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读书格言实用13篇

热爱读书格言

篇1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4、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5、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

6、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8、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9、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

10、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1、读书之利,在于成才,成才之利,益众及身。——方海权

12、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13、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1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15、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16、我读书奉行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冰心

17、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18、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伏尔泰

19、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弥尔顿

20、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玻。——章学诚

21、多读多抄,这二者是必须保证的。——吴晗

22、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23、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弗。培根

24、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 约翰森

25、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高尔基

26、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27、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28、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9、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陶行知

30、要读好书,必须先打好基础,读好了基础,才能在这基础上作个别问题的研究,基础要求广,钻研则要求深,广和深 也是统一的,只有广了才能深,也只有深了才要求广。——吴晗

31、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伏尔泰

32、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 ——孙中山

33、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3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35、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36、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赫尔岑

37、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绍斯

38、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39、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40、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41、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波罗果夫

42、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43、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44、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

4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46、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坎耶里

47、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 ――顾颉刚

4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49、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50、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5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52、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53、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54、书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赫尔岑

55、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56、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篇2

一、深入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政教处林主任在国旗下宣读读书月活动的具体方案。按照活动方案,我们迅速在部门开展了读书月的一系列活动。全校师生开展“五老”进校园的感恩教育,好书大家看的自愿捐书活动,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出主题黑板报、制作格言精心布置教室的读书角、生物角,多渠道、深层次宣传读书、学习的重要意义,通过强势宣传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读书节方案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以身作则,带头读书

要想要学生爱读书,我们的老师就必须先爱读书。因此,我校老师利用这次的宣起一阵读书风气的潮流加强学习,至少每人读完一本教育专著,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为我们的学生树立了榜样。

三、精心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学校在读书节活动中,着眼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形成人人好读书,人人读好书的终身学习的目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读书学习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五老”进校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为响应布吉街道办的号召,专门请了骆玉晶教授到学校进行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以爱父母、爱师长、爱人民、爱党、爱祖国、爱同学的感恩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感恩”习惯为重点內容;以唱响国歌,遵守《规则》和《守则》、志愿服务为突破口,着眼于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减少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通过活动,使学校的校风更淳正,使学生的礼仪更文明;使学生的书香气息更浓厚。

(二)班级图书角的建立

班级图书角的建立是具备本校特色的图书流通模式,读书文化节的开展将进一步促进班级流动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各班积极开展“爱心献书活动”和“好书换着看”活动。各班发动学生捐书(所捐图书每学期更新一次,期末可领回),建立班级“好书交换站”,按照“好书交换站”图书管理规定,各班读书小组开展“好书换着看”活动,班级“好书交换站”的建设及管理情况与班级量化挂钩。发动学生把自己和家中收藏的书籍拿到学校,充实班级图书角。达到了一人几本书的效果。各班的图书角藏书可谓,琳琅满目,涉猎广泛,有科普知识,有小说评书,有历史故事,有文学评论,有人物传记,有杂志,也有趣味幽默大全等等,并汇编出了各班读书月期间的书籍目录。

学校图书馆对各班图书馆进行收藏,将好书归类,再让学生借阅。班级图书角的建立既创设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又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自然地亲近书本,喜爱读书,逐渐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让每一位学生写一份读书心得体会再班上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收益效果。使学生产生了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三)开好班级读书主题班会。

充分利用好第十周的主题班会课,由班主任主持,内容有演讲交流、古诗诵读、课文故事演说、名言名句赏析等。班会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气氛活跃。他们谈到了开展活动以来阅读的收获,并向大家推荐怎样选择好书,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好书;怎样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有序读书;并介绍了自己在家庭中是怎样带动父母阅读的实际行动。通过此些交流会,同学们互取所长,学到了更多读书知识和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同时又促进了同学间读书竞赛活动的自觉形成。

(四)征文比赛。

在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认真组织了征文比赛:如《读书与文明》,《读书伴我成长》,《我与家长共读一本书》等。全校同学热情高涨,参与面广,文章质量高,有很多同学获得不同级别的奖项,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喜爱写作的小作家,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生活,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五)出好黑板报

各班针对各自的实际,围绕读书月活动的要求,出了一期以“阅读交流”为主的黑板报,主题鲜明,版面设计合理,学生人人出谋划策,标题的纵横式样和插图的配合映衬,色彩的醒目和谐,内容生动精彩,热衷于读书,富有当代学生好学习的生活气息和情调,书写达到了规范,清楚,整齐,以达到美观的效果等等,总之达到了构思巧妙精到,图文并茂,匠心独运的艺术境地。

四、活动效果

1、初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阅读习惯、提升了修养。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说:“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实施有效的道德教育,一定要建立起‘书香社会’‘书香学校’,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如果一个孩子热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寻找生活的榜样,净化自己的心灵。通过读书节活动,使每个学生“读好书,净化心灵,启迪人生”。通过读书反省自我、提升自我,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不待人教,自能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礼”,这些就是我们读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篇3

快乐、我成长"主题班会、"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百字书评、

出主题黑板报、制作格言、名人名言牌等一系列读书活动,布置多渠道、深层次宣传读书、学习的重要意义。 各班级也根据班级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召开读书动员会、读书经验交流会、古诗词诵读、读书节活动等系列主题活动。通过这样的强势宣传营造读书氛围,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开展读书的各项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2.开展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特色精彩纷呈的读书活动,如书签制作,学生发挥聪明才智,设计制作精美的书签;小报展评,在教师与家长的指导下学生搜集资料、版面设计、书写,精心制作图文并茂的手抄报;举办"文笔精华"收集活动,一本本精美的摘抄集记录了同学们读书活动的脚印;开展"经典诵读 每日一得"活动,使读书活动开展更具生命力。

3.开展书香走进家庭活动

篇4

一、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

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好像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其实则不然。笔者认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味地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那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培养首当其冲: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的习惯;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好问的习惯;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必须经常主动习字。习惯是具有迁移性的。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在这几年的常河学区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中,笔者发现,良好的写字习惯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一定速度的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会有所强化。

二、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

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笔者认为,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是一种活态的、有生命的现象。更赞同一种观点,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因此,离开学生的感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的,至少是无法上好的。尤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进入“角色”,我们常说的:不动感情不读书;拒绝伪读等,其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方面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这种可能性随时都可能发生,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感;机械重复的抄写;教师对学困生的歧视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很好理解,试想,如果学生看了课表,某节课是语文,眉头都是皱的,语文课还怎么上?笔者在近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对语文的情,来自于趣,要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兴趣,对美好生活充满热爱和向往。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感情自然就产生,并释放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了,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了,教学效果自然好。最关键的一点,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学习的激情,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要让大爱温暖课堂。

三、掌握多种读书技巧,具备各种基本技能

学生要会朗读,要动情地读书;学生要会默读,要能做到默读中注意力集中,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抓住主要内容等;学生要学会快速读和略读、浏览;学生要学会在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

篇5

二、精心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学校在读书月活动中,着眼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形成人人好读书,人人读好书的终身学习的目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读书学习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班级图书角的建立。

班级图书角的建立是具备本校特色的图书流通模式,读书月的开展将进一步促进班级流动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发动学生把自己和家中收藏的书籍拿到学校,充实班级图书角。达到了一人几本书的效果。并汇编出了各班读书月期间的书籍目录。班级图书角的建立既创设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又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自然地亲近书本,喜爱读书,逐渐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让每一位学生写一份读书心得体会再班上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收益效果。使学生产生了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二)开好班级读书主题班会。

充分利用好主题班会课,班会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气氛活跃。他们谈到了开展活动以来阅读的收获,并向大家推荐怎样选择好书,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好书;怎样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有序读书。通过班会,同学们互取所长,学到了更多读书知识和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同时又促进了同学间读书竞赛活动的自觉形成。

(三)开展读书月系列活动。

在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认真组织了征文、手抄报比赛阅读之星、读书标兵、书香班级评选。全校同学热情高涨,参与面广,文章质量高,有很多同学获得不同级别的奖项,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喜爱写作的小作家,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生活。36名同学在手抄报和征文中获奖;16名同学坚持读书被评为读书标兵。10名同学被评为阅读之星。七1班、七4班、八2班、八3班被评为书香班级。

篇6

1 习惯好,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好像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其实则不然。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那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应当必备: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必须经常主动习字。习惯是具有迁移性的。学生有了良好的写字习惯,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2 热情高,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

语文是一种活态的,有生命的现象。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因此,离开了学生的感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的,至少是无法上好的。尤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进入“角色”,我们常说的:不动感情不读书;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方面,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这种可能随时都可能发生,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感;机械重复的抄写;教师对学困生的歧视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教学效果自然好。最关键的一点,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学习的激情,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

3 会读书,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

篇7

一、渲染悦读大模式氛围

1.学科组同研,打造“爱读书”的老师

要想让学生热爱读书,首先得有一批真正爱读书的老师。我们从语文团队开始,从推荐优秀书目、阅读经典开始。最初我们是从“啃”《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开始的。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谆谆教导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大量阅读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书中有30多条专门强调阅读重要性的建议,这让我们推行大量阅读的信念更强了。

我们在书籍的选择方面可谓是做到了“小学、初中、高中”的良好衔接。小学特级教师韩兴娥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华师大附中高级教师郑桂华的教学实录、卢梭的《爱弥儿》,再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交流已成为我们常态教研的一道大餐。阅读,使我们思想上达成了共识,语文教学追本溯源,就得做好“读写”这两件事。

2.晋级式阅读,引领“爱读书”的学生

有了语文老师的先行,我们开始积极营造“书香校园”的阅读氛围。

首先,实行“晋级式星级评价制度”。具体做法为:除必读名著外,语文老师再为学生量身挑选各年级铜、银、金、钻石之星的推荐书目,制成表格学期初发给学生,学生读完相应书目,交流合格就可以晋级相应星级。

其次,为了避免各年级阅读书目重复过关,我们还制作了各年级的“读书评价卡”,学生一人一卡,初一至初四上下学期阅读的书目都在上面记录,附有老师评价和家长寄语,每学期读书笔记评价等级也在这上面有记录。此卡成了学生的阅读档案,不仅便于老师了解学生阅读情况,而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学生们都以争当读书星,获取读书卡为荣。

在激趣上我们采用影视链接,“促”读名著。

(1)热点节目带读。在推荐引领阅读方面,我们还借助优秀节目的力量。比如《百家讲坛》节目可谓大师云集,内容形式也易于学生接受,我们将之视为名著阅读的“课外辅导大师”。此外,央视科教频道每年暑期热播的《我最喜爱的一本课外书》节目,我们倡导学生每期必看,众多选手们的阅读经历和读书分享,是最有效的榜样引领。

(2)观影对比阅读。经典的名著基本都有精彩的影视作品可以分享,最适合孩子在阅读原著后欣赏。比如,初三学生读完《平凡的世界》后观看了改编的电视剧片段,学生们一致反映,看电视与自己读书时的想象有所区别。除了读后观影,读《名人传》后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都加深了学生对名著人物的理解,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阅读。

3.蔓延式阅读,营造“爱读书”的家庭

我们利用家长会、家校沟通平台等方式积极和家长沟通,引

领家长重视孩子的阅读,营造“书香家庭”氛围,每学期评选出“读书之星”和“书香家庭”进行表彰奖励,并组织优秀学生和家长经验交流。

二、积累悦读点滴收获高效

1.学会圈点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任何一部作品的生命都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读者的用心思考才能唤醒沉睡在文字中的灵魂,圈点批注就是读者的思考留下的印迹,是与作者心灵撞击形成的火花。

刚开始学生的圈点批注可能停留在表面,我们就通过精彩示范、互相交流等方式,引导他们阅读与思考并行。我们将优秀同学的圈点批注的书目定期展览或用投影仪在全班展示,定期组织学生评选圈点批注优秀者或优秀小组。

此外,教师的参与示范效果很好。每当我们语文老师在班上展示自己的阅读书籍和精彩的批注点评时,学生的眼里流露的满是惊喜向往,这种无声的语言胜过说教。

2.写读书笔记,让阅读和思考深入下去

我们本着少而精的原则,设计思考性笔记要求,让学生从“概括内容、书写感受、语言赏析”三方面写,这三项内容杜绝了学生的生搬硬抄,让学生的阅读有的放矢,重点训练了概括归纳、思考感悟、赏析语言三种能力。“概括内容”通过让学生概括归纳,引导学生学会“将书读薄”;“书写感受”通过写读后感悟,引领学生发散开来,“把书读厚”;“语言赏析”引领学生关注美句美段,思考哲理性句子,丰富自己的语言积淀,进一步“将书读细、读深。”

我们正在努力着,我们希望能让孩子扎根于经典土壤,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相信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篇8

学生之所以不爱课外阅读,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籍缺少了解。语文老师不必也不能每节课都把40分钟排得满满的,完全可以开展课前5分钟汇报活动。学生按班级座号顺序,一次2至3个,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如“读书故事”、“好书推荐”、“书海拾贝”等,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课外新书、好书,或自己课外阅读的心得体会。老师自己也可以在课前,把一本书中最精彩的情节讲给学生听,激发学生兴趣,再明确地告诉学生,这就是书里的故事,建议大家课后回去好好阅读。你也可以在给学生讲到一半的时候,说本节课内容较多,不能继续讲下去了,建议大家课后自己找书继续看。利用课前诱导的方式,学生由原先的不知所措、应付了事,慢慢地喜欢上语文课外阅读。学生一次次地被书里的内容吸引,一次次地被老师和同学鼓掌喝彩,就会不顾一切地自己找书看。初中三年来,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110人,每月到图书馆借阅图书由最开始的25人次,到最后223人次,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当然这还不包括班级图书角互相借阅的图书。

2.活动刺激法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学生喜欢做富有挑战性的事。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进行课前诱导,学生没多久就会产生精神疲软感。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比如可以开展读书实践活动,利用作文课时间,每月一次,内容可以有名著欣赏、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比如可以评选每月“班级读书明星”,依据学生平时在语文课堂内外的表现,对阅读实践活动的参与度,等等,由学生投票,每个月评出5名“班级读书明星”;比如可以举办读书笔记展、读书手抄报展、创办班刊等,或邀请当地一些较有名气的语文专家学者进行各类学术讲座,提高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通过这些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了,知识面扩大了,能力提高了,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浓厚了。与此同时,参加各类比赛的信心足了,笔者任教的班级学生每年均有多人次在国家、省、市、县各类比赛获奖,这与他们勇于参加班级开展的读阅实践活动有很大关系。

3.环境感染法

读书是需要氛围的,读书是会被感染的。一人喜欢读书影响不了什么,一群人喜欢读书,他们的影响是深远的。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就要善于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环境。近年来,全国上下提倡全民阅读,读书成了社会良好风气。语文教师要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利用学校成立“语文阅读实验室”、评比“书香班级”这一大好机会,引导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就如笔者要求学生每人至少借出1本,一月一换,倡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风气,最终达到知识阅历提升和身心和谐发展的效果。同时,要想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外阅读,教师应鼓励学生经常去书店或者图书馆,学生在这样的读书环境中生活,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会喜欢上课外阅读,所谓书香门第多才子,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家庭读书氛围好。另外,“生活是个大课堂”,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和风景名胜,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投入社会大环境,览名胜遗迹,读文史名著,寻根源脉络,做社会调查,写游览心得,使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达到“语文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的理想境界,所以每到寒暑假,社会实践调查就备受班级学生喜爱。

4.以身示范法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学生爱语文课外阅读,教师自身要爱课外阅读。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热爱课外阅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课外阅读的学生。语文教师在班级里应起到示范表率作用,爱读书爱看报,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喜欢课外阅读。每到班级读书实践活动时,我都会积极参与,和学生一起阅读名著、一起畅谈感受、一起构思写作、一起参与活动、一起收获成果……以期通过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带动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老师的言传身教,带给学生的影响是明显的,他们像是找到了核心,课外阅读的劲头更足了,热情更高了,当然,班级的语文成绩也由原先的年级中游跃升为前茅。

5.榜样激励法

篇9

语文是一门性质比较复杂的基础学科,它融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于一体。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教会他们会看书,会作文,会说话,使学生从课本教材中受到思想、文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因此,语文教学并不能以教师的过高的“教”的积极性替代和压抑学生“学”的积极性,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效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那么到底应注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这正是本文试图加以论述的。

一、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首先值得重视的应该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学好语文,就要多

读、善读,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便成了学好语文的一个首要前提。

要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一方面教师就要充分贯彻“寓教于乐,以乐激趣”这一教学思想,发挥对学生的启发与诱导作用。语文课中大都蕴涵丰富的情感,教学时,教师可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或典型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他们的某些情感体验,并用饱满的热情、真挚的感情来感染学生,让同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名家名篇及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风格是多样的,而学生的爱好也是各有侧重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向生介绍和推荐风格多样的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名家作品是节选的,教师在上好课的同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名著。如在学习了《守财奴》后,就可以指导学生去阅读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等。这就可以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地去接触不同时代、国度、地域、作家、风格、文体的作品,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感知文学全貌,而不局限于一个狭窄的阅读天地。这正如蜜蜂采蜜,只有采过许多花粉才能酿出优质的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便十分有限。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要给予学生科学的阅读指导。一本好书应当怎样去读,它到底好在哪里,这就要求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与分析课文的方法,教给学生精读,略读,速读,比较阅读,整体阅读等各种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更深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底蕴,挖掘出文章的深刻内涵,提高学生感悟力,使之从书中受到启发与教育,举一反三,化书本知识为己有,开拓知识面,增强理解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叶圣陶曾在《认真学习语文》一文中写道:“把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可见,语文包括口头言语与书面言语两大领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语言是传情达意的工具,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是要教会学生说话,充分掌握语言的功能,能熟练地使用口头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创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上好说话课。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说的兴趣,可在课堂上安排故事会、绕口令、课前五分钟演讲等常规训练。其次要选择说的材料,可以要求学生摘抄一些格言、谚语、名诗等,并积极地把这些语言材料变成自己的“语源”。另外,还要注重说的效果,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等,赛后,组织学生进行评点,使学生学以致用,受益匪浅。

语文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就是教会学生写作文,写好作文,这同样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外化。教师应给学生区分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不同,加强学生书写方面的训练。如在课余时间,可带学生走向鸟语花香的大自然,走向社会,关注时事,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去体验,用眼神去捕捉,然后写出感受、体会。也可以让学生读完一本好书后,写出心得、读后感,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充分借鉴书本知识,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三、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还应渗透德育教育,实施“寓德于教”,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篇10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应当必备:1.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2.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3.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4.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的习惯;5.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6.好问的习惯;7.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8.规范、整洁的写字习惯。

二、热情高,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

语文是一种动态的、有生命的现象。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因此,离开了学生的感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的,至少是无法上好的。尤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进入“角色”,我们常说的“不动感情不读书”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方面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这种可能随时都可能发生。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感、教师对学困生的歧视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试想,如果学生看了课表知道了某节课是语文眉头就是皱的,语文课还怎么上?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也体会到学生对语文的情来自于趣。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兴趣,对美好生活充满热爱和向往。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感情自然也就产生了,并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效果自然好。最关键的一点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学习的激情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

三、会读书,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

1.学生要会朗读,要动情地读书;2.学生要会默读,要能做到默读中注意力集中,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抓住主要内容等;3.学生要学会快速读和略读、浏览;4.学生要学会在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会读书,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数量的字词,其次还有一定的课外阅读量。

篇11

1 、在教室里里外外张贴大量古诗文,挂上学生亲手书写的诵读经典诗文,相关的条幅,创建浓厚的经典诵读氛围。

2、利用早读、语文课课前时间灵活组织诵读活动。

3、我们组织各种形式背诵竞赛活动,“看谁背得好”, “看谁背得快”,通过多种方式激励学生,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我这个学期的主要任务是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我把这70首诗的题目和全班同学的名字都设计成表格,贴在教室门上,谁背了哪一首,就在相应的格子上打勾,同学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找组长背,都想当“背诗小明星”。

篇12

[文献标识码]:B

美国诗人狄金森说:“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全国人大代表朱永新再次强调阅读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他说:“阅读绝对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阅读是关乎国家之昌盛,民族之兴衰的要务。”他还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1]两会期间他再次提出建议并呼吁——阅读,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现在, 阅读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国近几年,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后,我国对阅读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一些学校纷纷开设阅读课,积极策划读书活动,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下面我就如何引领小学生走进经典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生阅读经典的重大意义

“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有关书籍的格言激励着一代代学子在书山上攀登,他们学富五车,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今天的小学生担负着祖国未来的建设大任,从小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使命感是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相信每一个以自己的国家为自豪的人听了撒切尔夫人的那句“中国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今天的中国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心里都会不是滋味,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在思想领域里引领世界,我们的古人曾很多次创造过世界第一,我们怎么会落后?很多有志之士多年来一直在寻求中国提升民族竞争力的有效策略。全国人大代表朱永新认为:“阅读能有力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增强综合国力,在全球走向学习型社会的今天,阅读应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他强调:“教科(辅)书不能给学生们提供原生态的思想,要让学生们自主阅读那些伟大的经典著作。只有通过阅读让孩子成长了,才是最好的素质,才是最好的教育。真正的阅读应该从教育开始,从儿童开始。”[2]让小学生读经典,是因为经典是那些超越时空局限 ,有影响力的权威著作,大都有启迪智慧、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魅力。经典记录了先贤们创造的丰富知识,精辟见解,是人类几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阅读经典可开启小学生心智,滋养他们的心灵,提升他们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小学阶段是小学生一生的奠基时期,从小养成热爱经典,阅读经典的好习惯,将有益于他们的精神成长和人格培养。“万丈高楼平地起”,人生的大厦更需要小学阶段的良好基础。习惯决定命运,一个人在小学阶段如能养成好的阅读经典著作的习惯,那么他的人生定会不同寻常。如果我们的孩子长大后都能成为有思想有知识的卓越人才,我们的国家将会成为真正的强国。

二、小学教师如何利用图书馆引领小学生走近经典

俗话说:一个好的开头相当于已经成功了一半。小学一年级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学校要抓住这一时机,积极提倡经典阅读,同时更需要小学教师们共同研究,精心策划,制定出详细有趣、便于操作、行之有效的方案,并且一以贯之,在具体推行的过程中,还要不停地思索,不断地探求,使经典阅读方案日臻完善。

首先,语文老师做“活体图书”,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是一个好方法。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一年级语文老师要抓住这一时期孩子的特点,从图书馆精选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动有趣、情节简单,易记易学的故事。从学生入学开始,每天利用教学任务完成后的短暂时间,给孩子讲自己准备好的故事,老师讲的时候一定要绘声绘色,故事里的角色要性格鲜明,要能吸引所有的学生。老师就像一本厚厚的故事书,一个个优美动人的故事从老师嘴里连连涌出,小学生会很快喜欢上他们的语文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在培养起学生听故事的兴趣之后,老师要不失时机地要求学生讲故事给老师听,孩子是非常纯真的,他们一定想讲一个最好听的故事回报老师。这时候,老师一定要抓住时机,利用孩子们的热情,把他们带进图书馆,让他们在书的世界里挑选自己喜欢的书,享受徜徉书海的快乐。同时图书馆也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小学生借书读书提供最好的最便利的条件,给他们营造出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阅览室阅读氛围,桌椅板凳和书架要适合他们的身高要求。把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经典图书整洁有序地摆放在书架上,孩子们在阅览室可以随手拿到自己喜欢的书,离开图书馆前,准许他们把自己最中意的图书带回家。语文老师要求学生从所借图书中找一个自己喜爱的故事,用一周时间练习讲这个故事。老师每天的故事依然讲,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和之前有所变化,比如讲到一个关键处,可以停下来让学生往下续,也可以在塑造角色的时候故意不准确,问学生这一角色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和语调来塑造。总之老师要经常变换讲故事的策略,在不断地讲故事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怎样讲故事,培养起他们讲故事的兴趣。在给学生布置任务的一周后,老师利用自习时间举办一次故事会,外向自信的学生会很高兴的讲给大家听,老师要大力表扬积极勇敢的学生,指出他们讲得好的地方,鼓励他们读更多的故事,讲更多的故事给别人听;对于不敢讲故事的学生,老师要加倍关爱,他们孱弱的小翅膀需要老师用爱心托起。推广阅读说起来很难,其实只要我们的老师和图书馆员伏下身子,下定决心,坚持下来,培养小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就不是什么难事。长此以往,我相信学生们都会爱上读故事、讲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师们逐渐给学生的阅读提出更高的要求,由读经典故事、童话,慢慢让他们读经典小说,总之老师应该经常向小学生介绍图书馆,推荐阅读书目,并陪同小学生到图书馆中一同阅读,老师还要定期检验学生的阅读收获,指导督促学生进行健康有益的阅读。

怎样指导小学生进行健康有益的阅读?上面我们已论述了经典阅读的重要意义。那么如何为小学生搭建通往经典的桥梁,让孩子们在书海里滋养心灵,健康成长,我认为在这方面小学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小学老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地位无人可比,他们担负着为孩子终生发展奠基的责任,同时他们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所以在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方面小学老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另一方面,学校图书馆要和小学老师们一起精心研究,共同探索,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萃取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今中外经典书目,打印成册,以给家长一封信的形式由学生捎给家长,倡导家长们积极利用图书馆,投身到陪孩子借书、读书的行列。书目定好后,老师就有计划进行阅读指导。一次老师推出五本书,要求学生从中任选一本,两个星期读一遍,老师则要读五本书,两个星期后的班会时间师生来个读书交流会,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谈论和自己所读书目相关的的任何内容,每个人都要发言,学生讲完后,老师再有针对性地对每本书的阅读提出指导性建议,要求学生再用一周时间读一遍,接下来老师就在作文课上布置写读后感的作业,学生的读后感老师要认真批改,尽可能多地指出孩子文章的闪光点,多用欣赏的话语激励他们,进一步激发他们读书的热情,当然老师的指导性建议也必不可少。老师们这样引领着他们一步步去阅读,慢慢培养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假以时日,坚持不懈,小学生热爱阅读的良好风气就可形成。

当我们的小学生都以读为乐,手不释卷的时候,离我们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就不远了。

三、学校指定课外背诵篇目 师生同背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一生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记忆力最好,如果这时候他们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作品将会受用终生。我们作为成年人都有这方面的经验,小学甚至初中时期背诵的文言文、古诗词、散文名篇,几十年以后的今天还可以背出来,但大学时候学的文章很难记起来,即使当时大学老师要背的篇目也回忆不起来,我们的经验很好地说明小学时期是一生中记忆力最强,所以让小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作品十分重要,无论小学图书馆还是小学老师都应该做好这一工作。

我市一重点小学图书馆联合小学老师为一到六年级学生制定了课外背诵篇目,一学期精选20首经典古诗,20条圣哲格言,小学阶段12个学期,学生可背240首古诗,240条格言,加上语文课本上要求背诵的古诗名句,每个学生小学阶段可背近300首古诗和300多条名言警句,如果这一目标能实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文学素养将得到很大提升。多年来,这个小学已经找到了一条实现这个目标的行之有效的路子。这个学校的老师很敬业,为了学生能真正熟读成诵,能够打好文学根基,老师们不辞辛劳,每天晨读时间语文老师和学生一起,大声朗诵,三年级六班的语文老师已经五十六岁,他说:“我陪学生背诵那是真背,我经常背得满头大汗,我和学生比赛谁背得快,我告诉他们语句的节奏和语调,给他们示范两遍,让他们跟读几遍,然后比赛开始。学生们热情很高,唯恐老师先背会,一个个亮开嗓门,大声读起来,看着可爱的孩子们我心里很满足。”老师是孩子心中最信赖的人,看老师那样投入地背诵,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模仿,天长日久,在老师的熏染下,孩子们会把背古诗格言当成乐趣。实践证明,这个学校毕业的学生到了初中,很有后劲,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都是佼佼者。

篇13

读书,是一种境界。

这种境界,只有那些热爱读书的人才能理解。当他们读起书来,可谓是欣然忘食,夜以继日。得到一本好书对他们来说,如获至宝。有时能反复读上几遍,细细品味,每次都能找到不同的感受。书是精神的粮食,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她能激励我们前进;当我们受伤时,她能安抚受伤的心;当我们疲累时,她甚至能像母亲一样,送上一碗温暖的鸡汤。

读书,能提升一个人的气质,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和性格。

一个博览群书的人,他达到的境界,是一般人未曾涉足的。他的气质、风格和为人处事的方式都别具一格,而且更胜一筹。他由内而外都散发着一种气度,即使他衣衫褴褛,穷愁潦倒,外观多么的不济,也无法掩盖这种夺目的内在的光彩。这正如苏轼的诗句——“腹有诗书气自华”。相对而言,一个人没读过书,不管他怎么去隐藏,还是缺少一种境界,一种气质。

西汉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耳熟能详,家喻户晓。为了读书,他把自家墙壁凿了个洞;为了读书,他去有书的人家做工,不要报酬,这样的人甚少。也正因为如此,他博览群书,提升了自身的境界,成了一位大学问家,在他人生的顶峰时,当上了丞相。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