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建筑管理工程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建筑管理工程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建筑管理工程论文

篇1

工程造价的控制龙头是从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开始的。设计要在经济可行性的基础之上,通过你设计人员的创新能力完成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达到有效节约资本、缩短工期的成效,在设计阶段要注意一下几点:

1.1设计招标工作。在设计招标时,要同时对设计方案以及经济效益进行比较,选择比数较高设计单位。不同的设计方案对于工程的投资影响甚至可以高达百分之三十,因此,在市场经济下引入竞争机制,要有睿智的风险意识。

1.2业主单位做好督查工作。设计的图纸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影响,作为业主单位,一定要做好设计图纸的监督审查工作,重点审查水电气设计、排水设计,密切配合设计单位,保证工程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水平。

1.3加强限额设计和动态管理。所谓限额设计,就是要对工程每一个部分的投资进行资金的分解,合理规划工程各个环节的额度设定,对于工程部各个阶段的工程量进行很好的控制,做好工程造价的核心控制,将工程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1.4规范设计概预算办法。通过造价单位的造价标准,将工程预算进行规范定额使用,取费基数。

1.5合理采用创新设计。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带来,技术和创新成为企业竞争发展的关键,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提高建筑工程的技术含量,同时也不断地优化了工程设计。因此,强化设计阶段的优化工作,对于做好工程造价的管理,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1.6加强设计变更管理。进行现场考察,切实需要的进行设计变更,不可盲目地听从施工单位的意见。

2、承包合同价

通过招标竞价的方式选择承包单位对于业主单位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了解最新材料价格,选择材料供应商,对于整体投资造价也很重要,不仅可以规范市场的正常化运作,最重要的是合理控制了工程造价。

2.1严格审查投标单位。对于投标工作,业主对招标单位进行严格的检查,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建筑工程创造一个良好的招标环境。

2.2编制高质量的招标文件。编制高质量的招标文件,需要造价人员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对于文件中的条款要进行反复的研究探讨,避免工程实施后出现索赔与反索赔的现象。

2.3合理选择低价竞标单位。为了避免恶性竞争,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切实可行、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低价投标单位。坚决杜绝一味追求低价中标而忽略了工程本身的投标单位。

2.4签订合同。完成超标工作后,业主与中标单位要签订合同,对于合同中的各项条款进行谈判协商,对于文件中不明确的条款或是有争议的规定进行修改,保证工程开工的顺利进行。

3、施工阶段、竣工结算的造价控制

3.1对于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要注意四点:第一,对于设计图纸要进行多方案的组织计划,通过比较选出最佳施工方案。第二,控制好材料的用量,掌握材料的价格信息,材料消费可以占到工程的预算的近百分之七十,因此,要做好材料造价控制工作。第三,要按照工程条款规定,支付工程做需要的资金,避免耽误工程进度。第四,强化施工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水平,提高责任意识。

3.2工程竣工阶段的造价内容存熟悉图纸、分析竣工资料、核实工程数量、对于未做的工作内容在结算时应予扣除:审查现场签证的真实、合理性。要到工地现场去认真核查,保证核查的准确性。审查的内容包括:签证单、设计图纸、定额内容是否有重复、施工合同。对于施工合同的审查又包括了:核准工程结算范围,确定施工期,正确进行索赔;确定施工承包方式;审查合同其他条款的落实情况;认真做好工程材料价款的结算审查;审查纠正单纯靠材料购货发票作为工程结算材料调价依据的作法,审查是否按规只有做到各方面综合平衡,才能做到直接有效。作为造价人员,一定要对工程各个阶段做好全面的控制工作,保证工程资金的流动性,实现工程的良性循环,保证建筑工程的进度,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促进建筑行业不断的发展。

篇2

(3)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体制方面不够健全。建筑工程管理水平高低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因为建筑工程体制的不够健全。建筑行业的发展对于工程管理水平要求更加严格,但是由于我国工程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行业内没有形成专业的管理组织和机构,行业内工程管理方面的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很是缺乏,对于工程管理人才的培训也是滞后,这些对于工程管理的水平和管理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行业的发展也受到制约。

2 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

(1)建立新型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建立新型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基本保障,新型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涉及到很多专业很强的问题,组织建立再到实施必须要由资深的建筑学科的专家以及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一同参与,同时,由于国外的建筑行业从技术到管理都较为先进,因此,在建立的过程中需要借鉴先进的理念,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综合结合,只有将新型的建筑工程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的规划设置,才能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2)提升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有了工程质量保障体系,要对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作为施工单位来说,要按照工程管理体系,严格按照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施工,确保施工体系更加的科学系统。

(3)加强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第一,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制要建立。成本管理责任与项目管理责任是不同的,将施工工作的完成与施工成本责任的施工挂钩,确立施工成本管理责任制,不仅施工管理人员要有这样的意识,同时施工人员也要有相应的责任,只有做到项目成本的精打细算,才能控制好施工成本。第二,施工项目分包的成本管理,建立施工分包对于项目部之间的劳务合同关系,施工对的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现场实施的相关标准要受到项目部的监督管理。第三,施工队伍的成本控制要由施工队伍自己管理。

(4)提高管理部门的执行能力。在建筑工程中,经常会出现执法不严的现象,建筑市场的混乱很大程度上影响工程质量,为了避免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作为政府,必须要完善相关的运行规则,只有以法律法规作为依据,确保法律规范落实到位,建设单位的质量只有在法律法规为依据而强化执行能力,重点加强建设单位的工程建设程序,在对施工设计图纸、施工监督手续、竣工验收等方面继续严格的监督,才能提升管理部门的执行能力。

(5)创新工程管理理念。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不是以旧换新,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工程管理的理念进行完善,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工程管理工作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元素和思想对原有管理理念以及实施,实现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在进行工程管理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创新需要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作为依托,那么在创新过程中要避免刻意的追求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而是要找准发展方面,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建筑行业需要结合,创新发展的速度要掌握适中,不可太快也不可太慢,逐渐的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管理的创新理念。

(6)统一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安全是建筑工程重点工作,没有安全就没有工程质量一说,为了确保工程安全,将工程质量与安全系统结合,无论是在查质量时还是在查安全时都要兼顾安全和质量,保正安全不达标的就不进行质量验收,质量不合格的就不进行安全达标评定,这样增强了工作力度和强度,并且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化,使得监管工作由被动局面转化为主动局面,大大提高了监管水平。

(7)加强工程信息化管理。当前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化社会带来的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提升了工作效率,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作为工程管理工作来说,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可以为企业以及管理人员提供更加及时的信息,并且提供参考意见,这是高效的辅助手段,也是信息化系统的优势,同时,信息化系统可以掌握工程全方位的情况,包括施工进展、成本控制,然后进行分析,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及时的决策。

篇3

为了进一步更好地发挥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作用,根据加强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现状和目前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可以采取以下的有效措施来进一步加强建筑项目工程管理。1.提高对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认识。建筑单位要全面深入的了解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同时还要积极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落实做好。由于建筑项目工程管理对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工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在思想上提高重视。因此要加强培养管理人员的认识,提高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2.完善健全与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健全有关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首先要对建筑项目管理单位的准入条件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还要明确建筑项目管理单位的法律地位、职责以及其权限。其次要对工程项目管理企业进行规范的管理,保证建筑企业能够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中的各项管理工作。最后要完善并建立健全建筑市场管理中的法律法规,为加强建筑市场的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同时,政府部门也要积极地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监督建筑市场,促进我国建筑市场的健康快速的发展,使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各项工作都步入规范化、正规化的发展道路。3.建立并发展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机构。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机构的缺乏是导致建筑项目工程管理落后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想改变现状,必须要建立并发展一批有经验、有实力,能够胜任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中的各项工作的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机构,这批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机构能够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先进的信息化程序等去实现对建筑项目工程的有效管理。所以有必要培育一批专门从事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公司,这样在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时候,可以发挥自身的技术、经验以及管理等各方面的优势,进而提高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水平。4.提高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中人员的素质。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中人员的素质对提高管理水平有直接的影响。我国对建筑项目工程的管理人员的培养起步比较晚,而且培养的方式也很落后。因此,有必要从国外引进先进的人才培养经验;还要重视与国外进行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的交流和研讨,加强对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学习;还要在高等院校开设相关的课程学习,提高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还要加强对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中的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做好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致使建筑项目工程管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5.提高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管理能够简化管理工作,提高管理的效率。因此,一定要发挥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作用,切实提高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水平。首先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信息交流。这样能够促进信息共享化,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了建筑项目工程的管理水平。其次要积极利用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加强信息共享和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协调工作,提高建筑项目工程的管理水平,提高建筑项目工程的管理效率。6.加强项目成本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逐步成长,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逐步发展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良好成本管理基础是整个项目成本管理的前提条件,做好基础的工作也是项目成本核算中最为重要的依据。由于在建筑施工工程结束后一旦返工或者出现质量问题,会造成很大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因此要重视质量管理工作,杜绝返工浪费,同时要借助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建立网络化的成本控制细节的信息库,提高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水平与效率。并且着重分析成本控制差异较多的成本项目,找到成本差异的具体原因,此外,还要吸取成本控制管理经验,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

篇4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理使项目的目标得以实现。一个建设项目参建方涉及勘探、设计、监理、施工等诸多企业,项目实施流程从设计,到施工,到竣工,到保修等阶段,对项目生产要素进行管理主要体现在4方面:①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即对生产要素适时、适量、比例适当、位置适宜地配备或投入以满足施工需要;②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即对投入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在施工中进行适当搭配以协调地发挥作用;③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是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与保证,动态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生产要素,使之在项目中合理流动,并在动态中寻求平衡;④合理、高效地利用资源,从而实现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促进整体优化的目的。

1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

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包括成本、进度和质量控制,三个控制没有轻重之分,同等重要并有机结合。

1.1成本控制项目施工的成功与否,利润率是一个重要指标。利润=收入-成本。可知利润的增长,就要增加收入、减少成本。收入在施工单位竞标以后是相对固定的,而成本在施工中则可以通过组织管理进行控制。因此成本控制是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关键工作。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1.1成本最低化原则。施工单位应根据市场价格编制施工定额。施工定额要求成本最低化,同时还应注意成本降低的合理性。施工定额还应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经常地进行调整。

1.1.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成本控制是”三全”控制,即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控制。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但又人人不管现象。

1.1.3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从项目施工的开始一直到结束。在施工前.应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在施工中,应对成本进行实时控制,及时校正偏差;在施工结束后,对成本控制的情况进行总结。

1.1.4目标管理原则。项目施工开始前,应对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确立目标。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其合理性,目标太高则易造成浪费。太低又难以保证质量。如果目标成本确定合理,项目施工的实际成本就应该与目标成本相差不多。相差太多。不是目标成本确定有问题。就是项目施工有不善的地方(譬如有偷工减料或者出现材料质量不合格的情况)。

1.1.5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各部门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1.2进度控制首先,编制进度计划应在充分掌握工程量及工序的基础上进行。其次,确定计划工期。一般情况下,建设单位在招标时会提供标底工期。施工单位应参照该工期,同时结合自己所能调配的最大且合适的资源,最终确定计划工期。再次,实时监控进度计划的完成情况。编制完进度计划不是将它束之高阁,不按计划进行施工,而应按照所编制的进度计划对实际施工进行适时监控。正确做法是每周总结工程进度,监控其是否与计划有偏差,若工期滞后,寻找原因,落实赶工计划。在每周监控的基础上。每月、每季或者每年进行一次工程进度总结。最后,应尽量减少赶工期现象。进度计划一经确定。应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施工,原则上不提倡赶工期。进度计划是在施工单位所能获取的最大且合适的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的,赶工期无疑将增大资源的投入。而投标报价是在施工成本的基础上形成的,增大资源投入将提高施工成本、减少利1.3质量控制项目施工的质量控制主要应从人、材、机3个方面着手控制。由于任何项目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人的控制是质量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工作,是其他控制的基础。

1.3.1人的控制项目管理中最难最基本的管理就是人的管理。人的控制首先是要选好人、用好人。人的能力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是有所不同的,但它的变化应该是围绕一个基点变动的,这个基点每个人是不同的,选择人才时应该挑选基点比较高的。不同的工作对基点的高低要求是不同的,要人尽其才,用好人。另外,应尽量做到一人多能,这样就能精简人员,事半功倍。其次,应充分调动人的能动性。再次。绩效评估是调动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方法。另外,绩效评估对简单的工作相对容易一些,像一个工人砌砖的质量、钢筋绑扎的速度是很容易进行衡量和比较的。而对复杂的工作绩效评估就显得作用不大,比如解决一个工程难题,就很难用时间、质量等指标进行评估。综上所述。人的控制不能生搬硬套,应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

1.3.2材料的控制材料的控制是全过程的控制,从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和使用等过程进行控制。材料控制的目的是使在施工项目上所使用的材料尽可能经济合理。并减少损耗。材料的采购应根据施工合同的要求,采购最经济合理的材料,也就是说采购的材料不是昂贵的好或便宜的好。也不是质高的好或质次的好。而应以满足合同条件且低价为宜。材料的采购应坚持”货比三家”的买卖原则。

2施工项目的验收

施工项目在竣工验收合格后才开始工程结算。因此验收工作应在施工工作结束后尽快完成。有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验收过程相当缓慢,其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施工资料不齐全,到施工工作结束后才开始后补资料。对工程资料的整理,尤其是现场施工工序资料(含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管理技术类资料、材料质保资料。必须要在平时的施工过程中进行整理归档,并随时接受工程监管单位的检查,也就是说,施工验收工作应从工程项目开工就开始着手进行。另外。尤其关键的是施工单位应与施工各建设主体单位、兄弟单位以及工程监督主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是一个程序化的过程,最终将是通过验收,才能交付使用。施工单位作为一个建设工程核心单位。处理好这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关系,离不开沟通。这样才能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施工和验收。

篇5

1.2水利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管理的必要性

在水利工程建筑施工中,技术和管理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一味重视资金和技术,忽视科学制度和管理方式,就会使得整个工程缺乏一个质量保证。也就影响其社会和生活提高优质的服务。因此,在整个水利工程中,一定要注意将施工管理工作与专业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会充分发挥工程的作用,为工程质量做保障。水资源的性质就是它的环保性以及可再生性,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此,对它的利用需要技术上的支持与保障。因此,技术是保障工程顺利竣工的关键性因素。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将技术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相互配合,互相补充,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实现水利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的有效结合

水利工程真正价值的体现需要技术与管理的统一与融合。在实际的施工技术管理中,加强日常技术管理,为技术和有效运行提供一个坚实的保障。最终实现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对每个技术环节进行全程的监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品质。水利程建筑施工管理涉及的方面比较多,进行管理的难度系数比较大,要注重进行细节管理,加强管理观念。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确保水利工程的圆满完成。

2.1制定健全的技术组织管理制度与规范

在水利施工过程中,技术难点与重点是对安全生产的保证。为此,一定要注重施工的安全性,配合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完整、实用性高的管理体系,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高效约束与监督。促使相关的工作人员清楚自己的责任与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遵守相关的规范和管理制度。一旦发生意外事故,要进行一个全面、彻底的调查,对事故原因进行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分析和总结。设立专业的技术资料管理部门,选择专业的人对资料进行系统的管理,实现技术资料的精确性和系统性。将与技术相关的记录进行有效的整理和总结。

2.2提高相关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工作质量

水利项目属于一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领域。因此,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对他们进行专门的科学培训,形成完善、合理的考核制度。在当前的企业中,很多都运用了先进的科技。一些前沿的技术和设备被积极引入。但是很多员工对新技术的掌握时间过长,影响比较深远的仍是以往落后的知识结构。造成的结构就是工作效果不佳,力不从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可以与技术机构实行合作,开展行之有效的技术培训。先进行理论指导,再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与巩固。同时,员工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参加社会培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要以职工的实际业务水平为前提,进行分组协作,实现互帮互助。成员之间的互相促进能够有效提升专业素质,达到提高的目的。为此,企业要不断加强对员工培训强度,增强对自己工作的熟悉程度。

2.3不断加强对设备的检修和维护管理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质量至关重要。务必加强对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增长使用寿命。因此,相关的施工人员必须要掌握检修技术以技巧。对施工涉及的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提升设备检修的水平。对于设备的高效保养与维修,能够有效保证工程质量,节约施工时间,掌控设备的运行规律,实现设备的良性运行。

2.4对设备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管

水利施工单位要做好机械设备运行中的管理制度,主要是三制与两票。也就是巡检制度、交班制度、操作票和工作票。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指出和纠正不合理的操作和运行,记录相关运行记录。分析运行结果,建立评估制度。深入分析各项数据,探讨原因,掌握规律,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

2.5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的运行管理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动态的管理。以工程的实际需要为基础,对施工行为进行相关的管理行为。施工单位要以施工设计标准为基础进行施工。规范施工行为,加强巡检,汇总信息和数据,进行及时的整改。

2.6加强度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在水利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安全处于首要位置。一定要采取严谨、有效的措施确保整个施工进程中人员的安全、设备的合理运行。增强安全观念与安全意识。鉴于施工过程的专业技术,现场环境的复杂,要求施工人员一定要增强安全与防范意识。不断强化安全举措,严格执行,设定专业的标准,增强相关人员的自觉性操作,从而达到提升安全指数的结果,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7分级责任制度的建立

水利工程技术管理要不断完善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实施分级责任管理机制,将每部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保证每个环节都有专人管理,每个技术难点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约束和管理。

篇6

二、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对策

1、建立健全的工程管理体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工程管理体制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房地产企业,要想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就必须建立健全的工程管理体制,并且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科学的管理体制,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除此之外,作为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还应该总结经验教训,这样就可以对建筑工程管理方面不足的地方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建筑工程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

2、加强工程人员的管理企业建筑工程人员的职业素质、专业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水平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重要的因素,企业在对建筑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时,首先要充分发挥监督、约束、竞争和激励等机制,并且要保证其机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做好建筑企业的管理工作。同时还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竞争补充来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并且在企业内部制定竞争上岗的制度,这样可以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此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工程的质量。然后是加强人员管理、设备以及材料成本的控制,并且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这样可以保证企业在管理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最后是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这样可以保证管理工作有效的实施。因此,加强工程人员管理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3、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当今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手段已经进入到建筑企业中去。很多人认为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严重影响着建筑企业管理总体水平的高低和企业效益的好坏,但是没有一个具体的认识,针对这一情况,建筑企业就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并且要做好宣传工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员工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意识,从而提高企业现代化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

4、加强建筑工程成本的管理对建筑工程的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包含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有材料、人工费用以及机械使用成本等。材料成本管理就是在工程建设中有效的控制工程材料的价格来降低工程成本;人工费用成本管理就是将人力劳动进行有效的分配,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机械成本管理就是对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机械运用恰当的维护保养手段,以此来提高机械的使用寿命,从而达到了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

5、加强建筑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想增强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就必须对建筑工程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作为建筑企业,还要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此外,还要对影响建筑工程建设的原因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有效的加强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投资的控制,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7

(二)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许多的企业经营者在风险管理上的意识都很薄弱,对风险管理认识的重要性不足,因此,根本就没有把风险管理意识作为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虽然有的企业还是有些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但这些风险管理措施仅仅是相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安全方面来说的,这些风险管理措施没有系统的、明确的管理目标,主要还是分布在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设计这些文件当中,根本就没有正式的风险管理项目。而且,企业经营者重视的基本上是业务量,施工技术上的管理与他们无关,致使他们不具备专业的风险管理。企业经营者缺乏对风险管理的学习和研究,对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都不清楚,更别说在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上。

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一)合同风险的对策。

提高合同管理的质量就必须要加强施工合同的管理,这是我国切实可行的工程风险预防管理机制中的一个主要的防范措施。合同签订管理、书面资料管理、合同履行管理等都是合同内部措施,同时也是法律服务机构、合同监管部门等实施的外部管理。合同签订的规范,合同风险自然就避免了,而且施工合同不但是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还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

(二)组织风险的对策。

施工企业者或承包人应有回避风险的意识,且还要重视风险,不管是对人力、物力、财力还是其他方面的投入,都要提高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质量及其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安全意识。承包人应选择合适的人员来担任风险管理部门的经理,同时加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风险教育培训。培训管理人员在现代项目管理上的一些新工具、新方法、新技术,培训施工人员熟悉并掌握新方法、新工艺的操作方法。从而使广大工作人员爱岗敬业,增加他们的忠诚度和凝聚力。

(三)工程环境风险的对策。

建筑工程施工风险面临很多未知的因素,自然环境也是风险中的一种。针对着这些自然环境的因素如:气象条件、火灾、自然灾害、爆炸等,施工单位可以选择工作保险来转移风险。有意识的将风险转移到和其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另外一方来承担,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损失。同时,要加强对爆炸和火灾的监控,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及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并树立他们风险防范的意识。

(四)安全和技术风险的对策。

技术风险也属于施工项目风险管理中的一项,为了降低技术上的风险,施工企业要制定一系列的科学的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并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施工工艺来加强管理工程物资,同时加强施工器械的管理。在各种风险里面,建筑施工企业最关心的一种风险就是安全风险。安全风险关系到企业在这个项目工程上的收益以及它的生存发展。因此,重视安全生产是施工项目管理上的最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控制和防范会引发安全风险的环节和因素,从而减少安全风险。

(五)资金和错误假设风险的对策。

资金风险同样也是施工企业的重要风险。为了降低资金的风险,首先施工企业要提高风险意识,对信誉好的企业予以投标。其次,要求施工建设方支付工程担保款,从而转移资金的风险,同时也解决了拖欠工程款的问题。最后是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施工许可证的管理,政府部门还要建立一个建筑市场的登记制度和信用评价。发现有违规的建设单位就进行登记和通报批评,并限制其以后的建设项目。根据合同的需求,其项目范围会随着工程的进展而增加承包商的风险,这种的错误假设风险会导致工程的风险。

篇8

1.2我国高校对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不合理建筑工程管理离不开专业的人才,而工程管理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已成为我国学术及企业界广泛的共识,这与我们高校关于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方式不无关系。本文以我国大陆第一批通过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的六所高校(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作为调研对象,它们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同时,笔者通过文献调研及阅读,选取了美国的6所高校作为参照对比。表4和表5分别是我国这6所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各类课程分配比例以及专业课程设置学时比例,表6是美国6所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学时比例。从表4可以分析得出,6所高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学时安排平均为46.14%,38.48%,13.25%,这表明6所高校在安排公共基础课程,如计算机、数学、政治和外语等的学时较多。从经验及常识都可以判定,公共基础课程比重过大并不是工程管理专业特有的现象,其他专业也面临相同的情况,同时也可以留意到6所高校就课程分配比例并无太大区别,因此笔者不打算为此讨论,而专业课自身的学时比例才是重点。如表5所示,工程技术类学时占比最高,工程管理及工程经济其次,工程法律最低,其中清华大学的工程技术的占比最高,而工程管理、工程经济及工程法律的占比均为最低,尽管清华大学提出“致力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这样的教学使命,但“重技术轻思想”的观念还是在课程设置的比例上完全地表现出来。这个现象背后的逻辑是,我们往往认为对于建筑工程来讲技术比较重要,施工过程及项目管理都依赖于个人经验,而轻视了建筑工程管理作为一门工程与管理交叉学科所起的作用。美国在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划分时分成3类,分别是建筑科学、建筑施工及经济与方法,尽管中美高校在课程划分方法上不尽相同,但仍不妨碍我们进行较宏观的对比分析。中美高校两种课程分配方案的相同点在于工程技术课程明显多于经济管理课程,而不同的是美国高校的课程设置更接近实操,例如“建筑施工”课程设置就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整个施工过程的细节。

2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些建议

2.1加强建筑工人的技能培训,保障他们的权益尽管建筑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但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素质刻不容缓,建筑工人的素质不仅影响自身的安全,也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及建筑的质量。建筑施工工人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才能上岗,特别需要对一线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进行培训,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维权意识,只有当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他们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建设中去。首先,培训有利于工人掌握必须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建筑工程中涉及气候环境、化学材料、机械设备、电力电器等专业知识,如何高效、安全地运用或使用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保障工作人身安全的同时,也提高他们自身素质,掌握更多的技能也有利于他们自身的职业成长与发展。其次,培训有利于建筑工人团队的融合。前文中提到了建筑工人大多来自农村,受教育程度较低,且来自不同地区,生活习惯差异较大,文化观念也不同。必要的培训有利他们增进感情,相互了解。建筑工程需要把各种岗位的人聚集到一起,一个工程的完全离不开整个团队的协作,而培训必将有利于协作更高效地开展。最后,有效的建筑工程管理离不开保障建筑工人的权益。一方面,建筑工人自己需要有较强的维权意识;另一方面,企业及管理者必须尊重和保障建筑工人的权益。正当的权益得到保障,团队成员才可以各司其职,建筑人工才能在危险复杂的施工现场保持心态平静、精神集中地工作。

2.2进一步完善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建筑工程管理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而人才的供给离不开高校的培养。前文分析讨论了我国高校在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的现况及问题,同时对比分析了中美高校在专业课设置上的异同。笔者认为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工程管理人才。首先“,重技术、轻思想”的课程设置需要调整与完善。高校在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必须从思想上转变过来,工程管理离不开土木工程技术,同样也离不开管理科学。技术与管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其次,“理论笼统、缺乏实操”的课程内容需要得到改善。高校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在重视理论基础的同时重视实际操作。过硬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都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不可或缺的因素。

2.3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思维的一些思考建筑工程管理不仅受到人的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参与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工程项目中,带动了建筑工程信息技能的不断发展及广泛应用,并逐步与国际接轨,缩小差距。建筑工程不单纯的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同时也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不论是工程前期的立项与招标,或者中期的建筑设计、造价与施工,或者后期的项目的评估与验收,不同阶段都越来越依靠信息技术的辅助。建筑工程管理也离开不信息技术,而且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例如,在建筑工程的立项与招标阶段中引入计算机技术,可以更方便、更精确地管理各类数据,同时也很便捷地在数据层面对不同项目进行横向对比。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必将持续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中,例如RFID技术,可以更有效地监控施工现场,确保现场人员的有序流动,预测可能存在的危险。又如虚拟施工技术,可以在实际施工之前,模拟施工现场,收集各方信息,权衡各种利弊,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随意绿色建筑观念的不断普及,可以预见信息技术将持续地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更多创新而高效的方法。

篇9

电气工程师应对所负责的电气工程质量具有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充分应用自己的专业水平深入、细致的搞好电气工程的技术、质量、进度、签证、安全等管理工作。

电气工程师首先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建筑工程的施工包括土建、装修、给排水、暖通、电气安装等。在施工中,若某一专业只考虑本专业或工种的进度,势必影响其他工种施工,同时本专业也很难搞好。在建筑基础施工阶段,建筑电气安装应做好接地装置及接地引线、防雷装置引下线等工作;在建筑主体施工阶段,应做好配管、配线、预留、预埋工作;在建筑装修阶段,应做好电器安装、调试等工作。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工程项目开工前,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应首先熟悉电气施工图纸,并会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共同查对土建施工图与电气施工图,列出哪些部分有交叉施工,根据土建施工进度计划,对有关基础型钢预埋、支吊架预埋和线路保护管预埋等,排出配合交叉施工计划,确定准确配合时间,以防遗漏和发生差错。并在配合施工之前,将各种预埋件制作好,并做好必要的防腐处理,充分做好施工前技术与材料准备工作。

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篇10

(2)贯彻不完全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体系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体系在多数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程序文件中都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与实施。这样的现象具体有: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和针对性强的施工组织设计都比较缺乏,施工作业指导书是不完善的;材料的实验不到位,这样就会导致使用的材料不合格;很多项目有着搬旧方案的现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主要追求工程的进度忽略质量问题,导致形式化的工程技术交接,不规范的过程检验,这些都说明了项目质检的工作人员没有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责任,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都不够规范化,严重的话会出现建筑工程的关键部位质量失控的现象。

2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举措

(1)建立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思路新体系

就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理论建设还存在不足,影响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所以,现阶段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理论体系已经迫在眉睫。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是在借鉴国外建筑行业基础上的,而国外建筑行业的发展领先于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在很多方面都不能更好的适应我国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对此,必须在立足国内建筑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工程管理体系,包括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模式,这样才能促进管理工作有条有序的开展,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

我们知道,建筑工程建筑主要围绕具体的施工来开展,所以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水平,就必须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将各方面因素有效结合起来,如建筑施工材料,施工工艺、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等因素,将管理工作有条有序的开展,保证每一环节的效率与质量。

(3)提高锻炼部门的执行能力以及不断加强管理法的建设

应该提高监督队伍的整体素质以保证政府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所以,要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质量管理的学习,让监督队伍的素质不断的提高。与此同时,监督手段也要不断的提高完善,增加监督队伍的科学含量,增加先进的检测设备,来实现监督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而从建筑市场的整体趋势来看,市场中存在着不少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篇11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进度事关建筑工程整体施工的顺利开展,因此任何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均应满足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以便对建筑工程成本造价进行有效控制。若建筑工程进度有所变动,那么建筑工程成本造价同样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由此可见,建筑工程进度控制能够实现建筑工程资金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时能够确保建筑工程整体施工的顺利推进。但实际施工过程,建筑工程进度控制往往受到人员变动、施工环境、建材供应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筑工程进度控制工作的开展必须从以下方面逐步推进:一是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与施工质量要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进而确保建筑工程如期施工完成。二是建立起具备高效率、高能力、高素质的建筑工程管理队伍,同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出涵盖权责利的奖惩制度,进而调动企业职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施工质量与施工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要求建立起专门针对质量控制管理的奖惩制度,以便让所有员工均能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要求企业务必要认清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建立起专门针对成本管理的责任制度与运行制度,此外建立起目标成本,进而实现对作业层成本的有效监督与管理。除此以外,工程施工成本预算必须根据合同规定的内容进行编制,进而明确建筑工程目标预算成本,注意必须层层分解目标成本,同时对目标成本进行监管。

(三)注重合同的管理

在工程项目中,施工方虽然形式上控制管理着项目部和分包人,但是从商业角度来看,它们的关系是地位平等的协议合作关系。特定性和临时性是项目部的重要特征,从其特征可以看出,项目部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着趋利性。趋利性的存在,就决定了要对企业的发展和项目的责任管理制定有效的合同,通过合同来具体规范双方的行为,约束施工方,使其在规定下按义务进行施工。施工方在遵循合同办事的时候,需要有效的监督项目部、责任人的合同履行情况。同时,监理方需要按照合同的规定,严格进行工程项目质量,进度的控制,做到为建设方负责任的义务。

(四)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成本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经理务必要对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具体的控制措施包括以下三大方面:一是加强建材的管理。建筑工程实际施工过程,所有人员务必要严格按照限额领料单与施工任务单进行建材的领取。考虑到建材控制管理对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建材进场前施工单位必须组织人员对建材的数量与质量进行严格检查与核对,同时对每道工序的领料情况与实际耗材进行严格核对,进而确保最后结算的有效性。二是建筑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企业务必要高度重视质量的成本控制,即控制成本与故障成本。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质量事故等问题,不仅影响工程成本,而且影响施工工期,会造成极大的物质资源和劳动力的不应有的浪费。三是建筑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企业务必要高度重视安全的成本控制,施工过程中必要的安全投入一定要落实,不少在施工过程发生安全事故,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究其原因都是安全意识和安全投入费用不到位造成的,在施工过程中侥幸心理要不得。

二、加强工程项目价值分析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理念的不断更新,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不断变更,技术经济学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的重视,时代推动着技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策略向更深层次方向发展。在工程项目领域,运用价值理念,对工程造价进行评估,优化,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对实现工程价值有着巨大的作用。价值分析是指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以提高产品价值为目标,通过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最大价值的一项有组织的经济活动。它是一项有领导、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在工程项目中,就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用最少的人力、财力来获得工程的竣工,实现工程价值的最大化。工程价值分析主要是针对于开发阶段。价值分析主要方法是通过对对象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其需要改进的地方,没有用途的地方,将其进行合理的去除,进而来达到降低成本,实现最大价值的效果。

篇12

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生产制度没有落到实处,具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表现在:“四口、五临边”防护不到位;安全通道、作业棚搭设不规范,防护不严;安全防护用品(尤其是安全密目网)合格率较低;脚手架搭设不规范,特别是悬挑脚手架存在的问题较为明显,如剪刀撑、小横杆、连墙件、钢丝绳卡数量不足和钢梁搭设不规范等;模板支撑体系仍有使用杨木杆;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混乱,起重机械(特别是塔吊、物料提升机)缺乏安全限位装置,多数塔吊未办理产权备案登记或使用备案登记。施工机械、特别是特种设备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对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等防范措施不到位。

(二)施工现场管理问题

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工程技术资料整理不规范,存在混乱、缺项、滞后现象,专项方案编制、落实情况较差,可操作性不强,审批不到位或审批不规范;五大员岗位证书、作业人员技能岗位证书、三类人员考核证书短缺,农民工培训教育工作不落实;施工现场不按照规定留置同条件试件,普遍没有现场养护温度记录;高层建筑工程未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建筑物沉降观测或沉降观测记录真实性较差;施工现场材料堆放、施工设备安装存在安全隐患,施工人员、特别是建筑农民工安全防范意识较差,对现场、人员的管理不到位。

(三)工程监理问题

监理企业不能履行职责,工程监理行为保证不了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一些工地看不到设立项目监理部的文件和有关监理人员组成及委托文件,无法证明其合法性。监理人员无证上岗、项目总监缺岗现象尤为突出,监理单位编制的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中质量安全措施和控制重点无针对性,更无可操作性;对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技术审查不到位,监理资料管理混乱;大多数监理人员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知识不足,对施工现场的质量和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监理工作不到位,监理人员不能履行职责。

二、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一)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筑工程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得重要性,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将建筑安全管理列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干部全市建设系统的重要工作内容,同时要落实主管部门行政首长负责制,将安全管理工作列为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认真学习《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和《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导则》,明确政府建筑管理职能部门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权力和责任,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全面履行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建筑工程相关部门要帮助和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建立健全以法定代表人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制定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考核指标,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和责任,对建筑工程相关单位进行考核,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推进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提高标准化水平

安全质量标准化包括施工现场设施设备标准化、相关人员行为标准化和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施工现场设施设备标准化主要包括临时设施、防护设施和各种机械设备三个方面。相关人员行为标准化包括执行标准规范、岗位职责、安全绩效和操作规程。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包括工程项目部、施工企业和主管部门主管部门,涉及体系运行情况、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体制三个要素。在具体的建筑施工中安全质量标准化应关注关注各个岗位人员行为的标准化和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组织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安全质量标准化学习研讨班和观摩学习示范工地,使安全监管人员及施工企业掌握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科学内涵,明确实施标准化工作的方法、途径与要求,激励企业及安全生产工作者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加强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是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有力手段,安监机构要充分发挥监管作用,及时掌握各施工企业和各工程项目部的有关情况,一旦发现企业降低安全生产条件的要及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严重的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保证处罚的时效性,发挥其对违规违章企业的惩戒作用。完善安全生产监理制度,促使工程监理企业明确其工作内容、程序和责任,重点抓好监理工程师的安全知识培训工作,加强对监理企业安全行为的检查。完善安全生产预警制度、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制度、安全生产联络员会议制度、安全生产约谈制度、安全生产督察制度、事故快报及通报制度。同时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对存在的重大违法、违规和隐患的单位及责任人进行曝光和处理,提高相关部门对安全生产的关注。

(四)加大对安全生产的经济技术投入,做好施工现场管理

大力推进建筑安全生产技术进步,限制和淘汰危及安全的落后工艺、设备、技术。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产品,实现安全防护措施。认真贯彻落实《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管理规定》,确保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经费投入。同时要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如脚手架搭设要符合要求,设护身拦杆,脚手板铺满,不得有探头板,三米高以上脚手架要设马道,不得在钢木门窗、阳台板等处搭排木,非架子工不得挪动或搭设脚手架;各种施工机械要完好,不准“带病”运行,不准超负荷使用,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要有安全防护装置,并定期检修;施工现场坑、洞、井、沟等危险处要有围栏或盖板,夜间设红灯警示。交通要道要设交通安全标志,各类标志不得擅自移动和拆除;施工用电的配电室、线路架设、电器设备安装,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现场的低压架空线路和分支线必须按规定架设,不得出现把子线。机械设备电源闸箱必须合格,保持一机一闸箱(一箱多闸要有明显标志),指定专人负责加锁等。通过做好施工现场管理来确保施工安全。

(五)进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篇13

3.将监督制度不断完善。在西方的行政管理科学化的理论中,威尔逊时期便对行政监督的思想做了论述与阐述,其中,指出行政管理首先要对公众的任何舆论做出正确的、敏锐的反应,但是,在我国的实际行政管理操作中,行政的管理裁决力逐步扩大,在具体的执行阶段,已经显现出诸多问题与不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行政管理中,有些行政人员对权利滥用,违纪违法行为此起彼伏,公民的权利不被重视和保障,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等等不良的现象突出。虽然,行政人员有专门的行政规范与执行标准要求,但是在执行上仍然很大的弹性空间,有些行政人员完全不顾及国家利益,在行政管理中谋其私利,一些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行政行为存在,这都对行政管理的科学性有一定的损害,同时还影响到公民与国家的利益,行政机构立法规制的缺失与有效行政监督机制尚待完善,行政监督力度不够,导致行政管理科学化路程受阻。因此,在行政管理科学化的进程中,必须具备监督管理的机制与制度,才能够起到监督与督导的作用。所以亟待建立以立法、司法、行政三位为一体的相对健全的行政监督机制与系统,各个层次环节都要进行强化的监督与管理,将各个被监督的对象加以细化,保证行政工作的高质高效。对于行政管理相对薄弱的化解必须对其实施经常性、反复性的监督,避免不些潜在因素、突变因素造成行政管理的混乱性。所以,在行政管理的实际操作执行中,要重视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并且,作为政府机构必须注重自我管理与监督,内部监督管理与外部监督的双重作用下,将行政弹力过大导致的一些问题与现象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行政管理科学化手段的应用

1.利用科学化手段实施行政内部绩效化管理。利用科学化手段加强行政内部得绩效化管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落实:首先,要对现有的制度做进一步的完善与调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相应的制度也要有新的内容与创新,原有的一些制度内容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下行政管理的要求。所以,必须对不符合时代需求的部分进行删节与修改。其次,将行政弹性做有效的控制以致逐步消除,对行政管理加强控制。不断的协调行政行为过程,并加强沟通与反馈的作用和力度,将监督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能够有效地预防与控制行政弹性,加大整改力度,提高行政执行力。最后,要逐步建立与健全绩效管理制度。将考评管理的制度与方法不断改进与创新,使其成为行政管理绩效化的重要途径。在行政管理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基础上,开展绩效评估,以达到行政内部绩效化的效果。

2.利用科学化手段实施行政管理专业化进行分工。“文、事、人、财、物”五个方面作为行政管理工作的主要环节,对其进行专业化分工对实现科学化手段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骑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行政管理工作中的“文”,主要是指从事行政决策管理各环节各种材料的整理与记录工作。这就包括会议讲话材料、会议纪录、政务信息与调研稿件、纸质与电子公文、文件档案资料与会计档案资料等的记录与整理;“事”是决策过程的管理,“人”是行政管理决策机构的主体和决策过程的主体;“财”是决策实施的资金保障,“物”是包括办公场所与环境、办公设备等其他各类物质的行政管理中决策实施的物质支撑。因此,必须结合行政管理工作实际需要,对它的规律进行探索,针对管理等方面,把内部行政管理工作细化分解,确定岗位职责。

3.利用科学化手段实现文化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在推行科学化手段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过程中,科学化管理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是行政管理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利用文化建设引导行政机构干部形成效率最高化、服务最大化和管理标准化的行政管理理念,与此同时,还应促使行政人员形成雷厉风行和严谨细致等行政管理核心价值观,把行政管理科学化融入到生活中去,并把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应用当作一种工作要求和文化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行政管理能力,积极的投身行政工作实践。

4.利益科学的方法将行政管理的流程加以精简,提高工作效率。行政管理科学化管理一个关键且重要的环节便是精简机构,这对于优化管理流程至关重要。在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与精简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程序简化、权责明确的标准与要求,保证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与流程能够有专门的责任人与负责部门,实现流程中各部门资源的信息共享,从而呈现相互协助、促进与制约的局面,保证行政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并且,在新的行政管理形势下,要对行政人员的相关管理规章与制度加以调整,充分利用新的科学化的理论、手段在行政管理上的应用。

5.利用科学化手段建立行政信息化系统。目前,我国行政机构正在整合资源,争取实现网上办公应用系统的早日实用,行政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系统的建立可以灵活运用信息网络传递行政决策、制度变更等重要行政信息,加强各行政部门信息沟通的及时性,使行政管理过程的事中、事后管理者随时得到确切、全面的信息反馈,提高决策的的准确性。在管理中要注重行政管理消息的反馈,通过行政中出现的情况以便随时调整行政管理的目标与方式,达到科学化管理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