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幼儿园实习中自我评定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1实习生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实习生实习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一部分实习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认为自己实习过程中吃住都没有在学校方便,在幼儿园稍干一些体力活就认为太苦,自己受不了;有些认为自己应该多实践幼儿教育教学工作,至于幼儿保育工作应该是保育员干的活;有的实习生缺乏耐心,在面对接送幼儿入园、组织幼儿晨检、早操、分发三餐与两点、户外游戏活动的安全等细节工作中缺乏责任心、没有耐心爱心去照顾好幼儿,特别是大小便,都是不甘心情愿地去帮助小朋友去擦屁股,下班后,抱怨不断。
2.2幼儿园指导老师对实习生教育实习缺乏有效指导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不是很强,许多学生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专业技能训练不够重视,致使在面对实际教学活动时,他们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生疏、专业技能欠缺、理论修养缺乏,出现突发事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幼儿园指导老师由于自己本来的工作压力大,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和指导实习生有效完成实习任务;同时也因为幼儿园指导老师的实践取向较强,而实习生的理论取向较为明显,实习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心理落差较大,无法正确处理理论学习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2.3教育实习时间较短
大多数实习生对实习时间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学校把实习时间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时间一般为5到8周。这种短期实习不利于学生角色转变,即使有些实习生勉强适应了新的角色,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也是有限的。集中实习的方式往往出现见习的时间与实习时间间隔太长,造成见习中取得的成果无法在教育实习中得到很好的应用,使得理论与实践脱节。
2.4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分布不均,满足不了实习需求
实习生所在的幼儿园大多都是民办幼儿园,分布于城区。民办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本身就是有限制的,实习生本身的理论水平达不到很高的要求,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是非判断能力有限,所以在幼儿园实习期间很容易被同化,更倾向于模仿幼儿园老师管教幼儿的办法,而这些所谓的办法大多只是为了维持常规,和我们所倡导的幼儿园正确的教育理念相差甚远。
2.5教育实习评价标准单一
学校对教育实习成绩评定标准比较模糊,一般简单地给优秀、及格,没有对实习及时开展广泛深入的考评和总结。这样会造成两方面问题;一是教育实习评价的激励和反馈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一般学校依靠实习生的实结或者幼儿园指导教师的评语来对实习生进行考察,缺乏对实习生在幼儿园的活动记录,这样容易造成大部分实习生的实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实习生实习目的不明确,有的实习生随便糊弄一下,最后实习结束后以实习幼儿园的实习证明向学校交差,存在学生蒙混过关的现象。第二,对实习生自己来讲,实习情况没有及时总结和评价的情况下,他们的实习感受也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不能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不能对自己的实习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
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的对策
3.1做好集训工作,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工作
校内集训是实习生在正式实习之前,由本校的专业教师负责对实习生进行相关培训,它是教育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集训工作有助于培养实习生职业情感,也有助于实习生及早转变角色,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心理转变。校内集训过程中,集训教师要明确告诉实习生幼儿教育本身就处于保教合一阶段,幼儿教师也有责任和义务做好幼儿的保育工作,在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过程中都包含有保育成分,因此,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随时要为有需要的幼儿提供必要的帮助。
3.2提高幼儿园指导老师的指导水平
幼儿园指导教师要善于反思和研究,在指导方法上要灵活创新,指导教师可以亲自为实习教师提供教学示范,在实习生组织完教学活动结束后,一对一地给予评价与指导,还可以开展小组评价,将多名实习生组织起来,通过他们自评、互评和指导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为实习生提供教学反馈,促使其提高教学技能;在指导内容上要丰富多彩,不但要关注实习生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水平,而且要注重指导实习生做好保育工作,培养他们对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工作能力,引导与协助实习生做好家园合作工作,指导实习生改善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在实践中教会实习生观察幼儿的方法,并结合师范院校布置的实习任务,与实习指导教师一起开展教研工作,为实习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工作。
3.3统筹安排教育实习时间
我校的教育实习时间受学校教学进度、实习基地等因素的限制,实习生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高校应该统筹安排好学生的教育实习实间。充足的实习时间是决定实习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实习生在幼儿园实习过程中,需要4周时间才能对所在班级的教学计划、带班老师、小朋友的基本情况和保教的制度进行熟悉和适应,实际过程中,学校仅仅安排7周左右的时间来完成教育实习,教育实习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高校可以适当调节教学计划,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在学生开展教育实习之前把核心课程讲授完,让学生有机会在幼儿园更好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并在实践过程中更好的学习理论基础知识。3.4教育实习基地建设要科学化、合理化高校在建设实习基地时,应该考虑到公办园、民办园之间的比例问题,同时也应该考虑到民办园的教育质量问题,选择一些较好的民办园,为学生的实习提供较好的平台。让学生在教育实习期间更多地接触一些正面的现象,用幼儿园优秀的环境创设、优秀的教育资源、有实力的幼儿教师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其次,应该考虑到城市与农村实习基地的分布,虽然城市中幼儿园软硬件设施都比较完备,但我们的实习生毕业后大多都会去农村任教,如果他们在优良的环节中实习,那么他们一旦到教育资源匮乏,教学环境滞后的农村幼儿园工作,教育经验在新的环境中很难发挥作用。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在选择实习基地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毕业后就业去向问题,不能只把学生置身于城市中环境优越的幼儿园中实习,应分批把实习生分派到农村幼儿园争取让每个实习生都能体验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环境。
篇2
1.教学档案袋评价的涵义
教学档案袋可以简单地界定为有关教师各种教学实际信息的收集。如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表述、为学生编制的测验题目以及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准则、自我评价、各种证书,等等。然而,教学档案袋不只是作品收集和存放的工具,它还是系统检查教学效果、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过程。由此,我们可以把教学档案袋评价界定为某一时期内不同情景中产生的有关师生工作信息的系统收集,它通过反思而构建,通过合作得以丰富,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学习进步。教学档案袋包括四个要素:目的、读者、证据和反思。
2.教学档案袋评价的特征
(1)真实性和丰富性。教学档案袋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能够向人们展示出某一时期教与学的真实情景和师幼具体的活动经历。档案袋通过对教学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反映,使外界对某个教师可以全面审视。以幼儿教师的教学档案袋为例,它既有收集反映教师真实的教学活动的材料,也有教师在其专业方面的成就或改进教学的材料;既有记录幼儿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的材料,也有记录教师与幼儿及有关的家长、社区人员等合作的十分丰富的信息材料。因此,教学档案袋评价反映的是教师真实的教学活动、教师真实的发展需求、幼儿真实的发展水平等丰富的内容。
(2)强烈的主体性。教学档案袋评价的人员包括教师本人、学校管理者、上级部门评价者、幼儿、家长和社区人员。教师既是选定档案袋内容的主要决策者,也是对档案袋内容进行分析、诊断、评价的主要人员。因此,教师既是教学效果的最后仲裁人,也是通过评价期望改变的执行者。教师开发设计自己的教学档案袋过程本身,就是教师通过反思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是评价的主体。
(3)深刻的反思性。与其他方法相比,教学档案袋评价更能激起教师的反思。来自教学档案袋制作者――教师的反思记录是教学档案袋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推动教师更深入地检查自己的教学,更深入地了解幼儿,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并感受专业成长的快乐。
(二)美国教师教学档案袋评价的类型
依据其性质和目的的不同,教学档案袋评价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过程型、结果型和展示型教学档案袋。
1.过程型教学档案袋旨在反映教师在某一时期的表现,目的是评价教师在某一时期、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进步过程。这种档案袋主要是促进教师个人的学习、进步。构建此档案袋时,教师一般收集能说明他们成就与进步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他们可以对教学与学习进行反思,凸显自身教学中面临的困境或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解决问题取得进步的过程,为教师的评价提供依据。
2.结果型教学档案袋旨在表明某一时期实现预期目标的结果。教师针对某一目标建立结果性教学档案袋,并为目标实现而努力工作。最后,教师和评价者都可以依据目标的实现程度对教师的表现做出评价。结果型教学档案袋的资料收集通常依据统一的规定。如针对预期目标,要求每位教师提供活动的教学录像、活动设计、幼儿作品等。
3.展示型教学档案袋旨在充分展示教师在某个领域或若干领域的最佳成就,可以用于评比等目的。教师可以收集最能体现自己教学能力的资料,如活动设计、环境布置、幼儿的最佳作品、教学录像、获奖证书等。
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教学档案袋不能整齐地归为一种类型,经常是几种类型的融合。
(三)美国教师教学档案袋评价的方法
1.讨论会。教师和学校领导召开协作会议来研讨档案袋内容。学校领导是档案袋的主要读者,可以利用题目核对表和轶事记录本等作为评定工具,最后断定通过与否。在讨论会上,对于教师更有帮助的是学校领导和他人关于档案袋优缺点、教学应提高的领域等反馈意见。教师可以利用反馈信息帮助自己制定以后的专业发展目标。
2.面谈法。评价档案袋的一个普遍的方法是个人与个人或小组间的成员交谈。在规定时间内,制作者提供主要证据,这些证据能说明档案袋的主要要素。
3.叙述法。叙述评价法是评价实习教师开发的档案袋的常用方法。对象通常是学校领导和其他实习教师。实习教师叙述个人在某个特定时期内的教学档案袋的制作情况。最后是答问,制作者应回答听者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这些问题一般涉及档案袋的证据、个人特长、需改进领域和通过教育计划学到的技能、知识等。
4.书面评价法。它要求教师本人概括档案袋内容或分析的观点或过程。这种方法承认一个人具有反思性,让一个人用独特的个人的方式认识自己的境况。该方法属于自我评价。
5.出题目。出题目评分评价各项活动或领域。在教育评价中,题目是验证被评价者达到标准和表现方面得分的手段。利用题目判断是否达到了目标,是否运用了合适的教学策略、评价策略。题目也便于学校领导评价教学是否达到了预设目标。
二、美国教师教学档案袋评价启示
(一)对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启示
1.转变对教师评价理念和目的的认识
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教师的工作实施管理和控制。借鉴美国教师教学档案袋评价,首先要转变对教师评价理念和目的的认识,即教师评价不仅仅是为了检查教师的表现,对教师施以管理,其根本目的是为教师的发展服务,并藉此提高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质量。
2.确立幼儿园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在我国传统的幼儿园教师的评价中,教师历来只是一个“失语”的被评价者。这种情况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教师为了得到较高的评价分数或等级,为评价者提供不全面、不真实的信息,例如信息中掩盖了自己的弱势,对幼儿存在的问题的忽视,或是为了评价而提供不真实的教学情景等,使得对教师的评价不全面、不可靠,评价也就没有实质意义。
美国教师教学档案袋评价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教师的自主性。在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受到普遍关注,它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价值的认同。为此,在我国幼儿园教师评价中也应充分体现这一理念,使教师成为评价的主体。
3.改变对幼儿园教师的评价方法
在评价方法上,我国当前的幼儿园教师评价,无论是学期末的总结性评价还是每周每月对教师的考核,大多采用的是量化评价。这种评价方法把教师复杂的教育教学活动简化成可测量的、外显的工作条目,无法
从本质上客观评价教师的工作,尤其对教师工作中深层次的也是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如教师的工作态度、教育观念、价值观、教师的反思等无法进行评价。
美国教师教学档案袋评价融合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可以有效地把量的分析和质的研究结合起来。比如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从量的方面有教师教学考核表、幼儿等级评定、幼儿作品样本等:质的方面有自我反思、教学录像等。这样的方法才能科学、真实、全面地对幼儿园教师进行评价。
另外,当前我国对教师的评价大多数是单向的,主要由管理人员进行评价。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借鉴美国教师教学档案袋评价的方法,构建教师自评、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整体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各自的评价功能,弥补单一评价方法的不足。
4.重构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内容
我国当前幼儿园教师评价内容存在的问题是:偏重眼前的工作结果,追求有形成果如学历、职称、职务或承担课题的级别、论文获奖的数量和等次等,忽视教师和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偏重幼儿园组织目标,忽视教师的个人特点、利益与需要;偏重对教师外显行为、教师的技能技巧评价,如对唱歌、舞蹈、绘画等外在技能的评价,忽视评价教师工作的感受、情感、工作态度、价值观等内隐的深层观念等。而这些被忽视的评价内容恰恰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在评价内容上可以借鉴美国教师教学档案袋评价的做法。根据不同的教学档案袋评价的目的和类型来选择不同的评价内容。如过程性教学档案袋评价目的是了解教师的发展状况、进步的程度及需要改进的方面,内容就是教师教学发展进步及解决问题的真实的过程。一般的教学档案袋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个人的基本信息;教师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目标;教师工作的样本,如活动计划、教学录像、观察记录等;幼儿的学习样本,如幼儿的作品、幼儿的活动记录或录像等;对这些材料的描述和说明;对这些教学样本和学习材料的评价和反思,其中评价就包括自我评价、幼儿评价、家长评价、同行评价、各种考核评价表等。从中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内容应该是对教师真实的教学过程和实践及教师内隐的价值观念、态度的评价,评价内容能够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5.加强对幼儿园教师评价的个性化
我国现行的幼儿园教师评价对所有教师采用的评价制度、评价方法、评价目的、评价标准大多是统一的。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特长、爱好、性格、教育背景、教育理念等,这种无视教师之间的差异性对教师进行整齐划一的评价实际上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公平的。
如何在评价中体现教师的差异性、个体性,一直是幼儿园教师评价中的难点。在这一问题上可以借鉴美国教师教学档案袋评价,其档案袋的创建、资料的收集、目标的确定、具体的反思,以及实际的评价活动(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目的等)都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化。在我国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实践中,可以为不同的教师群体或个人建立不同的教学档案袋评价体系,如新教师(1~3年教学经验)的教学档案袋评价;有经验教师(4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教学档案袋评价;面临教学困难的教师教学档案袋评价,等等。
(二)对评定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启示
篇3
一、构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全程体验教学模式的意义
“全程体验”教学模式是“反思性幼儿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体验是指个体伴随着强烈内心情感活动的亲身实践,是通过情感感受对实践活动的一种升华,包含参与、反思和情感投入(职业认同)。全程体验就是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全程中所有实践体验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幼儿教师可以在全程教学实践中获得观摩、参与和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和体验,提升反思境界,升华职业感情,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一)全程参与实践是反思性幼儿教师成长的基础
无论是中国先哲孔子,还是西方先知苏格拉底、柏拉图等,都对教育“实践”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实用主义代表人物英国的培根、美国的杜威等更是强调实践在“经验知识”形成中的作用。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毫不犹豫地强化国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之观点,重实践、重参与、重体验。参与教学实践能使每个有着不同背景、不同个性、不同知识经验和不同智能类型的幼儿教师都能够平等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在参与中学会学习,构建专业知识、形成专业技能;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体验各种丰富的情感,形成专业情意,进而提升为对幼教职业的挚爱,对幼教工作的向往。
(二)自觉反思是反思性幼儿教师成长必由之路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其职业生命全程中有意识的自我发展的过程,这种有意识的自我发展的过程需要在全程体验课程情境下通过幼儿教师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调节来实现。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并提出“要具有观摩、参与、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的目标要求。“全程体验”正是将反思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体现了反思性实践者的培养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它需要不断地“实践—体验(反思)—再实践—再体验(再反思)”,达到“行中思,思中行”的统一。
(三)情感投入(职业认同)是反思性幼儿教师成长的动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有研究发现,学生在教育实习实践过程中会伴随着各种情感体验,比如兴奋、期待、满足、愉悦、充实、有信心或焦虑、紧张、沮丧、内疚、不安、感到前途渺茫等等。分析这些心理感受发现,与他们的关注点有关,而这些关注点正是自我生存、职业认同和自我发展等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成分。情感的投入是好教师的关键。一个好的教师必须挚爱自己的职业,对教育教学报以极大的热情,才可能积极地投入到教师工作中去。我们对学前教育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在幼儿园最受欢迎的是爱岗敬业、专业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专家型人才。这种理想的需求正是对“反思性实践家”的呼唤。
二、构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全程体验教学模式框架的基本要素
(一)全程体验教学目标体系
全程体验教学目标体系是指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活动,在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应达到的水平或标准。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结合“服务于地方,特别是百色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的专业定位和“培养具有革命老区精神特质;具有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与教育观,教育理论知识实、教育能力强、教学技能熟、综合素质高;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教得好的高级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全程体验教学目标应包含三个维度。
1.专业理念与行为:具有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及相应的教育行为;
2.专业知识与能力:理解儿童发展的知识与能力,保教知识与能力,五大领域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游戏理论及支持引导能力,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反思、合作和研究能力;
3.专业感受与体验:具有观摩、参与、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同时,我们把学校历经近80年办学凝练出的“团结合作、艰苦奋斗、克难攻坚、磨砺成才”百色学院“石磨精神”纳入人才培养中,彰显学校人才培养特色。
(二)全程体验教学内容体系
全程体验教学内容体系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载体。包括课程实践体验、活动实践体验、教育活动体验、社会实践体验四大块。
1.课程实践体验。包括:(1)为配合教育理论课程讲授而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如课任教师设计和安排心理学、卫生学实验等;五大领域设计与指导课程中观摩评析幼儿园教育活动视频及图片资料、课堂实训等;(2)实训、练习各类专业基本技能,包括弹、唱、跳、画、做、说、写、操等。课程实践体验要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以训练能力为目标,师生双边情感互动,让学生在练习和操作训练中,理解教育理论,萌发专业理念,产生职业情感,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2.活动实践体验。活动实践是指以各类活动为平台培育专业素养,培养专业能力。包括:(1)专业基本技能竞赛活动。即将幼儿教师所需专业基本技能细分为弹、唱、跳、画、做、说、写、操(多媒体运用)等方面,每天晨晚练、每一技、每月一展示、每学期一验收、每年艺术周等,并在艺术周活动中开展讲故事、唱儿歌、舞蹈、书画、琴法、礼仪、演讲等师范生专业基本技能竞赛活动;(2)主题活动。如主题演讲比赛、迎新生或教师节晚会、“五四青春誓言”主题文艺晚会、庆祝元旦晚会以及教育实结汇报晚会等各种活动;(3)幼儿教师技能竞赛活动。开展教学方案设计、说课、上课比赛活动。获优等奖者推荐参加广西区级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并取得好名次;(4)毕业设计(论文)研究活动。注重培养科研意识,把撰写论文、参与科研课题、进行教育调查、申报立项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作为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
3.教育实践体验。教育实践包括常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等。为了让学生获得观摩、参与、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我们开展了“见习、研习和实习、研究一体化”的全程体验活动。一至三年级的每学期均安排为期1周的教育见习,一年级是“保教观摩”体验;二三年级为保教尝试式参与实践体验,协助幼儿教师组织一日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等,进行研习反思、撰写见习报告等;四年级为全面参与实践和研究式实践体验,第七学期安排12周的教育实习,体验幼儿园全部的保教活动及教研活动,第八学期毕业设计(论文)8周,顶岗实习12周,组织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与社会调查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
4.社会实践体验。社会实践属于拓展性的活动,包括创新创业活动、三下乡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等。如到农村、城镇调查幼儿园小学化现状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调查广西区、市或县区的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并寻找自己创业的机会等,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获得实践体验和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激发和培养他们服务社会的热情和能力。
三、构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全程体验教学模式框架的保障要素
(一)构建完整的全程体验教学评价体系
全程体验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有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百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制定了《师范生基本技能实训和考核标准》《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教师技能实训和考核标准》《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细则》《教育实习管理办法》《学生教育见习工作管理办法》等,通过专业基本技能和教师技能的考核、竞赛活动展示与评比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等多种途径对学生专业能力进行评价。加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的指导与成绩评定,校内实训要有实训报告或成果展示,由任课教师评定成绩并做好记录(或视频);校外实践由幼儿园指导教师和高校指导教师联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二)制定完善的全程体验教学管理体系
全程体验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三个方面。1.组织管理。学校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2.运行管理。二级学院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完整的、与理论课程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大纲,并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及考核办法,做到“四有”,有大纲、有计划、有实施、有考核,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3.制度管理。制定关于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学科竞赛、学分互换与认定等实践教学管理文件,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构建完善的全程体验教学保障体系
1.建立一批相关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校内实验实训室系统化。目前,我校内已建成了由心理教育能力实训中心、教学能力实训中心和专业综合能力实训中心等三大实训中心构成的教师教育能力发展中心。有数码钢琴实训室、合唱与指挥实训室、五大领域活动模拟实训室、书写实训室、舞蹈实训室、手工制作室、蒙氏活动室、感统训练室、团体心理实训室、智慧教室和微格教室等42间,设备总价值1000多万元。(2)校外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目前建立校外挂牌签约的实践教学基地(幼儿园)8个,其中校级重点建设基地3个,并在其中2所幼儿园建有课堂教学在线观摩实训室。这些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为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专业基本技能和教师技能提供了物质保障。
2.建设一支双师型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他们热爱幼教事业,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熟悉幼儿园教育、保教能力强。高校承担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师经常到幼儿园,熟悉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同时,聘请幼儿园名师、园长作为专业兼职教师(目前我校已有15名外聘幼教专家),指导教育见习和实习工作。
作者:黄玉梅 单位:百色学院
篇4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学前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前教育专业从原来对人才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转向了以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早期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有三级培养目标:即(1)培养幼儿师范学校教育学科的教师;(2)培养幼儿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3)培养幼教科研人员。程少波等人的研究认为,应该把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从早期的三级目标改为四级目标,即一级目标: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二级目标:培养幼师幼儿教育学科教师;三级目标:培养幼教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四级目标:培养幼教科研人员。[3]这种分级的目标定位适合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要求,也实现了学前教育师资由“教书型”向“科研、管理兼容型”的转变。
近年来新开办本专业的一些职业院校因受自身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办学经验等因素的限制,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实践型的教师。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岗位要求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划分为幼儿园管理、早期教育、特殊教育、双语、音乐舞蹈、美术与手工、多媒体技术与管理、主持与表演等不同方面,根据行业需要,制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可确定为: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素养,掌握从事学前教育和保育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具有编制和实施具体教育方案的初步能力,掌握绘画、音乐、舞蹈、钢琴、手工等专业技能,以及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辅助能力和技能,具备观察、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二、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确立上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紧扣培养目标进行相应的的改革。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构建科学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合理的职业素质评价体系
幼教工作要求我们的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踏实的工作作风,广博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耐挫折能力,良好的人格品质与自我调控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合作精神等。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单位对技术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是大同小异的,即都要求从业者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还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具有指导、规范和激励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可以从职业意识、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三个方面构建职业素质的评价体系,并将各项指标进行细化,形成层次化的评价模型。评价体系中专业能力可以用幼教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的办法来认定;职业意识可以采用综合性评语进行评定,每学期末根据阶段评价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职业意识评价也可体现在课程评价中,可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发言、小组探究学习、技能训练及考核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专业知识评价内容主要强调那些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方面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知识评价方式可在技能评价中看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效果或者直接以理论试卷测试的形式进行。教师评价的重点可以放在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情况。职业素质评价体系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多样化评价、发展性评价相结合,以实现从量到质,从知识、技能到习惯、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全方位评价,增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更好地发挥评价在学生全方面发展中的职能与效能。
(二)以培养职业技能为导向,工学结合,注重实践。
篇5
目前,四川省农村地区幼儿园骨干教师缺乏,学历和素质状况偏低,幼儿教育中存在着教师数量不足,教育观念落后,质量不高等问题,根据“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1)”,四川省农村地区幼儿园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幼儿园教育工作不规范,如教学活动常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化”现象严重;农村幼儿园缺乏儿童操作材料,环境创设的理念落后、形式单一,教师对当前幼教新理念和新要求缺乏了解等。鉴于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四川省启动了“国培计划”幼儿教师培训项目,对农村幼儿园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进行的短期集中培训,使其成为农村幼儿园教育的“种子”教师,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在培训中,方案采用“两个捆绑”(将承担培训任务与派出实习学生进行捆绑、对市州教育局:将选派学员参训与接收师范生实习进行捆绑)、“三方联动”(联动高等师范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基层学校)、“四维对应”(实习时间与研修时间对应、实习基地与学员地区对应、实习人数与学员人数对应、学生专业与学员学科对应)的方式,确保师范院校和市州教育局按照要求选派参训教师和接收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确保项目实现双赢目标。
内江师范学院在承办了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项目的同时,实施了“学生顶岗实习,师资置换培训”的办法,让学前教育师范生到幼儿园去顶岗实习,深入幼儿园进行教育实践。“国培计划”顶岗实习相对于教育实习来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师范生与幼儿老师身份的置换,实习生全权扮演教师的角色,有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对师范生的技能、思想、素质等各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并为高师院校教育改革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重要依据。尽管“国培计划”顶岗置换对提高农村幼儿教育以及高师院校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诸多益处,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尚面临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及时解决。
1 “国培计划”顶岗实习的现状调查
1.1调查样本选择
2010年和2011年,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分别赴简阳市、资阳市、广安市、内江市等多所幼儿园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国培计划”顶岗实习任务。为了对“国培计划”顶岗实习的情况进行了解,本文对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两个年级(2010级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和2011级学前教育专科专业,)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做了初步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00份。
1.2调查结果
1.2.1实习前相关问题的调查
(1)职业态度的调查:对问题“实习前,你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感?”的回答有41%的实习生是比较喜欢,37%的回答是没感觉,其中回答非常喜欢和不喜欢的分别是12%和10%,由此可见在顶岗实习前实习生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感不强。
(2)心理感受调查:对问题“实习前你的心态是怎么样?”有46%的实习生的回答是既好奇又害怕,好奇的是幼儿园的教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害怕的是自己在高校所学习的知识技能难以胜任幼儿园的一日教学活动。
1.2.2实习过程中的调查
调查发现实习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师生交往能力等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实习生初登讲台,心里发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的针对性不强,语调平淡,缺乏肢体语言,注重传输知识的结果,不太重视幼儿获得知识的过程。在组织教学方面,不清楚幼儿的需求,不能顾及全班幼儿的需要,课堂情景知识匮乏,任意加深知识难点。
1.2.3实习后相关问题的调查
(1)调查对象对问题“通过本次实习,你的能力?”的回答情况如下:有17%的实习生认为通过顶岗实习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有42人认为通过顶岗实习自己的能力较为提高,占样本总数的42%;能力提高一点的有38人,占样本总数的38%;另外,能力没有提高的仅3人,占样本总数的3%。这些数据表明,“国培计划”顶岗实习很好的促进了学前教育师范生的专业发展。
(2)调查结果表明通过顶岗实习,实习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热爱程度有所降低。在访谈中,在问及“既然不打算当幼儿教师,为什么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时,回答是“父母认为当幼师好”、“本以为当幼师要求不高”。而通过顶岗实习后, 有很大一部分的实习生没有专业发展的意识,有些实习生甚至根本不打算当幼儿教师。
通过表1可以看出顶岗实习对自己的专业非常热爱的人数提高了2%,由此可以看出通过深入到幼儿园进行观摩和实践,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与热爱。但是,通过实习对自己专业比较喜欢的人数降低了14%,相对的通过该实习对自己专业没感觉或不喜欢的人数分别提高了1%和11%。因此,通过顶岗实习,实习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热爱程度有所降低。
2 对顶岗实习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顶岗实习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要通过教育见习的方式对幼儿园的教学和管理进行了解。然而,在见习环节中仍然存在众多问题,如高校在安排学生教育见习中指导不够积极,学生多是走马观花式地完成任务。通过访问,这次顶岗实习前,高校只系统安排过一两次教育见习,而且见习内容单一,只是对幼儿园的环境布置进行参观和旁听一些幼儿教师的课,导致了实习前学生的经验储备严重不足。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实习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态度。由于顶岗置换的地点大多数在农村,实习生面对农村幼儿园落后的教育环境而情绪低落,一些实习生甚至想到以后的就业可能就在这样的一个环境而产生很大的就业压力,使得实习与就业形成矛盾。出现这些的问题的原因就是顶岗实习前高校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不出问题就可以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2实习生的专业知识与心理准备不足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学生顶岗所在的幼儿园大多在乡镇。幼儿园领导更为看重的是实习生的艺术技能。然而高中入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在实习之前只学习了一年的键盘器乐、视听练耳和美术。因此,在顶岗实习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实习生组织教学的能力挺强,但在技能教学过程中却表现得不足,例如,在美术教学时只能照着原图画;歌唱教学时不熟悉曲子,教学过程中唱不准音,听不出幼儿歌唱时音准和节奏的不准确等。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都是因为他们在教学技能方面的不足。
一些实习生对实习幼儿园的期望过高,大多数实习生给自己在实习中的定位是幼儿教师,并希望能够在顶岗实习中系统提升专业知识,可以受到系统的培训,学到更多专业知识。用实习生的话说就是工作要有“技术含量”。而实际上一些幼儿园认为实习生能力不够,不让实习生带班上课,这让实习生从心理上难以接受。
另外,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大班额、师资少的情况,50~60人的幼儿班级是常见现象,部分班级的幼儿人数甚至有80、90多人,而一些实习生独自带班,甚至兼做其他班辅导工作。幼儿班级人数过多使实习生工作强度大,体力不支,心力交瘁,一些实习生在顶岗初期出现身心疾病的症状。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
2.3幼儿园教学管理中存在缺漏
部分幼儿园对国培工作态度敷衍,对学生的工作能力持怀疑态度,只是让学生负责打扫卫生、维护安全这一类的工作,学生接触不到幼教的核心工作,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锻炼和提高,使实习活动流于形式。
此外,教学分配不合理也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幼儿园将实习生当成是义务工,给实习生安排了很多的课时任务。另外,有的实习生不仅要上自己本班的课,还要帮其他的老师代课。从表2可以看到:上过40次课以上的学生有83%,上过20-40节课的学生也占了11%,另外,有6%的学生只上过1-4节课。由此可见,实习生的课时任务普遍比较繁重。
3 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对策和建议
为了让顶岗实习生更好地完成顶岗,结合本次调查发现的问题,笔者从顶岗高校、实习生和幼儿园三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3.1完善课程结构,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就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而言,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依托,针对顶岗实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职前师范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应加大幼儿园急需的专业技能课程比重。另外,随着学前教育理念的更新,众多早教机构的出现,应该在课程设置中设置0-3岁幼儿早期教育的相关课程,使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学龄前教育实现有效衔接。此外,加强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解理论,了解幼儿园教学现状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安排学生每个星期半天到幼儿园见习,帮助学生及早的接触幼儿教育工作的特点以及幼儿教师的职责,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质量的见习报告,学校指导老师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成绩评定,并将该成绩记入学生总成绩之中,以保证教育实习的质量。[1]另外,在学生学习幼儿园各领域的教育活动指导等课程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教学,将书本知识及时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针对当下的大学生不能吃苦,受挫能力也差的现状,高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轮流去贫困山区进行义务支教,让学生体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在吃苦中找到快乐。另外,高校也可将吃苦耐劳的道德精神贯穿于课堂,例如,增加实践课,让学前教育师范生去帮助幼儿园的环创和编排文艺活动等。让学生认识到吃苦耐劳是一种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这种精神并做好随时吃苦的准备。
3.2增强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感
教师职业认同感是指教师能从心底接受教师职业,并能对教师职业的各个方面做出积极的感知和正面的评价,从而愿意长期从事教师职业的主观心理感受。[2]师范生自身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是教师情感最持久的源动力,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心理准备。[3]在职前师范教育中,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即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将要担任的角色,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激发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热爱。有了职业认同感,即会将其表现在优秀的专业行为中。如面对学前专业师范生在顶岗实习中表现出来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现象,为了能够更好做好实习,实习生的言行举止、教学技巧,基本功练习等方面都应该做好准备,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把实习工作做好。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加紧巩固基本师范
技能,例如:同学之间一个月内可以准备1-2次的师范技能训练,练好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还可以组织微格教学并观看小组的课堂录像,同学之间相互提出问题、互相学习,注重教学表情、语言、肢体语言等的协调,找出自己的缺陷并改正自我,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3.3加强幼儿园对实习生的指导
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生的接收单位,要积极做好对实习生的管理、指导和安全保障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为师范生提供生动实际专业教育,通过教学实践引导实习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际中,并使其基本上掌握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地进行教学。而并积极挑选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与高师院校教师组成指导小组,加强对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工作状况、思想心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指导。
此外,“国培计划”顶岗实习相对于一般的顶岗实习来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师范生与幼儿老师身份的置换,实习生全权扮演教师的角色,有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但是,师范生到幼儿园只负责“顶岗”,而一些老师的活动与实习生无关,这让很多师范生从心理上难以接受,容易造成师范生对实习工作的厌倦。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让实习生和其他老师一样参加学校的其他日常活动,如教职工会议、家长会及其它工作,让实习生真切的感觉到自己就是学校的一分子,充分参与幼儿园的各项管理工作中。
另外,幼儿园在积极配合高校完成顶岗实习工作的同时,可安排幼儿教师与实习生互动,分享教学中的成功经验,提出教学中的主要难题与困惑一起探讨。学前教育师范生在教育理论上已有一定积累与自己的认识,与幼儿教师一起分析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不仅为自己将来的顶岗实习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某种程度上也深化了一线幼儿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更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幼儿园也获益匪浅。
“国培计划”顶岗置换项目是进一步探索适宜于农村幼儿教师实际的培训模式和方法,开发优质培训资源,提升培训的层次和水平的创新尝试,在培养“种子型”的教师同时,推动师范院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但是,顶岗实习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学生个人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和教学经验的积累,也离不开师范院校专业教师的指导,实习基地幼儿园的大力支持,分析现状,解决问题是为了通过顶岗实习,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推动学前教师教育改革,推进学前教育师范生实习,提高培养质量,提升师范院校服务学前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友根.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J].无锡教育学院报,2006(4):22.
[2]Beijard D,Verloop N,Vermunt J D.Teachers’perceptional Identity: An Exploratory study from a personal knowledge perspective[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0(16):749-
篇6
在学前教育学教学实践中,一是此门课程的开设缺乏必要的调查和论证过程,造成所学的部分内容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大,教育理论和实践脱节。一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沿用多年,对学生真正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缺乏深入理解,课时安排也不尽合理,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比重远大于实训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普通,往往造成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不懂得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学习效果欠佳,更不利于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2课程内容交叉重复
学前教育学课程应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但是实际教学中,有些章节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现象严重,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没有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高职生源质量不均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解和认同不足,倾向于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轻视理论知识学习,也缺少对学前教育现象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教育理论知识的接受有一定困难,不能融会贯通,综合运用能力不强。许多任课教师关注的往往是自己所教课程的完美性,而很少顾及与其他课程的重叠问题,更很少去考虑学生学习的感受,这会让学生产生倦怠情绪,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3教材面临严峻挑战
学前教育学教材版本较多,估计未来几年会有更多教材出现,但是目前大多数教材与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去甚远。这些教材一是强调学前教育学的学科独立性,重心在于学前教育学的学科框架,而不关注未来的幼儿教师到底应该知道什么,学些什么。二是教材的教条主义倾向严重,基本是沿用普通教育学教科书的编写模式。事实上,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会关注学前教育学是否应独立成为一门学科,而是关注学前教育学究竟是什么,它和中小学教育不同之处何在,独特性在哪里。学前教育学应该是幼儿园教师职业视角下的学前教育学。
4教学范式急需改革
独白式教学是目前高职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的主导范式,在独白式教学范式中,师生之间是非民主的对立关系,教师成为传递知识的专家,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讲、学生听是学前教育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教师关注课程知识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容易忽视学生的实践经验,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去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教材、幼儿等建立对话式关系等。独白式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5考核评价标准单一
高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并对教材体系如何转化为教学体系的把握不足,教学过于注重学科的理论性而忽略其实践性,教学评价基本沿用多来年的考核评价标准,任课教师往往是根据学生期末成绩,再加上平时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评定。课程考试以知识点为主,大多数学生在期末考试之前突击应付,学生只凭记忆就可取得高分。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已经成为教学的生动写照,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学前教育学相关知识。这种考核方式急需改革,否则不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完善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的建议
1课程开设需经过必要的调研和论证
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广泛收集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将这些要求进行整理、归纳和分类,转换成核心技能,再根据核心技能的要求开设相应的课程。明确每一门课程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这样才能保证所开设的课程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一致,避免所开课程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现象。把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的地位。要积极从幼儿园实际需要出发开发课程,紧紧围绕“学生毕业后可适应哪些工作岗位”、“幼儿教师需要完成哪些主要工作任务”、“幼儿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等重点问题开展调查,以此为据构建课程体,实现由学科知识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
2关注幼儿园发展动向,更新课程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要推陈出新,任课教师要充分关注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动向,创造条件深入到幼儿园一线,做好资料收集工作。所编写的学前教育学教材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学内容应贴近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反映幼儿园教改新动向,对课程内容和教材进行革新,不拘泥于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跳出原有的课程框架。教师也可以编写补充教材或是以活页补充讲义的形式,把最新的知识充实到课程教学中,特别是丰富的家庭教育学相关内容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不能再自我陶醉于现有的学前教育学教科书体系,不能再迷恋学科体系的完美光环,而应与时俱进,转换思维方式,超越单一课程逻辑的局限,对传统学前教育学教材进行变革,让课程内容具有鲜活性、情境性、有效性、实用性。将以往教科书的宣言式风格转换成对话式,对教科书和教学计划重新设定,既要考虑教师教的空间,也要考虑学生学的空间。在教材的编写与教学过程中就要把“主题活动”模式贯穿其中,让学生从学习之初就真实地接触到幼儿园教学情境。着眼点要放在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备的有效性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上,不再局限于自身逻辑的科学化追求,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取向
3变革学前教育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引入幼儿园活动模式,改革幼儿园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学生根据分科教学所学的知识技能并不能适应目前幼儿园以“主题教学”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延长实践教学活动时间,丰富教学实践方式。要按照职业工作岗位所对应能力的要求组织教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基本的原则,增加学生实践实训课程的内容与比重,让学生在“教、学、做”合一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提高,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实践中提升”。一是统一安排学生深入幼儿园进行教育实习,加强对教育实习的管理与指导,通过改革教育实习过程、指导方法、评价指标和考核方式等,提高教育实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以完成幼儿教师工作任务为驱动,在课堂内进行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训活动,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操作练习法、情境体验法、片段模拟练习法、试讲评价法等多种形式(包含教育活动设计、说课、研讨、相关的教育材料制作等内容)。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发挥其“直观感性、开阔眼界、启迪思维”的重要功能。
4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大力推行过程性考核
一是改变学生成绩的评定办法,强化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学生的实践学习为主,应适当增加学前教育学课堂考核和课后作业的评价环节,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小组作业、教育实践报告、研究性学习小论文、讨论以及平时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应作为课程评价指标。二是可以举办校园文化节、舞蹈、音乐剧、玩教具制作,开展美工、故事演讲等实践技能比赛,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项目完成的情况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实践体验和相应的专业实践能力。三是要改变教育实习的评价方法。例如,增加评价环节,变目前的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对实践教学的准备、中间过程及结果均进行评价,从而对教育实习活动进行全程监控和指导;改变评价主体,变过去指导教师的单一主体评价为多主体评价,除高职指导教师、幼儿园指导教师评价外,将同学互评和本人自评也纳入评价范围,从而充分调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一是组建由高职指导教师和幼儿园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的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高职教师的理论优势和幼儿园教师的经验优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建立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在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架起连接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展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教学观摩、幼儿园教学研究、科研课题研究等系列活动,既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践教学机会,又丰富高职教师的实践经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着力打造一支“名师引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重在建设、形成梯队”的优秀课程教学团队,吸纳行业专家参与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研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的指导,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学术交流和横向研讨,开发校企合作和行业技术服务,实现校、园互动,全面参与幼儿园的教改实践,培养青年骨干,推动课程团队教师的成长。总之,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可以加强高职教师和幼教一线工作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方形成实践指导合力,不断提高幼教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秦金亮.学前教育专业“三学”受到的挑战与未来改革路径[J],幼儿教育,2011(7).
篇7
1.培养反思性实践型人才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面向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
不同的课程设计模式有不同的价值追求。“知识模式”重视传授文化知识;“技能模式”重视培养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反思性实践模式”则强调幼儿教师要不断关注自身的反思和自我调控来实现终身专业成长。当前,责任心强、专业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高、有发展潜力的人才最受幼儿园欢迎。也就是说反思性实践者已成为幼儿园期待的理想形象。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模式既不能偏向“知识”,又不能倒向“技能”,应把反思性实践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让培养幼儿教育的反思性实践者成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2.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适应《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教师提出的复合要求
201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专业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幼儿教师要“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在“专业能力”部分强调,幼儿教师要具备反思与发展能力,要“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所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要顺应现代社会发展、教育改革对幼儿教师的必然要求,重视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合理设置教育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多样化的实践情景,重视学生反思实践习惯的培养和反思能力的提高,探索构建以反思作为桥梁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幼儿教师教育改革应顺应《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的培养
反思性实践者的新方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北欧国家被广泛认可的反思性实践观点已经影响到全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改革方向,教育部在2011年颁布实施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顺应了这一改革新动向,提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应贯彻《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要秉承反思性实践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模式,发展实践能力,成为反思性实践者。
4.当前学前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与改革方向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是课程目标定位不准确。许多院校没有把培养学生专业的幼教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综合的教育实践能力作为课程教学总目标,没有构建实践整合型课程教学体系。课程体系要么倒向“技能型”,要么倒向“知识型”。二是专业实践导师团队未形成。目前,学前专业课程任课教师一般通过顶岗实践、指导学生教育实践和幼儿园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等途径,深入幼教实际,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但也存在实践体验时间短、流于形式的问题。授课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默契,团队合作力量未能充分发挥。作为教学改革效果的重要评判者,幼儿园管理者及教师对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作用和力量被忽视,没有被纳入专业团队中。三是教学方式陈旧僵化。一些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大多将精力放在课程结构框架的构建、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而相对忽视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仍然沿用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忽视教学情景创设和实践教学的设计,造成学生主动体验机会少、实践能力差、问题解决思维不灵活。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的培养下,往往为“口头上的巨人,实践中的矮子”。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他们常规工作不规范、教学组织吃力、组织管理效果差等问题暴露无遗。
二、反思性实践取向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1.确立以反思性实践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
反思性实践能力已经成为高素质幼儿教师的核心素质。为培养幼教机构需要的具有反思主动性、反思实践智慧、反思批判精神、独立和合作反思能力的高质量准幼儿教师,学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方向。以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的专业能力要求为准绳,把反思性实践理念引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尽可能增加学生参加教育实践的机会,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教学情景,以反思作桥梁,使理论与实践操作相融合,把培养幼儿教育反思性实践者作为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
2.建设高素质专业教师团队
教师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建设一支理念先进、素质过硬、结构优良的教师团队对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其一,要转变教育理念。任课教师要反思课程教学中的弊端,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改革的执行者,任课教师不仅要重视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重构,更重要的是在教育理念上逐步扬弃和超越旧有的教学模式,重新思考教学的特点和价值追求;不仅要成为技术熟练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学习的支持者和促进者和批判性思考者。这一点是改革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其二,要发展实践智慧。实践智慧是教师的教育信念、专业知识技能、实践经验等综合而成的应对实际的教学情景的智慧。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指路人,教师首先要具备反思智慧,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为此,教师应主动更新知识结构,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发展实践能力,密切关注学前教育发展动向,广泛收集实践案例。以挂职、见习或实习指导、课题指导等形式,与幼儿园保持联系,和实践共同体内的幼儿园实践导师密切合作、相互学习,在交流对话中相互启迪,共同促进实践性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获得,增强实践指导能力,努力促进专业发展。
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构建全程性和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使理论课程和实践类课程协调融合,教师要利用实践共同体在课程体系中的统整作用,充分挖掘现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育机会,把各学期安排的教育见习(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和课内实践等所有培养幼儿教师实践技能和实践智慧的课程教学融合在一起。制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大纲》,对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的实践教学的各环节——社会实践、教育见习、教育实习、课内实践、技能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进行了整体设计,组成一个有明确教学要求和考核办法、内容结构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大纲”,每门专业基础课程也要制订教学实践大纲,使学生在开始学习该课程时就清楚地知道有哪些实践机会和任务,使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更具目的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4.构筑园校合作实践平台
为拓展和深化与各教学实训基地的合作,可以试行“双导师制”为契机,建立实践共同体平台、完善合作体制运行机制,发挥团队合力优势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双导师制”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和培养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和教育实践工作,实习生以一人或一个实践学生小组(2~6人)为单位同时跟学院导师(学院任课教师)和幼儿园实践导师(幼儿园一线教师)学习和体验。实践共同体是实践课程的载体和支撑,实践共同体的基本结点是学生实践小组,实践小组是以实习幼儿园为单位成立,学生实践小组人数根据实习幼儿园班级数量灵活确定,原则上1~2名学生进入一个班级接受导师的全面指导,学生在实习期内要在三个年龄班轮换实习,实践小组间可在实践间隙分享收获、讨论问题和困惑;也可利用微信群和QQ群上传实习见闻、分享实习感受、提交实践作业,和学院导师与实践导师沟通交流。“双导师制”实践共同体的建立,为园校合作提供了一个好平台,在这个实践共同体内,园校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增加相互合作与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使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融会贯通。园校双方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5.实施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学前专业课程要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教师以直接教为主授、学生多被动听讲少体验思考的教学方式,应以反思性实践教育理念为导向,以着重培养学生反思实践能力为目标,制订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创新教法。比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开展案例教学,创设模拟实践情景,促进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以“任务”引领学生解决学习任务问题,进行实践操作训练,锻炼学生“写、说、授、评、思”综合教育实践能力,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反思指导,促进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情景中学会反思,让学生感受到反思带来的经验收获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再加上教师的适时指导和鼓励,学生的反思习惯就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养成。6.构建过程性多元化评价体系减少闭卷考核形式,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在实践情景中的反思能力的考核,注重过程评价。从学生入校,就为其建立一份专业成长档案袋,把学生的课堂学习笔记、幼儿园见(实)习鉴定表、教育实践日志等都归档保存。学生课程考核中实践反思能力考核成绩,由课程任课教师和见(实)习单位实践导师共同评价,按不同比例综合评定。任课教师负责评价学生的课内实践反思表现,幼儿园实践导师主要就学生保育教学实践、班级管理等方面的表现给予评价。这种综合性评价能较好地突出实践在评价考核中的作用,促使学生重视反思,在实践中学会反思。
参考文献:
[1]苗浩.教学设计者反思性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理论的追问与实践的探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2]秦金亮.以“全实践”理念引领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J].教师教育研究,2005(5).
[3]白星瑞.呼和浩特市两所蒙古族幼儿园教师开展反思性实践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篇8
2.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入职教育和继续教育缺失
众所周知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通过学前教育可以为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潜移默化的树立幼儿的世界观、人生观,而这些都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教育得以实现。从事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师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有不到总数的10%,中专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占20%左右,剩下的所谓“教师”很多都是一些农村闲散人员,她们都没有相关教师资格证书,对幼儿抚育、教育知识仅凭经验。教师水平有限的同时,教师素质相对低下,严重影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河北省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幼儿园对于教师的入职前培训大多还停留在理论层次,个别重视入职培训的幼儿园会在教师入职前组织教师学习一周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等相关课程,学习后组织考试,但考试也大多流于形式。河北省农村幼儿园基本没有针对教师的入职前培训,因为教师学历普遍较低,甚至有些幼儿园园长仅有小学或初中学历,对于入职培训从未听说过。个别农村幼儿园存在所谓的入职前培训也仅停留在口头告知几条幼儿园自创的“教师须知”而已。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就是教师入职后的继续教育。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在这一重要环节明显缺失。在河北省经济发达的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继续教育也很少每年定期开展。有后续继续教育的幼儿园,一方面参加的培训的教师一般人数有限,不能实现全体教工参与其中;另一方面继续教育形式单一,除了听主管单位领导讲座、高校专业教师讲座,就是单纯学习统一下发的资料,理论说教居多,实践操作少之又少,针对开办特色幼儿园的教师继续培训内容几乎没有。这些现状都与现代农村学前教育教学理念脱节。
3.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缺乏职业自豪感、幸福感,教师流失情况严重
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相对工作时间长、责任大、但工资待遇低,河北省农村幼儿教师更是如此。工作上“身心俱疲”,工资待遇少的可怜,在物价飞涨的今天让农村幼儿教师深深的感受到“同工不同酬”一词的含义。职业地位低下、工资待遇低下,农村幼儿教师无形中成为了社会的弱势群体,在一成不变的超负荷工作重压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被不停的消磨,应该树立在农村幼儿教师心中的自豪感和幸福感荡然无存。河北省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因为重中现状的存在而变得极其不稳定,偶有学历稍高一些的教师在任教一个学期后得因为各种原因离职。工作环境简陋,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的农村幼儿园同一班级每月都会更换教师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抱有职业理想的学前教育毕业生在入职农村幼儿园后纷纷转行,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难以提高。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已经严重制约了河北省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加强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1.探索多元投资模式改善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教师工作环境,提高教师境遇
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关键在于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资。我们要从根本改变单纯依靠政府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思想。政府经费有限,政府的投入可以用于农村幼儿教师工资的补贴,有效改善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相关劳动福利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统筹等,彻底使工作在农村教育边缘的幼儿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另外对于公立农村幼儿园没有正式编制的教师落实聘任制度,根据工作业绩评定职称,私立农村幼儿园也要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保证教师工资境遇,使教师辛苦工作的同时逐步提升自我认同感和社会地位。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推动,河北省经济发展虽然不是名列全国前茅,但是也有很多经济效益好的大、中型企业。政府经费投入不足,可以牵头这些成功企业、成功个人,单独大企业投资,或者多个小企业联合投资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学环境。我们可以采取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直接接受企业投资,也可以利用企业废弃场所改建、扩建现有幼儿园环境。多渠道、多形式的合办农村幼儿园是有效改善当前河北省农村幼儿园办学环境的途径。鼓励发展河北省经济发达城市幼儿园与农村幼儿园结成“手拉手”幼儿园,有效形成城乡对口支援、对流的长效机制。城市幼儿园的教学教具、图书可以在使用之后无偿赠与农村幼儿园。城市幼儿园教师可以轮岗志愿帮扶农村幼儿园,城市幼儿园教师帮扶时间长则一个学期短则一个月,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把手的教给农村幼儿园教师,这是单纯从书本上学不到的实践知识,给农村幼儿园教师随时注入新鲜血液。
2.重视河北省农村幼儿教师入职培训与职业个性化继续教育,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幼儿教师入职培训相比其他行业入职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教师面对的天真无邪的孩子,幼小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幼儿教师的引领去刻画自己的未来。河北农村幼儿园大多录用的是刚刚毕业于艺术院校的毕业生,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在学校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学前教育知识,在实习期间也没有去过幼儿园,不仅缺乏幼教专业理论,更没有幼教工作经验。为了工作一个单纯的艺术类毕业生一夜之间转化为幼儿教师,如果没有入职前培训将是多么可怕。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应重视教师入职前培训,在教师上岗之前要经过理论和实践的入职培训,首先要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综合课程理论考试,尤其针对艺术专业入职教师更要加大理论课程学习的力度;其次对刚入职教师假定多命题课程,让其自行设计教案、使用教具、编排课程,经过反复多次试讲才能正式上岗。新任幼儿教师试用期不能过短,一周或一个月都是极不可取的,幼儿教师是极富耐心与责任心的工作,建议在一年的试用期里考察新任幼儿教师真正的教学水平。
建立科学、有效的入职后继续教育制度是河北省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发展的关键。没有任何一种工作是一成不变的,教师的工作更是如此。农村幼儿教师本身处于各种知识匮乏、信息闭塞的落后地区,入职后的继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逐步改善农村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首先要增加参与继续教育教师的名额,继续教育不是针对某个老师开展的,而是针对所有在职、在岗的所有农村幼儿教师;将继续教育作为一项普及工作开展,使农村幼儿教师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将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纳入工资绩效考核标准,培训后不能流于形式,要以笔试或实践教学的方式考察继续教育培训的效果;其次农村幼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内容不能只停留理论层面或是被动接受上级下达的任务。我们要提倡聘请城市幼儿园专家讲座与到城市幼儿园互动学习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让农村幼儿教师多参与教师技能训练、音乐、舞蹈、手工制作训练等,方便日后开展多种形式的针对性教学;有条件的农村幼儿园还可以引进城市幼儿园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学习通过多媒体软件开展教学的工作方法;第三农村幼儿园可以聘请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为外聘教师,长期从事本园教师理论学习方面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河北省有着众多师范类高校,我们鼓励师范生来农村幼儿园进行实习支教。高校首先与农村幼儿园结成帮扶对象,农村幼儿园就是高校师范生实习基地,组织高校高年级学前专业师范生到农村幼儿园开展实习支教活动,在解决农村幼儿园师资不足,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素质的同时,更可以随时开展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理论培训工作。高校学前教育师范生也通过实践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实战工作能力,对于高校和农村幼儿园来说是双赢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3.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全面提高河北省农村幼儿教师教学理念,在不断改善农村幼儿园教师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的同时更要树立正确的幼儿教师应有的教学观念。幼儿教师不是幼教课程的主体,幼儿才是幼教课程的主体,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并掌握基本生活技能,例如通过游戏学会自己系扣子,拿筷子,通过游戏互动学会与小朋友如何相处等等。幼儿教师应该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科学的农村幼儿教师职业素养。
篇9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现在初入职的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不如以往。造成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初入职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的不足。何为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技能?它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应该以怎样的路径进行培养?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都有重要意义。
一、何为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技能
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技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与此相关的诸如幼儿园应该开展怎样的教学活动、幼儿园的教学与游戏的关系如何等问题一直存在着许多争论。因此,对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说法。事实上,对这一概念的界定需要考虑教学技能的本质特性、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性以及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特殊性等。
那么,究竟该如何为教学技能下定义?由于所依据的理论不同,给出的答案也不同。“活动方式说”认为教学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练习获得的”;“行为说”认为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育中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知识说”认为教学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运用某种知识和规则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能力”。
“活动方式说”与“行为说”把教学技能看成是可以被观测到的外显行为。从教师教学技能的特点来看,教师的教学技能与心理学所研究的动作技能等外显形式是有密切联系的,但是在复杂的教学活动中,还需要运用大量的因教学对象、内容和条件不同而变化的技能。这两个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技能与知识的联系,未能揭示技能尤其是智慧技能与知识的本质关系。“知识说”则把教学技能纳入知识的范畴,将知识、技能和策略都统一在知识范畴内,将“是什么”的问题与“为什么”的问题放在一个范畴中进行讨论。“知识说”强调教师个体内在知识、认知能力与外在动作技能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且把以思维为主要成分的智慧技能纳入到教学技能的内涵当中来了。
从教师教学技能的构成成分来看,既有外显的行为动作技能,诸如语言、书写、体态和操作等技能,也有智慧技能的成分,如教学设计、教材处理、教学组织、教学反思等技能,而且智慧技能占的比重更大。把教师的教学技能定义为“活动方式”或者“行为”,不能涵盖教学技能的全部。结合“知识说”,引入“能力”概念应该是合适的,因为能力是一个比技能具有更大包容性的概念。用“能力”作为教师教学技能的属概念,可以反映两者的属种关系,比用“行为”“活动方式”来定义技能,更能说明技能变化的原因。步社民(2005)指出,技能可以通过训练形成,但它需要能力作支撑。能力弱,技能训练就难以达到某种高度;能力强,对技能的掌握会相对容易一些;反过来,能力又是在掌握技能技巧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的。幼儿园教育的启蒙性质决定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可变性多,机械性与程序性相对少些,因此也需要用能力来界定教学技能的概念。
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技能界定,还需要考察这个职业本身的特性。幼儿园教师是一个专业技术岗位,需要特定的教学技能。这个“特定”,是指技能的重要性和技能的内容都有别于其他职业,也有别于其他阶段的教师。首先,幼儿园教师是“全科式”的教师,教师的教学技能必须依托诸如保育技能、弹唱技能、美术技能、体育技能等。教师掌握全面的职业技能,在提升教师人格魅力的同时,也为他们教学技能的提升创造了条件。比如,有了弹唱技能,可以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有了美术技能,可以更好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其次,幼儿园没有作业要求,没有正式的考试评估,基本不进行书面语的教学,所以如批改作业等技能可以不纳入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的内容当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技能是指在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领域)教育理论等的指导下,以专业知识与相关职业技能为基础。通过运用某种知识和规则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反思等三方面。
二、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职前培养的必要性
1 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阶段研究视角审视
教学技能是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教师专业特殊能力范畴,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直接相关。在幼儿园教师专业结构构成要素中,教学技能是与教育实践走得最近的,教育信念、知识、专业态度与动机、自我发展的需要与意识等往往通过教学技能得以体现。
在有关教师专业能力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教学技能往往被视为阶段划分的一个重要参照指标。利思伍德(K.Leithwood,1992)以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为基本线索,把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获得教学的基本技能;第二阶段是拓展灵活性,能依照教学目标、学生具体需要与教学情境适时、灵活地运用这些教学基本技能;第三阶段是逐渐摆脱教学常规的羁绊,开始对同事的专业发展承担责任。可见,教学技能发展应当是阶段性的,循序渐进的。
入职初期的教师与处于成熟期的教师在教学技能掌握上的差异在于:入职初期的教师更关注“怎样做”,是属于从外部技能层面把握教学技能,智慧技能介入程度低,对“为什么需要这样做”的思考偏少或者思考不到位;成熟期的教师既知道“怎样做”,也知道“为什么需要这样做”,属于从能力层面把握教学技能。具有娴熟教学技能的成熟期教师,其课堂教学往往严谨有序,张弛适度,生动活泼,遇到偶发事件能从容不迫,应付自如。
可见,教师入职前与入职后的教学技能培养需要统筹规划。
2 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审视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普遍开设知识型课程,强调基本素养教育,重视对学生的公民素养、教师素养、幼儿园教师素养的培养,但存在实践课程被边缘化,远离教学现场,忽视基本专业技能,特别是教学技能培养的问题。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则存在总学时少,理论课程偏重且时间相对集中。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等问题,而且其所强调的专业能力基本集中在职业技能层面,而非教学技能。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虽然普遍拥有较好的音乐、美术、舞蹈技能,但实施教学影响的技能,即教学技能比较缺乏。许多幼儿园管理者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常常提到,“本科生理论素养好,但不实用,
幼儿园需要的是有实际带班能力的教师”“专科生专业技能要比本科生好,但整体的教学能力偏弱”。很显然,职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与幼儿园对教师能力的需求不衔接,职前培养的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幼儿园的需求。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的偏差使得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具体体现为初入职教师在面对幼儿时的“示弱”和“缺少底气”,这是导致新教师职业自信偏低的重要原因。这也正是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职前培养缺失带来的负面效应。
3 从幼儿园教师现实的教育工作状况审视
幼儿园教师现实的教育工作状况是考察教学技能培养必要性的重要根据。众所周知,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儿童。鼓励儿童探究。教师要起到支持、帮助儿童探究、学习的作用。游戏是儿童主要的活动。但是,在形形幼教“改革”浪潮的冲击下,很多幼儿园教师往往谈“课”色变。究其原因,是没有从儿童发展的视角来研究教学的意义,没有将教师的教与儿童的学统筹起来加以思考。探究应该是儿童学习、成长的重要方式。但如果不借助教师有效的教,儿童在知识、技能的获得与发展上将大大延缓。教和学应是互相影响和互相促进的,教学相长。
儿童能力的发展、学习与探究兴趣的生成与深化、习惯的养成等都需要方法、技艺以及知识的支持。以艺术教育为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儿童要“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其中,“自己喜欢的方式”就是指儿童通过学习获得艺术表现的手段、方法。虽然艺术教育的终极追求是儿童自主的艺术表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但从目标阐释上看,必要的艺术表现手段和方法的掌握是重要的基础。而事实上,儿童艺术表现手段、方法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需要借助教师有效的教学来获得。可以这样认为。在各个领域的教育中,教师有效的教学将对儿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全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讨论稿)》明确指出,掌握教学技能是合格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要求。
我们以为,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幼儿园教学价值定位视角分析,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职前培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有必要探究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的职前培养路径,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做好铺垫。
三、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职前培养路径
1 确定并落实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的职前培养标准
根据上文对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概念的界定,教学技能应该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反思等三方面。相应的,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的职前培养标准可从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反思三个方面来建构,具体涉及语言、社会、健康、科学和艺术(美术与音乐)五大领域,实质上包含了对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怎样做、做得怎样、为什么这样做等问题的思考与实践。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反思中又各自包含不同层面与功用的教学技能。
职前培养标准一般可包括共性标准与个性标准两个层面。共性标准是指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教学反思中,对五大领域中具有共性的内容进行统整,构建通用的教学技能标准。个性标准是对共性标准的补充,具体是指针对某个领域的独特方面所制订的标准。
考核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技能标准落实的关键环节。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学习与教学实习的具体情况,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的考核一般可通过幼儿园教育实践、各类竞赛活动或单独考核完成,教学反思则可以通过单独考核的方式进行。
2 调整学前教育专业领域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组织与反思三方面教学技能的培养需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学前教育专业领域课程教学与上述教学技能直接相关。因此,领域课程教学大纲、领域课程教学方式与方法、领域课程考核内容与方式等需要强调实践取向,进行大胆改革。
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视角看,各个领域课程的教学目标,与领域课程教学相关的儿童特点,幼儿园领域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反思应成为学前教育专业领域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领域课程教学一般分为领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传统的领域课程教学更倾向于理论教学,相对忽视实践教学。这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培养是不利的。我们认为,在制订领域课程的教学大纲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宜为1:1。
在领域课程教学方式上,案例式教学法值得提倡。教师可以从对相应主题的理解与处理、活动方案设计、模拟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反思与评价四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嘴,引导学生体验幼儿园领域教学过程,为今后进入实际教学情境做好准备。
在领域课程考核方面,可以采用平时作业与期末开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对学生有关领域课程理论知识部分的成绩核定。领域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考核则可以在教学技能达标考核中完成。
3 开发多元化的教学技能实训形式
与教学现场紧密联系的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教学技能。常用的教学技能实训形式包括课堂与现场实训,分散与集中见、实习,媒体观摩与现场观摩,教学技能比武等。
课堂与现场实训一般结合某个特定的教学专题开展,可以包括活动设计练习、课堂评说练习以及教学反思练习等。现场实训是课堂练习的延伸,学生需要参与幼儿园教学现场,设计并实施教学活动,活动后还需进行反思。
分散与集中见、实习一般是针对现场实训而言的。分散见、实习可以保证学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相对连续地到幼儿园观摩与实践。集中见、实习则便于学生将在长期分散见、实习中获得的经验在一段完整的教学周期中(3~4周)加以运用并接受实践检验。
媒体观摩是指通过即时的多媒体网络互动平台与非即时的教学光盘等来观摩教学活动,不受或较少受场地限制。现场观摩则强调教学的现场感,学生可以少受或者不受媒体拍摄角度的影响。观摩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学生与幼儿园教师同时开课、学生单独开课、幼儿园教师单独示范开课等。可以结合学生实践学习的不同阶段组织侧重点不同的现场教学观摩活动。不管是媒体观摩还是现场观摩,都强调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考察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施,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堂讨论与评析的丰富素材。
教学技能比武是实践教学的拓展,旨在形成以赛带练的教学技能实训氛围,充实校园文化内涵。
在教学技能实训时间的安排上,课堂实训与媒体观摩一般利用相关领域课程的学时开展,其他形式的实训则可以安排在特定的专业实践时间完成。
4 建构教学技能职前培养的实践共同体
建构教学技能职前培养的实践共同体是指由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幼儿园教师以及幼儿园管理者组成团队,共同制订并实施教学技能职前培养计划,共同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良好的实践共同体具有突出的专业性,能引发强烈的归属感,成员间信息交流也比较顺畅。
构建实践共同体旨在追求幼儿园教师职前与职后教学技能培养的有效对接。
目前,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责任几乎都由培养方承担,即由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单方摸索,没有形成真正的实践共同体。我们认为,可以由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牵头组建实验幼儿园协会,以多维交流的方式组织协会活动。具体的实践形式有建设实践指导教师团队与实践教学基地,形成实践指导教师培训与对话机制等,以便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技能的培养与幼儿园的实际需要进行整合。
实践指导教师团队由有经验且有指导能力的幼儿园教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负责教授课程与活动设计类内容的教师组成,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以合作的方式对学生的教学实践进行指导。实践教学基地一般设在实验幼儿园协会中的各个幼儿园。建立实践指导教师培训与对话机制意在最大程度地发挥高校与幼儿园各自的优势,在学生教学技能培养与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发展方面互相促进,以确保实践共同体的稳定发展。
5 实施量质并重的合格性评价
幼儿园教师在入职前应该具有怎样的教学技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能否有效帮助学生达到相应的教学技能水准,都需要监控。监控的实质是以有效的评估方式对学生的教学技能水平进行认定。我们认为,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应进行合格性评价,而非选优性评价。
教学技能的掌握需要外力的推动,也需要个体内应力的诱发。对教学技能职前培养的评价既要有结果性的考核评价,也要对学生为达到考核指标而进行的努力进行过程性评估。对教学技能的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教学技能培养的核心追求应该是有效引导学生重视教学技能的自我提升。基于这样的思考,在实践中通常可以借助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建构评价体系。
篇10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和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很多高校在积极探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人才的培养模式。以笔者所在的常州工学院为例,我们的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坚持“培养适应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以 “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21世纪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研究型、艺术型学前教育师资”〔1〕为目标,积极建构“科学的、适应幼教改革发展需要的艺术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2〕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适当定位的基础上,我们对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视建构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有“艺术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为艺术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艺术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
1.以学生为本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同的幼教机构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势。艺术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要为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服务,还要为培养具有一定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转换能力的应用型幼教工作者服务。该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逐渐从以往偏重课堂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经院式”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以有效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入职后的适应能力,从而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实践型”人才。
2.艺术源于生活
艺术素养是幼教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技能技巧和表现手法,但是学生的艺术素养却不能只依靠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来培养。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着重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加强艺术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追求美、创造美,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二、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原则
1.艺术类课程学前教育化
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不是用艺术生的专业标准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而是以具有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来考虑他们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教育技能。因此,该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必须充分考虑该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对象――幼儿的需要,体现出专业性与师范性的统一。学前教育的专业特性要求艺术方向的学生按照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来学习和练习艺术技能,艺术技能教学内容要与学前教育专业相融合,所掌握的艺术技能能够直接应用于幼儿教育实践。〔3〕在艺术类实践课程中,要着重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实践工作中迫切需要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如弹唱、幼儿歌舞创编、儿童画、手工制作以及幼儿园环境布置等。
2.与专业理论课程相衔接
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专业实践课程不是与专业理论课相脱节的独立部分,也不是只注重艺术技能培养的纯粹艺术训练。它应是“时间上贯穿、空间上拓展、课程中渗透”的全实践理念,〔4〕并且这一理念渗透到各门实践和理论的课程中,使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成为一个整体。这一体系要求增加专业理论课的实践机会,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行为,缩短学校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距离。
3.既有助于巩固已有知识,又有利于提升新经验
有人认为,课堂教学重在对理论的把握,而实践是对理论的巩固、内化及运用。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忽略了实践的研究性学习功能,没有认识到实践中的领悟和发现是创新的重要源泉。艺术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为学生提供“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循环中巩固知识、提升经验。
4.与时俱进,与就业市场接轨
随着社会各领域对人才需求规格的提高,很多学前教育机构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上升到本科层次。近年来,很多师范专科院校纷纷以各种方式升本,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数量大幅增长,许多综合性高校的非师范生也跻身到幼教行业中来。常州地处经济发展较快的苏南地区,是许多优秀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向往之地。在这种背景下,非师范类普通院校里的师范专业必须充分意识到要通过提高办学质量来推动学生的就业,拓宽他们的就业途径。
笔者曾对常州市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能力现状进行过广泛的调研,结果发现,新入职的幼儿园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许多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幼儿园园长认为,近几年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实践能力方面不如以前的中专生。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育实践能力较差的问题已经成为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笔者曾就幼儿园教师入职面试这一环节对幼儿园园长和往届毕业生进行过访谈,从中发现,说课、即兴弹唱、儿童舞、儿童画、课件制作、讲故事等是主要的面试内容,而这些内容对毕业生的艺术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需求,艺术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要加大对学生“说、唱、弹、跳、画”等艺术技能的培养力度,还要增添时展所需要的新技能,如幼儿英语口语、朗诵、课件制作等综合实践能力。
三、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架构与主要内容
1.基本架构
经过四年时间的探索,笔者所在的学前教育系已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宽领域的具有艺术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1)“全方位”是指该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教育见习、实习等规定性实践环节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大量的自主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诸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组织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
(2)“立体化”是指该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在时间上的延伸和空间上的拓展。就时间上的延伸而言,我们从第一个学期到最后一个学期都为学生安排了相应的课内实践学时,以及教师职业技能与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考核项目,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就空间上的拓展而言,学生的实践场所不只是他们见习、实习的基地幼儿园,校内的琴房、舞蹈房、画室、机房、实验室等都是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场所。此外,学生的社团活动和寒暑假的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学生实践的大舞台。
(3)“多层次”是指该实践教学体系对不同年级、具有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要求有所不同。如每月开展的专业技能演出,对低年级学生的要求是内容健康、形式活泼,对高年级学生的要求是技能精湛、专业性较强。又如,专业技能的“十会”项目也是分年级逐级考核的。
(4)“宽领域”是指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了解和参与基地幼儿园的教育、日常管理以及教科研等多方面的工作,还要结合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等课程的实践环节设置,开展自主而又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实践证明,全面的能力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后的工作适应能力。
2.主要内容
(1)规定性实践环节安排
①集中实践环节:集中实践环节包括从第二学期到第六学期每学期2周的教育见习、第七学期为期一周的微格训练,以及最后一个学期8周的教育实习和8周的毕业论文写作。
②专业课内实践活动: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等课程都相应增加了课内实践学时。教师可以布置任务,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相关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
(2)自主性实践活动安排
①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与作品展示。所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利用每周一下午第6~7节课进行“三字一话”的教师职业基本功训练,教学实践办公室选派高年级学生作为“小老师”,负责督促指导低年级学生的练习。为了评判学生的训练效果,学生的钢笔字和毛笔字书法作品分小组在学院指定的宣传栏内进行展示,由教学实践办公室、“小老师”和班级导师负责打分,作品每周更换一次。粉笔字的练习效果则以黑板报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加考核成绩综合评定。
②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训练。所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利用日常业余时间及假期,根据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要求,自主进行专业技能训练。该项训练包括“十会”必考项目,具体为会说、会写、会画、会唱、会弹、会舞、会做、会教、会用、会操。学院向学生发放训练内容及考核标准,并定期进行考核。此外,学生还需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种特长”进行练习,并报学院备案。
③专业技能展示。每个班级从第二学期到第七学期都需要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艺术类课程进展情况以及专业技能训练情况,面向全院学生编排一台节目。该项活动一般以每月安排一个班级的频率开展,节目包括歌舞、小品、童话剧表演、器乐演奏等形式,具体由学生自行商定并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排练。每学期结束时,对各班的专业技能展示进行评比,对优秀班级给予表彰奖励。
④毕业生汇报演出。由毕业班级在第七学期末向各用人单位领导及全院师生表演一台节目。节目内容要求能包含学生四年来所训练的各项技能。
⑤学生社团实践活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社团也会结合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每学期开展2~3次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开展“六一”儿童节义务咨询活动、举行每年一届的故事大王擂台赛、参观早教机构等。活动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写心得体会或做总结。
⑥到幼儿园开展渗透性实践活动。在每年“六一”儿童节、新年联欢会等重大庆祝活动开展之前,安排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去帮助基地幼儿园的老师开展相关的活动准备工作,如编排节目、组织管理幼儿等。
⑦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寒、暑假前,安排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自主开展与专业学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撰写调查报告或活动总结,以此拓展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
⑧教育实习汇报课比赛。每位学生在实习前均应设计微格教学方案,交由教学法老师进行指导、修改。实习过程中,由幼儿园指派导师指导备课,并进行反复操练,以提高学生备课、说课、评课以及教育教学能力。在实习结束前,每位学生都要参加教育实习汇报课比赛,由学院专业教师和实践基地园领导组成实习成绩评议小组,评出20%~30%的优秀实习生。
四、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度保证
1.建立组织机构
笔者所在的学前教育系目前设有学前理论教研室与学前艺术教研室。学院专门设置了实践教学办公室,具体负责对外联络、学生实践活动分配、课程考核等工作。毕业生实习期间,由院领导、教学工作委员会组成的实习领导小组,从组织角度保证学生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学生培养方案
我们进一步修订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全面整合了所有实践教学环节。我们将“十会一特长”的要求写入培养计划,明确了实践类课程的地位;增加了专业课内实践的课时,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完善了见习、实习、微格训练等实践环节的教学大纲,编写或指定学习指导书,对实践课程的性质、主要内容、学时分配、考核要求等分别进行了修订和补充,以保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3.建设教育实践基地
在当地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常州市建立了20个签约教育实践基地,这些基地幼儿园均为省级示范园,且与笔者所在的院系有着长期的人才培养协作关系。院方每年派一名专业教师到幼儿园挂职锻炼,幼儿园则定期派骨干教师到学校给学生做专题讲座,从而形成了以幼儿园为实践基地的由幼儿园一线老师、在校本科生和高校专业教师三方面组成的实践共同体。幼儿园为学生实践提供了平台,幼儿园教师成为学生的实践指导老师,高校专业老师为学生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在定期、不定期的互动中,实践共同体三方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4.建立专业证书制度
我们把“十会”项目证书与普通话证书考试、教师资格证书资格申报以及毕业证书的获得挂钩,建立起专业证书制度。通过专业技能“十会”训练项目考核的学生可以取得相应等级的证书,得到该证书后才被允许参加省普通话等级测试,也才有资格参加教育实习和申报教师资格证书,而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教师资格证书、教育实习成绩都是学生获得毕业证书的依据。这一做法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5.加强指导实践环节
根据学生人数和工作需要,我们专门配备了3位教师以辅助实践教学办公室的各项工作,其中一位教师负责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展示和专业技能考核工作,一位教师负责学生的社团实践活动,一位教师负责指导专业技能汇报演出和毕业生汇报演出。
艺术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及实施,不仅使学生较早对幼儿园以及幼儿教育有了较充分的感性认识,还充分培养了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组织管理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专业思想,自觉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最终形成热爱学前教育专业、热爱幼儿的专业情感,为他们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2〕张建波.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3):106,105.
〔3〕宋占美.技术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26):128.
〔4〕步社民.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问题〔J〕.教师教育研究,2005,(3):24.
Practice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for Art-Oriented Preschool Education in College
Cheng Yantao, Zhang Jianbo
篇11
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体系的构建
随着教师专业化研究与实践的日益升温,教师教学技能已被视为与专业精神、专业理论等教师专业化的内涵相并列的“专业技能”。教师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并通过练习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能力。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应用性很强的工作,由于幼儿期特殊的生活特征和生活规律,决定了幼儿教师必须具有娴熟的教师专业技能,才能成功地对幼儿实施教育影响。幼儿教师的专业的技能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某种特定技术、技能和素质。它是幼儿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保证,也是其教育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
2006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从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建议三个方面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具体要求,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做了详细阐述,是我国幼儿教师培养的指导性文件,也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培养提供了依据。《专业标准》提出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有:环境的创造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在此基础上,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技能体系主要由以下三方面构成:
1.基本技能。包括口语表达技能、书面语言表达技能、艺术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口语表达技能,主要是指幼儿教师在各类活动中,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知识与情感,如普通话表达的技能、教师口语等。书面语言表达技能,是指幼儿教师的书写能力,如幼儿园教案书写、听课记录、教学笔记反思等。艺术技能,是指幼儿教师艺术才能,如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计算机操作技能,是指幼儿教师利用计算机查找资料或制作课件的技能。这些都是幼儿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是学前教育专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2.专业技能。包括教育组织管理技能、教学技能和教研技能。教育组织管理技能指观察了解幼儿、与幼儿交流、班级组织管理、协调家长和社区关系等技能。教学技能指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选择、教育环境创造、幼儿发展评价等技能。教研技能指发现教研课题、开展教研活动、撰写教研论文等技能。
3.实践技能。主要是指教师在现场实践中的综合教育技能,如随机应变处理突发教育问题、改革创新等。
三、综合性大学加强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训练的途径
1.特色学科教学中增加技能训练的内容。特色学科是与幼儿园联系紧密的学科,例如《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指导》和《学前教育学》等课程涉及幼儿园教法的内容较多,要把有关课程整合起来,并增加技能训练的内容。
2.一般学科教学中体现技能训练的环节。这里着重阐述口语表达技能的训练,首先,让学生进行课前练教,即课前利用三五分钟时间让学生专题演讲。其次是课中阐述,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然后是学生“专题讲课”,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讲授教材中难度不大的内容。
3.教育实践活动中增加技能训练的课时。延长学生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时间,教育见习可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贯穿整个学程,实习可以安排在毕业前一年半开始,先见习一周,使学生适应并熟悉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从而自觉提高实习中的教育教学能力。要增加教育实践基地的数量,集中组织见、实习,便于学校对学生的检查和指导。
4.在学生课外活动中安排技能训练的时间。要关注学生的课余时间,主要是每天的早自习、放学后及晚自习的时间,要根据年级不同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
5.鼓励学生进行家教。家教不仅是勤工俭学,而且是学生教学能力训练的有效途径。不论学生家庭条件如何,都要尽可能地尝试家教。家教的时间最好在寒暑假或双休日,以免影响学生上课。
四、加强技能训练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技能考核制度
综合性大学中的师范教育,由于缺少浓厚的师范氛围,如果不建立一套明确、规范的训练考核评价系统,那么训练质量将无法保障。因此,确立科学的考核制度既有利于保证教育技能训练的质量,又有助于提升教师专业的社会地位。
1.制定三级达标制度。专业技能考核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一次性考核不符合技能的形成规律。应根据教育技能内容的特点,分三个级别进行考核,有利于合理促进学生的技能形成。它包括:一级基本教育技能考核(包括教师口语、书面表达能力、艺术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等)、二级实际教学技巧考核、三级高级教育技能考核(管理技能、教研技能、自我反思技能等)。学生应该在实习前通过一、二级的专业技能考核,否则不予参加实习。学生必须通过三级考核,才能给予毕业。
2.形成特长考核制度。对于艺体素质的考核,由于学生的特长和爱好不同,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考核。学校可以通过形成性评价给予评定,给学生建立特长发展档案,规定学生必须有一项特长,并要求学生在四年内必须参与学校至少一次艺体比赛,符合要求者才能给予毕业。
篇12
教育叙事研究是以叙事的方式回归教育时空中各种具体的人物、机构及事件,揭示各种教育存在方式或行为关系以及当事人在此行为关系中的处境和感受。[1]保尔和古德逊(Ball & Goodson,1985)认为,应用叙事法研究教师具有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教师对教学的看法以及看待教学的方式受到其先前的经历与生活经验的影响;二是教师的校外生活与潜在的认同与文化对教师的工作有重要的影响;三是从教师的叙述中可以了解教师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教师专业认同的研究涵盖的是一个人的信念和承诺,一个人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想要做一个怎样的教师才能建立有意义的人生,这些很难用量化的研究工具来搜集资料。
我们选取了甲幼儿园的沈老师作为研究对象。甲幼儿园是重庆市一级一类幼儿园、重庆市示范幼儿园。沈老师是甲幼儿园的一名女教师,今年30岁,已婚。她已有十年教龄,具有小教一级教师职称,专业教育背景是幼儿师范学校中专毕业、渝州教育学院大专毕业、西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为尊重参与者的隐私,所有相关人名、园名均采用化名,甲幼儿园园长改姓称陈园长。
个案选定后,我们通过深度访谈、实地观察、实物收集等方法来收集有关沈老师的专业认同和专业发展的相关资料。在资料的分析与呈现中,注重解释效度。为了达成解释效度,文中引用的访谈记录直接采用个案使用的语言。
从求学幼儿师范学校到成为一名新手教师,再到成长为幼儿园骨干教师,沈老师走过了十个春秋。沈老师的叙说反映出她对自己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看法,包括幼儿园教师在她心目中的形象,她的工作动机,她对自己工作的打算以及她对教学、幼儿、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沈老师叙说的故事中,有关专业认同的语言举例如下:
幼儿园教师很温柔,带着小朋友们一块玩,是娃娃头儿,能歌善舞。
做一名幼儿园教师也有很大的学问在里面的。
对孩子一会儿都不能疏忽。
越来越觉得教孩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自己的知识和水平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是育人的。
要让每个孩子都快快乐乐地成长。
视野一定要广。
我会去爱每一个孩子。
我是小朋友们的大朋友。
幼儿园教师还是个外交家。
我们的工作挺累的。
从沈老师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认同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1.自我形象: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幼儿园教师
自我形象与自我认同有关,自我认同涉及个人的自我形象和公共形象。自我形象即“我”这样看自己,是个人的内在认同。公共形象即“他们”这样看“我”或“我”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是个人的外在认同。[2]教师的工作是高度自我涉入的,教师心目中的自我形象是构成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因素,对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和专业精神的提升有重要影响。
沈老师的教师专业认同是多元的、变化的、发展的。在沈老师没想要当幼儿园教师的时候,她认为幼儿园教师“很温柔,带着小朋友们一块玩,是娃娃头儿,能歌善舞”。进入幼儿师范学校前她的想法是“就是带孩子的老师嘛”,但是后来她发现“做一名幼儿园教师也有很大的学问在里面的”。在实习阶段,沈老师体会到了幼儿园教师的责任,“对孩子一会儿都不能疏忽”。在踏上工作岗位以后,她“越来越觉得教孩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自己的知识和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她认识到“教师是育人的”,“自己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开发的参与者和研究者”,她要求自己“视野一定要广”。
2.专业准备:我是如何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的
专业准备是指以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为目的的职前专业学习和职后专业继续教育。专业准备有利于完善和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豪特雷诺德斯(Holt―ReYnold3,1991)发现,教师入职前的经历是形成教师自我的主要因素,其间遇到的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会主导教师自我的形成。[3]沈老师在幼儿师范学校求学时幸遇良师,“刚去时不太适应,各方面表现都很一般,但我的班主任很公平,没有因为我是农村来的而嫌弃我,经常鼓励我,让我信心百倍,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沈老师的班主任在遇到文化背景不同的学生时,能够理解并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差异,给每个学生平等的发展机会,这种公平对待的经历深深影响了沈老师对待幼儿的态度。“直到现在我都觉得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一种幸运,现在我对孩子都是平等对待的,我要让孩子感觉到遇到我是他们的幸运。”
参加工作后,沈老师没有停止继续学习,她接着上了大专班和本科班,在此期间还参加了一系列的再培训。经过这些年不断学习和培训,沈老师已经具备了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3.工作动机:我为什么要做一名幼儿园教师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4]教师,尤其是初任教师的工作动机很容易受到其实际的专业活动自主程度、学校对教师的专业支持和帮助、与学校领导或同事的教育观念的兼容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某些因素的作用可能最终会导致教师离开工作岗位。[5]教师的职业理想、专业态度、职业满意度等是影响教师去留,保证教师产生积极专业行为的因素,这些因素都通过专业动机来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
沈老师毕业后在甲幼儿园工作至今。刚做教师时,沈老师遭受了挫折和打击,她有了改行的打算,但热心的同事、体贴的母亲、可爱的孩子温暖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了她的心,沈老师“发现自己还是喜欢这个工作的,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从内心来讲是舍不得这个工作的”,最后她还是留了下来,开始专注于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幼儿对沈老师天真的关心让她感动,已经升入小学和初中的孩子对沈老师的念念不忘让她感到自豪,家长的赞赏和支持让她对自己更有信心,领导的表扬和器重让她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我觉得幼儿园是培养我的沃土,是展示我能力的舞台,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想过换工作,现在有什么好的工作让我去做我都不会去了。”可见,沈老师的工作动机从外部看是来自幼儿、家长和领导的评价,从内部看是来自自我实现的需要。
4.教学实践:在教学与行政改革的压力下,我是谁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经验中寻找作为教师的意义,通过内心的感受和外在的信息来评定自己的专业价值。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发展,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沃土。
由觉得幼儿园教师这个工作好玩,到体会到幼儿园教师的责任,到工作时产生自豪感,到越来越觉得教孩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十年来,沈老师的内心感受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沈老师一再强调“我会去爱每一个孩子”,而且深深地感受到“幼儿园教师很重要,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我要用我的语言,用我的全部,尽最大的努力把孩子影响到最好的状态,我要让每一个孩子愉快和谐地发展”。家长的态度和意见反馈对教师工作有很大影响,沈老师初任教师时“有点害怕家长”,但后来她认为“只要你对孩子认真负责了,只要你付出了,家长还是能够感受到的,最终还是能够理解的”。多年的教学实践还让沈老师感受到,“幼儿园教师还是个外交家”,做家长工作“需要运用一些策略,动动脑子才行”。对于同事和领导,沈老师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处理关系”,只是“埋头做自己的事”,“根本不敢接公开活动”,“一听说要检查就紧张得不得了”。到后来,沈老师“能正确对待大家的意见和批评”,“可以和领导协商一些做法”,通过教研组的集体攻关,她更感到“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很重要”。
卡那雷和科兰迪尼(ConneUy&Clandinin,1999)指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因为自己的想法和实际运作的规范不一致而产生挫折感,当教师心中所想的和必须做的之间产生冲突时,教师将质疑自己的专业认同。[6]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在反思个人的专业认同,也在反思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和各项改革,并从中找到动态平衡的空间,让教学实践得以继续。在幼儿园的制度和改革的压力下,沈老师寻求外在的要求和自我认同之间的平衡点,开展有效的教学实践。面对幼儿园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沈老师既不是全盘接受,也不是全盘抗拒,随着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她逐渐能“正确对待各种公开活动,有时还主动地承担一些观摩活动”。对于园里的科研活动,沈老师“刚开始是跟着别人做,让我做什么就做什么,现在我是有选择地搞科研,我想要做就做对幼儿发展有意义的科研,不喜欢去搞那些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她认为教改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她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刻苦钻研,实现了又一次的自我更新,使自己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5.未来展望:我要怎样寻找意义,活出自己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关的活动和任务的计划或预期性安排。教师的未来展望是指教师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沈老师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是这样规划的:“我的科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适当表现自己的能力都有待提高,和幼儿园同事之间的交往还不是太主动。这两年主要是家里孩子太小,我还想继续学英语、电脑,在这方面太欠缺了,这也是职称考试所必需的。还有心理学也想学,可以把有关知识用于教学实践,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自己的视野还应该开阔些。我就是想这样继续发展下去,不学习就要落后”。她想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实各方面的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开阔视野。
如何让幼儿园教师在二三十年漫长的教师职业生涯中找到持续发展的动力,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美国课程专家艾斯纳(Eisner,1998)指出,有必要重新定义教师的专业工作内涵,扩展教师的责任。营造新的幼儿园文化,增加教师工作的激励因素,让每位幼儿园教师都能经常更新自己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的意义,这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从沈老师的案例中还可以发现,教师专业认同会受到生命发展阶段的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因此受到影响。正如泰纳特和保葛逊(Tennant& Pogson,1995)指出的那样,个人生命周期和个人年龄都会造成认同的改变。但是,生命发展并不必然限制教师的自我发展,我们不能把女教师结婚生子的生命发展视为其专业发展的阻碍,而应该看成是其继续建构发展自我的另一个出发点。沈老师也认为,“不过我觉得我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我成长的过程,正好可以和我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在她身上我也学到了一些东西”。伟大母爱的体验让沈老师在平凡的工作中奉献着无私的师爱。我国的幼儿园教师大部分为女性,结婚生子是大部分幼儿园教师生命发展的重要经历。在此阶段,幼儿园管理者应该给予人性化的关怀,让幼儿园教师充分感受到生命的美丽,进而促进其专业认同和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教育研究,2003,2
[2]何汇江.城市贫困人口的认同研究――对北京市丰台区城市贫困人门的调查,见:人民大学博士论文,2003
[3]Holt-Keneynold,D.(1991).ThedialoguesOfteachereducation:Entering and influencing pre-sel'vlce teachers’intemal conversauon,NY:Teacher coege press
[4]黄希庭.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篇13
2、实习时间:9月19日—11月10日。
3、授课科目:高二物理。
4、实习主要内容: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研。
二、教育实习目的:
1、通过教育实习,使自身更好地认识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当人民教师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进一步热爱教育事业。
2、通过教学工作实习,将所学的教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教学实践,培养从事学科教学的独立工作能力。
3、通过班主任工作实习,了解班级管理的各种常规工作,熟悉班主任工作的技能与方法,增强班主任工作的经验,从而独立开展班级活动的能力。
4、通过教育科研实习,引导实践教育科研方法,熟悉教育研究基本程序,探索教育规律,为造就研究型教师打下良好的教育科研基础。
5、通过教育实习,深入了解中学实际情况,提高师范技能水平和质量。
三、教育实习的计划
1、物理教学实习工作:
物理教学实习是教育实习的中心任务,教学实习在物理任教师叶老师为主的金一中物理教研组老师指导下进行,计划如下:
(1)充分锻炼提高自已的物理教学水平,多听课(物理学科的不同老师的课以及其他非物理的优秀教师的的课),做好听课记录,写好教学设计,并主动虚心向物理教师学习,做到多思、多问、多做。
(2)认真钻研高中物理的教材、新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掌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对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实验,弄懂弄清,扎实掌握。
(3)利用实习时机,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写出详细教案,并主动向科任教师请教,完善教案。每节课上课前进行检查性试讲,同组队员参加听课,并邀请指导教师参加,试讲后由听课师生提出意见,然后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送指导老师批阅后再进行教学。
(4)及时的做好教学反思工作,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设计中的优点与不足进行总结,通过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技能。
(5)坚持互相听课和评议制度。在说客、试讲、上课等活动中,虚心向指导教师学习,发扬团结互助精神,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6)认真做好作业批改和下班辅导学生的工作,认真研究作业的正确答案,特别是对比较复杂的疑难问题,经过集体研究,作出统一正确答案,然后才着手批改作业。作业批改后,送回指导老师审阅后再发给学生,对于作业中的普遍错误,进行集体辅导,个别错误,当面指导。
(7)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习,主要是开展与物理学科知识相关的研究活动,注重提高学生的物理兴趣,教导学生物理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物理研究能力。
2、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实习生初步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内容、细心、耐心、用心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如下:
(1)尽快熟悉学生特点,了解本班情况和各个学生的背景,性格和品行等,尽可能把学生的名字和本人对上号,记住学生的名字。积极参与班级工作,虚心向班主任请教各类班级管理经验,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活动,协助学校开展各种活动。
(2)坚持每天早读,早操,晚自习都到班级里督促指导学生学习,抓好自修课纪律,提高效率。
(3)提高板报质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利用班级刊物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
(4)开展有意义的主题班会,为每个同学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尽力动员每一个同学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班级凝聚力。
(5)定期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解决学生的问题。配合班主任做好后进生工作,热心帮助走出困境,不断进步。
(6)积极向优秀的班主任学习,请教他们的成功经验和管理班级的新的体验。
(7)做好班主任日记。把自己的班级工作的心得经验与其他队友交流。
(8)班主任日常工作计划
6:20早操,班主任在签到后到达操场,检查学生出操情况。
6:35早读,检查学生早自习纪律以及早读情况,让他们安静下来等老师来领读。
12:35查寝,检查学生的午睡情况,让他们安静下来睡觉后者看书。
14:00预备,检查学生是否安静下来听第一节课。
16:30答疑,解答学生对物理的疑难问题。
20:30眼保健操,检查学生眼保健操做的情况。
22:00就寝熄灯,走访寝室,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且让他们动作快点上床睡觉。
对班级日常发生的突发状况,本着热爱学生的原则,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且教会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育调查和教育科研
在搞好教学和教育实习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时间进行教育调查或教育科研,锻炼调查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
(1)从学校和当地情况出发开展调查。
(2)写调查报告或科研论文。
4、总结阶段
(1)完成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总结;
(2)汇报提交个人总结报告、完成实习成绩考核与评定;
(3)协助队长和实习队其他成员编写一本“金中实习简讯”;
(4)配合队长安排搞好实习生办公室和宿舍的清洁卫生工作,归还各种借用的材料、物品,付清各种实习费用。
教师的实习计划我是一个热情开朗的女孩,来到了红光农场幼儿园实习,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怎样与家长沟通、怎样管理好班级等,在此我感谢园长以及各位老师在这些日子里对我的指导与帮助。我也为自己今后的实习制定了一份计划。我会按照这份计划认真做好我所要做的工作。
1、严格遵守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
2、坚守岗位,尽职尽责。
3、服从领导,尊重他人。
4、热爱幼儿,尊重幼儿。
5、增强团结,互帮合作。
6、虚心好学,尊敬师长。
7、勤学好问,勤记勤干。
8、不迟到、不早退。
9、认真并及时做好领导交下来的工作。
10、积极参加幼儿园的教科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