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辅导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生心理辅导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大学生心理辅导总结

篇1

(一)学校心理辅导的概念

对于学校心理辅导的界定,见仁见智,不同学者的表述不同,角度也不同。著名学者陈家麟对学校心理辅导的界定:“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人际关系中,学校心理辅导人员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其能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做出正确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还有任华良学者给出如下定义:学校心理辅导人员运用心理学及其相关的知识,通过语言、文字、音乐、行为等方法,辅导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给予帮助、启发,解决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使其更好的保持身心健康。

通过对许多学者的给出的概念进行总结,笔者认为学校心理辅导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运用的知识和方法主要是心理学及相关方面;2、学校心理辅导是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行为;3、学校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开发心理潜能,保持身心健康。

(二)大学生心理辅导的目标

对于大学生心理辅导的具体目标,笔者在这儿借助美国学校心理咨询师协会在1997年通过的《学校心理辅导计划的国家标准》,认为学校心理辅导要促进学生在学习、职业与社会化三个方面的发展,具体如下:

1、学习发展

习得有助于在学校及整个一生中有效学习的态度、知识和技能;完成必要的学习准备,以便能在面临众多选择时能做出决定,包括升学;理解学习与工作、家庭及社区生活的关系。

2、生涯发展

获得研究世界与自我认知之间关系的技能,及做出明智的生涯决策的技能;运用一定的策略来获得成功的和令人满意的生涯目标;理解个人素质、教育、训练及工作之间的关系。

3、社会化发展

获得理解和尊重自我、他人的态度、知识和技能;能够做出决定、设定目标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达到目标;获得社会安全和生存的技能。

简单概括,学校心理辅导的三大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学习和发展。

二、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

当代社会大学生已经不是当年稀缺的宝贝,而变得非常普遍,在当代社会中要承受众多的压力,从而导致心理上的压力与疾病。通过一项调查显示,近几年大学生心理压力普遍增加,且引起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很多,大体可以概括为:经济方面的压力、竞争造成的压力,就业压力及社会负面影响导致的压力等。

(一)经济方面的压力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市场经济使得部分人先赋予起来,但是大部分人才刚刚脱贫,而大学教育一般是收费教育,学生的年学费一般不低于4000元,有些学校的部分专业甚至一年上万,这比起20年前,费用增加了20多倍,但是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只增长了不到5倍,农村收入增长更加缓慢。一个农村家庭要面对每年几千元的学费和生活费显然有很大压力,而且当今高校中人际关系交往经济化,学生之间喜欢盲目片比,这就使得他们会产生很大的压力。

(二)竞争压力

最近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又将高材生的心理压力问题推上了舆论的风尖浪口,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导致在校生不断增加,大学生开始在学校就要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每年有几百万学生走入大学,这些天之娇子在进入梦想中的象牙塔之后发现自己和别人相比也没有太大的优势,他们的优越感荡然无存。而进人大学成为众多压力的开始,高考时一般只会考虑学业压力,而入学后要面对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等等,由此引发了很多大学生心理问题,而且全国因心理问题发生人身事故的大学生并不在少数。

(三)就业压力

更大的压力是担心毕业即失业。人社保公布的2009届及2010届毕业生最终就业率分别是87%和90.7%,这两年麦可思的调查结果则分别为86.6%与89.6%,差别不大,2011年麦可思公布的最终就业率是82.1%。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是总体就业率为90.6%,相差8%个百分点。不管具体的原因为何,我们可以看出有一大批学生毕业后就失业了,按照基数为700万计算,17.9%的人数是125万,这么庞大的未就业人数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就业压力。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每年高校普通毕业生数量还在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就业压力也成为大学生面临的最主要压力。

(四)社会负面影响的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西方思想不断涌入中国,市场经济也开始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及诱惑,这也使得当今大学生的学习环境收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很多学生收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因素的而影响而不思进取,贪图享乐。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可自拔,这些都是社会负面的影响造成的大学生心理压力。

平常还存在更多类似的压力源,比如必须面对的冲突、被老师批评、即将到来的考试等,都会让学生产生身体和情绪上的压迫感,造成大学生心理方面的压力和困惑,导致心理发展不健康。为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现代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排除压力,维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作为人生主要的过渡时期,大学生正在从心理不成熟向着成熟过渡,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性格及人格的完善阶段,一般会存在理想与现实、情绪与理智、独立与依赖等种种矛盾。这个阶段中,他们需要面对外部环境的重大转变,开始面对人生的一些抉择,比如学业、恋爱、生存等等,这个时候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特别是在心理不适应这种环境的情况下。近年来,大学校园时常发生一些因心理问题导致的悲剧,正因如此,国家教育部专门强调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工作,在2011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被列为必修课。虽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教育部及学校都做出了相应的举措,但是整体效果并不明显。

(一)心理教育课程体系的不足

大学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心理教育的主要方式,其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的辅导及心理适应力把握,同时还有对自我意识、情绪的调节,对挫折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应对等等,这门课程一般是采用理论讲述的方式进行,这就导致这些理论仅仅停留在课堂层面,实际训练极少。心理教育类课程应该仅仅围绕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必须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这显然和课程的开设方式格格不入,这就导致了虽然开设了此类课程,但是对学生并没有太大帮助。

(二)大学生对心理辅导的认识不足

除了课堂教学,心理辅导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我国的心理咨询比欧洲起步晚,很多大学虽然设置了心理辅导办公室,但是形同虚设。大部分大学生根本不理解什么是心理咨询,甚至大部分学生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对其思想工作的汇报,更为偏激的认为只有“精神病”才需要所谓的心理咨询,因此很少有学生主动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但是实际上大学生30%左右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且逐渐增多,这种对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不正确的思想认识,阻碍了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另外在中国,心理咨询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参差不齐,大学中从事心理辅导咨询工作的人员缺少专业的严格训练,这也成为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一种阻碍。

四、高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对策

高校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最为直接的影响,因此高校应时刻关注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应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和完善,普遍推广个性差异式教育,即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这是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要想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首先需要学生对心理辅导形成正确的认识,为此要对心理辅导进行普及宣传,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宣传,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心理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主动寻求心理辅导的帮助。要宣传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解析心理现象,让大学生了解到常见的心理问题,成因与表现,然后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处理。这种宣传普及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辅导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要坚持预防为主,发展为辅,不仅要发现和解决问题,更要普及、宣传、引导学生加强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做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这才是心理辅导要达到的最有效结果。

(二)学校应为心理辅导提供必要的软件硬件资源

学校要重视对大学生心理辅导老师的筛选,形成年龄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要加强大学生心理辅导老师在专业、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大学生心理辅导老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要合理安排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提高心理辅导老师的积极性。大学生心理辅导的场地、设施和经费是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基础,在“寝室一公寓一学校”心理辅导体系中,要保证公寓心理辅导的场地、设施和经费。比如,在公寓中建立心理宣传栏,建立公寓心理咨询室,有条件的公寓应该配备心理活动室,播放心理电影,进行团体辅导,开展心理文娱活动。学校应保证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活动的经费,对大学生心理辅导经费进行规范化管理。

(三)心理辅导从“专职”变“兼职”

篇2

文献标识码:A

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工作的骨干力量,扮演者学生事务的管理者、学生的辅导咨询顾问等重要角色,伴随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是与其交流、接触、影响都最多的教育者。而研究当中许多学者都指出,在当今高校中,辅导员在学生工作方面有一定缺失,尤其是在心理辅导方面,当今的一些辅导员缺乏这种关怀学生的意识,同时也不具备专业的辅导方法与技巧。现如今高校的生源越来越多,高校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关怀,并且运用专业方法与技巧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

一、大学辅导员在学生心理辅导方面的发展现状

在当今高校中,辅导员只从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满足当下大学生的真正需求。而随着高校教育质量逐年来的不断提高,高校对辅导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如今的高校大学生身处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对未来全局意识比较重视,要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21世纪高端人才,这就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我国高校的大部分辅导员又未经过心理学的系统学习和培训,却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充当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及心理健康方面引导者的角色,所以加强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技能的培训,建立心理素质、自我调适等健全的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机制显得极其重要。

一些辅导员由于自身专业知识以及高校聘用的限制,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意识并不强烈,也容易把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课程混为一谈。其实心理辅导作为辅导员的特殊技能,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等都尤为重要。时代在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日新月异,他们在成长中不断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影响,这决定着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辅导也需要有创新思维。很多辅导员都觉得,现如今大学生个性独特,行事不拘一格,与他们有些许代沟。在这种状况下,辅导员只有了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对大学生的思想生活进行正确引导,从而提高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的效果。

二、高校心理健康辅导的必要性及启示

近年来,高校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流于形式,效果一般。事实上高校需要重视心理辅导课,应当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辅导。从各种资料看, 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发生率在10 %以上, 在有关大学生焦虑症状的评定中, 强迫症、人际敏感、抑郁、偏趟囊蜃幼跃跬纯嗨平中度以上比值更高, 在20% 以上。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同学学习之间的竞争、社会就业的压力以及独生子女的比例增加。

面对这些问题,社会及一些高校的高度重视起来了并采取了健康辅导措施,解决了少部分问题。许多高校由于心理辅导工作开展太少,导致很多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甚至产生了严重后果。在高校开展普及心理健康辅导的必要性已经不容忽视了。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辅导可以很好地引导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适应能力,促进高校教育的有效进行以及大学生的德育全面发展。

三、总结

随着在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一些高校大学生还没有调试好心情,心理问题频发,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高校辅导员如何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十分重要。高校辅导员既是大学生生活学习情感上的指导者,也是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组织者与执行者,是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骨干力量,肩负着为国家培育栋梁的艰巨使命。在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了解大学生正常的心理需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高校辅导员自身心理素质、专业技能,是当今高校理应重视的工作重点,这样才能从实际上解决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整合社会及学校的各方力量,共同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净化大学们的成长环境。

篇3

制度健全,建立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学习《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法》、《新疆大学各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职责》、《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制定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年工作计划和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年工作计划,为工作落实提供了保障。

(二)机构设置

成立经济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院健康教育工作。

设立经济学院心理辅导室,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辅导室职责》,但因条件有限,设备不齐。

配备心理辅导老师,接受了新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训,迪老师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各班级培养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成立了经济学院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小组(三级)。

(三)培训工作

对辅导员、学生会干部、班委、团支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进行了心理健康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及日期:

1、200×××专题讲座《大学生应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2、200×××专题讲座《怎样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

3、200×××10专题讲座《调整心态,学会适应》;

4、200×××专题讲座《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5、200×××专题讲座《勇敢面对,愉快度过我们的青春期》;

6、200×××专题讲座《如何看待大学生心理健康》。

(四)日常工作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经济学院**-**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撰写了经济学院**-**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能够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务和内容有:

1、关于做好**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2、**-**学年第一学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3、关于做好**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篇4

制度健全,建立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学习《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法》、《新疆大学各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职责》、《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制定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年工作计划和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年工作计划,为工作落实提供了保障。

(二)机构设置

成立经济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院健康教育工作。

设立经济学院心理辅导室,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辅导室职责》,但因条件有限,设备不齐。

配备心理辅导老师,接受了新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训,迪老师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各班级培养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成立了经济学院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小组(三级)。

(三)培训工作4分

对辅导员、学生会干部、班委、团支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进行了心理健康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及日期:

1、**专题讲座《大学生应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2、**专题讲座《怎样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

3、**10专题讲座《调整心态,学会适应》;

4、**专题讲座《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5、**专题讲座《勇敢面对,愉快度过我们的青春期》;

6、**专题讲座《如何看待大学生心理健康》。

(四)日常工作4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经济学院**-**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撰写了经济学院**-**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能够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务和内容有:

1、关于做好**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2、**-**学年第一学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3、关于做好**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篇5

CHEN Xiaolu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00)

Abstract For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t has become the new era of college counselors who work train students an important element. Counselors counseling ability level, can directly affect the extent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However,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ounselor's relative lack of ability, therefore, the status quo of our abilities in college counselors and counseling were analyzed.

Key words college counsel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bility; higher education

0 引言

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要求较高的教育活动,目前,对高校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时代赋予高校辅导员的崇高使命,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平时与高校学生接触较多,他们拥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条件,另一方面辅导员缺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技能。并且,以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高低,就可以看出这些辅导员平时在工作中的工作态度和对职业的怠慢程度,以及辅导员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这些辅导员的心理辅导能力影响着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该在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其心理问题的特点,和研究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辅导工作应该具备的能力,来对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结构与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1 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现状

1.1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角色

高校辅导员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神圣使命,并且,高校的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各大高校为了顺应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安排辅导员进行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就目前来说高校辅导员对高校学生的心理辅导所处于的角色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了促进高校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应该加强辅导员对高校学生在政治思想、心理健康以及以后工作道路上的就业发展进行教育和指导,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1.2 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观察力

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观察能力,是高校辅导员的一项重要能力。只有通过辅导员的认真观察,才可以判断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辅导员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心理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的辅导员主要以年轻的辅导员为主,并且各大高校辅导员人员结构比较合理,但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辅导能力,因其性别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男女学生,辅导员的心理辅导能力也有所差异。

1.3 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方式

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辅导方式主要表现为:高校辅导员在给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和他们做朋友,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开导和教育。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时常见面,一起生活学习,比较容易观察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上有较强的优势。目前,多数高校辅导员都能做到帮助高校大学生们缓解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还能给大学生一些关于如何过好大学生活提出宝贵意见。高校辅导员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为大学生将来进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能力,随着辅导员的工作时间、工作经验的逐渐增长而逐步提高。

2 高校辅导员在心理辅导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辅导员们的心理辅导能力还有待提高,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缓解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辅导能力尤为重要,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辅导能力的不足主要表现为:

2.1 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形式较为单一

就目前来看,高校辅导员对高校大学生所进行的心理辅导往往只是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能做到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心理健康辅导,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指导,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能力还有待提高,辅导工作的形式有待进一步丰富。

2.2 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观察和判断能力不足

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差,往往导致好多大学生错过了接受心理辅导和缓解压力的最佳时机,使得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

2.3 高校辅导员对职业的怠慢

高校辅导员平时的工作态度和对职业的怠慢程度,以及高校辅导员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使得他们的心理辅导能力难以持续提高,这必然会影响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成效,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3 提高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对策

3.1 强化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从长远来看,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有利于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辅导能力,进而帮助大学生缓解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并且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辅导,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3.2 加强心理辅导工作方面的培训力度

各大高校应该对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工作方面的培训,并定期对这些辅导员进行测试。通过加强高校辅导员的相关培训力度,来调整高校辅导员们的心态,使这些辅导员提高自我意识,正确认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自身对高校学生心理辅导的能力。此外,平时多举办相关的演讲、讲座等活动,可有效促进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辅导能力的提高。

3.3 改善心理辅导工作的方式

篇6

一、研究对象、方法和理论

本文研究对象是辽宁大学的贫困大学生。研究样本选取采用广泛调查问卷法(约300人)。并且根据理论预设,综合UCLA孤独感问卷、大学生自卑量表、大学生人际交往量表制定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从贫困大学生中筛选出存在心理问题的60人进行分析研究,其中30人编组为团体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教育,另30人编为对照组进行个人谈话和观察的普通教育方法。研究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6.0软件对问卷实验和数据做相关分析、T检验和回归分析。对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和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和验证。本文从贫困大学生的孤独感水平、自卑感和挫败感三个维度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测试,调查研究产生这些孤僻、自卑、焦虑、抑郁、挫败感强等心理问题的成因以及疏导途径,并进一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对30人进行心理干预辅导,辅导周期为8周,每周1次,每次2小时。最后对团体心理辅导前后以及和对照组之间做数据差异分析,以此验证团体心理辅导对消除贫困大学生自卑感、孤独感等心理问题的有效性。

本文认为贫困大学生主要是由于自卑心理、孤独封闭和挫败感强而产生的各种不利健康发展的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到学业和就业。这些不良心理问题使得他们缄默孤独、脆弱焦虑、敏感多疑、畏怯退缩,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人际交往和正确处理事情的能力。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正好能够提供一个人际交往活动圈,对由于自卑而变得孤僻内向和自我封闭的贫困大学生来说非常有效,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情感上的交流和支持,减轻自卑和孤独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起他们对成功的渴望与拼搏的动力。主要观点是:1、贫困大学生的孤独感水平较高,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活动范围小、性格内向封闭;2、贫困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强,主要是由于其敏感多疑、示弱顺从、优柔寡断的心理问题;3、贫困大学生的挫败感更强,主要是由于其敢为性低、畏缩怯懦、内疚负罪感的心理问题;4、贫困大学生优良品质是成就动机感强、朴实独立、自律有恒。5、通过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能够有效消除贫困大学生的孤僻、自卑和挫败感心理。

二、实验数据分析

1、问卷中UCLA孤独感水平数据统计结果

首先,对照组在单独谈话心理辅导前、后问卷测试差异性比较如下,

从表2-1可以看出,对照组在单独谈话心理辅导前后的均值与标准差差别不大。从表2-2的T检验中得到t值为-0.321,说明对照组经过单独的谈话心理辅导方式,其孤独感水平变化不大。

下面是团体心理辅导组(简称团体组)在团体辅导前、后问卷测试差异性比较,

团体组经过八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后孤独感水平明显降低,这说明团体组在团体辅导前后的孤独感水平差异比较大,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降低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中的孤独感。

2、问卷中大学生自卑量表数据统计结果

从表2-5中可以看出,团体组在团体心理辅导后自卑感自测得分明显改善,经过团体辅导,自卑感降低,成就幸福感提升,达到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注:如果总分在45-60分,是由于过期断定不行造成的自卑;总分在30-44之间,说明是由动机与期望过高引起自卑;如果总分在15-29分之间,说明平时没有自卑感,而且引起自卑往往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这些说明阶段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有效的改善贫困大学生的自卑心理问题,使他们从内心不在受成就动机和挫败感的太多影响,改变以往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三、讨论和总结

1、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与原因分析

近年来,许多调查和研究都表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大程度影响着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将来他们的成才问题。大学生心理问题不仅仅存在于经济贫困大学生群体,所有大学生都会面对不同层面、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目前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现状水平向好坏两极化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贫困大学生无论生活还是学业表现都很优秀,他们多数能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生活自理能力、独立性和有恒性都强于普通大学生。但是也会对少数贫困大学生因性格孤僻、沉迷网游、敏感多疑、人际关系紧张等等因素而不断落后以至于生活和学业都成问题的现象感到疑惑。为什么有这么多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中还有这些情绪低落、自甘堕落的问题生呢?其实,这是所有贫困大学生都会面对的因为“经济贫困”而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经济上带来的贫困、长期处于经济条件差的生活环境以及自身成长的教育环境都会给贫困大学生带来不可避免的自卑感和较强的成就动机感。而自卑感和成就动机感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是一把两面刃,有时它能够体现出激励人们奋发图强、艰苦朴素、自立自强的积极一面,而有时它也使得人们产生消极的一面,比如非常自卑、孤僻、强迫、抑郁和偏执等等不良心理状态。因此,认识到贫困大学生群体所要面对的这些孤独感、自卑感和成就感强等心理问题,我们的思想教育活动就要抓住这些心理问题将会带来的积极因素而避免消极情绪的影响。

经济贫困大学生群体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以及自身的心理现状决定了他们在不同阶段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正确积极向上地应对这些心理问题能够更加激励贫困大学生奋发向上。而且这些影响因素都是综合发挥作用的,因此对于帮助他们面对和疏导这些心理问题的对策就不会是简单的方法,而是综合多渠道、多领域共同作用的应对策略。对贫困大学生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就有助于其在与人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为人处世的态度,能够帮助他们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合理计划和实施目标、正确面对成败,从而使他们摆脱自卑、孤僻和挫败感等消极心理因素影响,最终向着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

2、团体心理辅导对孤独感强的贫困大学生的引导对策

贫困大学生经常会陷入较强的孤独感中,调查中表明他们通常重视学习、乐于承担家庭责任以及协助家庭事务的处理,从而使得他们中大部分的个人爱好变得简单或者缺失,导致在同龄人中缺乏共同爱好和谈话资本,以至于交际圈狭窄,而且交流能力不高。这些常年来缺失的人际交往经验使得他们的人际关系在来到一个全新陌生的大学校园里之后变得更加紧张。他们得应对其他大学生所带来的不同的生活习惯,比如起居、饮食、节日、运动、文化活动、娱乐等等方面都会让他们由于经济上、文化上以及精神上的不同背景而产生问题,这些生活和学习上的积累下的问题会对他们的思想和心理上产生很大的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疏导,只会让他们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比如自卑心理更加严重、更加敏感多疑、交流更加困难,或者愤世嫉俗、圈子更狭窄以至于孤僻的现象常有发生。这些都不利于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思想发展。

因此,更加有针对性的为这些可能产生人际交流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个互相倾诉和交流经验的平台就显得非常重要。建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小组,重现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特别场景,如为每一个贫困大学生举办小组生日聚会,组织团体文化体育活动等等。适时合宜的贫困生团体活动、积极有效的小组讨论和活动经验总结能够减轻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丰富他们的日常活动和爱好、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理解力、增进与其他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集,使得他们也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他人进行交流,以一个健康轻松开放而不是敏感自卑封闭的心态去面对大学生活中的每一天和每一人。

3、团体心理辅导对自卑感强的贫困大学生的引导对策

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通常外表坚强、而内在自尊心较强。然而经济条件上以及生活环境上的约束使得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感到更加没有自信和从容。他们往往不积极参加团体活动,即使加入也很难融入其中,更难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他们生活通常比较节俭、消费比较节制,往往会受到校园一些浪费现象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有的会觉得更加羡慕而去盲从跟风,有的会变得更加节俭以至于不能理解他人的正常需求。这样往往会因为羡慕而满足不了而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亦或是更加封闭变得愤世嫉俗。其实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都是他们对经济贫困本身不能有很好的认知而导致的。

因此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中就更应该注意如何提升贫困大学生面对经济贫困现状的自信和积极态度,比如组织勤工俭学活动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光荣和收获的美好,组织家教辅导交流活动为他们提供兼职收入的机会和社会实践经验等,活动前认真的计划和做好协调工作,活动中尊重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建议和选择,活动后进行阶段性的交流和总结活动。增强他们的信心和能力,摆脱退缩和懦弱的习惯,让经济贫困的大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优点和能力,勇敢面对贫困现状,牢记只有依靠勤劳和智慧才能创造美好未来。

4、团体心理辅导对成就动机强而导致挫败感的贫困大学生的引导对策

通过调查,贫困大学生往往成就动机感很强,他们具有勤劳朴实的特征,在同龄人中责任感、自律性和有恒性都比普通大学生强。因为他们普遍来自边远地区、农村或者经济不发达地区。这些学生通常能够认识到学习机会的不易、往往会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恒心取得优异学业成绩,获得奖、助学金。但是往往因为对奖学金这方面经济补助的强烈需求,使得他们在平日的大学生活中几乎全部时间用于刻苦读书而不善交流表达。但面对市场对综合素质人才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再加上社会存在不正当竞争带来的就业压力,使得贫困大学生变得更为自卑和焦虑,愈发强烈的成就感在不断的失败中受挫,这些不良心理使得他们不能正确面对失败和现状,而在不断积累的紧张忧虑中学习和生活只会造就内向孤僻甚至偏执的不健康的心理和思想,严重影响贫困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必须在充分理解贫困大学生急于摆脱贫困现状帽子的心理前提下,立足于如何指导他们规划未来职业生涯而明确学习目标,正确梳理每一次前进道路中的成败得失所带来的不良情绪,发挥出贫困大学生成熟稳重、艰苦朴素的优秀品质,为他们的成才之路出谋划策。比如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组织事业成功的校友进行讲座和经验交流等等活动。

总之,当代贫困大学生所要面对的来自社会、家庭、高校以及自身心理的压力非常沉重,作为高校教育者在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要重视正确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让存在心理问题的贫困大学生从自卑、怯懦和挫败中走出来,通过高效率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形式,组织开放性、交互性和分享性强的各种人际交流、文化体育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在活动中释放他们的心理压力,增进他们与同学间的友谊和情感,交流他们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逐渐克服孤僻、自卑和急于成功的挫败感等不良心理,使得他们逐渐摆脱贫困的影响,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自己和祖国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陶传谱.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初探.湖北社会科学.2003.

[2]历玉英.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及措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1.

[3]王涛.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宁夏大学学报,2002.

[4] 张建英.团体心理辅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01).

[5] 刘倩倩,李辉.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6(03).

[6]张晓霞.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3期.

篇7

一、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符合大学生的发展需要

目前,部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令人担忧。人际交往问题、学业压力问题、家庭贫困问题、情感问题、考研就业问题等日益凸显,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关系着“中国梦”民族复兴大任的完成。根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被抽样调查的12.8万大学生,有心理疾病者高达20.25%。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高校辅导员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大家长”,最亲密的老师,更应该担负起心理辅导者这一角色,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惑。辅导员要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熟悉大学生心理咨询手段、方法和技巧等专业知识,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才能正确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对症下药,成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辅导员作为基层工作者,与学生及其家长联系密切,具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系列功能和独特的优势,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中不可替代的,要切实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二、高效辅导员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1.具有沟通优势。辅导员比学生年龄稍长,自身也经历过大学阶段,贴近学生,亲和力强,在心理上更贴近大学生,更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取得他们的信任。因此,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心理素质的培养、塑造、提高和发展具有最直接、最持久的影响和作用,很多学生比较信赖辅导员,在学习、生活中出现问题时愿意主动与辅导员沟通,征求意见,寻求支持。

2.具备资源优势。辅导员负责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工作,小到学生的生活起居,大到毕业生就业,对于学生适应环境能力、情感状况、人际关系和谐程度等情况都比较了解,这使得辅导员与专业任课教师和其他行政管理人员相比,有十分独特的资源优势。辅导员老师要陪伴学生走完大学四年乃至更长时间,是大学里“任课”时间最长的专业老师,和学生接触最广泛、最具体、最有机会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情绪、困惑、压力等,知道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自身优势。我国目前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大多数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数年师范教育的熏陶,使得这部分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变化、情绪反应较为敏感,而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辅导员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即使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的辅导员老师,在正式上岗工作之前,都参加过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岗前培训,系统地学习了心理学、教育学有关方面的知识。因此,在这种学历和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已经具备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同伴功能、顾问功能和疏导功能。

三、完善和加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不足,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和提高。

1.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终极目标是使大学生心理素质明显提高,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科学界定学生的各种心理困惑,根据学生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心理辅导,协助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成长。

2.加强学习,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不断更新自身心理学知识,掌握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熟悉心理咨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要正确对待不同性格、气质的同学,做到工作中因人而异、因事而异,通过积极进行心理辅导工作,从心理咨询中借鉴好的方法和技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参考文献:

[1]周文清.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析与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2]任静.浅论培养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必要性及途径[J].世纪桥,2009.

篇8

朋辈辅导(Peer Counseling),又被称为朋辈支持(Peer Support)、朋辈教育(Peer Education),是指自愿参与的同年龄者或年龄相当者,采用心理咨询的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影响和帮助来访者,解决其心理困扰,并与其共同成长的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活动过程,它是非专业心理咨(Paraprofessional Counseling)或准心理咨询(Para-counseling)的一种形式[1]。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存在的集体感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越来越多,使得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目前,我国主要是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以及实施心理咨询等工作,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开展教育工作,但是这些工作、活动往往形式单一、专业化程度高,从而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开展的实效性较低,基于此,朋辈辅导模式成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途径[2]。大学生朋辈辅导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快,是高校专业心理咨询的重要补充,它在高校的运用改变了过去那种学生只是心理咨询的对象,只有少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才能开展心理援助的状况,让全体学生成为心理咨询工作的主体和原动力,是高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3]。大学作为个体成长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面对学习、生活、工作的压力,个体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适应性问题。朋辈辅导作为一种偏重研究个体心理的辅导模式,被引入大学生成长教育中,它的及时性、情感倾向性、灵活性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并在他们成长的各个阶段都发挥良好的作用[4]。将朋辈辅导模式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仅能够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弥补,同时能够满足大学生心理需求,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更好地预防和干预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更进一步地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以及和谐发展[2]。虽然朋辈心理辅导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因其发展时间较短,也存在许多方面的不足。总体而言,高校朋辈辅导在大陆地区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规范性和系统性不够、难以获得学校配套性跟进支持、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效果评价机制等问题[5]。因此,本文认为,要想充分利用朋辈辅导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朋辈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影响力,应充分认识朋辈辅导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具体的解决策略。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具体实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朋辈辅导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总结其解决的方案,希望能够为朋辈辅导更好地在重点关注学生教育中的应用起到指导作用。

一、朋辈辅导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0世纪60年代,朋辈辅导在美国产生,它的产生源于种族暴乱、校园骚乱等社会危机加剧而学校教育专业辅导人员和教师又很匮乏的背景;约在20世纪70年代,朋辈辅导开始在台湾地区兴起,一些机构开始实施朋辈辅导,如生命线、家扶中心等[5]。朋辈辅导在我国内陆地区发展较晚,最早是在2000年左右,在个别高校,如上海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现了在朋辈辅导[5]。今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遍开展,各种形式的朋辈辅导工作应运而生。朋辈辅导以其独特的优势与魅力得到了高校的青睐。作为一种为专业性的心理辅导,在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对不足的背景下,朋辈辅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实践表明,朋辈辅导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快等特点与优势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以及大学生就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总体而言,我国大陆地区的朋辈辅导由于发展较晚,仍处于初步实施阶段,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5]。本文综合前人的研究,得到了朋辈辅导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朋辈辅导在高校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二是朋辈辅导员的辅导技能不够专业化,自身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一)没有得到学校足够的重视

朋辈辅导在我国内陆地区正处于初步实施阶段,虽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实施体系的不完善等其他各方面的原因,朋辈辅导在我国内陆地区的高校的发展仍存在问题。朋辈辅导和专业的心理咨询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深入心理的层次也不一样,因此是否能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有待考察。并且,现在的人都有一个固定的思考模式,那就是年轻人没有经验,无法将事情做好,这样的观念在前,学校对于朋辈辅导的重视自然不充分。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朋辈辅导员的选拔、培训、督导、监督管理、激励、评估等一系列过程,不仅需要专门的专业心理辅导老师指导,也需要学校有关辅导部门如学生工作部门的支持和配合,需要有相关的制度保障。目前,有些高校由学生社团自发推进或者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推进,在经费、场地、激励政策等方面难以获得有效的配套支持[5]。

(二)朋辈辅导员的专业技能、情绪调节能力有待提高

朋辈辅导工作的针对性和专业性较强,对朋辈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如朋辈互助员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阳光的心态、较强的同理心、亲和力及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疏导能力[6]。由于学校专业心理人员师资紧张,分散在各班级的心理委员任职期间缺乏系统指导与督导,使得朋辈互助员进行心理辅导时经常会感觉底气不足,大部分辅助员对于心理危机干预中的筛查、监控等环节的工作还缺乏必要的能力,且学校没有意识到应该对朋辈辅导员进行一定的培训活动,如果某些学生的心理问题过多或比较严重,他们就会应付不来,或者解决效果上不显著。这样力不从心的解决状态会使存在问题的学生逐渐失去对他们的信心和信赖,不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时候是一个较为敏感的时期,如果与之沟通不当,就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这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不好的现象。

朋辈辅导员在进行心理问题解决的时候,首先就是倾听学生们的诉说,这些诉说中普遍是悲伤、愤怒甚至是消极的内容。因为同处于一个年龄段,他们很容易被带进学生的情绪,再加上自我调节的能力差,容易陷在其中走不出去[7],不仅影响自己的生活,也为后续的心理指导教育工作制造了麻烦。

二、朋辈辅导在重点关注学生教育中的准确实施

(一)对朋辈辅导的价值意义加以重视

朋辈辅导在外国的实施有显著成效[8],成功事实放在眼前,我们更应重视起朋辈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的本土化应用。首先,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讲课的形式向学生们普及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们对于心理问题有所了解。同时讲解面临心理障碍的时候如何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心理问题产生的时候都有哪些舒缓情绪的方式。通过具体的讲解,让同学们在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对心理问题不害怕、不恐慌,正确面对心理上的差异。另外,在校园内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点,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解决。朋辈辅导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的方式[9],同龄人之间的兴趣爱好普遍差异不大,使交流更有话题,朋辈辅导员在与学生们的沟通当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那么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就能掌握学生的具体心理信息,心理咨询师也能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所以,朋辈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了基础性的作用,让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得以有效地进行。

学生们对于专业的心理咨询总是有一些抵触情绪,他们觉得这样的心理问题解决方法就代表者自己与其他学生不一样,因而,他们不愿意找老师或者是心理咨询师,导致心理问题恶化。朋辈之间的辅导可以降低学生们的抵触心理,使其在同龄人之间畅所欲言,抒发心中的情绪。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基础,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学中的重点,因此,教师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更应重视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朋辈辅导在这一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只有将它重视起来,加以完善,才有利于未来朋辈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实施。

(二)对朋辈辅导员的专业能力、情绪调节能力重点培训

朋辈辅导员是朋辈辅导的中心力量,所以学校在对其的甄选过程要严格把关。面试的时候,具体考核应聘人员的知识积累、语言能力、性格特点等等,保证为学生选拔一批合格的、优秀的辅导者。学校务必要开展相关培训课程,在朋辈辅导员入职前进行具体、细致地培训。在培训中,讲解他们的具体负责事项以及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一些有效方法,并对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普及以及解决方式的传授。同时要培养辅导员自我情绪的调节能力,避免在辅导学生心理问题的时候将自己带入对方的情绪,导致辅导没有进展或失去辅导意义。辅导员入职之后,学校也不能放松对其的培训,要定期的组织学习活动,加深朋辈辅导员对本职工作的理解与分析。将前期选拔和后期培训落实到位,对朋辈辅导员总体质量、综合素养严格要求,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执行的更彻底、更全面。

结束语

(一)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重中之重,心理上的偏差,很容易导致人生轨迹的偏差,学校要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以重视。朋辈辅导在心理问题的疏导上有其优势以及意义,同龄人之间更易沟通,朋辈辅导员在对学生心理状态的掌握上更能抓住重点,然后针对其情况找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学校将朋辈辅导重视起来,为培养心理学生健康打好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具体实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得到了朋辈辅导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朋辈辅导在高校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二是朋辈辅导员的辅导技能不够专业化,自身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同时,本文提出了朋辈辅导在重点关注学生教育中实施的两点建议,一是提高学校对朋辈辅导的价值意义的重视程度,二是对朋辈辅导员的专业能力、情绪调节能力进行重点培训。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朋辈辅导在重点关注学生教育的具体实施中提供指导。同时,朋辈辅导并不是通过文字就能阐明清楚,还需要研究者、高校管理者、教师以及朋辈辅导员等在日常的实践中深入探究,不断总结,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陈国海,刘勇.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2]余海涛.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赤峰学院学报,2015,31(3).

[3]高翔.朋辈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论坛,2012,4.

[4]丁兴旺.朋辈辅导模式对大学生个体成长的影响.工作研究.

[5]刘取芝,闫明,赵东伟.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应用现状、问题及展望.教育教学论坛,2014,49.

[6]王萍,梁宇嫣.高校朋辈互助现状及其发展策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2(28).

篇9

Keywords:groupcounseling;collegestudent;mentalhealth;education

一、团体心理辅导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社会结构的分化,利益分配的调整,社会节奏的加快,各种思潮有冲击,我们的大学生在心理行为等方面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有20%~30%左右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情感危机和神经衰弱等。面对日益沉重的心理压力,我们高校教育者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团体心理辅导(groupcounseling/guidance)又称团体心理咨询或团体心理咨商,是相对一对一的个体心理辅导而言的,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由领导者根据成员问题的相似性或成员自发组成课题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

团体心理辅导的优越性在于将团体作为一个微型环境,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压抑的成员提供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在这个宽松的环境中,参与者探索自己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学习有效的社会技巧;团体成员之间能讨论彼此的心得体会,并不断审视改进自己,培养成员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团体心理辅导可用来满足各种特殊群体的需要,是当展最快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形式之一。团体心理辅导自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中国后,高校经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全面客观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提高抗挫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二、如何在大学生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这种形式在我国虽然开展了一段时间,但水平参差不齐。在研究中,辅导人员的活动设计水平也有较大差距。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教师在设计、性质、目标和对象上要全面考虑,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此外,辅导人员的知识水平,是否受过系统训练,都影响活动的设计,最后也会影响到辅导效果。院系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要特别注重互动性、实践性,力求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目前高校中常用易操作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主要有:

1.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很重要和常用的技术。20世纪20年代,为了培训有效的生产领班,心理学家莫雷诺根据他自创的团体心理治疗技术——心理剧改变提出了角色扮演培训方法,其方法是让团体成员依据一定的故事情节,简单模仿故事中的人物,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达到理解他人、增进相互了解的目的。角色扮演法具有展示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不同技艺和观念、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和合作精神、用来研究困难情境中不同行为的可能结果的优点。此法对于大学生增强人际关系尤为有效。

在实施角色扮演法时,受训者扮演分配给他们的角色,并获取有关背景信息(如工作或人际关系的问题)。当然,在进行角色扮演时,学员对他所进行角色的把握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对学员在培训中的要求可能更高。随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角色扮演这一沿用至今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展现出来更多的活力和其培训的实用性。

2.行为训练法:安排一定的训练任务,要求组员按时完成,以达到养成良好行为、克服不良行为的目的。其中行为训练法应遵循从易到难、示范性、及时强化原则。其程序为情景的选择与描述——确定训练目标——团体讨论——提供示范——正式训练——总结与评价。

3.心理剧:是通过特殊的戏剧化形式,让组员扮演。心理剧是一种以现实生活为模式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它以特殊的戏剧化形式,让参加者通过演出这个角色,体验到一些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情感和态度,并达到宣泄情绪、减轻压力的目的。在大学校园当中,可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心理问题编排一些反映实际情况的校园心理剧,通过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达到思想上的碰撞、心灵上的共鸣,以取得较好的心理辅导作用。

4.游戏辅导:此类心理辅导是以“游戏”作为中介,使成员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进而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心理游戏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流行,最近几年才进入中国。心理游戏进入高校课堂,更是心理教育的一种新尝试。当代大学生因为价值观的多元化,加上社会竞争激烈,他们对生命的思考、对周围存在的关怀已开始慢慢淡化。开展一些有意思的心理游戏活动,一方面可以调动起学生切身参与的乐趣,体验到意外的发现;另一方面也能通心理游戏活动唤起当代大学生对生活的激情,对周围人的关注,对父母的关爱,极大地冲击了个体的人生价值观念。

5.音乐心理调适训练:音乐可以说是最能表现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艺术形式。借助音乐旋律的节奏,可以调节和改善人的心理状态,使之趋于和谐、平衡并逐渐向健康发展。音乐可以陶冶性情、丰富情感,有利于人格的健康成长。其原理是运用音乐体验的形式,帮助被治疗者达到心理健康,其心理机制是审美反射的生理机制和联想的认知心理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过程。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起着调节情绪,陶治情操,完善人格等方面的作用。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一)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激发自我潜能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核心在于自我观念问题。在团体情境中,成员之间通过个体的自我分享,会意识到原来别人的许多问题与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是相似的,这样就会减轻心理负担,改变不当的自我评价,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此外,团体中每个人为寻求改变而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进步,对于其他成员都是一种鼓励,可以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激发自我潜能。在团体中形成新的自我观念,在团体活动结束后也会促进个体更好地与所在群体的互动和协调。

(二)纠正心理偏差,促进心理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

团体心理辅导的积极目的在于发展的功能,这是咨询心理学遵循发展模式的直接体现。通过团体活动可以改善成员的不成熟的偏差及行为,促进其良好的心理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尤其是学校团体心理辅导能给予正常学生以启发与引导。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可以创造一种安全、温暖、可信任的气氛,这种气氛会促使成员自我表露,在团体中将与自己有关的事情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团体中的分享,可以促使成员多角度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团组成员的相似境遇使得团体成员不会感到孤独、无助和另类,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满足一定的心理需要,消除一些心理压抑感,合理宣泄情感,在互动中成长。

(三)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基本形式。人际交往的体验如何,是影响个人社会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

心理学家丁瓒曾说,所有心理问题都是由人际关系的不适应造成的。有关资料显示,人际交往困惑是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每一个人都需要培养人际沟通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团体训练中,成员可以学习如何有效地交往,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做决定,怎样表达自己的意见等。通过小组成员相互作用的体验,学习对自己、对他人、对团队的理解和洞察,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人际关系的技能。

(四)增强团体凝聚力,增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

团体凝聚力是指团体对个体的吸引力和个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团体凝聚力的强弱对组织的管理有重要影响。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各种活动有利于增强团体凝聚力,在团体中,成员通过分享经验或竞争,彼此之间达成共识,增进理解,增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从而增加成员对团体的认同。

四、团体心理辅导的前景

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近些年来许多人已经进行了很好的研究,辅导方向上也由最初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逐渐向心理品质的各个方面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研究方向也由治疗团体开始转向了发展性团体,这些都是积极变化。另外,有研究者把心理辅导从即时影响转向了辅导后的长效影响,这为大学生今后良好人格的塑造起到了积极作用。团体心理辅导日益成为我们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篇10

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改变了以往学生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 使之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体与原动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助人自助”和自我调节能力。本文以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为例,探讨如何构建独立学院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常规工作体系。

1 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广西唯一的一所医药类普通全日制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

我校地处西部,招生地域范围北至东三省,南至海南岛,地域差异使独立学院大学生有一段或长或短的学习、交友、生活上的适应期,期间难免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另外,独立学院大学生承受来自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其心理素质的优劣和入学成绩有关。[1]独立学院组建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高校朋辈心理咨询作为专业心理咨询的重要补充,开展心理训练,优化学生心理品质。[2]

2 朋辈心理咨询的概念

朋辈心理咨询是指年龄相当的、受过训练的非专业人士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个人或者团队)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 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帮助过程。“朋辈”包含“朋友”和“同辈”的双重意思。“朋友”是指有过交往并且值得信赖的人,而“同辈”是指同年龄或年龄相当者,他们通常会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经验、共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具有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

大学生朋辈辅导则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职能部门通过培 训和督导一批自愿从事心理援助工作的学生,在心理辅导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对周围需要帮助的同学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服务。高校朋辈心理咨询作为专业心理咨询的重要补充,改善了只有少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才能开展助人活动的状况,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拓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助人自助”和自我调节能力。

而朋辈心理咨询工作承担着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互助的任务,归属于学工处心理咨询中心。一般朋辈心理咨询体系有以下两部分组成:朋辈心理咨询员选拔与培训、指导朋辈心理咨询员开展朋辈心理咨询各项工作。

3 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常规工作

朋辈心理咨询员在心理咨询中心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工作,开展各项心理健康自助互助活动,为同学们预约解答有关学习焦虑、情感困扰、人际关系等问题。

3.1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本校朋辈心理咨询员主要通过“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开展来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平时办心理宣传小报、制作宣传专栏的心理健康知识喷绘、召开心理主题班会、组织班级参加大型的心理团体辅导。

3.2 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

心理咨询中心对朋辈心理咨询员进行前期培训,保证普查工作顺利进行。朋辈心理咨询员在录入信息之后,深入各班级进行宣传发动工作,向学生讲明心理健康测评的目的、意义及普查要求,做好普查前期的宣传动员工作,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按时、按质参加普查。普查之后,建立心理档案,便于辅导员、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对学生心理状况全面了解,并对少数较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疏导和个别辅导,也为学校在心理学专业的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3.3 朋辈心理咨询与新生适应

大学新生入学后,面对新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建立、学习模式转变等压力,在心理上产生一些困惑。如许多大学生具有挫折感、孤独感,比较敏感,容易冲动,更容易自我否定。这些困惑若不及时排解,势必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制约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此时,朋辈心理咨询不断提高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在帮助新生适应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3.4 朋辈心理咨询服务

朋辈心理咨询员在心理咨询中心提供服务有朋辈心理咨询热线、个体朋辈心理咨询、团体朋辈心理咨询、网络朋辈心理咨询等。朋辈心理咨询热线,我校设置朋辈心理咨询热线岗位,采取朋辈心理辅导员值班制度,及时有效开展工作。个体朋辈心理咨询主要应用于个别同学的学习动力缺乏、人际交往、恋爱、网络成瘾、焦虑抑郁障碍等心理困惑,进行一对一的咨询服务。团体朋辈心理咨询主要用于解决小团体的问题,如宿舍人际关系处理,面对同宿舍的数个同学求助,朋辈心理辅导员引导他们建立小组,进行团体辅导。网络朋辈心理咨询一是代替了大部分的书信咨询,利用心理健康QQ群、飞信、微博等更为同学们喜爱的网络沟通手段;二是在我校的网络心理平台上给予朋辈心理辅导员一定的权限,让他们接受同学们的网络咨询。

4 结语

朋辈心理咨询是受过训练的非专业人士向需要帮助的个人或团体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是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拓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3]我们的实践也证明如此。我们在独立学院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体系的建立和维护上付出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使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深化,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体系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篇11

课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在教学计划之内,通过课堂来开展的正式课程。根据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课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大学生传授学习、人格、人际交往、情感、就业等方面的心理学知识,促使学生形成心理健康意识,并掌握一些心理调节的方式。课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常用的教学手法有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和心理训练法等[2]。在课内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组织中,可以分为预热过程、教学过程和总结过程三个步骤。预热过程即暖场,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多媒体等手段引出教育主题并澄清课程目的;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以客观、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引导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团体动力学原理以将教学效果最大化;总结过程既是对课堂活动的回顾与检讨,也是对未来行动的计划与展望,帮助学生理清课堂感悟,从而指导实际学习生活[3]。课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主要有班级活动、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

2 心理咨询与辅导

心理咨询与辅导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分为个体咨询与辅导、团体咨询与辅导两种,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近来朋辈辅导也受到重视和推广。

2.1 个体咨询与辅导

个体咨询师与辅导是通过咨询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的专业性活动,比较常用的方式有一对一咨询、电话咨询、邮件咨询、QQ咨询等。个案研究是针对个别学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学生包括学习困难学生、家庭困难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等)所产生的一种相对深入、时间较长的个别辅导方式。它要求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客观地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根据初步分析的结果来拟定辅导方案,以帮助学生走出困境[4]。由于个体咨询与辅导能跟学生一对一,因此个体咨询与辅导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辅导方式。

2.2 团体咨询与辅导

团体咨询与辅导也称小组辅导,是指一组学生在辅导教师指导下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处理他们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团辅人数4-40人不等,其成员可为同专业、同年级或是同部门的学生,并且有相类似的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适合团体咨询与辅导的条件是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有相似性,团体成员愿意在团体中讨论自己的问题。

2.3 朋辈辅导

朋辈辅导,是指通过短期的专业培训或具备相关能力的年龄相近者,对身边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朋友进行心理开导和支持的辅导活动。朋辈辅导的最大优点是有助于心理问题的预防,因为朋辈辅导员也是学生的一员,一般是班级干部或心理委员,他们在寝室、班级活动中与同学们朝夕相处,对身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可以及早发现、帮助或向心理辅导教师求助,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朋辈辅导在建立咨询关系上具有其它咨询辅导形式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更倾向于向朋友倾诉,由于同辈之间具有类似的生活经历、价值观和情感体验,往往能够快速良好地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容易形成信任、稳定的咨询关系,从而达到较好的咨询效果。朋辈辅导的实施更加灵活,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严格限制,只要咨询双方的条件允许,即可实施辅导,个别对话、团体互助、心理沙龙、网络聊天、心理电影赏析等活动都是具有朋辈辅导特点的心理辅导形式。

篇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0-0158-02

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个人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大学生的基本要求。然而由于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且民办高校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以及民办高校间出现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民办高校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因此,有效的民办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理念与方法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1 民办高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民办高校大学生作为区别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群体,受来自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民办高校新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应引起重视。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问题:

1.1 高考失利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

民办高校的本科生录取线一般会低于公办院校同一批次的本科录取线,上了本科线的学生一般会选择公办院校就读,而民办院校就读的部分学生一般是高考失利,而又想读本科的。其中形成了强烈的落差,从而容易形成不满和失落心理,导致心理失衡。再加上,社会舆论及家长对于民办高校的认可度不高。因此,民办高校大一新生对于自己的身份比较敏感,非常在意周围人群对于他们的评价及认可,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在民办高校就读是一种耻辱。

1.2 就业形势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民办高校办学时间较短,社会认可度较低,与公办高校间存在一定差距。民办高校大学生承受着比公办高校学生更沉重的学业、经济、社会认同等方面的压力,并且近年来,社会媒体对于大学生就业等新闻的报道。因此部分民办高校大一新生过早担心自己毕业以后的就业问题,对于前途及生活缺乏一定的信心。

1.3 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

从中学到大学,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使大学生难以适应高校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在民办高校,相当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比较优越,且多为独生子女,普遍缺乏挫折教育,娇生惯养,比较自我。因此民办高校的部分大一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意志力薄弱、学习没有目标,人际关系较为敏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等。

2 广东培正学院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途径

本文作者对广东培正学院调查研究发现,学院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主要以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三预”联动机制,并建立心理健康中心、系部、班级、宿舍“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为主。

2.1 进行新生心理普查,建立“三预”联动机制

学院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本着科学的态度,通过科学的测量手段,对学生进行摸底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学生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预”联动机制即是指:(1)早期预警。利用新生心理普查数据,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对疑似问题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做好跟踪记录。(2)中期监控,必要时干预。以心理健康中心为主负责学院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处理突发事件。(3)后期跟踪。对已确定康复同学进行重点跟踪,关注其日常表现,及时汇报。

2.2 建立以心理健康中心、系部、班级、宿舍“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

通过“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可以使学院的规章制度从学院到院系再到班级最后到宿舍的层层深入,使心理危机预防工作落到实处,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干预。

2.2.1 宿舍

充分发挥宿舍长的职能,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宿舍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宿舍成员的异常情况,立即通知辅导员。

2.2.2 班级

充分发挥各班长、心理委员等班委的职能,策划不同主题形式的班级活动,关心同学,广泛联系同学,加强班级同学间的交流与沟通,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辅导员。

2.2.3 院(系)

各院系建立二级心理辅导站,通过开展讲座、培训等形式的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定期对各系班级的心理委员等班委进行培训,提高班委的心理素质与心理观察技巧,对各班级的主题活动进行监督及评分。另外,二级心理辅导站通过心理委员上交的心理健康状况班级登记表及时了解及掌握本系各班级的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对异常的情况立即通知辅导站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干预。

2.2.4 心理健康中心

心理健康中心每年对大一进行新生心理普查,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对有问题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辅导。另外,心理健康中心对全校师生开放,为全校师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

3 加强民办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3.1 充分发挥心理健康中心的指导作用,并加强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心理知识培训

各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心理协会开展的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与不足。

首先,广东培正学院涉及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有心理健康中心、各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心理协会。心理协会是挂靠在心理健康中心下的,社团的相关活动也是在心理健康中心的指导下进行。各院系二级辅导站则是在院学生会的管理之下,心理健康中心只是对各院系二级辅导站的活动进行统筹,并以发文形式兼顾各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各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的活动具有自主性,但须以通讯稿的形式反馈给心理健康中心,心理健康中心会定期对辅导站进行评优。

根据对心理健康中心、各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心理协会的调查采访中发现,心理协会大部分活动都是以自愿报名为原则,影响力较小。因此社团对于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面存在局限性;现阶段心理健康中心应加强对于二级辅导站的指导作用。采访中的大多数二级辅导站希望心理健康中心可以给其指明一个大方向,即希望心理健康中心通过研究新生普查后得出的结果指导辅导站的工作,使其也能了解学生之间出现的心理问题,以便于确定活动策划的方向,从而使得活动能够贴合新生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其对运用者的心理学知识储备及素质要求比较严格。学院也将心理协会划分于专业学术类社团之中。本文作者通过对各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心理协会的采访中发现,其中大部分同学所学专业并非心理学方向,缺乏相关的知识背景或存在相关心理知识存储不足的问题。这都会对二级心理辅导站及心理协会所开展的工作产生局限性。因此,各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心理协会应加强其内部人员的心理知识培训。通过定期邀请老师讲学、激励内部人员自主学习等方式为提高内部人员的心理素质及心理知识储备提供持续的、强有力的培训保障。

3.2 以多元化的方式定期培训班级心理委员,提高其心理素质

心理委员是班级干部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也是“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他们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和对班级同学心理状况变化动态的观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要求心理委员必须知道与了解心理知识,懂得一些心理观察技巧。因此,学院应强制性要求定期对大一各班级的心理委员进行讲座培训。

学院各班级确定心理委员后,各院系的二级心理辅导站会多次通知及安排各班级的心理委员去参加其院系组织的心理讲座。但讲座的培训方式是单向度的信息传递,参加讲座的同学只需要理解和接受老师所传递的信息。在对各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的采访中发现,部分同学是被动听讲座的,对于老师所传递的信息缺乏动机和兴趣,因此同学们不能把所学知识融入到自己的实践中,从而产生“听起来蛮有道理,可就是不知道到底怎么做”之类的问题。另外,虽然每次讲座都是要求每个班级的心理委员或班干部出席,但由于在大学,特别是在大一期间,同学们的上课时间都是比较零散,很难统一一个活动时间让每个同学都可以参加,所以讲座式的培训也是有其局限性的。因此,建议在讲座中穿插一些参与式的小活动,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提高参与者的热情,使同学们适应并喜爱培训课堂,欣然获得和应用理论知识。

另外,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已经成为了高校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及娱乐工具之一,因此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和利用,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在对于心理委员的培训中,学院也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将心理知识上传至网络,让学生自行查阅。打破传统讲座培训上时间冲突的局限。

3.3 提升学院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一线工作者,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学院辅导员是与学生们接触最紧密的管理人员,并且学生对于辅导员的接受度也远远高于其他任课教师。因此提升学院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是有利于学院新生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

目前,对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从辅导员或其他工作者的个人工作经验的主观总结。然而学院从辅导员及学生这两方面对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进行实际的调查研究,可以更好的总结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经验教训,开展更多令师生满意且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活动。

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谈话,并且谈话地点一般都在办公室进行。但是办公室里人员流动较大,往往会破坏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谈话氛围,不能达到辅导员对学生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因此学院应该为辅导员提供场所的保障,配置一个谈话屋,以供师生更好的交流。除了面对面的交流,辅导员也可以通过QQ、邮箱等网络工具和学生在网上匿名交流。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隐蔽性,有利于学生将其心中所想真实的告知辅导员。

4 结语

对于民办高校新生而言,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从而达到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民办高校的艰难任务,学生本身也是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去自我突破。整个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应给与民办高校更大的宽容,运用集体的力量,找到有效的新生心理教育途径,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李俊鹏.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探索[J].价值工程,2014.

[2]刘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科技信息,2014.

[3]毕磊.民办高校大一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J].科技与企业,2013.

[4]马一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7.

[5]王文彬.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6]汪小瑜.民办高校大一新生心理管理着力点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3.

篇13

大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心理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十分重要,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解决方案。

1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1 可以使大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的最终目的,合格的大学生基础是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如果失去这一点,那么教育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只有具有健康心理的大学生其思维才更加的广泛和活跃、学习时意志才更坚定。才能有助于其知识的吸收,相反则对大学生的发展不利。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1.2 可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受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往往不够,从而使其道德水准出现偏差。实际上,心理健康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只有以心理健康为前提的思想教育才会对大学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1.3 能够促进以人为本观念的发展

对于大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要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它是指导学生实践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准确的洞悉,还应按照其发展的一般规律,将学生放在主导的位置上。可以通过咨询与辅导等方式,对不同的群体特别是心理上存在一定差异的青年进行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心理。

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

2.1 不能够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应试教育使得我国的学校教育变成了以知识学习为主,而对心理健康的培养很少关注,这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一些高校虽然认识到这个问题,但是采取的管理方式仍然是教师占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的是思想政治上的教育而不是以人为本的心理辅导。从认识上和资金的投入上都存在严重的缺陷,对心理教育不重视,这样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容易出现问题,并且很难发现和治疗。

2.2 对人才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存在一定的不妥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通过一张试卷就可以体现学生的能力水平,而是要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不能忽视,因为这很可能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对人才的定义不仅停留在掌握多少知识,有多大的能力,其起初还应该有一个完善的人格,这是新形势下,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目标,是和谐社会应有的和必须的现象。

3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3.1 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普及

目前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仅限于本区域内,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样使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缓慢且难以接受。所以应该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尤其是对于还没有适应新环境的高校大一学生。不管是适应能力上还是心理素质方面都应该做好及时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及价值观。在其接触东西增多的大学阶段,更应该教会其怎么区分生活中所遇到的不同的事件和人,从而使他们的心智越发的成熟,为未来走向社会做好铺垫。

3.2 建立不同的心理档案,使心理辅导具有针对性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大学生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需要逐一进行辅导,但是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不可能完全记住每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建立心理档案就十分重要,在下次调查和辅导时就可通过档案准确的找到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从而进行及时正确的辅导。并且建立不同时期的心理档案,可以发现不同时期的大学生心理上的变化,有利于培养他们更加完善的性格,也使他们更加明确的认识自己。

3.3 建立心理咨询机构,重视关键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

心理机构的建立能够使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后能够进行及时的辅导,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存在不同级别的心理咨询机构,但是不是特别的完善。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力度。并进行合理适当的宣传,从而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必要的保障。在整个大学期间,大一和大四是两个敏感时期,学生的心理很容易出现波动,新生的压力来源于不适应,而毕业生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这时候的学生很容易失去生活的信念,教师应把握住这两个时期,并且在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下,使这个时期的学生能够平稳过度,心理健康,使他们能够具有足够的自信心去面对未来的生活。

3.4 建立良性运行机制,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

每所大学都有其特点,因此对心理健康咨询机构的设置也应该具有自己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具有良性机制的心理机构,并且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活,这样能够减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使心理教育的水平和机构,师资力量等不断的完善,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4 总结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主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未来发展的命运,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在校内展开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目前看来并不完善,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更加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加大对心理健康机构的资金投入和对心理健康方面的宣传,减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