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创新创业发言稿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整合卫生资源将胡家渡卫生服务站,村前卫生服务站,古庄新乐园卫生服务站及新塘里、戴歧卫生服务站创建成三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
2、同时建好惠城社区卫生服务站,规划定点好后将其建设成一流的现代化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其起点要高,标准要高,要建成区乃至市新型的、有特色的、最好的、第一的卫生服务站,体现出新城的风采。
3、在硬件到位的基础上,依托卫生服务中心和各三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居民(村民)健康档案、定期检查、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及时提示给出饮食、起居、活动等处方供人们生活参考,使人人享有健康的权利得到充分体现,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中去,温暖百姓心。
4、加强培训教育,针对居民(村民)定期进行健康知识的讲座,真正做到人人皆知,入耳入心,进一步促进健康知识的普及,健康和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创造出一个身体健康,身心愉悦和谐奋进的社会大家庭,进入我们的每个社区,好象进入了一个健康快乐的乐园。形成全社会人民所向往的、都想渴望进入的人间天堂。
二、教育工作(部分工作)
1、进行新一轮教育资源的重组,长安中学的改造,理想城市学校的建设,金惠等社区幼儿园的新建都将展示教育硬件的风貌,辖区内现有省锡中——国家级重点中学一所,省示范初中一所,省实验小学二所,省实验幼儿园一所,今年将创建省优质幼儿园一所(新惠幼儿园),市级一类幼儿园一所(张村幼儿园),这些教育资源的富饶必将出一流教育成果。
2、教育硬件的逐步到位,今年将着重研究教育软件的提升,第一要进一步实施人才战略,通过招聘、培训、交流、委培等多种形式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培养拔尖的领军型人物来带动一大批教育骨干。第二要解决目前一大批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和做出奉献的中小学代课教师和镇民办教师的医疗保险问题,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安心教育工作,是体现和谐建设的一大进步。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关心教育工作者的疾苦,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生活待遇,吸引外面的优秀人才来我们工作,为我们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人才的智慧优势。(现在各幼儿园教师紧缺,保育员紧缺,同时金惠幼儿园、理想城市幼儿园、新城中心幼儿园的开办,将需要很多幼儿教师和保育员。目前楼盘新迁入的新市民越来越多,急需解决他们子女的入学问题)。
3、条件成熟了,将把我们的教育事业做大做强。通过几年努力,要把“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教育看、教育看长安”的口号喊响喊亮,打出品牌,走出全国,冲向世界,目标和决心不能动摇。
篇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以“精理论、重能力、多实践、求创新”的办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笔者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入手,阐述了应从教学手段、优化课堂理论教学方法、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等方面着手进行改革,以培养计算机应用专业创新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1、就业形势跟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员的结构呈橄榄形,不仅仅是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体设计师、软件市场开拓人员、软件测评人员,而且还缺少大量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工作,承担标准程序编写和软件测试的人员。专家咨询显示社会每年需要补充高专高职软件人才从事系统开发的为2.8万人,从事应用软件开发的为8.85万人。因此,目前的人才供应情况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其基本技能,紧抓实战、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急需人才,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跟学生业务素质必须实行创新型教育。
2、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分析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因为没有进入更高层次的大学就读,心理上存在失落感,本来对学习就没有足够的兴趣,再加上过去死板、陈旧的教学模式的限制,课堂教学和即时的社会信息知识需求脱节,导致学生认为不能学以致用,所以把缺乏学习动力的原因归结为学校教学,而较少分析自身原因。还有就是,很多学生因为自身能力的原因,对自己将来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并不明确,这更加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导致没有毕业后的奋斗目标。这样的后果是学生们因为普遍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影响整个院校的学习氛围的营造,而不良学习氛围反过来又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克服学生的消极思想,从新生入校开始,就应从专业方向和就业方向两方面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信息导向,使其从思想上明确就业方向,学起来有更好的针对性。还有一个更加重要,也急需改革的就是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
3、高职院校改革方案
3.1 优化课堂理论教学方法
教学是教跟学的相互作用。“教”是答疑解惑的意思,一方面让学生学会知识,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学”是学习知识的高级思维活动,是主动认知的过程,强调主动性。学习是不能让别人替代的,只有学生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维才会有所成效。所以我们要让“学”成为课堂的主体。传统教学采用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方法单一,难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出的学生经常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有两种方法值得探讨。第一,实行课堂专题讨论,老师组织学生教学内容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最后各个小组出代表进行阐述。第二,适当增加自学内容。自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做好自学内容的选取、方法的指导、问题的引述等工作。总之,课堂教学应将一些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和能力培养的好方法吸收进来,以实现高等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3.2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教学创新同样是一个学校、一所大学不断发展的动力。为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我们要注意用发散思维能力,增强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外延性”,实现“形散而神不散”的教学模式。不要认为任何问题都一定有标准答案。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将会使人思路开阔,有助于抽象思维的发展。而且也可克服偏执与死板的思维方法;注意用直觉思维能力,增强计算机教学的“实操性”,实现“实践与理论双向驱动”教学效果。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是创造力的三个因素。在广博的知识基础上,才谈得上思维的快速流畅反应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
3.3 采用
科学的授课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树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我的做法是:用计算机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手段代替传统的粉笔和黑板。在课堂上,我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并着手解决问题,通过学生自己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例如,在《计算机办公应用技术》课程和word学习中,首先让学生熟悉word界面,了解各菜单项的功能,再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帮助”菜单。然后布置给学生几个综合项目。
4、结语
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也是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发展核心的竞争要素。高职教育应当也必须确立以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增加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应切实做好人才的创新教育与创新教学方式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懿慧.高职高专网络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1).
篇3
一、高等数学与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
从整体角度分析,我国创业教育要比创新教育起步晚,在这种模式下,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过于严峻,为从根本上将这一发展现状进行改善,那么则需要积极寻求其方法。其中,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数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需要实现彼此的融合,让学生在具备非常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能够进一步发挥出创新能力,从根本上为日后踏入社会,走向创业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在高等数学的整个教育过程之中,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业能力,让学生具备创新创业思维与意识,从根本上为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帮助[2]。
此外,根据笔者研究调查,在我国诸多行业之中均需要高等数学的应用,并且经过实践可以得知,高等数学教育不仅丰富了我国教育体系,并且也为我国培养了众多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我国高等数学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了部分问题,并且这部分问题影响到了高等数学教育的发展与创新,这不仅阻碍了高等数学的进步,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高等数学人才的培养。比如,高等数学教材作为教育的基础,其内容多以概念、理论为主,并没有与实际生活产生密切的联系。很多教师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教学牧师过于呆板与成就,在积极“教”的同时忽略了学生的“学”[3]。众所周知,高等教育主要的发展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其教育中所面临的问题却从本质上阻碍了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因此,为从根本上将这一现象进行打破,则需要将高等数学与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进行融合,将彼此所具备的优势与特点进行整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将学生主体的地位进行发挥。
二、创新创业教育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分析
在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下,我国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彰显的尤为重要。其中,我国高等数学教育领域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研究内容不全面,研究体系没有深入发展,所以在高等数学教育的日后发展中,需要加强对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研究与认识,在满足高等数学教育发展模式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满足社会发展的挑战,满足教育发展的要求。其中,笔者结合自身执教经验,进一步提出了几点建议与措施,期望能够为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提供借鉴。
(一)积极在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下改变教学模式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方法,那么需要积极在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中将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其中,在我国传统教育体系中,很多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为大班授课,从几十个人到几百人不等,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单纯的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并没有对学生的个性培养提到议程之上,从而导致教育效率过低,教育质量过低[4]。针对于此,笔者认为,在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中,要将大班授课的方式转变为小班授课的方式,在积极满足学生对教师需求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除此之外,很多高等院校在数学教育中仍然采用的教学方式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为主,这种教育方式与信息化社会极不相符,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融入计算机,实现多媒体教学,在提高其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对研究型数学的认识
研究型数学是高等教育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其认识与了解。其中,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对研究型数学教育的认识,并且要将研究型数学的特点与内涵进行了解。所谓的研究型数学是在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同时,在数学教师的积极引导中,充分发挥出组织作用以及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整个高等数学教学之中,此外,在研究型数学中,其研究与讨论的主体便是学生,其主要的发展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新时期的环境中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5]。另外,如果能够对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利用妥当,那么会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受益匪浅,能够在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中积极适应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这从本质上而言,能够为高等数学的发展提高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积极转变教师观念,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从某一个方面而言,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意识,要想从根本上促使高等数学在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中得到有效发展,那么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老旧、陈旧的观念进行摒除,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作为其主要的培养目标,从本质上提升自身创新创业教育水平[6]。此外,在积极转变教师观念的同时,还要不断引领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有所认识,让学生能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以及优势有所认识,并积极将学习内容与其相融合,这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教师在高等数学教育过程中,能够将创新创业意识真正融入到教育体系之中,从根本上促进我国高等数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体系的一种新模式与新方式,我国高等数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得到了有效发展。从我国目前高等教学方式而言,虽然成绩斐然,但是却呈现出很多内容,其中最为主要的便是教学方法。因此,为从根本上促进我国高等数学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高等数学的可行性,那么需要在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中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提高教师创新意识,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作为发展目标,只有如此,才能促进高等数学教育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余达锦,杨淑玲.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04:122-129.
[2]郭新.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剖析与研究[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8:105-106.
[3]于河. 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创业教育[J]. 现代商贸工业,2014,19:139-140.
篇4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世界性潮流。我国在1998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就明确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1-2];2008年,教育部确立了30个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3];2010年5月,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近年来,创业计划竞赛催生了一大批大学生创业园与创业公司,尽管如此,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及课程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高等数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随着当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以及相互影响已经让高等数学成为至关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因此,围绕“创新、创业”教育推进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有利于高等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
二、高等数学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
教育部将《高等数学》课程列为高等工科院校的六门重点课程之一,它学时多,覆盖面广,影响面宽,其教学质量对工科各专业的教学质量影响很大,随着经济的纵深发展,近年来,经济、统计、金融等专业也越来越依赖《线性代数》以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的学习质量,然而当下我们的数学课程体系以及教材内容远远达不到当下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势头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
1、高等数学教材偏理论轻应用,重视推理计算,轻技能创新,缺乏高等数学与各门学科相结合的专业类教材。
2、高等数学教学观念陈旧、模式单一。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无法摆脱传统化、模式化的束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无法真正找到平衡点,需要打破这一传统,亟待引入新型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
3、高等数学教学手段落后。很多数学老师对于数学常用软件Matlab、Mathmatica不够熟练,更不用说去教授学生实际的数学作图能力。
4、高等数学成绩考核方式单一。除了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外,对学生的考核往往大部分依赖一张卷子的分数,这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应用数学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如果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项考核应该更加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创新创业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法的新模式
研究型教学在国外称主题研究、项目课程,是20世纪80年代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比较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而本文所探讨的高等数学研究型教学模式,是在专门固定的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结合高等数学学习,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性课题或者创业项目,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并应用其解决问题或达成项目的一种模式。
1、高等数学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本质。
高等数学研究型教学模式的中心思想和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实施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的方法,引导学生展开科学研究和实践训练。
高等数学研究型教学的基本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研究,边研究边学习,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
2、高等数学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本质。
高等数学研究型教学模式重过程。这一教学理念和模式注重学生研究的过程,而研究的结果因人而异,并未有标准答案,只要学生参与进来,达到培养和锻炼的目的,就已经完成了研究型的基本要求。
高等数学研究型教学模式重应用。这一教学模式需要学生除了学会基本知识外,还要实践和应用解决问题。
高等数学研究型教学模式重体验。这一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科学研究的氛围中体验到困难到解决困难的过程,培养学生遇到挫折不折不挠的精神,同时能够体验获得成功的成就感,树立自信心。
高等数学研究型教学模式重合作。这一教学模式决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完成的,应当是以学生分组组队的形式展开,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要不断地与队友沟通、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创新创业背景下高等数学研究型教学法的实现
高等数学研究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如何真正去开展和实现呢?
首先,高等数学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要与时俱进,关注当心最为流行的问题和与本专业相关的话题,为研究型教学找寻到足够多的与数学相关新颖课题和创业项目。
其次,高等学校要设置相关方面的选修课,以学分的形式促进学生参与相关的创新创业课题研究,达到真正创业创新与高等数学教育的结合。
再次,参与高等数学研究型教学的任何教师与学生要明确这一教学程序,其实研究型教学模式就是所谓的科研课题的程序,总共分为以下几步:
(1)问题产生。通过在学习中结合实际应用,发现问题,可以教师或者学生来提出;
(2)立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由问题变为研究课题,拟定合适的研究方案,即开题报告;
(3)展开研究。通过学生小组分工自主查阅网络资料、调研、收集资料等方式学习并研究;
(4)小组讨论。定期进行组内讨论,并与指导老师沟通,对研究成果完善;
(5)得到结论。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或者小论文。
(6)评价反馈。主要由指导老师完成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研究过程的评价,让学生自我总结并相互交流经验。
最后,高等院校的各个专业的学生一定要认清这一教学模式的意义,主动并积极地参与课题研究,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善自己,得到锻炼和成长。
五、总结
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高等数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因此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当下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意义深远,我们应当尝试并发展高等数学研究型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做出贡献,为我国创新创业的发展添注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篇5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它是一个民旅的灵魂,同时也是一个保持企业充满活力的源泉与财富之源。只有不断追求创新的国家才是有前途的国家,只有不断追求创新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只有不断追求创新的企业才是战无不胜的企业。我们纵观古今中外,国家、民族、企业依靠创新走向强盛的不胜枚举,西方强国就是凭借创新成为世界强国,美国的微软更是创新的典范,比尔·盖茨之所以成为世界级的大腕,最根本的就是他通过创新使企业遥遥领先于同行业。我们**公司也是创新的楷模,我们不仅创造了技术,更主要的是我们创新了思维,使企业快速地向前发展,我们**公司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我们敢于正视困难,敢于挑战未来,敢于迎合时展创新,保持与时代共同的步伐,而这就是我们创造辉煌的原因。
国内着名的海尔企业的格言是:“把别人视为绝对办不到的事情办成,把别人认为非常简单的事持之以恒的办下去。”这两句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海尔企业的精髓,它体现了海尔公司永远创新、永远进取的企业精神,以及谦虚务实的企业风貌。
现如今我们的公司更加强盛了,员工队伍迅速壮大,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越来越优美了。看,机器轰鸣的车间厂房,员工们辛勤地工作着,干净的职工食堂,不时飘来饭菜的香味;听,幼儿园里孩子们的欢歌笑语,俱乐部里合唱团的高昂歌声,多么和谐、温馨的家啊!
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了我们**公司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充满人性的大家庭;我们的团队是这样一个具有凝聚力、向心力的集体;我们的领导是这样具有亲和力、英明决策的领导;我们的员工是这样互助互爱、团结协作的员工。
一艘航船的顺利航行是一个舵手的成功,一个企业的成功是一个激情团队的成功。
在这个团队中,只要我们紧紧地拧在一起,我们就是一道闪电、一束火绳;我们聚在一块儿,我们就是整个太阳,整片天空;我们站在一处,我们就是用心灵结成的铜墙铁壁;我们携手并肩,我们就能笑傲江湖、屹立群雄。
朋友们,让我们团结一心,树立大局意识,形成“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工作精神,继续加大企业创新工作,把我们***公司的矿山建设成为和谐富饶的新矿山!
篇6
篇7
大数据背景下,财会将会向销售、开发、研究等方向发展,推动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从以往基础核算向高端管理方向转变,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财务管理提出了崭新的高要求,过去的财务管理是利用核算财务报表的具体比重来获得相关信息,但这些比重只能够单纯地体现出历史数据。可是运用大数据技术,则能为企业系统性预算与管理提供崭新的渠道,让企业内部把控变得更加高效全面,效率考核能够顺利开展。企业的会计工作岗位也将会重新进行定位与设定,对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与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会计工作的重要主体,会计工作人员需要深入了解企业实际生产、营销、管理等有关环节,还要具备整体性与管理性的思维,信用管理、成本管理以及风险管理都将纳入到他们的工作范畴中。
一、大数据背景下对会计类专业人才提出的全新要求
1管理能力
虽然大数据属于新兴词汇,但其出现,所包含的信息数据总量之大、种类众多、处理效率较高,在短时间内得到了众多企业的关注与广泛应用。当前,大部分企业对管理会计当中的大数据越发重视,从现阶段的统计数据中能够看出,许多大中型企业已经开始密切关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形势及其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更加侧重于对会计专业人才管理能力的评估。而部分小微型企业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大数据背景下的管理会计,还尚未深刻意识到大数据的真正能效,但这些企业在大数据所引起的巨大变革当中,也越发地意识到大数据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人才招聘时更多看重的是既具有基础核算能力,同时还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综合类应用人才。
2业务能力
在管理会计高速发展与日益完善的形势下,财会部门已经逐步成为了企业的核心部门,除了涉及基础的财务计算与记账,还对企业的各项重大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企业重要决定提供相关的数据与基础理论支持[1]。比如,按照财务部门的具体报表信息能够为各个业务部门提供市场行情,而按照市场部门所反馈回来的数据,则可有效地实施管理预算。大数据导致传统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全新要求,因此,大多数企业都在积极转型财务部门,财务数据也已不只是单纯地提供不同财务报表等有关标准,而是高级财务工作人员会利用不同报表中的数据深入挖掘出潜在的非财务信息,例如市场与业务类等信息。对此,当代企业需要的不只是会制作财务报表的工作人员,他们需要的是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以企业业务为核心,利用数据迅速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够实现资源科学配置,对企业现阶段与长期的发展做出详细的规划,以此来帮助企业获得更高利润的优秀人才。
3数据处理
大数据背景下,数据的收集与运用方式都将发生巨大转变。首先,由于不同传感器的低价化以及广泛运用,电子设备、软件及网页等为数据的搜集提供了众多来源,让数据的搜集范围更加广泛,数据种类正在向多样性方向靠拢,并且这些数据大部分都是非结构性的。其次,以往的数据处理及研究方式在大数据背景下早已无法适用,海量的信息被数据库进行搜集与整合后,需要数据运用者对大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深入的加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对他们展开分析与使用,而这一过程即是对数据的挖掘,对此便需要企业会计工作人员能够掌握且熟练应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
4实践应用
大数据时代下,海量数据的堆积与逐渐增多,在众多数据信息面前,公允价值开始变得越发透明,从整体上切实提升了公允价值的安全性、稳定性及科学性,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主观性判断等不良要素的影响,进而增强了数据信息的整体质量,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市场中透明、安全、公正交易平台的构建。此外,在大数据背景下,会计货币计量的基础性假设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数据系统中的计算计量单位变得多元化,不再是以往以“元”为基础计量单位。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对财务会计产生的影响使得社会对会计人员基础准则运用与理解能力提出了全新需求。
二、大数据背景下会计类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1现有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所需相脱节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几乎都是学生到企业能够迅速上岗,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可以让他们熟练运用会计职业技能并拥有良好的职业综合素养。但事实上却总是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要求,高职院校并未真正全面地了解企业对会计类专业人才在职业素养、知识能力与业务水平上的具体要求。进而出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趋同化现象,或是按照本科院校的标准来进行定位。其实企业真正所需的是不仅懂得会计核算,同时又能掌握相应的管理知识,还能够利用会计信息化等先进技术与技能进行各项会计工作的专业人才,可由于高职院校会计类课程系统当中不包含新技能的课程,而企业会因为会计工作岗位会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商业机密,并且需要的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导致许多企业并不是太愿意与高职院校展开深入合作,协同培养优秀人才,院校与社会的严重脱节,造成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完善。
2严重忽视了管理会计具有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市场经济转型与升级的过程中,需要各领域企业重视并强化管理财会工作。相关统计结果显示,在美国中大型企业中,超过80%的会计人员负责管理会计工作,70%以上的工作内容用来决策支持[2]。有行业专家曾大胆预测,在未来的十年间,我国传统的会计工作岗位将会减少近75%,而管理会计工作岗位将会增加50%。但在高职院校会计类课程教材内容中,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以及管理会计存在重复性的内容,这让原本教学时间短、课时紧张的高职院校,出现了严重的时间浪费现象,导致了有限的可运用资源变得更加紧张。
3缺乏双师型教学团队、教学水平有限
高职院校的会计类专业教师大多数是从高校毕业之后直接走上了教师岗位的,他们具有扎实完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拥有出色的教学能力,但却缺少相关的实践经验,虽然部分教师在一定意义上属于“双师型”教师,但这样的“双师型”是根据考试获得的会计师的资格证书而认定的,事实上并没有到企业参与实践的工作经验,也不具备所需的职业能力,这严重影响了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与质量。此外,由于会计类专业人才在培养过程中通常以财务会计为主要方向,教师并未深入学习与研究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再加上教学经验的不足,导致管理会计的实践运用经验匮乏。
4并未高度重视人才职业综合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学生的数据搜集、整理与研究能力整体较为薄弱,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写能力也极为有限。随着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广泛应用,对数据处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单纯只会运用Excel对财务报表形式进行分析、比重分析及要素分析,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市场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在大数据背景下,会计类工作人员应积极运用企业详细的数据来评估企业真实的情况与存在的相关问题,帮助企业抢占先机,而从大量数据资源当中科学有效地整理出能够为企业运营决策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满足企业需求的主要能力。但在教学中体现出来的,学生对数据搜集与整理能力有限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广大学生对财务分析的某些网络资源不够了解,大多数学生尚未懂得怎样利用专业搜索去迅速找到所需的财会资源,同时由于高职学生缺少自主学习能力,对许多事物没有养成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大数据背景下会计类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
1重新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经过长期实践证明,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人才不应只是基础性的出纳与记账,当前许多毕业生也不会短时间内成为财务总监,院校培养学生要让他们成为会计类相关工作岗位的纽带式中间人才,应具有较为扎实的会计基础理论,能够灵活地应用财务法律规定、税法体制,同时还能够进行科学的核算、研究及预测等。在全新经济发展形势下,市场经济行业形态发生了巨大转变,中小型企业也积极进行转型与升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核算方式做出转变,以往只需在企业办公室进行简单做账的会计工作人员,现在却要求既要会做账,还要跟踪具体业务流程,未来还要利用云计算在网络当中进行实时报账、查账、做账。因此,高职院校应深入全面地调查与分析不同企业当前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明确未来大数据背景下会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而及时完善与优化课程设定与人才培养方式等。
2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大数据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会计专业人才整体需求量将会大幅度下降,会计工作更重要的是为了全面实现综合预算管理,加强资金的系统化管理,从而对成本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对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会计类课程在实际设定过程中,会计基础教学依旧应追求精准、扎实,并要在此基础上,重点培养广大学生的搜集数据、整理与研究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应为学生提供某些专业化的网站,经常组织数据运用实践类活动,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学生应用网络、移动智能等去深入挖掘自身所需的相关资源。还要系统性地培养学生优秀的编写财务分析报告的习惯及详细步骤,因为通常情况下,财务分析的最终结果都是以财务分析报告的方式呈现给企业相关负责人。此外,统计、管理、金融类等基础性的课程应适当增加比重,高职院校可通过选修课的方式开展各种课程。也要加大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力度,课时与课堂中讲解的知识有限,让社会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快。对此,必须要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对全新知识的探索欲望,院校要健全校园网络以及会计类网络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学习资源,同时还可利用微博、微信等媒介,随时向学生推送会计类知识,利用大数据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自主学习。
3组建双师型的教学团队
首先,应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教师的培养,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可通过走出去培养、到企业进行岗位实践的方式进行,但当前的问题是因为教师自身能力上的不足,在选择实践企业与岗位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差强人意的情况,无法达到预期的实践效果。并且相关企业并未对教师的实践给予一定的重视,大部分企业都普遍认为教师参与实践锻炼将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支出,甚至还会影响企业的日常稳定的工作秩序,有时还会涉及到某些重要的商业机密,虽然碍于校企合作的关系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实习的机会,但却并不想真正传授给教师实践工作经验。针对这种状况,高职院校应积极转变自身以往的幕后角色,在条件充足的前提下为会计类教师提供较为理想的实习岗位。其次,还要建设管理会计分析队伍,来提高教师管理会计教学科研水平,同时主动邀请有关企业的著名专家来兼职管理会计教学,构成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为一体的综合教学团队。
4全面整合会计课程内容
篇8
二、存在问题
(一)、园区规模小、结构不合理。
如:20*年我县蔬菜种植面积100万亩,设施蔬菜基地面积30万亩,占蔬菜种植面积的30%,而园区设施菜仅占10%左右,日光温室仅占总设施面积的10%。造成我县蔬菜抗风险能力显著低,农民种蔬菜增收潜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产业化水平低,带动能力不强。
1、产业化基础不牢,基地规模小,生产水平低是制约园区发展的基础问题。如:园区内田间基础设施水平不完善,沟、渠、桥、涵、路不配套,灌排能力不强,每年都因风雨灾害给设施农业生产带来不小的损失。
2、龙头企业竞争力较弱。*作为全省较大的蔬菜、食用菌生产基地,采后的商品化处理和加工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加工品出口市场单一,龙头企业带动没有形成集团优势。
3、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尽管目前已经发展近50个蔬菜产地市场,但是规模小、档次低、辐射带动能力弱,现有蔬菜品牌的知名度较低。蔬菜营销组织和经纪人缺乏有效的统一组织。
(三)、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弱,活力不足。
通过调查我县园区蔬菜小型简易设施比重较*0年前下降约20%以上,设施结构趋于合理、设施内的温、光、水、气等环境得以进一步优化,形成了日光温室、大棚、中小棚等不同设施类型的配套栽培体系。日光温室越冬以及日光温室、大中小棚春提前、秋延后、夏季遮阳网越夏栽培等四种主要茬口基本确立。栽培品种也由过去单一的叶菜类、茄果类、瓜类发展为现在的茄果类、瓜类、叶菜类、根菜类、甘蓝类、食用菌类、水生菜类、多年生蔬菜类等十二大类*多个品种。但设施蔬菜专用品种的引进、试验、筛选、推广相对薄弱。而弱光、耐低温、耐湿、耐病、耐热良好的适于设施栽培的专用品种更新周期长;设施农业无公害栽培、绿色食品栽培、有机农产品栽培技术等推广应用步伐缓慢;设施农业栽培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较弱,如一些制约设施蔬菜生产的技术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大棚、日光温室栽培技术缺乏量化指标,科技含量不足。
(四)、服务体系不健全,工作不到位。
我县尽管进行了镇级农服体系的一系列改革,但因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有部分人员脱离了农技推广岗位转为它业。另据统计,现有的镇级70名左右农技术人员中,蔬菜技术人员全县仅有5人,与我县迅速发展的园区建设极不相适应。
总之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建设数量偏少、水平有限、档次低、科技含量小,带动能力还没有明显显现出来。
三、建设农业开发园区、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为发展园区建设,我县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如:*5年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落户*镇,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当年就有5家蔬菜加工企业进驻园区。带动周边农民种植蔬菜4000多亩。相继建立起了以代楼、苗湾、肖楼、石楼、*等村的高效设施蔬菜种植区,形成了“一园、二线、三片”的新格局。此外,该镇以设施菜、创汇菜为原料的生产加工项目近两年也开始提档升级,继港资企业高榕食品有限公司入驻后,又引进*华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瑞杰食品有限公司、*润禾种苗中心等10家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订单制,即:先与农户签订“定品种、定时间、定面积、定规格、定品质、定收购”合同,并先期向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农药、技术等,收获后再付款。成品蔬菜远销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不仅解决了园区及周边菜农的销售问题,且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园区的建设提高了土地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现在园区已带动周边县、镇发展出口蔬菜基地5万多亩。
在房村镇高效农业示范项目基地,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发展黄冠梨项目,引进优质新品种王秋、秋明、若光3个,在核心示范区高接换种10亩;采用渠慎春教授的“Y”形整形修剪技术,使得树冠形成快和早期丰产。同时给果园管理及机械化操作带来方便;采用绿色无公害优质栽培技术,提高了果品的质量;推广采用压力管道喷药、灌溉和液体施肥技术,解决了果园喷药中用工量大,施肥利用率低的问题;房村镇与市土肥站合作对项目区土壤营养成分进行测定。根据土壤营养状况,进行科学配方施肥,提高了土地的投入、产出率,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该项目不仅壮大了园区经济,实现了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现在,房村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已经形成了以采摘、认养、垂钓、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新的发展模式。
四、积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统筹规划建好农业综合开发园区
(一)、项目整合、资金统用
我县在园区建设过程中以主导产业、优势区域和重点项目带动为平台,将每年县级财政和争取中央、省、市有关部门用于农业方面的投资进一步向高科技示范园区聚集,同时吸取社会资金对园区建设的投入。建立“一资带三资”机制带动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资参与园区建设;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信贷资本为依托,集体、企业、农民收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和外资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强对高效农业产业开发的金融信贷服务,按照“政府扶持,企业运作,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高效农业产业化建设贷款担保机制,拓宽投入渠道;农业三项更新工程和高效设施农业建设资金用于加强优良新品种引进与示范推广、标准化配套种养技术集成和无公害农业投入品研制与产业化开发,提高农业新技术转化率与到位率;农产品质量建设经费用于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高优势产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产品认定、认证和品牌建设;农业资源开发资金用于加强高效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农业生产园区基地和农产品出口园区基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向园区倾斜,重点加强园区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攻关经费以培育科技主导型区域性支柱产业为重点,针对高效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关键技术需求,重点抓好产前、产中、产后关键技术研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加强高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园区的技术改造,提高高效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发展壮大企业规模,增强龙头企业及园区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外向型农业资金重点扶持外向型农产品生产园区基地建设。
(二)、选好地址定好点、规划布局高标准
我县积极加快板块园区基地链接。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几镇一业,规模连片,跨区域发展”的思路,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有规模、有特色的原则,采取龙头企业带动、庭园大户带动、合作组织带动等多种措施,突出主导产业,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把已建的特色板块园区串起来、连成片,把小基地示范园拼接成大板块示范园。同时采取“县抓示范带、镇抓示范方、村抓示范大户”的典型示范方法,狠抓了52个高效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并重点培育了“*镇位河村标准日光温室蔬菜示范点”、“*镇苗湾村标准日光温室蔬菜示范点”、“*镇李村棚室双胞蘑菇栽培示范点”、“三堡镇久久示范园和台上村设施草莓示范点”、“精艺成养殖加工示范区”等等。重点建设标准节能日光温室,突出推广应用专用和特色品种、新技术和新设备。使我县的园区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强化管理机制、突破创新体制
(一)、实施农产品绿色品牌战略
围绕建设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以重点培植优质农产品品牌为契机,开展争创农产品绿色品牌和无公害生产示范园区基地活动,加快主要农产品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进程,推进农产品有标生产、有标流通、有标上市,进尔把我县示范园区的生态优势迅速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
(二)、实施发展开放型农业战略
借助外力,吸引“三外”客商投资我县农业开发,启动内力,引导社会工商资本投资农业领域;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
(三)、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园区带动战略
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办法,重点扶优、扶强、扶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示范园区。依托区域主导产业做强一批,借助外商外资发展一批,鼓励工商企业举办一批,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嫁接一批;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引导农民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搞好我县的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建设,为农民提供看得见、学得到的现代农业样板
(四)、发挥资源优势、搞好规划布局
1、在发挥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扶持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园区的建设。积极扩大伊庄镇优质玫瑰花栽植示范基地,扩大栽植优质玫瑰苗木,经济林果及观赏苗木面积。目前该项目已与当地吕梁山、圣人窝、倪园水库等自然人文景点连成一体,成为*东部重要的旅游观光区。
2、*、*、*等乡镇建设并重点发展高科技开发园区。如:*、*镇的李村、跃进、魏河、运城等行政村均有设施蔬菜种植习惯和技术,年产时鲜蔬菜数亿公斤。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的“维农”牌、“琅溪”牌、“雪莲”牌等各类瓜菜。
3、今后以发展:进一步扩大设施蔬菜并重点解决设施种植用水,发展节水灌溉,疏通沟、渠、路,完善沟渠配套体系。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能力,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壮大合作园区经济,促进农业高速、高质、可持续发展。
六、建议和意见
通过调查笔者认为,在农业开发园区建设上应坚持:
(一)将建设规划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中去,加强对开发园区建设的领导,建立健全环境与发展的综合机制,完善实施机构的建设以及加强生态建设任务的干部目标责任和政绩考核制度建设。
(二)政策支持甚有必要,国家和地方对农业生产及农业科研、农业投资在税收、金融、技术引进、设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首先应兑现;县级投资环境改善、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给予重点支持、优先发展;要支持建立农业综合商业社等大型农业企业集团,优先在建立农业产品生产风险基金、农业保险制度、农业科研基金等方面探索;应该享有农业科技引进、先进农业设施引进、农业国际交流活动的开展和国内外高层次农业高新技术人才引进等方面政策的优惠。
(三)要依托大专院校以及科研单位,加强农业科研交流、农业开发与市场销售、产品展示方面的联系和合作;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联系与合作,聘请这些单位专家组成专家顾问组,大力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技术加强自身的科研队伍、专业人才建设,在完善地区现有的农业研究单位基础上,引进人才和科研设备,加强本地技术骨干队伍的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队伍。
(四)必须建立一系列的经济保障措施。一是争取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对建设的资金支持,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制定有利于生态环境发展的经济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和民众投资于建设。三要侧重于投入生态农业的示范、适合实际、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确保投入的回报率。
(五)必须建立和完善服务于现代化农业的优质服务体系。应健全建设项目,引进配套服务;建立农药、肥料、油料等供应服务和农业机械的供应维修服务;建立金融、保险的服务,建立市场、科技信息服务;建立气象、地质等服务体系,努力把其建设为高标准的现代化农业开发园区。
(六)坚持政策导向与市场取向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政策扶持导向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正确处理好设施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篇9
一、高校学生的特点
由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本身内容比较抽象和专业,导致大多数的大学生在心里上对此专业课程存在厌恶感和恐惧感,对学习没有兴趣,另外再加上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方法比较单一、呆板、在课堂上教学知识信息和社会上信息知识严重脱节,促使一些学生认为学到的知识没有用处,并不能学以致用,将所有缺乏学习的一切动机都归属在学校的教学上,很难彻底的分析自身的因素,另外,还有大多数的学生对自身的职业目标和自身能力优缺点并不明确,而且对于自己未来该从事的工作岗位也不明确,自然就不会对此专业的学习产生任何幻想,甚至还存在地抵触的心理,失去学习主动性,以上出现的这些现象就直接说明了学生并没有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影响整个学校的教学效果,影响整个学习氛围,不良的学习氛围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这样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整体的教学水平不理想,给所有的老师带来困扰。那么我们作为老师,建议当新生在入校时,就应该培养学生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就应该从专业和就业两个方向对此制定一套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促使学生们在心里提早就树立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概念和明确自身未来的就业方向,想要做到这些,我们必须要对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二、高校计算机创新教育和创新教学方法的策略
(一)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就是发展的根本,源泉,对于高校的教学来说,创新教学方法也是一个高校不断发展的根本途径,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建议可以采用发散思维能力,以此来提高计算机专业的外延性,最终来实现形散而神不散的模式,但是特别要注意的是任何问题都是有不一样标准的答案的,要培养学生从不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的宽阔,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增长,另外我们必须要将一些偏执死板的教学方法彻底的改掉,增强学生的实操性为主要目的,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样提高。
(二)利用科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掌握解决问题能力,充分的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中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另外,还要在授课的过程中适当的对学生提出表扬和鼓励,为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想要提高教学效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参与、创造和体会的过程中学习,例如,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注重对问题的创设,提供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和主人,老师成为课堂上的监督者。
(三)优化课堂理论教学方法
教学是教跟学的相互作用。“教”是答疑解惑的意思,一方面让学生学会知识,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学”是学习知识的高级思维活动,是主动认知的过程,强调主动性。学习是不能让别人替代的,只有学生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维才会有所成效。所以我们要让“学”成为课堂的主体。传统教学采用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方法单一,难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出的学生经常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有两种方法值得探讨。第一,实行课堂专题讨论,老师组织学生教学内容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最后各个小组出代表进行阐述。第二,适当增加自学内容。自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做好自学内容的选取、方法的指导、问题的引述等工作。总之,课堂教学应将一些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和能力培养的好方法吸收进来,以实现高等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探讨的观点我们不难看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企业间想要成功和快发发展的主要能力和竞争因素之一,那么高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我们必须要先树立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的目标,之后再根据本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特点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对此,研究和探讨高校计算机专业创新教育和方法对于我们专业老师来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永恒课题。
参考文献:
[1]吴懿慧.高职高专网络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1).
[2]何小苑.基于嵌入式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20).
[3]王妍.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方法改革[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3).
[4]胡雪林.“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06(10).
[5]胡文若.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方法探索[J].新余高专学报,2006(3).
[6]陈晶晶.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探索与创新[J].学周刊:A,2012,(1):45-46.
篇10
淄博红木家具打响会展文化品牌。2012中国(淄博)古典红木家具暨书画艺术品博览会总结借鉴前四届会展成功经验,坚持与时俱进,有力推动科学发展,依靠丰富内函,吸引来自国内外参展观众6万余人,到会专业客商3万多人,实现成交额6000多万元,签订合同意向逾亿元;同期举办的“首届中国红木家具‘鲁班奖’、“华光杯”全国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赛评选活动”在业界产生了轰动效应。
展会上,汇聚全国红木家具企业精品,以及艺术陶瓷、琉璃、雕塑、紫砂、珠宝、丝绸、文房四宝、书画等艺术品;伴随“神九”飞天的专利样书淄博“龙”,也佩戴着由中国航天发射中心颁发的“神九搭载荣誉证书”现身;“华光之夜”中国古典红木家具“鲁班奖”、全国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赛颁奖晚会星光灿烂;展会期间总价值近十万元的万份精美礼品抽奖,让市民亲身体验和感受“国字号”展会的温馨……
蕴含文化内涵的高端红木家具成为本届展会一大亮点。在龙尊红木展厅,一张做工精湛的莲花罗汉床受到许多收藏爱好者的青睐。这件莲花罗汉床是以老挝大红酸枝为材质,高薪聘请浙江东阳师傅,用一年多的时间精心制作的,成交价高达76万元。
本展会既有民间古旧红木家具藏品,也有知名品牌企业的现代经典之作,还可以欣赏到与之配套发展的当今高档家居书画艺术品。与以往前四届相比,本届展会更突出了底蕴浓厚的中国古典家具文化。已连续4次应邀出席展会的中国著名古典家具修复大师王秀林对这届展会评价颇高。
一次成功的会展,就像一部永无休止引导消费的导航播种机,悄无声息地发挥“一传十,十传百”的种子效应,成为淄博的又一张城市名片。
淄博工艺美术精品非常珍惜每一个走出淄博的展示机会。继2011年5月1日“印象・中国”鲁派内画全国巡展在北京恭王府启动和深圳展之后,2012年5月10日又在广州市沙面街46号华光陶瓷艺术馆展出,100余件淄博内画精品集体亮相,吸引了众多内画爱好者前来观展。参展的内画作品有来自我市国家级、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的精品共 100余件,效果好影响大,持续放大着淄博城市名片。
2012年4月20日,由协会(联社)参与承办的由淄博市人民政府主办“华光陶瓷代表作”――“瓷墨齐风岭南情‘国窑’艺术产品展”,在广州引起轰动,南方日报、广东卫视、广州日报、凤凰网、干龙网等30多家媒体记者到会采访报道,被誉为“淄博市工艺美术文化产业成功跨地区发展的范例”。
二、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打造产业基地品牌
2011年,淄博市轻工行业协会率先提出“建设淄博产业集群基地和特色产业集群基地设想”,立即引起市委市政府和省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迅速发展。目前已形成各类特色产业集群基地30多个,其中9个轻工产业集群基地分别通过了省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评审验收。
周村区家具产业在凤阳、福王、北方、蓝天等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下,269家企业参与家具产业基地品牌建设,年产家具300多万件,有力影响带动了家具市场和原材料市场的发展,使全区家具及原材料经营业户迅速发展到4000余家,交易额超过了百亿元,成为山东及江北最大的家具生产和销售基地;桓台县造纸产业集群基地,现有博汇集团、贵和集团、晨龙集团等骨干企业,辐射高青县和临淄区,总生产能力达 300多万吨,为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临淄区塑料产业集群基地,现有规模以上塑料企业80多家,以农用薄膜、塑料编织袋、PVC一次性手套为主导产品,生产能力超过60万吨,临淄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集原料、生产加工和贸易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基地。
目前,淄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药用玻璃、食品添加剂、装饰原纸、日用陶瓷生产基地,成为山东省最大的家具、白酒、玻璃、塑料、农膜、造纸机械、钨钼材料生产集群基地。
三、创建健身器材基地,争夺首例国家级基地王牌
篇11
一、研究假设
以知识、技术密集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离不开企业对知识的内部与外部学习能力。企业学习能力(内部与外部学习能力)代表其吸收外部知识、整合内化知识的能力,通过较强的外部学习能力来获取外部知识并为其所用,增加了企业自身知识存量;通过较强的内部学习能力来整合、重组外部学习吸收的知识,为新旧知识融合出新知识提供机会,推进企业创新发展(Engel & Palacio,2009)。
(一)高新技术企业内部学习能力与外部学习能力
在企业整合内部知识过程中,内部学习是促进通过外部学习吸收的知识不断整合的最佳策略。Nonaka & Takeuchi 研究认为,企业内部知识转化是一个包含内隐、外显、结合与社会化的螺旋过程。企业较强的内部学习能力能够较好地促进知识螺旋转化,促使不断吸收知识,进入整合、重组与创造知识的良性循环。同时,面对日益多变的环境,企业需要具备外部学习能力,认知外部新知识、识别有价值的外部知识,进而通过内部学习将这些知识内化。Cohen & Levinthal 从认知识别外部信息、理解与消化外部信息、应用有价值外部信息三个方面评价企业知识吸收能力。Bou-Wen Lin(2003)研究指出,企业需要具备较强内部学习能力,才能把外部学习吸收的知识与企业现有知识相衔接,并创造新知识。汪凡(2012)研究认为,组织在学习新的外部知识之前,应该先着重在内部学习上,通过内部学习提升组织成员整体吸收能力进而提高外部学习能力。因此,提出假设H1:企业内部学习能力与外部学习能力具有正相关关系。
(二)高新技术企业外部学习能力与创新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外部学习包括从其他企业的知识学习,在不同类型知识融合过程中的创新机会。在实践中,外部学习方式有通过产学研获取知识,通过技术或战略联盟取得知识,通过供应商、消费者、竞争者等参与交流学习来取得知识等。Kim(1997)认为,日韩产业集群具有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创新优势,尤其是日韩企业通过很强的外部学习能力来快速模仿、改进并创新知识,进而推进产业集群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Engel & Palacio(2009)研究认为,外部学习扩大了产业集群的知识视野,提供创新集群建立的基础。外部学习能力加强了企业与其他创新组织协同合作中,促进集群创新发展。因此,提出假设H2:高新技术企业外部学习能力与其创新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
(三)高新技术企业内部学习能力与创新发展
汪凡(2012)研究认为,内部学习通过组织内的知识整合与知识共享提升组织技术学习能力,进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在更新快、动态化的知识环境中,企业除了通过外部学习吸收外部信息外,更重要通过内部学习将企业研发过程中知识存量转化为知识增量,实现知识的分享与扩散。高新技术企业内部学习将外部学习吸收的知识整合内化为自身知识,并创造出新的技术、工艺或产品,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因此,提出假设H3:高新技术企业内部学习能力与其创新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
二、研究方法
(一)变量测量
综合考虑胡蓓和古家军(2008)、汪凡(2012)和欧光军等(2013)研究献,本问卷分为外部学习、内部学习与企业创新发展三个部分,并使用Likert Scald 5级量表法测量,如表1所示(已经过信度与效度检验)。
(二)样本选取与问卷回收
主要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等高新技术园区的企业为调研对象,问卷对象主要是企业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或技术骨干,采用电子邮件问卷调研,实地访谈发放纸质问卷等方式进行。共发放250份问卷,回收192份,剔除无效问卷19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73份,有效回收率69.2%,满足研究需要。
三、实证分析
(一)信度与效度分析
各测量项基于理论与献修订而来,具有一定内容效度。外部学习能力、内部学习能力与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7、0.83、0.91,超过了0.7,满足要求。
(二)模型拟合度与路径分析
模型拟合度的GFI、RMSEA、NFI、NNFI、CFI等指标值分别为0.92、0.042、0.93、0.95、0.96,各指标符合评价标准,可见假设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如表2所示,外部学习能力、内部学习能力与产业集群创新的路径关系以及假设检验结果,本三个假设得到支持。
四、研究结论
创新性既涉及企业内部的R&D活动,又存在于企业与集群内其他创新组织之间的协同合作中(黄晓和胡汉辉,2013)。本以173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企业学习能力与产业集群创新的影响关系。研究结论主要有:一是企业内部学习能力与外部学习能力具有积极影响作用,内部学习是促进通过外部学习吸收的知识不断整合的最佳策略。二是具有强有力的外部学习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才能有效地增加自身知识存量,推进知识分享与扩散,有利于增加自身创新发展能力。三是具有强有力的内部学习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才能将通过外部学习吸收进来的知识存量转化为知识增量,并创造出新的技术、工艺或产品,提升创新发展优势。然而,本仍有一些局限,样本容量以及地域范围仍有待进一步扩大,以期更具有代表性与说服力。
参考献:
[1]Bou-Wen Lin. Technology Transfer as Technological Learning:a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 Firms with Limited R&D Resources[J]. R&D Management,2003(3):327―342
[2]Cohen,W. M.,and Levinthal,D. A. Absorptive capacity: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0,35(1): 128―152
[3]J S Engel,I Palacio. Global Networks of Clusters of Innovation: Accelerating the
Innovation Process[J]. Business Horizons,2009,52(5):493―503
[4]Kessler,E. H.,nd Bierly,P. E. Internal vs. External Learning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Effects on Speed,Cost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J]. R&D Management,2000(3): 213―224
[5]Kim,L. Imitation to Innovation:the Dynamics of Korea's Technological Learning[M].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7
[6]Nonaka,I.,and Takeuchi, H.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7]胡蓓,古家军.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7):144―147
[8]黄晓,胡汉辉.产业集群问题最新研究评述与未来展望[J].软科学,2013(27):5―9
篇12
[
关键词] 黄兆信;《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研究》;创业教育转型;岗位创业;创业教育“双向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1-0001-04
[收稿日期] 2015-01-05;[修回日期] 2015-01-26
[作者简介] 徐小洲(1964-),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教育,创业教育。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加强就业和创业教育工作,并将创业作为国家战略。过去十余年中,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最初的九所试点院校发展到几乎所有高等教育机构的过程。可以说,创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变革。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依旧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总体来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和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支撑。随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深化,关于高校创业教育多元化发展模式的讨论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与具有区位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的一流研究型大学相比,地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有何独特之处?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及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有何不同?从理念、政策、制度、路径等四个方面看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模式及其实施路径又有何独到之处?我国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多元化发展模式在政策层面又应该进行哪些相应的调整?我国地方高校创业教育面临着诸如此类的难题。黄兆信教授《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研究》[1]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上述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解答。
一、创业可以教吗?
“创业可以教吗?”这是一个备受争论的命题。有的观点认为,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是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有人人认为,创业知识与技能只能在真实的情境中得到传授,以高校为主体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并不能真正起到培养创业者的作用。可以看出,上述两种观点之间争论的根源在于人们对创业教育内涵的界定以及创业教育有效性的评判不一。一些调研表明,虽然有的高校创业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学生毕业后真正创业的人数很少,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创业成功的例子更是少数,创业教育的成效并不明显。也有调研表明,“大部分的经验研究证实创业是可以通过系统化的教育方式进行传递的”[2]。
在《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研究》一书中,作者对创业教育内涵、要素和核心问题做出清晰的界定,使读者一目了然。该书指出:创业教育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对创业的基本认知,这种认知本身就是一种知识结构,可以作为大学生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创业不仅仅是一种商业行为,作为思维、推理和行动的独特模式,创业需要想象力、洞察力及创造性整合资源的能力。作者提出,创业教育必须考虑到三个要素:基本要素人、基于传统教育又超越传统的教学方式、外部环境与政策的变化。基于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判断,作者提出了创业教育面临着五个核心的问题:创业教育的内涵界定及其理念核心是什么?创业教育如何实现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高校应该如何培育创业文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应该遵循何种路径?如何营造支持创业教育的体制机制?这些问题是高校创业教育转型过程中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者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思路或切入点。
地方高校通过创业教育的开展,将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并通过系统性的活动提高学生创业知识与技能,最终提升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此,黄兆信教授提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必须转型。他认为,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群体应该以“创业唤醒教育”和“创办企业的教育”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基本的创业知识。为了保障创业教育的有效性,高校应该考虑通过怎样的组织变革与创新过程,推动创业教育体系的形成与持续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他认为需要思考高校创业教育的整体框架,包括其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联、投入与产出分析、环境分析等不同部分。这个观点对只重投入不计产出的创业教育,尤其是资源本来就有限的地方高校来说,是极富远见和指导价值的。
二、不同理论视角下的创业教育
黄兆信教授从利益相关者、创业型大学、生态系统、内创业四个理论视角,全面剖析了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一)利益相关者的视角
创业教育成功的基础在于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各利益群体的协调沟通、不同组织机构的互动学习。如:Brennan认为,创业教育的过程和活动既是嵌在大学系统内部的,与大学外部也有密切的联系[3]。
当前,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如此低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目前高校创业教育仍然处于封闭运行的环境中,缺乏对外部环境的开放性,全社会共同参与高校创业教育的氛围尚不明显。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绝非高校自身所能完成。创业教育应该是大学、政府部门、地方教育机构、企业家、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大部分创业教育领域的研究更多的是从高校自身的维度出发探讨创业教育的模式与推进策略,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以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创业教育,着力构建创业教育机制——高校、政府和企业等各方力量之间分工合理、良性互动,最终形成全社会参与的高度开放性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育需要包括学校、企业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因此,创业教育亟需校外资源的整合。
(二)创业型大学视角
创业型大学的概念比创业教育更广,包含了创业教育。如:Kirby认为,创业型大学的概念比学术创业、技术转移、创业教育的概念都要广,因为创业型大学还包括组织结构、领导、控制系统、人力资源和组织文化等一系列特征[4]。因此,只有全校范围的实行创业教育的大学才能称为创业型大学,而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水平高低也可一定程度上通过创业教育的层次或范围来衡量和比较[5]。
作者认为,在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浪潮中,创业教育必然也面临着深刻的转型。大学创业教育如果仅仅是将大学作为研究的自然边界,而很少涉及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与地区创业生态系统的关系,那么,这种创业教育难以成为创业型大学的主要特征。
(三)生态系统的视角
黄兆信教授提出,在生态系统观之下,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需要从整体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如何整合系统内部的资源、如何充分发挥系统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耦合作用,保持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对外部环境的开放性,对于创业教育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应当从观念、组织和制度的不同层面真正转型为创业型大学,将创业作为一所高校的核心理念,培育以鼓励创业为主体的大学文化,将高校的内部变革与创业教育、创业活动的实践结合在一起。这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观点,无论对创业型大学建设,还是创业教育都极富启发性。
(四)内创业理论的视角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F. Drucker)曾在其著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把企业内部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管理者称之为企业家型的管理者,即内创业者[6]。黄兆信教授认为,内创业者的培养对高校师资架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它需要高校建设一支既具有专业背景,能从事学术研究,又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能够将创业元素融入专业实践和专业研究的“双师型”师资队伍[7]。这种教师队伍在创业教育发展较为成熟的欧美名校已较为普遍,但对我国地方高校挑战颇大。因此,学校课程的设置不应过多地站在成功企业家、创业者的角度,以免让学生产生疏远感,而要更多地站在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立场,以中层人员如何在企业中从事创新活动为切入点,辅以务实的操作经验介绍,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共鸣,也更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综上四个理论视角,黄兆信教授提出了高校创业教育转型的四个维度的理论框架:理念转型、实施路径、课程体系构建、保障机制。这是该书的重要理论贡献。
三、岗位创业:创业教育新模式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加强就业和创业教育工作并将创业作为国家战略,社会各界对创业的呼声和关注度亦越来越高。作为激发人的创业精神、培育人的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创业教育,其发展动力应该是内生性的,即创业教育的发展路径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文化历史的特性相融合。
黄兆信教授对美国和欧洲创业教育转型发展、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演进历史和特征做出深入的分析,并根据温州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新模式。
作者试图归纳创业教育的“温州新模式”: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新理念的构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全校性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他对该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可操作性的分析,对地方高校的创业教育转型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一)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新理念
黄教授认为,创业教育首先要在理念上进行三个转型:从提高就业率向提升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转型,从创业实践教育向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转型,从培养自主创业者为主向培养岗位创业者为主转型[8]。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是以岗位创业为导向,包括以下特征:以融入高校现有人才培养体系为出发点,以全体在校大学生为培养对象,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9]。从交易成本理论来看,这种理念能以最少的成本带来最大的收益。该书还详细分析了以岗位创业为导向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具体的实施环节。
(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黄教授认为,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对二者来讲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创业教育来讲,缺乏一定学科领域的支撑和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创业教育的开展就成了无源之水,也不能吸引大学生的重视和参与。专业教育反映了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相关交叉学科的前沿信息、相关行业与产业发展的前沿成果,这些都有利于创业教育的开展。
创业教育自身所具有的鼓励创新、敢于冒险、把握机遇、创业机会的识别、创业资源的获取与配置、创业团队的选择、创业中的技巧、创业法律法规等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思考如何将自己专业领域中的最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如何更好地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如何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创新成果[10]。
这一思路有利于破解原先创业教育资源各自为政、离散的发展格局。
(三)全校性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
该书提出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新模型,具有创新意义。作者认为,创业教育必须做好面向全体学生的顶层设计:满足不同类别学生需求的多样性设计,将传统的以培养少部分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为主转变为培养全体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为主。作者认为,要促使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持续性设计、推动创业教育运行机制成长的长效性设计、形成专业教师内源性支持的引导性设计。
四、“双向融合”: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作者描绘了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未来的蓝图:“双向融合:高校创业教育要与社会相融合,培养能在经济、文化、社会资本和身份等方面充分与社会融合的创新型人才,不仅要从制度完善、课程建设、师资配套等方面着手,更要从深层次的战略角度来考虑当下社会对创业教育的诉求”。它包括: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帮助创业者实现经济融合;岗位创业者与创业者培养融合,助推社会资本融合;校内创业教育与校外创业教育融合,形成创业文化融合;个性教育与再社会化教育的融合,强化创业者的身份融合[11]。
在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之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势必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立足中国的国情,需要不断推动创业教育的改革。黄兆信教授提倡加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重视创业教育通识课程和创业类专业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提升专业教师对创业教育的内源性支持,建立起一整套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机制,对当前我国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本土化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参考价值。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研究》一书的出版,对丰富我国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促进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多元化转型路径的探索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兆信,王志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2] Gary Gorman, Dennis Hanlon, Wayne King. Some 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nterprise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for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a ten year literature view. 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 April-June 1997(15):56.
[3] Brennan, M.C.& McGowan,P.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An exploratory case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ur and Research,2006,12(3): 144–164.
[4] Kirby,D.A. Creating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in the UK: Applying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to practice [J].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2006,31(5):599–603.
[5] Yusof, M.Categories of university-level entrepreneurship:a literature survey[J].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2010(6): 81-96.
[6] 彼得-德鲁克.创新和企业家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90.
[7] 黄兆信.内创业者及其特质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1(9):85-90.
[8] 黄兆信.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以温州大学为例[J].教育研究,2013(6):144-149.
[9] 黄兆信,曾尔雷.以岗位创业为导向: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2012(12):46-52.
篇13
1.1 基础层面的理论知识
创业理论水平扎实的创业者,其创业获得成功的概率要比创业理论水平不扎实的创业者要更高,从这一点来看创业理论知识是很重要的,它是创业开始的基础。
1.2 操作层面的实践能力
正在社会上实施创业实践,实践能否成功受很多的因素影响,通常用其最终的创业业绩和取得的社会评价来确定,具体的操作比理论知识的评价难度更高。
1.3 核心层面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创业的灵感,在各种各样的创业活动中,经常会有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状况发生,这时往往可以通过利用思维的创新,用崭新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并最终获得创业的成功。可以通过一些比较系统的心理学上的心理技术和心理暗示,用于培?B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1.4 心理层面的创业能动性
做事情有热情很重要,但能否成功关键看是否坚持,只有保持着一贯的热情并持之以恒就能成功。创业能动性是指对创业有着强烈而持久的冲动,保持着不变的热情,即使遇到任何阻碍和困难,也不会就此放弃,能够坚持到最终成功而不会轻易放弃的主观能动性。
2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建设的综合需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相协调,与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持高度一致。因此在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以区域经济发展为重点考量要素,优化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妥善融入到民办高校素质教育中,切实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
2.1 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以及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加以科学定位,在扮演知识继承者的同时,应当基于创新创业教育来培养应用性复合型创新创业实践人才,以更好的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中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第一,培养创新思维。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项重要内容,与传统思维模式相比,创新思维具有一定特殊性,其直接决定着整个创业活动能否成功,因此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应当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激发其潜能,为其创新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培养创新人格。人格的内涵丰富,包含了一个人的多种内在特质,体现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培养目标的明确,应当以创新人格培养为基础,在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加强情感教育、意志教育、自我教育等,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综合素质的不断优化。
第三,培养创新意识。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应当将创新意识培养纳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树立以创新为荣的理念和意识,产生强烈的创新冬季,从而不断发挥自身创新潜力,实现创业成功。
第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积极转变传统条件下的教育理念,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终身教育和个性教育等新兴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从而强化其创业人格。
2.2 人才培养措施
第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全面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应当积极调整民办高校办学思想,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准确把握民办高校培养目标、服务对象以及生源状况等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准瞄准市场需求定位,坚持走应用性实用型人才培养道路,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优质应用型人才,进一步拉动区域经济增长。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民办高校教师的培训可以主要采取在职学习的方式,通过在职攻读学位、委托培养、到相关单位实习的方式,一方面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另一方面增加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学院在这方面应该给予教师一定的支持,可以采取减少教师工作量、报销学费的方式来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民办高校应该健全相应人事制度,健全聘任制,完善教师的评价体系,对于考核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