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管理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机械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机械管理论文

篇1

2.对机械设备进行精心的维护,实现农机具技术状态的标准化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操作过程中要想实现田间的标准化操作,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必须要具备较高标准的农业机械设备,同时也需要对设备进行精心维护和保养。为了保证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坚持防重于治,养重于修的使用方针,重视对农业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力度。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为了保证农业机械设备得到有效的维护和保养,应该原有维修网店的基础上对有关的农业机械设备修配企业进行整合,提高这些机构服务的质量和服务的水平。为了保证维修的质量,在设备检修完毕之后,农业机械设备的管理人员应该对设备的检修情况进行彻底的检查和了解,对质量不达标的农机设备严谨其投入农业生产中。在开展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应该将农机维修纳入到管理部门重要的议事日程当中,在农机维护上应该建立完善的养护管理制度,督促和检查农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

二、农业机械维修

1.加强乡级基层维修服务网点建设

根据我国现阶段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对于农业机械维修方面应该建立较为完善的农业机械维修体系。在一般情况下,对日常维护以及故障排除等相对比较简单的工作最好是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在乡村建立个体维修点,方便维修更加方便快捷。然而,对于农业机械维修过程中比较复杂的部分,如农业机械设备技术状态进行定期的检查,对大中型机械设备进行恢复性的修理等就需要到具备一定维修资质的县级农业机械维修网点才能完成。因此,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鼓励维修企业建立县乡级农业机械维修网点。这样不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维修的质量,他给你是也能有效的提高设备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在县级以上的农业机械维修业务逐渐降低,取而代之是县级以下的农机接卸维修业务的激增,这就需要我们以技术依托为中心,将工作的重点下方转移,认真的将管理体制理顺,在乡级建立多个维修站点,权利给予资金支持,有效的提高技术的优势,这样才能保证乡级维修网点的稳固发展。

篇2

世界各国有关机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对于施工机械操作人员的资质要求,检验取证要求等方面。如果直接套用国内的机械管理制度,会造成“水土不服”的现象发生。在制定项目机械管理制度前,要对当地有关机械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同时借鉴国内成熟的机械管理经验,这样才能使编制的管理制度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才能更加容易被当地分包商接受和认可。

三、严格过程管控,确保机械可靠运行

中方作为工程的总承包方,有责任和义务采取有效措施来确保现场机械的安全可靠运行。一旦现场机械出现事故等异常情况,可能将会面临现场罢工、法院、经济赔偿等种种不利情况,势必会影响合同工期,甚至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重视现场机械的安全管理工作,强化过程监管,确保机械可靠运行。加强对分包商的培训工作,提高分包商的业务素质。使分包商熟悉中方施工机械的性能和特点,做到“四懂”和“三会”。开展业务技能比武,对表现优秀的分包商人员进行奖励,从而激发分包商的工作积极性。强化监督考核工作,合理运用合同中的监督考核条款,对工作中责任心差,业务技能不合格的分包商人员采取淘汰制。对于人为原因造成机械损坏,依据合同条款,给予责任分包商必要的经济处罚。加强检查和监督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杜绝机械“带病”作业。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相关分包商限期整改完成,并记录在案,提高施工机械的完好率。

篇3

信息管理技术中的掌上电脑PDA,比较实用与大中型的农业机械移动设备中。在这种信息管理工作中,典型的手持信息设备,能为工作带来很多便利,如为用户提供信息处理和查询等服务。这种掌上电脑的特点是方便携带、价格合理,具有较高的工作稳定性。现阶段,掌上电脑在大中型农业机械设备中的应用十分普遍,而且在大中型农业机械设备的管理中表现出了非常强大的功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虚拟实现技术VR多应用于农业机械的虚拟管理中,这种多媒体技术有很高的发展境界,它能够进行虚拟世界的数据库传输、计算机的输入和传输、VR软件的输入和传输。从应用来看,这种VR技术具有较高的工作自主性、存在感和交互性。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的VR系统能够对农业机械管理进行优化,确保达到实战化、形象化和准确化的效果。

3信息管理技术中的管理信息系统

大中型农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可以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来开展,这些管理信息系统具有特定的差异,是根据不同的农业机械设备开发与制定的。这些信息系统能够实现机械操作的整体活动,并建立一个面向市场的信息管理系统。这种方法,有助于综合和集成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并便于系统和机械的扩展和多样化。在农业机械设备的生产中,机械产品能够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企业的产品质量,并为设备使用带来安全保障,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

篇4

1.2内部承包型

内部承包制度就是在机械设备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机械设备的使用权、维修权等承包给企业的内部部门或者个人等,而承包者需要向机械设备企业缴纳一定的承包费。通过承包可以将企业的机械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避免资源的闲置,使机械设备资源实现了优化组合,一度时期实现了机械的最佳效益。但是由于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导致内部承包制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一是内部承包的价格与市场价格存在较大的悬殊。企业实施内部承包的目的就是通过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一些内部承包人利用手中的承包便利,以低于市场很多的价格承包企业的机械设备,导致企业的内部承包获取的经济利润要远远低于对外租赁获得的经济利润;二是一些小型的机械设备租赁价格远远不能抵御修理设备所发生的费用,造成企业出现亏损。机械设备在租赁收益上往往不能满足维修该设备的费用,结果导致企业出现经济利润的亏损;三是内部承包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内部承包者在承包机械设备期间,他们会采取不间断地操作,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益,以此为自己获取较大的经济利益,结果造成机械设备不能正常的进行保养与维修,影响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这种现象在机械设备租赁中是比较常见的;四是内部承包受到企业管理者的影响比较大,虽然在执行内部承包时签订了合同,但是由于个人管理者受到认识上的局限性,导致他们对内部承包的执行力度支持不够。

1.3综合型

综合型就是结合了固定配属和内部承包的特点,实现了对机械设备的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维护了企业对机械设备的及时保养与维修,也达到了企业根据市场的动态变化及时的调整机械设备管理的目的。综合型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具有显著的作用,因此它越来越被机械设备管理企业所应用,具体的管理模式:首先就是将企业的所有机械设备统一管理,按照他们的工作种类、性质以及适用范围等进行分类,按照工程的需要合理的分配机械设备资源,比如通过集中管理,可以将设备租赁信息及时的进行登记,以便保证机械设备在完成一项工程后,随即进入下一个项目中,提高机械工程的使用效益;其次要对企业的人员进行统一的分配,将机械管理人员、维修人员与操作人员进行整合,保证机械设备在管理、使用以及维修方面都具有具体的专人负责,通过建立专人负责制,可以保证将机械设备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反馈与维修等,实现了机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做到了静态中有动态,动态中有静态的管理效果。但是这种模式必然会对企业的组织结构体制形成影响。

2机械设备管理模式的发展路径探析

2.1积极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开展对外租赁业务

积极开展对外租赁市场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益的重要途径,为保证机械设备管理企业的租赁业务顺利实施,企业要成立具有对外承担租赁业务管理的部门,将企业的机械设备统一纳入到设备租赁管理部门,并且进行产权确定,实现租赁部门的自负盈亏制度,并且按照一定的股权等划分给企业内部职工,允许企业职工参与到企业的内部管理中,而在企业进行机械设备采购时可以以融资、入股等方式扩大产权拥有者的利益相关者数量,增加机械设备的管理监督者,形成多方相互监督,促进机械设备的高效管理,同时也能降低设备的使用风险。

2.2提升企业管理者的思想意识

首先要加强对先进管理模式的宣传,提高全体职工的认识。目前我公司实施的内部承包制,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原因限制,内部承包制的推进力度还不够,因此要克服自给自足,贪大求全的落后观念;其次要树立讲求效益的观念。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员工资在近几年时间里已经翻了几倍,人员工资支出在机械设备成本里占的比例也大大加大。通过社会化租赁能减少管理环节,减少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减少维修费用的开支,大大降低成本,提高单位效益。

篇5

1蓝牙技术简介

蓝牙(Bluetooth)技术是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标准,由爱立信、英特尔、诺基亚、东芝和IBM等五大公司组成的特殊利益集团(SIG,SpecialInterestsGroup)于1998年5月联合制定。SIG推出蓝牙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最高数据传输速率为1Mb/s(有效传输速率为721kb/s)、最大传输距离为10m的无线通信,并形成世界统一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标准。蓝牙技术可提供低成本、低功耗的无线接人方式,被认为是近年来无线数据通信领域的重大进展之一,其程序写在一个9mm×9mm的微芯片中[1]。

蓝牙系统一般由四个功能单元组成:天线单元、链路控制(固件)单元、链路管理(软件)单元和蓝牙软件(协议)单元。

1.1蓝牙技术的系统结构[2~4]

蓝牙技术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蓝牙的体系结构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底层协议部分和高层应用协议部分。下面分别对两部分作一粗略的介绍。

1.1.1底层协议

底层协议作为蓝牙技术应用的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目前的技术水平,部分协议功能可以由一个小型芯片来完成,这些功能主要包括:

Radio/RF:进行频带的信道定义和信号的发送与接收;

BaseBand:实现基带部分协议和其它底层链路功能;

LinkManager(LM):用于链路的建立和管理;

L2CAP:是LogicalLinkControlandAdaptationProtocol的缩写,实现高层协议复用、包的组装和拆分等功能;

SDP:是ServiceDiscoverProtocol的缩写,发现并识别底层设备所能提供的服务,以便高层应用调用。

1.1.2高层应用协议

高层应用协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应用协议:

RFCOMM:是ETSITS07.10标准的一个子集;

TCP/IPOverBluetooth:通过这个协议可以支持TCP/IP服务;

IrOBEXOverBluetooth:这个协议提供了蓝牙与红外传输的兼容性;

FilesTransferOverBluetooth:通过这个协议可以支持FTP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种高层应用协议可以支持WAP(WirelessApplicationProtoc01)应用,通过它可以有效实施一个广域范围内的移动网络。

根据上面的讨论,总的来讲,一个完整的蓝牙应用解决方案是由软、硬件两部分组成的,其中硬件部分包括RF、Baseband和LinkManager,软件部分包括L2CAP以上的功能。

1.2工作原理

蓝牙技术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GHzISM(I-工业;S-科学;M-医学)频段,数据传输速率为1Mb/s。从理论上讲,以2.4GHzISM频段运行的技术能够使相距30m以内的仪器设备之间成功实现无线连接,数据传输速率可达2Mb/s;如果再加入功率放大器,发射距离有效范围可达100m。蓝牙技术采用了“Plug&Play”技术,即任意一个采用了蓝牙技术的仪器设备(简称“蓝牙设备”)一旦搜寻到另一个蓝牙设备,马上就可与之建立联系,无需用户进行任何设置,可谓能做到“即连即用”[5]。所以,蓝牙技术比较适用于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

如前所述,蓝牙技术在硬件上的主要模块有:基带(Baseband)和射频(RF)两部分,如图2所示。

其中,Transmitter模块对来自Baseband的信息进行高频处理,然后由天线发射出去,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采用了快速跳频以及前向纠错方案来保证链路的稳定和传输的可靠性,所以其抗干扰能力很强;与这个过程相反,Receiver模块把从天线中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后,通过Baseband传送给主机。所以,任何两个支持蓝牙标准的设备都可以在短距离内进行信息传递,而不需要使用电缆链接,而且它的功耗非常低。

2实际应用

传统的在线状态监测系统,无论是主动式还是微机自动监控系统,均需要将各传感器提供的在线信号实测值通过相应的有线电缆传输至微机,并与微处理器内存的标准值进行比较,由此判断机况是否良好。由于各种工况条件的限制,需要机载设备具有高可靠性和简单性(通过使用单片机来处理这些信息),这样,只能对现场施工信号进行简单的处理,无法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可能误检、漏检各种潜在的故障隐患,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现行的作业管理缺少统一的施工工艺模式,无完整的施工操作记录,不能很好地控制施工进度和质量。可见,传统的在线状态监测系统需要改进。

2.1基于蓝牙技术的传统监测设备的改造

经过上面的分析得知,在进行传统的在线状态监测系统的实施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果把蓝牙技术应用到这个领域中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其中一个比较基本的作法就是将传统型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等设备利用蓝牙技术进行改造,使之具备无线信息传输能力。图3给出了一个无线传感器的功能结构示例。

从图3可以看出,采用这种结构的新型传感器,由于采用了无线传输的形式取代有线电缆连接,在具体应用中使得监测网络的调整和重组变得非常方便;而且对于一些特殊场合,例如高速旋转设备运行时,利用传统的有线方式很难进行一些关键部位的测量,而采用这种基于小型蓝牙芯片的新型传感器就可以做到在任意位置安装与测量,并且利用其无线优势,可以进行移动监测;在高温、高腐蚀等恶劣环境下,无线监测方式的可靠性也要高得多,造价又低。总而言之,类似结构的监测系统将会有非常大的应用空间。

2.2蓝牙技术在施工机械在线监测中的应用

蓝牙技术可以支持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通信,它是以低成本的近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为固定与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环境建立了一个特别连接的短程无线电技术。利用蓝牙技术可将传感器在线监测数据传送到计算机进行处理,而经过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可再经蓝牙技术传至各台设备。

基于蓝牙协议的设备之间支持点到点(PointtoPoint)和点到多点(PointtoMulti-Point)这两种通讯模式,与之相对应,由蓝牙设备组成的网络拓扑结构也有两种,分别称为微微网(Piconet)和分散网(Scattemet),如图4所示。

篇6

3.机械设备使用不当很多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的使用上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思想:重使用轻保养。这些企业通常为了赶施工进度,使机械设备一直处于长时间运转状态,致使机械设备过早陈旧、破损。而企业负责人或者是机械管理人员只在乎眼前利益,忽视了设备使用的长久利益,机械设备在高负荷运转下,殊不知这样带来更多的维修费用,相应的也会导致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的延缓。

4.维修工作不到位就目前看来,很多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没有专门的设备运行、维护手段,通常只是机械设备出问题以后再去维修,而对设备的预防和保养成了一句空话。在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企业对于机械设备的老化以及故障不能早发现、早处理,都是设备出现问题以后才着手处理,造成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另外因为核算工作的各种漏洞,有些维修员在对器械进行修理时,贪图小利益,对一些可以再利用的部件放之不管,造成更大的浪费。

二、针对不足,提出建议

1.优化及完善施工机械管理制度水利水电施工机械的管理前提就是要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管理制度,如机械管理人员日常工作制度、机械保养与维护、机械管理人员的日常培训等工作制度,这些制度应该涵盖整个工程,涉及工程进展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每个人、每个机械设备。管理层可以把管理制度的落实与员工的绩效相挂钩,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器械管理和养护机构,以领导负责制,统一进行管理,划分好个人和群体的职责和任务,尽量使每个人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都能发挥到最大,这样才能保障机械的高效率和施工的高水平,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重视操作人员的培训、奖惩工作机械设备的正常运作,需要操作人员的正确管理和维护,机械设备使用程度的高低和操作人员的个人素质以及对机械设备的掌握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说,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应当在操作人员的选择上下一番功夫。可以在人才招聘时就进行严格的审核,要求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同时具备相应的上岗资格证。另外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这些操作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在有效提高操作人员个人素质的同时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企业可以在制度上加上一些奖惩方案,比如对那些能够及时发现机械设备隐患的行为进行奖励,对那些,不认真工作的行为进行警告或惩罚,这是督促操作人员正确、积极地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的一个良好手段。

3.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百年大计、安全第一”,为了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工作,企业需要不断建立、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体现安全施工,人人有责的思想,使各个部门的责任人和施工人员各负其责,共同保持安全施工的状态。我们一定要注重培养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充分意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在设备配置上,好的机械设备能有效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企业而言,完善的设备配置意味着投资力度的加大,所以企业在引进机械设备时,务必要保证所引进的设备的确是工程所需要的,更为重要是在质量方面要严格把关,加强机械施工中员工的安全性。

4.做好设备管理工作机械设备的维护、检修管理工作是做好水利水电施工的基础,要想做好维修管理工作,操作人员必须要清楚机械设备的运转周期、年限、设备状况,制定科学的机械设备运行、保养、检修计划,在机械正常磨损阶段要精心维护和保养,延长机械使用的最佳使用状态。最后准确把握机械的磨损规律,进行预防性的计划维修,到需要大修时,需要对设备进行全面修理,全面恢复机械的出厂功能。

5.机械设备的维修手段要想做好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第一,不同的机械设备要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施工机械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位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尤其是像现代型大型水利水电的建设施工,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因为要想做好其维修工作并非一件易事。为此,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对于一些技术先进的进口设备而言,一旦发生故障,往往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将其修好,我们应该以状态监测的维修模式为主;对于一些小型的、结构相对简单的机械,由于其即便发生故障,往往也不会带来严重的损失,可以采用事后维修模式;对那些诸如水泥混凝土加工的设备而言,由于其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对施工产生严重影响,应当采用计划预防修理为主、状态修理为辅的维修模式。第二,做好维护与修理的有机结合对施工机械要进行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随时掌握机械的状态,了解故障隐患,从而为采取相应的修理措施奠定基础,尤其是对新进的机械或者是经过大修的机械,在正式使用以前或磨合期结束后,都要特别注意。第三,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在维修体制上,各施工企业可以遵循灵活机动的原则,在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的基础上及时处理现场的机械故障,根据机械的使用情况和实际运行状态,制订维修计划从而调度、安排好施工现场的机械,使机械维修对工程的影响降至最低。

篇7

本设计的目标是实现网络化数据的共享。联系实际需求,提供传统媒体的数据共享也是不错的选择。运用对信息库进行新建、扩建和整合等手段,使农业机械基础数据实现网络化和数字化,再运用互联网这个媒介将农业科技信息提供给社会,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此外,还可以运用内部网来将相关的信息提供给政府部门和科技管理部门。同时,本项目还能够提供转换接口,此功能就是利用传统媒体来表示数据库里面的内容,从而扩大农业机械基础数据共享的范围,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基础数据具备的作用。

1系统功能分析

对农业机械实施信息化管理,首先需要对其功能需求进行分析。农业机械基础数据采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驾驶员管理、机械管理、机械事故管理、监理人员管理和综合报表处理等5个方面。

1)对农业机械的驾驶员进行管理。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对驾驶员进行登记、查询、统计、驾驶证和台帐业务报表的打印,以及驾驶员的补证、换证、注销、转籍、审验或变更修改等。

2)对机械进行管理。一般而言,农业机械主要是指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对农业机械进行管理就是指对农机进行登记和统计等,以及对拖拉机进行检验、封存与补证等活动。

3)对农业机械的事故进行管理。简而言之,对农业机械的事故进行管理是指对农业机械发生的事故进行登记、调查和统计等。

4)农业监理执法人员的管理。主要包括登记、录入、修改、删除、审验、查询、预览和备份农机监理执法人员的各种信息,能进行执法证及各类统计分析报表及各类台帐的打印。同时,还可用于对执法证进行审核、检验和注销等行为。

5)进行各种农业机械综合报表的生成和处理。这类活动通常是指编制月报、季报和年报,并对编制的这些报表进行统计与分析。

2系统建设原则

1)实用性。一般而言,实用性要坚持的原则就应该体现出需求和技术相结合的原则,而且所研究出的系统应该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

2)可扩充性和兼容性。这个原则就是指在设计系统时,认真分析系统的发展因素和历史因素是很有必要的,从而就可以有效地把系统的设计和产品的生命周期结合起来,为产品的升级提供方便,为功能扩展提供接口。

3)结构优化。系统结构设计要合理,这样才能保证程序运行有较快的速度,减少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简便性。软件要使用大量代码,尽量地使用自动选择、显示和按钮操作,以使操作人员更加准确和简便地操作,减少人工录入的工作量。

5)良好的人机交互性。良好的人机交互性要求具有良好的操作界面,人机交互功能主要靠可输入输出的外部设备和相应的软件来完成。可供人机交互使用的设备主要有键盘显示、鼠标和各种模式识别设备等。与这些设备相应的软件就是系统提供人机交互功能的部分。

系统总体设计

对农业机械的管理,基础数据采集主要侧重于地县级和省级,数据库服务器设立在省级。地市级农机部门建立的数据能够存入到省级监理部门的网络中心,经过网络中心对数据服务器进行调配和分析后,达到每个授权用户权责的功能。省县级的农业机械基础数据采集和交换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国家级信息中心在准确拥有这些基础数据资源后可进行宏观监管和调控,制定相应的政策。通常情况下,国家级网络中心处于核心地位,省级监理部门属于主干,地市级监理部门起着基础作用,而县级监理部门则处于依托的作用,通过互联网技术监理网络应用平台,实现数据在权利范围内的共享,其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根据农业机械对基础数据采集系统功能的需求,把农业机械基础数据的采集系统划分为6个模板,即拖拉机管理子系统、农业机械事故管理子系统、农业机械驾驶员管理子系统、联合收割机管理子系统、农业机械综合报表子系统以及农机监理人员管理子系统。

基础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

1农业机械驾驶员管理子系统。按照业务操作流程的不同,农业机械驾驶员管理可以分为注册审核、证件管理以及登记3方面。其中,注册审核可以机械分为初学登记、增驾登记和年度审验。农机驾驶员管理模块的初学登记业务操作流程如下:首先,有意向学习农机驾驶的人员要在自己的居住地进行报名,填写登记表,同时交验身份证件,并进行体检。若这些条件达到了所制定的要求后就可以对这些人员进行科目培训,再进行理论和技术科目的考试,考试成绩合格者可以取得驾驶证,成为真正驾驶员。驾驶员需要增驾时,需持本人驾驶证及有效身份证件到农机监理机构填写相关申请材料,并经过增驾考试,符合规定的领发新证。证件管理就是指农机的驾驶证出现遗失、有效期满、被盗或损坏等情况下,持本人有效证件到当地农机监理机构办理相关手续。这些业务大体分为挂失、补发和换发等,其流程基本一致。农机驾驶员因调动或其驾驶证的内容有变更的情况下,需要及时到农机监理机构办理登记手续,通常包括转籍和变更两种情况。具体来讲,转籍就是指转入和转出。当转入的时候,农机驾驶员应该凭自己的有效证件到农机监理部门办理相关的转入手续;当转出的时候,农机驾驶员也应该凭自己的有效证件到农机监理部门办理相关的转出手续,农机监理机构就会把驾驶员的档案及时转给新籍的农机监理部门,同时也将转出的事项标注在驾驶证上。农机驾驶员管理子模块功能结构如图3所示。

2拖拉机管理子系统。在对拖拉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各县、区、市的农机监理站都应该面向机手,主动担当并做好基础的管理工作,如报户、建档、异动登记和管理原始档案等。另外,农机基础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目的就是解决拖拉机登记、统计以及驾驶证的审验、异动与封存等相关的业务。通常情况下,这个模块的拖拉机分为小型拖拉机和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就是指发动机功率不足14.7kW的拖拉机,而大中型拖拉机就是指发动功率大于14.7kW的拖拉机。一般而言,拖拉机管理模块的基本数据是指拖拉机的机主、号牌、地址、联系方式、机器的类型、出厂日期、制造商、功率、核定质量、发动机号、颜色、登记时间和所在管辖区等相关的基础数据信息。拖拉机管理模块功能结构如图4所示。

3联合收割机管理子系统。联合收割机管理模块进行联合收割机数据的提取、查询、统计、分析处理和对全国联合收割机的监控指挥。联合收割机的查询是为了进行数据挖掘,以便对联合收割机进行监控和宏观调配,主要是对号牌号码、机主、辖区、厂牌型号或登记日期等信息的查询。统计分析是对其档案进行数据挖掘,主要包括机械类型分布、使用年限分布、机型分布、驱动方式分析等进行统计分析。

4农业机械事故管理子系统。简而言之,农业机械事故管理的模块就是采集、统计和分析农业机械事故的数据,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后研究出事故发生存在的隐患或者规律,从而有效地对农机事故进行预测和监管。农机事故管理模块统计分析的基础数据包括:24h发生事故起数和死亡人员统计;月事故数和月死亡人数;各县农机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农机事故原因统计,包括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超速超载、机械故障和操作失误等;事故路面类型统计;事故路面坡度统计和事故气候统计等。

5农机监理人员管理子系统。农机监理执法人员管理模块就是对农机监理人员的数据进行采集、统计与分析,并对我国农机监理执法人员进行管理。在对农机监理人员档案进行统计和分析后,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对我国农机监理执法人员的管理和控制。通常这个模块的主要内容是指查询或者统计农机监理执法证号、根据执法人员所在管理辖区的代码进行查询或按农机监理执法人员职称查询等。

篇8

汽车工业代表着一个国家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水平,一直是CAD/CAM技术应用的先锋和大户。下面就以汽车工业为例,说明国内外机械CAD/CAM技术的应用状况。

国际上,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CAD/CAM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早在80年代初,福特公司就着手CAD/CAM系统的规划,建成了以工作站为主体的环形网络系统;1985年已经有一半以上的产品设计工作使用图形终端实现;1986年新开发的TAURUS和SABLE轿车,大约70%的外板件采用CAD/CAM;90年代初全面实行产品开发的CAD/CAM,应用率可达100%。福特公司1990年工作站已达2000台,以FGS工作站(约占70%)和CV工作台(约占18%)为主,其应用软件主要为自行开发的PDGS和CAD/CAM。1993年以后,福特汽车公司提出了C3P(CAD/CAE/CAM/PDM)概念,并决定今后将采用I-DEAS软件作为其主流核心软件。

日本三菱汽车公司1960年从冲模的NC数控加工着手,以CAD/CAE/CAM为动力,对从设计到制作的各项工程踏踏实实地进行了改革,至今,已形成了从车型款式设计到车身组装的新车型开发的完整的CAD/CAE/CAM系统。

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应用Euclid软件作为CAD/CAM的主导软件,目前已有95%的设计工作量用该软件完成,并开发出很多适合汽车工业需求的模块,如用于干涉检查的Megavision,用于钣金成形分析的OPTRIS等。

德国各大汽车公司普遍采用CATIA作为其CAD/CAM系统的主导软件。1994年,德国大众集团决定用CATIA和Pro/Engineer作为其将来开发新车型的主导CAD系统。

我国的CAD/CAM工作始于70年代,发展迅速,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少数大型企业,如一汽、二汽等,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CAD/CAM系统,其应用水平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许多中小企业应用CAD/CAM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率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总的说来,国内在CAD/CAM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需要对传统的产品结构、生产设备和管理模式进行改造,以提高企业的活力和适应市场的应变能力,而采用CAD/CAM技术被认为是唯一的出路。

2CAD/CAM技术集成

2.1集成化的意义

集成化是CAD/CAM技术发展的一个最为显著的趋势。它是指把CAD、CAE、CAPP、CAM以至PPC(生产计划与控制)等各种功能不同的软件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统一的执行控制程序来组织各种信息的提取、交换、共享和处理,保证系统内部信息流的畅通并协调各个系统有效地运行。

国内外大量的经验表明,CAD系统的效益往往不是从其本身,而是通过CAM和PPC系统体现出来;反过来,CAM系统如果没有CAD系统的支持,花巨资引进的设备往往很难得到有效地利用;PPC系统如果没有CAD和CAM的支持,既得不到完整、及时和准确的数据作为计划的依据,订出的计划也较难贯彻执行,所谓的生产计划和控制将得不到实际效益。因此,人们着手将CAD、CAE、CAPP、CAM和PPC等系统有机地、统一地集成在一起,从而消除“自动化孤岛”,取得最佳的效益。

2.2产品数据交换标准

建立统一的产品数据交换标准是实现CAD/CAM技术集成化的必要条件。

复杂机械产品的生产需要不同企业、部门的分工协作完成。由于产品信息是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计算机和不同的CAD/CAM系统中产品,造长同一产品的信息表达差异。产品信息在各系统之间的集成现在主要采用标准格式交换法,如IGES标准、PDDI标准、PDES标准和STEP标准等。但是在朝着集成化目标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解决面向CAD/CAE/CAPP/CAM、CIM、CE等的集成(信息交换、语义集成、功能集成)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1)以IGES为代表的产品数据交换标准,尽管在支持几何数据的交换方面已达到实用程度,但它只支持物理层上的数据交换,难以满足信息集成的需要;

2)发展中的STEP尽管克服了IGES的不足,从理论上解决了同时支持物理层和逻辑层的数据交换,即实现信息交换的方法,但由于其刚刚起步,在其资源的定义、程序实现、面向具体应用领域的参照模型的建立、特征造型的实施以及对象库的管理和使用等许多方面还远没有达到实用程度;

3)难以进行产品信息的统一管理、同步性维护、冗余控制和全局优化创成;

4)靠数据交换难以实现建立在满足下游开发活动约束及特定外部过程约束的智能决策支持机制。尽管许多著名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厂商都声称在产品中支持IGES、STEP等产品数据交换标准,但结果并非如此。世界上各种CAD/CAM集成软件(如CATIA,Euclid,Pro/Engineer,CADDS5,UGII及I-DEAS等),都只是某些方面具有特长,故大型企业往往同时使用几种CAD/CAM软件系统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结果导致软件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时丢失信息。我们在为上海大众进行某项目的CAD软件选型时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一般大型企业都选择一种CAD/CAM软件作为主流软件,再加上其它软件作为补充,从而尽量减少不同软件间的数据交换。产品数据交换标准的最终完善还需相当一段时间。

3CAD/CAM系统选型原则

CAD/CAM系统的选择与配置对任何一个打算应用CAD/CAM技术的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在作出CAD/CAM系统选择和配置的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系统的功能

选择硬件时要考虑CPU的运算处理能力、内、外存储器容量、图形显示与处理能力、输入/输出作业能力、通信联网能力等。选择软件时要考虑各种产品设计过程中对CAD/CAM应用软件的功能要求,要注意软件与硬件的匹配。

2)系统的可调节性和可扩展性新安装的系统应能与原安装的计算机环境进行交互操作,即向下兼容能力;同时应该具有升级扩展能力;要注意软件的二次开发性、用户界面等。

3)性能价格比这是一个相对的综合指标。在购买软、硬件系统时,用户按功能和价格同时比较考核,在满足用户要求的情况下,取其最佳值作为选择对象。

4)供应商的发展趋势和资产可信度在选购系统时,不仅要比较分析其技术性能指标、价格,还要分析供应商的发展变化趋势和财务经营状况。若用户对供应商的发展情况不了解,购买了即将停产换代的产品,或是与即将易手的公司作生意,其后果是非常被动的。

4结束语

我国开展CAD/CAM技术应用工作并不算晚;通过引进,不少企业的软、硬件条件与国外相比也相差不大。但是,国内的CAD/CAM应用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原因是:

篇9

根据当前机械设计企业的行业特点,对于机械设计行业中存在的几大管理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1机械设计质量安全管理

任何产品的质量安全都是头等大事,机械设计也不例外。在机械设计行业中,设计人员一定要有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设计思想,严格排查安全隐患,在设计中杜绝因管理疏忽而带来的安全问题。在机械设计过程中要把安全问题落实到每个人,责任明确,分工具体使质量得到保证,安全隐患消除与萌芽状态。

2设计工艺流程的规范化管理

机械设计属于严谨的学科范畴,一切的设计行为要遵循科学,遵循设计原理。在整个设计工艺中要考量图纸的可行性,理论的灵活运用和灵活变通,对于设计所需要数据要进行深入的运算,确保达到数据的严密性。对于不确定的数据要进行多个论增,对于不明确的,不理解的理论要加以掌握理解,确保设计工艺的规范化,科学化,工艺流程的万无一失。只有严格地执行规范化的设计工艺流程才能保障设计成果的规范化以及它的市场价值所在。

3机械设计中的误区以及出现问题的解决

在过去的机械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注只是重了设计成果的使用性,但是对于设计成果的实用性以及它的多个功能,我们并没有过多地关注。赶时髦。为求“省事”,追踪市场新产品和畅销产品,对顾客的需求一片模糊,又不愿花力气搞清,你上我也上,一轰而起,一轰而下。缺乏科学而准确的市场(需求)调查、需求分析和产品规划,是一种盲动行为,失败的可能性极大。实践证明,好多机械设计企业经营失败的根本原因首先是设计人员忽略顾客、缺乏市场调查与可行性认证,它们将导致90%的企业失败。其他导致失败的原因还有:由于管理者忽略变化、过分自信、过分自信与傲慢而错误地估计市场接受能力、吸收了不必要的合作伙伴、不能跨专业全面思考、企业缺乏长远的目标与规划,以及企业的经验没有公司和产品的特色。“现在供应,以后修理”。忘记了企业生产的产品(可触摸的)和服务(不可触摸的)只能在被顾客接受并使其满意的前提下才能获得竞争胜利和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这是企业缺乏“信誉资本(良好的社会信誉认同感)”的表现,它的严重后果是导致企业的成员没有诚信、弄虚作假,最终使企业。所以企业的管理层应该清楚地知道,信誉资本有多少进展,以便即时采取扩大信誉资本的措施。对机械设计中出现的类似误区,机械设计人员一定要有高度的市场敏锐感,严谨的设计理念,积极负责的工作作风,才能彻底矫正因为设计思维而带来的对新产品的影响。4核心技术的保护管理

机械产品及其制造系统的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本世纪初到60年代,机械设计业的竞争是以成本为测度的数量扩张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因素是成本最低,即规模经济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对大多数进行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来讲,需要的不是产品创新,而是引进产品与生产设备。70年代到80年代末它转变为质量的竞争。几十年的成本与质量的竞争,使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或可重现至今仍占主流的中低技术产品(占80%~90%的世界产品)的制造,且彼此间质量的差距越来越小,而成本的优势在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变化为:新产品创新与改进的设计开发能力及其上市的速度;为保证新产品上市速度、产品质量(特别是可靠性与安全性)的控制和成本控制要求创新和改进制造系统及其运作;创新与改进服务及其质量。设计产品及其制造系统和制造过程控制的创新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质量、成本、开发上市速度成为企业活动的第一类核心自变量。

5机械设计的风险管理

机械设计是一项高风险投资。新产品的成功创新或改进将有利于形成机械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合理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形成,以及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但是各国多年的产品开发实践证明,它是高风险、高投资、高收益的活动。其最突出的特征是高风险性。如何应对这种风险,其主要依托应当是对于新产品的市场前景和潜在前景科学的分析,通过分析和观察做出有利的判断,尽可能在设计之初就规避因为设计带来的市场风险。

6机械设计的成本管理

好的设机械计不但要技术先进,制造可行,操作方便,而且要经济合理,同样也要求它易与管理,尤其是对成本的控制。所谓成本管理,其核心就是降低产品的成本。可以说,产品成本的高低,在产品设计的阶段就基本上确定了,因此,降低产品成本,永远是设计人员的一项主要任务,是机械设计领域中的一个永恒的技术经济问题。设计人员进行产品设计时,必须牢固地树立经济效益的观念,对每一个零部件进行功能成本分析,确定合理的技术指标和成本目标。加强成本管理直接决定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成败,这个环节至关重要,我们在成本预算中永远要把最低的成本核算到设计体系中,也就是说最低的成本就是开拓市场最大的资本,由此可见成本管理在机械设计企业举足轻重的作用。

7机械设计产品的质量评估管理

树立长效果的评估机制,对于设计成果的安全性能,可靠性,稳定性要有一个明确的认知。通过评估掌握设计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方法,发现不足,在此基础上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为今后的设计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和理论基础。

8对设计人才团队的管理

人才永远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证。为了实现建设机械工业新高地的战略目标,加快各类人才队伍,特别是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企业内在机制的建立和外部环境的改善,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吸引和凝聚各类优秀人才,在企业内部形成优秀人才在数量、结构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人才高地,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证。此外对于优秀的人才,企业更要做到敢于用,敢于叫他们走出去,请进来,灵活的用人机制无疑是保证机械设计技术人员设计生命力的灵丹妙药。

篇10

根据教材和本地自然环境条件以及学生实际等,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向农化教学倾斜,其内容见表一。

中师农化教学的内容(一)

(附图{图})

二、教学途径

从86年开始在教学中渗透农化知识,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地灵活穿插农化基础知识,并选择有实用性可迁移性的农化科技,组织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和农科试验小组进行试验,实施校内校外一组三结合(一个试验小组,教师学生、农户三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实施

1.在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土壤条件下,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技能,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采集家乡土壤样品各自进行理化性质的测定,提出改良土壤的建议。

2.学生根据作物施肥的原理,对几种瓜、果树的配方施肥进行实践试验。见表二、三。

等量肥对西瓜不同生长期施肥效应(二)

(附图{图})

单位:公斤/亩

柑桔配方施肥效应(三)

(附图{图})

单位:公斤/亩;公斤/株

3.农业上要获得好收成,除了有良好的土壤及科学的施肥灌水和管理外,防治病虫害是关键。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病虫害危害实际和普遍性的农药的性能、毒性以及配制方法和防治对象。

根据同种或不同种作物生长期,同种或不同种病虫害,不同时期的气候条件通过实践让学生试验得出农药使用浓度和剂量。

4.值物生长发育全过程是被植物激素所调节控制着的,如瓜果类要达到高产优质高效,提早上市,增加经济效益,可以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生长。达到优质早熟。我们对柑桔、西瓜作了试验,结果如下:

柑桔幼树九二控制花芽试验

(附图{图})

九二对柑桔生理落果的影响

(附图{图})

乙烯利对西瓜成熟的影响

(附图{图})

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试验表明,使用得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西瓜高产优质早熟,经济效益成倍增长、可见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早上市的一项重要补充手段,是农业踏上新台阶的重要化学工具之一。但是,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剂毕竟不是营养物质,不能代替肥料,应该与其它措施有机配合,才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效果。

四、教学倾斜效应

(1)首先培养农科技思想意识

通过历届教学实践表明,对未来的小学教师进行职业前农化科技的倾斜是农村小学教育工作必备农科技知识和掌握科学试验的教育教学方法。改变了种田不需要多少知识和技术的陈旧思想观念,从中捂出小学教师肩负着培养千千万万农村科技队伍,改变农村知识结构,提高生产率,科技兴农的重任,同时展望小学教师光荣职责和农村是小学教师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2)激发学生科学试验兴趣,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和科研能力。

通过教学和实践,培养科研能力,运用已学技术在校内外搞试验,结出丰硕成果。例如藤稔葡萄培植成功;原无收入的柑桔园,通过土壤性质测定,在改良土壤中提出施用垃圾肥的建议而获得了丰收。

篇11

1.2港口机械设备管理的特性

港口机械设备由于体积较大、使用率较高、类型较多,在质量因素上存在着一定的特性,如质量控制难度较大,质量控制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波动性较大,质量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基于此,港口设备的管理工作具有难度系数高、灵活性强、注重细节的特点,在实践工程中将给管理人员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科技成果被不断应用于港口机械设备的管理活动中来,港口机械设备具有大型化的特征。大型的机械设备虽然能够提升港口作业的效率水平,节约港口作业的原材料与投资,降低港口贸易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能够适应一定的港口作业需要,但存在着使用空间受限、设备维修困难、新型技术推广与应用较难的困境。因此,机械设备的设计与管理面临着实现设备生产高速化,使用自动化的问题。当前港口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是实现机械设备体积缩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机械设备的高速化运转及生产速度的提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2当前港口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少专业的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当前,很大一部分企业为了短期效应,不注重设备管理工作,在管理上没有专业的人员,有时甚至是临时请来的维修人员,即使有自己专门的管理人员,也都是没有经过学习和培训的维修工作者,只是对设备进行修理,而不懂相关的管理知识。而且,港口作业条件的恶劣也增加了人员对此项工作的回避,很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不愿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另外,企业的老员工也由于工作环境及待遇问题,产生对工作的厌烦感。

2.2机械设备管理观念落后

很多港口企业忽视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往往只注重短期的效益,没能认识到机械设备潜在的增值效应,对机械设备管理作用的认识不够深刻。在机械设备的革新上相对被动,不注重设备的及时更新换代,许多设备早已超出使用年限但还在用,无形中增加了港口作业的危险,威胁着员工的人身身及财产安全,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港口机械设备管理在一定程度其作用具有一定的隐性效应,企业往往认识不到这一点,在进行作业成本控制时往往从机械设备的投入入手,减少机械设备的购置,加大使用率和使用年限以降低作业成本,最终导致机械寿命的缩短与事故的频发,给企业经营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进行系统的管理规划,这大大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率与安全系数,导致重大港口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给企业发展带来较大的阻力。

2.3缺失科学合理的港口机械设备管理体制

在港口企业普遍存在着机械设备管理条例及相关规范性的制度问题,机械设备管理缺少统一的规划与制度规范,管理体系混乱,缺少细致的岗位分工。即使有些企业有一些规章、标准,但缺少对港口机械设备的针对性,在管理方面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管理人员往往没有形成统一的联动式的团队效应,而是完全独立出来,造成了资源与人员的巨大浪费,而且缺少有效的考核机制,激励效应较低,没能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缺少对企业及团队的认同。

2.4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水平较低,缺少对其的改造再利用

港口作业是一项高运作的生产经营过程,其在机械设备的使用上具有一定的高频率性和高强度性,容易导致设备损耗程度高,所以,基于高耗损性及安全运作的需要,管理人员在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上要下足功夫。然而,由于港口作业客观上存在着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工作量大并极具波动性,导致港口设备在维修保养及管理上很难落到实处,机械设备常常超负荷、超寿命运转。很多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对机械设备进行“重用轻管”的利用模式,造成机械设备老化现象严重,大大降低了机械设备的有用性。

3完善港口机械设备的有效途径

3.1打造高素质专业性管理团队

人员是港口机械设备的主体,高素质的专业管理团队是实现港口机械设备优化管理的基本保障。企业应积极引入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尤其中高级的技术工程师,同时,加强对老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提升机械设备管理的有效价值。另外,管理人员除了要有高超的维修改造技术,还要有统筹规划的宏观管理观念,实现机械设备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与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3.2优化港口机械设备管理体系,实现系统化、科学化管理

完善的港口机械设备管理体系是实现港口设备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管理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实现管理运营活动整体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港口作业具有一定的高精度和高危险性,在操作上有较高的技术要求,这就需要企业在机械设备的管理及使用上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制度,保证作业的高效稳健运行。另外,要关注机械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把握好每一环节的细节工作,同时从宏观上实现系统的整体联动性,结合港口作业的特点及企业的现状,进行有效管理。

篇12

(1)观察组:外来器械由器械供应商自行进行清洗、包装后送往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灭菌。

(2)对照组:外来器械由供应商与消毒供应中心专人进行交接后,由消毒供应中心专人进行清洗、消毒、检查、包装,再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用密闭式无菌物品运输车送到手术室。观察比较2组外来器械清洗不合格率与灭菌不合格率。

1.3评价标准

(1)外来器械清洗效果检查:器械清洗效果检查最常用的是目测法。在裸眼和放大十倍的光源放大镜下进行。用白纱布和棉签检查,以器械表面及关节、齿牙处光洁,未见污物、血迹、水垢、残留物和锈斑等为清洁合格,如有一项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器械则视为不合格。

(2)外来器械包灭菌效果检查:灭菌后器械包胶带包裹严密,无湿包现象,无包布破损现象,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变色合格,包内指示卡变色合格,即可视为灭菌包合格,如有一项不符合要求的灭菌包则视为不合格。

1.4统计学方法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外来器械集中管理后灭菌不合格率明显降低,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3讨论

3.1外来手术器械集中管理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器械不能准时送达:因器械供应商将同一器械先后提供给两所以上医院使用,导致外来器械不能准时送达消毒供应中心灭菌,不能及时送达手术室而影响手术。

(2)器械的清洗、消毒:外来器械必须要做去污、清洗、检查、包装和灭菌等处理。而管理前是靠供应商完成的,没有规范的制度来约束,很难达到消毒供应中心的维护标准。

(3)器械的包装:器械供应商未受过专业培训,包装器械随意性大,器械量大时没有进行有秩序的分层打包,导致器械大量堆积,灭菌合格率达不到标准。

(4)灭菌合格率下降:由于外来器械供应商将器械送达较晚,灭菌操作刚完毕,灭菌包未在灭菌锅中至少停留30min,就送到手术室,增加了湿包的几率,导致灭菌合格率明显降低。

3.2对策

(1)建立完善的外来器械管理制度:外来器械厂家相对固定,便于管理,器械厂家提供的器械要外观清洁、无污迹、无血渍、无锈、性能正常。在术前24h准时送达消毒供应中心。

(2)建立外来器械登记本:内容包括接收时间、使用时间、器械名称、器械数量、植入物数量、器械商名称、手术名称、手术患者姓名、手术操作者姓名、接收人姓名及监测人姓名。

(3)外来器械的接收:由外来器械商和负责清点的护士进行交接,交接过程中必须认真清点器械的数量、植入物数量,仔细检查器械的性能及清洁度,审验合格后,双方签名并记录。

(4)规范的器械清洗和监测:消毒供应室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和传播的关键科室,各种再生医疗器械的彻底清洗是灭菌前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保证灭菌成功的关键。器械染血后2h内及时清洗是安全、经济、有效的最佳选择。如不能及时清洗,应进行保湿处理。护士接收完器械后,由清洗班的护士将器械拆卸到最小化,放入加酶的清洗池中浸泡5min后,装入全自动清洗机,按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四步骤处理。对于精细和复杂的器械首先通过人工清洗,再根据标准化的流程清洗。当进行每批次清洗消毒器工作时,要记录物理参数及运转状况。

(5)器械的检查、包装:外来器械在配备前必须要经过认真的检查,以此保证器械质量,使器械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外来器械经过检查后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包装。器械须用双层包布包装,包布恰好完全将物品包裹,松紧适宜。对于盆、盘类需重叠包装物品,要做到纱布分隔。

(6)器械的灭菌、储存和发放:外来器械植入物生物监测结果合格后方可发放。灭菌后的器械包由专人送入手术室,在手术室灭菌物品存放间存放。

(7)进行有效追溯,作为举证依据:建立关于外来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等操作过程的详细记录,关于外来手术器械及植入物灭菌包可以通过条形码的方式进行跟踪追溯管理。灭菌包内的化学指示卡、包外的化学指示胶带及其所含内容,粘在患者的病历中进行保存,必要时作为医院举证责任倒置的有效依据。

篇13

2.1加强操作人员的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不断的应用,水利工程中各种机械设备较齐全,结构较复杂,相对于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操作技能更高。因此,要加强对机械设备操作技能的培训,不仅要了解机械设备的组成,结构,还要要懂机械设备原理,性能,操作技能,而且还掌握了机械设备故障检修,抢修能力。操作人员良好的技术水平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为损坏机器和设备,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此外,主动,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机械设备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合格的操作人员应该具有高度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把自己摆放在正确的位置,热爱自己的工作,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执行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1]。因此,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使我们能更有效地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最终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2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

必须建立机械设备的管理有效机制,特别是加大对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高效,合理制定维修保养计划,有专人负责和检查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定期维护检查,并认真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记录。的具体内容4个方面包括如下:1)加强设备维护,防止机械设备的错误保养和遗漏保养。由于保养不当是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保养工作必须强制执行。机械设备管理人员根据机械维修手册,以制定有效的保养计划,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现场实施检查维护。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奖优罚劣加强对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维护工作,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维护工作应该从源头抓起。2)做好日常的检查工作,详细记录检查结果,不仅包含以前的维修和保养记录,也包括日常使用和工作量的记录,以便及时判断分析机械故障,精确去除故障隐患。3)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机械设备管理维修人员应及时把握形势了解全局,并作出合理的机械修理计划,并进行指导和监督维修业务,采购活动,避免不必要的维修和采购成本浪费。4)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建立和完善机器维修,保养的规章制度,强调机械设备管理中的作用;提高数据统计系统,对机械设备的各种大小故障进行备案,明确机械操作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责任,对采购,加工零件等工作加大监管力度,保质保量完成机械配件储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