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六年级数学册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六年级数学册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六年级数学册

篇1

2.5吨820千克=( )千克, 100分钟=( )小时。

3. =16÷( )=( ):10=( )%=( )成。

4.在3.14,1 , ,162.5%和1 这五个数中,的数是( ),相等的数是( )。

5.三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每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6.有两堆苹果,如果从第一堆拿9个放到第二堆,两堆苹果的个数相等;如果从第二堆拿12个放到第一堆,则第一堆苹果的个数是第二堆苹果个数的2倍。原来第一堆有苹果( )个,第二堆有苹果( )个。

7.一根长1米2分米的木料,把它截成两段,表面积增加了24平方厘米,这根木料原来的体积是( )平方厘米。

8.某人到十层大楼的第十层办事,他从一层到第五层用64秒,那么以同样的速度往上走到第十层,还需要( )秒才能到达。

9.在一个盛满水的底面半径是20厘米的圆柱形容器里,有一个底面半径是10厘米的钢铸圆锥体浸没在水中。取出圆锥后,容器内的水面下降5厘米。这个圆锥高( )厘米。

10.一辆小车从A城到B城需用10小时,一辆货车从B城到A城需用15小时。这两辆车分别从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开出,在离B城20千米处相遇,则A、B两城相距( )千米。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锐角,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2.三位小数a精确到百分位是8.60,那么a为8.599。 ( )

3.一根铁丝长240厘米,焊成一个长方体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它的体积是6000立方厘米。 ( )

4.侧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柱,表面积也一定相等。 ( )

5.两个自然数的公有质因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因数。(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零除以任何数都得零; B、如果 = ,那么X与Y成反比例;

C、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的体积的 ;D、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2.圆的半径与周长( )关系。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以上答案都不对

3.某工厂要绘制反映年产值的数量和增长情况统计图,应该选用( )比较合适。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D、以上答案都可以

4.在比例尺是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5.5厘米,一辆汽车按3:2分两天行完全程,那么第二天行的路程是( )

A、6.6千米  B、66千米   C、660千米   D、6600千米

5.一种商品的价格先提价30%后,再打7折出售,现在售价是原价的( )

A、70%B、100%C、109%  D、91%

四、计算题(共35分)

1.直接写得数(每题0.5分,共6分)

0.03×0.6=   0.375÷ =  1.25×0.4×2.5×80=

20-10 =   36×( - )= 21.82- -4 =

144× = 125×56= 13 +4.37+5.63+6 =

= 7.2÷0.4= 777×9+111×37=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每题3分,共15分)

(1)7 -(2 -2.3)  (2)4.85×3 -3.6+6.15×3

(3)0.025×999×2.8×40÷2  (4)

(5)(1- )(1- )(1- )……(1- )

3.求x的值(每小题3分,共6分)

(1)4x-25%x=18.75 (2) : =1 :x

4. 列式计算(每题4分,共8分)

(1)7除以2 的商减去4.5乘以 的积,差是多少?

(2)一个数的 比270的30%多75,求这个数(用方程解)

五、如图在平行四边形内画了一些直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八块,已知其中三块的面积(如图),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6分)

六、解答下面问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某工厂去年总产值2300万元,比前年增加15%,这个工厂前年的总产值是多少万元?

2.某工程队俢一段路,第一天俢完全程的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60米,这时已修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的比是7:3,这段路共多少米?

3.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B地68千米处相遇,两车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返回原地,途中又在距A地52千米处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

4.在含盐40%的盐水中加入80千克水,盐水含盐30%,再加入多少千克盐,盐水含盐50%?

5.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沿公路相对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54千米,相遇时两车距两地中点36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六(1)班50位人同学去划船,大船每条可以坐6人,租金10元;小船每条可以坐4人,租金8元。如果你是领队,准备怎样租船?怎样租最省钱呢?

参考答案

一、1.1840509000,184050.9 2. 5820,1 3. 20,8,80,八 4. ,1 和162.5%

5.正方形边长:24÷(3+1)÷2=3(㎝),长方形面积:(3×3)×3=27(㎝2)

6.设第一堆有x个,第二堆有x-9×2。x+12=( x-9×2-12) ×2,x=72, x-9×2=54

7.24×120=2880(平方厘米)

8.64÷(5-1)×(10-5)=70(秒)

9.3.14×202×5×3÷(3.14×102)=60(厘米)

10.20÷[1÷( )× ]=50(千米)

二、1.√ 2.×3.√4.×5.√

三、1.B 2.A 3.B 4.C 5.D

四、1.0.018,3,100,9.4,2,16.82,142 ,7000,30,3,18,111000

2.(1)原式=7 -2 +2.3=7.3;(2)原式=3.6×(4.85-1+6.15)=36

(3)原式=(0.025×40)×999×(2.8÷2 )=999

(4)原式= = = =1

(5)原式= × × ×…… = × × …… = × × ×…… = × =

3. (1)x=5,(2)x=

4.(1)7÷2 -4.5× =1

(2) x-270×30%=75,x=195

五、 长方形面积,13+①+49+35+②= 长方形面积

①+阴影部分面积+②= 长方形面积

阴影部分面积=13+49+35=97

六、1. 2300÷(1+15%)=2000(万元)

2. 60÷( =300(米)

3. 第2次相遇时,两车共行了68×3=204(千米),AB两地长:204-52=152(千米),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152-52-68=32(千米)

篇2

二、目的要求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和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的体积。

使学生会看和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学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的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方法与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本册各项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初步拟订如下表:

要求

内容

单元教学结束

期末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速度

数学概念

25%以内

20%以内

整数、小数、分数的口算

5%以内

85%达到每分4题

四则混合运算

20%以内

5%以内

综合运用知识解答问题

30%以内

25%以内

三、教学措施

1、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①把比例尺移到比例的概念之后教学,加强比例尺与比例概念的联系,又便于学生运用解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计算问题。②教学正比例概念之后接着教学反比例概念,并增加两个概念的联系和相比。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的理解更好的判断实际问题中哪些量成正比例关系,那些量成反比例关系,即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商)或积一定来定义。一种量是怎样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有鲜明的印象。③在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最后增加了不同知识解的例题和练习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操作,重视研究图形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视加强学生的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每一个形体时,都引导学生观察形体的特征,然后进行一些实验,使学生看到一些感性的东西。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不仅对所学的形体特征加深了认识,对周围一些表面具有各种曲面的形体也提高了认识,此外,联系实际方面也有所加强。另一方面也应适当加强实际测量物体再计算表面积或体积的练习题。

3、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注意要求适当。

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为此,每个例题中在统计图后面都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看表或看图回答,逐步培养学生看懂统计图表和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加强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认识。另一方面在安排练习时注意多安排半独立完成的,少安排独立完成的,以免对制作统计图表要求太高。

4、加强数学知识的整理,使所学得数学知识系统化

把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数学内容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教学的预定目标。为了切实达到上述目的要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把小学的数学内容分为数和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应用题、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简单的统计六个部分,依次分别复习。(2)在复习每一部分知识时,注意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复习数的意义时先复习自然数,而后复习整数,在复习分数,最后复习小数。这样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的概念的发展,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3)给出个部分知识的要点,以保证学生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完整性,而且没有遗漏,由于是复习整理,而不是新授,根据不同的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基础,采取不同的呈现形式,特别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加以再现,整理和区分,这样既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4)在练习中既注意基本的训练,又注意适当加强灵活性和综合地运用知识的练习,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

5、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

(1)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教学圆柱、圆锥等形体的认识时,先让学生看实物摸型,引导学生分析每一种形体的特点。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以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和分析找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2)培养抽象、概括能力。例如,教学正比例概念时,通过两个例子,先引导学生分析每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再比较两个例子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在变化时有什么共同点,然后抽象,概括,,用字母公式表示出成正比例的关系。(3)培养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百分数和分数互化时通过几个不同的例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分数化成百分数和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的能力。(4)培养迁移类推能力。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指出展开的面是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的规律,再加以归纳总结。(5)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在计算方面继续培养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发现自觉地进行合理的计算,尽量使用简便方法。(6)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册时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后阶段。学生将要把小学的数学内容全部学完,这就要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四、具体做法

1、同年级同科目的教师应经常研讨数学教学中的教材,开展互相听课的制度,共同探讨最佳的教学方法,相互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积极准备根据教材中的所需的教具与学具,为了学生能比较直观的观察,这样极有利于学生的直观认识,有利于教学。想方设法制作教具,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多制一些口算卡片,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又可以反复的使用。

3、狠抓“差生”的转化,对于差生的学习不能放松,首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缺补差,使他们也能跟上班级的学习水平。也可以让好带差,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五、各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的理解及判断。

关键:通过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2、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难点:应用本节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关键:充分运用电教手段、直观教具,对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有目的,有步骤、有程序的引导,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和有关概念。

3、重点:使学生会看统计图表,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

难点:绘制复式统计图。

4、重点: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混合运算。

②复合应用题、分数应用题:几何形体的知识。

③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并融会贯通。

②能应用所学知识对各类应用题分析,寻求灵活解答应用题的途径。

③发挥教材的内在智能因素,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5、关键:

掌握小学阶段基础知识——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以及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

六、教学进度

单元

课目

起讫日期

周次

课时

节次

备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3月1日—4日

2

4

14

①三月八日放假半天

②五一黄金周放假七天

③六月一日开展活动一天

④第十周期中考试⑤六月三日至十七日期末复习考试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月7—2月11日

3

4

比例的应用

3月14日—15日

4

2

整理和复习

3月16日—17日

4

2

机动

3月18日—3月21日

5

2

圆柱

3月22日—25日

5

4

13

圆锥

3月28日—4月1日

6

3

整理和复习

4月4日—8日

7

4

机动

4月11日—12日

8

2

统计表

4月 13—14日

8

2

10

统计图

4月15日—22日

8 — 9

6

机动

4月25—4月26日

10

2

数和数的运算

4月27日—5月10日

10~11

6

23

代数初步知识

5月11日—13日

12

3

应用题

5月16日—5月20日

13

5

量的计量

5月23日—24日

14

2

几何的初步知识

5月25日—5月31日

14~15

5

简单的统计

6月2日—3日

15

2

总复习

6月3日—6月17日

15~ 17

篇3

3、一件玩具原价25元,现在降了3元,降了百分之几?

4、一筐苹果15千克,吃了 ,这筐苹果还有多少千克?

5、运输队运一批面粉,第一次运走全部的 ,第二次运走全部的 ,两次共运了45吨。这批面粉共有多少吨?

6、合唱队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25%,男生比女生少25人,合唱队女生多少人?

7、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火车速度比它快 ,火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工人第一天修路110米,比第二天2倍多30千米。第二天修多少米?(列方程)

9、小青今年8岁,爸爸今年32岁,爸爸比小青大百分之几?

10、水结成冰之后,体积增加 。132升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多少?

11、学校修建塑胶跑道,实际投资120万元,比原计划节省30万元,比原计划节省了百分之几?

12、绿化队为一个居民社区载花,栽月季240棵,再加上16棵就是所栽丁香棵数的2倍,栽了丁香多少棵?(用方程解)

13、学校会议室用方砖铺地。用8平方分米,需要350块,如果改用10平方分米,需要多少块?(用比例解)

14、 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高6分米,底面直径4分米。这个水桶能装水多少升?

15、 同学们练习跑步,小东跑了800米,小明跑的是小东的90%,是小谢的9/8,小谢跑了多少米?

16、 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之比是21:78.660立方米的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各多少立方米?

17、 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水桶,底面直径是4分米,高是40分米,这个水桶能装下510升水吗?

18、 一个圆锥形麦堆,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3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00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

19、在光明小学新校区的规划图上,长方形的长是28厘米,宽是22厘米,如果规划图的比例尺是1:400,这个操场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操场的四周建造围栏,围栏长多少米?

20、在一块长45米、宽28米的长方形地上铺一层4厘米厚的沙土。(1)需要多少立方米的沙土?(2)一辆车每次运送1.5立方米的沙土,至少需要运多少次?

21、一个足球的表面是由32皮围成的,分别是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已知黑色皮和白色皮块数的比是3:5,求两种颜色的皮各有多少块?

22、育英小学合唱队有120人,篮球队的人数是合唱队人数的2/5,舞蹈队的人数是篮球队的7/8.舞蹈队有多少人?

23、印刷厂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如果每本50页,可以装订1200本;如果每本30页,可以装订多少本?(列比例解答)

24、我国的淡水鱼类大约有700种,比海洋鱼类少13/20,我国的海洋鱼类大约有多少种?( 列方程解答)

25、小立和小强共收集了120枚邮票。小强收集的枚数是小立的3/7。小立和小强各收集了多少枚邮票?(列方程解答)

26、一捆电线长200米,第一次用去了40%,第二次用去10%,两次用了多少米?

27、 一条公路长10千米,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第二天修了全长的 ,还有多少千米没有修?

28、 故事书有800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 ,又是连环画本数的 ,连环画有多少本?

29、 某车间今天有198人上班,有2人请假,求车间今天的出勤率。

30、 一部自行车打八折后,可以节省50元,这部自行车原价多少元?

31、合唱团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1.2倍,合唱团共有66人,女生有多少人? (列方程)

32、幼儿园共有280个小朋友,男孩与女孩的比是3:4。男孩和女孩各有多少人?

33、小方把5000元存入银行,定期3年,利率是4.8%。到期时可取回多少元?

34、同学们做操,原来每列25人,要站24列。现在改为每列20人,要站多少列? (列比例)

35、从甲地到乙地,汽车前2小时行了100千米。照这样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 (列比例)

36、在比例尺是1:500 0000的地图上,量得上海到杭州的距离是3.4厘米,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37、一只雨燕3小时飞行510千米,一只信鸽每小时飞行80千米。雨燕的速度是信鸽的多少倍?

38、果园里有苹果树240棵,梨树的棵数相当于苹果数的 ,杏树的棵数是梨树的 。杏数有多少棵?

39、果园里有苹果树400棵,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棵数多 ,梨树有多少棵?

40、(1)畜牧场养牛600头,养猪的头数比牛多 。畜牧场养猪多少头?

(2)畜牧场养牛600头,比养猪的头数多 。畜牧场样猪多少头?

41、一件西服原价180元,现在的价格比原来降低了15 ,现在的价格是多少元?

42、儿童公园有一个圆形鱼池,在鱼池的周围要做2圈直径是15m的圆形栏杆,至少要用钢条多少米?

43、一辆自行车的车轮的半径是4分米,车轮每分钟转100圈,要通过一条长2512米的桥,大约要多少分钟?

44、用84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三条边各是多少?

篇4

3.一项工程,甲队独干15天完成,乙队独干20天完成,现在由两队合作干5天后,还剩下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4.画一个直径是3cm的圆,并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5.一辆汽车为灾区运送救灾物资,原计划每小时行驶60km,12h可以到达目的地,由于气候原因,每小时比计划少行驶10km,这辆汽车实际上用多少小时到达灾区?(用比例方法解答)

篇5

一、填空。

1.

5080立方分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3升50毫升=(

)升

2.8平方米=(

)平方厘米

27毫升=(

)立方分米

2.把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个长31.4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3.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它们的体积之差是6.

28

dm³,体积之和是(

)dm³。

4.一个圆柱和一个圆惟,体积相等,高也相等,圆锥底面积为24平方厘米,圆柱的底面积为(

)平方厘米,如果它们的体积和底面积都相等,那么当圆柱高是3厘米时,圆锥的高应该是(

)厘来,

5.把一个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然后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如图),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200平方厘米,已知圆柱高20厘米,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6.以一个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以一个直角边是6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7.在一个高24厘米的圆锥形量杯里装满了水,如果将这些水倒入与它等底的圆柱形量杯中,水面高(

)厘米。

8.把一个棱长是10

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需要削去(

)立方分米的木块。

9.自来水管的内直径是2cm,水管内水的流速是每秒8cm,一位同学去洗手,走时忘记关掉水龙头,5分钟浪费(

)升水。

10.有一个圆柱形玻璃容器,内直径是20厘米,它里面盛有一些水,浸入一个圆锥形铁块(铁块完全被淹没)后水位上涨0.3厘米,这个铁块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1.把一根长4米的圆柱形的钢材截成两根,表面积增加了0.28平方分米,

如果每立方分米钢材重7.8千克,这根钢材重(

)千克。

12.一根圆柱形的木料长6米,把它锯成4段小圆柱,表面积增加了12平方分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如果锯成4段用了12分钟,那么用同样的速度把它锯成8段要用(

)

分钟。

二、选择。

1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的比是(

A.1:πB.1:2πC.:1

D2π:1

2.把一段重9千克的圆柱形钢材截成一个和它等高等底的圆锥体零件,截去部分重(

)千克。

A.9

B.6

C.3

D.2

3.用丝带捆扎种圆柱形礼品盒,如右图。捆扎这种礼品盒用长为(

)

的丝带比较合适。

A.13

dm

B.

26

dm

C.27

dm

4.下面是两位同学把同样的圆柱平均分成两份的两种不同切法。甲切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

),乙

切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

)

A.

πr²

B.

2rh

C.2πr²

D.2πrh

E.4rh

5.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底面直径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圆锥的体积是15立方米,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米。

A.45

B.

15

C.5

D.3

6.包装盒的长是32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1厘米。圆柱形零件的底面直径是2厘米,高是1厘米。这个包装盒内最多能放(

)

个圆柱形零件。

A.32

B.

25

C.16

D.8

7.一个圆柱和一

个圆锥的底面积相等,体积的比是3:

1,那么高的比是(

)。

A.3:

1

B.1:

1

C.1:3.

D.1:2

8.一个圆柱,如果直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高缩小到原来的,那么侧面积(

)

A.和原来一样大B.扩大到原来的2倍C.扩大到原来的4倍D.无法确定

9.高是18厘米的圆锥形容器装满水,把这些水全部倒入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中,这时水面离杯口(

)厘米。

A.6

B.12

C.9

D.18

10.一个圆锥的体积是2512立方厘米,底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它的高是(

A.2厘米

B.5厘米

C.6厘

11.圆锥和圆柱半径的比为3:2,体积的比为3:4,那么圆锥和圆柱高的比是()

A.9:8

B.9:16

C.4:3

D.1:1

12.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扩大3倍,则它的侧面积扩大(

),体积扩大(

)。

A.3倍B.6倍C.9倍D.27倍

三、按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四、解决问题。

1.一台压路机的前轮宽2米,高1.2米

(

1)压路机前轮滚动一圈可以压路多少米?

(2)如果它每分钟向前滚动10圈,那么它5分钟可以压路多少平方米?

2.建一个圆柱形的游泳池,底面直径是16米,高是1.5米,要在它的四周和底面抹水泥,每平方米用水泥10千克。

(1)它的容积是多少?

(2)共需要多少千克水泥?

3.在一个直径是20

cm的圆柱形容器里,放入

一个底面半径是3

cm的圆锥形铁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这时水面上升0.3

cm。圆锥形铁块的高是多少厘米?

4.右下图是一块长方形的铁皮,利用图中阴影部分刚好能做成一个油桶。求这个油桶的容积。(接头处忽略不计)

5.瓶子里装着一些水(如图1),把瓶子倒放后(如图2)所示,瓶底的面积是0.6平方分米你能算出它的容积是多少升吗?

6.一个圆柱的高是5厘米,若高增加2厘米,圆柱体的表面积就增加25.12平方厘米,原来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7.把一个底面半径为5分米、高为96分米的圆锥形钢材,改铸成底面直径为4分米的圆柱形零件,铸成的圆柱形零件的高是多少分米?

篇6

2020.6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六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负数的认识

难点名称

理解负数的意义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本节课的知识是之前没有学过的内容,让学生学习一些负数知识,有助于他们理解生活中遇到的负数的具体含义,扩展对整数知识认识的范围。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生活中有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但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以及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生不易掌握。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一个微视频讲解正负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让学生感受在生活中的相反的量。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一个说反话的游戏:

1、向前走两步

2、存钱,600元

3、电梯上升六层

二、今天我们来学习:负数的初步认识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同学们,我们来仔细观察这幅图,想一想说一说图上的内容。

2、通过观察你能发现什么0°表示什么意思

3、负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呢?

4、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个有趣的微视频:

5、通过刚才的观看你是否明白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呢?

6、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篇7

四、看图回答问题。 1、小芳家上个月水电费、煤气费、电话费和有线电视收视费一共支出360元,具体情况如右图。 (1)从图上看,支出最多的是( )费;( )费和( )费大致相等。 (2)水电费支出150元,大约占上述几项支出总和的( )%。 (3)有线电视收视费的支出占上述几项支出总和的 1 12 ,有线电视收视费支出了( )元。 (4)电话费大约支出( )元。 2、(1)把右面的扑克牌洗一下反扣在桌上,从中任意摸出1张。摸到红桃“K”的可能性是 ( ) ( ) ;摸到“K”的可能性是 ( ) ( ) ;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 ( ) ( ) 。(2)从这些扑克牌中选出6张,任意摸一张,要使 摸到“J”的可能性是 1 3 ,应该选 “J”( )张。五、操作和计算。 1、(1)在右图中画出表示A点到直线的垂线。 (2)量一量,A点到直线的距离是( )厘米。 (3)过A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2、下面是一个长方体展开图的三个面。请你画出这个长方体展开图的另外三个面。

3、甲、乙两台机器的工作时间和耗电量如下表。时间/时 1 2 3 4 5 6甲机器耗电量/千瓦时 30 60 90 120 150 180乙机器耗电量/千瓦时 30 65 100 130 165 200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中描出每一组工作时间与耗电量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接起来。 (1)根据画出的图像,( )机器的工作时间和耗电量成正比例。 (2)根据画出的图像估计,工作2.5小时,甲机器的耗电量大约是( )千瓦时,乙机 器的耗电量大约是( )千瓦时。

六、解答实际问题。 1、有两堆煤,第一堆25.5吨,第二堆比第一堆的2倍少1.5吨。这两堆煤一共有多少吨?

2、某公司接到一批电脑显示器的定单,原计划每天生产50台,12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生产60台,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

3、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个城市同时出,沿这两个城市的高速公路相对而行,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10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这两个城市间的高速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4、小宁的身高是135厘米,小强比小宁高 1 5 。小强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5、李亮爸爸月收入2000元,妈妈月收入1800元。按规定李亮的爸爸、妈妈的月收入中,超过1600元的部分都要按5%缴纳个人所得税。李亮的爸爸、妈妈每月各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6、青山果园的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120棵,其中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 1 4 。青山果园的苹果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7、一个圆柱形状的油桶,从里面量得底面直径是4分米,高是5分米。如果每升汽油重0.75千克,这个油桶可装汽油多少千克?

8、下面是白云小学六(1)班第一小组女生的身高记录单。编号 1 2 3 4 5 6 7身高/cm 142 143 140 154 145 144 168 (1)这组女生身高平均数是多少?中位数呢?

篇8

把4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为什么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2本书?

方法一:枚举法

把4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一共有上面4种情况,每种情况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2本书。

方法二:数的分解法

把4分解成3个数,如下图所示:

把4分解成3个数,共4种情况,每种情况分得的3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数是大于或等于2的。

方法三:假设法

把4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假设先在每个抽屉中放1本书,那么3个抽屉就放了3本书,把剩下的1本书放入任何一个抽屉中,这个抽屉就有2本书了。

由此说明,把4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2本书。

1.

关键词解析

“总有”是一定要有的意思;“至少”是指最小的限度,可能比已知情况多,也可能与已知情况相等。

2.

“鸽巢原理”(一)

(1)把4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总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有2本书。同理,把5本书放进4个抽屉中,总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有2本书。……

得出:只要放的书本数比抽屉的数量多1,就总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进2本书。

(2)如果放的书本数比抽屉的数量多2,也是总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进2本书。如果放的书本数比抽屉的数量多3,也是总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进2本书。……

得出:把书放进抽屉中,只要放的书本数比抽屉的数量多,就总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进2本书。

总结:把个物体任意分放进n个“鸽巢”中(>,和是非0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鸽巢”中至少放进了2个物体。

例题1

某小学有367名2008年出生的小朋友,是否有生日相同的小朋友?

解答过程:2008年是闰年,这年应有366天。把366天看作366个“鸽巢”,将367名小朋友看作367个物体。这样,把367个物体任意分放进366个“鸽巢”里,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放进2个物体。因此至少有2名小朋友的生日相同。

答:至少有2名小朋友的生日相同。

技巧点拨:制造“鸽巢”是正确运用原理解题的关键。

例题2

11名学生到老师家借书,老师的书房中有A、B、C、D四类书,每名学生最多可借两本不同类型的书,最少借一本。至少有几名学生所借的书的类型完全相同?

解答过程:列表找出借一本书和借两本不同类型的书的所有可能情况。

借一本书

A、B、C、D

4种

借两本不同类型的书

AB、AC、AD、BC、BD、CD

6种

合计

10种

把这10种类型看作10个“鸽巢”,把11名学生看作11个物体,所以至少有两名学生所借的书的类型完全相同。

答:至少有两名学生所借的书的类型完全相同。

技巧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通过列表找到给定要求可能出现的情况总数。

例题3

在任意的四个自然数中,是否其中必有两个数,它们的差能被3整除?

解答过程:因为任何整数除以3,其余数只可能是0,1,2三种情形。我们将余数的这三种情形看成是3个“鸽巢”。一个整数除以3的余数属于哪种情形,就将此整数放在那个“鸽巢”里。将四个自然数放入3个“鸽巢”,至少有一个“鸽巢”里放了不止一个数,也就是说至少有两个数除以3的余数相同。这两个数的差必能被3整除。

技巧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任意自然数除以3的余数只有3种不同的情况,即余数是0,1或2,且余数相同的两个不同自然数的差必定是3的倍数。

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15分钟)

关卡

解决问题

1.

少年宫开办了语文、数学、英语、绘画这四个学习班,小林、小云、明明、军军、小芳5

个人去参加学习,试说明至少有2

个人在同一个学习班学习。

2.

任意调查13个人,其中至少有2人的属相是相同的。为什么?

3.

今天上午上了4节课,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并且每科都留了作业。现在教室里有5名同学在做作业,试说明:至少有2名同学在做同一科作业。

4.

在任意的五个自然数中,是否其中必有三个数的和是3的倍数?

5.

用红、蓝两种颜色将一个2×5方格图中的小方格随意涂色(见下图),每个小方格涂一种颜色。是否存在两列,它们的小方格中涂的颜色完全相同?

答案

关卡

解决问题

1.

将四个学习班看作4个“鸽巢”,将5个人看作5个“物体”,根据“鸽巢原理”(一)可知,必有一个“鸽巢”放入2个“物体”。

所以至少有2

个人在同一个学习班学习。

2.

把12个生肖看作12个“鸽巢”,任意调查的13个人,看作13个物体,根据“鸽巢原理”(一)可知,至少有2个人的属相相同。所以至少有2人的属相是相同的。

3.

把语文、数学、英语、美术这四种作业看作4个“鸽巢”,5名同学看作5个物体,根据“鸽巢原理”(一)可知,至少有2名同学在做同一科作业。

4.

任何整数除以3的余数只能是0,1,2。现在,对于任意的五个自然数,根据“鸽巢原理”(一),至少有一个“鸽巢”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于是可分下面两种情形来加以讨论。

第一种情形:有三个数在同一个“鸽巢”里,即这三个数除以3后具有相同的余数。因为这三个数的余数之和是其中一个余数的3倍,故能被3整除,所以这三个数之和能被3整除。

第二种情形:至多有两个数在同一个“鸽巢”里,那么每个“鸽巢”里都有数,在每个“鸽巢”里各取一个数,这三个数被3除的余数分别为0,1,2。因此这三个数之和能被3整除。

综上所述,在任意的五个自然数中,其中必有三个数的和是3的倍数。

篇9

课程名称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知识点描述

全面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并探索、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核心内容:详细讲授如何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适用对象[来源:学科网ZXXK]

六年级学生

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体验探索中的数学乐趣,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来源:Zxxk.Com]

内容

导入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填空:15:(

)=5:3

预设:根据比例的意义:在比例中,两个的比值相等。

我们知道,5:3=5/3,根据分数的意义,把5/3化成分子为15的分数,得到15/9,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5/9=15:9,所以,15:(

9

)=5:3。你们做对了吗?同学们真棒!

设计意图:简单的问答,既复习巩固了上节课的知识比例的意义,又为这节课做了铺垫。尤其是第2题,先利用比例的意义求出有一个未知项的比例,为后面的猜一猜做伏笔,能让本节课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更顺利的进行。

探究新知

二、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课件出示比例:2.4

:

1.6

=

60

:

40

师:在2.4:1.6=60:40这个比例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2.4、1.6、60、40”,叫做比例的项。中间的两项“1.6”和“60”叫做比例的内项。两端的两项“2.4”和“40”叫做比例的外项。

如果把这个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

2.4:1.6=60:402.4/1.6=60/40,1.6和60仍然是内项,2.4和40仍然是外项。

提问:你记住比例各部分的名称了吗?

三、牛刀小试

1.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10:6

1/2:1/3=12:8

师:在比例4.5:2.7=10:6中,2.7和10是它的内项,4.5和6是它的外项;

在比例1/2:1/3=12:8中,1/3和12是它的内项,1/2和8是它的外项。

2.填空。

在3:8=0.6:1.6中,(

)和(

)是内项,(

)和(

)是外项。

师:在3:8=0.6:1.6中,8和0.6是内项,3和1.6是外项。同学们,你们都写对了吗?同学们真聪明!

设计意图:直截了当的介绍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先准确的定位教学的起点,引导学生比较两种形式的比例,明确四个项及每个项的位置都相同,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因而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是不变的。[来源:Z。xx。k.Com]

四、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课件出示:猜一猜

24:(

)=(

):1

师:同学们,请你们看看这个比例的外项是什么?

预设:这个比例的外项是24和1。

师:那么,它的内项是多少呢?你们知道吗?它有多少种写法?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猜一猜,填一填,写一写。

预设:

假设第一个内项为1,根据比例的意义求出另一个项为24;

假设第一个内项为2,根据比例的意义求出另一个项为12;

假设第一个内项为3,根据比例的意义求出另一个项为8;

假设第一个内项为4,根据比例的意义求出另一个项为6;

......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比例有无数种填法。

思考:观察上面的内项,你有什么发现?

内项:1×24=24,2×12=24,

3×8=24,

4×6=24。

外项:24×1=24。

猜想: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

2.验证猜想。

4.5

:

2.7

=

10

:

6

内项:2.7×10=27,

外项:4.5×6=27.

1/2

:

1/3

=

12

:

8

内项:1/3×12=4,

外项:1/2×8=4.

3.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通过举例验证,你得出什么结论?

预设: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这句话呀,其实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

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如果

a:b=c:d(b、d≠0),

则ad

=

bc.

设计意图:设计“猜一猜”,这个问题简单而开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答案不唯一,为学生的思考打开了空间。让学生经历“计算——猜想——验证——归纳——完善”的知识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用不同的对这个猜想进行验证,抓住关键词“积”。

巩固练习

五、练一练。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1/3:1/6和1/2:1/4

1.2:3/4和4/5:5

预设1:6×5=30,3×8=24,30≠24,不能组成比例。

预设2:0.2×50=10,2.5×4=10,能组成比例。[来源:学#科#网]

预设3:1/3×1/4=1/12,1/6×1/2=1/12,能组成比例。

预设4:1.2×5=6,3/4×4/5=3/5,6≠3/5,不能组成比例。

课堂小结

篇10

教学目标:⑴通过回顾与交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整理知识,形成系统。

(2)通过具体问题的认识进一步认识正比例、反比例的量。使同学们能够、迅速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3)通过复习与整理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并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能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获得一些新的认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体会重要的数学思想。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回顾与整理;

2、搜集10组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量,并说明理由。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一

1.说一说

①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板书课题)。课前大家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进行了回顾与整理,现在和同桌互相交流吧!把你整理的过程与心得与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吧!(生互相分享整理的知识,过程和心得。)

交流后展示。

②什么样的两个量成正比例,什么样的两个量成反比例?

(指名说一说)

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成正比例关系。关系式为:

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得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成反比例关系。关系式为:

③同学们说的真棒!那么,你能说一说正比例和反比例都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生交流后指名回答。)

不同点

相同点

意义不同

变化方向不同

关系式不同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随之扩大(或缩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

2.议一议

正比例和反比例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四人小组同学互相举例说一说,并说明自己的举例为什么是成正比例或者成反比例。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每组说明正、反比例实例各一个,其他小组注意不要重复,并把本组需要交流的问题展示出来。

(生1:买苹果时,苹果的单价一定,那么需要的钱数和买的数量成正比例。如果花费总钱数一定,苹苹果的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

生2:一个人行一段路程,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生3: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π倍,π的值是一定的,所以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

生4:圆的面积和半径成正比例。(有些学生对此提出疑问)

讨论:圆的面积和半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虽然圆的面积随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但圆的面积和它半径的比值不是固定,所以它们不成正比例。)

生5:给一个房间铺地砖,需要地砖块数和地砖面积成反比例。)

(二)回顾与交流二

生活中有许多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只要我们能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就一定能准确判断出来。

⑴、填一填:

1.圆柱的高一定,体积和底面积成(

)关系。

2.时间一定,总产量和单产量成(

)关系。

3.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成(

)关系。

4.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成(

)关系。

5.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成(

)关系。6.如果

,那么x和y成(

)关系。

7、已知

A÷B=C,当

A一定时,B和C(

)比例;当B一定时,A和C(

)比例;当C一定时,A和B(

)比例。

8、木料总量、每件家具的用料和制成家具的件数这三种量中:

)一定时,(

)和(

)成正比例

注:1、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

2、指名回答,集体纠正。

⑵、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一个数和它的倒数。

2.出油率一定,香油的质量和芝麻的质量。

3.小丽跳高的高度和她的身高。

4.一捆100米长的电线,用去的长度和剩下的长度。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它的长和宽。

6、生产机器的总台数一定,生产天数和每天成产的台数。

⑶、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树高和影长如下图:

①看图填写下表:

树高/m

1

2

3

4

5

影长/m

②树高和影长成比例吗?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③根据图象,估计8米高的树,这时的影长是多少米?

注:1、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⑷解决问题

1.用长30厘米,宽24厘米的长方形砖铺一条路,需用900块。如果改用边长20厘米的方砖铺,需用多少块?

2.六(1)班买来72米长的绳子,剪下8米做5根跳绳,照这样计算,买来的绳子共可做跳绳多少根?

(三)、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吧!

2、你还有什么疑惑?

(四)、作业:

1、35:(

)=20÷16==(

)%=(

)(填小数)

2、因为X=2Y,所以X:Y=(

):(

),X和Y成(

)比例。

3、学校图书馆的科技书、文艺书和故事书共12000本,其中科技书占,科技书与故事书的比是2:3,故事书有多少本?

4、小明读一本书,已经读了全书的,如果再读15页,则读过的页数与未读的页数的比是

2:3,这本书有多少页?

5、每条男领带20元,每支女胸花10元,某个体商店进领带与胸花件数比是3∶2,共值4000元。领带与胸花各多少?

(五)、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是新课标精神的体现。教学中,

我从创设生活数学问题入手,

进入新课学习,

在学生掌握新知的基础上,

又回到问题情境的他讪,

同时还提供一个理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的题目:

“你能举出一个正比例或反比例的例子吗?

为什么?

”在学生能准确由A

X

B

=

C

表示三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后,

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请同学自己举一些生活中较熟悉的三量关系,

说说它们之间存怎样的关系,

再次回归生活,

让学生体验教学的价值,

这也是新课程教学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中,

我尊重学生的的个性差异,

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如:

在学生知道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关系式后,

我提出:

“用你喜欢的方式喜欢的方式表示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既注重了科学学习方法的渗透,

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成果。

练习与提高部分,

我打破了老师出示题目――自己完成――集体订正的模式,

而是通过练习型课件,

让学生自己判断正确性,

既充分挖掘各省市毕业会考试题这一课题资源,

篇11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一)总体分析:六年级两个班现有学生97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较好,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非常高。我班的特点是:学生学习主动,优秀率及合格率等指标一直较高。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父母对其要求较严,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成绩较稳定。如管辉、殷悦、陈炳政、郑晗、赵云杰、万梓桐、乔艺、安秦等;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如金星、付鑫鹏、孔曦、王国良等。也有几位同学尽管学习态度端正,但由于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偏重于机械性的死记硬背,不够灵活,所以成绩也不够理想,如尹怡康、秦文龙、胡伯威等。另外,班中的互助互学风气已经形成,本学期认真搞好学优生和学困生的结对工作、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知识现状分析:本班学生基础较扎实,思想品德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二、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一),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教学设想

教学时力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1.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分数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数四则运算在计算方法上与整数、小数计算有一定的区别,在算理上比整数、小数计算稍显复杂,所以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更困难一些。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计算方法上与整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虽有区别,但是在算理上与整数、小数的加、减法又有联系,都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为了突出这一共同的规律,加之学生已学习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教学分数除法需要有分数乘法作基础;而且分数乘、除法的内容比较多,学生理解它们的算理也更为困难些。

2.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有关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和小数来算;解决含有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上与解决分数问题基本相同。因此对求百分率的问题,特别是求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适当举例加以教学,然后加强百分数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例如,结合求百分率,出现求达标率、发芽率等的计算(还提示了出勤率、合格率、出粉率);介绍折扣、纳税和利息等知识中有关百分数的计算知识等。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如何求出出勤率、成活率、命中率等。既拓展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加深学生对百分率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3.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位置与方向”时,首先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学习新知识,并及时对已有经验进行提升,迅速将具体的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学习如何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呈现丰富的生活情境和现实素材,帮助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加深对用数对确定位置内容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锻炼空间想像的能力。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它同直线图形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圆”的教学是学生系统认识曲线图形特征的开始。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虽然也出现过圆,但只是直观的认识,本册的教学要认识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等。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学时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教学圆的面积时,教材启发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回忆以前用过的转化方法,从而把圆的面积转化为熟悉的直线图形的面积来计算。教材还注意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渗透数学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

4.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学时,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二是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现统计的实用价值。更好地体会统计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6.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探求欲望,此时需要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在教学中,要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同样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本册实验教材不仅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六、课时安排

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1班现有学生66人。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可从一年级一直到六年级,都是自己带过来的,所以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比较充足,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但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学习的动态。

二、教材分析 :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在前面几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介绍了许多教具和学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计算器等。结合本册的教学需要,介绍几种使用效果较好的教具和学具,以供参考。

1.圆形纸板作为演示分数计算以及认识圆的教具。

可以用硬纸板做成大小相同的圆若干个。拿其中的两个圆形纸板做成如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4页介绍的教具,用来演示不同的分数。作为教师演示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作为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小一些。

2.圆规教学圆的认识时用。

教师要准备可以在黑板上画圆的圆规。每个学生也要准备一套自己用的圆规。

3.说明圆面积计算公式用的教具可以仿照教材第68页的图用纸板制作,供教师演示用。

另外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同样的图,学生可以剪下来贴在纸板上,作为操作用的学具。

4.方格作图纸学习位置时用。

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几幅10×10的方格纸,可以让学生剪下来用。

5.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

如教学位置时在本地区的简易路线图上画上方格子作为教具;教学百分数时,可搜集一些含有百分数表示含量或性能的商品标签作为教具或学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五、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一、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四、教学难点:分数乘法和除法、鸡兔同笼问题。

五、班级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本班共计23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1人。

2.学生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实行分工合作,各尽其责。能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3.学困生情况: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高。

六、教学改革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七、后进生转化措施: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

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

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重视与家庭的联系。

八、教学进度:

一单元:位 置...........2课时

二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6课时

2、解决问题..............4课时

3、倒数的认识...........1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单元: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5课时

2、解决问题..............3课时

3、比和比的应用.......4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四单元:圆

1、认识圆...........2课时

2、圆的周长........3课时

3、圆的面积........3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单元: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1课时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3课时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9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单元:统 计

1、扇形统计图........1课时

2、合理存款...........1课时

七单元:数学广角..............1课时

八单元:总 复 习 ..............4课时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25人,班级数学成绩欠佳,在升级考试中还需努力。从上学期五年级的期末考试情况看,存在一定的两极分化现象,后进生人数不少;有相当一部分男同学学习自觉性差,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提高工作,全面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改进百分数的编排,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主要教学措施

1、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的学习环境,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教研教改。

在有限的时间里吃透教材,根据本班学生情况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讲课,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作为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用。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造精神。

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

4、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5、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6、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一学期,我们六年级数学要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一、本学期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

难点:

1、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认知情况

经过前面5年的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能力,学会了整数、小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法。在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解决问题、统计、数学广角等领域都已涉足。但少数学生对于计算还不熟练,抽象力发展滞后,对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尚有困难,缺乏综合分析能力。

2、情感、态度

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因为学习失败对数学失去信心,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边教新知识,边帮助他们弥补旧知识。

有部分学生已经提早进入青春期,在教学中要尊重他们寻求独立的要求,帮助他们静下心来学好数学。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首先吃透本册教材的内容,掌握本册教学的重难点,并有个完整的学期教学设想;

其次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上好每一堂课。

2、继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工作目标。

3、加强学生订正错题的工作。

4、关注后30%的学生的学习,并加强个别学生课余时间辅导。

5、用“学有所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材分析与措施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教学,同样要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因此,实验教材的编排与原义务教育教材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改进。

(1)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去理解运算意义。

(2)通过实际问题引出需要用分数乘、除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理解分数乘、除法算法和算理,将解决问题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借助操作与图示,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算法和算理。

(4)不再出现文字叙述式的计算法则,简化了算理推导过程的叙述及解决问题思路的提示,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在重点关键处加以提示和引导,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间。

(5)调整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问题的编排,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改进百分数的编排,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

难点:

1、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四、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

方向优于方法,规律重于规则。确定教学目标要避免贴标签式的所谓情感、态度、价值观。

1、首先吃透本册教材的内容,掌握本册教学的重难点,并有个完整的学期教学设想;

其次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上好每一堂课。

2、继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工作目标。

3、加强学生订正错题的工作。

篇12

第一,心中有目标。教师必须全面知晓《数学课程标准》给小学生制订的六年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第二,手中有“123”。即老师准备好:“1”套教材(一到六年级12册);“2”册(可以多选几册)不同版本的正版配套练习册(如配套的《补充习题》等);“3”套《综合测试》或近年本市县的《六年级数学毕业试卷》等。

第三,“盘点”和“列举”。根据小学数学教学总目标,以教材、练习册、综合测试等原始资料为基础,全面盘点和列举小学学段,所有数学知识点。1.可以一一列举出;2.理清知识间的先后顺序、逻辑关系;3.将具体的题目进行一一归类,去掉重复题目;4.同一知识的不同表达形式要保留。

第四,了解“学情”,精简“列举”。在总复习前,可以对全班学生进行几次简单的单项(或全面的)测试,了解每个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掌握得好的内容可从原来“列举”中删除,或减少分量;学生掌握不好的,可以增加分量。教师要做到:不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清轻重、缓急、主次、难易。为后面的总复习,做到心中有数。

二、系统梳理,重组板块

如果我们把教学比作种庄稼,那么六年级的数学总复习就可以比作是收获。总复习要做的工作就是,让学生的“粮”归“仓”,“草”归“垛”。

1.现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将小学数学内容分成:数与代数(数的认识、常见的量、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等)、图形与几何(图形认识测量、图形运动、图形与位置等)、统计与可能性(统计、可能性等)。优点是:简洁,便于师生把握与区分,容易形成知识块,但不利于知识间的融合。

2.按传统的数学分:概念,法则、定律、计算,文字题,操作,应用题等。优点是,逻辑性强,便于知识间区分与沟通。

3.按考试的题型分: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操作题、解决问题等。优点是:综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提高应试能力。

三、精巧设计,优化建构

根据本班学生的数学基础,认真制订总复习计划,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案。在总复习中,一般情况,一节复习课后,要有一节到二节,甚至更多的练习课。在总复习的练习课中,我们应当重视题组练习的模式。

1.利用题组可以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促进知识理解。

如组织“分数意义”练习时可以用下列题组:

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1)(一个物体)/(2)(一个计量单位)/(3)(一个图形)/(4)(一些物体)/(5)(数轴)/……

2.利用题组再次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能力发展。

例如,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问题放在一起进行题组练习。(1)只使用一种可以解决的;(2)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策略才可以解决的。

3.利用题组进一步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网络。

例如,倍、比、分数题组练习,可以贯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1)学校有电脑200台,电脑台数是录音机的8倍,学校录音机有多少台?

(2)学校有电脑200台,电脑台数与录音机的比8:1,学校有录音机多少台?

(3)学校有电脑200台,录音机台数是电脑的1/8,学校有录音机多少台?

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等,让学生感悟出“倍、比、分数”本质区别与联系。而解决其中一类问题时,都可以用其他两类的思路解决。

四、体验过程,强化活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复习课也不例外。我们的数学活动,应当有目的地通过组织学生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分享成果,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1.多解性的。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活动,共享各种思维成果。如,一题多解等。

2.易错性的。引导学生讨论、辨析活动,使学生区分真伪。如,易混易的概念等。

3.技能性的。组织学生适当练习,让学生掌握技能和技巧。如,简便运算等。

4.操作性的。指导学生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的、具体的、丰富的数学经验。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由来,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由来(体会:摆、数、算,从而悟出它们面积或体积的计算方法)。

篇13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精选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大全

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二》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

(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目的

一、复习引入

合作绘图、练习巩固

目的是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复习、巩固有关图上方向、角度、距离等知识,为下面自己绘制平面图作准备。

(1)停车场在广场的 方向,距离大约是 米。小红家在广场的 偏 方向,距离大约是 米。

(2)地铁站在广场东偏南45度方向,距离广场100米。你能在图上标出地铁站的位置吗?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

问: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出示数据: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活动角在校门的东偏北15度方向50米处。

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3、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

(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

4、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

5、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

练习:

1、完成书上习题21页3、4题并订正。

2、在纸上设计小区,并说明各个建建筑的位置。

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如医院、学校、商店、银行、邮局、药店等。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二》教案范文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置。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根据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置。

教具准备:直尺、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

⑵教师叙述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2.导入新课

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置的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一)]

二、探究新知

㈠教学题例1

1.小黑板出示例1的相关内容。

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置在哪里。)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置的方法。

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置。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置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置。

3.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

4.练习:教科书20页做一做。

三、作业:练习五的2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一)

确定观测点

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位置

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

第二课: 位置与方向(二 )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21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置,掌握画图的方法。

2.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置。

教具准备:直尺、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名师点拨第二题。

二、教学例题2

1.教师叙述例题2中一段文字,并小黑板出示题目。

提问: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置。

2.尝试画图。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置。

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⑶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

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cm 表示100km,B市距离A市200km,在图上也就是2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C市距离A市300km,在图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200÷40=5(小时)

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总结:

(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6.练习

教材第2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进行画图。

三、作业

练习五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在平面图上标明物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置,标出名称。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二)

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确定观测点。

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第三课: 位置与方向(三)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观测点的变化灵活描述路线。

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

(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距离。)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三)]

二、探过新知

㈠教学例题3。

1.出示台风的大致路径图。

(1)让学生在路径图上分别找一找:台风生成地、A市、B市、路径图上的方向标。(2)指名汇报。

2.提出问题。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如下适当启发:

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 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 方向移动

了km,到达A市。接着,台风又改变了方向,向 偏 30度方向移动了 km,到达B市。

3.组织交流。

指名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明白台风到达一个新的位置后,要以新的位置作为观测点来判断台风运行的方向。

4.小结描述路线的方法。

描述路线时要讲清楚“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二)出示教材第22页“做一做”。

1.提出要求。

根据下面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

2.小组讨论画图方法。

⑴学生小组讨论怎么样画图。

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讨论。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二》教案范文三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1

备课人

袁友平

教材解读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置,并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置。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掌握画图的方法。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置。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预习

导学案

预习

引导

自己理解台风的有关知识,知道在播报台风消息时,是怎样播报的?

第三课时教 学 设 计

学习小组

活动设计

学情设计

(必须手写)

学习案

激趣

利导

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2.导入新课

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置的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一)

“四互”悟导

㈠教学题例1

1.投影出示例题1。

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信息?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置在哪里。)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置的方法。

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置。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3.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置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置。

4.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

(二)教学例题2

1.投影出示例题2。

提问: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置。

2.尝试画图。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置。

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⑶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

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B市距离A市200km,在图上也就是2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C市距离A市300km,在图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200÷40=5(小时)

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总结:

(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在平面图上标明物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置,标出名称。

习得

固导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这道题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和距离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学生自己测量和计算。

⑴让学生独立进行测量、计算、填空。

⑵组织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方向的,怎样计算距离的。

2.教材第21页“做一做”。

⑴学生独立进行画图。

⑵投影展示,组织评议。

⑶交流画图的方法。

作业案

长江作业本相应练习

板书案

板书设计;位置与方向(一)

确定观测点

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位置

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

反思案

第二课时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2

备课人

袁友平

教材解读

教学目标

1.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观测点的变化灵活描述路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预习

导学案

预习

引导

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

第三课时教 学 设 计

学习小组

活动设计

学情设计

(必须手写)

学习案

激趣

利导

1.复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二)

“四互”悟导

(一)出示主题图。此次台风的大致路径如下图。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1.分段描述,理解移动路径。

(1)师:从台风生成地到第一站,台风是怎么变化的?

师:沿正西方向移动,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师:移动了540 km,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师:从台风生成地到第一站,我们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

生:把台风生成地作为参照点,发现台风向正西方向移动了540 km。(PPT课件演示: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了540 km)

(2)师:到了第一站之后,台风改变方向了。(PPT课件演示:然后改变方向)。它是怎么改变方向的、移动了多少距离呢?

生: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600 km,到达A市。

师:西偏北30°方向是怎么看出来的?移动600 km又是怎么知道的?

师: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了?

师:同意他说的吗?再请个同学来说一说。(PPT课件演示: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600 km,到达A市。)

师:我们刚才描述台风第一次移动时是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的?我们发现两次移动,描述路径时,参照点是不一样的。

(3)师:到达A市后,台风又改变方向了,接下来是怎么变的呢?(PPT课件演示:接着,台风又改变方向。)

生: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200 km,到达B市。

师:同样他说的吗?再请同学来说一下。

师:这次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PPT课件演示: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200 km,到达B市。)

师:最后又改变方向了,怎么移?(PPT课件演示:最后又改变方向了,向正西方向移动100 km。)

2.完整描述移动路径。

同桌两人一组,看着图,互相说一说台风的移动路径。

全班交流说一说。

(二)出示教材第22页“做一做”。

1.提出要求。

根据下面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

2.小组讨论画图方法。

⑴学生小组讨论怎么样画图。

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讨论。

⑵组织交流汇报。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画图的步骤:

①定下出发时的位置。

②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③用量角器量出方向。

④确定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量出图上距离。

3.学生独立画路径图。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4.展示汇报,交流评议。

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画的。

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特别是如何确定比例尺,也就是图上每一格代表实际的距离是多少。更

(三)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如何描述这样的路线图。(出示课题:描述路线图。)在描述台风移动路径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每移动一次,参照点都发生改变,要根据新的参照点来描述它的移动方向和距离(PPT演示)。

习得

固导

1.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3题。

这道题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测量,体会观测点的不同,引起方向的不同,从而懂得物置的方向是相对的。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哈尔滨的位置;

分别以北京和哈尔滨为观测点,画出“十”字方向标;

(3)连一连,量一量;

(4)说一说北京在哈尔滨的什么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5)你发现了什么?(物置方向是相对的)

2.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9题。

(1)先根据描述,把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画完整。通过这个小题,让学生巩固画路线图的方法。

(2)再根据路线图,说一说公共汽车沿原路返回时行驶的方向和路。通过这个小题,感受物置方向的相对性。

作业案

长江作业本相应练习

板书案

位置与方向㈡

描述路线: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定下出发的位置。

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