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篇1

近几年,中考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考查非常多,归纳一下,主要是从这么几方面进行考查的。

1、以欧姆定律为基础,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电阻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计算。

例1、如图3所示, ,A的示数为2.5A,V的示数为6V;若R1,R2串联在同一电源上,通过R1的电流为0.6A,求R1和R2的电阻值。

图3

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并联电路特点的掌握和对欧姆定律公式的理解。在解物理题中,数学工具的应用很重要。本题可先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找出R1、R2和总电阻的关系。

2、结合伏安法测电阻的相关知识,更深刻的理解欧姆定律的生成,强化电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

例2、给出下列器材:电流表(0~0.6A,0~3A)一只,电压表(0~3V,0~15V)一只,滑动变阻器(0~10 )一只,电源(4V)一个,待测电阻的小灯泡(额定电压2.5V,电阻约10 )一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要求用伏安法测定正常发光时小灯泡灯丝的电阻,测量时,两表的指针要求偏过表面刻度的中线。

(1)画出电路图;

(2)电流表的量程选 ,电压表的量程选 ;

(3)下列必要的实验步骤中,合理顺序是 。

A. 闭合开关 B. 将测出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C. 计算被测小灯泡的灯丝电阻 D. 读出电压表,电流表的数值

E. 断开开关 F. 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

G. 对照电路图连好电路 H.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解析:欧姆定律的得出是根据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来进行探究的,而伏安法测电阻同时也是欧姆定律的一个应用。所以伏安法测电阻与欧姆定律的应用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对伏安法测电阻的相关知识的考查,其实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生成。并且通过自己画电路图的过程,考查了学生对电路连接的作图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3、应用“欧姆定律”判断电路中各电表的示数变化

例3、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由左端向右移到中点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电压表和电压表A1,A2和示数变大

B. 电流表A1示数变大,电流表A2和电压表示数不变

C. 电流表A2示数变大,电流表A1,电压表示数不变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解析:本题考查了利用欧姆定中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来判断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复杂电路的判断能力,电表测哪个用电器的电压,测通过哪个用电器的电流等。R1和R2是并联关系, 测电源电压; 测干路电流, 测R2的电流。

答案: B

4、通过解方程的方法结合欧姆定律,解决由于电阻变化而引起电压、电流变化的题。

例4、 如图2所示,变阻器R0的滑片P在移动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0~4V,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1A~0.5A,求电阻器R的阻值、变阻器R0的最大阻值和电源电压U。

图2

解析:在电路中由于电阻发生变化引起的电流、电压变化的题,如不能直接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特点直接求解,可考虑用方程解题。在设未知数时,尽量设电源电压、定值电阻等电路中不会变化的量。首先分析一下电路图,弄清电流表测量对象,同时可看出电压表示数为0V时,电流表示数最大为1A,电压表示数为4V时,电流表示数最小为0.5A。但根据已知,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能直接求出的量只有R0的最大电阻值,别的再无法直接求出,因此这里必须要列方程来解。

5、“欧姆定律”和生活实际的结合,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5、下图是新型节能应急台灯电路示意图,台灯充好电后,使用时可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改变灯泡的亮度,假定电源电压、灯泡电阻不变,则灯泡两端电压U随R变化的图象是( )

解析:灯L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源电压U、灯泡电阻 不变。当滑片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变大,即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由 知,电路中的电流I会变小,则灯泡两端电压 也会变小。

答案:选C。

结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上总结的题目类型可能并不完全,但只要学生能掌握并真正理解欧姆定律的内涵,就能很好的应用它来解决生活实际中真正出现的问题,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谢妮.欧姆定律教学的优化设计[J]. 职业

篇2

(3)能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及电流的规律,利用欧姆定律得到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根据实验探究得到欧姆定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过利用欧姆定律的计算,学会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欧姆定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由旧知识向新问题的转化,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科学家发明和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探求真理的伟大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热情。

4、教学重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欧姆定律。

篇3

一、在实验探究中让学生学习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电学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考重点考查内容,所以能否教好欧姆定律关系到之后对中考的重点知识复习,更有可能影响学生对于物理学的热情。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微量变化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他们对于自己发现的问题会比老师直接教导的印象深刻,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在欧姆定律的学习中最经常遇到的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之中,教师要把电路的认识与画电路图、连接电路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开阔学生的思维,加强对电路的认识。物理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只有激发学生的热情,才能更好地完成授课。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单位,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是最基础的概念。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这部分则比较重要,需要重点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是基本的电学测量仪器,明确这些仪器的使用与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后期实验的正确性与对知识的理解。以上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又是进一步学习欧姆定律的基础。

三、欧姆定律的主要内容是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这部分知识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概括、归纳出了电路中电压、电流、电阻三者相互关联的关系。教师在实验中要让学生理解电流随电压和电阻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多个变量问题的研究是采用固定一个量不变,研究其余两个量的变化的处理方法,从而让学生学会物理学中常用这种方法。欧姆定律在初中只讲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分析和进行电路计算的基础,是初中电学的重点知识。

欧姆定律是初中物理学电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想要研究欧姆定律必须要建立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欧姆定律,做好演示实验,归纳、分析、概括实验结果,使学生正确理解欧姆定律的基础。所以,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是这部分知识中的重点实验的基础。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由于初中学生水平有限,对电流、电压的概念要求较低,并没有下准确的定义。因此,电阻的概念就成了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要多举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和温度,它用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的比值来表示是为了测量的方便,与外加电压、电流无关。同时,教师一定要纠正一些学生经常出现的电阻随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的错误概念,也就是对欧姆定律的错误理解。欧姆定律在学生头脑的建立过程是十分重要的,认真做好演示实验,用实验来探索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的定量关系是第一次。首先要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研究方法,本实验彩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即“固定电阻不变,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固定电压不变,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连接如图(图略)所示的实验电路时,要将具体接法演示给学生看。可以先从电源正极开始,按电流方向依次为电池、开关S、滑动变阻器R′、定值电阻R、电流表串联起来组成一个闭合回路,最后将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R两端。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电流必须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进电表,负接线柱流出电表及量程选择,电流表与R串联,其示数等于通过R的电流。电压表与R并联其数等于R两端的电压。

运用欧姆定律可以推导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跟各串联电阻之间的关系及电压分配跟导体电阻的关系,具体推导如下:

在串联电路中:I=I1=I2;U=U1+U2;由欧姆定律公式I=U/R,可得U=IR;U1=I1R1;U2=I2R2将这些式子代入上式得:IR=I1R1+I2R2即R=R1+R2;也就是说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之和。

在串联电路中:I=I1=I2;由欧姆定律公式I=U/R,可得:I1=U1/R1;I2=U2/R2;将这些式子代入上式得:U1/R2=U2/R2 变换一下形式得:U1/U2=R1/R2;即串联电路中,电压分配跟导体电阻成正比。

四、结束语

通过对物理教学内容的分析、思维方法、能力训练的具体研究,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可以使初中物理教师掌握欧姆定律的基本理论方法,更好地驾驶物理教材,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把重点真正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演绎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的问题,学会用等效法分析复杂电路。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素质。

篇4

新课程强调的探究学习要求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如何将探究过程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是众多教师亟待考虑的问题。笔者就将一则《如果你是柯南》的破案故事,引入初二下学期“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学习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物理问题插入故事情节中,经由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分组讨论,体会物理问题的探究过程,促进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并借此开展了一节探究课堂。

一、抛出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欧姆定律,是学生在学习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之后所接触的第一条物理规律,也是初中阶段学生第一次应用物理公式通过计算来解决问题。欧姆定律是电学的基础,很多学生因为不能掌握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而导致在后期的学习当中越来越困难。理解与灵活应用欧姆定律,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

笔者所引入的故事情节中有四个人同时入住旅馆的晚上,店主的钻石不见了,警察介入此事并展开调查,四个人分别提供了不在场的证明,依次是在用电烙铁修收音机、用电热水炉烧水、电炉取暖和电饭锅煮饭,问:如果你是柯南,你能找出谁是小偷吗?

柯南作为一个卡通角色,学生对他追崇源自于柯南通过自己的智慧成功破获了众多案件,让学生为之着迷。本则故事则可以轻而易举打开学生的兴趣大门,吸引学生迫不及待地阅读故事情节,以柯南的角色投入破案,并思考如何解决故事结尾所提出的问题。

二、针对故事情节,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对柯南的故事,学生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个别学生会在没读完之前,便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所认为的那个凶手。

学生甲:熊仔是小偷,因为没有人会在旅馆里用电烙铁修收音机。

教师:这只是你自己的感觉而已,如果熊仔是一个修电器的师傅,就可以用电烙铁修收音机。

学生乙:小美是小偷。

教师:为什么?

学生乙:不知道,感觉像是小偷。

对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已经发展得较为完善,但是对于客观事实的判断,依靠的还是主观判断。对于学生众多的讨论结果,也有细心的学生会发现故事中还存在隐含的条件。此时,引导全体学生再次阅读故事,并告知他们:在故事或者是物理题当中,题目往往会包含隐含的条件,要通过细心的阅读才能发现。适当地引导学生可以让学生体会物理解题的过程及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针对自己的想法与周边的同学进行讨论。

讨论的过程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三、根据欧姆定律,解决问题、验证猜想,归纳并得出结论

学生经过再次阅读之后,在警察观察现场时发现了一个问

题:“家庭旅馆使用220 V的家庭电压,每个房间的电闸都标示房间规定最大电流是5 A。”

教师:房间的最大规定电流是5 A,这是什么意思呢?

不断地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找到5 A所代表的物理意义,那学生就逐渐明白,如果四个人的房间中,谁的电流超过5 A,那么他就是小偷。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计算房间的电流。学生会轻而易举地想到通过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得出房间的电流值。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将全班同学就近分组,引导学生在前面所学过的知识中找到不同电器的电阻值,给予小组适当的时间进行分组讨论与计算,带动小组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讨论完毕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公布结论与理由,间接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找出了故事中的小偷,并且进一步巩固、应用了欧姆定律,更将其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此时,学生依然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表现出意犹未尽的感觉,更有学生认为如果多些类似的故事,物理就会变得更有趣,觉得学习物理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个时候把握机会,引入关于欧姆定律应用的具体实例,以进一步强化对欧姆定律的运用。

在物理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情景故事,不仅可以激发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在故事中渗透科学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创设教学情境,引入包含物理知识的趣味故事,让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并在生活中学习物理,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也是新课标对物理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褚国庆.在故事中学习物理: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初中物理选修课的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林龙源.物理教学中故事式演绎[J].中学物理,2012(4):31-32.

篇5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 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

高三物理恒定电流公式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 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三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示数:I=IR+IV

Rx的测量值=U/I=(UA+UR)/IR=RA+Rx>R真

Rx的测量值=U/I=UR/(IR+IV)=RVRx/(RV+R)

选用电路条件Rx>>RA [或Rx>(RARV)1/2]

选用电路条件Rx<

1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限流接法

电压调节范围小,电路简单,功耗小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x

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

注:

(1)单位换算:1A=103mA=106μA;1kV=103V=106mA;1MΩ=103kΩ=106Ω

(2)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串联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4)当电源有内阻时,外电路电阻增大时,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5)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此时的输出功率为E2/(2r);

(6)其它相关内容: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半导体及其应用超导及其应用。

高三物理磁场公式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 m

2.安培力F=BIL;(注:L⊥B) {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3.洛仑兹力f=qVB(注V⊥B);质谱仪 {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4.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a)F向=f洛=mV2/r=mω2r=mr(2π/T)2=qVB;r=mV/qB;T=2πm/qB;(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

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二倍弦切角)。

注:

(1)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

(2)磁感线的特点及其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要掌握;

(3)其它相关内容:地磁场/磁电式电表原理/回旋加速器/磁性材料

猜你感兴趣:

1.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2.高中物理电流公式总结

3.高中物理必背公式总结

4.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完整)

篇6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

{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流表外接法:

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示数:i=ir+iv

rx的测量值=u/i=(ua+ur)/ir=ra+rx>r真 rx的测量值=u/i=ur/(ir+iv)=rvrx/(rv+r)

选用电路条件rx>>ra [或rx>(rarv)1/2] 选用电路条件rx

1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限流接法

电压调节范围小,电路简单,功耗小 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x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

注1)单位换算:1a=103ma=106μa;1kv=103v=106ma;1mω=103kω=106ω

(2)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串联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4)当电源有内阻时,外电路电阻增大时,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5)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此时的输出功率为e2/(2r);

(6)其它相关内容: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半导体及其应用超导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27〕。

高三物理必考知识点2磁场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m

2.安培力f=bil;

(注:lb) {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3.洛仑兹力f=qvb(注vb);质谱仪{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4.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a)f向=f洛=mv2/r=mω2r=mr(2π/t)2=qvb

;r=mv/qb;t=2πm/qb;(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

?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二倍弦切角)。

注:(1)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

(2)磁感线的特点及其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要掌握;

(3)其它相关内容:地磁场/磁电式电表原理/回旋加速器/磁性材料

高三物理必考知识点3电磁感应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e=nδφ/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2)e=blv垂(切割磁感线运动) {l:有效长度(m)}

3)em=nbsω(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 {em:感应电动势峰值}

4)e=bl2ω/2(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 {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2.磁通量φ=bs

{φ: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正对面积(m2)}

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4.自感电动势e自=nδφ/δt=lδi/δt{l:自感系数(h)(线圈l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

δi:变化电流,?t:所用时间,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

注:(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楞次定律应用要点;

篇7

例1(2006年太原市考题)图1是大型电子地磅的电路图。当称重物时,在压力作用下滑片P向B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________,电流表的示数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样把电流对应的重量刻在电流表的刻度盘上,就可以读出被称物体的重量.

解析:当称重物时,在压力作用下滑片P向B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考点预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规律以及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命题常围绕有关电表的知识和使用规律,以填空、选择、作图等题型出现,重点考查关于电表的读数和正确连接.另外,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也是考查的重点.

考点2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用公式I=U/R 表示.使用欧姆定律时,要注意是指同一导体在同一时刻的I、U、R三者的关系.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串联导体的电阻之和,即R总 =R1+R2;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并联导体电阻倒数之和,即1/R总=1/R1+1/R2 .

例2(2006年黄冈市考题)图2甲是周小平同学为学校办公楼空调设计的自动控制装置,R是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已知继电器的线圈电阻R0为10Ω,左边电源电压为6V恒定不变.电流表0~30mA量程接入电路,图2乙是电流表表盘。当继电器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15mA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空调电路正常工作.

(1)该同学将电流表改成了温度表,通过计算标出表盘上25℃的位置.

(2)为了节省电能,使温度达到30℃时空调才能启动制冷,电路中要串联多大的电阻?

(3)为了给空调设定不同的启动温度,请你提出一种可行的、调节方便的措施.(改变电阻除外)

解析:(1)查表可知,25℃时R为390Ω,则

I =1/R总=6V/(390Ω+10Ω)=0.015A.

即25℃时指针位置在表盘15mA处.

(2)查表可知,30℃时R为360Ω,则

R总=U/1=6V/0.015A= 400Ω,

故串联电阻R=R总-R-R0=30Ω.

(3)为了给空调设定不同的启动温度可以改变电压,使用调压器;改变继电器线圈匝数;使用抽头旋转式线圈等。

考点预测:欧姆定律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它贯穿整个电学的计算,是中考的热点和必考内容,在命题形式上多种多样,如探究欧姆定律,或与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等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

考点3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其原理是欧姆定律.在实验过程中,先画出电路图,再对照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断开,变阻器滑片应放在阻值最大的一端.

例3(2006年贵阳市考题)物理课上,老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测量未知电阻Rx的实验,各组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下列是两组同学的设计情况.

(1)甲组同学决定采用伏安法,请你帮他画出实验电路图,并说明所需测量的物理量:①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乙组同学设计了不同的方案,经讨论后同学们达成共识,设计的电路如图3,以下是他们的实验操作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好实物电路;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用所测物理量分别写出两种方案未知电阻Rx的数学表达式:

甲组:Rx=___________________ ;乙组:Rx=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甲组同学的实验电路图如图4所示.需测量的物理量:①电阻Rx两端的电压;②通过电阻Rx的电流.

(2)乙组同学的实验操作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好实物电路;

②将开关S断开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为I1;

③将开关S闭合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为I2.

(3)甲组:Rx= U/I ;乙组:Rx=I1R0/(I2-I1).

考点预测: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或只用电流表、或只用电压表再辅助其他元件测量,是电学中的重要实验之一,在考试中常常出现.其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都是考查的重点,出题形式灵活多样,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考点4 电功和电功率的有关计算

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分别为W=UIT和P=W/t.在生活中我们常应用电功率变形公式W=Pt来计算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例4(2006年菏泽市考题)收音机的基本结构可以简化成如图5所示的电路,其中R1代表机体电阻,R2为音量控制电阻,R3为扬声器的等效电阻,电源电压为3V。当滑片P滑到a端时,扬声器无声,此时流过电源的电流为15mA.当滑片P滑到b端时,扬声器音量最大,此时流过电源的电流为55mA.求:

(1)R3的阻值;

(2)扬声器音量最大时,R3消耗的电功率.

解析:(1)当滑片P滑到a端时,R1、R2并联;当滑片P滑到b端时,R1、R2、R3并联,则通过R3的电流:I3=I总- I12=55mA-15mA=40mA=0.04A.

R3的阻值:R3=U3/I3=U/I3=3V/0.04A=75Ω .

(2)扬声器音量最大时,R3消耗的电功率:

P3=U3I3=3V× 0.04A=0.12W.

考点预测:电功和电功率综合计算是中考电学计算的热点.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先认清电路的连接方式,分清电路的结构是如何变化的,再考虑电表所测量的物理量,最后利用串并联电路、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等知识求解.复习时,要多做一些相关练习,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考点5 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用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测量灯泡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与小灯泡串联测量灯泡的电流,再根据电功率的公式P=UI,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了解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跟小灯泡的实际电压和额定电压的关系.

例5(2006年大连市考题)小红同学要测量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的功率.

(1)连接的不完整的实物电路如图6甲所示.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物电路的连接.

(2)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为4V,电流表的示数为0.35A,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_______W.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8V时,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6乙所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_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W.

(3)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不是最大.你除了从实物电路中直观地看到了滑片所在的位置以外,还能用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哪个实验现象来证实这一点?(只陈述实验现象即可,不用分析或解释)

解析:(1)连接的实物电路如图7所示.

(2)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1.4W;电流表的示数为0.34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1.292W.

(3)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从4V降到3.8V,或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从0.35A降到0.34A,或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考点预测: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是电学实验探究题的重点,也是中考实验命题的主要素材之一,它涉及到电表的使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串联电路、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等知识.所以在复习时,要重温实验,以便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

考点6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的内容是: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其表达式是:Q=I2Rt,变形式为Q=UIt或Q=U2/Rt.但要注意的是,Q=UIt和Q=U2/Rt只适用于像电炉、电烙灯等可以看做纯电阻性用电器的电路.

例6(2006年泰州市考题)小华准备参加玩具赛车比赛,他运用图8所示的电路来挑选一只能量转换效率较高的电动机.设电池的电压恒定不变,他先用手捏住电动机的转轴,使其不转动,闭合开关后读出电流表的读数为2A;然后放手,当电动机正常转动时,又读出电流表的读数为0.6A.则该玩具电动机正常转动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

A.91% B.70% C.30% D.9%

解析:用手捏住电动机的转轴,使其不转动,电动机在时间t内消耗的电能是W=UIt= 2Ut(J);当电动机正常转动时,电动机在时间t内产生的热量是Q=I2Rt= UIt= 0.6Ut(J).该玩具电动机正常转动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η=W-Q/W×100%,代入数据得:η =70%.

考点预测:关于多档位电热器的耗电问题一直是中考的热点,既可以考查同学们对电路结构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考查同学们对电能的计算能力,同时也为同学们今后设计新颖的电路打下基础,所以,这类考题在2007年中考中仍将是重点.

考点7电磁现象

磁体具有吸铁性,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用安培定则判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原理制成的,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制成的.

例7(2006年贵阳市考题)一同学设计了一种判断电源 “+”、“-”极的方法:在水平桌面上放一枚小磁针,在小磁针的西面放一个螺线管,如图9所示,接通开关后,小磁铁的N极向东偏转,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电源a端是正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由b流向a

B.电源a端是正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由a流向b

C.电源b 端是正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由a流向b

D.电源b 端是正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由b流向a

解析:利用安培定则来判定,即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曲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一致,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 C选项正确.

考点预测:考查实验中和生活中的电磁现象是该考点的主要内容,应分析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利用相关规律进行解题。另外,关于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和能量的转化也是该考点的主要考查内容.

考点8电磁波及其传播

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在空中传播被称为电磁波.电磁波的传播也是能量传播的过程,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为v,它等于波长λ 和频率f的乘积,即v=λ f,其中真空中电磁波传播的速度v=3×108m/s.

例8(2006年南昌市考题)下雨天在家收听广播节目时,我们发现在打雷时,从收音机里会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然后才听到雷声.

(1)打雷时收音机为什么会发出“咔嚓”的声音?

篇8

2.教学手段 多媒体给人的视觉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对学生的高考成绩能够起到较大的提升。然而我在这方面还很欠缺,教学基本功还不成熟之外制作powerpiont的技术还不熟练,应该加以锤炼。

3.师生互动 高三教学面临的是大量习题,更要加强师生互动以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然而由于受选修科目、教学时间的限制,反而更愿意以讲授的方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是我的强项,结果成绩大打折扣。

篇9

2013年、2014年重庆高考物理卷,都包含了必考题和选作题(新课改后出现选作题),其中必考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对应《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物理1、物理2、选修3~1、选修3~2和选修3~5五个模块,选考题对应选修3~3和选修3~4两个模块(本文主要针对选修3~3进行分析);试卷结构合理,知识点覆盖全面;试题起点比较低,层次分明,体现评价的科学性,有较强的选拔功能,题目排列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有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

从上表可以看出新课改后高考试题的难度和新课改之前的物理试题难度相当(重庆此前三年物理难度0.49、0.59、0.51),每年考查的知识点个数大约占考纲的35%左右,试题中较难试题的位置也相对比较固定,两年中力学和电磁学知识的考查比例有一定的变化,但力学和电磁学的总比例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力学和电磁学知识的考查仍然物理考试中的重点内容,力学和电磁学的具体考查知识点如下表:

在考纲中力学电磁学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多(27个II级考点均是来自力学和电磁学),但我们仍能看见有较多知识点在高考中反复出现,比如:力学中的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力的平衡知识及应用等;电学中的电场性质、电路连接及故障分析等。所以我们能看出重庆高考存在着重点知识年年考,一般知识隔年考,冷僻知识不易考得基本规律。

2 重庆高考物理2006~2014年考点分布规律统计

从2006-2014年高考物理试题中发现有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洛伦兹力和洛伦兹力的方向、洛伦兹力的公式、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只限于一维)、热力学第一定律5个知识点高考年年都在考,9年中考查7次以上的知识点有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万有引力及其应用、电势能,电势、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理想气体12个知识点,9年来一次都没有考查的有参考系,质点、形变,弹性,胡克定律、矢量和标量、超重和失重、离心现象、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静电现象的解释、电势差、示波器、电阻定律、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自感,涡流、电能的输送、放射性同位素、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裂变反应堆、射线的危害和防护、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晶体、液晶的微观结构、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饱和蒸汽,未饱和蒸汽和饱和蒸汽压、相对湿度、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27个知识点;2014年与2013年知识重复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电场线、电势能,电势、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洛伦兹力和洛伦兹力的方向、洛伦兹力的公式、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只限于一维)、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内能、理想气体、热力学第一定律等15个。

3 2014年考纲变化总结

考纲是每年高考的风向标,深入分析2014年考纲,发现2014年考纲和2103年考纲一样,和原大纲相比有一定的变化,增加的知识点有离心现象、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氢原子光谱、、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探究动能定理实验、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晶体、液晶的微观结构、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饱和蒸气、未饱和蒸气和饱和蒸气压、相对湿度等;减少的知识点有弹性势能、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半导体极其应用,超导、磁电式电表原理、日光灯、电阻,电感,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冲量,动量定理、a粒子散射、原子的核式结构、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练习使用示波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平抛物体的运动、长度的测量等

4 2015年复习建议

4.1 立足教材,注重双基。高三复习最大的误区就是用资料书取代教材,一味的进行题海战术;高三复习(无论是一轮复习还是二、三复习)都必须让学生回归教材,教材才是最好的资料书,让学生通读教材加强对基本概念、重点规律的理解,同时让学生细想教材上的读一读、想一想的有关问题(尤其结合社会的热点进行分析,高考命题都会紧扣教材和社会热点,这一点教师也必须加强,多和学生一起分析),并独立完成书本作业。

4.2 让学生独立建好知识构建图。一个章节或一个知识点完成后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逻辑和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建好知识构建图,学生自己画知识构建图更容易掌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可以更好的记忆知识;物理条理化的东西更容易记忆,另外学生根据知识建构图能够将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联想起更多的知识,一个事物,联系的“结点”越多,记忆就越牢固,也就更容易掌握知识。

篇10

二、科学课的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现象中探究并认识科学规律,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和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从生活中获取的经验,学生感受比较深。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科学的教学过释中,把学到的科学规律,力求使之贴近生活,去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把科学规律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号入座。这样即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规律的理解,又会使学生觉得科学知识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三、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

1.在中学科学教学中实施情感目标,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把传授知识与情感有机结合起来。二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感到学习又艰苦又愉快。

2.创设科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和分组实验,小实验和小制作,课本的封面、插图和漫画,想想议议、阅读材料、科学家的故事、教学挂图和模型等带趣味性的科学问题去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满乐趣中掌握知识。

3.注重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4.鼓励性提问,注重对学生作业、测试作业适时肯定,成立科学兴趣小组,使学生表现自己,鼓励学生参加小制作、小发明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对老师提建议,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课堂上感情要真挚,教态和蔼;课后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差生更要关怀备至。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他们才会把心里话,真实的教学信息告诉教师。

五、采用探究教学模式

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为学生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境,要精心设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形成”参与—体验—内化—外延”的科学探究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下面以欧姆定律教学为例。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

以调光台灯切入,问:调光台灯是调节了电路里的什么科学量使灯的亮暗发生变化的?再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电流的变化与灯亮暗变化的关系,问:“电流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电流与电阻、电压有关系。这样就确定研究方向。

2.引导讨论,设计方案

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先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总体方案:控制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控制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如何研究?再进行局部设计: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电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并评价他人的设计,以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加以讨论。

3.学生操作,实施方案

让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教师在学生的操作技能、仪器使用上给予帮助。

4.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引导学生用计算和图像分别分析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再进行综合,得到结论。

篇11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14〕等势面〔见第二册P105〕。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Ix=E/(r+Rg+Ro+Rx)=E/(R中+Rx),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流表外接法:

篇12

分析1.2010年、2012年、2013年第14题都涉及对物理学史知识的考查,2011年未出现,这样凸显出物理学的人文性,要求掌握物理学史上的重要实验,力求体现新课改的三维目标.

2.质点的运动是历年高考的高频考查内容,可以与其它知识点相结合,也可以单独考查.考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v-t图像,而且往往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如:2010年第16、17题,第16题是v-t图像结合力做功、功率的考查,第17题是结合静电除尘器进行考查; 2011年第15、20题,第15题与动能结合考查,第20题则与电场结合;2012年回避了v-t图;2013年第19、21题,第19题考查了对位移-时间图像的理解,第21题是v-t图像结合我国航母辽宁号考查动力学知识.

3.平衡类问题及牛顿定律在的应用.如:2010年第16、17题, 2011年第21题,2012年16题.

4.对动能定理、功、平均功率及瞬时功率的考查. 如:2010年第16题; 2011年第16、18题, 2012年回避,2013年第16题.

5.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技术的结合是高考中的热点问题,同时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如:2010年20题;2011年19题;2012年21题,2013年第20题结合科技前沿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考查万有引力的知识.

6.对电场、磁场性质的考查.如:2010年第21题;2011年第14、20题;2012年18题,2013年第15、16、18题.

7.交流电的有关知识,主要知识点包括:描述交流电的物理量、交流电的图像、变压器等.如:2010年未考;2011年第17题,2012年第17题.

8.电磁感应与直流电路的综合问题,这部分知识是试题出现的高频点,主要知识点包括: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电路功率、电路中的动态分析等.如: 2010年第19、21题; 2011年第18题;2012年19、20题,2013年第17题.

总体上选择题的考查突出了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主干知识题目主要来源于《考试大纲》中的Ⅱ级要求,由于试题量较少,一些题目同时考查多个知识点,同一个题目可以使不同的物理规律、方法交织在一起,综合性较强.选择的考查也突出了以知识为载体的能力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不是孤立考查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察了与之相关的能力.

这四年试题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大难度题,较多的试题背景还生活化,使考生感到亲切而不陌生.在高考的备考中要注重基础,全面复习,千万不能“猜题式”的复习,同时要重视变式训练,深挖概念规律内涵,注重训练的针对性,在训练中还要特别注重能力的培养.

二、2010、2011、2012、2013年实验题部份

分值和知识点分布

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题号分值知识内容分值知识内容分值知识内容分值知识内容224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5分等效替代法测电流表的内阻5分长度测量-读数7分仪器读数、设计测量摩擦因数、误差分析2311分仪器读数、伏安法测电阻、应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10分设计测量加速度、应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10分电路设计、磁感应强度测定8分仪器读数、多用电表、测电池电势和内阻

分析1.对设计性、探究性实验的考查是不放弃的追求.如:10年设计用伏安法测量对温度敏感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某热敏电阻的阻值,11年设计用等效法测量电阻,还设计测量物体运动的加速度,12年设计电路测量磁感应强度,13年设计测量摩擦因数.总体上讲,对设计性、探究性实验的考查难度控制恰当,使学生感觉这样考在情理之中.

2.重视利用课程标准所列实验的原理、方法和器材再与其它知识重新组合、推陈出新.如:10年伏安法测量电阻学生很熟悉,但虚线框内却使用了电路的等效电阻;11年测量电阻的方法其实是等效思想的典范应用之一,而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滑块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v1、测量值s和t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则是应用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2年电路部份的设计应用的仅仅是欧姆定律,而测量磁感应强度却使用了受力分析与安培力等知识;13年第22题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等知识,而23题则是组合的典范,把仪器读数、多用电表的使用、测量电动势和内阻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3.考查注重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如10年第22题,考查仪器的选择,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第23题会读电流表和电压表;12年考查螺旋测微器的读法;13年第22题考查游标卡尺的读法、误差分析,第23题考查多用电表与电压表的读法.

在备考复习中,要力求全面复习《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必考实验,尤其是基本实验原理、仪器使用方法、读数方法要重点复习,不能有遗漏,更不能凭前几年的感觉复习几个“重点实验”或“重点仪器”,而忽视其他实验;对实验原理和相关步骤要细致周到,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做到真正理解实验原理,而不是记忆实验步骤;实验复习不仅仅是复习原理步骤后作一下实验展览,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获得、实验数据的处理、结论的分析要亲自进行,只有真正动手,才能了解实验和仪器使用的细节之处.

三、2010、2011、2012、2013年计算题部份

分值和知识点分布

篇13

分层教学法一经提出就被广泛地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策略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1 分层次教学及其实践运用价值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1]。也是一种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符合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因为人的创造性来源于多样性和差异性,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能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机会。分层教学法依据的教学理念是“因材施教”,通俗的讲就是,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差异性,是符合人的长远发展的需求的。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个性差异、认知差异、基础差异、兴趣差异等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2],是一种客观存在,教师是否关注并不影响个体差异的存在。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分层教学法具有非常强的实践运用价值。

2 高中物理课堂中分层次教学的运用

高中物理由于具有抽象化的特点,很多学生掌握不好。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串联及其应用”这节课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2.1 教师要制定分层教学的目标

目标的制定不仅要达成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宏观的课程目标及微观的教学实际。要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这节课中要学会什么。笔者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将目标分为基础目标、中级目标及高级目标这三个层次。其中,基础目标是每个学生都要记住“串联分压”的公式,并会运用解答一些基础性的题目。中级目标是学生能够结合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推导“串联分压”的公式,并深刻理解“电阻越大,分担的电压越大;电阻越小,分担的电压越小”的规律。高级目标是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点解答各类题目,并具备根据题目的特征快速选用恰当的解题方法的能力,会选用欧姆定律和分压公式,并能比较每种解题方法的特点、技巧及优缺点。

2.2 充分考虑各个层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知识结构水平

教师教学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知识结构水平,否则,就可能会出现学生听不懂、不愿听的局面。如果学生不愿听,教师也不愿教,那么这样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笔者建议选用一道易错难懂的题型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例如,笔者选用了下面的例题,作为重点讲解。一只灯泡正常发光时两端电压是3V,正常工作时电阻是6Ω,但现在只有10V电源一个,要使灯泡正常工作,怎么办?对于这个例题,全体学生包括基础组的学生,都要能建立“串联分压”的思想。中级组的学生除此之外,还要会利用欧姆定律解答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并且知道串联电流相等的结论。对于高级组的学生,则要求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解答此题及类似的题目。

2.3 在作业布置上体现“分层”[3]

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要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题量上也要有一定的差异。总的来说,低层级的学生,作业相对简单一些,但是量多一些;高层级的学生,作业少,但是难度大一些,要求严格一些。总之,要通过作业的布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知道,这节课学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这样学生会有更多成就感,学习的兴趣及激情就很容易被激发起来,并且能有效地培养“高层”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等[4]。

通过上文可以看出,分层教学不仅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还要保证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但是,值得强调的是分层教学目标是在教学中制订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教师要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学习要求与学习活动。最后,希望论文的研究为相关工作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旭昌.高中物理课堂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J].教育教学论

坛,2013,44:103-105.

[2] 李军.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09.

[3] 谷洋.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