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财产调查报告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财产调查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财产调查报告

篇1

二、盈利状况的财务学分析

从财务学角度看,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反映为保费收入减经营费用、提取的准备金和赔付成本后的余额。而保费收入取决于费率水平与签单数量的乘积,在市场容量稳定的情况下,费率水平的高低与承保利润呈正相关关系。在保费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综合费用率越高,公司经营成本越高;综合赔付率越高,承保质量越低,经营效益较差,反之亦然。

1.费率水平趋于下降导致利润空间逐步收窄。费率水映保险产品的价格水平。在成本费用不变的情况下,费率水平越高则盈利空间越大,反之亦然。从长期来看,江西财产保险公司主要险种费率水平趋于下降,其既有宏观经济因素,也有市场竞争因素,主要因为各保险公司迫于经营压力纷纷加入降价行列,希望利用低价吸引客户,保住原有市场;部分品种原定价位利润区间较大,在经营中有降价空间。从险种来看,车险费率的变化对利润的影响最大,车险占江西财产保险市场份额由2003年前的65%上升到近几年的77%附近。2000~2009年,除政策性因素导致部分年份车险费率水平走高外,总体水平呈下降态势。2000年,随着太平洋和平安有规模进入江西财产保险市场,实际费率水平在“暗扣”等形式下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2003年1月1日以后,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打破了车险价格垄断的局面,费率水平进一步下降。2006年7月1日,交强险实行统一的基础保险费率,拉动车险费率整体水平略有上升。2008年2月,新版交强险责任限额和费率方案正式实行,平均降幅在10%左右,车险费率水平下降到2005年的水平附近。从非车险来看,2004年以后,除政策性险种外,其他主要险种费率也实现市场化改革,行业费率水平进一步降低。2009年,随着产险70号文件的继续贯彻执行,产险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机车险和其他险种的费率水平有所上升。

2.固定成本刚性和经营费用不断增加导致综合费用率偏高。近年来,随着江西保险业改革发展步伐的加快,保险市场逐步发育,许多保险市场主体进入江西,保险机构日益增多。自2002年以来,保险分支机构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截至2009年底,江西财产保险市场分支机构达到888家。一方面,保险机构的增加使得固定成本不断提高,加之老公司组织体系庞大,固定成本刚性较强;另一方面,为争取业务和市场份额,新机构的进入给市场带来波动,抬高手续费率和佣金支付比例等违规展业的现象屡屡发生,从而导致经营费用不断攀升。2000~2009年,江西财产保险公司综合费用率保持在35%水平左右。新公司当年综合费用率较高,许多中小公司3年后的综合费用率超过35%。一是固定成本不断增加。机构的增加需要购置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这些资产是保险企业经营管理的固定成本,需要以后年度的经营利润加以补偿,即承保利润要减去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2004~2009年,江西财产保险市场折旧和摊销的费用年均增长率为14%。二是工资费用快速增长。2002~2009年,江西财产保险市场的工资费用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长,高于保费收入增速1个百分点。根据SPSS统计软件分析,工资费用与机构扩张呈现极大的正相关关系,表现为每增加一家分支机构,会导致工资费用增加22.74万元。除正常原因和情况外,人力资源供给不足带来的人才无序流动、恶意“挖角”现象,以及新公司高管人员报酬相对偏高等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工资费用较快增长。三是手续费和佣金支出比例不断攀升。近几年来,江西财产保险公司手续费和佣金支出年均增速高达23%,占保费收入的比例由2002年的6.3%上升到2009年的10.8%。四是非理性竞争行为导致经营费用增多。许多新设市场主体服务质量和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在保费规模压力下采取违规贴费等方式抢占业务,使得经营成本过大。

3.准备金核算方法的改变导致承保利润逐步下降。准备金计提的准确性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损益都有重大影响。不同的计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公司的承保利润。从计提的准备金(包括未决赔款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占当期保费收入的比例来看,2005~2006年处于“突增”时期。主要因为:2005年初,新的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要求2004年12月15日之前开业的保险公司在2007年1月1日前可按“双轨制”向保监会报送财务报告和偿付能力报告,之后开业的保险公司不适用“双轨制”,直接按照试行办法和实施细则规定的标准计提责任准备金。2006年6月28日以后,保险公司按照“1/365”法评估交强险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并对其进行充足性测试,以及采用至少两种方法对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进行谨慎评估。同时,准备金的计提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即使在评估方法确定的情况下,准备金评估中的各个因素的假设将完全决定最终的评估结果,这些假设是精算评估的基础。评估目的不同,选用的假设也就不同,从而精算的结果也就不一定相同,这也给公司运用准备金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部分公司在个别年份计提的准备金近乎为零,有的公司个别年份准备金提转差甚至为负数等情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4.承保质量的不断下降造成综合赔付率持续上升。除2008年由于自然灾害导致综合赔付率高达81.51%外,江西财产保险市场综合赔付率由2000年的50.47%上升到2009年的69.01%。从公司看,人保财险综合赔付率较高,新进入的大部分市场主体当年综合赔付率较高。从险种看,除货运险、家财险和企财险(2008年除外)综合赔付率较低外,车险综合赔付率较高,保证保险、工程保险后期综合赔付率较高。主要原因有:一是许多新公司为抢占市场份额,承保了大量的高风险标的物,核保损失率不断上升。二是基层核保人员风险管理意识较差,专业化水平不高,不能很好地识别主要风险因素,不能有效区分客户群,错配承保风险与价格水平。三是在保险理赔过程中,保险公司难以充分了解市场交易信息,如各地区不同的零配件价格等。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保险公司在理赔的时候处于被动位置,不能有效降低赔付成本。四是骗赔假赔案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综合赔付率虚高。

三、盈利现状的经济学分析

江西保险业还处在市场初级阶段,市场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市场体系建设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有较大差异,存在市场主体结构不合理、专业性人才匮乏、保险消费需求不充分、产品结构欠合理、市场化程度不高等情况,严重阻碍江西财产保险市场健康发展。

1.市场供求失衡影响财产保险市场的正常发育。江西财产保险市场存在较大的供求矛盾。一是居民保险意识淡薄,保险消费倾向偏低,保险市场需求不足。十年来,江西财产保险参保率和投保率普遍较低,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占全省GDP的比例基本保持在6‰左右,全省人均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为16~100元之间,两项指标值远小于全球和全国发达地区水平。二是保险产品不丰富,保险市场供给不足。保险产品多为“克隆”品,创新能力不足,种类偏少,个性化和差异化程度较低。产品供给集中在企财险、机车险和货运险上,责任险、信用险和家财险等险种亟待丰富。市场购买力不足导致保险消费市场容量有限。为抢占市场份额,新公司采用粗放经营方式,经营效益低下。市场供给结构问题影响有效需求的实现,加剧供求矛盾,最终引发新一轮恶性竞争。同时,产品同构现象严重为市场恶性竞争也提供了空间。

2.市场退出机制还未建立导致“劣币驱赶良币”现象。一个成熟而规范的保险市场,必然是一个有进有出、优胜劣汰、动态调整、良性循环的市场,这样的市场才更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保险市场退出机制。自1980年复业以来,除营销服务部外,江西还没有一家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退出市场,保险市场只进不出的局面持续至今。但是,随着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数量的增加、费率市场化的推进,以及保险经营与金融市场的联动效应,分支机构“入不敷出”的数量将大大增加。当前,由于保险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即使分支机构长期经营亏损,只要对整体盈利没有影响,也不会被市场淘汰出局,给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祸害”,有的市场上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3.保险诚信缺失导致交易成本增加。当前,江西保险诚信问题已由一元性转为二元性,在被保险人有不诚实守信现象的同时,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也存在不诚信行为。一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被保险人存在“逆向选择”的冲动,会降低保险人的承保质量,加大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从而影响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二是保险公司拒赔、惜赔等不诚信行为进一步影响居民和企业的投保积极性,加大保险公司后期的展业成本。三是保险中介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存在损害委托人的败德行为,将造成保险公司经营费用和赔付成本不正常增加。此外,保险市场参与者的不诚信行为会增加监管成本与保险制度的运行费用。

4.监管资源的不足导致违规问题得不到根治。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作为保险市场的博弈双方存在多种博弈结果的可能:如果被监管者违规成本大于违规收益,则被监管者不敢轻易进行违规;如果被监管者违规成本较小,则会导致违规收益大于违规成本,在自我约束机制不到位的情况下选择违规。江西保险监管部门自成立起来一直坚持不懈地开展市场违规整治活动,并通过罚款、取消高管人员任职资格、限制业务范围、吊销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等处罚,使被查处的机构付出高昂的违规成本。但由于监管资源稀缺、监管手段有限、监管机构与市场主体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存在,致使一些更隐蔽的违规行为未能受到查处,从而使得保险公司和从业人员违规期望成本降低,铤而走险的现象时有发生。

篇2

我市的腰站堡是一个以蔬菜种植为主,以30户农户为调查对象,家庭纯收入总和为701740元人民币,蔬菜种植收入总和为571362元人民币,蔬菜种植纯收入总和为439000元人民币,蔬菜纯收入总和占家庭纯收入总和的62.56%,是当地农户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所以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在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来,蔬菜种植纯收入占蔬菜种植收入的76.8%,由此可以看出来,蔬菜产业收有一定的稳定性。以农户为例,他的生产成本是8252元人民币,种子240元人民币,化肥1600元人民币,农药200元人民币,水电720元人民币,人工4800元人民币,大棚等252元人民币,其它440元人民币,其中人工占58.17%。

在陈家堡的30户农户种植蔬菜过程中,没有标准化的管理,没有加入行业协会,没有与龙头企业对接,也没有专业的科技人员进行种植指导,都是自主经营,自产自销,对科技是否支撑到位和生产资料是否涨价并不怎么关心,他们关心的内容集中在销路是否畅通和菜价是否涨浮。

在蔬菜批发市场调查的结果是,这个蔬菜批发市场并没有开展蔬菜加工的业务,还是以批发为主,一年的批发总量为10000吨,成交额1500万元人民币。

篇3

3、挤占、挪用应拨专项资金。这可能是许多财政困难乡镇不得不采取的无奈之举。虽为下策,却也有不得已为之的苦衷。张口要饭吃的人那么多,眼前件件亟待解决的要事,资金无处周转,只好打那些专项资金的主意。因此年年审计的时候,暂存暂付款余额居高不下。群众意见很大,显性负债危机不可小觑。

归根究底,乡镇财政困难,支出居高不下,是形成负债的最主要原因。只有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形成收支平衡的良好氛围,才能有效化解负债困境。目前可行的对策,愚以为有以下几个:

篇4

二是自然环境十分优越。我县位于湘西南边陲,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6度,全年无霜期301天,年均降雨量1264.5毫米。境内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发展中药材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全县森林总面积达248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2.8%,是野生中药材生长的最佳地方。由于我县气候独特,出产的中药材品质较好。据怀化正好制药有限公司反映,该公司从会同收购紫珠加工的浸膏正品率高,而从江西等地收购紫珠加工的浸膏正品率低。

三是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由于化学药物副作用大,容易产生抗药性,而天然药物因副作用小、疗效独特、价格低廉而倍受国际制药工业的关注。在“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思潮的影响下,国际医药界正在进行一场“绿色革命”,以天然药物标本兼治为特点的中医药在国际医药界愈来愈受到重视。有关部门介绍,我国国人药品消费中有40%是中草药,国际草药市场将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长。在国际医药市场上,天然药物已占约30%,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已达270亿美元,世界天然药物年贸易额150亿美元,药用植物及其制品、保健品成交额300亿美元,我国相关产品出口仅10亿美元,占3.3%,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比尔.盖茨曾经预测:“在硅谷之后,21世纪的朝阳产业应在生物医学领域。”专家分析,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保健防衰老、可研制美容香料制品和提取抗癌物的中药材前景将更加看好,如红豆杉、银杏叶等。

四是发展基础十分良好。自1959年以来,我县相继引进培育了一些中药材品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最高时达到了1万余亩。但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以后,由于中药材分散到户种植,经营粗放,管理不善,导致种植面积锐减。到1988年,全县仅存1000亩左右。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中药材市场价格的回升,我县部分乡镇群众自发种植紫珠、百合、天麻、鱼腥草等中药材,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总面积达到3000亩左右。特别是一些乡镇和农户看到了中药材的广阔前景,尝到了种植中药材的甜头,进一步加快中药材发展的欲望更加强烈。如金子岩乡提出“种植中药材,致富金子岩”的口号,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目前全乡已建立百合生产基地500余亩。另外,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县广大科研人员在中药材开发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显着的成果。如曾德蓉等人研制开发的“棘托竹荪”填补了国际科研领域在这方面的空白,其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开发的“竹荪酒”获得国家专利,被列入全省“星火计划”进行开发。

五是发展机遇十分难得。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我国在药业方面最有希望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是中药。特别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转移生产”的趋势日益明显,许多国外天然药物和保健品生产厂商纷纷到国内药材产地寻求合作,利用药材产地的道地性状就地加工和外销,形成海外市场的原料、半成品加工基地及标准化种植基地。同时,怀化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中药材基地,发展医药工业,打造湖南西部“药谷”的新思路,正清、正好、天龙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的中医药制造企业群正在崛起,为我县发展中药材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加上农业特产税取消后,农民种植药材的积极性将更加高涨。

二、我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制约因素分析

当前,发展中药材产业虽然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一些制约因素仍将在一定时期内成为我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客观障碍。

一是市场份额有限,价格易波动。中药材是特殊的农产品,货紧则价扬,种植过多则卖不出去,且没有其他用途,药价变柴价。据有关专家介绍,市场对药材的需求是有限的,其总量只有粮食作物的0.1%、水果的1.4%、蔬菜的0.28%,如人参年需求量约1800吨、当归1200吨,多了就会造成巨大浪费。如果不深入进行市场调查,盲目跟风种药材,就很容易遭受挫折。如20世纪90年代初,我县天麻生产曾经十分红火,年产量高达50吨左右,以生产天麻为主的团河镇盛储村一度成为全县的“首富村”。但后来由于天麻市场价格暴跌,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骤然下降,到如今只能小打小闹,“首富村”也风光不再。

二是加工滞后,销售不畅通。我县中药材加工业几乎空白,上世纪90年代前后,我县曾开发出市场十分看好的竹荪酒,县医药公司曾兴办过紫珠加工厂生产紫珠浸膏,但后来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影响而停止生产。目前大部分中药材经过简单烘烤后以干品的形式进行销售。从市场营销情况来看,全县中药材市场建设严重滞后,团河中药材市场才起步规划,没有实质性进展,除县医药公司收购一部分中药材外,大部分由农户自产自销,通过药材商贩卖往外地,年销售量约100吨左右。可以说,加工滞后和销售不畅已成为制约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三是技术要求高,质量难保证。中药材自古就有“道地性”之说,地理、生态等因素如纬度、海拔、地形地貌、光照、气温、土壤和降水等对中药材生长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不按照技术要求随意种植,可能导致“桔生淮北则为枳”,既影响品质,又易遭到病虫侵袭。中药材对栽培技术要求严格,特别是随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试行,对中药材生产技术要求更为严格,对达不到gap要求的,不能进入下一道生产环节,生产的药材就是废品一堆。同时,中药材抗病虫性较差,极易受病虫害侵袭,加上我县农户一般都把中药材作为农作物生产的“附带物”进行栽培,凭经验管理中药材,有的产量很低,有的品质达不到要求,有的甚至产生变异,品种退化严重。

三、加快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中药材生产虽然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但只要加强组织引导,加快加工销售,加强技术服务,这些问题是能够解决的。加上我们面临着许多难得的机遇和优势,总体上看,发展中药材产业是利大于弊、优势胜过劣势。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结论:发展中药材产业不但可行,而且大有可为。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当前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加强宏观引导。要充分认识发展中药材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把中药材产业作为一项新兴的朝阳产业,高度统一思想,切实加强领导,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形成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强大合力。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准确分析市场需求,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好发展规划,引导群众根据规划发展生产。要针对制约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认真研究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大力扶持和培育种植大户、重要基地与龙头企业,打造拳头产品,特别是项目工作要向中药材产业倾斜,把有限的资金用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上来。

第二,要加强基地建设。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基地,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全县人工种植的中药材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形成湘西南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要把壮大中药材产业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引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品种,并把发展中药材产业纳入各乡镇产业结构调整考核范畴,特别是要在金子岩、团河等传统药材乡镇形成“户户种药材,村村闻药香”的格局,不断扩大药材种植面积。要在稳定土地承包政策的基础上,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民以地入股、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促进适宜种药材的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充分发挥种植大户的典型带动作用,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投入中药材开发。

篇5

电子信息产业人才跟踪调查报告

随着国家普及大学阶段教育的深入,每年都有大量高素质人才走出校园,迈向社会。与之相矛盾的是,就业市场容量相对有限,应届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让在校大学生在短短几年的大学生活中,更有目的性的自我培养,自我发展,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价值,我们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假期组织了这一次面向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就职员工的社会调查活动。此次学院总共组织了36名学生暑期留校分成了九组分别向电子类外企发放调查问卷,范围为苏州工业园区、新区的外资企业,对象为近几年内的我院毕业生,共有36多家企业参与了我们的调查。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问卷共560份,共计回收问卷485份。我院主办的这次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毕业大学生追踪调查历时一个多月,得到IT协会和许多IT公司的大力支持,完满结束。报告内容丰富,数据详实,有一定针对性,可为在校与毕业大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有效的参考。一、调查结果1.求职等相关内容类在回答就职之前,您认为需要哪些方面的培训?时,选项在前五名的分别是获取企业的基本资料244人,排在第一位;英语口语辅导215人,排在第二位;简历的写法146人,排在第三位;模拟面试练习133人,排在第四位;礼仪着装指南105人,排在第五位。从这些数据看出企业的基本信息是求职者最关心的,比如企业的发展前景、规模、招聘人数、职位、要求等,有了这些信息,求职者就可以准确定位,有的放矢。英语口语能力好坏决定了在面试和将来工作中能否与人交流自如。简历的写法,模拟面试练习,礼仪着装指南都是在面试中起关键作用的,不可忽略。在回答当要求你做自我介绍时,您觉得先谈哪方面比较合适?的问题时,选简要陈述经历的有322人,占76.85。谈谈对该行业的看法有81人,占19.33。在回答在求职过程中,您迫切需要企业提供哪类信息?的问题时,选项在前五名的依次是薪酬福利、主要业务发展前景、培训情况、职位信息、管理体制。看来大学生找工作比较现实,而且薪酬福利的高低也直接体现了自身现有价值。在回答有关就业信息的途径的相关问题时,在被调查者中有50.23的人有三到五种途径获得就业信息。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招聘会、网站、报刊、校园信息公告栏和朋友。每年的大型招聘会都是人山人海。对于应届生来说,还要关注校内特别是学院举办的招聘会,这些在专业上有很强的针对性,使就业专业尽量对口。随着网络的普及,足不出户就能从网站上获取大量信息。传统的报刊、公告栏和朋友介绍也被相当一部分人看重。在回答阻碍自己顺利找到工作的因素有哪些?没有工作经验排在第一,是意料之中的。在招聘或面试中大多数用人单位往往很强调工作经验。有工作经验的人适应的较快。与回答与之相关的问题您觉得就业前景是否具有工作经验对就业的帮助如何的问题中,占62.23的人认为具有工作经验对就业有很大帮助。这就意味着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多实习,同时学校也要和公司沟通联系,尽量多的给学生安排实习机会。前面所讲到的英语能力和自我知识储备不足也是影响求职的重要因素,解决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努力认真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在谈到企业所欢迎的个性特征相关的问题时,脚踏实地既是企业最欢迎的,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IT产品更新速度快,这就要求在IT企业工作的人要勇于创新。现代企业注重团队合作,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90.56人认为求职的成败与交际能力有关系。竞争激烈的社会同时又要求大学生要有很强的承受力,工作上遇到挫折要勇于面对。在谈到外表与择业的关系时,有89.21的人认为用人单位有以貌取人的现象,其中认为普遍存在的占21.32。古人云:人不可貌像。不过在招聘和面试时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注重自己的仪表,着装要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相适应,年轻人不能过于新潮前卫,这一点也是我们在求职时要注意的。在被调查者中有53.94认为电子信息类的大学生在未来几年内的就业前景是乐观的。但就业竞争还是很激烈,相对来说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依靠苏州地区的特殊的地缘优势,就业的面、选择的余地还是较大的。不过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针对现在的工作竞争形势。占64.15的人认为目前工作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已经工作的人员,也仅有5.58的、人认为所从事的工作与学生时代的工作理想是完全一致的。基本一致和不一致占多数。所以目前大学生往往是先就业后择业,这也是形势所迫,工作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作为大学生只能从自己做起,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比如在职考研或读书中扩充自己,立足本职工作,积累足够经验,同时抓好理论的学习。对于工作还是继续深造,也是经常困扰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的一个问题,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占37.50认为大学生毕业时应该边读边工作。认为学历越高,就业越容 易的仅占13.25。可见,学历已经不是衡量学生能否充分就业的唯一标准,公司对员工的任用已从学历要求出发,有了新的标准。2、已就业大学生的现状类从收回的调查问卷中分析发现,在被调查者中有240人从事技术人员的工作,占62.83;管理人员103人,占26.96;操作人员18人,占4.71。从数据上来看,毕业大学生(特别是专科)大都从事基层技术工作。学校教育只是一个平台,是为更深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打基础的。要从事高端工作,提高自己的学历增强自身的能力是必须的。同时在问及对目前工作的胜任程度时,能完全胜任和基本胜任的分别达到49.75和44.85。这说明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基本上是符合社会需求,多数大学毕业生走出校园踏进社会后,在经过阶段性的培训后是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的。所以说历年高校的教学改革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力度还应更大一点,因为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仅占12.59的人认为所学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实用性很强,相反有21.79的人认为所学专业在工作中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这个对比数据我想足以可以引起我们教学者的思考。因此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对相关电子类企业对人才需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了调查,在工作中最有用的专业课是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工艺,计算机网络,专业外语,CAD,中文信息处理技术。这个排列顺序对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以有的放矢的根据需求开设相关专业,真正做到学有所用。3.大学生校内学习生活类大学毕业生校内学习工作生活,大学生在校内的表现是否会影响到今后工作呢?在被调查者中有178人在校时是学生干部排在第一位,144人获优秀学生奖学金排在第二位,72人是优秀毕业生,64人是社团干部,分别排在第三、第四。由此可见,优秀的毕业大学生还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人才。企业更关注的是人才综合素质方面。提高综合素质也是此次调查中,广大调查者认为学校最应该对学生加强的方面。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心理素质分别排在第二、第三位。社会活动的参与,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还可以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在校大学生应该各种素质兼顾,以提高自身能力为首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不能简单的以考试分数为第一目标。由此看来学校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上,除了专业课的教学外,也不能忽略学生实践、心理等方面的教育。4.个人能力素质类类个人能力素质的培养是高校教育的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在调查中,占57.32认为个人的综合素质比专业技能更加重要,从数据上来看,被调查者有一半以上比较看重综合素质,这也是当今用人单位比较看中的要求。现在单一型的人才已经不是企业所追求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竞争力加了砝码,为将来的就业或再深造拓宽了道路。而在综合能力上,被调查者中有81.80和66.67的认为英语和计算机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当今社会,英语和计算机是最被看重的两样技能,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与世界交流沟通离不开英语,同时计算机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专业知识的学习,所学的专业是今后踏入社会的敲门砖,专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我们的就业。总的来讲,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是相辅相成。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我们大学生奋斗的目标。二.结果分析1.英语口语的重要性目前落户苏州工业园区和新区的外资企业是越来越多,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是外资企业的主要工作语言,已经成为人际沟通的主要方式,目前很多在校大学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否已有意识的加强这方面的锻炼呢?从我们的调查来看,这方面还有待于加强。从学校方面来说,现在专科阶段一般开设两年的公共英语课,之后还会有一学期左右的专业英语课,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后两年中开设一些实用性较强、形式多样的选修课,包括口语、写作等等。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从教师来看,部分教师还是延续了高中的哑巴英语的教学方式,注重语法和阅读,忽视口语和写作。从大学生自身来说,很多人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口语的重要性,或者说缺乏一种自信,觉得自己水平太差,不好意思用英语交流,这样自然而然的就忽视了英语口语的学习。同样我们发现在回答您觉得有可能阻碍自己顺利找到工作的因素有哪些问题中,选择英语不够好的排在第二位。在回答您认为自己现在最需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中,选择英语的以人数最多排在第一位。与此相关你认为英语能力的重要性如何中,认为很重要的占81.8,这都反映了英语的地位之高,而语言的作用就是沟通和表达,口语自然是重中之重。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英语的学习,要多说多写,同时要多看一些原版英文书籍,特别是一些原版的英文科技类书籍,以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现落户苏州的日资公司也占越来越重要的比重,那些掌握第二门外语的毕业生将会受用人单位的青睐。我们发现用人单位较欢迎具有踏实、认真、勤奋品质的学生,那些好高骛远,不能吃苦,对待遇要求高于自身能力的毕业生不受欢迎。这个调查结果就充分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实事求是,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工作、学习中更加务实。2.计算机的重要性从相关题目你认为最有用的专业课、你认为在工作中用的最多的知识是、你认为计算机能力的重要性如何中我们获悉,计算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之广。如今大学生们跟计算机的接触频次是很高的,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把精力花在上网聊天、游戏上面,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些硬环境和软环境。就学校而言,对计算机课是越来越重视了,比如把考级与毕业资格挂钩,让学生从思想到行动上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应试教育的弊端。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困惑:就是怎么学的问题。学校规定的课程学生能很好的掌握,但对于其他知识的涉猎就不关心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哪些知识具有实用价值,自己应该学习哪方面的知识。因此学校在增强这方面的指导的同时,也应开设些实用性强的课程,在实际的运用中考查同学们掌握知识的能力,这无疑是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实力。3.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注重的是人才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唯分数论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在回答通过近几年的工作,您觉得学校应在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你认为现在大学生最缺乏的能力是什么、您认为在校大学生发展自我的目标应该是、您认为个人的综合素质是否比专业技能更加重要中,选择综合素质的排在第一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个这样奇怪的现象,在回答你认为所学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实用性如何中,认为一般的占65.62,只有12.59的认为很强,而认为没多大的用处的占到了21.79。而在你认为工作中用的最多的知识是和您认为自己现在最需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问题的答案中,选择专业知识占第二位,仅次于计算机。这从表面上看是矛盾的,其实仔细分析,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首先综合素质包括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范围更大了;其次,现在的学校里开设的课程确实与企业的工作的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那是不是就是说可以忽略专业课的学习,那显然不是。学生接受专业课的学习是为将来从事工作奠定的最坚实的基础,是掌握其他实际应用知识的理论基石。当然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也向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将教学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也要求我们的广大学生走出校园,与企业亲密接触,增强实践能力。从而也说明校企合作的步伐应再快一点,力度应该再大一点,投入应该更多一点。4.工作经验的重要性在回答您觉得有可能阻碍自己顺利找到工作的因素有哪些中,没有工作经验是制约就业的一个瓶颈。为什么用人单位如此偏爱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呢,这与应届毕业生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与社会要求结合起来,实际应用能力不足有关,一些用人单位的人事负责人认为:许多学生动手能力差,到企业工作还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培训。对于企业来说,主要目的是盈利,当然不希望在新员工的培训上投资更多。而且由于现代人就业观念的改变,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那些企业害怕刚培养出的人才存在不稳定的倾向,到头来只落得为他人做嫁衣。从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解决的办法也只有一个:多参加社会实践。5.就业观念日益成熟在回答您在选择工作单位时,下面哪些因素对您来讲是最重要的中,选择发展前景、施展才干的机会和薪酬福利的分列第一、第二、第三。曾有人说大学生很务实,往往把薪酬看得很重,但此次调查中,大学生择业时不再把经济收入排在首位。其实这并不是现在的大学生不务实,而是他们对务实有了更新的认识。在就业机会众多、竞争更趋激烈的今天,广大学生更注重了自身发展前景,更注重的自身价值的体现,这也进一步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综上所述,多数大学毕业生大多已经能够直面现实,能够做到从自身条件出发,切实的择业、就业,较好地适应工作。但与此同时,作为接收毕业生的企业来说,他们对人才需求的定位是怎样的呢?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会发现在苏州的IT企业,产品主要销往中国内地,其次是东南亚,然后是欧美地区。半数以上企业主要从事生产加工。企业从业人员以本科生和专科生为主。每年各企业从求职学生中只挑选10~20录用。未来几年,各企业对大专以上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均呈上升趋势。在大多数企业认为,目前大学教育的弊端主要是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太少,大多数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刚毕业的大学生太过理想主义,好高骛远,对待遇的要求高过自身的能力,而且不肯吃苦。现在,大学生创业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半数以上企业赞成大学生创业。但对于进入企业工作的大学生,绝大部分企业不赞成频繁的跳槽。企业在录用毕业生时,非常看重性格和态度、面试时的印象和综合能力,比较看重所学专业、外语水平。对于毕业学校一般不看重,但普遍认为名牌学校的毕业生和普通学校的毕业生在知识和能力水平上有明显差别。而对于不同学历层次的高校毕业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差别主要在个人的素质和努力程度。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部分企业认为大学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太少,然而我们在问及那些用人单位是否愿意在寒假、暑假接受学生到受调查的公司进行实习时却几乎没有一家公司愿意接受学生的。利用暑期打工,是现在许多大学生赚取生活费、了解社会、积累工作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尽管现在的大学生对暑期打工表现出高度的热情,然而市场提供的这方面的机会却有限。多数企业难以接受短期打工者,而一般的学生也处于除了家教以外,不知道找什么工作的尴尬境界。所以呼之欲出的人才培养模式仅依靠学生个人的能力、学校单方面的能力是很有限的,社会也应该承担起责任,建立相关机制,积极参与人才的培养。很多用人单位认为主动性是大学生必需具备的条件。但在大学里很多大学生都非常缺乏主动性。有54.84的用人单位认为专业是否对口并不重要只要能胜任就行。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学习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应积累其它方面的知识,以备不时之需。在超过半数以上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频繁跳槽的现象持不赞成的态度。有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半年之内换了三个工作,这种频繁更换工作岗位的作法实在不可取。这说明这些毕业生没有端正自己的态度,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

[1]

在百度搜索:电子信息产业人才跟踪调查报告

篇6

高达37%的调查对象将跳槽原因归结为无晋升渠道,因不满薪酬而跳槽的人只占6%。随着地产人收入的上升,薪酬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转换职业的考虑,也显示了地产人在职业发展选择上的逐渐成熟。而项目进展和工作地点则排到了重要性的二三位上。

篇7

高达37%的调查对象将跳槽原因归结为无晋升渠道,因不满薪酬而跳槽的人只占6%。随着地产人收入的上升,薪酬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转换职业的考虑,也显示了地产人在职业发展选择上的逐渐成熟。而项目进展和工作地点则排到了重要性的二三位上。

篇8

调查对象:中国居民

央行21日的三份第二季度问卷调查报告显示,目前银行家、企业家、储户对经济形势并不看好,对宏观经济信心下降,对经济的感受度偏冷。现代居民对物价的满意度提高。二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物价满意指数为21.8%,比上季提高1.8个百分点,高于前两年的平均值。其中,59.1% 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比上季下降x个百分点。

篇9

以上案例中体现出:

首先,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界定不清,《条例》的第二章对应该公开的信息类型进行了列举。然而《条例》对此规定却表述非常含糊。实际上,各级政府经办的事多不胜数与之相比,《条例》中规定的信息公开类型表述笼统,公民在申请公开某个具体信息时,往往不能找到与之精确对应的条款,给政府部门留下了过大的自由裁量空间。所以本案就出现县政府拒绝公开的理由是调查报告不能代表政府意见,只是供领导参考使用,政府调查报告不属信息公开的范围。②

其次,政府信息公开的法理基础是公民的知情权。但是,权利的实现必须要依赖相应的制度保障。如果没有救济制度,那么无论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设计得如何严密,它也难逃被束之高阁的命运。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司法救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政府信息公开的救济制度。而且根据该条第二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信息公开行政诉讼针对的是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其次,从侵害的权益的种类来看,仅宽泛地限定为“合法权益”。

根据案例分析救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案范围问题

根据《行政诉讼法》,我国确定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的标准:以具体行政行为和对相对人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侵犯为标准。也就是说人民法院只受理对具体行政为提起的诉讼,还有对侵犯相对人人身权、财产权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但是,本案中县政府认为作出的调查报告的行为是抽象行政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而黄由俭、邓松柏等5人提起行政诉讼针对的是汝城县政府不依法公开政府信息的行为,该行为应是具体行政行为,而不是如县政府所说的那样认为调查报告为抽象行政行为而不予受理。法院不立案的理由是“涉及企业改制问题,不属于行政诉讼范围”,本案针对的是县政府侵害了黄由俭等人对政府信息的知情权。只要县政府确实有拒绝公开政府信息的行为,法院无需判断该政府信息的性质。

(二)原告的诉讼资格问题

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是指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根据法律的规定,能够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资格。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在确定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方面采用的是“合法利益”的标准;而根据《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同样对原告提出了具有“合法权益”的要求。但在政府应该公开的事项中,有很多是诸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这样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与每一个公民都有关系,但是却很难说某个个体对其具有“合法利益”或“合法权益”关系,因此,公民在对此类政府信息公开提起诉讼时就容易遭遇原告不适格的尴尬。

二、完善司法救济途径

基于现实中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意见稿提出,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政府信息,行政机关拒绝提供或者逾期不予答复的,公民依法提起诉讼,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③

《意见稿》第一条,直接列举了六款属于受案范围的情形,对于以前法院以各种理由不受理的情形会得到改善,该条第二款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政府信息,行政机关拒绝提供或者逾期不予答复的,可以提起诉讼。

第三条规定“认为主动公开或者应当主动公开而未公开政府信息的行为对其产生不利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一司法解释,如果相关政府信息该公开没有公开,或者认为应当公开,又有利害关系,就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公开这方面的信息,人民法院就可以判决限期公开。④

篇10

为提高本公司招聘效率,优化人力配置,降低用工风险,促进公司依法经营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关联企业对应聘人员个人信息及简历内容的调查审核。

第三条 职责权限

(一)公司各部门结合本部门部门设置,经公司总经理批准扩备各部门人员。

(二)人资部经依照公司总经理指示,招聘信息,对应聘人员进行筛选。办理入职手续前依本制度完成拟入职人员背景调查工作。

(三)应聘人员的使用部门及法务部负责监督、协助本制度切实施行,对入职人员背景调查结果进行抽查并提出意见。

第二章 内容、形式及流程

第四条 调查内容

人资部需对通过初试的应聘者所提供的个人信息及简历所涉内容进行调查。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单位、就职部门及时间、职位、离职原因。

第五条 调查形式

(一)将应聘者填写的《入职申请表》与其投递或提供的个人简历进行对比,以核实应聘者在学历、工作经历、担任职务方面是否存在虚假信息,对出入内容进行更详实的提问。

(二)通过应聘者提供的历任单位电话对应聘者经历进行核实。

(三)根据应聘者提供的各类证明材料及原件进行核实。

第六条 调查流程

(一)应聘人员填写本公司《入职申请表》时,人资部应要求其同时签署《授权书》(详见附件一),以保证本公司背景调查的合法性及有效性。

(二)对通过初试的应聘人员,依照本制度第五条所列:

1.需对相关应聘人员上门家访的,人资部应记录人员家庭住址,同应聘人员的使用部门进行上门家访工作。

2.需对工作简历真实性调查的,人资部应要求应聘人员提供简历所涉人员的有效联系方式及经社保局盖章的社保缴纳记录。

3.需对财产及负债真实性调查的,人资部应要求应聘人员提供相关银行出具的个人征信报告。

4.需对学历、资格及职称等信息真实性调查的,人资部应要求应聘人员提供学籍学历信息表,出示相关证书原件并留存复印件及扫描件。

5.人资部就已完成的背景调查工作填写《背景调查表》(详见附件二)。

(三)经背景调查的拟进入复试的人员,法务部及人员使用部门应对其背景调查报告进行抽查或核实后依照公司流程报公司领导,进行下一步工作。

(四)进行背景调查报告的各部对其所调查内容实行个人负责制。

第三章 调查要求

第八条 人资部针对不同部门的应聘人员,根据附件三内容对其进行背景调查。人资部根据公司人员设置要求,对可省略上门家访中应聘中高层岗位的人员,经公司领导批示应实行上门家访,以实现背景调查内容真实详实。

第四章 处理结果与考核

第九条 本公司决定录用的人员,人资部应将上述资料共同归档至员工个人档案。

第十条 本公司决定不予录用的人员资料及背景调查报告应予以销毁,防止个人信息外泄。

第十一条 经背景调查报告经录用的人员在职期间发现其实际情况与报告所示内容不符的,公司有权对部门调查人员进行考核。

第五章 其它

第十二条 本制度由公司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制度经公司审批下发之日起执行。

附件一

授 权 书

本人于 年 月 日应聘 公司

一职。

篇11

第三条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原则。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办事处有关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抢险的准备工作。

第四条发生地质灾害或出现险情,应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在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

第二章地质灾害等级和灾情报告

第五条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一、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二、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三、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四、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第六条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街道办事处或者国土资源部门报告。其他部门或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接到报告的,应当立即转报凤凰路街道办事处、国土资源部门或者区人民政府。

发生小型地质灾害,凤凰路街道办事处、国土所应在24小时内向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报告。

发生中型地质灾害,凤凰路街道办事处、国土所应在24小时内速报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同时越级速报市国土资源局。

发生大型地质灾害,凤凰路街道办事处、国土所应在12小时内速报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同时越级速报市国土资源局,以后每24小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直到调查结束。

发生特大型地质灾害,凤凰路街道办事处、国土所应在6小时内速报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同时越级速报市国土资源局,以后每24小时向国土资源部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直到调查结束。

第七条发现地质灾害威胁人数超过500人,或潜在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的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凤凰路街道办事处、国土所接到报告后,要在2日内将险情和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上报有关部门。

第三章应急机构和职责

第八条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平时为凤凰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办事处主任任指挥长,分管副主任任副指挥长,国土、交通、水利、卫生、公安、武装、农业、民政、财政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凤凰路国土所,具体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的职责:

1、在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组织、协调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审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并进行督促、检查和落实;

3、协调、安排地质灾害防治经费;

4、发生小型及其以上地质灾害时,组织成员赶赴现场,指挥地质灾害现场的抢险救灾工作;

5、配合红塔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的工作。

第四章地质灾害处置

第九条发生小型地质灾害,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

发生中型地质灾害,由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红塔区、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配合。

发生大型地质灾害或特大型地质灾害,由省国土资源厅或国土资源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区、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配合。

第十条发生小型及其以上地质灾害,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即为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指挥部由指挥长、副指挥长及办公室、各专业组组成。

第十一条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各工作组的职责:

一、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职责:

1、制定地质灾害抢险救灾计划和对策措施;

2、组织实施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指挥、协调、实施各项抢险救灾工作;

3、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地质灾害发生地抢险救灾工作的落实情况;

4、负责组织人员疏散避险、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保障人身、财产安全;采取措施对水、电、路、通信实施有效管理,维护抢险救灾和社会秩序。

二、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负责与市级抢险救灾指挥部和区级抢险救灾指挥部保持联系;

2、负责救灾物资、资金的筹集、安排、调运;

3、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灾情,经指挥部审核,向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报告地质灾害及处置情况;经指挥部审核批准,向社会灾情,编写、印发抢险救灾简报。

4、组织、协调各专业组的工作,与上下和各方面保持沟通和联系,保障信息畅通;

5、贯彻落实上级批示和传达红塔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指令;

6、负责处理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三、抢险避灾和灾民转移安置组职责:

由民政、公安、武装、农业、财政等部门组成。

1、组织人员疏散避险,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

2、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调配、发放救灾物资,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3、做好救灾物资的组织、供应、调拨和管理;

4、做好灾民的安抚工作,处理死难者的善后事宜。

四、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组职责:

由国土、交通、农业中心等部门组成。

1、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规模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进行调查,确定灾害等级、成灾范围,尽快查明形成条件、引发因素,对灾情进行评估,提出应急处理措施,迅速有效地减缓或防止灾情加剧;

2、对出现险情的隐患点,分析发生的前兆特征,判断发生的可能性、灾害等级和影响范围,依据前兆特征判断其危险性程度、激发条件,采取有针对性应急措施,阻止或延缓灾害的发生;

3、为地质灾害的救助做好气象预报服务;

4、编写地质灾害速报报告和应急调查报告。

五、基础设施抢险和应急恢复组职责:

由交通、水利、农业、公安等部门组成。

1、尽快配合抢修恢复通信设备和线路,保障抢险救灾通信畅通;

2、尽快配合抢修恢复遭受损坏的公路、桥梁及有关设施,确保灾区主要干线道路畅通,保证抢险救灾人员、伤员和救灾物资的运输以及灾民的疏散;

3、尽快配合抢修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恢复基础设施功能,保障抢险救灾和灾民基本生活。

六、医疗卫生防疫组职责:

由卫生、环保等部门组成。

1、抢救、转运和医治受伤人员;

2、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灾区疫情;

3、迅速调集、运送灾区所需药品和医疗设备。

七、治安保卫组职责:

由公安、武装等部门组成。

5、配合红塔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的工作。

第四章地质灾害处置

第九条发生小型地质灾害,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

发生中型地质灾害,由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红塔区、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配合。

发生大型地质灾害或特大型地质灾害,由省国土资源厅或国土资源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区、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配合。

第十条发生小型及其以上地质灾害,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即为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指挥部由指挥长、副指挥长及办公室、各专业组组成。

第十一条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各工作组的职责:

一、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职责:

1、制定地质灾害抢险救灾计划和对策措施;

2、组织实施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指挥、协调、实施各项抢险救灾工作;

3、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地质灾害发生地抢险救灾工作的落实情况;

4、负责组织人员疏散避险、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保障人身、财产安全;采取措施对水、电、路、通信实施有效管理,维护抢险救灾和社会秩序。

二、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负责与市级抢险救灾指挥部和区级抢险救灾指挥部保持联系;

2、负责救灾物资、资金的筹集、安排、调运;

3、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灾情,经指挥部审核,向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报告地质灾害及处置情况;经指挥部审核批准,向社会灾情,编写、印发抢险救灾简报。

4、组织、协调各专业组的工作,与上下和各方面保持沟通和联系,保障信息畅通;

5、贯彻落实上级批示和传达红塔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指令;

6、负责处理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三、抢险避灾和灾民转移安置组职责:

由民政、公安、武装、农业、财政等部门组成。

1、组织人员疏散避险,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

2、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调配、发放救灾物资,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3、做好救灾物资的组织、供应、调拨和管理;

4、做好灾民的安抚工作,处理死难者的善后事宜。

四、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组职责:

由国土、交通、农业中心等部门组成。

1、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规模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进行调查,确定灾害等级、成灾范围,尽快查明形成条件、引发因素,对灾情进行评估,提出应急处理措施,迅速有效地减缓或防止灾情加剧;

2、对出现险情的隐患点,分析发生的前兆特征,判断发生的可能性、灾害等级和影响范围,依据前兆特征判断其危险性程度、激发条件,采取有针对性应急措施,阻止或延缓灾害的发生;

3、为地质灾害的救助做好气象预报服务;

4、编写地质灾害速报报告和应急调查报告。

五、基础设施抢险和应急恢复组职责:

由交通、水利、农业、公安等部门组成。

1、尽快配合抢修恢复通信设备和线路,保障抢险救灾通信畅通;

2、尽快配合抢修恢复遭受损坏的公路、桥梁及有关设施,确保灾区主要干线道路畅通,保证抢险救灾人员、伤员和救灾物资的运输以及灾民的疏散;

3、尽快配合抢修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恢复基础设施功能,保障抢险救灾和灾民基本生活。

六、医疗卫生防疫组职责:

由卫生、环保等部门组成。

1、抢救、转运和医治受伤人员;

2、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灾区疫情;

3、迅速调集、运送灾区所需药品和医疗设备。

七、治安保卫组职责:

由公安、武装等部门组成。

5、配合红塔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的工作。

第四章地质灾害处置

第九条发生小型地质灾害,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

发生中型地质灾害,由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红塔区、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配合。

发生大型地质灾害或特大型地质灾害,由省国土资源厅或国土资源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区、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配合。

第十条发生小型及其以上地质灾害,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即为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指挥部由指挥长、副指挥长及办公室、各专业组组成。

第十一条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各工作组的职责:

一、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职责:

1、制定地质灾害抢险救灾计划和对策措施;

2、组织实施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指挥、协调、实施各项抢险救灾工作;

3、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地质灾害发生地抢险救灾工作的落实情况;

4、负责组织人员疏散避险、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保障人身、财产安全;采取措施对水、电、路、通信实施有效管理,维护抢险救灾和社会秩序。

二、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负责与市级抢险救灾指挥部和区级抢险救灾指挥部保持联系;

2、负责救灾物资、资金的筹集、安排、调运;

3、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灾情,经指挥部审核,向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报告地质灾害及处置情况;经指挥部审核批准,向社会灾情,编写、印发抢险救灾简报。

4、组织、协调各专业组的工作,与上下和各方面保持沟通和联系,保障信息畅通;

5、贯彻落实上级批示和传达红塔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指令;

6、负责处理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三、抢险避灾和灾民转移安置组职责:

由民政、公安、武装、农业、财政等部门组成。

1、组织人员疏散避险,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

2、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调配、发放救灾物资,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3、做好救灾物资的组织、供应、调拨和管理;

4、做好灾民的安抚工作,处理死难者的善后事宜。

四、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组职责:

由国土、交通、农业中心等部门组成。

1、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规模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进行调查,确定灾害等级、成灾范围,尽快查明形成条件、引发因素,对灾情进行评估,提出应急处理措施,迅速有效地减缓或防止灾情加剧;

2、对出现险情的隐患点,分析发生的前兆特征,判断发生的可能性、灾害等级和影响范围,依据前兆特征判断其危险性程度、激发条件,采取有针对性应急措施,阻止或延缓灾害的发生;

3、为地质灾害的救助做好气象预报服务;

4、编写地质灾害速报报告和应急调查报告。

五、基础设施抢险和应急恢复组职责:

由交通、水利、农业、公安等部门组成。

1、尽快配合抢修恢复通信设备和线路,保障抢险救灾通信畅通;

2、尽快配合抢修恢复遭受损坏的公路、桥梁及有关设施,确保灾区主要干线道路畅通,保证抢险救灾人员、伤员和救灾物资的运输以及灾民的疏散;

3、尽快配合抢修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恢复基础设施功能,保障抢险救灾和灾民基本生活。

六、医疗卫生防疫组职责:

由卫生、环保等部门组成。

1、抢救、转运和医治受伤人员;

2、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灾区疫情;

篇12

以上案例中体现出:

首先,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界定不清,《条例》的第二章对应该公开的信息类型进行了列举。然而《条例》对此规定却表述非常含糊。实际上,各级政府经办的事多不胜数与之相比,《条例》中规定的信息公开类型表述笼统,公民在申请公开某个具体信息时,往往不能找到与之精确对应的条款,给政府部门留下了过大的自由裁量空间。所以本案就出现县政府拒绝公开的理由是调查报告不能代表政府意见,只是供领导参考使用,政府调查报告不属信息公开的范围。②

其次,政府信息公开的法理基础是公民的知情权。但是,权利的实现必须要依赖相应的制度保障。如果没有救济制度,那么无论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设计得如何严密,它也难逃被束之高阁的命运。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司法救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政府信息公开的救济制度。而且根据该条第二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信息公开行政诉讼针对的是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其次,从侵害的权益的种类来看,仅宽泛地限定为“合法权益”。

根据案例分析救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案范围问题

根据《行政诉讼法》,我国确定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的标准:以具体行政行为和对相对人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侵犯为标准。也就是说人民法院只受理对具体行政为提起的诉讼,还有对侵犯相对人人身权、财产权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但是,本案中县政府认为作出的调查报告的行为是抽象行政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而黄由俭、邓松柏等5人提起行政诉讼针对的是汝城县政府不依法公开政府信息的行为,该行为应是具体行政行为,而不是如县政府所说的那样认为调查报告为抽象行政行为而不予受理。法院不立案的理由是“涉及企业改制问题,不属于行政诉讼范围”,本案针对的是县政府侵害了黄由俭等人对政府信息的知情权。只要县政府确实有拒绝公开政府信息的行为,法院无需判断该政府信息的性质。

(二)原告的诉讼资格问题

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是指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根据法律的规定,能够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资格。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在确定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方面采用的是“合法利益”的标准;而根据《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同样对原告提出了具有“合法权益”的要求。但在政府应该公开的事项中,有很多是诸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这样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与每一个公民都有关系,但是却很难说某个个体对其具有“合法利益”或“合法权益”关系,因此,公民在对此类政府信息公开提起诉讼时就容易遭遇原告不适格的尴尬。

二、完善司法救济途径

基于现实中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意见稿提出,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政府信息,行政机关拒绝提供或者逾期不予答复的,公民依法提起诉讼,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③ 转贴于

《意见稿》第一条,直接列举了六款属于受案范围的情形,对于以前法院以各种理由不受理的情形会得到改善,该条第二款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政府信息,行政机关拒绝提供或者逾期不予答复的,可以提起诉讼。

第三条规定“认为主动公开或者应当主动公开而未公开政府信息的行为对其产生不利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一司法解释,如果相关政府信息该公开没有公开,或者认为应当公开,又有利害关系,就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公开这方面的信息,人民法院就可以判决限期公开。④

当然,该《意见稿》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仍然需要加以完善,有许多学者也对此提供了许多的修改建议。虽然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刚起步,但是我们从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

注释:

①陈仪.“政府信息公开为何屡遭遇“玻璃门”—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一案”.法务时评.2008(7).

篇13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吴卫星在接受《投资与理财》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的保险产品不是特别丰富,比如城市居民保险、农村一些基本保险,一般来说功能比较单一,而且覆盖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在这方面开发一些比较好的产品,可能会更容易让投资者进入。”

此外,中国的保险市场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而且中国市场上消费者对于保险的认知水平不高,因此很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尤其在理赔、条款设计的合理性方面,消费者的满意度最低。

初高中学历人群成主力

不少人以为,学历越高的人,购买商业保险的意识就越强。

然而, 事实并非如此。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公布的数据,就保险消费者的教育特征而言,初高中学历的群体是商业保险消费的主力,占比47.58%;博士学历和没上过学的人群占比较低,分别为2.3%和1.9%;本科学历人群占比则为14.2%。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学历最低和最高的人群,购买商业保险的比例很小,而学历中等的人,总体来说更愿意持有商业保险。

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持有商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