学习能力,首先要合理的安排时间,高中课程比较多,要合理的安排好学习每科的时间,处理好学习与休息之间关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进入学习的状态,学习期间做到心无杂念,踏实学习。其次要总结经验,与同学们讨论学习状态及方法是否正确,积极发现自己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最后要不断的训练,熟能生巧,要对知识点复习,加以理解,并且经常定期总结,从而使高中学生成绩的有所提高。
作为高中学生要明白在高中时期提倡自主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不但与学校的教学成果有直接的影响,也会影响到高中学生的终身发展。加强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意识,才能真正发挥出自主学习的价值,进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使学习状态达到最佳,提升高中学生的物理成绩。
参考文献:
篇11
㈠知识与技能方面
1.知道静电感应产生的原因,理解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
2.理解静电平衡时,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以及导体上电荷的分布情况。
3.知道尖端放电及其应用,知道静电屏蔽及其应用。
㈡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科学猜想、理论推导、实验验证的过程,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生产生活中静电现象的分析,让学生体会物理学给人类带来的便利,进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静电平衡的概念,理解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特征是本节的重点
突出重点的方法:因为内容抽象,难度大,所以采用教师问题质疑,学生的讨论、教师的总结的方法已达到突出重大的目的
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实验引人,复习开题、目标展示、提出问题、引导分析、分组讨论、理论推导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搜集了视频录像和图片。最后总结,学习目标再现,让学生自评目标达成情况,并进行提问质疑,并把问题抛到课后,做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课后探究的积极性。
五、说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利用静电感应实验,复习静电感应现象。提出问题:静电感应的本质是什么?
启发得出:是电荷的重新分布,那么重新分布的时候靠什么力分开的,重新分布以后导体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引出新课并展示学习目标。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3、理论推导,小组活动,归纳总结出,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征,其中用反证法和实验验证法。做法拉第圆通实验。
篇12
一、重视现象观察,关注物理实验
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要注意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通过细心观察来了解和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甚至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做一些小的实验来更加深入地记住所学过的物理定律和规律,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是机械地记忆物理定律和规律。
二、正确把握物理定律、规律和概念并学会灵活应用
在正确把握好物理定律和规律后,对于中学生来说,下一步就是要把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做题当中,有些物理概念性的选择和判断题大都是考查学生对物理定律和规律及概念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所以对物理定律、规律和概念的深入领悟、理解、掌握和判断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是有理有据地去做题才会使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做此类题型时失误率太高。
三、形成科学思维,灵活运用多种物理探究方法
科学的思维是指在充分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物理课本中总结的物理定律和规律及概念并学会运用物理探究方法来科学、正确、准确地分析和研究物理知识点。在探究不同的物理现象和本质时要学会运用和掌握不同的物理探究方法,只有探究方法正确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掌握学习规律,关注中考走向
物理这门功课的学习规律不同于其他学科,因为在平时的学习中可能会对某些物理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不是很清楚,所以在平时的物理知识学习中要经常反复地对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总结,包括做过的典型题型和自己做错的类型题都要认真总结在本上,为下一步的复习和考试打好基础。在课下要挤出时间查阅一些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从中分析易考察的知识点,督促自己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要着重理解和记忆。
以上是针对同学们如何学好九年级物理的四点总结,下面将以九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一课的讲授和解析为例,展示如何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来学好物理这门课。
(一)首先提出学习本课程的标准要求(此称“小小罗盘,导引学习方向”)
1.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2.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通过实验探究,把握阻力的影响。
(二)相关知识链接(此称“课前准备,奠定学习基础”)
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运动状态不变是指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
4.控制变量法: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只改变小车滑行表面的粗糙程度,而保持其他实验条件不变。
5.理想实验和科学推理: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实验的基础上,采用理想实验与科学推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
(三)本课知识内容全解(此称“教师解析,拨开眼前迷雾”)
知识点1:维持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吗?
(1)问题探究: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维持吗?
①人坐在汽车中,当汽车刹车时人的身体会向前倾吗?
②为什么关闭发动机的汽车会停下来?
③为什么拉车时,要使车不停地运动必须一直用力拉?
(2)物体要想一直运动下去是否需要不停地给它力呢?如果不再给它力,它是否会马上停下来呢?
以上的疑问如何解释呢?我们通过实验分析一下。
(3)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①设计实验:用一小车,让小车在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沿斜面运动到水平面上,每次水平面的表面不同,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上毛巾,第二次换成棉布,第三次换成木板。
②实验过程略。
③实验结果:
④实验结论:当水平面特别光滑时,小车受到的阻力最小,运动的距离最大。
⑤对以上实验进一步通过推理得出:理想状态下绝对光滑的运动水平面,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知识点2: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篇13
高中数学学习的难度较初中数学大大提高,学习所接触的内容的范围也大大拓宽了,尤其是解析几何对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立体几何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了.这些都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随着这种心理的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丧失同时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天然的逃避心理.这些问题是急需教师重视的问题.
所以,笔者认为提高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基础就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一旦学生的自信心获得了增强,学生面对数学的时候心理上就已经占据了一定的优势,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有关的学习.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主要有以下做法.
1.密切师生之间的交流
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得最多的就是教师,同时教师又是学生在某一门科目上的导师.很多学生对一门科目的喜欢与否以及对这门科目的心理状态很多程度上都取决于教师.所以一个教师如果能够主动与学生走近,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就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这门科目的喜爱并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与该科目的心理距离.
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就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对一辅导,就学生在某一个阶段的学习状态进行谈话交流.这样的一些方式都能够更快而有效地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且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奠定基础.
2.降低课堂导入的难度
此外,要让学生在学习之中有一种轻松愉悦感,还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导入的时候注意降低课堂的难度.课堂的难度稍微降低一点,学生就能够更好地进入状态,并且在第一时间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拥有信心,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有关的学习.
例如:对一般二次函数的定义进行学习,教师就可以首先将标准方程式“y=ax2+bx+c”(a≠0)引入,很多学生在一开始就无法很好地理解这个带有系数的函数,此时,教师就可以将a,b,c三者进行具体数值的替代,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对函数的定义进行理解.
这样的方式既能够更好地导入,也能够有效地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是关键
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就为有效教学创立了良好的基础,这样就能够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接下来就是创新课堂的教学方法.所谓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就是要注意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而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
进行“圆与方程”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教师就可以这样开展.
教师:今天我们要对“圆与方程”这部分内容进行有关的学习,首先我需要大家将圆的标准方程、圆的一般方程写出来.
学生书写方程式.
教师:大家的方程式都掌握得很牢固,下面我要问问大家:圆与直线、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条件是什么?
学生1:有没有相交点.
学生2:要分多种情况进行详细讨论,比较复杂.
学生3:圆和方程是不是能够简化这部分的讨论,直接借助一个方程式就将有关的内容进行判定呢?
……
教师:大家的思考都很有道理,这也确实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我们今天学习圆和方程就是要帮助大家借助一个方程式来判定出圆与直线、圆的位置关系.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这种方式的运用不仅仅是凸显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都加入到学习之中,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的知识.此外,这样的方式是对学生的一种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就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之中,所以能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课后及时总结是有效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