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计算机基础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计算机软件基础》作为工科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主要介绍了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和软件工程基础知识,强调基本算法的理解和运用。传统教学无法演示程序设计实践和算法演示,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是课程发展的趋势。
一、现有《计算机软件基础》电子教案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软件复用是一种由预先构造好的、为软件复用是一种由预先构造好的、为复用目的而设计的软件构件来建立或者组装软件系统的过程。目前用 PPT 等软件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基础》电子教案的大部分内容是直接打包在一起的,用户根本看不到动态演示过程,也没法对内容进行修改,所以根本就谈不上软件的复用,网络共享也困难。目前少数一些用Authorware,Director,Flash 和 Html 等软件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基础》电子教案,由于在打包或时把教学内容和程序放在一起,一般没有计算机培训的用户根本就没有办法对其进行修改。由于现在网络的快速发展,基于 PPT 等开发工具开发出来的电子教案都不支持网络浏览,这样不利于课程电子教案内容的及时更新。同时,PPT 要做出很强的交互性需要熟悉它的脚本开发,而 PPT 的交互设计能力不强,限制了教案的二次开发能力,使得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受到现有电子教案的约束,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系统整体设计结构
电子教案系统总体上被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电子教案的编辑器部分,另一个是电子教案的内容前台展示部分(播放器功能)。编辑器部分的界面设计要力求简洁明了,逻辑结构清晰。播放器部分是教师上课时用来展示教学内容的程序,它包括导航部分、内容展示部分、以及电子白板。系统的功能需求主要集中在图文混排、多媒体支持、用户交互、编辑和修改、文字批注和电子排版等功能。
系统总体上采用由电子教案编辑器和播放器两部分组成,电子教案编辑器在完成电子教案内容的制作后导出素材内容,打开播放器播放电子教案。
编辑器主要是为电子教案的制作人员提供添加和修改课程电子教案内容的功能。编辑器部分包括电子教案文件处理部分,电子教案逻辑的设计,具体的每个页面内容的添加和页面相关属性的设置。其中文件处理部分对电子教案进行新建、打开、保存;逻辑结构对电子教案内容之间的逻辑结构进行安排,使其符合电子教案整体的结构或教师教学的具体要求;页面内容的添加负责在页面中添加具体的教学内容素材,如图片、文本、音频、视频等;页面相关属性的设置对页面背景颜色和背景图片的添加和修改,对页面切换效果的设置。另外还有具体的媒体素材的风格设计,同时还提供备课时添加批注的功能。播放器通主要负责对编辑器生成的电子教案素材文件的展示,供教师上课使用。播放器的交互设计和 PPT 类似,保持了 PPT 的一些版面设计风格和快捷键操作等。另外播放器提供弹出式导航栏,方便教师上课时的导航操作,每种素材对象都有自己特定的交互方式。编辑器打包把播放器和电子教案素材内容放在一起,播放器在打开时会调用同级同名文件夹里的 XML 文件和素材文件。
三、主要模块实现
1、电子教案文件操作模块
该模块在设计时把电子教案文件作为一个整体内容来进行新建、打开和保存。新建电子教案时对原有已打开电子教案的处理,如果用户对已打开电子教案做了修改,但是未保存,会提示用户先保存,然后再新建电子教案文件。
作为该系统的重要模块之一,内容结构编辑模块的设计要方便用户对电子教案文件的逻辑结构进行编辑和修改。本系统采用树的数据结构来标示电子教案的内容结构,不仅结构清晰,而且操作方便,符合一般用户的习惯。
该树形结构的节点可以拖动以调整节点的位置,在节点上单击右键会弹出右键菜单,包括对节点的添加、复制、粘贴、删除和修改等操作。
四、总结
《计算机软件基础》电子教案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不仅使电子教案结合了桌面应用良好的用户体验与网络课件轻松部署,带给用户更好的交互体验。该系统实现了电子教案对网络的支持,提高了教案的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本系统结构在细节上还有部分可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比如系统定义的各种资源素材 XML 表示文档没有遵循 Scorm 技术标准,给以后电子教案素材内容网络复用带来不便。
参考文献
[1] 孙颖. Flash ActionScript 3 殿堂之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篇2
计算机基础教育主要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教育。目前,很多医学院校把计算机基础作为课程体系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列为医学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信息化与管理现代化的加快和完善,对医学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1]如何运用现代教育观念,教会学生灵活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要解决的问题。
一、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目前采用的是大班式教学,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程度好的学生学习软件功能时,认为操作十分简单,感到乏味;与此同时,程度差的学生往往看或听一两次功能讲解仍不明白,这样,教师的演示和讲授收效甚微。并没有培养起计算机的学习能力,不会进行延伸性学习,不会探索性学习,也就难以灵活应用所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2]
二、借鉴“案例教学法”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计算机软件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打破了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分析研究为主,老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可以积累经验,开拓思路,这样对知识点的理解就更加容易,案例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3]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借鉴“案例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学习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而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提升了学习能力,受益终生。下面我以一个简单的教学案例《药品销售开支月报表》来加以说明:
1.项目的确定。作为医药商贸系的同学对于如何做电子表格excel来设计药品销售月报表,对今后从事的岗位有着必不可少的联系。我改变了以往知识点简单罗列,将所学的知识点融入到一个实际的工作项目中,以虚拟岗位提出练习项目,由实际工作需要布置课堂教学。
2.项目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先帮助同学们分析要完成一项目需要几个步骤,然后针对这个项目需要依次完成哪些内容。比如本项目的工作流程为:对药品的确定―数量、进价、售价等信息采集―确定所使用的软件、所需要的公式函数―着手完成自己的工作。
3.项目实施。学生们的完成各自项目的第一阶段后,教师在教学中示范相似的项目案例,学生从使用者的角度来了解项目的功能作用以及它的优缺点,直接引导学生进入“情景”。
4.项目评价。首先分组,进行项目的自我评价,各学生对自己制作的项目进行总结,完成自评,并推选出小组作品代表参与班级评选。其次进行小组代表作品的优秀展示,让同学们在自身作品上寻找缺点及优点。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工作过程给予表扬,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并为下一次的项目的实施做好铺垫。所谓案例教学,即教师将每次课的教学内容总结成一个完整的案例,在讲课前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使学生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讲课的过程中,注意将知识点的讲解与任务有机地联系起来,启发学生通过学习知识点不断地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以此为驱动,督促学生想尽办法去完成它。
案例教学法更容易使学生抓住教学过程中的主线,教学内容的精髓,随着任务一步步的被完成,学生的成就赶逐渐增强,提高了学生积极性,不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还培养了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素质。
三、教学中知识的“与时俱进”,为“案例教学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因材施教的口号虽然已呐喊多年,目前还有些老师上好几个不同的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时,为了个人方便,从头到尾都是使用一套课件或者教案。其实我们理应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对象,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也应有所调。从理论出发,精选案例。案例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最能揭示所学知识点的案例。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不仅要弄懂教材的每个知识点,而且要弄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知识结构体系,这是精选案例的基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寓所教理论于案例之中。如上例的医药商贸专业的同学采用了excel来制件药品销售报表,对护理专业的同学可以采用excel来制作自己所服务的病人护理情况分析报表,在学习幻灯片制作时,也可以以制作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等,每个专业都有它们的特殊性,只有在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多以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才能挖掘出更多有意思的案例出来。由于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大多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考虑计算机教学,与医学联系较少,这样对医学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觉得计算机与医学的应用联系较少,学与不学都一样,没有意识到对以后的继续学习和工作会产生影响,教师应与时俱进,有意识了解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3],为“案例教学法”中的主角“案例”搜集更多素材。钻研教学大纲和学生心理,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适时进行改革以紧跟科技的进步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四、教学效果分析
由于在计算机基础课中借鉴了“案例教学”方法,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效果。最突出的是学生普遍提高了软件的灵活应用能力和水平。通过对学生的设计作品、作业和实践能力测试,学生对软件功能应用更灵活,掌握软件功能更多。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以典型案例为引导材料讲解本课程中的许多知识点,案例起到了示范作用,学生通过案例掌握了各知识点的应用;在实践环节设计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理论知识运用与实践,强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采用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也非常乐意接受这种方法。
五、总结
在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教学中,还有许多章节可以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进行实施,帮助学生直观、形象、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加强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这也是我们教书育人过程中一直需要坚持和探索的理念。
借鉴“案例教学”法的成功经验,使“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多角度、开放性思维”的教学新理念,具有相当强的可操作性。学生不但学会了软件的功能操作,而且普遍提高了学习能力,学生的延伸性学习,探索性学习能力提高犹为突出,达到普遍提高学生灵活应用计算机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梅,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调查[J].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4).
篇3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大学生计算机教育的第一层次,是高职人才培养中各专业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支撑基础。高职高专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任务是: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和日常事务问题,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大屏幕投影教室和多媒体操作演示的普遍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学中强调“精讲多练”,授课信息量大,效率高在教学改革中,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增长,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着力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社会迫切需要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计算机人才,这对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对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大屏幕投影教室和多媒体操作演示的普遍应用,教室制作幻灯片,学生通过屏幕听教师讲解理论知识、观看教师操作演示,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多媒体教学中,使用了视、听效果,能明显地提高学习效率。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授课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多媒体变成了简单的电子教案,教师的活动局限在电脑前,授课成了电子教案的演示――“照片宣科”,授课时间一长,学生思想不集中,听完课之后,学生对所讲内容只有一个粗浅印象,回到机房完成上机练习,还得花大量的时间。这主要是先进的教学手段没有得到有效、合理的应用;在教学理念上没有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上理论性太强,或操作太简单。
2 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定义及优点
2.1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方法,是基于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一种模式。它最大的优点是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学生在学习内容之前就能明白这次课所学的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从而以问题的探索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为题材供学生互相讨论之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最大的优点是能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到发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2.3 基于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
基于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是结合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两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上采用任务(问题)驱动方式,设计典型的具体案例。它最大的优点是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得到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基于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基于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一般有6个步骤:设计任务;设计案例;分析案例;改造拓宽案例;案例的制作与实现;教学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3.1 设计任务
案例教学中任务设计的优劣对整个教学过程至关重要。因为要根据教学目标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的任务,再根据任务来组织教学。因此设计任务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任务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
(2)任务的设计要考虑其可操作性。
(3)任务的大小和难度要适当。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教学的重难点和知识点的联系性。
(4)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3.2 设计案例
教学案例的设计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案例的设计应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解应用知识、提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根本出发点。设计案例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3.2.1 案例要有针对性
这里要从三个方面考虑,首先案例要针对教材,要紧扣教材的难点、重点和基本理论,而且案例还应有一定的系统性,前后连贯,由简到难的编排。其次案例要针对学生,避免“万能”案例的使用,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专业和学生的特点选择与之适合的教学案例,即使是再经典的教学案例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最后案例还要针对教师,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对案例的使用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更新性,避免案例的“永恒”性。
3.2.2 案例必须典型
对于同一教学内容必定有许多案例可用,应选用有代表性、全局性、能体现同类事物共同特性的案例,这种案例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事物规律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示范作用。
3.2.3 案例要具有扩展性
案例编排时留有问题,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分析和创新,以真正实现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一个好的案例要能给予学生真正的实践指导,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把握所授知识。
3.2.4 案例要有合理性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案例的设计要从实际生活出发,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教材的具体内容看,案例不仅能体现教学目的和要求,也要反映实际生活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和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4 基于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设计举例
以下是针对英缅专业的学生,以《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一书中“WORD字处理的邮件合并”这一节进行的教学设计。
4.1 教学设计准备
4.1.1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制英缅专业某班的学生,共有23人,据统计,本班有80%以上的学生来自临沧各个县市的农村,在本课程学习前,学过、用过WORD字处理的只有2人。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WORD的输入与编辑、字符的设置、段落的设置、页面的设置、各种对象的插入,很多学生认为WORD主要功能是输入一些文字并设置相应的格式,象广告、报纸的排版等方面他们觉得可以用WORD来实现,但却不知道怎样制作信封、标签、请柬等,本节课的学习就是解决这一类问题。
4.1.2 教学内容和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是为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与基本概念、原理、方法或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都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展开,所以明确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将为基于案例教学法中的选取依据指明方向。本节内容是WORD字处理的邮件合并,包括文本框的插入、剪贴画的插入、艺术字的插入、自绘图形的插入、数据源的创建等等,难点是邮件合并。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信封、标签、请柬等的制作。
4.1.3 案例的选取和设计
本案例选择的是“茶博会邀请函的制作”,选择这个案例,主要有几下原因:首先,这些学生都来自临沧各个县市,茶叶是临沧的主要特产之一,学生对案例素材比较熟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其次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之情,他们都想制作一份新颖美观的邀请函;最后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2 教学实施过程
4.2.1 新课引入
让学生观看一些茶叶的视频和图片,学生看到一棵棵茶树、一片片茶叶、一个个茶饼,好象自家的茶树和茶饼,心情无比激动,激情一下被调动起来,使新知识的学习成了学生内心的需要,从而使这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也降低了学习难度。
4.2.2 案例呈现
给学生呈现我制作的“茶博会邀请函”后,学生的激情被调动起来,个个跃跃欲试,紧接着有一些同学会由喜悦转为疑惑:“怎样制作茶博会邀请函”?这样就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4.3 案例分析
将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点、难点及重点融合在案例的任务里,为了更好的解决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来讲解案例,因此把本案例设计成三个任务。
任务一:制作茶博会邀请函模板。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已经掌握。
任务二:数据源的创建。这部分属于新知识,用Excel来创建数据源。
任务三:数据源的插入。启动邮件合并向导来操作。
4.4 总结评述
对案例进行分析,把案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和归纳,并提出一些新的任务让学生在上机课时自己完成。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展开基于任务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研究过程。
5 结束语
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基于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实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索、合作、创新能力,所以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案例教学将会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构建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2] 陈娟,李志平.基于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科学,2009(1).
[3] 郭外萍.“案例+任务驱动”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6(32).
[4] 邱富杭.“案例+任务驱动”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特色与应用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3).
[5] 崔玉波.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示例教学之我见[J].计算机教育,2005(95).
篇4
近年来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都在进行改革,并取得了较好成效,相关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已经比较成熟,但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仍存在一些具体问题,仍需对该课程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革。例如:①不同专业不同地域的新生,实际掌握计算机知识程度的差异[1];②在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长期力求“基本统一”的指导思想,即各专业要求“基本一致”的大纲、内容、学时数、教学手段等,并达到基本一致的目标要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基本上是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驱动下实行“基本统一”的模式进行教学,各自差别主要在于讲课时数和实验操作时数的比例有所不同而已。其表现形式为:①采取“零起点”教学模式,忽略了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的差异;②采用“一刀切”教学模式,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求;③采取单一的理论加实验教学模式,忽视了教学模式多样性需求。
1教学模式的研究
基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基础、适当延伸、侧重应用,服务于专业,建立适合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式教学模式。通过探索和改革,形成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培养和市场人才需求紧密结合,更加有效地实现应用型人才、高校复合型人才教育培养的目标。
1.1需求情况调查与分析
项目组老师分别对本校非计算机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师和学生,对计算机技能的需求进行系统调查,其中包括:各专业在计算机基本技能方面有哪些需求、工作和学习中遇到哪些常见问题、哪些软件常用等内容。
通过信息反馈,分析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新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特点、目标要求与案例特点,基础课与专业课相结合。并对搜集到的各种信息整理成文档,进一步进行分析、讨论、研究、总结。
1.2教学内容的构建与培养目标
1.2.1改革教学内容
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征,通过典型案例和多层次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策略上做进一步研究,使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能够更加符合当前大学生学习的特点,着重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特点,采用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方法,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使不同专业学生都能从中得到自己需要的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主动学习能力[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把知识传授、素质提高、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在改革中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
1) 在原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块基础上,增加与不同专业结合密切的专业典型案例应用模块,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而能利用计算机相关技术进行自身专业的二次开发,把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实际。
2) 基于不同专业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以应用为主线,面向不同专业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需求为向导,完善计算机基础学科理论的系统性或完整性的教学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结构,通过典型案例突出实践环节。在课程教学中,遵循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把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探索精神和创新欲望。
3) 针对授课对象新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通过不同专业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环节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结合不同层次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实例操作和自主性学习,激发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使其能较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而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则在原基础上学得更扎实更深入。
1.2.2改革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始终围绕加强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综合知识应用能力进行设置,以提高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综合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总体培养目标。
1) 构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案例导向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做到“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兴趣中、实例分析中牢固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技术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复合型的适用型人才。
2) 整合教学资源,形成“多元化”、“多样性”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研究并开发一套基于不同专业典型案例导向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更便利条件,吸引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推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3) 根据需求,将教师教案、素材、演示文稿和案例等进行收集、整合与优化,制定出一套适合于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实习环境,整合满足不同专业不同类型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典型教学案例;建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经典案例库。
2案例导向教学模式设计策略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构建、整合、优化与专业相结合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一套完整的系统教学模式,需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新生的学习特点与侧重目标,才能把计算机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内容融为一体,使教学方法得以创新与定位。
2.1构建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针对新生知识层次和专业的差异以及用人单位对计算机能力的需求,基于案例导向多样化教学模式,积极与各院系沟通,考虑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程度的差异和各专业特点与需求,在学大纲基础上,任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增添具有专业特色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并建立丰富的教学案例库。构建结合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注重面向应用能力培养的科学合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达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专业性和导向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形成多层次课程教学模块,进一步把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改革成果,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与本课程知识体系结构相一致。通过搜集在各个专业计算机基础应用方面的经典案例,并将案例科学整合,以典型案例为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案例系统化、分类化和层次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以案例导向为驱动的系统教学模式,总体方案与框架如图1所示。
2.2构建基于网络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
根据整合后的以案例导向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框架,我们研究开发了一套基于网络环境下用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典型案例导向多媒体实验教学练习系统,该系统服务于整个教学与实验的全过程,其主要特征:①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相关案例练习和多种学习资源共享下载与作业提交等学生使用信息;②为教师上课提供丰富的各种类型的素材,教师也可以随时上传自己的案例素材和查看学生作业与批改作业,或者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通过该实验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增强学生对相关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科学素质为核心,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同时又反映出教师的导学作用。
该系统基于Web、采用B/S体系结构,结合.NET服务器技术以及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作为整个后台服务系统,同时利用前端的动态网页技术,进行软件开发与调试。
2.3基于案例导向教学模式的应用
2.3.1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创新的过程。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们采用教材与教学资源等多种方式相结合:①以主教材的教学内容为主体,典型案例教学过程为框架;②多元化网络平台中的案例库为教学的参考资源做辅助,即提供给学生学习,也为任课教师作为备课的参考资料,并要求任课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下,根据不同专业学生,适当调整内容的深度与进度,应用不同典型案例方案,认真设计自己每一次课的教学内容,因学生专业不同而施教;③有多媒体课件的支持;④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自学与练习的内容。例如在提供的Word学习子系统中提供有:Word经典案例练习与分析、毕业论文排版指导、作业实践练习、问题的提交、教师对案例的评价等功能。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有的放矢的学习,避免常出现的操作错误,如果出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还能及时上传问题,教师能实时了解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对自己的教学案例提出评价和改进方案[3],并将其结论通过评价系统提交,便于以后的教学。其目的达到学生学习自主化、资源整合多元化、教学辅助多样化。
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不仅能理解所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将计算机技术与本专业知识结合,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2开拓新的实践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实验教学模式上,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案例导向学习模式多媒体教学系统和案例库教学平台的开发构建,探索利用网络和教学资源的开放式教学新模式,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在研制的典型案例导向多媒体实验教学练习系统中,由课程学习园地和课程讨论与交流两大模块组成。①在学习园地部分,将本课程划分为计算机操作与组成、计算机网络、Office2007 Word、Office2007 Excel、Office2007 PowerPoint五大模块;每一块都为学生按专业分层次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供浏览下载,其中包括常见错误模板(易出错操作图样与出错分析等)、毕业设计论文模板、经典案例分析与练习、作业实践练习等,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知识的延伸和必要内容的补充[4]。②讨论、交流部分,以论坛的形式,利用网络及时答疑解惑,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网上教学园地的建设,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作为反馈关于教学效果、质量方面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任课教师都能从中及时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供有益的参考。③学生通过网络教学系统,随时可以上传和下载自己的作业与作业要求,教师可随时随地查看学生作业的上交情况和作业的批改。
通过实验教学中的实际操作,旨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将课本中讲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
2.3.3考核模式的改革
考试模式通常用的有两种:标准化和传统方式。标准化具有试题容量大、内容广泛、知识覆盖面宽、考试信度和效度好等优点,但缺点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而传统的考核方式难以真实反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技能。
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内容与知识结构特征,我们采用的是“无纸化网络考试形式”,总评成绩则由考试成绩和课堂评价相互结合:网络考试成绩占80%,课堂评价占20%(包括实验作业质量与次数、考勤等)。无纸化考试题目包括主观与客观两类题(各占40%分),主观题机器自动阅卷,客观题需要人工批阅。课堂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情景、实际情况对学生随时随地的评价。这种综合考核方法可以有效地测试学生能否解决问题、综合或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目的是为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让学生成为主动、积极的学习者,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3结语
总之,基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多样化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使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不同需求得以改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自主性学习得以提高,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验环境得以丰富,同时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从而促进了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组织、实践环节、课堂教学等方面均受到师生好评。达到了培养出高质量的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由于该教学模式还在进一步的实践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
参考文献:
[1] 戴振华.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6):100-102.
[2] 庞晓琼.案例驱动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53-55.
[3] 夏秦,陈,顾刚.一个适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案例应用框架[J].实验技术管理,2009(11):101-106.
[4] 张俊玲,刘鸿波.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126-128.
Illustrative Case Oriented Teaching Model for College Basic Computer of Different Specialities
HOU Xiuhong, ZHENG Wenkui
篇5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计算思维作为问题求解、系统设计和人类行为理解的一种思维方式受到广泛关注。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Wing)教授在2006年3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杂志上给出和定义。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一是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二是学会做事;三是学会共同生活;四是学会生存。从计算机基础教学能力培养目标看,涉及计算机学科专业能力的是: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计算机的问题求解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恰好反映了计算思维的两个核心要素:计算环境和问题求解。
2.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定位
计算机基础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计算环境的认识,更重要的应该培养学生掌握在计算环境下的问题求解方法,这是今后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问题的重要基础。另外,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展现了计算机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为将来创新性地解决专业问题奠定基础。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不仅紧紧围绕现有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根本任务和核心知识内容,而且反映了计算机学科的本质,也体现了通识教育应有的特征。显然,这样的教学定位,不仅摆脱了以“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造成的“危机”,也更好地诠释了课程建设的目标,更好地体现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础特征。
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实现大学教育目标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表现在:计算机不仅为解决专业领域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而且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计算机及互联网有了极其丰富的信息和知识资源,为终生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及良好的学习工具;善于使用互联网和办公软件是培养良好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在信息社会里,计算机使用者的道德规范与社会责任是培养良好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内容。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不仅是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在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
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国家建设所不可缺少的。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良好的思维方式以及勇于探索的实践能力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特征。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不仅承载着优化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使命,也是培养大学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载体,更是训练大学生掌握计算机学科领域独特思维方式的教学内容。计算机基础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组成部分,在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具体做法
计算思维代表着一种普遍的认识和一类普适的技能,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对计算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针对这一目标,本课题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案、教育技术进行调整,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依托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科学的考核方式,使学生构建起基本的信息素养与学习能力,能够“自觉”的学习计算机的相关技术和知识,以达到有兴趣和会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对复杂事物进行抽样、分解的能力,并能够将复杂问题归纳推倒至他们熟悉的简单问题上去,终身受益。
以实践为主线、以计算思维为导向,从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入手,在不弱化“计算机软件的使用”的前提下,提升到“计算思维”训练的层面,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课程的教育教学技术研究和实践:
(1)结合教学团队建设,构建计算机文化素养平台。
从计算机文化素养的角度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如计算机发展历程、图灵奖、计算机硬件设备展台,还有组织学生进行微机组装实验以及市场调研等活动。从计算机文化素养的角度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如计算机发展历程、图灵奖、计算机硬件设备展台,组织学生进行微机组装实验以及市场调研等活动。建立“开放性的实验环境”,供学生随时上机实验,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内容不同步的矛盾。
(2)按分类分层的原则进行教学内容重组;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我校在校学生有本科和专科层次的学生,有理科专业(数、理、化)和文科专业(中文、英语、政治、教育等),还包括艺体类专业(美术、音乐和体育),层次和类别较多。以前计算机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相同的教学大纲,讲授相同的内容,采用统一的考核和评价体制,造成的直接影响是本科层次的理科类学生“吃不饱”,而专科类的文科及艺体类学生不能“消化”,这是教师和学生都不愿接受的事实。在分层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就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及考核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形成了一套适应我校具体情况的教学体系,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也为同类兄弟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
根据“1+X”课程设置方案中的课程整合要求,按照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对计算机基础所要讲述的内容提出相应调整方案。
一是根据文科和理科专业不同的需求特点,实行按文科、理科等不同的学科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分开授课,以满足不同学科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不同需求。
二是根据学生基础进行分层。随着中小学对信息技术的重视以及地区上的差异,学生进校时的计算机水平有了很大的变化:鉴于此,采用普通班、提高班及特色班,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自主选择班级,实行动态管理。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将我校的在校学生按学历分为三个层次:本科、专科及函授。针对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时间和内容上均不相同。根据文科、理科及艺体类专业不同的需求,分别组织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大纲,确立我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结构。
(3)加强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学生计算机文化素养、应用计算机和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在计算思维能力教学中,需要对计算思维重新阐释成如何开展教学的问题,简单地说: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J].中国大学教学,2010(9).
[2]putation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softheacm,march2006.
[3]putationalthinkingand thinkingaboutcomputing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J].seriesa,july,2008.
[4]jancuny,larrysnyder,jeannettem.wing.demystifyingctfornon-computer scientists[J].workinprogress,2010.
篇6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当下大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技能,尤其是在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中,掌握计算机技术已经是入职就业的必备技术,特别是民航相关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与应用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中,过分的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实际技能经验的传授。针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出现的这一教学弊端,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计算机基础课中加强理论和技能教学的双重结合。
一、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问题
1、多媒体设备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信息量过大
如今的高校在教学中都采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相比于传统的板书教学,多媒体课程下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生动性。教师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编写成视频课件,然后在大屏幕上进行播放,这使得高校大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既能体验到有趣的教学课程,还能接受大量关于计算机实体操作的相关知识[1]。
然而,即便是多媒体这种新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例如,多媒体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一节课的内容信息量较大,而且教师的讲课速度较快。这种教学模式即便学生拥有再好的课堂记忆力,也无法将课堂内容全部的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学生会完全跟不上教师的讲课速度,学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也十分有限。
2、计算机的技能操作十分匮乏
高校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知识教学丰富,技能教学匮乏的状态。这种“头重脚轻”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大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全面提升。此外,当今社会是一个注重技能发展的社会,今后高校大学生毕业入职,企业看重的必然是大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理论技能,然而,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只限于理论知识,计算机的实体操作技能存在明显的缺乏和不熟练现象,如此一来,大学生很难顺利就业。简言之,计算机技能操作训练的缺少,会大大的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度。
二、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案例教学的实施优势
1、案例教学有助于网络化多种教学策略的开展
在我国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加入案例教学,能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计算机教学的实质,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具体讲解,让学生明白在计算机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问题的解决策略,减少学生在模拟训练中的困难程度,帮助学生将教师教授的计算机基础课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汇贯通。其次,案例教学在网络化环境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策略,开展有利于学生计算机知识技能双面提升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例如将产生式教学策略和替代式教学策略相结合。因为产生式教学策略需要学生针对教课内容自主的安排学习,但是这种学习策略需要学习具有广泛的知识基础,还需要学生个人有较强的自律意识,而且一旦学生对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会让学生产生认知错误[2]。而替代式策略则是教师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这种替代式的教学策略,很大程度的弥补了产生式教学策略的不足,其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将这两种教学策略结合在一起,能显著的提升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的知识理解能力。
2、案例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
之前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和教师之间沟通缺乏,教师在教授计算机基础课的过程中并不清楚学生的薄弱点在哪里,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而学生对教师长篇大论式的讲述严重缺乏听课兴趣,甚至一些高校的大学生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偷偷的玩手机,这就大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听课效率。然而,案例教学针对这一现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它能够让教师时刻的掌控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也能让教师时刻了解学生的动向,方便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的备课。此外,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还能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从而让教师和学生对彼此之间都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知[3]。这样不仅能改善课堂的教学氛围,还能切实的提升教师的讲课效果。
3、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计算机基础技能的加强
高校计算机课程加入案例教学,目的是加强学生计算机知识技能的双重提升。教师通过典型教学案例的选择,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点,并且通过经典案例的现场模拟,学生能对计算机的操作流程有一个大体的熟知,最后,案例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技能方面的实践掌握,所以,案例教学能够很大程度上弥补学生理论知识有余,技能知识不足的现象。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案例教学实验研究可以看出,如今高校的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理论知识有余,实践技能不足的现象。教师引用案例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计算机教学的不足,能够实现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双重提高,这也有助于推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案例教学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只见学生们打开了迷宫动画,在开心闯关的同时,也对文件、文件夹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回顾和复习。如,通过选择正确的文件名,学生们学会了文件名的命名规则,通过找错,学生们知道了同一个文件夹中不可以有同名文件,当最终找到出口,找出藏宝图所代表的文件名时,学生们寻宝的干劲更足了。
这时,学生按照要求在E盘建立起自己的文件夹“我找到的宝藏”,然后将找到的藏宝图存入文件夹中,开始在藏宝图中再次寻找宝藏线索。打开藏宝图,里面是一棵树,很快,学生了解树的主干代表着电脑硬盘,分枝代表着C、D、E盘,代表着根目录下的子文件夹,而每个分枝上的小叶片则代表着宝藏文件。那么,叶片上除了文字还有怎么样的线索呢?学生数数有文字的叶片,发现有20片,是否代表着有20个宝藏呢?这时,学生们更好奇了,寻宝的兴致更高了,一个个发表着自己的意见。终于,学生发现,叶片中的字符描述了文件名中所包含的文字及文字的位置。这时,学生们各显神通,纷纷开始了自己的寻宝之旅。当发现别的同学找的速度更快时,部分学生才发现原来可用通配符搜索的方法去搜索。通过寻找,学生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通配符“*”和“?”,学会了在电脑中快速搜索文件。
学生们把藏宝图中小叶片所代表的宝藏一个个找了出来,打开找到的宝藏,发现宝藏的内容有些是具有祝福意义的贺卡或小闪卡;有些是用记事本或word文档制作的励志小故事或生活常识、生活小技巧、“开心一刻”小笑话,这些文件中的“宝藏”字样,则让学生知道自己找对啦!当找出十几个时,还剩下几片树叶所代表的文件却怎么也找不出来了,学生们急了,怎么会找不到呢?这时,我适时引入了文件属性的概念,告诉学生,文件或文件夹还可设置只读、隐藏属性,并演示如何设置文件与文件夹的属性,演示如何通过文件夹选项,设置不显示隐藏文件,这时学生们恍然大悟,然后就现学现卖,很快就将最后的几个文件找了出来,这
篇8
就各大高校实际的课程设置情况看,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主要是被安排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在这一阶段,学生刚刚从高中校园踏入大学校园,各方面的理论知识都还比较缺乏,相应的知识体系也有待构建。就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而言,其各章节知识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也具有很高的实操性。基于这一特点,就要求其教学过程必须结合理论与实践。不仅如此,大学计算机基础各个章节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前后知识的衔接十分紧密。如果学生对某一环知识的学习出现了脱节,就会导致其对后边知识的学习掌握难度上升。
1.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是情况而言,大学计算机基础存在一些教学问题,对教学质量形成了一定影响。从课程安排上而言,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学计算机基础只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在教学时段安排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诸如安排在晚上。在教学内容的布置上,理论教学过多,实践操作过少,教学活动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不仅如此,前后章节知识的衔接不畅,教学内容不成体系等,都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上表现出的问题。就教学手段而言,由于教学活动过于偏重理论,许多教师都是单纯依靠PPT展开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缺少实践性的操作,对学生的指导意义不强。
1.3案例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应用优势
案例教学法强调了教学活动对案例的应用,在实际案例中展开计算机基础教学。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自身所表现出的特点看,其运用案例教学法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首先,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理论性较强,许多知识单纯依靠书本或是PPT是无法迅速理解掌握的。通过案例教学,将这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融入案例之中进行讲解,可以方便学生理解。其次,大学计算机基础对实践操作的要求较高,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实践操作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形成清晰认识,以便教学活动的展开。最后,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知识和日常生活具有密切联系,比如word、Excel等软件工具的应用,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兴趣,方便案例教学的实施。
2案例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展开方法
2.1展示教学案例
利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展示教学案例是首要任务。但是,展示教学案例并不是通过多媒体设备直接播放即可,还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比如,在教学PPT制作的过程中,需先对教学重点进行简单梳理,然后再播放教学案例。在学生观看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暂停进行讲解,强化学生对案例中知识点的理解。
2.2分析教学案例
在播放完毕教学案例之后,就需要对教学案例进行全面的分析,尤其是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更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比如,在播放完毕“我的大学”这个演示文稿之后,学生可能更多地将精力集中在大学介绍上,而对演示文稿的制作却存在忽略情况。因此,在播放完这个演示文稿之后,教师就应该针对“我的大学”这个演示文稿对其制作方式和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具体而言,要制作一个演示文稿需要从五个方面的工作入手。首先,建立一个空白演示文稿,对其版式进行选择。在选择版式的过程中,应该对“我的大学”这个题目进行充分分析,选择比较合理的版式。其次,文字输入。在演示文稿中,文字表达是不可或缺的,一般可以直接添加和插入文字两种方法进行。直接添加就是在需要输入文字的地方直接添加文字,插入文字就是通过插入菜单中的文本框命令,完成文字输入的操作。第三,幻灯片模板的使用。演示文稿中播放幻灯片时通常具有一样的颜色和背景,风格基本上能够保持一致。要实现这一步骤,可以依靠格式菜单中幻灯片设计的模板设计这一功能,对幻灯片模板进行选择。第四,超链接设置。实现超链接的手段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先选中超链接地址,然后通过插入功能中的插入超链接进行。另一个手段是利用动作按钮设置超链接。最后,设置背景音乐。在演示文稿中,背景音乐可以起到显著的认知作用,一般是利用插入菜单中的声音和影片这一功能进行音乐的插入和设置。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就可以让学生对案例教学内容要点形成深刻认识,进而有效掌握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相关知识。
2.3讨论案例
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升华环节,即通过讨论案例能够实现案例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完成案例分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案例中的知识点展开讨论。就以上述“我的大学”演示文稿的制作而言,值得讨论的地方是比较多的。比如,如何制作出和别人具有明显区分度的演示文稿、如何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音乐插入、文字输入等。在讨论环节,教师应该先给学生预留5到10分钟的讨论时间,期间对学生主要提及的问题进行简单快速的分类整体。在学生自主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讨论所表现出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深入相关知识点中,加强剖析,结合案例再次进行辨析,是学生彻底掌握相关知识。
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的设计
3.1教学案例的设计原则
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必须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才能得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案例。第一,综合性原则。大学计算机基础从其自身特点上看,就是一门综合性比较高的课程,各章节知识点的关联程度很高,知识的综合性很强。比如,word中的表格制作,其既可以通过自带的表格绘制功能完成,也可以通过excel活表格完成表格制作。所以,在设计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知识点的综合设计,尽可能全面的归纳教学知识。第二,实用性原则。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相关知识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比如ppt的制作、word的操作等,对大学生而言都是比较重要的实用技能。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最好选择和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具有直接关联的案例,以此增加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兴趣。比如,毕业论文模板制作、求职简历制作、成绩表的设计等,都是具有很高实用性的教学案例。第三,启发性原则。教学案例的作用不仅仅是罗列书本中的知识点用于承载教学活动,其还应该具备启发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相关知识能够实现全面深入的掌握。第四,典型性原则。典型性原则是指教学案例的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即对相关知识点反应能够比较突出,具有很高的区分度,不会和其他教学案例出现雷同的情况。
3.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设计
第一,word教学案例设计。比如要设计“校园介绍”这样一个文档,需要使用到字体段落设置、分栏、首字沉降、项目编号、插入图片、文字方向、文字边框和底纹、艺术字等多种基本功能。所以,在设计“校园介绍”这个文档时,就应该按照实际的介绍流程,逐一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编制罗列。在比如在设计“毕业论文”模板这个案例时,首先就需要对各级标题的字体和字号进行设置,比如正文标题宋体三号居中,段落大标题宋体四号居左,段落小标题宋体小四居左,正文内容宋体小四左对齐,页眉和页脚插入,公式编制等,这些都需要在案例设计中反映出来。第二,Excel教学案例设计。Excel的教学案例设计可以将期末成绩表作为案例,设置好表头的人员、分数、科目、排名、总计等多个项目,然后利用Excel中的排序功能,对成绩分布进行分析。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函数功能,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数据透视、图表生成等一系列操作。主要涉及的函数包括了Max、Min和IF等。此外,还可以以课程表设计作为教学案例,以此加强教学案例的实用性,其设计过程和成绩表的流程较为相似,但是在具体要求上则相对简单一些,比如不需要进行排序或是图像生成等,知识单纯要求进行表格制作。通过这些教学案例,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的学习过程中,对相关知识形成全面掌握。
篇9
1.2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旨在培养将理论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学生能够将计算机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解决理论知识的困惑,将实际问题得以解决,由此,学生就具备了应用计算机能力,在日后的工作中具备了竞争能力,并为日后的求职竞争做好了铺垫,使学生能够掌握技能.案例教学法从实际问题出发,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知道了怎样运用知识,怎样在社会实践中将知识落实的更好.学生能够主动地提出问题,探讨问题,与老师进行共同的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寻求更好地更完善的解决方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社会实践中运用后,就能得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在任何方面的实施效果.教学者应该教授给学生更多的实际经验,学生就能够从中分析出理论知识是怎样在其中运用,就能找到理论知识在实际实践中是怎样运用的,能够找到门路方法,更好的找到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如何实践的方法,同时也能够掌握其他的思维方式,理解理论知识时就能更加透彻,思维方式能更加新颖独特,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所以,计算机基础理论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就是构建主义理论,并且要在合理的模式之内实践这一理论能否带来相应的实际效果.
2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理论中如何应用
2.1案例实施
第一要做的就是呈现案例的全部.在案例的进行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呈现案例时,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对不同的案例进行组织策划,这样就能用一种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将案例呈现给学生,学生又能接受,以免案例中有学生不能理清的成分或专业术语;根据案例的自身特点,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将案例呈现给每一个学生,用独特鲜明的方式就能使学生记得住当堂课程所讲述的内容,并熟练掌握,或者学生能够理解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并能提出问题给出建议.教师在讲述案例时,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向问题上思考,运用发散思维;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教师应该集思广益,并引导学生提出与案例有关的问题,这样学生在阅读相关案例知识就能有迹可循.在呈现案例之时教师要对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这样学生就能在问题上发散思维,在案例范围内进行思考,给出多元化的建议,同时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主动分析案例,案例的情况、背景需要教师提前告知学生.第二要做的是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将案例进行陈述,更要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案例分析并进行相关的讨论.并不是所有的案例都要进行讨论,譬如一些简单的例如学生能够自己思考后方能够解决的问题就不需要讨论,对于一些涉及范围较广的问题,就需要学生和教师经过共同考虑后才能制定相关的计划.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在其中创造良好的自由的适合探讨的气氛环境,这样学生就能融入其中能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组织和协调,学生不能随意按照自己的态度想法进行讨论,教师要合理地控制讨论问题的时间.第三点要做的就是总结案例.案例总结不是总结案例的标准答案,而是总结出案例的分析、讨论、阅读中取得了什么,收获到了什么知识,解决了哪样的一些问题,并指出案例中运用到的知识点,对其中的重要内容加以强调.这样学生就能在这一案例的延伸范围之外进行独立思考,学生就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思考问题中.
2.2案例选取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以及目标去对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就能由教师引导后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教师引导之前,教师应先提供良好的问题情境,这样学生就能在这一环境中,通过发现、参与、合作互动后,学生能够自主的获取知识,也能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的见解认知能力就能得到高效的培养,情感价值观就能以适合学生的方式的形成.在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之中,所展示的案例并不是进行案例重复,而是对案例进行完整的典型叙述.一个合理的案例叙述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合理的案例叙述,会带引学生进入到情境之中,条理清晰的叙述效果是最好的.教师对案例的选择和编写是要按照教学目标从浅入深,这样才能使学生走进教师所创造的情境之中,教师设计案例之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学生是否在所设计的案例感兴趣,以及学生是否能在所设计的案例之中学习到内容,设计的案例最好是能够起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作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是次要的,理论知识只是一个概念,案例中学生掌握得到的内容就可以概括所讲述的理论知识,学生就能自行的记住所讲述的内容.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参加程度,教师就能够更好的将学生带领引进所营造的案例条件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乐趣.
3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的特点和优点
3.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计算机理论基础课程实践性、应用性较强,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并得出相关结论,理论知识易懂,深奥隐晦的内容比较少,大部分都能够学生自己理解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够互相合作,互相地提出问题,相互地解答问题,这样一些问题就能在学生的自主之下得以解决.学生也能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时,提高了自我的协作能力,与他人进行合作,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之间就能将理论知识进行掌握,在实践之中学生就能掌握了以就业为方向的相关培养的概念.
3.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采用的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学之中,所获得的内容很少,既觉得乏味无趣又不能获得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相关的教学模式的改变.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就不能够将知识有效的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进行相关的改变,改变讲学方式,寓教于乐,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先向学生展示这种方法能够带来的效果,这样学生就能真实地感受到这种教学方式,形象地向学生进行展示,学生被这种教学模式吸引后,就能产生浓厚的听课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培养了自主分析的技能,教师也将自己所要讲授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了高效的展示.学生自主分析后,成功地解决了学习上的问题后,学生将会更加地在学习上投入学习热情,这样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被教师带动了起来.学生就能掌握更多的学习的技能,在自主学习上,更加有目的性,目的性也变得更强了.
3.3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每一个案例都是从生活之中真切发生的,在社会中都是有迹可循的,有着紧密的关系的,学生所学的任何的计算机理论知识都要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学生要掌握综合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技能,这样就能够在实际经验中得到知识,得到启发的能力.学生得到了启发,思维发散后,就能够思维更广地讨论实际问题.教师应当营造这样的发散式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学生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之中,能够在各个方面都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能够与教师的联系紧密,从中了解到教师的思维倾向,更好的合作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增强了.
3.4所采用的案例具有针对性
相关的教学案例是在针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后进行摘取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反应了相同的事物的共同的特性,学生能够在问题中举一反三,提出不同的观点,这就得益于教师在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中的提出的案例的针对性,典型性.
篇10
1关于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形成是有理论基础的,在认识案例教学之前,作为一名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案例”一词含义丰富,源远流长,从英文含义和教学方面来说,是用己经发生或被记载的事情,也叫个案、事例、事件,或是一种描述性的研究文件,帮助说明或证明某种道理,具有一定代表性,是一种描写性的东西,并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分析案例教学的含义,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事件分析,可以看到它包含了能力、实践、参与原则。从案例教学的产生到现在的不断完善,它从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出发,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将实实在在的事件摆在学生面前,教师必须要根据计算机基础特点,因而案例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实施案例教学时必须确保两方面: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才能够保证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要参考和借鉴的比较好的先进的案例,保证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的掌握。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要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必须要强调他们对于计算机基础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让他们主动去建构一种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整个过程都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完成的,教师就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者主要运用直觉思维来进行思考,从案例的分析中发现问题所在,在这一过程中,积极主动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对案例进行分析、加工,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产品。案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有助于学习的迁移,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
2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自己在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目标,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遵循案例教学一般流程,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上课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必须首先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讨论提供方向,;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精心设计案例,确定案例的来源,教师应该在课前选择好所要使用的案例的类型,在搜集案例时,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适应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案例的类型根据课程的不同,也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即应注意选择适合该环节的案例类型。精心设计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确定关键问题。案例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参与,学生要认真理解案例,.组建小组,积极讨论,所以学生在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使案例教学达到高层次的教学效果,必要时还要组建小组讨论。组建合作小组,并不是随意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小组的人数以3一4人为最合适。有了课前的充分准备,每个成员都有了自己的职责和任务,课堂的实施也会事半功倍。教师还应定期让学生交换角色,在课堂上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师根据案例的特点,周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案例的呈现方式也是多样化的,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要讲究方式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设置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教师要对学生提出预先设计好的问题,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在学习WORD的表格操作时,必须是围绕教学目标这个大主题展开,引入学生毕业后求职时设计求职简历,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因为毕业后学生要走向工作岗位,这样学生才会有信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保证学生在快乐的学习,同时也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学生讨论之前,观察学生是否已经进入状态,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实时引导,这样在讨论的时候才有话可说,并且不会让学生放任自流。最后要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听取学生的意见,要对各个小组的结果进行总结评价。通过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的概括总结,应对学生的的讨论多做鼓励性的评价,如果在某个知识点上的操作方法不同,,要指出他们在讨论时出现的问题;实践练习,课后巩固,在每次案例授课完成之后,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教师都要布置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完成,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可以再布置一些难度稍微大的任务,让学生总结自己表现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案例教学的评价和反馈不可或缺,其中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合理的评价可以准确地反馈学生状态。具体要看学生在案例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的发展情况、学生的最终学习结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检查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否得到提高,是否明确了该操作的实际适用情况,教师要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3结语
结合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计算机基础课程应在学生具备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明确使用案例教学的现实意义,使学生重点掌握专业知识及专业领域的技能,通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案例,使整个教学更加符合高职教学特点,给予学生足够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张继学.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J].职业教育研究,2007(ll).
篇11
案例教学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于1870年前后最早使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之中。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角色,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师生互动的开放式研究型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从具体案例入手,能促使学生学习实践知识、形成问题意识、养成思考习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促使教师更多地深入实际,在教学中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计算机应用教学采用案例教学的依据
1、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
教育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其中一条是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经过本世纪初几年职业教育发展低潮期后,近几年来,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学校招生规模方面有了较大的增长,但生源的质量上仍然没有根本的改变,某些地方还有下降的趋势,招来的学生中大部分都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及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但实际动手能力相对较强,自己动手的兴趣较高,大部分学生理论的接受能力较差,不愿意上理论课,而喜欢上动手较多的实验实习课。
2、适合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应用类课有自己的特点,它主要强调的是实际应用能力,理论稍次,关键是看学生能否将所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当中,能不能做出自己的作品,特别是对职业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就直接就业,掌握一项实际操作技能,就更容易表现自己。职业学院的目的主要是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因此采用偏重于实践的案例教学方法,更能达到培养的目的。
三、案例式教学在Photoshop中的应用
在Photoshop的案例教学中,首先由教师向学生讲述一个具体实例的制作方法,接下来针对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再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深入学习与研究。本文从三个阶段来探讨案例式教学。
1、做好课前准备
在授课前教师应做好准备:深入研究教材的内容,寻找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来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另外,对课前就学生关心的话题、知识掌握的情况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并拟定多项教学预案来应急处理课堂上的突况,如学生的可能反应和可能提出的问题。案例式教学也在课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2、把握课堂实施要领
进入课堂实施阶段时,案例式教学法要根据不况灵活组织。在组织方式上可考虑采用多种方式,如分小组讨论、自由式发言、中心式发言、独立思考的形式;在时间分配上要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和理解程度来合理安排:在提问的问题设置上要体现出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做到层次分明,使教学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机结合。在教学安排方面,围绕设计要求、制作效果、服务对象等因素来提出一个案例任务。经过分析讨论后,学生案例的设计、制作、完成在学生头脑中已初具雏形,长此以往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逐步养成。
3、搞好总结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及时地跟踪检查,主要为课上检查与课后作业检查两种。课上教师及时对优秀作业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并长期记录学生的完成作业情况,记录学生成长的过程。针对作业完成的质量,可定期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使学生能在互动中学习。在不断总结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肯定他人,取长补短,协作学习。实践证明,计算机授课中应用案例式教学法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通过新方法的应用,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培养,真正发挥了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传统模式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以讲授为主,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学生更多地只是处于被动状态,且非常乏味无趣,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鼓励学生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且在案例教学法的稍后阶段,每位学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
四、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有针对性的选取教材
要进行案例教学,教材选取也很重要,所选教材一定要适合于进行案例教学,原则上是,选取的教材要有相当数量的案例,而不要选择整本书从头到尾都在讲菜单使用方法的那样的书,而且书中的案例要有一定的层次,从单项到综合,从易到难,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要求。案例最好都是精选的,案例中要能体现出重点和难点,比如PHOTOSHOP课中,有关图层应用的案例、有关蒙版应用的案例、有关通道应用的案例等,而且要能体现一定的技巧性。如果教材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任课教师可根据课程需要,自编一些例子供学生进行练习。总之,教材选取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一定要精,要细,案例一定要充分。
2、要合理安排课时
案例教学通常强调案例制作的完整性,比如电脑美术课的案例制作中,一个案例最好能在一个连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学生会有一个完整的思路,另外学生在做自由设计的时候,从构思到完成一般也都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所以学生上机实习课时间要相对集中。可以采用下面两种方式:一种称为集中式,就是在总课时量不变的情况下,课程放在几周内集中完成,可以将其中4节课连排,集中在一个上午或下午,这样学生上机实习时基本上能完成一些完整的案例,保持了学生构思思路的完整和知识的连贯性,更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3、要有灵活的教学方式
选取了适合于案例教学的教材,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一般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介绍给学生,接着就开始让学生做案例,做案例先从简单的入手,基础入手,在做的进程中,让学生逐渐熟悉并深入了解软件的使用方法,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制作技巧,随着案例难度的增加,使学生逐渐掌握一些高级技巧,并逐步得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篇12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案例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而且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
2.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现在的人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灵活运用。计算机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学生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案例教学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是先学习具体的知识点,最后才进行综合应用,而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的特点,可以先展示综合应用效果,让学生真实形象的看到并应用学习成果,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图文混排讲授过程中,先把提前做好的并且涵盖本节课的知识点的图文混排案例展示给学生,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以及注意力,通过对展示案例的分析、引导、讲解帮助学生对图文混排的基本知识的学习、理解及应用。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真正掌握只是的目的。例如教师通过教学案例的演示,让学生看到所学习的知识的具体应用,明确“做什么”,以激发学生产生“怎么做”的学习欲望。
2.根据高职学生的需求,计算机基础课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通对案例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总结能够进一步的加深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理解,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三、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课前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实施的基础,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寻找合适的案例是比较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在选择案例时教师首先要关注、了解教学的对象,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例如表格制作教学中可以选择的案例很多,但是选取个人简历为教学案例更加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2.课堂上案例展示,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展示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案例课堂教学的开始,选择合理的展示方式既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在上课伊始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留意学生身边发生的事,通过恰当的提问,引出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对案例开展讨论实践工作。例如在讲表格制作时,了解到学生准备参加寻找兼职工作,我就向学生提问:“寻找兼职工作,你们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工作”。学生告诉我:“需要准备个人简历”。这时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个人简历,展示给学生。
在提出案例后,教师先让学生自由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同一个案例,不同的学生允许提出不同的分析结果和实现方法。有的学生找到的方法比较繁杂但容易理解,有的学生则能发现较为简易的实现途径但难以理解等。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滤除掉案例中次要的细节,发现案例中主要的结构和案例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是进行点拨并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思考。例如展示了个人简历的案例后,必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独立思考,大胆地交流研究。对学生的大胆回答及时加以鼓励,即使学生的回答有点偏离正确答案,也不急于评判,让他们自己反省,自我更正,使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了实际应用能力。在实例中掌握表格的一些知识点,学生以后也能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3.课后讨论总结存在的问题
课后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总结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选一个案例操作完成得较好的来展示,总结案例作品的操作技巧,可以对其他同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总结,使学生对案例问题的论在原有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有所升华。教师不只是指出哪些方案是可行的,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其依据是什么,从而使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所获得的知识更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即便是没有定论也应提出值得大家应该思考的问题,做到每学习一个案例都有收获。
四、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1.国内案例教学资源匮乏
目前我国的案例教学正处于起步阶段,计算机基础的案例还比较的少,虽然现在有些教师已经开始设计和制作计算机基础案例,但是由于缺少专家的指导,案例水平都偏低。
篇13
一、计算机教学中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明显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一方面,互联网是一个大的信息库,为人们提供诸多信息便利,但另一方面,互联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也充斥着很多不安全因素,如:个人信息的泄露、黑客的攻击及计算机病毒等。基于这个角度,对于非机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普及甚至比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的应用更重要,可是很多在校学生甚至还缺乏起码的安全认识。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安全知识非常必要,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可以提高学生们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
二、信息安全教学的主要内容
具体而言,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与安全技术,而实用技术则是指上述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比如账户安全、系统还原、安全中心、PGP加密、恶意软件的防范、常见网络诈骗的防范等等;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基本知识部分只需讲清楚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即可,不要涉及太深入的专业知识。这一部分是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培养学生识别信息安全威胁、规避信息安全风险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基本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第二,法律层面,互联网络同样要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适当的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介绍,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强其网络行为的自律性,并学会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第三,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强制性的法律条文以及相关的技术手段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滞后性,所以要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从道德层面加以约束。当然,现行的中职教材中上述内容介绍的很少,而这些确实是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及工作中不可缺失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因此老师要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增补。
三、常用的计算机安全软件
目前为止,常用的计算机安全软件有以下几种:第一,金山密保,这是一款启动很快的防护软件,安装后可以自动添加,在启动过程中不显示扫描程序,无延迟,支持手动与拖动添加功能;软件中包括安全桌面功能、木马速杀功能等,能够将常见木马及时清除;可以设置查杀时间频率,有隔离区功能。第二,江民密保,这是一款收费软件,提供网游、聊天、网银以及股票证券四个类别的保护;支持手动添加、自动识别;具有密码保存以及密码安全输入功能;自定义规则,指定监控或者扫描的模块;支持黑白名单,不过该软件需要收费。第三,360保险箱,该软件有较好的易用性,支持较多的保护工具,提供向导添加模式以及安装桌面选项,保护对象的修改或者添加比较方便;可以通过正在保护、保护历史功能查看软件的保护效果;提供云查杀引擎,对安全级别进行调整;包括硬盘还原保护器还原软件;如果提交的游戏无法识别,会默认添加360手机支付;第四,巨盾,一款多功能的防盗号软件,其功能包括五大项,即体检、查杀、密保、监控以及安全桌面等;默认密码保护功有几款网页游戏,可以手动添加;对保护对象设定单独保护策略,不支持自动添加;具备密保卡功能,选项中还包括文件粉碎、进程管理、文件修复以及一键清理等功能。第五,超级巡警保险箱,一款绿色软件,自动搜索功能将需要保护的软件添加进去,支持拖动添加,简洁的软件界面,对防护级别、交互模式可以设定,支持黑、白名单。
四、计算机教学中融入信息安全教育的措施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预先设定好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求达到的标准,可以说选择教学行为与教学内容均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可以参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实践以及情感三个领域。计算机信息安全教育活动中,老师可以按照实际的课程特点以及非计算机专业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来设计教学目标,在相关课程中融合信息安全教育。学生通过信息安全课程的学习,可以在认知领域了解、理解、掌握更多的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而在实践方面,则可以熟练的应用一些安全防范措施或者保护工具等;在情感领域则树立起较强的信息安全意识,遵守信息技术的使用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信息安全习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将信息安全教育融入教学内容
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即是课堂教学内容,老师正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完成教学活动。对于信息安全来说,其包括两个层面,即技术知识以及道德法规。上文中也提到,信息安全技术涉及到非常广泛的知识面,而要求学生掌握所有的知识也是不现实的,因此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与所讲授的计算机课程内容相结合,将信息安全知识、信息安全防范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有机的融入其中。比如在讲解操作系统的相关内容时,可以介绍系统漏洞、计算机病毒等基础知识,然后介绍如何下载、安装补丁程序,如何使用防毒软件与杀毒软件;在学习数据库时则将数据的备份与加密等知识点穿插在内;可以在网络课程中插入安全口令的设置方法、如何防止垃圾邮件、防火墙的基础知识与安装应用方法等,利用这些安全防范措施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此外,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中职学生来说,还要注意对信息安全知识的优化处理,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要注意与计算机课程的衔接性,保证二者联系紧密,实现信息安全知识与计算机教学的无缝对接,提高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第二,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实效性,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益,相应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也要与时俱进,而教材是几年才换一次,因此老师要选择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最新类型安全事件,结合实用性强的信息安全知识开展教学活动。比如介绍最新公布的病毒特征,讲解这些病毒的防范措施及查杀方法等,使学生可以感受到信息安全知识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第三,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以及接受能力等因素,对学生已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实际的接受能力有全面的了解,再以此为基础选择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第四,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比如教学设备以及机房实验设备等,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
(三)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选择合理、适用的教学方法才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将信息安全教育内容融入到计算机教学中去,可以利用引导式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创设信息安全相关知识的问题情境,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导其积极探索,深入研究。例如在讲解文字处理软件时,讲解文件的保存方法,就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假如所保存的文件带有一定的机密性,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只有作者本人、相关授权用户才能打开文件呢?学生立刻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知识点,所以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此时再引入利用密码保护的方法,学生很容易就能接受,甚至会举一反三,提出“如何为文件夹加密”的问题。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将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以任务的形式向学生提出来,让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在讲解信息安全知识时要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主要的目标重心仍是顺利完成教学计划,不可主次不分;在课时安排方面,则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掌握,以原教学内容课时为基础,将信息安全教育的内容穿插其中。也可以分层次教学,或开设选修课程,对于有兴趣或有知识需求的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
(四)法律道德教育
在计算机信息安全教育课程中,相关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等往往都是被忽略的内容,很多人都存在信息安全单纯属于技术层面的错误认识。其实这种认识带有强烈的片面性,信息安全最大的威胁因素就是人的行为,人们缺乏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认识,网络道德行为存在严重缺失。现在我国已经制订了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要信息安全课程中融入这些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犯罪需要承担的责任,做到自觉守法。此外,信息安全课程中还要融入法律的道德教育,构建一道有效的法律道德屏障。
总之,信息安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目前处于迅速发展阶段,但它又是实用性很强的知识,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信息安全内容的与时俱进、融会贯通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于国华,于佳.计算机类专业信息安全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1,5
[2]王乐平.融信息安全教育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J].职业教育苗研究,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