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学体育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3.教学内容要多样、可行。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必须得到每个体育教师的重视。高中选项教学时,学校应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的师资配备、拥有的场地器材等方面考虑,正确、合理地安排选修项目。例如:在球类项目设置时,可以安排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在力量素质练习时,可以设置上肢、下肢、腰腹等多种练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分组练习,尽可能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可以预见体育教学已从动作技术为中心逐渐向体育方法、体育爱好为中心过渡,但这并不说明以后就不需要教动作技术了,而是将全面拓宽技术、理论、素质、保健等方面内容,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为此体育课程的内容应突出娱乐性、实用性、健身性、终身性,而内容的深度则强调可行性。
二、抓住有效教学的核心,培养自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有效教学需要学生能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能求新求异,能掌握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体育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大胆尝试,鼓励学生对体育教学发表独特见解,同学间能相互交流、热烈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无论是体育理论知识学习和还是动作技术技能学习时,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时,教师应设置和提出有多种解答方案的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独立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学生、教材、教法、场地器材等都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素,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有效教学要达到最优化,体育教师必须理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1.明确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索知识、求新求异的能力是体育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组织教学和启发思维是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来实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根本目的。例如:在枯燥无味的中长跑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计一条长跑的路线、方法、情境进行练习,练习完各组对自己的设计、体验谈优缺点,使单纯的围绕操场跑的耐力练习变成有趣的情境跑,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篇2
上来体育课是唯一的室外课,而且学生亲自参与的程度很高,这对于整天在教室里学习的学生来说是充满着很大的吸引力的。但是我们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需求,使学生不是真正地参与,而往往是表面地应付,这会使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关注学生的需求事实上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安排和设计教学活动,要使体育课堂教学形式尽可能的多样化、娱乐化、兴趣化,可以把学生喜欢的形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学生才会因为喜欢而参与,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参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课堂教学效果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三、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对学习活动是否有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学习活动中教学内容更新的程度和组织的趣味有效性。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要注意选择一些趣味性和实效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使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多样有趣、生动活泼,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新颖多变,不能总是老一套。如准备活动老是“慢跑+徒手定位操”,学生便会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效果自然也不会好。如果能结合基本部分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运用一些“花样”跑、活动性游戏以及双人操等练习手段,学生的情绪就会高涨,效果也就大不一样。还可以将以往已掌握的基本技能,让学生自编一套操在上课前的准备活动上轮流带操,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组织教法的严密紧凑、一环扣一环,使学生做完上一练习,就盼着做下一练习。
四、重视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我们体育教师利用好这一平台,能够更好地展现体育课堂的魅力,使学生更喜欢体育锻炼、喜欢上体育课。所以,我们体育教师要抓好每天的跑操和课间活动,尽可能地使这些活动规范化、兴趣化、大众化,力争使学生都喜欢参加、愿意参加;同时,多组织一些课余的体育锻炼活动,如一些有意思的游戏比赛,为学生紧张的学习缓解压力;组织篮球赛、乒乓球赛等,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同时为学生的生活增加趣味。
篇3
一、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序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模式是通过学生们之间的合作学习,从而让其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自学意识以及“大家”意识。因为合作学习不局限于仅仅两个人或者是三个人,甚至是一个团体内的互相合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团体合作能力。在这个目标下,体育教师们的教学程序应该围绕在学生们的特异性之中。例如,组内不同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特长本领、学习成绩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们判定不同学生们之间的进行合作学习的依据。因此,任课体育教师们在进行分组时可以考虑以下的方面:第一,教师们在进行体育教学课程学习之前可以先设置几个课前问题,将这几个问题平均分配给小组内的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小组内的学生能够互助互学,从而共同得出答案。然后,在课上教师们在根据学生们对于问题的理解与回答进行整理,并对正确答案进行公示,从而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
二、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影响
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体育教学中是一项创新的举措,下面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将其应用与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们的学习以及生活的影响。
(一)对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的影响相比较于传统的竞争型体育教学来说,合作学习模式对于学生们观察和分析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合作学习以学生们为中心,任课教师们将一些体育动作、操作技巧演示给学生们,通过将动作从正面、侧面依次进行展示,从而让学生们能够充分的熟悉这个动作,这样不仅仅可以加强学生们对于动作的认知,避免出现错误记忆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学生们通过观察教师们的动作示范从而对于体育动作等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记忆。为了能够让小组成员能够一起进步,各个成员将会非常积极并且主动地指点出组内同学动作的不恰当性或者是错误的地方,通过合作,小组内的学习环境非常和谐并且积极向上,因此,合作学习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以及学生们之间的分析能力。
(二)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影响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合作学习模式相比于相比较于传统的竞争型体育教学来说,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理论知识,进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对于体育知识的理论知识水平。理论知识作为体育教学实际操作的一个技能挤出,是高等师范学院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合作学习模式的本质是让学生们自主进行学习,然后组内相互合作,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学生们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通过以教材、互联网、课外书籍等等的方式对老师们布置的作业进行理解,学生们在进行答案查询的过程中,无意识的增加了学生们的知识面,还提高了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再通过组内各个学生们之间的相互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从而让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的牢固。
(三)对于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影响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传统的体育课程的教学很少让学生们进行实践教学,大都是以口头叙述,然后老师们在进行动作的示范,学生们真正的思考并且练习的时间较少。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们对于技能的实践以及应用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教师们的主观教学意识非常强,仅仅是依靠自己现有的动作技术或者是教学经验对学生们进行教学,学生们在课程上处于一个被动吸收知识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以下两种情况:第一,一旦体育教师的在进行课堂演练和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出现教学内容的偏差,学生们一时间无法发现,导致一错再错。第二,教师们的主观意识太强可能导致学生们对于课程内容的厌烦,因此,对于学生们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也很大程度上下降。而合作学习则大不相同,合作学习让小组内每一个学生都动了起来,并且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帮助,并且每一个人都有着让自己的小组变得更好的责任,因此,学生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会大大写提高,从而对于他们的体育学习达到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影响。
三、使用合作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一)使用合作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对以往高等师范院校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产生的结果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有些高等师范学院的任课体育教师们很有很好的使用学习资料,进而不能够将合作教学模式与教学资源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出现教学偏差问题;第二,在课堂中应用合作教学模式时,教师们在其中起的作用并不是非常的明显,以至于在推行起来有些困难;第三,学生们在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时参与度不大,对于问题的讨论有效性也不是很有成效;第四,教师们对于学生们进行合作交流所产生的成果反馈不明显,导致学生们进行下去的欲望不大。
(二)使用合作学习时提出的建议因此,针对以上出现的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第一,高等师范学院的体育教师们必须加强对于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的引导,进而让学生们能够熟练地掌握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第二,在进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行时,不要只注重表面形式,要加强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性研究,进而更好的应用与自己的课堂之上;第三,在进行教学时,不要只注重教学模式的实行,还需要注意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培养;第四,学生们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老师们不能只关注与好学生,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们也要一视同仁,进行个性化差异教育。
四、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研究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学生们的注意力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网络资源非常丰富,一些学校的优秀教学视频也在网上都有资源。现如今,每一所高校中都存在着多媒体设施。因此,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在网络上寻找更多的视频让学生们进行参照学习。例如,学生们在学习一些体育动作的时候,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视频信息,在备课的同时,将互联网上的一些专业人士的视频进行剪辑,并配以文字说明。然后在课上教师们在进行课堂讲解的时候,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记忆力,在讲解完理论知识之后,然后进行视频的观看以及讲解。将动作从正面、侧面依次进行展示,从而让学生们能够充分的熟悉这个动作,这样不仅仅可以加强学生们对于动作的认知,避免出现错误记忆从而影响学习效果。通过视频中动作的循环播放,让学生们自己实际的练习以及模仿,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加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小组之内还可以进行动作讨论,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篇4
体育教学有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特点。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与练习必须密切结合,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繁,且须配合默契。因此师生感情是否融洽,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要保证师生感情融洽,教师自己必须带着爱心去上课,并把这种感情体现在行动上论文。
带着爱心去上课,教师要处处关心、爱护学生。比如,上课时天气较热,教师就要想到减少学生活动量;天气较冷时,教师就应想到学生衣着的厚薄,出汗后是否会感冒;遇到学生头疼脑热,教师就应让学生休息。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处理得当,就能使学生感到温暖,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一次,上课时突然刮起了大风,学生直捂着眼睛,我马上命令学生向后转,背对风站,自己却走到学生面前顶风而立。这虽然是件小事,但是学生从教师的行动上体会到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尊师之情。
其次,教师要有热心和耐心。有些动作学生一时掌握不了,教师千万不可急躁,更不能埋怨,而要满腔热情地帮助、指导学生。有一次,在教支撑跳跃山羊时,有位女生总是不敢起跳,急得直哭。她一哭,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沉闷下来。这时我马上走过去安慰、鼓励她,进行耐心讲解,并专门给她做了几遍示范动作,帮她练习了几次,这位女同学果然有了进步,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了,她也开心地笑了。
另外,还要注意教育方法。当学生出现失误或对教师不尊重的时候,教师应宽容,应冷静,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主动克服缺点和错误。有一次在练习双手传接篮球时,有个女生边练习边吃零食。我瞪了她一眼,她毫无反应,我就走过去接过球同她一起练习。看着她那漫不经心的样子,我一用力,球打在了她身上,她大发脾气,我当时真想过去训她一顿。可稍一沉思,觉得不妥,就让其他学生继续练习,然后把她叫到一边,告诉她刚才她没有接住球的原因,接着又和她一起练习。下课后,那位同学诚恳地说:“我错了,谷老师,您别生气,今后我一定好好练。”我也检查了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师生间感情也更融洽了。当然,宽容不是无限度的,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篇5
(一)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互动的基本类型
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以教学主体分类,以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两类为主,将其细化可分为五大基本类型:
1.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
体育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此互动为主。贯穿体育教学的始终,是体育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标、情感目标的重要保证。
2.教师与学生个人的互动
教师与学生个人之间的互动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中的提问与回答、个人辅导等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个人对体育的理解和掌握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互动对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
3.学生个人与学生个人的互动
体育教学,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有助于掌握体育内容,从而加强学生的认知、拓展思路。
4.学生个人与学生群体的互动
此类互动可以提高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5.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
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主要体现在分组互动。比如,组别之间的评价和竞赛,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二)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互动特征
1.在互动情景下,以情感性互动为主
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的,情景不同,人们的互动方式也会不同,互动本身所蕴含的意义也会发生变化。从师生关系的角度而言,课堂互动的情景通常是“工具性关系”和“情感性关系”混合并存的情景。在体育教学课程中,主要以实操练习为主,教师在辅助学生练习时,除了知识性的引导外,情感性的鼓励是很有必要的。据证明,在体育教学任务完成中,鼓励的情感交流比知识性的传授更有效。
2.体育课堂教学互动的组织随机性强
体育课堂中的互动有着鲜明的组织特征。与文化课相比,体育课堂教学随机性强,学生在体育场所的位置随时变化,在教师的总体指导下,学生活动以自主练习为主。这就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契机,此互动随机性强,但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角色的体验,以实现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情感目标的达成。
3.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互动形式多样
文化课程教学中的互动,主要以师生互动为主,学生与学生,群体与群体的互动少之甚少,但是相对于文化课程的互动,体育课程教学的互动就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了。(1)教师的非语言指导在体育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2)学生的合作和组别竞赛有助于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达成。(3)不同的体育教学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组织互动。体育课程互动的多样性,使得体育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体现了“趣味体育”的特征。
4.体育课堂教学互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身体活动来展现的。学生在动作学习的过程中,与教师的交流,与同学的交流,都与学生体育项目技术的掌握有关,并且还能促进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深刻理解,学生能高效地掌握技术。体育活动不仅要锻炼学生健康的体魄,而且还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其中,体育课堂教学互动的发生就是其发展的催化剂。
5.体育课堂教学互动,有助于及时反馈信息
篇6
2.“三组教学法”的分组方法
第一,能力型分组。对于体能型教学内容为主的体育课,如中长跑,投掷、跳远等体能差异较大的项目,按照学生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上、中、下三组。这种分组教学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与进步带来的快乐,更有助于学生竞技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第二,性别型分组。对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教学内容,例如男生学习头手倒立,女生学习肩肘倒立;男生学习铅球投掷,女生学习实心球投掷;男生做引体向上,女生做仰卧起坐等。可以将学生分为男生组、女生组和男女混合组。对于一部分能力强的女生和能力弱的男生可分为男女混合组,更有助于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男女生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男、女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各种不同项目、不同要求的体育技能,提高体育课课堂教学质量。第三,项目型分组。项目型分组其实就是兴趣、特长型分组。实践证明,每节课活动项目不得超过三项,只要超过三项教学密度、练习量就无法得到保证。比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教学,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将学生分为三组进行教学。在同一节体育课上可以设不同的体育项目,以供学生自主选择,这样不仅能满足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爱好的需求,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极大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有很大的作用。以上是“三组教学法”的基本分组方法,一般情况下完全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实现教学目标。当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还可以采取其他灵活多样的分组方法,比如补偿型分组法、友伴型分组法等。
二、“三组教学法”实施过程
1.教学设计
依据“三组教学法”,体育教师在课前必须充分预设,首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分组提供依据。其次,根据分组确定教学流程,力争每节课都有规范的教学程序,各组教学内容如何实施;教学环节如何在各组间进行轮转;如何分配各组教学时间;如何协调各组教学不受影响等,从而避免教学出现随意性。再次,充分设置教学预案,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处理的方案进行充分的考虑,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比如,教学中的安全措施、保护措施、场地的选择等。因此,每节课体育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保障,从而全面、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2.课前分组
体育教师在做好课前教学设计的同时,确定好学生分组的类型。各班的体育委员在上课前向体育教师领取分组指令,或者教师在本节课结束时,根据下节课的内容公布下一节课学生分组的类型。在上课前根据分组类型进行分组,并按照所分三组进行排队集合,集合的形式有三组平行站位集合或三组三角形站位集合,等待教师上课。
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准备活动、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分为:讲解、示范、练习。这样的三环节教学过程设计可以很好地实施三组教学轮转。准备活动以集体准备为主要形式,若是常规性准备活动通常采取三组平行站位,教师发出活动指令,学生活动即可;如果有新动作准备活动要采用三角形站位,教师在中间或一个顶点位置进行示范,学生学习准备动作要领,清楚明了,互不干扰。复习旧课,主要巩固上一节学习的内容,并为本节课学习做准备,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进行三组教学轮转时的过渡。讲授新课,如果新课内容简单,可以实施集体授课,采用三角形站位,教师在中间讲解、示范,然后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如果新课内容复杂或技术要领多,就要实施三组轮转,采取讲解、示范、练习各组分步轮转教学。三组轮转教学时,一方面注意教学环节的流畅性,另一方面注意监控教学实施过程的有效性,不能由于轮转而使教学流于形式,造成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
篇7
目前的学校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尽管中学体育也属于中考计分项目,但毕竟所占分值较小,在实际工作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大,造成体育课时开不够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同时由于大气污染问题,京津冀区域常常爆发雾霾天气,按照市教育局的安排,体育课减少户外活动,这些都给体育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学就面临内容繁杂、时间较少的矛盾,从而使得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因内容膨胀而无法实现目标,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要局限在两节课堂教学就完成中学课程标准所给定的教学任务是不现实的。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注重让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和掌握练习方法上,才是体育教学中最实在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清,就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明白自己是在学习健身方法,还是娱乐活动,或是为了参加比赛。如果各种项目的内容都要面面俱到地在课堂中有所体现,那么在目前课堂教学设备的条件下,技术教学仅仅是低水平的重复,学生既体验不到运动的充足感,又体验不到提高技术和掌握知识的乐趣,教学容易出现因内容空泛而产生的“游戏化”和“活动化”倾向,很多时候只是让学生参加活动,根本达不到体育教育的目标。怎么解决这一矛盾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技能和方法在其他时间用来实践和锻炼,从而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比如,我们在课上学习了打篮球的技能后,并不能保证每节课都练习它,只能由对篮球感兴趣的同学自发组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在多次实战中提高自己的技战水平和能力。试想,如果只是通过一两节课堂教学,就打好篮球,这怎么现实呢?
篇8
1.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一个宽松的环境,可以让人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更加乐于从事某项活动或工作。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宽松环境的创设也是不容小觑的,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落实。如在教排球移动时,我没有单纯地进行移动教学,而是在教之前,用绳子绑住球,两人一组进行一个投一个躲的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脚步移动,然后再把移动步伐融于排球练习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
2.多用激励语言,强化学习信心
学习的兴趣,需要信心的支撑。没有信心,也就没有兴趣。学生的成长需要鼓励,对体育课的兴趣,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激发,才能让兴趣永葆青春活力,长盛不衰。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有时会遭到一定的挫折,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般从不会到会,需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有进步,也会有波动;有成功,也会有失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寓情于教,循循善诱。在教学中,我多采用鼓励、激励的语言去鼓励学生练习。
二 构筑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
参加体育活动意识的强弱或高低直接影响着初中体育课教学的效果。因为大家都清楚,人的意识决定着人的行动。一切人的行动都是由人的意识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目前,初中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已经被广大师生所接纳。但体育训练是会有波折的,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构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
篇9
1.2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组织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把德育内容与教学组织结合起来,利用有组织的教学,取得更理想的思想教育成果,组织得越严密,方法用得越得当,学生受到的思想教育就会越深刻。做好体育课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检查器材和服装,做好热身运动,加强学生的安全思想教育,进行队列练习,培养学生组织的严密性和自我约束能力;对于摆放健身器材的要求,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设施的好习惯;在体育锻炼之后,求学生整理收拾器材,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道德品质。
1.3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纪律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必须遵守的准则之一,是保证体育课程能正常进行的唯一途径,所以,在课堂中要多多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学生的衣着、考勤、病假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使学生养成守纪律、不松散的好习惯。如在跑步教学中,有些学生会找借口逃避,一旦有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查明原因,防止学生偷懒,表扬坚持到底、不怕困难的学生,对偷懒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学会严格要求自己,自发地加入跑步行列。
1.4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师言行中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渗透德育教育到教学的各个方面,还可以把其渗透到教师的言行中,教师本身最能直观地体现教学内容,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品德,这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很大。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自己首先要做到,在同学中才能产生信服力,如果教师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那么自己要保证在上课前到达运动场;如果教师要求学生穿着运动服上课,那么自己也要穿着运动服;如果教师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那么自己就要文明懂礼,不打骂学生,这样学生才会从老师身上感悟到道德理念。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当好学生的榜样,以言行身教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5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师评价中
初中体育课是不断变化的场景,学生一直处在变化中,体育老师要在这个过程中抓住时机,针对学生各自的表现,进行有效评价,用批评和表扬的方法渗透德育教育。如在学习体操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反应很快,动作学习得很快,他会帮助一些学得慢的同学学习这个动作,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学生都学习他乐于助人的品质;对于学得慢的同学,老师也应该给予相应的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勇气,提高学习信心。此外,表扬和批评都应慎重,做到公平,才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榜样作用。
篇10
1.2增加中学体育教学的趣味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体育课教学模式呆板单一,忽略了对青少年学生兴趣的培养,没有营造活跃的体育课堂气氛,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积极性没能被调动起来,使体育教育学的娱乐性削弱。而将游戏应用到体育课教学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枯燥无味的运动技能、体能锻炼变得有趣。
1.3可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实用性
要提高人身体素质必须加强体育锻炼。但是,学校体育教学,往往枯燥单调,学生往往没有兴趣,不愿意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如果在教学时,把运动技术编成游戏,并适时的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达到提高素质、增强体质的效果。不但可以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增长发育,还能提高其身体各机能的完善,从而实现了体育教学实用性。
2体育游戏在中长跑训练中的运用
篇11
2.重视教学细节,体现人本教学观念在中职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通过各个教学细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发展,体现教学的人本思想。教育教学的主要对象就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接收者,同时也是学习的主人,正确的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对于那些主体意识不强的学生来讲,教师的首要教学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明白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为什么要参与体育锻炼,并从内心真正意义上接受体育教育,从而主动参与课堂,积极锻炼。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应该致力于为学生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民主、平等地与学生完成交流、互动。
篇12
任何人这一生都需要运动的陪伴,良好的心理是健康发展的基础,体育心理学同样是体育运动训练和竞技的基础,只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帮助学生全面的发展。体育教学是运动训练的基础,初步教学掌握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是运动训练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外在的体能训练和技能训练,但是心理素质教育是体育教育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影响学生最终成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2.1心理活动的作用学生在体育的学习中会有多种不同的体育情境,体育学研究表明在这些不同的情境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也是复杂多变的,而心理现象的改变和体育活动的锻炼是相互影响的,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是一个人精神的体现,可以影响人的决定和行为,现在的教学已经不会忽视人们内心的需求,心理教育也是实行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角色。
2.2消极心理的转变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社会的实际情况的变化,教育教学的方式也在不断的改进,现在提出的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界的宠儿,各大中小学和高校都提倡进行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各个方面,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体制,体育教育并不被教师所重视,实际的体育教学质量不高。然而,体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和学生的身心健康、运动能力、学习能力、记忆力、学习态度等都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体育心理教育是改变人们对体育教育消极心理的重要因素,所以,转变消极的心理,提高体育心理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是很必要的。现在的学习压力非常大,体育心理教育要遵循现代社会发展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积极的对待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让学生能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标。
2.3提高掌握知识的能力体育不是蛮力的运动,简单的跑步、跳跃,在体育的教育过程中也是要掌握一定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巧的,然后不断的训练,才能实现体育教育的价值。学生往往把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学习减压的方式,一种情绪的宣泄,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心理教育的知识来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用正确的运动方式和态度减缓压力和宣泄情绪,这是体育心理教育的目的,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
3.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3.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各科目的学习兴趣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有些学生非常不喜欢体育运动,害怕在运动中受伤或出丑,以消极的认知来对待体育的教学,这是不对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能力缺乏正确的评估,对一些从来没有做过的体育动作有着错误的理解,从而产生一种逃避心理。所以,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心理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对体育的恐惧心理,不断鼓励学生,并耐心的示范,使学生对体育有着正确的认知心理。学习兴趣是学生各科学习的推动力,体育教学中也同样如此,学生对体育教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才会有健康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才有克服的信息和勇气,这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体育心理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的认识社会意义,矫正一切不利的心理因素,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2克服学生体育训练中的心理障碍一般学生的体育运动并不会有台高难度的动作,往往都是体力和耐力的训练,但是仍然有一些学生对体育有一种恐惧和胆怯的心理,一方面是担心不能完成动作,一方面是担心在运动过的过程中受伤。学生一旦产生这种心理不容易被解除,会缺乏自信心,心理的变化一定工会影响学生的动作反应,尤其是产生恐惧、害怕心理时,行为就会变得迟钝,动作不精准,甚至是四肢颤抖,手脚发软等情况,这时候学生肯定是不能完成体育技术的授课的。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安全的防护,寻找学生的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帮助学生由简入难,有层次的训练,并根据学生的个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行针对性训练。
篇13
进行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是衡量素质教育能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德育工作并不仅只是校长、班主任和政治课教师的事,而应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化学课也不例外。
1依靠化学学科的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化学学科本身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我们可以在化学教学中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建立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通过氧化与还原、化合与分解、溶解与结晶等内容树立学生的对立统一的观点;通过元素周期律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通过酸、碱、盐、氧化物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烃和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衍变关系培养学生的联系转化的观点;……总之,在化学教学中主观能动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在化学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化学发展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教学时,应确定好知识传授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潜移默化地自然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古代的四大发明,化学方面就占了二项;爱国科学家侯德榜创造的“侯氏制碱法”填补了我国“纯碱”工业的空白;我国首先在世界上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等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迅猛发展,钢铁、能源、水泥、化纤等年产量均居世界前列。这样,寓德育于化学教学之中,点燃学生的爱国之火,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坚定他们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信心。
3在化学教学中,要加强化学与社会、化学与人的关系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和影响。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穿插和渗透一些现代社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淡水资源的危机、主要能源(煤和石油)的危机、环境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等)。如在教学“NO和NO2是污染大气的重要污染物”时,可介绍这些氮氧化合物受日光紫外线的照射后,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如1943年9月,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烟雾”就是光化学污染的典型事件。学到SO2、SO3的性质时,告诉学生硫氧化合物会污染环境,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1952年12月发生在英国的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就属此例。再如由CO2、CH4等引起的“温室效应”,氯氟烃引起的臭氧层破坏,塑料形成的“白色污染”等等。以此培养学生形成三个观念:爱护淡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观念;防止污染,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观念;节约能源,合理利用现有能源的观念。强化两个现代意识:科技意识和减灾意识
三、养成思维习惯,学会思维方法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
21世纪更需要能力型人才。民族的进步,国家的富强是同整个国民的素质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我们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的培养,而发展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核心。在教学中,我们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诸如求同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联想思维等。
求同思维是教学中常用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对同一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不同耦联关系去探索结论。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例如,二氯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四氯苯有几种同分异构体?按常规,学生会先写出四氯苯的一种结构式,然后用变换氯原子位置的方法逐一去找,此法很慢且易出错。若能变换角度去考虑:二氯苯的三种同分异构体是二个氯原子在苯环上分别呈邻、间、对位,如果我们改换一下观察问题的角度,把四氯苯看成是苯环上两个氢原子分别呈邻、间、对位,就很容易知道四氯苯也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应做到对一式或一题要多思、多变、多解、多联,才能使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于某一固定思维模式之中,受思维定势的束缚,表现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展性。
逆向思维是从顺向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在化学知识中,有大量的可逆思维的素材。如元素的“构、位、性”互推,有机物官能团与化学性质的互推,各种不同浓度的互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机化合物合成路线的选择等逆向思维训练的教学内容,以此促进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联想思维是指对有相似特点的事物通过对比联想,推测其它方面相似性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化学教学中,有许多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似的结构特点,因而具有相似的化学特性。如硫氰〔(SCN)2〕与卤素有相似的结构特点,从而性质也相似。这样,通过类比联想,写出硫氰与NaOH溶液、乙烯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醛基官能团的特性,可联想到具有这种官能团的物质,如醛类、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葡萄糖等都可能发生银镜反应。由相似性质的气体可联想到其有相同的制备装置。如:O2、NH3、CH4组,Cl2、HCl组,H2、CO2、H2S组等。学生一旦掌握了联想思维的方法,就可举一反三,减轻学生负担。
四、增强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科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重在于应用。学生的化学素质不仅在于其掌握化学知识的多少,也不仅仅在于其能解多少化学难题,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运用化学知识去理解、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去学习新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训练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