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学生教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体验教育法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其就是让大学生在体验生命、生存与生活教育的过程中,自己亲自参与到其中,动手动脑,通过参与的活动可以打开大学生的心扉,提升大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存的敬重,对生活的倚重。大学生的亲身实践是体验教育法中进行体验知识内化的保障,同时也是体验知识内化的依据。体验教育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德育的知识内化为大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模拟大学生现实中以及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境,通过场景体验,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交流,分析原因,最终找出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为以后的完善自我、步入社会打下坚固的基石。我校组织的“六个一”系列活动——一首经典红歌、一个传统节目、一件身边小事、一份真情关爱、一项生活技能、一套民族歌舞,形成了在开展“三生教育”中“在课堂、在校园、在社区”的教育特色。
3学科渗透法
在开展“三生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三生教育”的内容与其他课程有部分重叠的问题,加之,部分大学生对“三生教育”等思政课不重视,只重视专业课,所以提出学科渗透法。学科渗透法,顾名思义就是把“三生教育”渗透在大学生全部学科的教学中,其表现为一种间接的隐性教育,不使大学生明显意识到是在受教育,通过营造一定的能发挥教育功能的氛围,使置身其中的大学生在潜移默化、耳儒目染中,被熏陶和感化。学科渗透法的难点在于师资,所以我校除了选拔思政课教师进行“三生教育”教学培训,其余教师、教育行政人员、辅导员也一起参加相关学习和培训,使广大教职员工在思想上统一认识,熟悉“三生教育”的教学目的和基本内涵,能自觉主动地将“三生教育”融入到自己的教学管理工作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篇2
十五六岁的孩子,精力旺盛,想象力丰富,在职教学校,学习压力小,时间充裕,有些理论知识他们不感兴趣,很容易在课堂上做出一些让教师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如说话、睡觉、看课外书等),课下做出一些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如打架、上网吧等)。这时简单粗暴的吆喝、责骂,只会使事态恶化,适得其反。对于“有问题”的学生,也许他们身上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但从他们内心来说,还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有追求的人。这时就需要教师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他们的缺点。俯下身子,真正地融入学生中间。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不是一“说”就“服”的。教师应该明白,每个学生的看法、想法、做法不是一天就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不会很快就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如果教师操之过急,只会使问题更难解决。这些道理说得容易,做起来不易,特别是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需要教师付出非常大的努力,要耐心、耐心、再耐心,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要有爱心,春风化雨
篇3
知觉指个体对自我能力的认知和评价。自尊心是指个体对在其生活学习的环境中自身价值感的认知和体验。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脆弱假说和一致性假说。脆弱假说认为,帮助会对具有较低能力水平和低自尊心的学生产生威胁感。一致性假说则认为,具有较高能力和高自尊心的学生更不愿求助。自尊感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社会行为。自尊感高的人意味着对自己的能力信心大、对成功的期望较高;自尊感低的人则对自己信心不足,容易自卑,对成功的期望较低。向他人求助意味着承认自己能力不足、无力应付所遇难题,会更加伤害个体的自尊心。学前教育专业中自尊感强、对学业信心大的学生更倾向于执行性求助;自尊感中等、成绩一般的学生更倾向于回避性求助;自尊感低、对学业信心小的学生更倾向于执行性求助或者避免求助,以避免自己因求助带来的威胁。
(二)学业成绩Zimmerman和Martinez-Pons(1988)
在研究中发现高成绩者更经常向老师或同学求助,并且他们向老师求助多于向同伴求助。Newman和Goldin(1990)研究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学业求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六年级的学生中间,成绩越差,主观寻求帮助的需要越强烈,而学生却越不愿意开口求助。这一结果与Good(1987)的观点基本一致。他认为教师对成绩差的学生所表现出的期望和行为相对消极,这样可能导致成绩差的学生为了避免教师的消极反应和由此带来的尴尬,在学习中尽管在遇难题时有强烈的求助愿望也不主动求助。在学前教育学生中,就每一科目而言,高成绩者更愿意主动提出疑问或者求助。一方面,是因为高成绩者对某一科目的兴趣和获得正确题解的渴望促使他们求助;更重要是因为高成绩者在这一科目上对自己无论从知识储备还是解题思路上有很大的自信心;而低成绩者由于在某些科目上的基础薄弱、兴趣和信心的不足以及为了避免求助带来的老师和同伴的消极反应和尴尬,就算有强烈的求助需求也不愿开口。因此,他们为了敷衍任务,更倾向于执行性求助或回避性求助。而在回避求助中,最大的可能是由于其知识储备不足,无法完成其预期的自我解难目标。
篇4
高职院校的学生生理机能几近人生顶峰,但是思维方式却呈现出不协调一面,如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带有主观的片面性,情绪波动大,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而情绪失控等,这些身心的矛盾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一些过激行为。而多种形式的入学教育可以让广大高职学生开阔眼界,增长书本之外的知识,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模式,使得高职学生不仅在心理得到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与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求,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式教育,能够缩短新生职业教育理念的认识过程
以往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是注重规划教育的数量,只是为了凑够课时,并未真正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规划性。加强职业生涯的规划性成为各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增强生涯教育的规划性,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新生进行分层次、分步骤的开展职业教育,不但可以增强职业生涯教育的吸引力,同时也可缩短大一学生对职业教育理念的理解过程,为大一新生的职业生涯注入活力。
4全方位的新生入学教育,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
职业教育秉承着“以培养德才兼备,技能型人才”为教育目标,入学教育则是广大职业院校学生初入大学的第一门课程,只有将这第一节课上好,才能最大程度吸引广大高职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全方位多角度的入学教育不但可以弥补老式入学教育的诸多缺陷,同时也可以为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供必要的手段。将入学教育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手段,是高职院校各部门通力合作的题中应有之意。
5科学全面的新生入学教育,有效地促进了新生从被动向主动学习状态的转变
高职院校学生经过“黑色七月”的洗礼后,本着解放自我的心态步入大学,在学习动力方面不足,兴趣不高,大多数学生学习往往是被动式的,是被“灌输”进头脑的,而科学全面的入学教育不但可以丰富高职院校入学教育体系,同时也可以为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将教师“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促使学生将学习内化为自我需求。
篇5
1.2语文课堂与德育教育
所以如何引导学生自我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内容,从一定程度上说对于小学生品性的培养要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反过来说,语文学科本就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小学高段的学生来说,除了基础知识以外,阅读理解和作文等的能力的提高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德育教育,有利于小学生自我健康成长,有利于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当学生自我发现语文课是他的人生导师的时候,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随之增长。另外,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会显著提高,这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非常有利。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思想的正向引导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学校德育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2.1由5+2=0引发的思考
Y同学的妈妈打电话给我说,孩子,整天捧着电视看,也不学习,以前学会的也都忘了。我非常吃惊,吃惊后是仔细地分析与思考,为什么孩子在家、在校判若两人。我想这种结果要归咎教育方式,在学校有小竞赛竞争,孩子生性好胜,像小狼一样所向披靡。但是回到家里,有宠爱自己的姥姥姥爷,有疼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有比他大很多又很爱她的长姐,哇,家里都供着他,没有竞争了,没有了斗志的“小狼”就变成了“慵懒的狗狗”。另外,孩子总想在老师面前留下好印象,这也是他在家、在校判若两人的原因之一。对此,我在班级,把他的表现真实地讲给大家,要他跟大家保证:“在教室认真听讲不捣蛋,周末回家认真做作业,只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我告诉他,我会和妈妈通电话,如果做不到,就取消小组长的职位。(他非常在乎这个职位)周一班会课上,我当着他和其他同学的面,拨通了Y妈妈的电话,询问了他在家的表现,妈妈说,“还是看电视,确实没以前那么厉害了,我还奇怪呢,咋一回家就说今天不看电视了呢。老师,你再给他个机会吧。”结合家长意见,我把他降为副组织,考察一周。第二次通话,Y妈妈说那个周末表现不错。学校5天的教育和学习成果,周末放假2天,一切努力就都付诸东流了。这个结果归因两点:①家长把教育基本完全推向学校,自身缺少教育孩子的观念或者缺少有效的教育方法。②学校和家庭的沟通不够多,不够有效。
2.2加强家校沟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品德形成。因此,德育教育应该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在家长的配合下,使思想品德教育贯彻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学校需要及时通家长沟通交流,使家长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了解到自己子女在学校的品德表现情况。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教育活动,让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缺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种形态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充分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发挥每一种教育形态的优势与长处,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有利于解决当前学校教育所面临的许多棘手问题,促使青少年一代更好的发展。
2.3加强综合实践活动
进行德育教育,单纯地靠外界的说服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要不断地开拓创新,努力寻找德育的新方法,让大家在实践活动中提高道德修养。只有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们真正领会到品德教育带来的益处。小学生的生活环境比较简单,而他们却憧憬比较丰富多彩的生活,希望能更多的同这个社会和大自然接触,因此,学校老师应该多安排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意愿;另一方面,可以把品德教育渗透到实实在在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应该定期地组织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去养老院探望老年人,这样既可以给老年人带来温暖,又能让学生们在同老年人的接触中得到思想品德的提升。再就是带领大家到大自然中,进行环境观察记录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切身体会到乱扔垃圾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
篇6
首先,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特殊性,与专业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中学生有着很强的技术专业,从他们一进入职校的第一天起,就有针对性的去学习某一“专业”,而这一“专业”又和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有着很大的关联,因此,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要以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切入点,一方面在专业课堂知识及实际锻炼中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对该人才的道德需求;同时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也尤为重要,在具体职业环境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使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更具实效性。
其次,加强学校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优化德育教育课程,做到以人为本,人人学习德育知识,人人传授德育理念。争取做到在学校的德育全员化,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同时也能升华教师的德育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主体,德育教育为重点,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二者做到相辅相成,德育教育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为学习提供动力。进而让学生也成为德育教育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到德育教育的行列中,亲身体验,经常开展一些适合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也请同学们进行相互监督,形成激励性的测评体系,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德育教育提供资源,使学生尽早的树立自己的德育价值观。
篇7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幼教专业有关口语课程的要求,结合岗位需求及学生的实际岗位能力,并基于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本文将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能力的内涵界定为以下三方面的能力。第一,幼儿文学作品的解读、诵演示范及指导能力:能解读并讲解作品的主题和教育意义、感知作品的节奏类型、艺术特点和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并针对幼儿文学作品的诵读进行完整示范,能对幼儿的诵读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第二,教育、教学活动的口语运用的反思能力:能根据教育、教学活动情境运用口语解决各类问题,并能反思和改进。第三,幼儿语言领域活动的驾驭能力:初步了解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的基本环节,能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并完整实施。
三、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领域教学能力的途径
根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学生技能基础、身心和认知规律,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变革,对原有教材进行整合,调整普通话训练与一般口语交际、幼儿教师职业口语的内容比例,特别增设“语言领域教学能力”模块内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理论为基础、以技能为重点、以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做了以下探索。
(一)重置口语教学内容,丰富提升
语言教学能力的载体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领域教学能力上的培养,笔者先从口语课的内容设置上进行了改变(见附表1)。从表1中,不难看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口语教学的内容从单一的以普通话水平测试为内容和最终目的的设置改为了由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训练和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三部分构成,这样的设置更趋合理,也更有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领域教学能力的培养。
(二)改变口语教学的模式,提升语言领域教学能力
1.构建文学作品的解读方式,提升示范、指导能力
(1)角色分析,运用朗读技巧正确分析和解读幼儿文学作品,是教师应掌握的语言领域教学能力之一。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若想在幼儿园教学中具备较强的语言教学核心能力,我们就要先从如何培养幼儿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开始学习。对幼儿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教育意义,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都是不错的,但对角色性格的把握和表现上却比较弱。为此,我重点加入了角色分析,运用朗读技巧来表现角色。例如:幼儿故事《猴吃西瓜》中角色分析的运用(见附表2)。故事当中的8个角色,通过音量、音色、语气、语速的处理,角色形象丰满,易于学生表现。(2)增加态势语的运用经过一年的普通话的学习,98%的学生都取得了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的证书。大家的朗读能力都比较好,但是表现力却不足。因此,在高二第一个学期的文学作品的朗诵中,我加入了态势语的训练,来培养学生有声语言的表达。例如:儿歌《尿尿》的态势语运用“吃苹果,不吃不吃”——双手对着苹果,换方向做出不同意的动作。“玩皮球,不玩不玩”——换方向对着皮球,再换方向做出不同意的动作。“妈妈抱,不抱不抱”——双手交叉在胸前(做出妈妈抱的动作)换方向做出不同意动作。“嘟嘟熊要尿尿”——做出难为情的表情,双叉半蹲(做出要尿尿憋不住的动作)“尿到盆里是好宝宝”——露出开心的笑容,跑到脸盆旁边做出尿尿的动作。“不像小老鼠乱撒尿”——先撕去嘟嘟熊的头饰,然后起来做出小老鼠的动作害羞的逃跑。态势语丰富了文学作品朗诵的形象性,更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提升,让他们学会了在教学中加入恰当的态势语来配合有声语言的表达。(3)改变评价方式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口语教学大多以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评价的标准。笔者在培养学生语言领域教学能力方面,尝试改变了评价方式。分年级制定了学前教育专业职业口语的评价测量标准,明确了口语技能运用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方式以及达标的途径,每个学期按照标准对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口语测试。这样的训练模式,使得学生对幼儿文学作品的指导能力有了提升,从“被评价”到主动“自我评价”,进而“评价他人”,最后到“指导他人”。例如:儿歌朗诵的考核评价表(见附表3)。在考核测试时,我将这样的评价表发到每一位学生手中,每个人都是“小老师”,需要给每位同学打分,并在最后署上自己的名字。通过这样的考核评价训练,每位学生都明确了在朗诵儿歌时如何去表现作品,同时也了解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该如何去评价和指导幼儿的朗诵。
2.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反思能力
教育教学活动的口语运用的反思能力是口语教学中重点需要突破的职业技能。我在实践中同《幼儿文学》和《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教师通力合作,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运用“看”“听”“讲”“演”“评”五步骤,来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1)看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幼儿教师的教学示范视频,学习规范的幼儿园语言活动过程,反思该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如看全国特级教师应彩云的教学视频《罐子的声音》《熊叔叔的生日派对》和《老鼠娶新娘》等,写出看后反思。(2)听进幼儿园听优秀教师的公开课,找“亮点”,并与自己的模拟上课比较,找不足。反思,该如何改进、提高。如与学校的实训基地紧密配合,挑选优秀幼儿教师的公开课,带领学生进园听课,指导学生写听课笔记,写听课反思。(3)讲按照幼儿园语言活动课的要求,进行说课训练。学生思考并写反思,再根据反思改进后二次说课训练。(4)演根据幼儿生活学习的场所,如幼儿园、公交车上、游乐场、超市等,把班上的学生分小组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让他们分别扮演、模拟社交活动中的人物,包括不同年龄和职业的大人、不同性别和气质的幼儿,开展日常的口语交际活动。例如,超市购物、公交车上让座、幼儿园里教师处理幼儿打架等。对每一次的“演”进行反思——是否符合幼儿的性格特点,是否符合教育教学的理念等等。通过这样的“演”,学生既对幼儿的学习生活有了了解,又在活动中提升了反思能力。(5)评针对每一次的活动,开展自评和互评,教师指导学生反思。例如,在高一暑假要求学生不少于一个星期的幼儿园实践活动,并上交见习活动记录和总结。回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评和互评交流,教师指导。
篇8
3.社会风气对人的影响。教育教学中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主要担负起了学生对社会的正确认识,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许许多多的社会不良风气严重侵蚀着学生纯朴的心灵。打开电视,孩子看到很多有关腐败、暴力的画面,网络上,也有很多不适宜学生浏览的网页,他们或多或少的面对着不良风气的考验。
4.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生活环境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周围的环境是不是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愉悦他们身心,使他们精神饱满地面对学习。良好的居住环境有利于身体健康,同时为他们的大脑智力发育提供了条件。一个恶劣的生活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如何对中学生进行社会教育
1.加强对中学生的继续教育。首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育人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要经常向学生进行党的知识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按课程标准进行教育教学,增强新的理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新的形势下,学校要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全方位作用,更好地为21世纪培养出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2.加强对中学生的社会教育。社会在不断演进,历史在永远前行,青少年是人类社会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如何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而又重要的问题。要根据中学生成长学习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来掌握思想教育工作的正确原则,采取恰当的工作方法,用爱心、诚心、热心,去感化、教育好每一个学生,这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职责。
3.加强对中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级互动,充分发挥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作用,做到有机结合和衔接配合,在青少年思想政治建设中发挥出整合作用。要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让学生在同外界接触交往中进行比较,鉴别,提高他们认识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免疫力。
篇9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此,教师要耐心指导,学会赏识学生,重视学生的发展过程,善于观察学生的微妙变化,发现学生有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激励学生不断发展。学生叶俊(化名)经常不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到了上交作业的时间,他要么说作业本落在家里忘记带来学校,要么就说忘了做作业。久而久之,他的语文成绩越来越差。笔者发现,虽然叶俊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的脑子很灵活,接受能力比较强,如果经常督促他学习,那么他的学习成绩肯定会有所提高。有一次,叶俊又说忘记带作业本来学校。笔者知道他在撒谎。对于他的行为,笔者没有立即揭穿他,而是将计就计,对他说:“叶俊,这次作业对你来说就是小菜一碟,明天记得把作业拿来。”第二天,叶俊把作业本交上来了,并且作业写得还不错。在得到了笔者的再次表扬之后,叶俊逐渐改掉了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毛病,写作业明显比以前认真了。
篇10
传统性的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整个课堂的核心,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归根结底是改变以往教学模式下形成的高分低能者,打造自主学习者,让学生在课堂中起着主导地位,而不是按照老师事先制定好的思路来学习,更不是按照教材的思路来获取知识。当下深化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于将教育主体设定为学生,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教师应该由以往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路者。长久以来,教育的关注点往往在于“怎样教”的问题,而学生“怎样学”的指导则相对较为缺乏,被动式的接受是学生的习惯性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依赖教师,无法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通过调查发现,新课程改革已经实行了很多年,但现在的化学课堂中,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任务就是听讲和做笔记,对此,教师的理由是为了高考,学生的反应是“习惯了”。但问题在于这种模式的学习方式,使得基础知识好的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升学习能力,却使大部分中等生因部分难点知识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同时这样的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他们发挥应有的主观能动性,形成高分低能,违背新课程改革初衷,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应用的可行性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化学课程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高度,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打造知识技能相融合,过程与方法能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强调尽量将书本中的固定知识转化为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去理解,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探究意识,实行另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激发探索的热情。众所周知,和生物、物理等理科课程一样,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过程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是中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它贯穿于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尤其是中学教育阶段,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未来的发展,尤其对于将来有可能步入科研领域的学生们,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是,当下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学过程中急于求成,很少有老师愿意花费大把大把的珍贵且有限的课堂时间来安排学生自己做实验,实验活动变成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变成课堂上讲实验,甚至随之产生了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奇怪现象,忽略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是目前我国中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中国当前社会制度发展情况来看,课堂教学目前并且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是实施中学教育的主要方式,成功的课堂教学是提高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当前及未来的化学教学中要注意以“关注学生发展”为核心思想,在教学活动中要更加关注学生们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同时在学习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要有追根溯源的习惯,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老师所教,课本所写,而是要敢于通过自己的实验来验证那些化学方程式或者化学现象的正确性,敢于质疑已有并且被大多数人认可的东西。在生本课堂的实现过程中,教师教育方式的改变也是极其重要的。首先在备课时,就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怎么学,而不是自己怎么教;在课堂上要时刻提醒自己这里是学生的舞台,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做学生的组织者和帮助者。当然,这需要通过相关教育部门组织培训和实践活动来帮助教师完成角色的转换,改变自己传统的教育观念,形成符合生本教育要求的教师观和课堂观,并且通过学习和实践总结出一套真正可行的生本课堂的教育模式。
4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4.1生本教育在新课程高中化学常规课堂上的应用
生本教育在高中化学中的运用最主要的形式便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目前高中新编化学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编排,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鲁科版”高中教材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离子键是怎么形成的,高一的化学课本中是先安排钠与氯气反应进行化学实验,先让学生在宏观上对此化学现象有个大概的理解,之后通过分析原子的组成结构,他们结合的方式、原理以及结合条件,最终达到让学生明白离子键的实质是阴、阳离子产生的静电作用导致的。对于新编化学基本理论课程中其它的一些理论性的知识,也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来方便学生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为了让学生尽快理解并将元素周期表烂熟于心,可以从量变和质变这一规律来讲述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元素周期表创始人门捷列夫当时的创作灵感和编排原则,模拟科学家们当初创造发明的情景,让学生用设身处地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化学,研究化学问题,打破原先的思维定势,从而让学生们带着兴趣和极大的探究热情来学习化学。
篇11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重新找回那久违了的“自信世界”。
篇12
学校要发展,关键在教师。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对教师的赏识是十分重要的,赏识教师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人本管理的具体体现。因此,要对教师实施“赏师德,树形象;赏师能,促成长;赏业绩,展特长”的“德才并举”的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赏识的核心就是人文、信任、尊重、理解、宽容与关注,感人心者,莫过于情,而情就在赏识中。在实施赏识教育的过程中,要十分重视赏识教师,在赏识中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赏识中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在赏识中让教师心情舒畅地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赏识教师,必须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对教师充满人文关怀,以“真”、以“诚”、以“情”来赏识优秀教师,同时更要赏识那些“失败者”、自卑者、素质平平者、爱发牢骚者,还有那些幕后的“辛劳者”。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要求,努力做教师的知心朋友。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制度约束,人文关怀,放手让教师充分发挥创新精神,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以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在工作中做到少一点强制,多一点尊重,少一点疑虑,多一点信任,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和谐、融洽、民主的工作空间。
篇13
有的聋哑学生由于害怕、自卑等多种原因而不愿意或者不敢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意见,让整个课堂气氛都变得抑郁沉闷,学习效率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开展合作式学习,将全部的聋哑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发言积分,回答正确得两分,积极回答问题得一分,回答错误不扣分,然后评出周冠军、月冠军、学年冠军。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聋哑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有利于他们积极与老师进行交流。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对每一个聋哑学生都持有欣赏的态度,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表扬成绩好的学生,但对那些成绩差的学生也要有耐心,切忌不可置之不理。周弘在这方面就做的特别好,以前他女儿周婷婷做应用题时,正确率不到10%,本来以为周弘要批评他女儿,结果周弘却说:“女儿你真棒,这么难的应用题都能够做到,爸爸在你那个年龄连题目都读不懂”。也正是在周弘支持、鼓励下,才让周婷婷一点点进步,最后取得骄人的成绩。所以,教师不能急躁,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多给聋哑学生一些鼓励、一些关怀、一些机会,尽量少去呵斥、责难,要让聋哑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成长,而不是在错误中独自行走。
3.培养聋哑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聋哑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聋哑学生学会立足社会的能力,学会如何生存、如何与人交往,而不是单纯地去学习知识,因此,培养聋哑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培养聋哑学生的竞争意识。每个聋哑学生都有好胜心和自尊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舞蹈大赛、考试、书法比赛、课外活动等多种方式来开展树立榜样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培养学生超越自我、战胜自我的意识,培养竞争意识和各项能力。同时要正确引导聋哑学生,要形成合作观念,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