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三年级复习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三年级是学习英语的起步阶段,它关系到学生后面三年的英语学习效果,而三年级的孩子比较小,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对学习的关注点多在兴趣方面,三年级的课程任务主要是让学生能听说认读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的英语单词,在一定的情境中能说日常交际用语。三年级所学的知识是一些最基础的内容,要让学生在运用中复习,效果会好一些。
二、复习目标
通过系统地复习,让学生能扎实地掌握本学期的所学的单词、句型和其他与课本所学的知识技能,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总复习,让全体学生特别是中下生能扎实地掌握本学期的知识点,全面提高班级的合格率和优秀率,同时提高全校三年级英语成绩,避免两级分化现象的出现。
三、复习内容
1、每单元的单词、词组、句型、字母和本学期所学的歌曲。
2、以Can I....?的一般疑问句。
3、以whathow开头的各种特殊疑问句。
4、常考的试题题型,包括听力部分的题型和笔试部分的题型。
四、具体措施
1、把好全体学生的单词关,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背诵单词(要求掌握的单词)。
2、设计练习,把每单元的句型重点复习并巩固。
3、设计不同类型的题型,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4、重点辅导中下生,坚持做好课后的个别辅导。
5、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中下生成绩尽可能地提高。
6、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尽快地进入复习的状态。
7、 及时做好检测和小结工作,以便做及时地复习调整。
8、多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流学生在校和在家的学习情况。
五、关注学困生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多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情况。
2、坚持做好课后的辅导工作,及时做好检测工作。
篇2
二:期末考试目标:
根据三个班的班情,期末考试总体目标是三个班的总平均分达到全年级平均分,四班在倒数第一的基础上进步一名,九班争取减少差生,特别是50分以下的学生,10班主要多培养尖子生、彻底消灭差生。
三:整体复习计划:
初三化学组决定用半个月时间复习上册共七章内容,利用学案章节复习,主要是知识点梳理填空、过关练习、章节练习、其中穿插部分考试,检测学生复习情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老师少讲多点评。
四:具体复习方法:
1.梳理基础知识中,主要抓住基础薄弱的学生,让学生自己讲、自己填、自己记,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最基础的知识,都能拿到基础分。记不住的重新记、多次记、反复记,确保每个同学过关。
2重点知识一定加大复习力度,让大多数学生都能非常熟悉解题思路和涉及到的相关课本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考试稳重、不失误、少丢分。
篇3
二、复习时间及进程安排
17周1——14课2课时
18周15——23课2课时
19周综合复习检测题2课时
三、复习措施
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与大纲,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仔细分析学生学情,研究学科特点,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率;科学严格地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指导,使之保管好每份复习资料;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考试方法指导,使之灵活准确地使用好教材和各种资料;对全体学生做好复习动员工作,使学生充分认识复习好历史的重要性,并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投身到复习迎考中去;复习力求精要,减少繁重知识,降低能力要求,不过于挖深拓宽,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影响其它学科的正常开展,努力做到短时间、高效率。临近考试,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我认为,要制定周密的复习计划,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它是完成复习内容,提高历史质量的保证。为此,我制定如下复习计划:
第一,复习课本,夯实基础。往年的考试题告诉我们学好课本的重要性:在复习时必须深钻教材,复习时要做到细、广、不留下任何知识死角。所以,我计划用三节课带领学生复习课本,复习完毕,及时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夯实基础。因为即使是能力型试题也要以基础知识为依托。教会学生一些记忆知识的方法。如用历史表格整理知识、系统法、把历史知识用点、线、面串成网络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用图示,比较等方法来复习掌握基础知识。现在通行的是专题式教材,所以我更多的使用归类复习,对同类知识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使之条理化。
第二,复习新课堂。这一阶段,重点是进行强化练习,消化课本知识点。我主要用2节课左右的时间来完成。
第三,综合训练,讲、练、评结合,提高能力。具体做法是:从往年考卷、网上资料中精选几份进行训练,或自编模拟试卷,设计的题目由典型性、针对性到层次性和时代性,并注意试题的灵活性。因为时间关系,和学生一起完成,做题过程中及时指出学生掌握知识和审题解题及书面语言等存在盲点和误区。要查漏补缺,纠偏正误。
篇4
二、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
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讲解。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我先主动的理清知识体系,分层、分类、分项,找出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平时课堂中学生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重点强调、讲解、复习。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动学生归类分项,发动学生讨论,让学生联想、发散,主动探索,寻查知识点,让学生自己形成知识框架。
五、复习目标:
篇5
这篇化学期末考试初三年级三单元复习试题的文章,是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调味品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面调味品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食盐 B. 蔗糖 C. 味精 D. 芝麻油2.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3.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氮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升高而减小C.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D. 餐具上的油污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将其洗去[4.酒精(C2H5OH)的某种水溶液,溶质和溶剂中氢原子个数相等,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23% B.46% C.55% D.72%5. 一种抗生素为粉末状固体,每瓶含0.5 g,注射时应配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则使用时每瓶至少需加入蒸馏水 ( ) A.1.5mL B.2mL C.3mL D.4mL6.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配制溶液的烧杯留有水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塞紧瓶塞并贴上标签7.将80g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 )A.80g B. 100g C.200g D.280g8.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 二、填空题(共40分)9、(8分)小红在实验室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 (1)B仪器的名称是 ,上面的仪器中除B、E外,她必须选用的仪器还有(填字母编号) ;(2)E的作用是 ,配制的步骤可以概括为计算、称量和量取、 、装瓶。10、(6分)汽车、电动车一般使用铅酸蓄电池。某铅酸蓄电池使用的酸溶液是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若用10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该稀硫酸时,需要蒸馏水(密度为1g/cm3)的体积为 ml(精确到0.1);(2)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配制、装瓶并贴标签。请填写右侧的标签;(3)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 2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1、(8分)下列图中实验仪器分别或经组合可进行多项常见化学实验。(1)若需要配制500 g 质量分数为0.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松籽浸种试验。配制该溶液时,必须用到图中仪器C和(选填仪器字母代号)_______,还需要图中没有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粗盐中主要杂质为不溶物及少量的CaCl2和MgCl2。进行粗盐提纯实验时,要进行过滤操作,此操作除需要用到图中C、D仪器外,还需要图中没有的玻璃仪器:________和玻璃棒。过滤后,滤液中溶质除NaCl外,还有少量的_____。12、(1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参照教科书内容,在学校实验室里完成了以下两个实验:实验一: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50g,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实验二:称取5.0g粗盐进行提纯。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以及泥沙等杂质。为了有效将粗盐提纯,实验的各步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述问题: (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需NaCl g,水 mL。(2)NaCl溶解过程用到了玻璃棒,它的作用是 。(3)粗盐提纯时,操作I的名称为 。(4)某同学所得精盐比其他同学明显要少,原因可能是 。A.溶解时将5.0g粗盐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过滤B.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 C.提纯后所得精盐尚未完全干燥三、实验题(每空3分共21分)13、某氯化钾样品含有杂质氯化钙和氯化镁,实验室提纯流程如下: ①操作A的目的是使样品________。X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②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的原因是固体颗粒阻碍了液体通过滤纸孔隙,还可能是______。③本实验中蒸发是为了除去________(填化学式)。④若样品中含80g KCl,理论上最终所得KCl固体的质量________(填编号)。a.大于80g b.等于80g c.小于80g d.无法确定四、计算(15分) 14、右图是一瓶医用注射盐水标签的部分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氯化钠中钠、氯元素的质量比是 ;?(2)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3)该瓶盐水能给病人提供氯化钠的质量是 g;?(4)该瓶盐水能给病人提供钠元素的质量是 g (精确到0.1g) 。 答案:1、D 2、D 3、D 4、B 5、B 6、D 7、C 8、B9、(1)烧杯 D、G (2)搅拌 溶解10、(1)390 (3)大于11、(1)E 玻璃棒 (2)漏斗CaCl2和MgCl212、(1) 3 47 (2)搅拌,加速溶解 (3)过滤 (4) AB13、①充分溶解 K2CO3 ②烧杯 玻璃棒 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中间留有气泡(或漏斗下端尖口没紧靠烧杯内壁,或滤纸选择的规格不对等,合理即可)③HCl、H2O ④a14、(1)23:35.5 (2)39.3% (3)4.5 (4)1.8
篇6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7.018
一、教材及教情、学情分析
苏教版化学《必修1》将“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编排在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的第二单元。在学习教材内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编写上来看,首先从回顾初中已学过的铁、铜的基本性质引入,再重点探究三个知识点:(1)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Fe2+和Fe3+的相互转化;(2)Fe3+的检验方法;(3)Cu与FeCl3反应的应用――制作印刷电路板。经过多个课时学习,学生能够建立铁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例如铁三角关系、铁及其化合物的二维关系(图1和图2)[1]。金海宏[2]、黄朝霞[3]等老师利用思维导图和框图构建进行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对学生新课时的学习和复习有很大的帮助。但在高考题中涉及“铁、铜及其化合物”知识点主要集中在两种题型:(1)实验选择题(如Fe2+和Fe3+的检验、Fe(OH)2制备、Fe3+和Cu2+的水解问题等);(2)化工流程题(其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为必考内容),这就要求高三学生能学以致用,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升华和提炼才能解决高考题中的相关问题。化学元素观是化学观念中的核心观念[4],笔者根据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的教学情况和内容,努力将学生的“元素观”进行具体化地拓展(图3和图4),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帮助学生实现化学学科观念的建构[5-7],实现“元素及其化合物”问题的高得分率。
二、基于“元素观”的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书写相关方程式,加强实验操作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Fe2+与Fe3+的相互转化、Fe (OH)2的制备、Fe3+与HCO3-的双水解等问题,运用归纳、总结、类比、实验等方法促进铁、铜及其化合物的“价态观”“强弱观”“水解观”的建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科价值:铁、铜是典型的金属元素,对铁、铜化合物的学习也有利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
(2)认识价值:在已有的元素观(组成和价态)知识体系上对铁、铜化合物进行更深层次的W习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水平。
(3)生活价值:铁、铜是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金属,它们与工业生产、科学研究、百姓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我们“最亲密的金属”之一。
三、教学过程和设计
1. 引入
【问题驱动1】将FeCl3溶液滴加到淀粉-KI试纸上为何变蓝?
【问题驱动2】向FeBr2溶液中通入Cl2为何先氧化Fe2+?
【问题驱动3】 如何除去CuSO4溶液中混有少量Fe3+?
【生1】2Fe3++2I- ■ I2+2Fe2+,Fe3+将I-氧化成I2,淀粉遇碘变蓝。(体现价态观)
【生2】由2Fe2++Br2■2Fe3++2Br-可知,还原性Fe2+>Br-。(体现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观)
【生3】 利用Fe3+的水解平衡原理,Fe3++3H2O■Fe (OH)3+3H+,可以加入CuO、CuCO3、Cu(OH)2、Cu2(OH)2 CO3消耗H+,增大溶液的pH值,由于Cu(OH)2和Fe(OH)3的Ksp差异,可使得Fe3+的水解程度增大直至生成
Fe(OH)3沉淀而不使Cu2+沉淀,最终除去Fe3+。(体现Fe3+的水解观)
【设计意图】通过已具备的铁、铜及其化合物“元素观”知识来解决三个角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将知识网络进行延伸,实现由“学”向“用”,由“是什么”向“为什么”的转变。让学生从每个问题中体会“具体的”元素观(价态观、强弱观、水解观),掌握思考和答题的方法。
2. 价态观
【投影】展示多种相同价态和不同价态的铁、铜化合物和Fe2+与Fe3+的相互转化关系(图5和图6)。
【设计意图】根据元素组成找到物质所属类别,学习物质的通性;根据核心元素的化合价,可判断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5],而“具体化的元素观”-“价态观”直观地引导学生体会和预测已学过和未学过物质的性质,为下面的铁、铜化合物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书写做好铺垫。
【问题驱动1】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合理的是(D)
A.向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呈红色,说明不含Fe2+
B.向某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Fe2+
C.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含Fe2+
D.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白色沉淀,又观察到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Fe2+,可能含有Mg2+。
【问题驱动2】请同学们分析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原理(图7)。
【问题驱动3】请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 向Fe(NO3)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的反应。
2. FeCl3溶液吸收H2S气体,得到S单质的反应。
3. K2FeO4是一种新型的净水剂,利用FeCl3与KClO在强碱条件下可制取K2FeO4。净水时,K2FeO4与水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和O2(两个反应)。
4.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加入H2O2后溶液很快变成蓝色。
5. Cu2O在稀硫酸中不稳定,有Cu单质生成,溶液成蓝色。
6. 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SO3和NaCl溶液,加热生成CuCl沉淀。
【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了三个问题:(1)Fe2+和Fe3+的检验;(2)氢氧化亚铁的制备;(3)含有不同价态铁、铜化合物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问题1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目的是做到“温故而知新”。问题2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通过思考“如何防止氢氧化亚铁被空庋趸而保持长时间的白色沉淀状态”的问题,并贯穿复分解反应(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氧化还原反应(氢氧化亚铁的不稳定性)电解池(电化学)知识,将问题层层递进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问题3目的是理解和感受高考题中有关化工流程问题“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而离子反应方程式又是反应的本质,通过书写练习引导学生利用“价态观”来解决问题,将“元素观”的认知进行具体化和扩大化。
3. 强弱观
【师】Fe3+和Cu2+都具有氧化性,如何比较二者的氧化性强弱呢?
【生】利用FeCl3溶液腐蚀Cu电路板的原理比较:2Fe3++Cu■2Fe2++Cu2+,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里,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即Fe3+>Cu2+。
【问题驱动1】请大家利用这一结论思考一下这一问题。
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C)
A. 加入KSCN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B. 溶液中一定含Fe2+
C. 溶液中一定含Cu2+
D. 剩余固体中一定含铜
【生】剩余固体是Cu或Fe和Cu,因为先发生Fe + 2Fe3+■3Fe2+,后发生Fe + Cu2+■Fe2+ + Cu,Fe3+一定没有剩余,有铁必有铜,故选C。
【问题驱动2】在FeCl3、CuCl2、FeCl2的混合溶液中,Fe3+、Cu2+和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现加入适量铁粉,使溶液中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变化为1∶2∶4,则参加反应的铁粉与原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C)
A.2∶1 B.1∶2 C.1∶3 D.1∶4
【生】因氧化性:Fe3+>Cu2+>Fe2+,从离子比的变化可以看出Fe3+有剩余,则Cu2+、Fe2+没有参加反应,根据反应的定量关系可以判断C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为了加强学生的“强弱观”,此处设置了如下的“问题链”――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组成: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比较不同价态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Fe3+>Cu2+)问题1从定性的角度进行运用问题2从定量的角度分析理解不同的价态铁微粒间的相互转化。
4. 水解观
【实验探究1】对于Fe2+、Fe3+、Cu2+在水溶液中存在水解情况,所以我们除了要掌握它们的“价态观”、“强弱观”,还要考虑它们的“水解观”。如泡沫灭火器原理是AlCl3与NaHCO3溶液的双水解反应迅速生成Al(OH)3和CO2,那么FeCl3与NaHCO3溶液混合有什么现象呢?
【现象1】在试管底部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有气体生成(CO2)。
【实验探究2】将镁条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有什么现象呢?
【现象2】反应剧烈,有蓝绿色沉淀[Cu(OH)2]和大量气泡生成(H2)。
【生1】根据水解原理――Fe3++3H2O■Fe(OH)3+3H+、HCO3-+H2O■H2CO3+OH-,二者的水解互相促进生成Fe (OH)3沉淀和CO2气体,即Fe3++3HCO3-■Fe(OH)3+3CO2。
【生2】Cu2++2H2O■Cu(OH)2+2H+,Mg消耗H+反应生成H2,从而促进Cu2+生成Cu(OH)2沉淀,即Mg+Cu2++2H2O■Mg2++Cu(OH)2+H2。
【问题驱动1】已知Fe2+生成Fe(OH)2开始沉淀的pH为5.8,沉淀完全的pH为8.8,FeSO4+Na2CO3■FeCO3+Na2SO4,请回答:制备FeCO3时,选用的加料方式
C (填字母),原因是防止生成Fe(OH)2沉淀。
A.将FeSO4溶液与Na2CO3溶液同时加入到反应容器中
B.将FeSO4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Na2CO3溶液的反应容器中
C.将Na2CO3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FeSO4溶液的反应容器中
【问题拓展2】将溶液中的Cu2+、Fe2+、Fe3+沉淀为氢氧化物,需溶液的pH分别为6.4、9.6、3.7。现有含FeClx杂质的氯化铜晶体(CuCl2・2H2O),为制取纯净的CuCl2・2H2O,首先将其制成水溶液,然后按图示步骤进行提纯。
(1)加氧化剂的目的为将Fe2+转化为Fe3+,便于除去,本实验最适合的氧化剂X是 C 。
A.K2Cr2O7 B.NaClO C.H2O2 D.KMnO4
(2)加入CuO调节溶液的pH来除去Fe3+,pH值范围为 [3.7,6.4]。
(3)除去Fe3+的离子方程式为 3H2O+2Fe3++3CuO■2Fe(OH)3+3Cu2+。
(4)溶液Ⅲ能不能直接蒸发结晶得到CuCl2・2H2O晶体?不能。
若不能,应如何操作?向CuCl2溶液中通入HCl气体后进行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得到晶体。
【设计意图】化学学习过程需要通过实验获取宏观现象,并从微观视角探讨其本质,从而得出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规律。离子的“水解观”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是“微观微粒”发生“宏观可观察”反应的内在动力。通过FeCl3与NaHCO3溶液混合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间“双水解”的意义。通过镁条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现象,能帮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Mg将Cu置换出来)基础上进一步理解Cu2+的“水解观”作用。通过对问题驱动1(2013年江苏高考化学第19题)的思考,要求学生能运用Fe2+和CO32-的水解来解决FeCO3的制湮侍狻N侍馔卣2是典型的高考化工流程题的考查,主要考查Fe2+与Fe3+的转化、利用“水解观”调节溶液的pH值除杂的原理和溶液中晶体获得的方法三个知识点,这同时也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总结和应用。
四、教学反思
笔者通过一节课的设计和“45分钟”的教学,前后经历了多样的复杂心情,本着打破传统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教学为目标,致力帮助学生建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基本观念“元素观”、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为宗旨。
1. “问题驱动”是“问题链”的“具体”呈现
问题链是教师在特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某一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问题组合。随着“问题链”的呈现,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或师生共同探讨,将学生的思维一次一次推向,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中既解决了问题,又获得了知识和方法[8]。
(1)“价态观”中的问题链
Fe2+和 Fe3+的检验与转化[Fe(OH)2的不稳定性] Fe(OH)2的制备(从复分解反应到电解)多样价态的铁、铜化合物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2)“强弱观”中的问题链
Fe3+的氧化性为何大于Cu2+?若同时加入铁粉或铜粉有何影响(定性分析)?由定量的反应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3)“水解观”中的问题链
FeCl3与NaHCO3溶液的混合为何类似于AlCl3与NaHCO3溶液的混合?Mg与CuSO4溶液反应为何剧烈?制备FeCO3或Fe(OH)2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除去溶液中的Fe2+、Fe3+?如何从溶液中获得铁盐或铜盐晶体?
2. “具体化的元素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立体”呈现
化学基本观念主要包括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实验观、分类观和化学价值观等。化学基本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五大基本要素之一,是化学学科与化学教育有机结合的“阿基米德支点”之一[6]。“具体化的元素观”是对化学基本观念的“具体”塑造和“立体”呈现,它是学生在学习“具体”的元素化合物时,通过“价态”、“强弱”、“水解”的角度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深刻理解,它是一种独特的视角。通过对铁、铜化合物的性质有一定的认识之后,还能对它们的化合物的保存、制备、分离、提纯、应用有一定的了解,乃至在生产和生活中都能体现它们的化学学科价值。
3. “化学实验”是化学素养的“直观”呈现
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能够加深理解某些化学概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能够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和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遗憾的是没有进行学生实验,采用的是老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将“FeCl3与NaHCO3溶液的反应与AlCl3与NaHCO3溶液的反应”通过知识的迁移进行预测反应结果,再从实验结果中发现问题的价值并为之寻找合理的解释。Mg与CuSO4溶液的反应是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上进行“拉伸”提高,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讨产生的可能因素并得到明确的结论。总之,化学实验不仅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还能培育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虞琦,倪娟. 基于学科观念培养的高三一轮复习课堂教学――以“铁及其化合物”为例[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8):27-29
[2] 金海宏. 思维导图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中的应用研究[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11):42-44
[3] 黄朝霞. 借框图构建之风扬思维发散之帆 [J]. 化学教与学,2016(12):51-53
[4] 梁永平. 论中学生化学元素观的建构 [J]. 化学教育,2007(11):10-15
[5] 白建娥,何彩霞. 论促进学生“元素观”发展的铁及其化合物的教学[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10):1,5-6
篇7
实施8大工程,完成30个项目
篇8
2021届高三(1)班共有学生52名,指标人数50人,其中体育特长生2名,既定目标上线总人数达到45人,上线率达到90%以上,其中一本目标上线25人,一本上线率达到50%以上。
二、工作职责
1.团结本班各学科教师,具体负责高三年级各轮复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指导高三各学科抓好复习工作,协调教学进度。
2.检查和督促高三年级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情况,巡视年级的教情和学情,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带领高三年级抓好尖子生的培优工作,制定培优方案和培优目标,落实具体措施。
4.带领高三年级抓好临界生、特长生的培养,扩大一本、二本上线人数。
5.带领高三年级各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理想教育,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抓好各类型班级的管理工作。
篇9
二、强化基础知识的训练
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要采用梳理知识结构、构建知识框架的办法,使基础知识的复习建立在知识相互联系的基础之上。
1.掌握单词,吃透课本,抓住要点。
每天坚持按计划复习课本知识,勤记单词、词组、句型和要点。对于固定词组和习惯用语要背诵并能够默写。词组也可以归纳复习,例如跟动词take有关的短语有:take care of,take...to...take(it)away,take turns,take an active part in,take place等。又比如与动词keep有关的短语成句子有:keep a pet dog,keep the door open,She kept me waiting for two years.How long can I keep the book?等。
2.加强语法归纳与练习。
语法知识是遣词造句的纲目,通过掌握语法知识可以正确理解和运用句子,而通过句子的复习又可以加深对语法的复习。有了正确的语法知识,才能写出合乎语法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六种时态,三种语态,应结合具体的句子,采取归纳总结、对比的办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重视情景交际英语的运用,培养跨国文化意识。
新课程指导下英语试卷强调突出语境,注重交际,在中考试卷中体现交际英语的地方很多,考查的题型有:听力、选择填空、阅读理解及写作。所以复习英语时要注重语言的功能,培养自己的跨国文化意识。
三、针对弱项进行重点训练
通过对试卷中错误的分析,同学们要及时发现自己在哪种题型上失分较多,在中考前应集中力量把自己的弱项补上来,如加强词汇的拼写、积累好的语句为写作做准备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成绩。对于考查能力的题型,更要尽快改进学习策略,突破能力极限。
1.听力训练。
听力测试主要检测考生通过听觉获取信息的能力。我们现在主要的听力材料有:素质教育、指南及维克多听力训练。主要的听力训练时间有:每周日晚上6∶30—7∶00学校广播系统统一训练,以及每周一节课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利用录音机进行训练。训练时,同学们要注重训练自己预测听力材料内容的能力,捕捉重点细节的能力,抓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能力,正确辨别人物态度与感受及他们之间关系的能力,还应精听与泛听相结合。
2.阅读能力的训练。
中考出现的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都是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题型。在进行训练时,应采取以下几步:(1)略读,了解文章大意。(2)带着问题,在原文中寻找答案。(3)对疑难问题进行仔细推敲,找到依据,确定正确答案。(4)再次回顾文章内容,确保万无一失。
3.书面表达的训练。
中考要求同学们运用学过的句型、短语和语言功能表达一定的意义或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复习期间要训练良好的写作方法,掌握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多进行缩写、改写、看图写话、按中文提示写作等练习,并不断总结改进。在训练写作时要注意先分析题材、体裁,领会要求,不漏掉要点,用自己最有把握的语句表达出来,避免使用复杂的长句,注意调整句式与顺序。最后要检查是否有拼写、标点、时态等方面的错误。
四、针对中考题型进行重点训练
要及时了解中考信息,对每年的中考考纲和题型都要充分了解,做到心中有数。除以上的几点外,选做符合中考题型的练习,使自己了解题型种类、分数比例、掌握答题方法和熟练控制答题时间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最后这几周,我们每周都会练一份各市的普查卷,这些试卷质量较高与中考题很接近,同学们认真做。
篇10
二、 成功召开了两次家长会,营造了家校互动的氛围
在复习备考工作按计划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在08年 10月24日及时召开了年级家长会,向家长们通报了我们在高三年级复习中所做的工作及今后要做的工作,并向家长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要求,由于各班主任的充分准备,本次家长会开得非常成功,为调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长,高三年级的教育更离不开家长,只有家校紧密联系,加强沟通和协作,共同促进,我们的教学才能得到广大家长和社会的支持,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我们的工作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09年5月21日,我们召开了第二次年级家长会,对高考前两周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心理等方面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在本次家长会上,我们提出了“高考就是战斗,战斗需要预案”的备考理念,我们详尽讲解并指导了预案中应该包括的内容。许多家长为此非常感动,有位家长在会后对我们说“你们的工作太细致了,这些孩子真要好好感谢学校”。通过这次家长会,我们再次为家长和学生营造了“考前多一些准备、考中多一份自信、考后多一份收获”的良好氛围。因为,我们工作的扎实有效,许多学生带着自信走进了考场,也赢得了一年以来自己的最高成绩
三、适时进行教情学情分析,及时解决问题,促进提高
针对复习中表现出的问题,年级组多次召开了教情学情分析会,从备课教学、作业练习、命题考试及学生的思想动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改进办法。
1、备课教学方面:针对部分班级的部分学生对某些学科教学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对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改进:复习课要有新意,要创新,不能重复教材,更不能照搬教辅资料,要变以资料为主的被动应付为突破知识和能力的主动出击。备课要充分,每节课从哪里进去,又从哪里出来,落实什么目标,教师要心里有底。课堂教学坚持低起点、缓坡度、高落点。照顾到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出发,循序渐进,但课的最终落脚点还是要跟高考接轨,因为我们面对的是高考,目标也是高考,所以要做到备课、讲课、作业和考试难易程度尽量与高考吻合。
2、作业及练习方面:高考是一场持久战,各学科之间要相互照顾,当天留的作业要适量,不要太多,要留一些书面作业,特别是理科的大题及推理表达题,但单科的作业不要太多.留作业本着理科(8+2)文科(10+2)的原则。自习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时间,老师尽量不要占用自习时间去讲课,学生消化吸收知识有一个过程,要留给他们时间去通过做练习来完成,老师只起个答疑作用即可,对全班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讲解,但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
3、命题考试方面:首先命题要处理好三个关系:(1)已复习的知识和未复习知识之间的关系;(2)简单题、基础题和难题之间的关系;(3)检测知识备战高考和保护学生积极性之间的关系。
四、本年度安排了十五次考试,提升了学生应对高考的能力
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情况下,我们先后进行了15次考试,每次考试从命题、监考到阅卷,各位老师都能认真履行职责,每次都能在考后一周内上报成绩,作出统计和分析,各位老师都能根据统计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水平和学生成绩得到了有效提升,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另外,我们对学生的15次成绩进行了跟踪登记管理,通过成绩跟踪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个性化指导。
第二学期以来,我们依据前七次考试反馈的信息,对教学进行了又一次调整,增加了限时练习,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各位老师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有些科目对部分常考题型进行强化练习,如语文科目对语法、修改病句等用30分钟时间进行练习,数学科目对一卷部分、二卷的前四题和后三题进行练习,外语科目对阅读理解和作文进行专项练习,综合科目各老师也根据自己科目的特点,选择题目或自己命制试卷,用50分钟时间限时练习,这些方法在学生复习面临难以突破的瓶颈时,为学生强化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积累考试经验起到了促进作用。许多学生在这段时间里成绩取得了大幅度提高,我们也深深地感到第一学期复习过的知识在这段时间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从第七次模拟考试开始,各位老师就利用各种关系,为我们收集了大量高考模拟试题,进行赛选、加工和整理,然后用于我们高考模拟或练习,在此我要感谢安国栋老师、任利娟老师、李华强老师,以及曾经在博迪工作过的张国良老师等在高考冲刺阶段为我们做出的大量工作。
五、 注重思想教育,激发学习动力
我们认为,高考的竞争最终离不开学生的积极的态度,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各位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加油鼓劲,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为学生分忧解难,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应对高考。
篇11
一、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复习?复习的意义是什么?
(一) 复习的概念
复习就是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避免遗忘。
(二)复习的意义有三点
1.复习是一种强化。
课堂上教师讲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学完之后就能记住和理解的。复习则是一个克服遗忘、强化理解的过程,复习的越及时、越连贯、越系统,学过的知识就巩固得越扎实。
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可以把平时学到的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由于受时间和课节的限制较为零散、杂乱,通过复习可以把许多知识系统化。另外,复习也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重新认识,从这个角度讲,复习也是重新学习的过程。它也可以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
2.复习可以弥补教学的薄弱环节。
教师平时没有讲明白的地方或者在某个环节出现疏漏,通过复习可以查缺补漏,使薄弱环节得到加强。
3.我们明确了复习的意义后,知道期末的总复习时间长、任务重、要求高,所以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指导复习工作,将复习落到实处。
二、制定复习计划
如何才能将复习落到实处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制订复习计划,认真备好复习课,精心设计教案,研究复习方法,提高复习课质量。
(一)系统复习
一天一单元。对本单元课文逐课进行复习。复习期间一天至少两课时,等一课时可进行精读课文的复习,第二课时进行略读课文及学习园地的复习。复习要有侧重点,重点课文可多用些时间,非重点课文可少用些时间,可自行调控,把时间安排好。
(二)归类复习
在系统复习之后应留有三到五天的时间进行归类复习,将本册书的知识点进行归类梳理。
三、明确复习内容掌握复习方法
(一)系统复习
内容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学习园地。
1.精读课文主要以生字词、背诵、本课知识点(课后习题、作者及时代背景、对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预设阅读习题)为主。
2.生字词:以《语文教师用书》学习目标中给出的词语为主,可采用课前预习(明天要复习第一单元的内容,今天晚上的家庭作业就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复习这部分内容,老师第二天听写、默写,全对的同学可以不写家庭作业或发小红花进行奖励等等。)上课前五分钟听写本单元的词语,低、中年级由老师批改,高年级可让学生同桌互批下课订正。对听写中普遍存在的错字,老师一定要在全班进行强调,找到识记和区分这些易错字的方法和窍门。
背诵:要求背诵的部分,除让学生会背,老师可出一些按课文内容填空的试卷让学生练习,从而达到不仅要求学生会背还要会写。可利用早读课的时间,在学生熟背的基础上留五分钟时间写,一次写的内容不易过多,对填写中错得多的字也要进行集体订正。当然,在制定复习计划时,各年段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一、二、三年级以基础知识为主,四、五、六年级以作文、阅读为主。
3.略读课文则以课前预习的内容为主进行复习。对于略读课文中的一些段落也可进行阅读训练。
(二)归类复习
(以下所列复习内容是六个年级的综合,老师们可根据自己年级的教学要求进行选择。)
归类复习分四部分进行:基础知识、阅读、习作及综合练习。(重点把握语文学习园地)
1.基础知识:以拼音、字、词、句的复习为主。
2.拼音:能运用拼读音节的办法,读拼音写词语或句子;整体认读音节;大小写字母(查字典的方法体现)。重点练习"看拼音写字、写词"。
篇12
一、制订和调整复习计划
要合理制订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在复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情况,我们不仅要有月计划、周计划,还应有每天的学习计划。
二、强化基础知识的训练
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要采用梳理知识结构、构建知识框架的办法,使基础知识的复习建立在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上。
1.吃透课本,抓住要点
每天坚持按计划复习课本知识,勤记单词、词组、句型和要点。对于固定词组和习惯用语要背诵并能够默写。词类复习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复习活动,引导学生自己举例、分析、归纳、总结规律。
2.加强语法归纳与练习
语法复习要“对症下药”,重点突破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使学生通过复习,查漏补缺,体验进步,增强自信心,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复习。
3.重视情景交际英语的运用,培养跨国文化意识
新课程指导下英语试卷强调突出语境,注重交际,在中考试卷中体现交际英语的地方很多,考查的题型有:选择、填空、阅读理解及写作。所以,复习英语时要注重语言的功能、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
三、针对弱项进行重点训练
通过对试卷中错误的分析,同学们要及时发现自己在哪种题型上失分较多,在中考前应集中力量把自己的弱项补上来。如,加强词汇的拼写、积累好的语句为写作做准备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成绩。对于考查能力的题型,更要尽快改进学习策略,突破能力极限。
1.阅读能力的训练
中考出现的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都是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题型。在进行训练时,应采取以下几步:①略读,了解文章大意。②带着问题,从原文中寻找答案。③瞻前顾后。看上下文有无相关联系,是否为固定搭配等。④对疑难问题进行仔细推敲,找到依据,确定正确答案。⑤再次回顾文章内容,确保万无一失。
2.书面表达的训练
通过写作前小组合作、独立写作、互评作文的模式,促进每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比较、联系三个年级相关的话题和写作任务,进行系列训练。
四、针对中考题型进行重点训练
要及时了解中考信息,对每年的中考考纲和题型要充分了解,做到心中有数。除以上几点外,选做符合中考题型的练习,使自己了解题型种类、分数比例、掌握答题方法和熟练控制答题时间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五、考前心理疏导
篇13
2011年的高考早已结束,2012年的高考即将来临,作为生物学科教研组长,以及11年高考高三生物学科带头人,我觉得有必要把去年高三备考工作进行一下总结,首先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个反思,另外也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介绍给新的高三年级生物组,希望对他们的生物备考工作能有所帮助。
1.备考的基本思路和理念(合理备考,提高效率)
1.1 制定高考复习计划,加强复习备考的计划性 : 制定高考复习计划的依据是什么?依据有三个:一是教材,二是考纲,三是高考试题。刚步入高三的时候,我们就组织本组教师认真研究教材与09年的高考试卷,分析并预测2010年高考命题的趋势,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制订备考的目标和计划,这样做心里有底,避免了复习计划的盲目性,加强了复习的针对性。
1.2 分析学生存在问题,针对学生存在问题,针对性的进行学科备考。我们分析学生存在以下问题,①基本知识落实不佳:②提炼信息能力不够;③科学思维尚未到位;④语言组织表达不清;⑤实验能力极度欠缺。
所以在复习中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进行针对性复习。
(1)回归课本,强化基础:(错别字、方程式、结论性语言)
在复习中,我们首先让学生明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学过≠知道――知道≠会了――会了≠对了――对了≠得分
在一轮复习中,我们注意到学生的基础知识非常的薄弱,所以特别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教学中,该记的知识让学生记,该背的知识一定让学生背会,力争学生的基础过关。
(2)强化能力,信息转化:基于高考对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近年来高考命题以文字、图形、表格等形式出现的频率增多,2010年高考很可能出现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绘图、画曲线、列表格等考查形式 ,所以在复习中加大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3)强化弱点,排查演练:进行针对性训练,并进行跟踪训练,尤其在高三后半段,每一次考试结束后,都要出一套跟踪训练,强化学生弱点,争取做到真正掌握。
(4)联系实际,关注热点:科学、技术、社会(STS)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一直是近几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命题往往是由实际问题引出并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中具体问题进行设问的。例如克隆、人类基因组计划、转基因产品、环境问题、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端粒和端粒酶)、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目前正在流行的危害人们健康的相关疾病,如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毒、禽流感等,都可成为问题的切入点。而根据这些背景设置的命题,往往是一类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识,又融合各科知识的综合题 (实际联系理论 )。我们在复习中把这些热点问题融入到相应的知识体系中。
(5)选做真题,提升能力:锻炼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高考真题难度适中,设问角度巧妙,运用“双基”分析问题既全面又突出重点、逻辑性强,因而高考真题是所有试题中质量最高的,认真分析、演练近几年来的高考生物试卷,这是一个很值得推荐的做法。认真分析近几年的生物高考试卷,有助于学生摸准生物高考命题的新走势,收集高考训练的基本素材,并可从中发现复习过程中自己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及时地调整补弱。通过研究高考试题,还可以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做题时,从高考试题中体会高考命题思路,即“如何考”;从参考答案中体会解题思路、答案组织、文字表述等,即“如何答”。整个一轮复习我们采用了“三年高考,五年模拟”这本资料,让学生做了大量高考试题,使他们对高考题有了清楚地认识,既提高了分析、思维能力,又使自己的文字表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6)加强实验能力的培养:把实验方面的知识渗透到平常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生物学科首先是一门实验学科,引起学生的高度认识。在二轮复习中用二周的时间复习生物专题,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备考中的不足和教训:
(1)一轮复习拖的时间有点长,使得二、三轮复习比较仓促,不够系统。
(2)计划有时执行得不够到位,因某些原因不能及时完成计划。
(3)新课标研究不够
(4)课堂缺少新意,满堂灌为主,还应在课堂上多下功夫,让自己的课变的色、香、味俱全
(5)考试大纲研究不够透彻
3.给基础年级的建议:
(1)及早研究考纲和高考题(全国卷、宁夏卷、海南卷、辽宁卷)
(2)尽快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复习中严格按计划进行,一轮复习尽快结束,力争在2月中旬结束,最晚二月底。
(3)精选习题,精编试卷,让每一次练习、每一次考试都能达到最大程度的练习的目的
(4)加大对新课标的研究力度,把新课标的一些知识灌输的平常的教学中
(5)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外出学习赶早不赶晚
(6)力争建立和谐备课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家的事情大家做,共同搞好本年级教学