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专业培训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了解了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课程的改革、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习并掌握了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flash以及图形图象处理、authorware、Photoshop技术等;实训时通过老师的讲授jave软件的使用,了解了配置服务器svn软件、数据建模sysbase、时细表rational`software、服务器sql2000等软件的安装以及使用,使自己在业务学习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此我主要汇报我思想上的收获
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击。每一场报告,每一次对话,都是思想的洗礼.
重庆人聂琴的《国际职业教育展及启示》报告,着重介绍了发达国爱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北欧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埃及、巴西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她的观念有:中国的高学历要求造成教育投入、成本的提高,造成了资源浪费;穷国难有优秀人材;中国是制造业的大国,而不是制造业的强国;教育问题不在教育内而在教育外,不可能用教育去解决非教育的社会问题;教育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高等教育人数的急剧膨胀必然迫使教育全面缩水;要有合理的人才结构,例:青海,高级人才太多而无用武之地。她提出:教育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没有绝对完美的教育形式,所谓好的教育形式只是针对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而言的。
云南师范大学的博士后陶云教授《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提出的总是更尖锐:教师是最危险的职业;诺贝尔奖是世界一流科学家的标志,预测中国未来20年也不会出现诺贝尔奖其原因是中国现代的教育比八股还八股;获得诺贝尔奖的没有一个考试考第一名的,却不乏学习成绩不好的,他们能获诺贝尔奖是因为有长久的兴趣;民族优秀=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差生是评比出来的;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例:青春期对更年期,指出女人生孩子最好在25—28岁之间;心理健康的内核就是自尊。
她还介绍了教师的现实压力:教师职业压力大;考试压力;学生因素;自我发展需要的压力;家庭因素的压力;工作负荷;职业期望;工作的单调,缺乏成就感,产生职业倦怠,情绪耗竭,性格解体,隆低了成就感。
她介绍了职业倦怠的原因: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制度对教师要求过多是主要的。指出:人性化的教师最美。
教师心理问题的调适:制定成功的目标;接受责任积极解决;自我调控,积极回避忽视;头脑哄爆法;学会休闲;拿得起放得下,随遇而安。离困境转移注意力;改变认知,做最坏打算的准备;学会保持心理平衡,学会超越自我。
他谈到中国的职业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投资渠道单一,投入总量不足;专业教师的数量不适应扩招的需求;教学质量有待提高;行业、企业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人的奋斗生活意识弱。
篇2
华师大的校庆是开展一个月的学术报告,每个学院都出很多学术报告会,同时邀请教育专家做学术交流,如中国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杨进教授的报告《学习的本质》、教育知名专家叶澜教授的报告《老树新枝》等,报告会现场听众都是满满的,还会进行现场交流互动,我们安排了两天听学术报告,深刻感受到了研究、学习的氛围,同时开阔了自己的眼界。
二、课程设置合理,形式丰富
为了提高大家的专业素质、科研创新、终身学习等多方面能力,华师大对培训课程做了精心安排,主要采用4个模块的培训方式。具体内容包括:
1、职业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
通过学习我了解先进的教育技术,比如微课的制作如何实现从知识到技能的突破。陆素菊教授的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让我懂得了教师需要科研,怎样科研,怎样确立课题,她讲到对于一线教师应主要研究课堂六要素:即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环境,先做叙事性研究,再做调查研究,对我很有启发。陈默教授是临床心理学专家,她给我们深入的分析了中职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如何与中职生沟通:倾听、询问、共情;只有了解学生,做他们的朋友,才有可能做到我们备课本上每一页都印着的那句话“争取让学生喜爱你的学科”。
2、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
主要讲授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与五大领域7个学科的教学特点及方法。课程在刚刚制定的《3―6岁儿童发展学习指南》的引领下,涉及了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对于幼儿教师理论学习重要,技能训练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关注幼儿心灵的成长,通过幼儿的行为去解读幼儿,对幼儿教师职业应具备的素质有了更深的了解,不再局限于自己对音乐学科的认识。
3、专业实践
上海市幼儿园都是以主题活动为主的课程模式,我们观看了涉及五大领域的7场集体教学活动,每个活动都是教师通过一课三研的方式,经过仔细研讨、反复推敲呈现的。课后由本园园长或市级、区级骨干教师等专家评课,既讲优点又讲不足,立足教师的长足发展,他们的点评具有专业说服力。授课教师也做教学反思,通过反思达到以教促学的目的。各幼儿园把这种公开教学常态化,即使不是有参观,每周也都有公开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可以看出教研在整个上海幼教中是一个普遍行为,他们是把教研作为一种需要,作为提升自己的途径,而不是工作任务,是教师主动提出问题并解决疑问的过程。从他们对工作的高标准高要求可以看出他们倾注在孩子身上的心血,这种钻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分组研讨与教学演练
学员们经常进行研讨交流,无论是学习心得,实践实习,还是学员间互相说课评课,经常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三、本次培训对我的启发
1、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对我们培养方式的影响
(1)我建议技能课都应该有一定比例的教法内容,让学生做活动设计,模拟课堂,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对教师资格证考试起很好的推进作用。比如音乐课,要开设一年半的音乐基本技能练习,1年的时间开设教法,也可以教法课贯穿始终。我们还可以开展学生的活动设计评比或者模拟课堂竞赛,调动学生对活动设计课程的热情和重视程度。总之,我们的学生要达到懂知识,会技能,会传授。
(2)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是综合性的,那么我们老师们应多交流,多研讨,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学科,所有老师都应跳出自己的圈子,综合的看学生的活动设计,这种高标准也对老师有更高的要求。
2、要不断学习,让课程与岗位对接
通过学习我觉得我们对幼儿园了解比较少,比如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那作为老师我们了解多少幼儿游戏,范围缩小一点了解多少与自己学科相关的幼儿游戏?实话实说,我了解的很少,所以我要学习,除了买了一些与游戏相关的书,我觉得还要去幼儿园观摩,实习。
3、专业理论学习很重要,齐抓共管出效果
柏拉图曾说过“教育非它,乃心灵转向”,幼儿教师应懂得关注幼儿心灵,通过幼儿的行为解读幼儿,要“顺乎天性,导之有方”,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对幼儿心理学、教育学有很深的解读。我们的学生理解能力较低,单纯依靠理论讲授很难到达这个层面,不只是理论课教师一己之力能达到的,如果所有的任课老师都研究一下幼儿心理学、教育学,通过案例或实际问题去给学生分析,帮助学生研读行为背后的心灵成长,慢慢灌输、潜移默化,对我们学生的培养质量一定有帮助。
篇3
期:___________
2021年11月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总结
基于如何推动__实现__年生产经营目标为前提,集团公司技术中心___各分子公司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在总裁办会议室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学习培训,着重讲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素养和条件,通过此次学习培训,不仅指明了我在实践工作中前进的方向,更体现了企业发展与技术相辅相成的重要性。
通过___提出成为一名技术人员应具备的条件,引出集团公司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坚持的“三创理念”,说明企业的发展与创新密不可分,创新基于技术,技术在于人才,人才在于打造。然而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1)“创新无止境,创新无禁区,创新无权威”
有那么一句话用之于企业发展再合适不过,“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变”,一个企业发展立足的根本在于创新—优化—创新,由此我想到了集团公司提倡的“三创理念”,创新无止境,旨在说明创新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一个企业要取得长期的成效,创新必须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每一步,不断创新,永无止境;创新无禁区,说明创新是一个不断变换角度与区域思考的问题,正如“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就必须打破思想的禁锢,用天马行空的想法结合技术发展的各个板块进行思考;创新无权威,一个企业或一项技术的发展改变,基本都是在原有的经验总结基础上加以优化和改变,然而随时条件与思想的变化,技术人员不能一味迷信权威,必须要抱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打破权威,敢于在原有经验上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2)创新首先是一种态度,理念决定一切
“我从来就不相信,我早就试过”,这不仅是一个问题,更是一种观念。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坚持的东西是对的,或者说我在以前尝试过,但这一点就可以证明这项技术不能成功吗?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名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具备“三敢”精神,敢想、敢做、敢挑战,只有你自己想了,你自己才会相信,只有你自己相信了,你才敢去挑战,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你想了吗?你相信了吗?
“有人告诉我这行不通,比我能干的人都不敢干”,这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问题,有人告诉你的意思是什么呢,谁告诉你,告诉了你什么,___行不通?一名技术人员首先应具备独立的思想,不被别人的想法所干扰。即使是权威告诉你的,我们也应该想想___,我们也应该思考思考这件事情行不通的原因在哪里。如果一名技术人员丧失了独立的思想,那就等于丧失了创新的灵魂。比我能干的人都不敢干?能干是什么,能干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取得进步和成绩,能干只有相对,没有绝对,作为一名技术人员,首先应相信自己能,然后坚信自己敢,只有敢了才会去想,也只有敢了才会去做。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
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首先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其次运用于实践,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其中所包含的问题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理论什么,理论持之以恒的学习,只有持之以恒了,才能够不断积累,不断增强,那么这就为我们提出一个坚持的挑战。其次在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总结、不断提升,能够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让员工信服你,那么我们所提倡的理论结合实践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那么仅仅结合了并运用了就可以了吗?显然并不是这样的,技术工作是一项枯燥乏味的事情,如何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保持一种积极性,我们就必须要有一份对工作的热爱与___,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够全身心的付出,才能够在出搞技术出现困难的时候仍然坚持,说到面对苦难我想到了关于解决的问题,一名技术人员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意外,还要着重加强的是什么呢?是协调,是沟通,是善于表达,是取得领导的信任,一个技术项目的改造和创新都离不开一个团队,团队最重要的是分工和凝聚,那么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加强___协调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才能有效应对出现的某些困难。
(4)在工作中沉淀自己,准确定位
都说___世纪需要的全面复合型人才,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这样的人才吗?显然这样也是不可能的,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看清别人,看清自己,分析优劣,准确定位。___这样说,有句话叫“扬己之长,避己之短”,用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去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那么你取得成功的几率自然也就越大,所以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一定要能够认清自己,在工作中把自己沉淀下来,从最基础的东西着手,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然后找准自己的区域和定位,这样才能把自己最大的能力发挥出来。
篇4
二、《临床护理技术规范》释义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释义着重介绍了如何提高护理评估的能力及患者的安全与舒适。护理评估的原则有如下几点:
1、掌握评估时机,任何的护理技术操作及护理措施都必须从评估开始。患者入院8小时内进行首次全面、整体的评估,每次技术操作前必须评估,每个操作步骤之间也必须评估。
2、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向患者解释评估的目的、方法与程序。
3、在安静、私蜜性好的环境下进行评估。
4、评估者应态度和蔼、耐心,评估过程处处关心患者。
5、重视患者的主观感觉,相信患者的主诉,并表示理解和同情。
6、评估者注意与患者的非语言沟通,与评估对象保持必要的目光交流,用清晰、患者能理解的语言,必要时协助患者使用助听器。
7、根据评估的对象、目的、不同的护理技术等因素来确定评估的内容和程度,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常用的方法有交谈法、观察法和身体评估;常用的评估工具有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评估量表、疼痛量表等。
8、评估发现用护理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
篇5
12-13日,会议组织全体学员到位于河南三门峡市、灵宝市的鑫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实习考察,该公司是一家集浓缩果汁、果浆及罐头的生产、研发、销售于一体的外向型现代化民营企业,公司资产总额1.88亿元,占地95.32亩,厂房面积13000平方米。现有员工200余人,技术人员40人。公司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整合国际先进工艺,形成了年产浓缩苹果汁4万吨、果浆8000吨、罐头2000吨的生产能力,可年加工原料果30万吨,实现产值3亿元人民币,年创利税3000万元,可带动5万果农致富,使果农年增收1亿元人民币,产品主要销往欧洲和东南亚等地,目前已通过多种国内外认证。学员们通过参观,了解了现代化果品龙头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对老师讲解的果品加工工艺有了感性认识。
篇6
上学期末每个工作室成员都进行了信息学子课题的申报,研究方向包含了资源建设、教材的二次开发、习题设计及信息学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导入、提问、总结)等,最后工作室成员11人共有8个子课题通过立项。本学期将有序地开展这些课题研究。
二、完善小学信息学地方教材和教学指南的编写。
在正确的地方教材开发理论的指导下,对南海区原有的地方教材(聪明人的游戏—信息学探秘(入门篇)和(实战篇))进行全面改版,重新开发出符合我区小学信息学特长生培养实际需要的地方教材。工作室成员通过教材和指南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能更深入地进行教学研究工作,促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实现名师工作室引领、示范、辐射、共赢目标。
三、探索信息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和提炼本工作室成员教学风格和特色
充分发挥工作室研究共同体的作用,提高理论基础,提高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引领学员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时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力求走在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理论的前沿。通过成员们一起研究课堂,聚焦课堂教学,探索出南海区小学信息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并进行实验研究。针对每位成员的特点和特长,帮助他们总结和提炼教学风格和特色。
四、加强小学信息学教师培训。
进一步推动街道信息学竞赛的发展,继续打造街道信息学特色品牌,同时帮助更多的学校和老师开展信息学辅导工作,本学期工作室将继续承担街道信息学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专题讲座、专业培训、课堂观摩研讨等形式开展培训。
五、继续加强工作室网站建设。
加强网站的建设及管理,丰富网站内容,使之成为工作动态、成果辐射推广和资源生成整合的中心。以网络为平台,借助各种交流手段,定期定时在工作室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学习及成果展示。
具体安排:
时间
主要工作
第3周
第4周
信息学教材编委集中研讨
第5周
桂城街道小学信息学教师专业培训(刘凤兰、梁海仪)
第6周
邀请专家作“如何开展课题研究”讲座
第8周
信息学课堂教学研究(黄靖、林华)
第10周
桂城街道小学信息学教师专业培训(江涛、黄盛应)
第12周
信息学课堂教学研究(徐伟东、麦梓龙)
第14周
信息学教师专业培训暨南海区信息学竞赛分析总结(刘凤兰、林丽梅)
第15周
篇7
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从2006年开始至2009年相继审批了近一百所高职院校作为示范性高职院校进行建设,并在2009年至2011年完成了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的验收工作。相应的,各省市为了配合国家重视高职高专教育的步伐,也相继推出了各种省或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骨干性高职院校的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得到国家和所在省的大力扶持,其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办学规模也不断提高,办学能力也不断得到增强。
通过这轮发展,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以前的图书流通部门逐步转变为整个学院的信息集散地。其图书馆馆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开始慢慢转变,原来的图书流通工作开始逐步弱化为图书馆馆员众多工作中的一个环节,其他环节开始增多,如参考咨询、科研服务、检索培训等。同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作为整个学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学院也提出了针对性的科研要求,但由于历史原因,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科研能力参差不齐,而且整体科研水平偏低,这与整个学院的发展是不相匹配的。要提升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科研能力,我们就必须对馆员实施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1 现状
现在对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在职培训主要是行业协会、高职院校以及各级行政机构组织的培训,培训内容基本上比较狭隘,要么是实务操作如图书馆学会举办的培训班,要么是理论性培训如高职院校组织的入岗培训,要么是考试培训如人事局举办的职称英语、计算机培训。本来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培训数量就不多,而且这些培训多以教学、理论讲解等形式进行,但真正触及到馆员科研能力的培训就更为少见。而且很多这种培训时间短,缺乏周期性,有很多培训还是为了培训而培训,因此,造成很多专业培训变成走过场,馆员参加培训了也成了负担和任务,从而即使参加了专业培训也没有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与水平。
目前图书馆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图书馆理论和现状的研究与发展形成了许多图书馆理论理念与实践经验,馆员们不能满足于过去所学的理论和已有的工作经验,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的馆员必须将这些知识理论及实际现象融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来,从而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理顺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而这就要求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必须加强专业培训。
2 对策
专业培训应该根据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所处的图书馆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将馆员已有知识结构与工作经验逐步转化为整合业界新理论、新方法的理论思考,进而提高馆员们的科研思考能力,使馆员将这种思考能力运用于实际工作,从而提升服务水平和自己的科研能力。基于这些考虑,专业培训过程中,应以建构以行业协会、高职院校和馆员自主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以期达到专业培训的能动性和客观性合,使馆员在专业知识的理论性与实践性上达到融会贯通。
2.1 行业协会培训
目前图书馆类的行业协会主要有全国性的如中国图书馆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等,全省性的如省图书馆学会、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等,市级的如地方图书馆学会等。各个行业协会每年都会举办若干场培训,如中国图书馆学会及其下的4个专门工作委员会和8个分支机构,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及其下的7个工作组,各省市图书馆学会及其下的专业委员会,各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及其下的专业委员会每年都会开展各种行业培训,新入馆的馆员培训、老馆员的业务知识培训、骨干馆员的知识体系优化培训、各图书馆馆长管理水平培训等等,种类繁多。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存在,许多想接受培训的馆员没有获得培训信息和参加的机会,而另外许多受训馆员是被动地被安排参加培训。
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科研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因此,行业协会的专业培训也应该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要结合接受培训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能动性,加强行业协会与接受培训的馆员之间的良性沟通,使培训的主题、时间、地点等的安排贴近接受培训馆员的实际需求,而且培训形式多样,培训内容实用,培训反馈有效,专业培训工作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行业协会在组织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进行培训时可以建构以下模式:
(1)调研。在组织培训之前,行业协会应确立培训的层次是什么级别,培训的对象是哪些馆员等因素,然后针对这个层次和对象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充分了解培训对象的特点、需求和限制性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目标。
(2)规划。根据调研制定的培训目标,将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培训规划,建构有针对性的培训手段、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并配以针对性的宣传。
(3)实施。按照规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兼顾接受培训的馆员的个体差异设置弹性培训,同时,在实施中也要加入部分考核成份,从而督促接受培训的馆员认真学习。
(4)反馈。培训结束后依然加强与接受培训的馆员的沟通,及时了解培训效果和反应。若培训效果显著,起到正能量作用,尽量将此次培训常态化,从而扩大培训的受益面。
2.2 高职院校培训
每个高职院校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尤其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其必有超过其他普通高职院校的优势,而这些优势势必会在其图书馆馆员身上进行全部或部分展示。而这些优势在馆员身上展现就必须对馆员进行相关培训,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对馆员进行培训,如人事部门可以对新进馆员进行思想行为上的培训,科研管理部门可以对馆员的科研情况进行培训,图书馆可以对馆员的专业理论和专业行为进行相关培训。
高职院校在组织自己内部图书馆馆员进行培训时可以建构以下模式:
(1)目标。在学院内部设置对图书馆馆员的考核目标,对担任每种职务/职称的馆员都配以相应的考核目标,然后将考核目标进行分解细化成可参加外部培训获得、可参加学院自己培训获得和馆员自己学习获得的具体任务。
(2)规划。针对考核目标细分中可通过参加学院培训通过的任务部分设置专门的培训,将这些培训纳入到整个学院的整体培训计划中,并且使之常态化。
(3)实施并考核。根据规划来组织相应的培训,并将考核融入到实施中来,从而避免培训的走过场,使接受培训的馆员也切身体会到自身的提高。
2.3 馆员自主培训
图书馆馆员的专业培训的主体是馆员自已,馆员自己的内在需求是馆员寻求发展的最大动力。对自己专业结构最了解的人也是馆员自己,图书馆馆员进行自主培训时可以建构以下模式:
(1)观念。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因为馆员的素质正在由单一性向多元性转变,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已经开始成为馆员职业生涯中的重要理念。
(2)参与。首先深入了解学院考核要求,积极参与学院的培训,从而达到学院的考核要求,其次多渠道、多方位获取行业协会培训信息,积极申请、积极参与相关培训,最后审视自己的专业结构缺陷,积极自学弥补。
(3)监督。定期对自身进行监督与检查,对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进行总结,总之,示范性院校图书馆馆员的专业培训必须结合我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队伍的实际情况,结合示范性院校图书馆各自的差异及馆员的实际需求,制定切实可行、富有实效的培训模式。这样才能有效激发馆员的学习热情,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将培训和科研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
3 结语
专业培训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只有将行业协会、高职院校与馆员三者有机结合,并进行长期有效的培训才能达到提升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科研能力的目标。
篇8
(一)强化专业培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我国目前正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刑事犯罪高发期,社会治安形势日趋严峻,尤其是暴力犯罪案件、呈上升恶化趋势,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稳定。如果不强化专业培训,只强调警察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超的警体技能,在履行警察职责时,就会力不从心,难以适应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强化专业培训是克敌制胜的锐利武器。民警“有胆无技有勇无谋”的现象时有发生。公安民警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远远不能适应民警工作的实战要求,队伍基础不扎实。而加强专业培训是提高民警队伍战斗力的有效途径。
(三)强化专业培训是缓解警力不足的最佳途径之一。目前我国财力有限,警察编制与装备严重不足。为此,强化专业培训,提高和增强业务技能水平,解决当前民警队伍短期内人员数量、技术装备不够、社会矛盾的又一途径。只有使每名民警都能成为能文能武的多功能人才,达到技能过硬、战术精湛,以少胜多,以智取胜,真正成为犯罪分子的克星。
(四)转变观念,是搞好民警专业技能培训的关键。公安部党委一直十分重视加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教育培训,把教育训练摆在了战略位置的高度。先后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和20__年开始的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大练兵活动等等,对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和措施,特别是对实战技能的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部长多次对改进和加强民警的教育训练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把教育训练工作置于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地位予以加强。这充分体现了公安部加强教育培训,建设高素质公安队伍的坚强决心。但从当前公安机关的现实情况来看,一些领导对教育培训工作认识不够,对“向教育要素质,向素质要警力、要战斗力”的战略思想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这一打基础、抓根本、管长远的工作重视不够,重工作重使用轻教育、轻培训。主要表现在:一是抓民警的教育培训上没有一个总体系统而完整的思路,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二是在训练时间上零敲碎打,即使是集中训练,训练时间也是一压再压,一减再减;三是在训练内容上不系统、不规范,特别是对实战技能的训练搞得较少;四是由于师资教材场地等条件的限制,教育训练规模小、条件差、档次低,教育训练一直在低层次徘徊,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公安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岗位练兵,提高民警专业技能培训
(一)注重培训质量,不断加大民警专业训练力度。质量是训练的生命线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想提高训练质量,必须加大民警训练力度,在落实训练效果上狠下功夫。一是妥善解决工学矛盾,工作训练齐头并进。面对当前严峻的治安形势,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训练与工作的矛盾,坚持训练工作两手抓两不误,坚持在训练中执勤,在执勤处警中检验训练效果的原则;二是要优化训练内容和方法。增强实战性,实用的教学内容才能使训练更具有现实意义、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直接保障。首先,民警所担负的任务决定了必须具备过硬的警务实战技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本着“学以致用、贴近实战”的原则和“干什么、训什么、差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制定训练内容。基层和一线民警要进行基本技能战术训练;非基层和一线民警重点进行本岗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业务技能的训练;领导干部重点加强警务指挥、管理科学、领导科学的学习,提高管理指挥能力。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处置和重大暴力犯罪案件侦破的指挥战术研究和模拟演练等。其次,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和训练方法。采取多种形式,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突破各个薄弱环节,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以提高战斗力为目标,以实战对抗为核心,以“法律、战术、技能、体能、心理五位一体”的综合操作的训练理念,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与实战相结合的思路,提高民警的战术素质和实战水平。同时,要总结警察执法战斗规律特点,采用如多媒体讲授法、想定作业法、对抗演练法、实警对抗演习法、战例教学法、沙盘推演教学法等进行教学,不断激发民警的学习兴趣和参训意识,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第三,主管训练的职能部门要摆正位置,切实起到参谋作用,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除每年制定年度训练计划,进行各季度、半年、年终考核外,还应着手抓好民警的培训,办好各种集训队、短训班、轮训班;平时还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掌握动态,对基层的训练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指导,及时解决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对训练工作的每一阶段、每一环节、每一批次都应进行不同形式的总结与反思,使培训的各项计划措施规定等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和修正。
(二)严格管理,完善制度。没有严格的管理和强有力的措施作保障,提高训练质量只能是纸上谈兵。笔者认为,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要切实加强民警的业务技能,除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教育培训外,严格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坚持以制度管好人,以制度教育人,一切行为有章可循,是推动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一是要把教育训练工作纳入政治工作目标管理,要制定《教育训练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把组织开展教育训练工作的成效作为检查各级领导班子抓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开展教育训练工作效果好的单位,以及在组织教育训练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表彰。二是要把参训情况纳入民警岗位目标责任制。应明确规定,各单位要本着“可串不可占”的原则,坚持利用每周两个半天的时间组织开展在岗培训,其警参加脱产封闭培训每年为一个周期,一年内累计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100个训练日(700学时),并做到“三有”,即有培训计划,有学习记录,有学习笔记。三是要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机制。把教育训练同各单位以及广大民警的切身利益挂钩,要求从各级领导到一般民警均以岗位目标完成情况为晋升、评优、奖惩的 重要依据,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实行低分培训和末位淘汰制,对教育训练工作不力的单位,要予以通报批评,对不思进取、不学无术,不适应警务工作需要的,经培训不合格的民警,要按照干部管理有关规定予以“下岗”,直到淘汰。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和调动广大民警学业务、练本领的积极性,促使民警及时充电,由“要我训练”变为“我要训练”,不断激发强化民警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自觉性。
篇9
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省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围绕创建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以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创业发展能力为核心,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全县计划培训人员750人,具体目标任务如下:
1、职业农民培训550人。培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400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50人、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100人。对培训合格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对培训合格并经认定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认定并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率达到60%以上。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电商人才(以下简称“电商人才”)培训200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对培训合格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
(三)奖补标准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奖补资金实行直补培训机构的办法,具体奖补标准是: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按人均3000元、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均按人均1000元,电商人才培训按人均2000元。奖补资金的具体拨付、使用和管理要求,按照省财政厅、省农委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四)实施范围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在全县各乡镇实施,重点培训范围是美丽乡村中心村、贫困村的新型职业农民。各乡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分解情况见附件1。
二、重点工作
(一)确定培训对象
1、职业农民。职业农民培训主要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类。生产经营型主要培训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涉及茶叶、猕猴桃、中药材、高山米、蔬菜、笋用林、畜牧等七个产业;专业技能型主要培训从事茶叶生产加工的工人和雇员;专业服务型主要培训统防统治植保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对象遴选条件:长期稳定从事农业,有培训需求和愿望迫切,初中以上文化、年龄不超过60周岁,其中生产经营型培训对象的家庭人均纯收入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倍以上,且产业达到一定生产规模(见附件3)。培训对象遴选遵循立足产业、农民自愿的原则,由县农发委按照个人申请、村委推荐、乡镇初审、县农发委确定的程序择优确定。2014、2015年已培训的职业农民今年不再培训。
2、电商人才培训。主要培训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中,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等。培训对象遴选条件:已开展或有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愿望、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有电脑和智能手机应用基础。培训对象遴选由县农发委按照职业农民遴选程序择优确定。电商人才与职业农民培训对象不得重复。
(二)确定培训机构
根据《市2016年新型农民培训实施办法》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择优确定县农广校作为全县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见附件2),同时将职业学校作为职业农民培训理论教学基地,共同组织培训。县农广校负责学员整个培训期间教学实践管理,制定培训计划,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台账,职业学校负责制定学员理论教学期间管理办法,全程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
(三)明确培训内容
按照农业部推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要求,科学安排培训内容和课程,培训内容要符合我县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广泛征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需求,鼓励采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点单式”培训。培训内容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两部分。
1、职业农民培训。公共基础课重点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素养、涉农政策法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业生态环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市场营销、“互联网+”农业、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等内容。专业技能课重点培训农业绿色增产增效攻关模式、良种良法配套、农信农机农艺融合、一控两减三基本、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等技术技能。
2、电商人才培训。公共基础课参照职业农民培训内容安排。专业课重点培训农产品电子商务知识、网络店铺建设、产品包装、客户服务、网络店铺营销等内容。
(四)创新培训方式
1、职业农民培训。实行分类型、分专业、分阶段、参与式、重实训、强服务的培训方式。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5天,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7天。为提高培训效果,原则上每期培训班不超过50人;结合农业生产周期、农时季节和农民对技术需求等,分时段培训,每段培训时间不超过2天;注重实践技能操作,理论课和实践课时间按1:2安排;做到系统知识培训与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传统培训方式与现代培训手段相结合。
2、电商人才培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7天,其中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5天、参观学习2天。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员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实效性。
(五)做好考试考核和认定发证工作
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采取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方式,对学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县农发委审定。对考核合格者,由培训机构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对培训合格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按照省农委皖农科[2015]125号文件要求,进行新型职业农民认定,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对培训合格的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电商人才进行统计造册。
三、进度安排
按照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按照以下步骤有序推进实施。
(一)精心制定方案(3月中旬前)。制定实施方案。按照《市2016年新型农民培训实施办法》要求,结合实际,及时分解落实培训任务,认真制定整体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工作、进度安排和保障措施等,实施方案报省农委、省财政厅及市农委、市财政局备案。制定分专业培训方案。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要求,围绕创建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由县农发委牵头组织县农广校和产业专家等共同制定分专业培训方案。方案要按规定时间(15天或7天)和分阶段(7次或3次)培训要求制定,主要明确每期培训班的培训机构及培训具体时间、地点、内容、形式和工作要求等内容,以便培训机构实施。分专业培训方案及培训机构承担任务情况报省市农委备案。三是制定教学管理方案。县农广校、职业学校要根据专业培训方案,制定每期培训班教学管理方案。方案主要反映组织领导、学员名单、教学计划、培训管理及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报经县农发委批复后实施,做到“一班一案”。
(二)认真开展培训(3月中旬至11月中旬)。县农广校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分专业培训方案和教学管理方案开展培训,严格培训时间进度和质量。遴选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和教学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深受农民欢迎的专家、教授、农技推广人员,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为授课教师,每期培训班至少聘请一名省级专家。电商人才培训师资主要聘请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讲师团成员,并根据需要扩大聘请师资范围。认真选择教材,并保证参训学员人手一套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公共课教材10种以上和专业技能课教材3-5种)。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每期培训班建立5项制度:即班主任制度(每班确定一名班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第一堂课制度(每期培训班县农委安排人员上第一堂课,宣讲政策,并了解培训机构培训工作安排和学员需求等情况);学员培训考勤制度(实行学员每天签到);满意度调查制度(每期培训班最后一堂课,县农委安排人员组织学员开展满意度评价,了解培训实施效果),培训台账制度(建立培训台账、培训过程影像资料等培训档案)。
(三)验收总结阶段(11月下旬-12月底)。抓好验收工作。培训机构在完成培训任务后,要及时向县农发委提出验收申请,县农发委会同县财政局组织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出具验收报告,对存在问题的待整改后再验收,直至合格;抓好认定工作。培训结束后,及时开展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并为新型职业农民建立档案,落实跟踪联系服务和扶持政策;抓好总结工作。县农发委在项目验收基础上,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按照省农委、省财政厅关于绩效评价的部署和要求,对年度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自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分管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农业、财政、人社、教育、职业学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领导组(见附件4),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县农发委,统筹协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落实解决培训工作遇到的问题,确保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二)注重培训质量。依托与安农大的校县合作平台,聘请安农大、省农科院、合师院、合工大等相关专业教师为外请专家,职业学校、县农发委中级职称以上在职人员为培训骨干老师,县内乡土人才和龙头企业负责人作为培训辅导员,共同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建立以部、省统编教材为主,其他正规出版教材和地方编印教材为补充的教材使用格局,保障教材质量。支持培训机构将实训基地建设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企业基地等结合,确保每个专业建立一个实训基地,增强实践实训能力。
篇10
一 问题的提出
2003年4月,《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颁布,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始全面实施,至2010年9月,全国先后有30个省级单位进入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教师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者与课程的发展息息相关。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观、课程观,是信息技术课程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
教师的专业知识有多种来源。职前教育和在职期间的经历是两个主要的方面,每个方面又可以划分出更为具体的来源。比如,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同事间的日常交流、在职培训、自学专业书刊等,这些都属于在职期间的经历,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哪些来源相对比较重要呢?新加坡学者Fan对芝加哥地区中学数学教师的研究发现:教师教学知识的最主要的来源是“自身教学经验与教学反思”和“同事间的日常交流”;在职培训和有组织的专业活动是比较重要的来源;而相比之下,作为学生的经验、职前培训、自学专业书刊则是最不重要的来源。
近年来,在国内也有这方面的调查研究,这些研究大多发现教师的自身经验与反思、同事交流是教学知识的重要来源,而职前培训的作用不太重要。已有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仍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首先,已有研究涉及的学科主要是数学、英语和语文,研究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学科,还有待验证。其次已有研究限定于教学知识领域内,而教学知识仅是教师专业知识的一部分,将研究范围从教学知识拓展为教师专业知识也是必要的。另外,已有研究大多把职前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而实际上,职前教育还可分为教育类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见习与实习等来源,职前教育这一变量有必要具体化。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将问题聚焦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调查不同来源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 研究设计与实施
1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
关于教师专业知识的分类,美国教育家、斯坦福大学教授舒尔曼(Lee S.Shulman)的研究影响较大,他将教师专业知识分为七类,即(1)学科内容知识;(2)一般教学知识;(3)课程知识;(4)学科教学知识;(5)有关学生及其特征的知识;(6)教育情境的知识;(7)有关教育的目的目标、价值、哲学与历史渊源的知识。后来许多研究者在其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知识分类观。本研究借鉴马云鹏教授提出的专业知识基本框架,即教育理论知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课程知识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法知识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要素。在本研究中,教育理论知识指教师具有的教育基本原理、一般教学法、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学科知识指教师具有的关于高中信息技术的概念、事实、原理、方法等的知识,亦即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密切相关的知识。课程知识指教师具有的关于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学习内容、知识体系的知识,具体表现为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教材的把握。学科教学法知识是教师利用教学法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接受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知识。
借鉴范良火对教学知识来源的分类,同时结合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养的实际,本研究将专业知识来源划分为14项:A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课;B教育类课程(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c学科教法课;D教育见习与实习;E微格教学(包括教师技能培训);F入职后的学历补偿教育(如自考、函授、继续教育);G在职专业培训,H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I教学观摩活动;J和同事的日常交流;K自学专业书刊(与特定专业知识相关的书刊,不只限于本专业);L浏览网络获得相关知识(电子书籍);M虚拟学习共同体的交流(博客,QQ群等);N技术实践(如机房管理等)。其中A-E为职前来源,F-N为在职来源。A、C-N作为学科知识的来源;B-M作为教育理论知识、课程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的来源。
2 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问卷,分别调查了四种专业知识的来源。在各部分首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特定的专业知识进行解释,使调查对象明确每种专业知识的含义。然后以等级量表形式呈现各种专业知识来源,并对个别来源做必要的解释说明,请被调查者对每种来源对特定专业知识发展的有用性进行评价,评价等级从“非常有用”到“没有用”共4级,考虑到有的调查对象可能没有某种来源方面的经历,所以在4级之外增加了“无此经历”项,并明确要求被调查者做出唯一选择。
本研究调研范围为东北地区两个省会城市,调研对象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共发放问卷95份,100%回收,剔除回答不认真和缺失值过多的问卷,有效问卷共92份,占回收问卷的97%。利用SPSS 17.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录入时对不同的评价等级赋值,从“非常有用”到“无此经历”依次赋值4至0。使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通过各来源的参数估计值和显著系数推断各来源对特定专业知识发展的重要程度。
三 研究结果
1 不同来源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发展贡献的描述性分析
利用SPSS 17.0软件对问卷中信息技术教师发展四种专业知识的不同来源进行处理。输入时,对于“很有用”赋值4分,“有用”赋值3分,“不很有用”赋值2分,“没有用”赋值1分,“无此经历”赋值0分,并计算教师对每种来源评价的平均值。其贡献程度的平均值如图1―图4所示。依据教师所作评价的平均值可以看出:
第一:教师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发展他们的专业知识,但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存在共同性。
第二:“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教学观摩活动”、“浏览网络获得相关知识”是教师获得专业知识的四个最为重要的途径。这与范良火等前人研究相比在信息技术教师中“浏览网络获得相关知识”和“教学观摩活动”同样也是其获得专业知识的重要的途径。
2 不同来源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发展贡献的回归分析
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的不同来源应用logistic模型与“在职专业培训”进行回归分析,其结果如表1所示。
在学科知识获取中,与“在职专业培训”相比较,“技术实践”、“浏览网络获得相关知识”、“自身教学经验与反思”、“教学观摩活动”、“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在统计检验0.01水平上,具有非常显著地的重要性;而“自学专业书刊”、“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课程”则具有较大的重要性,“虚拟学习共同体的交流”、“教育见习实习”与“在职专业培训”具有较相同的重要性;而“学科教法课”、“微格教学”的重要性则显著地小于“在职专业培训”;“入职后的学历补偿教育”则在统计检验0.05水平上具有显著的不重要性。
在教育理论知识获取中,与“在职专业培训”相比较,“自身教学经验与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教学观摩活动”“自学专业书刊”在统计检验0.05水平上具有显著的重要性;“虚拟学习共同体的交流”“教育见习实习”与“在职专业培训”具有相同的重要性;而“教育类课程”、“入职后的学历补偿教育”、“微格教学”、“学科教法课”的重要性则显著地小于“在职专业培训”。
在信息技术教师的课程知识获取中,与“在职专业培训”相比较,“自身教学经验与反思”、“浏览网络获得知识”“教学观摩活动”、“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分别在统计检验0.01和0.05水平上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课程知识发展具有非常显著地的重要性;而“虚拟学习共同体的交流”、“自学专业书刊”和“在职专业培训”具有相同的重要性;而“教育见习实习”、“入职后的学历补偿教育”的重要性则显著地小于“在职专业培训”;“微格教学”、“教育类课程”、“学科教法课”的重要性不仅显著地小于“在职专业培训”且在统计检验0.05水平上具有显著地不重要性。
在信息技术教师学科教学法知识获取中,与“在职专业培训”相比较,“浏览网络获得相关知识”、“自身教学经验与反思”、“教学观摩活动”、“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分别在统计检验0.05水平上具有非常显著地重要性;而“虚拟学习共同体的交流”、“自学专业书刊”和“在职专业培训”具有相同的重要性;而“教育见习实习”的重要性则显著地小于“在职专业培训”;而“学科教法课”、“入职后的学历补偿教育”、“微格教学”、“教育类课程”的重要性不仅显著地小于“在职专业培训”且在统计检验0.05水平上具有显著的不重要性。
3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来源重要性比较分析
为全面地显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各种专业知识来源对其专业发展的作用,对上述分析的不同知识来源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总结,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
(1)“自身教学经验与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浏览网络获得相关专业知识”、“教学观摩活动”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获取专业知识非常重要的来源。
(2)“自学专业书刊(纸质)”、“虚拟学习共同体的交流”和“在职专业培训”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获取专业知识比较重要的来源。
(3)“教育见习和实习”是信息技术教师获取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比较重要的来源,而对于其他专业知识来说并不是十分重要的来源。
(4)“技术实践”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获取学科知识最重要的来源。“计算机、信息技术等专业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学科知识比较重要的来源。
(5)“微格教学”、“学科教法课”及“入职后的学历补偿教育”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四种知识发展的重要性均不大。
四 结论与建议
1 技术实践的重要性
与其他已有学科相比,技术实践是信息技术教师知识发展重要的来源之一。信息技术教师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教师,其主要职责除了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还包括技术作品制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层面的应用指导和学校信息化教育系统的技术维护,其技术实践性比其他学科更强。这种技术实践有助于教师建立高水平的自我效能信念,减少信息技术教学的焦虑,形成更为积极的信息技术教学态度,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知识增长。
2 浏览网络获得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在当今网络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大都能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运用网络来获得专业知识发展。在教师的访谈中,教师们纷纷表示对于解决不了的专业问题一般都是先在网上查找或交流,希望借助网络来解决。其次就是网络电子书籍的阅读,网络书籍因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已经成为促进各类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教师们纷纷进行网络专业书籍的在线阅读,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3 教师实践与反思以及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以及与同事的交流是其专业知识发展非常重要的来源,这与以往数学、英语等学科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对于信息技术这一特殊学科来说,除了物理环境下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来自虚拟学习共同体即网络环境下教师的交流。随着Web 2.0、Web3.0的出现,博客、Wiki、虚拟学习共同体等都成为促进信息技术教师合作交流、实践反思的有力工具。进一步推测,这一结论可能也适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师,但这一推测还需要专门的研究来验证。信息技术教师利用自身的学科特长进行网络教研,通过网络教研,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或自己认为成功的教案、案例、课件、经验等发帖到论坛与专家、同行一起共同思考、讨论、吸收、分享,使教研活动能够介入教学全过程,贯穿在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等环节。信息技术教师还通过教育博客,发表自己的教育实践后的教学感想,进行有效的交流反思,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群策群力,聚合更多人的智慧,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
4 教育见习和实习的重要性
教育见习和实习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发展都比较重要,是职前教育经历中作用最明显的来源。以往研究大多发现职前教育不太重要,但从本研究来看,这一结论过于简单化,不够全面,对于教育见习和实习而言是“不公平”的。这表明,对“职前教育”中的具体来源进行专门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具体、全面地判断“职前教育”的作用。笔者在前期对师范生专业知识状况的调研中发现职前信息技术教师即大四的师范生在经历了教育见习实习后学科教学知识及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状况都明显优于未经历教育见习实习的大三师范生,可见应加大职前信息技术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学时、学分,促进职前信息技术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学科教法课应与基础教育联系更紧密从而更好地促进职前信息技术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等课程知识的发展。
5 在职专业培训的重要性
“在职专业培训”对于信息技术教师四种专业知识的发展都比较重要。在职培训是在职教师继续学习的一个平台,是提高教师素质,塑造新型教师的重要途径。由于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新较快,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可能已经不能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需要。因此,需要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定期在职培训,更新他们的专业知识体系,改进他们的技能水平。而在本研究中在职培训对于教师专业知识的促进作用并未如预想的那样重要,可能是由于在职培训的内容多以宏观教育理论为主,且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体需求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在制定培训内容时,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
篇11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1、早谋划、早准备,我局高度重视阳光工程工作。早在今年三月上旬便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次2013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培训需求调研。调研工作紧密结合我县实际,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三大支柱”、“四大区域”和农民产业发展科技需求从而展开,初步确定了我县培训培训重点,即畜禽养殖员、农民信息员、沼气工和一些实用的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并按省市阳光办的要求进行了相关材料的上传申报,为任务落实奠定了基础。同时,根据省市农业部门的工作安排,对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基地重新认证,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了资料上报。我县农机化学校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被列为国家阳光工程培训基地,顺利争取到2013年阳光工程培训任务1500人。
2、广泛宣传,取得各方支持,依托镇村开展培训。上半年我县结合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需求调研活动等,深入农村宣传国家阳光工程政策,让广大农民对阳光工程政策先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后半年的实际培训招生做了铺垫。同时主动与相关镇村进行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例如今年阳光工程的畜禽养殖员专业培训第一期就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该期培训在距县城最偏远的镇顺利开班。我们之所以把培训地点选在镇,一是该镇是乌鸡的种源保护区域之一,并有大量的乌鸡、生猪养殖户;二是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群众的热切期盼,使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接官亭镇是我县沼气建设重点镇,沼气池建设率达到70%,是全县18个镇沼气建设利用较好的镇,镇政府也很支持阳光工程培训,群众热切期盼掌握更多的使用管理技术,所以我们将阳光工程培训的沼气工专业放在接官亭镇进行。农民信息员专业也得到了包括荣程中学在内的相关单位的支持。
承担农业专项技术培训任务的县农机校,积极与扶贫部门联系,结合“镇村整体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和国家扶持发展产业项目结合,举办培训班,聘用本县农业系统的农技、畜牧、蚕桑、蔬菜、烤烟的专业教师,配合扶贫办、中药局专业教师及本校农机专业高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为阳光工程培训骨干。按照“镇村整体推进”发展项目,制定专业培训计划,进购专业培训书籍。学校专门翻印《农业科技入户手册》一书,学校和聘用教师密切配合,深入农村给农民传输了需要的科技知识。
3、严格执行八项监管制度,培训基地精心组织培训。局里成立阳光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局长兼任,农业科、办公室相关人员为成员。10月8日我局及时召开了全县农民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工作动员部署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工作任务和重点,并分别与两个培训基地签订责任书,要求两个培训基地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迅速开展工作。培训基地在完成选择教材、联系教师、确定培训地点、后勤保障等前期工作后,向我局提交开班申请,2013年10月17日农广校负责的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民信息员专业第一期培训在荣程中学顺利开班,截止11月9日陆续完成了200名畜禽养殖员和102名沼气工的培训任务。农机校与我县扶贫部门联合,深入镇村,结合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了关于农机具操作、农业种植、烤烟种植、畜牧养殖、魔芋、茱萸、食用菌、黄精等特色项目的13期培训,激发了农民专业培训兴趣,增强了产业发展信心,提高了种养殖户技术水平。组织培训的整个过程中将农民是否需要、是否满意、是否欢迎作为培训的基本标准。在具体培训监管中我们严格执行“一二三堂课制度”等八项监管制度,保证了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培训基地按要求给学员兑现了补助。从参训学员反馈的信息来看,培训效果较好。
4、规范培训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及时开展检查验收。我们在培训工作开展前期,强调培训资料规范整理的重要性,在培训工作开展时,动态抽查培训基地资料是否规范、齐全,对存在问题的,要求及时整改,在培训基地全面完成培训任务后,进行检查验收,检查其项目申报文件,任务下达文件,培训计划,培训工作总结,培训班教学计划,培训制度,培训时间安排表,学员信息登记表,培训台账,点名册,测评表,结班考核试卷,成绩单,补贴发放表等。自始至终要求培训基地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进行收集与整理,确保培训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5、调研职业农民培训现状,整合资源抓住培训新机遇。全县按照产业布局和种、养业发展,形成了一批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积极探索和调研,培育和发展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工作是近年抓技术促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按照市阳光办的按排,我县积极开展卓有成效,县阳光办与学校教职工分成两个组,深入镇村,了解全县产业布局和发展现状,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选择有共性特点的产业项目,提出发展思路。经过走访调查,镇与镇、村与村各自发展水平的规模、种类不同,地域、经营规模大小不一,按照调研数据,撰写了《整合教育资源推进农民技术培训》的调研报告。不但为上级部门提供了工作依据。也为我县今后开展职业农民技术教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意见建议
1、适当放宽培训对象的户口限制。根据文件要求,培训对象为省农村户口,年龄在16—65周岁之间,有培训意向的农民。然而我县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通过婚嫁进入我县的外省人口较多,虽然他们部分户口在外省,但确实在县农村定居。按照文件规定,他们无法参加培训;其次我县农村的部分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部分户口已经转入学校(外地)且是非农户口,导致此类人群也无法参加培训。
篇12
这些年来,在在职幼儿教师素质提高方面,无论是幼儿园本身,还是教育主管部门,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培训工作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继续教育幼儿教师是与小学教师一起培训,培训内容基本是小学的,对于幼儿教师来说针对性就比较差,当然效果就不尽人意。还有一些幼儿园虽然有园本培训,但不规范,没有形成制度,使得很多培训形同虚设,实效性差。
一、调查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按照目标,云南省将于2012年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城镇高度重视0―3岁婴儿教育。具体指标是:2012年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到90%,2020年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到95%,学前两年受教育率达到88%以上、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达到80%以上。要实现目标,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在此背景下,我们在2011年4月对云南省民办、公办、民办公助等办学形式的幼儿园教师进行了分层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10份,回收率93.2%。其中有效问卷200份(曲靖市)35份、昆明市32份、文山州33份、西双版纳州32份、怒江州35份、昭通市33份。
二、调查的分析与思考
表1 幼儿园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情况表
表2 幼儿园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的效果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不是很多,而且有46%的培训效果一般,甚至不好。
表3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
表3表明,绝大多数幼儿教师认为参加专门的培训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其次是园本培训和自我反思。可见幼儿园第一线教师是非常看重专门培训的。
过去的教师专业发展形式主要是集中学习一些课程,而现在教师专业发展强调在职培训,强调个人的参与。教师间合作、学校与大学合作、专业培训机构、国家教师资格证书评定等形式越来越广泛地被认可,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的格局。
(一)建立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培训体系。
我国的各级继续教育中心和教育学院等都直接为教师提供相关培训课程。这种依托“教师中心”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基本上是“逐级的”培训模式,即一组培训者培训一群人,逐级传递一些关键信息,它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系统支持自上而下的方式。近年来,以教育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依托的国家级、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对提高我国教师整体素养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这种“自上而下”的教师培训由于覆盖面小、成本较高及组织者的关注点(培训教师还是赢利)不同,也受到不少非议。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将在三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因此,要建立国家、省、市、县各级培训网。尤其是农村,农村的特点就是资金短缺,加之教师工作繁忙,不可能经常组织外出培训。为广泛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农村幼教师资培训,可建立以县/市、乡、镇中心园为资源中心的骨干幼儿教师培训网,骨干教师既是被培训者,又是培训者。在培训时要注意下面几方面。
1.要培训目标要明确,端正培训态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69.5%的幼儿教师认为参加教师培训的目的是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41.5%的幼儿教师认为培训是为了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更新;29%的幼儿教师把培训作为一种自我完善与发展的途径,而不仅仅是为服从学校和上级的安排,完成任务,为评职称而培训。
2.了解幼儿教师的实际需求,确定培训的内容。
表4 目前在教育教学中幼儿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表中幼儿教师认为目前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次是缺乏专家引领;知识结构狭窄;教学方法单一;教育观念陈旧和教研意识能力薄弱。
表5 目前幼儿教师比较欠缺的知识
目前幼儿教师比较欠缺的知识的知识是依次信息技术、多媒体和课程整合应用知识;学科专业前沿知识;教育科研方法;对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新教材的理解;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策略。
表6 教学中最亟待提高的能力
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最亟待提高的能力是:多媒体、信息网络的应用能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创新教育能力;教育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分析处理教学内容、整合课程教材的能力;设计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园本课程开发能力。
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目前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育科学研究方面的知识需求和能力的培养最迫切,但也反映了幼儿教师对园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还不到位。
3.选择恰当的培训的方式方法。
表7 教师培训中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调查表明幼儿教师培训中最适合的方式方法依次是:观摩教学;专题讨论;系统讲授;课题研究;读书指导。读书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但没有引起幼儿教师的高度关注。
在选择培训内容和方法时既要考虑到一线幼儿教师的需要,同时又要考虑学者专家的意见,由专家来引领幼儿教师发展的方向,纠正幼儿教师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
(二)有效开展园本培训。
园本培训在克服经费困难、解决交通不便、缓和师资紧缺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园本培训的开展可以不拘形式和规模,由幼儿园自发组织,以园为本,形成“专业对话”的良好氛围,促成教师互帮互学以至共同提高。同时,还可以仿照园本培训,发挥区域优势,开展“村本培训”“乡本培训”“县本培训”等。
由于教师专业发展是经验性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进行具体的教学、评价、观察和反思,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由“被动性进修”向“主动性、参与性进修”转变。校本在职进修以教师为本,以教师发展为目的,强调教师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使教师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
表8 目前在教育教学中幼儿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表中可以看到当前幼儿园的园本培训已经深入人心,幼儿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园本培训,但有的幼儿园只开展观摩教学、课堂教学竞赛,这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幼儿园没有形成制度。因此还要进一步加强园本培训。
1.幼儿园应加强园本培训。
园本培训是一种成本低而有效的培训。园本培训是幼师的在职教育,是利用专业领域提升幼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幼儿园可以找准切入点,通过园本培训,如组织业务自主学习、科研沙龙学习和骨干教师讲座互动等,来提高理论学习的有效性;通过师徒结对和专家名师指导等途径,提高实践教育专业发展水平。充分利用岗位进行实时实地的练兵,如案例研讨式、头脑风暴式、主题辩论式等。园本培训对幼师专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应因园施训,加强园本培训,从而促进幼师专业发展。
2.开展园本教研和科研活动。
园本教研和科研活动都是在幼儿园中,基于幼儿园,为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前者是以幼儿园为本,基于幼儿园内部,幼儿园自身实际的保教工作的实践问题,以促进幼儿园和幼师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的,旨在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研究活动。后者是在学前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讨基于本园的一些教育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现象和问题,揭示规律,进而有效地改善幼儿园保教管理质量,以幼儿园、幼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幼儿园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而开展的研究活动。
3.建立相应的体制和机制,保障教师的专业成长。
环境对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改变虽隐而微,但是却深刻久远。良好的环境和社会制度的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幼儿园作为幼儿教师每天生活的场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开门办园,积极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保证幼儿园及教师群体能紧跟时代步伐,保障教师拥有个人专业发展自,使幼儿园成为学习型组织,使幼儿园集体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在这样的组织里,学习是前提,思考是基础,创造是灵魂,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下,教师不仅能勤奋地工作,而且能聪明地、有创造性地工作,从而享受工作中不断向自己的智慧、人格、智力发出挑战后获得成功的快乐。
(三)鼓励教师参加幼师专业学历教育。
教师的学历水平也是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现在幼儿教师的学历偏低,教育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较弱,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学历水平偏低。因此,高师的专业学历教育要具有形式灵活、层次多样的特点,满足各种层次幼儿教师提高学历的要求。这些学习形式不仅会增强教师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水平,而且会起到稳定幼儿教师队伍的作用。
(四)积极开展园际交流,发挥示范园的作用。
可以采取园际互动和园际交流的形式来弥补“请进来,送出去”培训的不足。园际交流,既可以密切教师间的关系,又可以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共同成长,使幼儿园之间达到优势互补,扩充可利用资源。特别是我们有很多的各级示范幼儿园,它们的办学条件比较好,师资力量比较强,应发挥它们的示范作用,带动一般幼儿园的发展。
(五)探索“对口”服务新模式。
政府部门要积极响应国家经济开发中的援助政策,鼓励城市条件好的幼儿园、幼儿师资培养培训单位及相关科研单位开展无偿或低酬的“对口”支援,可以是资金、设备的援助,也可以是业务指导或职业心理辅导,以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在我国,随着教师博客的大规模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以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了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在传统基于课堂教学的“课堂式教育模式”之外催生出真正开放的“集市式教育模式”。现已使用的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是覆盖全国城乡的教师教育网络体系,教师网联的任务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师教育现代化。大规模、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全国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教育、非学历培训和教师资格认证课程培训,进而大幅度提升全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
(七)在实践中进行教学反思。
随着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功能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要提高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效率,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现介绍几种常用的反思方法。
1.反思总结法。
反思总结法是总结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于总结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各种经验或教训,既可以减少自己盲目探索的功夫,又可以培养自己良好的反思习惯。反思总结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总结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各种灵感顿悟和自己对教材、学生、教法等要素的理解,可以总结反思学生和同事的反馈意见,也可以总结反思他人的宝贵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还可以总结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事件。因此,我们平时要善于关注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触动较大的事件,以便为事后回顾反思提供原始的素材。
2.对话反思法。
对话反思法是通过与其他老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对话反思法类似于我们平常用的专题性的小型研讨会,其操作程序为:第一,由一名执教老师围绕研讨专题上课,其余老师带着问题听课。第二,由执教老师阐述自己教学设计的内容,以及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第三,由执教老师与其他听课老师展开对话,产生思维碰撞。第四,执教老师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并写出反思性总结。
3.行动研究法。
篇13
第一招: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基础
企业可根据自身内训师团队情况,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梳理内训师团队建设需要的各方面资源,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对内部培训师的推荐与选拔、职责与任务、培养与聘用、考核与激励等内容进行明确地规范,为内部培训师团队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制度支持。这样,既能保证工作有序进行,又能整合资源,合理运用,促进内训师团队建设的顺利开展。
第二招:潜在的培训师人才是前提
作为一个大型企业集团,A企业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众多,其中不乏具有内部培训师潜质的人才,人力资源部门要在既具备能力,又有参与企业培训工作热情的诸多人才中逐人筛选,发现潜在的内部培训师。这是人力资源部门关注的重点,也是内部培训师团队建设的必要前提。A企业的具体做法是:首先,设定基本条件,通过基层推荐和自主报名进行初步搜集,再对“海选”名单仔细筛选。经过这些环节,400名具有内训师潜质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入选。人力资源部门再根据入选者的基本情况、专业及工作经历等进一步甄选,最终确定300人为企业内部培训师的重点培养对象。
第三招:培养方式和学习内容是关键
有了重点培养对象,接下来就是培养和训练。A企业首先成立了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根据内部培训师的职业特征、能力要求及相关知识拓展等方面需要,设计出详尽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由于备选人员已具备本专业领域的知识和能力,人力资源
部门据此确立了以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件制作能力加专业能力“3+1”的能力培养模型,设计出相应的培训内容(如表1)。
对于内部培训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应主要依靠专业培训和自主提升。人力资源部门应在专业培训上对内部培训师储备人员给予全力支持,优先选派此类人员参加专业培训班、研修班,或根据工作需要派其进入高等院校参加进修,通过这些方式加速内训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第四招:实施培养方案是保证
为内部培训师储备人员授课的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及课时长短设计培训实施方案,以课堂讲授与学员实践训练两大环节为基本模式,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实施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注重与学员的互动,提高学员的参与度,保证培训达到预计的效果。该阶段培训结束后,为学员留出一周时间用以消化理解培训内容,并令其自行设计1小时的培训课程上台实践。之后,专家组从课程内容、授课技巧、课件制作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点,使其真正得到锻炼,并在以后的内部培训工作中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第五招:严格选拔、深度培养是推进
经过培训达到合格水平的学员,作为资格认可,A企业为其颁发内部培训师资格证书。其中只有10%的学员最终被聘任为集团公司内部培训师,获得聘任证书。至此,企业内训师团队建设初步成型。随后,还要对其进行深度培养——根据每位内训师的专长,为其布置课题任务,督促其进行课程开发设计。任务完成后,由专业培训师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的即可安排授课;未通过评估的,可以继续进行课程开发,限时完成定量授课任务。深度培养可以使优秀内训师迅速成长,为企业内训储备一支素质优良、专业结构合理的内训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