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地铁公司人力资源工作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全员共享的信仰、价值和行为准则,人力资源是针对企业中“人”的管理,企业文化决定人的价值观、团队意识和上下级之间及同事之间的关系等。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离不开企业文化,同时企业文化又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比如说员工激励机制的建立、员工继续教育等。但总体来看,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较为宽泛,人力资源具有文化建设的职能,包括人力资源增值开发。而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是人力资源工作的基础,也就是说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之一。所以说企业文化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同时人力资源又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者与捍卫者。因此,针对地铁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而言,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从生活、工作、心理等各个角度真心地去关注每一个员工,并给每个员工以施展才能的平台,这样才能使企业上下一心,共同构建企业优秀的人文文化。
二、人力资源是企业文化的推进者
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的生存,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发展,企业长期健康发展会吸引有能力的真正的好的人才,先进的理念促进企业文化发展。因此,我们说高效率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推动者,任何企业都需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合理地融入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针对地铁公司而言,地铁公司的企业管理理念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从单纯的招聘、培训、工资、档案等事务性管理,走向策略性的业务伙伴和变革的代言人。从这一意义上说,从人力资源管理入手,推进企业伦理建设方案,进行组织的伦理建设和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将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人力资源是企业文化的升华者
篇2
2.1人力资源布局风险
总体来说,地铁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不当,没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与国外同行业相比,国内地铁施工企业的技术人员待遇很低,不能长期留住技术人员,人力资源的配置需要进一步优化。详细说来,有关数据表明,整个维修队伍人员分布不均衡,三线员工很多,二线员工懈怠,一线员工紧缺,这种局面显然是不科学的,况且企业员工(技术工人)整体年龄较大,文化素质较低,再学习能力相当落后,而一线员工很少甚至没有主动再学习的动力。企业没有技术性人才,技术密集型企业没有技术人才是很难发展的,所以要优化资源配置。
2.2人员招聘及培训风险
地铁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招纳贤才时未考察好人才的能力及才能,没能招到对口的人员,为合理分配人员埋下隐患,况且现有企业在招聘及培训人才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招聘人才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基础知识,很多学生都是专业知识扎实而实践能力较差,我们要重视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样才利于维修水平的提高,进而增加企业的效益。在人员培训时,要使员工充分认识企业的宗旨、文化、前景,要有实际性的内容,使员工对企业有信心,调动员工为企业献身的积极性。
地铁施工行业由计划经济体系转变为市场经济体系,同样其绩效管理体系也要随之改变,以改以往的考核方式,要明确考核目的,统一考核标准,优化考核方法,要建立科学系统的考核体系。原有考核方法一般是主观分析,没有统一的标准,显然这是不公平的,不能反映人员真正的表现情况,导致努力工作的员工还没懒散员工得到的报酬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会减小甚至会仇视企业,整个企业会不团结,技术性人才可能会考虑换工作,企业剩下的都是工作懒散的员工,造成懒散的工作氛围,企业效益显然会下降,影响企业发展。
2.3风险管理文化尚未建立
要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要全面理解,不能片面。虽然企业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并不代表所有企业都有成绩,仍有少许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没有成效,其员工没能正确认识企业文化。会导致参差不齐的现象,每个员工有不同的理解,片面的抽象的甚至是扭曲的,所以要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要达到全面统一的认识,并且要大力开展文化活动,让员工参与,使员工受益,这样会加深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每年都要开展几种文化活动,在工作的同时享受文化活动带给的快乐,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所以要建立完善的文化体系。
3.施工企业中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效力提升的途径
3.1建立合理的岗位设置和薪酬体系
要依据生产需要,将岗位的设置合理化,也要参考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力,综合起来安排职位。要提高技术水平高、能力出众的的待遇和一定程度上的升迁,让其掌握一定的权利,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尝试对部分工艺流程进行改造,充分发挥流程上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公司人员的团结性,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效益,确保公司快速稳定发展。
另外现代人力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与激励、控制与调整、开发等方面。但就目前地铁施工企业的机构设置,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来看,都不可能建立如此全面、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为了适合目前企业现实特点,降低管理成本,要抓住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在岗位(POSITION )职责、工作绩效(PERFORMANCE)考核、工资(PAYMENT)分配等方面(简称“3P模式”)。充分体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人性、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核心和本质,就可以避免地铁施工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困境,迈上较为规范化的轨道。
3P模式的内涵及操作步骤为:
(1)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职务分析,明确所有员工各自的岗位职责。开展职务分析,应收集以下信息:①工作内容是什么;②责任者是谁;③工作岗位及其工作环境条件等;④工作时间规定;⑤怎样及操作工具是什么;⑥为什么要这样做;⑦对操作人员岗位职责与任职资格,如生理、心理、技能要求是什么; ⑧与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关系要求是什么。
(2)根据企业的岗位职责,设计人力资源的工作绩效考核方案和工具。考核工具一般以表格的形式体现;其考核结果以数字的量化形式表达;考核形式最好采用员工个人、部门、直接领导、间接领导共同参与的立体考核形式;考核方法主要有360度考评、目标考评(MBO)以及关键指标考评(KPI)等;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可以涉及整个企业、部门及员工个人的工作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员工个人,同时,面谈是十分必要的。
(3)使用绩效考核方案和工具,对企业所有员工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设计工资福利,乃至奖金发放方案和工具。此方案的设计涉及三部分:①考虑保障员工个人的基本生活,这是员工所得的固定工资,同时也体现了国家的有关政策;②根据各自的岗位职责及员工的相关情况,使用面谈或宣传的方法,为相关的岗位设定可变的工资待遇;③综合考虑整个企业、员工个人和部门的经营业绩,根据这三者的业绩情况,设计相应的员工薪酬中可变部分的发放方案。其中关键
的是如何确定三者各自所占的权重系数。在这里可以有效地体现奖勤罚懒、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思想。 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林泽炎博士给某电子公司制定薪酬发放方案为: ①根据对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分析,和每位员工面谈,确定每个人的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额;②根据公司、部门、个人的考核结果,确定公司、部门及个人业绩系数;③按“基本工资十岗位工资×公司系数×部门系数×个人绩效系数”的方案确定各位员工的工资额,并按时发放。 3.2建立科学的人员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管理培训工作人员,优化管理机制,第一步就是招聘新成员方面,分析并优化原有的人才引进体系,建立科学的人才培训制度,只有将基础打好才能引导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定期引进新人才,为企业注入新思想,用年轻人的热情来感染老一辈的工作积极性,新老合作可以提高企业创新意识。校园招聘时既要考虑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考虑其实际操作能力,以综合能力为标准;社会招聘时要综合考虑人员的工作经验,所做项目。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为企业引进所需人才,这样才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地铁施工企业涉及多方面内容,如勘查、规划、具体施工等,其技术性较强,企业的核心就是技术,因此,对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所需的是高技术人员,人力资源的管理至关重要,关系到企业的生存,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为解决管理不善的问题,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重新布局人力资源的分布,可以向其他在人员管理方面优秀的国外地铁施工企业学习,取长补短,也可以聘请有经验的专家为企业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人员管理方案,帮助管理部门设置人力资源,使员工更好地为公司服务。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可以使管理的具体环节有序化,管理措施具体化,更好地管理人力资源。也要使员工得到实际的利益,建立奖励制度,让员工尝到甜头才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从经济上奖励工作能力强、表现突出的员工,或者给予职位的升迁,让其当组长、项目经理等,让其掌握一定的权利,给予一定的施展才能的空间,可以进行某些工艺的创新,调动同事工作的积极性,使整个团队更加团结。在企业文化方面,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使员工感觉到企业就是家,找到存在感、归属感,做到以人为本,使每一位员工得到尊重。确保员工安心地工作,激发员工的使命感,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公司创造价值。
3.3加强培训
根据以上措施引进新的人才,然后要加强员工的入职培训工作。虽然招进来的都是高素质人才,但其实践操作技能要重新培训,况且地铁施工技术不断更新,掘进方法和盾构技术也逐渐优化,为掌握最新的维修技术,需要保证员工能及时掌握最新技术,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增强公司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所以,人员入职前的培训工作至关重要。要建立完善的入职培训体系,让每一位员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每月或每个季度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使员工的技术不断更新,紧跟时代潮流。与此同时,也要定期开展全体员工大会,将最新思想及技术传授给员工,并采取相应的方式考核并检验员工的培训效果,例如专业考核、实践操作,提高员工对培训的认识,为以后培训打好基础。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培训方式才能保证员工学到真本领,提高专业水平,总体素质,有利于公司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只有员工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同行业中站住脚。
3.4建立企业文化
篇3
Abstract:Power supply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metro system for the safe,efficient and orderly operation. This paper builds the competency models for human resources of power supply department,including personnel skills level,professional qualities and other abilities,aiming at designing an optimal allocation scheme.
Key Words:Competency model; Power supply system; Optimal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高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不断延伸,以及网络化运营新形势发展,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强度、服务水平、安全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地铁系统运作的关键保障,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高效运作也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除了设备技术水平持续不断的改善与升级外,越来越多的地铁运营单位开始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搭建基于运营维护人员能力匹配、素质表现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岗位素质模型,通过人力资源的配置优化,保障城市轨道交通供电关键系统高效与安全,从而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顺畅。
1 能力素质模型理论
1.1 岗位能力素质模型
1973年哈佛大学戴维・麦克里兰提出了能力素质模型(Competency Model),从员工作业能力与敬业品质层面论述了个体岗位能力与工作绩效两者的关系。
能力素质模型将个体的能力素质划分为5个层次: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理论指出,不同层次的能力素质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形式不同。因此,通常把人的能力素质形象地描述为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冰山理论),知识和技能属于海平面以上的浅层次的部分,而自我概念、特质、动机属于潜伏在海平面以下的深层次的部分,而研究表明,真正能够把优秀人员与一般人员区分开的是深层次的部分。如图1所示。
1.2 能力素质模型建立
能力素质模型一般建模方法如下所示。
(1)明确企业战略目标与人力资源管理核心问题,基于业务和专业自身特点,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各职能对应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念的理解以及认同的状况,对与工作核心能力c关键价值链相关绩效领域设计能力素质库。
(2)科学选择样本并且进行分组,从各个岗位的需求出发,针对各职务员工进行岗位能力素质测试调研,从而进行分析和研究。
(3)通过主管考核、自主考核评估,定量评测员工岗位能力素质水平,收集员工能力素质数据。
(4)分析数据,提炼能力素质胜任特征,对专业人员进行全面分析,得出员工岗位能力素质,评价其能力相符情况,并指出其绩效优劣方面。
(5)对岗位能力素质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价,对比模型评价结果与员工定性工作表现,确定评价模型合理性,进行反馈完善。
2 模型应用――供电中心人力资源配置优化
地铁运营公司供电系统典型岗位能力素质模型构建具体内容与流程如下:(1)模型准备:供电中心人力资源现状分析;(2)供电中心岗位能力素质模型构建;(3)模型评价与应用。如图2所示。
2.1 模型准备
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准备阶段重在分析公司战略,从地铁公司的期望出发,明确供电中心各职务核心素质与能力,结合地铁公司业务需求、公司文化、发展目标,分析研究影响运营企业目标实现的重点要素,提炼员工核心能力素质。
(1)地铁运营公司战略目标定位的第一要义是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经济、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兼顾效益与成本,实现城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实现企业的发展、员工的成长。
(2)供电中心岗位能力素质模型需要按照职位类别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建立,主要包括能力技能、业务培训以及行为素质三大要素。
2.2 模型构建
(1)构建能力素质库。
通过座谈、资料分析等途径,从生产作业出发,构建适合于供电中心员工岗位的能力素质库。能力素质包括能力技能、业务培训与行为素质三类:能力技能涵盖员工通用技能、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应急处置能力;业务培训分为团队协作能力、竞赛比武成绩以及能力培训成果;行为素质主要包括职务素质、工作经验、学历与资质和业务特长等。如图3所示。
(2)划分职务类别。
地铁供电中心(部门)通常包含接触网、变电、高压配电等专业,各地地铁公司因为组织架构差异或多或少存在一定不同,但大致职能划分相差无几。职务类别划分通常包括以下几类。
①部门管理人员:负责部门监督和管控部门生产运作,通常设置部门主任以及副主任。
篇4
当今,地铁的维保主题各有不同,市场化的程度也各不相同。维修模式在分类上已经实现了多样化。维保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完全委外维保、联合维保以及独立维保。接下来,展开分析。
2.1独立维保
这种维保方式比较传统,细化而言就是地铁公司成立一个相应的独立实体或者机构,其任务和负责的范围是地铁保修期之后的维保工作。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有一个明确的责任界定,可从最大限度上避免推诿、“踢皮球”的现象。然而,其缺陷也非常明显———久而久之,容易让地铁维保机构逐渐膨胀起来,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从而人员繁杂冗余,部门重叠臃肿,尾大不掉。一旦形成这种怪异的循环,就需要投入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和备品备件,成本激增,经济性差,并且维修效果还很难得到保障[1]。
2.2完全委外维保
2.2.1供货商负责维保
在这种维保模式中,供货商无疑垄断了主体地位。因为供货商负责提供技术、人员以及仪器、仪表等等。并且全权负责质保期后的维修工作。由于供货商对设备以及技术特点等情况的了解度很高,故而能够保障故障排除的时效性[2]。一接到故障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排除,并保障其质量,长期保障高水平的运行状态,取得通信运营商的满意和信任。这样,无论是地铁公司的经济投入还是人力投入,都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实现集约化。然而,改支付给供货商的维保费用一定要及时到位。
2.2.2其他维保商负责维保
一般情况下,地铁通信系统都是由许许多多家社会供货商的设备集结而成,故而,设备供货商不是唯一的,并且它们的区位性十分明显。这样看来,一旦共同的设备质保期过去之后,维保商就可以展开竞争,地铁公司最终也会选择最具有竞争力的维保公司来“委以重任”。
2.3联合维保
这种模式的核心工作方法和主要任务是———地铁公司和维保商各司其职,一个负责日常维护,一个负责维修和集中维护。运用这种模式,地铁公司就一定要保障维保人员的数量以及重组的材料和设备。相应的,与此同时还应该支付维修费、备品备件奋勇以及材料费。双方资源共享,互补共存,沟通也比较畅通。然而,联合维保也不是完美的,同样具有一定弊端。地铁公司的维保人员上班日程有些空虚,不充实。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无论是日常维护还是集中维护或是不同程度上的维修,负责主体和负责人都不同,这样,责任界定不清,容易出现本文之前所提到过的“踢皮球”的现象,这样十分不利。
篇5
一、资产集中是地铁运营企业的最大特征
地铁建设属于城市公共交通基础建设,投资数额很大,一般情况下,单条线路的投资数额就可能过100亿元,平均下来,每公里的投资额超过了4亿元。因此,地铁运营企业具有资产集中、基础设施繁多、结构非常繁复、联动性高、安全性要求很高、可靠性要求很高、技术性强、成本管理不易等特点。地铁的正常运营离不开巨额资金的支撑。资金链的维护成本占地铁运营企业运营总成本的百分之五十,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尤其在架修、大修、更新改造环节,资金量的投入就更大了。总而言之,资产集中是地铁运营企业的最大特征。
二、资产运作是地铁运营企业的工作重点
地铁资产涵盖的范围很广,一方面它包括着来往车辆、自动售票机、机电系统、供电系统、通信系统、房屋建筑、线路设备、运输设施、机动设施等大系统,另一方面它也包括着大系统之下非常繁复的子系统。系统与系统之间彼此协调、合力运作,让市民们享受到安全舒适的地铁服务。安全高效是地铁资产运作的最终目的,综合使用技术手段、经济手段和组织手段,对地铁运营的全过程进行管理,这些过程包括:规划设计、制造建设、购买设备、调试运行、维护改造、更新报废等,确保地铁运营顺利进行并持续下去,与此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设备运作效率和运作水平,确保设备运行时间可达最长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利润率。资产集中是地铁运营企业的最大特点,其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很高,主要由车辆和其他设备的顺利运行完成服务产出,因此,生产产品不是企业运作的关键,企业的工作重点是如何维护企业资产,设施设备的维护工艺繁复、技术要求严格是资产维护的难点。地铁运营企业的资产运营做得好,利润就会滚滚而来,所以,资产维护是地铁运营企业日常工作的首要大事。地铁服务的质量也主要取决于地铁设备的运作情况,设施的安全运作是企业利润的源泉,设备的安全性能直接决定了地铁服务水平的高低,设备设施的顺利运作是地铁运营企业的最大竞争力。
三、地铁运营企业成本管理的首要领域是资产领域
一般情况下,地铁运营企业的经营成本不会像普通企业一样主要由折旧和贷款利息构成,地铁运营企业的经营成本主要由以下几个下面构成:工作人员薪酬工资、能耗、生产维护费用、企业经营费用、行政管理费用等。生产维护费用与资产管理紧密相关,这些费用主要包括车辆维修、机电设施维护、物料消耗、车辆架修等几个方面,生产维护费用在运营初始阶段只占10%,但该项费用会随着运营时间的增长而同步增长,资产运作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成本控制,资产管理水平对地铁运营企业的运营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影响。
1.严格控制人工成本,完善资产管理机制
地铁运营企业的人工薪酬成本占总运营成本的比例是最多的,在运营总成本的35%到50%之间,在地铁运营的初始阶段所占的比例很大。具体的人工组成中:地铁客服人员占45%,资产管理人员约占45%,资产维护、维修的人工费用占运营总费用的50%。尽可能地提高维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优化维修团队的人力构成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地铁运营企业资产运作水平高、维修人员设备控制力强、修程制定科学合理、地铁故障很少发生、应急事件不多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减少一线客服和维护人员,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运作效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必须培养一批技术专家或专业工程师,切实提高设备运作效率和故障预测水平,提高设施检测自动化水平,一步一步地减少人工巡查次数,全力打造专业维修队伍,优化人员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2.尽可能地节能降耗,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地铁运营企业都是能耗很大的企业,能耗成本非常高,约占总成本的25%-30%。因此,在进行资产管理的时候,必须从投资建设的初期规划、运营发展中的技术改进、运作过程中的更新换代等各个环节做好节能降耗的工作。尽可能地将节能降耗理念融进地铁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为后续的节能减耗工作做铺垫。在具体的地铁运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牵引用电、通风空调用电、照明用电等方面的节能减耗,制定相关使用规则,尽可能地将能耗降至最低。在进行新线建设的时候,设计方必须和建设方充分沟通,相互协调,从源头开始做好节能减耗工作。就拿电扶梯设施来说,设施安全性越高、设计越科学,电梯的安保费用就越低。在进行地铁设计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到运营保洁的难度,尽可能地减少保洁人数,减少保洁费用。
3.成本管理理念必须融入地铁运营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从资产管理全过程的角度来说,成本控制是地铁运营企业实施企业管理的关键。实际上,在进行资产管理的具体过程中,地铁运营企业已经在技术上和管理水平上都有了一定的经验,以积累的经验为依据,在新线建设过程中,可以向设计方提出必要的节约投资、减少运营成本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得运营要求在设计方案中充分地体现出来,尽可能地减少地铁运营筹备的时间和试运营期间需要整改项目的数量,降低资金投入,提高地铁运作效率。通常情况下,某个城市的第一条地铁筹备运营过程中的浪费现象会比较严重,一方面资产设施维护部门的管理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初始阶段技术管理经验也不够,很容易造成备品备件、设备器具、建材采购、仓库储备等环节的大量浪费。在维修队伍建设的初始阶段必须充分考虑到质保期因素,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有利于减少地铁运营企业在初期运营阶段的亏损。与此同时,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地铁维修队伍,提高地铁运作效率,尽可能地避免质保期结束之后委外维修现象的出现,导致成本叠加浪费现象的频繁发生。在地铁运营阶段,要努力通过各种方式优化维修队伍,提高维修效率,提高资产利用率,避免维修不足或过度维修现象的出现,尽可能地减少日常维修材料的损耗和巨额人力资源成本,这些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技术练兵、技术创新、修程修制优化、技术改革措施以及精细化管理等等。尤其在更新改造阶段,必须更进一步地节约投资、严格实施成本管理,为后期成本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奠定必要的基础。总而言之,将成本管理的理念融进地铁运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是地铁运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地铁运营企业实施成本管理的具体方法分析
资产集中是地铁运营企业的最大特点,因此必须在资产管理领域首先进行地铁运营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重视维修队伍管理,搞好组织架构工作,实现薪酬体系优化
在地铁运营总成本中,人力成本所占的比例最大。因此,降低人力成本是地铁运营企业实施成本管理的重点工作。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必须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对人力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以运营环境的变化为依据,综合考虑设备自动化技术的更新、社会资源的多样、内部员工水平的提升等各方面的因素,合理配置企业组织架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完善员工薪酬体系,实现企业成本的动态管理。尤其要注意的是:研究资产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和员工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准和技术水准,提高队伍工作效率。一方面要尽可能地精简维修人员,另一方面要适当提高员工的平均薪资,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必须尽可能地利用委外维修资源,将委外人力资源和企业内部资源紧密结合、综合考虑,实现资源的科学配置。除此之外,还必须将企业自身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相关管理制度延伸至委外单位,实现共同管理。
2.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地铁运营企业一方面必须保障生产运转的安全性和客服服务的优质性,另一方面也必须将企业成本管理理念植根于技术管理领 域和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意识到技术人员对地铁运营企业所起到的根本性作用,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健全地铁运行机制,重视企业效益,切实解决成本控制方面的难题,通过重视技术练兵、技术创新等方式彻底摆脱技术被供应商控制的被动局面。与此同时,集团公司必须以运营为基础,完善地铁设计,提高机构建设水平,提倡技术创新,提高科研能力,为企业运营和建设提供最有力的支持,从设计源头上就开始实施成本控制工作,最终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
五、结语
本文首先论述了地铁运营企业的最大特征就是资产集中,说明了资产运作是地铁运营企业的工作重点。然后,从严格控制人工成本、完善资产管理机制,尽可能地节能降耗、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成本管理理念必须融入地铁运营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等方面论述了资产领域是地铁运营企业成本管理的首要领域。最后,从重视维修队伍管理、搞好组织架构工作、实现薪酬体系优化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技术管理水平两个方面论述了地铁运营企业实施成本管理的具体方法。
篇6
Key word: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nd produc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Guangzhou Metro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of produc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the original production plan management of contrast, which leads to information produc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of Guangzhou metro operation, hierarchical control and a series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work and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production management necessity.
一、引言
发达国家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经近150年,经过萌芽发展期、缓慢停滞期、高速发展期,目前已进入稳定成熟期,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期,中国的北京、天津、香港、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都已经开通地铁,许多其它城市的地铁也在紧锣密鼓地修建之中,广州地铁发展伴随着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共同作用稳固扎实的前进着。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发展,广州地铁的生产管理工作也正在加快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实施的步伐,全方位发展,以此与发达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水平接轨。
二、信息化管理概念
信息化管理是以信息化带动企业的生产力,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精髓是信息集成,其核心要素是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深度挖掘,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把企业的设计、采购、生产、制造、财务、营销、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集成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同时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来寻找自己的潜在客户,有效地支撑企业的决策系统,达到降低库存、提高生产效能和质量、快速应变的目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建立高度集中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业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使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强大的管理功能,领先的开发技术,建设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高度统一管理模式。
三、广州地铁的生产计划管理概况:
(一)广州地铁生产管理概况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成立于1992年12月28日,是广州市政府全资大型国有企业。公司担负着广州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及运营管理的重责,同时经营以地铁相关资源开发为主的多元化产业。公司成立以来,坚持改革创新,科学管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而伴随着公司业务的多元化以及地铁线网的逐步扩大延伸,公司需要着力探索内部管理模式的更新和公司未来发展壮大之路。
(二)广州地铁生产计划管理分类
广州地铁的生产管理模式是以生产管理体系的形式体现,总体对运营业务、经营(或资源)业务、房地产业务的执行进行监督、评估和考核。
生产管理是对生产计划的管理,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对计划的制定、执行、分析、调整、总结、优化等过程的把控,以计划为主线落实相关生产管理工作。生产计划分为三类:
一类计划:是指总部层面对安全生产、经营指标实现或对地铁形象产生直接影响的计划或政府指令性计划。
二类计划:是指总部层面对安全生产、经营活动起到改善作用的计划。
三类计划:是指各部门自行制定的计划或总部层面计划的各类计划。
(三)广州地铁生产计划管理现状
广州地铁生产管理工作按照高度集中、统一协调、分级负责的原则开展各项生产管理工作,生产任务的落实以各单位对口业务负责的原则,生产计划的编制按照工班分部部门中心总部逐级审核上报,统一由总部业务归口部门报总部领导审核并下发,总部业务归部门逐级跟进计划执行情况,生产计划的整个报批流程通过人工操作。
(四)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
目前,广州地铁通过市场调研,根据行业发展需求,正在进行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项目的实施,通过借助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实现运营生产计划管理信息化,用信息系统为广州地铁一、二、三类生产计划的编制、审批、、执行、跟踪、统计提供信息化支撑。
通过预先制定工作计划,定期更新完成情况及调整情况,实现计划的完成率、月度及季度的指标完成情况分析,方便领导以及各部门对日常工作的各个过程进行审批把控,及时发现进度问题,以便进行有效的改进,提高各部门的反映速度,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以及规范企业多层次多方位的管理,缩短交流的时间,确保总体运营工作顺利开展。
四、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和原有生产计划管理的差别
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
总结下来,传统管理方式的弊端囊括以下几点:
缺乏有效的衡量标准
决策程序不科学
管理职位过于看重资力和技术能力
管理以物为主
人力资源的浪费
生产效率低
生产计划信息不能及时共享
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点:
借鉴先进的经验和技术,立足点高
以业务为导向,实用性强
强化重点,兼顾其他
强调均匀发展,分步实施
解决存在的问题迅速有效
充分利用现在的资源,逐步统一标准
信息共享及时有效
相对传统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更能调动公司内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更好的适应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有效的整合、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可获资源,以实现公司既定目标的动态、创造性的一切活动。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一直将管理简单的理解为通过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各种职能的发挥,保障企业按预定的方向和规则运行,完全忽视了创新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会导致公司管理运营效率低下。
五、广州地铁实现信息化生产管理的必然条件
广州地铁生产管理中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实施的必要条件是信息化管理室企业未来管理的必行趋势,要真正实现生产计划的信息化管理,就要重新梳理创新管理、信息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全员创新型管理。
这种创新分两部分,一是从企业决策者角度上,指能快速适应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不断进行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把创新渗透于管理过程中,作为经常性的主要管理职责。二是每个管理者甚至生产者,都应成为创新者。现代化企业管理要为全体员工充分发挥创造才能建立新的机制。三是企业个性化管理创新。成功的企业,必将是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创新型企业,是能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独具特色的经营方式的企业。
2,信息共享管理
如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等方面。近二十年来国际跨国公司管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各企业通过信息网络把企业各项信息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普遍覆盖。这就使员工通过网络可以得到企业内与自己业务有关的任何信息,而不再走层层管理,分级下达之路.这样做的结果是大大精简了管理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有助于形成每一职工在自己岗位上了解全局、关心全局的新局面。
3 .改变传统的质量管理理念.
广州地铁的质量管理最终输出就是为乘客提供满意的服务,通过信息化计划管理要改变质量管理理念,不单单为乘客提供出行的服务,而要充分利用计划体系的管理,对顾客需求的变化和对企业的反应进行及时检测,将注意力集中到乘客价值和全面的质量管理,降低列车的晚点率,提高乘客乘车环境,为乘客提供资源服务等等手段提升乘客的满意度。
4.增强软管理。
这是几乎过去所有国有企业根本不存在或不重视的地方.任何一家成功的公司都十分重视软管理,都具有独特的公司文化,通过塑造企业环境、楷模人物、公司价值观、厂风和文化网等,在公司全体人员中形成共同的目标感,方向感和使命感,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 注重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在人事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性化管理,它反映了企业组织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从以工作为导向转变成以员工为导向的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 。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更清晰的了解到信息化管理所涵盖的不同转变方式和灵活多变的经营管理模式。可以说,信息化管理囊括了这一上几点!所以,进行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而信息化会逐步成为各企业内部今后首选的管理模式!
六、广州地铁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广州地铁管理方法和模式有很多需要研究的地方。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是决策层长期探索的课题。
生产计划信息化,从一个角度上看,一是要重视信息化在管理中的作用;二是从资源角度,深刻认识到信息也是重要的企业资源,信息本身在资源中的位置应该体现在企业迅速发展的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之上,信息的重要程度将被提到更靠前的位置;三是,要切实学会驾驭信息化的现代管理模式,在企业快速发展和竞争的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信息科技技术这个手段;四是信息化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延伸;五是,信息化是企业管理的辅助手段,信息化的过过程,从侧面而言也就是业务流程的一个优化和重新整合的一个过程,很多不合理,不科学的业务过程,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尤其能够显现出来,这个意义上看,信息化也是不得不让企业自身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
篇7
1 设备设施维修管理系统简介
设备设施维修管理系统,以工单的创建、审批、执行、关闭为主线,以各专业的设备、资产为载体,合理、优化地安排相关的人、财、物资源,将传统的被动检修转变为积极主动的预防性维修,与实时数据采集系统集成,可以实现预测性维修。通过跟踪记录企业全过程的维护历史活动,将维修人员的个人知识转化为企业范围的智力资本。集成的工作流与业务流程配置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系统的授权管理和应用的客户化改造工作。
2 设备设施维修系统的主要功能与应用
设备设施维修管理系统主要从三个层面建立资产管理,一是以设备分类、编码、位置等基础规则层面的设备台帐管理,二是以作业指导书、作业安全书、故障体系等基础标准层面的作业标准化管理和维修策略管理,三是以工作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基础协调层面的工单管理及集成相关的物资管理系统、施工调度管理系统。
2.1设备台帐管理
记录资产的基本信息,从采购价格、供应商信息到安装日期、使用维护过程中的具体信息。具体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设备基本信息管理,二是设备位置信息管理,三是设备状态管理。其中最主要的是设备状态管理。设备状态管理的前提是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基于地铁设备特点各异的实际情况,采取“大同小异”的管理办法。统一制定四级编码规则,即按照专业、子系统、组合类别、设备对每个设备进行结构性编码,并辅以位置属性,通过结构、位置二元属性的方法来描述具体的设备[2]。但对轨道、隧道、接触网等明显具有线性特点的设备,信号机、应答器等普通单体设备、以及结构较为复杂的车辆单体设备分别进行不同的管理策略。通过查询设备的修前、修后状态,来判断设备所处等级,进而综合评估某专业设备的完好率、优良率。
2.2 维修策略管理
地铁运营设备维修策略主要分为三类:预防性维修、状态维修和故障性维修。
(1)预防性维修任务主要来源于各专业检修规程,根据规程规定的标准工作和检修周期,由专业工程师导入系统,并为该工单设定工作所需时间、人力成本、物料需求,由系统按照日期自动派发工单,由责任班组完成检修活动。系统通过仿真计算维修计划和维修活动预算[3],实时动态生成检修计划执行情况报表,有效的实现检修任务兑现率的动态控制,提高了管理水平。
这种按照日期进行触发的预防性工单是最基本的预防性维护,是基于经验的,容易出现过度维护的情况,这种方法适用于对一些特殊的、短时间内无法找到更好维护办法的情况[4]。目前,苏州轨道交通正在做该预防性维修工作相关资料的原始积累工作,远景上会根据预防性维修消耗的人力、物资、工器具成本,与设备可靠度之间的关系做最佳匹配度分析,以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
(2)状态修维修任务主要来源于设备日常保养、周期性检查或巡视发现的达到临界状态或已经超限的设备进行状态检修。以轨道专业为例,专门设计一个问题库,把轨道状态静态检查、动态检查超限处所导入该问题库,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安排状态检修工作,对整个问题库实施报表管理,专业工程师或分管领导可以一目了然的查看问题总共有多少,已经消除的有多少,已经纳入计划待处理的有多少等信息。
(3)故障修,是本系统一个重要的功能,授权全体职工发现现场设备故障后,均可通过系统创建故障工单,经专业调度扭转到责任班组处理,并记录发现问题时间、到岗处理时间、故障消除时间等主要节点时间,实现了对单例故障的全过程控制。同时对故障进行分类、分级管理,系统可自动分析某类故障在某段时间内发生的频次,并可以做环比、同比,有利于管理决策。
2.3工单管理。
以工单为中心载体,以设备管理及维修为目标,实现设备基本信息、安全信息、维护维修记录、人力成本等信息关联及相关的作业流程。工单管理能够设置维修任务时间,分配作业任务,预留维修物料、办理工作票和操作票、完工报告和确认、统计核算成本、设备维修历史分析等。
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维持各方面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形资产的维护工作需要备件和材料,系统能够对库存件编码信息、库位信息、采购信息、成本信息、等库存基础数据定义和管理。
2.4 维修成本管理
轨道交通设备养护成本主要是基于经验、故障维修以及维修计划的预算[5],主要由人力成本、物资成本、工器具成本三部分构成。苏州轨道交通运营设备养护管理策略方面,随着运营的深入设备已趋稳定、精细化维修的思路早已提上日程,成本管控势在必行。系统通过工单的形式记录每项设备维保工作所消耗的成本,主要实现方法是:
(1)人力成本
每一张工单会记录完成工作任务的职工姓名、工号,通过同步人力资源系统进行成本套算。同时会与作业指导书仿真计算的费用做比较,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导致成本增加或降低的原因,从而不断的优化作业指导书相关作业步骤、作业工时信息。
(2)物资成本
每一张工单会记录完成工作任务所消耗的物资,通过同步物资管理系统进行成本套算。同时,通过系统实现了物资领料、消耗处所时间等信息的全过程控制,根据需要生成报表,提高了物资管理水平,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
(3)工器具成本
工器具一般循环使用,系统根据维修工时,折算费用。
3、结语
随着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各地铁公司都开始着手实施设备设施维修管理系统,如南京地铁、广州地铁等。苏州地铁实现实施设备设施维修管理系统,有利于严格工作流程、掌握设备状态、控制维护费用、规范检修过程、提高采购效率库存数据的准确性,因此设备设施维修管理系统的成功实施对地铁运营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林森. 南京地铁运营分公司资产管理系统(EAM)的应用与实践[J]. 信息化征文,2013(3).
[2] 缪君. 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在成都地铁工程车养护中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05).
[3] 陈建伟. 信息系统在香港地铁运营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10).
[4]刘林发. 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在地铁设备维护管理中的实施方案[J]. 机电信息,2011(15).
篇8
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十一五”规划以来,各大城市掀起新建地铁热潮。地铁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各大地铁争夺的对象,然而人力资源培训作为实现人力资源效能的重要途径,被运用到日常人力资源管理中。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人才力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企业间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而基于南京地铁自身人力资源相对紧张、专业技术人才流失、新线开通人才需求量大等限制性因素的影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强化人力资源培训,发挥现有人力资源力量,实现人力技能性、专业性和素质性的提升,以人力资源效能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1、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意义
1)提升员工自身的价值认同。对员工而言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其工作的主要目的,因此培训是为了让员工增强自身的知识与技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从而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从另一方面来说,正是这种物质满足才可以让他们获得精神层面上的认同与成就感。
2)提升员工的工作成绩。人力资源培训能够有效增加员工在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可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进而提升了工作成绩。最终,每个员工自身知识与技能的提升能够促进整个企业绩效的提升,更好地完成企业目标,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3)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与形象。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能让员工形成凝聚力与共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在培训当中,能丰富企业文化,利于企业良好形象的塑造,这主要是因为人力资源培训能够增加员工的自我存在感以及对企业认同感,从而企业中逐渐形成不断进取、融洽,并获得广泛认同的企业文化。
2、基于企业人文化的人力资源培训内容与特点
1)人力资源培训的内容。立足于企业文化之上的人力资源培训具有高效性、人本性以及战略性等特征,需要有效利用培训来不选提升员工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经营环境的和谐。另一方面,企业在培训的内容安排上一定要将企业的核心文化理念植入到这个过程中,注重并加强对员工主人公意识以及自我实现价值的培养。从而是员工在行为上保持与企业使命的一致性,不断提升员工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2)人力资源培训的特点:①方向性。从根本上讲,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并且也为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因此可以说,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很好地将企业与员工自身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培训工作真正立足于实际工作中的技能和知识,与此同时,还要着眼于工作人员自身的职业长期规划,这样才能让员工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最终更好地满足工作人员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需求。可见,在这轰炸那个优秀企业文化的指引下,有效构建符合组织的培训制度与理念,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人力资源培训的发展与进步。②人本性。在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本理念,在现代化社会中“以人为本”是企业成功所必须坚持的一种发展理念。而培训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智能,因此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培训只有充分展现出人本性,才能在人力资源培训的实际操作中更好地关注工作人员自身的不同需求,促进他们的发展。③战略性。从宏观上来看,企业文化是其发展战略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说,战略目标的不同就决定了其内容与培训方式的选择也是不同的,因此就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讲述英雄事迹,这样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将企业文化在潜移默化中灌输给工作人员,当然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来实现这一目的。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自身具有一定的战略性,这主要是为了企业长远目标的实现而组织进行的,这样可以更好地集中于公布工作人员在企业工作中价值观的有效培训。
3、基于企业人文化的人力资源培训的基本步骤
在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工作中,通常来讲,培训的工作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步骤:分析培训需求、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的实施、培训的评估。由此可见,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在总体指导思想与每个环节的实施上都有不同的侧重点,重点在于提倡全体人员参与、发展,并且不断拉近与组织间距离的一种企业精神。
1)立足于企业文化分析人力资源培训的需求。有关企业管理家对人力资源的培训需求从人员、岗位以及组织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因此,立足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培训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并加强效用性,也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个人需求与组织需求的协调整合,始终保持个体与组织的一致性。这样一来,就可以获得最佳的培训结果,最大程度利用组织的财力、物力与人力资源。与此同时,组织还要对不同个体的培训需求从可行性、合理性与正当性方面开展辨识工作。
2)立足于企业文化制定人力资源培训的计划。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要想确保培训计划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就需求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培训计划的时候要成分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领导观念以及企业文化等重要因素,对各个要素进行合理化的配置,保证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培训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明确好组织目标与培训目标之间的联系,其中培训目标一定要服从并未组织目标服务,这样才能够实现组织要求的既定成本收益率,利用培训工作来不断提升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技能,从而在工作中为企业创造远远超过预期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在选择培训内容上要紧紧围绕企业文化,这样才可以让工作人员在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学习和工作,促进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最终经过长时间的培训就能形成一种强大的集体力量。
3)立足于企业文化实施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在立足于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战略性。在企业培训中要想实现最终目的,不仅要制定培训计划,并且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并加强对培训计划的执行力度,保证计划的贯彻落实。培训计划的实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因此基于企业而文化的人力资源培训在实施培训计划的过程中,其主要的工作流程是培训的宣传、准备、通知发放以及组织实施。
篇9
1.南京地铁运营公司简介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由南京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改制而来,于2012年12月31日正式挂牌成立。公司职能为营运服务公司,负责现有85公里线路的运营管理、乘客服务及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同时担负起网络化运营的筹备任务。至十二五末,运营里程将超过300公里,届时员工总数也会从目前的6800多人增加到近万人,培训工作标准严、数量大、要求高。
2.南京地铁运营公司培训评估存在主要问题
第一,培训评估目标不明确。没有明确的评估目标,实际上是为评估而评估,造成评估与实际工作需要不一致的现象,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二,培训评估层次不全面。没有对培训需求、培训实施等全面流程进行评估。柯氏培训评估模型一共有反应、学习、行为、结果等四个层次,在实际运用中,培训评估只停留在反应评估和学习评估等初级阶段。
二、南京地铁培训评估体系设计
1.培训评估组织
根据培训评估目标的不同,每个项目的培训评估组织不同。以“南京地铁运营公司售检票员自动售检票机器维修技能培训班”为例:
领导小组: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站务中心、票务中心分管领导;工作小组:培训中心培训管理员;实施小组:培训中心培训管理员、人力资源部绩效考核员、站务中心站长、票务中心自动售检票系统维护员。
2.培训评估实施
以“南京地铁运营公司售检票员自动售检票机器维修技能培训班”为例:
(1)培训前评估。主要内容为培训需求整体评估、培训对象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评估、培训对象工作成效及行为评估、培训计划评估。本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售检票员培训需要达到标准、售检票员目前的人员组成、维修技能以及对此次培训项目的反应和项目。
(2)培训过程评估。这是培训质量控制的关键阶段,主要是了解学员对于整个培训项目感受和评价。对培训项目的反应包括售检票员对于培训项目设计、培训项目的组织、培训师、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及培训效果等的评价。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的方式来进行。
(3)培训后评估。培训后评估是整个评估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对培训结果进行衡量。这一层次的评估则可以借鉴柯式模型,进行四个层次的评估。第一,反应层评估。是了解学员对整个培训项目主观感受和评价,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来收集售检票员对培训项目的印象如何,包括对讲师和培训科目、设施、方法、内容、自己收获的大小等方面的看法、建议等。第二,学习层评估。主要评估学员通过培训学到了什么知识,以及是否了解这些知识是如何应用到工作中去的。通过两个层次来调查完成。一是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估,一般以笔试为主;二是对知识应用掌握程度的评估,可以通过售检票机故障排除、现场操作等进行。第三,行为层评估。主要是评估学员在培训后行为是否有改善,是否运用了在培训中所学的知识、技能等等。通过两个不同时点的评估来进行——培训前行为评估和培训后一段时间对自动售检票故障的维修的主动性。评估的方式可以采取观察法、360度评估法等等。第四,结果层评估。用来判断由于学员行为的改善所导致的学员个人绩效以及组织绩效的提高程度,对有关个人绩效的指标进行比对。主要有自动售票机维修工作完成率、准确率、返工率、出错率、优秀率等,有关组织绩效的指标有乘客投诉率、解决问题的效率、协商成功率、服务水平提升状态等。
三、评估结果的反馈和运用
1.要重视对于培训评估资料的归档整理
对于评估工作中的原始数据资料以及分析结果等,都应该完整地记录和保存下来,并建立一个信息系统,以便于今后的查找分析,为以后的培训工作提供支持。
2.建立评估结果与员工绩效考核和晋升的关系
把培训评估结果作为员工考核和晋升的标准之一,有助于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培训效率;同时也会激励员工将培训所获得的知识转化为个人和组织的绩效。
3.培训评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如前所述,培训效果相对来说是很难衡量的,它有一个时滞,要在培训实施一段时间后才能够显现。因此,应该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估制度,使其贯穿于培训的整个过程,使培训制度化、经常化。这样,培训评估的结论才会更加科学,其作用也才能更有效地发挥。
参考文献
篇10
IT规划真的很重要
2006年9月,拥有8年IT经验的黄颖俊加入了京港地铁。当时,公司的IT部门除了他,只有一个工程师。黄颖俊笑言,当时京港地铁的IT建设基本是一张白纸。但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这张白纸上首先写上的是未来五年的管理规划。
对于这个规划的重要性,黄颖俊打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 “IT的建设跟修路是一样的。比如,我们要规划一条公路,由于这里车比较少,我们就先修两条车道。等我们把路修好了,路上的车渐渐多了起来,开始拥堵。我们就决定再拓宽两个车道,而两边的建筑就需要拆掉。在我们完成四车道的改建后,周围变得繁华起来,车越来越多,又开始拥堵。这时又要扩至六车道,而这时再对两旁进行拆迁的成本非常高。不光成本高,如果碰到一两个钉子户,那改扩建工作就没法进行了。既然这样,我们为何不把规划做得长远一些。道路建设和IT建设是一个道理。”
当时京港地铁部署ERP系统的时候,公司只有100多人,而两年后公司就达到了2000多人,但公司清晰的规划让这样的变化像早已预设好的程序一样平稳地进行。
能够进行长期的IT规划,京港地铁一个很重要的优势是他们拥有地铁4号线30年的运营权,并且有香港铁路20多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可以借鉴。黄颖俊坦言,对于某些发展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公司,IT的规划非常困难,一旦公司发生较大的变化,原来的IT建设就要推倒重来,一次次的重建过程使得成本、运营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京港地铁选择的是一条在长期科学规划指引下的平稳发展道路。
公司管理层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一个科学的长期发展规划、港铁的系统支援,让京港地铁从一开始就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辅助工具到业务推手
黄颖俊一贯非常注重对系统的研究。优秀的ERP系统都包含着世界级的最佳实践。黄颖俊认为,IT人员通过研究优秀的ERP系统,可以深入地理解系统中蕴含的业务流程,进而了解企业的管理过程。理解了ERP的核心,就是理解了公司的核心利益所在。有了这样的基础,IT人员再去和业务部门沟通需求,就能一针见血地指出系统与业务之间的差异,以及如何通过系统来改进业务的运作流程。
京港地铁成立之初,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大多数公司成员都是地铁运营的新手,这就要求黄颖俊对港铁公司提供的系统有深入的研究。公司选派员工去港铁公司参加培训,深入了解港铁公司的业务需求,业务部门在熟悉系统的过程中渐渐熟悉了地铁公司运营的业务流程。自此,IT在京港地铁已经不仅是业务的辅助工具,也成为推动业务发展的动力。
而对于系统的作用,黄颖俊有着更深的理解。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乘客在乘坐地铁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小心遗失物品的情况,通常的处理方法是车站将物品保管起来等乘客来认领,很多时候失主并不知道自己的物品丢在了哪个车站,找回物品的过程非常繁琐。而京港地铁经过简单的开发,做成了一套物品丢失系统。员工在捡到物品时可及时将失物信息输入到系统中,失主在任何一个车站都可以查询到自己的物品丢在了哪里,并且不在车站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网站和热线电话查询。这套系统为京港地铁带来的不仅是服务质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以贴心服务为本”的工作理念。
而这只是京港地铁众多IT系统中的一套。多组优秀系统的协同运作构筑了京港地铁独特的企业文化和服务理念。
标准化后 不一样的定制开发
在IT建设的前期,京港地铁进行着一系列包括设备采购在内的标准化工作。运营管理、人力资源、财务&仓储&采购、设备管理四套支柱系统为京港地铁的业务制定了一套规范化的流程,支撑着地铁4号线日复一日不间断地安全运行。而现在,黄颖俊带领的IT部门希望在三年内完成对四大支柱系统的完善。
对系统的完善,并不意味着要将标准化工作进行到底。黄颖俊介绍说,某些公司IT建设在后期进行系统和平台的整合,只采用对制造型企业流程化管理比较擅长的SAP的系统,这样的话,就会牺牲某些部门如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便利性。而京港地铁则不会为平台的统一而牺牲任何部门的利益,在系统上总是选取业务环节中最强的系统,保证每个部门工作的效率。
但是这样的选择总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核心系统流程比较封闭,业务部门运作较为孤立,系统改造成本高等。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黄颖俊给出的答案是:数据仓库+工作流。
篇11
1、观念有偏差
最初的国有经济体制下的国有大中型命脉企业,一直是铁饭碗和大锅饭的代言词,基本的人事结构也是子承父业,又可以称为叫做接班制,在这种制度下,根本就不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加之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电力企业才对人力资源加强了管理,但是旧观念一直不能完全摒弃,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也不够重视,所以要想完善管理,就首先要改变陈旧的观念。
2、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在企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中,我国电力企业在原有员工的基础上,也加强了对于人员的挑选,也能够从专业相对对口的一些高等院校中选拔人才,但是就目前来看,原有的人员和现招的人员,在基本的素质和学历的高低上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这就给人力资源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阻碍。
3、培训制度不健全
为了改善人员参差不齐的问题,电力企业也相对地加强了培训力度,改变了培训的角度,但是培训一不能起到实质的作用,二不能达到改善的效果,三也不能全面提高人员的基本能力和相对素质,有的培训也是表面敷衍,形式过重,内容不全,效果不佳,空有名头,并无实质,培训制度不健全也是我国电力企业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4、资金投入尚不足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单位,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是相对较少的,这些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要的投入和投资的目标并不在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改善,而在于各个电力项目的建设,工程后续工作的检查和监督,以及对于新能源、新电力的开发和研究,甚至对于新科技的应用和探索,而人力资源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并不是重点,也并不受重视。
5、绩效考核不全面
当下,我国电力企业对于员工的考核,并不能实行全绩效的考核制度,大部分只从工作的效率,完成任务入手,而绩效的其它方面并不能列入到考核范畴,缺乏考核细则,进而也不能全面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也会进一步影响到企业任务和工作的完成。
加强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基于上述的一些问题,为了提高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改变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要改变原有对于接班的观念,改变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陈旧思想,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引导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观念的转变,加强对于资源管理的重视,提高我国电力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积极的借鉴我国其它企业和国内外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进一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2、提高队伍素质
要想提高整个电力企业员工的素质,首要的就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员工的素质,加强和提高人力资源部门员工的入门基本能力,着重从高等学校的对口专业选拔人才,对于那些相对工作年头较多的老一代人力资源管理者,加强对于他们的培训,增加学习的机会。
3、增强人员培训力度
要完善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加强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员工的整体能力和工作水平,不仅对于工作能力进行培训,还应该从基础人力知识,基本人力管理内容入手,增强培训次数,加强培训力度,改善培训效果,完善培训机制。
4、合理投入
我国电力企业应该加强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各个方面投入,不仅投入相应的财力支持,同时也应该投入相对的精神支持和基本重视,全方面的加大投入,增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时效性,加
交通拥堵治理对策
1、城市道路容量扩充与结构改善并重
构建以城市快速路和框架主干道为骨架的城市路网,其中快速路主要连接越城、镜湖、袍江、柯桥四大片区,使过境交通在市区分流;框架主干道主要连接各片区内部,例如胜利路、大明路连接越城与柯桥片区,人民路连接老城与生态工业园等。注重交通区域微循环,重点打通老城“断头路”或进行拓宽,发挥分流功能,如打通鲁迅路中段、胜利路东段、延安路向西及鉴湖前街等,拓宽轻纺城大道,人民西路等难以拓宽的道路考虑建立体交通等。通过扩容使路网结构从目前的1:0.32:0.57调整至1:1.5:3。
2、公共交通优先与小汽车适度控制
篇12
由于地铁系统涉及到许多复杂的专业技术,各种不同的系统和设备需要具备不同知识和能力的专业维护人员进行维护管理,而且这些不同的专业领域也有许多相互交叉的区域。传统的管理方法很难适应这种复杂集成系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在传统模式下,设备的管理被认为的切割成独立的个体,每个单独的设备有固定的管理人员,主要是通过人工填写维修和护理表格等方式来确认维护任务的完成。少有多系统、多设备的联动维护和测试,这就导致了在复杂的系统联系下,对单个设备进行检查维护根本无法判定该设备能否在运行中正常发挥其系统性作用,因此传统的设备保养方法以及很难适应现在的地铁通信设备的维护和管理需求。
1 我国地铁通信设备的维护现状
任何现代化设备都需要有必要的维护和管理以保证其发挥合适的可期的功能作用。特别是对于通信设备来说,通信设备负责传输信息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信息的失真甚至是全网通信的瘫痪。因此,维护和保证地铁通信设备得到科学的管理和维护是保证公共交通安全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主要的地铁通信系统是由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两个部分所构成。这两个系统的相互补充为我国的地铁及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形式提供了更高的使用可靠性。其中,有线通信系统为城市地铁提供了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以保证地铁运行和维护的各种数据准确及时地传达,并排除不良因素的干扰;而无线通信传输则可以保证地铁运行和控制区域内的通信信号覆盖,提高了通信设备使用的合理性和运行的稳定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国地铁中使用了大量了国产或者进口的先进技术设备,这些设备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无线和有线通信传输系统的功能,也为如何维护和利用这些设备带来了一些难题。目前我国地铁通信设备的维护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地铁通信设备维护的工作重点不明确。
地铁通信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技术密集的的系统,其设备也非常多,然而一般来说城市地铁的专业维护人员并没有按照设备的不同而进行精细化区分,往往是一个维护人员要熟知多种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内容,完成相关的维护和管理工作。这就导致了工作人员无法重点维护对应设备,时间过长极易造成一些设备运行正常,而另一些设备没有及时得到维护保养,产生运行故障甚至是安全隐患。
其次,地铁通信设备维护的管理体系不健全。
现在我国许多城市的地铁通信设备的维护管理还在沿用传统的对工业设备维护管理的办法,这种传统管理模式一般有多层机构,多种要求,标准模糊而且反馈单一。大多数情况下,在这种管理体系下设备的维护人员知识进行例行的工作程序,没有系统性地反馈,也缺少对于问题的责任认定和追责手段,导致了实际上的工作效率地下,而且设备的维护效果不佳。
此外,目前的管理体系的要求下,一般是对设备进行周期性的检查,如日检、周检、月检等。然而城市地铁通信系统每天都有海量的数据传输,而且随着出行人数和客观情况的不同有着显著的变化。这种固定的周期性检查方式并不适合对于地铁通信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地铁交通网络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地铁设备的管理也经历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现代化管理的发展阶段。而且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通信行业近年来各种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使得对于地铁通信设备的维护管理还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2 地铁通信设备的维护管理模式
2.1 传统模式
我国对于工业设备有一套较为完整的传统的维护和管理模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维护管理模式确保了我国各种工业企业的平稳运行。传统模式的核心在于企业自己组织一批维护管理的人员,针对不同的通信设备进行分工维护管理。目前国内多数拥有地铁的城市都还在采取这一传统的通讯设备维护管理模式。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各个地铁企业根据自身的企业运行情况和通信设备特点组织完整、分工明确地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可以保证设备维护的完整性,在日常运营中为地铁通信提供了良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但是随着技术设备的升级,传统的通信设备维护管理模式开始出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和矛盾。
首先,在传统模式下,维护保养队伍一般有着较为完整的组织结构,分区、分功能、分时段有着明确的人员和相关资源的分配。然而这种模式也造成了多层的领导管理,许多职能岗位的功能重叠,资源没有被最有效地利用,从而导致了成本散失,效率低下;
其次,在传统模式下,一般地铁企业的维护保养人员分工明确,从而导致人员较多,平均的人员福利水平降低,这可能直接导致了维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其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水平的提高,从而降低了工作质量;
最后,由于地铁的通信技术发展极快,无论是运营通信技术还是商、民用通信技术都面临着不断快速升级的巨大挑战。这也要求地铁相关的维护人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处理通信设备所遇到的问题。不仅如此,由于技术的发展,不同设备提供商所采用的技术标准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如何掌握各种设备供应商之间的技术差异,也是在传统模式下维护人员所要面临的重要难题。
2.2 外包模式
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多地企业在市场分工中更加专注,因此有一些地铁公司开始尝试将特定线路的通信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委托给外部公司进行,从而增加了工作的专业度。在外包模式下有两种选择,第一是将通信设备的维护管理委托给通信设备的生产商或经销商;第二是委托专业的第三方设备维护管理机构进行管理。
在第一种外包方式下,设备由该设备的生产商或经销商进行售后的维护保养工作。该模式的优势在于设备的生产商或经销商对于设备的技术手段、功能特点、系统性作用和常见故障都非常熟悉,有利于及时准确地发现设备故障,保证日常运行,提高地铁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然而,在此种模式下会增加对相关设备厂商的依赖性,从而在商业上处于不利地位,造成成本控制的困难。
在第二种外包方式下,设备由地铁公司邀请第三方专业的维护保养机构对通信设备进行维护管理。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这种机构有较强的专业度,而且在其日常经营实践中对于多种设备属性有着更多了解,拥有丰富的问题解决经营,可以很好地为设备提供维保。而且,由于该种机构对于多种标准、多种技术的了解,可以制定出具有参考的且更加科学合理的维护管理标准,提高维保效率。此外,该种机构为通信设备的维护保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谈判空间。然而此种方式的主要问题在于需要在维保过程中加强对通信信息安全的保护,以防外部因素影响到公共交通的通信安全。
2.3 联合模式
一般情况下,地铁公司都会有自己相关的技术人员,可以维持日常的通信设备运行,因此一些公司利用自有资源负责地铁通信设备的日常维护,在设备出现不明故障时邀请专业的维护机构对设备进行维修。在此模式下,双方资源互补,降低了维保成本。然而由于不同体系间的维保人员经常会缺少沟通,可能会导致在通信设备维护管理中的盲点。
3 地铁通信设备维护管理模式的选择
目前我国的地铁建设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各地地铁公司对于通信设备的维护管理要求越来越多且承多元化趋势。这要求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专业的维护管理人员参与到地铁通信设备的维护中来,而且地铁公司也更应该寻求更多的市场化合作模式,利用市场力量确保通信设备乃至地铁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然而如上文所述,目前国内对地铁通信设备进行维护管理的模式有多种,各地地铁公司如何根据地区情况乃至于线路情况选择合适恰当的地铁通讯设备维护管理模式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由于各地情况迥异,在引入市场因素的前提下,笔者认为选择合适的模式应该把握住以下标准:
3.1 有利于控制成本
成本控制包括对运行成本、维护成本、修理成本和优化升级成本。选择合适与当地实际情况的维护管理模式应综合考虑以上成本的情况。在同等质量标准下,综合比较各类成本在人员工资、维保工具、耗材、技术费用、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等一系列条件,根据当地的市场情况、人员工资水平合理比较不同模式所需成本,选择更加有利于控制成本的设备维护管理模式。
除此之外,也应该看到在设备维护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产生的外部效应。例如,数据采集、乘客满意度、对其他部门工作的影响等方面。根据成本和外部效应的综合结果选择管理模式。
3.2 有利于降低运行风险
地铁作为城市的重要公共交通工具,每天运送的乘客数量非常巨大,因此任何故障都有可能造成极大的社会经济影响。所以在选择合适的地铁通信设备维护管理模式时,必须要把运行故障和风险降到最低。运行的风险在于在对公众开放的运行时间区间内发生的各种导致地铁通信系统失灵的问题。无论是电话系统、视频系统、广播系统还是图像和数据系统,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有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更加重要的是,无论采取哪种维护管理模式,针对地铁信息系统的不同子系统应该有保护的优先级设置,更加优先的应该是保证乘客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在成本控制的情况下,在系统维护的过程中对于优先级别子系统的相关设备也应该有所侧重。
3.3 有利于培养优质人才
如上文所述,地铁通信系统所涉及的相关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系统的优化升级越来越频繁。这就要求地铁公司有一批优秀的设备管理人才,能够应对快速的技术升级。除此之外,对于引入外部资源管理地铁通信设备的城市来讲,也可以通过公共事业的发展为城市整体发展提供更多地可利用的人力资源,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升人力资源水平。
结束语
篇13
一、地铁工程竣工财务决算意义
地铁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开始,依次经历选址勘察调查、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建设、生产准备,直至工程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根据广州市的相关规定,新线的开通需要完成13个项目的专业验收,其中竣工财务决算时当中重要的专业验收。
竣工财务决算是建设工程经济效益的全面反映,是项目法人核定各类新增资产价值,办理其交付使用的依据。通过竣工决算,一方面能够正确反映建设工程的实际造价和投资结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竣工决算与概算、预算的对比分析,考核投资控制的工作成效,总结经验教训,积累技术经济方面的基础资料,提高未来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
二、地铁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竣工财务决算工作如此重要,但是,笔者经过了解,很多地铁公司都存在着线路已开通运行,但是竣工财务决算工作迟迟未能完成,更有甚者,根本不做财务决算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有效的工作计划。某些单位缺少对竣工财务决算的工作经验,没有制定有效的工作计划,工作管理也比较混乱,造成各个部门互相扯皮,工作迟迟未能有效开展。
2.合同结算工作办理缓慢。地铁工作一般都是政府出资建设,政府对资金使用的管控相对严格,对每个合同均要求办理结算,为此,政府部门还专门成立地铁资金办等职能机构,并要求财政部门对有关合同结算出具审批意见。但是,实际工作中,地铁建设单位为了赶工期,存在未取得相关的审批手续就开工,后续再补办手续中,由于政策原因、人员离岗等迟迟无法办理,造成结算资料不齐全,无法完成政府审批。
3.基础工作不扎实,管理不够细致。某些建设单位对于财务系统工作重视的不够,前期设账明细科目及辅助信息未能合理设置,后续处理难度变得很大,甚至于,有些项目,需要根据决算要求重新处理业务账务信息,也制约了竣工财务决算的工作开展的进度。
4.机构和人员的频繁变动,资料交接的不完整、甚至没有交接。建设单位的经办部门和人员,平时仅注重合同进度支付,忽视结算管理,在机制变动和人员变动的情况下,又缺乏有效的工作交接,导致财务决算时,缺乏必要的资料,甚至缺失资料,无法办理结算工作,也影响了财务决算工作的开展。
三、应对策略
(一)应制定合理有效的工作计划
竣工财务决算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各个业务部门紧密团结,合理分工。财务部门作为此项工作主要经办部门,要做好计划管理工作。针对地铁工程的竣工财务决算,笔者通过工作实践,总结如下:
1.制定计划的人员必须全面了解竣工财务决算的流程,并对所有的工作环节和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按工作流程,建立任务时序表;
2.分配工作任务的人员必须熟悉各个部门在竣工财务决算工作的角色,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3.工作计划中要对各个工作节点明确的完成时间、完成负责部门及完成的标志性动作和成果。
4.要安排例会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工作进展进行检查,并建立奖惩制度,对工作完成好的给予适当奖励,对于完成不及时的予以处分。
(二)应做好合同结算工作
根据笔者的经验,及时做好合同结算工作,是财务决算工作的重中之重。
1.建立合同管理具体到人,责任到部门管理机制,合同具体的经办人必须建立合同台账,记录合同执行的整个过程,从合同签订开始就应依法依规,并从开始签订开始,就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必要资料应扫描,尽量避免因赶工,未取得相关的审批手续就开工的情况。
2.合同管理部门应熟悉政府部门的结算要求,并制定合同结算管理制度,及时传达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规定,要求各部门设立合同关键岗位,定期进行培训。
3.对于委托给各区或者征地拆迁实施单位的前期拆迁工作,在与对方签订的管理合同中明确要求,从资金、财务核算和报表等方面制定明确要求,并在每次请款时予以提供,负责前期的人员,应建立进度跟踪机制,及时督办实施单位完成结算工作。
4.合同管理部门应要求合同经办人员及时完成合同结算。
5.财务人员应要求合同经办人员在完成合同结算后,及时办理合同的末次计量工作。
(三)建立财务信息化管控体制
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财务工作,做到精细管理,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机制。
1.系统的设置应该完善,基础数据应该要求完整填列,能满足竣工财务决算提取数据的要求。
2.应建立财务信息化管控体制,通过实施资产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一套账”财务管理模式、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多维度的商业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体系五大集中管理手段规范财务信息,从而有效控制分权风险,提升财务价值。
(四)尽量保持人员的稳定性,建立完善的交接机制
人力资源应建立有利于员工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通过明确各个岗位要求和晋升机制,保持人员的稳定性。在招聘环节,要综合考虑人员素质,专业能力和工作态度要全面考核。
同时重视人员在离岗时的交接制度,做好资料的收集及归档工作,并通过影像系统,对资料进行扫描归档。
四、总结
竣工财务决算是一项系统工作,应得到公司高层的重视,从制度上、人力上要给予充分的保障,整个过程应安排合理,合理的分工、合理的时间安排、合理的监督机制是保证工作完成的关键因素。广州地铁秉承快捷高效的原则,各项工作都积极开展,特别是竣工决算,更是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安排专门的部门和人员,专业从事竣工决算工作,笔者在此工作已近十年,先后参与的多条线路的竣工财务决算工作,希望通过工作实践总结出的建议能给此项工作提供一个合理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