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韩语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缺乏专业的汉语教材
当前,毛里求斯小学课堂统一使用的教材是由毛里求斯教育部出版。该教材暂时弥补了先前缺乏全国汉语教学计划和材的不同,但是课本的实用性存在较大不足:课文内容较为陈旧,难度偏大;各个年级的区分度不高;课后习题与课文内容的一致性不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教学任务主要以中文阅读为主,缺乏必要的听说练习,致使学生的汉语表达存在脱节。课堂上出现的较多的语言就是“老师,我会写这个字,但是我不认识;或者是老师我认识这个字,但是我不会说”。
(三)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不强烈
毛里求斯华人数量较少,多数家庭使用克里奥尔语进行交流。学生汉语学习缺乏必要的语用环境。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选修汉语的数量最多,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抱着尝试和体验的心态;三年级之后汉语课程难度的攀升,以及学业的繁重性使得一部分学生相继放弃;继续学习的学生中也多数是处于家庭原因,并非自身主动要求。
二、关于毛里求斯汉语教学发展及对策
(一)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对学生语言习得成效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毛里求斯的汉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尽管国际汉语教学的主战场已逐渐从国内转向国外,但是仅仅依靠国内派出的老师和志愿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缺乏长期扎根海外的专业教学和辅导机构是制约专业对外汉语教师团队发展的第一问题。加强国内院校和该机构的交流合作,为当地老师开展教育学、语言学的相关专业教师培训辅导工作,让他们在会说中文的基础上,转变为会教中文;定期派出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师和各行业志愿者加强文化和商业的交流;增加对双语教师的重视,才能持久地长远地改进目前的对外教学现状。
(二)打造针对性的教材和教辅资料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纽带。教材和教学计划是汉语教学有机的组成部分。教材的设计必须吻合教学计划,如实地反应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教材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经验水平;教材的难度和区分度又是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和课后评价的重要依据。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需要加强同当地政府、国内外研究对外汉语的专家、中国文化中心、国家汉办等诸多机构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毛里求斯实际情况,遵循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原则,编写出实用味性较高的教材;增加听说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作为小学汉语教材,教材的趣味性更为重要,课文主题,课后练习等等多增加趣味活动,页面的设置增加图片、色彩的运用等。
篇2
2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高级阶段
高级阶段的留学生已经能和中国人用正常的语速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很少出现错误,基本能完整地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个阶段的留学生渐渐开始向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喜欢中国古典文学,课下他们会自己阅读古典文学名著。在阅读过程中,他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和对汉语的了解,他们可以借助工具书,凭借自己的能力解决相当一部分问题。这种现象可以用格式塔的学习理论进行解释。德国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于1913年至1917年用黑猩猩做了一系列试验,证明了黑猩猩的学习是一种顿悟,而不是桑代克认为的尝试错误。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人在认知活动中需要把感知到的信息组成有机的整体,在头脑中构造和组织一种格式塔。这一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5]试验中的大猩猩,起初无论怎么努力都够不到笼子外面的香蕉,但是当它将两根竹竿连在一起的时候,发现可以触碰到香蕉。这个过程非常的缓慢而且偶然,但是却是大猩猩的突然发现。高级阶段的留学生面对一些问题时,起初有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但是,当许多资料和已有的知识摆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大脑中重新组合,也许会发现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突然顿悟,进而顺利地解决问题。而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也在一次又一次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质的飞跃。
篇3
二、理论依据
教育家认为:“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围绕着教材所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师生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能力加工情况,而且还要重视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情感状况,努力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在认知过程中体尝思维之趣,成功之乐。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如果为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璀璨所照,就能成为孩子妙趣横生和心醉神迷的乐事。”基于这种认识,针对儿童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法,寓拼音教学于儿歌、故事、音乐、游戏、表演之中,让儿童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三、研究目标
1.开放教学时空──让拼音走进生活
①走进校园,规范校园语言。学生以学校生活为主,学校的语言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习惯。如:“窗户”、“桌子”、“电视机”、“大屏幕”、“办公室”、“厕所”、“数学”、“考试”、“吃饭”、“老师”、“出去玩儿”、“洒水”、“扫地”等常用语词,使用频率高,错误率也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方言语音的影响: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分。为规范学生口语,教师和学生约法三章,养成时时处处相互纠音的习惯,有意识地学说普通话,形成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
②走进家庭,巩固生活语言。目前,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语言习惯不重视,家里的语言环境比较差。对此,我鼓励孩子做家里的小推普员,纠正父母的方音,同时接受家长的监督,每天说一说学校里的新鲜事,或讲一个故事,念一首儿歌、绕口令等等,并用录音机录下来,既可以反复听,进行自我纠正,又可以和同学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还可以交给老师听,以便老师及时给予指导。
③走进大自然,丰富生活语言。各种动植物的名称、旅游景点、超市、学校、幼儿园及马路、小区等名称,都是很好的学习材料。如:曲院风荷、三潭印月、城隍阁、保路、朝晖一小、江干区、十四幢等常用语,受方言的影响,声母、韵母和声调都很容易读错,让学生用“这是××”、“我去过××”、“我认识××”等语句,练习说话,熟悉周围的生活环境,熟练语音,积累语言。并结合旅游城市的特点,鼓励学生外出游玩时,学做小导游,为中外游客指路,介绍景点,介绍家乡特产,做热情的小主人,在为别人服务中,锻炼自身的语言能力。
让拼音走向生活,还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查字典。这是最管用的正音工具。查字典的过程也是在复习拼音。我们班的学生学会查字典以后,学习积极性日益浓厚,自我正音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走进社会生活,培养一种良好的语言习惯,实质上是人们认识上由自然王国向必然王国迈进的过程。其过程是艰辛的。改变一种语言习惯需要经过上百次的重复练习,甚至要调动意志、热情、毅力乃至决心。
2.开放教学方法
开放教学要求学习者应当具备符合自己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一万个人可能有一万种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是最好的。”根据教学“个性化”的原则,教学中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有自由选择的余地,以发挥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优势、特长,以利于独立个性的发展。学生对拼音字母的形状、发音,都有自己的理解。学了书上的识记方法之后,让学生想一想: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学生热情高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等多方信息,都在五花八门、生动有趣的顺口溜中体现出来了。
引导学生自编顺口溜,为学生创设了表现自身创造才能的机会,把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激发出来,把他们想象、创造等多方面的智能开发出来。我认为,学生的创作比教参上提供的内容更有童趣,更贴近生活,更富有时代气息。孩子们把顺口溜输入电脑,写上自己的姓名,打印出来贴在墙上,并欢天喜地地回家告诉家长,自己是个小作家了,还邀请家长一定要来学校看看他的作品,分享他的学习成果。
3.开放学习环境──让教室会说话
为了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习欲求,形成适合不同个体的开放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优化学生的学习觉悟和学习行为。为了给学生创造强烈的学习拼音的氛围,我把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室,布置成“拼音的世界”,为每个孩子做一块姓名牌,给汉字注上拼音,挂在墙上,让孩子们用拼音介绍自己的名字并认识同伴。又把声母、韵母和新学的带彩图的音节贴在墙上,随时可以见到,防止遗忘;给教室里的每一件东西都贴上“拼音标签”。如:mnyǐzihēibǎnrguāngdēngzhuōzichuānghudinshjījiǎngtifěnbǐ等等;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临近之际,把祝贺语和相关的诗文如:《静夜思》等用拼音抄贴在墙上,进行学习;一些日常用语如:“lǎoshīhǎo!”、“dubuqǐ!”、“xixie!”、“zijin!”等,专门挂在“每日一句”的墙角,天天学,天天用。总之,学生一进教室,目及之处便是各种拼音语句,仿佛融进了拼音的海洋,可以自由地获取。贴满拼音的教室既使孩子们学得有趣,又不增加课业负担,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四、研究原则和方法
(一)插图提示法
汉语拼音教材中的插图具体直观、贴近生活、富有情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编者意图,从课文的插图入手,启发学生发现插图跟字母音形的内在联系。例如:在教声母k时,先让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生:图上有小蝌蚪和水草)你们喜欢小蝌蚪吗?(生:喜欢)这些可爱的小蝌蚪在那干什么?(生:小蝌蚪在水草边玩)接着板书k让学生看,这个字母像什么?(生:它像两只小蝌蚪靠在水草边玩)这样结合看图,启发学生想象,不仅增加了儿童情趣,而且能帮助学生记忆字母的音和形。
(二)创设情境法
创设情境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语言、插图、演示教具、表情等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从而使学生在一个愉悦、宽松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方法。比如我在教u的四声时,运用教具演示,边演示边模拟汽车开动的声音发u的四声,学生们看到后感到很有趣,也跟着我做手握方向盘的姿势,并且边开车边发音。随后,我就向学生总结规律:“一声道路平又直,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这样让学生的脑、眼、手、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化难为易,学生学得特别轻松愉快。
(三)趣味故事法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最容易接受一些生动具体又有趣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讲一些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故事趣谈,创造一个愉快而紧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如我在教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时,先讲一个故事:有一天,iu三个小孩要到公园去玩,可是他们三个年纪太小了又不认识路,怎么办呢?它们就请大y和大w带路,大y带着小i一块走了,就成音节yi,(领读)大w带着小u走了就成了音节wu,(领读)只有小没人带他,急得哭了,两滴眼泪直往外流,怎么办呢?大y听到哭声转过身来,见小哭得好伤心,于是来到他身边,摸摸它的头说:“好吧,我再带一个,可是你得把眼泪擦干净,记住不许哭。”小高兴极了,边走边唱着歌:“iu单独走,大y大w来带路,小眼泪擦干净,大家齐步向前进。”这样把知识化为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对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接受快,理解深,记忆牢,还能使学生对跟大y后面去掉两点引起注意。
(四)游戏学习法
游戏学习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达到寓教于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活动开始的,在活动中,孩子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游戏学习法,让学生在玩中思,玩中学,使认知与情感融为一体。
如:在学习整体认读音节后,我设计了如下练习(出示图:图上画的是一棵大树,树上结满苹果,苹果上写着整体认读音节)。师:秋天到了,果园丰收了,我们一起去果园帮农民伯伯摘苹果好吗?(生:好极了)农民伯伯还说了,如果你能带领全班同学读一读苹果上的音节,他就把这个大苹果送给你,你们想不想要?学生很兴奋,有的同学甚至说:“老师,我最爱吃苹果了,叫我去吧,我肯定能读对。”这样紧密结合课文,针对儿童年龄特征安排一些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会到学中有趣、趣中有知,使认知活动与师生情感交织在一起。
(五)歌诀巩固法
儿童的感知具有模糊性,对音形相近的字母容易混淆,若采用编写儿歌、口诀来辨别巩固字母的音和形,学生学后会印象深刻。例如:上两点的省写规则可以编成:“小真骄傲,两眼往上翘,j、q、x,来帮助,摘掉了骄傲帽”;或者:“小见到j、q、x,擦掉眼泪笑嘻嘻”。再如:“bbb听广播,ppp把水泼,小马快跑ddd,气球上升qqq,拐棍加横fff,伞把撑开ttt,小鸽子ggg,小草蝌蚪kkk,像把椅子hhh”等。这些儿歌突出了字母形体的特点,形象生动,学生便于记忆。
(六)自主创新法
古人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方为终生受用。”因此,教学应注重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其终生受用。例如:在教学拼音c时,我问学生:“谁能想个办法记住这个字母?”有的同学弯下腰说:“同学们看我现在像不像c?”还有的伸出左手用拇指和其他四指,摆成c状,说:“我这才叫像呢!”学生们兴趣高涨,并由此一发不可收拾,有的说:“c好像是一个月饼,被人咬了一口。”还有的用手摆成弯月状,说:“老师,这不是一个月牙吗?”同学们为了证明自己的方法与众不同,想出了许多方法,竞相发言:“老师,我有个好办法。”“老师,我想得比他的好。”“老师我这个办法最好了。”……学生的创造之门由此被打开。
五、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4、10——2004、11)
2、实施阶段(2004、12——2005、11)
3、总结阶段(2005、12)
六、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1)分析现状,确立目标。
(2)学习理论,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3)全员参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素质。
(4)积极启动“名师”工程,为学校发展增强后劲。
(5)改革人事管理,优化配置人才资源。
篇4
众所周知,正确的发音不是讲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语音练习是否能达到操练的实际效果,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箝要教材编写者和老师的精心设计。在语言各要素的教学中,语音教学是最基袖的,但同时往往也是最枯燥的,因此,对外汉语语音练习的设计,既要保证充足的分量,更要讲求形式多样、生动有趣,
(一)练习形式丰富多样
语音练习的题型种类很多,包栝音节连读、辨音辨调、扩展练习、朗读语旬、听写声韵调、音节等。1.音节连读对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语音练习进行考察,可以发现,“音节连读”是较为常见的练习类型之一,又分为双音节连读、三音节连读、四音节连读、多音节连读等等,但是,目前不少教材中的音节连读练习未能与语义结合起来,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懺。因为如果这类音节连读仅仅写出拼音,而未标注其语义,那么对学生来说,朗读音. 节就成了一种毫无意义的单纯声音模仿,起不到练习的作用。只有在朗读音节的同时了解这个苷节相对应的汉语词语的语义,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也才会增加学生朗读音节的积极性。正如侮秉正先生所言,语音练习必须与语义结合起来。①也就是说,语音教学应该与词汇和语句的救学有机结合起来。2.辨苷辨调语音练习要将听音辨音与发音朗读有机结合起来。很多学生之所以发音不正确,将一些声母或韵母混为一谈,将声调念错,是由于他们根本听不出两者有什么区别。因此,听后“辨音”和听后“辨声调”是语音练习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题型。举例说明:
(二)练习内容实用有趣
要让语音操练引起学生的兴趣,除了题型多样化以外,练习内容是否实用而有趣,也是很重要的因素。1.实用性所谓讲求语音练习的实用性,是指多选择那些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词语和句子进行发音练习。2.趣味性语音练习往往容易枯燥乏味,这就箝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作调整,在练习中适当插人一些生动有趣的内容。由于声调不同会造成语理解上的错误,因此朗读时学生们都格外认真地注意自Skdn/kan,shu/shu5wen/wen的声调是否准确,尤其是朗读“我问你”和“我吻你”时,如果某一同学念错,学生们就会哄堂大笑,课堂气氛立即就活跃了。“绕口令”是语音练习中生动有趣的方法之一。“绕口令”必须根据语音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进度而设计和编排,也就是说要与刚学完的语音知识有一定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使操练更具有针对性。当语音教学基础发音练习结束后,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些汉语诗歌、成语、寓言、散文等带领学生朗读,一方面巩固学生的汉语语音发音基础,另一方面进—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篇5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让大学生能够运用英语来进行信息交流,并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学生想要利用英语来进行信息交流,就必须要能在英语交际的过程中讲话者所表明的观点和态度,并能够对讲话者的话语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概括。
(一)话语隐含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自2005年2月以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由100分制改为710分制,其中听力所占比例大大增加。这充分的证明,大学英语将更加的重视学生听力能力的发展。将话语隐含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去,能够有效的引导确实去正确的理解会话语的言外之意。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经常有选择性的避免通过语言来直接的表达出自己的真实观点或者意图,而是会采用比较委婉间接话语来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达到自己的意图。面对这种情况,如果能够有效的利用话语隐含理论,那么就能够在交际的过程中了解到对方的弦外之意,而学生在听力考试时更是能够“知己知彼”,有技巧的捕获各种话语发出者的弦外之音,进而能够正确的解题。由此可知,大学英语教师与高校学生如果能在听力的教与学中高效的利用话语隐含理论,那么听力理解的教学工作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话语隐含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许多中小学英语教师都是教完音标就觉得完成了任务。这就直接使得很多学生到大学后在学习英语时不能够通过语音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意味深长的言外之意或者是理解他人的言外之意。这样的后果就使得很多学生即使是过了四级、六级也很难在与外国人用英语交流时通过发音来表达自己的言外之意或者是理解他人的言外之意。其实就如我们的母语——汉语一样,通过不同的发音方式往往能起到表达言外之意。在实际交际过程红能够表达出会话隐含的言外之意的有语音因素、知识因素。其中语音因素主要包括了重音(stress)、音长(length)、停顿(pause)和语调(intonation),知识因素主要包括了背景知识、情景知识、相互理解这几方面。在实际交际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重音、音长、停顿、语调可以让一句话表现出不同的意思。例如“Sheisyourgirlfriend.”这一句话,如果是重读主语“she”,那么就能够表达出一种疑惑的语气,表示质疑;如果是均衡重读,那么就表达一般陈述,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而如果是重读宾语“girlfriend”,那么就包含了肯定、欣赏或惊喜的态度在里面。知识因素帮助学生理解话语之中的隐含之意十分重要。学生要掌握英语就必须要了解其背景文化,缺乏背景文化的支持,在理解言外之意方面就会存在严重的缺陷。会话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情境之上的,情境因素帮助学生理解言外之意十分重要,不论是在听力考试中还是在英语交际的过程中都必须要对产生会话的情境有充分的了解。而相互理解则是指的会话的双方必须要明白自己的话能够被对方所理解。
三、会话隐含理论所带来的英语教学启示
在任何一门非母语的语言教学中,让学生能够理解其所包含的隐含信息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认知过程,而能否正确的领会话语中的隐含信息则直接的关系到能否正常的使用这门语言进行交流。英语作为一门学生们学习的第二语言,如何让他们能够真正的理解讲话人的话语中的隐含意义,是长期以来困扰教师以及学生们的难题。通过话语隐含理论的运用笔者认为要帮助学生学会领会英语会话中的言外之意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篇6
掌握音节是拼音教学的中心和重点,是衡量拼音教学质量的标准,是充分发挥拼音作用的关键。因此,教学中除了对声母、韵母音、形和拼音技能做必要的指导外,应着重进行直呼音节和书写音节的训练,要以音节教学为中心。那么,在每节拼音课的教学中怎样强化音节教学呢?1.看图引出音节词后,要认真指导学生读准音节词的音,使学生对词的读音和表达的意思有初步的印象。2.引导学生把音节词分解为音节后,要指导学生多读几遍要学习的音节,为声、韵的连读做准备。3.教学声母或韵母后,要引导学生运用声、韵连读的方法进行直呼音节的练习。对学习的音节要求学生带调按四种声调的顺序读,逆顺序读,变顺序读。读的形式最好是“开火车”轮读或指名读,齐读的次数尽量少些。在学生熟读音节后还应再次让学生熟读教材中的音节词。熟读音节和词语不仅会使学生领会并掌握直呼的要领,而且可加深对音节及声母、韵母的识记。4.对学习的音节和音节词要指导学生书写,书写量可少些。也可采取看图写音节、词语或听写音节及词语等形式提高学生书写音节的速度和正确率。
二、要以读写应用为目的
进行“注·提”实验的拼音教学,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掌握拼音是为了应用在提前阅读和写作上,决不是仅用拼音做识字的工具。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设置语言环境,充分利用语言材料把拼音同语意联系起来。如教学拼音除了结合教材中的词、句外,还可让学生用构词率高的音节组词,用所组的词练习说话等。只有把拼音同语意联系起来,使其有音、有形、有义,才能引起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识记字母和音节;才能丰富学生的词汇,发展学生的语言,促进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课文的速度和质量,避免读破词和单字嘣的现象的发生。同时也为学生写作中准确地运用词语,正确地书写音节打下良好的基矗。
三、要进行大量的直呼音节的训练
篇7
共性的抽取产生在教师对教学内容每个个别知识的分析之后。每个知识点都是一个概念的集合,是信息的集中。透彻理解每个概念,达到对信息的准确接收,才可能综合认识信息特点,并进而认识概念及其内外关系。共性的产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例如对“单句成分”的共性的抽取。不论是主语、谓语、宾语还是定语、状语、补语,无疑都有各自的内涵,似乎是互不相同的;但是,如果把这些概念加以综合分析,就不难发现它们的共性:即,一,都有表达意义方面的功能(尽管轻重不同);二,都有结构支撑的功能(尽管位置不同)。简单讲,都有功能和位置。这两点就是单句成分的共性。这里应指出,共性的含义是宽泛的,不能囿于低层次的狭义理解。所谓共性不是指知识内容上或形式上的简单相似,而是指其本质上的同一或统一。功能和位置就是一切单句成分的要素,亦即同一性,亦即共性。明白了这些,也就抽取出了单句成分这个知识集合的共性,为教学创造了条件。
如何运用共性原则来教学呢?还以单句成分的教学为例说明。
依据“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的规律,结合人类认识事物“由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规律,我们可以先把“主干”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加以对比。先对比各自的功能,其对应关系如下:
主语——表达了某句子陈述的对象
谓语——用以陈述对象的内容
宾语——陈述内容的一部分:动作行为的对象或结果
把这些对应关系结合实例加以讲解,再配合专项训练,学生是会较容易掌握这个关键的。然后,作为补充,再对比各种成分的位置,其对应关系如下:
主语——句首定语——主语前或宾语前
谓语——句中状语——谓语前或句首(特殊)
宾语——句末补语——谓语后(宾语前)
用符号标示:〔状语〕,(定)主〔状〕谓〈补〉(定)宾
=─────────────────────────
如果学生从共性角度去学习,就不但能使理解具有整体性、准确性,而且能够从共性的角度去分析句子成分,会主动从功能和位置这两个方面去判断,最终形成能力。
二,共性的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诸多事物的共同点是多样性的,可以是并列性的,也可以是层递性的,语文教学的共性原则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运用,即在不同的知识单元之间运用。其主要方法是进行共性方面的对比,这是一种纵向对比。例如合成词和短语之间就存在着本质上的同一性。教师在完成合成词的教学任务,学生理解了合成词内部的共性(即意义组合关系)之后,再教学短语,即可运用共性原则。这个共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两者结构的同一性上。经过分析可以知道它们的对应关系如下:合成词关系短语并列式不分主次,平等并列关系的名词短
组合,可以颠倒语、并列关系的动
词短词、并列关系
的形容词短语偏正式前者修饰后者,偏正关系的名词短
后者是重心或语、偏正关系的动
主体词短语、偏正关系
的形容词短语支配式动作行为与其动宾关系的动词短
对象语陈述式陈述对象与陈主谓短语
述内容补充式主体与补充说动补关系的动词短
明(结果、程语、形补关系的形
度、处所、对容词短语
象)
这些对应关系可以看出,合成词在结构关系上几乎与短语相同,在意义上则完全相同;所不同者只是语言单位的层次问题,学生知其一就可以知其二,事省而功显。
范围再扩大一点的纵向比较还可以在合成词、短语、单句成分间进行,此处只举一例,其余从略:
(附图{图})
甚至于还可以把单句成分和复句也扩大进去。如并列式合成词、并列式短语、单句中的并列短语作成分与并列关系的复句等,这些在意义关系上都有共性。都可以运用共性原则去进行宏观地、多角度地、全方位地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教学中融会贯通。
下面谈横向比较。
这是在同一层次或同一性质的单元之间的比较。例如句式,粗看起来,主谓句与非主谓句(1),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2),主动句与被动句(3)这三种句式之间似乎没有共性;但实际上,正如上文所说,在其最高层次上即本质上它们具有同一性,即,都是对句子形式的研究。相对“意义”而言,“形式”就是它们的共性。明乎此,我们就可以通过横向比较找出共性中的个性。简单地讲,(1)和(3)是从结构上观照的,(3)是从用途上观照的。(1)是从结构的大小来说,(3)是从结构的秩序来说的。三者秩序不同,但着眼点都在“形式”。横向比较的好处是使学生较好地建立知识网络,克服概念混淆的毛病。
三,共性与特殊性的两极把握
普遍性往往与深刻的特殊性相依存。所以在追求共同点的同时还要追求特殊点,它表现在汉语知识上就是“例外”。例外往往就是难点,也是重点。一个学生的汉语水平如何,往往以这些“例外”作为检验标准。共同点和特殊点构成汉语教学的两极。把握这两极是汉语教学的重要技巧之一。
语素是教学中最头疼的问题。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有个联绵字问题。如“仓促”、“苗条”等,学生不明白它们为什么是一个语素,而“仓库”、“面条”、“苗圃”却是两个语素。我们除了从共性的角度讲清它们的区别外(语音语义结合体),特别要指出联绵字在这个知识点中的特殊性。顺便说说,特殊为什么特殊是没有多少道理可讲的,只能以特殊的办法来对待特殊,重点牢记才是唯一的办法。
篇8
(二)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相应的发展趋势。第一,我国的留学生成分与往年相比发生时了一些变化,自费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过了公费生,并呈上升趋势。第二,在留学生的生源结构方面,已经从以往的东欧几个友邻国家上升到世界一百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属日本、泰国、俄罗斯等国家的留学生增长速度最快,且这些留学生属于自费生的占9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可以有效带动文化素质传播。第三,在学历生当中,我国本土的研究生数量在逐年增长,而对外留学生的研究生数量却明显下降。第四,我国的对外汉语言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从以往的简单认知转换到如今的教学方法水平的问题上。更多的教师更加注重多样化、戏剧化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对之产生兴趣③。
二、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将目光投向中国,为此,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和挑战。为了应对新时代下的全新形式,我国对汉语言的国际教育教学工作作出了全新调整。我国在北京语言大学开设汉语言教学小组办公室,现如今已可对国家汉办进行独立办理,并成为知名品牌。其中,孔子学院已成为知名代表。在我国,孔子学院已创立了相应的教育机构,更是分布于全世界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传播我国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我国还多次举办海外中小学校长夏令营活动,为教师进行培训,派遣志愿者去海外组织编写材料,研究教学方法等内容。最为重要的是,海外教学及夏令营等活动都备受国家关注,并被给予大力支持。汉语言的大力推广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六大转变:第一,从汉语言教学到国际教学的转变;第二,从语言教学的走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第三,向大众化的应用教学转变;第四,从传统的教育推广向系统的国际推广发生转变;第五,从政府推动运作发生转变;第六,从传统的纸质推广向多媒体、多元化推广发生转变④。
篇9
一个概念可以在不同层面上跟多个概念产生联系。以“柑橘”一词为例,“柑橘”既可以处于“食品”层面被品尝,也可处于“景观”层面被观赏,还可以沿着“气味”的线索衍生出“清香”的信息、在“色泽”层面上扩散到“橙色”概念。可见,概念的语义网络是立体的、多角度的。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两点启发。一方面,教师应根据不同教学任务确定概念扩展的层面。生词的扩展要有度可循,不能为了扩展而扩展,不恰当的扩散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甚至适得其反。教师应根据课文话题、交际任务等确定生词扩展的层面,使之向着最有利于教学目标完成的方向进行。我们以“竹”这个词的扩展为例,它既可以在“外在形态特征”层面扩展到“绿色”、“青翠”等语义概念,也可在“内在象征意向”层面向“气节”、“品格”、“高尚”等概念扩散。若教学任务中只是将其作为一种植物来介绍,那么教师可只对其在外在形态层面上作一扩展。但如果上的是堂修辞课,“竹”是作为象征手法的典型用例出现,那么扩展就应在“象征意向”的层面上侧重,使语义向更抽象的概念深化,引申出“气节、品格”等词。
(三)把握关系的强弱程度———优先选取与核心概念联系紧密的节点
概念间的联系有强弱之分,在结构图中往往以连线的长短来表示。关系紧密的节点间连线较短,关系较远的节点间连线较长。联系的强弱反映了不同事物在认知结构中与核心概念关系的远近。在构建语义网络时,教师应恰当把握强度不同的联系,在确定概念时优先选取与核心概念关系紧密的节点。我们仍以“鸟”一词的扩展为例。提到“鸟”,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会飞、有翅膀”等形态特征,同时出于对鸟属于动物的既有认识,一些与“动物”特质相关的概念可能被一并触发,如“呼吸、需要氧气、会运动”等。此外,大脑中还可能浮现出属于鸟类的动物的概念,如“麻雀、鸽子、老鹰”等,这类具体概念受个体经验影响较大,如有些人先想到“鸽子”,而有些人先想到“喜鹊”。由此我们认为,“飞、翅膀”,以及“氧气、呼吸、运动”等概念与“鸟”一词的关联度较高,在激活的过程中总是被个体首先捕捉到,因而应在扩散时优先选择;而对“鸽子、老鹰”等下位概念则应依据关联度有所取舍。比如,“鸽子”与“鸟”的联系较强,可选用;“鸵鸟”与“鸟”的联系较弱,就不宜选取;而“鹦鹉、仙鹤、知更鸟”等虽也属于鸟类,但因其在人们的日常认识中并不多见,所以除非特殊需要,不宜过多扩展。总之,如果选用生词不加甄别、一味追求数量,将使扩展看似面面俱到,实则效率低下。
篇10
二、要以读写应用为目的进行“注·提”实验的拼音教学,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掌握拼音是为了应用在提前阅读和写作上,决不是仅用拼音做识字的工具。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设置语言环境,充分利用语言材料把拼音同语意联系起来。如教学拼音除了结合教材中的词、句外,还可让学生用构词率高的音节组词,用所组的词练习说话等。只有把拼音同语意联系起来,使其有音、有形、有义,才能引起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识记字母和音节;才能丰富学生的词汇,发展学生的语言,促进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课文的速度和质量,避免读破词和单字嘣的现象的发生。同时也为学生写作中准确地运用词语,正确地书写音节打下良好的基矗。
篇11
在给学生讲解语言点时,要时刻注意到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异同。喀麦隆学生精通英语和法语两种语言。因此,我们在讲授汉语知识时主要还是强调汉语与英语的异同,要预先充分设想学生可能会产生的理解困难。汉语作为一种综合性语言,虚词和语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会导致有些问题学生不太好理解。如汉语中的修饰语,不论长短,都放置在被修饰成分之前。如学生会说“我喜欢杭州非常”“我想家很”等等。这就需要耐心地向学生解释,汉语是“流水式”的语言,中心语和修饰语往往同时出现,而且修饰部分一定位于中心语之前。应该说“我非常喜欢杭州”“我很想家”等。然后再让他们自己组织几个类似的句子,有错误及时纠正。经过反复讲解和训练,学生们加深了认识并成功掌握这一现象。提到汉语语序,汉语的时间表达方式也不同于英语。汉语的语序是从整体到个体,如“2013年3月28日下午3点20分”“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下沙学源街998号”“每周五晚上我都要在学校教学楼旁边的花园里坐一会儿”等,这也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时间顺序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现象,是人类认知结构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在汉语中,往往是先发生的事先讲,后发生的事后讲,从无到有,逐步展开,语序与时序有较高的象似对应性,两者往往自然合拍。这说明汉语的语序结构直接反映现实的时序结构,汉民族的认知犹如对现实生活的临摹一样。然后让他们体会现实生活中顺序的特点,再反复操练,他们会在认知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并掌握这一语言现象。
(二)遇到难的知识点,尽可能运用恰当的理论
来启发教学在汉语学习中,词汇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汉语有的词汇,如“量词”,仔细分析之后我们会发现,实际上英语中是没有专门一类量词的。而汉语中有一类词专门只做量词,没有其他用处,所以说“形形量词的大量使用”是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就给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例如:为什么说“一颗米粒”,而不说“一颗西瓜”;为什么说“一条黄瓜”,而不说“一条西红柿”。这就需要教师对“颗、条”等量词的词义做形象解释,以便让他们理解并掌握。要理解“颗”,先看其形旁“页”。“页”是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的写法是“”,像个人头,所以《说文》“页,头也”[1]4355。因此,“颗”在《汉语大字典》中被这样解释:《说文》“颗”,小头也。从页,果声[1]4378。发展到后来引申为量词,仅与体积比较小的物体搭配。“米粒”较小,用“颗”;而“西瓜”较大,不用“颗”。而“条”则是《说文》“条”,小枝也[1]176。因此,它的本义是“细长的树枝”,引申为量词,用于细长的东西。这样讲解他们既了解了汉字文化,又较深刻地理解了这些量词的用法。方块型汉字的书写和认读对于留学生来讲也是一大难题。首先要学习的是笔画。学生曾提出“笔画‘’(提)和‘丿’(撇)为什么写法不一样,但写出来看起来是一样的啊”,我便带了本毛笔字帖来,告诉他们,汉字最初都是软笔来写的。可以看到,这两个笔画的运笔方向及最后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虽然我们硬笔写出来有时看着一样,实际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笔画,汉字就是由这些各不相同的笔画通过空间组合形成的。这样他们就知道了这些笔画的来历以及具体的运笔方法,也可借机向学生介绍汉语书法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然后我送了他们每人一本字帖,一支毛笔,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去学习中国书法。这样,既有效地讲解和学习了汉字的笔画,也成功地向他们推荐了一门中国文化,可谓“一石二鸟”。语言学习离不开学习者对如上一个个语言点知识和技能的逐步掌握。教师需要在恰当时间精心组织关于中国文化的主题活动,巩固和升华学生对汉语特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三)创设多种体验模式,促进内化汉语思维
良好的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语言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种。物质环境指在学习者的生活环境中精心布置汉语标识、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饰物符号,多看汉语书籍,多听汉语歌曲、多看汉语的影像资料等。人文环境指创设一个有利于汉语学习者进行汉语交往、学习与生活的环境。对于在我国学习的学习者,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多结识中国朋友,多参加本地的一些活动(如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踢足球、打篮球等),尽可能增加接触和运用汉语的机会。在本研究中,我们共创设了如下一些体验模式,效果还不错。1.在具体情境中体验。真实的语言情境对学习者学习语言非常重要。汉语学习也不例外。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营造更多符合真实生活场景的情境。例如,买东西、问路、打电话等。在我们学习买东西这一节时,提到了一些表达,如“请问,这个怎么卖”“这个多少钱”“苹果多少钱一斤”“苹果一斤多少钱”“多少钱一斤苹果”等等。课堂学习后做练习还是有点生疏。下课时告诉学生,课后可以自己去练习买东西。接着又安排一次实习课,带他们去菜市场和数码市场这些真实的情境中,去和老板练习买东西用语。经过一上午的走访,他们已经能流利地使用有关询问价格和商量价格的用语,如“可以便宜/少点吗”“太贵了”“很便宜”等等。每到一个柜台或摊位前,会很自然说“你好,请问这个怎么卖”“可以便宜点吗”等。同时还学会了很多蔬菜以及电子产品的中文名称,如萝卜、红薯、玉米、白菜、山药等,还有移动硬盘、手机外壳、内存条等。这样看来,实际的生活情境对于学习语言来说,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学习者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亲身体验到了语言的语境及表达方式以及是否对错等。总之,我们应该就不同话题多多开展学生合作互动的活动,多到现实情境中去体验,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在多媒体互动中体验。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多渠道的输入学习内容,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特别是视觉和听觉,能使学习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有关研究也同时表明,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有其自身的规律,他们已具备了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认知的能力,缺少的只是第二语言的表达能力。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作用,利用形象直观的图形图像作为桥梁,使学生尽快地建立起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关系。例如,学生最初学习拼音和声调时,看些较为夸张的口型发音训练的视频资料很有帮助。非洲学生有些发音分不清楚,如“b”和“p”,“z”和“c”等等,另外声调也比较难。通过多媒体视频反复播放口型的变化,讲解发音技巧,让他们互相看彼此的口型与视频里的是否一致,听自己的发音和准确发音是否相同,反复训练。课后练习的时候注意口型的准确性,平时上课的时候遇到错误的地方就纠正。一个学期结束,发现他们的发音和声调的准确性大大增强,而且也比较自然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规范的语音、语调,还可提供真实的语言使用范例。如我们讲到几个能愿动词(如“可以、能、会、要”等)的区别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多选择几组体现这些词汇不同点的真实语境,让他们真正体会其中的差异。然后再自己多设计几组对话,多造几个句子,反复训练,最终效果还是不错的。
(四)采用多种操练方法,养成汉语思维习惯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不可否认大量的语言材料输入是学习外语不可缺少的环节。成功掌握9门外语的语言学家斯蒂夫•考夫曼在总结他学习汉语的经历时就提到课堂学习之外自己大量的密集学习。就汉字而言,他每天都要加大自己识记汉字的量,后来,每一天都差不多要掌握30多个生词。所以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料输入,不断练习,也是学好语言的必经之路。除了课外的大量听说训练外,课堂上教师要组织多种形式的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笔者所尝试过的教学法有快速回答法、复述法、概括法等。快速回答法是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用简短的语句快速回答的一种思维教学法。多用于初级阶段。笔者所带的班级正好是零起点,所以此类教学法就是重点。课文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内容比较少,逐步加快回答速度,可以逐步强化他们的汉语思维,以免总是通过翻译成英语再来理解汉语。通过将近半个学期的训练,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学生基本可以用汉语思维来直接理解课文内容。复述法是让学习者把读过的课文内容和情节简略地复述出来的思维教学法。本学期学生进入了第二个学期的学习,逐步要求他们用复述法来回答问题。学生在复述课文内容时,既可以用书中的语句,也可以掺进自己的话语。因为是刚刚读过的课文内容,学习者无须用母语帮助思维,用汉语直接来表述大意,多少带有一点儿创造性,所以是培养、训练汉语思维的好办法。实践中也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概括法是要求外国学生对课文或阅读材料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进行概括的思维训练法。要求学习者在对课文内容融会贯通的基础上,重新组织和创造语句。这是在培养、训练、检验他们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更能促进学习者形成汉语思维的习惯。但是由于学生还只是第二个学期的学习,所以这种方法还没有正式实施。这些操练的方法都有助于学生在体验汉语表达方式的基础上,逐步养成直接用汉语来思维的习惯。实际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五)选择恰当“体验”方式,注重学生的语言输出
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能力的培养,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更好的语言交流效果,即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输出。因此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及时修正语言知识,巩固并提高汉语表达技能。当然,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方法。对于初学者而言,语言训练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他们练习的对象应该是教师或同学。练习中要以鼓励为主,注意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使他们越来越敢说。到了高级阶段,则要鼓励他们走向具体情境,大胆地与汉语使用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有错必纠,能够准确大胆地使用汉语。
篇12
作为一门与历史接轨的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所要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不仅可以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来服务社会,更能通过自身学习和能力的提升,发扬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①汉语言文学课程设置中最明显的问题为课时不够,授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无法深入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②课程考核制度不合理。多数学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并不牢固,却能够顺利通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核,这就说明其考核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③教师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多数教师过于重视讲解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过程,从而无法达到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目的。④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多数学生在选择这门课程时,并不是真正热爱这门课程,这也就间接导致学生的专业文化素质较低。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审美教育的策略
汉语言文学教材中有大量的名家名作,浓缩了许多富含哲理的人生真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教师需要为学生展现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场景,使学生能够看到其中的各种审美元素。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对文章中所描绘的场景进行分析和思考,尤其是要让学生主动去鉴赏这些文学作品。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内部结构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另外,每部文学作品都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教师要做的只是帮助学生去发现作品本身的美,进一步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品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对汉语言文学知识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简单来说,新一代大学生具备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只要根据学生这一年龄特征,通过发散文学作品的自身魅力来吸引学生发现和探索文学作品中的美,那么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文学作品文情并茂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使文学作品能够发挥出其自身的魅力,继而使学生产生美感。
汉语言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根据自己内心真实情感写照而完成的,都比较外化和物化,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内在情感,让学生通过想象分析作品的内在情感,能够真正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美的体验。当然,整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不断地提升自我鉴赏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追求更高层次的美,教师可以利用单篇教学的特点,没有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以此来突出作品的中心结构和个人风格特点,促进学生构建完整的审美结构。
篇13
2.1借助认知教学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认知教学法,是根据认知心理学中的相关内容延伸和发展起来的,是根据人在认识事物和搜集整理信息能力,通过一定的强调与相应的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增加其对于汉语的语音、字形、语义等多种方面的反复认知和记忆,进而提高学生对于汉语的语法体系的熟悉度,通过灵活与综合性的运用来实现学生的汉语掌握能力。例如,对于刚开始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来说,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语言情况来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记忆方式,如联想记忆法、偏旁记忆法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记忆,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种练习方式来帮助其进行生词和语法知识的巩固,进而掌握汉语知识的特点和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利用情景教学法的方式来实现课堂趣味性的提高
所谓的情景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对于日常生活的场景进行模拟,进而让学生在更加逼真的环境中,通过模拟对话、模拟讲解等手段来实现汉语的学习。情景教学法是现今教学过程中十分常用的一种教学法,被应用于各个领域,教材在编写上也是将情景教学方式作为设计和考量的重要依据。这是将语言素材在特定的情境中应用,进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方法。例如,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讲述购物的场景时就可以设置一个超市的环境,让学生通过购物来实现词汇、情景和句型的掌握,通过具体的语用背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2.3利用交际教学法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交际教学法的通俗名称为实践教学法,是指教师来引导学生借助日常交际的方式来实现汉语词汇的积累与丰富,同时还需要针对学生的发音缺陷来实现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进而使得学生的心理障碍得到克服,最终实现汉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法主要是针对一些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的学生,并且能够实现初级语言的掌握。实践教学法主要是通过交际会话或者是通过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交际场景的实际性模拟,最终实现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和词汇量的扩充。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传统礼仪的时候,就可以设置一个中华文化之夜的活动,让学生穿着旗袍来进行中国礼仪文化的展示,鼓励学生通过查资料、礼仪班学习等方式来实现中国文化礼仪的透彻性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