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基础会计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就笔者所在学校赣南师范大学而言,商学院七个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其他学院,如,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专业,政治与法律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学基础》课程。就此可以看出,《会计学基础》课程在帮助管理类专业学生掌握会计基本方法、将会计知识运用于本专业,提升管理素养有重要作用。
一、非财会管理类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未与财会类专业作区分
目前,大部分高校非财会管理类专业在教材选用、教学内容上并未作区分。财会类专业学生使用的会计学基础教材涵盖全面,理论深度较高,如笔者所在赣南师范大学,选用的教材是同济大学出版社,周京徽等主编的《会计学基础》一书。因为是基础课程,一般是经验丰富、理论层度较高的老师来授课。大部分院校非财会管理类学生也使用此类教材,教学内容也一样,没有结合本专业的特色设置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不理解该课程的作用及对本专业有何意义,学了基础原理,但是不知道如何与自己专业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教W目的混同
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目标是让本专业学生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和对象、任务,理解会计要素、科目和账户的相关理论和记账方法及具体运用,同时能够掌握会计凭证、账簿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中的要求,最终能够阅读和编制基本会计报表。非财会管理类专业学习会计学基础的目的是能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对科目、账户有较深的了解,懂得运用凭证,能够看懂会计报表,并且根据各种报表能分析相应财务数据以为做管理工作而服务。从目的上来看,前者是站在培养专业财会人才的角度,侧重基础理论的讲解和培养实践运用的能力,为后面《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及《财务报表分析》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后者则是站在培养企业管理者的角度,侧重会计核算、会计报表的运用等知识的讲解,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管理工作岗位能看懂并运用财务会计报表打基础。
目前,非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的目的与财会专业教学有混同,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因授课对象的不同而改变教学目标,而是以同样的目标去讲解会计学基础知识。易造成非财会专业学生学习目标模糊,同时由于学习内容较多没有重点,慢慢失去兴趣。
(三)教学方法单一
因教学内容没有与财会类专业相区别,教授该课程的老师也一般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为主,按照章节,先讲述会计的概念、基本原理,到后面以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为主,介绍企业资金运动各阶段的会计核算。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没有调动学生学习会计学基础的积极性,会计学里大量专业术语令其觉得与本专业没有联系,很多非财会专业学生认为会计学基础是枯燥的、无用的。
二、案例分析式教学模式在非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中运用设想
案例分析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是结合特定的教学目的,通过相关案例,让学生参与分析,在此过程实现特定内容的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以致用。
(一)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本专业
会计学基础教学内容应有针对性。如,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会计学基础,应假设在物流公司的情景之下学习,酒店管理专业学习会计学基础,应当假定在酒店财务会计工作情景之下,而不是一味的按照大部分会计学基础课本以工业、制造企业为学习背景。同时,应将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加入到教学内容中来。
(二)区分教学目的
在非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中,设置以实用为原则的教学目的。站在培养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教学。不应要求该类学生掌握过多、多深的会计学知识,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能运用会计知识解决管理中的问题。例如将财务会计报表的分析纳入课程学习,让学生知道报表中每一项内容所代表的意思,并能通过专业的方法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服务于管理工作。课程教学中,由于教学目的发生了变更,一些较为复杂的会计问题可以不在教授,注重基础和实用。
(三)课堂上采取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
授课教师应提前做好准备,按照不同的专业设计好不同的教案。课堂讲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基础理论讲授阶段,二是会计核算讲授阶段,三是实践阶段,四是运用报表阶段。其中,从第二阶段开始,课堂上要有与本专业相关内容的大量案例。将学生分为小组,教师上课先介绍基本核算方法,之后由学生小组讨论具体案例的解答。例如,在学企业资金筹集阶段的会计核算时,先由老师介绍资金筹集的流程,简单讲解下核算。随后,通过企业资金筹集的案例,比如在酒店管理专业的会计学基础课堂里,给学生如下案例:有一家即将成立的酒店,需要筹集资金,让学生分组讨论怎么筹集资金比较有效,同时资金的比例怎么安排,资金筹集到了之后,会计上怎么处理等问题。讨论之后,让小组派代表公布方案和会计核算的内容。
此种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感到会计学能辅助其本专业的学习,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兴趣。
参考文献
[1]熊微.《会计学基础》教学模式探索[J].会计之友,2007(2).
篇2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不是传统知识灌输性的学习,而是通过对一些具体案例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来找出解决方法。这个过程是学生自己通过思考来进行的,教师只是起到了辅助作用。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而且更加锻炼了思维能力。
2.有助于个性化教学
案例教学是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针对案例提出的解决方法来进行分析,从而会发现学生个体在学习上的差异,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
3.提高学生记忆能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案例教学以其生动性和形象性更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这种主动性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对基础会计知识的记忆。案例教学也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从而提高记忆水平。
三、案例教学实施的主要环节
1.准备案例教学
案例的准备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所以教师要通过布置一个案例来展开案例教学。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这样的案例:东山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有资本总额一亿元,其中发行在外的普通股7500万,一股50元,银行借贷2500万,年利率为10%。公司准备融资上一个新项目,大约要1000万,新项目投产后每年税前利润为2000万。目前有个两个融资方案,一个是按每股50元的价格增发1000万新股,一个是以12%的年利率发行债券1000万。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对这个案例分析出最佳的筹资方案。对学生而言,学生在知道这个案例后,要仔细进行阅读,了解其主要内容,并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来帮助分析案例。
2.小组讨论
针对案例,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来展开学习。例如针对上面这个案例,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先在小组内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看法。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应当积极的督促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讨论中来。小组讨论结束后,争取组内成员形成较为统一的观点。
3.班级讨论
班级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和延伸。经过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可以派代表同学来陈述本小组的观点,当然,如果有的同学有不同意见也可以单独提出,以便大家一起讨论。在这个环节中,不同的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进行讨论,表达不同的想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应进行适当地引导,保证讨论顺利地进行。
四、对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
篇3
第一阶段: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学习兴趣。利用军训期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专业教育。首先,由会计专业的主讲教师向学生们介绍本专业的特点以及本专业在社会的地位和重要性。其次,邀请我院负责就业工作的领导,就历年会计专业的社会需求、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工作情况反馈向学生做一个汇报,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同时对就业前景充满信心和期望。再次,带领学生们参观本专业的实训室和实习基地,了解企业的工艺流程和会计操作的基本流程,让学生对会计专业有一个感性认识和初步了解。最后,可将我校会计专业毕业的、在本行业做出一定成绩的校友请回来,就其工作经验,为学生做一次专题讲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第二阶段:会计的概念、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的学习。多数学生初学时都会觉得这门课程的概念、理论以及核算方法过于抽象,无法理解其内涵。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程时,要善于脱离会计讲会计,可通过讲故事、列举学生熟悉的事物来阐述什么是会计、会计的重要性等,同时要注意观念的准确和深入浅出。教学以情景教学模式为主,以一个企业几个连续期间的通俗业务为例,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让学生进入角色,使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使授课变为学生直接面对真实的事件,进行真实的核算,然后进行深入的思考总结,进一步提升为理论。所以,讲理论之前,可设立情景教学:由两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英子和小姿利用业余时间创立英姿公司-卖袜子。例如,当学习六大会计要素中资产的三个特征和两个确认条件这些抽象的文字描述时,通过英姿公司购进袜子来理解。当学生记忆书上各个会计要素下的会计科目时,尤其是资产类,基础会计要求掌握的有29个,直接机械记忆学生很犯难。此时就以英姿公司的资产来记忆,当英姿公司经营到第三个月时,规模进一步扩大,开始自产自销袜子,购进棉线-原材料科目,购进织袜机-固定资产科目,袜子生产完工入库-库存商品等。将英姿公司若干期间的完整经营进程贯穿在学习基础会计理论和核算方法的整个过程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学生深刻领会深奥的会计理论知识和核算方法。
第三阶段:会计本身属应用性学科,初级课程也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上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填制凭证、登记帐簿和编制报表内容采用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分分散实践和集中实践两个环节。在分散实践环节,分别完成凭证、账簿、报表各个部分的学习,针对性要强。例如,学习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的填制时,提供给学生各种真实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台边讲解边演示填制方法,学生可同步进行。然后就英姿公司第一期间的业务,让学生动手填制,完成凭证的分散式实践教学。此阶段的实践教学是间断的、零散的,重在加强各个部分的学习,是一项基础性实践,为第二阶段的集中实践奠定基础。集中实践环节是在学习完所有内容之后,运用真实的凭证、账页、报表,采用某企业一定时期的会计资料进行系统的实践学习。这部分实践综合性较强,主要锻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后续专业实训课程学习的衔接。
电算化会计专业面向的对象是专科生,当前专科生的学习特点是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结合社会实际,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创新性
篇4
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高,参与案例教学的教师和学生应该把握好教学环节,重视案例教学的准备,小组讨论,班级讨论,总结评价的主要环节。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
1.案例教学的精心准备
案例教学的准备是教学开展的基础,教师可以布置案例资料,进行充分的准备。教师应该对案例和材料进行熟悉和准备,充分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开展开放式讨论,重视教师对学生解决案例问题的可能的方案,保证教师开展好案例教学。在准备阶段,教师还要向学生呈现案例,采用何种方式呈现也要思考。复杂的案例应该查阅更多的资料了解理论,获得背景资料,做好个人的准备。学生要先阅读案例,了解主要内容,借助手段和工具解决案例问题,查阅案例资料,获得案例背景资料,学生了解案例内容后,可以对案例问题进行分析,写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2.案例教学的小组讨论
案例教学和教材举例不一样,没经过抽象,完整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事件,头绪多,不容易看清楚实质,学生在案例分析的时候要遇到困难,很难全面分析,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班级集中讨论前先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主要是通过互相沟通和交流,使每一个小组成员进行思考、调整和深化自己对案例的分析,经过沟通和交流,顺利解决在准备案例中的困难,集中小组成员的智慧,让观点更加全面,方法更加详细,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能力、知识等进行合理分组,教育小组讨论能够顺利开展。保证案例的难度小的时候或者具备很强的案例学习才能的时候,这样的环节应该减少。
3.开展班级集中讨论
班级集中讨论能够集中集体的智慧,能够形成教学的结果,是全班同学分享学习经验和知识的经过。教师可以经过小组之间的讨论,组织小组派代表来讲述观点,其他的成员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意见来进行发表,同时不同的小组成员应该相互讨论,不断吸收好的观点,形成解决案例问题的办法。这个环节里要求学生相互参与学习的过程,听取同学的发言和教师的讲解,激发学生讲述自己的观点和办法,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背景材料,全面引导课堂讨论的方向,在讨论出现偏差的时候给予目标的纠正。
4.进行总结评价
教师应当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教育学生完成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环节,联系学生的理解,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参与学习评价,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给予理论阐述和观点的分析,给出学习的思路和结论,并带给学生思考,教育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基础会计》案例教学的方法研究
1.呈现《基础会计》案例的方法
教师应该根据案例分析的材料的内容和目标,选择好的教学形式,将案例展现给学生。
(1)按照文字材料进行呈现案例,这就是简单通用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将案例进行分析,运用文字材料的形式发给学生,提供给学生分析,选择复杂、长篇的案例,但是这样也容易不够形象生动,不能吸收学生的注意力。
(2)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案例: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声像策略能将案例中的信息进行全面的展现,在现代技术的应用下,教师应该重视呈现材料,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3)口头描述案例:根据案例的特点,教师口头来描述案例,教育学生做好记录,教育学生具备描述能力。教师在描述的时候,也能够重视教学方法,防止影响学生对案例信息的获得。
(4)组织学生表演案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表演、模拟案例,创造社会情境,教育学生直接参与到案例的准备中,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学生直观生动地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2.讨论《基础会计》案例分析的策略和办法
(1)重视课堂讨论的内容和方法
教师要有时间和观念,根据讨论的问题的重要的特点来分配时间,教学中,要根据教学讨论,解决好学习问题,伴随着讨论的深入,应该找到新的问题,因为教学时间有限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寻找科学合理的讨论的时间,重视教育问题,优先考虑这些重要的问题,给予充足的时间。此外,教师应该把握讨论的方向,不管是小组讨论还是集体讨论,都不能出现背离主题的现象,教师都要即使将学习的思维和注意力拉回来,选择好的案例,这样也容易完成教学的目标,因此,学生在讨论的时候,教师应该重视把握教学的引领,重视讨论的方向,在出现偏差的时候就能给予指正。
(2)创造轻松和谐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以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为铺垫,教师应该和学生保持平等的位置,平等地和学生进行交流,教师要讲究语言的艺术,重视把握语音、语调的特征,语言要更加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教育学生摆脱语言的苍白现象,讲解要重视抑扬顿挫,语言要生动形象,避免听觉疲劳,重视形体语言的运用。
(3)归纳评价的多种策略和办法
教师要给学生很多方法,从案例来到案例去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水平,重视启发学生抽象概括出解决问题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基础会计》的问题打好方法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海燕.关于《基础会计》课堂教学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2]谭灵.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学方法及手段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4期
[3]张晓丹.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1年16期
[4]陈华.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浅见[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9期
[5]赵敏等.《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范式的实践与探索[J];会计之友.2011年19期
[6]梁飞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改革实践[J].财会月刊.2011年15期
篇5
一、导学案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如果要深入写好导学案,教师必须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中的难点重点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多角度、多层次地深入挖掘教材,富有启迪性地解读教材,在集体备课中拟定出更高质量的学案。基础会计是职业学校财经专业的一门比较重要的基础专业课。多年的实践教学,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初学基础会计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词语的认识都是非常抽象的。怎样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呢?我的做法是:在教学中,引入导学案,在导学案的设计上下工夫,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和学生的“学”的主动性,一般我把一堂课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检测上节学习内容阶段;第二阶段是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自主学习阶段;第三阶段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评析难点阶段;第四阶段是学生训练阶段。以“账务处理程序”这一章节为例,检测内容为会计核算方法是什么?这节内容是对会计账务流程的一个总结,为导入本节课打好基础。第二阶段就是以导学案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三阶段是学生提出在自主学习中不理解的内容,先由学生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评析,第四阶段是学生练习阶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入难,分为多个层次。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导学的作用,通过制定不同层面的问题进行提示,引导学生的思维,使问题简易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技巧。
二、导学案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方式相对传统,学生自学能力较差,不知道如何预习。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明确了预习的目标和任务,将要学习的内容和问题具体化。学生依据导学案提高预习,达到了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学生借助导学案,预先认知学习目标、查询相关信息、解读学习内容,并通过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同时,导学案可以保障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得到合理的、有效的利用,为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提供物质基础。科学的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为中职学生营造出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上整个学习过程被科学、实效的导学案引领,学生有方向、有目的、有策略、有方法地自主学习,知识转化、能力提高自然蕴含其中,学生也无形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
三、导学案为学生反馈信息提供了帮助
导学案中的反馈练习部分,教师要严格做到在课堂上完成,而且一定要认真批改,严令禁止用小组长代改。除了每月或者每周检测之类的试卷,批改结束后务必要发给学生订正,及时发现错误,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完成“课后拓展”试题。在教学过程中,展示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样不仅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教师发现学生在掌握学习内容方面的不足之处,使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可以及时调控授课进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学生情况不同,讨论的方式就不同。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注重引导方式的多样性,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每节课都应时时提醒自己,注重适应学生,只有这样,“导”才会显得有声有色。中职的会计专业要为社会培养会计行业的专业性人才。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不断的释疑、讨论过程中,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虽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作为教师,不管是在备课,还是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都应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提升中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改之路不仅艰辛而漫长,更是崎岖而坎坷。所以它需要我们每个教师敢于探索,勇于前行,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课改之路。
参考文献:
篇6
1.准备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准备。教师要对该案例及其相关材料进行熟悉和准备。同时,在案例的准备阶段,教师要向学生呈现案例,采用何种方式呈现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对学生而言,学生得到案例资料以后,即开始个人的准备。学生先要阅读案例,将案例中的各项内容了解清楚,借助各种手段和工具来充分理解案例及问题,必要时可能还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以获得更多的关于该案例的背景材料。
2.小组讨论
案例与教材上的举例不同,只是完整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事件,头绪较多,不能很容易地看出问题的实质。学生个人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并且个人分析难以全面。因此,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班级集中讨论前先进行小组讨论显得十分必要。小组讨论主要是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促使每个小组成员进一步思考、调整和深化自己对案例的分析。经过相互交流和启发,学生就可以较顺利地解决个人在准备案例中遇到的问题,集中小组内各成员的智慧,使观点更加全面,方法更周详。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能力、知识经验等进行合理分组,使得小组讨论能够顺利开展。
3.班级集中讨论
这一环节是集中班级智慧的阶段,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班学生分享经验和知识的过程。经过小组讨论,由每个小组派出代表陈述其小组的共同观点,其他的成员也可以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同时不同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质疑,在问答中不断吸收各种观点的可取之处,形成各种有效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法。在这个环节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认真聆听,教师则应该通过各种办法激发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欲望,同时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各种理论支持和背景资料,有效引导课堂讨论的方向,并在讨论出现偏差的时候迅速予以纠正。
4.总结评价
这个环节通常由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评估,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收获。教师对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价,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和归纳。既要给出理论上的精辟阐述,又要恰如其分地分析学员观点的优缺点;既要给出分析的思路或者学习的结论,又要留给学员思考的余地,引导学生对案例及问题在课后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二、策略与方法
1.常见的案例呈现方式
除传统的口头描述案例与以文字材料方式呈现案例外,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案例。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声像手段,能把案例中所包含的各方面的信息更全面、更逼真地呈现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呈现案例材料应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技术。
2.分析、讨论案例的策略和方法
教师一要把握好课堂讨论的内容和节奏,善于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合理地分配讨论时间、引导讨论的方向,在出现偏题时迅速予以纠正;二要注意创造轻松和谐、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要有民主意识,平等地与学生交流;三要讲究语言艺术,增强学生的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保持课堂氛围的生动活泼,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教学体会与反思
篇7
《会计职业基础与技能》(原《基础会计》或《会计学原理》)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专业核心课程,同时还是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证的必备知识课程。该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先行课程,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财务会计实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课程的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后续会计课程的学习、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证和就业打好基础。本课程通过让学生认识会计,熟悉会计核算的方法和工作流程,熟练完成“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到会计报表”的基本账务处理工作,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有助于培养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现代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特点,体现能力为本位的思想,将《基础会计》和《基础会计实训》的两门课程整合为《会计职业基础与技能》,打破了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践教学脱节的状况,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教学有机融合。
我们学院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及社会中介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质和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会计专门人才。因此会计课程的设计要符合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根据我们学院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该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实现“四化”,即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基础,将教学过程工作化;以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为重点,将教学内容过程化;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教学做”一体化;以从业资格考证和初级会计资格考试为手段,实施“岗证”一体化。为此需要改革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等。
三、以会计工作过程设置课程内容体系,按工作任务选取并序化教学内容
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理念,就要打破原有的以会计理论知识体系为框架的课程体系,建立以会计工作过程为框架的课程内容体系。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是:取得、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会计资料整理归档。根据该工作过程以及学生考证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将该课程设置为六个项目来学习,按每个项目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来安排教学内容。具体见下表(表1)。
四、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
《会计职业基础与技能》是一门实用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实践知识的传授。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很难理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谈不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学生就业后往往还要跟着师傅重新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现代高职教育的理念是要将学生培养成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所以改进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已是当务之急。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该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和素质为教学目标。教学中“以某真实企业某月份里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主线(整个课程教学一例到底,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认识),让学生站在该企业会计人员某一岗位的角度来处理经济业务,从而完成该企业这个月的会计工作。为完成该企业这个月的会计工作,教师将具体的任务落实在每次课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些技能不会,从而明确学习的目标),然后教师教学生做(一方面强调操作的注意点和技巧,另一方面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这么做),最后再让学生自己做(这一步可以检验学生学的情况和做的效果)。此过程可以让学生“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学”来指导实践,通过“做”来理解并深化理论。“学做一体”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这样的良性循环会让学生觉得学习会计课程是一件快乐的事:学得轻松,学得成功。
表1 《会计职业基础与技能》课程内容体系
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 技能知识点 理论知识点
项目一
认识会计 任务1 认识什么是会计 会计含义
任务2 认识会计的作用 会计职能
任务3 认识会计方法和会计工作基本流程 会计方法
会计工作基本流程
项目二
原始凭证 任务1 识别原始凭证 识别原始凭证,熟悉经济业务和
经济事项 会计假设
会计对象
会计要素
原始凭证的种类
任务2 填制原始凭证 会填制常用的原始凭证
任务3 审核原始凭证 会审核原始凭证
项目三
记账凭证 任务1 认识记账凭证 会根据经济业务选择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的种类
任务2 填制记账凭证 会根据原始凭证,运用借贷记账法填制记账凭证 会计科目
借贷记账法
任务3 审核记账凭证 会审核记账凭证
项目四
会计账簿 任务1 认识账簿 会设置账簿,能选择各明细账的账页 账簿的分类
任务2 登记账簿 会登记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
任务3 对账 会对账 财产清查
任务4 错账更正 会更正错账 错账更正方法
任务5 结账 会结账
项目五
会计报表 任务1 认识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的分类
任务2 编制资产负债表 会编制资产负债表
任务3 编制利润表 会编制利润表
项目六
会计档案 任务1 整理、装订会计资料 会整理、装订会计资料
任务2 保管会计档案 会保管会计档案资料
五、改革考核体系,建立灵活的考核体系
该课程必须改变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主要手段的单一的考核方式。要建立以实践能力评价为核心,加大过程考核力度的考核体系。为了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要实现“五个结合”:将技能考核与理论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专项技能考核与综合技能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职业能力考核与职业素养考核相结合。自始至终将考核的目的指向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体考核内容见下表(表2)。
表2 《会计职业基础与技能》的考核体系
考 核 项 目 比例(%)
平时表现 出勤、课堂讨论、作业 10
专项训练(平时) 实训态度与认真程度 5
原始凭证的填制 5
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10
会计账簿的登记、对账、结账 15
会计报表的编制 10
会计资料的整理和装订 5
综合训练(期末)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20
理论考核(期末) 各部分的基础知识 20
合 计 100
六、总结
《会计职业基础与技能》课程的教改方案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完善,该课程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蒋欣文.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刍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
[2]熊婷,程博.会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财会通讯,2010 (8).
[3]杨亚西,刘跃,余杰. 会计人才需求调查及对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J]. 财会通讯,2010(8).
篇8
随着社会的发展,拥有专业技能以及系统理论知识的人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青睐,因此,我们职校教师在平常的实践教学中,不但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许多学生反映,“财务会计模拟实操”这部分的学习相当吃力。后来才发现,以前我们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过分依赖教材,致使学生也只是拥有空洞的理论,不能举一反三,导致实践中出现卡壳。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拦路虎,笔者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提出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会计教学中。本文结合基础会计课程来谈谈“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 案例教学法的含义与特点
案例教学就是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用真实的、现实的、有情节和环境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具体事例教学,通过设置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的一种互动的学习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带来3个大的转变:一是主体的转变,把以前课堂上以老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二是思维上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代替“聚合性思维”,从而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逐步解决问题;三是教学方式的改变,由以前的仅仅依靠对课本上的理论和例题的讲解转变为将理论与具体的会计事例相结合的方式讲授。
2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1) 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互动式的教学,只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双向传递,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去身临其境地发现和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
(2) 学生通过实践,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紧密结合会计教材的同时,将艰深的理论知识用案例的形式进行描述,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真正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多给学生提供一些会计实务练习,从而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完全掌握,并能灵活应用。
(3) 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应当尽量选取有讨论性的案例,此外,选取的案例也应模拟一些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独自对复杂多变的形势进行判断进而作出决策,然后再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收集,对案例进行分析与推导,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使实际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3 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基础会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入门的重要理论实践课,其内容相对来说较为复杂,系统性强。大多数职校学生是初中毕业,在来学校学习之前根本没有多少会计方面的常识,所以学生很难自主地将所学过的理论与会计实践直观地联系起来,进而造成学生感性认识较差,对于所学的知识不能完全进行消化,完全只能依靠死记硬背。
例如,讲到关于债券问题的时候,笔者先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同学之间有没有借出或借过别人东西?然后,给出一个案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公司要运营下去,最重要的就是资金,有了大量的资金,公司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转。但是,一个公司,它自身的资金是有限的,所以,为了公司能够发展下去,一方面公司可以通过贷款来解决,另一方面发行企业债券,也是一条筹集资金的途径。接下来,引出债券的基本概念,以及发行债券的原则等,最后让学生对买方和卖方不同的账务处理方法进行讨论,而老师则在学生讨论相对成熟的时候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如当债券以不同价格发行的时候,买卖双方应该如何进行处理?从而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这种用案例来进行教学的方法,不仅可以使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在基础会计课程物资采购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往往会把各种各样的概念弄混淆。所以,在讲述这一节内容的时候,笔者对这些概念进行了归纳总结,采取了如下的设计:
(1) 结合案例,对购入物资的成本构成、相关税金、销售折扣、不同的销售方式、结算方式等知识点进行讲解,使学生对于此节知识深入理解。
(2) 给出案例:A厂购进X材料花80 000元,应缴纳税金3 000元,制造成Y商品后,销售了65%后赚回了成本费12 000元。但此时突然爆发了金融危机,为了降低金融危机对工厂造成的影响(商品Y的积压会有每天500元的损失,如养护费、仓库费、工作人员的劳务费等),该公司决定采取打折销售(7天卖完)或者“买二送一”(5天卖完)等各种促销模式。但与此同时,该工厂又想最少获利20 000元,请问应该选择哪种销售模式才能在短时间里将商品Y全部售出;哪种办法获利更多?应该怎样操作?
篇9
【提案号】0137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财政部会同教育部研究办理
【提案人】吴明熹
【主题词】农村 普教 经费
【提案形式】个人
【内容】
农村基础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科技农业方兴未艾,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我国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有数以亿计受过基础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作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
但是,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目前,我国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与城市平均水平相差近3年。在15岁至64岁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不足1%,比城市低13个百分点。全国现有8500万文盲半文盲,四分之三以上集中在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全国有431个县没有“普九”,已经“普九”的部分地区是低水平意义上的“普九”,基础不稳。不少地方存在学生因贫辍学、拖欠教师工资、学校危房年久失修、公用经费短缺等突出问题。主要问题是:
一、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问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兴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教育经费十分紧张,1999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191l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18l5.7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2.79%,低于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投入比例。而这有限经费中的大部分又没有投入到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之中。以1998年为例,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学生为1.23亿,占当年全国基础教育学生的2/3,但当年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中用于农村基础教育的只占27.5%。
自8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逐步把基础教育的财政与管理权限下放给各级地方政府,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模式。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实施,已逐步建立健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由于近年来各地区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县与县之间的财政收入差异十分明显,造成各地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据报道,目前中央财政把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的50%以上花费在高等教育上。同样,省级财政也把较大部分教育经费花费在非义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上。中央和省两级财政对基础教育投资宏观调控能力的减弱,导致一些困难的地区,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主要在西部)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校舍危改负担较重(例如截止2001年底,重庆酉阳共有426所中小学不同程度存在危房和破旧房,全县共有危房16.5万平方米,占校舍总面积25.92%)。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现象(近年来农村初中在校生辍学率又连年回升,2001年已达到5.47%),这种情况制约了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农村地区适龄女孩的基础教育问题
在一些农村地区,女孩失学问题十分严重。广西隆林县的某些乡镇,女孩不入学率和辍学率达55%,在凌云县的一个乡,女孩入学率只有75%。其他一些地区的情形也不乐观,越往高年级的女孩越少,能上初中的就更少。
分析根本原因,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认为“女孩读书没用,反正将来是嫁人”。所以,九年义务教育中辍学的或因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学的绝大部分是女孩。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不少未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女孩子加入到了打工妹的行列。在繁华的城市里,由于没有文化或文化低下,她们只能到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报酬低廉的行业,她们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尤其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男性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农业女性化”的趋势日益突出。调查显示:农村妇女从事农业劳动的比例为82.1%,比男性高17.4个百分点,新的分工格局把农村妇女推向农业劳动主力军的位置。
今天的农村女童是未来农村的劳动者和科技人才,这支人力资源文化科技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景。因此,政府在实施基础教育发展规划时,要正视目前贫困地区女童入学率低、辍学率高的现象,拨出专项女童教育资金,采取减免学杂费等办法,特别是要多重视、关注和支持目前资金困难的“春蕾计划”,为女童入学提供经济支持。
为推动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建议:
一、建议提高中央和省级政府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重,进一步改进完善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教育投入保障制度。
篇10
我国在教学模式上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把理论知识看的比实践重要,也许思想上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弊端,也有所转变,可是在教学实践中还是老路子,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比例严重失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仅仅成为一个口号。现在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增设了很多核心课程,可是这些课程往往主要通过课堂传授,缺乏实战训练,即使偶尔训练也缺乏缜密的安排,丧失了实践训练的目的性,完全流于形式,而会计专业恰恰是一门实用性很强,也很难掌握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和时间才能熟练掌握。
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从会计专业实战角度出发安排教学工作。
首先,要弄清楚学生关于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的方向,明白自己所学内容的重要性。教材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工具,整个教学规划和进度全都依赖教材,可是现在很多教材的组织体系和现实脱节,学生首先要学习完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知识,如复式记账、会计科目与账户、总论等,才能接触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内容。这种教材的规划导致了学生学习前面内容的时候缺乏兴趣,学习起来较为被动,而学习后面知识又觉得太过简单,不够重视,学习效果很不理想。
笔者认为,会计工作是一个既复杂又规律的流程,从凭证填制到报表编制,整个流程都必须按照顺序。教学工作必须仿照企业会计实际工作流程进行教学,使学生明白自己学习的内容在未来究竟有何作用,不是为了学习安排而学习,而是为了将来步入职场而充电。
2.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强化业务实际操作能力。
要让学生锻炼业务的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参与企业会计工作的整个过程。可是从客观条件来看,学校和企业还无法做到如此默契的合作模式。那么,只有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运用案例教学模式来达到强化学生能力的目的。首先要对某个企业进行调研,根据地区环境和企业环境设计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分解为多个子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完成,最终完成整个案例内容。第二套方案则由学生独立完成,起到巩固作用。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运用案例化课程教学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案例化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很多的优越性。其教学方法主要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融入其中,起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编制案例。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对于参加社会工作还很难有具体体会,因此在编制教材过程中要尽量仿真企业会计的业务工作,刚开始学习可能会有一定难度,为了塑造学生自信心,尽量每个案例都仔细讲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多积累经验,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另外,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适量加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如动画、图形、声音等元素,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案例由学生自己参与全部过程。
从讨论到操作,到对案例的知识总结,都有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给予适当引导,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升自己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3.采用手工帐和电算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般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凭证、账本、报表等材料中进行手工会计模式实训,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财务软件再次操作实践,还能达到优化解决方案的作用。
四、案例化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设计的取向问题和价值观。
文化教育是一个多元的知识体系,不带任何功利效益,在现代社会中,文化教育应该为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在会计基础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未来为基础,加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社会职业竞争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遵守职业道德,讲究诚信,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2.教材问题。
很多教师认为实行案例化教学就需要配备案例化教材,其实这是完全不需要的,由于专业和地区的差异性,教材作为一个工具书很难进行统一,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把教材作为案例设计的参考资料,不应完全依赖于教材。
3.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笔者认为,教学方法不能仅仅局限为某一种才是最好的,案例化教学也不能排斥其它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教育体系,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刻苦钻研的能力,实现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篇11
The Case Study of Course Modular Teaching in Comput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undamentals
LIU Bo[1], LI Yan[2]
([1]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hezi University, Xinjiang 832000;
[2]School of Science,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0)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course modular teaching in the comput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undamentals is defined firstly. Taking the office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retrieval for example, the contents of course module is designed an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sub-modular teaching mode is analyzed. Finally, combined with practice,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implement the modular teaching.
Key words the computer professional; modular teaching; case study; countermeasures
0 引言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针对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与实践应用能力,初步让学生系统地、正确地建立计算机理论相关概念,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中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为将来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模块化教学是一项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专题教育,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强调知识能力一体,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强调知识实践一致,是以课程模块为单位集中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实现具体能力和素质为培养目标,它是对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所产生的教学模式。①因此,采用模块化教学是实现上述培养目标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方案。
1 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案例
1.1 设计课程模块内容
以办公软件与信息检索内容为例,将该章节分成4个子模块,每个模块划分为若干个教学任务,模块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②
1.2 具体实施过程―以子模块一任务二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1.2.1 教学内容分析
制作电子刊物是word综合知识应用的实践案例,该内容涉及到艺术排版,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是:艺术字的制作,艺术字与图片的组合,图文混排,文本框和页边框的设置等知识点。要求学生通过本任务的学习,可以独立设计(下转第169页)(上接第132页)完成一份主题形式新颖,色彩搭配和谐,内容丰富的电子刊物。
1.2.2 学习者分析
有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使用过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本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是学生缺乏综合技能的应用。本次教学案例设计的目的在于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3 教学环境
计算机公共机房(教师机、服务器、学生用机70台,投影仪各一台,并组成局域网)
1.2.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艺术字的制作;掌握图片与艺术字的组合;掌握图文混排;掌握文本框的输入;掌握页面边框的设置。(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信息检索收集的能力和 word 软件使用的综合应用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在学习过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1.2.5 任务设计
(1)收集素材,确定主题;(2)制作艺术字、插入图片、设置文本框;(3)图文混排。
1.2.6 教学策略及过程
本次教学采用案例驱动式教学具体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分析案例―总结案例,提出任务―分析任务―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作品展示评价。
1.2.7 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评价标准
2 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反思
模块化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在实践教学中还是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③(1)学生的不适应性。部分学生觉得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他们的要求过高,因为在每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大量的案例任务,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任务量较多,便会产生厌倦和畏惧情绪。因此如何才能使教与学达到同步双赢的效果,防止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是关键。(2)教师的不适应性。模块化教学对教师要求过高,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每个模块需要教师设计大量的案例任务,教师的工作量无形中增加了很多,教师的心里难免会产生一些的压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增加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培训,使其能够灵活的展开教学。(3)实践教学耗费时间精力过大。模块化教学在实践应用中,首先需要做大量的教学分析,来确定每个课程模块的名称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其次每个课程模块结束后都需要对其进行评价,最后归总为学生的总成绩,学生考试不达标还要继续考试,直到达标为止,整个课程的实施需要一年之久,固模块化教学相对传统教学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4)评价标准有待完善。在模块化教学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只能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给予评价,而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测评标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 结语
本文举例分析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提出了模块化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但是,对模块化教学模式背后的理念挖掘不够,需要进一步深入模块化教学实践,总结出更好的经验。
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KG-2013-21
注释
篇12
一、案例教学对提高“基础会计学”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
“会计学基础”是会计理论的基础部分,介绍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传统“会计学基础”从系统上来说,包括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复式记账的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财产清查的组织与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链接这些方法的会计循环程序。它是一门会计知识的入门课程,对于从未学过会计的学生来说,要理解这些概念、方法和程序还是有很大难度的。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教学效果,无疑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是一种以真实情节为背景,对某一个或几个有典型意义事件的综合描述,并借助于图表、相片、计算机等辅助手段,使人能得到某种启示的例证。如何将案例教学应用于“基础会计学”中,需要经过案例选择、课堂讨论和得出结论三个过程。现以一个案例来分析案例教学在“基础会计学”教学中的作用:腾飞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生产甲产品的公司,注册资本金为500万元,其中自有资金300万元,收到A投入的资本金100万元,B投入的资本金100万元。经过九年的发展,现在企业净资产已达2亿。问题如下:(1)公司成立之初收到资本金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2)净资产的概念是什么?由哪些项目组成?(3)净资产的增加怎样在会计处理中体现?
对于这个案例中的问题,学生需要将在整个“基础会计学”中所学的方法都理解透彻以后才能解答。因为仅仅公司收到资本金这一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就需要涉及到银行存款、实收资本等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法),然后运用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法:借:银行存款20万;贷:实收资本——A10万,B10万)进行处理,将这一会计分录填制到通用会计凭证上,然后进行审核(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法),再按照银行存款、实收资本的内容设置账簿(登记账簿法),分类反映银行存款、实收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最后经过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法)以后,编制到会计报表(编制会计报告法)中。由此可见,案例中的一笔经济业务就能将所有的会计基本方法串联起来,使学生既能理解每种方法的含义,又能从整体上了解各种方法之间的密切关联,后面两个问题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具体内容和方法的理解。通过这种案例的教学,达到了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目的。
二、实现案例教学与“基础会计学”有效结合的客观要求
要实现案例教学法有效应用于“基础会计学”课程中,从案例的选择、集中讨论到得出结论需要教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
(一)案例教学-R-求教师改变“基础会计学”的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造成了学生的“思维懒惰”。这种方法在“基础会计学”中的表现也很明显。虽然学生对于入门课程都抱有很大的热情,但对于毫无理论基础的学习者来说,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总会让很多学生知难而退。入门的不顺将严重影响后续会计课程的学习。案例教学法应用生动的案例再现现实经济生活,让学生们身临其境,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复式记账,就需要通过描述整个案例发生的全过程来理解设置该方法的目的和意义。案例如下:行政人员小王为了工作需要到一文具店购买办公用品,购买中花费现金1000元,取得发票一张。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该项经济发生的必要性,然后再确定该笔费用的性质、资金的流转和结算,最后通过分析会计分录(借:管理费用——办公费1000;贷:库存现金1000),让学生了解资金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在案例中体会到复式记账的科学合理性。
(二)“基础会计学”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高质量的案例是发挥案例教学作用的关键因素。一般而言,案例的选择要具备以下基本要求:(1)案例必须源于生活,具有可触摸性的真实存在;(2)现实中的案例必须具有现实指导性;(3)案例必须具有某种趣味性和挑战性;(4)每一个现实案例必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而我们现实的案例教学中,往往存在的问题是:(1)不顾教学对象,盲目选择大型典型案例,缺乏针对性;(2)以案例教学替论讲授,割裂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内在联系;(3)过分强调案例的结果,忽视了案例讨论的过程;(4)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不够合理。“基础会计学”教学中,案例的选择难度更大,因为要让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学生在案例中理解这些带本质性和规律性的抽象的会计概念。因此,该课程应选择那些贴近日常生活、易于理解、更具有感官性的案例。如材料采购模拟、办公费用购买模拟等。
总之,在案例选择阶段,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展的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案例,使学生在案例讨论中既深化了对内容的理解,又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合理定位“基础会计学”案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实现教学相长是我们教学工作追求的目标之一。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案例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但是,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定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仍然是主导者,学生是参与者,不应该刻板地理解为由传统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例如,在讲述材料采购的业务时,教师可以结合甲企业购买材料的案例,让学生A充当甲公司的采购员,学生B充当乙公司的销售员(假设此案例不考虑增值税的结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A向B采购材料,甲公司的立场是什么,乙公司又是什么(理解会计主体的含义)。甲、乙公司的资金是如何流转的?应该运用哪些会计科目和账户以及借贷记账法来进行会计处理?然后,对比两家公司的账务处理,完整地了解资金的流转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
从这一案例中可知,教师在整个案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学生作为参与者真切体会资金流转变动所带来的会计账务处理,从中明白了会计主体的含义、采购成本的构成、销售收入的核算、应收应付账款的形成(假设是赊购)、坏账准备的形成等内容。
篇13
为建立煤矿安全生产设施长效投入机制,2004年,财政部等部门联合下发了“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其中安全费用是指企业按原煤实际产量从成本中提取,专门用于煤矿安全生产设施投入的资金。该办法要求境内所有煤炭生产单位均应建立生产安全费用的提取制度,且应按规定标准和浮动范围内自行确定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在成本中按月提取安全费用,报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安全费用提取标准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动。确需变动的,经报主管税务机关、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后,从下一年度开始执行新的提取标准。安全费用在规定的范围内由企业自行安排使用,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年度结余资金允许结转下年度使用。
2006年12月,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财政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制定了“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费的会计处理问题。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应当专户核算,按规定范围安排使用。年度结余下年度使用,当年计提安全费用不足的,超出部分按正常成本费用渠道列支。集团公司经过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可以对所属企业提取的安全费用按照一定比例集中管理,统筹使用。企业通过安全费用形成的资产,应当纳入资产进行管理。
2008年12月,根据财政部关于年报工作的要求,企业按照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应按照2008年新准则讲解中的具体要求处理,在盈余公积项下以专项储备项目单独列报,不再作为负债反映。
2009年,根据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规定,单独在资产负债表中设置专项储备科目,用于反映安全费用的计提和使用。2月,证监会就山西证监局关于煤炭上市公司生产安全费等费用的核算问题进行了回复。复函中明确,煤炭企业对生产安全费进行追溯调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可以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通过未分配利润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核算。按规定范围使用生产安全费和维简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要求计提折旧;编制2008年年报时,根据取得的有关信息,能够对因会计政策变更所涉及的固定资产进行追溯调整时,应进行追溯调整。
二、煤炭生产企业安全费用会计处理方法及有关规定
(一)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时煤炭企业安全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及有关规定
按照2004年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的规定,企业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安全费用时,按照实际产量和计提标准计算,记入制造费用和长期应付款科目;使用时,属于费用性支出的,直接冲减长期应付款;属于资产性支出的,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完工后形成固定资产,同时按固定资产成本,核减长期应付款,摊销记入累计折旧,该项固定资产在以后使用期内不再计提折旧。
(二)2009年前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时煤炭企业安全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及有关规定
2008年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对煤炭企业安全费用会计处理规定为:提取时,在所有者权益项下从利润分配转入盈余公积。使用时,如果属于购建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等资产的,视同购置固定资产,通过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等科目核算,并按照企业确定的计提标准计提折旧,计入相关成本费用中。如果属于费用性支出的,应当通过管理费用等科目核算,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要求企业按照实际发生费用和形成资产的金额在所有者权益内部进行结转。从盈余公积转入利润分配,但以盈余公积中计提的专项储备余额减至零为限。企业未按上述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的,应当进行追溯调整。
(三)2009年及以后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时煤炭企业安全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及有关规定
2009年,根据财务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对煤炭生产企业计提和使用安全费用提出新的规定。计提时,计入相关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记入专项储备。使用时,属于费用性支出的,直接冲减专项储备;属于形成固定资产的,应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待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确认为固定资产,同时冲减专项储备,并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
三、煤炭企业安全费用新旧会计处理的利弊分析
1.煤炭企业每年新增固定资产中有一些是原始投资资金形成的,有一些是安全费用形成的,有一些是折旧资金形成的,还有一些是维简费用形成的,几者的会计核算方法不同。这样必然会造成因资金来源不同使同一企业增加相同资产而折旧方法不同,其账面价值也不同的情况,给企业的资产经营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
2.煤炭企业通过调整安全费用的计提和使用,为调节利润创造了条件。实际工作中,企业通过调整安全费用的计提比例,调整企业各个会计年度的利润,其中2008年尤为明显,2008年国内煤价上涨幅度最大,煤炭企业利润大幅度提升,为了掩盖真实的利润情况,企业往往通过二次、三次调整安全费用的计提标准,最终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