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提升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效率,首先需要开设独立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其目的在于实验教学不再完全依附于理论课程,其独立设课,不需要与理论课程同步进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培养其实验与创新能力,教学任务往往通过一些设计性、研究性与验证性的实验活动,帮学生掌握网络分析、管理、应用和设计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网络能力与素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与深化,独立设课,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实验课程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明确学习态度,从而加强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能够引导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体现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的互相融合,相辅相成。
2.2建立层次化的网络实验教学体系
针对目前国内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状况,需要建立一个层次化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体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网络创新能力、编程设计能力、网络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等,可以分三个层次构建教学体系:第一层次实验主要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为主,开设基本的网络技能实验课程,包括网络素材的搜集与使用、网络的基本故障定位与判断和网络的基本接入实验等,主要培养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第二层次实验主要是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开设网络协议仿真实验,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主要培养学生对网络原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第三层次实验是面向网络管理与工程课程为主,开设网络管理与网络工程的实验项目,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网络管理能力和编程能力。
2.3完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课程比较复杂,理论性较强,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与通信等。通过实验教学具体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网络分析、管理、应用、设计和分析等能力,能够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过程中,各个实验之间的关系联系紧密,后续实验往往需要以之前的实验为基础,实验综合性较强、知识跨度较大,因此对实验教学的要求较高。计算机网络实验内容的设计与完善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地位十分重要,是提升教学水平与质量的突破口。因此,计算机网络教师需要制定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实验条件,在实验教学中贯穿理论知识,保证实验内容的可操作性与先进性,还可以设置层次性实验项目,从而开展灵活性、科学性和层次性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活动。
2.4创新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项目
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运用创新型的实验教学项目,目的在于与强化学生网络方案的设计能力、网络工程实践能力、网络理论的系统应用能力与团体项目的创造能力等。目前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网络实验项目:第一,要求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出一些网络解决方案,包括实验室机房组网、办公室组网、网吧组网和宿舍组网等,可以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包括理论和实践等。第二,IPV6实验,学校根据自身网络实验室机房的田径,让学生亲身参与IPV6实验,包括其协议的安装、局域网的互联、IPV6和IPV4的相互连接及转换、登录访问、服务器的设置与IPV6服务的应用等。通过这些创新型的网络实验教学项目,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综合能力。
2.5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
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树立学生为教学主体地位,加强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管理与组织作用。在每一个计算机网络实验项目开始之前,教师都应该详细的讲解该实验项目的理论知识点、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中的与难点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多加巡视,发现问题首先让学生自主处理,如果较为困难可以给学生给予一定的气氛和指导。学生在实验完成后,需要结语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而计算机网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结语反思,从而使学生在网络实验项目中积累经验,掌握更多的实验技巧,提升计算机网络实验能力,同时还能够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篇2
(三)思维体验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而是采取案例教学、组织讨论等方式,从学生们所熟知的生活例子中引导学生们思考、讨论[10]。在教学过程中,把思维发散开,然后逐个分析各种情况和方案,把思维聚合起来,筛选出优化的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升出需要讲授的知识原理,以学生的知识认知为起点往上提升的教学方法取代以老师的经验认知往下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整个分析的过程,学生容易吸收结论,知识点记得活,能主动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平面设计、网页设计、3D建模设计、课件制作等课程中根据不同需要做案例教学、分组调查、分组讨论等教学设计。技法体验及操作实践体验:计算机设计类的实践技能需要和设计的理论知识结合较紧密,在进行专业实践训练时,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反复参与到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环境中,在实践—总结—辅导—再实践的环节中反复进行,找到自己实践的心理体验,帮助他们总结出实践技能的认知,提升实践技能背后的专业知识理论。实践技能的熟练掌握需要和理论功底的积累结合起来,要避免“理论熟,实践生”或“理论浅,实践熟”的两种错误倾向[11]。
二、体验式教学在课程教学上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全覆盖所有计算机设计类课程,探索以形象思维认知引导切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教学模式,从体验的环境设计入手营造教学气氛。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多采取互动的,分析型的教学,课堂的图片展示、视频教学、网络教学要与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结合,增加作品案例分析、作业讲授的学时,揉和情感体验和思维体验于教学气氛中。在提出每一种技法、思路或方案时,要重视与学生形象思维的交流,注意引导讨论情感体验,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美学思想,或做方案时具有人性化的思考,在讨论和分析过程中又要注意逻辑思维的条理、层次,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习到专业特点的思维方式,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形式可融合案例教学、分组讨论、野外认知等多种形式进行,在效果表现力与技法实现上引导学生反复体验,找到技法的自我感受,探索含实践技能测试、作品评比、实习考核、口试等多种考核办法的考核机制。同时,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一方面,积极在每一门课程中抽出一定比重的学时进行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课程特点相近的教师组合或衔接,制定专门的训练教学计划,分年级分课程实施小班教学,强化基础训练(电脑技能测试),分方向交叉训练,延伸强化综合训练(带项目的概念性设计),实践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技法体验和操作实践的体验,小班分组进行,加强个别辅导,增加学生交流经验和接受辅导的机会,注意课堂与课后的结合,布置一些项目性的课后作业给学生去做;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走出学校,面向社会的技能训练,与多家广告公司、景观设计公司、网页设计公司等合作,积极建设集社会服务与专业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推荐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可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积极探索校外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帮助学生对未来职业角色和职业环境进行职业体验,是专业教学在学生职业规划上的积极育人的实践行径,每个实习基地的实训内容与对应的课程匹配,集中在某个专项的技能训练上。
三、体验式教学在第二课堂建设上的应用
单凭课堂教学进行专业训练是不够的,也不符合“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人类认知实践过程的反复渐进的要求,需要把学生课余时间利用起来组织好第二课堂,开发出专业训练的潜在课程。可通过开放管理计算机房、整合教学资源、组建以学生为主体,专业教师参与辅导、培训的一个学生的专业学习型的团队等举措来加强,集专业书籍阅览、专业资料收集、组织专业比赛、社会实习等功能于一身,培养学生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营造课余专业学习氛围,适时举办专项技能提高的辅导班,帮助那些在课余时间有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愿望的学生加强专业技能训练,由专业教师授课,根据授课学生的情况制定专门的培训方案,对专业的正规课程不能触及到的深度和答疑辅导进行补充,辅导了很多专业基础弱的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同时也辅导了一些有志于在设计类领域就业的学生进行就业培训。
四、体验式教学在专业文化建设上的应用
除了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需要体验式的教学之外,计算机设计类的师生在专业价值观上的自我认知也需要加强“育人体验”和“职业自信心体验”,我们借鉴企业文化的建设思想,从教师和学生两条线入手,整合专业课程教学、第二课堂训练和校园文化等教学资源,加强专业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教学与育人的职业认知感,引导学生复合型人才的成才模式,营造激励学生们热情参加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专业学习氛围;通过鼓励教师组织学生专业训练、作品评比、参加设计比赛等活动延伸专业课程教学,丰富专业学习资料,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可以激励学生们的学习自信心;通过建立作品展室、到企业项目实习等举措,活跃专业气氛,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在价值观上的自我认知感,提升学习热情和专业自信心,综合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篇3
1.2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开放实验室的工作放在首位,尽快充实实验教学一线的力量,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建立激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创新机制,吸引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积极参加计算机开放实验室建设工作。
1.3加强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建设,要重视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提高,使他们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确保开放后实验室管理措施得力、实施到位。
1.4加强业务学习和职业培训,实验教师要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指导方法,增加设计性、开放性实验的比例,提高计算机开放实验室质量。
1.5合理构建实验教学理论体系、实践技能训练体系、和技能质量评估体系,完善计算机辅助系统配置,建立计算机实践教学网页或网站,也可通过分步实施到位,将各部分建设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实践教学系统。
1.6加大对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投入,计算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计算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计算机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其起到计算机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增加计算机实验教学所必需的场地和仪器设备。改善计算机实验教学基础设施,建立计算机教学综合性实验库,而计算机新设备新系统要高效的合理的利用起来。
1.7引进先进、高效的计算机管理机制,学习借鉴国内知名高校及发达国家先进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经验,根据自身情况与特点,逐渐加大计算机教学开放实验室的力度,达到全天候、全方位的开放。
2计算机的开放实验建设
2.1开放对象:面向计算机学院全体学生;面向其它学院非计算机专业有创新型课题的学生。
2.2开放性实验内容:(1)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2)教师课题;(3)科技创新;(4)自选课题;(5)技能培训;(6)计算机专业课;
2.3开放性实训内容:实验大纲要求开出的实验;自选实验项目;校级学生科研课题;学生“挑战杯”;学生“安利杯”等;
2.4开放性实验室:在不影响正常实验教学的前提下,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兼做学生开放实验室;计算机基础专业及计算机专业实验室除正常的实验教学外,其余时间都可供开放性实验用;
2.5开放程序:学生申请→指导教师审核→“计算机实验中心”审批→各项实验实施→撰写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审阅→归档管理;
2.6考核方法:(1)作品的创意性及设备的操作熟练性分五级计分考核方法打分;(2)成果评审展示;形式:作品电子照片及部分优秀作品原件。计算机教学实验开放,覆盖高校的各学科;接受预约方式:实验室预约、电话预约、网上预约;实验室开放形式分为时间开放、空间开放、项目开放、人员开放或其他方式;实验项目类型分:公共基础、综合设计、科技创新、技能培养、教师课题或其他;实验项目性质有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演示性或其他。每学期开放起止时间可安排在开学第2周至第19周。
3解决计算机教学开放前的问题
3.1解决了把实验定位于简单的技能操作,对学生的培养侧重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生思维能力、综合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缺乏训练;
3.2解决了计算机实验教学手段单一,缺乏计算机开放性、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把实验停留在验证理论、配合课堂教学的功能上;
3.3解决了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模式封闭落后,缺乏激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创新机制;把没有高度重视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的提升,到制定出开放实验室的规章,使计算机教学实验室开放的力度逐步上升,从不合理高效的利用非实验时间对计算机实践教学开放到充分重视计算机教学实验室的建设。
篇4
孤立地开展实验项目,学生只会孤立地理解本次实验内容。例如,注册表操作一般只涉及注册表的备份、设置权限和键值修改等,如果不引入硬件故障、病毒干扰等相关知识,学生只会操作注册表,至于什么情况下考虑注册表问题、应该关注注册表哪个地方,学生并不清楚,从而无法有效掌握注册表操作技能。
2)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例如,操作系统安装时的硬盘分区操作,给硬盘主引导记录和分区引导记录带来何种影响?病毒如何隐藏或破坏硬盘数据?如何在杀毒软件失效的情况下恢复数据?忽视这两个问题带来的影响,必然导致学生仅仅根据实验项目内容去掌握相关维护软件的使用,面对复杂的故障无法准确定位故障点,特别在维护软件失效时,无法自行动手解决故障。实验项目内容的交叉引用,实质是将计算机故障始终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有机地学中分散的实验项目,使每个实验项目不再孤立开展,保证前后实验内容相互关联。实验项目交叉引用对教师的实验教学组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要保证学生掌握本次实验的基本内容,还要通过各种故障案例引导学生开放思维,迫使学生勇于探索,从研究过程中强化思维训练,从各个方面对计算机故障进行探讨和解决。实验项目的交叉引用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必须通过自主有效的复习和预习,全面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灵活处理复杂的计算机故障。
2虚拟实验平台
在计算机维护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实验平台非常欠缺,主要体现在硬件组装和故障处理两个方面。实验教学的重点在于实践的有效开展,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有效掌握相关技能。引入案例驱动教学,仅仅注重介绍故障的分析和解决过程是不够的,重点还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应技能,为此我们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虚拟实验平台。不断成熟的虚拟技术可以解决硬件资源有限、操作复杂的问题,虚拟化实验平台引入实验室可以对教学和科研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计算机维护课程的虚拟平台搭建分两个方面:
1)搭建硬件组装虚拟平台,由于硬件组装容易对配件产生破坏,同时硬件更新换代太快,实验室淘汰的和现有的计算机硬件无法满足教学需求,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在建立的硬件组装虚拟平台,通过3D图片的展示和选择,学生可以掌握主流硬件的外形和接口,清楚硬件的安装步骤,避免硬件安装过程中的错误。
2)搭建故障实例虚拟平台,主要通过虚拟机实例的创建,让学生在虚拟机中实地分析和解决故障。故障实例虚拟平台可以根据实验项目的要求,提供给学生多个不同的故障实例进行操作,使学生真正有故障可以操作。特别对于某些软件故障和计算机病毒来说,虚拟机明显比真实主机要安全可行得多。
3实验教学手段改革
优化设计的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提升实验技能。在计算机维护课程中,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内容讲解和实验步骤演示,指导学生验证维护软件的使用。传统实验教学手段单一枯燥,学生并不清楚面对真正的故障时,应该以何种方式去排除故障,在故障处理过程中应该采用何种适当的维护软件。在计算机维护课程实验教学中,逐步引入案例驱动和故障重现两种实验教学手段,既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也切实提高了学生处理计算机故障的实际动手能力。
3.1案例驱动教学
案例教学法采用“案例—理论—概念”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演示和讲解,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法。如果仅仅在实验课讲授维护软件的使用,学生只能机械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无法理解软件的使用时机。计算机故障复杂多变,故障的现象与原因呈现多对多的关系。基于案例驱动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引入典型的故障案例,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分析、讨论故障定位和解决方法,在过程中开拓学生思路,使之在面对实际故障时,能正确思考故障原因,从复杂的故障现象中准确快速定位故障点,熟练运用适当的维护工具,谨慎地处理故障。基于案例驱动的实验教学在开展时,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故障案例的选取要有典型性,既要体现故障的复杂性,又要突出本次实验的中心内容,好的案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供广阔的天地;
2)案例的讲解和实践应由浅入深地进行,难度逐步提高,既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避免实践难度过高打击学生积极性;
3)案例的分析讨论要引入其他实验项目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全面地思考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法;
4)归纳总结每个案例,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指出案例中故障处理时容易遗漏和出错的地方。
3.2故障的重现
计算机维护实验教学的主要难点在于掌握相关的维护知识容易,实际分析处理故障困难。计算机故障的出现是随机性的,与用户操作、病毒攻击、设备损毁等有关。故障实例虚拟平台的提供,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实验无故障处理的困境,但虚拟机毕竟不能等同真实主机。故障重现要求学生在解决故障的同时,也要学会制造故障。在真实主机环境中,故障重现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故障原理,不仅知道故障如何产生,也清楚故障发生时的现象,通过反向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开展故障重现时,要求学生两人一组,针对本次实验项目的内容,在主机上制造故障,然后双方交换主机,恢复主机的正常运行,具体流程如下:
1)教师根据本次实验主要内容,划定制造故障的范围;
2)学生围绕故障范围,自行针对不同的文件、设置点等对象在主机上制造故障;
3)学生向同组同学介绍当前主机故障现象;
4)学生交换主机,分析并解决故障;
5)学生交换主机,检查故障是否已被解决;
6)教师总结操作的经验和失误。
篇5
2.合理规划教学时间
体验式教学必须应根据会计电算化课程重要性与难度的不同,对教学使用时间适当合理地规划。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对操作的连贯性有一定要求,在课程时间安排上为了更有助于讲解知识点,教师应最好选择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连上,课程连上同时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当场操作的时间,使学生对知识点和要求更好地掌握。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自行沟通的安排更加充分,有更多的时间及时对知识点掌握和理解,巩固学生对软件操作和知识的认识。
3.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过程
能否创造出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是体验式教学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情境的创设除了要对学生的喜好和心理充分分析外,还应考虑与毕业后工作岗位任务的一致性。只有立足学生角度对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进行设立,才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只有与工作岗位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体验中目标更明确。会计电算化课程可以在了解典型工作任务能力培养需要和财务工作实际的基础上,对学生易于接触并实践的工作情境进行创建。其次,体验式教学过程任务完成的顺利与否,还离不开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及对学生的引导。教师可通过语言或行为启发在特定教学阶段激活学生特定的的意识和灵感,使学生的体验和认识过程更加真实和现实。
4.对体验结果进行评价,反思教学过程
篇6
当前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中,有以下几大问题迫切需要解决:①学生在家长、应试教育压力下被迫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愿玩(喜欢玩游戏和上网)而不愿学,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特别是如何从学生的生活和己有知识出发,激发学生兴趣是问题之一。②学生只学会了使用计算机这门技术,不会运用它帮助生活与就业,信息素养没有得到提高,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立业创业能力是问题之二。③班级的学生层次差异大,水平不一,实践练习课存在纪律差、效率低的问题,如何使教学适应不同学生的差异,提高练习效率是问题之四。④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传统课程有很大差别。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框架,构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焕发出应有的生命活力是问题之五。
当前,对有效教学含义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从教学效果、教学效率、教学效益二方面综合来描述的,这种观点认为: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研究职校计算机专业课有效教学,对改变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无效的状况,更好地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1.研究职校计算机专业课有效教学,是完成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2.研究职校计算机专业课有效教学,是立足于社会的发展,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需要。3.研究职校计算机专业课有效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发展终身教育的需要。
职校计算机专业课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
一、结合职业特色,寻求计算机教学的生活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策略。
1. 借助身边资源,让教学从学生来自于生活的己有知识开始。2. 结合职业特色和就业需求,适当更新教学内容。3. 在教学中讲清知识的应用。4. 设计贴近生活的实践练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让电脑游戏成为教学手段的策略。在职业学校,电脑游戏和学生更是密不可分,以我校为例,据调查了解,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几乎百分之百的接触过电脑游戏,现在正在玩各类电脑游戏的学生至少占到80%以上,电脑游戏作为游戏的拓展,如何挖掘电脑游戏中蕴含的学习因素、把游戏的巨大魔力迁移到教学活动中来,让电脑游戏成为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让电脑游戏成为教学手段的策略。1、在思想上引导学生科学地探索游戏,为有效教学做好课外的准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认识游戏与自己,正确地选择有益的游戏娱乐,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减少了盲目性,主动的体验游戏的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合作性和虚拟现实性。2、有选择的将游戏应用到专业课教学中,进行游戏化教学。我们可以根据内容的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游戏,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个人经验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以娱乐的形式适当安排到教学过程中去,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内在的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针对计算机专业特点,提高课堂实践练习效率的策略
1. 合理安排座位,有效分组合作策略。
要提高课堂实践练习效率,座位的安排非常重要,座位安排不当,学生容易随便讲话或串位,也不利于开展分组合作学习。所以,要提高实践练习课的效率,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认真排座。
2. 练习任务的制定与运用策略。
职校生不但学习基础差别很大,在学习能力、个性特征、认知动机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如果教师漠视这种差异,企图定出符合所有学生实际练习需求的实践练习任务是不可能的,只会让好的学生觉得没挑战性,完成任务后无所事事,做与课堂练习无关的事甚至影响他人学习,让差的学生完不成任务失去信心。设定一些最基本的、所有人都能完成的任务后再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学生的不同兴趣,让他们选择做数量不同,难易不同的题目。
3. 训练学生反思总结的策略。
有效教学注重开发学生潜能,注重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在实践练习课上,让学生自己将所学知识更新拓展。
四、重视教学评价,全面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策略
进行科学、高效、多方位的教学评价能促进计算机专业课有效教学的全面实现。具体的讲,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包括以下儿点:
1. 改变传统评价观念,建立开放性教学评价体系。
我们有必要依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建立开放性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有效教学的全面实现。评价行为不能仅在教学活动之后,而应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评价,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别人,有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家长参与评价,有利于家庭学校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形成教育合力;社会企业评价对职业教育来说更为重要,可促使教学遵循实用性原则,培养满足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也正是职校计算机专业课有效教学质的要求。
篇7
湖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坚持以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为目标,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引进、培养和稳定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和配置先进完备的实验教学条件为保障,创新管理机制,实现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区域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作为实验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心以食品类专业本科生为主体,面向我校相关专业本科生进行实验教学,对我省食品科学类专业开放,满足食品科学以及生物、作物、园艺、动物、动植物检验检疫等专业开设食品加工类和微生物类课程的教学需求,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符合食品科学类专业培养目标,科学、合理、优化的实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本科生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一、中心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创建由“专业实验、生产训练、科技创新”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
1.构建了“五模块五层次”专业实验。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不断深化实践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突出学研产紧密结合特色,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素质高和特色鲜明的食品科学类专业特色的优秀人才,对原有的24门实验教学课程内容按照专业技能培养要求进行整合、优化、创新,构成5个独立的专业实验模块。每个实验模块包括基础实验(自学)、基本技能实验部分、综合实验、(设计)创新实验、网上拓展组成的“五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由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独立设课,独立教学,独立考核。
2.生产训练。校内外教学基地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生产训练有以下四原则:“专业对口原则”——实习教学的地点能满足实习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和专业技能基本训练的要求;“就地、就近的原则”——校内有教学实习基地的优先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校内无实习基地的应就近选择实习教学地点;“先进性原则”——选择设备工艺较先进、规模较大、管理水平较高、对学生实习较重视且有一定指导学生实习能力和经验的企事业单位为实习单位;“稳定性原则”——为了保障实习教学的正常进行,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实习地点应相对稳定。
3.科技创新。以毕业论文设计、参与教师科研、申报各级各类创新项目、参加专业技能竞赛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主要设备的配置及更新情况、利用率
1.主要设备的配置及更新情况。中心现在拥有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达1650.08万元,现有仪器设备2047台(套),购置和更新5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54台(套),万元以上设备246台(套),中心建成的食品工程原理实验室、数码互动实验室、食品分析检测实验室和多功能饮料生产线实训实验室等达到国内同类实验室的先进水平,仪器设备的种类和数量能够满足目前教学需要。
2.利用率。中心实验室面向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全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开放使用,实验室的仪器专人管理、预约使用,仪器设备利用率较高,设备完好率100%,仪器使用率达到100%。
3.自制仪器设备。坚持将科学研究融入实验教学,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和设备,中心教师自制和改造仪器设备20台(套)。
4.维护维修。仪器设备维护和维修经费充足。维护维修经费保障分为日常维护维修经费和设备大修经费,日常维护维修经费由学校按定额拨付,由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安排使用,中心每年列仪器设备总资产的5‰作为专项维修经费,设备大修经费由实验教学中心向学校申请,专款专用于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保证实验仪器设备的及时维修,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仪器完好率达100%以上。
三、环境与安全(实验室用房、环境、安全、环保情况等)
1.实验室用房。实验教学中心使用面积5242.0平方米。为了便于统筹管理,提高使用效率,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的不同特点,中心下设食品化学实验、食品微生物学及其应用技术、食品工程原理与食品机械实验、食品工艺实验、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创新实验平台等功能实验室。
2.实验室环境。中心配有计算机设备的实验室,全部使用专用地线和防雷电装置。所有计算机组成的局域网络均可通过校园网接入Internet,相关实验室的地面和所有实验台、凳、架均耐酸碱腐蚀,符合技术要求。精密仪器室安装有空调、除湿等设备,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人性化的环境条件。
3.实验室的安全、环保。实验中心安全责任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和中心建立了安全检查和督察制度,专门指派安全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登记。对有毒、易燃、易爆等物品的使用,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程,采取了有效的防护措施:①走廊设有实验知识展板、安全通道指示牌和防火警示等各种标识。②实验中心配有由防强酸、防强碱、阻燃等功能材料制作的实验台,实验台与实验台、实验台与墙之间间隔达1.5m。③建立了药品室,集中管理药品,避免药品的流失。④仪器设备高度集中的实验室(如大型精密仪器室)均设置防火防盗设施,并制定相应的使用管理条例,确保其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⑤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养成科学而良好的实验习惯。⑥实验室设置了专门的安全管理员。
四、主要教学成果
近年来,获得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省级三等奖1项,校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主持教改项目20项;发表教改论文37篇,出版教材与专著20部,自编实验教材8部,建设省级精品课程4门,食品科学与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校级精品课程15门。拥有湖南省优秀教师1人、学校教学名师1人、学校优秀教师1人、农业部高级专家2人、湖南农业大学优秀教学团队3个,建设了湖南省优秀教学实习基地4个。
学生省级、校级科技创新项目154项,近3年指导学生118篇;12名同学的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其中2人获得省级优秀论文;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9项,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5项,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项,“盼盼食品杯”烘焙食品学生创新大赛1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2人,湖南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1人,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1人。良好的实验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较高的就业率和考研率,食品类专业学生就业率达100%,考研率达30%。
中心人员承担国家863、国家自科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4项,省级科研项目29项,到账经费3864万元。发明专利授权5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省技术发明三等奖2项。
本中心长期注重在“产学研”结合中培养社会急需人才,为湖南省食品工业发展及湖南省的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产学研”密切结合良性互动是湖南农业大学的重大办学特色,得到教育部2001年、2008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业评估专家的高度认可。
中心在校内外、省内外、国内外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本校园艺园林学院、生物科学技术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农学院、理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等学院实验室管理人员多次来本中心交流经验。中心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吉首大学、湖南科技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邵阳学院、长沙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外贸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高校培养了大批师资,提供了食品类实验室建设资料和经验。
积极与国内外大学开展交流,如先后有英国萨里大学、泰国皇家理工大学、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菲律宾新比斯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几十所大学的教师来到本中心进行交流、学习。
参考文献:
[1]易有金,邓放明.食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0,13(6):1-2.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篇8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数学实验已经成为中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课堂教学形式。美国的中学内有专门的数学实验室,英国的中学数学教材中也有许多的实验材料,他们经常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做“数学实验”,进而“发现”数学结论。
在我国,《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开展数学实验的要求,新课程初中数学教材中也出现了诸如“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等数学实验的内容。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的张晓林老师进行了“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及操作研究”,浙江省温州市教研室的胡敬民老师进行了“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实验的研究”。但是,这些实验研究主要是探索了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和初中数学教学中开设实验课的一般性操作。对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之中,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在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新意识等问题,涉及得很少。因此,本课题在全面推进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整合中,具有很丰富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数学“再创造”的学习理论。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他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必把各种概念、法则、公理、定理全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适合的条件,提供很多作为知识载体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再创造”出各种数学知识。我们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再创造”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置身于一个“数学实验室”之中,学生可以观察并尝试错误、可以发现并进行猜想,有助于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养成“用数学”的习惯,克服他们学习数学而不应用数学的弊病。
2.《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我们把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相整合,正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与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作为发展学生的理解和兴趣的重要手段,让学生由“听数学”转为“做数学”,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建构,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勇于创新。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与预期目标
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理论体系的研究。包括信息技术条件下开展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可行性研究,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效果的分析研究,以及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评价方式的研究。
(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包括初中数学实验课的组织策略,借助信息技术营造初中数学实验情景的策略,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对话与师生交互实验的组织方式的研究。
(3)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中适宜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数学实验的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确定,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课件的设计原则与方法研究,初中数学实验课的学习积件的制作与共享方式的研究。
2.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是:运用新课程理念和数学“再创造”的学习理论,通过教学实践与实验研究,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相整合的理论与方法,总结归纳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设计一批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课件与学习积件,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尝试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根据上述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1)在研究初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此项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收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资料。
(2)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逐步完成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完善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实验课的一般操作技术与评价体系。
(3)通过课题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研讨,及时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成效进行总结,探索出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一般途径与方法,开发设计相应的教学资源,形成一批优秀的教学案例。
2.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步骤。
(1)准备阶段:2006年5月—2006年6月,搞好课题设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和工作措施。
(2)研究初期:2006年7月—2006年8月,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向及成果,培训课题小组成员。
(3)研究中期:2006年9月—2007年7月,开展课题的各项研究,撰写相关论文。
①2006年9月—2006年10月,确定适合借助于信息技术开设数学实验的初中数学学习内容。
②2006年11月—2006年12月,按照确定的学习内容,编写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与学习积件。
③2007年1月—2007年5月,组织课题小组成员利用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与学习积件,进行课堂实践。
④2007年6月—2007年7月,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学心得。
(4)研究末期:2007年8月—2007年10月,组织课题小组成员进行实验反思,整理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总结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途径与方法,收集部分优秀的教学案例,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领导决策保障。我校领导具有极强的科研意识,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本课题研究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校长与教导主任亲自参与课题实验,学校必将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大力的支持。
2.师资力量保障。承担本课题研究的数学教研组连续两次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教研组内有着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和极强的科研能力;课题负责人胡荣进老师是区数学青年骨干教师,长期担任校数学教研组长,撰写的论文多次在省、市、区级评比中获奖;课题组成员叶甘新老师是区数学学科带头人,多年担任校教导主任和区数学教研大组组长,主持的区重点课题获区二等奖;课题组其他成员均来自教学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改意识,有深厚的课题研究的能力基础。
3.硬件条件保障。学校有专门的学生计算机房,即将建成多媒体教室,建立了校园局域网,开通了“校校通”,这些硬件设施为顺利完成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七、课题研究成果的展示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编撰《初中数学实验课课堂教学设计集》,建立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课件与学习积件资源库。
3.拍录部分优秀教学课堂实录,整理一批优秀的课堂教学案例。
4.编写《“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研究”实验论文汇编》。
八、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
组长:胡荣进,全面策划,主持研究,主写课题报告,负责八年级数学实验课的具体实施与资料整理。
成员:余芳浩,收集研究资料、整理教学案例,负责协调人、财、物的保障。
叶甘新,组织理论学习,负责七年级数学实验课的具体实施与资料整理。
徐卫华,做好活动记录,负责九年级数学实验课的具体实施与资料整理。
徐国红,负责初中数学实验课教学课件与学习积件资源库的建设与调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篇9
文科主要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1]。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对于文学学生的培养“重理论”而“轻实践”,这种方式影响下,学生普遍比较缺乏实证与调查的能力、实践动手的能力、创新能力。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建设与理工科实验室的建设同等重要,其应用和管理水平也日益成为评定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2]。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发展,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人文社科类实验室的建设也逐渐得到了重视。但是因为文科实验室起步较晚,距离理工科实验室相对成熟的构建模式和应用水平还有差距,因此,加大资金投入、创新管理方法、加强实验室开放性和多模式教学、提高实验资源的利用率等,成为当前文科实验室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发展现状
高校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高素质、综合性要求,使得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从单纯的理论性学习变为理论课与实验课相互穿插,再到构建专业实验室、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实验训练和教学。从这个角度上讲,文科实验室的建设经历了从仅仅配置有教学设备,用专业设备辅助教学,再到建立专业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的逐步转变,“应用型”的特点逐步凸显。
(一)构建文科实验室的必要性
传统的课堂模式下,学生只是一味地“听”课,理论的灌输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动性的发挥。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上很少设置有学生交流或互相提问的内容,师生、学生之间互动性差。实验课虽是专业理论外的辅助课程,但有利于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拿出来运用或求证,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实践性大大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为文科实践教学提供了条件和场地,专业设备、教具和软件的配备,具有很强的专业特性,这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对专业实验作品的设计创造、对文科特色实验室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较早建立文科专业实验室的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筹备资金购入设备,并组织专业人员建立了汉字研究实验室,以“学研一体”为宗旨,充分证明了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作用,成为了学科内的先导;在文科研究数据化平台的构建方面,浙江大学创办了社会科学研究实验室,通过组建教学团队开展对信息资源的组织、检索,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重组和优化,是文科高水平实验室建设的典范。
(二)当前文科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实验教学被纳入到文科实验教学大纲中,每学期有固定的实验课时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高校对文科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与此同时,文科实验室的建设模式和思路仍有待完善。1.重数量、求规模,资源重复率高。文科实验教学和科研条件的改善,一定是从“质”上首先满足需要,要建立专业要求达标、技术水平先进、符合专业特点的实验教学中心。一味追求实验室数量多、规模大而不求内容的达标和丰富,非但不能满足教师科研和学生实践的需求,也造成了学校经费和专业资源的浪费。2.缺少专业人才,管理模式存在缺陷。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有丰富的行业内实践经验,是优秀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从理论而言,从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教师应该是专业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人才。但从目前现状来看,诸多高校实验岗的教师学历和职称水平都偏低、实践经验缺乏、工作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在现行高校管理体制的制约下,实验课程一直都处于教学的辅助地位,实验岗福利待遇低、职务升迁机会少,造成许多科研或教学优秀的中青年教师无心创新实验室教学内容以及管理工作[3]。3.开放程度不够高。目前高校的文科实验室一般只针对本专业学生开放,开放范围小,没有发挥实验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功能;其次,开放时间短,学生课程以外的时间可以申请借用实验室,但又缺乏专业的实验教师或管理者进行技术指导,很容易造成设备或软件的损坏。4.硬件设施更新换代速度过慢。实验室建设一般以计算机及相关专业设备为基础,这些硬件设施的完善是做好实验教学的必要条件。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校文科实验室的计算机和专业设备都比较陈旧,更新换代慢,软件升级节奏落后,造成课堂实际操作与现实应用要求的严重脱节。以传媒行业为例,当今社会媒体已经广泛采用高清摄像机和编辑系统,并有专业制播流水线保证节目的高品质播出。但在一些培养传媒人才的高校内,专业实验室建设落后,摄像和非线性编辑系统使用的已经是被淘汰的器材种类,软件版本过低,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大大降低。
三、开放性教学改革的模式及重要性
对于文科实验室的发展而言,建立专业化实验室,设置实验教学课程和课时,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教学效果,为理论转化成实践经验而服务。
(一)开设不同形式的开放性教学,优化实验教学效果
综合性大学的学科覆盖范围广,对学生而言,参与实验课程可以从本专业出发,按照自己的兴趣要求扩大学习范围;对实验教师来讲,针对不同学科的学生设施个性化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创新。首先,成立学生兴趣小组,加强沟通互动。小组内同学以某一个实验教学方向为学习目标,自由掌握课内课外的实践操作,形成协作团队。实验教师可通过对学生们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并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近两年来“无人机”的现实应用和技术操作等,需要学生做大量的课下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其次,培养实验助理,辅助教师指导完成课堂实验。由于实验课程大多涉及到专业软件或信息平台的使用,与计算机或专业设备打交道,因此课堂上容易出现多位同学同时需要解决多个问题的情景。这样的情况下,实验教学助理相当于学科代表的身份,具有较强的技术和操作能力,可以协助教师完成课堂内外对实际问题的解答和处理。最后,为学生参赛作品、毕业作品的制作提供场地和技术支持。涉及专业学科方面,文科也有较多的专业领域内比赛,如何选定并完善参赛作品,实验教师应当提供更多的技术性指导,可以由学生申请后在实验室设备上完成个人作品的创作与润色。
(二)改革实验课程的内容设置,加强实验环节
传统实验课程给人的印象是呆板、枯燥和难以理解,课堂互动性差。在文科实验教学中,最应当注重的问题是,教师不再引导学生去“想当然”,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并完成实验作品的能力。因此,实验课程课时的前半部分应为理论讲解,然后再让学生投入实践,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个人或小组作品。
(三)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注重实验作品或成果的产出
对成果的鉴定与考察也是检验一所高校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实验室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为学生更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提供了条件,在此基础上,文科实验室应当设立专门的素材资源库,一方面为更多学生提供各类专业素材,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分类归档留存学生实验作品,并可以作为实验教学成果进行集中展示。
四、构建文科实验教学与创新发展的新体系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应当有“三个注重”,即:“基础实验注重分享、专业实验注重方向、综合实践注重个性”[4]。这既是教学理念,也可以作为教学目标。文科实验教学要从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全面加强实验教学质量的建设,构建新的实验教学理论体系。在改革中,要充分发挥实验室队伍的主观能动性,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优化创新实验教学的结构体系,促使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协调发展[5]。
(一)继续加大对文科实验室建设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及时更新设备,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已经建立的文科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70%是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中心,少量的为艺术和传媒、法学,而其他的文科类专业几乎没有相应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文科实验室目前的建设发展主要以院、校极实验中心为基础单位。高校应重视文科实验室的建立建设,从数量、质量上严格把关,加大技术扶持和资金投入,从本学科特点出发,把早日创建省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当做目标。
(二)进一步完善具有文科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并形成专业教材
1.打破原有课程限定,凸显实验课特色。课程内容分为理论教学与动手操作两部分,实践环节可以不受场地和原有课堂规定的限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传媒类专业的教学大纲中,有《摄影摄像》《视频剪辑》等实践课程,此类课程因为涉及到专业照相机、摄像机、剪辑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内进行取景拍摄,由学生自由设定主题进行练习。2.结合专业特色形成实验课教材。每次实验课程的教学理论、实践操作内容、课堂作业设计、备用练习素材、学生提出的问题等,都可以作为实验教师的课堂记录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专业实验教材。这样做有利于教师教育能力的提升,对彰显专业特色、宣传推广实验中心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引入实验岗人才时注重强调专业技术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实验室管理人员与实验教师的身份进行融合,管理的同时承担教学,可以有效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不断优化实验队伍建设,鼓励实验教师参与讲座、培训或深造,努力打造出一支事业心强、技术水平和管理技能过硬的专业化实验师队伍。
(四)建立更为合理有效的考核办法和规章体系
针对实验人员的职称考核要结合实验室工作的特性,制定更为合理的综合考评体系,这应该有别于对教师岗的职称考核办法。比如除强调学术论文、教学论文的成果以外,也应该注重实验教学成果的产出,有无创新性实验项目报告、有无指导学生完成的大赛获奖作品等等,都可以纳入综合考评的范围。
(五)构建专业化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宣传推广实验教学成果
数字化校园背景下,实验中心网络平台的构建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对文科专业而言,在专业平台上上传学生作品、以图片的形式展示教师和学生风貌、开辟留言分享区加强互动、设置大赛链接专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等,都是文科专业学科教学的发展趋势,推广实验教学平台对促进文科实验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加强与文科兄弟院校间的沟通交流
文科专业实验室存在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学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差异化现象,不同院校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互动,有利于实验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实验室管理模式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五、结语
文科实验室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进行人才培养提供了场地和条件,加大对文科类实验室的建设力度,不断培养出高水平、高质量的文科实验教学中心,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新需求。此外,社会的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文科实验室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吸收新技术新经验,总结自身不足,进行专业技术人才的补充。要充分了解并及时适应学科发展变化的需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文科实验教学体系,为满足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综合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2]魏晴.高校应用型文科实验室建设的趋势[J].中国市场,2017(5).
[3]陈玉涛.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对策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7).
篇10
1 理论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环节是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三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
1.1 教学内容
目前高校都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理论课程的课时压缩严重。而《机械设计基础》由于融合了《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故涉及的内容多,理论性、实践性都比较强,如果面面俱到,老师讲解起来感觉力不从心,学生听课时如听天书。因此,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对教学内容做相应的调整。
1.1.1 对与先修课程重复的内容进行必要的精简。比如在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这两章中,很多知识都是理论力学中的重点内容。以往在讲授图解法分析机构的运动时,会花费大量学时讲有关理论力学的知识,严重影响了其他内容的讲解。可以考虑先让学生预习有关理论力学的知识,然后着重对方法进行介绍和讲解,既节约了学时,也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1.2 在机构分析中,增加了解析法内容。以往在机构分析和设计中,因图解法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助于数学模型的建立,同时对某些简单的问题比解析法更有效,因此在学时安排上占有较大的比重。为了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增加了解析法讲解的力度。
1.2 教学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由于大多数学生缺乏实践知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抽象、枯燥、难学,尤其是机械原理这部分知识,认为机构运动简图与实际机器相差甚远,很难将两者统一起来。因此有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2.1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授“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内容时,我们就地取材,用雨伞作教具。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工具模拟学习内容,不仅取材简单,而且生动形象,容易与实际的机器相结合,克服结构运动简图抽象的特点。
1.2.2 采用师生互动、类比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可将自己的工作实践及创新经历介绍给学生,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有很大作用。并且鼓励学生自由选题开展小发明制作、软件开发和教学论文撰写等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这种创新环境和氛围几乎能够适应每一名同学,因而有利于学生脱颖而出,做出较好的创新业绩。
1.3 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老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它的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随着机械原理教学改革地深入,教学手段也必须进行改革,否则难以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也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机械原理部分有一些机构的原理比较抽象,无法用语言形象地表达清晰,学生认知困难,很难在学生中形成深刻的印象。运用计算机的动画制作技术,可将一些难以想象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机械运动过程和工作原理制成多媒体课件,在讲授相关内容时巧妙的将现有教具与多媒体课件结合使用,将那些难以想象的机械运动过程和工作原理演示出来。
2 实践教学环节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另一重要部分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它包括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
2.1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也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检验知识的重要手段。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将某些验证性的实验通过电教片播放,为学生增加一些感性认识即可。二是新增设设计型机构方案构思组装实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完成,不再依赖于教师。三是设计综合性的实验,通过对实际机器的综合研究,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工程意识。
2.2 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工程分析能力和运用资料等基本设计能力。对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工艺知识和公差知识的不足,应在设计中逐步给予讲解和补充,使学生通过设计全面掌握和巩固机械设计的相关知识。
3 结束语
总之,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删掉陈旧或重复的教学内容,增加新发展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辅助教学作用,使计算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使教学方法上一个台阶,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和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机械设计基础。
篇11
2.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及实验教学中心建
根据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我校启动了第二轮教育教学改革,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实现相关学科在实验教学内容上的互相融合,全面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质量。2005年,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成立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五年来,中心按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规划》,在各方面不断完善和改进’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逐步建设成了理念先进、设备一流、管理有序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2.1 更新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独立课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医学教育体系。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实验教学中心对实验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确定了以培养具有“高尚医德、扎实基础、综合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总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以多渠道、全方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要任务的医学实验教学理念。
2.2 创建新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实验教学中心按照教育部本科学生“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培养模式,根据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打破传统的课程和学科界限,以器官系统为主线,以临床问题或生命科学问题为导向,遵循“从微观到宏观”、“从正常到异常”、“从功能到形态”、“从基础到临床”、“从经典到现代”、“从教学到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对实验课程进行了全新的一维设计,创建了由四大模块——医学形态学实验、医学机能学实验、医学生物学实验、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五门主干课程——正常人体形态学实验课、异常人体形态学实验课、医学机能学实验课、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所组成的整合化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各门实验课都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种实验类型,使各类实验课程成为既与理论课程紧密结合,又具有实验课自身特点的独立性课程,见图1。新增或调整实验不少于全部实验的60%,综合性实验由原来的25%增加到35%-40%,设计性实验由原来的4%增加到8%-10%。这些课程既自成体系又与理论课程相呼应,各门课程均有各自的教学特点,但又相互关联形成整体。为了充分满足各层次人才培养的不同要求,实验教学中心针对不同学制、不同专业的学生,将每门实验课分为A、B、C、D四个层次,各层次的学时数和所开设的实验项目有一定差异,实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2.3构建多渠道、全方位的培养新模式实验教学中心紧密依托我校国家级、北京市级重点学科、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相关学科优势和科研力量’充分利用学校拥有多家知名附属医院的优越临床教学资源,采用第二课堂、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等多种补充形式,形成基础与临床相互结合,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分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培养医学人才的实验教学培养模式。
2.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新课程体系建立之后,实验中心不断进行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实验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在教学内容上,将传统的实验技术和现代生命科学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有机整合,通过优化重组和研究开发新的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综合性和设计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教学与科研、教学与临床、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医学道德修养,实现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将启发式、PBL式、交互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人实验教学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多媒体技术、数字网络技术、虚拟技术、显微互动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于实验教学中,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水平。各实验室还实施了多元化的实验课程考核方式,从知识、技能、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各方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全面的评价。
2.5出版配套实验教材为配合新设置的实验课程,实验教学中心编写出版了《正常人体形态学实验教程》、《异常人体形态学实验教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程》、《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和《医学生物学实验教程》五部特色实验教材。新编系列教材引入了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的成果,充分体现了实验教学改革新思路与新理念。在此基础上,又内部出版了英文实验教材《LaboratoryManualofMedicalBiology》'《LaboratoryofAbnormalHumanMorphology》、《FunctionologyLabManual》和双语教材《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2.6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学校、学院先后出台了多项相关文件,制定了倾斜性的实验教学岗位聘用政策,为实验教学中心各实验室设立了教学型教授和副教授岗位,这一激励机制从根本上解除了专职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在职称评定、晋升问题上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人到实验教学的改革研究和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中,同时也吸引了一批高素质的中、青年教师热心参与实验教学工作,积极承担实验教学改革课题、发表高水平的教学改革论文,努力为今后竞聘上岗创造条件。这些政策切实保证了实验教学中心能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敬业发奋、技术精湛、专兼结合的实验教学队伍,保障了实验教学中心长期稳定的发展。中心注重实验技术人员的交流和培训工作,组织实验教学教师和教辅进行了显微互动、生物医学安全等多种培训,并定期召开实验教学研讨会,旨在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加强内涵建设。
3.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成果及辐射作用
目前,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已初步建成教育理念先进、课程体系科学、实验设施完善、办学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2008年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在教学研究、实验教材建设、实验课程建设、学生科研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验中心年接待国内外来访参观十余次,今年10月还将承办“第三届全国医学类实验教学研讨会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医学组第五次会议”。
实验教学中心所取得的教学研究成果作为学校《医学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分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实验教学改革课题《创建整合化的医学基础实验课程新体系、新模式》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医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获首都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近五年,实验教学中心人员承担教学改革课题52项,发表教学论文124篇;配套出版了实验教学系列教材9部,其中《正常人体形态学实验教程》和《异常人体形态学实验教程》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医学生物学实验教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程》和《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三部教材分获首都医科大学第六届优秀教材一、二、三等奖。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获批2010年北京市精品课程,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获批校级精品课程。申请获批蛙心刺激电极、尿滴计数器、家兔手术台实用新型专利3项。
篇12
1 引言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 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准确理解什么是数据库以及数据库在各领域的应用,掌握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开发方法,具备利用数据库工具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技能,为今后应用数据库管理信息,利用信息,打下基础。以往的教学通常采用“理论十实验+实训”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该课程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普遍感觉学习起来入门难、目标不明确、不知如何应用到实际中。
而受课时的限制, 教学讲授基本理论占去太多课时, 应用和操作不足。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模式单一,灌输填鸭式教学,学生过于依赖教师,自学能力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实践基本上属于被动模仿式实验, 学生根据已经设计好的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完成实验, 查看实验结果, 只满足于验证相关理论。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传授方法使学生很难用所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教学效果不高。
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结合课程特点和实际教学,利用“项目导入”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探讨了《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按项目开发的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教育教学论文,采用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法,把理论和实践更好的融合起来。“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有利于学生学习到实际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项目导入有利于巩固学生专业知识、整合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2 课程改革思路
树立以“实践、综合和应用”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和毕业后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关于关系运算符号表示形式、规范化处理的算法等知识点的讲解是通过实例来引导的论文开题报告。
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重视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在教学中尽量营造探究性学习、协同学习等学习环境;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设计相应的教学过程和组织形式。采取现代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中采用问题引导法、现代启发式法等;实践教学中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法、行为引导式法、小组协作法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环境,多搞些实践活动,有条件时模拟实际项目开发,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融入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是指教师根据阶段教学要求设计一个项目,根据当前项目设计并提出一系列任务,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边想边学边练,最终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中的项目要求具有技术典型、内容全面、思路科学、结合实际,这样的项目才能使学生从整体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性,然后再通过任务将项目完成各个环节串联起来。该方法有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协作精神。
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和应用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将实验的要求和内容进行分解, 设计成具体的任务, 明确每项任务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技能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3.1 导入项目、分解任务
要求学生能根据一个实际需求完成一个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它强调从需求分析、数据搜集、数据整理、系统设计到系统实现全过程的参与。这是一个大的项目,它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的模块或任务,随着学习进程分步完成。 如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成绩管理需要管理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学生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管理学生的成绩,包括学生成绩的录入、查询等功能;需要打印报表教育教学论文,如:成绩单,选课表,所以还得设置打印功能;如果该系统规定专人负责,需要设置用户名和登录密码,体现保密性等。经过系统的分析,可以设计出一个基本功能框架。随着任务分析的深入,整个系统功能不断完善,结构不断清晰。这实际上是将教学内容拆分为一个个的“任务”,逐步地展示、布置给学生。
任务可以是教师设计的具体的任务,也可以是教师提出任务目标,由学生设计的任务。例如: 关于T-SQL 查询的实验就可以提出这样的任务: 通过实验掌握T-SQL 语言实现数据查询的功能, 要求用T-SQL 语句实现对论坛数据库中的信息查询。查询的要求由学生们自己提出, 教师进行筛选, 得出具体任务。对于这样的任务形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教师通过对各种查询要求进行分析和归纳,使学生学会分析各种查询要求所表达的语意的方法,进而转化为正确的语句格式,真正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3.2分组设计、教师指导及评价
根据以上任务问题,分组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教师虽然之前已做过实例示范,但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是要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引导。分阶段进行讨论、交流、归纳相应的有关知识和操作技巧,使掌握慢的同学能跟上进度,营造协作学习的环境,促进共同提高。分组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广开言路、积极思考、创新思维、协同学习等,最终形成各自结果。
比如讲解概念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知识点E-R模型设计,先选取一些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题目,将具体设计任务分配给各组,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后,由各组代表讲解设计的模型,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论文开题报告。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设计成效,接着一定要指出各组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此过程一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只是引导、监督、解答疑点、鼓励学生探索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不应过多地评价设计的对错和优劣,但是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了实现任务的方法。同时记录学生上机时出现的问题,及时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从任务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出发,分析学生存在的不足和引导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对解决问题使用到的技术和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除了教师评价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和互评, 使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进一步强化学生能力教育教学论文,巩固所学知识。
3.3课程考核
目前数据库课程考核基本上都是以学校期末考试为主,同时有的数据库课程教学后,让学生参加计算机二级考试,学生过分重视考试环节,在实践方面重视不够。有必要探索校内考核与用人单位考核要求相一致的机制,加大学生学习的过程监控,把平时课外作业,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模拟面试中的表现及社会实践的参与程度等都作为过程考核内容,着重考核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技术能力和信息分辩能力。
提高课程设计在考核中所占比例,课程设计是“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课程摘要求,包括评分标准;在老师指导下对学生分组,确定小组长和选定小组题目;设计结束后推选一名同学讲解自己的课程设计,并回答老师的提问;由老师评出课程设计的成绩,成绩占该课程成绩的30%。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也是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笔试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语言细节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而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则可以通过平时的上机实践和综合实验的情况反映出来,所以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两方结合才能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 结束语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是一门基于SQL Server2005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应重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教师的细心引导和严格要求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博览群书,并将所学的知识和项目开发、科研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沈美,于翔.“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
[2]喻勇,王群,刘向阳.《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水运,2008,8(12).
[3]陈芳.对《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8,29(6).
[4]周丽娟.数据库教学体系改革与优化[J].高教论坛,2009,1(1).
[5]王淑霞,沈慧娟.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
篇13
最开始人们接触机械自动化的时候,都是先想着用机器代替人手,用机械完成一些重复操作的劳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的技术水平较以往有了极大的提升,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重复机械动作上,而是进行相关程序的设定,逐渐拥有了自主思考的内核,我们也将其称之为机械的大脑,能够精准地完成规定的任务,还能够在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地进行自我诊断,现阶段的机械设计更加智能化。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伊始,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人们也开始将电子计算机技术融入到机械控制中,通过各领域专家的研究和尝试,最终成功地将电子计算机及其控制技术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又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与创造,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所使用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也和大多数事物一样,经历了由无到有、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现如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现状分析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我们所有科研工作者都熟知的道理,而我国的科学技术也以极其迅速的速度发展着,在科学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非常可人的成绩。但是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与发达国家的科技手段相比较,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发展科学技术的时间较短,起步也比较晚,还有很多地方都是学习其他先进国家的技术。而在很多工业发展领先的国家,都已经将纳米技术、激光技术等先进技术融入到了机械的设计和制造中,而我国在高新技术融入这一点上,还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由于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得我国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应用范围也受到了这一限制的影响。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机械制造厂虽然已经将机械自动化的理念引入到了产品的生产当中,但是真正将自动化融入到整个机械制造工程的生产过程中的,基本上没有。很多制造工厂由于技术水平、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非常粗糙的,达不到预定标准,而且还花费了大量的生产成本,这样的工厂在经济市场环境下逐渐会失去竞争能力,久而久之,一部分制造工厂就会因技术限制而破产,从这一点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发现,对工厂来说,机械自动化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而纵观我国的机械制造产业,为什么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究其原因,除了科学技术的不足以外,高新技术人才的缺乏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影响因子。目前在工厂中,有经验的技术人员都是老一辈的技术工作者,这一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培训,而新入职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些学生虽然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却没有实践方面的经验,这样就使得整个机械设计制造产业的自动化技术水平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
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研究
为了能够尽快与国际社会机械设计接轨,我们要积极向国外先进机械化自动化技术学习。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进驻中国,使得我国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多数国有企业逐渐失去了先天的主导地位,由于没有很好的经营,再加上保守、不创新,最终被淹没在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为了能够挽救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大部分本土企业开始与国外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本土企业在吸收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逐渐提高了自身的产品质量,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外国企业也利用我国的市场建立了庞大的经济体系,二者实现了双赢。随着越来越多中外合资企业的出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也逐渐融入到了我国各个行业中,怎样更好地提升机械制造自动化水平,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到了日程当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也极大地提高了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水平,我们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及时发现了机械设计中存在的漏洞,并在第一时间进行了维护,通过对网络技术的研究,也实现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远程沟通。虽然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但是在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在人们面前,工业污水、工业废料都排放到了大自然中,导致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出现了极大的恶性变化,也让我们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深刻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实现了全球化之后,怎样降低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也就成为了机械设计制造领域要面对的难题,我们如何利用绿色能源进行工业生产,合理转化工业生产的废料,减少有害环境的原材料,实现机械设计制造的绿色发展,这也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4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已经日趋完善,各个行业也都体会到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所带来的各项优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集多种技术于一体的学科,随着新技术的不断研发与引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也将会是一片大好。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发展中,大部分的机械设计制造都将设计、制造、生产和管理进行独立运行,而这些独立运行的部分又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集成是相对应的,这样也满足了我国工业生产的实际需求。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还会向着节能化的方向发展,当我国的工业生产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我们考虑的重点不再是运转效率和产出的关系,而是让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存。机械制造材料需要承载节能原料来进行生产,我们要最大限度地运用原材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多使用可再生能源,这样也能减轻对环境的危害。
5结语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让机械设计制造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断改进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平落后的现状,对我国工业领域的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积铭 单位:哈尔滨市总工会职工技术协作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朱龙根.建设好专业课,把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办成特色鲜明的新型专业[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教学论文),1995.
[2]全国高等工业学校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七次工作会议纪要[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2教学史志),1995.
[3]张奉禄,鲁墨武.加强课程间的联系和管理搞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的改革[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教学论文),1995.
[4]陶金玉.精心组织课程设计,加强培养设计能力[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教学论文),1995.
[5]全国高等工业学校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六次工作会议———实验教学工作会议纪要[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2教学史志),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