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节水型单位建设工作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全面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节水意识,在镇内形成“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把建设节水型单位的要求体现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争做节约用水的表率。
3、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努力实现到2015年,镇机关、事业单位人均用水量在2011年的基础上下降15%,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节水意识
1、在镇局日常宣传栏位置制作“节水〃和〃生态”为主题的宣传标语和宣传栏,在卫生间、洗手处张贴节约用水温馨提示语,营造节水型单位创建活动的良好氛围。
2、借助“节能宣传周”等时间组织干部职工观看有关节约用水的宣传片和展览,
3、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家有关用水的法律法规和方
针政策,介绍节水常识,倡导“爱水、惜水、节水”的社会风尚。
(二)加强用水管理。
1、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及时维修损坏的供水管网和设施,定期检查更换水龙头、管道阀门、冲水阀等排、给水器具,防止“跑、冒、滴、漏”浪费现象发生。杜绝“长流>,!
2、加强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倡导二次用水、多次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使干部职工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禁止使用公用水龙头清洗私人家用物品及私家车。
4、控制公务用车清洗次数,提倡用容器接水擦洗,杜绝随意浪费水资源。
1、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篇2
一、健全机构,加强保障
1981年乌鲁木齐市成立了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在20余年的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了国家、自治区、市节约用水的政策和法规,开展了节水宣传、计划用水、节水检查、工业节水技改、水平衡测试等工作,我市的节水工作取得的一定的成效。XX年,市委、市政府,批准实施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模式。同年4月16日国家水利部副部长张基尧和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刚为新成立的水务局挂牌剪彩。至此,乌鲁木齐市的水资源管理打破了城乡、部门间的界限,建立了城乡供水、节水一体化个管理体制,实现了城市与农村、地下水与地表水、水质与水量、供水与排水、用水与节水等涉水事务的统一管理。
二、加强领导 健全机构 制定方案分解目标
市委、市政府把创建节水型社会(城市)工作摆到了改善乌鲁木齐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投资环境和建设“和谐乌鲁木齐”的战略高度,列入了市委、市政府,各区(县)政府及委、办、局的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 “建设节水型乌鲁木齐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水务局,节水办负责具体日常工作。部分区(县)也相应成立或完善了节水管理机构,成立了创建节水型城区领导小组,明确了管理职责,基本形成市建设节水型乌鲁木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县)节水办——用水户三级创建节水型工作网络,为创建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有效的创建组织体系。
三、制定创建节水型工作制度,使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创建节水型城市宣传工作方案》、《关于加强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社区、居民小区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社区、居民小区各项标准的通知》等,把创建的各项工作细化、量化、具体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还使创建工作有目标、有检查,便于考核,为成功创建节水型社会(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强化宣传 提高认识 营造全民节水氛围
为进一步增强市民的节水意识,各区(县),委、局、办及相关部门进行多方联动,在每年的“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水宣传周”、和“世界环境日”等活动期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介,以及节水服务下社区、悬挂节水横幅、设置节水咨询台、发放节水宣传手册(单)、播放节水宣传片、以节水为主题的板报巡展等多种形式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宣传,大力宣传节约用水和创建节水型社会(城市)的重要意义。此外还通过开展中小学校节水征文比赛、举办节水知识竞赛、节水知识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加强对全社会的节水知识和意识的普及教育,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各方配合、齐抓共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节水环境。
五、完善节水政策法规、标准,提高节水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
我市目前出台了实施了《乌鲁木齐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乌鲁木齐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乌鲁木齐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根据《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了《乌鲁木齐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乌鲁木齐市节约用水中长期规划》等专项规划,为我市今后的节水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系统的依据。
六、加强创建人员的培训工作
建设节水型社会(城市)工作涉及节水工作的方方面面,是政策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通过培训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节水工作的各项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和具体做法,充分发挥创建工作人员作用,以适应节水工作的需要,担负起创建节水型工作的重任。为了保证我市的建设工作规范完整,全面了解各项创建指标。XX年制定《建设节水型乌鲁木齐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举办5期培训,培训人员主要来自各区(县),委、局、办工作人员,用水单位管理人员,其中,第一期培训对象是各区(县)政府(包括街道办事处),委、局、办,参加人数126名;第二期对象是农牧区用水管理人员,参加人数30名;第三期培训对象是用水单位管理人员和部分街道办事处节水专干,参加人数250余名。内地培训班2期,参加人数共40余名。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创建工作队伍的整体能力和工作水平。
七、制定用水定额,建立健全指标体系
1981年我市开始实施计划用水工作,初步制订了《生活用水定额》,对全市实行计划用水管理,超计划用水实行加价收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用水的供需矛盾。随着我市建设节水型社会(城市)工作的开展,先后制定了新的《乌鲁木齐市工业企业产品用水定额》和《乌鲁木齐市城市生活与公共用水定额》,已报请自治区、市有关部门批准。同时,定额标准的实施,企业可以对照标准、主动寻找差距,促进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和加强内部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起到了较好的节水效果。
八、加大节水器具的更新改造力度
为从源头上做好节水工作,一是,对用水单位进行节水普查,并引导用水户使用节水型器具,宣传建设部颁布实施的《节水型生活用水标准》。二是,督促用水单位对非节水型座便器的配件进行改造、更换。三是,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严格把关,对使用淘汰落后用水器具的不增加用水指标。四是,各区对辖区居民住户进行用水器具调查,督促制定了相应的改造计划。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九、各区(县)按照统一部署,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社区、居民小区活动
为了及时掌握辖区创建单位工作的基本情况,区(县),街道办事处从抓好入户摸底调查入手,强化创建工作力度,组织人员对工业企业用水、生活用水器具、用水量等多项工作进行调查摸底,同时对街道办事处和辖区创建单位、社区、居民小区,进行经常性的督查指导。
区(县)政府,按照《建设节水型乌鲁木齐实施方案》和《乌鲁木齐市节水型企业(单位)、居民小区申报、考核验收、命名办法》的要求,开展了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社区、居民小区活动,对辖区创建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工作。天山区、沙区、新市区、头屯河区政府组建了由区(县)节水办、建设局、区目标办组成的验收组。水磨沟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产业开发组建了由建设局、街道办事处节水专(兼)工作人员组成的验收组、已于XX年9月底至12月底,分别对辖区创建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工作主要从创建单位节水宣传工作、节水日常管理工作,节水管理制度建设、节水管理档案建立等方面入手,同时对各单位各用水点、节水设施使用情况进行实地检查,最后将考核内容进行综合打分,综合得分在85分以上的成为区级节水型企业(单位)或社区(居民小区),通过考核验收共评出达到区级标准的单位有315家。
特别值得提到的是我市的沙区、新市区在创建节水型工作的同时,要求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率先垂范,按照《建设节水型社会目标考核办法》进行了考核验收和综合评分,沙区考核达到优秀街道办事处有7家。新市区考核达到优秀街道办事处有10家。为今后创建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十、大力开展城市节水科学研究,以科技进步和新技术、新器具推动城市节水工作
为了认真落实《建设节水型乌鲁木齐实施方案》中涉及节水设施建设、科技节水等项目。编制完成了《乌鲁木齐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务信息化大纲》,其中乌鲁木齐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已经国家水利部审查通过,并予以一定资金支持。编制了《乌鲁木齐市节水规划》、《乌鲁木齐市农业节水规划》即将完稿。针对洗车行业用水和中水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正在进行调研和草拟相关管理办法。在制定规划和办法的同时,对全市工业用水单位进行了摸底调查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通过对数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建设节水型乌鲁木齐XX年节水工程项目计划”;“建设节水型乌鲁木齐XX年—2011年节水工程项目计划”;调查汇总乌鲁木齐市特种行业用水设施及技术改造项目;配合自治区建设厅制定乌鲁木齐市XX年—2011年节水工程项目计划;配合市建委落实我市XX年节水示范工程资金;配合市科技局落实XX年5项节水科研项目及资金。完成5座城市中水回用示范工程建设。
十一、积极开展农业节水工作
我市农业用水利用率低,XX年我市农业用水占全市总用水量的62%。部分地区农田基本建设不配套、设备老化、利用率低,主要采用传统的漫灌方式,田间节水灌溉技术推广难度大,北郊大多为井灌区,渠系利用系数可达0.7左右,南郊板房沟、水西沟两乡的渠系利用系数仅为0.55左右,达坂城地区渠系配套更差,仅有干支两级渠道,亩灌溉定额高达1060立方米。我们针对农业用水现状和《实施方案》中涉及农业节水的各项指标,加强农业节水的管理。一是向各区(县)政府,农林水牧局、建设局发放国家、自治区有关建设节水型社会文件及“建设节水型乌鲁木齐”文件材料。使农牧民对节水农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二是对南郊、北郊、东山、达坂城农业区进行了斗渠调查,获取农业灌溉第一手资料,作为农业节水基准年的基数;三是按照建设节水型乌鲁木齐各项指标要求,对我市农业用水情况、农作物分布情况进行了普查,收集整理、汇总相关资料;四是开展对我市农业用水三级渠道分布情况、防渗设施、进行调查;五是对农业用水定额进行定点测试,并签订测试协议;六是农业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资金到位后此项工作可即时开展。七是制定农业节水宣传方案。为实现农业节水的工作目标奠定基础。
篇3
自20*年水利部印发了《关于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以来,自治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逐步展开。20*年,水利厅确定在哈密地区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随后,又启动了乌鲁木齐市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吐鲁番地区、博州也相继提出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三年来,哈密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强化了对节水型社会试点工作的领导,成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地区水利局;进一步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成立了由地方和兵团领导参加的“哈密地区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实现了兵地水资源统一管理;编制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方案和规划;相继出台了“哈密地区农业节水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和工业节水的意见”等文件;适时调整了水价;出台了工业、生活和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全面推广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加大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提出了“以工业为主导,农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新的经济发展构想;初步尝试了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工业返哺农业的节水补偿机制;加强了工业和城市节水管理,加快了农业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制定并实施了逐步关闭哈密市区范围内自备水井计划;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公众广泛参与”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
总的来看,我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已经起步,哈密地区和乌鲁木齐市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全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缓慢,已经开展的试点还需要进一步总结、深化。召开这次座谈会的目的就是交流我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经验,安排部署下一阶段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下面我就做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节水型社会的内涵和特征
节水型社会是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水的关系,通过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节水型社会包含三重相互联系的特征:效率、效益和可持续。即节水型社会要求微观上资源利用的高效率;中观上资源配置的高效益;宏观上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效率的含义是降低单位实物产出的水资源消耗量,效益是提高单位水资源消耗的价值量,可持续是在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前提下,水资源要能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微观上水资源利用的高效率,就是要建立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城市。采取工程、经济、技术、行政措施,减少水资源开发利用各个环节的损失和浪费,降低单位产品的水资源消耗量,提高产品、企业和产业的水利用效率。
中观上水资源配置的高效益,就是要构建节水型经济。非农产业的用水效益大大高于农业,低耗水产业的用水效益高于高耗水产业,经济作物的用水效益高于种植业,这要求通过结构调整优化配置水资源,将水从低效益用途配置到高效益领域,提高单位水资源消耗的经济产出。节水型社会一定是“节水”和“增长”双赢的发展,而不是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换取用水量下降。
宏观上区域发展要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塑造持续发展型社会。要求一个流域或地区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打造与当地资源禀赋相适应的产业结构;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精心管理,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关系,将农业、工业的结构布局和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控制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之内。经济社会发展在水资源承载能力以内,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否则就会造成生态系统破坏和生存条件恶化。
建立节水型社会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核心是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节水意识和观念的全面树立、节水投入的大幅度增加、节水技术的大规模普及,只有在一个有效的制度框架下才可能发生。我们不缺少先进的节水和治污技术,但是水的浪费和污染普遍存在,主要是缺少促进节水和治污技术大规模应用的机制。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质是大规模的制度建设。从传统用水粗放型社会走向节水型社会,本质上是从浪费水的旧体制转向高效用水的新体制,需要经历大规模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
二、*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多年平均降水量154毫米,平原区蒸发量大多在2000-3000毫米。地表水资源量78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05亿立方米,其中天然补给量44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83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420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的2倍,但是,*每平方公里产水量仅5.1万立方米,是全国平均的1/6,全国倒数第三;干旱缺水是*的基本水情。
20*年,*经济社会用水总量为482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240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6倍,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1600多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700多立方米,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大约是45%,大农业用水占经济社会用水的96%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55%左右;城市管网漏失率近20%,污水处理率约60%;全疆污废水排放量达7亿多立方米。吐哈盆地、天山北坡等地地下水年超采量已近18亿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看上去不少,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的分布与经济社会布局不协调、洪旱灾害频繁等问题突出;水环境污染加剧趋势开始显现;吐哈盆地、天山北坡经济带地表水短缺,同时地下水超采问题也已经很严重;塔里木河流域、艾比湖流域以及天山北坡经济带的绿洲边缘生态问题突出;与此同时,我区的水资源管理还是很粗放,有效的节水体制、机制尚未形成,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还比较低。
水资源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紧迫、最直接、最主要的资源约束之一,解决好水资源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点和难点。自治区提出发展新兴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都对水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这些与水有关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三、全面推进我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
“*”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是: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我国节水型社会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政策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水资源节约技术和管理水平取得较大进步;全社会自觉节水的机制初步形成,全民的节水意识明显增强,浪费水资源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建设100个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
“*”期间,自治区将继续扩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范围,争取每个地(州、市)都至少有一个试点县(市)。哈密地区已被列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地区,要抓紧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规划,按规划进一步完善体制和机制,适时总结,争取早日通过水利部的验收。乌鲁木齐市要进一步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充分体现首府城市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吐鲁番地区、博州要按照经批准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制定分年度实施方案,在继续重视农业节水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城市和工业节水工作。新确定的第一批六个自治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市)要抓紧工作,尽快行动起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行业、各部门、社会公众的共同行动,体制、机制的建立和推行都离不开政府的强有力支持。哈密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之所以取得了今天的成效,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哈密地委、行署领导的高度重视。所以,我们今天邀请了这次六个试点县(市)的政府主管领导参加这次座谈会,希望你们对节水型社会建设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各试点县(市)要尽快成立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挂帅,各部门参加,形成协调、有效的工作机制。水利厅也将从各个方面加强对试点地(市)、县(市)指导和支持。
2、编制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节水型社会的本质和内涵,全面分析评价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出发,围绕构建与节水型社会相适应的管理体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适应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全民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提出不同规划水平年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和任务。重点要突出制度建设,不能做成一个传统的工程规划。规划按照水利部印发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办资源(20*)142号文]编制,现状水平年改为20*年,近期规划水平年为2010年,远期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20*年-2010年作为试点期,也是本次规划的重点,目标、任务和措施一定要实,要有可操作性。2011年上半年水利厅将组织对试点县(市)进行验收。各试点县(市)规划应在2008年5月底前报水利厅审查,6月底前全面完成。
篇4
为切实抓好2*年×ד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我们成立以水务局副局长沈依云为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的宣传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宣传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并由××市供水管理处落实专人具体负责宣传活动的计划、安排、组织和实施。并得到市政府、市文明办、市发改委等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本次活动从精心筹划到具体实施,始终贯穿着“巩固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线,以节水型社会建设系列启动仪式为抓手,通过多种形式,回顾了××在十年间创建节水型城市所取得的成果。
在一周的活动期间,通过新闻媒体、成果展示、业务培训、参观水厂、走进社区、贴近校园、亲近企业、区县节水、专项执法等系列活动,广泛宣传了节水理念、节水效果和节水措施,使广大市民进一步加深了对节约用水的认识。生动体现了全市各级领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节约用水、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热情和信心。
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每年我们都希望把节水宣传周活动办得有新意,达到最佳宣传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去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今年的宣传周我们同样开展了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1、新闻媒体跟踪报道,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在一周活动中,解放日报、东方电视台、××电视台和电台等新闻媒体的记者进行了跟踪报道。
尤其这次我们还特邀××教育电视台的专业人员,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全程跟踪拍摄了一周的宣传活动,并在闭幕式之前制作了一部以“节水,让城市更和谐、更美好”为题的专题片,在最后一天的闭幕式上,让与会人员第一时间看到整个节水宣传周的活动内容,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一种创新,同时也为扩大节水宣传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设计节水展板,展示十年成果。为了充分体现××在十年间创建节水型城市所取得的成果,委托专业公司设计、制作了节水成果展,以实践篇、案例篇和展望篇的形式,每天在不同的场合向社会公众展示,参观人数达到上千。
3、加强业务培训,参观制水流程。在各主管部门大力配合下,有160多家企业参加了节水业务培训,同时参观了杨树浦自来水厂和自来水博物馆,进一步了解了申城自来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4、多层面举办各类节水宣传活动。在市文明办、市经委和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节水型社区(小区)、节水型校区、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中心城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的启动仪式。这向全市人民传递了一个信息,××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开展。
5、市、区联动,全方位开展节水宣传活动。为了把节水宣传周作为推进节水工作的载体,全市各区(县)根据市水务局节水宣传周活动文件精神,结合各区(县)具体实际,制定了节水宣传周活动工作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水宣传活动。如浦东新区的“节水一日行”,南汇、嘉定区的节水宣传专题活动等,都得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6、组织百名老参观自来水展示馆。市供水处组织共建党支部欧阳街道模范里委的近百名离退休老、老党员,参观了××市自来水展示馆,进一步从理性上认识:自来水是怎么得来的?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参观结束后,老、老党员们感慨地说:“活了一辈子,河水用过、井水也用过,现在饮上自来水,光知道会开龙头,让水‘哗哗流’,不知道自来水是怎么来的。现在知道了,自来水来得不容易,要经过多少道程序的处理才能得来,‘自来水不自来’,今后千万不能浪费!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全市各行各业、社会各界都来关注水、爱护水、节约水,起到提高全民节水意识的积极作用。
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的节约用水工程建设,20*年××被命名为节水型城市后,我们不居功绩,而居安思危,积极筹划新的节水工作目标,着手研究节水型社会建设,去年6月市政府批转了市发改委等五部门《关于本市巩固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加强节水型社会(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标志着××新一轮节水工作目标的确定,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在本次节水宣传周活动期间,相继启动了节水型校区、节水型社区(小区)、节水型工业园区以及中心城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等示范工程建设,表明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进入了实施阶段。
1、节水型校区建设启动仪式
节水型校区建设是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年5月15日,市水务局和市教委在同济大学联合召开了节水型校区建设启动仪式。
市水务局副局长x在讲话中就学校如何开展节水型校区建设谈了几点意见:(1)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提高学生节约意识;(2)充分发挥学校的科技优势,提高合理用水水平;(3)充分发挥学校管理优势,提高节水管理水平。
与会代表观看了同济大学《努力创建节水型校区》宣传片,现场参观了同济大学节水项目和××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十年成果展。
2、节水型社区(小区)建设启动仪式
节水型(社区)小区建设对于本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这标志着节水型社会建设全方位展开。2*年5月16日,市水务局和市文明办在东方城市花园联合举行了××市节水型社区(小区)建设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公布了节水型示范社区(小区)建设名单并发放了相关资料。社区节约用水工作的典范——东方城市花园居委会介绍了节水工作经验:该小区共有居民住户1581户、居民4852人。小区内居民生活用水均采用节水型器具,同时小区将中水回用作为绿化浇灌用水,设计能力约320立方米/日,年节约水费3万多元。通过节水型社区(小区)建设,倡导市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会后,与会代表现场参观了节水展版、节水产品、无(微)水洗车和中水回用等项目。
3、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启动仪式
建设节水型工业园区,将有助于提升工业用水管理水平,提高工业用水效益和效率,降低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年5月17日,市水务局和市经委在浦东新区金桥出口加工区联合召开了创建节水型工业园区推介会暨启动仪式。
××贝尔阿尔卡特有限公司等多家节水型企业分别介绍了在节约用水管理、水平衡测试、节水工艺改造、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创建节水型企业等方面的工作经验。有关领导宣读了《关于开展“××市节水型工业区”建设活动的通知》及2*年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试点名单。
通过建设节水型工业园区,使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中心城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理顺管理体制工作会议
这次宣传周期间还召开了中心城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理顺管理体制工作会议,标志着××中心城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理顺管理体制的全面启动。市水务局局长张嘉毅对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理顺管理体制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市房地局和市城投总公司进行了交流发言,静安区详细介绍了本区域内的改造试点情况。杨雄副市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从今年起到2009年,要用三年的时间完成11.4万只屋顶水箱、8700只地下水池、1.3万台套水泵和建筑内管的更新改造,以及276万只用户水表的外移出户,任务相当繁重。按照市水务局、市房地局制订的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标准实施;改造资金按照政府补贴一点、供水企业自筹一点和居民住宅维修基金承担一点“三个一点”的原则筹措;移交接管工作按照“改造一批、验收一批、供水企业接管一批”的原则进行;市水务局已制订了二次供水运行养护管理办法,供水企业将加强管理,提供优质服务。
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要按照各示范建设实施方案开展试点工作,认真总结,及时分析,真正把试点过程作为全面推进的过程,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要紧紧依靠各主管部门,扎实做好各项示范建设工作,抓出成效。
四、节水宣传,常抓不懈
1、制作宣传片,广泛宣传
××的节水工作任重而道远,在适应形势发展的前提下,节水宣传工作要有条不紊地继续开展下去,作为一项长期的宣传工作,我们还需要制作一些有影响力的节水宣传片,创新节水宣传模式,不仅仅停留在每年一周的“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上开展宣传活动,更应在全市范围内利用各种传媒手段进行广泛宣传。
2、宣传先进,辐射全市
篇5
2008年10月安阳市被水利部确定为第三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近年来安阳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以宣传引导节水,以管理规范节水,以技术推进节水,科学管理、热忱服务,积极开展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实践活动,强化节水基础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1、深化水务体制改革,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注入活力
为确保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安阳市从理顺体制入手,逐步形成了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一是有序推进了全市水资源管理的体制改革,实现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二是努力建设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用水节水统一管理体制。各县(市)区先后成立了水务局及相应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机构和节水工作管理机构,明确了职责,具体负责本区域的水事务管理工作。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铺开。
2、加强组织领导,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综合性复杂系统工程。试点工作涉及面广、探索性强,为按期完成试点工作任务和全面推进安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为组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安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水利局,具体负责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和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及协调。为保证决策工作的科学性、先进性,增强试点运行的可行性,同时通过采取内请外聘的方式,组建了专家组,负责项目的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工作,有效的保证了试点建设的顺利开展。
3、强化考核监督,初步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管理体系
根据安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任务分解,安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下发了《安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考核办法》。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实行责任目标考核,认真开展年度评比并进行奖惩。初步建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管理体系。
4、健全配套法规,依法管理水资源
制度建设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管理就是一句空话。安阳市根据《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河南省用水定额》、《河南省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河南省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等具体规章,结合本地情况,完善了水资源管理体制,几年来初步建立了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施了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陆续出台了《安阳市南海泉域水资源保护管理办法》、《安阳市地温空调和地热水井取用水管理办法》、《安阳市水源井管理规定》、《安阳市水利局关于加强计划管理的通知》、《安阳市水利局关于规范市区洗浴、洗车等特殊行业取用水的通知》、《安阳市水利局关于大力开展计划用水单位水平衡测试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修订了《安阳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每年会同发改委编制年度计划单位用水计划。
与此同时,节水行政执法得到进一步加强,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先后被水利部明确为全国水利综合执法联系点,省水利厅明确为水利综合执法试点市。
5、实施计划用水并严格考核
计划用水管理是节水管理的基础工作,安阳市在计划管理方面不断探索,扩大管理的范围与层面。每年年初安阳市水利局根据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本行政区域年度取水计划,结合安阳市水资源状况,参考用水定额,会同安阳市发改委核定用水单位计划量并行文下发。截至目前安阳城市计划用水管理户达到1500家,实现了非居民用水的全面计划管理。初步建立了市节水管理机构、单位(企业)、用水部门(车间)三级节水管理网络,使得广大用水户最大程度的参与到节水工作中来。
6、实行定额管理,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
2007年河南省用水定额颁布。在日常节水计划管理中,安阳市严格遵循用水定额核定计划单位用水计划。在水平衡测试工作中,针对安阳市大中专院校和医院用水规模较大的特点,扩展了传统的水平衡测试范围,变面向企业为面向所有用水行业,特别是规模以上医院、学校、特种行业、经营服务业等重点用水单位。截止目前共计完成规模以上水平衡测试单位400余家,全面了解安阳市各行业用水现状,为挖掘节水潜力提供了科学详实的依据,较为全面的掌握了我市工业、生活服务业用水现状水平。为合理制定节水规划,下达年度用水计划、完善定额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使得节水计划管理更加科学化。
7、水价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市场引导作用明显
安阳市积极引入水市场机制,举行听证会,充分发挥水价经济杠杆作用,按照国家有关价格政策的规定,逐步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公共供水价格相对提高。2010年7月居民用水还实施了阶梯水价。
8、公众参与,共同建设
安阳市建立了安阳节水网(省略),主要用于对外信息,介绍和宣传节水;公布节水办及其下属科室部门办事程序、工作要求、工作信息、服务承诺,计划和计划管理考核情况、节水产品目录以及其它公用信息等。同时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对社会公布节水热线,建立了群众举报制度,鼓励广大群众对违章浪费用水、污染水源等现象进行举报。吸纳对节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方便了各用水单位及时了解相关动态,已成为我市节水信息资源的重要集散地。
安阳市还成立了由安阳市相关局委和重点用水单位和个人参加的“安阳市节约用水协会”。目前,已有70家单位、131名个人申请加入协会,涵盖了钢铁、制药、医院、餐饮、学校、卫生机关事业单位等各类用水单位。主要开展用水、节水项目的调查与研究,在政府主管部门与企事业单位间建立桥梁、纽带作用,反映会员愿望,促进企业间的横向交流,为各会员单位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推动我市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快速发展。
协会还公布了《安阳市节水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办法》,为鼓励引导社会公众使用节水型产品和器具,规范当前节水器具生产销售市场,推动安阳市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9、面向社会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工作
篇6
为了推进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学习和借鉴节水型社会建设先进省市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继续探索适合我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新路子,固原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适时为我们搭建了赴新疆考察学习的机会。于2012年9月22日--30日,赴实地考察学习了哈密地区、吐鲁番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哈密地区、吐鲁番市水利局领导及节水办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以召开座谈会、现场观摩的方式“传经送宝”。在座谈会上,领导及专家详细介绍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背景、建设思路、水资源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今后努力的方向。先后考察了哈密市西戈壁2万亩节水灌溉(智能管理)示范点、东戈壁牧民搬迁安居工程、吐哈石油城智能化管理示范小区,吐鲁番市鄯善县坎儿井、三十里大墩大河水自压灌溉工程、七克台大河水自压灌溉工程。在考察点上,工程主要建设者和管理者,详尽的介绍了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所取得的巨大效益。
通过7天的考察学习,让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受益匪浅,使我本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认识进一步加强,现将本次考察学习的肤浅认识总结如下:
节水型建设社会背景与我市极其相似
一是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二是资源性缺水,蒸发量是降雨量的100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3,属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区域;三是结构性缺水,工农用水结构不合理,工农业水效益剪刀差大;四是工程性缺水,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配置与调控能力不足,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滞后;五是管理性缺水,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粗放,缺乏缺水的长效机制,农业灌水大水漫灌较为普遍,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单位产品水耗量大,水重复利用率不足40%。
二、节水工作思路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命脉
一是“节水社会化、管理统一化、配置科学化、用水定额化、渠道防渗化、增水工程化、投入多元化、运营市场化”的“八化”治水要求,是新疆通过几十年节水经验总结出的最基本、最有效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节水工作思路;二是领导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坚持“以水为本”,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把节水型社会建设纳入地方工作考核之中。
三、措施得力,是搞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础
一是依法加强区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出台了《区域计划用水审批办法》等一系列加强计划用手的政策和制度;二是坚持科学规划,相继完成了《水资源配置规划方案》、《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规划》、《工业生产力布局规划》,并按照规划、方案开展了水资源供水结构调整、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等工作;三是健全管理制度,相继出台了《农业节水实施意见》、《农业用水水费计收和使用管理办法》、《用水定额实施方案》等管理办法,对主导农业作物、主要工业产品、生活用水定额进行测试调查,制定相应取水定额。推行农业用水“定额管理、总量控制”,工业用水推广“产品有定额、企业有总量,农业综合灌溉定额由605立方米/亩下降到493立方米/亩”,工业取水定额下降了30%;四是突出农业节水,加快各业高效技术推广和改造,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提高到0.56。城市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0%以上。以节水改造为重点,企业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了30--40%;五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特色农业产业,提高单方水的产出率。创新农民用水管水机制,实行“农民自管自用,自己受益、自己保护”有效机制。六是注重宣传创建,坚持把节水型社会建设宣传深入到农村、工矿企业、机关、学校、街道社区、家庭。以创建“节水型先进单位”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节水型“机关、企业、社区、家庭”创建活动。
四、对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大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细化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的水资源管理新体制,对城乡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为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2、制订完善全市行业用水定额,确定单位产品生产的用水量指标和服务业用水标准;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可用水量、用水定额、经济技术条件,逐级明确各乡镇、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的用水指标;严格执行水资源规划、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计划用水制度,保证用水指标的落实;加强水资源保护,依法划定地下水超采区,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促进地下水采补平衡;建立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入河排污总量控制。
3、积极调整农作物布局,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田节水灌溉率。立足水资源短缺的市情实际,按照“建园区、抓规模,创品牌、求效益”的发展思路,依据水源定区域、依据水量定规模、依据特色定产业,不断加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力度,初步实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两河流域形成以辣椒为主的蔬菜、地膜玉米基地,中北部形成马铃薯、小杂粮、饲草基地,积极推广早春覆膜和秋季覆膜等旱作农业节水技术。
4、加快推进城市节水,一是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确定一批基础好、试点条件相对成熟的行政事业单位、宾馆酒店、社区作为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点;二是扎实做好城市建设项目节水工作。切实加强销售市场管理管理,清查淘汰高耗水卫生器具。完善城市新建项目审批制度,新开工工程项目要求100%安装使用节水器具,并核准其用水量,超额用水实行累进加价制度;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水环境,加大城市管网改造力度,从源头控制跑、冒、滴、漏等问题,城区绿化全部采用喷、滴灌技术。
5、大力推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扎实推进水权改革试点。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水,适时调整、提高水资源费和水费标准;创新农民用水管水机制,实行“农民自管自用,自己受益、自己保护”有效机制。严禁盲目新建高耗水工业项目,加速淘汰浪费水资源、污染水环境的工业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
篇7
·1.1、常州市水资源状况
常州地处江苏南部,辖金坛、溧阳二市和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区,总面积4385平方公里,其中河湖库塘水域面积85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9.5%;北邻长江,京杭大运河由西北向东南穿境而过。常州市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约占五成,工业用水约占四成,其余为生活用水。
常州是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城市,据2010年9月常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129个监测断面中Ⅱ类水占6.2%,Ⅲ类水占9.3%,Ⅳ类水占19.4%,Ⅴ类水占33.3%,劣Ⅴ类水占31.8%。可见,常州市地表水水质状况较为严峻,而深井水在2000年江苏省人大通过《关于在苏锡常地区限期禁止开采地下水的决定》后已被禁止开采。无论从节约水资源还是从减少污水排放的角度看,加强节水型载体建设已迫在眉睫,具体来说就是进行节水型灌区、节水型企业(单位)、节水型社区、节水型高校的建设。由于常州市8所高校均已完成省级节水型高校创建,本文略去节水型高校建设内容。
·1.2、常州市节水状况
一、常州市农业节水状况
常州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089mm左右,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匀。传统的粗施型农业灌溉方式,使农田内大量水、肥、农药、土壤流失到水体,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农业面污染源的问题。
常州市在农业节水方面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注重节水灌溉综合治理;二是大力推广节水防渗渠道建设及其配套设施;三是重点引导农民采用水稻浅湿灌溉技术促进农业节水;四是在有条件的灌区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措施。
二、常州市工业节水状况
a)、明确水权、严格水资源管理,通过市场经济手段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办法促进节约用水。
b)、加强基础数据收集整理,建立计划用水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工业企业有用水报表体系,为节水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c)、以水平衡测试工作为先行,积极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目前,常州市已有43家企业获得“江苏省节水型企业”称号。
d)、通过狠抓节水项目、奖励节水先进等举措挖掘企业节水潜力,提高企业节水指标。以企业自筹、政府补贴的形式鼓励企业实施节水技改能有效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1984年至2010年,市区累计完成节水技改项目建设740项,形成年节水能力4.13亿立方米。至2009年底,常州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取水量已降至125立方米/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已上升到80%。
三、常州市生活节水状况
常州市生活节水工作主要以节水知识宣传及节水器具推广为主。
在历次节水调查问卷统计后我们发现:常州市目前已有75%左右的人开始重视水资源问题,常州地区家庭平均用水约每月8吨,节水方式主要为使用节水器具和废水回用,市民普遍对参与节水活动有较高的热情。
在节水器具推广方面,主要涉及节水型龙头、智能IC卡淋浴器、红外感应节水器等用户普遍反映较好的节水器具。
§2、常州市节水型载体创建情况分析
·2.1、节水型灌区
常州市农业用水量的90%以上用于农田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68,由于常州基本没有大、中型灌区,自九十年代初开始就以建设U型防渗渠为主开展节水工作,并推广水稻浅湿灌溉高产节水新技术。在有经济实力的灌区及对一些蔬菜、林果、花卉等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喷微灌与低压管道灌溉等先进、高效的灌溉方式。目前常州已建的节水工程中约有75%为衬砌渠道工程,其他为喷微灌、低压管道灌溉工程。常州市计划开展少量省级节水型灌区建设。
·2.2、节水型企业(单位)
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能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改造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常州市的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一直在扎实稳定地开展,除通过节水宣传、目标考核、节水技改项目补助、节水经验交流等手段从面上提高工业用水指标外,还通过对企业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优先考虑对用水大户进行水量平衡测试,分析企业用水薄弱环节,指导企业从技术、设备、管理制度等方面挖掘企业节水潜力,对在水量平衡测试中涌现出来的节水先进企业进行节水型企业创建。
·2.3、节水型社区
常州市在节水型器具的推广、针对社区居民的节水宣传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2009年有2个社区创建成省级节水型社区,2010年涌现出5个社区积极开展创建工作。通过创建活动,居民节水意识普遍提高,硬件设施及节水管理工作都得到加强。
§3、节水型载体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措施
·3.1、节水型灌区
一、节水技术层次不够高、计量体系有待完善
常州市灌溉节水工程以衬砌渠道灌溉为主,喷微灌工程等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水质处理方便、便于控制、计量灵活等优点的灌溉工程所占比例较小。此外,灌区普遍还没有建立起用水计量到末端、精确到方的计量体系,有的灌区就形成了吃大锅水模式,用水粗放。
二、农业节水投入机制较缺乏
农业节水工作推广带有很大的公益性,近年来常州市农业节水投入虽有一定增加,但还存在用短期经济效益的眼光对待农业节水的问题,对农业节水的投入依然不足,还没有形成激励节水灌溉快速发展的投资机制。
三、建议措施
实行计量到供水末端、按方收费的方式,制订加快实施节水灌溉工程的激励机制,让灌区专管机构及用水户利益与节约用水联系起来,促进节水工作的开展;同时,加大农业节水投入,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满足高效、优质经济作物的需求,大力推广和发展喷微灌与低压管道灌溉工程、推广薄膜覆盖等减少田间水分蒸发的技术,以进一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3.2、节水型企业(单位)
一、企业改制后的节水工作需要扶持加强
随着企业体制转变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前的许多国有性质用水大户转变为股份制企业或私营企业,过去长期的节水工作组织联系方式被打破。股份制企业或私营企业在精简人员后往往对节水工作不重视,要让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节水就是增效,从而重视企业在节水器具、制度、人员配备、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工作,确保节水工作不脱节。
二、用水分级计量及管理工作较为薄弱
许多企业只注重一级计量,忽略了二、三级计量在用水管理中的作用。在水平衡测试及创建工作中,分级计量是基础工作,积累了这方面的数据才能对企业用水状况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发现用水中存在的问题。
三、建议措施
为防止企业改制后节水管理工作脱节,政府节水管理部门有必要以用水计划、定额管理为纽带,维持并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积极宣传并帮助企业做好水平衡测试、节水技改等各项节水工作,扩大节水型企业创建面。同时鼓励企业完善二、三级计量设施、对分级计量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从节水管理中抓效益。
·3.3、节水型社区
一、老小区节水型器具改造较难推进
在节水型社区创建工作中我们往往发现,通过社区管理人员的宣传发动,居民节水意识普遍提高,但面广量大的老小区节水型器具改造难度较大,需要政府更大的资金投入。
二、建议措施
篇8
二、总体目标
我市创建"中国节水型城市"工作,计划以2007年12月为时间节点,分两阶段推进。即:2006年12月底前完成"河东市节水型城市"创建,2007年12月底前完成"河东省节水型城市"创建。
三、实施对象
本方案实施对象为河东市市区,市属2县可参照本方案制定实施办法。
四、创建工作任务
根据国家《节水型城市目标导则》和《河东省省级节水型城市目标导则》,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目标任务:
(一)考核指标
《节水型城市目标导则》的考核指标是衡量城市节水管理工作的标准,也是创建节水型城市的关键所在。市建委、发改委、经委、市政公用局、环保局等部门应加大节水技改投入,搞好节水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项指标考核和达标力度,促使我市科学合理用水水平的全面提高。河东市创建节水型城市考核指标的内容、标准、达标措施、达标时间、责任部门等详见附件一。
(二)基础管理
健全城市节水管理机构,颁布实施城市供水节水管理法规,依法行政。强化节水规划、计划(定额)考核和管理,搞好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加强节水宣传工作,提高节水意识,建立城市节水指标体系,实现节水工作的科学管理。河东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基础管理考核的内容、标准、达标措施、达标时间、责任部门等详见附件二。版权所有
五、创建工作措施
1、切实加强对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创建节水型城市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城市社区和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实施难度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建委、发改委、经委、市政公用局、环保局为成员的创建节水型城市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市政公用局。
2、加大创建宣传力度。各级领导、各个单位要充分认识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的重要意义,采取各种形式、利用各种媒介进行节水宣传和报道,提高居民节水意识,在全市形成"人人关心水、人人节约水"的良好氛围,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的群众基础和精神动力。版权所有
3、建立和完善节水管理网络。一是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各专业规划中体现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的有关要求,适当限制耗水量大的工业项目建设;二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节水法规,使其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三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运用经济杠杆节水;四是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开采量,做到开发、利用、保护相结合;五是积极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活动,为创建节水型城市奠定基础。
4、加大投入,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一是要有计划地建设一批节水重点工程和设施,提高我市节水总体水平;二是加大节水技改投入,鼓励企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提高企业尤其是工业用水大户用水循环利用率;三是依靠科学进步,开发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
5、强化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水源污染和水环境恶化,避免城市水质性缺水现象的发生。一是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杜绝污染源的产生;二是强化水污染源治理工作,实现工业污染达标排放;三是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增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四是强化饮用水源的保护。
篇9
1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背景
1.1水资源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北方地区只有99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值的八分之一,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目前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其中灌区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全国66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近110座严重缺水,18个主要沿海城市就有14个缺水。城市、工业年缺水近60亿立方米。据2003年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30多座城市发生了水危机或出现供水紧张状况。尤其是京津等大城市,在连续遭遇枯水年时就会出现严重水危机。因此,干旱缺水对国民经济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1.2用水效率低下与水资源短缺的现实相比,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2003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465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发达国家为0.7~0.8;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218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发达国家已达85%;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0%左右,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
2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
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成为首要的解决途径。节水型社会建设就是我们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实践中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形成的一种成果。《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措施,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3节水与节水型社会
节水是指采取现实可行的综合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提高用水效率与效益,合理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节水型社会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贯穿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通过、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社会用水在生产和消费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节水型社会不是在现有的社会系统上加上节水的内容,而是在社会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的具体实践活动中,都以节水作为其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之一,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系,协调社会经济结构,实现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良性发展,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永续支撑。可以看出,节水型社会较传统意义的节水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4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内容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要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建设节水型社会过程中,要明晰初始水权,要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控制与微观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要采取法律、经济、工程、行政、科技等综合调控措施保证两套指标体系的实现。具体内容如下:
4.1总量控制。根据国家确定的分水方案,将市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作为水权,逐级分配到各县(区)、乡、用水户(村、企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确定各级水权,并实行总量控制。
4.2以水定产。根据水权总量,依据现状和未来水资源承载力,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实行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以水定规模、以水定灌溉面积。
4.3定额管理。依据水权总量,核定单位工业产品、人口、灌溉面积的用水定额和基本水价。以定额核总量、总量不足调结构,定额内用水执行基本水价,超定额用水加价收费。
4.4公众参与。在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过程中,贯穿民主政治的思想,逐级选举产生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价、水量的管理和监督,由村级用水户协会管理村集体水权,配水到户,并负责斗渠以下水利工程的管理、维修和水费收取。
4.5水权流转。在用水户协会和政府水管部门的监督下,用水户有权以有偿转让的方式出售水量。转让价格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接受政府宏观调控指导的前提下,随行就市。
4.6城乡一体。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实行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
5节水型社会建设效果的评价体系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估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通过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性指标来评估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的整体效果,二是通过节水指标来评估节水措施落实效果。评价体系主要由宏观整体评价和微观指标评价两部分组成。评价具体操作需要通过指标来实现,指标选取过程中要充分注意指标的典型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5.1宏观整体评价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为了实现区域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的可持续,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节水、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保护是统一协调的关系。从经济发展、资源状况和生态系统三方面来对比试点前后的社会状态,以评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宏观效应。5.2微观节水评价在宏观整体评价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考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状况,还需对具体的节水效果进行微观指标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包括综合指标评价、农业节水指标评价、工业节水指标评价、生活节水指标评价、生态用水指标评价以及水环境指标评价等方面。
6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为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实现,必须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最为迫切和重要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6.1建立健全各级领导机构和相关工作机制有效的各级领导和工作机制是试点建设的首要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由地方行政首长亲自挂帅,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统一有序的工作机制,协调各县(市)之间、水务局与各职能交叉部门之间、行政区水资源管理与城市水务管理之间的关系,保障具体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必须建立起由上而下的运转灵活、信息通畅的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机制,协调处理上下各级之间、地方政府和流域机构之间的各方关系,切实做到沟通及时、工作高效。
6.2配置稳定的技术咨询力量,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原创性很强的综合工作,既无现成模式可供借鉴,也无成熟经验可供,但试点建设时间短,实践要求高,因此在试点建设过程中,应当广泛吸纳省内外和国内外高水平的水利科研单位,配置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技术力量,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既作为试点工作技术常务咨询和协调机构,在节水型社会的总体规划、政策措施和重大技术问题提供指导,同时也负责开展相关科学问题研究,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相关技术支撑。
篇10
我市创建"中国节水型城市"工作,计划以年月为时间节点,分两阶段推进。即:年月底前完成"市节水型城市"创建,年月底前完成"省节水型城市"创建。
三、实施对象
本方案实施对象为市市区,市属2县可参照本方案制定实施办法。
四、创建工作任务
根据国家《节水型城市目标导则》和《省省级节水型城市目标导则》,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目标任务:
(一)考核指标
《节水型城市目标导则》的考核指标是衡量城市节水管理工作的标准,也是创建节水型城市的关键所在。市建委、发改委、经委、市政公用局、环保局等部门应加大节水技改投入,搞好节水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项指标考核和达标力度,促使我市科学合理用水水平的全面提高。市创建节水型城市考核指标的内容、标准、达标措施、达标时间、责任部门等详见附件一。
(二)基础管理
健全城市节水管理机构,颁布实施城市供水节水管理法规,依法行政。强化节水规划、计划(定额)考核和管理,搞好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加强节水宣传工作,提高节水意识,建立城市节水指标体系,实现节水工作的科学管理。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基础管理考核的内容、标准、达标措施、达标时间、责任部门等详见附件二。
五、创建工作措施
1、切实加强对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创建节水型城市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城市社区和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实施难度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建委、发改委、经委、市政公用局、环保局为成员的创建节水型城市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市政公用局。
2、加大创建宣传力度。各级领导、各个单位要充分认识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的重要意义,采取各种形式、利用各种媒介进行节水宣传和报道,提高居民节水意识,在全市形成"人人关心水、人人节约水"的良好氛围,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的群众基础和精神动力。
篇11
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到2010年形成节水型社会的基本框架,节水体系、节水制度比较完善,节水意识深入人心,节水器具、节水工艺广泛使用,污水处理率和中水利用率大大提高,全社会用水高效合理,水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提高,满足生产、生活和生态发展对水的需求。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原则
节水型社会建设应坚持五个原则:即节水型社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的原则;节水与开源、涵养水源、污染治理同步实施的原则;加强管理、优化配置资源的原则;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完善机制、分工协作的原则。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任务
1、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制定完善城市供水、节水及水资源管理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节水监督、管理的制度和体系,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进一步抓好《水法》、《水污染防治法》、《陕西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
2、运行机制建设。制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各行业用水定额指标,下达各行业、部门、企业及各灌区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制定*县工农业用水及生活用水定额。建立以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取水许可制度,建立包括水资源论证、初始水权分配、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节水补助、信息交换及公众参与管理等制度在内的运行保证体系。
3、规划编制。结合《*县城总体规划》及《*县水利建设规划》。2010年前完成《*县供水水源规划》、《*县节约用水规划》、《*县地热水开发利用规划》、《*县中水利用规划》、《*县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
4、水价改革。按照《*市供水价格改革五年规划》和新的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及我县实际,对农业用水实行指导价,对城镇自来水价格逐步进行调整。对地表取水和地下取水制定不同的水价,对不同的用水实行不同的价格。对原水、经处理后的饮用水制定合理的价格,促进中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中水利用率,对超计划用水的,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
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2010年全县农田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8.8万亩(包括黑河引水续建配套工程中涉及的28.5万亩农田),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达到0.72,节水灌溉项目节水能力达到0.37亿立方米;城镇生活人均日用水量控制在110升,节水器具推广率达到60%,年生活节水量达到50万立方米,城镇管网漏损率降低到10%以下;污水处理率达到50%,污水处理回用率达30%;全县年节水量达到0.42亿立方米。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的主要项目
(一)农业节水灌溉项目
通过实施农业节水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黑河引水续建配套项目等,全面推广和使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新建、规范和改造节水灌溉工程。2010年前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48.8万亩。
(二)工业节水项目
工业节水主要是采用先进的用水工艺和水处理技术提高重复利用率,严格控制耗水多且污染大的项目发展,重点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节水工作。逐步推广国内外先进的节水工艺、节水技术和节水设备,选择2个用水量大的企业开展试点;对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全面实施“三同时”制度(即节水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确保到2010年底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低于45立方米。
(三)生产节水项目
重点抓好新建建筑物节水型用水器具的安装使用。原来浪费严重的用水器具在2010年底前必须更换为节水型用水器具。在新建工程中实施水表到户工程,对旧居住户的改造2010年前完成50%;2008年随水价调整同步实施非居民生活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居民生活用水的阶梯式水价随同抄表到户逐步实施。
(四)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
加快*县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争取2009年12月完成一期工程并投入运行,达到日处理污水1.5万吨的设计要求,满足*县城的污水处理,从根本上解决污水直排带来的环境污染。
(五)中水回用及分质供水示范项目
建设县城中水管道,鼓励企事业单位自建中水回用设施。新建宾馆(饭店)、商店、公寓、综合楼及高层住宅等建设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机关、科研单位和大型综合性文化、体育设施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都要建设中水回用设施(医疗卫生单位的病区、实验室等除外);2010年前,争取中水利用量达到40万立方米/年。
(六)自来水给水管网改造项目
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县城供水管网的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对公共供水管网漏损进行普查,建立完备的供水管网技术档案,加强出厂计量和用户水表精度调查,推广新的防漏技术措施,严格漏损控制,力争2010年漏失率降到10%左右;加快旧管网的改建、扩建工作,2010年前完成城县旧管网的改造和扩建工作;加快封闭地下水超采企事业单位自备水源井进度,2010年底将自来水管网铺设到县域内企事业单位,自备井全部封停,并严禁再批建新井。
(七)水环境治理项目
在县城以东建设沙河流域人工水面,在全县河道、水库、渠道两边全面实施绿化工程,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三、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保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领导
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既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金*的重要举措。大力开展节约用水,不仅可以补水资源的先天不足,缓解水的供需矛盾,还可以减少污水排放,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一种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举措。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提高主动性,增强自觉性、发挥创造性,努力将节水工作做好;要切实加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领导(县上已经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要将节水制度的建设作为重点,将调整水价、落实节水“三同时、四到位”作为突破点,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要综合采用经济、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促进节水器具推广,实现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优化配置,节水与治污相结合,努力提高污水处理率。
(二)建立奖惩机制,促进节水工作
县政府把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任务纳入对各乡镇和各部门的考核之中,对工作开展扎实、任务完成好的部门和单位进行表彰,对节水效果显著,具有开创性和带动性的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对工作拖拉、敷衍、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政策引导,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节水所需资金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投入带动,吸纳社会资金进行市场运作和争取中央、省、市项目资金补助的原则,以多元化的投资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农业节水灌溉项目主要以省、市补助,县配套、群众自筹的方式解决。工业节水项目主要由企业自筹资金解决。污水处理厂建设主要以争取中、省、市项目建设资金,同时使用部分贷款来解决。城区污水集中处理中水回用工程(中水管道建设)及分质供水示范工程投资主要由污水处理厂按照市场经济运作方式解决,县财政适当予以补助。另外,政府对中水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水环境治理项目除政府专项投资外,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治理;水质监测、地下水动态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建设,由县财政安排资金,并申请中央、省、市水利部门予以补助;其他如节水宣传、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规划编制等由县财政按工作需要安排。
(四)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节水氛围
广泛深入地开展节约用水宣传,鼓励公众参与节水工作,形成全社会关心水、爱护水、节约水的良好氛围。通过突出宣传水资源紧缺的国情和县情实际,强化全社会的水资源忧患意识,转变城乡居民落后的用水观念和用水习惯,把建设节水型社会目标变成社会共同的自觉行动,为建设节水型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节水宣传主要采取以下形式:在城镇制作固定的节水宣传广告牌,在主要交通要道制作节水公益广告栏及宣传标语;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开辟节水宣传栏目、刊播节水公益广告,举办节水有奖征文活动,不定期地举办节水知识竞赛;充分利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以及节水宣传周和各项水法规颁布实施纪念日等重大水事活动进行节水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印发节水知识读本、传单等进行宣传;利用暑假举办“节水夏令营”,对中、小学生进行节水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将节水做为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争取每年向小学、初中、高中以及职业教育学校新入学的学生免费发放一次节水知识小读本;对企事业单位负责节约用水工作的人员和节水骨干进行培训,通过他们推动整个系统和单位的节水宣传和普及工作。
(五)以科技为支撑,大力推进节水技术研究和推广
各职能部门要积极开展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污水处理及回用技术、中水利用技术、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水源空调利用、普通地下水与地热水回灌转化可行性试验等研究和推广。
加强水质监测,建设城区水务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对生活饮用水源实行在线监控,对河流、水源等实行实时流动监测。建设城区地下水动态自动化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和地下水的开况。
篇12
三、建设节水型社会需要政府大力推动,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我国《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总书记指出:“节水,要作为一项战略方针长期坚持。要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全过程,积极发展节水型产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总理明确要求:“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应该作为水利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这既充分说明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大意义,也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我们一定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按照《水法》及有关要求,努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未来*年将是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根据初步规划安排,*年前为试点期,确定并开展一批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通过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初步建立起我国节水型社会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经济技术政策和宣传教育体系,为全面开展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年至*年,将全面推进我国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初步建成与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项涉及全社会各层面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要在以下方面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切实的保障。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必须加强对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组织领导,坚持部门指导协调,加强监督检查,共同做好工作。以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为基础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协调机构,负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规划、协调、监督和检查。要把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各级人民政府的任期目标,把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责任纳入各单位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之中,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组织编制规划,完善法规标准,加强宏观指导和监督检查要抓紧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加强宏观指导。要制定《节水管理条例》、《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等节水法规和规章,加快节水型社会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将节水型社会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水资源规划、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用水统计、节水产品认证、取水许可和水价、水权流转等项制度。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考核。
*.加快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水资源统一管理要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以流域为单元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统筹区域范围内水资源管理和统筹考虑城乡涉水事务,建立全过程节水管理制度。
篇13
二、督查范围
承担国家节水型创建工作任务的各处室、单位及相关人员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三、督查内容
1、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会议精神落实情况,是否及时传达学习、是否按照要求安排落实等。
2、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任务完成情况,是否正常开展工作,是否按照时间、要求报送台帐资料和相关材料,创建成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按照要求整改完善等。
3、对各区各部门上报来的材料准确性、科学性、可达性是否严格把关。
4、局创建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完成情况。
四、督查方式
1、集中督查和平常督查相结合。针对重点交办任务将进行集中督查,集中反馈督查情况;对日常创建工作进行平常督查,及时反馈督查存在的问题。
2、定期督查和不定期督查相结合。每周组织开展一次督查,对重要创建任务完成情况开展不定期督查,对创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不定期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