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标准化工作要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是国家实力的直接体现,只有军事实力达标,一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才能真正具备话语权,保证自己国家的领土与人民不受到其他国家的侵犯。但是,由于军事装备的复杂性使得各型装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为了使军事装备之间能够更好的相互连接在一起,军工产品的生产必须要实现标准化。本文就军工产品标准化进行简单探讨,依次从做好军工产品标准化工作的要点以及如何以标准化促进军工产品设计定型这两方面出发进行分析。
1 做好军工产品标准化工作的要点
1.1 论证要点的设计
一项新装备,新武器的研发,离不开研究人员对其的设计探讨。只有对于武器的设计进行正确的论证,才能保证设计出的武器具备高强的威力,并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与适用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相关部门与相应专家就需要对武器的设计进行标准化。只有在标准化的前提下进行新武器的设计,严格的监督与审查武器的设计图纸及方案,才能帮助我国军队在武器装备上不断的走在世界的前列,成为我军的优势之处。而在论证要点的设计当中,有几点是需要注意的。首先,便是要保证设计论证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不科学的设计论证是不可取的。其次,在设计时,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而是应当从当前军备与军队的整体发展方向出发,使得所设计的武器装备满足未来的发展方向。军工产品使用的全面性与多样性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能够满足诸多需求的军工产品才能够在军人进行野外军事活动时提供更多的手段与帮助。另外,装备的耐用性也是需要考究的一个方面。
1.2 研制生产要点
军工产品是提供给军人进行军事活动所需的装备及物品,因此,在质量上,一定要严格把关,达到相应的要求,只有质量完全达标的军工产品才能够帮助军人在进行军事活动中更好的完成人物,保障自身的安全。因此,上级领导应当高度重视,对军工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把关,确定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与技能进行军工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还需要提升员工的标准化意识与观念,使他们积极完成相应的标准化任务。为此,在进行武器装备设计论证时,在相应的军备标准化要求的前提下进行设计论证,使设计的军工产品符合标准化规范。在制造人员依据相关部门提供的设计图纸与设计方案进行武器装备的制造时,一定要严格依据给定信息,进行标准化制造,不可擅自改动。对最终的产品还要进行相应的检验,抽查样品,制定有效的手段进行检测。
1.3 检验验收要点及试验鉴定要点
军工产品被制备出后不可以直接投入到军事活动当中。必须要保证所制备的产品无质量问题,或者质量问题控制在极低的范围内,因此,这就需要对生产完毕后的成品进行相应的检验验收。这需要军方与生产方双方进行共同的检验,以军事化的标准,确保所检验的产品符合军事化的要求。这就需要军方人员对于所制备的军事产品有相应的知识了解,如果是新研制的军备武器,工作人员便需要对相应的设计方案与产品功能有所了解。然后还需要对标准化的相关知识有一个明确了解,知道标准化的军备规格,严格检测。对于厂家来说,在进行军备制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军方给予的任务书上的要求进行制造,这可以说是军备标准化的关键所在,只有在源头保证军备的标准化,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军备的标准化。另外,对于不合格的军事产品,要严格处理,不可派发到队伍中,保证军工用品的标准化。
2 如何以标准化促进军工产品设计定型
2.1 固化定型程序,确保过程规范
一项新军工产品的开发,必然离不开其设计的定型与试验。为了确保产品的合格,通常将军工产品的研发过程也进行严格的标准化,按照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产品设计大纲,大纲中对于军工产品的主要方面进行严格的标准化规定。之后便是设计者对于相应产品的设计规范,确定产品分级,不同级别的产品有不同的审查机构进行产品检验。对于检验产品的部门机构来说,更需要严格的遵守标准化的程序与规范。整套流程从申请开始,经历了大纲的制备,阶段性的审查,组织设计的定型,适用性试验,然后,定型的产品要进行定型文件的撰写,对产品进行鉴定,向有关部门进行相应的审查,依照产品的等级性不同进行按级鉴定,最后,审查通过由专家委确定批准。一整套的流程确定下来,固化定型程序,确保过程规范,才能促进军工产品设计定型标准化。
2.2 做好前期规划,确保资料齐全
在军工产品进行制造时,做好前期规划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主要设计的相关文件,研制过程的文件,与设计军备相关的分析报告,适用性报告,可靠性报告,样品的相关测试报告,以及设计的图纸,方案,规划等等,这一系列的文件与资料都必须保证符合规范,样样齐全。首先,样品设计的整体过程应当有一个详细的记录,技术人员与制备人员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能够掌握制备的每一步所需的要点。另外,对于上级的要求也应当详细的记录,准确的了解。在进行军备研发的过程当中,任务者即上层领导的意见是必不可少的,在满足他们需求的前提下才是保证军工产品标准化的关键所在。前期规划中不可缺少对于产品开发的实时监督,对于可能存在问题的步骤加大监控力度,一旦出现操作问题,应当及时纠正,不可影响后续的工作。
2.3 明确审查要点,确保有的放矢
只有对于相关的军工产品的设计要求与规范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才能够在进行设计工作与制备工作的过程当中做到有的放矢,完成军工用品的标准化。因此,这就需要保证,在文件审查,样机审查与条件审查这三方面符合相应的标准。文件审查涉及到定型文件目录审查,研制依据审查,研制总结审,型号专用规范审查,技术说明书审查,使用维护说明书审查,鉴定试验大纲和试验报告审查,各种配套表、明细表、汇总表审查。标准化大纲、标准化审查报告和标准化工作报告审查,技g文件和图样审查,软件文档审查,军代表对产品设计定型意见的审查。而样机审查涉及到审查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配套成品的应用情况,审查关键件、重要件确定情况,审查地面试验情况,审查定型样机技术状态,审查软件评审、测试、验收和定型测评以及部队试验试用情况。条件审查包含了审查生产、调试工艺文件与审查配套地面设备和检测设备。
3 结束语
军工产品的生产必须要实现标准化,才能够保证军人在进行军事活动的得到充足的保障,提升任务的完成率。因此,本文就军工产品标准化工作要点进行研究,依次分析了做好军工产品标准化工作的要点与如何以标准化促进军工产品设计定型两大方面。在做好军工产品标准化工作的要点中涉及到了论证要点的设计,研制生产要点与检验验收要点及试验鉴定要点。从而为我国的军工产品的生产提供相应的参考经验,提升我国的军事力量。
篇2
三、指导重点企业参与标准化相关活动。组织企事业单位开展标准化业务培训,加强对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对接服务和业务指导,支持龙头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推进中润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继续对接全国醇醚燃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做好该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落户前期工作。全程帮扶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碳纳米材料导电塑料母粒》国际标准(ISO/TC256颜料、染料和体质颜料国际标准委员会)的制定。全力指导正丹化学、星华工业气体、一诺路桥工程检测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全年争取主导和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5项以上。
篇3
三、依据《企业产品标准管理规定》的要求,做好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登记工作,保证企业使用的标准合法、有效。支持、协助执法部门重点开展涉及人身安全方面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的检查。
四、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切实搞好标准化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努力为标准化工作人员提供学习机会,进一步提高标准化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积极配合市局成立标准化专家人才库,为全市标准化发展规划、发展战略、重要政策和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提供咨询。
五、认真做好清江椪柑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联络协调县政府及各相关部门,争取更大的支持,加大对示范区的建设力度。
六、加大地理标志产品申报的工作力度,力争将金福红栀成功申报。
篇4
1.1是岗位达标工作的本质所决定的
岗位达标工作从本质上归根结底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在推进和推广过程中,不同于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按部就班的管理,它需要推行人员进行探索和试点。只有确定了试点岗位,并进行推动探索,不断的总结推动过程中的成败得失,针对性的完善,才能让试点达标工作名副其实,才能为企业整体推进岗位达标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不仅仅是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的满足于做表面功夫和文章。
1.2是试点工作的特性所决定的
开展试点工作主要目的和特性是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建立长效化机制。因此在开展试点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试点工作的特点着眼要求长远,在试点阶段不但要建立开展这项工作本身的长效化机制,更要探索建立相关匹配各方面的长效化机制。试点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着力探索建立长效化机制的途径。这是开展这项工作的根本性要求,既要传承其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系列长效化机制。
1.3是岗位达标工作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岗位达标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条件,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是企业防范事故的有效途径。开展岗位达标工作是通过考核、评定或鉴定等方式, 对每个岗位作业人员的知识、技能、素质、操作、管理及其作业条件、现场环境 等进行全面评价。因此,在进行推行工作是有必要选择试点,让企业的广大员工亲眼所见试点岗位在进行达标前后的变化,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岗位达标工作所能够带来的好处,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才能规范作业行为, 实现岗位达标, 减少和杜绝“三违”现象,全面提升企业现场安全管理水平,进而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
2.如何选择和推行试点岗位的达标工作
(1)岗位达标工作进行试点选择和推行,应根据试点的特性,着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针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选取代表性、或广泛性、或难度较大的岗位作为试点,这样既便于工作的整体推行也便于发现和解决针对性的问题。二是岗位达标工作是全面覆盖企业所有岗位的管理模式,在试点推行时应进行通盘考虑,不要遗漏。三是试点岗位的选取必需要便于企业广大员工观察,让广大员工能够亲身体会试点岗位在推行岗位达标工作后所带来的变化。
(2)在进行岗位达标工作试点阶段,要遵循“先易后难”和“分级分类实施”的原则,可以分三类组织实施:一是对于试点过程中针对生产一线岗位出现的问题,企业要调动基层员工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献计献策。为了使基层员工的建议方案更具操作性,企业同时还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安全技术人员共同完善建议方案,使建议得以尽快实施。二是对于有一定实施难度的问题,企业要分类分专业组织专家论证,先把该项建议转化为可实施的方案,然后组织实施。三是对于现阶段企业无法落实的问题,应该转变解决思路,换位思考、从不同角度分解、迂回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3)试点过程中应该设置试点工作观察人员。观察人员设置的目的就是以从第三方角度,来观察、提醒试点部门、岗位,在达标工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思维死角和推行误区。观察人员应来自于相关职能科室人员、各级安全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骨干。这样才能为下阶段全面推行岗位达标工作时,把各岗位的人员凝聚成一个达标团队,对于制止同一个评价单元内他人的违章操作等不安全行为有着明显作用,进一步强化了“四不伤害”意识,树立起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充分发挥各车间和生产班组、工序等基层班组的“自主管理、自主改进、自主提升”作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实现岗位达标与班组建设工作有机结合,为精益安全的推广营造了和谐、向心的基层团队。
篇5
国家局将紧密结合行业重点工作,继续组织制订一批涉及行业安全、卫生、环保、节能、降耗以及行业信息化建设和物流建设等重要领域,有利于规范相关工作,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降低成本等战略性目标的通用性标准,支撑并服务于行业的重点工作。3月底前,将印发20*年度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8月份,将组织2008年度标准制修订项目的申报工作。
三、全面推进烟叶的标准化生产。各烟叶主产区所在的省级局要按照2010年基本实现烟叶标准化生产的总体要求,制订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分年度抓好实施,特别要进一步强化已有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各有关省级局标准化工作主管部门要在3月底前,将20*—2010年推广烟叶标准化生产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具体工作方案与本年度标准化工作计划一并报科教司。二三季度,要配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对第四批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项目进行考核验收,各有关单位要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四、着力加强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企业标准化工作是行业标准化工作的基础,要通过“示范带动”的引领作用,提升包括卷烟生产、打叶复烤、醋酸纤维丝束生产和烟机制造等方面重点骨干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使标准和标准化工作在实现企业联合重组、做强企业、做大优势品牌等行业重点工作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要重点抓好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南、湖北中烟工业公司等卷烟生产企业标准化工作示范建设;启动云南省曲靖天然复烤有限公司、华环国际烟草有限公司和贵州遵义烟叶有限责任公司等打叶复烤企业标准化工作示范建设。上述各示范企业要设置标准化工作机构,培训、培养高素质的标准化管理和工作人员,制订企业标准体系,制订、完善各类标准并加强标准的宣贯,确保标准执行的有效性。国家局将在2008年对上述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进行综合考评。
五、组织举办标准化工作专题论坛和标准化知识竞赛
1.举办专题论坛,配合行业开展的“创新年”活动。在二、四季度,分别组织举办以“标准化工作提升卷烟生产企业相关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和“全面推进烟叶的标准化生产”为主题的专题论坛。
2.在四季度,组织举办以省级工业公司为参赛单位的首届“标准化知识竞赛”,以进一步加强标准的宣贯工作。
六、进一步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三四月间,国家局将组织对有关单位及行业各分标委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进行培训。5月底前,要基本建立行业标准化工作骨干组成的“行业标准化工作人才库”并在主要专业领域重点培养百位左右的标准化工作骨干。请各单位组织所属部门和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技术骨干填报《行业标准化工作技术骨干候选人申报表》后,于3月底前报国家局科教司。原则上,各有关省级局(公司)、工业公司及所属单位可分别上报2—3名候选人。国家局经综合评议并兼顾不同专业后,于5月底前确定行业标准化工作人才库组成人员并将陆续组织人才库成员配合国家局开展相关工作。
篇6
二、范围和目标
(一)实施范围
1、全市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2、具有危险工艺及重大危险源的化工生产企业;
3、具有重大危险源的经营(加油站从其行业安全标准要求)、储存企业。
(二)实施目标
1、具有危险工艺及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年底前通过达标验收率100%。其中,二级不低于10%,市级不低于20%;各地争取有已达二级标准的企业通过一级达标验收;
2、剧毒化学品及具有两个及以上危险工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年底前通过市级及以上达标验收率100%。
三、标准和验收
(一)实施标准:
1、《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以下简称《规范》)。
2、达标验收合格线:一级、二级按其规定;市级不低于75分,县(市)、区级不低于70分,且每个一级要素得分在60分(含)以上。
(二)验收方法:
1、一级达标单位由国家危险化学品登记中心组织考评验收;
2、二级达标单位由省危险化学品登记中心组织考评验收;
3、市级达标单位由*市安监局组织考评验收;
4、县(市)、区级达标单位由我局组织考评验收。
四、时序进度要求
(一)建立组织、宣传培训阶段(2009年2月)
召开推进全市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有关会议,参加*市安监局举办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标准化知识培训班(具体培训时间另行通知);制订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相应等级安全标准化培训咨询和考评验收机构。
(二)初始评审、体系建立阶段(2009年2月-4月)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及工会参加的安全标准化领导小组,负责推行安全标准化工作;从业单位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全面规范安全生产基础台帐资料,对照《规范》中10个一级要素、53个二级要素的要求进行初始评审,建立安全标准化运行体系。各从业单位的实施方案请于2月26日前报我局危化科(电话:86548591)。
(三)分类指导、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4月-6月)
邀请*市安监局安全标准化培训咨询机构对需要通过市级达标验收的从业单位进行指导;各从业单位根据《规范》要求全面组织实施安全标准化工作。
(四)标准考评,分类达标阶段(2009年7月-11月)
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进行自查自评,填写考核申请表。*安监局和我局分别组织考评验收机构进行达标验收。
(五)总结阶段(2009年12月)
在12月10日前将安全标准化年度工作完成情况报送我局。
五、升降级和衔接制度
(一)升降级制度:
1、安全标准化达标验收有效期为二年,每二年组织一次复查;
2、2010年开始,实行严格的逐级申报制度,取得下一级标准化达标单位才能申报上一级达标验收;
3、发生亡人事故或有较大影响事故的单位予以降级;发生较大事故的单位予以取消安全标准化达标单位。
(二)衔接制度:
1、取得ISO18000体系认证的单位和分类评估为A类的单位可以直接申请市级安全标准化达标验收。
2、取得国外HSE体系认证的单位可以直接申请市级及以上安全标准化达标验收。
六、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狠抓责任落实。各镇、各企业要高度重视安全标准化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工作部署要求,尽早安排,抓好落实;要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把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作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提升企业本质安全度的重要手段抓紧抓好。
2、增加投入,务求取得实效。企业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对标找差,扎实整改,确保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顺利推进;要通过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开展,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安全生产的主要问题和关键环节,使安全标准化活动取得实效。
3、规范运作,不断完善提升。企业要真正建立长效安全生产管理机制。要对照《规范》经常性的开展复查,不断完善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中不适宜和不充分的地方,建立一个不断自我修正、不断改进的动态管理体系,真正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切实得到改善。
4、严格考评,强化政策推动。要严格、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进行考核评级;强化政策推动,将安全标准化工作与企业分类评估和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与企业换(领)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结合起来,通过与相应政策措施的有效衔接,切实鼓励企业认真扎实地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附:按规定准备通过相应等级验收的企业是:
1、*正大农药化工有限公司(二级)
2、*振宇精细化工公司(二级)
3、*紫鑫化工公司(二级)
4、*宙邦高纯化学品有限公司(二级)
5、*明德重工公司(市级)
6、*市乙炔气厂(市级)
7、*宏仁气体公司(市级)
8、*天海化工助剂有限公司(市级)
9、*市江海油脂化工厂(县级)
10、*华生涂料化工有限公司(县级)
11、*禾润化工有限公司(县级)
12、*市纳鑫化工有限公司(县级)
13、*市久鑫化工产品制造有限公司(县级)
14、*市化肥厂(县级)
15、*市四安制气有限公司(县级)
16、*江鹏腻子涂料有限公司(县级)
17、*众诚涂料化工有限公司(县级)
18、*市政昌化工厂(县级)
19、*市华亨燃气有限公司(县级)
20、*市平潮氧气厂(县级)
21、*新华农药有限公司(县级)
篇7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企业主体原则。企业是研制和实施标准的主体,也是实施标准化战略活动的受益者。要积极引导企业强化标准意识,以融入全国、走向国际的战略眼光,制订规划,加大投入,根据各自发展阶段,扎实开展标准化基础工程、提升工程和创优工程,不断提高企业标准化水平。
(二)坚持自主创新原则。“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是当前国际涉及知识产权设置技术垄断的新趋势。技术是标准的基础与核心,标准是技术的结晶和市场应用形式。技术创新的最终表现形式是技术标准的创新。要积极推动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研发与标准化同步的工作机制,将自主知识产权带入技术标准,加速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增强核心竞争力,抢占市场制高点和主动权。
(三)坚持与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相结合原则。标准化工作是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的基础。要坚持以技术标准为核心,辅以管理和工作标准,着力打造名牌产品的核心价值,培育名牌的成长根基,保障名牌工作的稳定推进,巩固名牌的永久地位。
(四)坚持政府推动原则。开展标准化战略活动是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一项重要举措。要积极争取县政府对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加大扶持推进力度,建立健全“市场引导、政府推动、企业自主、接轨国际”和“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广泛参与、公开透明高效”的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为实现标准化战略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工作目标
(一)初步建立起较完善的县标准化工作体系。根据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根据《企业标准体系》、《农业标准化体系纲要》等系列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初步建立起较完善的县标准化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推进质量兴县、建设品牌大县中的作用。
(二)切实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加快农业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步伐,发挥标准化在“服务三农、建设新农村”工作中的技术优势。全县主导农产品基本实现标准覆盖。继续推进高山蔬菜等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抓好高山甜椒、高山黄瓜、高山茄子等特色农产品。完成山地放养鸡省级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考核验收工作。积极推进山龙井茶和乌药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加强生产、销售监督管理,认真做好培育发展,切实做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后续跟进工作。
(三)指导帮助国家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今年6月底,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热交换器工作组已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正式成立。该工作组主要负责内燃机热交换器领域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积极做好指导帮助等工作。
(四)加快推动优势产业、重点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步伐。研究建立我县主导产业技术标准体系。通过加大技术改造、科技攻关力度,促进我县的橡胶产业加快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在汽车配件行业中选择一家有基础的企业作为试点,开展技术标准提升工作,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并积累有益的经验在同行业中加以推广。
(五)推动企业贯彻实施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夯实企业质量管理基础。积极鼓励全县企业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活动,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争取创建2家以上的省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0家以上的县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六)全面实施县标准化人员素质提升工程。根据省“标准化万人培训计划”,结合实际,扎实推进“标准化人员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提升标准化队伍的总体素质,建立相对完善的标准化人才培养网络,初步建立有关标准化专业技术工作的准入资格制度。联系省质量监督干部培训中心举办一期标准化管理人员培训班,为中国名牌、省市名牌企业培养标准化管理人才,促进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工作措施
(一)政府推动,社会参与,部门联动。
争取把标准化工作纳入县政府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领导,并出具体落实保障措施。同时建立由质监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共同解决标准化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二)摸清底细,分类指导,试点突破。
围绕“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积极争取相关部门配合,全面摸清全县标准化工作底细,掌握具体数据,特别要掌握规模以上企业、专利及国家级新产品企业、外贸企业、农业标准化示范单位、参与国标(行标)制修订单位、实质性参与国家级标准化活动单位的具体数据。认真组织开展“市企业技术标准提升试点”工作,积累经验,逐步推广。并根据各类企业实际,进行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标准化服务的各项工作。
(三)积极鼓励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国家级标准化技术活动。
积极支持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ISO、IE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其活动。鼓励企业参与国家和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争取设立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积极承担新建的国家和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支持企业、专业行业协会立足长远,积极申报制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计划。
(四)有效推进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工作,提高我县企业市场竞争力。
要按照“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为引导”的采标工作方针,加快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步伐,与国际技术标准体系接轨。重点推进列入名牌培育质量提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名牌培育企业的采标工作,提升全县优势产品技术标准整体水平。
(五)积极推进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提高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
篇8
一、推进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相结合体制的建立
世界当今发达国家对建筑技术管理普遍采用的体制是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的工程建设标准体制,此体制也是WTO规则认可的有关贸易壁垒的技术管理体制。为了适应我国不同时期的经济体制,我国的工程建设标准体制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而不断地改革和发展。在实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进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标准化的性质体现在强制性与推荐性相结合。《强制性条文》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从研究、探索再到实施,已经向技术管理法制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是从建立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化相结合的体制总目标来看,当没有上位法规支持技术法规制定的前提下,《强制性条文》还只能为解决目前工程建设领域技术问题的一种过渡。因此,解决法律滞后的问题是建立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相结合体制的前提。为配合立法工作的开展,建议加快目前正在开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房屋建筑、城镇燃气专业技术法规试点编制工作的步伐,为技术法规的审查、编制、批准、、实施、管理等的探索经验,为法律的修订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二、工程建设管理标准化
(一)人员配备标准化。明确项目组各成员的职责、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和工作要点。在人员配制中,项目部要充分的考虑各部分、各专业的实际情况,确保人员配制齐全。
(二)现场管理标准化。实施现场签认制度,建立定人、定岗、定期、定责、定点的检查制度,按现场作业标准以及施工作业指导书施工。在工程施工前,施工人员必须熟悉产权单位施工联系人、各迁改工点运营范围等情况,施工人员要做到心中有数,所有施工人员持证上岗。施工中,每个月由项目部负责人组织所有施工人员进行一次安全知识和岗位技能的考试。定期召开安全会议,通过总结经验,不断进行改进,确保施工、行车等安全。制订各级质量管理部门或机构及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职责,必须做到职责明确、工作内容清楚,责任及具体工作内容落实到每个人,形成质量工作人人有责的工作氛围。坚持全线创优,制定明确细化的工程质量标准和操作工艺,施工过程中要严抓组织实施。
(三)过程控制标准化。制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建立工期管理标准,建立合同、拆迁、施工图审核、验工计价等工作标准,认真贯彻“六位一体”管理要求。在施工基础管理上,我们落实工程物资、工程资料等方面的管理,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质量、安全、投资、工期、环保、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的要求,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进而全面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三、加强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监理
要加强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监理,对工程施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从而有效地实现工程项目施工的全面质量控制。
篇9
2021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政务公开办的具体指导下,双港镇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2021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要求,加强政策解读和回应关切,深入推进决策和执行公开,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不断提高公开实效。按照市政务公开办要求,现将我镇2021年度政务公开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政务公开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坚决与市政务公开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步调一致。每季度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政务公开事宜,并成立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党政办,负责信息公开及日常管理和信息报送工作。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各相关单位具体经办人,重点强调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做到责任落实到岗,工作落实到人。
(二)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多次组织镇相关部门职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干部职工信息公开意识、保密意识,提升干部信息公开处置能力。二是严格执行政务信息公开程序,按照“谁制定、谁审查、谁公开、谁负责”的原则,责任直接落实到人,杜绝发生密级文件信息公开、泄露等情况。三是加强信息审核,做好个人隐私保护工作,受益对象身份号码、详细地址及联系方式予以删除、遮挡或隐藏。
(三)加强监督落实。针对政务公开的各项内容,加强信息质量的监督和审核,确保不出现违规、虚假的信息。经审核,2021年度未出现违规虚假信息。把政务公开工作考核作为单位年度工作综合考评的一项内容,纳入全年绩效考核体系。并对外公开信息公开目录,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监督。
二、存在问题
目前我镇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与上级要求和公众需求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是部分信息公开不够及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还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公开形式便民性多样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镇将进一步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做好政务公开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学习教育,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对推进政务公开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是对政务信息做到及时整理、分类、并及时公开。重点抓好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公开工作,不断丰富公开内容。同时有区别地抓好对内与对外公开,提高公开针对性、实效性。
篇10
1团体标准的发展
1.1我国标准化工作历程
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历程经历了四个里程碑事件。1979年,我国第一部标准化技术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首次将标准分为国家标准、部标准(专业标准)、企业标准三级。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2015年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提出建立政府标准和市场标准相结合的标准体系的改革目标,同时首次提出团体标准培育方案[1]。2017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标准化法提出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正式确立了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根据标准化法规定,各级标准的特点如下页表1所示。
1.2国际团体标准
国外的团体标准发展相对成熟,拥有大量制定标准的专业性社会组织。目前,世界上约有近300个国际和区域性组织制定了标准或技术规则。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有权威性的国际标准化专门机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国际性电工标准化机构。国际电信联盟(ITU)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主要职责是完成国际电信联盟有关电信标准化工作。多数发达国家政府部门不制定标准,只制定法规,采用的是自愿性标准体系为主与国家管理结合的标准化运行体制。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TBT协议对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定义,就技术标准而言都是非强制性、自愿性的,所有标准都是由企业和用户自愿采用,只有涉及以国家安全要求、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类健康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健康和保护环境等五大正当目的要求的部分,才通常以技术法规的形式,要求强制执行[2]。我国现与国外自愿性标准基本对应的是团体标准。
1.3我国团体标准的提出与发展
2015年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提出培育发展团体标准的要求,拉开我国团体标准发展的帷幕。2017年底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化法》,正式明确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2019年国标委、民政部共同《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加强团体标准工作的规范、引导和监督,促使其健康有序发展。2021年国标委的《2021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对团体标准标准工作提出的要求为:推动出台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入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说明我国团体标准工作目前已经开始向着做优做精的方向发展。2016年以来,我国团体标准发展稳步上升,在2018年呈爆发式增长,团体标准数量每年开始以30%的速度增加,截止2021年4月底,已有4845家社会团体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注册,共计24561项团体标准,几乎涵盖了所有国民经济行业。团体标准是指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为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的标准。具有法人资格和相应专业技术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以及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可协调相关市场主体自主制定团体标准,供社会自愿采用[3]。
2团体标准对于企业的意义
2.1团体标准的采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情况下,食品生产企业可以自行制定企业标准,在本企业适用,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在符合并严于相关强制性标准的前提下,按照法定程序实施自我声明公开或者备案的标准,均可以作为食品生产者组织生产和申请食品生产许可的依据。根据2020年市场监管总局《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意见稿)》第十九条关于“产品执行标准”的规定,生产食品执行的标准包括食品团体标准。
2.2团体标准的“市场之手”作用
我国标准化改革最终要建立起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互为补充、衔接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1]。究其本质,是“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要充分协调发挥最佳作用,形成政府主导的保障国家、财产、健康、环境、资源安全的强制性标准体系,以及与发达国家自愿性标准体系相对应的团体标准(联盟标准、企业标准)体系。团体标准既不同于企业标准,也不同于行业标准,有一定范围的影响力,却不由政府相关部门,不代表整个行业和领域,它属于市场自主制定范畴,是看不见的“市场之手”。
2.3团体标准是国家标准的有效补充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更新周期较长,难以及时响应新技术新产品需求。团体标准可以非常灵活,制定时间短,水平先进,它能够填补国家标准的空白,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及时、有效的补充。企业通过参与新产品新技术团体标准的制定,能够及时反映产品特点和行业先进水平,使自己的产品生产有据可依,依据更加精准。
2.4团体标准让优势产品脱颖而出
满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同类产品有很多,无法体现出竞争优势。怎么证明产品宣称的节能、环保、安全、健康呢?标准可以用数据说话,用指标说话,解决量化的问题,把好产品说清楚。企业通过参与制定团体标准,能够体现行业杠杆,体现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让优势产品脱颖而出。
2.5团体标准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团体标准高于、严于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所有企业的一个必须遵守的底线,但是底线是无法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决定质量,标准的水平决定质量的水平,有什么样的水平就有什么样的质量。行业的先进水平可以通过团体标准的形式体现,企业通过参与团体标准的制定可以获得话语权、提升行业竞争力、促进释放标准化能量激发产品创新活力、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团体标准诞生于市场经济和改革新常态的沃土,作为我国标准体制改革的方向,其与生俱来的实用性、市场贴合性,决定了其支撑我国标准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使命。正所谓“一流的企业做标准”,高质量的产品和团体标准的结合必将在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引领性、支撑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2015
篇11
通过对照《行政法》《行政许可法》等关于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科技管理和服务事务,尤其是针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职责和权限,对科技管理与服务行为的分类原则进行研究,分别按照行政相对人是否特定、科技主管部门是否可以主动实施科技管理与服务行为、法律是否对科技管理与服务行为严格拘束、行为结果是否对行政相对人有利等4项维度对科技行政行为进行切分。在与标准化对象对接的过程中,按照行政相对人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将科技行政行为分为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这种分类方式一方面符合行政法的要求,迎合职能部门的工作习惯,使构建的标准框架可有效融入已经建立的法律体系和制度体系;另一方面也尽可能穷尽科技管理行为,保证标准体系的全覆盖,最终形成上海市科委科技管理与服务行为结构图(如图1所示)。
1.2科技行政行为的标准化对接
根据“标准化对象”的定义,“科技管理标准化对象”可以理解为“科技管理领域需要标准化的主题”,是科技管理领域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事物或活动。通过对科技管理领域重复性事物或活动制定标准,作为指导科技管理实践的依据,促使科技管理活动实现最佳秩序。可见,标准化对象并非涵盖上述科技行政行为的所有事项,具体分析如下。(1)科技行政立法建议及制定科技管理规范性文件等事项有《立法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予以规范和指引,要求和程序相对比较成熟,不需要另外制定相关标准。(2)科技规划及战略发展研究等内容具有时效性和创新性,难以形成成熟的路径和经验,难以用标准予以固化和优化。(3)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尽管有《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予以规范,但部分行为(尤其是科技服务行为)仍处于空白或灰色地带,急需标准进一步承接和细化。(4)除了上述行政行为,还有科技主管部门的内部管理行为,例如物质保障、评价考核等内容,作为标准化工作的一部分,也应该纳入标准体系。综上,在科技行为分类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标准化对象的理念,明确了科技管理标准体系的范围和内涵,为构建标准体系提供了有效输入,确保标准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
2科技管理标准体系构建
2.1标准体系定位
2.1.1顶层设计,覆盖科技管理整体工作
标准体系具有系统性、前瞻性等要求,需要和业务职能有效对接和弥合,科技管理部门应当从提升科技管理效能为着手点,按照综合标准化思路进行一体化体系构建,从系统、结构和功能3个方面建立内在联系,横向上兼顾科技管理、科技服务、内部运维等工作职能;纵向上考虑项目立项、评审、验收、转化等流程,有利于更加清晰地划分科技管理的工作条线,为分步实施标准化工作提供依据。
2.1.2体系下沉,充分发挥标准的可操作性
科技管理标准并非运营在上海市科委一层,而是将末端延伸至具体操作部门的每一位工作人员,直接下沉到人员管理、硬件配置、信息化建设、工作流程、评价改进等层面。标准一方面作为上级对下级的考核指标,一方面也是下级履行上级工作安排的操作手册,同时也是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交互作用下的产物,标准的细致程度要求标准体系必须满足基层实际需求。
2.1.3扩展升级,不断适应工作发展需求
科技管理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时效性,须顺应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市场的价值取向,为了保证标准体系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一是体系的开放性,在整合科技管理、科技服务等主要工作职能的同时为其他工作条线预留接口和空间;二是结构的灵活性,体系的框架、构成、位置和内在联系不是固定一成不变的,可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进行调整;三是体系的扩展性,在每一个业务条块中都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增添标准,有效对接新标准的接入;四是内容的前瞻性,标准内容不应囿于当下的工作流程,对现有的工作进行固化,而应在体系设计和标准制定时考虑标准的引领性,有效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
2.2标准体系构建依据
2.2.1标准体系常用模式说明
标准体系并无完全固定的格式和要求,按照不同的工作目标、适用主体和业务内容,标准体系可大致分为集成模式、板块模式、简易模式和作业序列模式四类,前三类分别由GB/T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GB/T15496~15498《企业标准体系》予以规范,适用于大规模工业企业、实施过专业管理体系的组织及传统制造业企业;作业序列模式由GB/T24421.1~24421.4《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予以规范,适用于各类型、各行业服务组织。
2.2.2科技管理标准体系模式
构建科技管理标准体系,主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科技管理工作的性质、权属、职能等决定了它的社会管理属性,其工作要点、目标、运行管理模式与制造业企业存在明显差异,不适宜从技术、管理和工作这样的维度进行体系构建;二是出于强化管理和服务的工作需求,按照GB/T13016-2009《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构建由基础标准(导则、术语、分类及代码)与专用标准(科技管理、科技服务、科技支撑系统及监督与改进)组成的标准体系,满足目标明确、全面成套、层次适当、划分清楚的体系要求;三是不拘泥于标准体系的现有架构,可以根据实际业务和工作需要进行调整和升级,例如在开展标准化试点时可结合GB/T24421系列标准的要求予以变形和适用。
2.3科技管理标准体系分析
在对科技行政行为进行分类以及科技管理标准化对象、内涵及其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科技管理与服务的特点,构建了上海科技管理标准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上海科技管理标准体系框架由科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和科技管理标准共同构成,二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图2中最上层所列的“科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对科技管理标准体系具有指导关系。标准框架分为基础标准、专用标准两个层次。
2.3.1基础标准
基础标准是科技管理工作实践中应遵循的一些通用性的标准,包括导则、术语、分类及代码3个部分。
2.3.2专用标准
专用标准对科技管理、科技服务、科技支撑系统、监督与改进等4个部分科技管理标准化对象提出具体的标准化要求,实现程序性和管理性要求。
3科技管理标准体系构建的若干思考
3.1标准体系与法律体系的关系
标准体系有GB/T13016、GB/T13017、GB/T15496~15498、GB/T24421.1~24421.4等一系列专门的标准予以引导,体系本身和内部子体系乃至各项标准之间有非常丰富且科学的联结,体系自我修复和提升的空间较大;而法律体系由于法律位阶、内容侧重、制定程序等因素,具有极强的稳定性,较难适应科技飞速发展的趋势。其次,标准体系在法律体系的框架下运作,本身满足了法律法规的各项要求,在追求最佳秩序和效益的同时补充法律体系的空白,反哺法律体系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体现。最后,科技管理涉及管理程序和步骤等方面的塑造和引导,单凭法律法规很难将其固化,科技管理需要标准和法律法规的共同支撑。例如科技评价方面,国家科技部于2000年了《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2009年我国了GB/T22900-2009《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国家标准,二者共同对科技评价的开展提供了依据和支撑。科技管理标准是集科学性、技术性和经验性于一身的柔性规则,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借助标准化手段,从技术和操作层面对科技管理进行细化和拓展。
3.2标准体系与制度建设的关系
关于科技管理工作,科委等相关部门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全面和详细的规范和制度(包括内部适用的制度、手册等),经过书面研究和实地调研,发现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若干问题:一是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同时开展,制度体系的构建依赖于职能部门的划分,与部门条线相重合,没有以业务工作为主体,割裂了工作的流程设置;二是制度体系颗粒度不均,部分制度细小而琐碎,部分制度却“大而全”,包含了若干事项,涉及众多部门和人员,需要进行拆分和梳理。标准体系从顶层设计出发,按照工作内容为主线,打破了职能处室的划分,避免工作中出现推诿、空缺或重叠等情况;另外,由于标准遵循“一事一议”的研制规则,保证其体量和颗粒度的均衡,在实际工作中更具有可操作性,也利于考核评估工作的具体开展。
3.3标准体系构建的方法和技巧
标准体系构建除了按照上述相关标准的要求,还应结合标准化主体的属性和工作特征,例如:上海市科委在开展标准化工作时,明确了以科技管理和科技服务为主要标准化对象的工作思路,以标准化手段促进工作效能的提升,充分发挥科技管理部门科技引领的保障和示范作用。故在标准体系的边界做了大量研究,结合法学、管理学和标准化学科的研究思路,保证标准体系满足顶层设计的需求,也符合基层工作实际操作的要求;与此同时,标准体系更强调“小而精”的实用精神,摈弃了以往“大而全”的体系构建思路,标准体系和现有的法律体系及制度体系相融合,提升了组织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接受程度,也为今后标准明细表的编制及标准的实施奠定了“一张皮、一层网”的指导思想。
作者:韩晶 晏绍庆 康俊生 单位: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参考文献
牛盼强.上海产业知识基础与制度协调研究——基于全球科创中心的建设[J].科学学研究,2016,6.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五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79.
篇12
13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用牢牢坚持“六个根本”,为今年的教育改革发展定下基调。
对于2017年工作要点,陈宝生介绍,今年将出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和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意见,旨在加强改革总体设计,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推动各地中小学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启动实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与针对性;启动中小学研学旅行营地建设工作;出台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文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重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缩小城乡师资差距、振兴教师教育、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等。陈宝生透露,今年将继续实施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将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
坚持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根本标准,确保改革改有所进改有所成。陈宝生透露,今年将继续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密切跟踪指导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指导上海、浙江完善改革方案和相关措施,确保今年两地基于“两依据一参考”的新录取模式顺利实施;中考改革要全面推开,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两项制度,规范中考考试加分;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要继续深化,推进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统筹管理,坚持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同一质量标准,平稳落实单证纳入双证考试招生改革;深化博士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申请―考核”“分流淘汰”机制。
陈宝生指出,将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导向,加快优化教育结构。2017年将全面启动“双一流”建设,抓紧组建专家委员会,研究确定具体遴选条件和认定标准。今年将实施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作为设置本科专业、指导专业建设、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同时,还将完善国家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出台加快推进教育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用标准加强引导、加强监督、加强问责。
篇13
一、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遵循符合法规标准的原则
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提出了“企业必须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被提升到了国家上位法的高度。在新安法之前国家安监总局便已经出台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等配套法规标准要求。港口行业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也相继出台了港口行业安全标准。可见,港口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要求已经被法规化、制度化。因此,港口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须遵循符合法规标准的原则。
(二)遵循契合安全理念的原则
企业管理不能脱离企业理念,企业理念是各项管理的指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亦是如此。港口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应当在企业安全理念的指引下构建富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总体模式,对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基本要素逐项建立并完善。
(三)遵循实施齐抓共管的原则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涉及人员配备、安全投入、隐患整改等多项工作。其中的很多项工作不是安全管理部门一个部门所能独立承担并完成的,需要由有关工作主管部门配合实施,而且只有上层部门的管理还不能真正的实现看的见摸的着的标准化,必须有下级各级责任单位层层落实,才能最终将无形的管理工作转变为有形的标准现实。
(四)遵循基础现场并重的原则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应从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两方面出发,对照法规标准要求内容逐一落实,两方面没有轻重划分,要一手抓基础管理,一手抓现场管理,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做到两方面并重且均达标才能真正的实现标准化管理。
(五)遵循实施闭环管理的原则
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提出了PDCA管理循环,其核思想就是管理工作要做到闭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需要实施闭环管理,既制定工作方案,对照方案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当中进行检查,对于查出的隐患进行整改并评估实施效果。通过上述活动使管理形成闭环,实现管理程序化、标准化。
二、港口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实践及对策
目的的达成需要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国有在港上市公司自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以来一直紧紧抓住工作要点,遵循标准化管理工作基本原则,主要实施了如下应对策略:
(一)职工福祉安全生产理念标准化
在公司成立之初,即确立了“安全是职工最大福祉”的安全理念并形成了理念与标准化相融合的工作指导思想。通过两者融合,公司成功的构建了富有企业特色的管理模式,使标准化管理工作从安全理念和战略高度上首先实现了标准化。
(二)三二结合安全组织机构标准化
在安全组织标准化方面,公司实施“三级组织管理”,公司、基层单位两级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办公室,基层单位下属作业队设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明确相应人员。
在安全机构标准化方面,公司实施“两级机构管理”,公司设立专职机构安全监督部负责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基层单位设立安全监督科负责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具体工作,两级机构均配备专职人员。目前公司的安全管理队伍人员数量已达200余人。“三二结合”使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具有了完善的组织机构保障。
(三)三级三项安全制度管理标准化
在实践中,公司结合治理结构和法规要求提出并实施了“三级三项”安全制度管理的标准化策略。“三级制度”就是在公司、基层单位、作业队三级治理结构下,每级都要制定相应安全管理制度。“三项制度”就是在法律法规要求下,形成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其它安全管理制度各为一项的三项安全制度管理。
(四)统一制式安全基础资料标准化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成果中最直观,最基础的就是安全基础资料实现标准化。在管理中,公司将各种安全基础资料划分为两大分类:一类为通用型,包括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记录、班前安全工作会议记录、现场安全检查记录等,另一类为专项型,是由职业健康、安全教育、消防安全、等专项工作资料构成。两类安全基础资料均由公司统一制订格式并印制下发执行。为做好安全基础资料的填写运行工作,公司专门起草并配发了相关“填写说明及要求”。
(五)可视建设现场作业环境标准化
在现场作业环境标准化管理中,公司以可视化建设为切入点,不惜安全投入,在危及人员作业安全、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等现场关键、醒目位置大量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标识及有关牌、栏等可视化内容。仅2014年一年公司就设置标志标识、牌、栏面积达480余平米,实现了安全可视化全覆盖,提升了本质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