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一英语学习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无论做任何事,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高一新生制定英语学习计划也应该如此。计划反映的目标是理想,是一种可能性,其出发点应当是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就是要解决当前的实际与未来理想之间的矛盾,将可能转化为现实。因此,计划既不能高于现实,又不能高不可攀。不少同学往往激情澎湃、豪情万丈、信心百倍,刚开始设置学习目标过高,不符合自己实际水平,尽管起初努力实施,可没两周吃不消,就自暴自弃,丧失信心。那么怎么才能够正确地分析自己的实际呢?首先,客观评价自己目前储备的英语知识和掌握的英语技能。英语知识主要指初中学过的单词、短语、语法,要如实认识自己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英语技能指的是听、说、读、写能力,明了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一般来说,语言知识和技能一般的同学要将复习初中的内容列入计划中,而语言知识和能力较好的同学就可以以目前的起点制定计划了。其次,正确分析自己的学习英语的态度。高中有句口号叫“态度决定一切”,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学生自己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21世纪合格公民的必备条件之一,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Willing(1987)指出四种不同的语言学习风格:具体型学习者、分析型学习者、交际型学习者和崇尚权威学习者。
二、制定计划要权衡各学科、长短期、课内外的计划
首先,英语学科是高中开设的基础学科之一,尽管它很重要,但制定计划时,要把英语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合理分配时间,才能保证所学习的学科全面发展。其次,制定学习计划要处理好长期和短期计划的关系。长计划是明确学习目标,大致的安排;短安排则是具体的行动计划。科学研究表明:将目标和任务明细化,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这就是长计划要和短安排相结合的原因。长期计划大到高中三年的学习计划,小到每一年、每学期的英语学习,短期计划指的是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天的学习计划。制定计划要全盘考虑,注意计划的层次性、连续性、发展性,要处理好长期和短期计划的关系。再次,要协调好课内外计划。课内一般情况下就跟着老师的计划进行,要和老师的教学同步、协调。如果上一节课堂上或者课后自学出现了新问题的话,可以临时制定计划,准备在课堂上找时间及时解决问题。课外学习包括对课堂的知识及时复习、不断深化、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落实已定计划
长期按学习计划办事,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生活有规律。这种习惯平时表现在每天的时间安排和学习方法的运用上。
一方面,安排好学习时间。时间安排上一旦形成习惯,该到计划要求的学习时间就在固定地点学习。对于学习基础不是很好的同学来说,在开始阶段,自己可支配的自由学习时间几乎没有或者很少,因为他每天能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就很不容易了。但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他的常规学习时间将会逐渐减少,而自由学习时间则相应逐渐增加。由于开始阶段自由学习时间较少,所以,一般学生往往抓不紧,这也恰恰是他被动学习局面难以改变的原因。因此,刚开始执行学习计划时,可能会觉得时间特别紧张,但这时即使需要占用一部分个人的娱乐和休息时间,也要确保学习计划的完全落实。只要坚持走过了开始这个阶段,过于紧张的学习状况就会逐步改变。一个学生如果能感到自己学习上与别人有差异,并且希望改变这种学习状况,那他就应该以分秒必争的精神去抓个人的自由时间。一旦抓住了自由学习时间,他就会努力去提高在校常规学习时间的效率,以增加自由学习时间,从而使自己掌握的学习主动权越来越大,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也就会逐渐到来。
另一方面,学习方法上一旦养成习惯,就会感到不预习就无法听好课,不复习就不能做好作业。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质量。而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长期按照学习计划进行学习的结果。所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计划和顽强意志的产物。此外,选择好学习场所。要实现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场所的选择和时间的管理同等重要。选择课外学习场所,最好能避开过道,选择一个干扰较少的位置,准备好学习所需用品,然后静下心来,训练自己按计划一次做完一段工作;如果到自习室或图书馆去学习,最好都能按习惯坐在同一位置,这样有助于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四、毅力、意志力是实施计划的有力保证
大部分学生都有计划,但真正按计划实施的却不是很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因为缺乏学习的毅力和意志力。学好英语必须要有毅力、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英语学习者不管多么聪明,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学不好英语。所以,高一新生要分析自己学习英语的毅力和意志力的强弱。如果毅力差,意志力薄弱,制定计划时,要将提高毅力和意志力列入其中。因为他们对学好英语非常重要。
篇2
一、记忆
心理学家通过人对事物的学习和反应,把人的记忆区分成了三个阶段:
1.短期记忆
短期记忆就是人对事物的信息进行筛选的一个过程,一些人会对于某些事物的刺激点,选择筛掉。如会从记忆中自动忽略一些事物,或把现阶段比较重要的事物保留在记忆中,又或者是通过别人的复述把事物停留在记忆中。
2.长期记忆
长期记忆是指事物的信息可以一直保留在脑海中。长期记忆的来源也是通过短期记忆来复制,也会有一些长期记忆是由于印象深刻而被保留起来。长期记忆可以提取现用,也可以以备将来提取,这样就出现了人类的以前、现在和将来。
3.瞬间记忆
瞬间记忆是人在接触外面的事物时,会在脑海中保留很短暂的时间。瞬间记忆只是对周围环境的复制,没有在记忆中有任何加工,而瞬间记忆保留的时间较短,如果不转换为短期记忆,将会很快忘记。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记忆策略
1.重复叙述
重复叙述是记忆策略的一种手段。学生为了记忆信息的不丢失,就需要不断地重复记忆,所以这是一种比较低水平的记忆策略。如果记忆的刺激性不够强烈,这些记忆都会丢失,反之,信息则不会丢失,学生学习到的记忆,很多都会变成短期记忆,有些也会成为瞬间记忆。重复叙述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纯性的叙述,它只能使记忆信息在短时间内停留,比如让学生学习化学概念时,重复朗读。另一种是对一个题材进行的分析、组织、思考,然后用自己的言语表达的加工性叙述,比如让学生了解教学中化学实验的变化过程。
2.合作记忆
合作记忆是身体多个感觉器官一起记忆,像在化学实验中,可以调动学生身体各个器官的参与,学生通过鼻子、手、眼睛、耳朵和大脑的同时合作来观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这样的记忆是不容易忘记的。通过实验,运用感官的合作,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了解程度,同时也加深了记忆在大脑的印象,方便下次提取记忆。
3.精细加工
精细加工是指学生通过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换位思考,对原有记忆的一种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比、联想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比如,实验过程是可以参考课本内容来进行验证,在硫酸中加入糖,使糖出现膨胀,同时具有刺激气味,学生在实验中,可以与书本中的文字进行对比,反复思考。
三、记忆策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中的记忆是要不断地分析新的事物信息,搜索相对应的记忆,然后运用对应的记忆再次进行强化记忆的过程。学生通过对学习内容的不同,及时地调整修改,提高学习质量。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记忆所学的知识,也要掌握有效的记忆策略。
1.识别新信息
教师应该有创新的教学记忆方法。教师利用电子化多媒体设备,搜索一些动漫的化学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这也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记忆效率。例如,硫酸的沸点是338摄氏度,所以在实验中一定要掌握好温度,在这个实验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硫酸的密度和特点,还有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所释放的热量,这些都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2.处理识别新信息
学生在识别新信息后,就要对学习的新信息进行处理。学生可以把化学课上的实验和课本上的、老师教过的重点相结合,学习质量也会得到提高。记忆中受到干扰的因素也比较多,所以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习对新信息的处理方法。
3.搜索对应信息
学生在了解到新信息的处理方法后,教师再把记忆的任务发给学生,让学生与原有的记忆储存相联系,形成计划模型,完成记忆计划。在化学实验中,学生在化学实验安全的前提下实际动手操作,手脑并用,这样记忆是比较深刻的。而在数学中,教师可采取游戏、提问等方式来给课堂制造活跃的气氛,通过这样的知识类方式,学生的上课兴趣会提高,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4.强化记忆
记忆深刻后,就会成为长期记忆,所以教师要趁热打铁,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可以顺向思索化学实验,也可以逆向思考,这样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观点不会片面化,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在心理上处于开心、兴奋等状态,而会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动力。
总之,我国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每位教师也在努力地让学生认识到如何去学习,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事实证明,科学的记忆策略可以使学习不再枯燥、呆板,也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篇3
从文化产生的背景来挖掘语言发展过程,更利于激活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增强语言学习自觉性。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能够运用互联网络、报刊杂志等载体来了解与课程学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汲取丰富文化营养,挖掘富有情趣的内涵信息。学生在了解中,通过与本域文化对比,不仅能够记忆共性的内容,还能够了解中西文化在表达中值得注意的地方,开阔自身的文化知识视野。
正是基于上述要求,现行的《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下同)教材在编排上尤其注重对课程文化的丰富,要求学生能够从节日文化、饮食习惯、交际运用等方面了解彼此之间差异。像在7A Unit 3 Let’s celebrate!的“Reading Getting ready for Halloween”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就“What do you know about Halloween?”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产生背景,通过与我国的端午、中秋等节日风俗对比来加深理解记忆。
二、突出对比运用过程,增强学生感悟
学生以对比来进行理解仅是增强了学习信息知识的储备量,而灵活运用则是提高理解感悟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形式来予以运用,更利于加深认知体验和感悟。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从语言文化对表达交际的影响来突出中西方的运用差异。引导学生在运用过程中探寻规律和使用规则,以提高综合运用的敏锐性和灵活性。可借助演绎归纳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运用中发现跨文化的特色,同时运用对比交流形式来了解彼此之间的差异,加深理解来增强运用技能。
突出对比运用过程是增强学生交际运用能力的内在需求。像在《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3 Food的“Reading What we eat and how we live”教学中,就西餐的刀叉使用和我国的筷子使用、中西方进餐的文明礼貌习俗不同,可创设一定的语言交际情境。可通过播放饮食文化宣传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If you were there, what would you do? 以这样的形式进行表达交流,更利于学生增强感悟认知。
三、注重对比鉴别发展,关注学生创新
从对比过程中发现规律和提高运用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语言学习能力。从对比鉴别中传承文化的运用发展则是培养学生学习创新运用能力的前提。
教师不妨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鉴别发展,以文化运用在表达交际中的发展为契机,鼓励学生多阅读贴近现代生活的报刊杂志,多查阅与现代生活相关的文化交际知识,多观看西方现代文化生活在交际交流中的运用。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指导语言学习的方式,建议学生能够在充分搜集和运用现代媒体以及语言文化读物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理解感悟和想象思维来深入学习探究,并建议学生通过运用真实情景交际来深化语言文化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文化知识进行灵活表达运用,以此来培养其发展创新精神。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影响中学生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客观要素,更是学生在学习中应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点。上述探析可得出如下结论:(1)培养学生高度的文化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交际能力的前提;(2)多为学生提供表达交际的情境,增强认知体验,是优化教学的关键;(3)引导学生深入接触西方文化在语言交际中运用,多元化运用学习资源,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化学习发展创新的有效途径。
篇4
1、“动手”与“动脑”。在“动手”与“动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方面,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更多的表现在应具备“动脑”能力。即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所具有的分析、思辨、判断决策以及各种方案和策划的制订、改善、调整、实施的能力。
2、“管物”与“管人”。如果说工程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大多面对的是材料和设备等有形物品,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更多的是与“人”打交道。因此,勾通、协调、组织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3、“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不管是在什么职业岗位上,其所处的环境都是千变万化的。即使是按照固定的管理流程、标准和程序实施管理过程,但管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和管理点都会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随时变化而产生许多变量。这就需要管理作业人员具有随时适应环境,调整策略和方法的能力。
4、“单体”与“协同”。从管理的组织原理看,绝大多数的管理项目不可能是“单体”作战,管理的层级组织注重的是协同效率。因此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在组织环境和系统内的合作、服从、交流和领导的职业素质。
二、抓好课程体系开发的三个环节
1、界定行动领域。行动是指职业人在特定职业岗位上根据职业行动目标所进行的职业活动。行动领域是一系列职业行动的集合,其载体是来自企业的工作项目(任务)。界定行动领域是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开发的基础,需要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织研究小组,在企业第一线进行深入调研。确定行动领域应重点考虑业务范围的一致性、工作过程的完整性、信息传输的便捷性、业务流程的范例性、经营目标的统一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职业能力的聚合性和产品流动的增值性等原则。
2、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学习领域是经过教学论加工的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即是课程。在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中,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也可以不是。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应保证教学实施的可行性、行动过程的连续性、行动目标的指向性、行动内容的多维性、工作过程的典型性、知识和能力的相关性以及教学方法的普适性。
3、学习情景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并不排斥职业能力分析,而是使二者做到有机结合。学习情境设计原则包括七个方面:知识和能力的相容性、能力目标的特殊性、能力结构的层次性、职业行动的针对性、学习和考核方法的多样性、教学环境和条件的适应性以及职业领域的拓展性。
三、正确处理项目课程教学的“五个关系”
(一)工作过程、工作项目与职业岗位分析的关系
通常,只做职业岗位分析所带来的问题是,大多数职业岗位因其所具有的多变性和复合性的特征,而不具有同一性和代表性。同是物流企业,不同规模和经营范围其职业岗位设置的差异是很大的,因此,单纯建立在职业岗位分析基础上的课程体系构建就缺乏充分的根据。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项目分析并不排斥职业岗位分析,而是二者应做到有机结合。它的具体表述应是:一个具备职业能力的职业人在特定的职业岗位上,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而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项目。这样职业人通过完成具体工作项目所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就具有了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工作过程与工作项目的关系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项目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工作过程与工作项目的关系是链条与结点的关系。工作项目体现在工作过程之中,而工作过程和其过程目标的实现则要求具体工作项目的实施,二者的有机合成构成一条完整的“工作链”。
(三)工作项目中“大项目”与“小项目”的关系
在高职经管类专业中,有的专业,从专业整体看工作过程比较明显,如会计、市场营销专业等,由此,应首先明确工作过程,在此基础上确定工作项目;而有的专业,如物流管理、国际商务等专业,从专业整体看工作过程不明显,则首先应确定工作项目,以工作项目的实施排列工作过程,而一个具体工作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又要通过“小工作项目”(工作任务)的完成才能实现其项目目标,这就出现了在课程开发中“大项目”和“小项目”的关系。
(四)工作项目与课程体系的关系
在课程开发中,工作项目与课程体系是对应关系。其中,应把握的要点是,在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工作任务应和课程相对应,有时一门课程可以对应多项工作任务,但不允许一项工作任务对应多门课程。如果出现此情况,就意味着应对该课程进行解构和重构。如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仓储设备操作(工作任务)和运输设备操作(工作任务)分别体现在仓储业务操作和运输业务操作两门课程中,出现这种情况就应经过整合独立开设“物流设备操作”课程,从而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课程的设置一方面要与工作任务相对应,同时应明确完成该任务,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点,能力点和职业素质,从而为制订课程标准和教材开发奠立基础。
(五)课程教学中专、兼职教师的关系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应以兼职教师为主”,这样的要求无疑是经过认真调研,是科学、可行的。但是,应注意的问题是,在课程教学中,专、兼职教师同讲一门课程,依据同一个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因此,专、兼职教师必须彼此熟悉,相互沟通,双方的合作应作到“零缝隙”,否则专、兼职教师虽然在课程教学中发挥了各自的专长,但偏离了课程标准,则不可能真正体现工学结合和教学做一体,其教学效率也将大打折扣。
四、构建校企合作的“六个平台”
1、专业建设平台。在专业建设平台上的合作项目应包括:专业和专业方向的开发、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论证、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和论证、专业教学评估、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的实施等。对此院校应充分利用企业优势,依据行业标准,聘请企业领导和专家实实在在参与上述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2、课程开发平台。在课程开发平台上的合作项目重点应围绕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是示范专业的主要建设项目,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上述项目的建设必需有企业深度参与。
对此项目负责人应当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选择并深入典型合作企业,与企业共同开发。其中包括: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共同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依托企业选择真实的工作场景、开发企业管理案例、广泛汇集企业真实的制度等有关资料等。实践证明,离开了企业的支撑和帮助,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也很难做出示范。
3、实训教学平台。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应占实训教学时数的80%以上”。根据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的特点,生产性实训应体现在生产过程、生产场景、生产对象、生产方法等方面。在实训教学平台上,校企可以通过课程内实训、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场景和职业岗位上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逐渐做到校内教学与企业真实的职业岗位“无缝对接”,并逐渐过度到“订单培养”,同时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4、项目研究平台。项目研究对于校企双方是双向的。一方面,在示范院校和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有大量的教学研究项目,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和课程标准、教学管理及其运行机制等。上述教学研究项目只有借助于校企合作平台,请企业专家深度参与,研究成果才能具有真实性、科学性、代表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大量的需要研究的项目,企业可以充分借助院校教师所具有的科研能力优势,结合企业需要,真题真做,从而实现校企双赢。
5、专任教师培养平台。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普遍缺少企业经历,从而不具备“双师素质”和“双教能力”,这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瓶颈。在专任教师平台上,院校的青年教师可以有目的、带项目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这是教师团队建设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6、培训与服务平台。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收益往往包括需要院校提供员工培训、技术支持和服务以及项目咨询等。在培训与服务平台上,校企双方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共同开发员工培训和服务项目,共同制订培训大纲和实施方案,通过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一方面可以全方位地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是院校教师接触企业实际,提升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极好机会。
五、实施“五个环节”,建立点、线、面一体化的实训教学系统
点、线、面一体化的实训教学系统是指:根据认知规律,构建以“单项能力、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即“点——线——面”为一体的技能训练系统。
其中,“点”是指岗位单项能力,即在职业岗位完成某一工作任务应具备的单项操作技能,其载体是工作任务链的节点,单项能力尚不能完成该工作任务的全部技能操作。“线”是岗位能力,即在特定岗位上,履行职责,根据工作过程,完成全部工作所具备的技能,是单一工作任务链上相关技能的集合。 “面”是指专业综合能力,即适应轮岗、转岗需要的工作技能,是多工作任务链相关技能的集合,也包括可持续发展能力。点、线、面实训教学系统的实现方式为:
岗位单项能力=课程实训+综合实训
岗位能力=综合实训+顶岗实习
专业综合能力=顶岗实习
六、建设具有“七个结合”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
1、课程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内的实训是指,在该课程中的学时范围内,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应安排的实训环节。其形式为企业参观+校内计算机软件模拟+沙盘模拟演练+相关设备操作;综合实训是指,学生在已经完成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为了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所进行的综合训练,其实现方式应是在真实场景下的生产实训。在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中,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力求符合生产性实训,学时应占总实训学时的60%-70%的基本要求。
2、仿真模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仿真模拟实训是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主要形式之一。从目前看,仿真模拟实训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模拟实训和沙盘演练模拟实训。仿真模拟实训利用其理念和方法虚拟了企业真实的经营环境、条件、流程、数据和管理,符合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中关于“建立虚拟工厂和虚拟车间”的基本精神。由于仿真模拟的实训过程体现了企业的真实场景和真实的经营过程,尤其是符合经管类专业“实训应设置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的基本要求,因此仿真模拟实训应视为生产型实训。但是在高职经管类有的专业中,实训过程只依靠仿真模拟是不够的,应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经营环境中进行设备操作,接触到真实的合同、凭证和单据。在项目课程教学中应围绕一个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将仿真模拟和实际操作训练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训练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
3、“动手”与“动脑”训练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的能力培养体现了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特征。在这里尤其要强调注重学生“动脑” 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国内有的公司开发的“沙盘模拟演练”以及课程教学中的小组活动与研讨,典型案例分析等应当在实训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中给予充分考虑。
4、课程教学与技能取证相结合。“双证融通”在许多高职院校中已经成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在经管类专业中,许多专业的职业资格鉴定充分体现了行业标准,因此双证书教育既是学生就业的需要,也是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需要。在实践中,课程教学和职业技能取证在学生的知识和素质培养以及技能训练中,其内容和方式具有一致性。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训基地所具备的实训功能和开出的实训项目也应当与专业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相吻合。
5、校内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由于条件所限,经管类专业有的实训项目在校内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须注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使“两个基地”在实训教学中各自发挥优势,开发不同的实训项目,并且互为补充,以满足实训教学的要求。
6、校内实训与对外开放相结合。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示范专业在建设中必须发挥其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因此实训基地建成后应做到资源共享和充分利用。一方面提高有限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向社会开放也可以进一步搞活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创新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7、政府投资与企业共建相结合。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融入企业资金,做到校企共建将会改变实训基地的性质,使其具有双重属性和不同的服务功能,这对校企双方是双赢的。经管类专业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应积极寻找与企业合作的机会,积极吸收企业资金,逐渐使实训基地和企业环境做到“零距离”,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参考文献
篇5
跨文化交际是指国际间文化进行交流,使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由于国家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有属于自己的交流方式,这样对文化的交流就有了一定程度上的障碍。例如:英语中的“please”,在汉语中的意思是请的意思,但是英语语言中“please”这个单词不能用于任何一个语境当中,但是汉语中请是可以用于任何一个语境中的,像是请吃饭、请喝酒等等。通过这个例子来看,高中老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还要对英语语言中的文化进行培养,有效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的措施
(一)高中英语老师应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目前,我国的高中英语老师的教学观念还是比较陈旧,依然受到传统观念教学的束缚,这样就必须老师加强教学理念,使新鲜的教学血液注入到高中英语的教学课堂中。老师在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与时俱进,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将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另外,老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些教学活动,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例如,老师在讲解“Healthy eating”这个词组的用法时,老师可以让一部分学生进行演示,在学生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老师要在旁边进行一定的讲解,使学生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了解西方的饮食文化,同时明白这个词组适用于什么样的环境。老师利用场景模拟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不仅仅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使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加强了沟通的能力,全面地了解了英语语言中的文化,从而让英语的教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提高了英语的教学质量。
(二)在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中对文化的差异进行渗透
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内涵,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的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较大。高中英语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英语的重要阶段,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英语的讲解中,要时刻注意文化之间的不同,要有效地利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本土的文化和西方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例如,学生在称呼老师的时候,一般是王老师、赵老师等,在英语的中就是“Teacher Wang、Teacher Zhao”等,但是在英语交流中的实际习惯是,“Mr、Miss”等,这种单词相当把人的姓氏和称呼相结合。老师在课堂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在课堂上合理地进行文化之间差异的渗透,使学生明白语言在不同文化的背景下的使用环境,也是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中不断的实践和积累,对跨文化交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高中英语教材进行深度的分析
英语教学是学生在接触英语语言文化的主要途径,在教材中有大量的英语语言的文化,不管是西方国家的地理环境,还是饮食、音乐等。老师在教学的整个过中要对英语教材进行深度分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之间的差异。例如,老师在讲解“Classical music”这个英语词组的时候,老师不仅仅要这个词组的表面意思和使用的方法进行讲解,也要对西方的文化背景进行讲解,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中选取不同的音乐形式,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并且老师还要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拓了视野。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是十分重要的。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使用技巧,也使学生提高了学习英语语言的兴趣,提高了高中英语课堂中的教学质量,也使学生在使用语言方面的综合能力,也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沈晓丽,沈鞠明.英语教材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
[2]李景娟.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策略探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篇6
【Key words】 systemati c health guide hypertension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后期伴有心脑、肾并发症的全身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1]。据统计﹒我国约有一亿高血压患者,每年发病者约300-400万[2]。与血压正常人群相比 ,平均寿命缩短15-20年﹒并且高血压患者一经确诊就需终生治疗﹒控制其病情的发展[3]。因此,心内科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让患者充分了解治疗意义及降压药的相关知识。正确掌握用药原则和方法。才能确保疗效并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7年9月~2009年9月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240例,年龄30-82岁,其中男124例、女116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56例、中专与高中48例,初中及以下136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两组年龄、性别、学历、经济条件、病情、治疗经统计学检验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有可比性、病例入选标准: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3]。”且排除各种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高血压。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卫生宣教﹒即由护士介绍有关高血压的一般性知识,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有关健康问题。发放有关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手册,告之有关注意事项。观察组除一般性健康教育外,按照护理程序,由责任护士,进行评估,护士长、主管医生参与共同制订护理计划,通过一对一的口头宣讲,发放教育手册,床边演示,定期讲课,随时指导,病室小广播宣教等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实施具体的健康指导,让患者由认识-了解-掌握。
1.2.2评价方法 护理干预3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1)遵医率的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包括:遵医嘱服药,合理饮食,戒烟酒及浓茶,情绪稳定﹒起居规律,适当运动锻炼六项内容。每内容以患者能完全理解并严格按医嘱执行为遵医,否则为不遵医。(2)生存质量的评价:采用国际上公认的生存质量评估表(MOS SF-36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角色功能,生活方式、情绪功能,用药知识及总体生活质量5个方面,根椐文献计分方法评分,评分范围0-100分,得分高表示健康状态越好,生活质量越高。两次调查均采用统一问卷,各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40份,调查结果经专家审核真实有效。
2 结果
统计学方法,2组间遵医率比较用卡方检验,生存质量用T检验。
2.1两组患者遵医率比较,观察组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遵医率。见表1
表1两组患者遵医率比较〔例,(%)〕
注:组间比较p<0.01
转贴于
2.2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见表2(X±s)
注:组间比较p<0.01
3 讨论
3.1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加快,高血压作为一种身心疾病,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相关行为的基础,信息与态度是行为的动力,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的,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社会、家庭环境,经济条件及个性不同, 对疾病的认识态度,信念及医嘱的理解也会不同,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遵医行为。根椐问卷调查结果评估患者执行医嘱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患者进行科学的身心教育,将健康教育的操作体系从一般知识的灌输到以患者为中心,一对一的个体化服务,有针对性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及实施系统的教育,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动,改善维护和促进身体的健康掌握,相关知识,建立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实现自我约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2遵医行为指患者的行为(服药、进食、及其改变其它生活方式等)与临床医嘱符合程度。调查结果表明:两组患者遵医嘱率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提高高血压患者遵医率。
3.3从表2可以看出来,其观察组的生活方式明显高于对照组。对高血压病患者,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 与 文 献
[1]康汉阳.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当代护士: 学术版,200T:638-39.
[2]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板社,2008:229-244.
篇7
1、调查对象和内容
该研究选择陕西省六所地方本科高校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参与该项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的人员来自西安文理学院、西安财经学院、渭南师范学院、宝鸡文理学院、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明德学院的大一新生,共计120名。共发出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20份,有效问卷达到100%。参与调查的对象采用匿名制的方式,调查内容涉及到大一新生个人基本情况,以及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学习策略、学习评估和学习环境等方面。
2、调研目的和拟解决的问题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网络信息化时代,当代大学生要能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必须学会利用网络自主学习,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等来实现学习目标。此调查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基于网络平台对大学新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了解教师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学生对教师角色的期待,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网络平台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二、结果及其分析
1、总体结果及分析
在问卷调查时,每道题规定选完全符合得5分,通常符合得4分,有时符合得3分,通常不符合得2分,完全不符合得1分,根据被调查者的得分计算出了每个题的平均分,其中最高一题平均分为4.21分,最低一题平均分为2.17,大部分处于2―4分之间。由此可以得出,大一新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意识欠缺。
2、分类结果及分析
(1)从学习目的来看,新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问卷中显示学生有学好英语的良好愿望,但是内在的学习动机却很低,即使上网也只是为了找找和考试相关的信息。
(2)从学习内容来看,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但缺乏主动性。“觉得在网上学习什么内容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该题的平均分为3.7,“如果老师不布置作业就自己学习”该题的平均分为2.93,表明大学新生不仅缺乏主动性,还有自觉性,总是习惯跟着教师节奏走。“课外总是利用网络学习英语”该题平均分为2.17。“你常上网阅读英语课外读物”该题的平均分为2.43,表明大学新生利用网络主要用于娱乐,难以抵制诱惑。??
(3)从学习策略来看,大学新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你只在需要时借用网络自主学习英语”该题平均分为3.23,表明大一新生没有养成平时利用网络学习的学习习惯,只是在需要时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你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借助网络自主学习英语”该题平均分为3.68,表明大学新生认识到网络学习对他们的重要性,但是方法不得当。遇到课堂上听不懂的内容,课下并不通过QQ、E―mail等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4)从学习计划来看,大学新生没有学习计划,也不能坚持实施计划。“为保证你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基于网络的英语学习,你认真制定英语学习计划”该题的平均分为2.74,表明大学新生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英语学习的计划性不足,仅仅在考试前部分学生制定计划。“你能完成英语学习计划”该题的平均分为3.04,由此看来,尽管一些大学新生制定了英语学习计划,但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不能持之以恒。
(5)从学习评估来看,缺乏对网络自主学习的定期评估,导致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有效学习。“你会积极评价自己的网络自主学习方法,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法”该题平均分为2.85。“你会写周记来对自己的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和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行对比”该题平均分为2.71,这表明尽管部分大学新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但是没有对此进行反思。
(6)从学习环境来看,不能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也不会有效地利用环境学习英语。“你通常在能够集中自己注意力的地方进行网络自主学习”该题平均分为3.23,“在网络自主学习时,你远离任何干扰你学习英语的事物”该题平均分为3.16,“你会利用网络资源尽量创造学英语的环境”该题平均分为3.18,大多数同学没有意识到网络可以作为一种平台,没有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帮助。
三、结论和启示
1、对大学新生的启示
(1)树立正确的自主学习观念,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加强对英语的重视,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平台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与英语有关的比赛,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利用网络观看、学习著名学者的英文学术报告或者知识讲座,提高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为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基于网络的英语学习,大学新生要合理安排和分配学习时间,不能只在需要时盲目地制定学习计划,并且要持之以恒,提高自控力,自觉抵制网络其他事物的诱惑,认真完成学习计划,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到网络资源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正确利用网络资源,同时要定期对自己的网络自主学习的状况进行反思、评估,并做出改善,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的。
2、对学校及老师的启示
学校要充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指导和教育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利用网络举办各种和英语有关的活动。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自主学习的指导性建议,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五、总结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各高校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调查表明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教师需要给出指导性的建议,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该研究只调查、采访了部分大一新生,范围有限,调查结果不够足够全面。调查人员都是第一次参加调研,经验的不足。因此,调查结论的准确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参考文献:
篇8
(一)二者所承担的责任不同
从承担社会责任来看,高职毕业学生需要实现从“要”到“给”的转变。大学生在学校以学习、探索、掌握科学技术为主要任务,在行为上甚至可以试错,因为试错修正的过程也是成长的需要。但是,成为了职业人就要以特定的身份去履行自己的职责,要通过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和他人服务,在纪律上必须学会服从组织、服从上级和与人合作,在岗位上不容试错,一旦犯错必须承担经济或社会责任。
(二)二者所拥有的权利不同
从所拥有的权利来看,毕业生实现从“索取”到“贡献”的转变。学生时代主要是接受外界的给予,依法接受教育并取得经济生活的保障或资助。而职业人则是要依法行使职权,运用自己的技能为社会或他人提供劳动服务,同时取得一定的报酬,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无法生存。
(三)二者所面对的环境不同
从所面对的生活环境来看,大学生身处象牙塔般花园式的校园里,过的是“寝室―教室―运动场―图书馆―食堂”五点一线的简单而悠闲自得的生活,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亲切的人文关怀;而在职场将身处快速的生活节奏、紧张的工作环境、单一的活动空间,给自己增加了无形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
(四)二者所面对的人际关系不同
从所对的人际关系来看,在校主要是简单、单纯而真诚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如果与同学不能融洽相处,仍然可以保持自己的个性;如果你不喜欢那个老师,你可以不去听他的课。但身处职场将面对是是上下级关系、师徒关系和同事关系,必须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否则就会被出局,这此关系的处理相对于学校复杂的多,毕业生面要长时间的适应。
(五)二者面对的文化氛围不同
从不同的文化氛围来看,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最大的区别就是严谨。校园文化崇尚个性,注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养,而职场对职业人的要求却是规范、严谨、统一。大学生可弹性安排学习时间,有较长的节假休息日,少许逃课以说服教育为主,以知识为导向,在学术上鼓励多元观点,师生可以相互讨论甚至争论;但作为职业人必须按照规定上下班时间,节假日很少,工作任务急又重;老板一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多数老板比较独断,对讨论并不感兴趣。
为此,高职实习生只有充分的认识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根本区别,正视步入职场后的角色转变,才能使自己尽快适应社会,谋求快速的发展。
二、大学生完成职业人角色转化的建议
大学毕业生初入职场,面对角色差别和环境诸多的不适应,必须端正认识,转变观念,改良行为,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尽快适应角色转变。通过对实习生访谈总结出如下建议。
(一)要善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走上工作岗位后,人际交往能力的发挥是适应环境的关键。在职场中有三种人际关系是必然要产生而且要处理好的,那就是上下级关系、“师徒”关系和同事关系。所谓“上下级关系”处理方面,要在领导者面关尽量展现自己两个方面的优点:一个方面是要让领导感沉自己“好用”,就是服从领导安排,工作中不斤斤计较,撵轻怕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就是要让领导感觉自己“能用”,就是能迅速理解领导的意图,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的工作质量超出领导的预期。所谓“师徒”关系处理方面,要尽量向师傅展现自己两个方面的能力:一个方面是要让师傅认为自己“好教”,就是服从安排,虚心好学,主动干重活、脏活和累活,表现出自己的实干和谦逊。另一方面就是让师傅感觉自己“能教”,就是要表现出对长辈的尊敬和对新技能的心领神会,能更出色的完成任务,且不“抢功”,尽力体现师傅的价值。所谓“同事关系”,要尽可能在同事面前展示自己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让你的同事觉得你“好交”,就是让你的同事觉得你待人诚恳,为人朴实,与人为善。另一方面,让你的同事觉得你“能交”,就是让你的同事觉得你诚实守信,是一个值得托付和信任的人,与你合作共事感到非常的愉快。
(二)要守时担当,尽快适应企业管理
实习生在实践期间要准时上班,最好每天要提前五分钟以上的时间到达工作场所,以做好一天的工作准备,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在这个期间最忌讳的事就是姗姗来迟。遵守时间是用人单位考察一个人很重要的部分,因为他与你的承诺有关系,当你找到一个职位实习的岗位并决定前去工作,在报到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承诺了要“遵守劳动纪律”,尽管没有人要求你在这个方面签署任何协议,但事实上你已经做出了承诺,那就是“我一定会按照一个职业人要求我自己,完成岗位要求的工作”,“准时上班”是其中重要的一项。而提前一些时间到工作场所可以让你更从容地处理一些需要准备的事情,从容地迎接你的同事,愉快地开始一天的工作。同时,还需要深入了解工作单位的其他纪律要求,你的岗位职责、办公室其他同事的工作内容及个人风格等方面的事情,以便尽快融入这个新的集体。
(三)要爱岗敬业,善于从小事做起
曾有几位知名的企业HR说过:“职场不可能人人都是精英,我们需要的是大量敬业忠实,善于从细节做事的员工”。“真诚地关心工作环境的每一个人,愿意为每一位同事创造一个清洁、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人际环境”是每一个人的愿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意愿和行动常常是两码事,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得到。作为实习学生,你会发现不会有人要求你一定这样做,但是,你会发现你做到和没有做到是不一样的。在办公室中从小事情做起,很多时候要从倒水、扫地之类的小事情做起。你会发现,一个懂得关爱别人、愿意付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欢迎。无论你做什么都是在用行动告诉别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别人如何评价你,就将这种想法变成目标并落实到行动中,从小事做起,尽你自己的最大努力完成你的工作,你会得到不一样的回馈和收获。
(四)要获得成长,主动寻求帮助
即使是一个成熟的职业人也会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作为实习生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再正常不过的事,一个人的成长也是在不断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完成的。我们提但是大家要独立处理问题和完成工作,但是,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遇到困难时不要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立而耽误工作,在我们独立工作完不成工作任务的时候,要寻求有效地帮助,以提高工作效率。我们会发现在这个时候有的人会怕别人说“我”笨而不敢求助于人,结果严重地影响的整体工作的进度和自己工作质量,所以随时寻求帮助,顺利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自己是大学生职位实践过程中自我成长的重要任务。
(五)尊重每一个人,不参与办公室政治
篇9
在笔者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困难。他们的智力都很正常,在所学的功课中只有英语是他们的弱势学科。他们的英语学习情况直接影响了他们以后的学业,甚至关系到他们是否能升学或者升入什么级别的大学。因此,笔者对这些英语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了解他们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并提出和施行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使他们改善英语学习状况,从而促进以后的学习和升学。
二、高中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分析
(一)情感态度方面的原因
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保持积极的学习情感态度是英语学习的关键。对这些学困生的调查中发现:90%的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20%的学生害怕英语,80%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学习动力。
在一次又一次的测试中,这部分学生的成绩常常落在他人之后,或者付出了努力,却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学习不如他人的心理。在他们看来,只有在考试中取得优良成绩,才能体现出学习的进步。而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难度的增加,当他们一觉得难以消化所学内容时,他们便容易失去学习信心,甚至产生讨厌英语的情绪,或者完全放弃英语。总之,他们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英语学习的动机不稳定,而且英语学习的意志薄弱。
(二)学习策略方面的原因
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为和步骤。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有关外语教学的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当其他条件相同时,英语学习策略的差异对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通过对学困生的调查,笔者发现他们不但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而且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他们没有英语学习计划,80%的学困生不预习、不复习,80%的学困生很少使用工具书,90%的学困生不订正错误的作业,100%的学困生不作学习情况总结,不检查学习方法的效果,90%的学困生不向老师或同学请教。总之,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学习策略是非常缺乏的。
(三)学习效果方面的原因
部分学困生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确实作出了努力,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从上课到课后作业,从课前预习到课后复习,他们都能按照要求较好地完成,但并未长期取得理想的成绩。这一次又一次的不成功使他们觉得学好英语非常难,学好英语与他们无缘,久而久之,使他们对英语学习逐步失去信心,直到产生厌倦惧怕的心理,认为自己不是学好英语的料。其实,他们的学习效果不佳可以说是由于他们不良的学习策略导致的结果;但同时,不佳的学习效果又导致了他们在情感态度方面的缺失。由此,有些学生就产生了恶性循环。
三、解决高中英语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困难的对策
针对造成他们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笔者采取了下列一些对策,对其进行帮助和指导:
(一)情感态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经常提醒他们的三个字是“我能行”。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及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走出低谷,使他们看到光明的前途。当每阶段的难点出现时,他们特别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老师要帮助他们克服难点,从而增加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帮助他们消除畏难退缩的情绪,让他们在平时不断的成功中一点一滴地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建立良好的自我感觉。在平时的各项教学活动中,让这些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使他们感到他们与其他同学是平等的,从而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而对于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则加以肯定;课堂上,只要他们会回答的问题可以优先让他们来回答,当他们回答正确时,决不吝惜表扬,即使回答错误,也无需过多责备。小组活动或班级活动中要给他们一席之地,让他们在全班同学前也有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在不断的成功中逐渐增强学习信念。对于他们取得的进步,则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和肯定,鼓励他们不断取得进步。只有在通过不断努力、不断成功的过程中,信心才会不断地增强,才会作出不懈努力,进而形成和维持英语学习的兴趣、稳定的动机和较强的自信心。
(二)学习策略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的说法,能够努力培养良好的学习策略的学生就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策略的掌握与运用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对学困生进行宏观和微观上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训练,能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策略。宏观上,可进行讲座式培训、集中训练、日常教学活动渗透策略培训;微观上可进行具体的策略培训如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的训练。
1.宏观策略培训
(1)讲座式培训。为了培养学困生对学习策略概念和使用的意识,可以举办一些有关学习策略方面的讲座。让学困生听完讲座后讨论和反思他们的英语学习和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记录参加培训的体会和反思并写成报告。然后对他们进行个别交流或集体辅导。
(2)集中训练。为了使学困生的学习策略意识和实际操作有机结合,可以举行集中训练。一周内固定一些课外时间,集中训练某一具体策略,并结合当前实际学习任务,使用这些学习策略。某一具体策略集中训练一段时间后又可训练别的具体策略。
(3)日常教学活动渗透策略培训。新编高中英语教材在各单元各课型中渗透了策略培训内容。笔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这些策略,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策略培训和引导。可以先阐述某些学习策略,进行必要的演示活动,再让学生使用这些策略。尤其要提醒指导学困生运用并调整这些策略。
2.具体策略培训
(1)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从知识和技能的角度看,英语学习分为语音、语法、词汇和听说读写等几方面。每个方面的学习都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和方法,运用得当,就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语学习的认知策略包括词汇学习策略、语法学习策略、听说学习策略、阅读学习策略和写作学习策略。因此,笔者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记忆单词的方法、课文阅读方法的指导,甚至包括听课方法的指导,以帮助他们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调控策略是指学生计划实施评价和调整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的策略。根据文秋芳的观点,学习活动管理包括确立目标、制定计划、选择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方法的成效和检查学习行为。笔者首先对学困生进行了一定时期的学习活动管理方法的指导和监督,直到他们具备一定的管理意识和能力,接着指导学困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计划,确定目标,如每天每周每月的计划、每节课每单元的计划等;并根据自我评价不断修正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例如,学困生普遍认为单词记不住,他们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单词。对此,应指导他们采用多种记忆策略。记单词时注重音形意的结合,眼耳口手脑并用,利用不同的感官刺激来记忆单词;根据艾宾浩森的记忆遗忘曲线,设计出定期复习新旧单词的计划,并按计划进行记忆;利用监控策略对自己的学习随时进行监控;并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常对自己的单词记忆策略进行自我评估并自我调节。
(3)交际策略是指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学困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缺乏问问题的勇气,担心向老师或同学问问题时会遭到嘲笑。因此,笔者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平时在课堂上,多鼓励他们思考问题,让他们能用英语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小组活动时,要求其同伴不遗忘、歧视他们,设法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鼓励他们大胆地参与,督促他们改变事不关己的态度,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并大胆主动与别人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督促他们利用交际的机会来促进自己的学习。
四、结语
笔者对高一年级英语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他们在高中英语学习方面学业不良的成因:他们除了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英语学习动机不稳定、英语学习的意志薄弱等情感态度方面和学习效果方面存在问题外,最主要的是他们缺乏英语学习策略,缺乏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管理能力。针对这些原因,笔者采取了一些措施对他们进行了英语学习兴趣、动机、意志等情感态度方面的培养,最主要的是对他们进行了英语学习策略方面的训练。
参考文献:
篇10
在过去30多年时间里,国内外学者在自主性英语学习(learner autonomy)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自主学习概念的界定、自主学习者特征的描述、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剖析和怎样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徐锦芬、占小海,2004),而对学习动机――学习者个体差异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与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的相关性研究开展较少。本文拟采用实证研究为主的方法,进行英语学习动机和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2. 研究方案
2.1 研究的目的,本研究主要旨在探究:
1)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2) 如果存在,
①他们之间的相关性总体上呈现哪些特点?原因何在?
②子动机和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呈现哪些特点?原因何在?
2.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择来自桂林医学院的165名大学非英语专业二年级本科生作为调研对象。 之所以选择二年级学生是因为他们经过了近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适应了大学英语学习,具有大学生英语学习特点。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为辅的方法探究动机和自主之间的相关性。定量研究采用问卷作为研究工具,访谈则作为定性研究的工具。本研究中使用的问卷是在徐锦芬等设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本科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问卷和高一虹等设计的《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基础上改编而成,访谈提纲由笔者自己设计。
3. 研究结果与讨论:学习动机与自主学习能力相关性
英语学习动机和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之间在.000水平上存在显著正相关(r=.395**)。该结果从实证的角度回答了本研究所提出的第一个研究问题,即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相关性;同时也印证了学者们关于动机和自主之间的确存在相关性的论述(Knowles,1975 ;Dickinson,1995 ;武和平,2001;Ecclestone,2002 ;Spratt和 Chan,2003;何莲珍,2003;徐锦芬、占小海,2004)。
3.1 情境型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相关性探讨
情境型动机和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P=.263)。由于动机具有动态性 (DornyEi,1994),即不同类型学习动机对于学习者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有不同的促进作用,因此情境型动机对于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的影响很弱。访谈的结果也证实了研究的结果。
学生A:说实话,我上大学学英语的目的就是能够过了四级考试,然后得到“双证”。因此,为了通过四级考试,我每天自觉地背四级词汇,做四级题。并且给自己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如什么时间看阅读,什么时间练习写作,听力每天听多少,我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调整学习计划。
学生A的访谈结果告诉我们,她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她来说,成绩动机是影响她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动机。
但访谈中,学生D的谈话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学生 D :……谢谢。我想我首先应该感谢教我英语的朱老师。她对我们很负责。她上课的时候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调动我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她关心每个人,不论我们的学习成绩如何。我们学英语的自信心增强了。她给我们介绍了很多英美文化的知识,我们很爱上她的课,班级的学习气氛也上来了,这次我们很多同学都过了四级……课上,我认真听朱老师讲课, 还在她的指导下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她还给我们讲怎样学习英语,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很注意学习方法。比如阅读的时候,我先注重大意然后再注重具体的细节,不会的单词一般就跳过去。写作的时候我注意到错误并及时改正。
从学生D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朱老师)能够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造利于学生英语学习的学习环境,学生从中受益,他们的情境型学习动机得到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增强。因此我们认为情境型动机对于自主学习能力来讲不是可有可无的。二者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没有相关(r=.054),因此情境型动机对于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有一定影响。事实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支持性”学习环境。学习任务、教师和学习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互动,它们的相互关联程度决定了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张彦君认为环境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应该给予学习者充足的机会发展他们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如教师、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一句空话。
3.2内在兴趣动机与自主学习能力相关性探讨
内在兴趣动机和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该结果证实了内在兴趣动机和自主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对学生B的访谈进一步支撑了实证研究的结果。
学生B :可以说我对英语有种一见钟情的感觉。因为我非常想通过学习英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我上课仔细听讲,而且会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业余时间里,我读了很多英语简写本的小说,如《飘》、《简爱》、《名利场》等,大概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我看了有60多本。我经常听VOA 和BBC,最开始连慢速的都听不懂,但是现在我能听懂正常语速了。我能领会老师的讲课意图,同时根据老师讲课的进度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我能找机会练习英语,比如我经常去中山广场的英语角和我们学院的“口语沙龙”锻炼自己的英语交际能力……我不是为了通过四级才学习英语的,我喜欢英美国家的文化,想通过英语来更多地了解那边的风土人情。
3.3 社会责任动机与自主学习能力相关性探讨
社会责任动机和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具有社会责任动机的学习者出于对社会、父母的“责任”(如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为了祖国的富强)而学习英语,那么这种对社会的“责任”和自主学习中的自我负责是否冲突呢?答案是否定的。Chickering(1969) 认为个体的发展要以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为前提(转引自Boud, 1988:29)。Boud(1988)认为自主学习的目的不是简单让学习者自己学习。 因此,具有社会责任动机的学习者愿意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访谈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个观点。
学生G:在谈我的英语学习之前,我可以说说我的父母么?……我出生在普通工人家庭,父母节衣缩食供我念书,他们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来给我上英语补课班补习英语。即使在他们都下岗的情况下他们也倾尽全力供我读书。所以每当想到父母为了我的成长付出的这么多艰辛,我就感觉有一股力量在催促我努力学习……我每天早上5:00就起床读英语。上课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课后认真复习,主动找课外题来做。如果英语学习遇到困难,我会主动找老师和同学请教,我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对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做一些具体的调整。 在我的努力下,我顺利通过了四级考试……,当然,我现在还是保持原有的学习习惯。我觉得时刻要记住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艰辛,我不能对不起他们。
3.4 成绩动机与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相关性探讨
成绩动机和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呈显著正相关, 这印证了Ho(1995) 的论断。他认为“……特有的考试文化强调成绩的作用,这对学习者采取切实可行的英语学习措施,完成学习任务,对于他们自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Ho & Crookallt, 1995: 241)。目前,来自四六级考试的压力,特别是四级考试,已经成为衡量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一把无形的量尺,有的学校将自己学校四六级的一次性过级率作为宣传本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招牌 ;有的学校将学生的四级过级证书和学生的毕业证联系起来。在这种压力下,作为从小学一直“考”到大学的学生,为了最后获得大学毕业证书而努力学习英语,他们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A的访谈进一步证实了实证研究的结果。
4. 研究的启示
本研究启示我们:首先,英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进而提高他们的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如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向学生介绍英美等英语国家文化,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英语带给他们的乐趣 ;其次,教师要注意促进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的转化。英语在中国是外语而非第二语言,因此学生可能具有更多的工具型等外在动机。面对各种各样水平考试,如四六级考试,特别是当四六级考试与学生们的毕业证、学位证挂钩的情况下,为了得到“双证”学生们苦学英语,在这种“应试”条件下,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是成绩动机这样的工具型动机,虽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我们认为一旦学生离开考试,他们的自主能力就会有不同程度的缺失,甚至丧失,这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背道而驰 ;而具有内在动机,如内在兴趣动机强的学生(如学生B)会因为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的渴求而学习英语,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在内在动机的驱使下长期保持。因此我们认为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注重学生的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的转化,促进他们自主能力的发展 ;最后,教师不应忽视支持性学习环境的创造,因为这种环境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同时这种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境型动机,进而促进他们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Benson, Phil & Voller, P.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 London: Longman, 1997.
[2]Boud, D. Developing Student Autonomy in Learning (2nd ed.)[M]. New York: Kogan Press, 1988.
篇11
一、学习管理策略的内涵
学习管理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有效地组织和安排学习活动而采取的行动和步骤,分为认知活动管理策略和情感活动管理策略。(文秋芳,1996: 55)管理策略是英语学习策略的子系统之一,它影响和控制语言学习策略和情感策略。管理策略的使用对学生英语学习成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管理策略是学习者为成功学习一门外语而采取的一系列的管理步骤,是学习者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等方法对学习过程进行的调整和自我管理,管理策略指导包括制定计划、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反思以及情绪的自我调整等方面。认知活动管理策略包括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成效、调整学习行为。情感活动管理策略包括调动积极情感因素,如学习者的自信心和毅力;克服消极情感因素,如焦虑、怕丢面子、怕失败等。在语言学习的三个阶段——处理输入、储存输入和产生输出中,每个阶段都有管理策略、语言学习策略和情感策略的参与。管理策略对语言学习策略和情感策略的使用具有制约作用,处于语言学习策略和情感策略之上。
二、学习管理策略的培养
文秋芳(1996: 55)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竞争不再单纯是科技的较量,管理的优劣常常是决定胜败的关键。同理,学习成绩的差异并不纯粹源于智力水平的高低,是否善于管理学习已成为众多因素中的关键因素。” 管理策略是学习者为成功学习一门外语而采取的一系列的管理步骤,是学习者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等方法对学习过程进行的调整和自我管理,管理策略指导包括制定计划、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反思以及情绪的自我调整等方面。为此,笔者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有关管理策略的目标描述制定的调查问卷,对笔者所任教过的高一年级好、中、学困生三类学生英语学习管理策略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说明大部分学生不能自觉的有效的运用管理策略。这些情况也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忽视了学习策略的运用,更多只是被动学习而不是主动学习。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相应英语学习管理策略的培养显得尤其必要。
(一)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是实施预定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蓝图。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管理策略指导中,一定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制定详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因为人在认知过程中需要成功感、成就感和进步感以及从中获得的鼓舞和激励(夏纪梅,2003: 503)。如果计划不切实际、目标遥不可及,学生就不可能产生成就感,就无法坚持执行计划,这无益于毅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中、短期目标,以此制定详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目标可以是周学习目标、月学习目标、学期学习目标;目标既可以是每个单元的也可以是每一课的,完成了一个目标,才能升入上一层的目标。学生有了努力的方向,就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奋进,这样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和努力方向,才会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朝自己的目标迈进。确定好目标后,老师应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即经过周密安排,策划好在什么时间去做什么,打算怎样做。要搞好学习,有了学习计划,一切工作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时间和精力的安排和分配才能作到合理。同时教师在指导初期要严格要求学生每两周交一次学习计划,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在完成计划、朝目标努力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定要坚持按计划行事,逐步训练自己的毅力。让学生慢慢养成制定学习计划的好习惯。
(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
自我评价,就是学习者采用各种方法考查自己在某方面达到何种水平,同时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所得的结果不仅可以反馈给教师,使其改进教学,学生也可根据这个结果对自己的学习或改进或调整,从而促进整个教学活动的进展。自我调整是个体认知发展从不平衡到平衡状态的一种动力机制。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内容包括自我测评学习的进步、检测方法的成效和监控学习行为。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己对学习的成败做出客观、恰当的归因。学生应充分认识自己的进步、成功,哪怕是自己现在与过去相比所取得的微小进步、点滴成功。都要从中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获得成就感,进而提高自信心。鼓励学生努力找出自己的闪光点,努力发现自己的优点。让学生知道可能无法一次就直接达到目标,但可以将目标分解为一天之内可以达到的一个个小目标,每达到一天的目标后,就自我肯定一次。使学生相信自己的无穷的潜力,人的潜力是惊人的。对暂时的失败,则应进行冷静的分析、反思,找出原因,学会自我心理安抚,自我鼓励,减低焦虑,不灰心泄气。再通过调控学习策略和行为,去争取新的成功。为了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对自己学习进行阶段性的监控和评估,笔者还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表,来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纪律、参与合作及创新等方面进行自评,不断强化学生自我激励,形成良性循环。
(三) 指导学生培养学习信心和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不少学生认为自己英语基础较差,无法学好英语,这是没有自信心的表现。在指导中笔者利用赏识教育观念,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经常对自己说“我行,我能” (周弘,2004:35)。因为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尊重、相信、鼓励他们,可以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感越强,学生通常为自己设置的学习目标就越高,对学习的自我调节能力也越强。(庞维国,2003: 50)与此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意识。Little(1990:7)指出,自主学习基本上是一种对学习过程与学习内容的心理反应,是一种学习态度。告诉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以及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实现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其核心是提高学习者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意识到自己在整个学习决策过程中的中心地位,意识到应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四)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自我反思
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等方面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对自己学习进度、学习心理的自我监控。自我反思是主体意识发展的充分体现。” 学生的学习反思与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是相统一的,都是新课程的精神。反思能力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个核心特征。笔者要求学生写阶段学习反思,告诉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以及反思的具体内容,比如,某阶段是否能够按计划学习,采取何种学习方法去达到自己的目标,学习效果如何,有否达到目标。如果没能达到自己的目标,问题出在何处并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如果目标已达到,应考虑重新设定自己的目标,让目标不断与自己的需求一致等。笔者在每篇反思上,肯定其成绩,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适当的建议。并要求学生写一份学年总结,以此进一步了解学生自主意识是否有所提高,是否已开始懂得管理、调控自己的学习和情感。
三、结语
学习策略是一种心理加工过程,不是一种可观察的解释,教师在对学生学习策略指导过程中要使策略变得尽可能的详细。根据中学英语教学的特点,教师的指导可以通过直接介绍,解释并举例说明,通过真实的学习任务有机联系策略,给学生提供机会,评价他们自己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等实际操作来实施。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管理策略的培养指导,他们的成绩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学生已开始有意识地根据任务特点选择不同的学习策略,而且尝试着去评估自己的学习策略、思考学习过程,从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学习成效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方法。
总之,管理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教师把学习管理策略浸透到教学中来,真正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培养与指导,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就一定会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篇12
生源是构成人才培养模式的物质基础,也是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口。200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吹响了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号角。高职院校纷纷扩大办学规模,吸纳更多生源。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生源整体素质偏低,类型复杂,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普通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等。这些学生来源不一,学习起点不一,在英语方面表现出其独有的特点。
1.英语基础差,教学难进行。
在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都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校时英语基础偏低,而且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学习观念不正确,忽视英语学习。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一部分学生认为英语不重要,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能干好工作,因而造成对英语学习的误解,忽视了英语的学习。英语课堂出勤率较低,课堂积极性也较差,极大地影响了整个高职英语教学水平。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未通过英语三级考试的学生中,80%的人认为学习英语很重要,并表示出对英语课的兴趣;而对于已通过考试的学生而言,仅有大约45%愿意继续努力地学习英语,并上好英语课。由此可见,学生中还存在着学英语就是为应付考试、拿到毕业证的错误观念。
3.英语兴趣不高,英语学习氛围差。
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在高职学生中,60%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单词读、写困难;30%的学生基础可以,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实际英语成绩差;只有10%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受整个英语学习环境不良的影响,英语读、写能力提高缓慢。实际上,部分高职学生英语的基础比统计的情况更严峻,在简单的音标、语法、时态等方面都错误连篇。由于英语基础薄弱,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不感兴趣甚至有惧怕的心理。逃课,抄袭作业,害怕课堂提问,害怕听写单词,害怕读单词、课文是他们共同的表现。枯燥、繁多的单词、语法、时态变化和跟不上英语教学的进度,使得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厌倦情绪,失去了对学习英语的信心,继而,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
一方面学生的基础不扎实, 进行高一层次教学有难度。而另一方面教师为了防止学生产生厌学、畏难情绪, 只有在“兴趣”上下功夫,采用的教学手段可谓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 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于进入职业学院的学生而言,如上述调查的结果显示,他们中大多数英语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教师在上课时过多地重视手段而忽视基础,可能一开始学生会因为新鲜而产生一定的兴趣 (其实这里所谓的兴趣并不是对英语的兴趣,而是对一些新鲜事物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不可能持久。只有当学生能基本听得懂、说得出、写得对的时候才会真正喜欢英语,对英语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而要达到“基本要求”,必须从一开始就艰苦地、踏踏实实地打基础。
二、通过教学改革解决来自学生的问题
1.针对入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实行英语分层教学。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入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热情等情趣意志方面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只为拿到文凭,毕业后好找工作,有的学生则希望毕业后继续深造;有的学生学习有畏难心理,有的学生能迎难而上;有的学生掌握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方法,学习轻松,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当,事半而功倍。如果忽视学生的这种差异性,教学肯定达不到较好的效果,反而造成差的跟不上、优的“吃不饱”的局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分层教学。教学活动层次化,由低到高发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分层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班的划分方法,根据不同学生之间基础能力水平差异和认知水平的差异,划分若干层次的教学班级。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班级。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
2.针对生源基础差的现象,做好中学英语和高职英语的衔接。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各科的基础知识较差,这是有效实施高职教育的重大障碍。这一问题在英语教学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其无谓地责怪学生基础差,不如有意识地、系统地帮助他们补上基础知识这一课。只有这一课补好了,才能为高职英语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在学生入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应拿出一定的时间来,对英语基础知识进行补课,做好中学英语和高职英语的衔接。补课内容重点解决最基本的语音、语法和常用词汇。要练习口语、听力,要说得出,听得懂,语音是关键。由于各地方言的影响和师资力量的薄弱,学生在语音知识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教师应把矫正语音、语调作为补课的首要任务。与此同时,给学生梳理、强化最基本的语法知识,了解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加强日常生活常用英语词汇的学习。
补课阶段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制订学习计划并认真执行的习惯,通过学习计划来调节学习进度。按照预先设定的安排来开展学习活动,能够防止学生出现想学习时不知从何学起的困惑,也能够防止长时间的休闲后不能约束自己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制订学习计划也要讲究科学性,一是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长期计划一般是目标,短期计划一般是具体安排;二是个人学习计划要与全班的教学进度相结合;三是个人学习计划与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相结合。学习英语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技能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要分析、了解自己掌握语言知识、技能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学习过程,从而掌握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语言知识的过程和自我检查、自我纠正的学习规律。学生有了计划就要认真学习加以履行,学生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监督,教师应经常检查学生的计划完成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检查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情况,要求学生先预习后听讲,要学会听讲,会记笔记。在高职的起始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指导学生如何抓重点、记笔记;在课后要先复习后做作业;遇问题要学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就应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不灰心、不丧气、不怯懦、不怕苦的精神。
3.针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培养学生的内在兴趣,确定良好的学习动机,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给学生提供“社会心理支持”。即在学生的学习无所适从或受挫而丧失信心的时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使他们有学习的安全感,同时不失时机地鼓励、表扬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愉快而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其次,教师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英语及其文化的内在兴趣,以激发学生持久、深刻的学习动机。而成绩动机不宜过分强化,因为成绩动机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予学生短期学习目标、促进其学习的同时,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可能会抑制有长远意义的内在兴趣动机。
参考文献:
[1]张素芳.具有高职特色的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高职专论,2003,6.
[2]陈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的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6.
[3]夏纪梅.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J].外语界,2000,4.
[4]周燕.英语教师培养亟待加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篇13
在今天的中国基础教育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学都选择英语作为外语课程。英语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高中生高考时所选择的高考科目,在现代社会中英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习英语并学好英语是每一个学生所面临的挑战。但是,英语是学生的第二语言,他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多用中文,只有到了英语课堂上才使用英语。这样的语言背景给学生学习英语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与此同时,随着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中学英语教育也经历了从强调语法、读写到重视听说和学生语言运用综合能力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教育工作者、教育科研人员对于新课程改革做了很多研究,写出来很多文章。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策略的研究主要还集中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研究领域,几乎少有涉及在日常教学中落到实处开展培养和渗透学习策略的训练。本文通过对高一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的分析,力求发现高一学生是否使用学习策略,以及使用了哪些学习策略,在哪些方面的学习策略的使用和培养还需要加强。以便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针对高一学生的特殊性,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2.调查问卷设计
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和问卷内容两大部分。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学习英语年限和英语中考成绩。调查内容的问卷设计主要参照了Oxford (1990) 和程晓棠、郑敏(2002)的学习策略分类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学习策略被分为6 大类: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根据高一学生的语言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增加中文翻译策略的内容。目的是想了解高一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受汉语影响的程度。
本问卷是参考Oxford(1990)设计的学习策略调查表(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和程晓堂、郑敏(2002)设计的英语学习策略调查表,并根据实际情况稍做增减制成的一份英语学习策略调查问卷(详见附录1)。问卷中包括53个项目,其中记忆策略:1―10项;认知策略:11―22项;补偿策略:23―28项;元认知策略:29―38项;情感策略:39―44项;社交策略:45―49项;中文翻译策略:50―53项。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用李克特氏量表(1~5 Likert scale) 的五点评分法,分值越高表示问题描述的情况越符合自己的学习特点,被调查对象在每个选项后的五个分级中,任选一个代表该题项与自己实际状况相符合的程度,如1= 完全或几乎完全不符合,2 = 通常不符合,3 = 有时适合,4 = 通常符合,5 = 完全或几乎完全符合。调查按分值统计结果,以便进行量化分析。
3.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我在2011年9月向任教英语科的两个高一班级共101位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对学习策略进行了大致的解释说明,要求学生按照个人客观情况填写,最后共收回101份有效问卷。
根据程晓堂、郑敏(2002)对英语学习策略平均得分的分析,平均分为 4.5―5 表示总是使用学习策略;3.5―4.4 表示通常使用学习策略;2.5―3.4 表示使用情况一般;1.5―2.4 表示通常不使用策略;1.0―1.4 表示几乎从不使用。高一学生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详见表1 。
表1 学习策略统计表
4.高一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了解到(见表1):
第一,高一学生最常采用的学习策略为认知策略(m=4.52)。这表明高中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能够抓住重点,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能够借助联想,建立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并总结所接触语言材料中语言规律并加以利用。还知道利用推理和归纳等逻辑手段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很多学生明明知道预习和复习的重要性,却难以坚持每天预习复习。还有部分学生课外听英语歌曲,欣赏英语电视节目电影时,只关注节奏、画面、情节,却并不能从中获取英语知识,学到活的语言用法。大部分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来自英语课堂和教材。只有少数大约9.2%的学生能够主动在课外阅读英语刊物来补充英语知识,促进英语学习。更少的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遇到生单词时查阅字典并记下来补充进自己的词汇库中。这说明学生只在“学”英语,不会“用”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差。英语教师应多鼓励、督促学生在课外听、说、读、写英语,尽力为他们创造条件,帮助、指导他们策划、组织、实施语言实践活动,并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第二,高一学生所采用的学习策略中排在第二的为元认知策略(m=3.75)。采用这一学习策略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认为学习英语是自我的需求,而不是被动学习。他们会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根据自己英语学习的长处和不足调整学习方法,还能自动评价学习效果,依据评价结果作出适当调整。但同时也说明有相当部分学生没有学习的目标,学习方法也不恰当。他们在英语学习中不会主动学习,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这也是这部分学生英语学习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中文翻译策略被很多高一学生采用(m=3.59)。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很多研究者研究发现,不喜欢采用中文翻译策略的学生反而是英语学得好的学生。越是在理解文章时喜欢把文章译成中文、在说写英语之前,先用中文组织意思,再译成英语、在听英语时,用中文记忆所听到的内容的学生,越是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进步缓慢。汉语对其英语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干扰和障碍。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少依赖中文,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习惯用英语解释单词、句子、课文;尽量用全英文授课,学生听不懂时也不急着用中文翻译,而是换一种说法继续用英语讲解;要求学生在课堂小组讨论、师生交流时也用英语,等等。
第四,记忆策略的使用率也是非常高的(m=3.57)。大多数高一学生都认识到记忆背诵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很关注单词、短语、篇章的背诵和听写。但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学生记忆策略采用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数将新单词的发音、拼写和中文意思联系在一起,再反复该生词来记忆。而其他如借助形体动作、用卡片、想象场景等新颖生动的记忆方法则采用较少。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多渠道,多方面记忆。如在语段中记忆单词,在篇章中记忆句型;归纳同义、同音词记忆单词;词义联想法记忆单词;词性拓展法记忆单词,等等。不仅能使学生更快、更有效地记忆,扩大词汇量,还能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第五,部分高一学生由于初中英语基础薄弱,学习成绩不理想,导致他们缺少学好英语的信心。而进入高中后,高强度的语言听、说、读、写训练,进一步暴露他们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低下,有60%左右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或轻微或明显的焦虑情绪。而学生自己一般不能有效地调整该负面心理。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表现在他们的情感策略采用偏低(m=2.86)。我发现高一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读的训练接受能力较强,听、说能力表现较差。他们在英语学习上缺乏自信,怕英语不标准被同学嘲笑,而不敢开口说,进而又导致他们听的能力受到影响,最后陷入恶性循环。教师应该首先摸清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循序渐进地做好初高中衔接教育。尽可能地多鼓励,多创造机会给学生表现自己的长处,让学生先对英语学习产生信心。再加深语言知识、能力运用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成功后尝到英语学习的成就感。自然而然地,学生也就乐意学英语,愿意主动在课内外积极地与人用英语交流了。
第六,如果学生在英语交流时,词汇量不够,或不知道地道的英文表达方式,为了让交流进行下去,采用合理的猜测、换种说法、用手势等方法,学生就是在采用补偿策略。但是高中英语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应试教育,英语的四种技能中说的技能在高考中并不检测。教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说英语的时间就很少。课外活动涉及英语的也不多,学生用于互相交流的机会极少。最终的结果是高一学生补偿策略几乎没有采用(m=2.77)。这也降低了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学成“哑巴英语”,会听、读、写,却不会,也不敢开口说英语。
综上所述,高一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不容乐观,教师要适时、适地、适当地指导、帮助学生加强监控、反思、调整、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合理、客观地评价成绩等。
参考文献:
[1]Oxford,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New York: Newbury House,1990.
[2]Stern,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