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工贸毕业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贸毕业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工贸毕业总结

篇1

本人1995年从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系劳动人事管理专业毕业后,分配到贵州铝厂第三电解铝厂人事科工作,从事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统计管理及劳动合同的签订等方面的工作,1998年被厂部聘任为助理经济师;1999年3月调入贵铝工贸实业总公司人事科工作至今,除继续负责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统计工作外,还主要从事劳动工资方面的管理,并参与了公司2003年劳动用工、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方案试行工作。现将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 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统计管理

本人参加工作后从事时间较长的专业技术工作,主要是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统计管理工作。95年,贵铝职工养老保险进入行业统筹阶段,刚刚起步的职工养老保险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最基本的职工养老保险信息的采集、整理、建立台帐记录做起。在人事科领导的指导下,我认真负责地做好职工的养老保险信息采集、登记工作,填写核算《贵州铝厂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过录表》,做好各类养老保险数据统计工作,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在办理、核算养老保险金的支付过程中,我灵活运用自己在校学习掌握的《社会保障学》及有关计算机数据信息库知识,将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核算修改为一项简便、合理的函数公式,使单位职工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由单一、老化的手工操作真正转变成了计算机科学管理,大大缩小了工作量,缴费基数核算的准确性也得到了提高,受到单位领导和职工一致好评。在完成厂内职工养老保险的前期阶段性工作后,在随后而来的失业、医疗保险统计数据的统计过程中,我准确理解各类统计指标的解释内容,保证各种保险统计报表基础原始数据正确,对上述保险统计报表体系中,指标栏目涉及内容较多,指标分解要求也较为细致的,我认真正确归类处理统计报表各项指标的内容,按统计报表的填报要求,使发生数据变化的逻辑关系正确,对表中指标数据发生重大变化的,及时调整并作变更说明,及时统计汇总。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烦琐的统计工作要求我作为一名业务经办人员,要时常进行细致的业务工作效果分析,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角度,对整个业务工作效果进行评价,才能得出准确的定量报表数据,同时,必要的企业保险统计数据报表综合分析也是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养老保险为例,从参保单位、参保职工、缴费人数、缴费基数到养老保险费的征缴额度的确定,相互之间形成了一条紧密的工作链,在指标参数都确定的情况下,各项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都是十分明确的。通过对统计报表各项指标数据的综合分析,我进一步提高了上报统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多年来,我所在人事部门的保险统计信息资料,填报及时可靠,数据准确无误,多次受到有关业务部门的高度评价。

二、 日常工资管理和岗位工资制度改革

篇2

篇3

篇4

一、 校企合作的内涵

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和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陈丽、陈思在《校企合作模式比较研究》中将其定义为:“校企合作是在企业与高校之间紧密关联下双方形成的利益共同体,双方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是不同性质两类机构的联合,涉及个人与社会、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融合,因此成为理论研究热点。”

二、 校企合作模式实践分类

目前校企合作模式是我国职业院校较为普遍的办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四合作模式。

1.学校引进企业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学校为主导,学校主动联系与专业教学发展比较匹配的企业,然后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或者工作环境搭建在校园内,在校内实行的一种校企办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学生在校园内即可完成“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操作方便灵活。

2.工学交替模式

实施方式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工读轮换制”,把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学校上课,另外一部分去企业接受实训,按时间轮换,此方式在英国职业教育中应用广泛;第二种是“全日劳动、工余上课制”,学生被企业全日雇佣,工余时间返回到学校培训,此方式在德国职业教育中应用较多。工学交替模式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3.校企互动式模式

这种模式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在合作初期企业即参与到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在必要的情况下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企业专家到学校授课,同时学校教师给企业员工培训,实现资源互换互补。

4.订单合作模式

这种校企合作一般是为企业量身定做的,在招生时已经向学生及家长说明此专业班级的就业去向。教学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实习与就业关联,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培训完后经公司组织考核合格,就可按合同上岗就业。

上述四种模式,在实践中因为项目的需要,应用中相互间会有交叉。

三、 市场营销专业的校企合作实践探讨

根据市场营销的专业特性,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在与莱尔斯丹控股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时,采用了第二种和第三种相结合的模式。莱尔斯丹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知名的鞋履零售及生产商,公司在发展实体店的同时,电子商务部门也在飞速发展,企业每年都需要招聘一定数量的应届毕业生。尤其是每年的“双十一”和“双十二”是企业的用工高峰期,公司需要招募大量的实习生应对年底销售目标冲刺,而社会招聘具有不确定性。与此同时,考虑到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颇高,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每年都会寻找一些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为教师和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在这一背景下,莱尔斯丹控股有限公司与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中,双方决定选用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高年级的学生,以营销策划课程为载体实施校企合作。整个校企合作过程经历了如下六个阶段。

1.确定校企合作意向,明确合作目标

为了让学生学有专长,在“顶岗实训”时能够迅速适应企业的要求,笔者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多次走访莱尔斯丹控股有限公司,包括营销策划部门、生产设计部门、广州市区的主要门店,以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在知识、能力方面,特别是在实际操作技能方面的要求。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还从莱尔斯丹企业邀请了部分富有经验的营销策划人员,与市场营销专业骨干教师一起就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评价模式等进行商讨,共同开发特色课程。将这些信息加以汇总分析,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最终决定针对莱尔斯丹的促销任务,在校本教材中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提出具体要求。莱尔斯丹将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与就业岗位,学生毕业后,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校企合作中表现优秀学生到莱尔斯丹就业。

2.邀请莱尔斯丹企业专家以讲座的形式开展与教师和学生的课题交流

莱尔斯丹企业专家在课程开始阶段到校给教师和学生做企业背景、行业发展、产品卖点等方面的培训。这些培训不仅可以让老师和学生对莱尔斯丹有初步的了解,为后面的课程任务实施和“顶岗实训”打下基础,同时也让学生对营销策划课程的总体架构和实践应用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3.教学内容设置紧贴莱尔斯丹企业实际需求

骨干教师或者课程负责人定期走访莱尔斯丹企业,与企业专家进行访谈,沟通人才培养细节,确保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在营销策划为期一年的课程设置中,使用了“任务驱动法”,以莱尔斯丹控股有限公司中真实的案例资料为任务背景,布置市场调研和促销策划两个具体工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上半年的设置以莱尔斯丹的任务需求为载体,教师在课程讲授中将市场营销理论穿插其中,着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皮具行业、莱尔斯丹企业和产品的市场信息搜集和分析;同时,教师安排学生参观莱尔斯丹在广州市中心的实体店,并针对莱尔斯丹产品进行市场调研,形成小组调研报告。下半年的课程以莱尔斯丹促销策划为主要任务,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莱尔斯丹的系列产品为策划对象,以促销节庆日为背景,在调研基础上形成促销策划文案。“任务驱动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灵活应用性。

4.派驻学生去莱尔斯丹实习

下半学期课程以顶岗实习为主。莱尔斯丹电商部每年的“双十一”和“双十二”需要招聘大量的实习生完成年底的销售冲刺,可以为市场营销高级班的学生提供部分实习岗位。在实习阶段学校和企业同意采取“工读轮换制”,把班级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学校上课,另外一部分去企业劳动或接受实际培训。两批学生针对“双十一”和“双十二”分批到企业实习,按时间轮换。在校上课的学生学习以理论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善策划文案;在企业实习的学生一切服从企业安排,实习完毕后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实习所得融入到策划文案中,最终形成策划文案提交教师和企业。

5.W生展示成果,企业共同参与评价

在教学的期末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PPT展示策划文案,教师和企业专家根据每一组的表现评分,对学生的文案予以点评。最终评选出最优策划文案并颁发最佳策划文案奖。

6.开设公开课,交流校企合作经验

公开课以促销策划为主题,理论结合实践,学生分组展示小组的促销策划构思和方案,并陈述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公开课结束后与企业专家及同行教师继续探讨本课程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未来校企合作项目的改进积累经验。

四、 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的意义

此次校企合作,莱尔斯丹企业与学校双方一致认为收获颇多。笔者总结了校企合作在市场营销专业的应用上的一些优点。

首先,对企业来说,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莱尔斯丹控股公司总结出本次校企合作三个方面的收获:学校让合作企业优先挑选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使企业降低了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同时,针对“双十一”和“双十二”顶岗实习,校企合作为莱尔斯丹公司解决临时劳动力提供了解决方案,降低了劳动力成本;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莱尔斯丹控股公司将其企业文化传输给教师和学生,扩大了企业品牌,培养了企业的潜在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

其次,对学校来说,学校依据企业反馈与需要,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校企合作除了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外,还可以合作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市场营销职业教育的发展。

再次,对教师来说,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专业教师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要求。校企合作有助于教师了解市场营销在具体行业的应用和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助于教师对专业知识认知的提升和市场营销发展趋势的洞察;有助于教师成长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最后,校企合作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提高了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对营销策划理论在具体企业的实施有更深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为学生增加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因此,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校企合作中,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最终实现了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共赢”。

参考文献:

[1]陈丽,陈思.校企合作模式比较研究.中国职工教育,2013(4).

篇5

一、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优势(Strengths)分析

(一)良好的经济区位优势

安徽地处中部区域的最东部,沿江近海,位于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长江三角洲的腹地,在中部地区无疑是最具优势的。周边市场容量超过4.5亿人口。东邻江苏、浙江,北接山东,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西有湖北、河南,南有江西,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尤其是,安徽是六省中距离上海最近的省份,可以更好的吸收上海辐射的能量。

(二)丰富的要素禀赋优势

1、自然资源优势

安徽是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如矿产资源富集,已发现有用矿种138种,探明储量的有70种,开发利用49种,其中煤、铁、铜、硫、磷、明矾石、水泥石灰岩等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省内的两淮的煤矿,铜陵的有色金属,马鞍山的铁矿以及安庆的石油化工产业都在国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此外,农业资源优良,现有耕地425万公顷,水面105万公顷,盛产粮、棉、油、桑、果、菜、茶等,具有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产品深加工的巨大优势和潜力。安徽旅游资源也得天独厚,名山胜水遍布全境,其中黄山是世界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山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以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为中心的皖南旅游区,山水秀色与人文灵气交相辉映,是中国品味极高、特色鲜明的风景名胜旅游区之一,综合开发潜力巨大。

2、劳动力资源优势

我国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持续动力主要源于劳动力成本的差异,而劳动力成本是影响加工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安徽劳动力资源较丰富,劳动力供给能力较大,根据安徽《2012年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报告》统计,截至2012年安徽省劳动力资源(16周岁以上)总数5165.7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4357万人,其中农业富余劳动力1449万人。此外,2012年度高校毕业生27.9万人,预计2013届高校毕业生近30万人。劳动力素质较高,安徽是劳务输出大省,每年约有500万劳动力流向省外打工后又返回家乡,这为安徽储备了大量的具备一定劳动技能和产业工人素养的劳动力。

(三)文化、科教基础优势

安徽科教资源集中,科教产业发达。拥有科研院所200多家,普通高等院校118所,职业学校591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约110多万人。省会合肥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创新和科教实力非常强,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3个.国家和省属科研单位70多个,各类高校53所。两院院士近30人,人力资源特别是高学历的人才资源优势明显。

(四)后发优势

近年来,安徽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已形成农产品深加工、能源、原材料、汽车及工程机械、家电5大支柱产业。全省煤炭产量已超过65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境内,丰原集团的柠檬酸产量居世界首位;马钢集团是中国5大钢铁生产基地之一;铜陵有色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铜生产加工、特别是电解铜生产企业;海螺集团是世界最大的塑料型材生产企业,同时也是亚洲第二、中国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安徽汽车产量居中国第5位,叉车、挖掘机产销量均为中国第一;安徽家电综合生产能力居中国第三,西门子、日立等著名家电制造商均在这里建立了庞大的生产基地。由此可见,安徽虽经济技术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但其加工能力已有所提高,具有一定承接外来产业的后发优势。

二、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劣势(Weaknesses)分析

(一)加工贸易企业数量少,加工能力弱

一方面,加工贸易企业数量少。十一五期间,安徽省虽从数量上看,加工贸易企业由2005年的263家增加到2010年的500多家,但体现有进出口实绩的不到300家,低于中部周边省份,如湖北、江西。另一方面,加工贸易的企业规模不大,且加工能力偏弱。2010年安徽省从事加工贸易进出口金额在1000万美元的企业共有62家。其中l亿美元以上企业仅11家,共实现进出口额20.74亿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50.3%。加工贸易进出口金额在5000万至1亿美元之间的企业只有8家,加贸进出口金额在1000万美元至5000万美元之间的企业有43家。而江苏早在2004年加工贸易出口过亿美元的企业就达到85家,出口额379.4亿美元。由此可见,安徽加贸易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有待增强。

(二)加贸招商引资效果欠佳,缺少龙头型大企业

近年来,由于安徽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加工贸易的重视度及政策扶持力度不大,使其在招商引资中无法吸引大型企业入驻,缺少龙头型加工贸易领军企业。而中部其他省份纷纷把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作为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作来抓。如河南2010年政府对加工贸易提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的发展战略,使河南承接加工贸易转移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河南成功引入富士康、惠普、UPS等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户,使在河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72家。就富士康一家就能带动加工贸易进出口达200亿美元。而安徽省加工贸易一直缺乏长期的战略性规划,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加工贸易发展平台建设和制定促进政策制度建设方面落后于中部相邻省份,导致引资效果不佳。

(三)产业配套条件不足,物流成本较高

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突出的瓶颈是离出海口比较远,交货周期较长,直接导致运输成本偏高。安徽省运输方式主要以运输费用较高的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水运占比重偏小,其铁路和公路货物周转量占到了全部货物周转量的近80%。据统计,2007年,公路货物周转量542.8亿吨公里,占全省货物周转总量(1988.7亿吨公里)的27.3%,而当年上海、江苏和浙江分别为0.5%、16.0%和9.9%。公路货运量62065万吨,占全省货运量(83361万吨)的74.5%。据此估算,全省平均公路货物周转里程为238.6公里,而当年上海、江苏和浙江平均公路货物周转里程分别只有23.8公里、65.5公里和50.0公里。这表明,安徽不仅公路运输比重大,而且运距长,造成综合物流成本偏高。

三、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机遇(Opportun iti es)分析

(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要求

随着多年的经济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达到了饱和点,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偏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需要将部分加工贸易对外转移,从而节省空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此同时,沿海地区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成本不断上升,限制了加工贸易的发展。企业利润大幅度减少,原有优势消失,急需将产业转移到劳动力资源丰富、能源充足、具有低成本优势的区域。

(二)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和省内优化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部崛起的政策措施,如2010年8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等,为安徽加工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而安徽为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在财政资金方面也给予了一定支持,如2011年安徽商务厅提出设立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专项扶持资金,2014年安徽商务厅与财政厅专门对企业开展加工贸易(包括进料、来料加工)的固定资产投入给予贴息支持等。此外,合肥海关进一步优化了保税监管管理模式、台账管理制度,以促进关区加工贸易健康发展。

四、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威胁(Threats)分析

(一)低碳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东部产业转移的主体往往是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以及高耗能、高耗材产业。安徽作为产业承接地,如不加选择地盲目承接这些被淘汰的落后产业,必然会造成其产业结构始终处于低附加值状态,制约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造成区域产业结构的失衡,最终可能会陷入“引入一落后一再引进一再落后”的困境。此外,承接这些高耗能、高耗材产业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给安徽省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与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相违背。如处理不好,资源破坏的代价会超过资源开发的收益,环境污染的速度会超过环境治理的速度,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大增加安徽经济发展的外部成本。

(二)科技创新力不足,高技术人才稀缺

篇6

1.研究背景。大量的调研资料表明,随着校企合作办学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陆续推行工学结合“2+1”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他们在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和工学交替的统筹安排上都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专业理论和实操能力培养上,而弱化了通识能力的培养。从世界劳工组织制定的新一代工作者能力要求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制定的国民能力标准中可以看出,为适应未来职业变化的需要,加强通识教育、推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已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代,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是现代人必须掌握的技能,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被认为是必须具有的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是通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今天,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已成为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高职院校应该认清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利用多种途径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使他们不仅成为已有职业和岗位的追求者,而且要成为未来职业和岗位的创造者。高职院校应认识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重要性,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应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和专业能力培养并举,构建完整、科学的能力培养体系。而公选课作为高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突出学生个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补充专业教育的作用,它的教学是实现“通识教育”的关键。可是,随着在校生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学生在校外实训实习时间从半年延长至1年甚至更长,传统的公选课校内集中面授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教育的需求。广东工贸学院就曾面临这样的困境。

2.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课堂集中面授教学是国内高职教育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的普遍方式,而高职公选课教学更是大部分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教学质量取决于校内的教师水平和实践教学条件。公选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课堂学时少,学生获取的信息量不足;(2)可选课程少、选修学生多,合班授?n多,教学互动难;(3)教学形式单一,学生不能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兴趣不高;(4)学生在校外实习时间长、地点分散,上课时间和地点固定,无法集中回校学习。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公选课无法发挥其对人才培养的补充作用。

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给职业教育和传统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不少国家已开始探索研究信息化教学资源促进职业教育教学的课题,移动互联时代下,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翻转课堂、虚拟教学等风靡全球的新思潮正影响着各级各类学习者,信息化教育已成潮流。许多国家和地区早已把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的培养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中。例如,新西兰英语课程纲要中小学五年级就加入了媒体素养的培训;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01年在中小学与高中设立“综合教育”科目,纳入了媒体素养;台湾在2002年公布《媒体素养教育政策白皮书》,香港自1997年教育改革时开始推动媒体教育,由民间非营利性的教育协会或基金会担任媒体教育的运动核心,发展教材、培训师资及游说政府教育部门,而自2005年推行的英语新课程及2007年推行的中文新课程,亦纳入了媒体素养。

我国多年来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汇聚了大量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可是,当前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普遍不高,很多学生在网络学习操作、学习策略运用、互动交流协作等方面还存在困难。如何将其应用于高职教育,为学生提供体系化的、随时随地可用的、易学易用的在线课程资源,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研究内容

2011年起,为缓解扩招和分校区办学带来的师资和教学资源紧张、解决学生在校外分散实习与公选课校内集中面授教学安排的矛盾,广东工贸学院利用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改革制约公选课发挥补充专业教育作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创新公选课信息化教学手段,逐步实现开放式教学资源的共享,有效解决了学校发展瓶颈问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1.研究内容。以工学结合“2+1”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公选课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对高职院校公选课信息化教学共享创新与实践进行探索研究,具体探索有效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适合网络教学模式的公选课类别,整合优质素质教育网络教学资源,逐步实现开放式教学资源共享,以缓解高职院校因办学规模扩大而带来的师资与教学资源紧张,解决因校企合作办学深入推进而带来的学生校外分散实习与校内集中教学安排发生矛盾等公选课教学实施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改革目标。通过实施公选课教学模式改革,建设或利用现有的优质素质教育网络课程,搭建通识知识远程教学和移动学习平台,实现以下目标:第一,提高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及信息化教育水平,构建学习环境与网络课程,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引导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第二,提供灵活自主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三,解决由师资与教学资源紧张、学生校外分散实习与校内集中教学模式矛盾等所带来的公选课教学实施和教学质量问题。

3.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如何建设和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来优化公选课教学,需思考以下几个关键问题:第一,适合网络教学的公选课类别分析;第二,如何考核和评定成绩?第三,如何实现让学生远程、受控地自主学习?第四,如何保证改革成效?

解决方案如下:

首先通过充分调研和研究分析,确定适合网络教学的课程。可根据网络学习的特点以及各门选修课程的自身特征,进行判别适合网络教学的公选课类别。具有以下几种特征的公选课程不适合网络教学:一是需要教师肢体活动来进行教学的公选课程。这主要是体育类课程,如网球选修课,就算理论知识讲得再好、教学视频拍得再好,也不如直接握着网球拍体验来的直接。二是需要教师发音发声的选修课。如实用英语翻译等语言类的课程,尽管可以与老师在线交流,计算机也能模拟发音或进行录音对话,但还是比不上面对面交流的效果好,而且教师也无法保持一直在线。三是需要进行实验操作的公选课程。如计算机安装与维护等课程,只有通过实验操作,学生才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这三类课程适合“网络教学+课堂集中教学相结合模式”。

其次是科学地设计学习任务和考核方法,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须按照要求在网络课程开放时间内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否则将不能参加考试,不能取得学分。学习结束后,由主讲教师负责组织集中考试或在线考试,并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成绩合格者获得相应学分。为保证在网络自主学习中的质与量,应规定学生必须观看的视频数量、提交作业的次数和质量、登录次数及在线学习的时长、在交流论坛讨论发帖或跟帖数目要求,并体现在成绩评定标准中。

最后是通过研究与实践,做到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互补,持续跟踪调研,及时调整实施方案,以保证改革成效。构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互补学习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大力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并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水平。在做网络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和教学需要的角度出发,分析技术的可用性和知识的可获得性,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要提供远程学习咨询,以及能够实施导航、内在浏览、查询、实时和非实时交互的教学,能够实施网上教务、考务管理等,构成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同时,要持续开展跟踪调研,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如学习进度提醒或适当调整进度、考核方法。

三、实践运用情况

自2011年实施公选课网络教学模式改革以来,广东工贸学院共开设14门网络课程用于补充人文素质和综合职业素质教育,包括改造4门校本课,购买超星尔雅网络课程6门、使用智慧树网络共享开放课程4门(支持手机APP移动学习,由北京大学免费提供)。其中,按教学模式统计,实施“网络教学+课堂集中教学相结合模式”课程3门,网络教学模式课程11门;按课程类别统计,文科类专业选修课2门,工科类专业选修课1门,人文素质拓展类选修课1门,综合职业素质拓展类选修课10门;按学习平台统计,广东工贸网络学习平台4门,超星尔雅网络学习平台6门,智慧树网络学习平台4门。选课学生人数见下图:

四、效果评价

自实施公选课网络教学模式改革5年来,从为缓解资源紧张、解决校外分散实习与校内集中教学矛盾而开设公选课网络课程,到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而引入优质通识网络课程,项目组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改革方案,不断总结经验和优化实施方案,加大改革力度。从学生“被安排选修”到热捧抢课,学生受益面不断扩大,公选课网络教学模式改革项目研究成果得到学生和教学管理部门的认可,在校内得以不断推广和应用。主要成效总结如下。

1.截至2016年11月,全院共有40个专业的14536名学生参加了网络公选课学习,缓解了由规模扩张带来的师资和教学资源紧张情况,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成本。

2.为学院17个实施“2+1”改革专业的7757名学生提供在校外修读公选课的途径,有效解决了由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改革所引起的学生在校外分散实习与公选课校内集中面授教学安排的矛盾,突破了学校发展的瓶颈。

3.利用国内现有的优质网络课程,特别是共享开放课程,提供了更好的学习资源,使课程得到最广泛的延伸,而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方式更符合当前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使网络教学所具有的开放、共享和交互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篇7

一、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它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市场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全程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著名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的经典阐述是:“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科、行为学科、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应用科学”。市场营销就是商品或服务从生产者手中移交到消费者手中的一种过程,是企业或其他组织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中心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市场营销学是系统地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性的一门科学。市场营销也是用有限的资源通过仔细分配来满足竞争的需要,市场营销学是涉及谁购买、谁组织,必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动机、态度和行为,市场营销环境分为宏观营销环境和微观营销环境,市场营销学是实践性极强、结合理论与经验的综合性学科。由此观之,市场营销专业是以实践和应用为基础的学科。可是,纵观当前全国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现状,大部分技工院校、职业学校并没有尊重市场营销学科的规律,忽视了营销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模式不符合实际需求

目前来看,大部分技工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大部分偏重理论教学内容,最普遍的是采用理论知识+案例的模式,缺少了对实践环节的操作指导内容,背离了市场营销课程的要求和技工教育的特点;二是在案例的选用上,多数采用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市场营销实践作为例子,属于经验介绍或是技巧集锦类,但技工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多数是到国内的中小企业就业,因此这些案例的实际指导意义不大。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造力

多数技工院校的教师在营销专业教学方法上采用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方法,即一间教室、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和一本案例集。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另一方面,纯课堂式的教学会使学生学完就忘,难以把知识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去。

3.实践教学环节缺失

当前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的学生并不能真正成为企业所需的人才。究其原因,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不明确,实训教材未形成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不规范,实践教学各环节间缺乏整体布局和统筹安排。

二、技工院校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内涵、特征及基础

1.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内涵

一体化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是依托于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按照企业真实工作的顺序、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和组织形式等排列的教学内容,依据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开发设计的,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把专业知识和技能贯穿在一个工作任务中,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真正融合。一体化实践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为行业、企业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优秀技术人才。

2.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的特征

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突出企业营销部门职业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围绕线上、线下的销售技能,营销外勤与内勤的岗位设置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确定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设置教学环节和进度,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营销职业技能训练;二是理论教学与营销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注重感知、操作,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技工院校开展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学生基础

“因材施教”是教育行业倡导的原则,因此,了解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对于探索教学模式与方法具有指导意义。技工院校学生有如下特点。一是喜欢实践课程,比较厌烦理论课程的学习;二是自学能力、接受、理解知识能力有限,不适合学习过于高深的书本知识,比较适合学习由浅入深、形象化的知识;三是缺乏学习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兴趣去学、去听、去看,那么掌握理解知识的速度就会很快,否则就会在学习过程中心不在焉或者对知识置若罔闻。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采用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学习热情。在企业真实又形象的工作任务中,学生边做边学,边学边理解,边理解边收获,边收获边升华,可以促进学生们在真实的企业工作任务重动手、动脑,以及对问题进行探索。

三、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在技工院校营销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1.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在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施步骤

首先,根据课程计划选定能够进行工作任务的校企合作企业,这些企业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能够给学生提供短期营销实训的机会。这些顶岗实习岗位能使学生紧跟市场发展,了解最新企业经营动态,提升专业技能,为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为企业提供短期人力资源,减少因人力短缺造成的企业运营压力。其次,由企业根据其运作模式及经营需求布置给学生工作任务。由学生分析明确工作任务、围绕工作任务收集获取信息,制订工作计划,根据工作任务进行决策及任务实施,在任务结束后展示工作成果,再由企业、教师及学生进行三方评价。最后,在企业实习结束后回归校园,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根据一体化课程标准将企业特定的工作任务进行整理总结,将由某一个企业的工作任务的特殊性转化为一体化教学工作任务的普遍性,同时进行第二次更广范围、更具普遍性的收集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策、任务实施及评价反馈。

2.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在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案例——以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为例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工贸”)市场营销专业采用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与广州透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长期校企合作。广州透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透真”)是一家从事化妆品行业的电子商务公司,每逢“双十一”都会迎来销售,工贸营销专业就“双十一”期间与透真合作,若干名营销专业学生前往透真担任短期临时客服,进行“网络营销客服实训”这项典型工作任务学习。以2015年为例,透真在“双十一”天猫旗舰店的销售目标为1600万元,销售旗下所有品类的化妆品。透真将这项工作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通过分析任务了解到销售目标,工作目标及短期客服的工作要求等内容。接下来由学生进行客服工作任务的信息收集,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企业培训师培训、在企业里“拜师傅”获取信息。再由企业负责人、教师及学生共同制订为期10天的短期工作任务计划:首先前3天学习化妆品知识,同时进行阶段性考核,其次再用3天学习客服基本知识及天猫规则,同时进行阶段性考核,然后利用2天时间学习客服操作知识,最后1天分配临时旺旺号码进行模拟实战客服操作,最后“双十一”学生真实操盘,担任客服工作。计划制订后,由学生来进行决策与实施,最后由企业的“师傅”们、专业教师们给出第三方评价结果,再由学生自己给出自我评价,得出任务反馈意见。其中企业的评价结果指标包括工作薪酬、销售提成等,教师的评价结果指标包括考核成绩、学习态度等。在透真结束客服工作任务的顶岗实习后,接下来由专业教师将学生带回校园进行总结,将任务的特殊性转化为普遍性,梳理出网络营销客服任务的规律性内容,及明确分析任务、获取信息(产品信息、客服基本知识、客服操作工具种类、客服基本用语……)、制订计划、进行决策、实施计划(提供客服操作工具)、评价反馈。

四、小结

总之,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科特点,更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一教学模式将专业与就业、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充分的衔接起来,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学方法应该紧跟时展,不断革新和进步。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符合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科特点,能将专业与就业、学校与社会充分衔接起来,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推进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对企业、学校及学生都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安鑫.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21).

[2]林翊,林子华,肖钠.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上海商学院校报,2008(9).

[3]杨榆晴.中职市场营销课程一体化教学思考[J].科技教育,2015(13).

[4]徐秀玲.中职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3).

篇8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78年09月24日

学历: 大专

技术职称: 中级

毕业院校: 洛阳大学

所学专业: 市场营销

联系方式:13888888888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 全职

单位性质: 不限

期望行业: 纺织品业(服饰鞋帽、家纺用品、皮具)、建筑、房地产、计算机、互联网、电子商务

期望职位: 区域销售经理、渠道经理/主管、销售代表、业务拓展经理/主管、业务拓展专员/助理

工作地点: 杭州市

期望月薪: 不限/面议

教育经历

1999.9-2002.6 洛阳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

培训经历

2002年6月在杭州颐高数码集团培训计算机技术,并取得电脑维修职格证书

2005年11月在杭州科技培训学校培训市场营销课程,并取得中国市场营销经理职格证书

2006年取得机动车驾驶证C1照.

工作经验

一.2006/42009/10:浙江康达汽车工贸有限公司

职务:销售顾问,销售主管,市场营销主管

a. 按照公司的营销政策开展工作,执行公司的年度销售目标,合理的细分市场,协助销售部开展有利销售的促销活动!

b.对一些汽车消费政策上的一些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的变化,及时上报,并提出市场分析报告及建议,供上级领导销售决策用!

c.每月对销售任务的完成进行总结,对销售部进行打分考核,分析销售过程的不足,制定如何改进计划!

d.配合公司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维护品牌形象,提高客户满意度!

e. 跑政府部门以及事业单位,拉单采购,竞标,与省市采购办主要领导关系良好!

二.2002/07--2006/3:杭州麦芝西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职务:业务员,直销部经理

主要从事IC门禁,考勤消费一卡通,以及安防监控设备。

篇9

11月4日至8日,人社部第六期全国骨干技工院校校长高级研修活动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技工院校校长齐聚一堂,与授课嘉宾共同就技工院校发展的热点问题展开探讨。

在会上,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吴道槐司长以“我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总体情况及发展趋势”为题,对我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进行回顾和展望。在技工院校改革发展方面,以2010年颁发的《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57号)为主,明确了新时期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方向、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2008年至2012年间,技工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人社部与发改委、教育部实施中职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确定技工院校项目405个;与财政部、教育部实施中职示范校建设,确定技工院校项目183个,累计获得41.4亿元资金支持。2012年,全国有技工学校2892所,当年招生156.8万人,在校生422.8万人。2008年至2012年,技工院校共开展社会培训2431万人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

在分析了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之后,吴道槐司长提出了“以更高水平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更高质量的职业培训促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理念,并特别针对技工院校的发展,提出了“高端引领、内涵发展、多元办学”的发展思路,强调了未来技工院校发展要注重“四个力”,即打造硬实力、优化软实力、增强吸引力和扩大社会影响力。

此次研修班还邀请到了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多位专家,从宏观到中观,从院校管理到教学,围绕技工院校发展问题、难题进行了剖析。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通过大量生动的实例分析了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动向。珠海市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名誉会长张中洲在题为“技工院校的项目建设与管理”的授课中,围绕当下不少技工院校所关心的项目建设问题进行了系统讲授,总结出了“领导有思路、认识有高度、专家有支持、顶层有设计、组织有保证、任务有流程、监督有保障、活动有记录”的项目管理关键。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志群教授、北京新媒体技师学院院长助理张晓梅博士、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副院长张利芳、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职教分社机电室主任刘春博士等专家,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解读和剖析。

参加此次高级研修活动的校长们纷纷表示,一周的培训以及与其他学校校长的交流,让他们获益匪浅,自己的办学理念、发展思路受到了很深的触动,得到了很大启发,对今后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

篇10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源的匮乏是不争的事实,我区工贸中专和职教中心的合并,是职教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更好的搞好我区职业教育的必然途径,今年暑假两校合并工作顺利完成。为实现顺利合并这一总体目标,我们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

一是充分做好动员工作,统一思想是做好工作和实现目标的前提和保证,在教职员工中广泛发动,使两校教职员工对合并的意义目的有深入的了解,打消个别员工在合并中出现的不情愿情绪。要求所有员工识大体重大局,局部服从整体。这为合并工作提供了思想上的保证。

二是安排得当、各得其所,两校合并简单讲便是人与物的合并,暑假期间,合并工作正式启动。两校领导缜密安排,团结一致,有条不紊,原工贸教学物资有条不紊的合入职教中心,未出现任何事故、疏漏、遗失等现象。对于原工贸领导干部教职员工以及物资的安排使用,着眼于大局,站在有利于学校发展的高度,统一安排部署,力求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工作协调,心情愉快,最大限度的发挥人与物的效能。截止到暑假招生工作开始之前,两校合并工作圆满完成。分工更加明确,管理更加精细。

二、 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工作井然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我们的培养目标就是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掌握一技之长,从而实现高质量就业。为使这一办学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在上一年度我们便制定了学校发展的“1、2、3、4工程”做为工作的基本思路,“1、2、3、4工程”就是贯彻一个体系,突出两条主线,抓好三个重点,强调四个建设。这一工作思路,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行之有效,使我校在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得以大幅度的提高,使学校工作在波澜不惊中变得井然有序,教育教学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本年度,我们依然延续这一工作思路,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争取实现认证,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首先是领导班子统一思想,而后广泛征求意见,并邀骨干教师参与论证和决策。同时,利用集会、座谈等形式向全校师生贯彻“规范管理,提高质量”的思想,通过这些环节,使大家的思想在最短的时间里统一到学校的重点工作中来。

二是有重点的开展工作 ,一是专业室的规范管理。专业室是学生了解和掌握技能的主要场所,我们首先强调专用室与企业车间的无缝对接,使我们的专用室俨然就是生产车间。为此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聘请的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为专业室的建设出谋划策,使学校的专用室符合企业车间的配置,以规范的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加强专业建设,向品牌、特色专业迈进。我校现有电工、焊工、机加工等三个主干专业,各专业现有设施不仅满足实训需求,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在我市同等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尚没有一个专业能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这对此窘境,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努力规范专业建设,强化师资素养的提高,推品牌、展特色。经过市专家组检查验收,焊接专业被评为特色专业。

二是着力打造老师们之间相互学习的平台。本校老师之间相互听课,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是业务提高比较快捷的途径之一。上半年主要是组织老师听评“示范课”,下半年,由于两校合并,为了促进相互间的了解,组织了全员听课活动。要求每位任课教师都要上一节“公开课”,人人讲课,人人听课,盛世空前。精心谋划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育人质量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三是队伍建设。从学校的长远发展出发,积极支持鼓励老师进修学习,学校努力争取名额派老师外出学习、交流。同时,我们还聘请了20余位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这样,我校的师资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我们的教学活动与企业需求就更加贴近,逐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我们的教育更加有的放矢。

其三是向兄弟学校学习。今年4、5月份,组织部分教师分别到首钢矿业技校、昌黎技校、昌黎职教中心等学校进行听课及交流活动。同时上述三所学校的部分领导和老师也来我校听了王海棠、王君娜老师的课;教育局职成处马达民处长、劳动局培训处刘秀峰主任等也分别来校听课。本年度,学校还安排三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和省级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安排4名教师参加市级专业教师培训,带领20名教师聆听了业务讲座。通过学习与交流,使老师们的业务能力与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其四是努力创设规范和谐的育人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我们的追求和目标,针对职校学生生源较差的客观现实,学校在强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狠抓德育工作不放松,我们深知没有稳定的秩序,没有良好的风气,教学质量就是一纸空谈,“德育为首”是亘古不变的教育法则。为此,我们深入开展以“礼仪教育”为主线的特色教育,以“讲文明、懂礼仪”为载体,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努力造就品学兼优的新一代技术工人。大力提倡“以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以尊重的态度待老师”,在师生之间努力搭建理解、信任的桥梁,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将班级状态考核 落到实处,考核内容包括各班的卫生、纪律、仪表、宿舍、板报、班级文化建设等项,由学生处、宿舍及两部并结合文明礼仪督导小组的记录综合赋分,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德育教育平台,如:举办了第六届班主任素质比武暨“感恩祖国——做有道德的人”主题班会评比活动和“感恩祖国——做文明职校学子”演讲比赛活动,在校操场召开了全体师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大会”。召开了“古冶职教中心第26个教师节庆祝大会”,等等。

三、 恪尽职守、殚精竭虑、谋求发展

做为一名管理者,彰显的不是手中的权利,而是心中的责任。为了这份责任,不辞劳苦、不计代价,把每件事都当作自己家里的事一样尽心、尽力。

一是努力搞好硬件建设。为了增强学校发展后劲,我们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四处跑项目,找资金,加大在育人环境、实训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投入650余万元新建焊工实楼和宿舍楼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已经交付使用,新增建筑面积5000平米;我们在市局争取到的60万元专项资金,改善实训了条件,全部用于购置焊接和机加工设备。利用暑假时间学校共作防水 2898.49平方米;铺水泥地面1205平方米;铺彩砖852平方米;普通砖342平方米;篮球场地714平方米。同时,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我校又在积极申请2011“国债”项目,主要用在电工专业的升级改造,努力打造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通过努力,使实习实训生均占地面积、工位比例比以前提高3——4倍以上,年招生人数可增加200人以上,还优化了专业结构,带动了其它专业同步发展,提高了学生专业知识和操作水平。关心爱护教职工的生活,帮助有困难的教职工,尽力为教职工谋福利。加强校园管理,营造一个“以美促德,以美益智”的育人环境。加强对包干区的检查和督促,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净化、美化、绿化,为全体师生营造一个绿色校园环境。

篇11

高职教学;商务英语;立体实训;实境耦合

1 引言

商务英语在高职或本科院校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或者一门核心课程,旨在以应用语言学为学科基础,注重吸收其他学科理论尤其是经济贸易等知识技能的综合叉学科。从语言角度看,商务英语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中的一种,也称为特殊用途英语,而非普通英语(EGP)。从这个意义上说,商务英语就是从事或即将从事商务行业的人士所要学习和掌握应用的专门用途英语。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商务英语承担着为各类企业输送有关商贸,涉外岗位基层管理者的重任。

据教育部16号文件指示,如今,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界如火如荼开展。有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目前商务类毕业生缺少的4个项目(知识结构、职业素养、岗位技能、外语水平)中认为缺少合理的岗位知识技能的比例最高达56%。由此可以看出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着巨大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的理念来指导教学,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凸显高职高专的“学以致用”本质,培养出适应市场岗位群需求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高职院校把商务英语作为商贸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而开设的课程教学问题。笔者基于充分了解及多年该课程的教学实践心得,结合多家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和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明确指出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论文重点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加强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内涵和深化实训容量,实施新的沉浸式立体实训教学,引进或修正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础的立体商务“实境”,在突破传统的角色模拟情景教学活动的局限性,在实践中尝开展“实境耦合”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朱节光,2008)。“实境耦合”并非简单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它特别强调校内外训教环境的“实境”,从而行动导向教学,教-学-岗位操作实训立体统一,真正培养商务类的应用型人才,飞越学校与岗位之间长久以来固存的难以逾越的学而无用的障碍。

2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1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基本内涵要求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应该是以商务为本,英语为语言载体,综合经贸多种知识的一门课程。不能为学英语而学习,成为英语专业的翻版,而要学会如何更好地用英语成功地进行各种商务活动。英语为辅则不应过分强调语言的内部机制学习,花费过多的时间在语言基础上。当然,也要重视这方面的基本功,只是这种在语言能力上花费时间的机会成本不应过高,因此商务英语的教学应该定位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超越“语言能力”的束缚,走向语言学习的更高阶段一一交际能力的培养(张慧,2005)。所以商务英语的教学要以商务为纲,英语为语言媒介来开展。

2.2 基本现状

理论上而言,我们乃至整个社会都已意识到,高职教育应遵行“学以致用”的根本原则。而现阶段,商务英语教学实际上还是老旧地在课堂上培养语言技能,间或采用语言情景下模拟训练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而学生商务实践动手能力却十分差。基本现状归纳如下:

(1)课程设置仍停留在“英语+商务”的阶段且侧重英语而非商务。英语专业课累加商务理论课,不整合,不设实务,应试多多;学生累且没有亲身实践商务活动,踏上工作岗位后对实际工作内容一无所知。学生又往往持“证”如单证员,跟单员等证书却不具际技能。

(2)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低。常言道,教师一桶水授生一捧水。言外之意是说,教商务英语的教师,自身懂英语,但是未必懂商务,故教之不详。合格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通英语晓商务且有实际从业经验,方可教出合格的商务人才。

(3)实习实训内容空泛,流于形式。许多高职院校为应付评估,或者是出于其他一些原因,象征性的与一些商家或企业签署空头协议,建立实训基地,实习实训也是走走过场,敷衍了事。个别院校的智能仿真实验室更是摆设。结果是培养了一大批只能纸上谈兵却手脑麻木的的毕业生,背离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4)符合高职商务英语应用人才培养的教材亟待出笼。各类商务英语教材玲琅满目而以高职能力为本位的综合训练为内涵的教材却没有。

2.3 解决存在问题的突破口及对策

鉴于以上现状,以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为指导,以工学结合为重要切入点,竭力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校企融合、课程改革等方面的活动,通过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有效的进行应用能力的培育。工科类院校当然比较顺利实现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但是对于文经管尤其是贸易类如商务英语而言,工学结合的模式基本难以企及或不可能深入开展,也不可能订单式培养。目前我们任教的商务英语教学基本都是在教室中进行,与岗位,市场环境相差太远,教与学基本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其不足是显而易见的,要突破固有的局限,笔者认为首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主导教学改革。其突破点和对策有:

(1)把握高职教育的本质,立足区域经济特点,确立培养目标为通实务的复合型商务人才。以笔者所在的浙江省为例,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十一五”期间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的若干意见》(浙教高教[2007]188号)文件,在丰厚的外经贸需求土壤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岗位群所需专业知识技能目标,培养外语强,商务技能强,上岗后融入性强,知识技能应用力好的商务英语高职生。

(2)教学中重知识,但更重实务训练,要以各种有效的立体训练带动商务综合能力的提升。首先是夯实外经贸的外语知识基础,然后以从语言技能的模拟商务情景训练转向有目标的以实际产品为轴线的立体商务实务训练。这一环节是人才质量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要紧密渗入岗位能力训练,让学生从晓理论到基本熟悉主要商品的专业知识,课堂训练、实习实训实时进行,让学生对专业指向的岗位操作技能进行有效的沉浸式立体式训练,基本实现毕业后在行业上岗独立操作。这就是说商务英语的学生不仅要懂点英语还要熟练地以英语为载体进行商务活动,摒弃入世后在岗位上仍需较长时间的艰辛的训练这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笔者思考的有效教学模式也就是“实境耦合”的立体综合实训教学模式。

3 突破性的商务英语“实境耦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3.1 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理念及原则

依据教育部16号文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深深体察到,高职的教育必须走职业技能优势化发展,知识能力为岗位应用服务的基本路线。在充分了解现状和学习工学结合等高职教改模式理论的基础上,从商务英语课程个体特征出发,首先是认同并且很大程度上接纳工科类“工学结合”的模式,尝试企业经营内容进教学内容,坚持语言和商贸理论为基础,侧重商务实践教学的开拓,突破传统的语言交际环境中商务情景模拟实训,把企业,岗位,教学内容纳入到整体设计中,实行学工贸融为一体的立体实训模式,既所谓的“实境耦合”教学模式。其根本理念为“学以致用,应用导学,氛围熏陶,技能为本”十六个字。

3.2 “实境耦合”教学模式的内涵建设

首先,该教学模式尝试以大量的真实商务活动和情景下的知识技能融合性的训练。依托课程整体设计,较大程度地剥离了理论教材,采用仿真加真实情景下的系统训练为方式的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商务英语知识向商务英语能力进行转换和实际应用能力。从教学内容上来说,课程设置划分为三个模块:语言基础模块、专业知识模块、商务应用能力模块。三个模块呈递进式推进。从教学效果上来看,评价或衡量商务英语教学效果的标准就是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能够在实践中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处理并解决问题。因此,课堂内校园内实训基地内无时不有学生参入的真实活动如English Party或者English Corner,以及营销实训,专业展销会等活动。学生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同时积极促进社会性和岗位活动的参入度的提高。

其次,根据课程设计方案,引进或编写学工贸融合,产品导向项目活动为基础的大量融入实训的新教材。如设想“Trade Fair”这一模块设14课时,其中4课时用于课内教学,2课时用于模拟展会,2课时用于网上填写参展申请表和网上资料搜索,6课时用于实地参展,在这一模块中,实训实践环节所占比例高达70%。

再次,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上,教、学、做融为一体,师生企业员工兼具一身,教室,贸易公司,实习基地协作进校园。设想我们以纺织品为主要产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以某纺织品公司外贸业务员的身份参与整个外贸出口业务流程,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内涵,同时,基地公司在专业教研组设置分公司办公场地,师生依托公司商务平台以实训项目为内容真正融入到现实的商贸活动中,实现教学-商贸-产品服务一体化的课程开发与人才培养。

当然教师应该注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下一步运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作好铺垫。口语实践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要顺利地使学生从单向表达向双向交流过渡,并成为商务活动的主体,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教师或学校则最大程度的创造模拟环境或真实环境,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同时企业活动企业专家时时地进“教室”,商务英语的教学与真实的商务活动开展高度融合,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最后,我们应在核心部位既教学实训环节做到如下几点:1)单项实训过渡到综合实训。单项实训是针对某一岗位的需要而进行的某一项技能的训练;2)课内实训与课外实训相结合。课内实训指的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如示范演示、学生模仿练习。学生通过反复练习,习得基本的语言技能技巧和问题处理方法。课外实训指的是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独立进行的商务实训;3)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融合。尤其是我们要将校内与校外实训结合起来,把学生组织起来,到工厂、企业、外贸进出口公司、银行、码头去参观,也可以请那里的有关人员、专家来校讲学,使学生对于商贸活动有个更加直观的了解。还要企业活动进校园,学生学习进企业,参与环境下的岗位事务。这些活动要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使学生们把注意力都放在情景下应用技能上,从而实现以语言为翼的实际应用能力的积极培养,有效弥补传统商务英语教学中重语言轻实践,重模仿轻融入的劣势,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尝试“实境耦合”的教学模式。

4 结语

实境耦合式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不仅优化了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推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机制,更使实训具有实际可操作管理性;它证实了文经管类专业借鉴工学结合经验的可行性。商务英语课程应该而且必须走出三尺讲坛为中心的教室,把教,学,做融为一体,在单纯的情景模仿上深化到专业框架下以市场为导向的特定产品或服务为人才群的特定应用型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真正把文科经贸领域的人才培养成好“技师—熟练商务师”,毕业即成为经贸领域直接上岗的应用型人才。

毋庸置疑,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我坚信,凭着众多的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工作者的不懈求索和共同努力,我国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一定会赶上国际商务英语教育水平,培养出一批批真正合格的商务英语人才来。

参考文献:

[1]谭惠娟.商务英语教学与功能法教学[A].外国语学院学报[M].1999.6

[2]蔡芸.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方式—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评价[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4).

[3]]杨盛林.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03).

[4]陈勇,肖云南.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理念及教学目标确立问题[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106.

[5]江春,丁崇文.商务英语教师素质调查报告———商务英语理论与实践[C].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6]张慧.“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情景的模拟[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01).

[7]侯云亮.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07,(04).

[8]郑淑媛,郑辉英.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探讨与思考[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9]牛节光.学院“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由来、发展与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2).

[10]基于能力、面向岗位群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辽宁高职学报,2009,11(2).

篇12

一、校训的内涵与基本功能

对于“校训”一词的解释,国内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表述。《辞海》对校训的定义为:“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学校为了进行道德教育的方便,选择若干符合本校办学宗旨的醒目词语,作为学校全体人员的奋斗目标。”《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更简单:“学校规定的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以上三本工具书都对“校训”一词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但三者之间尚有一定的差异。笔者以为,校训一词尽管到了近代才出现,但时至今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校训的内涵日趋丰富,已非一句“学校规定的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所能界定清楚。笔者对校训的定义是:校训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特色、文化传统的沉淀和凝聚,更是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提炼和总结,是一所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集中表现,也是学校的灵魂。

校训具有导向、激励、规范和审美四大基本功能。第一,导向功能。一个好的校训能够集中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彰显学校的校园精神,反映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对学校和学校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及其行为取向起积极的引导作用。第二,激励功能。一个好的校训,能够引起师生员工的共鸣,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效地激发师生员工践行校训的热情与愿望。第三,规范功能。一个好的校训是师生员工共同的“座右铭”,它无形中对师生员工的一言一行具有规范性和制约性,师生员工必须在它的要求下工作、学习乃至于生活。第四,审美功能。一个好的校训,或高度凝练,或朴实无华,它的语言一定具有艺术美,具有感染力,文约意丰、文质兼备,让人赏心悦目。

二、高职院校学校文化的个性特征

高职院校推行的是大众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学校的教与学和企业的技术更新、管理更新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专业及课程设置都以就业市场或行业需要为导向,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呈现出多样性和实用性。因此,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校文化学术性、研究性相对较弱,但在专业教学、技术服务、实习实训等方面却具有超前性、创新性,呈现出“实用”的基调。具体有如下个性特征:(1)应用性。这是由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也是它的主要特征。(2)特色性。高职院校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就要办出特色,要注重突出自己的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在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专业知识的渗透,使学校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3)职业选定性。高职教育是职业性教育,学生一进校,就选定了就业的方向,学生要根据所选职业的岗位要求,及时规划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生涯并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4)文化区域性。高职院校生源地相对集中,学生大多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文化背景,这也使得他们在文化交流上较为畅通,地域性文化风格明显。

三、高职院校校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

校训的内涵与基本功能,高职院校学校文化的个性特征,这两者决定了高职院校校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1.升华理念。高职院校一般都由中专校升格而成,高职高专的办学历史较为短暂。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虽同属职业教育序列,但办学的指导思想、办学的模式、培养的目标却有本质的不同。高职院校不能清醒地认识这一点,就会犯穿新鞋走老路的错误。这就是为什么有些高职院校升格多年了,但一走进校园,用专家的话讲:“闻到的还是中专味。”也就是说,学校的牌子虽然翻新了,但办学的理念、管理的模式、教学的方式、方法仍然是老一套。

高职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否正确,将决定其生存发展。以上所提的办学理念,不只是在学校领导层面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而且要为全校师生员工尤其是教职员所熟知和理解,校训正好起到了一个转变思想、升华理念的作用。不少高职院校从诞生的第一天,就着手酝酿校训的产生,力求把具有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校训中去。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为“职业立身、技术报国”就是一个好的范例。校训采用对句和互文的表达方式,既凸显所属教育类型,又反映生命追求和精神境界。职业体现了专业分工,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载体,是立身之本,乃有“天职”之意。“职业”包含了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一个人职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个人价值不断实现的过程,对职业忠诚,在职业中拼搏,有了职业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体现了一种精神追求。“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有着高尚的道德品行应是永远的承诺。技术与职业是密不可分的,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必须依赖职业技术,掌握一种技术,熟练一门技艺,不仅为职业助力,也是为社会造福,推动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更是报效祖国的表现。校训巧妙地将“职业”和“技术”两个词嵌入其中,较好地诠释了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准确地定位了高职院校有别于中职和本科院校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2.凝聚人心。高职院校校训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有凝聚人心的作用,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职员工思想稳定方面。不少高职院校是由两所中专校合并而成,两校合并与一所学校独立升格相比,会面临许多现实的矛盾与棘手的问题,尤其是人事安排的问题。要想有序开展机构设置、干部选拔、人员组合、资产合并、分配并轨、校园整合等实质性工作,建立教育教学新秩序,实现“1+1>2”的理想效果,就必须做到“思想不乱、人心不散、工作不断”,就必须要有一个极具感召力的信念来凝聚人心,为教职员工营造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二是学生思想的稳定工作。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产物,平心而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并不高,甚至受到冷落或歧视。相当一部分学生并非心甘情愿地就读高职,由于考试分数、填报志愿及其他原因,迫于各种压力才不得不读高职。他们在内心里认为读高职是人生的一种失败,觉得自己即使努力学习,也不过是个专科文凭。此时,一个好的校训,能够帮助高职生走出心理误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从而沉下心来,埋头学习,刻苦训练,掌握一技之长,学以致用。

3.激发活力。高职院校要走出一条体现自己特色的办学之路,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集全校之智,举全校之力,而一个良好的校训可以对学校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施加影响,激发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励师生朝着校训所倡导的精神努力奋斗。如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处于有浓郁的工商气息的温州市,它的校训定为“大气致远,精工诚贸”,既直指校名,又揭示了专业定位:以工为主,工贸并举;工必精,贸必诚,而当今的“工”很多而“精”者甚少,“贸”不少而“诚”者不多。可以说“大气致远”反映了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气质,温州人的创业精神;“精工诚贸”是一种职业导航,是素质养成的至理,综合反映了新型人才观下的人品与技艺的要求,即既精于专业技艺,又要诚信品格。校训对学院培养目标高度概括,更体现了它的大学精神,激发了师生员工的无穷活力。

四、高职院校如何发挥校训的积极作用

高职院校校训作用的发挥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认识校训功能,准确定位校训发生价值的方式,把校训所倡导的精神一如既往地体现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始终。

篇13

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图学学会制图技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图学学会产品信息建模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比赛分为机械类、道桥类、水利类、土木与建筑类四个类别,往届参赛选手均为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该项赛事既是现代高校大学生展现经典成图技术、产品信息建模创新能力的舞台,又是全国各高等学校图学教育工作者互相学习、交流、改革创新的平台,被中国图学界盛赞为图学研究和图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奥运会。

本次大赛,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共派出CAD机械设计精英班9名学生参加了机械类项目竞赛,与来自全国各地共185个高等院校的1199名学子同台竞技,展开紧张激烈的角逐。学院选手不畏强手,沉着应战,克服众多不利因素,凭借昂扬的斗志,扎实的功底,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一举夺得了19个奖项:1个团体一等奖、2个全能一等奖、4个全能二等奖、1个尺规绘图单项一等奖、1个尺规绘图单项二等奖、4个计算机建模单项一等奖、2个计算机建模单项二等奖,以及4个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可谓一鸣惊人、技惊四座,充分展现了工贸学子好学践行、勇于创新、敢于争先的风采!

丰收的硕果是众人汗水的结晶,更是学院“校企双制、工学一体”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世赛标准转化和频繁的国际交流的成果展现。经过此次比赛,学院收获了胜利的喜悦,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但更看到了巨大的进步空间。好成绩给了学院发奋前行的动力,来年学院将创造更好的战绩!

(特约通讯员 朱静媚)

天津机电工艺学院:

招生持续火爆进行

尽管不再派教师到生源校宣传,尽管设置“门槛”提高入学成绩,尽管严把“入口关”实施测评面试,但天津机电工艺学院依然受到考生的“任性”追捧,招生的6天中,有近8000名考生及家长来到学院咨询,2300余名考生确定了报考意向。

每天从早8点到晚8点,该院招生咨询大厅人头攒动,人流就像长潮的海水,一浪高过一浪,工作人员忙得根本顾不上吃饭。该院招生办主任李浩告诉记者:“年年火,也没有今年火,今年有一种挡不住的感觉!”

天津机电工艺学院“天津中职第一校、全国中职排头兵”的品牌效应愈加凸显,有一半以上的考生是通过媒体报道、网络宣传了解学校,亲临实地考察被吸引,而后选择就读该校的。有一位来自武清区的考生家长说:“就冲首批创办国家中职示范校和连续八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我就拿定主意让我儿子在这里上学了!”

在面试室,五六名考官严格把关,通过的考生得到师长指点找准方向,未通过的考生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心服口服。据教学督导研究室主任刘宝丰介绍:“我们今年的面试,本着‘像学生、爱学习、有志向’的标准,贯彻学院领导班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测评原则,对学生从一入学就实行质量把关,以确保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今年四五月份,学院对进入企业进行生产性实习的学生,首次实施了综合素质测评,对未通过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0%)‘缺什么、补什么’,收到了十分显著的效果。按照院领导的要求,我们要逐步建立健全‘入学、在学、毕业’全过程测评机制。”刘宝丰主任说。

一方面认可天津机电工艺学院的实力,另一方面就是在这里可以找到心仪的专业。数控技术、模具制造“王牌专业”风采不减当年,汽车维修、计算机动漫“新兴专业”魅力倾倒一片,今年新开的机器人、3D打印“智能制造专业”前景一片大好,不乏有志青年来此尝鲜。目睹如此火爆的场景,学院的老师们也“真的是醉了”!

(特约通讯员 李津军)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

台湾世界技能大赛数控团队到学院访问交流

近日,台湾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专家刘敏亮等一行四人到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进行访问交流。

院长童华强主持召开了欢迎会并做讲话,他说:“欢迎台湾世赛数控团队来学院进行访问交流,台湾在世界技能大赛参赛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作为世界技能大赛传统强队,希望台湾选手和大陆选手深入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同时,也希望建立两岸技术交流的长效机制,在世界技能大赛比赛和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多交流和合作”。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宋放之、数控铣项目专家鲁宏勋也出席了欢迎会。

会后,在该院集训基地召开了技术交流会,两岸技术专家就世赛新规则、参赛准备情况、各参赛队的技术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随后,两岸选手开展了技术对抗赛,台湾和大陆专家各命制一套试题用于选手交流赛使用。对抗赛历时三天,比赛中两岸选手都表现出了较好的竞技状态,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次日下午,两岸专家和选手对比赛的情况和技术问题做了总结。

本次两岸交流,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李世广、副处长何燕莅临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看望台方专家和选手,在基地,李处长询问了台湾参加本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准备情况和选手的基本情况,他指出:“希望台湾专家、选手能经常来大陆进行技术交流,台湾有着多年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宝贵经验,台湾选手在历届世界技能大赛上都有着不错的表现,此次来北京交流,基地会做好相关工作,保证选手之间技术交流的顺利进行,希望两岸在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项目上能长期合作交流,也预祝台湾选手在8月份举行的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

(通讯员 何 跃)

东莞市技师学院:

德国STIHL集团人事行政总监莅临学院考察

近日,德国STIHL集团人事行政总监Prochaska Michael(波尔卡斯卡)在广东骏马(ZAMA)精密工业集团副总裁王思腾的陪同下莅临东莞市技师学院进行参观访问,院长刘海光、对外交流中心主任熊庆陪同参观和座谈。

据了解,自2013年东莞技师学院全面开启与德国职业教育合作,引进德国双元制教学体系,便引起了广东骏马(ZAMA)精密工业集团的兴趣,多次来学院考察洽谈合作项目,并将双元制教育作为ZAMA公司未来几年的重大项目之一,与学院达成合作开办“BBW校企双制班”的意向,同时上报德国STIHL集团总部。德国STIHL集团总部对此开办“BBW校企双制班”十分重视,特地派遣人事行政总监Prochaska Michael到校参观考察。

座谈会上,院长刘海光对两位总裁的到访表示欢迎,向其介绍了学院发展历程、发展方针和目标以及学院国际合作办学等情况;还就本次与四家德企合作的“BBW校企双制班”合作进展做了详细的介绍,并请对方就学院德国外教列出的教学时间表和教学内容安排提出要求和建议。STIHL集团总裁在座谈会上表示,学院的设备和教学场地都是高标准的,和德国非常接近,特别是教学计划表他非常满意。他还对学院目前的规模和教学理念表示赞许,同时对双方的合作很有信心,希望能和学院一起培养出具备综合实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特约通讯员 周 辉)

广东省技师学院:

在2015年广东省CAD图形设计职业技能竞赛中再创佳绩

近日,在2015年广东省CAD图形设计职业技能竞赛中,广东省技师学院获得了1个团体一等奖、1个团体三等奖、2个个人一等奖、3个个人二等奖和3个个人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广东省CAD图形设计职业技能竞赛由广东省工程图学学会主办,旨在通过竞赛进一步加快培养和储备与世界技能大赛接轨,与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CAD高技能复合型创新人才队伍,提高本省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本次竞赛参赛单位多、选手数量多,包括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在内的31所学校分别派出129名学生和56名教师组成43个竞赛队进行参赛,竞争激烈。竞赛内容对选手而言也是极大的考验,上午进行计算机辅助三维造型项目,下午进行测绘与手工绘图项目。接到竞赛通知后,学院选派出6名学生和2名教师参赛,在学院的大力支持、教练的悉心指导和选手们的刻苦训练下,最终在高手云集的竞赛中一显身手,取得骄人成绩。

自2011年首届广东省CAD图形设计职业技能竞赛举办以来,学院在本项目的竞赛成绩逐年提升,实属不易,再次展示了学院的办学实力,展现了学院师生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综合素养。

(特约通讯员 邱 媛 肖建章)

阜康高级技工学校:

荣获“自治区精品专业、精品课程、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人社厅公布了2015年全疆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精品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评审结果,阜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阜康市高级技工学校)报送的《变配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形体训练与礼仪》课程、《现代农艺技术》教学团队分获自治区级精品专业、精品课程、优秀教学团队殊荣。

“精品化”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质量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阜康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阜康市高级技工学校)高度重视专业、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将“精品化”建设目标贯穿于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全过程,并将其作为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申报过程中,从优筛选题、中期跟踪、组织申报这三个关键环节入手,校领导亲自参与,多次组织校级督导组进行科学论证,提高参评质量。通过此次评审工作,提高了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建设。

(通讯员 胡文瑄)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赛”开赛

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赛”于近日在江苏省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开赛。本次大赛由教育部、江苏省政府等30多家单位联合举办,共有来自全国47支代表队参赛。

据了解,此次技能大赛围绕“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的赛项主题,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此次比赛,选手们操作的都是风力发电企业最先进的风光互补设备,哪支代表队调试安装得最快最好,哪支代表队就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