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职工培训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职工培训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职工培训论文

篇1

1.1处于成长趋向的企业培训其表现是摘要:加大培训投入,加强培训设施建设,提高培训层次,进一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对培训的需求。这种情况在效益较好的国有大企业中较多,这样的企业经营状况好,培训需求旺盛,层次高,而自身又有能力基本解决培训需求新问题。所以其培训是发展壮大的。

1.2处于弱化趋向的企业培训这种情况产生于经济效益不好或停产、半停产的企业。作为服务性的企业培训,在企业减少或失去培训需求时,企业培训就没有再存在和发展的必要了。所以出现放弃企业培训的情况也是必然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必然迫使企业培训面向社会和市场。

1.3处于外求趋向的企业培训其表现是,企业自身不投入培训机构的建设。根据自身的培训需求量,认为利用社会或院校的培训机构比依靠自身投入建机构来解决培训需求更经济。因而,其培训需求基本上靠社会或院校来满足。这种情况多出现于一些中小企业,这种趋向的发展必然导致培训市场的发育成熟,从而吸引更多中小企业的培训需求走向社会和院校,从而强化企业培训的市场化倾向。

2国有大中型企业培训存在的主要新问题及其分析

2.1企业经营管理者缺乏战略眼光,过分追求短期利益,在培训观念上存在一定的误区长期以来,我国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选拔和任用基本上还是沿袭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程序,从而使得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注重短期行为,过分追求眼前经济效益的现象普遍存在。相当数量的企业领导观念陈旧,在管理培训工作上存在许多误区。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培训工作只是一种点缀,甚至视培训为累赘,划拨培训经费时非常“抠门”,再三缩减,直到不能再缩减方罢手;一些管理者把培训做成一种形式,一种表面文章,人才不用去培训,闲人正好去培训,效益好时无需培训,效益差时无钱培训,培训的人才得不到使用,使用的人才从不去培训;还有一些管理者也重视培训,希望通过培训来改变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员工的精神面貌,于是他们对培训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甚至想象经过培训,企业和员工的面貌会焕然一新,但他们不了解培训的特征和规律,过于性急,当他们发现培训效果并不像他们所期望的那样显著,就可能对培训的功能产生怀疑和否定,甚至认为培训根本没有功能,从此便不再进行培训了,等等。这些短浅甚至危险的眼光,将来肯定要让企业吃亏。

篇2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调整科室结构,加强了培训科、学员科人员的力量,明确了分工职责,为建成较为完整的培训基地创造了条件。另外,我们还认真分析了学校现有教育资源的优势。建校15年来,学校已拥有比较健全的教学设施,前三年,又先后被分局确定为客运人员、接触网工、计算机、货运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培训基地。今年初,分局又把职工失业、下岗、息工培训基地放在了我校,学校现有的一些实习场地,实验室、电教室等教学设施基本能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我们提出了先求生存,后求发展的思路。我们先后组织有关人员到分局各业务处和分局职教中心,联系寻找培训任务,到基层站段去宣传学校正规培训的优势。在分局和各站段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经过积极的筹备,我校的短训班连续不断地办了起来,包括财务人员继续教育,劳资干部的培训,甚至局职教软件培训班也放在了我校。

……..在实践中,我们以严谨的求实作风,过硬的师资队伍,良好的育人环境,周到的后勤服务,靠质量,靠声誉,赢得了铁路培训内部市场的信任。

……..二、针对特点,形式多样,树立服务意识

……..目前我校的职工培训对象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复退军人的岗前培训,每年的人数约400人,学校始终保持在800人左右的规模,学制为两年半;另外,就是承接的各种短训班,包括大专函授的学历教育;三是为站段培养急需的技术工人。学校的培训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保持从严治校和良好的校风得以发扬,我们组织学员科、培训科,认真研究措施,修改过去的规章制度,坚持“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传统,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考核办法,建立了学员自管组织。并结合学员特点,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职业道德、铁路改革形势、社会公德、法律法规等专题讲座,同时,在学员中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有益的活动,发挥学员专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这几年来,在我校培训的复退军人之间,从未发生过恶性事件,教学秩序井然,学习风气浓厚,形成了良性循环。

……..在办班形式上,我们采用学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长学班与短训班相结合,并采取与分局有关处室、与兄弟学校、站段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灵活多样,服务现场。从前年开始,我校与兰州铁道学院联合开办铁路运输、接触网等大专课程,招收宝鸡铁路地区的铁路职工参加专科学习。这几年来,学习的人数不断增加,今年又招收了169人;我们与西安铁路运校联办的中专学历教育班,这几年一直以良好的教学质量取得信任。另外,我们还坚持走出校门到现场办学,创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办学新路,深受现场职工的欢迎。

……..在培训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我们要求全体职工必须树立服务意识,一切为了学生,把学生、学员作为学校的上帝。我们结合学员现场的实际需要,删繁就简,调整课程内容,增加现场工人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一切从实际出发,我校还主编了《接触网结构与计算》、《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等,在全路推广使用均收到良好的效果。除此外,我们还结合学校实际编辑了《接触网工专业模块教学》和《客车乘务》等教材,都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

……..三、更新知识,强化师资队伍,提高培训质量

……..办学质量又决定于教师的师德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近年来,我校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打铁先得自身硬,学高方为人之师。为了紧密结合铁路企业内部职工培训的需要,我们还先后分批组织教师到基层站段“充电”。现场新技术、新科技、新设备、新手段的运用,就是我们教师学习的现场和课堂。所以这两年来,我们把教师到现场调研、学习作为专业课的一个重点,采取定时间、定目标、定内容的“三定”办法,组织铁路运输、线路、信号、通信、接触网五个专业的教师下现场“充电”,更新知识体系,了解现场正在运用的设备,把教学重点放在实用和操作技能方面。缩短了教师与学员间的心理距离。我们还利用暑假组织32名专业课教师,到外局学习考察,回校后撰写出57篇有价值的论文,已有13篇被省部级刊物采用。

……..目前,我们在每一期短训班开办之前,都认真地研究所教对象的需求,主动与委培单位共同研究教学重点,以及学员需要学到那些方面的知识,一切服务学员的知识需求。教师们认真备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尽可能通俗易懂、易记、生动,确保每一节课的质量和效果。

……..四、改善环境,加大投资,搞好基地建设

篇3

企业管理人员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老黄牛型的管理人员,他们工作兢兢业业,但是胸无大志。大多数管理人员(75%)都属于这一类。第二类是明星型管理者。他们工作成就显著,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第三类是问题型管理者,虽然暂时工作成绩不佳,但有很大潜力。最后一类是老化型管理者,他们目前的工作成绩不佳,而且没有发展潜力。

我们可根据每类管理人员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对策。对于老黄牛型的管理人员,应引导他们改善目前绩效,但对他们的升迁愿望不予鼓励。但是,有些老黄牛后来居上,应考虑这种可能性,制定相应和有效的培训和发展计划。对明星型管理人员,应给他们时间,以积累经验,开发他们的潜能。对于问题型管理人员,培训应集中在纠正行为问题方面。老化型管理人员业绩不佳又无潜力可挖,因此无须在他们身上浪费任何时间和金钱。

(二)发展培训的内容

1.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

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主要在第一线从事具体的管理工作,执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指示和决策。因此,为他们设计培训内容应着重于管理工作的技能、技巧,如怎样组织他人工作,如何为班组成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等。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好比是企业的管理职位,而“渔”则是管理人员的组织能力。在观念技能方面,首先应该培养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如何改变思维方法,由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即由被动地执行具体指示转为主动地指示。其次,要重视培训他们掌握组织他人工作的技巧。他必须尽力使班组内每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都能融洽,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每一个被管理者都能心情舒畅地工作。

2.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

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应注重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人能力、控制和协调能力、经营决策能力,以及组织设计技巧的培养。

中层管理人员对于本部门的经营管理必须十分精通,除了熟悉本部门工作的每个环节和具体工作安排以外,还必须了解与本部门业务有关的其他部门的工作情况。

高层管理者的工作重点在于决策。因此,他们所要掌握的知识更趋向于观念技能。例如,经营预测、经营决策、管理会计、市场营销和公共关系等。

3.发展培训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全面培训阶段。受训者通过接受企业各主要营业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运转培训,对企业整体的经营、运转情况及其内在联系有一个较完整和明确的概念。

第二阶段是定向培训阶段。根据他们今后的具体职务方向,进行定向培训,加强他们所任职务的针对性专业培训。

第三阶段是实习培训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受训者跟着现任管理人员一边观察学习,一边参加实际管理工作。

(三)发展培训的方式

发展培训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课堂式

(1)讲授法。主要是聘请一些专业人员给学员讲课,着重讲解有关管理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原理及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并通过书面答卷或口头答辩的形式来检测受训者的学习成绩。

(2)讨论法。讨论或称为研讨,适用于对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由培训者提出一些问题(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或相关企业曾经发生过的事件),组织受训者运用概念、原则和原理讲座这些案例,并鼓励每个受训者积极投入讨论。讨论的指导者在主持讲座时应注意:清楚地指出问题的核心;让每位受训者参与讨论;对细小问题不要过于纠缠;阻止个别人夸夸其谈,独占讨论局面的现象;最后,对讲座的问题应该提供清晰而明确的结论。此外,还应摸索、收集一些“怎么办?”,供大家讨论。比如在销售公司产品时,客户说:“你们的产品太贵了”,如你回答不贵,客户就会觉得没面子,如回答贵,客户就要你降价。学员们通过讨论,认识到产品的价格与质量和服务的关系后,回答这类看似两难的头号题时就能应付自如了。

2.模拟式

(1)案例分析法。首先由指导者提出案例或实例,由受训者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个人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经营管理“游戏”。这种培训方式的做法是将受训者分成若干个组,每个组代表一个“企业”。指导者给每个“企业”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等资源,并提出经营管理或一些管理上的问题。要求各“企业”去完成经营目标解决管理上的问题。例如,指导者提出的企业经营目标为“增加利润”若干万元,要求各“企业”提出达标的方案,其内容应包括:促销的预算、策略和手段(广告、派推销人员……);开发新产品的可行性,降低成本、费用的具体措施等。

然后,由各“企业”把自己的方案及决策过程讲述一遍,进行交流,促进思考和分析,以提高今后在实际经营中的决策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企业培训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选定受训对象

正确选择受训者首先要考虑受训者是否有学习的动机。其次,要考虑受训者能否接受培训课程内容(指受训者的水平与培训目标和培训课程内容的差距)。第三,要考虑受训者的健康状况、身体特征、工作态度、岗位技能、兴趣爱好等。

此外,企业的培训内容必须按照职工所担任职务的层次来确定,循序渐进地进行,不可跳跃。因为过于超前的培训(低层次职工接受高层次的培训)容易助长一部分职工产生自满情绪而不安心本职工作。

2.采用合适的培训方式

企业培训的对象是成年人,培训方式必须与成年人的学习规律相适应。成年人的特点是记忆力相对较差,但理解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经验。因此,采用参与式的培训方式是比较合适的,即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应多用实例并创造更多的机会使受训者将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表现出来,以供其他受训者参考。适当采用“吊胃口”的方式和其他技巧可提高受训者的学习兴趣,多表扬少批评能增强学员的学习信心。还应该重视受训者提出的意见和问题,集思广益,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

此外,在培训材料的编排上,尽可能考虑到趣味性,深入浅出,易记易懂。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培训工具,采用视听材料,以增加感性认识。书面材料力求形式多样化,多用图表,简明扼要。

3.建立培训评价机制

为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须通过培训的评价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篇4

(一)师资优势

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绝大部分是“双师”型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的基本理论,又具有很强的专业动手能力。同时,职业院校的教师结构合理,专业教师、人文教师齐备,可以满足职工全方位的教育培训需求。

(二)设备优势

职业院校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办学条件极大改善,特别是各类实验实训装备一应俱全,基本可以满足职工教育培训期间实际操作训练的需要。

(三)环境优势

职业院校校园漂亮,运动场地齐全,图书馆藏书丰富,多媒体教室、电脑机房满足需要,学生宿舍设施齐全。职工在职业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接受培训,可以感受到大学生的生活,身心愉快。

(四)继续学习优势

在完善学分制后,职工在教育培训期间所学课程都可计算学分。坚持学习的职工将来可获取大中专文凭。同时,企业职工培训完成回企业工作后,还可就所在企业产品研发、工艺改造等方面继续和培训教师沟通、合作,实现企业发展,职工成长,教师能力提升“三赢”格局。

三、职业院校构建职工教育培训新机制的建议

(一)建立职工教育培训的保障机制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职业院校职工教育培训机构。把职工教育培训职能明确到院校的继续教育部门,适当增加工作人员,要给予继续教育部门明确的权责。继续教育部门要认真研究职工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要结合各自院校特点,整合院校内资源,规划出适合职工教育培训专业及课程,形成完整的对外宣传材料,积极拓展培训市场,不断扩大职工教育培训规模,努力实现职业院校、委托培训方、受训职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职工成长“三赢”格局。

2.建立好职工教育培训师资库。要把那些专业能力强,有较丰富的职工教育培训经验的教师收录进师资库。要针对委托培训单位的要求,在实施培训前组织相关教师研究培训内容及培训课程。

3.制订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保证每一期培训顺利进行。这些制度包括受训职工日常管理制度,教师上课考勤制度,培训经费使用制度等。特别是在培训经费使用上要确保受训职工培训经费的足额到位,要保证任课教师的课酬不低于学历教育上课的课酬。

(二)建立职业院校与党政相关部门、相关行业、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联动机制

具体展开如下:

1.主动对接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市、县两级相关党政部门,每年都有培训任务,并且这些培训都有国家的专项资金予以保证。但相关部门苦于无培训师资、无培训基地,导致每年都有部分培训经费使用不出去。个别部门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甚至弄虚作假,触犯党纪国法。作为职业培训主力军的职业院校,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契机,充分利用国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城镇待业人员就业培训等项目,主动对接党政相关部门,主动承担培训任务,主动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培训方案,共同完成培训任务。

2.主动对接相关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涵盖了本行业的相关企业,运转正常的行业协会都会有自己的行业标准,都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行业协会对其行业内的企业情况最熟悉,也最了解企业需求。部分职业院校也加入了相对应的行业协会,有些职业院校还建了本行业的重点实验基地。所以,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各自的专业优势,积极与相关行业协会联动,形成强强合作,把职业院校建成行业的培训基地、实验基地。

3.主动对接企业。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任务。但很多企业由于没有多余的生产设备,也没有相对固定的师资,特别是除技能培训外其他综合培训更是难以组织。职业院校恰恰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职业院校有专业设备,既有专业教师还有人文方面的教师,可以全方位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所以,职业院校要主动与企业对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为职业院校在校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职业院校为企业提供职工教育培训平台,从而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动合作双赢。

(三)建立职工继续教育机制

企业职工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一线职工学历水平普遍不高。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大都失去了上大中专的机会。而他们对获取大中专文凭仍有梦想。针对这部分培训需求,职业院校可从以下方面建立职工继续教育机制:

1.建立职工教育培训档案,完善学分管理,探索培训课程与学历教育课程相衔接。受训职工通过连续不断的学习、培训,并且完成了相关专业课程学习、考试考查,职业院校可以颁发正规学历证书。

2.对完成相关教育培训的职工,除颁发相关培训结业证书外,还可计算相关专业的学分,为这部分职工获取大中专文凭留下后门。

3.重视职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及考级培训。国家规定了部分岗位必须持证上岗。同时,职工技术等级晋升也必须参加考试。而一线职工实际操作上都能过关,但相关理论知识不系统,在考证考级上往往不能如愿。职业院校要发挥指导职工考证考级优势,满足职工考证考级需求。

(四)建立职工教育培训评估机制

职工教育培训,各级政府出台了相关规定并提供了巨额财政支持;各职业院校也统筹了校内的相关资源来保证培训的组织;相关企业付出了成本,有些企业更是从投资的角度支持职工教育培训。所以,作为职工教育培训组织者,各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对每次职工教育培训的评估,要建立相关评估机制。

1.对职工教育培训组织评估,包含教育培训方案、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受训职工管理、授课教师管理等进行评估,确保实现培训目标。

篇5

(1)职工可在能接入中央服务器的任何地点利用电脑学习、查阅大量资料,根据所学内容反复进行模拟考试、查看正确答案。(2)为避免个别职工输入非本人身份证号或岗位合格证号进行考试,利用指纹验证系统,通过预先录入的四枚指纹中的任一个来确认职工身份,防止了替考事件的发生。(3)补考时,不需重新组卷,只需在复制原考卷时调整考试时间和考试人员,从而保证了补考试卷与原卷范围相同而内容不完全相同。试卷生成后,如发现考试人名单有错,可随时删除或添加。(4)进入考试后,试卷上方显示考生指纹图片和档案相片,右上方有摄像头视频监控画面,考试期间系统不定期抓拍二到三张照片。(5)生成试卷时从指定的题库中随机抽取,覆盖面全,降低产生雷同卷的概率,防止考试时照抄作弊。(6)考生做过的试题和选题卡对应的题号自动标记为粉红色,考生查找未做试题快捷方便。在提交答卷时,系统自动检查是否有未做试题,并进行提示。(7)系统实时保存,考试过程中如遇考生突发意外、断电、电脑或网络故障时,故障之前答题内容依然存在。(8)不采用指纹登录时,职工可在任一考点登录其它考点服务器进行考试。(9)超过规定日期的考试,调整本地服务器日期仍能继续考试。

3职工教育培训考试系统需改进点

(1)考试进行中,临时添加考生速度较慢,有时同一考生有重复考卷出现。(2)考试日期结束时,本地服务器自动上传考试成绩。(3)指纹验证时能将考生分配到本站段的任一考点。(4)中央服务器更新后,站段服务器能自动更新,不需要人为干预。(5)新试卷应设有密码保护权限。

篇6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焦点不仅是资金、技术等传统资源,而是建立在人力资本基础之上的创新能力。同时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使得企业间的竞争范围更加广阔,市场变化速度日益加快,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企业必须保持学习的能力,不断追踪日新月异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思想,才能在广阔的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增加对人力资源不断的投资,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管理,提升员工素质,使人力资本持续增值,从而持续提升企业业绩和实现战略规划。

1建立科学的企业职工培训体系和有效培训计划

1.1培训需求分析与评估:拟定培训计划,首先应当确定培训需求,从自然减员因素,现有岗位的需求量,企业规模扩大的需求量和技术发展的需求量等多个方面,对培训需求进行的预测,对于一般性的培训活动,需求的决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①工种、业务分析:通过探讨水电行业未来几年内发展方向及变革计划,确定工种、业务重点,并配合水电行业整体发展策略,运用前性的观点、将新开发的业务事先纳入培训范畴。②组织分析:培训的必要性和适当性,以及组织文化的配合是极其重要的前题,否则培后及组织优劣等也应该加以分析,以确定训练的范围与重点。③工作分析:企业培训体系是根源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体系之下的,只有根据企业战略规划,结合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才能量身定做出符合自己持续发展的高效培训体系。

1.2有效的培训体系着眼于水电施工企业核心需求有效的培训体系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救火工程”,而是深入发掘企业的核心需求,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预测对于人力资本的需求,提前为企业需求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1.3有效的培训体系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员工培训说到底是一种成人教育,有效的培训体系应考虑员工教育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训练技法,针对具体的条件采用多种培训方式,针对具体个人能力和发展计划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在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层次的构建培训体系,达到全员参与、共同分享培训成果的效果,使得培训方法和内容适合被培训者。

1.4有效的培训体系充分考虑了员工的自我发展的需要按照自身的需求接受教育培训,是对自我发展需求的肯定和满足,培训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同时也要与员工个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实现员呀素质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匹配。这个体系将员工个人发展纳入企业发展轨道,让员工在服务企业推动企业战略止标实现的同时,也能按照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通过参加相应层次的培训,实现个人的发展,获取个人成就。另外,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也使员工认识到,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才是其在社会中立足的根本,有效的培训体系应当肯定这一需要的正当性,并给予合理的引导。

培训要想获得好的效果,培训形式的选择至关重要。培训的形式很多,企业在选择具体方式的时候不必因循守旧,固执地套用已有的既定模式。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使员工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因此,企业应结合其资源优势,员工特点及培训内容,合理选择适合本企业所需的科学的培训系统和有效的培训计划,以便达到最终目的。

企业培训管理要取得成效,重点要把握以下要点:第一,要切实把握好“三性”。①系统性:根据企业现状及发展目标,系统制定各部门,岗位的培训发展计划。企业管理者必须对培训的内容,方法,教师,教材和参加人员,经费,时间等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和安排。培训内容的适当与否是培训能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为此必须作好培训前的需求分析。个人分析就是找出某一员工现有的技能水平与要求的技能水平的缺口。培训就是要填补这一缺口,雪中送炭。②前瞻性:企业培训不仅仅是为了目前的需要,更要考虑将来的长远发展。③针对性:要“有的放矢”,把握好培训的主方向,主目标,不能“漫无目的”的所有项目一起上,一定时期内,还需主题明确,中心突出。第二,要有广泛的员工参与。认清员工的需求,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适当的主题,深度及培训形式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对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一样,进行全面培训。企业应把所有那些合乎条件,渴望学习的员工都纳入培训的范围,尤其是企业的高级主管人员应首先接受培训。真正影响培训和开发效果的人不是培训人员,而是受训人员的直线管理者,如果他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技能,培训与开发的措施往往落空。第三,要有反馈与交流。每次培训结束后都要做培训效果评估,对培训内容本身的可实践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价,为以后的培训具有更好的效果奠定基础。

2搞好水电施工企业员工培训应处理好两个关系

2.1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的关系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应该从长计议,设计员工教育的方案。从世界上成功的组织或企业看,可以发现,他们开始并不急于求成,而是注重发现,组织和运用好企业的人力资源,要求员工通过学习,创造,挖掘,发挥自己的潜力。在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在日本,德国等一些比较重视企业员工团队精神,敬业精神的国家,企业历来重视员工培训教育,为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他们在教育上的投资从不吝啬。上海航空公司曾因更新飞机,有约一年半时间成为“无机公司”,面对极大的经济压力,当时有人建议将技术工人劳务输出,赚一笔钱,也有人提出让一部分职工待岗回家,省一笔线。但是公司最终没有赚那笔钱,也没省那笔钱,却投入资金搞全员培训,把公司变成了一所大学校,从而为迎接一流飞机,提供一流服务,作了人才,智力准备。从长远眼光看,这是最终出高效益的手段。

2.2在岗员工的职业教育与员工的职务,职称升迁的联系水电施工企业开展员工职业培训教育,不是纯粹为教育而教育,其最终目的是根据水电施工企业的发展目标,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挖掘,培养人才,调动,激励员工的上进心和责任感。将在岗员工接受职业教育与其职务,职称升迁联系起来,是及时“兑现”企业和员工教育投入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把企业的职业教育与企业的人事管理作为一个系统,设计一个“学习——提升”的闭环结构。即企业员工的每一次提升,都须经过相应等级的培训,而每一项培训,都是为学习者的进一步发展作准备,这样循环重复,螺旋式上升,使受教育者不断地从接受教育中得到激励,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

3制定适合水电施工企业的培训方法与技术

人员培训是一项在时间和金钱等各方面花费都比较大的工程,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对不同人员的素质提高也有轻重缓急,同时,企业培训的对象主要是成年人,且成年人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社会经历及成熟的思维能力。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的投资效益,就必须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具体情况,合理地确定培训对象和选择培训方法和技术。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员工的培训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3.1在岗培训:在岗培训是指员工不脱离岗位,利用业余时间和部分工作时间参加的培训,这是企业应用最普遍的培训方式。

3.1.1根据新的技术和职业发展要求来调整,提高在岗员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如资兴焦电股份有限公司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近两年来,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由党务工作部牵头,先后举办了的初级和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每周利用一至二天的时间对车间副主任以上的初级管理人员和公司副部级以上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现代企业知识,管理知识,财务知识,人力资源管理,领导艺术和市场营销等知识进行了专题的培训。

3.1.2满足在岗员工要求掌握更高技能的职业要求,为其成为中等专业人员及基层管理者(如中,高级工,技术员,班组长等)作好准备。由于公司的发展,去年来,资兴焦电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部,技术发展部和生产安全部联合在各分厂开展的员工岗位技能培训,利用工余时间对岗位员工进行了系统的岗位知识,质量管理和设备操作技能的培训,有效的提高了员工的综合技能,促进了公司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和公司的发展。

3.2脱产培训:脱产培训是指员工离开工作岗位,去专门从事知识技能的学习。如资兴焦电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湘潭矿院举办的煤化工研究生班培训,集中时间组织相关人员脱产进行培训。

无论是何种培训,下面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在日常开展的培训工作中也应用得比较广泛的,如课堂教学,视听技术(电视,录像,电影,录音带),计算机辅助指导,情景模拟,学术会议与讨论,角色扮演,案例研计,高级游戏,讲座,多媒体技术,新员工培训等。

3.3部门互动式培训:设置培训主题后,根据部门员工特点,将培训内容分解到部门相关人员,各自进行学习:培训由大家共同参与,每位员工都是老师,各负责主讲部份内容,每讲完一部份,全体员工就其授课内容及方式展开集体讨论。总结长处,改进不足,以不断完善:此种培训所产生的效果是多方面的,既可促使大家认真学习,努力掌握培训内容精要,又可提高授课者语言表达及文字组织能力,还可通过讨论阐述不同观点,帮助大家共同理解,从而使所有参与者获得提高。如“TCL电工集团”采取此种培训方法,培养并形成了水电员工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互动式的培训,让员工在平常的生活与工作中不断积累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3.4岗位复训:在岗员工在从事一定时间相同的职业工作后,往往会渐生惰性,操作由熟练而变得机械,麻木,甚至将规定的程序简化“吃掉”。因此,对于在某一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的在岗员工进行岗位复训,以温故而新知,是必要的。岗位复训应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按需施教,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缺什么补什么。复训的内容包括:规范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道德培训,实际工作中存在问题的研讨。每期复训,都应要求每位学员必须提出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案例(在实际工作中处理成功的,失效的事例)进行讨论交流,相互启发,从而不断积累岗位工作范例。

篇7

2.1健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以及激励机制

为了提升教育培训效果,促使电力企业所制定的教育培训内容以及方法落实到各处,首先应当建立起与之有关的教育培训激励机制以及考核制度。电力企业需要对员工的培训需求进行全面调查,以摸清职工的实际学习需求,然后合理选择培训内容,科学设计培训活动,同时利用本企业已有的资源以及设施,对员工轮流进行短期培训,促使员工的职业素质不断上升。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应当不断改革以及完善现有的培训考核制度,修订培训效果评估方案,不仅要在培训工作结束后对员工进行考核,同时还需要在员工工作中对员工进行考察,并将考核结果和员工的个人薪酬情况相挂钩,另外还要对培训需求分析进行修正、改良,使其更适合员工需求。通过制定关系到员工未来发展以及薪酬情况的激励机制,能够使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培训工作中,提升了教育培训工作的效果。

2.2利用各种现代化培训方法以增强培训效果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就此电力企业可以将各种高新技术,如多媒体技术以及远程技术等等,融入到员工教育培训中去,以提升教育效果,降低培训成本。比如说部分电力企业具有诸多下属结构,同时员工也较为分散,如果将员工集中起来培训,不仅培训成本高,同时集中培训难度大,所以电力企业可以应用远程技术对员工进行远程培训,这样不仅提升了培训效果,降低了培训成本,同时还能够实现培训资源共享等等,最大限度的优化了教育培训工作;多媒体技术能够给予人直观的感受,形象、生动,所以电力企业可以应用多媒体手段对多种现场情景进行模拟、实验,以提升培训信息量,使员工对培训内容产生兴趣,从而主动给学习。

2.3使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成为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能够凝聚人心,电力企业可以将员工教育培训工作逐渐融进企业的文化建设之中,使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成为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针对员工的不同业务水平开展恰当的培训工作。电力企业可以以岗位的不同要求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与之所对应的岗位技能需求规范,实施持证上岗的规定,并要求自身能力与岗位发展需求不符,或者是没有相关有效证书的员工参与教育培训,同时电力企业需要制定以一年为期限制定教育培训项目、持续时间以及目标,以满足员工不同的受教育需求。若员工已经通过相关培训考核,并已经拿到资格证书,企业应当提升员工薪酬或者是给予员工更高一级的岗位等奖励,如果员工没有通过培训考核,企业可以增加其培训考核次数,给予员工充足的培训时间,如果员工多次不合格,企业应当对员工进行降职处理,或者是给予员工一定的薪资处罚,以营造出公平、公正的企业氛围,从而提升员工的培训积极性。

篇8

一、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

对于长时间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的工人来说,他们缺乏竞争需要的自信与独立思考能力,失去工作对他们而言无疑就是灭顶之灾,要走出阴影,就需要得到更多的精神支持。下岗职工在职业生涯中遇到困难时,首先寻求家庭的关心和理解。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大部分下岗职工认为,家庭的关心和安慰能够促使他们振作起来,重整旗鼓,努力向前,去创造未来,有利于再就业。从某种形式上讲,能否得到家庭的关心和安慰,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关键所在。

所以,就业指导人员为失业人员进行帮助的时候,就应当有意识地去关注失业人员寻找工作能否得到家庭的关心和安慰,和家庭对失业人员的态度,并用指导人员专业的思维角度和评价标准去分析家人的关心和支持程度,来确定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心理状态,从而寻找出突破口,为他们提供更有利的支持和帮助,同时还应与他们的家庭取得联系,做他们家人的思想工作,这样可以促进失业人员快速寻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指导人员还要营造“整洁、平和、温馨、宽容、忍让、互助”的氛围,激励失业人员自强不息。

二、正确引导,转变观念

下岗职工应该正确端正态度。下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愿意改变现状,下岗并非一定就是坏事,就看自己的心态,是消极等待,还是奋起开拓自己的新事业,自己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企业来讲,企业增效减员,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增强了竞争机制:对下岗工人来说,失业人员化挑战为动力,同时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合理把握机遇,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1、运用因材施教法

针对下岗职工年龄偏大、技能手段单一落后、文化程度较低的现状,指导人员应该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为下岗职工开办种养殖、电脑培训、服装裁剪、面点制作等培训,传授劳动技能,帮助他们提高劳动技能,实现再就业。没有一技之长也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一个突出问题,难以适应就业岗位的竞争要求。有的即便找到了工作,但是也仍然避免不了再次失去工作的威胁。就业指导人员应该给他们详细讲解并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并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力,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实践告诉证明,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职场优胜劣汰,加薪、升职困难重重,人们的工作压力不断加大,所有劳动者,包括在岗者都在不断的充实着新知识,深化技能的压力。充实新知识,吸收高科技,能够提高下岗职工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力,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创造条件。

2、正反教育相结合,引导下岗职工正确对待每一份工作

不要一味地认为自己以前是从事什么工作的,要敢于面对现实,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握机遇,从头再来。在求职的过程中,不能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一味地认为工作有高低贵贱。工作本无贵贱之分,任何一份正当和合法的工作都是宝贵的,每一个诚实的劳动者和创造者,都值得世人赞誉,因此,最关键的问题是你如何摆正对工作的态度。那种只求高薪,而不知道自己工作责任的人,不但对老板来讲没有任何价值,对他自己来说也是一样,有些下岗职工羡慕舒适安逸的工作,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特别是从事那些又脏又累的工作,这种传统的思想观念,阻碍下岗职工的职业发展,体力劳动者特别是从事那些又脏又累的工作者也是靠本领吃饭,靠能力挣钱,无尚光荣。

三、提高再就业培训力度

篇9

公共关系产生于西方工业社会,现代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公共关系。对于公共关系的认识,学界对其也有不同的界定,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这里,我们把公共关系理解为:一个社会组织为了推进相关的内外公众对它的理解、信任、合作与支持,为了塑造组织形象、创造自身发展的最佳社会环境,在充分尊重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利用传播、沟通等手段而努力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关系。

传播是连接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的桥梁,是特定的个体或群体运用一定媒体或形式向受传者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和分享。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公共关系活动就是以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为主要方法的一种组织与公众交流行为。

当前,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终生学习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迫切需要,职业培训日益成为人们再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面对竞争激烈的培训产业,传统的宣传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了,职业培训机构纷纷采取公共关系传播的方式加强组织的宣传。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存在着信息的个性与共性等方面的矛盾。

二、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的矛盾性

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的矛盾性影响到职业培训机构形象的传播,这些矛盾包括: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矛盾,公关传播信宿的广泛性与单一性矛盾,公关传播着眼点的长远性与近期性矛盾,公关传播信息的个性与共性之间的矛盾。

1、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的矛盾

信源,即信息的者、传播者。从职业培训机构公关传播的角度来讲,笔者认为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应当具有全员性的观念,即公关传播的信源应该是职业培训机构的全体成员。这一观念对内能提供职业培训机构的凝聚力,对外能表现职业培训机构的良好组织形象。在与客户的交往过程中,职业培训机构员工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客户对机构形象的认知,影响机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然而在实践中,职业培训机构公关传播信源的个别性现象比较突出。有些职业培训机构看不到良好的公共关系传播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领导不重视,员工不参与。大多数人认为公关活动是可有可无,即使要开展,那也只是专职公关部门或专职公关人员的分内事。这些现象显示了职业培训机构全员公关意识淡薄。

面对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的矛盾,职业培训机构需要采取灵活措施,积极培育全员公关传播意识,并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言一行中,从而形成一种无意识的职业习惯,树立机构良好的精神风貌。职业培训机构全员公关意识是一旦形成,将会给职业培训机构的发展带来长期的、深远的和积极的影响。

2、公关传播信宿的广泛性与单一性的矛盾

信宿,是指接受并利用信息的人。公共关系传播的信宿是社会公众,社会公众以数量不等的群体或个人形式存在,并形成对组织以不同影响的环境。[来如果把社会公众看成是一个系统的话,那么这个系统是由内部员工、消费者、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社区居民、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和其它利益团体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动态稳定的统一整体。因此职业培训机构在开展公关传播过程中,必须善待社会公众中的每一位成员,注重公关传播的广泛性。

然而在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实践中,有的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对象过于单一,主要选择政府和知识消费者,而对媒体、社区居民、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等其它社会公众缺乏关注,致使公关传播活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公关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面对这一矛盾,职业培训机构在公关传播实践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公众因素,加强与不同类型的社会公众进行沟通,从而达到公关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3、公关传播着眼点的长远性与近期性的矛盾

在当前培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状态下,传统的广告营销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宣传的需要,因此很多职业培训机构也热衷于公关传播。然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慢慢培养才行。特别是在职业资格培训市场,虽然我国教育部、人事部、信息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国务院各部委都做了职业资格认证相关方面的规定,但是持证上岗还没有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特别是在校大学生,他们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对社会的认知还不够深刻。其次,用人单位对持证上岗的认识也不够。因此,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不能一味考虑眼前的利益,而应注重传播的长期性。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职业培训机构的领导或者工作人员认为开展一两次大型的公关传播活动就能迅速地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客户就会迅速认可自己的培训项目,过于注重公关传播的近期利益。这就造成了公关传播的长远性与实际操作中的近期性的矛盾对于职业培训机构来讲,公关传播活动不仅是一项近期的活动,更是一个长期的有计划的充满艰难与坎坷的系统工程。每一次具体的公关传播活动都只能看成是通往长远目标的一个环节。用公关传播活动来塑造组织形象的道路是没有尽头、没有终点的。职业培训机构要将每一次活动,每一天工作都看成是公关传播的一种表现形式,踏实做好当前的每一件事情,立足长远,才能卓有成效地完成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任务。

4、公关传播信息的个性与共性的矛盾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日益加深,世界各国政治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以及文化一体化的趋势明显。与此同时,当今时代也是一个多元化或者说是个性化、差异化的时代,如政治多元化、经济多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等等。两种趋势同时并存,两者辩证统一,不可分割。面对这一趋势,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不仅需要遵循职业培训行业的相关政策,而且需要不断创新,善于塑造独特的组织文化,从而提高职业培训机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实践中,有的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形式过于呆板,缺乏特色,难以引起职业培训机构内外公众的广泛关注。在职业培训机构公关传播方式中,“物质公关”相对较多,对人性的关注则相对较少。另外,有的职业培训机构也狭隘地认为公关传播就是迎来送往,喝酒干杯等等。在公关传播活动中,有的职业培训机构甚至采取有违社会公平竞争秩序和伦理道德习俗等手段,刻意贬低竞争对手,欺骗社会公众。

面对这一矛盾,职业培训机构的职能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创新精神对机构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当前人们对职业培训的需求强烈,但职业培训机构众多,竞争激烈,任何一个职业培训机构唯有创新,才能赢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首先职业培训机构的职能部门要鼓励创新,奖励创新,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提拔。其次,要在职业培训机构内部形成一种善于学习、积极学习的组织氛围,构建学习型的组织文化。第三,要采取灵活措施加强职业培训机构的平行沟通,上行沟通和下行沟通,碰撞思维的火花,分享创新的乐趣,从而在职业培训机构内部创造一种和谐的人际氛围。

总之,目前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还存在着许多矛盾。面对这些矛盾现象,职业培训机构要善于承认矛盾、认识矛盾才能更好地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达到塑造职业培训机构良好形象的目的。

篇10

当前,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终生学习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迫切需要,职业培训日益成为人们再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面对竞争激烈的培训产业,传统的宣传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了,职业培训机构纷纷采取公共关系传播的方式加强组织的宣传。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存在着信息的个性与共性等方面的矛盾。

二、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的矛盾性

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的矛盾性影响到职业培训机构形象的传播,这些矛盾包括: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矛盾,公关传播信宿的广泛性与单一性矛盾,公关传播着眼点的长远性与近期性矛盾,公关传播信息的个性与共性之间的矛盾。

1、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的矛盾

信源,即信息的者、传播者。从职业培训机构公关传播的角度来讲,笔者认为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应当具有全员性的观念,即公关传播的信源应该是职业培训机构的全体成员。这一观念对内能提供职业培训机构的凝聚力,对外能表现职业培训机构的良好组织形象。在与客户的交往过程中,职业培训机构员工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客户对机构形象的认知,影响机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然而在实践中,职业培训机构公关传播信源的个别性现象比较突出。有些职业培训机构看不到良好的公共关系传播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领导不重视,员工不参与。大多数人认为公关活动是可有可无,即使要开展,那也只是专职公关部门或专职公关人员的分内事。这些现象显示了职业培训机构全员公关意识淡薄。

面对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的矛盾,职业培训机构需要采取灵活措施,积极培育全员公关传播意识,并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言一行中,从而形成一种无意识的职业习惯,树立机构良好的精神风貌。职业培训机构全员公关意识是一旦形成,将会给职业培训机构的发展带来长期的、深远的和积极的影响。

2、公关传播信宿的广泛性与单一性的矛盾

信宿,是指接受并利用信息的人。公共关系传播的信宿是社会公众,社会公众以数量不等的群体或个人形式存在,并形成对组织以不同影响的环境。[

如果把社会公众看成是一个系统的话,那么这个系统是由内部员工、消费者、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社区居民、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和其它利益团体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动态稳定的统一整体。因此职业培训机构在开展公关传播过程中,必须善待社会公众中的每一位成员,注重公关传播的广泛性。

然而在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实践中,有的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对象过于单一,主要选择政府和知识消费者,而对媒体、社区居民、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等其它社会公众缺乏关注,致使公关传播活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公关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面对这一矛盾,职业培训机构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尽在()在公关传播实践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公众因素,加强与不同类型的社会公众进行沟通,从而达到公关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3、公关传播着眼点的长远性与近期性的矛盾

在当前培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状态下,传统的广告营销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宣传的需要,因此很多职业培训机构也热衷于公关传播。然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慢慢培养才行。特别是在职业资格培训市场,虽然我国教育部、人事部、信息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国务院各部委都做了职业资格认证相关方面的规定,但是持证上岗还没有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特别是在校大学生,他们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对社会的认知还不够深刻。其次,用人单位对持证上岗的认识也不够。因此,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不能一味考虑眼前的利益,而应注重传播的长期性。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职业培训机构的领导或者工作人员认为开展一两次大型的公关传播活动就能迅速地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客户就会迅速认可自己的培训项目,过于注重公关传播的近期利益。这就造成了公关传播的长远性与实际操作中的近期性的矛盾对于职业培训机构来讲,公关传播活动不仅是一项近期的活动,更是一个长期的有计划的充满艰难与坎坷的系统工程。每一次具体的公关传播活动都只能看成是通往长远目标的一个环节。用公关传播活动来塑造组织形象的道路是没有尽头、没有终点的。职业培训机构要将每一次活动,每一天工作都看成是公关传播的一种表现形式,踏实做好当前的每一件事情,立足长远,才能卓有成效地完成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任务。

4、公关传播信息的个性与共性的矛盾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日益加深,世界各国政治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以及文化一体化的趋势明显。与此同时,当今时代也是一个多元化或者说是个性化、差异化的时代,如政治多元化、经济多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等等。两种趋势同时并存,两者辩证统一,不可分割。面对这一趋势,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不仅需要遵循职业培训行业的相关政策,而且需要不断创新,善于塑造独特的组织文化,从而提高职业培训机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篇11

一、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制造业概念

从字面上看,制造业是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做;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

(二)制造业人力资源现状

我国制造业受到自身因素的制约,在资金、技术、知识等方面都相对不足,所以我国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因为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比较适合我国制造业需要。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人力资源不足的弊端也随之暴露出来。我国劳动力资源具有知识文化低、技术水平低等特征,所以我国企业员工现阶段依然只是劳动力而以,而未形成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调查显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龙头的广东省,制造业百名员工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为15.2人;447户企业拥有18.2万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27813人,占15.31%;其余为大专以下学历员工②。广西南宁市制造业调查发现,制造业员工的教育状况为小学17.76%,初中45.74%,高中32.24%,大专以上4.26%。虽然我国制造业聚集了很多的劳动力资源,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技术在竞争中的作用愈显突出。人才已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我国劳动力资源身上的潜能还未被激发出来,而且企业也还没有充分对劳动力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此外,我国劳动力资源在制造业中的利用也是非常混乱的。

(三)制造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由于制造业也和其他企业一样,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且制造业创造的利润更多是企业经营主所有。所以更容易导致企业经营主乐于把企业剩余财富存入银行而不是用于企业再投资。员工培训是一项隐性投资,这就更减弱了企业经营主的投资热情。因此,我国制造业在员工工作上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

1.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制造业对人力资源投资与开发意识淡泊,管理层更愿意关心的事是“我管什么事能让企业的利润更大”,而不是“我应该怎样管人才能使企业的利润更大及企业能更好地发展”,即我国制造业管理重事而轻人,管理理念仍停留在人事管理的模式中。他们忽视了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员工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有一个系统的、周详的计划,而且这个计划是能保证不影响企业经营业务。企业经营主们的话只能说明他们对员工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2.培训投入少。我国制造业规模普遍小,融资难度相对就大,大多数企业经营主往往都是把资金当作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而且偏好于短期利益,偏好于实物投资。因此,企业经营收入的大部分用于购置先进设备,或是广告宣传。调查表明,我国82.7%的制造业用于人才培养的费用不到当年工资总额的5%,其中低于2%的企业超过半数。从培训经费投入绝对数上分析,据对部分制造业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只有5%的制造业对员工培训投入人均超过30元;20%左右的制造业的教育经费人均仅为10~30元;30%的企业只是象征性地拨一点培训费,年人均10元以下;其余的企业根本没有培训经费计划。这与国外相比,差距非常大。比如英国罗罗公司,每年用于员工培训的费用是全年总利润的10%,折合2亿多人民币。

3.培训内容重知识,轻技能,忽视态度。随着企业用人观念的不断改变,制造业也开始关注人才的培养。但是很多的制造业对培训没有针对性,吃大锅饭现象严重。其表现在不了解企业员工的需求,只要是培训大伙一起上。而且培训的方式多是课堂授课式,全体员工在一起学习企业发展史、公司章程、工作注意事项的居多。而技术方面的培训很少,态度方面根本就不提。

4.培训工作持续性差。我国制造业培训一般出现在以下的情况:(1)招入了新员工;(2)员工职位即将得到晋升;(3)引入了新生产设备。其余时间全体员工按时上下班。

5.管理层员工培训参与度低。我国制造业管理观念十分滞后,认为培训的对象只有一线操作员工,而自己从企业成立开始就一直从事管理工作,管理经验丰富不需要再在培训这种小事上花费时间和精力,只有管理好我该管的事务才是自己应该做的事。管理人员忽视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即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使企业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这需要接受新知识、新观念予以功克。虽然经验在现代管理中还有一点借鉴作用,经验管理已经成为了历史。企业的长足健康发展需要企业每一个成员不断充电,补充新能量。

二、我国制造业培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企业的竞争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时间比不再是企业盈利的唯一模式,虽然质量始终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但现代的判别标准不再仅仅停留于这个载体上,而是更关心深层次的因素-------员工素质。产品质量是企业员工的载体,企业员工素质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这要求我国制造业有必要对员工进行培训。

1.员工素质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虽然质量始终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但产品只是一个载体,它承载着本企业员工的素质。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原材料生产出最优质量的产品,并给社会带来最小的负面影响,如环境破坏程度。随着环保成为衡量企业的一个指标后,社会对企业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员工素质在企业竞争中的关键作用越显突出。

2.员工培训是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源泉。杰出的科学技术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不再意味着一切,创新逐步成为主宰企业命运的王牌,而人才创新则是企业的灵魂。公司可以开发的有价值的新的资源的唯一对象是它的雇员。管理大师拉里•科林说:“企业最大的财富是员工,企业发展状况取决于对这一财富的关注程度。”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人是首要因素,是创新的主体。员工培训的过程就是一个发掘企业员工潜能的过程。制造业受自身限制,通过外界获取资源的能力有限,能否自主创新决定企业发展前程。

3.员工培训是企业增产节能,降低能耗,减少事故,规避危机的有效途径。经过培训的员工,其知识、技能、观念等各方面都相对较高。他们能更好地知道如何去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正确使用生产设备,熟悉工作流程,对企业论同感也相对要高。所以其随时对对工作充满激情,以高效率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减少原材料的使用和浪费及返工生产所需要的时间,达到降低损耗的目的。同时,专家统计分析发现:60%~90%的事故是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的。企业很可能因为事故导致危机,培训可以改变企业员工知识、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能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

4.员工培训可以低成本突破制造业“人才瓶颈”。人才短缺是我国制造业的通病,例如在我国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全国各地大量人才流入,但是广东省制造业现状调查显示:广东省42.13%的制造业认为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人才缺乏。那么中西部地区是人才主要流出地,其人才状况更不乐观。我国企业人才需求无法在外部寻找得到满足,而且成本投入较高。但企业要发展,人才问题亟需解决,所以内部培训成为其首选。

5.员工培训可以有效避免人才危机对企业的冲击。人力资源与企业其它资源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力资源的能动性。正是其具有能动性,使其在使用过程中企业必须承担更多的风险。企业员工培训的工作之一是人才储备,可用以应付人才流动带来的才人断层或人才危机,规避人力资源风险或是满足企业规模扩大带来的人才需求。

(二)可行性

可行性是一切活动得以实现的前提,企业员工培训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持续的战略性的项目投资,是否可行是员工培训得以实现的基础。从当今社会的发展看,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现实原因分析,我国制造业员工培训是可行的。

1.用人观念不断改变,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制造业规模普遍较小,给员工的发展空间有限,这使得我国制造业很难在外部才市场上聘到高技术人才。然而,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制造业主们逐渐认识到人才对企业的作用,从而不断地改变用人观念,开始考虑如何招才、育才、留才、用才的问题,人才在制造业中越来越受到管理层的重视。

2.企业管理研究不断深入为员工培训指明方向。企业管理的对象发生了质的转移,由以前的“管事”发展到了“管理人”的研究,并对怎样管人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单从人力资源管理上看,就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阶段的工作指导,再发展到以彼得—德鲁克为先驱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这一发展历程为现代企业员工培训奠定了基础,明确企业员工培训的方向——人力资源开发。

3.权威专家与培训机构的涌现,使员工培训成为现实。首先,企业存在与发展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资深企业家,他们的经历为其积累了丰富的经营与管理经验而成为行业的权威;其次,高等教育发展,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在理论上提供指导;再次,经济飞速发展导致市场上人才供求失衡,仅靠高等教育培养无法使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得到满足。并且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基本上无法满足企业岗位个性化的要求,所以各种类型的培训机构大量出现,使员工培训成为现实。

4.“员工培训是一项投资而不是一种费用”的理念推动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开展。从会计学角度讲,投资是指企业为了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取其他利益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一项资产,而费用是指企业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取得收入而支付或耗费的各项资产。员工培训是一项投资而不是一种费用的认识,把企业员工的地位提升到了又一新的高度,由仅仅作为生产经营者转换为了企业的资源。这一理念驱动企业对员工进行开发和利用,培训工作找到了动力源。

5.员工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求知欲空前高涨。工作是企业员工生存的保障,进入企业后,员工最担心的不是工资有多少的问题,而是“我能在这个企业中呆多久及这个企业能给我多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的问题。我国制造业员工知识、技能水平都普遍较低,而当今是知识的时代,知识更新、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大学扩招及各种培训机构的出现,给社会提供了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新知识、新技能成为对制造业员工的最大威胁。受到压力的驱动,员工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求知欲望高涨,使制造业培训工作开展更加顺利。6.国内外各类企业的成功经验为制造业培训提供了借鉴作用。培训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不是一个两个企业在做的事情,而是世界范围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并且很多的成功经验可以让我国制造业员工培训模仿或是借鉴。如美国加利福尼亚景山市太阳公司的网上培训模式、我国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全员培训模式、熊猫集团“人人都是人才”的培训理念等。此外,日本、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制造业的发展历程,都对我国制造业员工培训与管理有启示作用。

三、制造业员工培训

(一)员工培训及相关概念

员工培训是指企业对其内部职员的培养训练,通过教学或实际操作等方法,使之在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尽可能趋向组织需要,并提高自身胜任工作的能力的活动。员工培训也属于教育范畴之内,但教育是指人类社会的一切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

虽然培训属于教育范畴,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首先,主体不同,教育的主体是社会及国家,而员工培训的主体是企业或社会组织;其次,目的不同,教育的目的是满足个人发展需要,而员工培训的目的是改变员工工作态度、工作行为、价值观念等,以满足企业盈利需要;再次,内容不同,教育以大众科学文化及基本技能为主,而员工培训是以满足企业或企业岗位需要为主;第四,客体不同,教育的客体是符合条件的所有公民,而员工培训只限于本企业员工。

(二)民企业员工培训分析

企业员工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也符合“5W1H”模式。即培训工作的开展应充分考虑Who(培训的主客体是谁)、Why(为什么要培训)、Where(在什么地方培训)、When(在什么时候培训)、What(培训的内容是什么)及How(用什么方式进行培训).因此制造业在组织员工培训时要对自身及员工需求、企业能力及培训评估体系进行分析。

1.需求分析。处于不同岗位的员工,他们的需求是不同的,管理岗位与作业岗位员工的需求更不相同。为此培训工作想要得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对企业员工需求进行周密分析.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员工永远是第一位的,因为企业市场行为从始至终都是企业员工主导着。企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取决于员工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所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首先应对员工需求给予满足,必须明确“我的员工需要什么”。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社交或情感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员工进入企业后生存需要基本能得到解决,制造业员工培训主要解决的是员工的安全需要。知识时代的到来,众多员工因知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下岗,新知识是对制造业员工的最大威胁。通过员工培训可以更新企业员工知识和增强他们的技能,免除他们对新知识时代的恐慌,同时也可以避免生产事故发生对他们生理上的伤害。此外,通过培训,员工可以扩大自身社交面,增进与同事的感情交流,还可以让员工感受到自己受到企业的尊重和重视。

2.能力分析。需求分析是回答“我的员工需要什么”的问题,那么能力分析就是回答“我能给员工什么”的问题。人力资源是当今企业核心竞争力,我国制造业各竞争项指标都处于相对不足的地位,最能提升自身竞争力的资源也就是人力资源。但是人力资源提升又以企业能力为基础,所以我国制造业员工培训,进行能力分析是必要的。首先,员工培训是企业经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的过程,即是一项投资,这要求制造业必须认清自身财务状况;其次,企业环境能力怎样是我国制造业员工培训的又一问题,即员工培训要结合本企业实际,不可能照本宣科地搬用某一企业成功的培训模式。其原因是不同的企业所处的环境是不相同的,即使硬环境非常相似的两个企业,在软环境上也存在着质的区别。

3.培训评估。需求分析和企业能力分析分别回答了“我的员工需要什么”和“我能给员工什么”的问题,那么培训评估就是回答“员工从培训中得到了什么”的问题。在评估过程中,首先要对需求进行评估,必须确定需要的实在性,即需求是实际的、符合员工需要,且企业能够提供;其次,方案评估,制造业规模小、资金少、技术人才不多,高级人才能力也有限。所以在培训方案选择上必须力求在众多培训方案中找出一个投入最少,效果最好的方案;再次,过程评估,培训是一个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但是培训不是教育,它具有时间短、内容多的特征。在这一个程中应给员工培训什么,不培训什么进行合理评估。最后,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效果评估是对受过培训的员工目前实际工作能力与企业期望工作绩效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分析下期培训工作的过程。

(三)培训内容

企业员工培训的目的是发掘本企业人力资源,使员工工作态度、工作行为、价值取向、知识技能等都有所提高,以满足本企业发展需要。虽然各企业文化背景、企业理念、所处的行业不同,培训方式也不一样,但是大体上培训都是围绕态度,知识及技能三方面开展的。

1.态度方面的培训。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我国人力资源培训目前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开发,而对态度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对我国制造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态度决定一切,企业员工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命运。态度还是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基础。如果我国制造业抢先在态度上开发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就能更好地抢占人才先机,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态度培训应包括员工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价值观、与周围环境关系、对待工作的信心等方面。

2.知识方面的培训。知识培训旨在更新员工的知识结构,为员工传授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指导。知识方面的培训一般涉及到一般性知识、功能性知识和操作性知识,具体说是基本的专业知识、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发展史、必要社会学理论知识、企业发展战略、岗位职责等,即知识培训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员工遇到问题时明白“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三类问题。

3.技能培训。员工技能是企业提高生产率的第一要因,也是企业员工培训过程中最舍得花钱的地方。但是当今个人能力越来越弱化,越来越追求团队合作的知识时代,仅靠生产技能的培训已经远远不够。所以我国制造业员工在技能方面的培训内容应该有工艺技能、人际技能、协作技能等方面。

四、培训模式选择

随着企业人力资源的地位日趋突现,企业员工培训理念不断发展,使得员工培训模式层出不穷,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如联邦德国创立的“双轨制”、世界各国大型企业为了满足自身人才需求而开办的“企业办大学模式”、“产学结合模式”、“跨国培训模式”、“岗位轮换模式”等。但是由于我们制造业有其自身无法克制的先天不足,规模小、资金少,实力上处于弱势。“双轨制”培训模式的大部分经营费用由企业承担,这对我国制造业来说,资金压力过大,企业难以承受;“企业办大学模式”的经费全部由企业支付,在我国虽然有大型企业取用这一模式培训员工,但对于大型制造业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何况我国制造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产学结合模式”好像对于我国制造业能够行得通,但是“产学结合”是企业与高校相结合,但我国制造业员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无法接受高等教育培训,即使有员工能参加,那也是极少部分的高层管理员工;至于跨国培训对于我们制造业更是难以实现的培训方式;然而“岗位轮换模式”可行,不过我国制造业现状是以中小企业居多的,员工少、岗位单一,这一模式培训的效果不佳。由于我们制造业存在着自己的不足与独有特点,在员工培训模式选择上难以效仿国有大型企业或是国外的成功经验。其培训模式必须结合实际,实事求是从自身情况出发。我国制造业的特点之一是资金有限,盈利不足。但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隐性投资,企业必须在员工培训中投入必要的资金。所以我国制造业建立员工培训基金是很有必要的,专用于本企业员工培训之用。我国制造业特点之二是员工成分复杂,其构成有文盲、小学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程度、高中文化程度到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文化程度差距过大,使得我国制造业在员工培训模式选择上增强了难度。现存培训模式不适合我国制造业培训之用,由此我国制造业员工培训必然要自创新模式。在企业建立员工培训基金的基础上,对员工培训实行“AA付费制”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即是培训费用由企业和员工共同承担。因为我国制造业在规模和实力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这样既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困难的问题,又能满足员工个人发展需要。此外,我国制造业员工流动率高,“AA付费制”减轻企业因人才流动带来的损失,能有效驱动制造业培训热情。我国制造业特点之三是知识结构复杂。致使我国制造业难以对员工进行统一培训。对知识文化程度低的员工进行培训,文化水平高的员工没有参与激情;对文化知识水平高的员工进行培训,挫伤文化水平低的工的积极性;对文化知识处于中间的员工进行培训,两头员工都没在参与的兴趣。这样的情况下,选择“自助餐制”的培训方式不失为一个最优选择,即是培训费用由企业和员工共同承担,并给予员工一定的培训时限。告知他们企业对知识技能的需要,然后任其自行寻找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培训期满后,持培训合格证书返回企业上岗工作,这种“AA付费制与自助餐制”相结合模式应该是我国制造业员工培训的最优选择模式,是我国制造业培训的一大创举。

结束语:

员工培训是企业内部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特别是相对于我国制造业来说,员工培训对企业发展犹为重要。企业从自身实际出发,探寻良策对付人才危机对企业的冲击,无疑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借助前人理论、现代企业管理专家学者的观点,对我国制造业员工培训问题进行肤浅分析。最后,在此感谢刘燕华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我写这篇文章做指导。

参考文献:

[1]林泽炎企业培训设计与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

[2]陈玉荣创新赢得市场——珍贝成功之道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广东制造业人才状况问卷调查报告广东省中小企业服务网

[4]胡孝德我国制造业员工培训探析

[5]杨雪芳马立强对我国制造业员工培训的思考

[6]陈国权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7]周三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8]陈立军谷棋中级财务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9]吴健安市场营销高等教育出版社

[10]卢福财胡大立21世纪民营经济发展方略经济管理出版社

[11]伊晓霞广东制造业现状调查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12]张学军中小企业员工培训时兴“AA制”北京人才市场报网络版

篇12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源来源于**市8家保险公司的问卷调查,其中发放调查表至各保险公司人力资源部和员工手中。共发放调查表210份,回收166份,回收率79%,有效问卷164份,有效率98.7%;涉及太平洋寿险**中心支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分公司等,虽然这些数据不能完全代表地方保险行业,但是这些数据足以反映地方保险行业员工培训的现状,调查的结果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作为统计说明。

二、地方保险公司员工培训现状分析

2.1地方保险公司员工培训的现状

2.1.1管理者和员工对培训需求的主观认识保险公司培训员工有其客观必然性,但保险公司的管理者和员工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又如何呢?调查结果表明,8家保险公司的管理人员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有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但愿在具体的座谈中我发现,8.6%的公司管理者认为公司对员工进行培主的需要“非常强烈”,44.3%的管理者认为对员工进行部训的需要“比较强烈”,表示需要程度“一般”的占39.3%,而没有公司管理者认为没必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因此大多数公司管理者认为培训是必要。

可见,多数管理者认识到了企业培训的重要性,而保险公司员工怎么样看待这个问题呢?在所调查的公司员工中,他们根据自己的经历肯定了学校教育与公司培训的重要价值,11.1%的人认为正规的学校教育对自己比较适用,而的88.9%的人认为企业培训更为重要,在深度访谈的结果表明,不同的员工做出不同的回答,主要是根据其个人的学习经历和工作岗位,很难简单地得出学校教育比公司培训重要,还是企业培训比学校教育重要的结论。

2.1.2保险公司员工需要培训的内容毫无疑问,保险公司培训员工的目的是增加盈利。但是选择哪些项目进行培训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盈利的目的呢?这里存在着公司管理者对于各种培训内容的价值判断问题。在对**市8家保险公司管理者的调查中发现,在非常需要的培训项目选择上,首先是以培养团队精神为目的的培训(44.4%),其次是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技能培训(44.4%),再次是以塑造或灌输企业文化为目的的培训(11%);而对员工的培训调查问卷中发现多数员工更重视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技能培训(51.4%),部分公司也尽力满足员工的需求。虽然对于培训各家保险公司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但具体的培训内容不一定完全按照管理者的意愿实施。

2.1.3保险公司开展培训数量在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是认为每年该开展2次或以上企业占83.4%,开展1-2次占16.6%。这个问题,反映出企业开展职工培训的数量之少,而要求多开展培训的强烈愿望。在一些先进的公司里,职工培训是经常的事。如摩托罗拉公司的员工培训规定:每年每位员工至少要接受40小时与工作有关的学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新员工入职、企业文化、专业技能、语言及海外有关知识等。摩托罗拉公司还积极积推广电子学习(e-learning),公司要求员工每年电子学习要达8小时以上。

2.1.4保险公司培训的途径公司在确定了培训内容之后,就要考虑通过哪些途径对员工进行培训,当然也会认真考虑成本与效益的问题。在对**市8家保险公司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在“更愿意”的培训途径的选择上,首先是本单位内部培训机构,其次是政府办的各类培训中心,再次是有业务关系的其它单位。总的来说,保险公司培训的途径是以自己单位内部培训机构为主,以与公司的业务关系的其他单位和政府主办的各类培训中心为辅。而在与之座谈中得知,公司培训员工首公司内部培训机构,不仅是为了节约开支,也是因为部分公司内部的培训机构有较为正规的教学计划、师资队伍和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培训针对性较强,员工的收效也较大。而通过座谈了解到管理者更多地是从经济角度衡量投入产出比,对培训的直接费用、间接成本与培训收益进行对比分析而后做出的选择。

从对**市8家保险公司问卷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地方保险行业的发展历史短,加之地处较落后的地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方保险公司在培训的深化及发展也还存在很多需要加强的方面,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2.2地方保险行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2.2.1缺乏正确的培训理念和指导思想由于培训并不能直接产生于经济效益,是只见“投入”不见“产出”的“亏本买卖”,出于节约成本理念,能省则省,尤其是见于培训了员工要么“跳槽”要么要求“加薪”的两难境地。这些原因造成保险公司的管理者对待培训的随意性比较大,不能从公司战略的角度来看待培训,过分强调短期效应,使得培训缺乏长期、系统的战略支技,往往流于形式。培训的首要目的应该是满足公司长期发展的需要,然而**市的某些保险公司的领导对培训定位不清,并不是十分清楚公司人力瓶颈所在,也没有认真分析公司的困境是否通过培训就可以解决,只是简单地认为培训就是组织理论学习,教会员工基本的岗位技能和知识,无需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联系起来,以至于将培训变成一种盲目的应急式、救火式工作,无法将培训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达不到真正激励员工的目的,更谈不上将培训制度融入公司文化之中,同时,在这种观念引导之下,公司往往会忽视对管理层和决策领导的培训,忽略培训的潜在价值。

2.2.2缺乏各层级管理者对培训的支持力度员工培训如果离开各层级管理者的支持,培训效果就很难保证。因为培训的很多工作,特别是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效果的跟踪都离不开一线管理者的支持和帮助。而地方的多数保险公司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实施保障体系,各层级管理者对自己在培训工作中的职责不明确,所以在团队建设中,还有很多管理人员认为员工技能缺乏和绩效低下是因为培训工作做的不好,跟他们毫无关系,甚至推卸责任。

2.2.3缺乏对培训过程的监督和培训效果的评估培训过程的监督和培训效果的评估是培训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地方保险公司没有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或者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评的方法单一,效果评估工作仅仅停留在培训后的简单考试上,而事后又不再做跟踪调查,使培训与实际需求脱节,培训是否成功,能否为企业带来预期收益,不得而知。这样不仅仅不能达到考评培训效果促进培训工作,对培训上的巨大投入也不能收到预期的回报。培训结束就意味着培训者与公司、与被培训者脱离了关系,缺乏严格的监督制度及效果反馈系统,如此循环使受训者的工作技能、工作行为、工作态度改进不大,并导致受训者丧失再次受训的信心和兴趣。

参考文献:

篇13

首先,在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阶段,就大力向农村学生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让这种思想在他们的意识中扎根。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所形成的观念、养成的习惯会对他成人后的行为发挥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还要强化对女性的性别教育和引导,将先进的性别意识纳入宣传、教育主流,提高女性自我肯定、自我尊重、自我发展的内动力。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各级地方政府及妇联组织等,扩大宣传范围,加强宣传力度。妇联可以组织下乡宣传队等,到农村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并且目前农村电视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媒体同样对农村也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和强化作用。因此,政府可以通过主流媒体加以引导。

再次,增强农村中小企业女性管理者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女企业家协会、女高知联谊会等组织使她们加强交流、相互影响,提高群体的性别意识,对在职培训的知识和学习经验进行交流。

引导男女两性建立良好的和谐互动关系,在此前提下,女性人才主体意识的觉悟才能使农村中小企业女性管理者对其能力进行提升,才能使她们的主体地位的提高,从而发挥她们的作用。

2增加对农村中小企业女性管理者在职培训的投资

目前我国农村中小企业女性管理者投资的主体有三个方面:政府、企业、家庭。

政府应该在源头上就可以给予支持,如设立“女性发展基金”,或者提供长期贷款等。让那些不适合继续升学深造,同时又想掌握一技之长的农村中小企业女性管理者在资金上得到的保证。

企业从上至下都应该理解到女性管理者的重要性,应该对其在职培训进行投资,让女性管理者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加强,使其能更好的胜任工作。并且对女性管理者的培训还可以加大补贴,如误工补贴等等,尽量减少农村中小企业女性管理者因参加在职培训而带来的眼前利益损失,尽可能让她们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培训。

在家庭中,使农村中小企业女性管理者家庭的各个成员都意识到应该对提升女性管理者的素养加大投资,只有这样才能使女性管理者的各项能力得到提高,才能给家庭带来更多的利益,尤其是家中的男性出外打工的家庭,女性管理者作为主要的经济支柱,更应该得到支持。

3增强在职培训的质量管理

3.1加强在职培训机构认定

在职培训质量的好坏与培训机构的基本条件密切相关。各级政府和农村中小企业应加强对农村中小企业女性管理者在职培训的重视,设置专门的部门对在职培训机构进行认定评估,对在职培训机构进行评估,好的给予表扬,差的勒令进行整改。相对于其他培训机构而言,中高等职业学校具有相对雄厚的师资队伍,固定、良好的办学设施,由中高等职业学校承担培训项目,能最大限度地节约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果。加强对在职培训机构的认定,能为提升农村中小企业女性管理者在职培训质量提供良好的保证。

3.2加强在职培训师资建设

拥有一支理论素养高、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对职培训能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很多培训机构的教师大多数直接来自学校,这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都有待加强,还有一些管理技能人员虽然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都有些不足,并且对当地的经济、文化的缺乏了解,与农村中小企业女性管理者沟通起来较为困难。单一的教师来源无法满足对农村中小企业女性管理者管理能力全面提升的要求。因此,教师队伍应以培训机构和职业学校的专任教师为主,以管理技能人员为辅。同时,培训机构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实际观摩,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提高培训教师的实践能力,还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通过进修学习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

3.3采用导师制等多种教学方法

对农村中小企业女性管理者可以向一些大公司和企业那样,对其实行导师制,这样还可以帮助女性管理者克服人际关系网络障碍。从大公司董事会或高管人员中挑选出资深人士,聘请有经验的在职和退休的管理专家,与有农村中小企业女性管理者建立起“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师生关系。这些资深导师帮助女性管理者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咨询。

对农村中小企业女性管理者在职培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授课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

4完善农村中小企业女性管理者在职培训的政策法规保障

4.1维护农村中小企业女性管理者合法权益

国家应该鼓励和支持通过建立维权工作站和宣传典型侵权案例等途径,提高农村女性的权利意识,进而提高农村中小企业女性管理者的权利意识,增强其依法维权能力。为女性管理者进行在职培训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以缩小歧视性人力资本投资所造成的人力资本储存量上的性别差异。只有把农村中小企业女性管理者的能力建设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上,实现社会性别的平等与发展,才能更好的实现农村中小企业进而是整个农村,整个国家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2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策略上应更注重女性人才培养

在农村中小企业远景制定时坚持性别平等原则。使女性人才得到更多的培养机会,对其女性管理者进行在职培训的投资就是为了长远利益打算。只有女性管理者的能力跟得上当今经济发展的步伐,才能使企业发展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唯有如此,农村中小企业才能获得长期利益。不能只顾短期的效益而忽略了企业长足的发展。

5构建社会一体化的在职培训网络系统

要构建社会一体化的农村中小企业女性管理者在职培训的网络系统,这样才能很好的促进农村中小企业女性管理者在职培训的展开。一体化的价值评价体系有助于人才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有序流动,保障人尽其才,促进知识的传播。一体化的学习实践体系有助于人才的不断培养,保障社会资源在更大程度上的共享。在农村中小企业女性管理者在职培训的问题上是更加重要的选择。农村中小企业、培训机构等相关部门应及时掌握农村中小企业女性管理者的工作、生活现状,并统计好农村中小企业女性管理者对在职培训的相关意见和要求,作好整理反馈工作,建立比较完善的信息系统。农村中小企业女性管理者在职培训信息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农村中小企业女性管理者资料库、培训机构资源库和管理者岗位信息库。在政府、中小企业和培训机构等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利用信息系统对农村中小企业女性管理者在职培训及培训后等情况进行动态管理。从而实现女性管理者自身对于所从属的企业以及周围人的价值,会坚定人的工作信念,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工作素养,投身于更加有价值的新一轮创造性工作活动中去,来强化对于农村中小企业女性管理者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