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新闻实训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除了英语和计算机操作外,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我担任的是文员一职,平时在工作只是打打电话处理文件几乎没用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而同公司的网站开发人员就大不一样了。计算机知识日新月异,在一个项目中他们经常被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用一种新的计算机语言进行开发设计,他们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础上努力自学尽快掌握知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太快,靠原有的一点知识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
工作辛苦
由于现在还住校,所以每天7点不到就得起床去挤公交车,就算再寒冷再差的天气,只要不是周末,都得去上班,有时候公司业务繁忙,晚上或周末得加班,那留给个人支配的时间更少。我们必须克制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地不想上班就不来,而在学校可以睡睡懒觉,实在不想上课的时候可以逃课,自由许多。
每日重复单调繁琐的工作,时间久了容易厌倦.象我就是每天就是坐着对着电脑打打字,显得枯燥乏味。但是工作简单也不能马虎,你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麻烦或损失,还是得认真完成.而象同公司的网络推广员每天得打电话,口干舌燥先不说,还要受气,忍受一些电话接听者不友好的语气有些甚至说要投诉。如果哪家公司有意向的还得到处奔波去商谈.而事实上所有的业务并不是一次就能交易成功的,他们必须具备坚忍不拔的个性,遭遇挫折时绝不能就此放弃,犯错遭领导责骂时不能赌气就辞职。而网站开发人员就经常得喝咖啡熬夜赶项目。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依靠父母的收入,而有些人则是大手大脚的花钱。也许工作以后,我们才能体会父母挣钱的来之不易。而且要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我们刚毕业,工资水平普遍不高,除掉房租餐费和日常的开支,有时候寄点钱给父母补贴家用,我们常常所剩无几,一不留神可能就入不敷出成为月光一族但此时我们再也不好意思伸手向父母要,因此很多时候我们要合理支配我们手中的这笔少的可怜的钱。
同事相处
篇2
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对自己有责任感的人。有责任感的教师才是值得学生和家长信赖的好教师。从教师的职业道德来讲,一个教师不管你想不想做出点成绩来,都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没有人能指望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会对学生和学校负责,会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未来联系起来。
对自己有责任感,就要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而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现在,我们教育系统有各种专业上的荣誉称号,各种阶梯式荣誉的设计是教育部门为教师,尤其是我们青年教师一步步规划自己的教育人生和实现教育人生的价值,做了有益的引导工作。在正常追逐这些荣誉的过程中,我们年轻教师也一定能走出一个越来越灿烂、精彩的教育人生来。
真所谓“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一个有教育责任感的教师,一定要正确认清和对待教师的责任。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无处不在,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白自己的职守,不会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也就办不好教育。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和尽责任。
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责任能力,是加强教师道德修养的核心内容之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始终需要责任意识的推动。实践证明,一个受到良好的责任教育并有责任意思的教师,在人生道路上也比较容易有所作为。一个对国家与社会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既能给学生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又能帮助学生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作为一名踏踏实实的教师,我们除了要有一般意义上教师的优秀品质外,还应该立足于学校的发展,将生活与生命融入学校发展的建设中,为学校的发展进步发光发热。
其实,教师只不过是一种社会职业,它可以是一些人所热爱的事业,也可以是谋生的手段;可以是高尚的,也可以是平凡的。让我们用真心、真情、真爱去实践我们所肩负的责任。
初中教师师德培训总结
根据瑞教办师〔20xx〕51号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今年暑期,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暑期师德专题培训。本次学习培训以学习贯彻教育部新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重点,以迎国庆xx周年活动为载体,以 “敬业、爱生、奉献”精神为方向,做到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求真务实。现将本期师德专题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到位,确保质量。
1、成立师德培训领导小组。为圆满完成本期师德专题培训任务,坚持管理育人,制度管人,特成立暑期师德专题培训领导小组,郑少华同志为组长,郑寅生同志为副组长,项林国、马邦虎、金顺翠、叶品千同志为成员,项林国同志主持培训、考勤、考核工作。
2、缜密制订师德培训计划。为制定出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学校领导率先学习瑞教办师〔20xx〕51号文件,认真组织,突出培训的主题,制定了《湖岭镇二小20xx年暑期师德培训工作计划》在计划中,对指导思想、培训内容、培训过程都做详尽叙述,力求整个培训过程做到可操作性强,以确保质量。
二、各类培训,真抓实干
1、视频培训
8月27日下午,由郑寅生书记主持,组织教师认真观看了陈钱林、金晓涛、项维元、叶海鹤、张薇、陈豪等六位优秀教师的录像讲座
品友互动
为使全体教师全过程参与录象培训,学校校长坐阵考勤,认真组织参训人员准时与会,不得请假、迟到、早退。通过学习,大家受益匪浅。
2、集中培训
学校集中培训五个半天,其中郑校长传达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主讲《红烛燃尽皆为爱——追记扎根山区21年的优秀教师徐立科》。项林国主讲《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xx年修订)》、《教师文明礼仪常规、课堂外教师文明礼仪规范》、《奉献、敬业、爱生》、《我的祖国——庆祝xx周年》四个专题。全校教师都认真聆听,深受感染,实效良好。
三、严肃会风,成效显著
这次师德培训,我校坚持突出重点,务真求实的原则。在培训过程中,严格考勤,强调会风。考勤采用点到签名方式,严肃会风,确保教师良好的学习状态。通过学习,要求全体教师在集中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撰写学习体会,把这次学习同实际工作联系起来。
通过这次培训,我校全体教师对师德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初中教师师德培训总结
参加教师工作半年多,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很荣幸地担任了高一①班的班主任,这让我历练和感悟不少。对于这次的师德培训学习,我想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五心”献给教育。 第一,“爱心”,爱一切学生。作为教师,爱品学兼优的学生,这种爱来得很自然,也来得很容易,而对于那些所谓“差生”就不那么容易爱得起来了。相信您也留心到: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获得师生、父母的重视,被爱着;而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则若无其人地被忽略着,似乎爱与他们无缘。殊不知,正是这样的学生更需要人们的爱。当你真正走进他们,了解他们,你会发现,或许他们有着一段令人心痛的经历,有的可能是自小留守家里,有的可能遭遇了父母离异、有的可能是单亲,甚至有的自小被父母遗弃,他们有比同龄人更多的苦恼,甚至自卑。他们的心,更需要被人理解;他们,更需要爱;他们,更需要老师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所以,要爱学生,并且要关心、爱护所有的学生。
第二,“责任心”。责任心是每一项工作都必不可少的。而对教育,更是十分重要。毫不夸张地说,教师工作的责任,是要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乃至对社会负责。学生是家庭的未来,也是社会的未来,学生的知识、品行,将来必然对他的人生,他的家庭,甚至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负责,也要对学生品行的修养负责。所以,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始终不可松懈。
第三,“细心”。“现在教师难当啊”,我相信这不光是我个人感觉,相信在座的各位也深有同感,尤其是班主任们。有时我们班主任进行交流时,会说到: “班主任真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啊,既要有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能力,还得有侦探似的洞察能力,有保姆照顾关心生活的能力等。”其实还真是这么一回事,了解学情是教师必须做到的,而对于班主任更是。班主任不仅要进行自己学科教学,还得对学生进行管理,所以必须得了解班上每个学生各方面的信息,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学生的思想动态。也许哪个环节做不到位,问题就产生了,轻者,可能学生成绩下滑了,重者,可能学生出事故,可能学生辍学……等等。所以,在教师工作过程中,尤其是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还真得学会去细心地关心学生各方面,并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必须细心地把握好方式方法。
篇3
(一)充分认识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专家、教授的讲座给我们这些不知所措的教师们指明了道路,专家们的的报告内容详实,其中穿插了许多典型的案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背景谈起,围绕着课程的实质、内容和实施,结合实例讲清了实施综合实践课的意义和操作策略。从国外讲到国内,从过去谈到现在,从教师的教学方式说到学生的学习方式,从综合实践活动对师生的发展到教师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从活动设计到各种课型,专家们分析得透彻,指导得到位,给我们学员树立新课程理念,尤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是来自铜陵建安小学的佘承智校长尽管担任校长还始终站在《综合实践》教学的第一线,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通过对具体案例分析,讲解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确定主题,与学员共同探讨了中学阶段综合实践开展过程中一些实际问题,与学员们分享了“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与学生同成长”的喜悦;来自一线的教研员安庆市洪雪锋老师站在教研的角度,阐述了做为一名学科教师如何从本位课程中去拓展、开发综合实践课的主题,合肥市南门王昌余老师从多角度分析了综合实践课的开展任重道远;安徽省社科院许晓红教授的“努力作一点点,把自己当作起点”观念;还有来自安庆二中查明顺无私奉献,为了心中的那个梦去奋斗,他用实际行动诠译了“做的比讲的好”的真正含意;合肥师范学院的殷世东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观课评课议课》更为我们在今后实践中如何做到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还有安师院张启树教授。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指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中提出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使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在学生的生活中来,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学生就越能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二)充分认识到了我自己
过去,我一直自信的认为自己在教学工作岗位上算得上是有能力的了,虽然没有开展综合实践课,但通过自己的努力,组织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带领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撰写了几篇研究报告,也算是小有成就。可是,当我听了铜陵建安小学的佘承智校长的报告,他所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体实施的汇报让我受益匪浅,他在他的工作经历中都能根据学校实际,充分利用自己的学校资源,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因地制宜,因校而异,把自己的特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从佘承智校长的报告中,我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原来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随着以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我将会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二、看示范课例,心驰神往
12月17日,学院组织所有国培班学员到岳西进行了示范课观摩,这堂由安庆龙狮小学李奥利执教的《我运动,我健康》示范课,整个课堂的程序紧凑且井然有序,学生对已列举的的问题按照老师归纳的方法一一进行筛选,无疑是整个活动的亮点,老师、学生在台上台下进行真诚的互动交流,学生、师生间的精彩对答得了在场学员、同仁和专家的肯定。通过课堂我们看到了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语言表达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时李老师在课堂上表现也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李老师说的“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与学生共同成长”这一句话的真谛。
整个课程实现了“学校小研究、社会大舞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达成。这一切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通过这堂课使我们接触到了对我们来说相对陌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我们感受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为我们对今后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了范例、指明了方向。
三、思以后的工作,任重道远
通过这次培训我明白了: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既不是课外活动,也不是活动课程,而是通过教育交往为中心的活动,其强调的是学生的积极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教师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但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虽然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面临很多困惑,遇到了很多的阻力。
1、课程的开设形同虚设 虽然我们的学校的课表中安排了诸如:劳动技术课、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等课程,但这些课程的开设都因为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指挥下,这些“非主流”课程通通给“主流”课程让路。使得这类“非主流”课程的开设流于形式,成了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
篇4
1、从转变观念入手,以教研为手段,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每周二、周四下午进行保育员、教师业务学习活动。活动内容有新的教育理念的学习;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角色总转变,努力使教学形式由传授式向开放式转变,由知识的传授向能力的培养转变。努力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式的活动形式。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对教师的备课、教育活动,室内外游戏活动等加强管理,根据幼儿的年龄,依据《纲要》中各领域的教学目标,扎实落实保教常规,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丰实保教内涵。特别是每班所自制的幼儿玩具、体育器械、头饰、区域活动材料等,近年来,教师自制的教玩具将近三千多件,利用这些材料和教玩具,让幼儿在各个区域活动中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较好地培养
幼儿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等各种自主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教育观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3、加强幼儿一日活动的研究,严格按一日活动计划组织幼儿开展活动,防止预外事故的发生,对幼儿的一日活动及行为规范进行教育和指导,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会幼儿“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4、大胆进行幼儿园教育课程改革。由原来统一的标准化的课程、改革为多元化、灵活性的园本课程,各班设立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适应幼儿发展需要的主题,且围绕主题设立了教育目标,进行各种活动,如:科学探究活动、英语口语教学、听读游戏识字教学、网络主题、等等。
5、通过丰实多彩的具体活动来陶冶幼儿情操,发展幼儿的艺术特点。如“庆六一文艺演出”,“庆元旦家园同乐亲子游园活动”和“郊游活动”及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即培养了幼儿的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从而也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又加强了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增加了幼儿园工作的透明度,从而架起了一道家园共育的金桥。
三、加强师资培训,提高
教师素质
保教质量是幼教工作的生命线,而提高保教质量的关键是幼儿教师。教师整体素质、理念的更新直接关系到保教质量的水平。我们坚持外学习内研究(培训)批判地吸收外地先进幼儿园的教学经验,结合本园的实际,加强研究,从转变观念入手,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1、更新观念,树立新的幼儿教育理念。
我们通过集体教研、集体培训等形式进行学习,充分发挥教研究的作用,通过“走出去,请回来”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全面培训,使教师们真正理会《新纲要》的实质,吸取外地的经验,树立新的理念,运用新的教育方法去组织活动和正确的评价每一位幼儿发展。
2、开展研讨课、观摩课、听课、说课、评课、思课等活动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几年来,在全县幼儿园教师培训、研讨活动中,我园有梁庆丽、黄丽品、黄盘霞、陆秋艳、李金积、罗筱娟等老师提供了示范课,一共有十六位教师二十多节课向家长开放,加深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取得一致教育孩子的方法,达到家园共育。通过听课、说课、评课、思课,让教师共同切磋,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得到了领导和同行们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3、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重视教师计算机知识培训,提高运用现代化教育信息的能力。在计算机信息网络迅猛发展的时代,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我园把新《纲要》的精神理念融入到现代化教育技术中,把现代化教育信息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计算机及网络知识作为全园教师应知应会的基本功来要求,先后多次组织教师进行有关计算机知识的培训考试,全园90%以上的教师通过计算机全员培训。
4、以赛代培,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几年来,我们通过组织和鼓励教师参加和指导各类技能技巧比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在比赛中成绩显著,硕果累累。教师一共有44人和41名幼儿参加各类比赛。幼儿获得全国级奖的有38人次,其中金奖6人,银奖15人,铜奖18人,获县级奖的有2人次,其中二等奖1名,优秀奖1名;教师获全国三级园丁奖1人,优秀园丁奖的2人;获得区级论文奖的有2人,其中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获得市级论文奖的有25人,其中二等奖8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7人;教师获市级各类技能技巧比赛的有13人,其中二等奖4名,三等奖4名,优秀奖6名.获县级奖的有37人,其等奖1名,一等奖6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20名。
利用社区、家庭等资源,努力改善幼儿园的园容、园貌,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生活的乐园。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结合,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几年来老师们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充分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废旧物品,利用社区、家庭等力量,根据季节、依据主题精心设计,巧妙布局进行室内外,走廊及楼梯间的环境创设。从而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生活的乐园、知识的摇篮。
总之,幼儿园的各项保教工作,在在上级部门、社会各界、广大家长的关心支持及教师们的辛勤努力、勤恳工作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有不足之处,我们一定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不断进取,争取在工作中再创辉煌。
幼师培训个人总结范文
在不算短的学习与培训过后,我终于踏上了幼师这条道路,初次成为一名幼师,在好奇之余还有一份紧张、一份对未来教师生涯的憧憬。在经历过一个月的教师工作之后,我不仅从孩子们、老师们、家长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也渐渐对“幼师”这一职业有了新的感想。
一、教师要有一颗“七窍玲珑心”,以学生为本
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很多时候都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做为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素质?这个问题刚提出的时候,我脑中的第一反应便是教师需要有一颗爱心,爱孩子、爱同事、爱家长、爱教育事业的心。果然,许多新教师也和我想的一致,不管你有多高的文化修养,不管你有多丰富的教学经验,你首先要爱你的孩子们。当然,只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我觉得教师还要有一颗耐心,耐心地对待每个如白纸的孩子,用我自己的话来说,教师需要有一颗爱孩子、关注孩子、教育孩子的“七窍玲珑心”,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最基本道德修养。我相信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你用这样的心来对待每一个孩子,同样的,孩子也会用一颗颗充满爱童心来对待你。同时,三位教师一直强调“以学生为本”、“要把孩子当人看”,这也提醒了我除了对孩子心存爱心等之外,还要用正确的、有效的方法来对待孩子。
二、用专业知识、能力教学,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我一直认为教师犹如一个有一手绝活的工人一样,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是很难来进入这个行业的。当我开始用自己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时,发现又是另一种情况。这些专业知识如何转化为课堂活动和游戏活动等,又是另一门技能技巧,对于不同的孩子需要用不一样的方法。教学如做人,不能太过死板,了无生趣,同时也不能圆滑过头,失去最真实,最重要的东西,所有的知识与能力,都要根据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以及时代的变化、当地经济文化的要求等来做适当的改变。
三、终身学习是一名合格教师的终身目标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的更新在不断加速,特别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中的知识差距甚大。我们不仅要用前人的知识经验来充实自己,更要在实践教学中积累经验,在做中学,并学以致用,如果不紧跟潮流,很容易被潮流所冲走。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好学、会学,把终身学习作为一个终身目标。
幼师培训个人总结范文
我非常幸运地参加了洛阳市幼儿教师培训,在培训学习期间,聆听了很多专家和名师的报告,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
这次培训不仅给了我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使我结交了一群优秀的同行朋友,一起探讨了不少疑惑,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道德修养,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本人现主要谈谈个人在培训学习期间的学习心得和学习体会。
篇5
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虽然已经具备了必须的专业知识技能,但在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上,还感到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经过岗前培训几门课程的学习,收获很大,以前一些认识模糊的问题,此刻搞清楚了,从前的一些情感体验,如今也找到了理论支持,更为重要的是,我深深体会到,教育确是一门艺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去钻研!以下是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
一、认识到教师要有爱心,耐心。
教师应对学生要有百分百的爱心,就象对自我的妹妹、弟弟一样来看待,那么,就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这种想法能激发你的爱心,在教学上它能帮忙你很有耐心地给学生讲解,对听不懂的学生,讲了一次又一次也不会烦躁,因为你把他们当成你弟妹。同时,在谈到如何做一个好教师时,关于如何对待差生的问题给我有很深的体会。我们诚然喜欢聪明,一点即明,能举一反三且成绩好的学生,而往往会忽略了差生的存在。经过学习,我明确对差生不能冷漠,少热情,反而更应当花多些时间与心思给予他们的豉励与学习生的帮忙,帮忙他们就到适合他们自已的学习方法,从而做到因材施教。经过学习,明确了对差生的态度是不能瞧不起他们,那样会伤他们自尊心,而应当象对优才生一样,做到一视同仁。世事难料,有可能这些差生在今后会很大的成就。曾常一些教师的人说,说出社会后往往能记住自我的是那些差生,而不是优才生。他们的理由是说很多优才生认为自已的成绩好是他个人陪明,而不是教师的成果。但差生不一样,给予他们豉励与支持,能给予他们极大的信心,这信心有可能伴随他们一生,从而他们十分敬重以往给予他们支持的教师。
二、经过学习有了明确的指导作用,也积累了一些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和经验。
经过学习,有机会省思自我以前的工作及思想,总结经验,克服误区,对教育教学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相信经过本次培训,将会促使我更努力地做好工作。更加深刻的懂得了热爱学生,严谨治学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资料,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表现,也是评判教师行为价值和整个教育价值的基本标准。热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但仅有爱也是不够的,教师必须注意爱学生的方式方法;教师必须严谨治学,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三、深刻理解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也呈现出与以前不一样的特点,时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如何顺应这种时代潮流,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新课题。作为一名教学新手必须要从分析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背景出发,认真剖析新时代对职业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从宏观上引领我们走进这门课程。
新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总结范文模板二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2015年的湖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结束了。经过在培训班的学习,我在政治思想方面、教学业务技能方面都有了不一样程度的提高与提高,切实体会到了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对所有即将走上讲台的教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此,我就在培训班学习以来的心得体会小结如次。
教育,是人类崇高的事业,这一事业的承担者就是教师。教师传递人类的文化科学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教师的历史使命,光荣而艰巨。人们用“百年树人”来表达教师工作的深刻意义,用“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表达对教师的崇敬。“振兴民族的期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期望在教师”,教师是民族期望之所托,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大学教师又以其特定的历史任务,起特殊的社会作用,构成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大学教师不一样于一般教师的特殊的作用是:其一,大学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高级专门人才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中起骨干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取决于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数量和质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昌盛,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的整体提高,很大程度取决于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而高级专门人才的质量,又取决于大学教师的工作。其二,大学教师,既是文化科学的传递者,又是文化科学的创造者。历来对人类社会有伟大贡献的科学家、思想家、活动家,不少是荟集于高等学府或当过大学教师。人们往往把大学教师这一职业同文化发达、科学昌盛、政治民-主、
人类提高紧密联系在一齐,用“学者”、“专家”来称呼大学教师,把大学教师的声望作为一个国家学术水平的标志,把大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作为一面礼貌建设的镜子,能够成为一名大学教师是光荣的。经过培训班的学习,我在政治思想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首先是对什么是高等教育及怎样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高等教育就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天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既当“经师”,又当“人师”。经师教学问,人师则要教行为、教品德、教学生怎样做人。高等学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师既是学术方面的专家,又是培养造
就人才的行家。这就要求我们应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教育法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树立依法从教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念,熟悉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懂得教育规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仅有具备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自我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是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了更进一步的把握。“师者,人之模仿也”,古往今来,多少人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教师,赋予教师以崇高的荣誉。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广大教师的辛勤而有效的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国家、民族的礼貌过程必将中断,人类将永远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之中。所以,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又神圣的职业。“纯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职业之所以崇高,不仅仅因为它的光荣,还在于它的无私奉献精神,更在于其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的最大幸福,最高的人生价值观。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尽心尽力地教育和培养学生,并以自我的崇高道德品质言行一致地做学生的表率,使学生成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之材。所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既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要求,它对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意义。再次是明确了高等教育法与教师权利和义务,学会了运用法律法规来处理高等教育中的纠纷与维权。国家颁布了《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以确保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同时也用法律形式确保了教师与受教育者的权利与义务,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朝着依法治教、依法育人的方向发展。
在培训班的学习,使我在政治思想上有明显提高的同时,我在教学业务技能亦有大幅的提高。
第一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学习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揭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本事,构成道德品质、培养自我意识、协调人际关系的心理规律,揭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与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帮忙我们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和适应高校的教育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主角转变,以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进行教学改革。仅有运用贴合科学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是认识到了学习《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重要性。想我们这种刚走出学校,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一方应对大学教学理论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又缺乏大学教学实践经验,对大学教学的过程认识不足。青年教师仅有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后,在欣赏别人的教学科研成果时才能看出其中的“门道”,把它用于实践,以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素养,并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开拓和创新,取得新的成果,从而促进大学教学理论的研究,推动大学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方法的更新。
总之,高校青年教师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对我们这种即将步入高校教师这一崇高而又神圣的职业的青年人来讲是有深远意义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
新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总结范文模板三
作为即将上岗的新教师,我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新教师岗前培训。短暂的教师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同时也令我豁然开朗。从一场场精彩的讲座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的那一套不成熟的观念。一些些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头就谈谈我对新教师培训的点滴体会:
经过三天认真的培训和自我的学习,我明白了教师的使命和职责,并且扭转了我原先一些错误的思维。教师自古以来就秉承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教师即“蜡烛”,燃烧自我去照亮学生,只讲奉献而不求回报,以至于在社会重重的无形压力下,教师肩负着无形的压力。但那只是以前腐朽思想的观点,我觉得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它既不伟大也不渺小,但它却在当今社会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教师是教育的传播者,这也是它的独特之处,容许不了忽视。同时,正因为它不容许忽视,所以处在这个行业中,每个教师都必须有职责感,教书育人双重重任予一身,它不仅仅代表着教好学生的文化知识与技术,并且还要更好的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与做人的原则。所以,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不误人子弟,就必须热爱自我的选择,调整好心态,靠着职责感,努力做好工作!
然而,光靠职责感也是不行的,还必须在头脑中贮存“墨水”,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有长流水的趋势,孜孜不倦地学习,储备丰富的知识,这样才能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这几天几位辅导教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个事实。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深受启发。从事这个行业应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艺术”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例如学习“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修养”、“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等。我们仅有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篇6
学生任务:
全班分为十个小组,完成“校运会”采访与新闻稿写作
另外从班级里抽出14名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完成“校运会”主题新闻视频
完成采访稿
在运动会现场进行拍摄(照片用于新闻稿中,视频用于视频新闻中)
完成后期剪辑
撰写“校运会”新闻稿
老师任务:
组织学生选题与分组
参与学生前期讨论会,从学生谈的想法中提示问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并渗入教学内容
对学生完成的新闻稿和新闻视频进行点评,并给予建议,评出优胜组
项目组指导老师总结会议,并完成总结报告
【目标】
本学期为大一第一学期,让学生很快进入状态,明确自己所选专业以及所学内容涉及的工作范围与职责,强调实操性。
与多门同期专业课程配合,更好地完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符合本专业行业就业要求。
学生积极参与,分工责任到个人,增强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并锻炼学生的工作实操能力。
完成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个专业作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实践自己所学的知识。
老师可以从此项目发现每个同学的特长与不足之处以及考察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用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此次课程联动实训项目能促进教师合作开展实践项目,对提高教学水平有明显推动作用。
【预期成果】
两个“校运会”主题新闻视频
“校运会”新闻稿作为本学期个人期中考试成绩
学生的小组“课程联动实训总结”及老师的“课程联动实训项目报告”
【成果总结】
篇7
目前,电视新闻摄制的实践教学主要以课内实训的形式开展。上文提到电视新闻摄制的教学内容由摄像基础、电视新闻、非线性编辑三门课程共同承担,其实践教学也相应地分解到这三门课程中,结合课程内容分别设置课内实训项目,由各门课程相应的任课教师在课堂里进行实践指导。采用这种形式进行实践教学有利有弊。
一方面,其长处是善于分解复杂的实践能力。结合课程知识点设计的课内实训项目,其实是将复杂的知识技能化整为零,分解成一项项子技能,有利于人们逐一学习掌握。比如电视新闻摄制的重要技能之一摄像技能,可以分解为摄像机操作、固定镜头拍摄、运动镜头拍摄等子技能。通过课内实训的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对这些子技能分别进行训练,逐个掌握,最终攻克摄像这一复杂技能的全部子技能。
另一方面,其短处在于缺少机会组合各项子技能,不利于人们整体把握复杂技能。而促进组合,恰恰是课程间整合项目的强项。需要注意的是,掌握全部子项目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学生还需要将各项基本的子技能合成起来,整体把握,才算真正掌握了这项技能。比如:摄制一则电视新闻短片,必须完成电视新闻的采、摄、编等全部工作环节。人们需要操作摄像机拍摄符合人们视觉习惯的电视画面,也需要具备新闻意识捕捉新闻线索、挖掘新闻事实,在新闻现场选择合适的镜头、场景,采集最能表现新闻事实的影像素材,同时还需要运用非线性编辑软件,灵活安排运用电视的各类表现元素呈现新闻事实,剪辑形成成片。只会摄像、只能后期制作,或者只有新闻意识,都是不能完成电视新闻摄制工作的。因此,学生需要将各门系列课程在课内实训中所掌握的所有子技能重新组合,才能顺利运用整个的复杂技能,真正具备电视新闻摄制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摄制的实践教学,除课内实训项目外,还应增设课程间整合项目,两者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实践教学效果。一方面,通过摄像基础、电视新闻、非线性编辑三门课程众多课内实训项目的实践教学,可以将电视新闻摄制分解为多项子技能,让学生逐项学习、逐步掌握。另一方面,通过课程间整合项目,创造机会与平台将之前所学的众多子技能重新组合,帮助学生实现对电视新闻摄制能力的整体把握。
二、课程间整合项目的设计
1.设计前提
课程间整合项目是根据系列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相关联性设计而成的实训项目。因此,电视新闻摄制系列课程整合项目的设计与实施,首先需要明晰系列课程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依此合理安排各门课程的开设时间。对此,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结合实际教学进行了反复论证。
李婧老师在其论文《新闻学专业电视新闻摄制系列课程课内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基于整合教学的理念》中,详细论述了电视新闻摄制系列课程之间的逻辑联系。首先转换思路,不囿于电视新闻摄制实践的工作环节顺序,而是将摄像机与后期编辑软件视为电视新闻摄制开展的必备工具。同时注意摄像技能与后期编辑技能在实践中相辅相成的关系。摄像是后期编辑的基础,后期编辑则是整合影像素材、提升素材表现力的必要环节,带着编辑意识进行前期采摄工作更能事半功倍。
如此,可以将电视新闻摄制系列课程之间的关系梳理为摄像基础与非线性编辑,这是电视新闻摄制实践开始的前提,属于工具性的基础技能课程,必须先行掌握。电视新闻课程则是综合应用课程,在摄像、后期制作技能掌握基础上,实现电视新闻摄制从理论到实训的系统性学习。
根据系列课程间的逻辑联系,可以将电视新闻摄制系列课程集中在连续的两个学期中完成教学,其中摄像基础、非线性编辑课程在同一学期进行教学,电视新闻课程紧接其后,在之后的一个学期开设。
2.内容设计
根据电视新闻摄制三门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的相关联性及开设时间安排,我们设计了两项课程间整合项目:一是前文提过的电视短片创作项目,是摄像基础与非线性编辑两门课程的课程间整合项目;二是将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综合实践项目安排在系列课程教学全部结束之后,以实践周的形式进行集中实训,属于电视新闻摄制三门系列课程的课程间整合项目。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期完整的电视新闻栏目。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电视新闻摄制系列课程所学知识与技能,完成电视新闻摄制全部环节,包括电视新闻节目策划及新闻报道策划,电视新闻采访、拍摄及解说词撰写,电视新闻后期编辑制作。在设计课程间整合项目之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综合性
课程间整合项目应当能够实现多门课程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而不是课内实训项目的简单重复、机械叠加,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也因为这一特点,课程间整合项目才能够组合多项子技能,为学生整体把握知识技能提供机会。比如前文提及的电视短片创作实训项目就是要求学生将摄像基础与非线性编辑课程中掌握的摄像机操作、固定镜头拍摄、运动镜头拍摄、后期剪辑软件运用、声画配合、蒙太奇建构等子技能重新组合,并综合应用。
(2)全程参与
课程间整合项目相较于课内实训项目复杂且庞大,往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这需要学生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配合完成实训项目。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训项目任务分配到人之后,还应要求每位学生全程参与实训项目的各个环节。上文分析过,课程间整合项目的重要作用之一便是提供组合子技能的机会与平台,实现对电视新闻摄制能力的整体把握。若学生只参与实训项目中的某一环节,课程间整合项目的这一作用便无法发挥,是对实践机会的浪费。因此,课程间整合项目需要学生全程参与,在此过程中完成对各项子技能的组合。
(3)设立优秀实训作品展示平台
篇8
一、“学”“术”并重的教学设计理念
新闻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业务能力始终是新闻专业学生求职的敲门砖,而新闻实务类课程又是将新闻学理论转化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核心课程。《广播新闻采制》作为新闻学专业的实务类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广播新闻理论知识,了解当今广播媒体专业实践的发展动态,而且要能够熟练运用专业设备完成广播新闻的采、编、制、播等实务操作。面对广播媒体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的趋势,以知识、能力、综合素质三个维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课程实施了基于项目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改革。
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来源于以现代认知学习理论与杜威实用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建构主义思潮。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通过不断的积极实践,建构自己的新的知识和经验。引入这种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课程设计了具有现实针对性的项目,引导学生投身到真实任务的实践活动中去。这种学习方法可以使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新闻现实相对接,提升学生适应行业所需的“关键业务能力”。
突出新闻实务的“术”,并不是片面强调技能化。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院的第一届系主任特科特•威廉说过:“对于新闻教育来说,仅仅培养工匠式的人物就像剪刀只有一片刀刃而要去裁剪衣服一样,是不可行的。”[1]因为大学教育中的技能训练不同于简单的职业教育,不仅仅教他们怎样做(know-how),更应该教他们为什么这样做(know-why)。
研究性教学是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合作互动的情境中探索问题、掌握知识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对改革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课程通过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强调“学”与“术”并重,在专业技能传授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新闻意识、职业伦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上手快”而又“后劲足”的高素质人才。
二、以“能力”为指向、基于“业务流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在《哈佛报告:新闻学院的课程改造》中,研究者认为“尽管有关新闻生产过程的内容可以抽象地教授给学生,但是如果关于它的课程以实践性的新闻作业为背景,并要求学生在创作新闻产品时将整个新闻生产过程考虑进来,那么新闻教师会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会增强。”[2]
课程打破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的传统课程内容体系,以广播新闻采制的业务流程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通过设置四个实训项目,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广播新闻实务操作,贴近媒体的真实需求。同时,以“项目”为纽带,课程将理论教学内容精心编排为四个大的专题:广播新闻策划、广播新闻采录、广播新闻编播和广播新闻制作。在着力培养学生策划、采编和制播能力的同时,课程更强调学生传播效果意识的培养,根据每次项目的具体要求、展开过程和实施成果,通过研讨教学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探究“传播什么”、“如何传播”与“为什么这样传播”,将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塑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此外,在学期末,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设计了“广播节目创意大赛”的教学环节,通过评选最佳节目、最佳团队、最佳主播等奖项,为学生提供一次自行设计广播节目的平台,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对广播媒体的调研,设计出具有一定新意的节目形态,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基于项目的教学设计中,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通过理解、掌握并熟练完成广播新闻业务的各个环节来训练专业实践能力。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遵循着基础技能为综合技能服务、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的理念,最终形成了“广播基础技能―广播综合制作―节目创意设计”的进阶式教学内容体系。
三、以“思维”为核心,构建“合作”、“探究”式的教学环境
新闻实务类课程的教学不仅应是传授实用知识的过程,也必须是开启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大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应与新闻敏感、责任意识等专业思维的培养相互交融。《广播新闻采制》基于项目的学习是在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的结合中完成的。真实情境是指采取大班课堂讲授、课后小组实训、小班课堂研讨的方式,虚拟情境是指学生在课程创建的校园播客中进行互动学习,二者有机整合、相互支持,共同构建“合作”、“探究”式的教学环境。
1.大班授课的“情境模拟互动”。1989年,Brown.Collin和Duguid.P首先在名为《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一文中提出了情境教学的概念。他们认为知识只有在它们产生及应用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意义。教师应通过创设具体的场景或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在大班授课中,教师让学生课前准备一条自己喜爱的新闻,上课时进行现场播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评点,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播新闻能力,而且使学生在播报过程中真实地体验声音传播的节奏和情绪变化,感知广播的魅力。在“广播现场报道”的讲授中,教师事先准备好背景材料,模拟新闻事件的现场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展开提问和解说,模拟结束后评点总结,让学生在实际的报道氛围中深化对现场报道采制模式的理解。
2.小组实训的“协作知识建构”。在大班理论讲授之后,教师布置具体的项目,要求学生组建小组、展开实训。为了促进小组实训过程中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课程通过创建大喇叭校园播客,营造“协作知识建构”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协作知识建构(Collaborative Knowledge Building)是个体在特定的组织中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某种有目的的活动,最终形成某种观点、思想、方法等智慧产品的过程。[3]播客作为Web2.0时代的典型应用,其以用户为中心、参与、共享、协作、创造的理念,与“协作知识建构”不谋而合。基于校园播客的“协作知识建构”可以分为共享、论证和创作3个环节。以“广播新闻节目制作”实训项目为例,首先是教师将优秀的广播新闻节目作品上传到播客,各小组成员也将自己的节目构思在小组空间内进行共享。接着各小组成员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论证,形成更为完善的小组观点,建构协作知识。最后,小组在协作知识的基础上创作广播新闻节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在播客发表评论进行指导,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实训的进展状况。学生也在不断的重组经验、创作表达和分享交流中建构知识,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发展。
3.小班研讨的“专业理念内化”。在小组实训完成后,针对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及结果展开小班课堂研讨。一方面,小组代表展示该组的项目作品,师生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使实践该项目所用的理论和所得的经验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知识链中;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不同学生同题作品的比较,或是学生作品与同类题材经典作品的比较,使学生体验、领会优秀作品中所蕴含的新闻理念、专业操守和传播艺术,启发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意识。
四、以“综合素养”为目标,实行多元化、形成性的评价机制
进行课程改革后,课程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从原来以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多元化、形成性的评价机制。首先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外,引入学生的自我评价、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其次是评价指标的多元化,课程成绩由平时考勤、作品质量、报告质量和研讨表现四大部分构成,其中平时考勤主要指学生到课情况、课堂纪律和发言情况,作品质量由四次实训项目作品的质量构成,报告质量包括实训报告质量、研讨报告质量和广播节目分析报告质量三项,研讨表现主要根据学生课外小组研讨和小班课堂研讨的情况来考核。这种评价方式体现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要求。
同时,基于项目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的过程,它注重的不应只是最终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完成项目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各项能力的培养。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作为一种评价机制,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课外收听广播节目、参与小组合作、项目完成情况以及课堂研讨交流等多方面的过程性考核,并将考核结果适时反馈给学生,实现引导和督促学生去主动学习。
五、结 语
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较少提问和质疑。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只有在课下做更为全面、深入的学习和准备,才能真正担当起学生思想的引导者与课堂活动的催化剂。基于项目的研究性教学还要求教师创造环境使学生建立相互支持、互相激励的关系,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篇9
经过了近十年的新旧媒体话题热之后,炙手可热的“媒介竞争”现象逐渐趋向合作、共赢,曾经一度媒体的存留问题,争来抢去的热度已回落。取而代之的是媒体间在寻求共存的同时,不断地挖掘自身的差异和优势,来适应当前新旧媒体共同生存、融合互惠的新环境。编辑课在传媒类高校,尤其是注重应用型建设的传媒高校,一直被高度关注与青睐,各专业将编辑课结合行业特点,基本划分为平面编辑、广播电视编辑、网络编辑三大类课程,本文重点研究对象是电视编辑。
《电视编辑》几乎是所有传媒类学科的必备课程,山西传媒学院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设置了相关课程,本文立足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研究,总结了《电视新闻编辑》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尝试的一些方法。《电视新闻编辑》依托编辑,有别于传统课目,在《电视编辑》基础上,为了凸显新闻专业要求、区别培养目标而开设的课目。教学内容分四大模块。
第一模块,电视编辑的基础认知、思维建立,重点理解电视编辑的概念、工作流程。第二模块,蒙太奇思维的渗透,重点理解蒙太奇的含义,电视的时间和空间。第三模块,画面编辑和声音编辑,这一模块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深入理解画面编辑的原则,掌握镜头组接的方法以及学会合理运用各类声音。第四模块,作品节奏,重点掌握创造节奏的几个关键要素。《电视新闻编辑》的理论构架一定是源于《电视编辑》,但是又一定是与传统的编辑授课内容有所不同。广播电视学专业培养的学生,未来从事的岗位主要是新闻记者和新闻编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突出这两类岗位的人才需求,尤其是在媒介大融合的今天,新闻记者和新闻编辑应具备的业务素质和技能,真正培养一批理念与技术并进的传媒人才。
过去,《电视新闻编辑》实训大纲的内容里,不要求学生必须自采素材,起初的想法,是强调课程重点、节约实训时间,可是经过实践证明,不自采素材的剪辑,只能考查到学生对技术层面的操作是否熟练,是否会使用剪辑技巧,而这些技巧,是否真的适合作品内容,符合作品主旨,却有待斟酌。
经过思考,笔者开始重新审视并修订实训内容,做出了一些尝试。比如对“蒙太奇思维”的实践环节,笔者从给定影像素材转变为给定文本。在新闻报道当中,尤其是大量的可预见性选题报道中,记者采拍前首先是有时间看场景、读文本的,然后将眼前的场景、手里的文件用镜头说话,编辑师在采好的镜头里,筛选排序,最终形成完整的叙事。因此,笔者改变过去规定素材的方式,而是将事先准备好的文本,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将给定的文本用镜头语言表达出来,如“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烟,递到嘴里,想要点着它,可是找不到打火机,他环顾房间,发现,在对面的桌子上,放着一个打火机。”学生可以依据此文本进行改编,结果显示,同一文本,26个组有26种不同的读解,主旨却统一在“找东西”这一核心点。这一方式,既考虑到节约学生找素材的时间,又在一定的范围内保证了学生实践起点的统一性,点评环节,学生们心服口服,面对同一文本,想象力、组织能力、镜头选择能力、镜头顺序的组接能力等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于是,笔者在其他实践内容上也做了新的尝试。从几次实训改革中,笔者在《电视新闻编辑》课程教学理念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析。
二、主动策划须跟进
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诞生为分水岭,编辑师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的角色大扭转。过去,编辑师给人的印象,永远是在坐在机房默默串带子、剪片子的背影。而如今,新闻不断发生、滚动播出,编辑师逐渐地投入到节目的前期策划,以编辑的角度,思考哪些镜头是必需的,在可预见的选题报道中,编辑师也开始对素材提出要求。
过去,笔者认为,给定影像素材,可以节约学生的实训时间,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剪辑的训练上,可是,结果表明,这种方式循规蹈矩,不会出大的差错,但是也不会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而且削弱了学生的主动策划意识,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只能在给定的镜头里选择,自然不会去思考,有没有更好的镜头去表达,去叙事。作为高校教师,研究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要把它放在行业当中去,特别是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教师更应当注重专业对应的岗位在当下以及未来的发展态势。基于以上综合因素,笔者开始思考,培养学生的编辑思维,不应该局限于已有素材之后的创造,而是要主动去寻找素材,以便翔实准确地报道。
经过反思,改革之后的实训效果,从整体上看,实训作业的质量有所提升。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具体的文本符合学生从文本叙事到镜头表达的思维转变,给了他们主动创造的空间。广播电视学专业的生源主要是没有经过艺术培训的文科生,他们长于写作,理解文本的能力普遍较强。比如,一组学生依据文本,拓展故事,情节起伏跌宕。他们将打火机换成了钱包;增加了一个盗窃钱包的人物;场景由一个房间扩展为在超市、操场两个空间之间进行转换。从发现钱包丢失到回忆,再到最终发觉被盗过程,其间,考查到学生对镜头剪辑点的选择、场景的转换,以及主客观镜头的衔接,作业效果达到了实训要求的目标,收到了很好的反应。
三、慎用技巧重思维
过去,甚至现在,很多人对编辑工作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编辑一部作品一定要用技巧,一定要体现机器、软件的高级性能。相反,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恰恰不是因为技巧而突出,换句话说,技巧隐含在了内容里,反而更显作品的高级,作者思维的高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不断地强调,编辑作为内容的终端,一定要考虑如何呈现及呈现的效果,但是,切忌滥用技巧,华而不实,反倒影响内容的传递,尤其是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编辑依据素材叙事,应当把思考重点放在如何连贯剪辑、流畅叙事。一次实训中,笔者将实训范围规定在大学校园内,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大学生,发现一些具有正能量的现象和事件,最终完成一部短片。大部分的小组,多以公益广告的形式,展现了大学生热情、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有一个小组别出心裁,全片以访问的形式,层层深入。第一个问题是“你有闺蜜吗?”“你有哥们儿吗?”第二个问题是“你们会是永远的朋友吗?他(她)是你心里最重要的人吗?”第三个问题是“父母是你的朋友吗?”第四个问题是“你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个会想起谁?”短片前半部分,气氛轻松,甚至诙谐,很多学生都能从受访者的回答中,找到共鸣。渐渐地,回答变得迟缓,作品节奏慢了下来,所有的受访者都不认为父母可以是自己的朋友,而如果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都是求助于父母。全片几乎没有用到可见的剪辑技巧,而作品节奏有张有弛,最终以“please share more with parents”这个主题结束,发人深省。
整个短片,几乎没有使用画面编辑的技巧,几处声音编辑运用了导前和延后这样的基本方法,通过声画组合的变化,来突出主题。在课堂讲评中,这部作品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究其原因,作者观察生活后,运用视听语言来反映现实的思维能力,是值得赞扬的。笔者作为教师,既要对实训的要求做清晰的说明,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捆绑学生,所以,笔者采取的方法是,首先提出一个宏观的要求,然后跟随每个小组的进度,逐步地引导,扩散思维,最终让每个小组在他们自身基础上,做到极致。笔者始终认为,编辑工作要靠一定的悟性。俗话说,处理事情讲究艺术性,作为编辑师,他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思维,有能力从小人物小事情上去讲朴素的道理。经过实训,笔者发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远远比只教会他们使用技巧,实用且长久。
四、针对辅导全面提升
就整个学科来讲,《电视新闻编辑》承担了节目制作流程中的基础教学环节,因此,教学成果是否明显,在后来的采写及综合创作课目中就会相应得到检验。同时,作为教师,笔者认为,备课不仅仅是认真备教材,备该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更要备学生。
过去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重视课程与课程间的关联与互补,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实践中,都有意识地提醒学生,要完成一部影视作品,或者是完成一次新闻报道,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而非一门课程所能及。这一点,笔者认为非常重要,并且一直坚持。而在备学生方面,过去,笔者仅是站在课堂的角度,审视讲授内容是否满足当下学生的接受,是否满足学科整体的目标和要求。费尽心思,每个班却只能看到一两部可心的实践作品,有时甚至很懊恼,为什么同样的内容,同样的讲课过程,收效却是这样。经过了数次实践,再加上分班授课后学生人数减少,笔者开始换位思考,应当尊重每个学生的起点和特点,不能急于求成,力求全班都达到一个高度,于是,笔者从学生出发,展开了有针对性地指导实践,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比如实践作业的讲评环节,笔者做了一些调整。实践作业讲评环节是课程的重点,也是特色。每次讲评,26个组的作业依次播放,就有26种思维在课堂内激荡。过去,轮到讲评环节,笔者总是在班内展开评比,一个学期两次实训,总是个别同学领先于其他人,无形之中,削弱了一部分同学的积极性。事实上,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纪实报道,个体差异必然存在。在发现这个问题之后,笔者改变了讲评思路,转变为全班观摩,纵向评比的模式。也就是说,一个组,在一个学期内,两次作业之间是否有进步,作为评比的考虑因素之一。改革之后,每个组的成员都在暗暗地摩拳擦掌,修改作业的主动性明显提升,频次加快,作业质量提高显著。在这次改革中,笔者获益良多,分班授课只是在课堂容量上进行了硬性改变,而教师,要动脑筋,在方法上,思路上,真正做到授课人数少而全面提升学生能力的教学效果。
篇10
1.理论与实践课程安排失衡。我国职业教育开展的时间不长,一些技工类专业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走的较快,而且这类专业的实践基地比较完备,在课程设计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相当,甚至有的实践教学的课时量还要大于理论教学的课时量。但长期以来,人们却固执的认为传统学科应该以教授理论为主,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职业技术类学校中传统学科的发展,也阻碍了教学改革的实施。
2.实训课程经费难以解决。首先是活动资金无法落实。很多学校因为缺乏经费,所以学生不能出去实践。其次是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新闻专业没有足够的采编设备,寥寥几台机器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实践需求。
3.实践中学生的安全问题。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说,学生的安全都是领导和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把学生放到社会上去实践,学校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由于学生多教师少,也增加了安全风险。
4.缺乏有经验的实践教师。一方面缺少有媒体从业经验的教师。我国高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他们本身就是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经验缺乏,在实践教学方面难以有所作为。本人所在学院在这方面情况较好,教师队伍全由有媒体从业经验的教师组成。另一方面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实训课程不同于教室授课,一两个教师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
二、我院实践教学现状
在本专业目前开展的实践教学科目主要是: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新闻摄影摄像课程两门。在我校新闻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1.实践准备阶段。如果实践教学开展的时间过早,那么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理论知识,实训就是盲目的;如果时间过晚临近期末,会影响学生的复习考试。所以,我们把实践课程的时间放在学期的中后期,此时理论已经掌握了大半,学生对于实践的迫切心理也增强,实践效果最好。
在实践教学的准备阶段,还需要学生自备一些采访工具和摄影、摄像器材。采访设备往往价格不菲,需要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所以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备。
2. 实践策划阶段。在开展实践教学的初期,对于实践课程的内容和项目采用的是由教师统一策划的。教师分别按照采访的各个阶段,把实践内容分为采访准备项目、采访实施项目、稿件采写项目和成果展示项目;再根据新闻的不同题材把采访内容分为风貌新闻、人物新闻、突发事件新闻等,并要求学生根据同一主题分别练习消息、通讯和评论等各种题材。
在2011年,我大胆尝试了由学生自主策划实践课程的选题项目。具体做法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实践小组,让小组提前撰写集体采访选题策划,策划内容包括选题方向、选题目的及意义、选题初步分析和具体采访计划等。每组的选题数量为5个,且这5个选题的方向不能重复,尽量拓展学生对社会的关注范围。
在这一过程中,看似教师省略了之前的策划环节,但是教师要花更多的精力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策划,在选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兼顾学生的志趣方向、选题的新闻价值以及学生现阶段能力的可执行性。通过2011和2012年的两年尝试,学生自主选题的质量和范围大大超出了之前的预想。学生实践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实践课程的效果也有了显著提高。
3. 集中实践阶段。在集中实践阶段,我们完全把课堂搬到了校园之外,让学生到社会中去,到自然中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每个项目的练习中明确分工,每个学生都必须在实践中轮流练习采访、摄影、摄像、组稿、图片加工、视频编辑、编辑排版等环节,让学生做到采编整个流程的熟悉和掌握。
4.实践总结阶段。在实践教学的整个阶段,我都要求学生对每一个完成的题材和项目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分别对采访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归纳。在总结阶段,我要求学生把几天来的成果按照发表的标准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媒介展示出来。目前,学生采用的媒介有板报、自制报纸、视频新闻、音频新闻等。一些优秀的文字作品被推荐至院报和一些地方公共媒体发表,一些优秀的音视频作品直接在互联网,通过播客、论坛等平台进行展示。
三、对新闻实践教学的设想
新闻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记者编辑,记者编辑采写制作的作品不是给自己看的,而是要起到一定的传播效果。我们只培训了学生的传播技巧,没有很好的教给他们通过效果反馈来改进工作方法。我们希望新闻专业的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校内的媒体资源比如校园广播、院报、校园电视台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并能够通过这些媒体得到有效的受众反馈,了解和认识传播规律。还有在集中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应该加强平时各理论教学阶段后的及时实践练习,这样到集中实践训练时,学生才不会手忙脚乱,适应起来也比较快。
篇11
总理在2015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7月初《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1]。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编辑队伍在不断扩大,2005年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10个新职业网络编辑作为新职业之一正式加入三百六十行之列。网络编辑活动是随着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发展而产生的,通过生产或整合各种信息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内容服务的一项社会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传媒组织对网络编辑人才的需求激增。网络编辑是指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采集、分类、编辑,通过网络向世界范围的网民进行信息,并且从网民那里接收反馈信息,产生互动的工作人员[2]。网络编辑承担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信息采集和编辑任务,成为当代最有前途和最有前途的职业之一。网络编辑不仅是信息的“搬运工”,更是网站内容的缔造者和网络文化的开风气者;不仅具备网络技术优势,更是信息时代“内容为王”的力行者;不仅拥有相关专业知识,更是网络编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兼长者。2005年11月8日第六记者节,三位网络新闻人员被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称号。2005年普利策奖中,网络报纸突破公共服务奖项获得了其他新闻奖项的提名,这在普利策奖历史上实属首次。这一系列的变化无不让人感到网络媒体乃至网络编辑的地位在不断上升,网络编辑作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新兴职业,其重要性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3]。高职院校培养网络编辑人才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之举。在若干年的网络编辑人才培养实践中,笔者总结出如下高职网络编辑人才培养的发展和创新策略。
一、网络编辑人才发展创新策略一:专业定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人才需求
以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为例,2012年开办的信息传播与策划(网络传播方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毕业生具有良好职业前景。从毕业生追踪调查信息来看,该专业学生毕业时以在各类公司和网站担任网络编辑工作为主,但一段时间后有相当一部分转向产品运营、网络营销类岗位,其所属部门有运营部、市场部、产品部。很多人并没有沿着网络编辑员、助理网络编辑师、网络编辑师和高级网络编辑师的纵向生涯方向发展,更多人是横向发展成为运营经理和产品经理等。这正契合了镇江高专培养人才“能胜岗+能转岗”的人才培养策略。在培养网编人才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里,既要集中有专业核心技能的课程和实训,如网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艺术网页设计、网络活动与策划等,又要根据社会要求和实际开设素质拓展课程,如新媒体技术与运用、网络广告和网络营销等课程,按照学校提出的四平台八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制定网编人才教学计划。当前,网络编辑专业设置要适应行业需求变化进行变革,专业定位不再是培养 Web1.0时代狭义的网络编辑,而是培养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紧缺的“大网编”――互联网产品运营人才。不仅培养学生的内容采编制作能力,更要加强移动媒体信息采编和网络传播推广、数据可视化等方面综合的互联网运营能力。据此,网络编辑专业培养目标调整为:紧密结合互联网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能采编、熟练使用设计软件、懂运营、懂制作,掌握各类网站以及微博、微信等移动端内容采编制作和运营的新媒体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网络编辑人才发展创新策略二:创新教学方式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一)对口企业外聘教师参与专业课教学
校企合作与实验教学是培养网络编辑人才的重要思路。该专业建设按照国务院最新文件精神,深化互联网领域产教融合,进一步聘请行业高级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探索“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与更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实施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建立更多联合实训基地,校企有效对接,实现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与镇江高专培养网编人才专业合作的是镇江报业传媒集团金山网、名城镇江网和七百度网络传媒公司。金山网是国家一类新闻网站,镇江市第一综合性门户网。数名金山网资深的网编直接参与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如金山网总编辑许益明的“网络活动策划”、采编部主任陈洁“网络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与制作”以及新媒体部主任高新的“新媒体的制作与运用”等。网站资深编辑走进学校,给学生进行网站具体编辑实务(网络新闻采编、网络专题策划和网站编辑案例)的介绍,用具体生动的实务让学生消化课堂理论了解实际操作,并使得这种教学方式制度化。这些网站资深专家还通过QQ、微信等方式与学生沟通,及时解决学生专业学习的若干问题。学生们也利用寒暑假等业余时间在网站实习实践,参加新闻采编和各类网络营销活动,有效拓展了学习领域,保证了学习效果。校企联手、产学研结合,对于更好地推进复合型网络编辑人才培养大有裨益。
(二)校企合作保证实践环节效果
由于学校实行“2+1”的教学模式,在两年的时间学生掌握专业的核心技能有一定困难。镇江高专与镇江报业传媒集团金山网合作,灵活排课程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建了一个学和生产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第一个学期完师生共同进入校企合作工作室进行金山网的参观,并且第一时间注册论坛成员参与论坛实践。进入第三学期后,结合具体的专业课教学参加历时数周的网编实训,如网络新闻采编、网络活动策划和网络运营实践等。要求对学生进行考勤并实行指导老师制度,有针对性地强化网编核心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第三年顶岗实习,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所学专业到各地网站和传媒公司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从事网编实践,校企合作共同育人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要求,充分调动了高职院校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了企业的作用,得到了学生们的肯定。
(三)建立三级专业技能实习体系,保证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的获得
实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网络编辑专业三层实践教学体系,讲课内实践体系、专业综合实践技能训练体系和校外产学研体系结合构建协同的系统专业实践体系,形成本专业实践育人的特色,分层次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如表1所示)。
三、网络编辑人才发展创新策略三:以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构建网络编辑实训平台
由于在校外合作基地建设、合作项目管理、行业教师引进政策等具体问题上存在观念、制度、操作上的障碍,导致在构建实训体系中存在资金、人力、管理上的持续投入力度不够。一是实习经费不足,二是合作上存在各种障碍使得学校主动放弃,三是学生忙于就业、深造,对实践教学也不够重视。因此以学院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模拟网络新闻工作情景,构建网编实训体系就成了有效的实训体系组成。
网络新闻编辑实训不再是理论和模拟,而是真刀实枪真功夫。学院和网站新闻系统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工具。系统采用动态采编系统,支持以记者、栏目编辑和管理员等不同身份登录,实现网络新闻稿件采编和的完整流程。镇江高专艺术设计学院的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就由传播班的学生担纲,主要从事公众号的栏目建设、内容策划、文字采集和编辑以及图片摄影后期技术处理等环节。微信内容紧密联系学院师生实际生活,不仅有校园新闻,还有饮食养生、娱乐、星座、职场等内容。艺术设计学院成立微信工作室,配备了学识和技能过硬的老师,从策划立意、新闻采编、摄影图片、影视拍摄后制、网络技术等方面予以指导并把关。专业老师和传播班学生共同策划了一些有创意和校园生活气息的活动,如杯子舞、设计校徽活动选拔、《超能战队》的大白带你参加艺术学院等活动。在微信专题策划上,传播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策划了环绕音乐会学院老师专题、优秀学生专题和校友专题。这些策划的活动和专题对宣传学院、宣传学校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每期微信公众号的访问量从最初的10+到现在的2000+。传播班的学生利用学院的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微信运营、策划、图文编辑和以及部分编辑素材整合排版工作,极好地宣传了学院和学校,为学院招生工作和反应艺术学院师生面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有效地提高了传播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水平。
四、网络编辑人才发展创新策略四:进一步加强完善师资力量
由于网络编辑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兴职业,因此,高校开办这些专业通常会滞后于行业企业发展步伐。从高校原有的相关专业转过来的教师在知识结构、能力对应度等方面一时难以适应新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事实上许多高校都亟需建立一支具有新闻采编、网站网页设计、数字技术、媒体经营等领域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这需要多学科交叉型人才队伍,具备这样素质的人才不可能事先由高校培养出来。一般情况下,专业教师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和高职院校的教师两部分组成。企业的技术人员实践经验丰富但教学方法有限;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缺乏网站的实践经验。因此要解决师资的问题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定期对网站的网络公司的外聘教师进行教学法等知识的培训,同时给高职院校的教师提供实践锻炼机会,用制度要求他们到企业一线顶岗实习和挂职锻炼,学习网站的实际操作经验,通过培训、业务进修和企业锻炼等方式提高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能有效加强专业教学的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篇12
西安翻译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现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4人,助教3人,外聘兼职教师7名。从教师的知识结构来看,大多数任课教师偏重于理论研究,对社会实践和采编技巧的操作相对陌生,这样就出现了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的局面。
2、硬件设施配套相对滞后
由于专业本身具有较强技术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学应当更加侧重实践操作层面的培养,该专业一般需要专业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等教学器材相匹配,且需要专业实训室,目前尚无专业实训室加以配套,导致新闻编辑与制作等课程难以真正走进实践层面。
3、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由于上述师资偏重理论性、硬件配套不完善的主客观原因,导致该专业教学模式偏重于课堂理论教学,而课外实训课程、试验室操作课程难以开展。
4、课程结构设置存在的问题
目前,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和合理。理论课比重偏多,实践课较少。
二、改革方向的探索
1、根据职业化教育的目标,合理分配课程教学比例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实践性较强,(比如需要具备新闻采访能力、 新闻写作能力、 新闻编辑制作能力、 新闻策划能力、重大新闻直播的能力、口头报道能力)应该根据这一特点和课程性质来合理分配学时和学分,建议将60%-70%的学分放在专业和实践课上,既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又能锻炼和培养培养学生具有动手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扛机器能拍,进机房能编的目标。
2、加强师资配备和教师深造
鉴于西翻院新闻专业师资力量的客观现实,我们首先应当加强现有在职教师的培养与与深造,要求现有专职教师通过自学、参加社会技能培训、购买网络课堂等方式让让老师在现有较强理论水平的基础上,掌握1-2门新闻采编、剪辑制作、摄影摄像等实践专业课程,做到理论和实践有机统一,以适应该专业设置的要求,从而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同时也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打下基础。另外,可以考虑从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引进几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参与实践教学,同时要求自有教师参加外聘教师的实践教学,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达到师资力量的提升。
3、增强硬件设施的配套,进一步完善实习基地建设,提高现有教学设施使用效率
针对现有教学设施匮乏的客观现实,学院应当考虑增强摄像机、照相机等教学设备的投入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了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可以考虑校园广播站、学院电视台对新闻采编专业学生有序开放,至少为该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实训平台。让新闻采编专业学生在校内有机会开展采访、编辑、摄影摄像、影片剪辑与制作、录音与播出等实践课程的学习,最大程度的发挥学院资源的利用率,可以节省再投入的费用开支,达到一箭双雕的良好效果。
4、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教学
(1)课堂教学适当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教学中,对于刚接触专业实践课的新生来说,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短期让他们进入专业记者的状态未免有些困难,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简短的电视新闻,新闻奖获奖作品,帮助学生记者的写作角度、写作方法,以此引导学生关注新闻,学会站在不同的立场对同一新闻事件进行报道。进而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了5分钟现场报道环节,针对当前发生的热点新闻事件,学生可以模拟现场报道,然后自己用一到两句话说新闻,并告诉别人这条新闻的价值点体现在哪里。通过这种现场实训的方式,不仅能让课堂更加生动,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也能更加精彩,学生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2)更加重视案例教学加情景模拟教学。①要让案例教学始终贯穿于在《新闻评论》、《电视节目策划学》、《新闻作品评析》的授课过程中。笔者在搜集整理国内外大量的新闻报道、优秀电视作品与电视节目,特别是在讲授《新闻评论》、《新闻作品分析》的时候,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给学生观看了《新闻调查》、《新闻1+1》、《鲁豫有约》、《艺术人生》等节目以及新闻报道等重大事件的现场报道,让学生学习其中的报道方法、主持特色,节目成功要素等,此外,在讲授新闻写作部分的时候,还结合了大量的平面媒体案例,让学生根据报纸、杂志的报道进行分析总结,比如对《南方周末》上的深度报道进行分析、对本地都市报(如《华商报》)上新闻标题和内容的评价等。②情景模拟教学。在《电视节目策划学中》,我们还尝试让学生模拟电视访谈节目,不是照搬现有节目,鼓励学生根据现有的一些优秀节目,再结合具体情况自主创新。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模式确定节目样式,搜集背景资料,设定选题,拟定采访提纲,扮演角色。学生在课堂上模仿《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谈话节目中嘉宾和主持的节目形式,虽然涉及的话题以校园生活占多数,但是在这样的训练中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节目的基本流程,还可以锻炼他们的现场表达和组织协调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后期制作技术,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很好结合。③外出写生。比如《新闻摄影》、《新闻摄像》这两门课程,到了大二下学期都会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野外拍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主题,拍摄专题片。我们带领学生在南五台、周至沙沙河、熏衣草庄园野外拍摄实践,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既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记录了风景特色,回来制作的DV作品、照片等也可作为期末成绩及学生实习成果的一部分。还要考虑到如何做出一个新闻片或纪录片,突出与人交流的采访报道能力,并最终形成作品。教师要跟学生一起,随时讨论。这样的话,学生的野外拍摄也更加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④学生自办媒体实践。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校报、校刊、简报等各种媒体(如西翻院的《娱乐E坐标》、《新闻时讯》、《西译青年》、《桃李文学报》、广播电台)都提供了学生良好的展现自我,实践的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校报(比如《报纸编辑学》)广电中心以及各级各部创办的各种刊物的相关工作,也能更好的解决人力等问题。同时,还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各种刊物更有个性。学生进入新闻单位完成实习前,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的有效演练,对于新闻专业学生的新闻敏感力、新闻采编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意义。这可以缓和新闻教学与新闻实践难以协调的问题。充分利用本校媒体资源(西译广播电台和西译电视台等),让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在西译电视台或西译广播电台创办专题节目,每周一期或每月一期,可采访本校知名学者、教授、学校领导、杰出校友等。内容可涉猎时政、焦点新闻、校园文化、学术观点等任意话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采编、主持、摄像等实践能力;新闻专业的教师对此进行专业指导;再次,积极开展校外合作,联络西安电视台、陕西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在这些地方建立新闻教育实践基地。
5、新闻专业实习的调整
对于新闻采编制作专业来说,可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实习分为小实习、中期实习和毕业实习。而我们的学生恰恰缺少中期实习或毕业实习,即使有短期的小实习,往往出现时间短,实习仓促,效果不佳的情况。
小实习针对低年级的新闻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如可以将大一大二的学生带去电台、报社、电视台等工作单位参观,让他们能直观地感受新闻工作,了解工作大体流程和情况,不仅可以使他们打下理念基础,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寻找自己的方向。
中期实习就是对学生进行一次寒暑假的集中实习。学生可以自主或学校联系当地实习基地,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新闻媒体或者与新闻专业相关的各种工作中,这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跟随老师进行采访、写作、编辑、剪辑等相关工作,这位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同时在毕业实习过程中,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比如新闻改革、节目改版等;了解国家社会的就业情况和政策情况,搜集撰写毕业论文及实习报告,为今后学生奔赴新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篇13
实训目的
为了能够更好把课本知识和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更明白、更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这样才可以为以后的工作做更好的铺垫,同时也为了能够把自己的专业学得更好,还可以进一步的了解社会,这对我们将来步入社会是非常有帮助的。
实训内容
在实训中还真是收获不浅啊。让我学到了许多的知识。
南平广播电视台的组织机构是复杂的,有办公室(管理日常行为、制度、为台长服务等),总编室(对全台节目的管理、资料管理、节目购买、节目质量的控制等),技术部(管理发射设备),网络部、播出部、新闻部、社交部、新闻评论部等。
传播制度,例如审核制度。一份文件它需要通过编导、部领导、台领导的一级一级审核,才能播出。
对于电视编辑节目需要有预定的对象,选人选对象一般只做简单的调查,而相对于受众,要根据一个电视台所在的地域性、受众的年龄性、性别性、职业性、领域性等不同的方面。
负责人带着我们参观了录播室、影播厅、及编辑机房等重要工作地方,那里真的是一个让人喜欢、羡慕的工作地方,在录播厅我们通过负责人的同意坐到录播的位置上去感受,看到自己在电视的屏幕上就好开心。
在实训期间我们还采访了两位实习生,当中有一位实习生是跨行业的,我们问到对不曾接触的工作是否会有很大压力,而且感觉要融入很难?这位实习生告诉我们压力是不管做什么工作都有的,只要肯学、肯问,肯努力就觉得没有什么难的。在采访的最后,两位实习生告诉我们一定要先学会做人才能做事,在大学里,我们要多发言,多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要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她们说以后真正步入社会实践生活中,就会觉得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就会在实践中无意识、很自然的用到,所以说锻炼是很需要的。
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