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畜牧兽医专业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畜牧兽医专业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畜牧兽医专业

篇1

2.技术导师队伍建设

畜牧园聘请有经验的畜牧兽医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作为养殖场的技术管理人员和学院兼职教师,现有技术人员6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充分利用他们高操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在现场指导学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应用技能,快速培养适合未来岗位需求的人才。

二、实训课程建设

畜牧园作为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训基地,承担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工学结合”和“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学生在养殖场顶岗实习一个月,在学习过程中,指定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内讲师和技术导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把理论知识贯穿在实践中,手把手教会学生养殖技术,有目的地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动手能力。根据专业建设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需要,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畜牧兽医专业类人才培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本达到工学结合常态化,每月一个班到中心进行“工学结合”或者“理实一体化”教学。同时,为了让畜牧兽医类专业每个学生都了解校内基地,增加对畜牧业的感性认识,除此之外,实训中心还安排了为期1天的生产见习、为期1周的生产实训等多模态教学模式。另外,每学期安排2~3班在实习基地完成了《养猪生产》《家禽生产》两门课程的“工学结合”和“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分别在猪场、水禽实训基地生产功能区进行轮岗教学,同时完成两门课程的“工学结合”和“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

三、运行管理制度建设

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分为教学管理、日常管理、生产管理。教学管理主要是课程标准、教学任务书和教学大纲实施方案等教学文件的编写,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监督、考核,教改的研究等均由校内讲师和技术导师参与联合制定完成。日常管理由校内讲师监督指导,学生轮流值班负责。技术导师作为实训基地的师傅,负责学生的生产培训和技术指导,协助做好生产管理。生产管理由技术导师指导安排。在整个实训期间,学生定期轮换工作岗位,要求能了解各个环节的生产要求。

篇2

我于20xx年3月毕业于西昌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作为一个对财会专业十分崇拜的我,顺利完成了三年的学习生活,但内心并没有打消对财会工作的热爱,只有抽时间从财会专业的基础理论学起。拜从事财会工作的同事为师、虚心请教、认真学习。幸运的是我的第二份工作于20xx年10月在四川新康药业有限公司从事财务工作,使我如鱼得水、以高度的工作、学习、热情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并在20xx年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肩上的担子重、学习的机会多了。同时也满足了我希望获得知识的内心。20xx年因为小孩无人照看。工作变更到新津县花源镇中心卫生院,主要从事财务、挂号、收费、出、入院的办理等工作,虽然工作强度小了,但工作性质是一样的。

最近萌生了到贵院工作的想法,原因有三点:

第一:县医院是一个很大的平台,更能锻炼我的工作能力。更能激发我的工作热情。在这里工作能得到更多的知识,服务于更多的人。

第二:现在小孩也长大了,更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以我的工作、学习热情回报医院、回报社会。

我从心理和能力等方面,做好了走上岗位的充分准备,我诚挚地希望能成为贵院的一员。我将以我的专业,热情的服务,倾我所能,不断学习我所不能。为贵院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祝:贵院发展一帆风顺、事业天天向上。

篇3

1新常态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性

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作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力军,需要结合当前职教人才培养的特点,进一步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人力资源水平。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术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主阵地,是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环节,高等职业教育应当引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不但要培养学生基本专业知识技能,同时要加强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来适应新常态背景下的就业竞争。[2]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经历了快速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发展方式之后,面临着生源萎缩、发展理念滞后、管理水平较低、人才培养模式僵化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唯有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创新创业教育推动高职教育发展。[3]

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上世纪80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发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推广,为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教育理念。[4]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晚,有的高职院校虽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但多以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为主,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效果甚微。[5]具体表现如下:

2.1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存在不足

基于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束缚,国内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只是流于表面形式,不能深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只宣传鼓励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大多数的高职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因此,我国高职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速度缓慢,收效甚微。

2.2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专业教育师资缺乏,大部分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为选修课,由兼职的专业教师讲授,师资力量普遍存在结构单一、数量不足等问题。

2.3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内容缺乏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往往是指导各种创业策划、竞赛,缺少具体利用实践环节内容。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不但需要理论讲授及各种竞赛,更需要各种形式的实践环节。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通过创设具有真实职场环境的教学环境,把教、学、做、创紧密结合,构建起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2.4创新创业教育系统体系需要改进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开展课程选修、培训讲座等,没有形成完备的专业教育系统,缺少必要的专业支撑。创新创业教学内容缺乏完整的课程标准,不能适应现代创新创业实际。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最终要通过学生来体现,让学生真正得到收获,就需要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成果评价与展示机制。

3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现代畜牧业要求的是高知识技能型、高复合技能型、高技术技能型、高经营管理型的“四高”人才。高职院校不能把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停留在理论上,而应该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活动,以实际行动鼓励学生将创新创业项目开展实施。将理论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创新办学理念,提升社会贡献力。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要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切入点,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创新办学理念,提升学校对行业产业发展的贡献力,将社会贡献力作为激励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依据。(2)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发展机制。创新创业制度是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有效保障。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实际,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大力加强产教融合基础平台建设,推进校企合作一体化发展。针对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可制定出台专业相关的项目申报、结题等制度,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观念的突破,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都有提高。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同时注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融人文素养、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为一体。[6]将现代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明确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形成开放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7](4)创新师资建设途径,提高教师“双师”比例。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双师”比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师资多数属于兼职担任,这与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要求有较大差距。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应制定创新创业师资发展规划,选派教师参加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培训,培养和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学水平,并鼓励教师深入企业锻炼学习,建立高素质“双师型”的创新创业专兼职师资队伍。(5)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建立创新创业平台。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改变着世界。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应按照创新创业教育框架安排学生的实习实训,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素质能力培养。同时,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可建立创新工作室、大学生孵化基地、动物养殖协会等创新创业平台,让学生能更加紧贴专业参加创新创业实践。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应将资源配置和工作重心放在内涵建设上,将创新创业理念贯穿于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全过程,人才培养定位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高端,培养新常态下经济社会所需的畜牧兽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志研.高职教育如何创新发展[N].光明日报,2015-11-24(14).

[2]李洪渠.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着力点[N].中国教育报,2015-12-17(9).

[3]贾椒红,王晓宇.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与高职专业教育体系的相容性[J].继续教育研究,2012(5):111-112.

[4]苏杰,徐郑美,赵铁丰.“互联网+”背景下畜牧兽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J].经贸实践,2016(6):211.

[5]李锋涛.创新创业教育应用于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6(4):105-107.

篇4

一、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职业素养由职业道德素质、职业行为素质、职业技术素质、职业文化素质几部分构成,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已增加到了765万,创造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要求更加严格,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大学生,在竞争中具有显著的优势[2]。第二,有利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衡量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主要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3]。第三,有利于高等院校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高职院校通过职业素养的培养,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有利于高职院校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方面形成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4]。第四,有利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同企业文化的对接融合。高职院校的委培生,在校期间除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学习外,用人单位文化内涵的学习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5]。

二、高职院校委培生职业素养现状

目前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实行了订单委培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通常订单培养的学生相对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但仍存有不足。1.委培生服从意识差,缺乏团队协作精神。服从意识是衡量执行力和忠诚度的重要标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愈加精细化,分工合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各职业工种之间明确分工,有效配合,对的工作指令必须坚决执行。目前高职院校的部分委培生由于感觉到没有就业压力,行为懒散,缺乏团队合作的锻炼,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表现出对工作指令的执行不坚决,不能与他人形成有效的团队配合[6]。2.职业道德信念不坚定,缺乏职业信仰。在高职院校的委培生中,存在着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缺乏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观念。以畜牧兽医专业为例,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是畜牧兽医行业的现实,大部分工作岗位需要节假日无休和倒班,没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是难以坚持的,部分委培生由于缺乏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观念,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条件,选择毁约退出定向委培班。3.职业技能素质不高,缺乏创新创造能力。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但部分委培生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实践操作中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创新创造性能力有待提高。4.职业意识欠缺,缺乏必要的职业认知度。委培生施行的是定向委托培养,用人单位已对用人计划做了全面规划,毕业后一般都会成为订单企业的员工。委培生在具有了这样的身份后出现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必要的职业认知度。

三、畜牧兽医专业委培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研究

现代畜牧业要求的是高知识技能型、高复合技能型、高技术技能型、高经营管理型的“四高”人才。畜牧行业的从业者不但要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还要能够将经营和管理有机结合,实现企业生产效益的良性优化。2016年5月,学院与扬州市农委签订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定向培养协议,2016年实际招收扬州户籍畜牧兽医专业定向委培生16人。这批定向委培生入学后减免学费,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毕业后推荐到扬州各区县农技部门就业。此项工作先后得到农业部、江苏省农委等各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在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验交流会上,该做法作为典型进行推广。学院具体通过以下途径加强畜牧兽医专业委培生职业素养的培养。1.加强畜牧兽医专业委培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许多委培生在入学后并没有客观理性地思考个人的职业规划,缺乏对职业目标的思考,因此加强委培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学院针对畜牧兽医专业的特点,在学生入学时就对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介绍畜牧行业特点、工作性质等内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分析,从而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通过学习掌握合理的知识结构,锻炼自身的职业技能,为实现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而努力。根据学生自身情况的不同,学院与委培单位共同设计并落实委培学生的职业生涯路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职业素养教育。2016年,学院畜牧兽医专业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专业诊断与改进试点之一,学院以品牌专业建设和专业诊断与改进为契机,在深化课程体系的同时,强化职业素养教育。学院根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扬州市农委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并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根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设置了《牛羊生产》、《家禽生产》、《养猪与猪病防治》等核心课程及《动物繁殖技术》、《动物外科与产科》等相关专业课。把课程学习内容和实践生产有机结合,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做到专业课程内容与行业职业标准相融通、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相一致、课程模块与岗位能力相一致、校内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一致、校内实训与企业工作相一致。学院在畜牧兽医专业委培生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增设专门的职业素养课程,通过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过程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学院注重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委派责任心强、职业素质高的教师担任畜牧兽医专业定向委培班的班主任及专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积极引导,发挥对委培生职业素养的引领作用,促进委培生职业素养的提高。3.营造职业环境,激发委培生创新精神。学院为促进委培生职业素养的养成,积极引入优秀企业的文化,并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着力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将委培生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培养有机融合,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开拓学生的人文视野,激发委培生的创新精神。畜牧兽医专业定向委培生是学院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应贯穿于学校课堂教学和业余文化学习的全过程中。畜牧兽医专业委培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学院将职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并重,着力构建职业素养培养及评价机制。通过3年系统的高职专业教育,使其成为技能突出、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闫泽.企业培训方式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2016,27(9):138-139.

[2]范江洪.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5):42-43.

[3]张希玲.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6(3):46-47.

[4]黄立.夏世鸣.高职院校委培生职业素养现状及培养路径探究[J].科教文汇,2015,(6):86-87.

篇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畜牧业也快速发展,出现了大批规模化、工厂化的养殖企业,这些企业需要大量既掌握专业畜牧兽医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目前,中职院校已成培养这类专业性人才的主要基地,然而从中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现状看,实践性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毕业生还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生产一线的需要,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间存在差异与距离。因此,只有通过实践性教学改革,才能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培养适合畜牧兽医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目标。

1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和畜牧业大国,但是近几年我国的畜牧兽医专业却发展缓慢,尤其是中职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表现的学习态度差、成绩不理想以及教学方面老师水平不够、教学模式落后和管理方面的教学设备不足、经费投入少、实习条件差,就让我国更加缺乏大批量的饲养管理人才、防疫检验人才以及畜禽疾病防治人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以下3种:

第一,训练场所的缺乏。中职院校缺少校外或者校内的实训动物、实训设备。中职院校的根本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实际工作的训练,从而使学生既具有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也具有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所以学校必须加强实训环节、实践性教学、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第二,教材内容在技能、知识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以及断档。我国中职院校中对于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还是采用学科系统化进行的,这使得课程之间相对独立,且课程数目繁多,课程与课程之间自成体系、缺乏整合、缺乏沟通以及缺乏联系,从而容易造成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对学习感到厌倦、迷茫以及逃避,发挥不出自己真正的价值,失去了对自己的鼓励、学习的兴趣、信心的树立。第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结合是指改变传统的实践课与理论课的交替形式,形成新的多媒体教学,从而让学生拥有实际操作技巧和实际经验能力。

2 加强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途径

2.1 培养学生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兴趣

目前中职院校学生普遍具有的问题是自卑感强、学习习惯差、生活压力大,这就造成学生在面对社会、学校、家庭的问题时缺乏自主独立思考,对学习感到厌倦、迷茫以及逃避,发挥不出自己真正的价值。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老师就必须做到减少批评、增加表扬,不断鼓励学生进步,对于学习好的学生要加强要求和标准,努力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潜能,对于学习差的学生要加强鼓励和关心,努力树立他们的兴趣和信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和谐相处、信心树立以及快乐学习。比如在进行生物学特征和猪的品种授课时,老师可以先从网上搜索各种不同的猪资料以及猪图片,在上课时展示给学生,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些猪的主要生产性以及体貌体征,老师在学生进行简述时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此外这种形式得出的结果也更加容易让学生自己接受。

2.2 融合课程结构和岗位体系

传统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体系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现实的实践,使得学生一出校门就感觉到所学的知识没用,企业也必须开设培训班对学生培训,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和时间的浪费,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中职院校就必须以应用为教学目标,以技能培训为中心思想,做到重点进行实践环节、专业培养、课程改革、行业需求以及课程调整,使得中职院校形成具有实践性、理论性、流程性、向导性的职业岗位课程体系。在对课程体系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包括实验教学、专业实践、理论教学、综合技能培训、职业工种考核、人文素质活动、综合实训课程、定岗实习、综合技能考核、饲养实践活动以及职业工种培训,并分成实践教学和课内教学两部分。例如我国的畜牧兽医从业者主要分为养殖、饲料以及疫病防治,其中饲料岗位可以综合饲料生产、饲料学、饲料分析、动物营养进行学习,疫病防治岗位可以综合动物疫病、家禽内科学、家禽产科学、外科学进行学习,养殖岗位可以综合牛羊生产、禽生产、猪生产,职业认证综艺综合毕业顶岗实习和专业综合实训进行学习。

2.3 创新工学与专业相融合的实践性教学

创新工学与专业相融合的实践性教学的教学原理是利用对外技术服务平台来进行以手艺为主的就业互动、专业搭建、产业搭建、素质培养、能力培养以及职业培养,所以技术服务平台不仅是整个实践性教学的重中之重,还是工学结合的核心。技术服务平台主要是一种模式,它通过中职院校、教师、专业以及学生的群体基础来对兽医院进行表示,从而显示出外接产业、内联产业、外接就业、内联就业、学生、老师与工学的相结合,同时技术服务平台还可以搭建就业平台和外链产业平台之间的联系、零距离上岗平台和学生实践平台之间的联系、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平台、知识和专业之间的平台。

3 结语

总之,实践性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加技能水平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起着关键作用。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单位,必须要强调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注重实践教学,为实践性教学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完善的实训基地,只有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改善目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真正成为社会市场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又是一年毕业季,又有一批学生将迈出校门走向工作岗位。对于兽医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一方面好像从来都不用担心没有就业机会,而是有太多的机会,不知道如何选择;另一方面工资待遇差、工作环境艰苦也是选择从事本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的一大现实。

尽管近年来,随着畜牧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宠物数量增加,兽医的需求量和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兽医专业毕业生的待遇和执业环境仍然没有得到基本改善。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行业特点决定的,毕竟除了宠物医生,大多数兽医的舞台在养殖场,而养殖场往往地处偏僻,设施条件差;另一部分原因是教育资源决定的,兽医作为实践学科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才能胜任,而我国的教育资源决定了兽医专业学生普遍缺乏实践机会,所以在走向工作岗位的很长时间都处于“学习实践”阶段,并不能为雇主创造太多价值,这也是很多毕业生在工作初期沦为“饲养员”的主要原因。

对于上述问题,短期内肯定解决不了,但是该毕业的兽医专业学生还是要毕业,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会选择从事所学专业。那么,对于他们来说应该如何结合现状与自身,做出职业选择?未来,我国的兽医教育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出改善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本期就这一话题进行讨论。“大家谈”整理了行业前辈的经验之谈,希望能为毕业生提供指导;“调查”选取了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今年毕业的铁鲲源同学做的一份关于兽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希望能为兽医教学提供参考;“体会”是中国农大林芳斌同学的一段实习体会,希望能给进入养殖场的毕业生带来鼓励。

篇7

2存在问题

专业群建设有待突破。我们先后组织有关人员就畜牧兽医专业改造提升以及开拓饲料、养殖、宠物、生物制药等专业方向进行了充分的调研论证,甚至制定了相关专业建设申报与人才培养方案等资料,但由于多种因素限制,目前还没有一个成熟的专业群建设方案。校企合作需要进一步深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数量基本能够满足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需要,但深度合作不够,主要表现是学校对校企合作积极性高,对企业依赖性强,而企业对此事积极性不高,对工学结合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专业规模效益不显著。由于受传统轻农思想等因素影响,不少考生不愿报考畜牧兽医专业,导致该专业招生规模较小,专业规模效益不显著。

篇8

在畜牧兽医专业技能教学时,结合畜牧兽医市场需求,循序渐进,制定纲要:1)常见动物的保定方法(重点讲猪、牛、犬、兔的保定方法);2)常见动物的给药方法(重点讲口服、肌肉注射、静脉给药、鸡的免疫给药方法);3)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重点讲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4)临床检查的基本程序(病畜登记、问诊、现症的临床检查);5)整体及一般检查(重点讲整体状态的观察,心跳、呼吸、脉搏的测定);6)各大系统的临床检查(重点讲消化、呼吸、泌尿系统的检查);7)临床诊断的建立(重点讲诊断建立的步骤和依据);8)畜禽疾病的治疗方法(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对因对症结合治疗);9)常见外科手术(重点讲猪、牛、羊、犬、猫、兔的及一般外伤的处理、一般外科病的治疗等);10)中小型规模养殖场的设计与技术管理(重点讲猪场、羊场、禽场)。

实践证明,按照该技能训练纲要由浅入深实施强化训练,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熟练掌握畜牧兽医的基本技能和系统技能。

2 技能课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以身示范,是上好技能课的前提

畜牧兽医专业技能课活体教学较多的特殊性,决定了技能课教师课前必须精心备课,包括每一个细小的操作环节;课前精心准备,包括一些不起眼的器械;课前精心操作,技能课教师上课前自己必须先做,能熟练操作后方能走上课堂。

如猪病诊断是一项比较困难而复杂的工作,猪病诊断三部曲“三看二查一问”是综合诊断猪病的简便新法。“三看”即一看皮毛,二看粪便,三看鼻镜。“二查”即一查体温,二查口腔。“一问”即通过向饲养员询问猪只发病时间、发病前后摄食量、活动等情况,并把问到的情况与前面看到的现象联系起来,把导致疾病发生的病原体与外界环境因素联系起来,把各种猪病流行季节和各阶段的发病规律联系起来,再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准确地找出导致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对症治疗。

3 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实践,是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熟练技能的保障

畜牧兽医专业技能课内容多,涉及的动物种类多,单靠每周的技能课远远不够。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参与各种形式技能训练的机会。1)学校建立动物实作场,饲养少量常见动物,供技能课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后训练。2)学校开设动物门诊,服务周围养殖户,丰富技能实践内容,作为课堂教学补充。3)带学生出诊。教师出诊可以带上几名学生,不仅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而且锻炼学生。4)双休日、节假日集中实践。学校可以联系附近养殖场,抽双休日、节假日把学生分组轮流派到不同养殖场实习;尤其是寒暑假时间较长,学生可以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社会实践。可以利用赶集天,向农民朋友发放养殖兽医资料,解答养殖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可以对口帮助养殖专业户,鼓励学生独立行医和独自创办养殖场。也建议学校开办规模养殖场,实施校企联合,建立畜牧养殖产业链等,进一步提高畜牧兽医专业技能教学质量。

篇9

1.1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的目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畜牧兽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具备过硬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更需要适应畜牧兽医行业需要,能生产、懂经营、会管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较强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敬业乐业、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的中高级人才。

1.2中职畜牧专业实施职业素养培养的意义

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形象、职业规范、职业技能、职业心态五个方面。畜牧兽医专业中职生职业素养可以被概括为两大类,一是畜牧兽医企业员工的“品德”——隐性部分,即行为习惯、心理素质、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二是从事畜牧兽医相关工作的“才能”——显性部分,即沟通协调、专业知识、思维能力、专业能力。其中品德是人才素质的核心要素,是构建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形成企业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品德的高低往往被企业视为能否成为一个合格员工的首要条件,因此是基础,而才能则是中职生最终能否成为一个优秀员工的保证。二者共同构成了中职生必修的职业素养。

2中职畜牧专业学生班级管理特点

2.1中职学生特点

现在就读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一般是“95后”或“00后”,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有部分单亲,父母在外工作,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如沉迷于手机、网络世界,厌学现象较为普遍,缺乏组织观念和时间管理观念;自我约束的能力较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工作责任心不强;自卑,叛逆心理较重,沟通合作意识不强;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奉献精神不足;抗挫折和职业认同意识差。

2.2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班级管理特点

当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由于受社会不同理解,招生困难、师资队伍不齐、教学设施有限等客观因素的困扰,往往仅注重于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重视不够。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班主任,为应付学校对班级的考核,过分注重安全、纪律的管理,以致忽略学生核心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不够,毕业后适应岗位能力不强,很大一部分毕业学生不能适应职场,工作两三个月就改换工作。

3中职畜牧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

3.1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

在学校、行业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共同构建围绕畜牧兽医行业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为中心的职业素质教育。探索编写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校本教材,将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意识教育等融入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体系。其内容包括职业意识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新生人学教育、毕业生成长经历介绍、心理健康教育及相关讲座和团队拓展训练)、职业道德教育(企业安全教育、企业人职培训、质量体系培训及过程优化意识、环保意识、职业角色意识训练)、职业能力教育(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课程、顶岗实习)。其中,职业意识教育是职业素质培养的源泉,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素质培养的根本,职业能力教育是职业素质培养的核心。

3.2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与方法

1)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模式。荣昌区职教中心畜牧兽医专业依托荣昌县“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的职场环境优势,根据职业素质养成规律和学生职业成长规律,以校企融合为桥梁构建“阶段式”工学交替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形成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完整阶梯。遵循职业教育五个对接要求,依据职业素质养成规律和学生职业成长规律(认识一训练一巩固一内化),制定职业素养培养内容,采用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阶段式’工学交替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分阶段逐级实施。2)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班级企业化管理。在学校,学生以班为单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纪律、活动等都与班级分不开,他们的成长无时无刻不受班级的管理的影响。在实施“阶段式”工学交替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中,班级企业化管理是促进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关键环节。班级企业化管理,就是把班级作为一个企业来运行管理,把“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引进课堂”。一个班就是一个企业,有自己的企业化名称(如诚品人才培育班、日泉班、铁骑班等)、企业管理机构、班级企业文化建设。并将企业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渗透到班级教育教学管理之中,把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能力等的培养,贯穿于学习知识、培养技能之中。3)构建企业化评价方案。要使“阶段式”工学交替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达到良好的效果,构建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方案就相当重要。依据“8S”企业化管理(整理、整顿、清理、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参考企业的评价方法,结合班级实际,制定部门员工量化考核方案,多方参与,从德(工作态度、服从、积极参与活动、团结协作等)、能(参加学校社团活动、担任班团、学生会干部、课堂表现、劳动、实训等)、勤(出勤)、绩(作业、考试成绩、技能比赛、活动获奖等)四个方面考核学生员工,形成“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评奖、期汇总评奖”常规管理机制,评出“周员工标兵”“月星级员工”“学期明星员工”。

4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班级实施职业素养培养的效果反馈

荣昌区职业教育中心畜牧兽医专业从实施“阶段式”工学交替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以来,学生的岗位能力(如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得到提升,特别是职业道德意识、服务意识、服从意识、沟通协作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发展。畜牧兽医班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学生中担任学生会干部、社团干部人数显著增多,参加各类活动积极性增强,学生活动得奖人数增多、班级凝集力增强,有效促进了班级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建军.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J].速读•下旬,2014(08).

[2]陈淑娴.浅谈中职物流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J].品牌,2015(03).

[3]于金声.如何提高中职生的职业素养[J].学园,2014(34).

[4]陆希悦.如何提升中职生的职业素养[J].考试周刊,2014(93).

篇10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在人的生长过程中家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环境,但却无法选择自己生长的家庭。家庭是学生的主要休息场所。除了学校,是学生的另一个常驻之地,这是被大家充分认可的事实。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从小就有的,并且影响巨大,许多孩子的性格与品德都是家庭教育所创造出来的。在家庭因素中,主要由家庭气氛、教养方式、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家庭结构等构成。他们的共同作用也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心情与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虽然学生进入校园后过上了独立的集体生活,从表面上看,似乎脱离了家庭,但实质上,他从今而后的所有活动均成为家庭教育的成果反应。畜牧兽医专业隶属于大农业的范畴,相应的学费要比其他专业略低,这也成为很多想为家里减轻负担的孩子的选择,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家庭中有在这个行业取得一定成绩的人,受他们的影响而选择的这个专业,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家里听说这个专业不错或者说自己身边有干这个专业的看着不错就来了,学生本人对一切一无所知,但无论怎样,结果都一样,他们都深深受到了家庭的影响而对专业作出了选择。当然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优秀的做人品德。他们的学习态度也比较端正,目的性强,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地接受刺激,寻找学习的兴趣,以实现必须学到想要学到喜欢学的转变。从而积累潜能,在找到合适的机会时变转化为真正的工作力。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个启蒙老师,也是学生能够充分信任的老师,当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想到的第一个人往往是他们,大多数学生都会毫无保留地将一切倾诉给家人,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对于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家长如果能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相信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三、教学因素

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还有一个影响因素就是教与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如何延续和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成为职业院校教师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它不仅是教师自身行为的准则,也是作用于学生的重要教育手段。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除了在师德方面要有明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外,在专业方面,还要有扎实的文化修养,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同时在教育方面,也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能不断反省自己,不断总结和积累新的经验,为此,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都必须以自己优美的语言、文雅的行动、朴实的生活、整洁的衣着,尤其是进步的思想、正派的作风,给学生具体、真切、生动的感染,切实做好表率作用。针对于职业院校,这里的学生存在学习底子差,学习理解力不强的特点,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仅投入热情是不够的,关键是想办法,如何将那些晦涩难懂的、抽象的问题让他们能直观地、带着兴趣理解,对教师也是一个考验。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将黑板与实验室结合,黑板与现代信息手段相结合,综合运用示范、音频、视频、图片和文字等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实现从传统意义的教学到学教的转变,让他们能够充分参与整个的教学过程,享受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成果。增强他们对于专业课程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中乐于接受,达到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四、教材因素

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知识和经验的另一重要途径,好的教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意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强调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知识的讲述方式上,更能注意贯穿启发式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针对于职业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不强,对文字的理解力不高,很多学生看着厚厚的一本书上密密麻麻的字,首先就起了惧怕的心理,也不知道如何入手,这样从很大程度上打消了他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教材变得引人入胜,让他们像看“小说”一样上瘾就变得很重要了。我们知道职业院校的学生对图片的关注力很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很强,相对于听和看他们更愿意去做和用,所以作为职业院校的教材应更多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应用结合,将文字与图片影像相结合,将教科书对学生的视觉冲击力放到最大,将教材的内容变得更容易理解更实用就很关键了。教材是无声教师,是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接触最多的另一个面。因此,选择好的教材,实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另一重要因素。这里对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兴趣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简单论述,其实影响学习质量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毋庸置疑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他能更快速地领略到学习的内涵,也能更快地将其与实践的内容相结合,享受学习成功而带来的喜悦。当然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能更容易调动和激发。学习态度对学习兴趣的提高也存在着影响,尤其对于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面对这个专业的枯燥与乏味,随时可能将他们刚刚建立的兴趣减下去,态度决定着他能否将他们兴趣延续下去。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不是天生的。因此在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应该针对于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各个方面内容,不断地改变方式方法,以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为目的,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不断地改进教与学的过程,为他们提供更易于他们学习的教材。相信只要愿意长期刻苦钻研,不断地认识学习的重要意义,不断地取得学习上的成果,渐渐地学生对某些学科的厌烦就会转化为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会更加专注,更加自觉,使艰苦的学习过程成为愉快的事情。

篇11

(二)教学过程的实施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院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授课过程中,部分高校存在着教学过程程序化,教学覆盖知识面广泛度不够,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缺点。为此,动物科学学院畜牧兽医专业采取了新的教学模式,根据新的教改方案,在教师实施授课过程中改变了原来的一贯式教学模式,采取分工合作的教学方式。把每一门课相关的授课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团队,在该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团队成员共同参与教学,这样既扩大了学生学习信息的来源,又把各位教师的特长融合为一体,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深入进行核心课程建设改革

(一)确定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

核心课程改革是教学工作内涵建设的攻坚任务,涉及到整个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所有核心课程的改革与内涵建设都要以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标准,以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为目标,以课程大纲建设为切入点开展。其决定因素是教师课程观念的转变,核心是“课程的应用性与社会需求性”,关键要引入社会评价,从课程大纲、教材、教学方案、教学实施到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全方位开发建设。

(二)改变授课方式,实施项目化教学

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在以前改革的基础上逐步推行项目化教学,该教学方法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授课方式,它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整个课堂以学生的学为主线,老师以课堂主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自发学习新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基本素质。目前,畜牧兽医专业有养禽生产、养猪与猪病防治、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等七门课程进行了教改立项,做为教学改革的试点课程进行试验。在试运行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课外时间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师查阅资料不够广泛等问题,但经过一年的努力,学生基本适应了新的教学方法,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七门教改立项课程已有四门正在实施改革,已经完成项目任务书,教改教案,教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正在进行项目化教学教材的编写。

(三)确定合理的核心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原来的课程评价方式均是以老师评价为主,考试方式往往采用笔试的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真实考查学生的技能,容易培养出背书的“机器”、考试的“高材生”,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却是高分低能,走上社会以后,还会因为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肯定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后续发展。实行新的教学改革以后,课程的评价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不再以老师考核为主了,考核要转向对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测试;课程的评价标准要转向以社会评价为主,如,社会职业资格、职业资格证书等,课程的考核方式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笔试、面试、操作等,让用人单位参与考评,同时,学生自评也变成主要的考核方式。

三、教材建设改革

(一)教材的选用

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优秀教材是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具之一。科学规划教材,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材内容,对培养高层次后备畜牧兽医人才非常重要。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使用大部分是本科教材,教材的特点是知识覆盖面广,偏重理论,部分知识已经老化。高职高专在教学过程中课时量明显少于本科院校,更要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材选用方面,尽可能使用“面向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课程教材”,淘汰质量较差或出版时代过早的教材,同时,还要注意选择的教材要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使用已经成熟的教改项目化教学教材。

篇12

一、当前地方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高职校企合作由于在高职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合作模式大多还是以高职院校为主导,以情感联络为主要手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下面以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合作为例,进行剖析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校企合作是学校的一厢情愿

政府引导作用不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合作基本是学校主动寻求企业合作,因为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减少部分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分解办学成本,同时在学生实习就业环节也可以减少一定的压力,所以院校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但对企业而言,校企合作要提供一定的人力、物力,但得到的回馈除了学生能作为劳动力带来利润,其它并无保障,当前社会人才相对过剩,除了部分企业为了人才储备的需要,觉得校企合作有一定意义,大部分企业则明显缺乏积极性。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办学的时间较短,在科研和技术服务的积累不多,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能力有限,在政府没有强制要求的情况下,企业基本不会主动要求校企合作。

(二)合作组织机构建设滞后

在中国,管教育与管畜牧兽医专业行业企业的机构是各自独立的,不能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和企业间提供信息沟通、项目合作的管理载体。在少数地区,部分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和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创建相关制度,基本形成良性运作的工作机制,但在大部分地区,多数畜牧兽医专业和多数企业,校企合作仍表现为一种独立自主、形式多样、浅表松散型的状态,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三)院校内部系统支撑不够

由于高职院校大部分由原来中专职高转型而来,尽管近年来大量引进具有工作经验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教师一职,但在人员结构方面,还是有两种极端,教学能力强、理论基础深厚的缺少企业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强、经验丰富又不具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双师队伍不够健全;在教学管理制度方面,因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合作学生有大量的企业实习时间,制度上也没有成熟的“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分制”等等。

(四)企业看重短期利益

在国家没有明确出台企业必须承担培养技能人才任务的政策法规之前,多数企业认为培养技能人才是学校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要做,也希望政府买单,给予一定政策优惠,或减税,或按学生数给予补贴。尤其是民营企业,更是追求眼前利益,并没有把技能人才的培养纳入发展战略。

(五)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关于校企合作的法律看似很多,但这些法律法规多偏于政策性规定,可操作性不强。1996年至今,政府出台了10多部与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成果转化有关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关于促进校企合作的针对性不明确。

二、未来地方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选择与做法

(一)未来地方高职校企合作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的原则

政府主导、学校服务、企业参与三种意识和谐共振,是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前提。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一种资源交换,是一种涉及不同社会与经济主体之间的合作,需要宏观调控,需要公共政策的引导和公共财政的支持。因此,必须遵循政府主导的原则,政府发挥其行政功能和协调作用。政府应制定法规,明确企业在技术教育中的义务和责任以及相应的优惠条件,以规范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活动,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应增强服务意识,依托区位优势,专业对接产业;注意收集来自企业的用人需求信息及毕业生质量反馈,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人才与技术支持,形成主动服务企业的办学理念。企业应提高参与意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二)未来地方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选择

1. 订单培养模式。订单培养一般是指以企业人才需求为依据,按照企业对人才需求规格和岗位的技能要求,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和培训,以“订单”方式开展人才培养,使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一体。一般来讲,这种模式要求学校按照具体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理论教学主要在学校进行,实践教学主要在企业实施,毕业生经考核达到企业人才录用标准,企业优先录用。这种学校为企业量身定做的模式,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职业能力与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从而缩短毕业生适应职业岗位工作的时间,使之更快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为企业做出相应的贡献。订单培养,在校企合作的初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模式对校企联动的要求很高,在具体操作上,也存在如何得到“订单”,如何得到更多、更好“订单”,如何使“订单”源源不断的问题。订单培养的初期很多都是靠行政干预,但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发现仅仅靠行政干预是无法长期奏效的。

2. 校企共建基地模式。这个模式一般是指通过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结合双方的具体需求,由企业提供项目、设备、资金,由学校提供场地,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并在满足基本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展开各个方面的合作。在此类基地,企业借用学校实训场所作为厂房,以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为训练内容,在学生进行操作实习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生产量,从而使企业在资金、设备、人员上的投入得到反馈。校企共建基地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都是重建设、轻测评,特别是能够结合学校或专业的定位与发展,从战略的高度来审视和测评实训基地绩效的更是少之又少,从而导致许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绩效不如人意。

3. 校企共同实施教师技能培训,建设双师型队伍。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掌握与该专业相关的职业工作过程的知识,校企合作是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短期或长期的挂职锻炼,下企业实习、市场调研等多种方式,使老师熟悉并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确保教师职业工作过程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更新。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人员来学校授课,提高兼职教师比例,以企业生动的实际案例作为教学案例,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三)未来地方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合作的具体作法

1. 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必须由理事会成员企业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参与。根据企业及市场需求的现状与变化,提出专业设置与调整。确保学生所受到的教育从一开始就与企业无缝对接,逐步适应岗位群,树立终身发展目标,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2. 引入行业标准建设课程。依据理事会章程,制订专业课程开发规程。根据企业对人才的素质需求,建立课程教学体系。由企业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参与课程的开发建设,共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 合作实施专业课程教学。依托合作共建的人才共育载体,由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导、学院教师参与,实施工学结合或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将课堂搬进标准化养殖示范教学基地,由学生顶岗实习或实岗见习,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真实的岗位工作氛围中培养职业素质,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促使学生毕业时具备的综合素质能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

4. 共同负责顶岗实习管理。学院与理事会成员单位签订共同育人学生顶岗实习协议,创新顶岗实习管理机制,采用“资源共享、多方参与、校企共育、专人跟踪”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校企共同落实顶岗实习学生考核制度、效果评价制度、阶段检查制度,努力提高学生在“真实情景”工作环境中的顶岗实习效果。

5. 合作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学院与成员单位共同制定合作评价制度,每年定期通过实习到岗率、就业率、专业对口就业率、双证书获取率、毕业生起薪标准、合作企业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家长满意度、学生满意度等指标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6. 合作就业。依据理事会章程,学院与成员单位签订全面合作育人机制下的合作就业协议,确定每年为企业输送毕业生的数量。对于企业而言,学校培养出的人才完全按照行业企业自身要求,完全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实现合作就业。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校企双方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合作,是高职院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我院要认真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作法和经验,进一步加强合作,坚持创新,不断深入和完善校企合作,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的“四赢”。

当然,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地方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合作的科学发展,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把这项研究纳入科研规划,设立课题请专家进行系统研究,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成功模式和经验进行总结,对校企合作过程中的难题予以破解,用最新的理论来指导实践,从而推动校企合作理论逐渐走向成熟,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我国职教事业的发展。完善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政府应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使校企合作制度化,把校企合作作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一项基本国策。

参考文献:

[1] 邓志新等.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2011.8.

[2]周淑沂等.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合作育人的研究与实践[J].职教研究,2013.3.

[3]王利刚.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合作机制探讨 [J].教育教学论坛, 2012.12.

篇13

经校企多次洽谈,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安徽省行知学校与国家无公害生猪饲养基地、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黄山同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签署联合办学协议,挂牌成立安徽省行知学校同乐现代农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即黄山同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同意将其设为学校涉农专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从2010年开始校企合作举办同乐现代畜牧兽医班,这标志着学校在新的形势下开始了新一轮涉农专业招生办学的试点。

笔者试以校企紧密合作举办的“同乐畜牧兽医班”技能教学模式为案例进行探究,谈谈如何加强畜牧兽医专业技能教学的路径,力图为蓬勃发展的涉农专业之技能教学提供一些积极有益的借鉴。

一、建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提升技能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

黄山市同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直致力于生猪养殖的研究、生产和推广,为探索新型的养殖模式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校企紧密合作的“畜牧兽医同乐班”,由学校负责招生、学籍管理、专业理论教学,由公司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制订,并指派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技能教学,校企双方实现了师资互聘。该班招收的学生为公司委托培养,实现了入学与入厂、招生与招工的高度统一。在这一合作模式中,学生具备了双重身份,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既可实现技能训练,同时又可为企业生产产品、创造价值;既解决了中职学校实训材料经费紧缺的矛盾,又练就了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真正实现了在育人中创收、在创收中育人的“校企育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学到了技能,企业得到了人才,学校获得了发展,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互动双赢。

当前,由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中职学校的校内实训基地都面临着实训室新建与优化等现实问题,而涉农专业又大都面临招生困难、办学规模小、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现实问题,导致学校自办场(园)处境艰难,必然会影响其正常的实训教学功能;而校外实习实训场所多数属于松散合作的基地,学校缺乏对企业和农村有效的服务,使得企业看不到合作效益。特别是农业企业工作条件相对艰苦,待遇相对较低等因素造成企业很难留住学生就业,使得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很难融合,造成涉农专业的学生不能对口就业,达不到涉农职业教育的目的;加之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主管部门是教育部门,而农业行业主管部门对学校的扶持与影响就很少,结果就是农业职业教育与行业合作不够,也无法很好实现服务农村、服务农业经济建设的作用;即便学校内的实训基地能提高学生的农业专业技能,能给他们提供真实的工作体验,但与真实的企业还是存在差距,只有到企业中去才能够得以真实体验。要想让中职涉农专业毕业生与企业零距离对接,让学生从学校出来后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就必须让学生进入企业、行业、相关部门进行顶岗实训。由此看来,加强中职涉农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显得任重而道远。

在“做中学”已成为中职学校专业教学的时代潮流,加强实践技能教学在培养中职学生实用技能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实训基地是涉农专业技能教学的重要保障。加强涉农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仅是目前中国农业现代化所需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中职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还是教师科研水平和职业教育能力提高的需要,更是缩短学生与企业用人需求差距,促进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的需要,是提升涉农专业技能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

二、实行技能训练产教结合是强化技能教学过程的有效模式

“同乐现代畜牧兽医班”以培养面向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人才为目标,其中突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是该班办出特色、办出成效的关键。畜牧生产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综合性的特点,针对实际教学中常常发生的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分离的情况,该班探索构建“周期性生产过程式”专业技能教学模式。例如“种母猪的饲养管理”章节的教学案例:种母猪是养猪场各生产要素的关键,其饲养管理技术的核心指标是年产较多的成活产仔数及断奶仔猪数,为猪场生长猪的规模饲养创造基础。一般种母猪的饲养管理周期包括妊娠期、哺乳期、空怀期三个阶段,其饲养管理技术的关键是做好与之对应的配种、产仔、断奶三个主要环节的生产工作。教学这一内容时,安排该班学员在整个种母猪管理周期内都进驻公司,全面学习掌握从配种、产仔到断奶的饲养技术,寓技能训练于周期性生产实践过程之中。这种模式主要以技能训练为核心,在产学结合中完成了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有效掌握如种母猪饲养这一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生产。这一模式在其他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中也应该广泛适用。

三、优化专业技能训练大纲是构建技能教学体系的科学举措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开设的科目多,课程内容交叉,且没有专门的技能训练教材,本人通过整合相关课程,考虑专业技能教学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了“同乐畜牧兽医班”专业技能训练大纲如下:常见动物的保定方法;常见动物的给药方法;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临床检查的基本程序;整体及一般检查;各大系统的临床检查;临床诊断的建立(重点讲诊断建立的步骤和依据);畜禽疾病的治疗方法;常见外科手术;中小型规模养殖场的设计与技术管理(重点讲猪场)。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按照此技能训练大纲循序渐进实施强化训练,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熟练掌握畜牧兽医的基本专业技能。同时,由于明确了技能教学的标准,从而避免教与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保证了学生技能培养的质量。因此,在其他涉农专业的教学中,亦可根据专业的特点,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校企合作开发与创新专业核心课程,整合有关课程的多个技能实践环节,开发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建立相应的技能教学体系,提高专业技能教学的质量。

四、开展专业立体实践教学是提高技能教学质量的多重途径

一是充分依托紧密型实习基地黄山市同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这一得天独厚的基地优势,根据教学计划选择相应的生产项目,由专业教师和基地技术员负责,师生共同承担基地生产任务。例如在教学“饲料配方”章节时,充分依托公司的饲料加工厂,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饲料原料,将理论课中学会的各种饲料配比原理在实践中进行应用,生产出各种类型的饲料,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培养综合技能。

二是教师在基地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以研促学,教学相长,提高技能。例如在开展“莫能菌素促进仔猪生长对比性试验”课题研究时,安排学生共同参与,使之了解科研动态,培养科研兴趣,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的能力。

三是黄山市同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运作,建立了“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架构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优质生态瘦肉猪生产,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乐畜牧兽医班”充分利用公司的“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架构优势,安排学生入驻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多类别的岗位顶岗实习,让学生将所学技能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培养其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在其他涉农专业的教学中,可积极探索实施诸如“学校+基地+农户”等多渠道的技能教学之路。

五、共建“双师型”教师是推进技能教学改革的基础保障

教师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基础和关键。黄山市同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不仅具备先进的生产设备条件,还拥有掌握最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的师傅。而当前学校该专业存在实训师资数量不足、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岗位结构不合理、实训教师专业技能不强或与企业实际脱节等问题。因此校企携手共建一支“进课堂能讲、进农田能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推进涉农专业技能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为此,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不断优化实训教师力量

既要考虑引进高层次人才,还可从本地区的农业高新企业中高薪聘请具备高技能的专家里手来参与涉农专业技能教学。

2.深度培养实训教师队伍

重点培养实训教师的岗位观念和实训教师的技能。在实训教师心中确立实训教学在中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让他们在教学中重视实践、重视应用能力,通过安排教师定期入企实践或顶岗,与时俱进,进行知识更新,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业务水平、生产实践经验和实训指导教学能力,以此来提高技能教学质量。

3.积极利用兼职实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