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工厂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厂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工厂论文

篇1

住宅工厂化装修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1998年左右引入国内。住宅工厂化装修就是将室内大部分装修项目在工厂内通过流水线作业进行生产,然后到现场进行组装。住宅工厂化家装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装修公司根据业主对风格、材料及尺寸的要求,设计出家具、门窗、装饰物品、电器等制品。根据设计的数据经电脑处理出工厂化制作所需的开料图、打眼图、装配图等。将整套工作图纸交给工厂后,就可制作出所需的家具、门窗、装饰物品、电器等制品。然后上门组装,只需几天时间,原来空空荡荡的、还是毛坯的家就成了装修房了。今后若干年内,引领装修产业发展方向的必然是工厂化装修。

1、住宅工厂化装修是家庭信息化发展的必然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及互联网络的普及,智能化、信息化产品已开始进入社会和家庭。目前,世界上一些大公司正竞相开发功能各异的家庭智能化、信息化产品。因此,家庭智能化、信息化产品在21世纪将成为现代社会和家庭的新宠。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家庭就可通过一个网络技术平台与信息海洋相连。家庭智能化、信息化主要包括:

①智能控制——通过远程的电脑(在办公室中的台式机或下班路上带着的笔记本电脑),或者电话、手机,便可以对家中的电器进行操作;

②家庭紧急求助——家里有突发性疾病的人,可以通过紧急按钮给自己的亲人或社区保健站发出求救信号,便于及时救治;

③家庭资源的优化——网络家电能够按照家用电器负荷量的大小,合理分配用电时间,使大电流的家电分时供电;

④家电功能网上升级——家电网络升级,可以让用户花较少的钱,享受更多、更新的功能,更新的研究成果,通过网络,使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随着世界家电技术的进步不断升级;

⑤集中控制与管理——数字、网络化技术使得每种家电都可以与其他家电进行数据交换,因此很容易实现集中控制;

⑥故障信息自诊断、自反馈并可以享受远程维护——家电的故障信息以及使用不正确的信息在用户发现之前就可以自动诊断、自动反馈到厂家维修中心的电脑上,这样就能立即为您提供远程或上门服务。如此,用户使用起来更加放心;

⑦可视对讲门铃——能在家中的液晶显示器或电视上显现造访者,便于身份确认,保证家庭安全;

⑧远程抄表——可在小区范围内实现家庭水表、电表、煤气表的自动远程抄表、计费,并提醒用户及时交费;

⑨家庭卫士——实现家庭内火警、匪警及煤气泄漏的自动监测、自动控制和自动报警,家庭安全从此有了保护神。

显然,家庭要使用智能化、信息化产品。要实现智能控制、家庭紧急求助、家庭资源的优化、家电功能网上升级、集中控制与管理、故障信息自诊断、自反馈并可以享受远程维护、可视对讲门铃、远程抄表、家庭卫士等智能化、信息化等功能。必须解决四大基本问题:

①公共信息(电话、电视、全球互联网)的合理布局和方便使用;

②家庭安全防范设备的配置,家用电器的遥控;

③家庭内的水、电、气、暖的收费计量表数据传输;

④物业管理信息传递。解决了电话、电视、互联网以及家庭安全控制/数据信号从户外到室内的连接,以及楼宇内部各种信息的管理问题,还具备多种功能模块,以支持家庭内部电话小程控通讯;支持家庭小型局域网;支持家庭安全防范(进行红外、门磁防盗、燃气泄漏监测、紧急求助启动,报警信息通过电话传到110、住户手机、物管中心);支持小区物业管理。实现多种家庭信息的科学化、方便化地接入、管理和享受。这些依靠传统的住宅装修方法和技术是无法完成的。只有通过工厂化生产才能完成。

2、住宅工厂化装修能广泛应用其他行业的技术

汽车工业、航空工业、工业控制等行业,有大量的成熟技术可以应用到住宅装修中。如: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的内饰技术、防盗技术、灯饰技术,工业控制的感应技术、控制技术等。

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的内饰技术是通过多种材料和多种生产工艺而达到不同的效果,一般内饰的材料多用塑料ABS和改性PP等,还有其他的如皮革、植绒布、泡沫、玻璃钢等多种复合材料。生产工艺更是多样化,除了一般的注塑以外,还有如吸塑、吹塑、挤出、PU发泡、热压、蒙皮、喷涂、电镀、焊接等几乎所有的塑料加工工艺,还有如仪表板先进的搪塑工艺等。汽车内饰包括仪表板、车门内饰、车顶内饰、柱内饰、侧围内饰等内部覆盖件以及方向盘、汽车座椅、地板垫等内部功能件。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的内饰技术生产工艺水平高,配套技术强,可在住宅工厂化装修广泛应用,能使住宅装修效果多样化。

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电子信息技术、数据通讯技术、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和汽车网络技术等有效的应用于汽车防盗,促进了汽车防盗技术地高度智能化、功能多样化。汽车防盗设备按其结构与功能可分为四大类:机械类、电子式、芯片式和网络式,其中电子式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汽车防盗设备。这些成熟技术可在住宅工厂化装修中直接应用。

同样,航空工业灯饰、汽车工业的车窗、工业控制的感应与控制等技术,通过住宅工厂化装修也可很好地应用。

3、住宅工厂化装修是品质的保证

怎么把装修质量问题减少到最低,应该是我们广大装修业主很关心的问题。目前装修工程质量集中反映在以下五大问题:

①室内环境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设计、工艺和材料问题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

②油漆涂料工程质量问题,主要是墙面漏刷、墙面裂缝和木器及木门顶漏涂;

③木地板工程方面问题,地板表面平整度超标和板面接缝缝隙宽度超标的问题;

④墙地砖工程方面出现问题,主要是墙面边角空鼓,同时还存在表面平整度和墙地砖铺装缝隙超标,严重的出现墙砖大面积脱落;

⑤水电工程的安全问题。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水电工程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为了保证家庭装修的全面工程质量,按照国家的标准和规定必须从预评价、现场监督和检测验收三个环节进行:

①预评价和审查环节。包括对装修工程的室内环境评价、装修材料、设计方案审查和节能三个方面的评价。它是保证装修工程质量、控制室内环境污染的重要环节,是保证装修工程质量的基础;

②现场监督环节。主要是在工程进行的不同阶段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主要是对施工工艺和隐蔽工程的检查,还有工程增加项目的监督和检查;

③检测验收阶段。包括按照国家的室内环境标准和装饰装修工程质量控制标准,对装修工程的室内环境质量和装修工程质量进行权威的检测和验收。

装修质量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为了保证国家标准的贯彻和实施,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帮助广大消费者解决装修质量问题的困扰,相关部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由于我国的装修业至今仍停留在手工装修的落后状况下,装修质量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住宅工厂化装修应用先进的生产设备,通过流水线作业的生产方式来生产。工厂化装修最大的优势是以标准化、系列化的生产工艺,从根本上杜绝手工制作可能出现的差错,保证质量;而且家具、门窗套、踢脚、木隔断全部出图进厂生产、涂油漆,风格上容易统一设计,尺寸上统一安排,整体效果比较协调。现场开工的同时,工厂进行同期生产,待现场基础工程一完工,各种制品就可进入现场拼装,能节约不少时间。由于减少了大量的现场油漆、粘合等工作,大大减少了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基本上闻不到油漆气味,施工现场干净、整洁、噪声少、建筑垃圾少。标准度高,精细度好,就像家俱厂生产出来的家俱,无论如何比现场手工制作的家俱精良。按《家庭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地方标准验收时,业主和家装公司的责任界定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由于工厂化生产采用了机械化施工,准确度高,施工没有钉眼,色差小(一般工厂化制作为模压或贴皮),油漆在无尘空间(烤漆房有双道防尘措施)施工,避免了粉尘交叉污染,油漆表面细腻光滑,同时工厂制作有质量标准可寻,质量有保证,并且可以按照装修业主的要求定做。

4、住宅工厂化装修有利于环保

近年来,伴随着人们对居住舒适度要求的提高,伴随着城市住宅装修的汹涌热潮,我国大中城市的装修垃圾每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被扔掉的装修垃圾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我国有13亿人口,城市生活垃圾每年达1亿t,并且每年以8%左右的增长率递增。在这些垃圾之中,家庭装修垃圾则占建筑垃圾的5%左右。千万不要小看这5%,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确立针对装修垃圾的分类处理机制,装修垃圾仍被视为建筑垃圾并依照建筑垃圾的方法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法其实就是将垃圾运往郊外、乡村等露天堆放或者简单填埋,这不仅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更为严重的是与普通的建筑渣土等相比,装修垃圾的成分更为复杂,特别是其中的化学物质和重金属成分对土壤和水质极易造成污染。如今,因包括装修垃圾在内的城市垃圾所引发的环保、土地危机业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传统手工装修作业施工特别是油漆工序,现场操作不但质量得不到保证,在施工过程中还会留下很多的有害气体,又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影响室内的空气质量。现场操作所产生的噪音对周边环境和邻里也有很多影响。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家庭装修中产生的许多环境问题与装修设计与施工有着直接的关系。

工厂化变革了传统装修模式,是针对传统装修的一些弊端出现的革新。住宅工厂化生产是全部在厂里完成的,并采用了绝对环保的材料,能有效地提高住宅及其他室内的空气质量,且工厂化生产比现场操作减少了工作量,更降低了现场操作所产生的噪音和装修垃圾,从而减轻了对周边环境和邻里的影响。

5、住宅工厂化装修能节约成本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曾披露,中国家庭装饰装修的浪费十分惊人,每年由于装修造成的浪费就达300多亿元,被扔掉的装修垃圾造成资源的浪费。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这种浪费好像已经司空见惯。

住宅工厂化至少能降低35%的生产成本,这种低成本结构应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①工厂化生产减少了人工的投入,原有装修中手工费是大头,每个工人每天得支出50~70元的费用;

②规模生产的最佳剪裁能实现原材料的最大化利用,使原材料至少减少10%的耗费,而这在手工现场作业情况下是无法达到的;

③规模生产的批量采购,能得到原材料购价的最大优惠,批零差价降低了费用;

④装修木工的连接件、合页、拉手、门锁等五金件造价减少了5%;

篇2

我国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但作为一个行业,装饰施工技术的兴起得益于改革开发时期深圳特区的建设,以香港为代表的国际先进施工技术的涌入带来了崭新的施工理念、方式方法和科学的控制手段、以及一系列先进的施工机具、技术设备,大大推动了我国装饰行业的发展。到21世纪初,已经出现了国内领先、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然而我国装饰行业的施工技术大部分还停留在流动的手工作坊阶段,传统的人工操作与手工组装方式仍主导着整个装饰施工过程。由于作业手段原始,分工方法混乱而又缺乏专业性,造成我国装饰行业包括整个建筑业几乎没有市场准入门槛。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行业科技含量明显不足。

装饰施工工业性技术滞后的现象与时展严重脱节,缺陷是明显的,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低下,施工工期长;产品质量难以控制,精度不足;污染环境且严重扰民。限制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要求已经从生存型、功能型向舒适型转变,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装饰行业的生产方式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集约型转变,讲品牌、讲环境、讲质量、讲效率。传统的施工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工厂化装饰的生产方式也就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运而生。

2工厂化装饰的含义及优势分析

2.1工厂化装饰的含义

工厂化装饰是指将装饰工程所需的各种构配件的加工制作与安装,按照体系加以分离,构配件完全在工厂里加工和整合,形成一个或若干部件单元,施工现场只是对这些部件单元进行选择集成、组合安装。其核心是以工业化为手段,强调注重个性化。如同汽车制造,各主要部件是由各专业工厂提供的系统集成产品,汽车装配线只是将各种部件进行整合装配,而内饰、无线定位等均可按客户个性需要进行选配。工厂化装饰强调部品的后工厂化、现场装配化,要求产品标准化、系列化。随着工厂化的推广,由单一材料的组合可发展为不同材质、不同产品复合集成,路子将更宽。多元化组合在工厂完成,减少了现场的组合次数增强了组合体的完整性。

目前,我国已有一些装饰企业对工厂化装饰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实践,但大多数仅限于木装修工厂化。木装修工厂化是工厂化装饰的一部分,工厂化装饰是木装修工厂化的发展和延伸,它应覆盖装饰工程的所有内容。当然,工厂化装饰并不一定要求装饰公司什么都做,装饰公司可以是一个能够承担起总承包任务的的设计者、组织者、总调度,是工厂化装饰的总装车间,是牵头人的角色,主要负责做好组织协调管理工作,而把各单元部件交由各专业公司或厂家进行加工整合。

2.2工厂化装饰的可行性

目前,在木装饰、石材饰面、幕墙、整体厨卫、金属饰面、玻璃饰面乃至面砖饰面等方面推行工厂化装饰在技术上已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许多新材料新技术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应用于工厂化装饰之中。加上各种高性能的弹性粘结剂的问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钉销连接方式。只要我们增加现场精度控制、加强施工深化设计。全面推行工厂化装饰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2.3推行工厂化装饰的意义

(1)有利于建筑现代化、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要实现建筑业的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建筑工业化、部品标准化、施工机械化、装饰工厂化、企业信息化;而住宅产业化就是实现住宅建设的连续化、标准化、集团化、规模化、一体化、机械化。工厂化装饰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筑的工业化又有利于装饰工厂化的进一步发展。

(2)有利于我国装饰行业的发展。我国装饰行业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基本上是处在同一层面上的竞争,缺乏有序性,产品同质化严重。推行工厂化装饰有利于优化行业竞争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水平,使市场份额的分布趋于合理,社会资源配置得以优化;有利于提高装饰行业科技含量,进而带动相关科技应用水平,以提高全行业的科技含量;有利于国家强化规范装饰市场,实现优胜劣汰,使我国装饰行业得以健康发展。

(3)有利于提高装饰工程质量。工厂化装饰克服了人工制作的随意性和某些技术上的不可操作性,其加工精度和粘结度是人工制作难以达到的。施工质量和精度的提升空间都会大幅提高。以木装修工厂化为例,采用木饰向工厂化装饰能够创造超长无接缝的全新装饰效果,饰面精度从毫米级提升到微米级;高压无气喷漆将油漆与空气有效分离,饰面光洁,基层木材真空蒸汽干燥,进口设备齿接,30年不起鼓、不开裂、不变形。

(4)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构配件的生产全部在工厂里进行,采用机械化操作,其加工制作速度和质量是手工操作无法比拟的,部件的集成整合与安装分开,又大大提高了专业化程度,劳动功效大幅提高。工厂化装饰是以机械化、专业化、批量化为基础,各环节的工作又可同步进行,可大大缩短施工时间。木装修工厂化的实践已证明其工期可缩短1/3以上。

(5)有利于满足个性需要。通过研究开发并不断丰富完善,依据消费者不同品位和个性差异,可实现高科技工厂化生产与个性化有机结合,提供多种材料、式样、颜色和档次产品代用户选择。

(6)有利于解决传统操作所带来的污染和扰民问题。现行装饰采用的饰面板等大都残留有大量甲醛,现场刷漆、刷胶所带来的苯、二甲苯、甲醛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断释放。手工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噪音、垃圾,污染环境扰民严重。而工厂化装饰要求全部使用环保材料且生产时粘合剂用量少,产品后场化,现场只是拼装,施工期间少有锤钉等施工噪音和垃圾,不会有甲醛和油漆等气味,完工后即可使用。

(7)有利于降低成本。采用工厂化生产,材料的边角料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材料利用率提高,批量化、流水化生产,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规模效应;机械化操作优势又可使基层与面层、部件与部件的连接方法更为简便经济;加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成本可大幅降低。木装修工厂化的实践证明其综合成本可降低20%左右。

3推行工厂化装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1加强部件的模数化、标准化研究

工厂化装饰要求部品件的配套性、通用性强,要求部件小型化。这样部品件的加工制作运输、安装均可轻便灵活,而且标准单元的组合灵活机动,可大可小,创造思维的空间被充分扩大,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也就增强。这就要求我们采用“模数化协调”原则和方法,去制定各种部品件的规格尺寸,以满足各类设计需求,使其能准确无误的安装到指定的部位,且不同企业生产的部品件可互换。使之形成产品是标准化的,装饰是多样化的。

而目前我国的装饰部品配套性、通用性还很差,只有少量的部品件能满足要求,更多的没有达到系列化、标准化、规模化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开展装饰部品件的定型化、配套化、标准化、模数化、系列化的研究,提高产品的可选择性和互换性,做到配置合理,接口方便,能与建筑部品件相配套,并实现规模化生产。

3.2加强行业技术政策的研究

一种新的施工方式的出现,最需要的是国家技术政策的引导和支持、行业的激励与舆论支持。国家要制定与推行工厂化装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目标,编制相关发展规划,组织工业化体系的分类研究与攻关,编制工厂化装饰的设计标准、质量检测标准和技术规程、规范行业术语,推广工厂化装饰的示范工程,建一套完善的工厂化装饰的理论体系,提高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同时要逐步完善大批量的材料配送体系。

3.3企业要加强工厂化装饰的技术策划

要制定全面实现工厂化装饰的宏观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分析目前推行工厂化装饰所存在的障碍,组织技术攻关。加强信息的搜集,搜集那些能直接或间接用于工厂化装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对实践中所创造的标准模块加以整理与推广。注重设备配置的转化,重点关注工厂化配套所需的大型加工设备的质量和数量,发展新型、快捷、精确的现场装配设备,组织研究装饰单元部件的整体吊装技术,采取措施提高设计人员的配套设计能力,培训现场组装工人的装配意识,与行业之外的专业厂家合作,建立设计配合、定制供货、物流配送等一系列的组织协调机制。

3.4建筑装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相应调整

工厂装饰施工方式要求技术人员以现场测量、收集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施工深化设计为主,将复杂的现场情况转化为可加工的工厂标准。通过他们完成相关的单元部件配合数据收集、委托加工部件设计、安装顺序设计、安装过程调节余量设计以及设计结果的外加工清单编制等工作,项目管理也重点转向施工深化设计和供应商配套、组织协调工作。

由于现场技术管理内容、方式与传统管理方式完全不同,对技术人员包括设计师基本技能的要求也有很大转变,除了要熟悉和掌握现有的有关设计、施工方法、工艺以及以前的预制装配式方法之外,更要熟悉和了解相关机电专业的配套,对工厂化产品的性能、规格、安装方法、质量控制、施工配合协调知识等也有比较深刻的了解,还要能针对现场的不同情况创造新的工厂化装饰模块和装配方法。

对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来说,在人才培养上、目标上也应作相应调整。除了要增加开设有关工厂化装饰的设计、构造与施工、管理等课程外,还应有选择地开设诸如机电、模具设计等与工厂化产品相关的生产知识、安装知识、质量检测知识。特别是对装饰构造与施工等课程的教学在内容、形式及观念上应进行深层次变革,同时加强工厂化装饰理论的课题攻关。

参考文献

篇3

我国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但作为一个行业,装饰施工技术的兴起得益于改革开发时期深圳特区的建设,以香港为代表的国际先进施工技术的涌入带来了崭新的施工理念、方式方法和科学的控制手段、以及一系列先进的施工机具、技术设备,大大推动了我国装饰行业的发展。到21世纪初,已经出现了国内领先、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然而我国装饰行业的施工技术大部分还停留在流动的手工作坊阶段,传统的人工操作与手工组装方式仍主导着整个装饰施工过程。由于作业手段原始,分工方法混乱而又缺乏专业性,造成我国装饰行业包括整个建筑业几乎没有市场准入门槛。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行业科技含量明显不足。

装饰施工工业性技术滞后的现象与时展严重脱节,缺陷是明显的,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低下,施工工期长;产品质量难以控制,精度不足;污染环境且严重扰民。限制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要求已经从生存型、功能型向舒适型转变,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装饰行业的生产方式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集约型转变,讲品牌、讲环境、讲质量、讲效率。传统的施工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工厂化装饰的生产方式也就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运而生。

2工厂化装饰的含义及优势分析

2.1工厂化装饰的含义

工厂化装饰是指将装饰工程所需的各种构配件的加工制作与安装,按照体系加以分离,构配件完全在工厂里加工和整合,形成一个或若干部件单元,施工现场只是对这些部件单元进行选择集成、组合安装。其核心是以工业化为手段,强调注重个性化。如同汽车制造,各主要部件是由各专业工厂提供的系统集成产品,汽车装配线只是将各种部件进行整合装配,而内饰、无线定位等均可按客户个性需要进行选配。工厂化装饰强调部品的后工厂化、现场装配化,要求产品标准化、系列化。随着工厂化的推广,由单一材料的组合可发展为不同材质、不同产品复合集成,路子将更宽。多元化组合在工厂完成,减少了现场的组合次数增强了组合体的完整性。

目前,我国已有一些装饰企业对工厂化装饰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实践,但大多数仅限于木装修工厂化。木装修工厂化是工厂化装饰的一部分,工厂化装饰是木装修工厂化的发展和延伸,它应覆盖装饰工程的所有内容。当然,工厂化装饰并不一定要求装饰公司什么都做,装饰公司可以是一个能够承担起总承包任务的的设计者、组织者、总调度,是工厂化装饰的总装车间,是牵头人的角色,主要负责做好组织协调管理工作,而把各单元部件交由各专业公司或厂家进行加工整合。

2.2工厂化装饰的可行性

目前,在木装饰、石材饰面、幕墙、整体厨卫、金属饰面、玻璃饰面乃至面砖饰面等方面推行工厂化装饰在技术上已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许多新材料新技术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应用于工厂化装饰之中。加上各种高性能的弹性粘结剂的问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钉销连接方式。只要我们增加现场精度控制、加强施工深化设计。全面推行工厂化装饰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2.3推行工厂化装饰的意义

(1)有利于建筑现代化、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要实现建筑业的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建筑工业化、部品标准化、施工机械化、装饰工厂化、企业信息化;而住宅产业化就是实现住宅建设的连续化、标准化、集团化、规模化、一体化、机械化。工厂化装饰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筑的工业化又有利于装饰工厂化的进一步发展。

(2)有利于我国装饰行业的发展。我国装饰行业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基本上是处在同一层面上的竞争,缺乏有序性,产品同质化严重。推行工厂化装饰有利于优化行业竞争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水平,使市场份额的分布趋于合理,社会资源配置得以优化;有利于提高装饰行业科技含量,进而带动相关科技应用水平,以提高全行业的科技含量;有利于国家强化规范装饰市场,实现优胜劣汰,使我国装饰行业得以健康发展。

(3)有利于提高装饰工程质量。工厂化装饰克服了人工制作的随意性和某些技术上的不可操作性,其加工精度和粘结度是人工制作难以达到的。施工质量和精度的提升空间都会大幅提高。以木装修工厂化为例,采用木饰向工厂化装饰能够创造超长无接缝的全新装饰效果,饰面精度从毫米级提升到微米级;高压无气喷漆将油漆与空气有效分离,饰面光洁,基层木材真空蒸汽干燥,进口设备齿接,30年不起鼓、不开裂、不变形。

(4)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构配件的生产全部在工厂里进行,采用机械化操作,其加工制作速度和质量是手工操作无法比拟的,部件的集成整合与安装分开,又大大提高了专业化程度,劳动功效大幅提高。工厂化装饰是以机械化、专业化、批量化为基础,各环节的工作又可同步进行,可大大缩短施工时间。木装修工厂化的实践已证明其工期可缩短1/3以上。

(5)有利于满足个性需要。通过研究开发并不断丰富完善,依据消费者不同品位和个性差异,可实现高科技工厂化生产与个性化有机结合,提供多种材料、式样、颜色和档次产品代用户选择。

(6)有利于解决传统操作所带来的污染和扰民问题。现行装饰采用的饰面板等大都残留有大量甲醛,现场刷漆、刷胶所带来的苯、二甲苯、甲醛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断释放。手工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噪音、垃圾,污染环境扰民严重。而工厂化装饰要求全部使用环保材料且生产时粘合剂用量少,产品后场化,现场只是拼装,施工期间少有锤钉等施工噪音和垃圾,不会有甲醛和油漆等气味,完工后即可使用。

(7)有利于降低成本。采用工厂化生产,材料的边角料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材料利用率提高,批量化、流水化生产,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规模效应;机械化操作优势又可使基层与面层、部件与部件的连接方法更为简便经济;加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成本可大幅降低。木装修工厂化的实践证明其综合成本可降低20%左右。

3推行工厂化装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1加强部件的模数化、标准化研究

工厂化装饰要求部品件的配套性、通用性强,要求部件小型化。这样部品件的加工制作运输、安装均可轻便灵活,而且标准单元的组合灵活机动,可大可小,创造思维的空间被充分扩大,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也就增强。这就要求我们采用“模数化协调”原则和方法,去制定各种部品件的规格尺寸,以满足各类设计需求,使其能准确无误的安装到指定的部位,且不同企业生产的部品件可互换。使之形成产品是标准化的,装饰是多样化的。

而目前我国的装饰部品配套性、通用性还很差,只有少量的部品件能满足要求,更多的没有达到系列化、标准化、规模化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开展装饰部品件的定型化、配套化、标准化、模数化、系列化的研究,提高产品的可选择性和互换性,做到配置合理,接口方便,能与建筑部品件相配套,并实现规模化生产。

3.2加强行业技术政策的研究

一种新的施工方式的出现,最需要的是国家技术政策的引导和支持、行业的激励与舆论支持。国家要制定与推行工厂化装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目标,编制相关发展规划,组织工业化体系的分类研究与攻关,编制工厂化装饰的设计标准、质量检测标准和技术规程、规范行业术语,推广工厂化装饰的示范工程,建一套完善的工厂化装饰的理论体系,提高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同时要逐步完善大批量的材料配送体系。

3.3企业要加强工厂化装饰的技术策划

要制定全面实现工厂化装饰的宏观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分析目前推行工厂化装饰所存在的障碍,组织技术攻关。加强信息的搜集,搜集那些能直接或间接用于工厂化装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对实践中所创造的标准模块加以整理与推广。注重设备配置的转化,重点关注工厂化配套所需的大型加工设备的质量和数量,发展新型、快捷、精确的现场装配设备,组织研究装饰单元部件的整体吊装技术,采取措施提高设计人员的配套设计能力,培训现场组装工人的装配意识,与行业之外的专业厂家合作,建立设计配合、定制供货、物流配送等一系列的组织协调机制。

3.4建筑装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相应调整

工厂装饰施工方式要求技术人员以现场测量、收集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施工深化设计为主,将复杂的现场情况转化为可加工的工厂标准。通过他们完成相关的单元部件配合数据收集、委托加工部件设计、安装顺序设计、安装过程调节余量设计以及设计结果的外加工清单编制等工作,项目管理也重点转向施工深化设计和供应商配套、组织协调工作。

由于现场技术管理内容、方式与传统管理方式完全不同,对技术人员包括设计师基本技能的要求也有很大转变,除了要熟悉和掌握现有的有关设计、施工方法、工艺以及以前的预制装配式方法之外,更要熟悉和了解相关机电专业的配套,对工厂化产品的性能、规格、安装方法、质量控制、施工配合协调知识等也有比较深刻的了解,还要能针对现场的不同情况创造新的工厂化装饰模块和装配方法。

对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来说,在人才培养上、目标上也应作相应调整。除了要增加开设有关工厂化装饰的设计、构造与施工、管理等课程外,还应有选择地开设诸如机电、模具设计等与工厂化产品相关的生产知识、安装知识、质量检测知识。特别是对装饰构造与施工等课程的教学在内容、形式及观念上应进行深层次变革,同时加强工厂化装饰理论的课题攻关。

参考文献

篇4

2)节能性原则。

工厂电气节能设计时,节能技术的有效实施对于工厂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节能技术的应用和节能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在工厂发展过程中,不需要简单的追逐经济利益,需要不断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节能技术改造,可以提升工厂经济效率,比如与工厂公用设备相关的运行,节能,改造,工程等工作开展,就可以切实提升电厂的电能利用效率。

2工程电气节能技术

工厂电气节能技术设计和利用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各项节能技术的有效实施和利用,能够强调节能型配电系统的科学利用,不断强化节能设备的选择和管理方式,从而通过对工厂运行过程中各个运行方面和各个运行系统都加强节能改造,来有效实现电气节能。

2.1节能型配电系统

在配电系统设计过程中,电气节能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节能配电系统构建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保证电压的合理。一方面需要控制好电压大小,在工厂经营过程中,供电电压需要根据工厂运行的电容量需要、供电负荷大小以及工厂未来的发展规划进行有效选择。另一方面在节能型变压器选择方面,变压器是大能耗电器,因此为了有效提升电气节能效率,需要大力的推广节能型变压器,这样可以充分的借助于干式变压器来完成改造发展和运行过程。因此降低变压器能源消耗,保证变压器的科学有效和安全工作,对于提升整个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效率,合理选择变压器的运行方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保证整个工厂实现有效的电气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2节能设备

1)变频器。

在工厂的括空调,空压机等技术改造和节能发展过程中,高压变频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利用到生产过程中,对于工厂发展来说,在括空调,空压机等设备运行过程中,采用变频管理方式,可以使得这些系统处于一个工频运行状态,这样就可以明显的提升电能的利用效率,通过变频调节,实现对括空调,空压机等风量等方面的控制,从而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2)节能光源。

工厂厂房比较大,对于显色性要求较高,因此在工厂照明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工厂照明需要,另一方面也不需要耗费过大的电能,这样就会造成电能的不合理损耗,因此在工厂照明设计过程中,需要选择一些显色指数较大的金属卤化物形成的照明灯,这样当一部分光源光照强度不够时,可以采用混合光源气体放电灯的方式来达到工厂照明需要,既不浪费能源,又可以满足照明需求。

3)低阻电缆。

在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随着输电线路越长,越容易造成电能的损耗,因此在工厂经营发展过程中,尽可能的降低输电线路损耗,采用低阻电缆,可以实现有效的能源节约,降低电能事故发生率,保证用电的安全、高效。

4)甲醇系统、氮气系统等多系统的节能技术。

在各个系统完成生产活动过程中,要想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就必须要不断提升甲醇、氮气等处理技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有效的保证各个系统的良好运行,从而实现科学节能功效。

5)厂房维护节能。

厂房维护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定期开展维护工作,对于维护过程中各个方面都加强节能认识,能够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来开展运行维护工作,保证整个工厂实现有效的电气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6)Y型高效能电动机。

和传统的电动机比较,我们发现当前使用的电动机效能比较高,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善,同时采用了高品质的硅钢片和铜绕组等,因此有效的降低了电动机运行过程中的电能消耗,与此同时还可以明显的提升电动机的运行效率,保证电动机的安全运行,这也是工厂发展过程中符合其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所开展和应用的一项技术,通过采用高效能的电动机设备,可以有效的提升电动机的运行效率,缩短电动机的投资回报损耗,在选择高效能的电动机过程中,也可以明显的实现电气节能设计,降低电动机运行过程中的负荷,提高其运行效率。

2.3强化工厂用电和电力计量管理

在工厂经营发展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实施用电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整个电能运行效率,针对不同时期的用电系统,做到用电安全、高效管理。比如在谷峰时期,需要加强对其用电安排情况,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每天上午八点到晚上10点是用电量的高峰期,其他时间是用电量低谷期,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根据工厂的具体用电情况来进行合理安排,保证用电的安全、有效。在电力计量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加强对电力计量管理,可以有效的解决企业之间因为电力计量问题而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对其实施动态监控,可以进一步保证电能计量的准确性、有效性、安全性,使得工厂电气系统运行过程中,整个运行系统都能够实现高效、节能安全发展,保证了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多项节能技术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篇5

1.2库存数据共享

依托局域网,实现库存数据共享,设置不同权限,实现库存数据的查询与管理。库房管理人员可对库存数据进行添加、删除、更改等操作,其他人员只具备浏览权限。数据库的共享使得采购人员制定采购计划时以库存实时数据为依据;技术人员填写材料单时可以查询库存材料数量是否满足需要。同时,库存管理信息化,可以为管理部门制定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使其能够及时监督成本占用的状况,为加快工厂资金运转提供准确数据。

1.3优化布局

将库存物资划分区域分类存放,并设置标识,使库房管理人员能直观地找到库存物资,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清晰的标识还可以避免库存积压,采购人员也不再重复购买,能够降低实验工厂的生产成本,增加了实验工厂的流动资金。

1.4采购下限

在库存物资的数据库中设立定型产品一栏,同时将加工定型产品所需的库存物资做出标记,并对其数量设置范围,当标记物资的数量低于所设的范围时,显示数量的表格会变红。采购人员看到变红的表格就会立刻填写采购计划进行采购,及时补充物资,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5定时清理

每年年底对库存数据进行汇总整理,统计物资的出库、入库情况,对于3年内没有发生出库、入库情况的库存物资进行清理。通过定时清理可以减少积压的库存,增加仓库的利用率,使库存物资都流动起来,增加流动资金,提高实验工厂的活力。

总之,库存要获得优良的管理,不仅要最大化地利用仓库空间,还要挖掘人员和设备的潜力使库房作业效率最大化。产品可获取性、安全性以及拣选最优化也是库存管理需要考查的重要指标。Tompkinsetal研究认为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的货物库存成本大约占总成本的10%~75%左右,如何通过控制库存管理成本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将是工厂提高自身经营效益的必由之路。

2推进库存管理建设

2.1软件

推进库存管理建设,需要继续推进网络化建设,充分利用数据库服务的整体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使管理人员工作程序化、系统化、条理化、流水化,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此外借助网络化建设,大力推进无纸化办公,有效节减开支。建立规范化的库存管理制度,相关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及制度执行,实现管理规范化。此外,通过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仓库管理及数据管理能力,真正掌握物料进、出、存的流程,使物品能得到顺利运转,使仓库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改进。

2.2硬件

在现行库存功能区的基础上,重新对仓库库位进行有效的规划,细化区域划分,使物料摆放更合理,盘点更方便。在全面考虑各种物品的仓储及流转流程后,进行仓储作业流程的标准化、统一化,提高库存周转率。在原有库房的基础上新建、改建库房,实现多数库存物品的立体化、自动化流转。

篇6

通过软件平台将为智慧工厂提供统一的门口入口和各种应用的统一集成环境,使原始数据能够通过平台协调有序的运行,实现各应用系统的信息共享。软件平台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数据输入接口实现与原有系统的衔接;数据输出接口根据各监控系统的反馈控制需求,按照标准协议规范,提供标准输出接口;数据中心是业务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中心,核心是异构数据分析、转换处理,从而实现原有信息系统的业务数据能够得到有效利用;WebServer为各应用系统的数据显示与控制提供Web服务功能;门户网站是建立数据中心的基础上,为智慧工厂的用户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应用服务。门户网站的主要业务需求包括:(1)生产调度管理生产调度管理是以企业生产调度业务为核心,为生产调度管理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系统全面整合生产调度日常管理数据、安全监控系统实时数据、自动化设备运行实时数据、工业视频数据、事故处理记录、人员考勤记录等多种信息。系统涵盖作业计划制定、生产过程监控、日常调度指挥、应急事件处理等企业生产调度相关的各项业务,结合通讯调度机为调度员提供一个桌面办公平台,辅助调度员全面、迅速、准确地进行生产调度。(2)灾害预警与防治系统借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各种灾害预警数学模型,并随着历史数据积累进一步完善数据模型;通过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数据集市等数据分析技术,达到生产车间环境参数的预测和预警的作用。(3)安全生产监控与决策管理安全生产监控主要包括对生产环节中环境因素、人员因素和设备因素的监控等。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及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综合多系统数据对安全生产环节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实时评估并提供辅助决策功能。此外还具有历史数据查询、筛选、各种标准生产报表功能。(4)产品运销管理系统功能包括运输车辆管理、合同管理、押金管理、运费结算、客户订单回单管理、预收款管理、欠款管理、销售统计、报表输出等功能,能按企业的要求提供各种销售明细报表和汇总报表。(5)设备材料管理系统利用数据集成平台,实现企业主要设备管理的网络化。从而提高设备的周转、调配效率,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主要功能包括设备材料档案信息管理、计划管理(使用计划、租赁计划、购置计划、维修计划等)、出入库管理、维修管理、特种设备管理、使用状况监控、报废管理、费用结算、配件信息维护等功能。

3海量数据处理需求

在智慧工厂中设置的智能监控设备每秒钟就会采集大量的业务数据,当面对数据库中海量的监控数据时,兼顾平台的实时性需求,应用服务对数据进行快读的访问、读取和操作显得十分重要。首先需要对数据库性能进行严格考量,来提高数据的存取效率,提升海量数据的处理速度。其次,设计数据库表格时应满足第三范式的要求。第三,建立云服务平台,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处理。云服务平台的设计结构如图4所示。

篇7

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全体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员工队伍,全面提高员工生产操作技术技能。培训的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水产养殖知识、养殖技术规范、生产操作规程、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安全生产职责、突发应急情况处置等。鼓励激励员工自学,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熟练掌握相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要求员工认真细致,不马虎应付,遇到应急情形,能熟练应对,有效处理。各项生产操作技能规范娴熟,就能有效避免因操作失误造成的损失,就能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小意外、小过失做出正确判断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小意外小过失变成大损失。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员工队伍,不仅对生产、对企业必不可少,也对消除安全生产隐患、提高员工自身收入水平大有益处。

三、提高生产设备安全运行可靠性

工厂化水产养殖企业虽然不象装备工业企业那样有大型的复杂的生产设备,但每一项关系到养殖生产过程的必备设备的安全可靠使用,是保证养殖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是取得养殖效益的根本。如工厂化养殖密度大,离不开增氧设备,为提高养殖对象生长速度,低温时段需要加温系统等等。因此,采购、安装生产设备时应把质量放在首位,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建立设备运行使用、巡查、检修、保养制度,针对设备运行中可能出现的管理不到位、操作方法不当和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熟练程度低而容易导致设备故障等问题,要有完善的应急预案。日常加强设备管理和维护,杜绝人为操作失误而引起故障,一旦设备发生故障要第一时间作出快速反应,按规程处置,不要盲目指挥、盲目操作。准备充分的应急材料、备用设备或加装故障报警装置,要有专业维修人员的联系方式,以便必要时及时获得指导或抢修。

四、提高养殖投入品质量安全控制水平

首先要强化对水源水质的管理,保证养殖用水水质达到渔业水质标准要求,加强养殖周边环境整治,防止污染源进入养殖区域。其次,饲料、肥料、渔药等养殖投入品的质量问题,关系到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生态环境、养殖生产和人畜安全,选择的这些养殖投入品必须符合相关质量标准要求。渔用饲料要根据养殖对象选择信誉好、规模大的饲料生产厂家作为供应商,不使用劣质、变质、发霉、超过保质期的饲料,只有投喂高质量的饲料,才能使养殖对象生长快、病害少、产量高、效益好。渔药的使用要严禁超浓度、超剂量、超范围、超频率,严格执行休药期。再次是要认真做好养殖生产记录,如实记录养殖生产情况、养殖投入品使用情况、收获和销售情况等,力求做到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五、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和养殖病害能力

工厂化水产养殖虽然在相对可控的范围内进行,但外部环境特别是极端天气条件下仍然会受到极大影响,有时还会给养殖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极端天气过程包括暴雨、台风、干旱、高温、寒潮等,应根据不同季节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对受灾的程度和类型不同,采取不同应对措施,同时对不同养殖品种,有针对性地落实技术措施,在灾害来临前,全力做好防范措施落实,灾害过程中,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切实做好防抗工作,灾害过后,立即采取措施组织投入恢复生产自救,尽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管理人员要每天收听收看天气预报,随时了解天气变化趋势,调整生产管理措施,平时要组织员工学习应对暴雨、台风、干旱、高温、寒潮等灾害性天气的渔业生产技术要点,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随着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苗种、饲料等生产资料的大范围交流流通,工厂化集约程度高、养殖密度大,对养殖对象的生产操作频繁,加上养殖周边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加剧,这不断加大养殖病害的发生和传播风险。必须自始至终切实做好养殖病害的测报和防治工作,推行生态健康养殖,做好水质监测与调控,在提高养殖技术人员病害防治水平的同时,还应与高等院校、水产研究所、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建立密切联系,以便遇到疑难问题时可及时与专家实现零距离对接或远程问诊,减少病害给养殖生产带来的损失。

六、提高接受安全生产监管的自觉性

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会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做到政府督查、行业检查、企业自查全覆盖。水产养殖业的安全生产风险虽然远不及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燃气、道路交通、消防、矿山等重点领域所受到的关注程度,但也有自身的行业特点需要接受安全生产检查和指导。自觉接受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组织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随机督查、明察暗访、联合执法,让各类专业人员对养殖场内部的生产环境、生产设备、安全生产制度等做全面体检,及时发现安全生产隐患和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强的整改措施,并及时整改到位,这样,企业的安全生产就更有保障,才不会因一时疏忽、一次意外而使企业遭受损失,或陷入困境,甚至毁于一旦。

篇8

(1)运用现代工业工程理念对工厂自动化的制造执行系统技术进行改造。制造执行系统承担着工厂自动化的主要过程,同时也是设计结果实现的过程,因此,运用现代工业工程理念对其进行改造十分必要。首先,按照市场的要求进行产品的设计。市场需求是工厂生产的风向标,只有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够将产品变成资本,所以在对制造执行系统技术进行改造时,一定要充分地考虑市场的需求,包括对产品质的需求和对产品量的需求,在符合市场容纳量的前提下,设计出市场满意的产品。其次,对整个系统生产流程进行统筹管理。在整个制造结果最优的前提下,每个环节都会相应地生成其最合适的参数,因此,在进行制造执行系统参数设置时,一定要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统筹管理,计算出每个环节的合理参数,以确保生产结果的顺利实现。最后,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自动化制造执行系统也是会存在着一定的次品率的,所以,一定要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避免次品流入市场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2)运用现代工业工程理念对工厂自动化的网络化控制技术进行改造。首先,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实现网络化控制。从生产决策的制定、市场风险的分析、产品的设计、产品的生产到人力资源的控制,都要运用网络化控制技术实现量化控制,以确保生产目标的顺利实现。其次,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网络化控制技术进行更新,确保生产的顺利和稳定进行。网络化控制技术囊括了生产的整个过程,因此,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革新,以保障网络化控制技术的稳定,促进整个生产过程的高效进行。

(3)运用现代工业工程理念不断地促进管理自动化的高效进行。管理自动化包含了办公自动化、经营过程自动化和决策信息化。首先,对办公室人员进行培训,促进其能够熟练地运用办公自动化技术,提高其办公体验,促进办公自动化目标的高效实现。其次,通过设立规范的经营制度,铺设完善的经营渠道来进行有效的经营控制,实现经营过程的自动化,以完成将生产成果转化为资金的目的。最后,实现信息化决策。在决策制定之前,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系统搜集市场信息、用户需求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以及对自身的潜能信息进行评估,以保证自己在合适的情况下做出合适的决策。

篇9

所谓设计转化,笔者的理解是将以我国的设计规范体系为基础做的工程设计按工程所在国要求的设计规范进行复核的一个过程。设计转化的范围一般是针对结构设计。大多国外水泥工程项目需要进行设计转化工作,满足设计标准符合当地或其他欧美标准的强制要求。以笔者参与管理的阿塞拜疆某水泥厂为例,本项目要求结构设计需符合美国规范,要采用美国规范对我方的结构设计进行强度和合规性复核,然后经当地政府审批后方可施工。本项目的设计转化工作是一个繁杂往复的过程,尤其因为土建施工单位为国外公司。

一方面结构设计图纸需要按美国规范进行转化满足当地政府审批的要求;另一方面图纸需转化成国外施工工人易于理解的形式,满足工程蓝图可施工性的要求。我国设计院所做的工程施工图设计准确地来说应称为”详细设计”,深度与国外施工图有一定差异。相比我国,国外常用的施工图是在“详细设计”的基础上增加和施工有关的信息,包括施工材料的可用性和施工措施等。仅举两例以便读者理解,比如我司水泥厂构筑物结构设计配筋图中的配筋表示方法不反映实际材料如何下料和其搭接方法,这需要在转化图中补充;比如我司设计图纸中不反映诸如施工措施用“马凳”钢筋(用于支撑结构配筋以便浇筑混凝土的辅助措施)等材料,这也需要在转化图中补充。

可以看出,国外工程设计转化工作对设计管理者和专业工程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我们技术过硬,与国外规范对标的同时要有说服对方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我们能严格控制转化后的工程量。客观上因两国对图纸的表示方法和读图习惯的不同,主观上因各主体对各自利益的追逐,会造成转化后图纸在工程量上有较大增加。因此,如何在保证合规、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减少工程量增加对整个工程的费用控制意义重大。

篇10

一、公共品的涵义

公共品的英文名为publicgoods,在国内被译为公共品、公共物品、公共产品、公共益品、公共货物、公共财产、公共商品等。目前较普遍接受的概念为公共品、公共产品和公共物品。公共产品和公共物品译法容易给人以Publicgoods是有形物品的误解,而事实上Pubicgoods在较多的情况下是劳务(服务),是无形态的产品,较少的情况才表现为实物形态。故“公共品”的译法较合乎其本身的经济含义。

公共品是与私人品(privategoods)相对应的概念,其严格定义首先由萨谬尔森于1954年提出:“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它的消费。”这是公共品的基本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之一,用数学语言可表达为:

n

X=Xi=∑Xi(i=1,2,3,…,n)

i=1

X为某一公共品的消费量,Xi为某人i消费这一公共品的消费量,即任意消费者i的消费量与所有消费者(包括消费者i)加总的消费量相等。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公共品的边际消费成本等于零。

而对私人品来说,消费是具有竞争性的,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必然减少另一个人的消费,消费量具有累加性。用数学公式可表达为:

NX=∑Xi≠Xi或X=∑XiЭXi(i=1,2,3,…,n)

i=1

即对任一群体的消费者,其消费私人品的消费量是各自消费量的加总。

公共品的另一基本特征为“消费的非排他性”,或称“消费的难排它性”,即在技术上无法将没有购买者排除在消费的范围之外;或是技术上可行,但由于排除成本高于排除带来的收益而造成经济上的不可行。而对私人品来说,通常其消费是严格排他的。私人品也存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存在这种特征的私人品常称为“准公共品”(quasi-publicgoods)或是具有外部性(externality)的私人品(见下分析)。

公共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之间有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消费的非竞争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消费的非排他性,”消费效用的不变使得公共品的所有者成员缺乏排除外来者的激励。“消费的非竞争性”主要来自消费品自身因素,即本身的消费容量。消费容量的决定来自消费品的规模和特性,一般物质类消费品的消费容量决定于其规模,如国防设施;能量类消费品的消费容量决定于其规模和特性,如广播、电视决定于其覆盖面(特性),而电力决定于其规模;信息类消费品的消费容量决定于其特性,如法律法规、知识、技术,其消费容量趋于无限大。

公共品的“消费非竞争性”特性来自其消费容量对共同消费群体来说充分大,以致每个消费者的消费效用并没有影响到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效用,即使再增加部分的外来消费者,每个人消费效用水平仍然不变。理论上,具有这种足够大消费容量的产品称为纯公共品。现实中,纯公共品常见于信息类产品,如法规、政策、推广技术、新闻等,物质、能量类的纯公共品较少见,仅有国防、航灯、广播、电视等少数产品。

相对于纯公共品,如果一个产品的消费容量有限,并仅供一个人消费时其效用水平才最大和不变,则该物品为纯私人品。现实生活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产品的消费容量处于纯公共品和纯私人品之间,这部分产品随着消费者的增多,容量会满载而出现拥挤,消费者的效用将出现递减。这类产品常称为拥挤性公共品或俱乐部产品(clubgoods),如高速公路、公园、学校、社区游泳池等。

公共品的“消费非排他性”既来自自身的因素,也来自外部因素。自身因素方面,是产品主体(个体或集体)无法控制产品的消费流量或范围,原因是产品在消费时呈现效用外散效应,而这种效用又不可分割。如航灯,当其闪亮时,其灯光照便布满了所服务的海域,使得航灯的所有者很难把没交费的船只排除在外。这是一种效用散发型的外部性导致的“消费非排他性”。此外,还有一种毗邻效应的外部性导致的“生产消费非排他性”,即某一产品在生产或消费时,会引发出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或消费效用,这种效用可正可负,却又无法避免。如某人在自家的院子里种果树,目的是收获果子,同时对周围的生态无形中贡献出一份绿化;又如某人喷自感良好的香水,却引起周围人的恶心。对效用散发型外部效应,不仅公共品有这一特性,部分私人品也有这种特性,如某人在自家门口栽花,其“美化”却无偿与周围的邻居分享。同样,对效用毗邻型的外部效应,公共品和私人品都存在,只是私人品存在的情况较多。无论哪种外部性,如果其外部性覆盖面是全局的,并且具有以外溢效用为主、外溢效用不可分割的特征,便为纯公共品,反之,则称为准公共品或纯私人品(外溢效用忽略不计)。

俱乐部产品和外部性产品虽然在性质上有相异之处,但两者都具备‘稍费效用不可分割“的公共品共同特征,都可称为准公共品。准公共品按消费人群可分为地方公共品、城市公共品、社区公共品、公司(集体)公共品、家庭公共品等类。纯公共品的提供者是政府,准公共品的提供者既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市场里的经营法人、自然人。公共品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公共品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出发定义公共品,广义的公共品从提高公共福利的高度上定义公共品。”按广义公共品定义,政府的所有服务均列入广义公共品的范畴,包括界定和保护产权、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提供社会基础条件、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提供社会保障条件、提供社会发展条件。提高社会公共福利等方面。

二、公共品市场

公共品供求理论属公共财政学、公共经济学范畴,其中,公共选择理论是其核心。在公共选择理论里,布次南通过研究政治投票与公共收支的关系,推出公共选择所依据的“政治市场”理论。公共品市场在国内外文献中是个空白的概念,因为一般认为,公共品是政府或集体团体供给的产品,并没有通过市场交易,因而就无所谓市场的存在。对此观点,国内理论主流持赞同态度。另一方面,国内部分学者持有不同的认识,如吴俊培1994年提出Publicgoods应译为公共商品,刘心一1999年提出“公共商品满足公欲,私人商品满足私欲,市场是两类商品的综合体”的见解,倡导公共品存在市场的学术观。

公共品是否存在市场,应从市场的构成、运行规则、产权特征等方面来考察。何谓市场,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市场指有形市场,即商品交换的场所;广泛的市场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无形市场是指没有固定交易场所,通过多种交易形式达到交易的市场。现代市场随着交易形式的扩展,已形成多样化的市场体系,对市场的理解应上升到交易总和的高度上来理解,只要存在交易主体和交易对象,便会形成一个市场。当然,市场有规范市场、残缺市场,公开市场、地下市场之分,严格意义上的市场应指完善规范的市场,这种市场的构造必须具备四个基本要素:(1)有完全产权的市场主体。这里的完全产权,指产权主体具有独立排他的所有权,能自由交换所有权派生权能和获得产权交易的剩余;(2)有合法的交易对象,即有产权被社会保护的可交换的商品;(3)交易遵守市场一般运行规则,主要包括市场进出自由原则、自愿交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4)违反市场规则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即进入市场的主体的产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从产权角度,市场之所以形成,是因为产权主体在法律保护和市场运行规则框架下能够自由地交换产权。从交易的本质上来说,商品的交易首先要完成产权的交易,然后才有商品的完全交换或部分交换。如农户甲用一只羊交换农户乙一袋米,这种交换过程首先发生在两者同意完全交换各自的所有权;如果农户甲把一只羊租给农户乙,每月收取1公斤米的租金,则这种交换是部分交换,即所有权派生权能束中的使用权交换。这两种交换都是交易双方先订立契约(产权交易),后才付诸交易行动,实行实物交换或使用权租借。

市场里的产权主体,既有独立的自然人,又有各种形式的组织(法人),如家庭、企业、各种赢利和非赢利机构。应注意的是,各种组织是通过独立自然人的产权市场交易,才以共同产权主体的形式“法人”进入市场的。如企业便是以相对稳定和长期的契约代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瞬间契约而形成产权共同体(企业法人)。市场里产权共同体存在的原因是通过较固定的产权交易形式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带来市场效率;或是共同产权增加的收益大于组织的交易费用。

对私人品来说,由于有着明确的产权边界,即生产和消费都具有明确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因而能通过私人生产和市场交换来生产和消费。而对公共品来说,由于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私人生产者无法收回生产成本(消费的非竞争性使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非排他性使消费者容易搭便车,不愿意生产或购买)。因此,公共品必须由公共产权主体去提供,这个产权共同体便为政府。

篇11

1.2优化施工现场资源配置

关于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资源优化配置可从工、料、机三个方面得到体现,由于施工现场人工、机械设备、材料的使用经常处于变化当中,因此资源配置问题的解决应当从资源均衡利用方面出发,做好相关的人力、物力、机械设备进场计划,解决施工材料的储备问题。此外,从天气变化及工程施工进度角度分析,施工现场的资源配置还应及时作出相关调整,在资源优化配置中促进工程施工的顺利、有序开展,这对于资源浪费问题也起到了积极的遏制作用。公路工程施工影响因素来自各个方面,其中施工组织的合理性对于施工现场资源配置问题解决意义重大,因此无论是主导机械的选择还是施工作业安全管理都应当在秩序化管理中得到落实,这对于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影响深远。

1.3强化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作为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核心内容,质量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信誉与市场信誉,因此相关的质量管理保障机制的建设与落实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把好各种原材料进场关,严格控制进场渠道,对进场材料加大自检力度,从源头上保证质量。第二,强化施工工艺控制,严格按照施工组织方案与施工技术规范施工,加强作业现场细节控制,落实现场施工工艺、工序要求,加大自检频率,坚持以数据指导生产。第三,结合甘肃省公路管理局下发的《质量通病治理方案》,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认真研究、细致整改。第四,各工序施工前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切实做到了参与施工的各级人员清楚施工工艺及实施要点,细化各道工序操作,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质量要求标准,明确人员分工,责任到人。第五,选派经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得力专职人员负责管理施工现场。第六,完善工程质量自检工作,强化自检管理,实际工作中,在严格执行各项监理程序的基础上,力尽所能地保证自检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设备、仪器,不断完善质保体系,落实质量目标责任制,坚持开工、施工报验程序,杜绝野蛮、违规施工行为,实行质量预控,消除质量隐患。坚持按规定的频率、方法进行自检,杜绝纯粹不自检或用监理抽检代替自检或降低自检频率的现象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

1.4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同时,在施工中加大对施工现场安全施工的监督检查及安全经费的投入,保证安全设施、防护用品、警示标志、标识落实到时位,要求全体参建人员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施工。加强对重点部位、重大隐患的监控与排查。要求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交叉道口、交叉作业施工、边通车边半幅施工点经常巡视检查,重点控制,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及安全引导语,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并为全体参建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要求施工人员对各工序施工前逐级进行安全交底,加大对特种机械、特殊工种的合格证,持证情况的查验,确保机械状态良好,严禁无证或人、机带病工作并加强施工车辆的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1.5强化施工现场工程进度管理

进度计划是控制工程进度的依据,施工组织中的月、旬作业计划以及材料、机械使用计划都要服从进度计划的要求。进度计划反应工程从准备到竣工的全过程,反应施工中各分项、分部工程及各工序之间生产活动的基础,能否按照进度计划实施,既体现施工单位的合同意识,也体现了施工单位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当工程进度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计划偏差太大时,现场管理者要结合实际,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

1.6强化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在施工管理中,狠抓了现场文明施工管理,从进场开始,就要求全体参建人员必须按高起点、高标准运行,做到规范、整洁,对现场文明施工一抓到底,使各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与改善,树立了公司形象。

1.7关注施工现场的防洪排水设计

现场管理中针对防洪排水环节的设计应当从具体的排水方案中完善防洪排水系统的设计,从现场施工条件中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分析。施工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应针对性的采取预防和应急措施,否则工程进度和效益就无法保证。在自然灾害中尤以水灾最为严重,它是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的主要因素,施工中若对防洪排水措施不力,将造成工期拖延,费用增加。针对雨季施工而言,施工现场的组织设计同样至关重要,定期的路面巡查、排水设计的实际效果等都应当成为公路工程施工现场防洪排水设计关注的重点内容。

篇12

一、公共品的涵义

公共品的英文名为publicgoods,在国内被译为公共品、公共物品、公共产品、公共益品、公共货物、公共财产、公共商品等。目前较普遍接受的概念为公共品、公共产品和公共物品。公共产品和公共物品译法容易给人以Publicgoods是有形物品的误解,而事实上Pubicgoods在较多的情况下是劳务(服务),是无形态的产品,较少的情况才表现为实物形态。故“公共品”的译法较合乎其本身的经济含义。

公共品是与私人品(privategoods)相对应的概念,其严格定义首先由萨谬尔森于1954年提出:“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它的消费。”这是公共品的基本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之一,用数学语言可表达为:

n

X=Xi=∑Xi(i=1,2,3,…,n)

i=1

X为某一公共品的消费量,Xi为某人i消费这一公共品的消费量,即任意消费者i的消费量与所有消费者(包括消费者i)加总的消费量相等。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公共品的边际消费成本等于零。

而对私人品来说,消费是具有竞争性的,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必然减少另一个人的消费,消费量具有累加性。用数学公式可表达为:

NX=∑Xi≠Xi或X=∑XiЭXi(i=1,2,3,…,n)

i=1

即对任一群体的消费者,其消费私人品的消费量是各自消费量的加总。

公共品的另一基本特征为“消费的非排他性”,或称“消费的难排它性”,即在技术上无法将没有购买者排除在消费的范围之外;或是技术上可行,但由于排除成本高于排除带来的收益而造成经济上的不可行。而对私人品来说,通常其消费是严格排他的。私人品也存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存在这种特征的私人品常称为“准公共品”(quasi-publicgoods)或是具有外部性(externality)的私人品(见下分析)。

公共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之间有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消费的非竞争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消费的非排他性,”消费效用的不变使得公共品的所有者成员缺乏排除外来者的激励。“消费的非竞争性”主要来自消费品自身因素,即本身的消费容量。消费容量的决定来自消费品的规模和特性,一般物质类消费品的消费容量决定于其规模,如国防设施;能量类消费品的消费容量决定于其规模和特性,如广播、电视决定于其覆盖面(特性),而电力决定于其规模;信息类消费品的消费容量决定于其特性,如法律法规、知识、技术,其消费容量趋于无限大。

公共品的“消费非竞争性”特性来自其消费容量对共同消费群体来说充分大,以致每个消费者的消费效用并没有影响到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效用,即使再增加部分的外来消费者,每个人消费效用水平仍然不变。理论上,具有这种足够大消费容量的产品称为纯公共品。现实中,纯公共品常见于信息类产品,如法规、政策、推广技术、新闻等,物质、能量类的纯公共品较少见,仅有国防、航灯、广播、电视等少数产品。

相对于纯公共品,如果一个产品的消费容量有限,并仅供一个人消费时其效用水平才最大和不变,则该物品为纯私人品。现实生活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产品的消费容量处于纯公共品和纯私人品之间,这部分产品随着消费者的增多,容量会满载而出现拥挤,消费者的效用将出现递减。这类产品常称为拥挤性公共品或俱乐部产品(clubgoods),如高速公路、公园、学校、社区游泳池等。

公共品的“消费非排他性”既来自自身的因素,也来自外部因素。自身因素方面,是产品主体(个体或集体)无法控制产品的消费流量或范围,原因是产品在消费时呈现效用外散效应,而这种效用又不可分割。如航灯,当其闪亮时,其灯光照便布满了所服务的海域,使得航灯的所有者很难把没交费的船只排除在外。这是一种效用散发型的外部性导致的“消费非排他性”。此外,还有一种毗邻效应的外部性导致的“生产消费非排他性”,即某一产品在生产或消费时,会引发出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或消费效用,这种效用可正可负,却又无法避免。如某人在自家的院子里种果树,目的是收获果子,同时对周围的生态无形中贡献出一份绿化;又如某人喷自感良好的香水,却引起周围人的恶心。对效用散发型外部效应,不仅公共品有这一特性,部分私人品也有这种特性,如某人在自家门口栽花,其“美化”却无偿与周围的邻居分享。同样,对效用毗邻型的外部效应,公共品和私人品都存在,只是私人品存在的情况较多。无论哪种外部性,如果其外部性覆盖面是全局的,并且具有以外溢效用为主、外溢效用不可分割的特征,便为纯公共品,反之,则称为准公共品或纯私人品(外溢效用忽略不计)。

俱乐部产品和外部性产品虽然在性质上有相异之处,但两者都具备‘稍费效用不可分割“的公共品共同特征,都可称为准公共品。准公共品按消费人群可分为地方公共品、城市公共品、社区公共品、公司(集体)公共品、家庭公共品等类。纯公共品的提供者是政府,准公共品的提供者既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市场里的经营法人、自然人。公共品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公共品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出发定义公共品,广义的公共品从提高公共福利的高度上定义公共品。”按广义公共品定义,政府的所有服务均列入广义公共品的范畴,包括界定和保护产权、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提供社会基础条件、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提供社会保障条件、提供社会发展条件。提高社会公共福利等方面。

二、公共品市场

公共品供求理论属公共财政学、公共经济学范畴,其中,公共选择理论是其核心。在公共选择理论里,布次南通过研究政治投票与公共收支的关系,推出公共选择所依据的“政治市场”理论。公共品市场在国内外文献中是个空白的概念,因为一般认为,公共品是政府或集体团体供给的产品,并没有通过市场交易,因而就无所谓市场的存在。对此观点,国内理论主流持赞同态度。另一方面,国内部分学者持有不同的认识,如吴俊培1994年提出Publicgoods应译为公共商品,刘心一1999年提出“公共商品满足公欲,私人商品满足私欲,市场是两类商品的综合体”的见解,倡导公共品存在市场的学术观。

公共品是否存在市场,应从市场的构成、运行规则、产权特征等方面来考察。何谓市场,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市场指有形市场,即商品交换的场所;广泛的市场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无形市场是指没有固定交易场所,通过多种交易形式达到交易的市场。现代市场随着交易形式的扩展,已形成多样化的市场体系,对市场的理解应上升到交易总和的高度上来理解,只要存在交易主体和交易对象,便会形成一个市场。当然,市场有规范市场、残缺市场,公开市场、地下市场之分,严格意义上的市场应指完善规范的市场,这种市场的构造必须具备四个基本要素:(1)有完全产权的市场主体。这里的完全产权,指产权主体具有独立排他的所有权,能自由交换所有权派生权能和获得产权交易的剩余;(2)有合法的交易对象,即有产权被社会保护的可交换的商品;(3)交易遵守市场一般运行规则,主要包括市场进出自由原则、自愿交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4)违反市场规则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即进入市场的主体的产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从产权角度,市场之所以形成,是因为产权主体在法律保护和市场运行规则框架下能够自由地交换产权。从交易的本质上来说,商品的交易首先要完成产权的交易,然后才有商品的完全交换或部分交换。如农户甲用一只羊交换农户乙一袋米,这种交换过程首先发生在两者同意完全交换各自的所有权;如果农户甲把一只羊租给农户乙,每月收取1公斤米的租金,则这种交换是部分交换,即所有权派生权能束中的使用权交换。这两种交换都是交易双方先订立契约(产权交易),后才付诸交易行动,实行实物交换或使用权租借。

市场里的产权主体,既有独立的自然人,又有各种形式的组织(法人),如家庭、企业、各种赢利和非赢利机构。应注意的是,各种组织是通过独立自然人的产权市场交易,才以共同产权主体的形式“法人”进入市场的。如企业便是以相对稳定和长期的契约代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瞬间契约而形成产权共同体(企业法人)。市场里产权共同体存在的原因是通过较固定的产权交易形式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带来市场效率;或是共同产权增加的收益大于组织的交易费用。

对私人品来说,由于有着明确的产权边界,即生产和消费都具有明确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因而能通过私人生产和市场交换来生产和消费。而对公共品来说,由于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私人生产者无法收回生产成本(消费的非竞争性使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非排他性使消费者容易搭便车,不愿意生产或购买)。因此,公共品必须由公共产权主体去提供,这个产权共同体便为政府。

篇13

二、坚持公共财政对发展市场经济的意义

1.坚持公共财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需要发展经济,还要加强法制与民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其中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就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而满足公共需要正是公共财政最基本的任务。坚持公共财政不仅可以为公共需求提供经济上的必要支撑,而且为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只有加快公共财政的实施步伐,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并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财力保障。

2.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有利于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建立公共财政,以“市场失灵”为基本准则界定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财政的活动范围,避免政府对正常和正当的市场活动的不应有干预,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必须使社会供给与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都保持基本平衡。保持供需的平衡,一方面要靠市场的无形之手,即市场的自发调节机制;另一方面则要靠政府的有形之手,即政府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和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地调整政策和调控的力度。建全和完善公共财政后,即可为不同市场主体提供相同的公共服务,为市场竞争提供统一的政策保障,从而有利于公平市场竞争,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3.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有利于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严格遵循非营利性准则以区分政府与企业的行为,是正确处理政府及其财政与市场的具体关系的基础。我国的市场主体结构不是很合理,国有企业从竞争领域退出,为市场主体结构的合理创造了前提,但市场主体结构的真正完善还须依赖政府的政策和制度。有效的市场不需要政府的干预,而市场对于公共产品提供的缺失又必须要有政府的干预,一个完善健全的公共财政能更好的把握这种干预的尺度,令政府和市场友好共存。

4.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国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人民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创造财富,并利用所创造的财富实现国家职能,使人民从物质到精神的生活均得到满足。而这也正是公共财政所要进行的经济活动。健全公共财政制度,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收支结构,逐步减少盈利性、经营性领域投资,大力压缩行政事业经费,把经营性事业单位推向市场,将财力主要用于社会公共需要和社会保障方面,是将建设财政、吃饭财政慢慢转变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的必然选择。

三、如何平衡好公共财政与市场经济的对策建议

1.合理定位财政职能的边界,消除越位缺位。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领域只限于公共服务领域,为保证政府不超越这一领域提供公共产品,必须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划一明确的界限。这一界限作为约束政府对公共产品的提供的边界,显然不能由政府全权划分,而应通过立法规范这一界限。财政政策必须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合理区分公共财政与市场的职责范围,使财政合理介入市场结构的调整。财政还应探索建立政府向各类投资主体公平配置公共资源机制,即在明确界定政府可配置公共资源与各类投资主体的范围和类别,理清各类公共资源可选择和适用的市场化配置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加强多方综合监管、推行竞争性配置等三个层次改革,并强化改革的综合配套。在市场稳定有效运营时,将调控权交给市场,让市场自由发挥它的效用。总之,政府要在“守夜人”和“指挥人”的角色间合理转换,既要管的少又要管得好,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出“无限”作用。

2.立足大局,增强财政综合实力和服务意识。市场参与者大部分都是为了盈利,对于公共领域如医疗卫生教育等获利少甚至不获利的部分供给很少,故这部分物品应由政府公共财政提供。公共财政是为人民服务提供公共物品的财政,政府应明确这一点,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创造出更大的财富使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政府应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大民生资金投入,夯实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各级财政部门要紧紧围绕“抓总量、提质量、勤调度、强征管”的工作思路,综合采取体制、政策等措施,使财政综合实力得到明显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