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物流技术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物流技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物流技术论文

篇1

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包括“入库-保管-捡货-分拣-暂存-出库”等作业,其中分拣作业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尤其是面对零售业多品种、少批量的订货,配送中心的劳动量大大增加,若无新技术的支撑将会导致作业效率下降。与此同时,对物流服务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致使一些大型连锁商业公司把拣货和分拣视为两大难题。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特别是感测技术(激光扫描)、条码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等的导入使用,自动分拣机已被广泛用于配送中心。我国的邮政等系统也已多年使用自动分拣设备。由于我国商品包装箱(指运输包装)上基本没有印刷条码,故商业系统至今尚没有认真研究过运用自动分拣机。

应该看到,自动分拣机的分拣效率极高,通常每小时可分拣商品6000-12000箱;在日本和欧洲自动分拣机的使用很普遍。特别是在日本的连锁商业(如西友、日生协、高岛屋等)和宅急便中(大和、西浓、佐川等)自动分拣机的应用更是普遍。可以肯定,随着物流大环境的逐步改善,自动分拣系统在我国流通领域大有用武之地。自动分拣机种类很多,而其主要组成部分相似。基本上由下列各部分组成:1、输入装置:被拣商品由输送机送入分拣系统。

2、货架信号设定装置:被拣商品在进入分拣机前,先由信号设定装置(键盘输入、激光扫描条码等)把分拣信息(如配送目的地、客户户名等)输入计算机中央控制器。

3、进货装置:或称喂料器,它把被拣商品依次均衡地进入分拣传送带,与此同时,还使商品逐步加速到分拣传送带的速度。

4、分拣装置:它是自动分拣机的主体,包括传送装置和分拣装置两部分。前者的作用是把被拣商品送到设定的分拣道口位置上;后者的作用是把被拣商品送入分拣道口。

5、分拣道口:是从分拣传送带上接纳被拣商品的设施。可暂时存放未被取走的商品,当分拣道口满载时,由光电管控制阻止分拣商品不再进入分拣道口。

6、计算机控制器:是传递处理和控制整个分拣系统的指挥中心。自动分拣的实施主要靠它把分拣信号传送到相应的分拣道口,并指示启动分拣装置,把被拣商品送入道口。分拣机控制方式主要是脉冲信号跟踪法。

拣货系统自动化近年来,连锁超市和便利店的发展势头很猛,对物流作业的“拆零”需求越来越强烈,拣货、拆零作业的劳动力已占整个配送中心劳力的80%;订货商品的多品种、小批量化,使得配货作业人手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如何提高这个物流环节的作业效率,已成为配送中心机械化、自动化的研究重点。目前,医药行业、化妆品制造行业已广泛使用全自动拣选系统(如日本资生堂、花王、大木等株式会社);而流通领域,特别是连锁超市、便利店的配送中心都广泛使用电子票签拣货系统。

只要把客户的订单输入操作台上的电脑后,存放各种商品的货架上的货位指示灯和品种显示器,会立刻显示出拣选商品在货架上的具置(即货格)及所需数量,作业人员便可从货架里取出商品,放入批发输送带上的周转箱,然后揿动按钮,货位指示灯和品种显示器熄灭,配齐订单商品的周转箱由输送带送入自动分拣系统。电子票签拣货系统自动引导拣货员进行拣选作业。任何人不需特别训练,即能立即上岗作业,从而大大提高了商品处理速度,减轻了作业强度,而且使差错率大幅度下降。

自动化立体仓库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出现是物流技术的一个划时代的革新。它不仅彻底改变了仓储行业劳动密集、效率低下的落后面貌,而且大大拓展了仓库功能,使之从单纯的保管型向综合的流通型方向发展。自动化立体仓库是用高层货架储存货物,以巷道堆垛起重机存取货物,并通过周围的装卸搬运设备,自动进行出入库存取作业的仓库。

自动化立体仓库具有普通仓库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是节约空间、节约劳力。据国际仓库自动化会议资料:以库存11000托盘、月吞吐10000托盘的冷库为例,自动化立体仓库与普通仓库比较情况为:用地面积为13%、工作人员为21.9%、吞吐成本为55.7%、总投资为63.3%。立体仓库的单位面积储存量为普通仓库的4-7倍。其次是提高仓库管理水平,减少货损,优化、降低库存,缩短周转期,节约资金。近年来,特别在冷冻行业,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发展极快。

自动化立体仓库主要由货架、巷道堆垛起重机、周边出入库配套机械设施和仓储管理控制系统等几部分组成。货架长度大、排列数多、巷道窄,故密度高;巷道机上装有各种定位的检测器和安全装置,保证巷道机和货叉能高速、精确、安全地在货架中取货;目前,立体仓库自动控制方式有集中控制、分离式控制和分布式控制3种。分布式控制是目前国际发展的主要方向,大型立体仓库通常采用三级计算机分布式控制系统;三级控制系统是由管理级、中间控制级和直接控制级组成的。管理级对仓库进行在线和离线管理,中间控制级对通讯、流程进行控制,并进行实时图像显示,直接控制级是由PLC(可编程序控制器)组成的控制系统对各设备进行单机自动操作。使仓库作业实现高度自动化。

计算机智能化技术

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上的应用已远远超出了数据处理、事务管理,正在跨入智能化管理的领域。例如,配送中心的配车计划与车辆调度计算机管理软件,在美、日等国已商品化。它能大大缩短配车计划编制时间、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减少闲置及等候时间、合理安排配送区域和路线等。

篇2

一、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的发展环境变化

首先,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为企业加强科学管理,发展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条件。随着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深入,中国经济保持了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商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打破了长期以来商品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了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

其次,企业改革日益深化,为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发展培育了必要的微观基础。推进企业改革,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是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的进展体现在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使国有企业从计划的执行者逐步转变成为市场主体。到目前为止,全国30多万家国有企业中,绝大多数实现了市场化经营,承担国家计划的企业只有1万多家。1400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1/3以上实行了公司化改造,国有小企业完成改组、改制的已达50%—70%。与此同时,由于所有制理论的突破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特别是近年来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使得一大批非国有经济市场主体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经济力量。

再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品物流技术的进步为中国物流和配送的快速发展准备了充分的技术基础。现划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中大量使用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商品物流技术,这些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日趋完善。目前已有相当多的物流和配送技术开始进入中国并在企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条形码技术、计算机支持的信息管理技术、EDI、MRP等。

第四点,政府对物流和配送的政策支持。为了大力促进流通体制改革和流通现代化的进程,为了促进连锁经营等组织形式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对商品物流和配送采取了积极鼓励和支持的政策。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多次强调了配送中心对发展连锁经营至关重要的作用。原国内贸易部在《全国连锁经营发展规划》中,重点提出了发展配送中心的政策措施。在我国流通领域对外开放政策中,鼓励国外资本投资于物流和配送设施等。目前,国内物流和配送服务已有较快的发展,物流配送已经成为许多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相当多的实行连锁经营的零售企业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为企业内部的连锁网点提供物流配送服务,一些连锁企业配送商品比例已经超过企业经营品种的50%。在社会化物流配送方面,一些国有商业批发企业和大型零售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和尝试开展社会化物流配送服务,如北京亿商集团、西单商场等;外资在物流配送服务领域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如中国储运总公司与日本岗谷钢机株式会社合资组建了天津岗谷物流公司,是集配送、加工、仓储、寄售、租赁、修理、展销和技术咨询为一体的新型流通组织。像这样的合资物流公司,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已有10家之多,它们主要是为在中国投资的跨国公司提供物流配送服务,成为跨国公司角逐中国市场的有力竞争武器。

二、影响和制约中国物流配送发展的主要问题

第一,中国企业对物流和配送缺乏正确和充足的认识。虽然对物流和配送的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学术界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物流和配送有较多的了解和认识,但就全社会而言,对物流和配送的认识还非常模糊,特别是企业。

第二,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短缺,是物流和配送发展的巨大障碍。从国外物流和配送的发展经验来看,企业要求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为此,国外物流和配送的教育和培训非常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教育培训系统,在相当多的大学和学院中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广泛地为工商管理各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课程;二是部分商业院校设置了物流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统;三是在各国物流行业协会的领导和倡导下,全面开展了物流和配送的职业教育。使得注意的是,职业教育是培养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最重要和经济的方式。许多国家的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获得从业资格后,才能从事物流和配送方面工作。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在高等院校中设物流专业和课程的仅有10所左右,仅占中国全部高等院校的1%;研究生层次教育刚刚开始起步;博士生方面的教育远未开始;职业教育更加贫乏,通过委托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的企业也不多见。据北京一家专门为外国企业服务的猎头公司介绍,一些外国公司或其所属合资企业时物流经理的需求近年来开始增加,北京市场上基本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经理人选非常少。

第三,物流和配送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物流与配送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方面,也就是企业开展正常经营活动的制度环境或市场环境,主要是指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或退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制度方面的改革,目前还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经营的需要,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要涉及到各种物流资源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市场之间重新配置。而由于上述制度改革尚未到位,企业根据经济合理原则对物流资源的再配置就会受到阻碍。例如,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选择外部物流服务时,由于企业处置原有的仓储、运输等设施和人员时遇到障碍,必然会影响企业物流效率的改善。因此,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也是物流和配送发展的必要条件。

篇3

航空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由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网站设计三部分组成,采用模块化化设计思想,完成整体方案设计。

2.1硬件设计与实现随着RFID传感器技术的普及率的提高,RFID标签廉价并可重复使用。数据传输方便,并且可以基于用户的要求处理自定义加密算法[10]。本系统RFID-ZigBee主从节点模块包括RFID标签、RFID读写器和ZigBee无线网络。其中RFID读写器射频模块采用的TI公司生产的TRF7970A,并将900M天线连接到读写器天线端口,微处理器采用的是超低功耗MSP430F2370,微处理器通过SPI总线接口方式连接射频模块,并通过RS232连接到ZigBee终端模块。ZigBee无线网络模块微处理器采用的是TI公司生产的CC2530,它符合2.4GHzIEEE802.15.4标准的第二代片上系统,提供一流的选择性、共存性、出色的链路预算、高达125°C的工作温度和低压工作性能,ZigBee采用自组织网实现数据传输通信[11],CC2530的接口电路如图1所示。

2.2软件设计与实现RFID协议设计是在IAR嵌入式工作平台Kickstart环境下完成的,Kickstart是一种集成开发环境(IDE),用于为MSP430微控制器构建和调试嵌入式应用。调试器完全集成,用于源和反汇编级调试,支持复杂代码和数据断点。RFID读写器功能是在VisualStudio2008集成开发环境下,采用MFC(MicrosoftFoundationClasses,微软基础类库)提供的基于对话框的应用程序框架进行程序开发。RFID读写器根据ISO15693标准规范协议和指令实现寻卡、读写、锁定、复位等功能,RFID读写器与PC通过RS232连接,操作界面如图2所示。ZigBee无线射频模块数据通信软件设计用IAREmbeddedWorkbench工具开发的,IAR软件是一套用于对汇编、C语言或是C++语言程序编写能进行编译、调试并完成下载的嵌入式开发软件。协调器的组网,终端设备和路由设备发现网络以及加入网络。协调器:给予ZDO层网络形成反馈信息,发送网络启动事件到ZDApp层,接着转到ZDApp_event_loop()函数,启动网络事件;终端器和路由器:当发现有网络存在时,网络层将给予ZDO层发现网络反馈信息。然后由网络层发起加入网络请求,如加入网络成功,则网络层将给予ZDO层加入网络反馈。数据库可在MicrosoftSQLSever2005开发环境下,根据设计需求完成建立,主要对象有客户(Customer),订单(Order),人(Agent),机场(Airport),航班(Flight),其关系如图3所示。

2.3网站设计与实现网站是在VisualStudio2010集成开发环境下,采用VisualC#中的Web应用程序进行开发设计,采用的数据访问技术来实现网站与数据库数据的交互。为保证系统软件的灵活性,软件核心与网页应尽量分离。航空物流管理系统主要使用者是物流客户、人和机场,网站主要功能有登陆、注册、人管理和机场管理,(如图4所示)。网站首页用于客户查询、用户登陆及注册,机场管理员页面可以查看所有通过自己机场的货物信息,选择是否通过安检,并对物品进行定位跟踪管理,人管理员页面可以根据日期、客户和订单号查询自己的货物信息,并且有添加客户货物信息的功能。

3系统测试

经过测试,系统能基本满足设计要求。对错误信息的处理方面,在网页中用语言来提醒用户该输入何种信息,并在后台程序中规定信息的格式并在误输后弹出提示信息直到输入正确,具有一定容错能力。

篇4

随着物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管理已经离不开物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物联网信息技术管理也已经成为物流管理当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在物流产品运输管理方面,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作用是比较大的。运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可以落实商品信息掌控工作和后期情况追踪工作,保证商品及时运输到目的地。在产品运输过程中,运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可以进行产品准确定位和追踪,及时把产品运输相关信息反馈给客户,让客户了解产品运输所在地点,满足客户的各项需求,给客户留下很好的印象。在产品储存当中,运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可以进行成本和费用节约,产品储存过程是比较复杂的,运输时间也是比较长的,很可能会出现产品变质或者破损等问题,给企业和客户都带来一定的影响。而运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可以及时掌握产品基本情况,反映出产品储存和运输相关数据,使得企业根据产品性质选择科学合理的储存方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延长产品寿命,不仅节约了成本和能源,还促进了物流业经济发展。另外在物流业内部管理当中,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也是比较显著的。要想发展好物流行业,是需要多方面资源的。物流行业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在提高产品运输速度的基础上保障产品质量,才能赢得客户的一致好评,因此,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而运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就可以定时进行物流工作情况监控,时刻掌握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还可以进行交流平台设立和机构设立,大大完善物流管理系统,在节约工作成本的基础上节约了工作时间,最终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物流业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的方法研究

相关研究人员认为,在物联网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当中,物流领域是比较主要的。物流业要想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必须落实各项基础工作。所以,只有进行标准化和科学化的物流建设,才能避免物流标准和物联网标准无法对接等问题出现,最终推动物联网标准化经济可持续发展。

1.加大关注度和宣传力度

在当前物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物流业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是十分可行的。一方面,通过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可以大大降低物流业运输等成本,促进物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物流业和物联网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在物联网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形势下,物流业的发展空间也会变得越来越宽广。从业内相关人员观点可看出,导致物流业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问题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政府和相关部门重视度不足,因此必须加大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对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关注力度,而物流行业是应用物联网信息技术的主体,更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要加大物联网信息技术与物流业相关内容宣传力度。

2.根据自身情况寻找重要突破口

要想实现物流业和物联网的联合应用,必须找到重要突破口。相关研究人员认为,在当前物联网应用的物流范围内,托盘与集装箱是两大应用成果,也是物流业与物联网联合应用的主要突破口。针对托盘来说,它具有物流范围广的特点,一旦进行电子标签应用的话,必须严格按照托盘使用标准来进行相关数据计算,这样才能及时完成相关数据采集,才能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电子标签可以应用在物品流通当中,也可以应用在数据传输当中。另外在集装箱工作中也有类似的应用。

3.搭建物联网信息示范平台

在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专项致力于技术推广和问题解决的企业会增加,这些企业必须通过实际案例经验总结进行相关问题解决。在物联网信息技术推广过程中,必须满足各个领域的应用需求和个性化需求,进行个性化的问题解决。因此,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进行物联网信息示范平台搭建,帮助物流业建立起带有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的物联网管理系统,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点物联网络。物流业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解决各项信息化和智能化问题,最终实现物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物流业经济效益。在全新的物流业管理体系下,物流业应当把完善智能可追溯性的网络管理系统,还要形成可视化的物流管理网络,实现产品智能配送目标,还要建立物流产品配送中心,实现产品配送的全自动化,最终形成智能物流信息平台。

篇5

制订产品责任法乃是大势所趋,这使物流质量保证成为物流业中的新问题。

在本论文中,我把物流分成三个阶段——过去、现在和将来,并把它们与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相比,列举了一些例子,诸如半导体的存贮能力和计算机计算速度。在区别每个阶段所创造和运用的各种各样的物流技术时,文章讨论了随着新技术发展,将来在物流行业中可能产生的重大变革。后者的一个例子就是计算机和In-temet及其他通信技术的融合。

下面是我在’97年亚太国际物流研讨会的发言。

物流和信息处理技术

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

早上好,能有机会在这里发言,我感到莫大的荣幸。

今天,我想大略地说一下信息技术发展和物流发展二者之间的联系。

在开始话题之前,我先作个自我介绍,并解释一下我为什么觉得当前的物流形势不容乐观。

其实我在日本最大的一家合成纤维公司里任职,担任化学工程师。

那时,日本的制造企业都处于技术发和生产率提高的急流之中。作为年轻的工程师,我每天都在试验革新了的生产过程或改良生产过程以提高生产率。

大约二十年前,有人邀请我加人一家仓储公司,未经慎重考虑,我就答应了。

之后我的第一印象是当今世界上竟然还有象仓储这样不发达的行业,这真让我难以置信。最让人奇怪和迷惑的是对安全的漠不关心,在我的工厂标准里,有很多操作都不合安全要求。

同样让我觉得奇怪的是经营方法陈旧和缺少创新。

在我看来,除了叉车以外,一切就是处于封建时代。

交通部制订了众多的规章,却缺乏有力的革新和家长式的引导,这破坏了物流业的发展。

我受到了震动,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因此我决定辞掉工作,再回到学校学习。

我去了一家美国商学院校学习有关商业的知识,在那里,我学到了企业经营最重要的两个要素。

当我从商学院毕业并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时候,我的金融教授问道:“威雄,你在校期间学到了些什么?”

我回答说:“我只学到了两样东西,它们对企业经营至关重要,这就是‘竞争优势’和‘现金流’。”然后他告诉我:“威雄,学校想教给学生的,你已经都学会了”。带着这两样东西,我回到了日本,并开始了新的工作——一家仓储公司的总裁。那时候,我的公司是一个很小的地方性仓储公司,年销售额为四千万美元,员工约380名。我想弄清楚的第一件事就是我们的竞争优势是什么,并询问了每一个经理,他们都答不上来,有的甚至说我们没有竞争优势。

这种形势非常严峻。从所学的知识里,我认识到如果一个公司没有竞争优势,它就将倒闭。

我想我必须从头做起,创造出竞争优势。

如前所述,我是一名工程师,用过很多计算机,所以我认为把计算机技术引入到仓库作业中是一个不错的主意。许多持反对意见的员工抱怨说顾客并不要求仓库提供实时库存信息。另外有的人问我,使用这个计算机系统能将我们的销售量提高多少呢?我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

我让他们把这当作是新总裁的爱好,并允许我建立这个系统。

非常有趣的是,为了准备这篇稿子,我查了查计算机的能力方面的资料,发现我念大学时最强大的计算机如IBM386,其效率只及今日PC机的百万分之一,或者更低。

当我试着使用计算机时,把它当作是一个能快速进行大数据量运算的计算器,在此之前,我们使用算盘或计算器。

为了达到第一个目标——库存控制系统,我在资金、人力和时间上进行了大量投资。非常幸运的是,这种实时库存报告服务赢得了顾客的满意并大受欢迎。

尽管这个模型非常简单,且只能提供有限信息,但它作为销售工具,为我们赢得了很多新的顾客。

现在,我们开始把计算机看作信息处理机器,而不是一个大型计算器。”在这18年间,我们不断改进系统,现在使用的是该系统的第4版,并刚成立了一个专门小组对我们的计算机系统作全面更新。同顾客一起完成了在线系统后,我们注意到一件有趣的事情是,由于线路总是开放着,任何时候我们都能传送各种各样的信息而不费分文。从这一时刻起,我们启动了室内电子邮件系统。

之后,有人提出我们可以用这个系统为那些想得到货物信息系统的卡车司机服务,非常幸运,该系统在卡车司机中同样大受欢迎。

正如前述,我是一名工程师,所以总是想着改善工作条件。我注意到,当业务繁忙时,仓库工作人员必须工作到半夜,为第二天的装运作准备。在我们一家仓库里,工人必须工作到凌晨,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

我觉得应该在这方面做些事情。

我了解到自动叉车已经问世,所以要求制造商制造一台用于公共仓储。我问过日本所有的叉车制造商,他们都说把自动叉车用于公共仓储是不可能的。其理由是自动叉车只能用于单一货物仓库,而不能用于多货物系统。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理由,因为如果人能把一种货物同其他货物区分开来,那么在人的大脑里应该有某种位置鉴别系统,它应该是某种数学系统。我不想自己去解复杂的数学方程式,但计算机却可以。所以我告诉一个制造商,我会支付全部开发费用,并许诺说即使开发失败了,也绝不会责怪他们。我信心十足能制造出这种叉车。

我们花了一年时间和一百万美元来开发该系统,而它运行得非常成功。

该系统比堆垛机、起重机和货架系统便宜得多。许多年前,美国教授参观了我的仓库,要求我展示该系统。那时,美国政府觉得他们在技术上可能落后于日本,并组成了一个新的调查小组。该小组的主要目的是调查高科技领域,他们参观了一些大公司,如三菱重工或富士通,但同样对我的机器人叉车系统感兴趣。

那时,我坚持认为还有众多的领域需要用低级技术来改善人类工作条件。

后来,他们提交了一份题为《日本技术调查》的报告,并评论说铃木先生强调存在着众多技术上的要求以改善人类工作条件。我引以为自豪。

我因发明了另一种货物定位系统方法而获得了一项专利。对区分位置而言,我觉得这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方法。

当我想到这个主意时,整夜都不能人睡,因为它是如此惊人,除了我以外没人能提出来。

它是这样的,当你要找屋里的某个人时,你绝不会考虑用一个座标X、Y、Z来找出他的位置,而会喊他的名字:“你在哪里,铃木先生?”然后铃木先生会回答:“我在这里。”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让货物回答“我在这里”。所以我试图让货物在被叫到时能作出回答,非常有趣的是,货物的确能做到。我把感应器放在托盘上,把信号发射器放在叉车上,当发射器发出信号时,感应器就能答复。尽管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但要把这套系统投人商用却有一些困难。

为能探测到信号,感应器必须大声回答,叫喊几次过后,声音就嘶哑了,或者没音了。电池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当它停止回答时,从理论上来说就无法再找到它。所以这种方法尚未应用于商业之中。条码技术和各种各样识别的技术亦会有大的进步。

在我看来,计算机的应用进人了另一个新的阶段。

直到几年之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结构都还是中央控制式系统,现在,计算机系统的主流变成了网络结构,并且客户机服务器类的系统将变得越来越流行,同时,卫星数据通信的运用将会显著增加。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在任何远离自己办公室的地方做生意,例如:在旅游胜地的宾馆或者甚至在飞机上。

篇6

1.2专业软件应用率低,信息技术不受重视

信息技术是物流管理实现现代化的基础,然而在物流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并未将管理软件灵活运用到物流活动之中,从而让那些物流管理软件丧失了应有的使用价值。不仅如此,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物流系统相关的集成软件的应用率也是十分低的,真正能够得到应用的软件数量仅仅只占到了百分之十的软件总数量。信息技术的不受重视使得物流行业的现代化进程远落后于社会的整体步伐,造成了物流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现状。

1.3行业信息无法得到充分共享

我国当前物流工作大量的数据信息是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而得以产生的,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物流管理工作,无论是在前期的数据采集方面,还是后期的数据使用方面,物流管理工作都始终未能与信息化技术进行良好融合,从而造成物流工作与物流管理工作之间的信息不对等现象,更严重阻碍到了各个物流企业的及时交流与相互合作。不仅如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物料的使用单位与供货单位往往不在同一个地方,使得物资的消耗信息与采购信息无法进行第一之间的沟通,而许多物流从业人员也不具备专业化的工作水准,从而造成物流活动过程中的信息阻塞,严重影响到物流工作的效率。

2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管理的影响

2.1改变物流产业的运行方式

物流管理工作中,现代技术的应用为物流产业的运行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物流企业开始主动接收市场信息,正式成为经济活动的组织者,加强了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互动,让企业能够随时捕捉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以满足市场供应;物流活动开始呈现出系统化的趋势,加速物流市场供应链的形成;提高物流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交流,让物流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最新信息,提升物流作业过程的透明度。

2.2改变物流产业的组织结构

在以往的物流企业当中,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常常会依据自身特性而属于职能全然不同的部门负责,在这种模式下,物流产业的组织结构是不复存在的。然而伴随着近几年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尤其是得益于一款名为EDI的软件的普及,物流活动被赋予了独立性,它不再需要依附于相关的销售企业或者生产企业,而是由专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另外,物流活动也获得了物流企业的全程负责,不再散乱的分散在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中,这便促使了全新的物流产业组织结构的诞生。无论是在物流组织结构的发展还是创新,信息技术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2.3改变物流产业的竞争格局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改变了物流产业的运行方式和组织结构,更让物流产业市场的竞争主体由以往的生产或者销售企业转向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如此,市场的竞争焦点也从以前的提高单一环节的管理效率和水平转向了以整个供应链为整体的管理效率和水平的稳步提升,物流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已经逐步成为了物流竞争的大势所趋。

篇7

1.2专业软件应用率低,信息技术不受重视

信息技术是物流管理实现现代化的基础,然而在物流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并未将管理软件灵活运用到物流活动之中,从而让那些物流管理软件丧失了应有的使用价值。不仅如此,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物流系统相关的集成软件的应用率也是十分低的,真正能够得到应用的软件数量仅仅只占到了百分之十的软件总数量。信息技术的不受重视使得物流行业的现代化进程远落后于社会的整体步伐,造成了物流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现状。

1.3行业信息无法得到充分共享

我国当前物流工作大量的数据信息是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而得以产生的,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物流管理工作,无论是在前期的数据采集方面,还是后期的数据使用方面,物流管理工作都始终未能与信息化技术进行良好融合,从而造成物流工作与物流管理工作之间的信息不对等现象,更严重阻碍到了各个物流企业的及时交流与相互合作。不仅如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物料的使用单位与供货单位往往不在同一个地方,使得物资的消耗信息与采购信息无法进行第一之间的沟通,而许多物流从业人员也不具备专业化的工作水准,从而造成物流活动过程中的信息阻塞,严重影响到物流工作的效率。

2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管理的影响

2.1改变物流产业的运行方式

物流管理工作中,现代技术的应用为物流产业的运行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物流企业开始主动接收市场信息,正式成为经济活动的组织者,加强了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互动,让企业能够随时捕捉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以满足市场供应;物流活动开始呈现出系统化的趋势,加速物流市场供应链的形成;提高物流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交流,让物流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最新信息,提升物流作业过程的透明度。

2.2改变物流产业的组织结构

在以往的物流企业当中,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常常会依据自身特性而属于职能全然不同的部门负责,在这种模式下,物流产业的组织结构是不复存在的。然而伴随着近几年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尤其是得益于一款名为EDI的软件的普及,物流活动被赋予了独立性,它不再需要依附于相关的销售企业或者生产企业,而是由专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另外,物流活动也获得了物流企业的全程负责,不再散乱的分散在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中,这便促使了全新的物流产业组织结构的诞生。无论是在物流组织结构的发展还是创新,信息技术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2.3改变物流产业的竞争格局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改变了物流产业的运行方式和组织结构,更让物流产业市场的竞争主体由以往的生产或者销售企业转向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如此,市场的竞争焦点也从以前的提高单一环节的管理效率和水平转向了以整个供应链为整体的管理效率和水平的稳步提升,物流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已经逐步成为了物流竞争的大势所趋。

篇8

二、信息技术在港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一)条码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条码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运输管理。物流企业采用了管理系统后,就能够及时的调出相同地点的货物信息。采用了条码技术后,就能够对运输的票据进行管理,指导货物的装载与搭配。能够快速的得出货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目的地是何处等,以此提升货物的安全性。第二,生产管理。在生产任务上粘贴条形码,任务单就能够直接跟随相应的产品流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可以使用条形码,能自动更改数据库中心的产品状态,保证产品质量。

(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数据传递的关键。在各单位进行合作时,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就能够实现数据交换,并将其作为应用基础进行物流作业。主要优势在于,其能够有效的节约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货方面。在接到订货企业的计划后,发货企业就能够直接下达发货的指令,及时的分拣货物,打印相应的条形码,并直接粘贴在货物的包装上,随后客户就能够接收到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发送的货物信息,收货企业就能够提前做好接收货物的准备,提高工作效率。第二,物流运输方面。由于发货企业在货物上粘贴了物流条形码,运输企业在提取货物时,就能够通过扫描读取货物条形码,核对货物信息。货物会在运输企业的物流中心得到重新的整理与包装。随后运输企业会通过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向收货企业发送订单的详情,运输工作结束后,货物运输企业就能够通过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向发货企业确认合作完毕,有效的节省了成本,减少了资源浪费。

(三)电子订货系统(EOS)等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在零售商的日常工作中,每当货物库存下降到重新订货水平时,电子订单就会通过电子订货系统自动下单到公司的主机,所有零售商下达的订单都会通过公司的主机归集,随后通过企业的仓库或者供应商进行批量发单。此种大批量的能力对于零售商以及供应商等都有一定的好处,零售商通过电子订货系统拥有了较强的采购能力,而供应商则可通过电子订货系统大批量的销售货物。增值网(VAN)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其能够支持电子订货系统以及企业的物流管理系统,从供应商到门店的整个供应链活动都能够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展现,且还能够实现卫星数据连接,对于地理分布较为广泛的零售商进行管理。

篇9

(二)物流管理专业理论知识过于抽象

在物流管理课程中,由于涉及到很多学科及各行各业的知识,因此,存在部分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增加学生对其的理解难度,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吃力,并且有些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因而,很多学生对其学习的态度并不积极,而对于很多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当物流管理课程中出现微积分学、运筹学等理论知识时往往遇到颈瓶。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物流教学的现实重要意义

(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物流管理知识的兴趣

总所周知,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动力源泉,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一定的兴趣,才会主动、积极地探究其本质。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当中,可以通过图文并茂、角色扮演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活跃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神经的兴奋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信息传递多样化。

(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地位,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这种灌溉式教育不仅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严重限制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网络资源,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技术查询相关物流方面的资料,提高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认识与理解。网络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学习的开放性,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及师生与网络媒体技术之间的交流。通过网络技术学生可以进行相关物流管理知识制作,如PPT制作,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物流管理学习的乐趣,还可以促使学生养成积极参与的意识,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互动性。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创设情境教学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涉及到的范围过广,故其相关专业概念与专业术语较多并且较为抽象,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盘点、分拣、出入库、配送、流通加工及装卸搬运等作业流程,而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建设一个物流管理实训基地,在这个实训基地中可以让学生操作相关系统软硬件设备,如电子标签拣货、第三方物流软件等,使学生身临其境,真真正正得到相关物流管理技能锻炼。

(四)有效地解决物流管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高物流管理教学质量,可以地解决相关实践教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发现问题,并利用教育技术解决问题,在总结教训的同时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通过这样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健全完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备建设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顺利应用的前提与基础是拥有较为完善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施建设,因此,应健全完善物流管理课程中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备建设,主要有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资源库建设两大方面内容。加强对物流管理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到物流管理实践活动当中,进而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应做好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建立规模齐全的资源库,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同时还应鼓励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多利用资源库进行课件制作,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提高物流管理教师综合业务素质

为了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应加强对其业务及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性。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根据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培养物流管理型人才。此外,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不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多关注市场动态,做好相关物流行业的探究与分析工作,确保掌握最新物流行业动态,使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的技术。

(三)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模式

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主动性,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物流管理模式探究活动当中,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例如,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以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明确每个项目目标及相关任务,按照相关步骤开展(目标—计划—实施—评估),让学生一一进行探究与解决,进而提高学生对物流管理的有效性掌握。如开展“物料采购计划与组织”项目式教学模式教学时,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辅助作用,正确引导学生紧绕项目任务制定相关项目计划并予以实施,明确物料管理与采购管理目标,构建有效的物料管理与采购组织结构,制定合理的物料采购计划,做好相物料与采购成本分析,完善相关细节工作内容,通过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究与解决,进而牢固并掌握好“物料计划与采购管理”相关内容。

(四)采用适当的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采用适当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了也反作用于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巩固理论知识。例如,可以采用“分散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指每门专业课的课内实践与学期集中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如物流实验中心软件实训、单元实训、典型物流企业参观实习、综合实训等。)进行教学,该模式主要突出整个业务流程的综合实训目的,基于工作过程和以真实工作任务为根据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现重组、整合、程序化。分散式实践教学是使学生认知与行动、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散式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流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有效地带动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让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将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而集中式实践教学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的一种模式,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积累一定的经验,为今后就业打下扎实基础。

篇10

(1)综合性、系统性较强。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由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数学等多门学科相互交叉而形成的学科,与数学、信息技术等联系非常紧密,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

(2)实践性、应用性强。企业里的物流管理工作尤其是基层一线特别强调物流人员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应特别重视实践与实际应用。

(3)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较新的学科。2001年教育部才批准物流管理作为目录外本科进行首次招生,因此,有很多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

(4)物流管理专业知识更新周期短。互联网时代的物流管理因其与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紧密联系知识更新非常快,要求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学力。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就无法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因此,必需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

2.研究性教学的特点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创设出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鼓励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要求和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有:

(1)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

(2)探究性。研究性教学的“研究”并非指学术性研究,而是通过调查、观察、实验等方法去了解未专业建设知的、非预定的、没有标准答案的事物,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某些科学家的气质,如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独立自主、创新等。

(3)实践性。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开放性。学习的内容跳出课堂、教材、校园的限制,来源非常广泛,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几个学科综合交叉的。

(5)过程性。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重视结果,研究性教学更重视过程,注重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体验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实践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精神。

3.物流管理专业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应用技术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实践能力强、高素质应用型物流人才,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黑板写、本子记”,重教材上确定性知识的传授,而轻从实践中获取非线性知识。在实践课程里,也是重机械重复的操作技能训练,轻思考改进的智力技能培养。而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和研究,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组织协调能力及沟通能力的提高。因此,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研究性教学是由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及其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应用技术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开展研究性教学刻不容缓。

4.应用技术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可行性及优势

(1)应用技术大学具备研究性教学的物质基础。首先,相对于传统高校而言,应用技术大学更重视实践教学,有较好的实践教学平台和企业实训基地,为学校展开研究性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应用技术大学丰富的竞赛活动,包括各种学术讲座和交流活动也为研究性教学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2)物流管理专业和研究性教学的特点之间具有相通性。就开放性而言,研究性教学鼓励教学内容广泛不拘泥于专业,而物流管理专业本身就是一门综合叉性的学科;研究性教学和物流管理专业都强调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研究性教学强调探究性,而物流管理作为一个新学科同时内容更新较快,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或不断地产生新问题,为研究性教学提供良好的前提和基础。所以物流管理专业采用研究性教学有明显优势,效果会更好。

(3)新生代大学生具有对未知事物的探知欲望。针对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基础相对较差能否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的疑虑,必须指出,正确地认识学生是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前提,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创造力,只要加以科学的指导,学生的创新潜力就能被挖掘出来。事实上,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大学生视野广阔、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接受快,本身就有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究的欲望。因此,在应用技术大学实施研究性教学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并得到很好的配合。

二、应用技术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模式

从当前理论界的见解和一线教师的探索来看,应用技术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模式由易而难主要有以下几种:

1.微型研究性专题讲座微型研究性专题讲座可以作为针对低年级学生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先导,专题讲座要切合学生实际,内容可以是关于物流管理的,也可以是其他专业的,还可以是关于研究方法的,可考虑选择一些一般性的社会课题,着重提高学生参与研究性教学的兴趣。例如开设《生活中的物流信息技术》、《顺丰如何做到次日送达》、《丰田如何成为世界第一》、《文献查阅》、《社会调查》、《科研报告及论文的写作》等。专题讲座应坚持讲解少而精、以案说理,现身说法。讲解过程中要加强互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讲座可由本校有特长教师开设,也可以从工商企业、科研机构等邀请有工作经验的人来开设。

2.开设研讨班研讨班的主要活动形式就是讨论,这种模式产生于19世纪初期洪堡创立的柏林大学。研讨班开展讨论的前提是真理尚不存在,讨论过程中取消所谓的最高标准,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通过无拘无束、毫无顾忌的讨论来大胆探索,进而发现真理和趋近真理。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研讨班讨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是企业运作的实际案例,通过对没有标准和统一答案的案例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课题研究研究性教学是一种问题解决模式,要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课题的形式来进行。在教师指导下,提出和选择课题,制定和实施方案,最后完成研究报告。通过课题的研究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书本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结合,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可供选择的课题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知识探究型。这是研究课题中的最低层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学到某一方面的知识后,例如库存的基本概念及其利弊后,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拓宽学习范围并开始思考库存在各类企业中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企业预防过多库存产生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等等。通过知识探究来获得学习体验,甚至形成学习报告。二是社会调查型。学生走出课堂走向企业和社会,通过对与物流相关的政治、经济、交通、科学技术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例如汽油价格波动对物流成本的影响程度,营改增对中小物流企业的影响,RFID技术在企业里的应用效果等等,通过对相关课题进行调查然后撰写出调查报告。三是创造发明型。研究性教学中最高的研究层次应当属于设计和创新发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对现有的物流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对现有的物流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发明进而为企业创造出一定的效益。需要说明的是,课题的选择是研究性教学设计的关键,选题的主体应是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主选题,教师只是起一个指导作用。学生所选的课题并不受物流专业的限制,可以是运用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就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需要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知识才能解决的课题。

4.建立物流管理研究性教学基地建立研究性教学基地是应用技术大学研究性教学制度化的体现。研究性教学基地的建立使得研究性教学活动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在表现形式上可以是实验室也可以是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学校会建立专门的机构来组织、促进、管理包括物流管理专业在内的全校范围的研究性教学活动,并给与一定的经费资助。学生要保证在四年本科教育期间至少参加一次这种基地活动。在这种制度化的研究性教学模式下,基地的研究性氛围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也能大幅度地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三、实施过程过中的注意事项

1.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自身的素质是保证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最根本的条件。研究性教学客观上使教师从过去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研究问题的引导者和参与者,这种转变势必对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应用技术大学要培养更适合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同时改革考评体系和薪酬制度,将教师的研究性教学成果与职称评定、工资收益等挂钩,推动教师的自我转型。

2.师生角色的转变研究性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开始重构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课堂的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的合作者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向问题的引导者转变。

3.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由于研究性教学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基本活动单位,活动地点远非教师视野所及,管理和监控的实施相对困难,只能通过间接地量表、汇报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学生个体的自我管理能力成为决定课程质量的关键。

4.对研究性教学的评价应更注重过程研究性教学的目的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重学科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缺陷,因此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应是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参与,而不是重结果,即重点关注学生从过程中学习或领悟到了什么,对于学生最终的研究成果则不需过于关注。

篇11

Key words: railway transportation; logistics; advantages; countermeasures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生产资料的获取与产品销售范围日趋扩大,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正经历着剧烈的变革。与此相适应,被普遍认为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制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我国已初步形成公路、铁路、民航、水路、管道多种方式构成的运输体系,这些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这些运输方式中,铁路是大宗物资、长距离运输的主要方式,铁路运输以其运能大、成本低、全天候和安全、节能、污染少等优势,成为我国运输体系的骨干和中坚,对发展物流业有着其他行业无可比拟的有利条件。

最近铁道部又提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客车要提速、货车要重载、物流要门到门”的“以人为本”的“无缝隙运输”发展思路,为铁路运输物流化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尤其是铁路运输生产布局的调整,大量货场、站台、仓库及装卸机具等的开发利用,使发展物流业所需要的基本设施进一步完善,铁路物流必将在现代物流体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1铁路运输企业物流化的优势

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发展迅速,现有运输营业里程7.4万公里,全线共有280个材料库,1 100多万平方米的仓储面积,1 300条专用线,还有数以千计的自备车,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经营能力[1]。2004年,国务院讨论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将投入巨大的资金建设铁路,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和电气化率达到50%,主要技术装备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铁路运输企业的物流化具有如下优势:

1.1铁路运输网络基础设施资源雄厚

全国统一的铁路路网体系,不仅具有区域性,而且具有全国性的联动优势:各铁路运输企业作为全国铁路路网的有机组成部分,相互之间在全路范围内的不同运输区域以统一的铁路运输规章实行运输信息、载运工具等多方面的资源共享和相互提供铁路货运终端到达服务,构成较为完善的系列化服务网络,使其在实物、信息和其他相关服务网络方面具备了向现代物流转化的物质基础和开拓物流市场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上述各种运输方式中,铁路是大宗物资、长距离运输的主要方式,在时限、价格、服务的综合优势上应比公路、航空运输更具竞争力,在运输里程达200公里以上的中长途运输市场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3]。同时,路网规模的扩大,五次大面积的提速,不断加快了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流动,进一步缩短了地区间时空上的差距,有利于实现物流的两大效用——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为铁路开展区域性物流和国际性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近年来,铁路在物流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相继成立了中铁行邮公司、中铁快运公司等大型铁路运输企业,在集装箱运输、“五定班列”的开行上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铁路运输信息化水平的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如TMIS、DMIS信息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发达的路网通讯能力和具有丰富市场信息的铁路运输信息系统,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共享的信息资源,所有这些都为铁路运输企业物流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1.2市场空间大

我国拥有14亿人口,国土面积大,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资源分布和工业基础行业的错位布局,使得长距离大运量的货物运输需求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而且铁路运输拥有其他运输方式(公路、航空、管道运输)难以效仿的优势,如:铁路运输很少受天气因素的影响;相对来说铁路运输比较安全;对于国家来说属于一种绿色节能的运输方式。所以长距离、大运量、大宗货物运输都主要依靠铁路。特别是铁路繁忙干线运输供不应求,京广、京沪、京哈、京九、陇海、浙赣六大干线的部分区段运输能力利用率达100%,客运快速和货运重载难以兼顾,无法满足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某些情况下是牺牲货运来保客运[4],这些都说明铁路运输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势必带来货运需求的持续增长,也必将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货运需求的增长,将为铁路运输的物流化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

1.3配送便利

铁路运输营业里程7.4万公里,线路连接各主要水、陆口岸,并通过众多专用线深入工矿企业,形成了点多、线长、面广、基本覆盖全国的铁路运输网络,拥有大量的货运站、货场及仓库,尤其是设置于港口和陆路口岸及大城市的货运枢纽站场,已具备实现包装、仓储、装卸、中转、配卸等物流服务的基本能力,具有发展成现代化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有利条件。另外,物流(配送)中心由其自身的特点决定应设置在城市郊区交通便利的地方,大量的铁路货运站场和仓库都分布在大中城市郊区的铁路沿线[3],这些设备和设施为铁路在条件成熟时发展综合性现代物流提供了基本条件。

2铁路运输企业物流化面临的问题

尽管铁路运输企业在物流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2.1完善的运输市场带来的挑战

完善的运输市场意味着各种运输方式间替代性的增强,包括其运输方式对铁路运输方式的替代。公路、航空、水运、邮政快运以及第三方物流等的快速发展,以其价格低廉、安全快捷、服务到位的优势,对铁路运输市场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导致铁路货运市场严重丢失。目前,公路运输已延伸至长途,民航在发挥超长距离运输优势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服务向中长途、城际间延伸。在各种运输方式间替代性已经日趋强化的状况下,铁路长距离运输的垄断日益淡化。

2.2思想观念陈旧

铁路属于国家垄断性行业,市场竞争观念不强,使铁路运输部门仍然坚持以生产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装、卸、排”为主要考核指标,其主要工作仍然是抓计划、保任务,上级决策下级执行。对货运一般只提供从发站承运起至到站交付止的单一运输服务,很少提供从承运前到交付后的全过程服务,没有真正变坐商为行商,要想实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目标还有很大困难,而上述服务只是物流服务中的一小部分。这样,铁路部门直接面对的只是一些提供中间服务的物流中介公司,本身无法了解真正的货主需求,在提供相应的运输活动中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会逐渐在运输市场中失去主动性。再加上服务人员中“铁老大”思想作祟,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物流观念,造成服务质量低下,使铁路物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2.3物流发展和服务滞后

铁路发展物流业虽有一定的硬件基础和优势,但由于物流业是以铁路多元经济系统为主,与运输主业各自经营,未形成物流网络化和一体化,且没有运能的支配权力,以至现阶段只能完成物流业全部服务中的一项或其中几项服务工作,导致了服务的不到位。与货主签订运输协议后,所选车型得不到满足,运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货主的需求,请求车不能按时配给,延误货主对货物运到期限的要求,难以达到服务对象的满意。另外,铁路运输手续繁多、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造成了铁路运代业向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的障碍。

2.4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铁路目前投资缺口很大,要实现规划的各阶段目标,预计共需2万亿元资金,从现在起到2020年,至少每年要投入1 000~1 200亿元人民币,而目前年投资额不到600亿元[5]。资金如何筹措,正是铁道部最感头痛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投人大量资金来配备物流设备也不太现实。而且在目前情况下,国家对铁路运费实行限价政策和铁道部对车辆、调度的统一管理,使得大部分投资很难如期收回。

3铁路运输企业物流化对策

针对铁路运输企业物流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对策,供有关部门参考。

3.1突出优势功能,寻求合作

铁路运输对自然环境的要求低,具有定时性、运输变动成本递远递减、可中途装卸、运量大、计划性强、铁路网络发达并且能耗小等特点,在承揽长距离、大运量的运输业务中极占优势。由于铁路物流仍处于起步阶段,应以其独特的优势功能,吸引国内外著名的现代综合物流企业进行合资和合作,引进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服务网络,以最少的投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3.2与货主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现代物流业与铁路运输业的最大区别,在于其连接制造业和销售业,而铁路运输企业的服务还不能提供包括连接制造业和销售业的全方位物流服务。铁路企业要发展物流业,可利用在各地设立的机构,和货主建立长期稳定的发展战略关系,将众多的货主和铁路联系起来,组织大量稳定的货源,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有竞争力的价格将成为铁路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3.3组建铁路货运物流集团公司

撤消多经系统的货运、仓储及其相关的实体,组建具有独立经营,自决策的铁路货运物流集团公司,对货运、装卸、仓储和等项目统一管理。并根据铁路货运上、下游用户的不同需要,发展公铁多式联运,在大中城市货站建立地方铁路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发展物流加工、集装箱和托盘配送业务,实现“门对门”运输服务,成为全程物流服务的供应者。这样可以优化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充分利用铁路物流资源,提高铁路总体

效益,做到货运营销与物流经营相结合,实现铁路货运从传统运输向现代物流发展的战略性转变。

3.4加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实现铁路物流网络一体化经营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基于全程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很难形成客户“门对门”的物流管理,对于库房管理和智能化配送系统也基本上是空白。要根据铁路企业物流发展战略,完善传统运输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开发和完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TMS(运输管理系统)、MRP(物资需求计划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DRP(配送资源计划系统)、EOS(电子定单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JIT(及时系统)以及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DSS(决策支持系统)等功能软件,不断完善原有企业信息系统功能,加强未来物流组织的信息处理,为铁路企业开发物流服务提供强有力的网络化信息支持。国内外成功的物流企业发展历程证明,网络化经营是实现物流的基础和必由之路。因此,铁路物流业需要建立全路物流经营网络中心,建立各物流企业间的协调组织和协作关系,建立全路物流管理主体,形成全路各物流企业之间互为、共同发展的连锁经营格局,才能真正实现铁路物流业网络一体化经营的目标,并降低其经营成本。

参考文献:

[1] 丁五一. 铁路物流业整合的解决方案[J]. 综合运输,2002(8):33-34.

[2] 米明,翁振松. 铁路运输物流化是铁路适应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J]. 铁路技术创新,2004(4):33-34.

篇12

一、物流运输成本分析

1.物流运输成本的构成

物流运输成本是为完成货物运输而支出的各种成本,一般以单位运输产品的营运支出表示。任何种类的运输方式,其运输成本均由两大部分构成:场站成本和途中运输成本。场站成本包括货物的装卸、仓库、码头、管理经营机构和保养等成本。这项成本的大小只和货物的体积、重量等有关,与运输距离无关;途中成本包括运输人力耗费、线路折旧、管理维修、运输工具磨损、动力消耗、保险等。这部分成本的大小和货物运输距离成正比。

2.运输成本与运距的关系

由于运输成本是由与运距无关的场站成本和随运距增长而递增的途中成本所组成,使得运输距离越长,虽然运输总支出增加了,但场站作业成本分摊到单位运输成本(运输成本率)中的成本却越少,从而使单位运输成本降低,即运输成本率递减规律。各种运输方式中,一般场站成本低,途中成本高的运输方式适合于短距离运输;场站成本高,途中成本低的运输方式对长途运输有利。水路运输的场站成本大于铁路运输,而铁路运输的场站成本又大于公路运输。但途中成本的情况则刚好相反,公路运输最大,铁路运输次之,水路运输最小。所以汽车适于短距离运输,而水运则适于长距离的大批量货物运输。这种情况,恰好反映了运输成本中各种运输方式成本构成中的比重是不一样的,反映出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

3.运输成本与运量的关系

各种运输方式所能完成的货运周转量,也影响着运输成本的水平。我们同样可以把运输成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与运量有关,随运量的增长而增长,称为可变成本;另一部分与运量无关,不随运量的增长而变化的成本,称为固定成本或不变成本。如水路运输中的船舶燃料成本、港口成本、及装卸成本中的装卸机械动力成本、装卸计件工资等均为可变成本,随运量增长而变化;而船舶折旧、企业管理成本、装卸成本中的机械折旧成本等为固定成本,与运量变化无关。铁路、公路运输成本也可以同样分成这两部分。

4.运输成本与运输方式的关系

合理选择运输方式是保证运输质量,提高运输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特性的物资对运输活动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当同时存在多种运输方式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就有一个选优抉择的问题。选择运输方式是一个非程序化决策问题,要制定一个统一规定的标准是困难的,只能在组织货物运输时,按照一定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进行。

二、控制运输成本的措施

1.合理选择运输方式,提高运输效率

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在目前多种运输工具并存的情况下,必须注意根据不同货物的特点及对物流时效的要求,对运输工具所具有的特征进行综合评价,以便作出合理选择运输工具的策略,并尽可能选择廉价运输工具。采用零担凑整、集装箱、捎脚回空运输等方法,扩大每次运输批量,减少运输次数。采用合装整车运输、分区产销平衡合理运输、直达运输、“四就”直拨运输等运输形式,有效降低运输成本。

2.强化运输成本的核算和考核

要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引进先进的物流运输管理和优化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运输管理,降低运输成本的最佳途径。健全物流管理体制,建立物流运输管理专职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应用物流作业成本法(物流ABC),把反映物流运输成本的数据从财务会计的数据中准确剥离出来,统一企业成本计算的口径。在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强预算管理,强化成本管理意识,实行定额管理和目标成本管理,进行成本控制目标分解,明确责任,实现责、权、利结合,加强成本核算和考核。

3.整合自身运力

篇13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是东方文化的集中表现之一,有着独特的价值系统和思维方式,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块瑰宝。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可以开阔文化视野,了解与把握传统音乐文化的精神与特质,加强的历史责任感。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音乐学习与交流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传统音乐学习与交流存在的问题

1.1人类思维网状结构与传统教材组织上的线性有序特征之间的矛盾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类的思维记忆具有联想特征,在阅读或思考问题时经常从一个概念或主题经过联想转移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或主题,是一种非线性的、纵横交织的网状结构。目前国内出版的所有中国传统音乐教材,在学习内容组织上均体现出线性、有序的特征。在这种线性的内容组织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对知识的摄取难免被动、程式化,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其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

1.2文本资料过多、识记理论复杂趣味性少与学习兴趣之间的矛盾

国内传统音乐学习与交流多年来一直存在着纯文本资料过多、各民族传统音乐独立单处、针对性研究、形成不了一条主线的缺憾,这是专家根据自身研究方向进行的单一民族传统音乐的研究造成的。

1.3手段陈旧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繁重的学习与交流内容

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与交流一般都以专家口头传授为主,加入一些视听资料,无法及时地展现知识信息,专家的讲授受到限制,授课的视听效果不能做到步调一致,讲授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地反馈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者。如中国传统音乐讲授、中需要介绍到各个时期大量的谱例,传统的讲授方法只能通过专家的板书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观看,然后做谱面上的分析,或者利用钢琴即兴演奏,动作示范只能是局部的,学习者很难把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毕竟钢琴的音色是单一的,表达音乐风格的准确性不能尽如人意。

2多媒体技术对传统音乐学习与交流的积极作用

2.1多媒体技术可以扩展和放大信息空间

用多媒体技术处理的信息可以呈现出多样化和多维化,使那些抽象难懂,用语言不易表达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一目了然。多媒体课件利用“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在课件中重新组织编排讲授信息,将讲授内容整合为一种非线性的网状结构,专家在授课时就可根据讲授思路在不同章节之间、章节内容知识点之间灵活“跳转”,及时获取课件上的相关信息来辅助讲授。

2.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缩短了学习者将信息转变为知识的过程.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散发式的非线性的思维方式。多媒体的信息组织方式正符合中国传统音乐讲授的需要,它可以实现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非线性的信息传输与交流,帮助学习者建立思维、改善思维、减少思维过程中的弯路,较快的接近学习目标;多媒体的引入还能把声音和谱例完美结合,实现音色和风格的统一,完成音乐风格的具象化,使学习者能够身临其境。

2.3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符合时代要求

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为我们传统的外国音乐讲授手段和方法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这是中国传统音乐讲授过程别重要的,学习者的认知当然需要从别的教材、工具书中汲取一些专业信息作为补充,但是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讲授手段的信息集成优势,则会大大扩展原有的讲授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